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實驗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為生物科學類專業,無論是教師教育還是專業技能,都離不開“重實踐,強能力”的專業特色,瓊州學院生物科學師范專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步構建出了“一個核心、二個體系、三個結合、四種技能”的雙實踐教學創新體系。“一個核心”是指培養出“寬口徑、復合型、應用型”強的多技能型創新性人才?!岸€體系”,一個體系是教師教育基本素質培養體系;另一體系指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叭齻€結合”是指教師教育與專業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校內基地與校外基地應用相結合?!八姆N技能”是指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以及職業技能四種技能。要實現“教師技能+專業技能”并舉發展的創新雙實踐教學體系,該專業將實踐教學構建了四大平臺:分別為學校統一的公共類課程實踐平臺、學院基礎類課程實踐平臺、專業主干與核心類課程實踐平臺和教師教育類實踐平臺。前三個平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后一個平臺培養教師技能。根據各平臺,該專業設置了相應的實踐類課程。學校公共類課程實踐平臺主要開設有軍事訓練、暑期社會實踐、素質拓展如學生科技創新、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實踐類活動;學院基礎類課程平臺主要開設有本學院多個專業課程設置相通的如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實驗課程;專業主干與核心類課程平臺主要開設專業應用性,操作性強的實驗課程,如森林、海洋的生態調查、蔬菜栽培技術、食用菌栽培技術、瓜果花木的生產、嫁接技術等,以及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教師教育平臺主要開設普通話、書法、現代教育技術、教師禮儀、教育案例評析、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和教育論文等。四大平臺貫穿于大學四年,在此基礎上,凝練出了五大實踐課程體系:理論包含的實驗課程體系,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體系,社會實踐體系,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體系,教師教育實踐體系等。前四大實踐體系針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后一個主要是培養教師技能。(1)理論課中包含的實驗課程體系:此類課程主要是理論性比較強,在教學中則以突出理論為基礎,通過實驗進行簡單驗證,實踐以驗證性為主,此類課程主要是實驗學時小于16學時的課程,如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2)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體系:根據學校2012級培養方案的指導性意見,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了調整與重組,對以前理論課包含的實驗課,實驗學時超過16學時的,通過理論與實驗剝離,甚至與其他類課程整合,獨立設課,有時還增大實驗教學時數,此類課程主要是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的實驗,使學生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如專業基礎、專業主干、專業核心類實驗課中的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等。(3)社會實踐體系:通過集中與分散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體驗社會,增長見識,為學生畢業走入社會奠定基礎,從而培養“能吃苦,敢吃苦,善吃苦”的精神,對促進學生特長的發揮、將來的就業會起到積極的作用。(4)專業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體系:此三項是實踐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學生掌握基本理論與知識到運用,從遇到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它是學生從學習到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檢驗過程。這一系列環節,為培養學生具備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奠定了基礎。(5)教師教育實踐體系:為加強教師的職業技能而開設的一系列教育實踐類課程,主要包括教師語言的表達技能、書寫技能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技能等。此類教育實踐類課程包括普通話、書法、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的技能訓練,為讓學生在教師資格面試中取得好成績,新開設了教師禮儀、教育案例評析等課程。教育實習、教育見習,從教學觀摩到經歷教學參與、體驗教育實踐研究,大大鍛煉與提高了師范生執教的基本能力。教育論文對學生運用教育理論,根據所學知識與掌握的教育技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與解決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創新教學方法,是形成教學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雙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更加注重了專業技能與教師技能的并行發展,將教師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從過去專業實踐教學中單獨出來,形成了更為優化、實用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多元化培養發展奠定了基礎,打破了以往師范專業學生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瓶頸,通過雙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可一專多長。
二、雙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途徑
(一)確保實踐學時學分條件下,不斷優化培養體系,改變實踐模式
為了提升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增加學生的實踐興趣,將培養體系進行調整,實踐模式進行改變,將一學年兩學期理論教學時間進行壓縮,由每個學期18周的理論授課時間調整為16周,2周安排為集中實踐教學,確保每年有4周時間用于實踐,尤其對設計性、綜合性類實驗等需要集中較長時間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模式的改變,既保障了實踐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又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二)實習實踐基地穩定發展前提下,培養模式多元化
職業素質是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出來的。教師教育技能的培養,打破了傳統的高校教師指導、學生外出實習的單一模式,而采取把優秀的中小學校長、一線優秀教師“請進來”,和學生一起參與教育實習的教學環節指導,再“走出去”進入中小學實習的新模式。專業技能培養上,不滿足現有校內外實習基地,而是積極開拓與發展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模式,通過與周圍鄰近企業如大棚蔬菜、園林花卉,南繁基地等企業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同時請企業家、研究所專家來學校指導實習教學,讓學生帶著企業現存的問題、科研中遇到的難題等問題在以后的實踐中去解決。這種實踐模式,實現了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多元化。
(三)保障實踐教學質量條件下,改變實踐教學師資單一化,促進向雙師型教師轉型
無論在教師技能還是專業技能培養上,改變了以往高校教師對學生單一培養的實踐指導模式,實現了將中小學優秀教師、校外企業家、專家“請進來”再讓學生“走出去”的實踐新模式,突破了實踐教學上師資的單一性,對高校老師向雙師型轉型是一種督促,同時也促進與提高了實踐教學改革的質量。
三、結語
為生動;用優化的教學媒體呈現,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用到位的語言文字表達,啟發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如何創建“生活化生物課堂”,來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本人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用準確的教學目標定位創建生活化生物課堂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理念,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導每一個學生都公平地享受為生活作準備的教育,教育要培養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教育論文,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師的活力在于課堂,學生學習的活力在于生活”,為此,作為一名教師,應善于關注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學本身的魅力,創建生活化生物課堂,使教學行為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定位到位,有的放矢,不做無用之功,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目標定位1,能對生活化的素材歸納和演繹獲取新知識。如學習DNA的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例舉如下材料供學生學習,要求學生用相關知識解釋,并進行創新。
材料一:DNA指紋在案件偵破工作中有著重要的用途。刑偵人員將從案發現場得到的血液、頭發樣品中提取出來的DNA與犯罪嫌疑人的DNA進行比較,就可能為案件的偵破提供證據。
材料二:最近有許多商家隆重推出一種被稱為“核黃素”的保健品,據說其主要成分是從一些生物細胞中提取的核酸,并吹噓其有健腦作用和能夠為人提供豐富的營養。核酸真的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嗎?
材料三:美國911事件死難者身份確定。科學家將對每具尸體的細胞核DNA和線粒體DNA進行檢查。由于很多尸體已經被分成了數塊,據專家估計此次將被檢查的碎片數有可能達到百萬以上。所有的細胞核樣本將被送到美國鹽湖城的基因研究中心進行分析,他們的工作是要對死者的身份加以辨認,而線粒體DNA則將被送到馬里蘭州羅克威爾的細胞研究室去,他們的任務是要查出死者屬于哪個家族。據稱研究后得出的分析數據將與所有遇難家屬提供的資料和樣本進行核對,這將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DNA分析鑒定行動中心。
材料四:科學研究證明,一些困擾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癥等都與基因有關。依據已經破譯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這些基因并針對相應的病變區位進行藥物篩選,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識來設計新藥,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補或替換這些病變的基因,從而根治頑癥?;蛩幬飳⒊蔀?1世紀醫藥中的耀眼明星?;蜓芯坎粌H能夠為篩選和研制新藥提供基礎數據,也為利用基因進行檢測、預防和治療疾病提供了可能。比如,有同樣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的人,由于具有不同基因序列,對同一種病的易感性就大不一樣。明顯的例子有,同為吸煙人群,有人就易患肺癌教育論文,有人則不然。醫生會根據各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給予因人而異的指導,使其養成科學合理的生活習慣,最大可能地預防疾病。
目標定位2,學生能把知識回歸于社會生活實踐中去。如平時布置學生作業應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應是為了做題而做題,為了知識點和考試而做題。例如學生在學習糖類、脂質、蛋白質之后,就可以布置學生把自己經常食用的食物進行歸類,讓學生收集有關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為他們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時的飲食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家里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飲食要注意哪些?等等。再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小實驗,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既能達到驗證課堂中所學知識的功能,又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如要求學生在家中腌制咸菜和蘿卜條,制作腐乳、果酒和果醋,檢測家庭中常用食品的成分等。利用學生寒暑假期、周末在家的時間,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家庭作業。比如,、泡菜的制作、制作小生態瓶等;設計實驗驗證不同溫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等。還可以走上社會調查居住附近有無遺傳病患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等),并分析其家族系譜圖找出遺傳 方式;調查附近的商店中有哪些轉基因食品;農村學生可以調查蔬菜大棚是否經常通風并思考原因;外出旅游時可以調查當地景區的生態系統結構、物種豐富度、某一種群的種群密度;身邊有無生態入侵現象等等。通過生活中觀察、驗證課本上的生物學知識,會很好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提高生物科學素養,為素質教育打下良好基? ?
通過這些生活問題、學生的生活經驗創造生活課堂,即關注學生的主體和活生生的經驗與體驗,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把知識技?艿慕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經驗的改組,促進學生書本知識向實踐能Φ淖化,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二、用智慧的教學方法創建生活化生物課堂
在教必修2
的一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我講到,如果孟德爾要直接驗證他的假說,只能用顯微觀察的方法,確定遺傳因子的真實存在和遺傳因子在形成配子進是分離的,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孟德爾應用假說-演繹法,事實上孟德爾所檢驗的不是假說本身,而是假說的推論,即從假說中邏輯地推導出來的個別現象或事件的推論。當我講到“孟德爾設計的測交實驗教育論文,實際上檢驗的是演繹的‘推論’,是一個特例,孟德爾用實驗驗證這個特例,從而驗證了規律”,學生仍然不理解。怎么辦呢?這時我采用了生活化的知識進行解釋。地球是橢圓的還是方形的呢?假說一,地球是方形的;假說二地球是橢圓的。如果地球是方形的,則在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時,應當是看到整個船身的;如果地球是橢圓的,則在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時,是應當先看到桅桿,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個船身。“在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情況”是依據假說演繹推理出來的一個特例,即推論,用親身體驗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的實際情況來驗證這個特例(推論),若親身體驗在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是整個完整的船身,則大海是方形的;若親身體驗在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時,是應當先看到桅桿,而后慢慢地才看到整個船身,則大海是橢圓形的。這時我給學生說,孟德爾的測交實驗就相當于“在大海航行時,看到遠方的船只情況”是個假說基礎上的一個特例,只驗證了這個特例,則假說自然就被證明了。 智慧的教學方法,其作用就如同催化劑一樣,有效的教學必然是采用恰當教學方法的教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中智慧程度越高,帶來的教學效果就越好,因為智慧的教學方法往往產生于生活實踐中。
三、用優化的教學媒體創建生活化生物課堂
在生活知識的內容上,體現選擇性原則,更能帶來學生濃厚學習興趣。在講解共同進化的知識時,我選擇了生活化的一些媒體知識。
生活化的媒體知識1有趣的巢寄生杜鵑。巢寄生是一種鳥類將卵產在其它鳥的鳥巢中,由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一種特殊的繁殖行為。照片中所示的草地鷚(Anthus pratensis)喂食大杜鵑,就是一種種間巢寄生類型。大杜鵑是現有巢寄生鳥類80多種中最典型的一種鳥,它可把卵 寄生在125種其它鳥類的巢中。巢寄生行為表現在:宿主的選擇,大杜鵑在繁殖期尋找與孵化期和育雛期相似、雛鳥食性基本相同、卵形與顏色易仿的宿主,多為雀形目鳥類。寄生時間上,大杜鵑多在宿主開始孵卵之前,乘宿主離巢外出時快速寄生產卵。巢寄生的協同進化,表現在宿主卵的形態特征上。寄生者的卵在顏色、大小、卵斑等許多方面與宿主相似,但存有不顯差異。同時宿主對卵的分辨模糊也是一個方面。對宿主繁殖影晌,大杜鵑常表現在產卵前把宿主一枚卵移走,或全部推出巢外,迫使宿主重新產卵。而一旦巢寄生的雛鳥孵出,它有將義親的雛鳥推出巢外的習性,從而獨享 義親撫育,這樣對宿主繁殖成功率將降低。編者注:杜鵑又稱布谷鳥,多數居住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的樹林中。大約三分之二的杜鵑,包括所有北美的種類,會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鳥;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杜鵑以寄生的方式養育幼鳥
生活化的媒體知識2 蜂鳥。在南美熱帶雨林中,蜂鳥是許多種植物的傳粉者,蜂鳥的喙大致可分為2種類型:長而彎曲型和短而直型。第一種類型的鳥適于在略微彎曲的長筒狀花中采蜜,這一類花分布廣泛且產蜜量高;第二種類型的鳥適于在短小筆直的花中采蜜教育論文,這一類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較少,而且它們也經常吸引許多傳粉的昆蟲。盡管長喙蜂鳥也可以取食短筒花中的蜜,但它們一般更偏愛長筒花,而且在短筒花附近,它們往往受到其它短喙鳥類的驅趕。蜂鳥飛行速度快,可以長距離地飛來飛去取食那些不能被短喙蜂鳥利用的花蜜。蜂鳥是典型的通過一次飛行造訪不同種類的花來提高攝入的能量,而不是只依賴一種植物的傳粉動物。因此,對于種群數量小的植物來說,選擇壓力可能促使植物產生較多花蜜吸引蜂鳥。有趣的是,依靠蜂鳥傳粉的植物幾乎分泌同等數量的花蜜,這也許是因為蜂鳥不屑于光顧那些產蜜量不高的花。有些依賴蜂鳥傳粉的花可能與蜂鳥密切地協同進化。筆者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考察時曾好奇地觀察長尾蜂鳥(Phaethornis superciliosus)取食一種風
梨科植物的花蜜,這種植物花筒的形狀似乎剛好能容納進細長的蜂鳥喙;除蜂鳥外,似乎沒有任何其它動物前來采食花蜜。
通過這些生活化媒體的呈現,學生對共同進化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共同進化理解深刻到位①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增加②促進物種的共同適應③維持生物群落的穩定性。
四、用到位的語言文字創建生活化生物課堂
如觀察植物有絲分裂實驗后,學生提出為什么看到的細胞分裂間期圖像大大多于細胞分裂期圖像。我以“因為在細胞周期中間期所占的時間長,分裂期所占的時間短”來解釋。這樣解釋雖有一部分同學明白了,但總有一些學生還是實現不了從抽象到形象之間的過渡??磥硪ㄟ^變換語言的表達方式,才能奏效了。我打比方道:同學們在操場上自由蹦跳,由于同學們累了,蹦起活動的時間變短了,停留在地面的休息時間變長了。此時我帶著照相機來到操場,對準同學的活動場面,拍了一張照片。此時我問同學,在這張照片中是停在空中的人數多,還是停在操場地面上的人數多。大家恍然大悟:大多數停留在地面休息的同學好比間期的細胞,少數在空中躍起的同學好比分裂期的細胞。對于每個人來講只要你停留在地面的時間長,停留在空中的時間短,在拍照的一剎那,被攝入停在地面場景的機會就多于停在空中的。照相的一剎那,就如同根尖的分生組織細胞被固定的一剎那。生活中的場景與細胞分裂的場景如此相似,真可謂實例不同,其理相通。
又如我在執教高中人教版新教材《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中,我提問“秋季開放的原因?”一位學生回答“是由于日照短、氣溫涼造成的?!泵鎸W生的回答既有正確的成分,又有不正確的內容,我不是只作“對與錯”的評判者,而是充當學生學習知識的構建者,掌握方法的引導者,學習情緒的鼓勵者。
此時我表揚學生考慮問題的客觀態度:“在秋季開放教育論文,你依據當時日照短了,氣溫涼了,來思考、推測是理性的?!边@樣評價,教師就成了學生學習情緒的維護者、鼓勵者,而不是壓抑者。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鄭州師范學院校級課題項目(項目批準號:2012076)。
分子生物學技術是我國綜合、師范、醫藥、農林類院校生物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課,也是生命科學的帶頭前沿學科,課程地位十分重要。我校是一所師范類的本科院校,在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開設了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以及當前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的前沿領域。了解或掌握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及其研究方法對高級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理論知識抽象、有深度、內容多,而且教學時間短(54學時),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們最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名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的老師,就我院學生的情況在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的思路及對策談幾點看法。
一、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分子生物學課程特點
分子生物學是在生物化學的基礎上發展、向生命科學各個領域拓展而形成的,是研究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間作用規律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這門學科的飛速發展,使人類從分子水平上真正揭開生物世界的奧秘,由被動地適應自然界轉向主動地改造和重組自然界[1]。另外,近年來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絕大多數都頒給了分子生物學相關的研究領域,這表明了分子生物學在整個生命科學中的重要地位。
(二)分子生物學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過分依賴現代化教學手段
分子生物學技術內容龐雜、抽象,較難理解,并且涉及大量的實驗技術和操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術是很難的,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隨著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該技術可將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形象化,將空間的、難以想象的內容具體化,還可以在課件中展示自然界的直觀現象、模擬實驗過程和再現研究過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2]。但這也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效果,一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交流及互動的環節減少;二是學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大量的課堂信息。
2.理論與實驗教學比例失調嚴重
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是一門實驗技術類課程,在我國師范類高校中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實驗課時普遍較低,特別是處于本科發展起步階段的師范院校,實驗能力的培養得不到重視,特別是我院開設的這門課程,理論內容在一學期內都很難講授完,幾乎沒有時間安排學生實驗,更不要說讓學生系統的掌握一項分子生物學技術了。由于實驗課時很有限,很難保證學生對基本實驗技能的掌握,對理論內容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逐漸喪失。
3.綜合型和研究型實驗缺乏
綜合型實驗是將某幾個相關的實驗內容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型實驗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而知識驗證型實驗主要是驗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分子生物學技術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僅能夠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固定的實驗操作進行培訓。目前,實驗課程的教學以知識驗證型實驗為主,缺乏綜合型、研究型實驗,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設計、自主解決問題等實驗能力。
4.實驗教學經費匱乏
學校每年都在擴招,我院每次上學生實驗課實驗室內人數都在25個左右,又由于實驗經費很有限,而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用的儀器設備、實驗耗材和試劑都比較昂貴,根本無法讓每一位學生都進行實驗操作。結果導致實驗課上只有幾個學生經常動手操作,其他大多數學生坐等結果,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實驗能力培養目標
分子生物學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不僅應掌握重要的理論知識,而且應掌握一些實驗技術,更重要的是具備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單靠理論教學無法完成,必須將實驗教學納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將理論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使理論內容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專業應用能力,逐步建立獨立的科研和工作方法,為繼續深造發展和將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本課程建設必須緊密結合教學實踐。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實驗項目和課程設計分階段完成,以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為基礎,循序漸進地構建分層次的能力,由淺入深地不斷提高。
三、分子生物學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1.充實理論內容,采用互動式教學法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理論、新成果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敏銳把握學科發展前沿并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對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有一種開放和發展的心態[4]。另外,只有與人類自身密切相關的知識,才能引起學生更大的興趣,才能變灌輸為啟發,同時也才能使該課程為社會科學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與疾病發生原理、藥物和保健品開發、個體發育、生殖健康、生產生活和生活質量等有關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內容,讓學生覺得這門抽象的課程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方式上可采取課堂討論、提問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同時與講授教材、新進展專題系列報告的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課堂討論與課堂提問的互動式教學可以將分子生物學技術理論內容分成幾個部分,同時將學生分成相應的組,每組同學準備一部分的內容,也可以讓每一位同學準備一章理論內容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專題報告,并選擇在課堂上向全體同學講解該部分內容,其他同學就該部分內容提出問題,所提問題由該組同學回答,不能回答的問題下一次課回答,最后由教師解答疑問并總結。
2.增加實驗課時數和教學經費,充實實驗內容
增加實驗課時數,是進行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前提條件。分子生物學技術發展迅速,運用廣泛,是生物技術類學生進行實驗和科研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課時數而言,根本無法滿足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需要。增加課時數,一方面可以適當增加些基礎性實驗,讓學生學會分子生物學技術常規儀器設備的使用、試劑的配制及一些基本的實驗方法,例如:基因克隆涉及的核酸提取、PCR、凝膠電泳等;另一方面教師可根據自己科研項目引導學生設置一些探究性實驗,讓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自擬實驗方案,制定技術路線,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撰寫實驗研究報告,這樣有助于學生科技創新實驗活動和自主能動性的發揮。
但是,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所需儀器設備、耗材以及試劑都比較昂貴,目前的實驗教學經費不足以滿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操作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一要積極申請實驗教學經費,使學校加大對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二每次進行實驗準備前,可以通知學生,讓無課并且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實驗準備工作中來,使學生既可以熟練掌握儀器使用及試劑配制,又可增強其責任感,使其在進行實驗時,能更加珍惜實驗儀器和試劑,認真做好實驗。
3.科研課題和實驗教學緊密結合
高校要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科研是關鍵。將科研課題以及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驗教學,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科研動態及科研成果,提高學生對科研的興趣,為其今后的發展方向提供有價值的參考[5]。本院有多位教師承擔著校級、省部級及國家級科研項目,可以讓有科研課題的教師帶領一部分學生做科研,使學生熟練掌握與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基本實驗方法的同時,建立科研思維。這樣,可以真正做到實驗教學緊密聯系科研,以科研促教學,使學生參與到科研中,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又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掌握實驗技巧以及實驗以外的其它知識技能。
4.培養學生閱讀文獻的習慣
查閱有關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新進展的文獻,通過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感受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培養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使其了解當今生命科學發展的進展和熱點問題。向學生介紹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領域一些重要的期刊,比如英文的期刊Pubmed (http: / / ncbi.nlm.gov/pumbed),Science Direct電子期刊(http: / / sciencedirect. com),Wiley Inter Science電子期刊(http: / / interscience. wiley. com/ journal finder. html)等;還有一些中文的期刊: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萬方數據庫等,選擇代表性的數據庫給學生演示一下如何查文獻,尤其是自己對某方面研究感興趣的文獻,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搜集學習資料的手段。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仔細閱讀并逐漸地提煉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對學生以后畢業論文和進行科學研究論文的寫作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5.構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教師對所講授課程進行考核是衡量學生對知識內容掌握情況的一種基本方法??己朔绞蕉喾N多樣,但怎樣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起到衡量學生對一門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為了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平時不努力,考前突擊的情況,我們增大了平時成績的比重(30%)。平時成績由聽講、回答問題、作業、查閱文獻資料的總結報告4個方面組成;由于平時成績所占總評成績比重較高,學生上課聽講大都認真專注,每次理論課后學生都按時復習課堂講授重點并按時完成作業;實驗的設置也增進了學生對分子生物學技術部分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近5年的考試成績來看,學生對本課程要求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有較大提升,且對基本實驗技術理解更加深入。
四、結語
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教師的理論和實驗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論教學可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知識內容,實驗教學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和創新能力,因此加強分子生物學技術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扎實的生物技術技能的立足點。本文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僅對分子生物學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經驗,如何順應分子生物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仍需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思考。
參考文獻:
[1]朱玉賢,李毅.現代分子生物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
[2]王玲,秦永燕.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8(4):99-100.
[3]鄧磊,趙文吉,胡德勇.遙感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教改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2 NO.07,136-137.
[4]范純新,郭弘藝,唐文喬.細胞生物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思路[J].中國校外教育,10/2011,76,112.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6-0216-02
2013年3月,教育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創新培養模式,加強課程建設,重視發揮課程教學的作用[1]。教育部高教司張大良司長在2015年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年會中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創新創業教育[2]。
一、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基礎
人才培養目標是我們開展教學工作與課程設置的綱領,而課程設置又是教學工作開展最直接的方法與手段。課程設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集中表現。為此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銜接等方面的合理性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關鍵。袁貴仁部長曾指出:要想形成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必須要完善和修訂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學位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滿足特定社會職業的專業人才需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3]。在當今創新創業大潮中如何培養適合社會需要,具有實踐創新創業能力的碩士研究生是諸多教育工作者實施和探索的重點。自2009年我國開始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不斷摸索和探究,現已形成了課內課程設置“三三制”,課外培養“聯合制”,全員評教“持續制”等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二、課內“三三制”
專業學位碩士要求學生在知識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寬度和廣度,不像學術型碩士在本領域中具有較深較系統的造詣,為此在專業型碩士培養的課程設置中,采取“三三制”,即分為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在公共課程中除設置必修外語和政治課程之外,增設了選修課程英文科技閱讀、英文數據庫檢索、專業外語、職業道德等課程,擴大學生的學識視野。專業基礎課程中設置必修課程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等,選修課程生命科學進展、基因工程技術、現代生物學方法論等課程,并根據吉林省產業經濟結構開設了生物制藥設備、生物制藥專業綜合實驗、生物制藥校內實訓實驗、新藥研究與開發、生物制藥車間設計等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中除各學生根據專業不同設置不同的必修課程外,還增設了選修課生物合成與調控、藥物動力學、制藥過程自動化、生物藥劑學、微生物藥品新品種篩選、海洋生藥學、藥物設計概論、藥物代謝化學、藥物生物利用度控制等實用性較強的課程[4]。
三、課外培養“聯合制”
專業學位碩士就意味著所培養的學生將從學科導向的系統性轉向了應用導向的寬廣性,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在學生培養的模式中將側重學生應用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1.與企業聯手打造應用型人才。學校與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通過整合學校教學和科研資源,與吉林修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延邊敖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春長生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吉林派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金塔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中生集團長春生物制品所有限公司、長春大成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實訓基地或博士后聯合工作站,開闊了研究生的視野、提高了實踐技能,也為他們就業或繼續深造拓寬了渠道[5]。學生進入企業后,濃厚的企業文化深深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對良好職業素養的追求與向往,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2.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科研素養。學校攜手校內外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共同培養學生科研素養。先后與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中草藥育種與栽培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科院農研所、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動物科技實驗教學國家示范中心、吉林省生物催化與生物轉化重點實驗室、吉林省模式動物工程中心、省重大疾病與化學遺傳學重點實驗室、吉林省分子病毒重點實驗室、動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建立校院合作,聯合培養學生,從而提高研究生質量,開拓學生視野。同時科研院所與院校依據自身優勢,邀請國內外專家做學術報告、組織學術交流、組織學術會議,達到多位國內外專家濟濟一堂,進行學術討論,營造科研氛圍,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高科研能力。
3.與相關協會聯合鍛煉實踐能力。依托吉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吉林省遺傳協會、吉林省微生物協會等省內科協下屬協會聯合舉辦各類競賽、論壇等社會實踐性活動鍛煉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全面發展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現已參加吉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青年科學家論壇6屆、吉林省生物醫藥創業計劃大賽2屆,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培養了社會實踐能力。
四、全員評教“持續制”
【論文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教學整合,可以優化科學教與學過程,大大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課整合的意義及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對信息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有所借鑒。
隨著教育改革的前進和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提高,教育設備的配備越來越現代化,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是現代化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聯系切身實踐,就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課程整合的意義及策略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教學整合的意義
1、信息技術可以為初中科學教學提供豐富的信息和資源
“技術,尤其是萬維網的擴展,使得信息如此容易獲得,以致學生在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能夠容易地找到有關的思想、概念和主題。網上的許多信息源都是原始數據來源,它們常常包括了和科學家使用的相同的數據體系。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百科全書式的信息資源,并且綜合運用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等多種信息呈現方式,能創設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數字化環境。
2、信息技術可以為初中科學教學提供探究的工具與平臺
參加一項科學實驗或觀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數字化信息系統實驗室中的各種測量儀、電子表格與數據庫等是實現數據采集和處理的理想工具。隨著網絡通訊軟件的不斷發展、數據庫技術的不斷提高和超文本、超媒體標志語言(hmtl、xml等)的不斷擴展,不僅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網絡個體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日益方便和簡單。網絡的超鏈接特性、多媒體特性和交互性的結合,特別適合學習者進行探究學習。國外,許多的科學教學研究組正在設計一些項目,為學生提供展開網絡探究的平臺。
3、信息技術對科學概念理解的支持
科學概念是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隱喻,具有抽象與深化的特點??梢暬M軟件、交互式多媒體軟件、虛擬技術等信息技術能幫助學生建構他們自己對科學概念的理解,提供平常難以看到的科學現象。有些事物的現象可能發生得太快,或是太慢,或是很危險,或是宇觀、微觀現象而難以觀察,技術通過創設這類事件的模擬情景,能達到“籠天地于形內,觀古今于須臾”的效果。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科學課整合的策略
1、根據學生身心特點進行選擇
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因而多媒體具有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但心理學也表明,中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容易使身心疲倦;經常使用電腦,也容易使學生視力下降。因而,多媒體在科學課堂的使用,要注意兩點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愿違。
2、根據課型進行選擇
新授課,主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則可選擇多媒體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如關于“磁場和磁感線”的教學,在新授課時通過創設趣味性的動畫情境,使抽象不易理解的磁場知識變得形象直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若是復習課則側重與該知識相關的知識網絡的建構,生活、生產、交通等實際應用情境的創設,提高學生對該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真實實驗
利用信息技術模擬探究模式教學,既可以緩沖教學時間緊、學習任務重的現狀,又可以讓學生去體悟科學的思維和研究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積極探索者和主動發現者。
初中科學課程是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整合課程,其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演示實驗和讓學生親手探究是課程改革后,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課題。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并且較完全地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在操作中掌握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教育教學條件以及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往往不能進行或者難以得到良好的實驗效果。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制作活動的課件能夠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就可以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光學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和凸透鏡成像等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形象,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電學中的電流概念的形成,水的電解、質量守恒定律等微觀解釋,對學生形成形象的概念都極有意義。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課的整合是一種必然趨勢,是實現“減負增效”的重要載體。對促進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各種新型教學模式必將不斷涌現,其操作性、科學性與合理性將會越來越強。因此我們廣大科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實現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朱清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 化學化工 學科建設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Several Discussions 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Take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Xiaohu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1)
Abstract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should combine faculty construction, all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ching equipment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the college wher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by thinking.
Key word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hinking
徐州工程學院堅持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科研為主線,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依靠我院學科、專業和人才優勢,面向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加強學科建設,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創新管理制度和高效運行機制,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院和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之路,加快學院向教學研究型型學院轉化的步伐。
1 化學化工學院發展現狀
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始建于1959年徐州教育學院化學系基礎上于2007年成立的二級學院,已有50多年辦學歷史?;瘜W化工學院原有化學教育、應用化工技術兩個專科專業,現有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和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F有教職工36人,任課教師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3人,年輕教師均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
學院現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省級基礎化學實驗示范中心1個、市級工程中心2個(徐州市生物質燃料工程中心、徐州市環保涂層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徐州市農藥綠色技術實驗中心)、校級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各1個(徐州工程學院應用計算化學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學院新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校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基礎化學教學團隊,應用化學教學團隊)、校級科研創新團隊2個(構效學應用研究團隊,生物能源清潔生產關鍵技術)?!陡鶕〗逃龔d關于開展2011年學科目錄新增一級學科“十二五”省重點學科遴選建設工作的通知》(蘇教研(2011)15號)精神,我院積極申報的生態學(毒理學方向)被遴選為一級學科省重點建設學科,學科代碼0713。
2 化學化工學院發展建設的探討
2.1 三學期制的實施思考
當前本科教育普遍采取四年制,醫學類等課程學時較多專業采取五年制學習。我?;瘜W化工專業學生采取四年制教育。四年制教育例行多年,形成了教育傳統,滿足學生課時的需求,讓學生有了更多的業余時間。但是和其他重點大學相比較,我??蒲幸约敖虒W設施還處于落后階段,相當數量的學生業余時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實施三學期制能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學習緊迫感、科研積極性。彈性制的學制要求更能使優秀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帶動全院系學生的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2.1.1 三學期制度帶來的益處
(1)有利于課程的精益化。對長學期中的部分課程課時精簡,選取對學生比較實用章節,令教學內容更加精益化,使既能體現課程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又有利于學生在課程課時不增加的基礎上汲取更多實用知識,擴展專業面,提升專業技能。(2)有利于教師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教師團隊可以自課時完成的基礎上有充足的時間從事科研項目,從而提升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科研水平。三學期制度下學生和教師有更多的互動機會,課時的安排、課程的設計、科研的投入也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3)有利于學院教學以及管理的深化改革。在當前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學校試用三學期制度會使得校領導更加關注教育質量提升、教學規劃設計、學生實習機會爭取等。教學方式改進對于師生都是效率提升的原動力,三學期制度更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加強動手能力培訓,根據社會用工需求從而更好地就業。(4)有利于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充分協調,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在三學期制下,能夠更好地利用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和發揮本校師資潛力。體現一定的辦學特色。
2.1.2 實行三學期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作為參與主體的部分學校管理人員、師生等沒有轉變觀念,仍沿襲原有的教學思維和學制慣性,并未領會三學期制的精髓。教師還不能充分利用短學期進行自身提高和教學研究。(2)還不能在短學期開設出更為靈活、多元、豐富的選修課程。(3)配套的后勤保障工作難以實現,如就餐問題、學校圖書館開放問題、自習場所開放問題等,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協調。
2.2 化學化工學院就業問題探索
當前中國畢業生數量年創新高,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使得地方院校的畢業生更處于劣勢地位。一個學校的就業質量和高校的生存息息相關,就業形勢嚴峻會影響到學院招生;學院招生的規模和學院的經費有密切關聯,所以加強就業是每個學院當前形勢下必須深刻考慮和狠抓的問題?;瘜W化工學院在解決本院系學生就業難問題時采取了“突出應用型教學為主,狠抓考研、突出重點、打造名牌,以及輔導員積極指導畢業生就業”等措施。
2.2.1 準確定位,校企聯合,培養實用性人才
(1)徐州工學學院化學化工類畢業生就業范圍集中在江蘇省以及周邊鄰近省份,單位集中在地方化工企業以及質檢中心。相對于省內其他名牌高等院校,地方院校才人才市場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對于徐州工程學院畢業生培養定位應偏向應用型人才模式,所以學院應進一步加強應用性教學。所以在加強專業設置應用化的同時,學校師資力量也要適應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去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2)針對應用型教學,培養實用型人才,學校需進一步加強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讓學生走出去了解社會需求,讓企業走進來告訴學生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白叱鋈ァ白哌M來”戰略思想需要進一步實施和完善。提升地方院校在人才市場的知名度,促進畢業生優質高效地就業。
2.2.2 狠抓學生考研、進入高等學府,實現騰飛
化學化工學院的考研率一直在校內名列前茅,錄取率近幾年也是屢創新高?;瘜W化工學院高考研率、高錄取率和院領導的重視與關懷是分不開的。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能進入較高的學府,學院還要繼續增加考研的支持度。
(1)狠抓教學質量。優質的教學質量以及基礎扎實的人才是高等學府導師最為看重的科研基礎能力。某些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走向極端化,學生課程偏重考研應試課程導致學生專業知識薄弱,對以后的科研較為不利。所以地方院校要主動積極培育一批有技術、肯吃苦的畢業生。
(2)針對考研的動員以及課程的輔導,學院應設置專門的機構。為考生答疑解惑,提供專業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學院從事科研項目的導師應積極從本科學院中選取優秀的學生加以培養和教育,使學生盡早接觸科研項目,提升科研能力,為進入高等學府進行深入科研打下良好基礎。
2.3 跨學科建設探索
地方院校也都具有一定的辦學歷史,在某些科學專業已經具有一定的就業競爭力,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始建于1959年徐州教育學院化學系基礎上于2007年成立的二級學院。在當地企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行業知名度,但是同其他工科專業相比較仍然存在差距。當前交叉學科培養已經成為社會需求用工潮流,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
徐州工程學院在專業分流時可以采取學生多樣化培養。第一種是針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則針對該企業用工需求,開設基礎課程以及相應的企業需求專業課程。第二種是加強化學化工學院和校內其他有著較強就業優勢的專業進行跨學科培養,并培養出特色的、實用的復合型人才。在跨學科建設上我校相關負責人應多與其他跨學科成功院校進行交流,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并應用到自己學??鐚W科建設,為師生謀福利,促進學校發展與繁榮。
2.4 學科碩士學位申請與創建
徐州工學學院學術隊伍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以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均較合理,有一定數量的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人員,各層次人員配備齊全,且團結合作,學術思想端正。有本單位積極培養以及引進一定數量的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分別為該一級學科內各學科專業主要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能持續不斷地開展較高水平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在碩士生完成碩士學業以及畢業論文基礎上能提供研究生完成碩士學位論文所必備的實驗設備和圖書資料,實踐性強的學科有相應的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條件和基地。這些條件我院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改善。
3 總結
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 促進學院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堅持從學院實際和社會需求出發,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加強學科建設,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構建科技創新平臺,創新管理制度和高效運行機制,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院和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之路,加快學院向教學研究型學院轉化的步伐。
(1)充分利用好學校和企業創建的實驗室專項資金,把學院的徐州市生物質燃料工程中心、徐州市環保涂層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徐州市農藥綠色技術實驗中心)建設好。做到面向本科教育,保證購進儀器設備先進、使用率高,實驗資源共享,投資效益最大化,實驗室硬件建設上新水平。(2)加強國家化學特色專業建設,加強市級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力爭達到國家級實驗示范中心標準。爭取優勢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總之,學院發展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機遇也十分明朗。當前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只有認認真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研究新問題新對策,發現和遵循人才培養的新規律,才能夠促進化學化工學院的又快又好發展。使我校成為淮海經濟區具有相當知名度的高等學府。
參考文獻
[1] 鄺小梅.高校推行三學期制改革的思考[J].科教前沿,2009.12:1-2.
[2] 郝俊生,方莉,趙永祥.以“三學期制”的實施為契機,構建多層次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12-17.
關鍵詞:《自然地理學》;地理教師;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0-0017-02
《自然地理學》是一門以地球表層自然地理環境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空間分異特征、形成與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1]?!蹲匀坏乩韺W》是淮陰師范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自然地理c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同時也是部分自然地理課程開設之前的專業入門課,承擔著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并鞏固專業思想的重要責任[2]。教師專業化作為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代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趨勢,因此全面而正確認識《自然地理學》課程教師專業化的制約因素,找到適合其發展的有效途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專業化對《自然地理學》教師的基本要求
1.具備自然地理專業素養。自然地理學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自然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突出對地理環境的綜合性、地域性和人地關系研究[3]?!蹲匀坏乩韺W》一方面注重當前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大學生宏觀環境意識的培養[4];另一方面也強調著重解決淮安市鹽化工、發電廠、秸稈焚燒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的知識教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所以作為《自然地理學》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自然地理專業素養,首先要精通自然地理學科的基礎性和發展性知識,熟悉自然地理學科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識體系,使傳統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區域分析與部門分析結合[5]。只有把授課內容放到更為深廣的自然地理學術背景和時代背景上,才能全面理解《自然地理學》教學內容的價值和意義。
2.具備指導實踐的專業素養?;搓帋煼秾W院開設的《自然地理學》選用教材為伍光和主編的《自然地理學》,內容涉及到地球概論、地質地貌學、氣象氣候學、水文學、土壤地理學、生物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等方面的內容。實踐性強是課程的突出特點,也是自然地理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具備較強的指導實踐能力是《自然地理學》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自然地理實踐教學包括野外實習教學和室內分析實驗。野外實習地點選擇在江西廬山,實習時間為期一周,實習內容較多,要求熟悉掌握地質羅盤使用、地質圖的閱讀分析和巖層產狀測量方法,具有常見巖石的顏色、結構、構造和主要礦物成分特征觀察鑒定能力以及常見野外植物辨識能力。室內分析實驗主要涉及到霧霾顆粒分析、水質分析以及土壤結構、組分及污染程度分析等,因此要求教師掌握霧霾測試儀、水質分析儀、凱氏定氮儀、火焰光度計、激光粒度分析儀等的使用方法,同時也要求《自然地理學》教師具有實踐實習指導書編制能力,不斷改進實踐教學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教學實踐效果。
3.具有較強的科研素養。教師作為課堂的負責人,從行為主義角度來看,課堂不容置疑將是衡量教育理論成敗的最佳實驗地點,而對于從事自然科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來說,更是名副其實的有效的實踐觀察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滿了更加豐富的研究機會。尤其是《自然地理學》課程大部分內容略顯枯燥和無趣,科學研究的機會就更為重要了,良好的科研氛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自然地理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善于發揮自身的科研優勢,還要充分利用已經形成的科研平臺、學術氛圍,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視開展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工作。把教材知識進行深入拓展、提煉,并廣泛聯系生活實際,提出一些學術性、研究性較強的問題,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而且也易于展現教師個人在教學、科研上的風格與特色。
二、促進自然地理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建立促進自然地理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從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來看,主要包括外部促進機制以及內在機制。前者強調隨著國內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行為改善的規范、要求和期望的提高,使得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和學習;后者則強調教師的自我完善過程。作為《自然地理學》教師,教學任務任重而道遠,因此學校應該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教育投入,這也是實現自然地理教師專業化的首要根本保證。特別是在OBE教學理論的背景下,部分專業的《自然地理學》課程將衍生出很多分支學科,因此要在著重培養跨學科、復合型自然地理專業教師上投入更多的力量,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各種條件,確保每一位授課教師都接受適當的、有效的培訓,并有不斷學習和進修的機會,使自然地理教師具備新課程所需要的觀念、知識和技能。
2.強化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專業化的必要基礎,也是提高學科與專業水平的重要環節。學校定期印發一些最新的有關教育教學理念、方法或思想教育的文章,讓教師課余進行閱讀,并要求專業教師撰寫并發表有質量、有水平的教學教育論文?!蹲匀坏乩韺W》教師也是如此,淮陰師范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自然地理教學團隊的教師近年來先后發表了“提高高校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環節教學效果的途徑”、“高校自然資源學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高校生態學網絡課程建設方法與實踐研究”等文章,教學理論水平得到了充分提高。
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研究項目與學生進行交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對科研的熱情,提升科研能力。目前淮陰師范學院很多學生參與到“江蘇沿海開發下水資源承載力評價及其調控模式研究”、“湖泊濕地土壤碳組分及關鍵影響因素研究――以洪澤湖濕地為例”、“叢枝菌根對玉米根際土壤碳礦化和活性有機碳的影響機制”、“淮安市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生態效應研究”等科研項目中,同時教師也利用自己的項目經費支持學生完成國家級、省級以及校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計劃項目,不僅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圍,也讓學生在科研過程中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經常主動地更新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和強化自己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3.深入打造《自然地理學》課程教學團隊?!蹲匀坏乩韺W》課程團隊的打造,將更得以充分發揮教師團隊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對于首次授課《自然地理學》的新教師,學院將為他們選擇一位指導教師,負責對他們的教學過程進行跟蹤指導,指出其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告訴他們改正的方法。同時,在學院開展集體備課,針對授課進度安排,教學細節方法研討,課本內容研究以及學生上課狀態分析,這是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學院也會定期請來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兄弟院校的相關專家以座談會或者報告的形式與本院的專業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兄弟院校的教學模式和成長經驗,以彌補學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學院還可以經常拿出一些經費定期輸出教師出國交流,學習世界著名高校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以提高《自然地理學》的授課質量。
參考文獻:
[1]梁美霞.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自然地理學課程教學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2]楊淑萍,劉月蘭,高素芳.高等師范院校《自然地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2).
[3]高素芳,王緒根.《自然地理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