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2: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易資金監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現在全國的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模式較多,監管主體和托管形式不一。從監管主體來看,主要有三種,即房產管理部門、專業中介機構和銀行。從監管的形式來看,主要有自愿監管和強制監管兩種。從監管的資金構成情況來看,主要有部分資金監管和全額資金監管兩種模式。
從監管的效果和監管拓展情況來看,比較成功的主要是兩種模式,以天津市為代表的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為主體的監管模式和以蘇州市為代表的房產登記部門為監管主體的監管模式。
二、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新模式
(一)監管原則
1.宗旨便民,服務高效。新的資金監管模式不僅是為了防止中介機構挪用客戶資金,更是為打造一個交易誠信平臺,減少交易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后顧之憂,所以該項工作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監管,更多的是體現一種全新的服務。資金監管服務旨在以不較大改變買賣雙方交易方式、不增加交易雙方經濟負擔為原則。
2.自愿原則。主要體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商業銀行自愿選擇是否參與;二是交易雙方自愿選擇是否托管;三是經紀機構自愿選擇是否參與;四是交易雙方自愿選擇托管資金組成部分。
(二)監管新模式
1.政府監管,銀行托管。房管部門或專門監管機構接受政府委托,開發資金監管平臺,同各商業銀行進行聯網,實時監控各商業銀行的托管專戶和托管子賬戶,對整個資金監管服務進行全程監控。
2.錢隨房走,房隨錢走。為保證托管資金的安全和銀行利益,通過資金監管平臺和房屋登記機構的登記系統進行實時對接,在系統中設置各環節的邏輯關系。由系統自動控制各流程,資金的存入、劃付和劃轉以流程的環節作為前提,流程環節的流轉以資金存入、劃付和劃轉為前提,形成了流程環節和資金流轉互為前提的唯一途徑。一旦簽訂資金監管協議,以合同的方式確保流程的有效運轉,任何人不得對流程進行干擾,確保資金的安全,也確保了各商業銀行的利益。
3.一手交房,一手交錢。房屋權屬證書領取的情況下,交易雙方真正具備交房條件,買方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房屋登記機構通知托管銀行將托管資金及時劃轉給賣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紀機構也可以通過登記機構的托管系統平臺進行本經紀機構托管案例的查詢。如果某一案例的交易登記流程已經進入“繕證”環節,也就意味著托管銀行已經將賣方的原貸款償還,買方的按揭貸款也已經發放。該條件下,交易雙方即可以提前辦理交房手續。
三、資金監管服務模式還應考慮的問題
(一)利息問題
在現有資金監管服務模式下,商業銀行作為托管人,并且以銀行的內部賬戶作為托管專戶。托管專戶的性質決定其賬戶為內部權益類賬戶,而不是負債類賬戶,所以不能計提利息。那么,由此產生了兩個問題:1.作為賣方來說,原來可以直接收取的房款,因為納入資金監管服務,損失了該筆資金利息收入;2.作為托管銀行來說,雖然不用支付托管資金的利息,但專戶性質決定了其同樣不能作為存款指標來考核,怎樣提高各商業銀行的積極性,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還貸問題
論文摘 要: 建立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文章首先簡述國際金融中 心指標評估方法,然后通過比較上海與北京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面的現狀,探討上海競爭 成為國內金融中心的優劣勢。最后,文章 總結 了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約束條件。
一、前言
國際競爭的根本,在于對國際金融主導權的競爭,在于對全球資本的控制權、支配權的 爭奪。擁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對一個大國的長遠發展和金融安全至關重要。上海作為我國發 展國際金融中心的首選目標,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其框架雛形已經基本形成。上海通過在過 去的十多年中的建設和發展,現在已經到了可以進入跨越性發展的時期,即
如今,上海已經形成了包括 銀行 間同業拆借 市場 、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 上海 證券 交易所、上海 期貨 交易所和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內的多層次市場體系,并且是我國金 融機構的最大集聚地。而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則是中央機關的所在地。
總的來說,上海與北京相比,其優勢在于具有一個比較完備的金融市場。此外,由于較 高的市場自由度和寬松的 環境 ,上海在吸引境內外 金融機構 以及對外開放方面也具有獨特的 優勢。然而,必須看到,上海在成為國內金融中心的漫長道路上還存在許多困難,例如,全 國各大金融機構的總部大都設在北京。再例如,全國許多城市都非常重視金融市場的建設, 要處理好與這些城市在金融活動方面的關系也并非易事。
四、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約束條件
基于上文的討論與分析,可以 總結 出以下四條制約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因素。
1.金融機構集聚度不夠。雖然上海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地,但是與成 熟的國際金融中心相比(如美國、英國、日本),上海的外國金融機構數和金融中介非銀行 金融機構的數量與質量存在明顯的不足。據 統計 ,英國、美國、日本在1996 年時單離岸金 融中心商業銀行數就分別達:493.472.219家,其中外國銀行分別為347.328.92家,遠 遠高于在上海的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另外,質量上差距也較明顯。在上海本地的金融咨詢 機構中,目前還沒有一家像麥肯錫、普華永道一樣有國際影響的咨詢服務機構,這種狀況不 利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
2.交易規模和金融產品種類不足。上海目前雖然初步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市場體系,但是 與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較,交易的層次以及金融產品的種類仍顯得單調,各金融市場間資金 缺少流動。同時,金融產品的類型不多,國際化程度不夠,缺乏避險交易工具。不過,近年 來,我國已經在著力于 金融創新 ,開發新的交易品種。比如,qdii、qfii以及股指期貨。
3.金融監管環境的建設與金融監管機構間關系的協調。傳統意義上,主要應從三個角 度來考察金融監管環境,即監管廣度、監管深度以及監管頻度。然而,我們發現倫敦、紐約 在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時,并不是一味地管制,而是采取了更先進的理念和價值取向。比如, “服務優于管制”和“有所為,有所不為”。上海作為非監管總部所在地,既面臨總部的監 管,又面臨跨業的監管。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協調好各種監管機構間的關系,使得 監管變得更合理、更有效率。
4.缺乏國際化人才。目前上海人才國際化總體水平仍然較低,特別是缺少國際通用型 人才。一個城市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就一定需要大量的既懂得國際慣例又熟悉國內 法律 的 高級經營 管理 和金融人才。然而,上海金融行業中,高級人才與勞動 人口 的比例遠遠低于紐 約、倫敦、東京等發達國家的城市。
參考文獻:
1. 張澤慧.國際金融中心指標評估方法及指標評價體系. 社會 科學研究,2005(1)
2. sohu財經頻道——國內財經——京滬深:誰是未來的金融中心?2007.3.15
3. 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出爐.國際金融報,2007.3.21
4. 張衛華.紐約是如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 經濟 ,2007(2)
5. 英國金融“大爆炸”與倫敦金融城的復興.上海證券報,2007.2.8
6. 李豫.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多遠.國際金融報,2007.3.1
7. 于福生.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5)
8. 項利華,楊冉.城市金融競爭力比較研究.經濟研究導刊,2006(6)
金融期貨誕生于19世紀70年代。自誕生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其交易量占整個期貨交易總量的比例不斷攀升。目前,在許多重要的金融市場上,金融期貨交易量甚至超過了其基礎金融產品的交易量。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在股權分置改革繼續深入、金融危機負面影響繼續存在的背景下,市場波動性加劇,風險日益放大。金融市場對規避風險的需求與日俱增,迫切需要金融期貨市場來規避風險
一、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下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環境
2008上半年金融危機爆發,對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世界上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導致這次危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美國的消費模式和監管的松懈。從微觀E來講,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金融當局的監管不力,讓大量風險貸款債券進入金融流通領域。從而擴散到整個國際金融體制,引發了危機
雖然金融危機對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是個沉重的打擊,但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風險的重新配置過程中能發揮積極作用。所以危機不可能終止其發展。而目前正是我國金融期貨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不能因為此次危機的爆發而中斷金融期貨的創新發展。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通過將近20年的努力走到今天,從理論到實踐、從創建到穩步發展,走過了一段艱辛的歷程,取得了很大進步,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國金融期貨市場絕不能裹步不前、固步自封
二、中國金融期貸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我國金融期貨交易立法滯后、不健全,致使中國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著諸多法律風險。目前我國金融期貨市場上法規欠缺,立法層次低,金融期貨市場中的合約在法律范圍內無效,合約內容不合法律規范,或者是因對方破產等原因,使合法的合約無法執行而造成的風險
(二)管理機構過多,從而導致管理混亂。中國現有諸如中國證券會、國務院有關職能部門、地方政府、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等管理機構。而且這些機構還存在著一定的權屬不清,政出多門現象,使得金融期貨市場難以適從,這勢必會造成市場混亂,競爭無序等現象的發生
(三)缺乏真正的市場均衡價格。使得金融期貨市場面臨著價格風險。由于金融期貨的杠桿作用,它們對其相關聯的基礎金融工具如股票指數、匯率、債券價格的變動極為敏感,波動的幅度比基礎市場變化大。由于金融期貨市場發育不成熟或是突發事件導致金融期貨的轉讓很困難,或要轉讓就要面對價格大幅度下跌的風險。而由于政府的宏觀政策或對相關市場的調控都會影響到金融期貨的價格,也會使其收益產生不確定性。
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幾點對策
金融期貨對金融體系的影響很大,控制不力會引發金融風險
“327”國債期貨風波、東南亞金融危機都證明,期貨市場是把“雙刃劍”,監管不力、利用不好,會給現貨市場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加劇危機的發展。后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今天更是如此
那么。針對本文中提到的問題及風險,作者認為需要采取以下相關措施
(一)完善金融期貨市場監管的法律體系
我國正處在金融期貨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要不斷推進我國金融期貨市場法律監管體系建設,實現該法律體系建設的專業化、系統化、透明化。在后金融危機的形勢下,立法思路上要遵循科學借鑒原則,具體說來,一方面是加快立法,在數量上滿足金融期貨市場自身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要針對現代金融發展的快速、復雜、多變的特點,提高立法技術和專業水平,避免體系內部各法律法規出現相互矛盾或產生歧義。以建立一個結構合理、互為補充、協調一致的高質量的金融法律體系。并注意金融法律體系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的配套和協調。
(二)規范金融期貨市場管理秩序
1.外部監管體系如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交易所要在監管方面保持協調一致共同審定上市期貨合約,對從事期貨經營、期貨結算、咨詢等相關機構的設立進行審核并對其業務活動實施監管
2.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財務公開制度。不論是內部的風險管理制度還是外部的監管制度,其核心均在于發現金融期貨交易中潛在的風險,保證期貨交易有秩序順利地進行,而信息披露制度正是發現問題的關鍵手段
3.加強政府監管和行業管理。盡快建立更具有權威性的全國統一的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其職能部門的設置可參考CFTC組織;在實施期貨監管時,政府應注意發揮期貨協會的作用。政府自身也應注意保護民主決策機制,不斷增強監管行為的合理性
(三)加強基礎市場的建設,為期貨市場價格的均衡提供有力支撐
基礎的穩定為減少金融期貨交易中一些不必要的風險提供了一個長期有效的保障。作為一個新興市場,股市的遺留問題還很多。政策市場和資金推動型的不成熟股市的特征也十分明顯,如果證券投資基金控制股票風險都達不到一定的成熟度。把基金的一些市場行為拿到股指期貨上,恐怕只能加劇基金和股指期貨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加緊完善基礎市場的建設。
四、總 述
目前,金融期貨市場已是當今世界金融市場中最具活力、不斷創新、并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市場,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都把發展金融期貨市場作為金融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成立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新契機
設立上海自貿試驗區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將對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金融自由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從海外的發展經驗看,金融自由化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支點和必不可少的條件。長期以來,受制于人民幣的非全面可兌換性、利率的非市場化、金融機構的設立壁壘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直進展緩慢?,F在,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之后,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自貿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進行先行先試。金融服務業將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支持在試驗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等。這些措施顯然會將金融自由化水平大大提升,進而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二)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將推動上海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創新
從倫敦、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史看,有利于創新但又不失規范的金融監管體系能夠促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方面,為了防范金融風險,政府要進行嚴格的監管,保證金融中心的穩定,另一方面要提供相對寬松的金融環境,促進金融創新,保證金融中心的活力。上海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了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允許在試驗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這無疑會推動上海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的創新步伐,活躍金融市場,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新契機。
(三)跨國公司總部的集聚將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總部經濟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大公司的總部要管理龐大的財務往來和資金流,對金融產品有強大的需求,也常常需要通過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對沖機制來控制、管理其生產經營風險。大公司總部的集聚不僅有助于形成資金中心,也有助于活躍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了將深化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促進跨國公司設立區域性或全球性資金管理中心。這將推動跨國公司總部集聚在上海,進而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四)金融業國際化水平的提高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國際化。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多項方案措施無疑會提高上海金融業的國際化水平:在金融制度創新方面,鼓勵企業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在增強金融服務功能方面,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支持在試驗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允許金融市場在試驗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如果能充分利用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及與之相關的有利政策,必將有利于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方面,有很多優勢和較為良好的基礎,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對此應有客觀、清醒的認識。
(一)金融市場交易品種單一,交易規模不足
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有較大規模的金融交易活動發生。而上海當前的情況是:一方面,上海股票主板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市場不夠活躍,日成交金額常常低于深圳的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市場;另一方面,金融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品種單一,交易規模不足。目前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的交易品種只有滬深300指數期貨和5年期國債期貨。表1為滬深300指數(HS300)與滬深300指數期貨(IF)4月份以來的日成交金額數據,可以看到,目前滬深300指數期貨的日成交金額大體為滬深股票現貨市場成交金額的10倍以下。股指期貨的成交金額數倍于股票現貨交易是國際金融市場的一個規律性現象,而我國金融期貨的交易品種單一,交易規模也遠不及成熟市場,難以發揮金融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無論現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金融活動的交易規模都相對比較小,制約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進度。
(二)金融機構的集聚度不夠
金融中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活動的集中地,從倫敦和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的經驗來看,國際金融中心都聚集著相當數量的、高質量的金融機構。然而無論是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還是保險公司,國內一些有實力的金融機構的總部并不在上海,譬如,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平安保險等總部都分布在北京、深圳等地。金融監管機構如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的總部也都不在上海。實際上,沒有一些有實力的金融機構作支撐,上海是很難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
(三)非政治中心帶來信息劣勢
與倫敦、東京、巴黎、新加坡等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所在國的政治中心不同,上海不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因此在享受政治中心的許多經濟輻射效應和信息溢出效應方面,上海不占優勢。金融業是一個高度依賴信息運行并對信息非常敏感的行業,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能夠大量、及時、客觀的反映市場、機構、產品變化的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各種信息。非政治中心所帶來的信息短板制約著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四)金融市場體系不完整
目前,上海金融中心在各個金融子市場上與世界一流國際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股票市場大而不強,截止2012年年底,上交所股票成交額位列全球主要交易所 第四位,亞洲第二位,但上海股票市場大而不強,與國際市場價格的同步性較差;債券市場交易品種單一,政策性銀行債、國債和中期票據三者的發行量超過發行總量的70%,缺少創新品種;金融期貨、衍生品市場尚處于發展階段的初期,功能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金融子市場的不發達導致整個金融市場體系不完整,市場的資源配置和風險規避功能未能很好發揮,限制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三、抓住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的契機,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在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過程中,也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上海應該抓住契機,大力實施金融產品創新,吸引金融機構匯集,完善信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實現到2020年將上海建設成“與中國經濟實力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
(一)大力實施金融產品創新,活躍金融市場
相對于目前滬深兩市的2300多只股票而言,滬深300指數期貨這一單一的期貨交易品種明顯不足。無論是從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套期保值工具的角度,還是從活躍股指期貨市場交易的角度,都應該提供更多的期貨交易品種。上海應該抓住當前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的有利時機,著力發展金融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活躍股票指數期貨市場,更好地發揮金融期貨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這也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進一步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的集聚
國際金融中心是以大量有實力的金融機構的集聚為基礎的,上海應該利用金融自由化水平提高的制度和政策環專業提供專業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境吸引功能性金融機構、全國性金融機構、國際性金融機構及其他影響力較大的金融機構不斷落戶上海,既要注重金融機構集聚的數量,更要注重金融機構集聚的質量,把上海建設成為金融機構總部和功能性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
(三)打造完善的金融資訊信息平臺
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能讓市場主體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獲取有效信息,進而做出正確判斷。上海應借助自貿區成立和金融業國際化水平提高的契機,打造一批符合國際語境、有全球影響力的財經傳媒和金融資訊信息平臺,彌補非政治中心帶來的信息方面的劣勢,進一步吸引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交易主體,提升上海金融中心在世界范圍內的地位和作用。
(四)不斷開拓金融市場的新領域,建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
借助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的契機,上海應積極拓展多功能、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的內涵和邊界也在發生變化,譬如,碳金融市場正逐漸成為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權威機構預測2020年全球碳金融市場交易金額將達到3.5萬億美元。不斷開拓金融市場的新領域,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題中之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Z].2013-09-18.
[2]葉德磊,顧京.我國股指期貨套期保值效應的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
[3]葉德磊.抓住金融創新的新契機[N].解放日報,2013-10-09.
[4]嚴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歷史比較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3(06).
[5]葛靜,王山.對新時期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3(06).
論文摘要:網上證券業務在我國已經經過了近六年的探索,在這期間,管理部門和投資者都對其持積極肯定的態度,券商更是對這種新型的交易方式趨之若鶩。但這種肯定態度并不代表業務的完善,在紅火熱鬧的追逐后,網上證券業務處于發展的“瓶頤”階段。作者探討了形成這種“瓶頸”的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議,以求對推進我國網上證券業務的發展有所禪益。
網上證券業務已經在一些國家獲得巨大成功,如:美國網上投資者已占投資者總數的50%以上;韓國的網上業務交易量在2001年就已經達到了證券交易總量的63 %,瑞典預計到2003年末網上證券交易量占證券交易總量的比例將達到75 %。分析我國的情況:我國的網上證券業務于1997年起步,2001年得到初步發展,但2002年以來其發展諫度已經很緩慢。2002年下半年網上證券業務成效量一度出現了下降趨勢(見圖1, 2003年上半年網上交易額的快速增長主要因為受到了“非典”因素的影響,此期間非現場交易升溫),而網上交易的開戶數亦隨我國證券市場開戶數的萎縮而呈下降趨勢。同時,通過對歷年《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進行分析(表1)可以看出,對網上證券業前景看好的網上用戶比率、以炒股需要為主要上網目的網上用戶比率、以網上炒股為最常使用的網絡服務的用戶比率都從2002年開始呈現出下降趨勢。經過近六年的發展,網上證券業務并未如預期所愿—成為證券交易方式的主導,反而處于停滯的狀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冷靜思考,是什么因素抑制了這種新型證券交易方式的快速發展?
一、形成網上證券交易發展瓶頸的原因分析
(一)準入約束
我國網上證券業務屬特許項目,《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規定:“未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任何機構不得開展網上委托業務”?!白C券公司以外的其他機構,不得開展或變相開展網上委托業務”。券商想獲得網上證券交易的資格,就必須在網絡建設上加大投人,但這樣很難滿足技術要求,容易形成安全隱患;而擁有先進計算機技術和網絡設施的tt證券網站,卻不能獲得證券經紀資格。在政策制約的情況下,若券商和企業之間不能有效合作,必然會抑制網上證券交易的健康發展。
(二)投資者對網絡交易的責任分擔制度存在疑慮
雖然證監會和相關部門對網上交易的準人和安全問題出臺了一些規則,但尚缺乏嚴格的責任劃分制度、客戶糾紛處理程序來有效保護投資者在網上交易中的合法權益。目前普遍實行的責任分擔方式是由投資者在閱讀券商制定的《風險揭示書》和《服務免責條款》后簽訂委托合同,在這種委托合同中,對于發生交易失敗、交易錯誤、信息被篡改或泄漏等情況,均規定責任由投資者自行承擔,顯然,這種不平衡的責任分擔制度會抑制投資者改變交易方式。
(三)網上交易的投資者構成亦是制約因素之一
由于機構投資者和資金量較大的“大戶”早就擁有券商提供的專用交易通道和資訊,這些投資人很少參與到這種新的交易方式中來??梢哉f網上證券業務的開展主要為中小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便利,而我國的中小投資者尚屬于證券市場的弱勢群體,擁有的資金量及網絡知識亦有限,且已開通網上委托功能的客戶,多數同時采用其它委托工具,純粹采用網上委托的用戶少;網民委托交易次數少,單筆交易金額小。這種投資者構成對券商網上業務發展的整體推動價格不高。
(四)券商收益與成本不對稱
與傳統證券交易方式相比,網上交易不僅可以節約投資者的時間成本、交易成本,也可以節約券商近80%的投人。但由于網上交易的規模小,券商通過網上業務獲得的收益還不足以補償網絡投資和日常維護的支出,大部分券商并沒有達到通過開展網上業務降低成本的目的,面臨著收益與成本不對稱的窘境。如:天同證券拆資1億元、耗時兩年構建的網上證券交易平臺(天同在線)已不單獨作為一個業務存在,它與營業部的傳統業務合在一起,成為營業部的一種輔助交易手段,這種發展結果與預期截然相反。
(五)竟爭主體多,刀民務創新少
截至2003年10月末,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已經批準89家券商開展網上委托業務,另有9家證券公司的資格申請還在審核之中。但我國大部分券商網站實際上只是為網上證券委托提供了一個技術平臺,距離真正意義上的證券電子商務有很大差距,缺乏像美國的美林、嘉信、e一trade等在規模和綜合實力上均強大的網上券商,投資者無法體會到網上服務帶來的投資收益與便利,這導致投資者還不能把網絡投資當作是一種必要的選擇。
(六)網上開戶尚未開通
網上交易的一大優勢便是打破時空限制,這意味著辦理開戶手續以及資金存取都只需到身邊的銀行即可完成。然而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網上開戶受到制約,投資者開戶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到證券營業部辦理,這使廣大農村居民以及所住地區證券營業網點少或根本就沒有營業網點的城鎮居民,難以通過網上交易能夠帶來的便利加人到股民隊伍中來。
二、打破瓶頸制約.實現網上證券交易的快速發展
(一)建立與《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相配套的法規
管理部門理應確保相關法規的及時性與前瞻性,建立與《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相配套的法規,力爭解決好以下問題:1.數字簽名無法可依的問題。網上交易需要《數字簽名法》來保證用電子簽名代替書面簽名的合法性,我國尚未制定這一法律。2.相關法律的沖突問題。我國的《合同法》已經承認電子合同的合法有效,且許多交易項目的結算也都是通過電子票據來完成的,而我國的《票據法》目前還不承認非書面的電子票據。3.網上信息披露問題。盡管我國《證券法》對有關信息披露作了相關的法律規定,但是對通過網絡發送信息的合法性尚未加以嚴格確認,對通過網絡謠言或其它擾亂證券市場秩序行為的制裁也缺少可操作的法律條文。4.法規上的國際協調問題。網絡會使證券的跨國交易變得普遍,而各國的法律不同,發生糾紛時將存在著法律選擇的沖突。5.市場準人問題。應逐步降低網上交易的行業進人壁壘,推動市場參與者開展競爭。6.部門間的合作問題。國家應盡快立法促成金融證券業與電信、通信等產業的技術與業務合作。
(二)加強對網上證券業務的監管
注意監管如下風險:1.網上證券業務的跨國風險。通過互聯網,在某一區域發生的證券違規行為可以迅速傳播到其它地區,進而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市場穩定。網上證券交易在全球范圍內尚無統一監管規則,我國監管機構應加強與國際證券監管組織之間的合作,倡導制訂全球統一的網上證券交易監管協議。2.加強對在線論壇及在線咨詢的監管。對各證券公司在線論壇如果不加強監管,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虛假信息的傳播行為;對于在線咨詢環節,必須監督券商所邀專家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嚴禁欺詐投資者。3.對網上交易責任分擔的監管。在建立嚴格的責任劃分制度和客戶糾紛處理程序的基礎上,監管交易雙方責、權、利的分配,有效保護中小證券投資者的權益。
(三)引入保險機制
我國的保險公司以虛擬空間加大理賠風險為由,尚無一家保險公司備案登記開展網絡信息安全方面的保險業務,也沒有券商提出為投資人的利益擔保。國外已經有保險公司為在網絡交易中受損的用戶提供保險服務,如:“黑客保險”業務。美國網上證券經紀商e一trade以高額免費保險吸引投資者參與,為每個賬戶免費提供1億美元的保險(由于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不在保險的范圍之內)。e一trade的這一舉措,增強了投資者網上交易的信心。券商為自己的網上交易客戶提供商業保險,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客戶對網上業務安全性的后顧之優,也能夠將券商網上業務的經營風險控制在有限范圍內。我國券商應意識到開拓網絡安全保險市場的重要性,在網上業務方面與保險公司開展合作,開發對應險種,為投資者投保,樹立投資者的投資信心。
(四)券商明確月民務定位,實現網上交易與傳統交易并重
以單純提供網上證券交易通道為主的業務模式不能適應券商業務發展的需要和投資者的需求,券商應不斷開拓服務品種,立足將業務在某一領域內做強。如:定位于為初學的投資者服務—提供最基本的投資工具和常識的在線幫助;定位于為成熟的有經驗的投資者服務—提供豐富的技術分析軟件和全面的研究報告;定位于成為個人理財和投資的綜合門戶—在投資品種和個人理財方面提供定制的服務。
目前美國的網上券商開始致力于更貼近投資者的離線服務,這種將網上服務和傳統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供我國券商借鑒。由于技術引進較晚,我國投資者對互聯網的認識、運用及其交易習慣的改變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決定了我國網上證券交易發展緩慢行進的軌跡。因此,實現網上交易與傳統交易并重,依靠對客戶的培訓工作和售后服務,不斷推進網上業務的開展是現階段券商較為理想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股指期貨;參與模式;中介機構
金融期貨是在20世紀70年代世界金融體制發生重大變革,世界金融市場日益動蕩不安的背景下誕生的。論文金融期貨經過近20年的迅速發展,已占世界期貨交易量的67%。近年來,比重更是上升到80%以上。由于實際條件和經濟社會環境不同,各國金融期貨市場參與模式呈現出不同的市場格局和發展特點。對于我國來說發達與新興市場的借鑒重點將有所不同。在以美、英、日等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上,已形成成熟的期貨行業體系,其完備的法律法規、規范的監控體系、豐富的產品系列、有序的參與層次,都有我國發展金融期貨所必須認真借鑒的寶貴經驗。而對于臺灣這個新興期貨市場,在借鑒成熟市場經驗的同時,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創新,摸索出一整套適用于東亞,尤其是大中華地區的金融期貨市場文化,促進了金融期貨市場的迅猛發展,這是我們要重點吸收借鑒的地方。
1境外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期貨的模式借鑒
1.1美國期貨市場發展及狀況美國是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發展最為成熟的國家,其期貨行業結構在原發型期貨市場中最具代表性。
1.1.1美國主要證券公司參與情況。在美國,證券公司主要通過部門或者專業子公司2種方式參與金融期貨。一些證券公司通過設立專業子公司從事期貨交易,如美林期貨公司、JP摩根期貨公司等都是期貨專營商。而另一些證券公司,則通過部門參與,如摩根斯坦利、所羅門美邦等公司都兼營期貨交易(期貨兼營商)[1]。
美國的大多數證券公司都在一些期貨交易所取得會員資格,開展經紀、自營兩類業務。既客戶從事場內期貨交易,也為公司特定的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從事自營交易。
1.1.2美國期貨市場中介機構。美國《商品交易法》將其期貨市場的中介機構劃分為業務型、客戶開發型以及管理服務型三大類。
第一類:業務型的中介機構。主要是期貨傭金商FCM(FuturesCommissionMerchant)、場內經紀商FB(FloorBro-ker)以及場內交易商FT(FloorTrader)。FCM是各種期貨經紀中介的核心,從其功能來看,與我國的期貨經紀公司類似。據統計,在美國期貨業協會(NFA)注冊的FCM目前共有192家。而根據不同的營運模式,美國的FCM又可以分為3種:一是全能型金融服務公司,如高盛公司、花旗環球金融、美林公司以及摩根大通等金融巨頭,期貨經紀業僅占其業務的一部分;二是專業的期貨經紀公司,以瑞富期貨公司(Refco)為典型代表;三是現貨公司兼營期貨經紀業務,這類公司包括一些大型的現貨加工商、倉儲商、中間商和出口商等。它們最初涉足期貨市場主要是為了套期保值,后來逐漸拓展到期貨經紀業務,有些現貨公司還下設了專門從事期貨經紀業務的子公司,例如嘉吉投資者服務公司(CargillInvestorServices)就承擔了其母公司的套保業務。此外,型中介還包括FB和FT。FB又稱出市經紀人,他們在交易池內替客戶或經紀公司執行期貨交易指令。FT與FB正好相反,他們在交易池內替自己所屬公司做交易。如果是替自己賬戶做交易,通常稱之為自營商(Local)。
第二類:客戶開發型的中介機構。主要有介紹經紀商IB(IntroducingBroker)和經紀業務聯系人AP(AssociatedPerson)。碩士論文IB既可以是機構也可以是個人,但一般都以機構的形式存在。它可以開發客戶或接受期貨期權指令,但不能接受客戶的資金,且必須通過FCM進行結算。IB又分為獨立執業的IB(IIB)和由FCM擔保的IB(GIB)。IIB必須維持最低的資本要求,并保存賬簿和交易記錄。GIB則與FCM簽訂擔保協議,借以免除對IB的資本和記錄的法定要求。在NFA注冊的IIB目前共有466家,GIB則有1043家。我國尚不存在類似于IIB的期貨中介機構,而期貨經紀公司在異地的分支機構、營業網點則與GIB頗為相似。在FCM的業務結構中,許多IB的客戶量和交易量都遠比FCM直接開發的要大,IB的引入極大地促進了美國期貨業的發展。經紀業務聯系人(AP)主要從事所屬的FCM、IB等機構的業務開發、客戶等工作。他們均以個人形式存在,包括期貨經紀公司的賬戶執行人、銷售助理和分店經理等。經紀業務聯系人不允許存在雙重身份,即不能同時為2個期貨經紀機構服務。在NFA注冊的經紀業務聯系人共有53898人。其中,以賬戶執行人AE(AccountExecutive)最為典型,他們是FCM的業務代表,是專門為期貨經紀公司招攬客戶并替客戶執行交易和提供市場咨詢的人,與我國期貨經紀公司內部經紀人的角色類似。
第三類:管理服務型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商品基金經理CPO(CommodityPoolOperator)、商品交易顧問CTA(Commod-ityTradingAdvisor)等。CPO是指向個人籌集資金組成基金,然后利用這個基金在期貨市場上從事投機業,以圖獲利的個人或組織。CTA可以提供期貨交易建議,如管理和指導賬戶、發表即時評論、熱線電話咨詢、提供交易系統等,但不能接受客戶的資金。目前,在NFA注冊的CPO有1470家,CTA有790家。
1.2臺灣期貨市場發展及狀況臺灣期貨市場屬于新興的期貨市場,其發展方式為先行開放國外期貨市場,然后再建立國內市場,這與臺灣證券市場的開放思路是一樣的。臺灣市場是新近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興市場之一,并且由于金融改革歷程、投資文化及投資者結構與大陸情況極為相似等原因,在諸多方面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1.2.1臺灣證券公司參與情況。臺灣證券公司可以作為期貨兼營商,全面的參與期貨業務,同時,存在一些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專營商,提供更為專一的期貨服務。截止到2005年10月底,臺灣期貨市場有專營自營商13家;有他業兼營自營商23家;有專營經紀商23家;他業兼營經紀商17家;交易輔助人75家;結算會員32家[3]。
臺灣的法規規定證券公司可以通過子公司、部門等形式參與經紀業務,可以通過部門、子公司、交易人身份參與自營業務。需要說明的是,在臺灣,許多期貨公司都具有證券公司背景。如,臺灣的元大京華,成立專門的期貨子公司———元大京華期貨公司,從事經紀和自營(1998年增加)業務,同時,元大京華證券公司下的自營部也從事期貨自營業務,同時,經紀部從事期貨交易輔助人業務。寶來證券在新金融商品處下設期貨自營部,并成立寶來瑞富期貨子公司,成為臺灣最大的期貨商,開展期貨、選擇權、期貨經紀、結算、期貨自營等業務。
根據仔細比較分析,臺灣不同規模的證券公司在參與形式上,分別存在一定的趨同性。經紀業務方面,大型證券公司更傾向于采取全資控股的子公司形式參與(這種子公司多為證券公司為開展期貨業務而專設),中小型證券公司更傾向于采取部門形式參與。自營業務方面,證券公司一般都設有自營部門,但大型證券公司的子公司一般也開展自營業務,而中小型證券公司一般沒有子公司,或者存在子公司也主要經營經紀業務而不開展自營業務。
1.2.2臺灣期貨市中介機構。臺灣的期貨交易商分為期貨經紀商和期貨自營商。期貨經紀商包括期貨經紀公司和兼營期貨業務的證券商。一般企業法人不能成為交易所的會員。在臺灣的證券行業與期貨行業是混業經營,證券商既可以自營期貨與期權業務,也可以兼營期貨經紀業務。另外,僅證券經紀商可以申請經營期貨交易輔助業務,證券商兼營期貨經紀業務的,不得申請經營期貨交易輔助業務。期貨交易輔助人屬期貨服務事業,它接受期貨商的委托,從事的業務范圍包括:招攬期貨交易人從事期貨交易、期貨商接受期貨交易人開戶接受期貨交易人期貨交易之委托單并交付期貨商執行。期貨交易輔助人從事期貨交易招攬業務時,必須以委托期貨商的名義進行。期貨交易輔助人只能接受一家期貨商的委任,但期貨商可同時委任一家以上的期貨交易輔助人[2]。
臺灣地區的期貨經紀商主要有4類:一是專營期貨經紀商,只受托從事證期局公告的國內外期貨期權交易;二是兼營期貨商,包括一些本土及外國券商和金融機構;三是期貨交易輔助人,主要是一些獲許經營期貨交易輔助業務的證券經紀機構,期貨交易輔助業務包括招攬客戶、期貨商接受客戶開戶,接受客戶的委托單并交付期貨商執行等;四是復委托公司,就是本土客戶從事國外期貨交易的機構,它們將委托單轉給境內的國外復委托期貨商,然后再轉給境外的交易所達成交易。
2我國券商參與模式設計
我國期貨業目前交易的期貨品種僅限于商品期貨,金融期貨尚是一片空白,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盡快推出金融期貨勢在必行。通過對美國這個成熟市場及臺灣新興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經驗教訓來看,我們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同是作為新興期貨市場的內地期貨市場,要穩步健康地向前發展,券商參與模式可以參考如下幾個方面。
2.1加快期貨市場法規建設,完善監管與自律管理體系
盡管幾乎世界各國在建立期貨市場的過程中,都是采取“先建市,后立法”的思路,但香港、臺灣的期貨市場卻是在借鑒美英等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采取“先立法,后建市”的思路創立并發展起來的。醫學論文這樣,既可以避免少走彎路,節省“學費”,充分獲得后發性利益,同時也可以使期貨市場迅速與國際接軌,按國際慣例規范來發展期貨市場。
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同時參考美國的監管模式,我國的監管主體應分為三級,包括國家監管、行業自律監管、交易所監管?!镀谪浗灰坠芾頃盒袟l例》第五條規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對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督管理。據此規定,證監會是國家監管主體。在我國,金融期貨推出后,如果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參與金融期貨交易,那么有權力進行監管的行業自律組織將包括期貨業協會和證券業協會。而市場及交易監管主體則為交易所。
2.2分層控制風險,層次化市場管理,形成金字塔型結構
無論是美國、臺灣或是其他一些國家,在市場結構方面都反映出一個共性,那就是分層控制風險,層次化市場管理,減少交易所直接管理的機構數目。主要體現在結算會員與交易會員的分離以及IB業務的引進等。這種金字塔式的市場結構,有助于控制市場競爭,形成價值鏈結構管理。這在我國現在強調混業經營的同時,也要注意引導行業健康發展,避免行業惡性競爭。
2.2.1結算會員與交易會員分離。在香港,結算會員和交易會員是明顯區分的。而在臺灣,雖然沒有交易會員這一說法,但從本質上看,參與交易的期貨商就相當于交易會員,而期貨商并不都是結算會員,因此,在臺灣實際上也是交易會員與結算會員分離的模式。
而我國期貨市場上,期貨公司實際上資質差別很大,但目前不區分交易、結算會員資格,全部經紀公司都是交易所會員,都擁有交易及結算資格??梢?讓部分資歷較好的交易會員成為結算會員,可以將結算風險進一步過濾,減小了交易所的風險。
此外,我國現在有上海、大連、鄭州3家期貨交易所,每家交易所對各自的會員分別進行結算。若要到3家交易所同時交易就要結算3次。若能將3家交易所的結算系統統一起來,以交易實體為結算單位,即無論在幾家交易所交易只需結算1次,這樣既能節省結算費用,又有助于對交易實體進行綜合風險的控制。當然,要實現交易所間結算的統一,這在當前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成熟,也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2.2.2推行IB業務。在臺灣、美國等市場上,都有IB或類似的中介層次,并且,在臺灣,只有證券公司才可以從事IB業務。這不僅有效地控制了參與風險,限制資質不達要求的金融機構的金融期貨參與層次,同時又為他們提供了參與并分享金融期貨業務的機會,還增加了金融期貨市場的組織動員能力,有利于開發更多的期貨投資者。因此,我國應借鑒這一經驗,相應地推出IB業務。
2.3證券公司應成為金融期貨尤其是股指期貨業務的主導參與機構無論是在美國、英國等成熟的資本市場,還是在臺灣、香港等新興市場,證券公司都是金融期貨市場,尤其是股指期貨業務的主導參與機構。特別是我國期貨經紀公司規模較小的現狀,更加需要引入更有資金實力、規模更大、管理更好的證券公司參與市場,這對于穩定市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證券公司還應該授予更多的選擇權。盡管臺灣的證券公司都朝著金融控股的模式發展,原本由部門從事期貨經紀業務的,在有了自己的控股期貨子公司后,也轉為由子公司負責期貨經紀業務的模式。但我們注意到,在市場發展初期,至少在法規方面,對證券公司的限制比較少,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自由選擇期貨參與模式,而非強制要求其一定要通過子公司或部門來經營。并且,從臺灣的實際交易數據中分析發現,市場自營賬戶發生的交易量占到整個交易量的45%左右(表1),顯示了臺灣市場上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主導參與機構對市場的強大影響力,這一點是國內股票及期貨市場所根本不能想象的。而基于證券行業相對期貨行業絕對強勢的國內實際情況分析,可以認為,未來證券公司對股指期貨市場的影響將是很大的。
2.4推行“業務牌照”制度,合理控制市場參與者資質和數目盡管臺灣目前有近200家證券公司,但真正參與期貨交易的證券公司只有30多家,期貨公司也只有20多家。臺灣期貨交易所已發展了近10年,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但其參與數量始終在一個較小的比例范圍之內。更為重要的是,臺灣的金融期貨業務并非只是一個統一的業務資格,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股指期貨、利率期貨等業務條件,并且,證券公司等參與者可以針對某項業務有針對性地申請該子業務資格,如股指期貨業務資格。
同時,香港在2003年以前一直實行單一牌照制度,雖然這種方式不利于企業多元化發展,但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公司的主營業務發展。這對于市場早期的發展是有利的。但當市場成熟時,這種業務范圍的限制就會抑制公司的發展。職稱論文因此,實際上香港業務牌照制度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也是一種市場逐步放開的過程。
這對于我國在開放股指期貨的初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即市場準入一定要逐步放開,先緊后松,才能穩定市場;要是先松后緊,出了問題就容易造成市場混亂。我國之前對期貨經營資源控制并不嚴格,以致目前擁有180多家期貨公司,他們可以經營全部期貨業務。事實上,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一些期貨公司規模比較小,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等,也導致了一些違規事件的發生。因此,我國期貨公司應借鑒臺灣模式,朝著做強做大的方向發展,而非僅僅是做多。增資擴股、引入資金實力更強、管理模式更先進的公司為股東、甚至兼并收購等,都會起到整合市場的作用。
3結語
對于股指期貨而言,國外有的市場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但是在借鑒別國經驗的同時,必須結合我國已有市場的情況,不能強套硬搬。比如,我國期貨公司數量多,質量差,這就與國外市場截然不同,因此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我國期貨公司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市場參與情況。再如,我國期貨交易所的客戶承受能力有限,若將來股指期貨在期貨交易所交易,面臨的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同時接納數倍于商品期貨的客戶交易,如何處理急劇擴大的交易量等。
對我國現實中收購兼并在操作上的繁瑣,也決定了一些理論上可行的方案,在現實中就不太可行。總之,根據股指期貨所具有的功能和國外股指期貨市場的成功經驗,在我國推出股指期貨交易,對發展和完善我國證券市場體系,提高國際競爭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應該加強法律、市場監管和券商參與模式設計幾方面的配合。
參考文獻
關鍵詞:期貨期權,蒲式耳,期權執行價格
一、概述
所謂農產品期貨期權交易就是:在交易所內,以農產品期貨價格為標的、根據一定的執行價格、對此類相關基礎資產以看漲與看跌的形式所創設的認購與認沽的選擇權——其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假定2007年1月12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報出執行價格400美元的3個月玉米看漲期權價格29.25美元。其中,一張期權合約中標的資產的交易數量為5,000蒲式耳(bus.);蒲式耳對應美分,而1美元=100美分:故此類期權的交易單位是期權價格與50的乘積;交易所費用100美元,進場、出場各繳納一次。
若投資者買入此3個月看漲期權合約,則需按1462.5美元(29.2550)繳納期權費,同時交付手續費,即該投資者以1562.5美元的成本購買到以下幾種權利:3個月后在到期日可于期貨市場按單價400美元以期貨多頭身份交割5000蒲式耳玉米(行權)、放棄行權、提前行權(美式期權)、在到期日前出售此合約。
時間推至2007年2月23日,此看漲期權價格已升至47.125美元,則入場費用變為2356.25美元(47.12550),若多頭投資者愿意出售此期權且交易匹配成功,則設該投資者收益為693.75美元(2356.25-1462.5-200)。
二、我國境內創設農產品期權的必要性分析
任何金融的元生與衍生產品從本質上來說,都是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的。一個良好的金融相關的傳導機制是一國乃至一企業宏、微觀經濟有序運行且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而期權產品作為人類在金融領域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不應該在我國境內成為空白項。但當前,農產品期貨期權尚未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品在市場中創設,而在各類期權產品中,農產品期權交易比較具有實際意義且具有可操作性,其創設也必將對我國農業的發展以及在保障普通農民權益等方面產生正面的影響。
眾所周知,每年農產品的種植與生產在趨利的前提之下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如此則會出現部分農產品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使相關價格大幅下降或上升從而使相關個人和企業蒙受巨大損失。期貨可以用來保值且調節市場,但其較高的保證金比例與盯市制度又使其不適用于中小投資者。因此創設農產品期權、穩定相關產品價格、保障廣大農民對自有產品的既定預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三、創設農產品期權的策略分析
期權作為金融衍生產品,在理論上可以無限量創設。但就我國目前的金融形勢及農業狀況而言,期權要限量創設,要避免某一類農產品行權比例過大甚至超過其現貨產量的狀況發生。
同時,期權創設方的身份確認亦十分重要,其作為空方必須具備足夠的實力以保證行權履約;另外,為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境外具有資質的金融結構(QFII)暫時不應被納入我國境內的農產品期權交易的平臺之內以防其擾亂市場;而作為看跌期權的多方應同時提供其擁有現貨的證明從而確定其實際的行權比例;對看漲期權多頭所能購買的期權份額,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節、控制。
期權衍生于期貨,又獨立于市場進行交易,一旦形成單邊走勢,期權價格的“價外運行”則不可避免,股票權證就是先例。對于此,除卻漲、跌幅的控制以外,相關部門對投資者要加以正確引導,金融監管部門對于惡意炒作的“大手資金”要嚴格監督乃至懲處以保證市場有序平穩地運行。
就技術問題而言,期權的執行價格如果與基礎資產即期貨的價格偏離過大就會造成定價模型失效,因此,從創設方報價入手進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至于交易軟件,可復制DerivaGem系統,不過其中一些細小問題要注意“內、外有別”。
四、總結
隨著外匯期權于2011年4月1日在我國境內被創設、交易,農產品期貨期權的推出也應被納入議事日程。相對于各類期權,谷類期權具有更實際的意義,只要管控得法,其對我國農業的發展絕對是利大于弊的!
期權之于中小投資者,主要作用在于對沖風險,這也是當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首要任務。在全民金融知識普及的基礎上,對期權類產品交易進行引導、調節、控制、監管等一系列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但筆者相信中國人并不缺乏金融智慧,經過金融工作者的努力,在創設有中國特色的農產品期貨期權方面,我們一定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J.Orlin Grabbe .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M]. Peking:Prentice-Hall, 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