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1: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級會計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教學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
在全球經濟國際化背景下,會計國際化的核心是運用國際上通用的先進的會計思想、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促使各國會計事務處理的協調化、標準化和規范化?,F實中,人們獲取先進的會計思想、管理方法和技術方法的主要途徑是接受大學會計教育,為了促進大學會計教育符合會計國際化及社會需求,大學的會計教學體系亟需從方方面面發生根本性變革。
一、我國現行會計本科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1.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存在缺陷
(1)缺乏明確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目標?!胺驅W識經驗及才能,在會計師團無一項可缺,然根本上究不若道德之重要。會計師之為職業,實為工商企業保障信用而設,茍有不道德行為,而自喪其信用測此職業,即失其根本存在之理由,殊背國家期望之厚意,可不慎哉。”在會計教育目標中,有必要提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具體目標,來指導職業道德教育活動,體現職業道德教育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優先性和重要性。
(2)忽視了會計職業界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時代,用人單位普遍要求選用具有一定經驗的會計人員,希望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能立即進入角色,獨擋一面。但在會計教育目標中,并沒有反映出職業界對學生在會計專業技能方面的較高要求。
(3)目標定位過高,不合實際。學生在大學四年本科教育中所學的會計知識是有限的,畢業后只能說是基本能勝任會計實務工作,還不能適應會計教學、研究工作的要求,也沒有具備成為高級專門人才所必需的能力,這需要學生在以后的會計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積累,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2.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不盡合理
(1)專業課內容重復較多。在各門專業課程建設中過多強調單科內容的完整性,而忽視整體專業教育課程內容的系統性,如基礎會計與中級財務會計在會計理論體系、會計目標、會計要素方面,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在決策方法、存貨管理等方面,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在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財務管理與成本會計在產品成本計算與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復。
(2)專業課與基礎課比重失調。我國目前各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育中,過分強調政治理論課和專業化程度,不注重提高知識結構的通用性;專業基礎課內容也很局限,對相關專業課程如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前沿問題、稅法、統計學或計量經濟學、專業外語等缺乏必要的重視。
(3)課程設置存在一些遺漏。第一,缺少新興會計分支學科的課程或專題性質的課程。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管理的加強,對一些新生事物的細化會計研究,已經形成了許多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分支學科,如人力資源會計、無形資產會計、環境會計、養老金會計等。而我們目前的會計教育中,大部分院校都沒有設立相關選修課程或專題性質的課程。第二,缺少國際會計準則、國際經濟法、國際會計信息披露等涉外課程和雙語教學課程。第三,案例教學、角色模擬、實驗室教學等實踐性課程有待加強。第四,不重視職業道德教育類課程的建設。會計行業是一個對職業道德要求嚴格的行業,會計人員在會計信息的披露、經濟契約的簽訂與執行以及有關財務管理、資金結算、勞動工資、對外投資等方面都面臨著法律、職業道德規范的考驗。目前我國高校往往偏重于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而忽視了對會計職業道德和法制的教育。第五,缺乏資料查詢與信息檢索方面的課程。我們現在處于一個信息化時代, 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從大量信息中及時發現有用信息并進行有效處理的能力, 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選修課程中很少開設信息檢索技術、數據開采工具和知識發現技術等課程。
3.教學方法單一
從教學方法來看,各高校普遍以單一的“填鴨式”的課堂講授為主,教學內容的進一步討論和研究缺乏深度。近幾年來一些高校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比如由單向講授轉向雙向講授,在案例模擬教學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但這些嘗試還處于一種探索階段, 雖然課堂氣氛活躍很多,但從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角度來看是不是真的有效還有待進一步驗證。怎樣創造更多、更有效的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并盡可能地發揮其作用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會計本科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
1.明確不同培養階段教學目標,系統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美國會計學會的會計教育委員會明確指出:會計教育的目標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為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當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其終身學習。有研究表明,“通才+專才”是大多數學生公認的最佳會計教育目標。
(1)強調以培養能力為主。會計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甚至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傳授學生如何學習會計,如何思考和分析問題,如何利用獲取的知識來合理配置資源及動手分析和決策,提升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呈現出多層次的特點,現代會計教育已進入素質教育的新階段,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強調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及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應成為各高校今后會計教學改革的方向。有鑒于此,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培養面向新經濟環境具有堅實會計專業理論和廣博相關知識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應成為高校會計教學的基本目標。
(2)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會計教育機構呼吁未來會計人員必須具備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能力。如今,“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未來成功的會計專業人員所必備的重要條件”,這一觀點已達成共識。因此,教會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使學生學習過程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目前,以Richard Paul 為核心的研究小組所設計的“三因素”――批判思維模式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批判思維有三個相互聯系的特征:①批判思維以清楚、正確、關聯和邏輯標準為基礎,并可以形成準確的判斷。②標準可以連續運用到“自我糾正”過程中,并有利于學生在動態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性。③學生利用自我評價標準,可以自覺提高思想行為,并能意識到一個人的學習過程的基本方法與學習本質的基本方法是不可分的。由此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維教學法所要達到的目的,就是學習者對所學問題或所遇到的事實清楚地進行主體判斷,并由此形成一種清晰穩定的思維模式,而這恰恰是未來會計教育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2.科學設置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1)進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平衡 即應該包含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方面的課程。通過通識教育使學生了解國內外文化、懂得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具備文學與藝術欣賞能力、樹立良好的道德理念、掌握量化推理技能、具備社會分析能力。會計人才所應具備的知識不應當僅局限于財會、審計知識,還應包括管理學、經濟學、法律、金融等學科的綜合知識以及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2)突出特色教育。將“強能力、高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增大實訓課程和實踐性強的課程的比重。實踐教學體系通常包括三大環節, 即認知環節、課程實踐環節及綜合實踐環節, 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認知環節增強學生對有關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課程實踐環節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認識, 形成初步的職業技能。綜合實踐環節通常和畢業實習結合在一起,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完善專業知識體系。專業知識是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特色所在?,F代會計業務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綜合性,這一特征又要求會計人員所掌握的知識不能僅限于本專業,會計人員比較理想的知識結構應是以博促專,以專取博,專與博相結合。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好比一座金字塔,塔尖部分是專業學科知識,塔的中間部分是專業學科的基礎知識,塔的下半部是運用專業知識所需要的其他知識,如數學、外語、邏輯學、心理學等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文化知識。
(4)整合課程內容。整合課程內容是指課程設置的名目不變,但相關課程的目標、教學與操作內容、學習的手段等課程要素之間要互相滲透、互相補充。課程整合的內容主要包括同一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相關學科和知識、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一個學科應包含另一個學科的內容、學科本身的整合、學科內容的借用等。整合課程內容在同一教育層次和不同教育層次上都存在,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以及成本會計等課程就存在著教材內容的重復或教學實踐環節的交叉、遺漏現象,從而需要整合。
(5)調整課程體系的構成。合并、壓縮必修課程,克服專業課程間的內容重復現象,如《中級會計學分和《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和《管理會計學》。拓展會計相關學科教學,如經濟學、金融學、法學、管理學以及應用數學。同時,為了適應未來經濟發展的需要,還應增設諸如人力資源會計、網絡會計等新興選修課程。以及國外會計制度法規和國際會計發展趨勢會計專業知識國內會計制度改革動態等前沿性的專題講座,使學生選擇課程的空間大大增加,以適應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6)強化誠信教育。通過設置相關法律課程如《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稅法》等,以及傳授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對會計道德產生結構性影響。通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將其思想精髓深入到學生的心中,使他們認識到忽視會計職業道德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而重視會計職業道德能夠產生巨大的榮譽感和自尊感, 幫助他們形成內在的自覺需要,并使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自覺自愿地遵守和履行這些道德要求和規范,并能夠承擔起其道德行為選擇的結果,達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理性的自覺,情感的自足,意志的自愿”的目標,使會計高等教育成為“塑造會計行業未來典范的搖籃”、“造就會計道德楷模的圣殿”。
3.全面改進會計教學方法
經濟環境的變革對未來的會計人才提出了知識和能力的新需求,那么如何在大學的課堂教學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教師的考驗就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的改進上。教學方法應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學和體驗”為主。
(1)推進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課程論文、小組作業、實驗和實踐、案例教學等新教學組織形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及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講課過程中多提幾個“為什么”,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得出新見解和大膽質疑??删褪谡n內容與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布置寫作小論文。教師可給出參考資料,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調查,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針對一些有實際意義的理論和實務問題,讓學生查找有關文獻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其中給予適當的提示、指導和總結。具體形式可以通過小組作業和課堂演講。對一些專業課進行模擬實驗,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學時,可以設計多種可能的結果,以期與經濟生活的復雜多變性相符。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職業判斷能力、處理問題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目的。
(2)利用計算機作為輔助教學工具,通過老師和學生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互動和反饋,鼓勵學生及時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并不斷進行演練和實踐。
在大學會計專業教育中,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角,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能動性,這要求老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指導、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利用計算機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老師要主動研究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的具體教學方案,如在老師講授會計某一專題問題前,事先要了解和閱讀許多與某一專題相關的文獻,并把文獻列表發到網上,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陳述、討論,并利用文獻提出問題,解釋、證明或深化某一專題問題的講解。
(3)作為教學活動的輸出反饋過程,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與自我評價。由學生分析學習過程、總結其學習體會,將學習的知識進行分類和串聯,記錄了解并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技巧,以及對自己改進學習態度與學習方式有何啟發與幫助。學生通過總結與自我評價,能在較低的督促下獲取較高質量的思維成果,它是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基礎。
參考文獻:
[1]鄒敏:談有效實施高校會計教學活動――會計教學組織、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6
[2]孟 焰李 玲:市場定位下的會計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改革.會計研究,2007,3
[3]底萌妍:對本科會計教學模式創新的探討.商場現代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