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1: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助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以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為例,目前高職高專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包括計算技術、點鈔技術、會計書法、基礎會計模擬實訓、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稅收實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崗位實訓、會計核算崗位實訓、企業管理模擬實訓、審計實務模擬實訓、ERP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14門,共計874個課時,在整個必修課1845課時中占47.37%。從這樣的實踐教學安排來看,整個體系“大而全”,貫穿了會計專業的整個教學過程,涵蓋了專業建設的各個方面,體現了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對于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要求來說,還缺乏深度,實驗效果不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實驗內容相對簡單
我們的會計實驗相對比較簡單,對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等涉及較少,缺乏鍛煉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創造性地分析復雜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的內容,缺乏深度,無法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也只把實踐教學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業,感覺在實驗室中進行的教學實踐和在普通教室進行的教學基本沒有區別,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積極性不高。還存在遲到、早退、缺勤、抄襲的現象,尤其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一般都是由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而學生把實習時間大多花在聯系工作單位、參加面試上,根本無心實習,所要求的實習報告也是想辦法編出來的。而畢業論文也大多是照抄網上的論文,或東拼西湊,這就使得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這兩種重要的實踐課程流于形式。
1.2實踐教學與實際有脫節
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往往被設計成“個人全能項目”,發給學生一套練習題,以及憑證、賬簿,讓學生一個人包攬全部業務,自己操作整個過程,學生自己既是出納、又是會計;既管記賬、又管復核;既是會計員、又是會計主管。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對各自崗位的工作流程、任務職能等并不十分清楚,無法形成鮮明的崗位意識。另外,一些在實際工作中發生較多的業務,比如說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在實踐教學中往往都是在實訓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來說明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內容和結果,實驗也只是要求學生根據事先填好的結算憑證進行賬務處理和填制某些稅種的納稅申報表,學生根本不知道銀行結算和納稅申報業務的實際發生過程,這使得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不知道怎樣與銀行和稅務部門打交道,缺乏進行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師實踐經驗不足
有些教師自己未從事過實際財務工作,也少有機會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崗位進行實踐鍛煉,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有時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來指導實習,造成與會計制度、會計規范或實際會計工作的沖突,從而使實踐教學的質量沒有根本保證。
2構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該增強實踐,強化應用,體現特色,突出創新,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如下圖所示:
2.1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三大平臺
2.1.1實驗教學平臺實驗地點主要是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創業實驗,基礎實驗是學生在學習完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后開設的,包括計算技術、點鈔技術、會計書法、基礎會計模擬實訓、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基本業務內容、會計處理和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專業及崗位實驗是在學生學習完專業課程后開設的,包括稅收實務模擬實訓、財務管理崗位實訓、會計核算崗位實訓、企業管理模擬實訓、審計實務模擬實訓、ERP實訓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的系統的、綜合的技能,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創新創業實驗,一般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或創建模擬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學期,使學生熟悉創業真實過程,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增強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在實驗教學平臺中,在現有的高職高專實驗的基礎上,要注意盡量創造真實的經濟環境,培養學生辦理銀行結算、進行納稅申報的能力,可以考慮將學生分成若干大組,每個大組包括企業小組、銀行小組、稅務小組,每個小組中,“一人一崗,各司其職”,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不同小組之間有業務往來,不同大組之間也發生業務往來,比如說不同大組的企業之間有采購、銷售等日常業務,同時與其他小組之間還會發生銀行結算和稅務處理業務等。
2.1.2實習教學平臺大學四年每年安排一次會計實習,第一次是認知實習,讓學生去校外實訓基地參觀、了解,對企事業單位所處的環境和實際工作情況有一個感性認識,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崗位實習,在部分專業課程結束后,到校外實訓基地或其它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熟悉各崗位的職責分工和具體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會計業務處理流程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畢業實習,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會計工作崗位上去,一般時間安排在大四下學期。要加強實習平臺的建設,首先要有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但長期以來,由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企事業單位對與高校建立會計實習基地的意愿很淡薄,會計專業的學生實習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難題。作為高校來說,一方面要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多多溝通聯系,實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資、擔保、管理、財務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師事務所等一大批中介機構為突破點,加強會計中介機構實訓基地的建設。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一大批會計中介機構已經開始壯大起來,他們把會計工作當做是一種對外提供的技術服務,不再排斥實習學生的參與,而且在業務旺季對于實習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這樣,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擔保、咨詢、審計、評估等項目,在實踐中加深對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3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包括社會調查、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社會調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進行,可以針對會計教學或會計改革的熱點問題定出要調查的內容,采取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上調查和實地調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企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會計機構設置、會計制度建設等情況,了解會計工作的組織、會計人員素質、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等情況,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為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提供寫作素材。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都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的雙重性質,學年論文是學生對一學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專業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學期;畢業論文學生對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在各類實習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總結,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學期。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來說,要強調從實踐中選題,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于那些通篇理論論述,缺乏實踐內容支持的論文,可以考慮要求重新選題和定位。
2.2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現在的高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過,缺乏實際會計工作經驗。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校外實習基地、企事業單位、會計中介機構的聯系和交流機制,鼓勵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定期到這些單位掛職,從事具體的財務工作,積累會計實踐經驗,提高實務處理能力,更好地滿足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也可以多組織會計專業教師到兄弟院校參觀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多參加教育界和會計職業界組織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建立校外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等財務專家以及經驗豐富的會計從業人員檔案,保持經常性的交流,促進產學研結合,還可以定期將這些專家學者請進校園作相關內容的專題講座,甚至直接授課。同時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參加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并要求取得資格證書,達到會計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
2.3建立實訓技能和質量評價體系
完善和規范實踐教學評價,建立實訓質量和技能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對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另一部分是教師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制定評價體系的詳細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對學生的考評可以采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手工模擬、上機模擬等多樣化的形式;對教學質量可以建立學校、教務處、系部、學生和校外財務專家五級監控和評價體系,采取學校抽查、系部檢查、教師自評、校外專家評學、學生評價等多種方式,尤其對實驗實習過程進行嚴格監控,分階段進行考核,從而對整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科學的評價。
3結束語
劉友夫,男,1954年出生,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級高級會計師,碩士生導師。1981年至今在電力系統工作,歷任湖南省電力工業局計劃處科長,耒陽電廠副廠長,湖南省電力局(公司)財務處處長、副總會計師,電力工業部經濟調節司司長助理,現任湖南省電力公司總會計師。
獲獎理由
作為湖南省電力公司的財務當家人,劉友夫同志連年完成了國家電網公司的經營任務。近年來通過內部資金運作,使得公司每年的資金運作效益都在1億元左右。他不斷創新和完善的資產經營責任制辦法,被國家電網公司列入同業對標最佳實踐庫。在他的帶領之下,湖南省電力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
劉友夫同志經過四次大學以上系統的教育和平時的培訓學習,具有較高的政治、經濟理論水平和企業管理理論水平,熟悉國家、電力行業的法規和政策。
從軍隊(1971年1月-1976年3月,7087部隊文書)到教育戰線(1976年3月-1978年7月,寧鄉縣印石學校、官山中學校長),從教育系統到電力系統,從基層廠長(1990年3月-1993年1月,湖南耒陽火電廠副廠長)到電力工業部(1996年9月-1997年10月,電力部經調司掛職司長助理),從計劃工作(1981年9月-1990年2月,湖南省電力局計劃處科長)到財務工作(1993年2月-1996年8月,湖南省電力局/公司財務處長、副總會計師),劉友夫工作經歷豐富,并且能夠很好地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新財務管理之路。他熟悉經濟工作和企業管理,宏觀知識和宏觀決策能力強,熟悉電力市場運作,熟悉電力企業的調度、生產、基建、和電力企業的管理,精通財務管理,特別是資本運作、電價、預算、成本控制和經濟責任制等,且思維超前、開拓進取、勤政廉政、為人正直、作風正派。
1990年,劉友夫到湖南當時最大的火電廠耒陽電廠任職副廠長,和班子的同志一道徹底改變了該廠的落后局面,成為當時湖南系統的先進企業。
劉友夫同志1997年11月出任湖南省電力局(公司)總會計師至今,成績顯著。在他的帶領之下,湖南省電力公司連年完成了國家電網公司的資產經營任務。電價管理有特色,在全國率先推出綜合電價模式,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全面推行了峰谷分時電價、豐枯季節性電價等措施。
在湖南省電力公司資金運作在用戶欠費30億元的情況下,劉友夫領導財務部保證了基建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并通過內部資金運作,近年每年的資金運作效益都在1億元左右。
在劉友夫的推動下,湖南省電力公司進行了成功的資本運作,組建了上市公司華銀電力,參股福建興業銀行,五年內取得了增值100%的高回報,同時,成功地完成了對一些地方電力公司的上劃和股份制的改造工作。
劉友夫不斷創新和完善資產經營責任制,該辦法被國家電網公司列入同業對標最佳實踐庫,不斷創新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和財務信息現代化手段,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
劉友夫大力倡導依法經營,在他的管理之下,湖南省電力公司系統近10年來沒有出現任何重大違紀違法行為。2003年的全國大審計,公司取得了只補交800萬元稅款的好成績,受到了審計署特派辦的高度評價。
劉友夫大力培育湖南電力的財務文化和財務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湖南電力的財務在本系統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近年向全國輸送了7位副局級的財務管理人才,公司連年被評為國家電網公司的先進單位。
[論文摘要]:審計學作為一門綜舍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高等職業院校財會專業課程設置中定位較難。本文結合高職教學實踐提出審計教學應以就業為導向、實用能力為本位進行相關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提出了案例分析法、業務循環實際演練法等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
審計學是一門重要的會計學專業課,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時應結合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標將其作為一門專業技能課程進行安排和要求。
一、審計學課程的鮮明特點
(一)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深度和廣度要求較高
審計課程的設置要求必須在學生開設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等會計專業課后開設,要求學生在具有熟練的會計實務操作技能的基礎上,掌握適當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對會計核算和分析方法能夠準確運用并靈活理解。這樣的要求在高職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標下并不容易達到,因為其它專業主干課的教學主要立足點在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上,這就使得理論教學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往往造成學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只是機械的記住了對某種業務如何處理,但不知道為什么這么處理,以及不如此處理可能會怎樣。而審計學的要求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需要學生在給出一個問號的情況下知道如何去做,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給出結果的情況下能夠發現其中的錯誤,學生由于理論知識不扎實所以很難跳出會計的角色反過來運用會計知識進行審計發現。
(二)實踐教學環節難于真正開展
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各行各業的真實情況,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學生通過參與案例討論和撰寫分析報告,使其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審計課程從本質上說屬于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但在教學中卻恰恰難于真正開展教學實踐,主要原因在于難以收集全面的實踐材料。審計實踐主要是建立在已存在、可獲取的會計資料和會計信息的基礎之上的,而且審計活動不能單靠某一局部的會計資料進行。只有通過全面的相互聯系的資料,才能培養學生運用恰當的審計方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從而發現問題的能力。而目前現有的審計教材中的實踐內容的形式基本上都是將會計處理中某處錯誤結果單獨列示出來作為資料,然后要求學生判斷其中是否存在錯誤,這樣的實踐材料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之感,只能提供改錯之用,并不能真正達到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而審計實踐要培養學生的主要是在不知錯誤在何處,或在被審計單位蓄意采取各種手段掩蓋錯誤或舞弊的情況下,通過各種審計方法查找出錯誤及舞弊。
二、審計學課程建設中的幾個重點環節
審計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高等職業院校財會專業課程設置中往往處于雞肋狀態。基于該課程的以上特點,課程設置時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內容的確定、教材的選擇、教學手段等方面要綜合考慮,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一)教學內容設計的基本原則
1.就業導向。在審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上,應充分結合高職教育目標和就業定位進行設計。財會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會從事出納、會計或審計助理等崗位的工作,因此對學科中使用層面較高,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大幅度的刪減,著重介紹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教學中重點抓住審計證據和審計方法、內部控制等部分內容。
2.實用能力本位。大力培養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實際案例出發,從學生未來工作中可能面臨到的最實際、最常見的問題出發,從與會計專業知識最接近,結合最緊密出發,大量引人案例及練習進行實踐訓練,實踐課占總課時的比重應在40%以上。在實現理論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在理論部分介紹中也應適當調整加大案例和練習的成分,如審計職能、審計方法、審計證據、內部控制制度等部分,都可以加人實際案例、設計案例以便于講授和學生理解。
3.有效銜接。審計學作為一門會計專業相關學科綜合性強,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經濟法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并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對具體的財稅問題、財經法紀間題、經濟效益問題進行分析。在教學中應注意突出審計學知識點與相關學科特別是財務會計的銜接,從而達到增進本門課程理解,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的確定和教材的選擇
審計課程主要包括審計理論和審計實務兩部分,理論部分包括審計基本概念、審計組織及人員、審計證據、審計程序、審計方法、審計風險及重要性、內部控制制度。在教學中重點抓住審計證據和審計方法、內部控制部分,應該根據各班學生具體接受情況適當調整或刪減審計風險部分。實務部分應作為教學重點,重點應以業務循環為主線進行介紹。
教材的使用上應采取基本教材、專業配套輔助教材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擴充性材料相結合的形式。以基本教材為基礎和主體.教材的選擇應采用高職教育專用教材。配套教材可以選擇習題及實訓手冊,重點應放在實訓資料和案例的提供和介紹上。另外可以針對自主性強、基礎較好并有興趣的學生介紹課外參考資料,以補充課上授課內容的不足。
(三)教學方法手段—努力實現實踐教學的真正開展
案例教學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真正發揮作用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一些基本的教學環節必須組織好。
1.教師方面。要想學生得到一滴水,老師應是長流水。要想上好實踐課,首先教師要精選案例、精心備課,要及時掌握最新的財經法律法規的動態和經濟生活中的真實案例。
2教學手段上。由于案例的提供資料較多,所以應事先印制好實訓手冊,提前把資料提供該學生,方便其熟悉相關知識和查閱資料。另外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更大量的信息資料得以利用和推介,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信息的收集和傳遞量,對教學效果的提高作用不容忽視,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 政府預算 課程改革 課程內容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0
"Government Budget" Curriculum Reform
――Tak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Financial Professional as an example
ZENG Xianying
(Financial Department,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financial professional for example, combined with my experience in the "government budget" course teaching of "government budget" to explore in terms of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reform mode.
Key words government budget; curriculum reform;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ode
隨著我國預算制度的進一步改革,“政府預算”在課程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的問題也日益突出。本文以南京審計學院財政專業為例,結合筆者的教學授課經驗對政府預算課程的改革進行如下探討。
1 課程內容改革
目前南京審計學院財政專業“政府預算”課程的內容框架基本上是圍繞政府預算及其管理的基本理論―政府預算的編制―政府預算的執行―政府決算―政府預算的績效評價與監督展開的。而在現行政府預算制度體系下,其核心內容是圍繞政府預算收支分類展開的。因此,要想掌握“政府預算”課程的核心內容,必須熟練掌握政府預算收支的類別。我國從2007年至今不斷進行政府收支分類的改革和調整,目前,基本形成了完善的政府收支分類體系。政府收入是國際通用的稅收與非稅收入的分類方法,政府支出運用了“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兩種方法,而且結合我國國情和財政制度,收支分類均采用統計學上的類、款、項、目等的層級分類方法,其中,政府收入分類設計了類、款、項、目4個層級,政府支出功能分類設計了類、款、項3個層級,政府支出經濟分類設計了類、款2個層級。如果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不能熟練掌握,將影響后續課程預算會計課程的學習。預算會計一直是南審財政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針對大三學生開設,54課時,其先修課程是政府預算。通過多次的對學生的跟蹤調查研究,發現:如果將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放在一門課程中學習,將有利于學生很好地掌握政府預算收支分類科目并能很好地進行會計核算。
因為,預算會計是對政府預算收支執行情況的會計核算,將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兩部分分開開設,在預算會計制度沒作改革前是適應的,但隨著預算制度與預算會計制度的大變革,其不適應性逐步突顯。尤其是近幾年,由于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大調整,使預算會計科目的設置與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設置相對應的原則要求在教學中讓“政府預算”和“預算會計”兩部分課程內容愈發難以分離。目前南審財政專業將政府預算放在前一個學期學習,而將預算會計放在后一個學期學習,中間隔2 個月的暑假,待學生學習預算會計核算時,由于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忘掉不少,再利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作預算會計總賬下的明細科目賬務處理,就明顯感覺吃力。
例如,某公辦高校如果按照預算中的財政補助收入發放職工基本工資,其會計核算應計入的科目為:
“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支出―基本支出―教育―普通教育―人員經費支出―工資福利支出―基本工資”(或“事業支出―基本支出―財政補助支出―教育―普通教育―人員經費支出―工資福利支出―基本工資”)。
從上例可以看出,現行事業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是預算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中,事業支出總賬科目下,除了按“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財政補助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和“其他資金支出”進行明細核算外,還應當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功能分類”相關科目進行明細核算;并且,在“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明細科目下還要求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經濟分類”的類、款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上例中運用到的“支出功能分類”科目是“教育―普通教育”;“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是“工資福利支出―基本工資”。如果政府預算課程學習中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內容,那么到預算會計課程學習時,就無法做出上例中經濟業務活動的會計核算。
如果將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兩門課程合為一門課程,適當擴大課時,這樣,學生學習時,政府預算收支分類科目不僅能牢固掌握,預算會計的帳務處理、會計分錄的編制、預算會計報表的填列都將輕松得多。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熟練掌握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及其會計核算應用之后,會進一步運用所學政府預算的基本理論聯系我國目前政府預算管理和預算會計核算的現狀,發現目前我國政府預算和預算會計領域存在的問題,啟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實踐運用能力,并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因此,將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課程分設,對學生學習而言,其內容的連貫性、系統性被打折扣,學生在學習預算會計課程時,對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和以后改革發展的方向不能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老師啟發式的教學效果往往被打折扣,合并為“政府預算與會計”一門課程后,政府預算的宏觀性與預算會計的微觀性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學習的思路一下給打開了,對現行會計核算方法的確認背景及其適用性、合理性等都能有一個較好的認識,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為此,南審財政專業在課程建設中,整合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兩門課程的內容,并決定從2013級起修定人才培養計劃,將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合在一起為“政府預算與會計”課程,并作為專業主干課程,4學分,72課時。
2 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經過多年教學改革,目前南審“政府預算”的教學模式形成了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也不斷引入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實驗教學通過實驗室模擬操作部門預算的編審流程等,使學生對政府預算管理的流程有了仿真的感受,進一步強化了課程相關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雖然南審財政專業“政府預算”教學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一些方面仍有待進一步加強,如: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理論應用能力;重視給予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重視實習、實踐課程的創新等。
2.1 現代課堂教學方式的運用
老師的課堂教學方式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效果?,F代教學方式已不滿足于老師的滿堂灌,而是要求師生互動,要求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我們要不斷改革我們的教學方式。在香港,很多人文、社科、財經類大學課程老師采用“老師直接講授與學生做報告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如果是研究生授課,學生做報告的比例會更高、師生探討問題的深度更深。這種授課方式對老師的要求較高,老師必須熟知課程領域所涵蓋的內容,學生課下做報告所可能閱讀的書籍、論文及其它材料,老師必須基本清楚,老師對本學科所涉及的前沿必須有敏感性和認知。當然,要做到這些,老師必須有濃厚的專業背景或一定階段的經驗積累;老師還必須在報告選題方面、學生閱讀材料范圍確定方面在課前投入一定的精力。關于報告的選題,可以由老師直接指定,也可由老師劃定一個大范圍,由學生自己確定,再由老師修定;在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先讓學生自己通過圖書館等途徑選擇列出,再交于老師把關,如果老師覺得學生所選閱讀材料不合理,老師會進行相應的刪減或增列。這樣,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報告進行師生互動,探討的時候,老師才能很好地掌控課堂,如果巧遇比較激辯的問題和學生,老師可以運用課下時間,將課堂內容繼續完成。這種授課方式能夠很好地培養青年學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師生互動,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能很好地掌握專業知識。這種教學方式讓我想起一個學者的理念,教育不僅是“教”,而且是“育”的。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教書育人永遠是連為一體的。筆者經過多次的思考和準備,在對南審2011級和2012級財政專業共165人學生講授“政府預算”課程時,就嘗試了“老師直接講授與學生做報告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針對每個重要的知識點,都讓學生兩人或三人一組課下收集資料、整理制作課堂演講報告,在課堂上,由一名學生擔任主講,老師引導,由老師、報告人、聽眾同學共同辯論探討報告內容。一學期下來,課堂上共作了29個專題報告?;旧险A算課程中重要的知識點、當前政府改革中的熱點問題都在課堂上進行了深入的宣講和探討。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深刻地掌握了基本知識點,還很好地啟發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思維,邏輯表達、理論運用能力,以及查閱和整理文獻的能力。經過2個學期的課堂教學實踐,并從學生反饋的意見看,這應當是一種成功的現代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2.2 重視給予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
現代大學應非常重視給予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務求能將教育理念融合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學生群體活動和社會經驗的培養。大學階段是人生難得的群居階段,加強青年學生的群體活動其理念之一就是既可鍛煉學生的群居、協作能力,又能為日后存貯人脈資源。在我們的大學教育中,除了不斷加強我們的學習小組活動、社團活動、寢室活動、學術導師、生活導師、心理導師等各項理論聯系實際、積極、陽光、戶外等群體活動外,還應注意在展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向學生灌輸理論聯系實際、協作、創新等理念。這樣,既有利于形成同學之間相互啟發、相互促進、團結協作的學習研究氛圍;也可避免部分同學沉迷于游戲和網絡,避免或緩解同學之間的矛盾,形成親密、和諧、互助友愛的同學情誼,為以后的事業發展儲備難得的人脈資源。
財政專業在“政府預算”課程建設中,可以結合學術導師、學生助理、社團活動等,將政府預算編審的流程等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在群聚生活中,在宿舍、操場或草地進行適當的小組趣味游戲學習,按預算編審的環節分配學生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過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在預算編審中,如果上一個環節完不成任務,下個環節就無法進行,這樣,為了完成小組任務,組內成員就要對某個卡殼的環節群策群力、共同探討爭論。在這種方式方法下,學生的人文素養、專業素養就會不斷提高。
本論文為 “南京審計學院:網絡化考試項目-財政學”和“南京審計學院教學建設和改革項目:財政管理綜合性實驗項目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余紅艷.《政府預算與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流程再造[J].北方經貿,2011(12).
關鍵詞:非審計服務;審計獨立性;誠信文化體系;
作者簡介:吳銀娟(1989-),女,漢,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西京學院,研究方向:內部審計。;付夢洋(1997-),女,漢,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西京學院,研究方向:內部審計。;
引言
在世界的金融財務業務發展中,一些欺詐舞弊事件層出不窮,有關案例在近幾年中急劇上升。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問題對審計服務的執行程度提出了種種挑戰,除此以外,在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問題中,非審計服務對獨立性的影響又衍生出了許多討論。其中之一為"非審計服務有用論",即非審計服務,可以降低審計風險,提升業務水平,實現人才發展以及利潤的上升。與之相對的觀點則指出了非審計服務過多地參與了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經濟業務,使審計的獨立性難以保證,也因此造成不良影響。兩者意見相左的關鍵要素在于非審計服務是否破壞了審計獨立性,而現在業內人士以及學者也并未完全得出確切的結論。因此,審計學界將目光持續投入到審計服務的獨立性中,且只有當注冊會計師為客戶既提供審計服務又提供非審計服務時,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才有被探討的必要。
國外對于審計獨立性影響因素的研究可以追溯于Axelson(1963)的觀點,他提出管理咨詢服務中CPA只是咨詢意見的提供方,而非決策者,審計單位的管理局在最終的決策中占據中心地位。所以CPA同時向被審計客戶提供管理咨詢服務時并不能撼動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地位。隨后,Frankeletal (2002)以3074家上市公司為樣本,選取了可操縱應計項目為盈余操控的代替指標進行檢驗,結果表明非審計服務費用的金額和公司操控性應計利潤之間有著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從這項調查中可以看出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確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與此同時,國內也有一些研究陸續產出,于海云(2006)提出在某種環境下共同發展審計與非審計業務,不但不會損害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反而會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精進審計獨立性。張幫金(2013)在委托經濟關系中的自我評價的影響和外界壓力等角度中進行調查,得出了非審計服務會損害審計獨立性的結論?;谏鲜鰢鴥韧獾闹T多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證的角度出發,非審計服務是否影響審計獨立性的論題總是存在兩種不同的結論,難以達成一致。本篇論文也在積極參考各種國內外的研究資料,進而探究最新的有關于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并提出一些筆者的參考性意見。
一、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積極影響
(一)非審計服務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
注冊會計師在開展審計業務時,必然需要對客戶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為審計報告的使用者提供一個便利、可靠的平臺,做出正確合理的決策。有些企業可能因利益因素的干擾,改變操作條件和企業內部的交易來實現他們的目標,審計人員可能看不到,從而產生了嚴重后果。注冊會計師非審計服務的增加,將提供更客觀的了解審計主體的整體情況,有助于控制風險,并有效避免來自客戶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得出的審計結論能更準確地反映審計的實際情況,為后續決策提供良好的環境。
(二)有助于審計市場形成良性競爭
審計工作在市場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審計工作因為其不可替代性也因此受到格外的重視。通常,當事務所被雇傭來審計他們的財務報表時,許多公司只關注審計的成本和審計意見,而不是事務所合理審計意見的能力。所以為了謀求高利潤業務,企業更加傾向于選擇低成本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就使得會計工作的準確性以及專業性沒有保障,這將使企業在財務考慮和道德考慮之間左右為難。對于事務所來說,非審計業務的發展促進了盈利能力的逐步提高,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并確保了公司的財務安全,也因此將審計人員的工作與外部因素產生了很好的隔絕屏障,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將會有完善的保障。
(三)非審計服務可以帶來經濟收入
非審計工作的市場在不斷擴大,也因此激發了客戶不同的需要。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要收益來源就是非審計服務工作,所以一旦事務所的財務收入有了一定的保障,那么審計工作在經濟方面的獨立性將不會被削弱。傳統形式的審計服務發展至今,再想擴大收入是很難的,因而事務所需要探索新的服務來作為其收入的新增長點,保證事務所的財務狀況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有一定的風險抵御能力,降低客戶對于工作的影響,從而能夠進行客觀、公正的審計工作。
(四)有利于更好地開展審計服務
非審計服務對于事務所的工作的確大有助益,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實現審計實質上的獨立性。提供非審計服務,將其中的人員關系以及客戶的經營情況、經營計劃、管理流程等都梳理清楚,提高了工作效率。審計服務與非審計服務的相互結合,使得事務所的整體工作更加具有實踐性。支持和促進審計工作的發展;同時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保證專業知識完善強化的基礎上,促使他們學習一些與審計工作交叉的知識體系。這樣在實際工作中他們也能夠增長經驗,提高工作質量,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標。
二、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消極影響
(一)非審計服務影響事務所的社會地位
會計服務在社會中仍然扮演著非常多樣化的角色,為公眾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例如,它們作為審計的中間人,只對財務報告的使用者負責,當他們做審計以外的工作時,他們是助理,幫助管理層完成任務。當大眾開始質疑其獨立性時,可能會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與此同時,當他們向客戶提供援助,無論是在審計領域還是在其他領域,忽視公眾對他們的信任,從而會降低其獨立性和社會聲望。
(二)非審計服務的收益影響審計的獨立性
非審計業務的發生頻率之高不可避免地會促使企業加大對非審計業務的投入程度。在與客戶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受利益因素的驅使,可能會根據客戶的意愿妥協并審計意見。非審計業務的發展與許多因素相關,也因此其進行的過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最終的結果也具有不確定性。并且隨著非審計業務范圍的擴大,事務所會因為出現的巨大利潤而對審計工作不甚重視,審計業務的工作質量也就難以保證。
非審計服務對客戶成功的欲望影響審計獨立性
注冊會計師的工作職能依據與客戶的合約而履行職責,因此,注冊會計師是按合約提供非審計服務的,他們的工作素質可透過審核客戶的經營成果來衡量。不僅如此,管理層根據用于評價管理者的標準來評估提供非審計服務的注冊會計師,這表明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能力與顧客的配合度一致,所以在非審計服務工作中,注冊會計師與客戶之間的聯系必然會降低審計的獨立性。
三、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消極影響的對策
(一)完善監管部門的監督機制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對完善,公司結構也相對較為成熟,因而,企業將會計事務所工作從政府轉向于市場發展,這樣政府就減少了對市場經濟的干預,并制定和頒布了一些相應的制度和法規,既實現了創造寬松的市場環境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進行了合理的監管,從而促進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健康發展。此外,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并確保注冊會計師行為和工作的標準化。
(二)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喪失獨立性的懲罰力度
我國現行法律目前關于對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喪失和審計失敗的責任規定尚不明確。舉證責任仍然遵循"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制度,法律規定過于松弛將不能夠對審計人員的工作有所限制作用?;诖朔N情況,有關部門需要加大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的處罰力度,明確規定更嚴格的針對于事務所的法律規定,這樣會大大提高行業內工作人員的謹慎度以及責任度,會計事務所也會更加重視行業規范,避免接受行政、民事和刑事責任。
(三)建立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文化體系
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工作質量很大程度上與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息息相關,因此,在市場發展中,會計人員過低的工作素質往往會導致財務工作出現失職或者舞弊等諸多問題,然而,這些問題并不是由他們的能力造成的,而是由于審計缺乏獨立性。這就使得一些工作人員為了謀取私利而不嚴格履行工作準則,最終導致業務的失敗,其根源在于職業道德的缺失。因此,企業應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文化建設,提高職業道德要求,同時,它要求我們改善對職業道德內涵的理解,并建立相應的行業誠信文化體系,來保持和發展審計職業道德。
(四)規范審計費用和非審計費用的披露
首先,客戶審計年度報表包括的內容應該有審計人員和非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名稱、提供服務信息、服務費用與分布。其次,會計師事務向客戶提供非審計服務時,還必須說明非審計服務的種類以及提供審計服務帶來的額外收入及他們所獲得的份額。這將有助于投資者評估他們是否適合這兩種服務,并讓他們在早期選擇投資,有利于他們及時研究并提出預防建議。
(五)加強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水平
審計是非常專業和靈活的,所以想要做好一名注冊會計師,首先必須要有相當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再通過不斷地實際訓練來形成自己的工作經驗,兩相結合才能將審計工作完美完成?,F在需要的注冊會計師,掌握審計法律法規是最基本的方面,同時要掌握審計的內容、過程和更靈活的使用等,抓住每一個細節也很重要,審計風險評估是最重要的,做好這個工作,避免了后期工作中的諸多麻煩,使審計更加獨立。
四、結論
基于上述不同資料以及不同維度的對非審計服務的分析,能夠了解到非審計服務并不具有單一性,其有利也有弊。但這并不能阻礙它的發展,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環境的大背景下,非審計服務正在以勢如破竹的發展態勢進入市場,我國的經濟發展也與之密切相關。然而,我們也不能夠忽略審計業務,因為其仍然占據著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地位。因此,應該在保障審計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穩健地開展非審計服務,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審計風險,防止審計獨立性的喪失,做到又快又好地發展。我們的經濟市場只有在審計公司穩定發展的情況下才能正常運作。
參考文獻
[1] Axelson. Kenneth S. ,Are Consulting and Auditing Compatible' ?[J]The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63,04,54.
[2] Frankel RM,Johnson MF,Nelson KK. The Relation Between Auditors .Fees for Non-audit servi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2(4):71-05.
[3]張幫金探析CPA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3(07):112-113.
[4]于海云。注冊會計師同時提供非審計服務是否會影響審計質[J]財會月刊,2006(7):56.
[5]晨韓娜非審計服務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06):42-43.
[6]孫欣淺論我國非審計服務及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22-23.
作者:馬蜂 胡穎森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彈性學制下教學計劃的制定原則
面對現階段高職發展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和矛盾,彈性學制的實施仍然是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它符合現代職業教育規律,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我們探索的重點。彈性學制下的教學計劃在制定上有其特殊要求。1.柔性化原則彈性學制的突出特點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變剛性的教學計劃為柔性的教學計劃,充分發揮選課制的作用,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選課程、選教師、選專業或專業方向,為學生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提高營造盡可能大的發展空間。具體地說,柔性化原則要求教學計劃要適應學分制的運行模式,開設足夠多的選修課(包括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使得學生能夠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需求和興趣,選擇相關的專業方向,或根據社會的職業崗位需求調整相關課程。整個課程設置可采用模塊化的形式。2.工學結合原則高等職業院校突出實踐性和操作性是該層次辦學的核心和特色,我們所培養的恰恰就是社會所需要的“基礎理論夠用,技能實用”的應用型經濟類人才。而彈性學制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模式的基本學制結構應是X+Y模式。這里的X是掌握某項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所必須的時間,而Y則是將基本的技能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的時間。不論是1+1模式,兩年中,一年在學校完成理論學習,一年到崗位實習,還是2+0.5+0.5的“漢堡包”模式,前兩年在校完成理論課程,中間半年到生產崗位上實習實踐,最后半年時間完成畢業論文和考試,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必須體現在教學計劃中。并且,在校學習期間的實踐教學比例要加強加重,文科一般要達到40%以上,部分專業達到50%以上。3.雙證原則教學計劃要體現雙證原則,即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是知識標識、是學業標識,而職業資格是一個人實際技能和標識,是勝任職業崗位工作資格的標識。兩者之有效結合可以突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推動培養模式改革,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其就業,使人力資本結構趨于合理。為此,高職經濟類各專業可建立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技能證書獎勵學分體系,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另外,課程體系設置也應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相接軌。隨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逐步推進,高職財經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也做了相應調整。目前,國家經濟類職業資格證書名目繁多,主要有財會專業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注冊會計證書等,金融專業的金融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國際貿易專業的報關員、報檢員、單證員、跟單員、外銷員等資格證書。課程設置過程中,可將職業資格考試科目編排進入專業必修課模塊,同時按照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制定課程標準和考核方案。
彈性學制下高職財經類專業教學計劃的重構
高職財經類專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其專業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工學結合的開展、實訓基地的建設、學分制的實施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如何將經濟學、管理學這些不太具有操作性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能力,仍有許多需要研究的部分,即使是操作性的知識或技能,由于專業所限,學生難以在真實的環境里進行實踐,這是當下財經類專業提高學生的核心能力及就業水平而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財經類專業的改革與發展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即采用彈性學制,打破科目課程按照學科知識體系組織教學,根據市場的崗位能力需求,采用模塊化的方法重構專業教學計劃。1.專業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格分析高職財經類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財經類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具備勝任財經類崗位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綜合素質較高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富有責任心和較強管理能力的財經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從高職財經類專業職業崗位看,畢業生多從事服務行業,比如會計專業主要的職業面向為會計,包括出納、會計核算、財務分析和財務管理等崗位,以及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事務所業務助理,包括審計助理等崗位;金融專業職業面向有金融機構臨柜業務綜合柜員、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企業客戶經理或投資理財咨詢崗位;國際貿易主要面向單證員、報檢員、貨代員、報關員等崗位。為勝任各種財經類工作,畢業生不僅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以專業知識技能為核心的較為寬泛而合理的復合知識結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較強的合作、溝通和應變能力都是當代社會作為一個合格財經行業從業者必備的素質。因此,財經類高職教育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就必須著手教學計劃的改革與優化,在彈性學制下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劃分教學模塊,重新編制教學計劃。2.修業年限彈性學制下,學生的修業年限具有伸縮性,一般為2~4年,正常學習年限為三年。學生在校學習的第1~2學期按專業大類培養,第3~5學期進行寬口徑專業教育,第6學期進行畢業實習。學生根據能力可以輔修其它專業課程,達到要求可獲得輔修專業證。規定取得畢業證、輔修專業證和崗位實習的最低學分。為鼓勵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還設立獎勵學分模塊,學生參加各類各級技能競賽、創業大賽、取得各類資格證書、英語考級等均可根據級別分別計分。3.課程模塊的設置彈性學分制下,要對課程設置進行模塊化改革,首先要將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選修課程、實訓課程、畢業論文等按修讀要求合理地分為必修課、限選課和任意選修課等三類,必修課又分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兩大類。限選課是根據市場對專業方向或崗位群的需求,以模塊的形式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深化、擴展的課程,學生必須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選定的專業方向進行選擇;在任意選修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能力、興趣愛好和拓展職業能力的需求選擇相關技術類專業任選課。經過模塊化改革后的教學計劃,以課程模塊代替割裂的科目課程,即:根據崗位能力的要求,以工作過程為基礎,將各門理論和實踐課程組合成課程模塊。每個課程模塊以培養某種或幾種崗位能力為目標,包含一門或幾門課程。學生選課一般并不是選擇單一的課程,而是選修課程模塊,根據拓展職業能力的需求,選修本專業或其它專業的課程模塊。第一,基本知識及必修模塊的設置。學生入校第一、二學期不分專業方向,共同修讀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打下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以金融專業為例,專業必修課模塊包括基礎會計、金融基礎、證券市場基礎知識等課程,突出通識教育,強調學科融合。第二,專業知識及技能模塊的設置。第二學期末,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專業方向,第三、四學期修讀各專業方向的必修課程模塊,既包括理論課程也包括實踐課程,學生必須修滿該模塊中的所有課程,拿到規定學分。第三,專業限選課程模塊、任意選修課程模塊的設置。同時,從第四學期開始學生可修讀專業限選課程模塊。該模塊根據本專業的崗位群分析,按職業面向確定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就業意向選擇相應的模塊修讀,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再次以金融專業為例,它可以分別針對金融機構臨柜業務綜合柜員、金融企業客戶經理,企事業單位會計、出納崗位等職業面向設計課程模塊,為拓寬知識面和就業面,學生必須修讀其中至少兩個模塊。任意選修課是為拓展學生的人文素質,因此應在全校范圍內每年都開設一定量的不同課程,允許學生在任意一學期修讀,修滿一定學分才能畢業。4.實踐課程的優化實踐課程始終是高職教育的特色和關鍵,是能力培養的核心。近年來,各個高職院校在財經類專業實訓方面都進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和改革,比如,模擬實訓室、仿真實訓室、ERP沙盤實訓室、計算機軟件模擬等等使得實訓效果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如何把財經類專業的市場環境、企業環境引入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問題。這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編制各自富有特色的實踐教學計劃。如由于校外企業接受實習人數有限,企業與學校合作較松散,財政金融、財務會計、市場營銷及經濟貿易類專業可以以建立校內模擬或仿真實訓室為主,校外實訓基地為輔,并不斷開辟校外實訓基地,擴大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而工商管理類專業應著重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工學結合,企業雙向互動的實訓教學。在高職院校實施彈性學制并改革教學計劃尚處于探索階段,還有一些問題尚待解決。一方面,彈性學制的核心是選課制,課程模塊化設置以后,要開設大量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不論對教學管理還是師資隊伍都是很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如果不能對自己做正確的估計或對就業意向認識不明,則自由選課就存在一定風險,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專業教育和崗位教育,通過實踐或實習加深學生對職業崗位的認識與了解。
我國會計教育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辦學模式,并積累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在我國財經類院校中,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步伐已大大加快,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我國會計人才培養仍存在相當多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教學體系尚不夠完善。如教學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缺乏理論依據、教學內容陳舊等。二是教學過程不夠優化。如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落后,會計實踐教學形式單一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會計人員素質不高,與當今時代需要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構建模塊化的課程教學體系,優化教學模式意義重大。
(一)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在我國高等院校中,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為:會計學專業培養的學生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審計實務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學、審計學、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國內外與會計、審計相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熟練掌握會計核算、會計檢查和會計分析的方法,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較復雜的會計專業問題。我國高等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為適應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培養出復合型“專才”,而且在21世紀初,王光遠同志就指出:“發達的經濟工作、科學的管理工作強烈要求先進的會計教育制度和人才為之服務,而先進的會計教育制度和人才培養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會計人員首先應具備深厚的財務會計知識和技能,同時還應掌握與會計工作密切相關的稅收、金融、經濟法規、管理、計算機和外語知識。因為社會職能要求和崗位設置及分工只會越來越細,對完成一項工作的要求,既包括會計工作,也更需要協調、合作和支持。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逐步與其他管理活動滲透、協作和相互支持,成為一項系統工程。
(二)應用型會計人才技術要求 會計專業在我國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管理類專業,社會對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量較大,高校所培養的會計人才應是面向基層的,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較強動手能力和二次開發能力的人才。高校的本科會計教育應“以突出應用能力培養,辦出本科特色和以崗位設置為依據,辦出專業特色”為指導思想,把培養目標定位在“主要面向中小城市的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從事日常業務核算與管理工作,勝任會計主管及以下崗位工作需要,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素質、知識、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因此,我國會計學應用型人才要達到的技術要求為:熟練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尤其是掌握會計學、財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等專業知識,為會計學專業實踐打下寬厚的基礎;掌握會計學的方法及技能、程序,具備會計核算、成本管理、收益管理、財務分析、預算管理、稅收籌劃等專業能力,能熟練運用會計學專業的理論和知識,分析和解決財會問題;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富有責任感和誠信力,具有財會機構運作管理的能力,能勝任本專業各職業崗位的組織和管理工作;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具有熟練的計算機財會操作的能力,能夠熟練利用計算機從事財會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專業拓展、設計能力,能適應與財會相關的其它專業領域的業務工作。
(三)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財會人才結構不合理、財會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應用型高級財會人才的需要。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包括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人員在內的財務人才隊伍十分龐大,從全國財會隊伍的結構來看,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不足1%,本科以上學歷的不足10%。經過調查分析發現,我國財會人才需求結構猶如一個金字塔,初級財會人才已相對飽和,甚至過剩,而中高級財會人才很稀缺。要解決我國目前財會人才結構不合理的需要,從學科建設角度看,大力發展會計應用型人才是一個方向,也是今后經濟發展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對中高級財會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培養應用型高級財會專門人才是解決當前我國財會人才結構不合理、財會人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的一個必然要求。
二、模塊化會計課程體系構建
所謂模塊式教學就是指根據培養目標的職業要求,以技能訓練為核心,確定該項技能所需的知識內容(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按照技能的特點和分類,建立若干教學模塊,將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在一起,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會計專業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核算崗位的特點,采用模塊式教學,將崗位工作能力模塊化。
(一)基本框架 會計學本科專業能力的培養,應建立在財會各崗位的職業背景的基礎上,運用財會知識分析企業會計問題、成本核算管理、財務分析、預算管理、稅收籌劃等各相關崗位的技術流程,以及各崗位的技術要求,從而歸納為業務基礎能力、業務核心能力、業務拓展能力等能力類型。在與職業崗位相適應的崗位素質和職業能力結構分析基礎上,進行課程體系構建,依據課程組成原理和現有國家課程規范,設計對應課程名稱。會計應用本科專業采用模塊式教學,通過對會計崗位職責的調研,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就業崗位狀況,確定職業崗位群,該崗位群由若干專業相關崗位組成,來源于各個行業會計的崗位設置;通過會計崗位工作分析,明確該工作崗位對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通過不同財務管理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與分解,確定相應的課程模塊,模塊課程以滿足崗位需要為目標,不同崗位對應的不同課程模塊的結合形成模塊課程體系。
(二)各模塊設計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模塊:
(1)公共基礎模塊。該模塊的素質結構分為崗位素質和開設課程。其中崗位素質為:掌握唯物世界觀的方法;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社會經濟現象;有敏捷的計算力和快速的應變能力;有健康體魄。所開設課程:政治理論課;外語;數學;計算機;軍事教育;體育等。
(2)學科基礎課模塊。該崗位素質要求為:熟悉國家經濟財政、投資政策、產業政策;有良好的投資管理業務能力;有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工作責任心。開設課程:管理學;統計學;證券投資學;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技術要求為:掌握管理的基本職能、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基本統計方法、經濟現象的理論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解、證券資產的估價方法等。
(3)專業核心課模塊。該模塊細分為三個模塊:
專業核心課模塊一。崗位素質要求:掌握會計核算的方法,熟悉會計工作的基礎規范;有良好的會計核算業務能力;具備對我國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財務報告條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開設課程:會計學;財務會計;涉外會計;高級財務會計;金融企業會計;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技術要求為:熟練掌握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方法、賬簿的設置與登記方法、財務報告的編制方法;掌握企業會計準則、以及會計要素的會計核算;掌握手工會計的核算、以及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會計處理的能力。
專業核心課模塊二。崗位素質要求:掌握成本核算和計算的各種方法;有良好的成本管理業務能力;具備成本計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對內交流和溝通能力。開設課程: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物流成本管理。技術要求:理解和掌握傳統成本計算的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分類法,掌握成本性態分析和量本利分析原理;掌握成本控制方法和責任中心的考評方法;熟悉成本計算的具體業務操作流程。
專業核心課模塊三。崗位素質要求:掌握各種財務分析方法;有良好的財務分析業務能力;有敏捷的計算能力;對影響財務報告分析的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開設課程:財務管理;財務報告分析;管理會計。技術要求:盈利能力分析指標的計算與評價;償債能力分析指標的計算與評價;營運能力分析指標的計算與評價;現金流量分析指標的計算與評價;企業發展能力指標的計算與評價;財務報告的綜合分析等。
(4)專業選修課模塊,該模塊分為兩個子模塊:
專業選修課模塊一。崗位素質要求:掌握各種預算編制方法;有良好的預算管理業務能力;有敏捷的計算能力;對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對預算的影響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開設課程:企業內部控制;全面預算管理;審計學;資產評估學。技術要求:理解調整預算,零基預算,連續預算、彈性預算的原理與應用;掌握業務預算的編制、財務預算的編制、資本支出預算的編制等。
專業選修課模塊二。崗位素質要求:掌握稅收的基礎知識和稅收籌劃方法;有良好的稅收籌劃業務能力;對國家財政、稅收政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對我國稅法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開設課程:財政學;國家稅收;稅收籌劃。技術要求:稅務會計熟悉我國財政、稅收的有關政策,正確進行流轉稅、所得稅、財產行為稅及其他稅收的計算;能夠填制有關納稅申報表;能熟練掌握稅收籌劃的技術平臺和各種方法的應用,有效進行稅收籌劃等。
(三)專業實習模塊 其分模塊由四部分組成:(1)教學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內專業實驗室,注重實踐性教學的開展;主要專業課程均安排了專業實驗。實驗課安排在校內多媒體教室、ERP財務管理實驗室、投資理財實驗室、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信息化實驗室、審計模擬實驗室或校外的實習基地進行,由任課教師或專任的實驗課老師指導。(2)專業實踐教學,采取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模擬實踐與頂崗實踐相結合,集中實踐與自主實踐相結合。本專業在實踐性教學環節設置上開出了四個階段的實習實訓:教學實習;專業實習;綜合業務能力實習;畢業實習。(3)第八學期安排畢業實習12周,組織學生到業務單位(實訓基地)參加實踐工作,以獲得一定的實際經歷,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第八學期學生結合畢業實習撰寫畢業論文,進行論文答辯4周,并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4)鼓勵學生在校期間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技能證書,包括“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培訓合格證”、“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助理理財規劃師資格證書”、“注冊會計師”等。保障措施有: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考前短期培訓;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
三、適應能力素質要求的模塊化教學效果
會計專業是一個實務操作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對學生基本要求為:熟悉會計領域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國際會計慣例,掌握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領會會計核算各環節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能夠從事實際財會工作;具備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的良好職業道德。其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備財務、會計、金融、法律、管理、稅收等相關專業基礎知識,并且具有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組織管理領導能力和極強的團隊合作精神的高級應用型財會人才。會計學專業的教學應采用“模塊模式”,通過將會計學專業課程科學設置成各個模塊,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有利于實現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模塊教學模式依據會計的崗位職責,將課程知識的相關部分聯系起來組成教學模塊,并按照會計崗位的業務流程組織模塊教學,突出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結合。模塊教學采取“2+2”的教學設計,第一、二學年為該專業業務素質培養的基礎性課程,第三、四學年為對應行業業務流程或崗位職責制定相應的模塊課程體系,以達到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有機結合。
(二)有利于避免專業課內容重復在我國現有財經院校中,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出現各門專業課程建設中過多強調單科內容的完整性,而忽視整體專業教育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如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決策方法和存貨管理,基礎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在會計理論體系、會計目標和會計要素方面,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在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等方面,財務管理與成本會計在產品成本計算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復,這樣既增加了各科教師的負擔,造成資源的浪費,又減少了學生有效學習和實踐的時間。
(三)有效解決專業課與基礎課比重失調問題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高等院校基礎課的安排必須涉及社會、人文、自然和科技等領域,注重提高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國目前各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育中,過分強調政治理論課和專業課,不注重提高知識結構的通用性;專業基礎課內容也很局限,對相關專業課程如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前沿問題、稅法、統計學、計量經濟學或專業外語等課程缺乏必要的重視。學生很難從經濟學和管理學角度審視和理解會計,從而將會計與相關知識結合起來。
(四)減少課程設置存在的遺漏問題 由于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管理的加強,會計研究出現新的變化,形成了許多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分支學科,如人力資源會計、無形資產會計、環境會計和養老金會計等。而目前的會計教育中,大部分院校都沒有設立相關選修課程或專題性質的課程,使多數學生對上述內容了解甚少。在傳統的課程設置中,往往缺少國際會計準則、國際經濟法、國際會計信息披露等涉外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會計人員如果不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商務慣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就不能為國際經濟活動提供高質量的可比會計信息,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我國的境外投資及向外國企業提供會計服務,不能與其他國際會計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競爭。因此對于拓寬知識面的課程,可以采取靈活的安排方法,適當選擇一些必要的課程作為必修課或鼓勵跨學科選修,可以請本?;蛲庑O嚓P學科的教授以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這樣既不占用太多時間,又可以讓學生領略到其他學科知識的精華。
參考文獻:
[1]閻達五、王化成:《面向21世紀會計學類系列課程及其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會計研究》1998年第9期。
[2]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會計研究》2004年第2期。
[3]馬文超、吳君民:《大學會計教育現狀分析與思考》,《財會通訊》(學術)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