時間:2023-04-06 18:42: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無線通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考文獻的寫作在某一程度上提升論文學術價值和質量水平,所以參考文獻在論文的寫作當中也是不能忽視的,寫好論文還參考文獻那么我們寫出了的論文才更有水平。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無線通信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賞析。
無線通信論文參考文獻:
[1]鈕心忻,楊義先.軟件無線電技術與應用[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6-20.
[2]李世鶴.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標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3-22.
[3]潘濤,等.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D-SCDMA的核心技術[J].通信技術,2002.
[4]賴玉強,王甲?。浖o線電的體系結構及其關鍵技術[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2.
[5]朱東照,羅建迪,等.TD-SCDMA無線網絡規劃設計與優化[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206-228.
[6]張書強,朱守中,金永杰.基于3G通信的軟件無線電應用研究.測試測量技術,2008(9).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中的軟件無線電技術
無線通信論文參考文獻:
[1]熊卿青,鄧媛姬.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前景[J].科技創新導報,2012(2):31
[2]趙晗.現代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J].企業技術開發,2011(8)
[32]紀越峰等,現代通信技術,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4]蔣同澤著.現代移動通信系統[M].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
[5]百度及谷歌網站
無線通信論文參考文獻:
[1]陳哲.張正江.尹長川.樂光新B3G技術演進與發展趨勢電信工程與技術標準化2008,12
[2]孫常清.王琪琳.張佳麓B3G技術發展淺析電信科學2007,23(7)
[3]萬屹.李揚B3G技術的研究及發展趨勢電信網技術2006,1
[4]林輝B3G研究與標準化進展電信科學2007,23(9)
[5]張漢毅.粟欣B3G的關鍵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移動通信2008,6
1、PHS技術
PHS技術就是常說的礦井小靈通,是現代社會礦井無線通訊的主要設備之一。礦井小靈通綜合使用了大量硬件技術,如FPGA和DSP等,該技術的軟件開發以模塊化為標準,其控制體系以逐級分布為主;系統的配置靈活性較高,用戶可以隨機調換系統的業務功能和系統容量;該系統還能夠統一指揮和調度礦區內固定和移動的用戶,實現公眾通信移動網絡和礦區通信移動網絡的聯合發展。
2、SCDMA技術
SCDMA技術是常說的礦井大靈通,在礦井開采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SCDMA技術不符合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在實際開采過程中的應用范圍較小。主要原因是該技術仍存在著覆蓋方式以泄露電纜為主和限制手機定位等缺陷。
3、礦井無線數字對講
該技術在礦井開采中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相關的配套設施和產業鏈已經非常完善,具有可靠、實用和經濟實惠等特點。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該技術仍很難實現一部手機全雙工的保密通信要求;難以完成電信公網和企業原有的固話交換之間的相互連通;并存在業務信道較少以及覆蓋面狹窄等缺陷。
4、礦井無線局域網
礦井無線局域網屬于短距離無線寬帶數據傳輸領域,是非移動無線寬帶數據通信產品的典型代表,該技術與其其他通信技術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支持語音業務和移動數據傳輸,在無線網片和無線網橋領域應用比較廣泛。
二、煤礦企業中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1PHS技術
據相關統計結果顯示:PHS技術是目前我國煤礦企業應用頻率最高的無線通信技術,該技術在煤礦企業的發展建設過程中具有極大的技術優勢,最典型的特點有語音通話效果好、移動切換呼通率高一級組網通信規范等。近幾年,伴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深入發展,PHS技術的原有頻段將轉移到3G組網上。該項技術轉移的主要原因有:第一,PHS技術中必須使用的基站和手機功率相對而言較小,屬于無線微蜂窩通信體制的范疇,原有頻段轉移到3G最往后,網絡通信受干擾程度較小;第二,轉移到3G組網的原有頻率可以完成自動調整,確保在新通話收集的通信頻道不被切換;第三,原有頻段轉移到3G組網后,PHS和DECT系統可以同時實現與3G網絡的兼容發展;第四,PHS技術主要集中在礦井下,對地面3g網絡信號不會產生影響。
2Wifi無線局域網技術
Wifi技術系統在未來的發展領域十分廣泛,主要由于該技術在無線通信領域占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技術優勢,該技術正逐步替代PHS技術在煤礦無線通信領域的地位。該技術的使用可以使礦井工作人員在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完成無線和有限網絡通信,網絡點非常容易連接,井下或者井上都可以隨時完成無線通信。
3NGP移動通信技術
NGP無線通信技術在我國未來的發展范圍十分廣泛,主要由于該技術具有節約電纜、人員定位以及自行監控井下作業等優勢。NGP移動通信技術在根本上實現了煤礦開采過程中礦井多網合一無線通信的實際需求。NGP移動通信技術的新通信協議能夠實現及時和精確的定位,并能上傳有效的定位信息,是現階段煤礦企業發展過程中最有效的移動成產調度系統之一。該技術在使用過程中與其他無線通信技術之間不產生任何沖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以及光纖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通信在我國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就我國電力系統而言,其專用通信網絡現已建設成為以光纖通信為主干網的通信線路,覆蓋各地區的變電站和發電廠。電力系統數據通信網絡不僅能夠支持EMS、遠動、實時數據通信等業務,而且還能支持基本語音通信業務,如行政及調度電話等。當前,我國電網自動化系統現場局域網對不同電壓等級分別采用了不同類型的通信網絡控制,如RS485總線、CAN總線、互聯網等。近些年,伴隨著智能開關及電子互感器的問世及其在電網中的應用,電力系統設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這就使得電網中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無縫集成變為可能。
2無線通信網絡在電力自動化中的應用
無線通信網絡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無線基站、管理服務器以及無線終端等。目前應用于電力自動化系統中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4種,即WPAN、WLAN、WMAN及WWAN。與傳統的有線通信網絡相比,無線通信網絡在應用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其中以變電站的遠程監控效果最佳。但無線通信網絡在應用中卻存在如下缺點:由于它并不像有線通信一樣依靠通信線路進行信號傳遞,而是利用無線電波在空中傳播信號,使得該信號很容易被竊聽。若重要信息被竊聽的話,則會對電力系統造成威脅。為此,研究一種防竊聽的無線通信網絡將會是未來的主要趨勢。電力自動化系統在使用無線通信網絡時,可以有以下兩種選擇:①以現有的網絡設施為基礎,如蜂窩網絡。②架設專用的無線通信網絡。這種方式可以使電力企業掌握更多對通信網絡的控制權,應作為首選方案。但專用無線網絡的架設需要較為龐大的安裝資金,并且投入使用后的維護費用也相對較高,若采用該方式,企業必須認真分析方案的可行后方可實施。隨著數字電子技術及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能將混合式網絡變成現實,而且這將為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的實現提供便利條件。
3電力自動化通信網絡方案選擇
3.1總線網
電力系統的總線網絡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如圖1為無線通信網絡。監控網主要用來控制網絡的各種狀態,錄波網則負責故障信息的傳遞。電力系統主要以光纖為主要的通信介質,通信距離約為2km。由于變電站的網絡接口都能與總線網絡有很好的鏈接,同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所以在中低壓變電站進行使用非常合適。而對于220kV以上的變電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節點過多而使能夠分配到的帶寬大大減少,造成網絡沖突。隨著沖突不斷發生,通信將變得毫無效率可言。因此,對于高壓變電站來說,此方案不具備很好的適應性。
3.2嵌入式以太網
變電站設有三個光纖以太網,三個網絡之間互相獨立存在。如果用嵌入式以太網代替總線網,則與高壓變電站的間隔單元組屏不相適應,所以變電站的通信網絡應當被分為兩個層次,將10MB/s的以太網作為主干網絡,將后臺及PC端進行連接,而總線網則發揮連接保護裝置的作用,從而把總線網的信息傳到主干網。這樣,以太網和總線網的結合就很好地規避了自身的不足,將二者各自的優勢得以發揮。在以總線網進行連接時,由于需要和所有保護裝置進行連接使網絡節點增多、流量增大,加上帶寬的限制,不斷地重發信息,勢必會影響到網絡通信的效率。如果將嵌入式以太網和總線網進行結合,雖然沒有改變帶寬,但是大大減少了節點,大大降低了總線網的負荷,而當信息傳輸到主干網絡上之后,由于主干網絡帶寬較大,即使保護裝置較多,也能保持較高通信效率。這樣,將嵌入式以太網和總線網結合使用就有效提高了網絡通信的效率,同時以太網支持的長幀也要遠遠大于總線網,這樣使得錄波的傳輸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于PC機要和總線網連接,必須要使用PCLTA卡,這種卡的專業性比較強,因此價格十分昂貴。如果PC使用量較大,則會加大使用的成本。如果使其和以太網進行連接,可以更加方便,也節省更多成本。為了使各公司通信產品可以互相操作,IEC正在制定內部通信協議,采用嵌入式以太網也具有更大的優勢。
3.3通信網絡傳輸
網絡傳輸的實時性是衡量網絡通信的關鍵因素之一。首先,分析間隔內部LonWorks網絡的實時性。LonWorks網絡通過網絡變量來實現節點之間的通信,不同的網絡變量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優先級,這樣開關變位等重要信息就可用優先級高的網絡變量優先傳輸。在這種情況下,間隔內部LonWorks網絡的傳輸實時性是有絕對保證的。以太網雖然沒有LonWorks網絡或CAN總線的優先級設置,但其帶寬達到10MB/s,因此可承受的網絡負荷很大。研究表明,當網絡負荷不超過帶寬的37%時,網絡上的沖突率很低,故以太網的傳輸效率是有保證的。實際上,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內部若使用合理的通信規約和傳輸模式,其網絡負荷與帶寬10MB/s的37%相比是很小的,網絡沖突率極低。美國電力研究院(EPRI)在制定UCA通信協議體系時,對以太網用于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中的網絡傳輸實時性作了研究分析,結果表明當使用交換式集線器時,10MB/s的以太網是完全可以滿足實時性要求的。因此,選擇10MB/s的以太網作為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內部通信網,其網絡傳輸實時性是有保證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使用交換式集線器。
4結束語
1.1無線通信工程
最早的通信方式是采用狼煙、火光、閃光鏡、信號彈或者旗語等方式進行短距離的信息傳送。直到1838年這些原始的通信手段才被薩繆爾•莫爾斯的電報網所取代,之后被貝爾的電話取代。真正具有現代無線通信意義的事件是1895年馬可尼實現了英國懷特島與30公里以外的一條拖船之間的無線傳輸。之后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實現更好通信質量、更高功效的信息傳輸,例如無線通信、無線電視、無線網絡等等。通信工程屬于是電子工程的一個分支。主要用于處理信息傳輸過程中對信號產生、傳輸和處理的問題。主要應用于計算機通信、衛星導航、數字信息傳輸、光纖通信、個人通信以及多媒體技術和數控應用等方面。無線通信工程是信息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的體現。不斷應用與網絡通信技術上,而且還體現在商業、工業、軍事以及人們的日常交流當中。無線通信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為人們傳遞和獲得信息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我國對通信工程不斷進行投入和開發,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會非常的廣闊。
1.2無線通信技術
無線電通信是指利用(電磁波)的輻射和傳播,經過空間傳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目前主要利用的無線通信技術有:2G(包括GSM、CDMA)、3G(包括wcdma、cdma-2000、TD-SCDMA)、4G(LTE-A)、WiMax、UWB、RFID以及WiFi。UWB和RFID主要用于短距離的無線通信。無線移動通信技術主要經歷了4個發展時期。第一個發展時期。最早的移動通信電話采用模擬蜂窩通信技術和FDMA技術。由于受到傳輸能力的限制,不能用于長途漫游,只能作為一種區域性通信手段。第二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信息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因此移動通信采用了GSM和GPRS通信技術。由此,正式步入了數字化時代。在這一時期,為了增強數據傳輸效率,通信運營商開發出了EDGE技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2.5G技術。第三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主要的技術為3G技術。3G技術有不同的技術標準。分別為:WCDMA、TD-SCDMA、CDMA2000以及WiMax。目前各項標準都開發的比較成熟,使用范圍也在不斷的擴大。第四個發展時期。4G技術的廣泛應用。4G能夠滿足更高的傳輸要求,通信速度更快、網絡頻譜更寬,通信方式更為靈活,同時實現終端設備的智能化。2013年12月4日國家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4G牌照,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4G時代。
1.3無線通信工程的特點
1.工程位置不固定。
無線通信工程要確保通信信號的質量和傳輸效率,就要保證工程的通信容量和覆蓋面積。由于工程的區域通常比較分散,因此工程位置不固定。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區,通過設置加大容量的基站,保證通信的質量和效率。在偏遠的地區設置基站,確保交通不便利的地區位于信號的覆蓋范圍之內。
2.工程干擾因素較多。
在進行基站建設時,常常會遇到周圍居民因擔心輻射而阻撓基站建設,同時在較遠地區搭建信號塔和擺放通信設備時,還可以能要租用民宅,由于部分房屋的圖紙很難尋找,往往對設備的安裝造成影響。
3.運輸線路較長。
通信工程主要利用傳輸光纜進行信息傳輸。因此在鋪設時不但光纜的長度很長而且光纜間的間距小,在不同的地區或者地段的工作量相當之大。
二、無線通信工程發展現狀和4G技術的介紹
2.1無線通信工程的發展狀況
1.無線通信包含了無線通信設備的制造開發以及通信的服務行業兩個大的部分。
一般來說,無線通信的服務行業主要是通過無線網絡的通信技術運營實現的。
2.通信工程最重要的部分為通信制造。
目前我國主要普及的是3G技術,正在推廣4G技術。3G技術為通信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目前,通信制造業不斷進行改造和完善,出現了很多先進的通信產品。目前2013年全國3G用戶高達9萬余戶。
3.通信工程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就是電信行業的發展。
我國電信行業近幾年迅速發展主要是依靠3G時代的發展,因此我國要為能夠更好地促進3G時代的發展做更多的努力,從而達到普及擴大通信工程的目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技術或者資金相對不足的現象。
2.24G技術的介紹
4G移動系統網絡結構可分為三層:物理網絡層、中間環境層、應用網絡層。物理網絡層提供接入和路由選擇功能,它們由無線和核心網的結合格式完成。中間環境層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變換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網絡層與中間環境層及其應用環境之間的接口是開放的,它使發展和提供新的應用及服務變得更為容易,提供無縫高數據率的無線服務,并運行于多個頻帶。
1.OFDM技術
在3G向4G轉變的過程中,OFDM是關鍵的技術之一。它包含了V-OFDM,W-OFDM,F-OFDM,MIMO-OFDM,以及多帶-OFDM這些類型。OFDM是多載波調制的一種,它的各種載波是相互正交的,將高速數據信號轉換成并行的低速子數據流,然后進行子信道傳輸。由于子信道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所以就消除了信道間的干擾。OFDM對脈沖噪音以及信道快衰落有很強的抵抗力。
2.SDR軟件無線電技術
由于4G系統中的軟件系統比較復雜,因此將SDR引入到4G移動通信系統之中。SDR能夠減低系統開發的風險,減少硅芯片的容量,從而降低產品的開發成本和生產成本。SDR是以現代通信為基礎,以數字信號處理為核心,實現把無線和通信功能編譯為多信號進行傳輸,滿足用戶在不同地點對接入網絡的需求。
3.SA智能天線技術
SA采用天線的原理進行無線信息傳輸。主要是利用信號傳播方向的差異,講同頻率、同時隙的信號加以區分,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頻譜。智能天線技術可以成倍的擴充通信容量,可以有效解決大量用戶產生時延擴散、瑞利衰落、多徑、共信道干擾等影響。
4.MIMO技術
無線電傳輸信號時,每個信號都是一個空間流,使用單輸入輸出的系統只能收發一個空間流,而MIMO允許多個天線同時收發多個空間流。因此MIMO有時被稱作空間多樣。只有站點(移動設備)或接入點(AP)支持MIMO時才能部署MIMO。目前它在3G通信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4G的關鍵技術。
5.載波聚合技術
LTE-A通過“載波聚合”(SpectrumAggregation)的方式進行帶寬增強,即把幾個基于20MHz的LTE設計捆綁在一起,通過提高可用帶寬,LTE-A將帶寬擴展到100M。但是實際上很可能沒有一整塊的空閑帶寬,所以LTE-A允許離散頻帶的聚合。在具體應用中還面臨很多問題,如載波聚合時多個可選載波是否需要劃分可用集合和各種集合的等級劃分;在切換中載波變化的通信問題;載波變化時的信令傳輸問題;各個載波的激活和去激活過程。這些問題都在3GPP會議中提出并存在多種方案。
6.無線中繼技術
LTE-A系統容量要求很高,這樣的容量需要較高的頻段。為了滿足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高速率傳輸的要求,LTE-A技術引入了無線中繼技術。用戶終端可以通過中間接入點中繼接入網絡來獲得帶寬服務。減小無線鏈路的空間損耗,增大信噪比,進而提高邊緣用戶信道容量。無線中繼技術包括Repeaters和Relay。
三、無線通信工程的發展前景
1LTE無線通信技術
LTE是LongTermEvolution的簡稱,主要將其看作3G向4G演變的一種新型的通信系統,替代了傳統的2G/3G的通信系統。以OFDM以及MIMO等技術為核心的LTE無線通信技術,具有較高的下載能力,同時還能夠哎20MHz的頻譜寬帶上提供上下行分別為50Mbps、100Mbps的高峰值速率。除此之外,該技術還可以使邊緣用戶的性能得到提升、使系統的延遲性得到降低。由此可見,LTE無線通信技術和傳統的通信技術相比,其存在的諸多優勢能夠極大的滿足現階段物聯網發展過程中的各項需求。
2LTE無線通信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
在物聯網的主流業務模型中,有各種類型的業務、數據包頻庫、屬性、終端密度等等,但是物聯網的數據模型和QQ一樣,模型較小、頻率較高,因此極易使網絡資源出現浪費的現象,從而導致網絡效率較低,這一現象對物聯網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面對該種情況,LTE無線通信技術與物聯網的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兩項技術相互結合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和傳統通信技術不同,LTE無線通信技術作為發展的新型技術,LTE的終端在LTE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以及創新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物聯網的各項應用要想得到快速發展,需要借助LTE技術終端的普及和推廣來實現。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信息的種類以及數量等都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分析的數據量也在隨之上升。與此同時,各種異構網絡或者是兩個以上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問題以及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處理、整合數據信息等問題都成為物聯網現階段面臨的重要難題。但是在這個LTE無線通信技術發展的時代,與物聯網技術的相結合,可以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對于物聯網感知層面而言,LTE終端不僅需要對LTE天線以及LTE射頻分別與射頻識別、定位系統等技術進行研究和分析,還需要對LTE基帶與射頻識別基帶的多模集成技術進行研究。在這些方面,LTE無線通信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物聯網的網絡層面而言,2G/3G、WIFI以及有限網絡是現階段應用最為廣泛的傳輸技術。因此,在LTE終端中,重點則是對無線傳感器網絡與LTE網絡技術結合的過程進行研究,從而使異構網絡運行更穩定、更快捷。在物聯網的應用層面上,主要是實現物聯網大量信息的存儲和處理,并對數據挖掘、影像智能分析等進行解決和研究。在物聯網的應用中,云計算是解決這寫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將物聯網技術與LTE技術融合,主要是實現云計算技術與LTE無線通信技術的融合,這樣既可以使數據中心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還使得互聯網服務便利又廉價,同時達到與LTE終端信息數據共享的目的。兩項技術的結合,就能夠有效避免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等情況的發生。
二LTE無線通信技術
在物聯網技術中的應用LTE無線通信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中,在物聯網中,需要價格傳感器以及控制器等通過局域網絡來實現傳感器的疊加,通過該種方式將LTE無線通信接入其中,此時大量的數據會通過局域網絡進入到LTE無線通信中,這一過程產生的小規模、大頻率的業務包會對無線網絡造成巨大的壓力。LTE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是利用OFDM技術將龐大的信息傳輸信道分成若干個小的信息傳輸信道,在高速數據流得到轉換的同時可利用層二調度器實現對無線資源的控制,使得小規模、高頻率的業務包在LTE無線通信的條件下得以實現。此外,在LTE無線通信核心系統因為缺少主動釋放的功能,無法在尚未檢測到信息使就自動對鏈路進行釋放,只有在接受入網消息的情況下,或者是以一定的方式告知核心網后才會實現該功能。LTE無線通信技術與物聯網結合,如果從核心網的角度上看待該項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手機作為人們信息、數據交流、溝通和互換的重要手段,在使各項信息進行傳輸之后必須建立無線承載,此時便利用NAS作為消息傳送的媒介,將相關數據向核心網進行傳送,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建立QCI無線承載來實現信息的傳輸。在數據信息傳送的整個過程中,LTE系統的核心網絡并未建立主動釋放功能,只有在接收到了接入網的消息的情況下,或者是UE通過了NAS的消息通知,才能進行核心網的釋放。如果從接入網方面來看,應該按照核心網的QCI參數設置對新接入的網絡進行設置,而且LTE用戶在進行數據傳輸得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學習了;(3)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到了大學后,由于環境的改變,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習也變得懈怠。
三學習適應性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影響
1促進教學方法、教學材料的改革學習
在高職高專實用英語課程中,以能力導向型教學法為基本的指導原則,并不意味排斥其他的教學方法,因為沒有那一種教學法可以解決所有的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有變通的選擇其他教學方法的應用,例如:合作學習語言法、內容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都可以嘗試的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也能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在教學活動中,相應的教學材料應該承擔起指導、說明的作用:(1)教學材料應該集中體現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表達、談判等實用技能;(2)教學材料應該是易懂的、相互關聯的、有趣味的,特別強調教學材料服務于工作過程整體性原則;(3)教學材料應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內容的過難、過易都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要指導明確,難易適中。
2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通過以下幾點:(1)明確學習目標。學生在明確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教學活動的所有內容;(2)完善教學材料。在以貼近實際應用的語言環境為依托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形成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自主篩選出工作環境中所使用到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有意識的自我培養;(3)在于他人的交談中,學會使用語言。語言的使用過程是交流的動態過程,不可避免的要與人交流,這樣就創造了一個語言的使用環境,學生應體會語言使用的重要性;(4)學生的廣泛學習。教學活動的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意義是無限的,積極合理的引導學生,在課外廣泛收集工作相關的英語語言是十分必要的。
四結論
在智慧家庭的建設中,互聯互通的控制系統成為關鍵,如果我們采用有線系統,將對建筑的設計提出極大的挑戰,尤其是對已有建筑進行改造,將會產生巨大的工程量,而且未來物品的移動也會受到很大有限制。而采用無線系統則可以讓我們擺脫物理連接上的限制,可以靈活地將各種設備接入家庭網絡,而短距離無線通信組網與控制也成了我們必然選擇的技術。近年來,包括藍牙、Wi-Fi、ZigBee、UWB和NFC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日益成熟,為家用設備實現局部組網奠定了基礎,使得智慧家庭應用由愿望變為現實。其中,藍牙技術經歷了1.1、1.2、2.0、2.1、3.0、4.0各版本,以及即將到來的4.1版本,其穩定性、兼容性、傳輸速率、以及功耗等各個方面不斷改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如PC、手機、平板電腦、無線音箱、無線耳機以及近年來非?;馃岬目纱┐魇诫娮釉O備上,使消費者擺脫了傳統線纜的束縛。
Wi-Fi作為主流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標準完善、技術成熟、穩定易用、兼容性好,已經成為智能家電網絡化方案的主流互聯技術,一些家電企業已開始在電視機、空調、冰箱、熱水器、酒柜中大規模采用嵌入式Wi-Fi模塊,將分散在家中的各個家電產品聯成一個整體控制系統,改變單一的被動控制。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家庭對各種視頻內容的消費所帶來的網絡流量爆發式增長,第5代Wi-F(i802.11ac)應運而生,為家庭網絡提供了更高的帶寬、更快的傳輸速度,為智慧家庭實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通過第5代Wi-Fi進行無線連接,網絡帶寬可以達到千兆級別,可順暢、無間斷地播放流視頻及下載高帶寬應用程序,比現有網絡增速10倍。ZigBee多用于家庭自動化、安全保障系統等。在利用Zigbee技術搭建的無線傳感器網絡中,通過在無線門磁/窗磁報警器、紅外感應闖入探測器、保險柜/抽屜振動監測器等防盜報警器以及燃氣、煙霧、氧氣、溫度、濕度等傳感器內安裝Zigbee模塊,可實現數據的無線傳輸、分析和報警。此外,ZigBee在燈光控制、家用智能開關、門禁系統、智能抄表等應用中,也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UWB以其高質量的近距離通信能力,成為智能家庭數據傳輸領域的中堅力量之一。UWB可以運用于機頂盒和DVD播放機到數字電視的無線連接,PDA、手機和數碼相機與PC機的同步等家庭設備音視頻數據傳輸等方面。NFC技術的傳輸速率較低,并不適合直接用于傳輸音視頻等需要較高帶寬的應用,但是,NFC技術允許電子設備在不到0.1s的時間內閃電建立連接,加之其良好的保密性能,成為了在不同場合、不同應用領域中其他無線通信技術的最佳拍檔。例如,將NFC和藍牙技術配合使用,可以先通過NFC技術近距離快速建立連接,再利用藍牙技術在手機、電腦、音頻設備或打印機之間進行數據傳輸,將會給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對于設備制造商而言,未來智慧家庭中家居產品的開發,除了在功能和外觀上的創新以外,采用什么樣的通信協議以及如何將通信模塊與主系統集成在一起也將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2結語
4G無線通信網絡的優勢在于能滿足不同網絡之間的無縫互聯,這個基于全IP網絡的體系結構組成了它的核心網,主要包括承載機制、網絡維護管理、網絡資源控制、應用服務4大元素。相較于3G網絡,其中蜂窩網絡、電路交換分別被全IP核心網、分組交換所取代和升級,以保障4G網絡在高速移動的環境中移動工作站依然可提供2-100Mbit/s的數據傳輸速率。如下是4G無線通信網絡體系結構,一種基于分組交換架構的全IP網絡。
24G無線通信系統的網絡安全威脅
2.1移動終端的安全威脅
①由于移動終端使用的是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這些移動操作系統具有諸多公開漏洞,因而造成了移動終端的不安全性;
②因移動終端對于那些基于無線網絡的電子商務、電子郵件等應用的支持性越來越普遍,這些無線應用的程序漏洞、安全隱患、病毒感染渠道等加大了無線終端的安全威脅;
③伴隨病毒種類的不斷增加,傳統防病毒軟件體積也越來越大,而移動終端有限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電池容量會逐漸無法適應和滿足;
④因缺乏完整性、機密性、完善性的保護驗證機制和訪問控制機制,移動終端硬件平臺中的各個模塊、內部各個通行接口極易遭到攻擊者的篡改、竊聽信息、非法訪問、信息竊取等。
2.2無線網絡的安全威脅
①因無線網絡的融合、共存特點,用戶能夠任意在不同系統之間漫游與切換,加大了無線網絡移動性管理的安全威脅;
②4G網絡必須與異構非IP網絡相連接,且需有可靠的QoS提供,若無法滿足這些條件則會存在安全隱患;
③無線網絡由安全機圖14G無線通信網絡體系結構制、協議與體系構成,不同的無線網絡具有差異性,在網絡融合中會有安全威脅,且無線網絡結構的不同也易造成容錯性。
2.3無線業務的安全威脅
①隨著基于電子商務的無線應用及增值業務的推陳出新,提出了更加高級的安全需求,但現有的安全機制卻難以滿足;
②因缺少完善的安全交易憑證,無線業務的利益沖突會越來越多;
③由于一次無線移動業務中會涉及多個網絡運營商、業務提供商的服務,利益爭端更為復雜,業務安全威脅更高。
34G無線通信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
3.1移動終端的安全防護措施
①在物理硬件的安全防護方面,為削弱物理接口的被攻擊性,需要提升集成度,增加電流與電壓檢測電路,提高啟動、檢驗與存儲等方面的完善性;②在操作系統方面,需選用可靠性強的操作系統,并加固操作系統,使系統能夠滿足混合式訪問控制、遠程驗證、域隔離控制等的安全操作。
3.2無線接入網的安全防護措施
①高可靠性載體是移動終端與無線接入網建立連接的第一道關卡,以數字證書等載體構建雙向身份認證機制;
②采用相關技術措施(如物理地址過濾、端口訪問控制等)設置無線接入網的細粒度訪問控制策略;
③為防止非可信移動終端接入無線接入網絡,需運用無線接入網自身安全策略來實現可信移動終端的安全接入功能,或是借助相關輔助安全設備來實現安全接入;
④根據業務需求,移動終端在與無線接入網進行傳輸過程中需建設加密傳輸通道,以自主設置數據傳輸方式來實現安全傳輸,或是開設專用網絡來實現物理、邏輯隔離;
⑤滿足無線接入網的安全數據過濾功能,發揮該功能對無線接入網資源在內部系統或核心網中的安全性,防止非法數據的侵入;
⑥為針對性、有效性分析和記錄移動終端的行為規律、異常操作,以保障無線接入網的可靠性與高效性,需要結合移動終端的訪問行為、無線接入設備的運作情況來構建統一的監控和審計系統。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