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9 14:05: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教育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創設虛擬情景教學
外科護理學具有前沿性、實踐性的特點??萍嫉难该桶l展給醫療技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臨床疾病的護理措施在教材上得不到及時更新,使理論與實踐脫節,而有些疾病發病率低,平時難得一見,在課堂講解時教師有“無從說起”之感,更談不上讓學生見習或實施護理操作了。針對這種情況,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需求,創設虛擬情景,即利用模擬系統程序創造出多種真實病例和臨床急救場景,使學生能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融入特定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1.2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
為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把教學課件和學習資料上傳到“群共享”,設置“在線答疑”。學生可利用班級群下載文件、交流、討論等,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利用班級QQ群、微信群等充分進行交流互動,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反饋的信息,從而對教學內容、進度、方法等適時調整、改進。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學科的最新進展信息反饋給學生,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學科前沿信息的能力。
1.3構建多元化學習模式
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系統使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單一枯燥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變的粉筆加黑板的課堂,而是呈現給學生圖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視聽結合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使傳統教學法中抽象的書本知識變得易于學生接受,使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狀態。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視覺與聽覺功能,滿足了思維的多元化和學習的多元化需求。
2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1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激發教師教學熱情
我校外科護理學課程組教師大部分是青年教師,缺乏臨床實踐經驗,教學方法也不夠豐富,在授課時往往照本宣科,內容講解無新意,授課無特點,久而久之教師會覺得授課枯燥乏味,逐漸降低了教學熱情。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對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優勢,打破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針對學生學習需求制訂新穎的現代化教學方案,從而培養青年教師勇于創新、善于求變和勤于反思的現代教學理念,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
2.2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
將現代教育技術充分應用到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中,可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如在講解“泌尿系結石”時,由于知識點零亂、抽象,僅通過語言描述很難讓學生了解它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但教師如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圖片、動畫來展示泌尿系結石的形成、排出過程以及引發腎絞痛的原因,通過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深刻。
2.3利用網絡資源,突破教學難點
為讓學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可制作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講授“燒傷患者的護理”這一章時,在講解“燒傷深度評估”這個重點內容時,可應用網絡教學圖庫資源,通過皮膚組織結構圖片清晰而直觀地展示不同程度燒傷所達到的皮下組織深度;還可通過列表比較來直觀展示“三度四分法”不同級別的相同點和區別,使平時在課堂上難以表達的重點內容形象、直觀地再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深刻地記住它們。
2.4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使學生在學習各種臨床護理操作時,如同親臨醫院真實場景,可真切感受臨床護理工作程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2.5注重師生互動交流,實現教學相長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傳統“教師—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師—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的多向交流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強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與反饋,創造了師生平等交流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師生在積極的互動中產生教學共鳴,實現教學相長。
3效果評價
學期末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授課班級學生隨機進行抽樣調查。統計顯示,學生對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效果的評價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P<0.05)。
4結語
《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叢書由《現代教育技術》雜志社編輯部組編,屆時將聘請部分入選論文作者擔任編委。《教育管理研究》和《學科教學研究》主要面向工作在教育管理和學科教學實踐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征稿,論文寫作要求和入選標準與《現代教育技術》雜志相同?!督逃芾硌芯俊分饕獌热莅ǎ航逃畔⒒I導力;數字校園建設;區域教育技術應用與發展;校長信息素養;信息時代的教師發展;教育資源的開發、應用與管理;教育信息化的成本與效益,教育信息化評價等。《學科教學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整合;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促進高水平思維;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實驗實訓實習等。
《教育管理研究》與《學科教學研究》兩書計劃分別收錄60-80篇研究論文,出版后將分別贈送國家圖書館等公共圖書收藏單位收藏和展示。
作者來稿請通過本刊“稿件處理平臺”,請勿用其他方式投稿,以免影響稿件處理。稿件錄用并發表后,作者獲贈樣書3冊,如需增加冊數,可按8折訂購。歡迎踴躍投稿,積極預訂。論文投稿的具體事項可與《現代教育技術》雜志社編輯部聯系,聯系人:何佳媛(010-62637789)、陳國巖(010-62782405)。
“十一五”國家級課題中期檢查評估的通知
2008年7月28日《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元學與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課題組在煙臺召開了中期評估培訓班,總課題組劉雍潛組長布置了中期評估工作,李龍教授作了如何開展中期評估檢查的報告。華南師大徐曉東教授代表子課題作了典型發言。
以此次培訓為標志,中期評估工作已開始,中期檢查評估通知(教技協[2008]10 號)已通過電子郵件發到各子課題組的郵箱。未收到通知的子課題請與協會秘書處聯系。電話:010-66419038 66490963 ,電子郵件:。
順德區均安鎮星槎小學
星槎小學地處西江河畔,七?蚯瘧擼?且凰?逖?!?996年,均安鎮委鎮政府和星槎村委會為重組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高瞻遠矚,科學規劃,將原星槎、福岸、三聯、上力四所規模較小的學校合并,斥巨資易地重建,組成一所規模大、檔次高的現代化新星槎小學,開創了順德區集約辦學的先河,掀開了星槎小學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早在合校之初,學校的領導者和決策者在改造薄弱學校的同時,也開始規劃了學校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藍圖,確立了要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促進學校教學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軌。正是在這種明確的辦學思路指導下,使學校能在強校林立的順德教育中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自申報廣東省第二批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起,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校本著以創辦優秀實驗學校為目標,全面提高領導、教師、學生信息化素養,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全面開發學生與教師的創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為實現教育信息化不懈努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由小到大,一邊實施一邊發展,一邊裝備一邊開發使用,到現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深有體會的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教育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取得了累累碩果。
一、完善管理體系,全面落實現代教育技術規劃
對于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這一稱號,學校領導及教師既把它當作是榮譽,也把它當作是工作的動力和努力方向。
學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學校每學期的工作計劃之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規劃,有具體的任務、措施和步驟,目標明確地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研究。
學校建立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的管理網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領導帶頭參與實驗工作,由校長擔任組長,主管電教的主任負責此項工作,并配備了由管理者、教科組長、信息技術教師和學科教師參加的實驗人員。學校設立了電教中心,下設總控室、課件制作室、廣播室、語音室、多媒體電教室等。各級實驗人員分層管理,在實驗過程中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主管領導定期聽取匯報,及時了解工作的開展情況,提出下一階段的工作思路。
學校建立了各種管理制度,如學校電教中心管理條例,電教管理員守則,信息資料管理制度,多媒體使用管理制度,電腦機房管理制度,普通教室電教設備管理制度等;學校對現代教育設備的使用都進行記錄,如儀器設備維修保養登記記錄,多媒體使用情況記錄等,真正做到設備有人用也有人管,實行規范管理。學校的電教人員直接參與和負責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管理工作,認真做好日常的維修保養,并主要承擔學校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指導工作,及時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各類教育信息的收集與分析,已經安裝了校園網絡軟件平臺,進行了全體教師的校園網操作培訓,并組織有關人員不斷豐富校園網及各科室、各項目的網頁,校園網上的各種信息有專人采集、更新,使得各種信息資源高度共享,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學校領導和教師也不斷學習,增強現代化管理意識,整個學校的管理充滿了現代化氣息。
二、改善教學環境,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
技術設備的建設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前提,所以,學校始終把改善教學環境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
近幾年,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辦學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斷優化現代教育裝備,建設了校園網絡,添置了信息教學設備,對現有的設備進行了升級換代,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硬件環境。2003年至2004年間,學校乘著創建省一級學校和教育強鎮的東風,取得了鎮、村兩級的支持,又加大了投入,完善了教育裝備。學?,F有校園網一個,廣播網一個,圖書電腦管理系統1個。有教學平臺17個,專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室2個,電子閱覽室1個,另有校園計算機總控室一個,教師課件制作室一個,語音室1個(設備2套),以及圖書館局域網一個。共配有計算機234臺,并配置相應網絡的外部設備及相應的教學軟件和教學輔助軟件。計算機軟件、硬件的數量和種類基本滿足教學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校長室、行政室、教師辦公室、圖書館等辦公系統的主要業務實行計算機管理。學校專門購買了“海百合”課件制作軟件、“圖書管理系統”軟件及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學校已用光纖專線方式接入校校通,并在教學和管理中得以有效應用。學校在互聯網上有獨立網站,與省、市教育網建立鏈接。校園網上的各種信息,有專人采集、更新。通過網頁操作,使得各種信息資源高度共享。
三、合理配置、開發教學資源,提高應用效果
我校根據教學需要給各年級購置了語文、數學、英語、思品、自然、科學、音樂等教學用的配套音像、電子教材基本達到了三套,并且是省中小學教材審查組推薦的。北師大新教材配套光盤,英語光盤等。還有《鵬博士》《科利華》教學軟件一批。我們認為:教學軟件不能簡單的買進和拿來,一是有選擇性的買一些有使用價值的資料。二是發動師生自己想辦法制作教學積件和教學資源,這樣才能提高使用率,提高教學效果,又有自己學校特色。學校要求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上堅持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注重媒體與教材和學生實際相結合,采用何種媒體,如何運用媒體等皆從實際需要出發,形式服從內容。同時學校堅持拿來與消化、引進與創造相結合。三是緊緊依靠本地區的資源優勢。我校網站直接連接順德教育信息網,信息中心擁有各種教育軟件資源已1000G以上,有科利華、清華同方、K12、中教育星、清華永新、國之源、南方之星、邁達威、人教社等九家公司的17個產品,教師學生可方便、快速地調用或下載各種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以達到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四、充分利用,提高使用率
學校十分重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教育技術裝備的資源效益。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培訓,我校能運用電教手段上課的教師達到100%,開展電教學科比例達到100%,包括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自然科學、社會、美術、思想品德、音樂、體育、綜合實踐。采用電教手段的課時覆蓋率也達50%。
五、依托課題研究,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
學校一直非常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成立了科研領導小組,開展了計劃性強、針對性強和實效性強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結合本地區本校的教育需要,確定研究課題,在研究經費、活動時間上給予保證,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主動參與教學研究,保證課題按預定方案穩步推進。
目前,已立項的課題有國家級的兩項——《小學語文“四結合”》和《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科的課程整合》,省級三項——《小學情境作文教學》《小學數學綜合評價的方法與策略》《廣東省器樂教學現狀分析與實驗研究》,每個課題都能按計劃正常開展研究,定期開展階段性成果整理和總結。其中《小學情境作文教學》已經結題,結題報告得了二等獎。
幾年來,實驗教師大膽實踐,積極開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探索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革課堂,構建科學的教學模式,總結出集中識字模式、隨文識字模式、閱讀教學模式、說寫訓練模式等。教師們利用有效的信息資源,把各學科與信息技術有機地整合起來,使信息技術更有效地成為課程與教學中的一個因素,成為教師教的工具、學生學的工具以及環境建構的工具,進一步改善學習,革新傳統的學習觀念,改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構筑面向未來社會的學習文化,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因而,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綜合素質都大大優于普通班學生,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墩f寫訓練教學模式》的論文參加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得到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的確認,獲得了成果入選獎?!洞禾煸谀睦铩返恼Z文“四結合”課例教學獲得全國優秀課例三等獎。 “小學情境作文教學”已通過廣東省教育專業委員會組織的終期評估,研究成果獲得了二等獎。何婉華等五位老師的專題論文獲得了一、二等獎,六位學生的作文也獲了獎。何鳳嬌等四位老師的相關論文還獲得全國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的論文比賽二等獎??蒲懈母镆泊龠M了全校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幾年來,學生參加各類各級的征文、作文競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科研實驗開拓了農村學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工作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們加大了教育改革的信心?,F在,我們全方位推進信息化教學研究的理論探索,從語文科到數學、英語、自然、音樂、美術……現代教育技術在我校得到普及應用。教師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得到培養,信息技術素養不斷提高。
六、強化師資培訓,促進教育信息化蓬勃發展
學校認為,現代教育設施不是裝門面的,它的價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關鍵在于教師,所以學校把培訓老師作為廣泛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突破口,開展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使學校教師能夠迅速適應現代教育的環境,掌握現代教育設備的運用。我們堅持校本培訓,學校多次派出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類型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參加有關的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學習交流活動。然后把學到的知識再傳給老師們,老師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1、集中培訓。學校一方面請來相關專業的老師對全校的老師進行集中培訓,讓全體老師都掌握基礎的計算機理論和應用技能;另一方面學校骨干老師進行實例講解,作業布置等。2、分散練習。在教師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分散到各年級組實際操作,進行鞏固強化。年級組老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3、定期驗收。學校定期對老師的計算機掌握情況進行統一測評,重點是通過作業的形式考察老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4、比賽促進。學校結合培訓開展系列競賽活動如:AUTHORWARE課件制作競賽,多媒體教學設計評比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老師的學習熱情。通過校本培訓,派出學習、專業老師講課等形式提高了我校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力地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
學校還訂閱了有關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資料和刊物,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育信息技術》、《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書刊。通過學習、研讀,教師更好地了解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動態,提高了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理論水平,加深了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的研究。通過培訓學習,教師不但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也提升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整體素質。
七、實驗工作取得的成績
通過實驗研究,教師教學水平大大提高,教育觀念得到轉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信息化的環境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促進了教育教學改革,目前在我校的課堂上,教師大力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研究,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促進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中,教師們積累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大大增強,尤其是近兩年,進步特別快。其中李巧敏老師的《說寫訓練教學模式》參加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得到全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的確認,獲得了成果入選獎;《春天在哪里》的語文“四結合”課例教學獲得全國優秀課例三等獎;《春天在哪里》、《我喜歡的水果》兩課例參加了順德區信息技術教學開放日活動,獲得好評。何鳳嬌老師的《創設作文情境,激發寫作興趣》、李巧敏老師的《利用多媒體創設語文情境》、黎翠容老師的《發揮CAI的優勢 提高作文效率》、王月瑛老師的〈情境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獲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論文大賽的二等獎。何婉華的《情境作文指導一、二法》、李巧敏的《利用網絡創設情境》獲廣東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論文一等獎、王月瑛的《情境作文教學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可行之路》、黎翠容的《運用多媒體創設作文情境》、何鳳嬌的《創設作文情境激發寫作興趣》、李國光的〈情境作文教學實驗報告〉獲二等獎。歐陽信程教學課件《比較》、《長頸鹿和小鳥》獲區二等獎及鎮一等獎,何惠燕老師、歐陽永晃老師思品課件獲順德區三等獎,參加了思品課件展示。歐陽信程、歐陽永晃參加區信息技術說課比賽獲得二等獎。歐陽永晃《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獲區電教論文二等獎,卓捷海的音樂錄像課《巧巧手》、歐陽信程的科學錄像課《誰給花傳粉》、梁婉青的品德與生活錄像課《和鐘姐姐交朋友》獲區三等獎,何瑞華的論文《《加強情感體驗,調動情感參與》》《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獲區一等獎。何校倫論文《數學也要進行“聽”“說”訓練》、何彩眉教案〈買鉛筆〉獲區二等獎,梁婉青論文《活用多媒體教學激活識字興趣》獲區三等獎;李國光、歐陽永晃設計制作的學校網站獲順德區電教中心頒發的二等獎。近兩年來,學校教師在區鎮的各項論文、教案、課件及教學比賽中獲得了約80個獎項。教學科研促進了教師的提高。
我校是鎮的示范性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區是先走了一步。我們曾承辦過鎮內不少大型的教學研討活動,為兄弟學校提供示范和交流研究的平臺;每學期,舉行一次大型的教學開放日、文化藝術節活動,向鎮內、區內及社會公開展示學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在校內,經常舉行全校性的或科組的教學活動,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新會市荷塘鎮中心小學、高明區三洲街道辦組織的中小學校長也慕名前來參觀。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本地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輻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學校一年上一個臺階。1997年被評為順德市一級學校,1998年被評為佛山市一級學校,2000年通過了佛山市一級學校復評,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綠色學校,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向城市化、現代化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學校多次被評為順德區先進學校、順德區少先隊先進大隊、順德區實驗工作優秀學校、順德區體衛先進單位、順德區文明單位、佛山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附件三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自評量化表
學校名稱: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星槎小學 (表一)
一級
指標項二級指標項得分
A
工作落實
情況A1
人員A2
規劃7
34
B
三個覆蓋率B1
教師B2
學科B3
課時9
333
C
教學環境情況C1
達標C2
使用率C3
模式探索10.5
54.51
D
課題研究情況D1
選題D2
措施D3
進展D4
成果16
2455
E
教材使用情況E1
教材選用E2
使用效果E3
自制教材12
543
F
組織培訓情況F1
內容F2
范圍F3
方式13
535
G
實驗工作效果G1
教學成果G2
教師教學水平G3
學生綜合素質G4
示范作用22
16222
論文摘要:中國電化教育莫基人之一、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南國農甘在“祈時期教育技術發展前沿問趁高層論壇”做了“關注學科前沿,尋求發展新路”的主題報告,報告提出,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習為中心”,強調發現法畢習,改除舊教育的異端,破除三中..;教師中.召、課本中心、課堂中心)帶來了的積極的形響。然而,它也帶來了另一下‘三中心”,即學習中心、生活中心,能力中心。在這樣一個科學發證的霄景下,得建立一套縣有我院特色的、適合的、料學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理論體系尤為重要。
伴隨我國教育技術發展及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們在步入信息時代的同時,“現代教育技術”這一概念應運而生,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這一概念被廣泛的應用于教育教學中?,F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在教育史上引發的不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變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等一系列內容的歷史性變革,但現今對“現代教育技術”內涵的表述及理解仍不盡完善。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教育作為知識活動的主要領域,需要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來保證教育質量;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技術能力成為當前專業化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教師對技術的應用,曼迪納契和可蘭認為分為四個階段:掙扎階段,在技術面前掙扎,被各種問題所困擾;掌握階段,教師學會了應付的策略,提高了技術能力,對新的課堂結構和新的交互形式也有了經驗和信心。沖擊階段,不再對技術心存畏俱了,出現了新的教學關系和結構。創新階段,將技術整合到教學活動中,由此,課程和學習活動被重新組織,學習環境也被改變了。
現代教育技術以現代信息技米(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衛星廣播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開發、應用為核心,但不是只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應用研究的對象,而忽視或拋棄了對傳統媒體(黑板、掛圖、標本、模型)的應用與開發的研究?,F代教育技術是以一切教與學資源(包括傳統煤體和現代信息技術)為研究對象的?!凹夹g”的涵義是指有形的物化技術和無形的智能技術的總和。教育技術不僅包括視聽媒體、計算機、網絡等硬件及其軟件,還包括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學習資源和過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論。所以說“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媒體進行教學,也指運用系統方法設計課堂教學過程、開發教學策略、構建教學模式等等?,F代教育技術必須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個中心。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絕不僅僅是教育內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變革?,F代教育技術若要實現優化教與學的最終目標,就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心,探索構建“創造教育”的新模式。我們對“教”的改革是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宰地位,變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灌輸為“學生進行意義建構,教師進行指導和促進”的學習過程,而不是拋棄它。除了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理論研究,構建科學的理論體系以外,加強研究方法的研究與應用至關重要。我們還應該關注有效教學的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應用創新,數字校園與學習環境建設,未來課堂輔助教學之工具,教與學的最終效果不是取決于技術的高低,關鍵是合理的教學設計、適當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組織、內容與資源的合理安排、師生的互動以及現代信J急技術和教育技術運用的巧妙結合。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合理、生動的情景。現代教育技術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概念,既然現代教育技術被提出,并被應用于教育教學,就應該被予以深刻的含義、準確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吸納了全新的現代教育思想和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在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理論描述中添加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術構造一個更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現代教學環境,現代教學平臺將在信息技術環境中架起,屆時,所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將得到溝通,并會醞釀出新興的教育教學規律。因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掌握現代的信息技米手段,豐富自身的信息素養,還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理論來重新審視自身的現代教育技術觀念,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了對“現代教育技術”內涵的重新理解。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機助外語教學;外語教育技術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795(2013)02-0024-0005
20世紀科技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在此背景下,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獲得快速發展。從狹義角度來看,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是一種運用計算機對要學習的材料進行輔的講解、鞏固和評估的一種語言教育和學習方法,它通常具有極強的互動性。Levy將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定義為“對計算機在語言教育和學習中應用的探索和研究”(Levy,1997)。其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定義更簡潔,涵蓋范圍更廣,與現代大多數該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觀點一致。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伊利諾伊大學1960年啟動的“柏拉圖項目”(PLATO project)是其早期發展的重要里程碑(Marry,1981)。一般來說,它的發展大致經歷了行為主義階段、交際教學階段和整合教學階段等三個階段。也有研究者將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按照學習資料的呈現方式將其分為傳統階段(traditional CALL)、探索階段(explorative CALL)、多媒體階段(multimedia CALL)以及萬維網階段(web-based CALL)等四個階段(Davies,2012)。
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也引起了我國外語界的關注。1994年我國成立了全國性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專業委員會(CALLAC)。此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應用都取得了很大進步。有關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研究專著和成果文獻大量涌現。2002年教育部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2004年出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取代了原來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大綱》。2004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同年,首屆全國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诖耍疚膰L試結合文獻計量學方法,對2000—2011年間CSSCI源內所有期刊刊載的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相關論文從年代分布、文獻增長規律、期刊分布、關鍵詞以及研究熱點等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多角度揭示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狀況,探究其演化規律,系統梳理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領域的發展脈絡,為今后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促進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推動外語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
1 數據來源和處理方法
本文依托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進行檢索。以“題名或關鍵詞”為檢索項,“計算機”、“網絡”、“多媒體”、“英語”和“外語”等為檢索詞,并將匹配設定為“精確”以提高檢索準確率,時間跨度選取2000—2011共12年的數據,期刊范圍選取“CSSCI”,檢索條件最終合并為:題名或關鍵詞=計算機*題名或關鍵詞=英語*題名或關鍵詞=外語*時間=2000-2011*范圍=CSSCI來源期刊或者題名或關鍵詞=多媒體*題名或關鍵詞=英語*題名或關鍵詞=外語*時間=2000-2011*范圍=CSSCI來源期刊或者題名或關鍵詞=網絡*題名或關鍵詞=英語*題名或關鍵詞=外語*時間=2000-2011*范圍=CSSCI來源期刊。檢索出符合條件的相關論文共1598篇。有必要指出,將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選定為期刊選取范圍是因為CSSCI是我國社會人文科學主要文獻信息查詢與學術評價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認為本文所選取的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論文代表了國內該類研究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剔除會議、通知、簡訊等非學術性論文以及與該領域研究不相關論文,最終獲得有效研究論文1524篇。
2 文獻數量分析
學術論文的發表數量是衡量某一研究領域或學科研究態勢的重要指標。另外,論文的年代分布可反映若干年來研究的基本趨勢、研究水平和發展速度(莫再樹、賀華鋒,2006)。統計結果顯示,2000—2011年我國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領域研究者在CSSCI來源期刊上共發表1524篇,年發文量從2000年的55篇上升到2011年的157篇。
為了更加直觀地觀察,我們另外分別繪出了2000—2011年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文獻數量的變化趨勢圖,如圖1所示;以及2000—2011年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論文增長趨勢圖,如圖2所示。
綜合圖1以及圖2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1)2000年是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發展的節點。2000年的發文量僅有55篇,而從2001年開始快速增長到100篇。結合有關學者統計數據,1997、1998和1999年刊登在國內八種外語類刊物上與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相關的研究論文分別為8、10、6篇(談言玲、嚴華,2007)。據此可將2000年之前的階段認為是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起步階段,稱之為探索期。(2)2000—2011年間我國涉及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文獻數量除2006年比2005年少刊發兩篇,2011年比2010年少刊發6篇外,總體上仍處于持續增長態勢。尤其是從2007開始出現顯著增長。以此為基礎,可將2001—2006年這一階段稱為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的快速成長期,而2007至今的階段稱為穩定成長期。這種階段的劃分也基本符合文獻計量學奠基人之一的普賴斯針對科學文獻提出的科技文獻增長的階段性理論(龐景安,1999)。2007年開始發文數量之所以會出現顯著增長,考慮到刊物的發文時滯因素,這可能與2004年教育部在全國180所院校推行計算機輔助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有關,表明該項改革試點工作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我國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研究與實驗。
3 期刊分析
論文的期刊分布可以反映期刊的時間跨度、類型分布和載文集中度,也可側面展示期刊級別及載文質量。對CSSCI收錄的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來源期刊進行統計分析,其目的是為了能夠向研究者揭示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空間分布特點,確定刊載該方面研究論文的主要期刊,從而為該領域研究者繼續深化其該方面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參考。表1和圖3分別反映了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領域發文的主要期刊分布情況以及這些期刊十多年來刊載該方面論文數量的變化趨勢。
根據整體統計數據,刊載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論文的期刊涵蓋語言學、教育學、情報學、人文社科學報以及綜合性社會科學等多類期刊,該領域研究論文刊載期刊主要以語言類和教育類期刊為主,分別包括《外語電化教學》、《外語界》、《外語與外語教學》、《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現代遠距離教育》、《中國大學教學》以及《遠程教育雜志》。其中《外語電化教學》以絕對優勢遙遙領先,充分體現了其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外語教學相整合的辦刊宗旨。另外,從圖3可以看出,雖然有時期刊刊載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論文數量偶有回落現象,但總體折線仍呈現出上升趨勢,這表明現代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日漸鞏固,為外語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成熟的條件。
4 關鍵詞分布
關鍵詞是論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表達文獻主題概念的術語,它是從文章中抽取的能夠最簡潔、最直接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詞和詞組(邱均平,1988)。而關鍵詞詞頻分析是一種重要的文本內容分析方法,是一種快速了解某一學科或者某一文本主要研究領域和學術熱點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在科學學、圖書情報學和科學計量學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姜春林、胡志剛,2010)。所以通過對關鍵詞出現頻次的統計有助于了解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熱點研究板塊以及預測該領域將來的發展趨勢。由于直接導入的關鍵詞比較分散,數量比較多,為了能夠使關鍵詞有針對性地反映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領域的研究主題,本文對載入的關鍵詞進行了適當處理:去掉“計算機輔助”、“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英語”及“外語”等詞匯;合并了意義相同但表述不一樣的關鍵詞,比如,將在線、因特網、web、互聯網、局域網以及校園網等關鍵詞統一合并為“網絡”。表1、表2和表3分別給出了依據本文對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發展歷程所劃分的三個階段中高頻關鍵詞及其頻次的統計。各項統計所選取的關鍵詞數量控制在30個以內,因此如下表格中會出現關鍵詞數量不等的情況,以便能更簡明地反映該領域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表1、表2和表3顯示:2000—2011年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論文的高頻關鍵詞主要包括“網絡”、“多媒體”、“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視聽說教學”、“寫作”以及“教師”等。“網絡”和“多媒體”等。在這12年間這些詞一直是高頻關鍵詞,這與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載體密切相關。隨著新世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基于網絡的外語教學的研究遠遠領先于基于多媒體的外語教學的研究,并且原始統計數據顯示,2007—2011年間還出現了基于網絡的多媒體外語教學的研究。“大學英語”也一直是高頻關鍵詞,這說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在學科中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學英語學科。另外,由于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不斷改革,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已開始出現,并且十幾年來基本保持穩定的態勢。不難看出“網絡”、“多媒體”、“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視聽說教學”、“寫作”以及“教師”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領域的熱點研究板塊,并有可能持續下去。
5 外語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態勢展望
5.1 外語教育技術學科構建的可能性
正如在本文前言中提到的,不管從何角度將機助外語教學分為行為主義階段、交際教學階段和整合教學階段等三個階段,還是將其分為傳統階段、探索階段、多媒體階段以及萬維網階段等四個階段,其發展過程中最為明顯的就是信息技術在外語教學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地位也日益突出,涵蓋網絡及多媒體教學、語言教學(大學英語及專門用途英語等)研究、語言技能(視聽說、寫作、閱讀與翻譯等)研究、測試與評估研究以及教材研究等幾大模塊共計至少26項內容。在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研究方法方面,語料庫方法在該領域研究中的運用比較突出,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需要指出的是,語料庫方法并非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中的唯一方法,胡加圣等(2010)將外語教育技術的方法論概括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綜合方法等三種,而語料庫方法只是定量研究中的方法之一。另外,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理論基礎由最初語言學領域中的多模態理論發展到涵蓋認知心理學領域的建構主義理論以及生物學領域的生態學理論等。由此可見,國內的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目前已有廣闊的教育實踐、豐富的實物產品和熟練應用經驗,成熟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新穎、獨到的創新理論體系以及研究方法等(胡加圣等,2010;2011)。這說明,以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外語教育范式已經形成,外語教育技術學科成立的前提和基礎也已具備,預示著作為三級學科的外語教育技術學科的雛形已經顯現(李艷、胡加圣,2011)。
5.2 外語教育技術學科的研究熱點
另外,根據本文對國內機助外語教學的計量學考察,特別是依據對關鍵詞進行統計所獲得的信息,還可展望、預測外語教育技術學科領域今后的研究趨勢。具體來講,以下幾個方面研究趨勢比較明朗,有望成為今后該領域研究的主導。(1)教師研究。對教師的研究也是12年間該領域研究的關注點之一,由于篇幅所限,教師的研究角度未明確列出,但結合原始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對教師研究角度的變化。2007年之前的教師研究主要關注教師角色和教師培訓兩個方面,而2007年之后除了對教師角色和教師培訓這兩個方面繼續研究外,還出現了對教師的行動研究、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教師認知等方面的研究。這一點與目前國內外二語習得研究趨勢也基本吻合。(2)課程整合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最新階段。計算機關鍵技術的發展為計算機主導外語教學提供了可能和條件。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將逐步演變成計算機主導教學的模式(陳堅林,2005)。整合即意味著以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手段從處于輔助地位的幕后走到了臺前,從而成為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數據顯示,對課程整合研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但緊密結合國家教學改革的方針,該方面研究尚面臨諸多難題與困惑,具有巨大的深入探討的潛力。(3)生態化研究。生態化既可用于研究教育宏觀問題也可用于研究教育微觀問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生態化研究屬于后者,當然也可看作課程整合研究的一個衍生問題。信息技術向外語教育滲透后,傳統的教學要素被新的教學要素取而代之,為了使教學系統保持動態和諧,就應以生態學視角來重新審視外語教學(陳堅林,2006)。
【論文摘要】:本文介紹了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在探討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同時對其應用帶來的利葬也做了一定的搶述,以期對參與高校教學改革的工作人員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正不斷加深,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進步?,F代教育技術手段正不斷融入到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之中,不但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與運用。教育技術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根據高校課堂教學的特點,將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等新的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用來改進高校課堂教學方法,達到充實課堂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及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現代教育技術
1.1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中活動相結合的理論和技術?,F代教育技術利用現代教育理論和方法,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及應用,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目標。
1.2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將文、聲、圖、像集于一體,使教學知識的來源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更加形象生動,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充滿創造力的學習環境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使得學生的學習視野更加開闊。再者,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他們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學習知識面窄,思維不夠開闊等弊端。
1.3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手段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手段主要以多媒體教學方式為代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僅僅依靠教師和教材的單調的教學方式,教學活動中學生面對的不再僅僅是文字教材和教師的板書,還包括圖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環境以及通過信息網絡實現的靈活宜動的現代教學系統。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之后,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功能,通過對大腦產生多重刺激,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2、現代教育技術具體實施方式
2.1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主要是利用了計算機人機交互的特點,能充分利用它實現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多媒體教學將計算機的圖、文、聲、像有機的結合起來,產生了一種比以前的電視機更加合理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得教學過程圖文并茂、豐富多彩,而且還可以實時反饋,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這種交互式的教學模式對于高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極大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徹底改變了學生以往被動學習的狀態。
另外,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還有利于發揮出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教師擬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步驟之上的,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絕對主體,學生在教學僅僅只是以一個被動接受者參與教學活動。在多媒體教學活動中,在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態度對學習內容進行一定的選擇,同時結合自己習慣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活動中充當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還是知識傳播方式的改革者。
2.2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結合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了知識傳播的一個主要載體,因此在信息化不斷加快的今天,學校還應該采用開放教學及協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為達到這個目的,學校應逐漸建立并完善以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網絡、校園網以及因特網為特征的網絡教學模式,并將之有效的融入新的教學環境之中
通過教學網絡,授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課件、學習指導以及參考書目等內容上傳至主服務器,然后學生可以上網瀏覽自己所學課程的相關內容,必要時還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教學程序,還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有裨益。
同時,學校網絡與因特網連接后,學校還可以和外校進行合作教學,實現遠程多媒體教學,這不但實現了學生和本校的教師進行信息互動交流的目標,學生還能和外校的學生及教師進行學習和生活上的交流,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學校的資金,充分挖掘現有教學資源的潛能,合作教學還能充分發揮出各個學校的優勢資源,做到各取所需,補足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3、現代教育技術的利弊
3.1對課堂教學的推動作用
3.1.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現代教學媒體的圖、文、聲、像手段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一定程度上能達到改善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3.1.2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及教學資源,網絡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信息傳播及承載的主體,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極大的豐富教學內容,擴大教學容量。
3.1.3促進師生間的交互,借助計算機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性的學習。若遇到較難的問題還可以以在線或離線的方式和教師進行交流,加強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3.2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存在的誤區
3.2.1為技術而技術,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將傳統“板書”內容搬上了大屏幕,而在黑板上的板書基本上為零,僅僅是把現代教育技術當做了一個較為先進的板書工具罷了,對實際教學的促進作用并不大。
第一步、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內容要求: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撰寫方法: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并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并行的相關問題。
第二步、國內外研究現狀
內容要求:列舉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凇罢撐臄M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復。
撰寫方法: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
第三步、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內容要求: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于“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復。
第四步、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容要求: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于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2 考慮要素
① 研究的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
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
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創新點。
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3 開題報告寫作要點
第一、要寫什么
這個重點要進行已有文獻綜述把有關的題目方面的已經有的國內外研究認真介紹一下先客觀介紹情況要如實陳述別人的觀點然后進行評述后主觀議論加以評估說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說有了這些研究但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選題將要探討的問題。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論文要寫什么是根據文獻綜述得出來的,而不是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如果不做綜述很可能你的選題早被別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為什么要寫這個
這個主要是說明你這個選題的意義??梢哉f在理論上?你發現別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論價值了。那么你要說清楚你從文獻綜述中選出來的這個題目在整個相關研究領域占什么地位。這就是理論價值。 然后你還可以從實際價值去談。就是這個題目可能對現實有什么意義可能在實際中派什么用場等等。
第三、怎么寫
在開題報告里你還應當說清楚你選了這個題目之后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有了問題你準備怎么去找答案。要說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時重點闡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法、定量研究、實驗研究、理論分析、模型檢驗等等。
在上述三個方面中間文獻綜述是重點。沒有文獻綜述你就無法找到自己的題目也不知道這個題目別人已經做得怎么樣了所以你要認真進行綜述。當然綜述的目的還是引出你自己的話題所以不能忘記評述。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一)我校《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是重慶市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十五”專項科研課題(課題批準號:02-DT-10)。經領導批準,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匯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于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于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并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斗,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咨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著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于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于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五、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力論、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方法論等。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索引法、行動研究法。以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作為研究手段,采用觀察、文卷調查、經驗總結、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多個輪回的研究。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二)論《三國演義》的“三復情節”
一、選題的目的及意義
根據中國古代小說一些敘事作品寫人物做一件事要經歷三次才算完成的情節設計,杜貴晨先生提出了“三復情節”理論。
“三復情節”從不自覺運用到有意為之,已發展成了一種傳統的結構模式。它的運用使得中國古代小說敘事藝術上升到了理性層面,很客觀地反映出了民族的心理特征,折射出了民族的宇宙觀、價值觀、哲學觀、神學觀及審美觀。雖然人們已關注與研究了多部作品中的“三復情節”,但是,對《三國演義》中“三復情節”研究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度龂萘x》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在構織情節時大量使用了“三復”模式,且技巧嫻熟,靈活多變,因此,對《三國演義》“三復情節”的細膩而系統的研究將有助于我們較為深入地領略中國小說的藝術魅力。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國演義》中“三復情節”的運用已臻成熟。由于其運用構成了獨特的結構美學效果,已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注意,并在一些專著中有所提及。
就國內研究狀況來說,杜貴晨在《傳統文化與古典小說》中提出了“三復情節”理論,重點剖析了中國古代數字“三”的觀念,闡述了古代小說“三復情節”的流變及其美學意義,探討了《水滸傳》“三而一成”的敘事藝術、《儒林外史》的“三復情節”及其意義。并歸納出了67部通俗小說中含有的97次“三復情節”,其中便列出了《三國演義》中的一部分“三復情節”,還有一些遺漏。鄭鐵生的《三國演義的敘事藝術》提到了“以三為法”的敘事結構,另外,楊義的《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對“三復情節”也有關注。
就國外研究狀況而言,美國的浦安迪在其所著的《中國敘事學》中提到《三國演義》有一個突出的次結構特點是經常運用定數序列事件,其數字序列的基礎經常是“三”,實際上他的這種說法類似“三復情節”,只是沒有細究罷了。浦安迪的《明代小說四大奇書》也提到不少三國戲和說書段落都以某一件事三次發生為基本圖式——如“三讓徐州”、“三勘吉平”、“三顧茅廬”、“三氣周瑜”等——顯然都仰仗于研究民間傳說和通俗文化的學者們觀察所得的常見“三重效果”。
總的講來,中西皆有涉獵,但淺嘗輒止,缺乏系統性。
三、畢業論文的主要內容
引言:
“三復情節”是中國古代小說一種耐人尋味的模式,一個突出的美學現象?!度龂萘x》中“三復情節”的創造多是有意為之,較之以前的小說,《三國演義》“三復情節”的運用也更為嫻熟。
“三復情節”的關鍵在于一個“三”字,這個中華民族自古崇尚的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心理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國古代認為“三”是自熱之始祖,萬殊之大宗。司馬遷在《史記。律書》說:“數始于一,終于十,成于三?!笨追f達疏引王肅云:“禮以三成?!笨偟恼f來,“三復情節”的淵源脫離不了“三”最初代表的哲學意義與文化意義。中國人“禮以三為成”的觀念或者說是文化傳統是“三復情節”誕生與發展的基礎。
文章主體:
(一)何為“三復情節”
“三復”取自《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奔茨先莘磸驼b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薄叭北唤忉尀椤岸啻?,經常”,也可解釋成“一日三次”。本文的“三復”取“三次重復”之義。情節是指事件的形成系列或語義系列。“三復情節” 指“敘事作品寫人物做一件事經三次重復才能完成的情節設計。其特點為:同一施動人向同一對象作三次重復的動作,取得預期效果;每一重復都是情節的層進,從而整個過程表現為起——中——結的形態?!?/p>
(二)《三國演義》中的“三復情節”分類研究
從總體上看,《三國演義》中的“三復情節”主要表現在“明寫”與“暗藏”兩個方面,即下文所提到的“置于明處”與“隱于暗中”。
(1)“明寫”型“三復情節”
“三復情節”主要是直接出現于回目,讀者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來?!度龂萘x》中明寫“三復情節”的地方不少,而且方式各異,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連寫”式
連寫是序列事件結構組織形式的一種,它主要表現為寫一個事件從頭至尾,一連寫去而不間斷,其特點是情節緊湊,一氣呵成,扣人心弦。
最妙的莫過于寫“劉玄德三顧茅廬”了。司馬徽薦名士諸葛亮,劉備便同關羽、張飛同去隆中,首次,二次,三次,一氣呵成,時間跨越度為“天寒——隆冬——新春”,幾個月內三訪賢才,一連寫去,情節顯得十分緊湊。
②“斷續”式
斷續即斷寫,也是序列事件結構組織形式的一種,它主要是把一個事件在文本中的位置切割開來,在這個事件中還插有其他的情節。其特點是情節張馳有度,有調節敘事節奏的功用。
最妙的乃是“孔明三氣周公瑾”,從回目安排來看,一氣在第五十一回,二氣在第五十五回,三氣在第五十六回,有長度,有跨度;從情節設置來看,用不在一起的三回書來寫一個事件,并在這三回中間插入其他的幾回來敘事,起到了調節敘事節奏的作用,使得故事情節看起來張弛有度。
(2)“暗寫”型“三復情節”
“三復情節”主要隱藏在文中而不是直接出現在回目處,一般不太明顯,仔細讀來便可發覺。
《三國演義》暗寫“三復情節”的手法是多樣的,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以淡化數字痕跡來敘寫“三復情節”
作者不用一、二、三標明所重復的次數,而是用其他的言語來代替。如劉備三次向水鏡先生問求賢才,水鏡先生三次笑曰“好,好!”左慈三次戲弄曹操;周泰三番沖殺兩救孫權;黃忠三射關云長,等等,都沒有用顯的數字來計數。
②以時間的先后順序來表現“三復情節”
主要是用時間的先后順序,或者說是時間序列,來發展故事情節。如:早上如何,中午如何,晚上又如何。
黃忠首日戰關羽,不分勝負;次日再戰,黃忠被馬掀于地,云長釋之;次日天曉,黃忠先是虛射兩次,第三次射中云長盔纓,算是報恩。韓玄用“前日、昨日、今日”三個日期來責問之。
③以數字“三”總括一件事完成的狀態的“三復情節”
這是一種特殊的“三復情節”。它只用數字“三”來總括一件事完成的狀態。如“操先令許褚、曹仁、典韋領三百騎,于傕陣中沖突三遭,方才布陣。”這是一種省略了過程描寫的“三復情節”,第一遭,第二遭,第三遭是如何沖突的,是一個懸念,我們可以大膽想象,而無礙大局。如果換一種說法,“三突傕陣”,鋪寫開來,也未嘗不可。
同樣在《三國演義》中,如“水軍寨中發擂三通”、“五斗道教轄境內有犯法者,必恕三次”、“曹操假意上書三辭,詔三報不許”等等,皆屬此類。
(三)《三國演義》“三復情節”的成因
(1)表層原因:源自三國史書、平話小說及“三國戲”
①史書:《蜀書。諸葛亮傳》載有“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這是“三顧茅廬”的源頭。戲曲 《三顧孔明》則是“三顧茅廬”的另一種說法,也是“三復情節”的一個版本。
②著述:葛洪《神仙傳》載有左慈戲曹操的故事,其中便具體描寫了三次戲弄。
③平話:《三國志平話》寫“三復”的地方更多,有“張飛三出小沛”、“曹操三勘吉平”等等。
④“三國戲”:元雜劇對《三國演義》審美生命形式有很大的影響?,F今存留的元雜劇“三國戲”劇本多達50多種(其中包含了一些僅存劇目的“三國戲”),如戴善甫的《關大王三捉紅衣怪》、花李郎的《相府院曹公勘吉平》、無名氏的《張翼德三出小沛》、僅存劇目的《老陶謙三讓徐州》等。
(2)深層原因:源于中國先民對數字“三”的特殊認識
主要是對“三”最初代表的哲學與文化意義的理解,其內涵漸次發展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禮”的規范,進而在文本中反映了出來,形成了一種“禮以三為成”的文化傳統和“三復”的思維定式與習慣觀念。
(四)《三國演義》“三復情節”的美學內涵
(1)以數字“三”為情節的結構手段,保證了情節的繁簡適中
也就是說,“三復情節”合乎美的比例和尺度。它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要求。
(2)重復中的反重復手法使得“三復情節”更具藝術魅力
三次重復不是單一的重復,而是于重復中寓有變化發展。如此一來也就避免了因重復而帶來的單調乏味。
(3)“三復情節”中的螺旋式上升形態強化了敘事藝術的美感
一些“三復情節”的發展表現為“進展阻塞-進展阻塞-進展完成”的三段式形態。從接受美學看,這是一種運用懸念來延緩敘述進程的收益效果。
四、工作進度
4.20xx年5月下旬 論文答辯階段
五、參考文獻
[2] 杜貴晨。傳統文化與古典小說[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3] [美]浦安迪。中國敘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 [美]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5] 李史峰。二十四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6] 葉舒憲,田大憲。中國古代神秘數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7] 張德鑫。數里乾坤[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8] 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9] [西漢]司馬遷。史記[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6.
[10]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12]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16]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7] 魏崇新主編。中國文學史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0] 紀德君。明清歷史演義小說藝術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3] 普麗華,江少川。現作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4] 何麗萍。東西方數字“三”的文化對比分析及其翻譯[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0)。
[25] 張文。淺論聊齋志異的“三復情節”[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3(5)。
[26] 梁雁。論紅樓夢的“三復情節”[J].泰安師專學報,2002(4)。
[27] 周媛。漢民族尚“三”現象的傳統文化解讀[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8(4)。
[28] 舒志武。數字“三”的文化意義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3)。
[29] 劉福泉,王新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尚三”理論對巴金家。春。秋創作的影響[J].河北大學學報,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