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影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電影中,演員能夠穿著各種類型的衣服,就像廣告牌一樣,引領時裝的潮流,成為觀眾追捧的對象,讓服裝能夠迅速走紅?,F代電影逐漸細化了分類,因此需要我們對于服裝也要進行系統的分類,設計出相應的電影服裝,進而能夠突出電影的內涵,可以說電影的發展推動了服裝設計的發展。
服裝作為獨特的藝術種類反過來推動電影發展。電影創作中,作為表現出電影作品最基礎的語言系統,能夠影響著電影的發展。我們創作的電影是一門欣賞的藝術,在電影中,服裝會隨著人物的思想變化而塑造,服裝的成功造型設計能夠直接征服觀眾,并且這種服裝視覺效果能夠深入到思想深處,進而能夠引發觀眾對于電影作品的喜愛與思考。
電影藝術與服裝藝術之間的關系。可以說,電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發展的百余年中,通過自身的獨特魅力與視覺技術鞏固了自己的藝術形式地位,擴大了在人群中的影響,并且逐漸帶動了服裝藝術的發展。電影的迅猛發展能夠推動服裝的多元化發展,而優秀的服裝設計也能夠表現出電影的角色,兩者是相互制約的關系。
電影中服飾語言的作用
第一,渲染出戲劇效果。德國著名電影史學家洛特•艾斯納曾經說過,“在一部電影中,服飾永遠不會是獨立的藝術元素”。電影從開始發展一直到大規模傳播過程中,逐漸變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雖然與戲劇不同,但是獨特的戲劇性特點依然在電影創作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在去年上映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不僅是職場白領們的服裝秀,電影中的服裝也不僅僅是人們的裝飾,而是與其他語言系統一樣,能夠表達出更多的信息。徐靜蕾在電影創作中,刻意地去降低原作中對于職場的沖突,而著力去制作一部愛情時尚電影。在電影中,王偉的舊愛是玫瑰,而杜拉拉則是王偉的新歡,但是這三個人又在一個公司上班,因此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尷尬氣氛就形成了電影的戲劇性,尤其這部電影擅長用分割屏幕的方式同時來表現出玫瑰與杜拉拉服裝造型。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戲劇效果就會突出出來。對著劇情的開展,第一個場景是杜拉拉第一次來公司上班,左邊的畫面是杜拉拉穿著一件格子襯衫來彎腰將自己的運動鞋換成了皮鞋,而右邊的畫面卻是玫瑰穿著精干的職業裝,穿著高跟鞋大步走來。這時候,杜拉拉的職場菜鳥的形象瞬間凸顯出來,與玫瑰精銳的職場精英形象形成了強烈反差,可以說有著真實與戲劇性的效果,能夠引起觀眾們的共鳴。第二個場景是在同樣的場所,有著同樣的情節,不過杜拉拉將自己的平底皮鞋更換成為高跟鞋,而玫瑰神情落寞地走出來。通過這個場景的展現,表示杜拉拉已經適應了一年的職場生涯,習慣了白領的生活,并且能夠融入這一階層,也可以暗示了她的自信與對事業的更高追求。第三個場景是玫瑰對杜拉拉說公司將要解雇了王偉,讓她暫時能夠保密。這時候杜拉拉穿著淡黃色的斯文有余但是氣場不足的花苞型連衣裙,她戴著的金色與天藍色兩種不同風格的項鏈顯得十分多余與繁瑣,但是玫瑰卻穿著一條貼身的連衣裙,有著華麗與優雅的氣質,讓杜拉拉瞬間嫉妒起王偉前女友的身份。
第二,襯托時代背景,能夠渲染整體電影的氣氛。觀眾是通過直觀的形象來觀看電影的,屬于視覺的藝術,而這種藝術主要是通過色彩表現出來的。而色彩是最抽象化的語言,在電影中色彩不僅能夠有著獨特的審美性,也有著裝飾性的特點,恰當地使用色彩能夠體現出電影的時代背景。而我們在電影創作中服裝的主要元素由三部分組成,也就是色彩、款式、材質,而其中的色彩能夠給觀眾帶來最直接的視覺沖擊。電影中的服裝就像無聲的語言來對觀眾講述著故事的內容與畫面,將電影情節的年代與背景直接地給觀眾展現出來。一般在電影中,不同時代的服飾都能夠讓演員穿著,來演繹當時的時代背景,服裝能夠在電影藝術中展現出一個時代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反映出電影中的時代背景。在創作的影片中,可以根據故事的發展脈絡,與電影中的服裝相互照應,烘托電影作品中的氣氛,能夠給觀眾帶來沖擊力,增強影片的感染力。
第三,塑造逼真的人物形象,烘托襯托電影演員的心理變化。在電影創作中,服裝能夠推動電影創作的效果。除了需要電影中演員的表演,演員只有穿上電影中的服裝才能夠扮演出來角色,更形象地表現出主人公的性格與形象。在電影中,服飾也是人物內心特征的反映,它是人物心理性格轉化的載體,能夠逼真生動地展示出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與內心世界。在扮演人物過程中,能夠表達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與審美心理的影響。在電影中,外在的人物形象要與內在的心理與氣質相符合,而電影服裝能夠作為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展現主人公的內心活動。電影的服飾能夠對電影人物內心世界直觀闡述與形象的外化顯現,成為一種獨特的角色塑造載體,可以說電影服裝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能是電影中其他道具難以比擬的。我們所謂的“衣如其人”,就是說服飾可以作為一種具象的手法,成為最直接反映穿著的人們的形象特點與性格特征,使角色的特征更加典型化與鮮明。在電影《霹靂嬌娃》中,三個形象鮮明的女特工為了能夠獲得重要情報,一會兒化妝成為甜美可人的糖果女孩,一會兒化妝成為熱辣的機車女郎,甚至還有彪悍的女強人的造型。可以說每一次的造型都能夠展現出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都離不開服飾。在電影《秋菊打官司》中,鞏俐扮演了一個農村婦女,身穿碎花棉襖與緬襠棉褲,瞬間給人展現出一個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形象。
第四,反映出電影角色心理。我們在塑造電影中的人物時,需要有著心理深層次的內涵表現,才能夠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而電影中的服飾能夠成為角色的隱性特征的表現載體,生動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能夠外在地裝扮角色,也能夠刻畫出不同的人物特征。隨著電影內容的展開,角色的外在形象也會隨著心理變化而變化,并且能夠為電影情節的脈絡發展提供具體的條件。例如在電影《雷雨》中,不同的服飾變化,能夠將女主角繁漪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轉變為心理受到嚴重摧殘的老婦人的心理展現出來。在她少女時代的時候,采用的是少女裝扮,通過淡紫的色調展現出少女的幻想,而在進入到周家之后全身的深紫色能夠表現出繁漪的孤獨寂寞,旗袍的外形也用了修身的款式代表著她走向成熟后的風韻。同樣地,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被幾十件旗袍包裹著,有著矜持而又雍容華貴的氣質,每件旗袍都能夠表現出女主角的不同情緒。而觀眾也能夠被旗袍的美麗所吸引,進而為女主角的情感變化而欷歔不已,可以說整部電影中張曼玉不同的旗袍變化表現出她坎坷的心路歷程。我們中國俗話說,“人靠衣裝?!笨梢哉f,服裝能夠體現出一個人平時的品味與情緒,因此在電影中依靠變化服裝能夠對角色的心理轉換凸顯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能夠引導觀眾體會到電影的內涵。通過深入研究,我們可以對電影的服裝有著足夠的了解,服裝并不只是簡單地為了劇情的需要,而是能夠有著當時的時代特色與風俗習慣。例如在電影《天下無賊》中,王博與王麗去布達拉宮拜佛過程中,畫面中都是穿著有著濃郁藏族風情衣服的藏民與喇嘛,一下子把觀眾帶到,可以通過直接的視覺感覺與劇中角色達到有機的統一。而這種直觀的感覺,也讓人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
中國早期電影以宣揚社會主義,革命英雄為主題的正片為主。影片中的人物多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不畏生死,只為人民和祖國的利益而生。而那些陰險的小人物卻是“矮小銼”,讓人憎恨,丑陋得有點過頭,又讓人忍俊不禁。而隨著電影藝術不斷發展以及電影類型的不斷分化,角色形象越來越豐富,出現了很多經典的人物造型,讓人印象深刻。人物造型特別依賴于其服裝的設計以及道具等物品設計,這就要求這些設計符合電影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故事情節。各種設計元素在其中綜合運用,能使電影觀賞性大大增加,還使塑造的人物形象讓人過目不忘。例如,《摩登時代》、《致青春》這兩部中國電影?!赌Φ菚r代》的男主角光頭,穿著隨意,有個性,而在魔術師的身份下帶著假長發,穿著蹩腳的燕尾服,表情夸張,眼影圈濃黑。小女孩則顯得可愛、古靈精怪。反面人物老板賊眉鼠眼,目中無人,而且心狠手辣,一副社會大哥的模樣。《致青春》的主角是20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著裝樸素,都貼近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環境,讓青年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雖然這部電影受到一定的質疑,但俘獲了廣大年輕觀眾的心,其中人物造型符合觀眾的生活經歷。在造型上,值得一提的亮點是:女主角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時,晶瑩剔透的水晶鞋穿在了腳上,和童話《灰姑娘》里的情景一樣,夢幻般的氣息吸引著女性觀眾,增添了電影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二鏡頭畫面中優秀的構圖形成良好的視覺體驗
俗話說,在電影鏡頭的任何事物都經過導演精心準備和安排。在鏡頭畫面中,單個鏡頭的設計,要從作品主題、風格、表達等方面設計與完善,增強感染力、側重鏡頭畫面本身的表達內容。這與平面設計中畫面構圖的作用是同樣的,引導觀眾領悟導演所要傳達的主題思想。而在長鏡頭中的物體是不斷變化的,構圖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這就要求導演在拍攝之前就要構思好在長鏡頭中將要出現的事物,應該按照何種布局來組織畫面,給觀眾良好的視覺體驗。電影《環太平洋》中,指揮官從機器人中出來,整個銀幕對著他矯健的身軀,然后鏡頭分別給指揮官和小女孩臉部特寫,給人劫后余生的真實感覺。在《摩登時代》的最后部分,男主角被關入水缸,性命堪虞。在水缸和圍觀人群中用一塊黑布隔開,增加了男主角水中逃生的危險和影片的戲劇性。多個短鏡頭在水缸、男主角、黑布和人群之間快速轉換,在視覺和心理上帶給觀眾緊張刺激的感官體驗。短鏡頭的運用配合劇情發展,強烈地刺激了觀眾的腦細胞,緊張的節奏感極強。綜上所述,電影畫面中事物的種類、大小、顏色、形狀、位置,甚至事物之間的鏡頭轉換都體現出導演是否能熟練運用視覺元素,巧妙為電影故事鋪路。
三文字設計在電影藝術中的信息傳達和美學功能
文字在電影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充當著語言信息載體,文字與圖形的組合影響著語言信息的傳遞,文字的外在形式成為了點線面構成的抽象視覺符號。在電影《變形金剛》中,片頭字體作筆畫變異的處理,金屬質感般堅硬,直線造型為主,加上字體變形的動態特效,以及機械聲音的襯托,體現了影視字體與平面中字體的與眾不同。在平面設計中,字體有很多設計方法,要靈活運用,使文字動態化,以更好地傳達信息,提高影視作品的藝術水平?!吨袊匣锶恕菲^中用墨綠色的黑板做背景,文字有多排上下組合形式的中英文字體,呈畫面劇中排列。由于文字長短不一,具有一定的節奏感。最后一排文字最長,增強了畫面的穩定感。片頭設計中還出現一連串不同寫法的“我”字,不用顏色,手寫體,打印體,在短促間轉換,形成一段動畫,最后打出“我們XX社”幾個字,將自己公司的品牌形象推廣給觀眾,成功地為自己做了推銷廣告。將電影海報設計中文字圖形化,使其具有深刻的內涵。設計師將文字與圖形進行重新組合以達到完美的效果,從而打破文字與圖形相互分離的局面,看上去具有文字內涵。如影片《冰河世紀2》的整張海報,由簡單的字母和數字構成,色彩帶有冰川特有的藍,并在空間上做了三維效果,使整個畫面構圖清晰明確,加上帶有裂痕的冰川材質與文字結合,底部設計成融化的效果,點綴動畫主角夸張的形態,表達了高度的幽默感,文字與圖形互相融合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字體設計方法在電影中應根據影視設計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和實際情況來選擇:字體本身形狀的變形、夸張和結構的改造;字體外在視覺效果,如火焰、水花、發光以及質感等。這樣可以提高電影整體的藝術和文學水平。
四象征圖形在電影藝術中的信息傳達和美學功能
平面設計中對象征圖形的運用很常見,象征圖形又被稱作輔助圖形,主要是用來輔助識別。通過象征物的聯想,使得受眾獲得抽象意義。作為一種輔助與補充的設計要素,象征圖形能以其豐富多樣靈活運用的造型符號,使不同角色的不同內涵趨于完整,易于識別,強化電影畫面的視覺沖擊力,增加電影藝術的審美情趣。象征圖形采用圓形、方形、直線、三角等幾何形作為視覺元素,可根據電影場景設計的需要,進行多樣的組合排列,產生富于情趣的構成形態,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在影視作品《變形金剛》中,機器人的標志設計,像機器人的臉,讓人看到這個標志就能聯想到那些可以任意變形的高智慧機器人。還有《蜘蛛俠》主角衣服上的蜘蛛圖形,《蝙蝠俠》主角身上的蝙蝠的簡易圖形,《超人》主角胸前帶有字母“S”,與鉆石輪廓相似的圖形。象征圖形對角色的闡釋發揮了很大作用,讓觀眾對角色過目不忘。象征圖形能夠更加清晰地傳遞信息,幫助導演將電影主題思想完好地傳達給觀眾。象征圖形在運用上受到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影響,體現著不同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這要求在電影運用中要弄清楚受眾的文化背景,不能違背觀眾當地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人們,信仰也有著差異性。只有在尊重他們的前提下,合理設計才能得到當地觀眾的認可和歡迎。
五在其他方面的運用
平面設計與動畫電影:兩者都要對視覺元素進行有機地控制和調動,達到視覺感知,來以此引發受眾心理的認同,最終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20世紀加拿大著名動畫大師諾曼•麥克拉倫在他早期的創作中就大膽嘗試運用平面抽象元素進行運動與節奏的研究,他1965年導演的動畫片《Mosaic》中,是由一個亮點按照對角線的運動方式開始動起來的,這些亮點向外擴展到一定大小后再縮小,數量隨著時間的變化成倍增長,就好像夜空中閃耀的星星一樣,隨著背景的顏色變化而富有律動感,之中有構成的手法。這部動畫片給予觀眾簡潔、明快的平面視覺語感,使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動畫風格。包裝設計風格在電影中的運用還表現在植入或鑲嵌在電影中的廣告。另外,產品的外包裝設計在電影中起到至關緊要的作用。設計好產品外包裝成為了設計師考慮的問題:怎樣才能讓產品在短瞬即逝中吸引觀眾的眼球,這對設計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例如,在《變形金剛3》中“,舒化牛奶”出現在電影角色的手中,其外包裝設計得很顯眼,和周圍的環境相比較為突出,起到了很好的廣而告之的作用。這說明,平面設計在電影廣告中的運用非常重要。
六結語
一、影像——電影藝術之“體”
通過考察電影文化中的各種要素,諸如編劇、導演、攝像、聲音、舞美、燈光、技術、發行、運營等方面,我們會發現從電影誕生到當今電影制作進入數字化時代,所有一切都處于變動之中,只有一件事情是不變的,那就是制作或者說創造影像。法國印象派、先鋒派電影導演,同時也是哲學家、作家、演員的阿倍爾•岡斯曾經充滿激情地宣稱:“畫面的時代來到了?!辈⑶遥€為這個宣言加上了詩意的注腳:“一切傳說,一切神話,一切不平常的事件,所有宗教的創立人和宗教本身,所有歷史上的大人物,幾千年以來人民想象中一切客觀事物的反映,都在等待著光來使他們復活?!睂Υ朔▏娪笆穼W家馬塞爾•馬爾丹做了更為理性和凝練的概括:“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因素。它是電影的原料,但也已經是一種特別復雜的現實。它的產生實際上是以深刻的雙重性為標志的:它是一種技術裝置——能準確地、客觀地再現所面向的現實的裝置——的自動運轉的產物,而這種運轉同時被引向導演確定的方向。”也許人類的天性中有懶惰的一面,通過影像直觀認識世界、分辨事物的便捷性輕而易舉地戰勝了通過文字符號了解世界、獲得快樂的傳統方式。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電影不但是各門藝術的綜合,還是現代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綜合。但電影藝術首先是一門依靠影像而存在的藝術形式,它和其他視覺藝術一樣,最終的作品或成果是建立一個不同于現實世界的獨立空間,它的優勢就在于把時間這一要素完美地包含于空間之中,形成一個統一的時空結合體。而不像繪畫和雕塑那樣,時間只是對作品起到保存、消褪或分解的作用。因此,影像或動態的影像就是電影藝術的本體。
二、體用觀與本質觀的比較
我們探索藝術的本體和功用是了解其內在特性和發展規律,用傳統哲學的觀點看,這是一個探索藝術本質的過程。但我們在這里強調:盡管我們在研究和批評電影作品時難免會涉及藝術本質這樣一些“根本問題”,但基于主客對立的本質主義的下定義方式有著太多獨斷之處,從總體上妨礙認識的全面性和多元性。本體不是本質,功用不是現象。電影藝術以影像為“體”,并不意味著把影像當作電影的本質。為了更好地說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下黑格爾對本質的界定:“本質是揚棄了的有。”“要認識這一事物的本質就要離開其自身,到它的背后去尋找。”這種思路與柏拉圖的分離理論、中世紀神學的實在論如出一轍。當然黑格爾的本質論又是辯證的,這是其超越前代本體論的關鍵所在,他認為:“本質之所以是本質,如它在這里所成為的那樣,不是由于對它來說是外來陌生的否定性,而是由于它自己的運動,即有之無限運動。”正如過去有人曾把蒙太奇看作電影的本性,“但是無論蒙太奇多么重要,并不能概括電影的全部可能性?!薄半娪跋衿渌囆g一樣,它的‘本性’的概念也是發展的,因此過早地概括出它的‘本性’,或認為它有一種持久不變的本性,并不符合它的發展歷史?!汀囆g是什么’并沒有得出結論一樣,‘電影是什么’也是爭論不休而無結果的?!迸c其從本體論的視角去探索超越于電影藝術之上的本質,不如通過區分“體”與“用”的方式把握電影的形式與意義.
作者:郭華春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