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用風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交易成本指履行一個合同的成本,它包括事前發生的為達成一項合同而發生的成本,和事后發生的監督、貫徹該項合同的執行而發生的成本;它區別于生產成本,即為執行合同本身而發生的成本[1]。交易成本的特征:交易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是經濟主體之間知識、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是利益沖突與調和過程中浪費的資源;是無法徹底消除的;由于事件的概率性和不確定性的存在,對于任意一項經濟活動,人們只能在事前根據不完備的知識和信息對交易成本的種類和數量進行估計,準確的計量只有在事后才能進行[2]。
商業銀行信用交易成本指商業銀行(貸方)為和客戶(借方)達成借貸協議合同而發生的成本,它包括貸前、貸中、貸后三個階段發生的費用支出。
2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構成分析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構成包括信息成本、審查成本、執行成本、監督成本、界定和保護產權成本等內容。如圖1所示。
2.1貸前調查的信息成本
即尋找借款伙伴并調查借款人財務狀況、信譽狀況、經營狀況的信息成本。信息成本既包括信息本身的成本,也包括商業銀行為取得信息而付出的尋找成本;由于事前機會主義的存在,要求對交易對手的情況要進行徹底的了解。如:銀行要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資金用途、還貸能力等進行調查,對銀行客戶進行篩選,搜集相關資料,而這些都是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才能夠取得的。
2.2貸中審查的成本
即簽約過程討價還價的成本,擬定合同條款所發生的成本,如落實擔保物、抵押登記、抵押物保險等。首先是合同擬定成本,主要指商業銀行事先擬定信貸合同所支付的成本;其次是談判和決策成本,主要是銀企雙方就信貸合同的某些內容進行協商而支出的成本;最后,在信貸合同起草時,要確定出各種情況下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信貸交易合同的執行辦法。這些工作的進行都會使合同的起草和談判變的更加復雜,更加費時費力。
2.3貸后檢查發生的成本
即監督合同簽署方,看其是否遵守合同條款,防止挪用資金、督促按期還款等活動發生的成本。在貸款出現逾期后,催收不良貸款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要支付訴訟費、律師費、產權登記和財產保全費等。
2.3.1合同交易的執行成本
指在信貸合同執行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在合同簽訂以后,只要整個交易還沒有完成,就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還要監視和檢查合同的執行情況,防止合同的執行人任何可能的違約行為,這也會引起更大程度上交易成本的增加。對商業銀行而言,主要有:按期繳納貸款時的交易成本;合同存續期間對貸款實施風險管理的成本;事故發生后通知銀行客戶的成本;以及討價還價時的交涉成本。
2.3.2監督成本
即在銀行和客戶交易雙方都存在機會主義行為的可能情況下發生的成本。由于事后機會主義的存在,要求對交易對手合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防止違約,這就必須花費大量成本進行監督。商業銀行必須對客戶的貸款用途進行跟蹤監督、對客戶的信用水平、業務狀況、財務狀況實行全程監督,并對其違約行為進行公示等,這也會引起交易成本的增加。2.3.3界定和保護產權成本
指使產權交易得以有效進行的必要成本支出。產權不清就無法進行交易,交易成功后產權又要重新界定和保護,任何銀行業務的交易都離不開產權的界定和保護。貸款合約簽訂后,銀行的貨幣資金進入了企業的賬戶,歸企業支配;企業的抵押物過戶到銀行名下,產權歸銀行所有。破壞產權的行為需要制裁,這些活動產生的費用都是界定和保護產權的交易成本。
3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成因分析
企業失信以及交易成本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形成根源,是銀行和企業兩方面因素導致了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的發生。
3.1借款人機會主義行為
在金融市場交易中,作為貸方的商業銀行要隨時注意、提防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人的行為的不確定性,使借款人存在著缺乏誠信道德的現象[4]?,F在的經濟領域,不講信用現象時有發生,少數信用卡常被惡意透支,部分銀行承兌匯票到期不能承兌,有些銀行貸款被想方設法逃廢,這些違約行為,都是缺乏誠信道德的表現。不佳的信用環境,是信用風險交易成本發生的源泉。機會主義的存在加大了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
3.2維護產權在交易成本中核心地位需要
交易過程中,存在著借款人違約的情況,在借款人違約時,銀行需要用法律程序來進行索賠,這個過程也是需要花費交易成本的,我們也稱之為維護產權而斗爭時所付出的成本。有效的銀行借貸交易需要明確地界定產權,不僅“界定產權”本身需要花費成本,而且起草和制定有關銀行借貸方面的產權法律,也是要花費交易成本。商業銀行要想保護產權,及時獲取一切關于借款方破壞產權行為的信息,并對破壞產權的行為進行制裁,就需要花費一定數量的交易成本。
3.3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
缺乏信息對稱。在銀行的貸后管理上,由于借款人在信息對稱方面占據優勢,還貸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還款意愿,因而銀行僅能對借款人的收入、家庭狀況及提供的相關信息有所掌握,局限性很大。就借款企業來說,由于其報送的報表數據并非一成不變,提供信息的及時性、可信度都存在隱患,大量信息分散于多種渠道,因而銀行無法正常獲取,無從得知,始終處于被動地位。此種信息不對稱,容易造成銀行在貸款管理決策上的失誤,從而形成難以避免的信用風險。為此,商業銀行就需要花費大量的信息交易成本。
3.4借款人經營中的缺陷
銀行與借款人訂立借貸合同后,由于借款人經營上的困難和失誤,造成企業資金緊張,不能按時履行合同規定的還款指標,從而造成商業銀行資產信用風險的加大和資產的損失。此種情況下,借款人不是不想履行合同而是無力履行合同,由此作為貸方的銀行需要花費大量的交易成本,來對借方的經營能力和盈利水平做跟蹤評估[5]。
論文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
論文摘要:信用風險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中最為主要的風險,銀行為控制信用風險的發生需要付出巨大的交易成本作為代價。本文首先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如信息成本、審查成本、執行成本、監督成本、界定和保護產權成本等內容進行分析。然后進一步分析銀行信用風險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2]岳志.論金融交易成本[J].深圳金融,2001,5.
[3]李家軍.信用風險控制的博弈[M].西安:西北工大出版社,2006,4.
關鍵詞:行為金融;信用風險;金融租賃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證券發行人或交易對方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或無力履行合同條款而構成違約,致使銀行、投資者或交易對方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基于傳統金融學理論許多金融機構和研究者對信用風險管理作出積極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計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顯缺陷。隨著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和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來研究信用風險管理。
1行為金融學的產生
20世紀50年代,馮·紐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rationalactor)選擇進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數理論。阿羅和德布魯(Arrow,Debreu)后來發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經濟學分析的基礎,從而建立了經濟學統一的分析范式。這個范式也成為金融學分析理性人決策的基礎。1952年馬克威茨(Markowi)發表了著名的論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標志著現代金融學的誕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開創了公司金融學,成為現代金融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自上個世紀60年代夏普和林特納等(Sharp-Limner),建立并擴展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至布萊克、斯科爾斯和莫頓(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權定價模型(OPM),至此,現代金融學,已經成為一門邏輯嚴密的具有統一分析框架的學科。
隨著金融市場上各種異常現象的累積,模型和實際的背離使得傳統金融理論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尷尬境地。20世紀80年代,通過對傳統金融學的反思和修正,行為金融理論悄然興起,并開始動搖了CAMP和EMH的權威地位。行為金融理論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范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范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獎得主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農·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這個領域的代表人物,為這個領域的基礎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外將這一領域稱之為behaviorfinance,國內大多數的文獻和專著將其稱為“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發現,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過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錨定和調整、損失規避等信念影響,出現系統性認知偏差。而傳統金融學是基于理性人假設,認為理性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是嚴格依照貝葉斯法則計算的期望效用函數進行決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這種非理性也是非系統性的,會彼此抵消,從而在總體上是理性的;如果這種錯誤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會淘汰這些犯錯誤的決策者,使市場恢復到均衡狀態,達到總體理性。
2行為金融對信用風險管理的影響
2.1風險偏好
根據行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于傳統金融學理論下風險偏好是不變的,而是變化的,是會隨著絕對財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變而發生改變的。因此,我們就沒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體,他們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為了投資,也是眾多投資者中的一部分,他們的風險偏好也會發生改變。風險偏好的改變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面臨的風險,最終會影響貸款方面臨的信用風險。
2.2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或許是人類最為穩固的心理特征,人們在作決策時,對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估計過于自信。投資者可能對自己駕馭市場的能力過于自信,在投資決策中過高估計自己的技能和預測成功的趨勢,或者過分依賴自己的信息而忽視公司基本面狀況從而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這種過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導致大量盲目投資的產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貪大求全。
2.3羊群行為
企業決策由于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并涉及較多的技術環節,其決策往往由決策團體共同協商作出,主要屬于群體決策,而群體決策有可能導致羊群行為(HerdBehaviors)的發生。羊群行為主要是指投資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而模仿他人決策的行為。在企業決策中,羊群行為的表現可能是決策團體中多數人對團體中領導者的遵從,也可能是領導者對決策團體中多數人的遵從,而且是一種盲目的遵從。決策中的羊群行為可能造成決策失誤。
2.4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
1958年,美國經濟學家費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頓·米勒(MertonMiller)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了題為《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理論》的論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內容是:在市場完全的前提下,企業的資本結構與企業的市場價值無關。即企業價值與企業是否負債無關,不存在最佳資本結構問題。如果證券價格準確地反映了公司未來現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發行的是什么類型的證券,只要把公司發行的所有證券的市場價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這個公司未來利潤的現值。無風險套利活動也使得資本結構無關緊要,如果兩個本質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資本結構不同在市場上賣出的價格不一樣的話,套利者就可以將更便宜的公司的證券全部買下,然后在價格相對較高的市場上賣出。因此,公司的資本結構就不再是不相干的問題。不同的現金收入流量對不同的投資者的吸引力也會各不相同,這些投資者對于他們感興趣的現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價。特別是由于噪聲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滿風險。所以,不同的資本結構,其公司價值顯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風險必然不同。
3行為金融對金融租賃公司信用風險管理的啟示
隨著信用風險問題的日趨突出,信用風險已經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信用風險不僅對電子商務銷售方的心理和銷售購買行為存在影響,而且對購買方的心理和銷售購買行為也都存在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信用風險作用于電子商務交易中的銷售方,主要表現在銷售方對購買方按時足額付款的信任缺乏,以及售后購買方對銷售方做出不真實的公開評價而造成銷售方的銷售業績下降等;另一方面信用風險作用于電子商務交易中的購買方,不僅表現在對銷售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務質量的不信任,還有支付方式的安全性、第三方物流的可靠性等方面的不信任。
二、B2C電子商務的信用風險類型
(一)商品自身的可靠性風險
可靠性風險是由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帶來的信用風險,B2C電商商務過程中所交易的商品依然是交易活動的核心,離開商品則交易便不存在,所以電子商務過程中的可靠性風險的最核心問題就是電子商務銷售企業提供的商品的可靠性問題,即商品主體的質量、性能、與電子商務網頁提供的產品描述的相符度等。商品自身可靠性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源于所銷售的商品的不可觸摸性,通過網上購買到的實際商品與實體店體驗到的商品是否一致是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虛假宣傳的信用風險
B2C電子商務的購買方主要依靠銷售方的網頁宣傳文字和宣傳圖片、廣告語等來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如果宣傳文字存在夸大宣傳、不實宣傳,宣傳圖片存在非實景拍攝或圖片美化過度等現象,都會造成購買方的誤判,從而產生信用風險。虛假宣傳信用風險的產生原因,往往是因為銷售網頁的操控者是電子商務中的銷售方,銷售方可以隨時更新銷售網頁內的文字和圖片內容,往往存在騙取購買后立刻對產品的描述和產品圖片進行更改的現象。
(三)支付方式帶來的信用風險
支付方式帶來的信用風險主要指B2C電子商務活動結算過程的安全性缺失及保障性不足帶來的結算信用風險,既可能給電子商務購買方帶來經濟損失,也可能危及銷售方的經濟利益。這一信用風險出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電子商務的支付方式往往依托于網絡匯款、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快捷支付、銀聯在線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來進行操作,像淘寶這樣有支付寶平臺來管理付款的電子商務服務網站對付款環節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仍然有很多電子商務形式是將貨款直接付于銷售方,這樣銷售和購買雙方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對稱的付款方式是具有信用風險的,即使是支付寶平臺,依然不是完美無缺的,例如由于物流造成貨物“遲到”時,支付寶會自動默認交易成功,并將購物款打到銷售方賬戶,這個環節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同時支付過程中個人銀行信息、密碼信息等存在泄露的風險,購買方是具有這樣的不安全感的。
(四)由第三方物流帶來的信用風險
第三方物流帶來的信用風險主要是指B2C電子商務的有形產品在物流運輸過程中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原因帶來的信用風險,在當前的電子商務交易環節中,很多電子商務第三方服務平臺網站都將物流運輸作為評價電商信用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即便如此,漏寄、錯寄、郵寄丟失、運輸過程商品破損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出現這一信用風險的原因之一是網絡交易貨物量的激增,尤其是“雙十一”、節假日等電商交易高峰期,第三方物流企業難以應對激增的投遞業務,不能保證電商產品及時準確的郵遞,給人們帶來信用缺失的感受,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也是電子商務欺詐等問題發生的高峰期內,物流服務企業如果寄送過慢會導致大量貨物貨未到,而支付平臺已將購物款打到銷售方賬戶,一旦出現商品寄丟及商品質量問題,購買方便丟失了保障。同時,第三方物流工作人員的消極工作或工作中不負責的態度,也可能導致這一信用風險的產生。
(五)缺乏監管帶來的信用風險
缺乏監管帶來的信用風險就是指我國當前沒有切實可行的針對電子商務交易市場進行監管控制的法律法規,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對電子商務進行監管而產生的信用風險。單純采用為有形市場制定的法律法規來監管電子商務活動,是存在不適應性的。并且,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專門從事對網絡電子商務市場進行有力監管的相關職能部門,對電商銷售企業進行整合監管。同時,通過網絡渠道進行銷售的商品不是由銷售方直接交付于購買方,而是通過自有的物流分銷渠道或第三方物流將商品送達,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涉及的環節較多,一旦商品送到購買方手中存在質量問題,監管部門也很難確定質量問題的出現,是歸咎于商品提供商還是物流環節。所以存在網購產品質檢困難的風險,同時購買方存在維權困難的風險。
三、加強B2C電子商務信用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產品檢驗,保障產品質量
為了降低B2C電子商務中因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帶來的信用風險,建議發揮產品檢驗機構,如工商局、衛生局、質檢局等,主動加大對線上產品可靠性的檢驗力度,將線上產品與線下產品的監管、檢驗、懲罰措施趨同,使虛擬空間中的實際產品得到有形機構的檢驗。另外,B2C電商企業為了降低給購買方帶來的信用風險的感知,也可以加強對自有產品的監管力度,必要時可引入第三方質量認證機構通過科學的質量認證體系來對自有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規范。
(二)制定法規,保障電商真實宣傳
為了減少電商產品生產企業或銷售方在網絡營銷過程中的不實宣傳、夸大宣傳問題,在B2C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網站做好網頁監管的同時,國家權力機關要認清當前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適時制定針對網絡營銷的法律法規,在監督線上產品質量的同時,更要抓好對電商企業及銷售方的宣傳方式、宣傳語言合理性的監管,盡可能避免電商企業網站中信息對電商購買方的誤導,以降低電子商務過程中由于虛假宣傳帶來的信用風險。
(三)完善電子支付平臺,保證交易安全
支付平臺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是B2C電子商務交易環節的重要保障。從銀行貨幣融通機構來說,要不斷加大銀行交易平臺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將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快捷支付、銀聯在線支付等交易平臺的信用風險盡可能的降低,同時要降低支付平臺的操作難度,降低用戶在使用支付平臺時出現錯誤操作的可能性。從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提供的交易平臺來說,要不斷完善支付媒介平臺,網上銀行、支付寶、財付通、百付寶、國付寶等的建設,建立可以與買賣雙方進行溝通的支付平臺,在全面了解買賣雙方交易進度的基礎上再提供支付服務,以降低因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和時間的錯位帶來的信用風險。從電子商務中的買賣雙方來說,應嚴格遵循支付平臺及交易平臺的使用規范,正確使用電子支付平臺,避免因自身操作不當而產生的信用風險。
(四)完善第三方物流體系,保障運輸可靠性
為了降低由第三方物流帶來信用風險的可能性,物流企業首先要不斷自我運作和管理體制,建立高效、可靠的物流運維模式,全力保證貨物準時、保質保量的送達,降低貨物因運輸速度慢而帶給購買方的信用風險感知。其次,物流企業要不斷完善簽收人簽收制度,代收人代收時需要出具相關有效身份證件進行記錄,降低因簽收、代收過程中造成的貨物錯寄、丟失的信用風險。再次,物流企業在郵寄過程中盜取物流單據上個人信息的現象有所存在,很有可能帶給買賣雙方對信用風險的感知,所以物流企業必須做好個人信息保密工作,降低因個人信息和購買信息給電子商務的買賣雙方帶來的信用風險。
(五)加強監管,保證對電子商務的有效控制
阿里巴巴對現代網絡經濟中信用問題治理的關鍵是以“支付寶”為代表的機制設計。傳統的商品買賣與交換只有買賣兩個主體,如果錢貨不能同時交割,出現錢貨在時空中的暫時分離,那么信用風險就存在了。阿里巴巴是典型的平臺型電商,獨立于商品買賣雙方之外,阿里巴巴對商品買賣與交換過程中信用問題的治理關鍵是創設“支付寶”,阿里巴巴本身并不參與商品的買賣,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一個市場,并不直接介入商品的買賣、定價等環節,主要為消費者提供線上的商品信息,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則由商家自行負責,并對廠商的商品信息與質量進行監督與管理,通過收取平臺服務費、廣告、保證金等形式實現盈利,純粹扮演中介者的角色。這樣,它獨立于商品與服務的供給者(廠商)和商品與服務的需求者(消費者)之外,與它們并不直接發生商品買賣與交換關系,這樣從體制方面保障了阿里巴巴能夠起到相對公正的“裁判員”的作用。從博弈論的機制設計角度分析,它滿足“參與約束”與“激勵約束”條件,這樣的體制相對來說是科學的、合理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踐也證明了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這是阿里巴巴企業今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其他的獨立型或者復合型電商,如京東商城、大眾點評、亞馬遜、滿座網等,它們以商品進銷差價、平臺服務費、庫存周轉為主要的盈利模式,或多或少地與廠商具有一定的關系,他們與消費者利益是對立的,從體制方面不能保障它們的公正性,目前這些電商企業仍然掙扎在盈虧的邊緣就是很好地佐證。目前電商的盈利模式有:商品直銷、活動回扣、商家展會、廣告服務、分站加盟、增值服務等。作為平臺型的阿里巴巴主要的運營模式特點有:
①做好信息流,匯聚各種市場供求信息。目前阿里巴巴主要的信息服務項目包含:商業機會、產品展示、公司全庫、行業資訊、價格行情、以商會友、商業服務等,這些欄目為用戶提供了充滿現代商業氣息,豐富實用的信息,構成了網上交易市場的主體;
②采用本土化的網站建設方式,針對不同國家采用當地的語言,簡易可讀,將網站便利性和親和力與各國市場有機地融為一體;
③網站降低會員準入門檻,以免費會員制吸引企業登錄平臺注冊用戶,從而匯聚商流,活躍市場,會員在瀏覽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信息流和無限商機;
④阿里巴巴通過增值服務為會員提供了優越的市場服務,增值服務:一方面,加強了這個網上交易市場的服務項目功能;另一方面,又使網站能有多種方式實現直接贏利;
⑤適度但比較成功的市場運作,比如福布斯評選,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和融資能力。這些經營模式體現了阿里巴巴平臺型網站的特點,以服務費與增值費為主要的盈利模式,區別于傳統的商品直銷與活動回扣等盈利模式。這使得阿里巴巴從本質上撇開與買賣雙方利益的直接瓜葛,從體制上保證了一個純粹中介企業的性質。然而,這并不能說阿里巴巴目前的經營就是十分完美的,在企業經營過程別是經營初期,或為聚集人氣,或因監管不力,企業經營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網站企業共有的弊端:商家銷售假貨、消費者投訴處理不當、退(貨)款難、商家欺詐、網站欺詐、網站倒閉或無法聯系等現象。2015年1月30日,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工商總局會見馬云,就阿里巴巴當前網絡交易平臺還存在一些問題與馬云進行了交談,指出需要創新網絡監管方式、建立溝通和互動機制、更好地規范和促進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雙方從加大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投入,進一步擴大和加強原有專業打假團隊,加強日常線上巡查和抽檢,與執法部門共同聯手,切實有效地解決現實問題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操作建議。
二、相關結論
本文認為,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電商企業自律的、倡導廠商誠實經營的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及策略很有必要。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①構建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針對政府、電商與廠商等主體,構建相應的分析指標,對電商各經營環節情況進行精確描述與分析;
②監管機制。運用建立的統計指標體系,對電商、廠商企業的信用問題與監管能力進行多變量的綜合評價,定期在政府相關網站上對評價結果進行公布,使得廣大的普通消費者在購物時,能夠從政府外部監管與評價結果,選擇誠信電商與廠商進行消費,并在電商企業對廠商欺詐、假貨等現象處理不當或者不滿意時向政府投訴,維護消費者正當權益;
和前兩種方法相比,信用評分法是一個量化法最著名的模型就是Z計分模型(Z-score):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數理統計中的辨別方法分析銀行的貸款情況,建立一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區分信貸風險度的模型,得到最能夠反映借款人的財務狀況的好壞,具有預測和分析價值的比率,從而對企業進行信用風險狀況評估。模型如下:X1=流動資本/總資產;X2=留存收益/總資產;X3=息稅前收益/總資產;X4=優先股和普通股市值/總負債;X5=銷售額/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總資產。Z<1.8,財務狀況較差,信用風險高,拒絕貸款;1.8≤Z≤2.99,為灰色區,誤判的概率較大;2.99<Z,財務狀況良好,信用風險低,可以貸款。Z-score模型主要是利用財務指標進行加權平均,該模型有2大缺陷:①企業財務數據反映的是過去的信息,利用這些數據進行風險度量的結果也只是對過去風險水平的測量;②中小企業多半不是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原始數據獲得困難。
二、現代判別法
(一)統計模型法。統計模型法是典型的定量評級法,根據中小企業信用數據,統計模型,計算其違約風險的大小常見的有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1、Logit模型。Logit模型是通過一個取值為0和1之間的Logistic函數來進行二類模式分類。不要求數據滿足正態分布,這是其最大優點;另外,自變量、因變量之間不是線性關系,模型如下:xk(k=1,2,…m)為信用風險影響變量(多為企業財務指標),ck(k=0,1,2,…,m)為技術系數,通過回歸估計獲得。回歸值p∈(0,1)為中小企業信用風險分析的判別結果。如果p接近于0,則被判定為“差類”企業;若p接近于1,則被判定為“好類”企業。即p值離0越遠,企業違約風險越??;反之,違約風險越大。2、Probit模型。Probit模型假定誤差項服從標準正態分布,樣本企業的債信質量得分也服從標準正態分布。Xi與B分別為解釋變量與回歸系數構成的向量;Yi*為樣本公司有財務危機的傾向。當Yi*>0時,表示樣本企業有債務危機傾向;當Yi*<0時,表示無債務危機傾向。統計模型確實可以憑借統計分析提供有參考價值的依據,比較容易在評級效果上取得一致性。但存在兩點缺陷:①缺乏有力的理論基礎支持區別函數中的權重及自變量。在信用評分模型中的權重及自變量通常只能維持短期的穩定狀態,特別是當金融市場發生變化時,其他的財務比率也許在解釋違約風險概率上容易造成預測模型的不穩定。②模型忽略了難以計量但又重要的因素,如借款人聲譽。
(二)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法主要包含專家系統和神經網絡。1、專家系統。專家系統其實是模擬專家運用知識進行推理的計算機程序,將專家解決問題的推理過程再現從而成為專家的決策工具或為非專業決策者提供專業性建議。專家系統一般采用歸納推理法,分析一系列案例,發現其規律。歸納推理有兩種途徑:一是利用大量案例信息來發現規律的信息驅動型;二是利用先驗模型指導來發現規律的意識模型驅動型。利用計算機的人工智能法大大降低了風險評估的難度,但是專家系統中知識的獲取始終是瓶頸,極大地影響著專家系統在信用分析領域的應用前景。2、神經網絡(PNN)。神經網絡是一種具有模式識別能力、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特點的計算機制,該方法主要將知識編碼用于整個權值網絡,具有包容錯誤的能力,同時對數據的分布沒有嚴格要求,也不必要詳細表述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該模型原理是通過神經網絡的分類功能進行信用風險分析的。首先找出影響分類的因素,作為PNN的輸入量,然后通過有導師的或無導師的訓練形成神經網絡的信用風險分析模型,用于新樣本的判別。
三、結論
從小額貸款公司的實際業務范圍來看,對于規避信用風險也較為不利?!爸毁J不存”是小額貸款公司的特點,由于規模所限,以及經營的業務品種單一,大大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對沖能力。另外,小額貸款公司因為身份的模糊,大部分小貸公司難以享受稅收等政策優惠,較高的融資成本也限制了利潤增長的空間。很多小額貸款公司的地域性很強,加上在一定區域中農戶種植品種結構單一,導致小貸公司投貸方向比較集中。一旦農戶因為經營能力差、對市場把握不準、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農業生產經營狀況下滑,甚至賠本等情況,就會導致整個區域農業受到嚴重影響。在農業保險政策不完善、農村金融不理想的情況下,小貸公司放出的貸款風險就比較大,貸款很可能收不回。理論上,小貸公司在放貸以前本應該考慮到農業政策、農業生產結構、農戶經營能力等因素,但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很多小貸公司不執行嚴格的風險控制,也沒有自我補償的能力,因此一旦放貸風險暴露就會危及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甚至生存。
二、影響小額貸款公司客戶信用風險的客觀性因素
首先,從客戶因素來看,信用貸款的主體信用意識比較單薄,加上農業生產經營水平比較低,嚴重影響了小額貸款公司的信用風險。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是以單個家庭為主要單位,農業經營的收入比較低,難以明確地劃分資金的使用性質,農戶的文化程度低,缺乏金融知識,還款能力比較弱。作為一種弱質產業,農業生產的周期長、利潤低,盈利能力較弱,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大,很多農村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也不完善。這些因素為小額貸款公司的客戶信用帶來不小風險。加之很多農戶信用和風險意識薄弱,獲得資金的渠道并不是很正規,在還款中經常出現拖欠和拒付等現象,這進一步加劇了信用環境的惡化。如果農產品市場出現了較大范圍的價格變動情況,或者區域內出現自然災害,很可能農業生產者會血本無歸,拖欠貸款或者拒還貸款也就成為破產農業生產者的無奈選擇。其次,從大環境上看,目前我國的征信系統,尤其是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非常滯后,農戶、農村企業、很多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沒有納入到征信系統之中,借貸方和貸款方兩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貸款公司在信息上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區域、規模等因素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使他們缺少專門的信用評估人員,也缺少相應的風險評估技術,對于客戶的資信評定以及授信額度都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使得貸款前的逆向選擇和貸款后的道德風險因素難以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客戶信用風險。通常情況下,小額貸款公司是通過提高利率的方法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但這實際上絲毫不能夠降低信用風險,反而使自身有效貸款的規模大大減縮。而且,在信用體系沒有健全、農村擔保物權制度比較滯后、科學有效的財產抵押擔保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農戶比較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這使小額貸款公司信用貸款面臨很大信用風險。最后,從監管因素來看,監管體系不完善也使小貸公司客戶信用風險增加。按照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接受銀監會的監管,監管機構不明確,責任不清晰,經營風險的控制完全依賴自我約束,對小貸公司出現的違背“小額、分散”指導原則的現象,難以進行有效監管,出現了貸款大額化、貸款客戶非常集中的現象,這無疑增加了客戶信用風險。如果出現呆賬壞賬,加之小額貸款公司的后續資金相對不充足,就會導致破產的危險。
三、小額貸款公司對客戶信用風險因素的控制
論文關鍵詞: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風險管理
全球金融危機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理念的最大影響之一就是對交易對手信用風險的重視。金融機構評估對手方信用風險的方法、模型合理與否,關系到評估結果的優劣。本文概要闡述了銀行信用風險計量方面的相關理論依據和基本做法。并對銀行間市場完善授信管理提出了具體建議。
一、信用風險評估理論
銀行等金融機構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大致有統計模型、CAMEL模型和專家判斷模型等三種理論依據:
(一)統計模型
利用統計模型進行信用評估的前提條件是有足夠的數據積累,一般至少需要連續3年的相關數據。
1.違約概率(ProbabilityofDefauh,PD)理論
違約概率是預計債務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評估結果與違約率的對應關系是國際公認的事后檢驗評級機構評估質量標準的一項最重要的標尺。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違約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不能按合同要求償還銀行貸款本息或履行相關義務的可能性。如何準確、有效地計算違約概率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十分重要。不同評級機構所設定的違約定義可能不同,所反映同一等級的質量也因此而不同。只有違約定義相同的評級機構,其評級結果才可以進行比較。有了對應違約率的資信等級才能真正成為決策的依據。商業銀行違約概率常用的測度方法主要有兩種:基于內部信用評級歷史資料的測度方法;基于期權定價理論的測度方法。
2.違約損失率(LossGivenDefault,LGD)理論
違約損失率是指債務人一旦違約將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數額占風險暴露(債權)的百分比,即損失的嚴重程度。在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益加大和創新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中,銀行對資產風險的量化和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傳統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因過于簡單、缺乏現代金融理論基礎等原因已經不能適應金融市場和銀行監管的需要。以獨立身份服務于全社會公眾投資者、以公開上市債券為主的外部信用評級對銀行內部以信貸資產為主、與銀行自身有著特定聯系的資產組合的適用性也越來越小。因此,銀行開始開發類似外部信用評級但又反映內部管理需要的內部信用評級系統,以適應上述市場和內部管理發展的需要。隨著銀行內部評級體系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銀行認識到LGD在全面衡量信用風險方面的重要作用,評級體系的結構開始由只注重評估違約率的單維評級體系向既重違約率又重違約損失率的多維評級體系發展。歷史數據平均值法是目前銀行業應用最廣泛最傳統的方法,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的許多規定也采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以其簡單易操作而獲得歡迎。
(二)CAMEL模型
CAMEL評級體系是目前美國金融管理當局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信用狀況等進行的一整套規范化、制度化和指標化的綜合等級評定制度。其有五項考核指標,即資本充足性(CapitalAde.quacy)、資產質量(Asset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和流動性(Liquidity)。當前國際上對商業銀行評級考察的主要內容基本上未跳出美國“駱駝”評級的框架?!榜橊劇痹u級體系的特點是單項評分與整體評分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評級風險管理能力為導向.充分考慮到銀行的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層次,是分析銀行運作是否健康的最有效的基礎分析模型。在具體CAMEL模型的指標及其權重選取及校驗過程中,大多采用了回歸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統計方法。
(三)專家判斷模型
銀行信用評估的起點是對其財務實力的綜合判斷。應從定量定性兩個角度綜合評估。經營戰略、管理能力、經營范圍、公司治理、監管情況、經營環境、行業前景等要素,無法通過確切數量加以計算,而專家打分卡是一種更加偏向于定性的模型。在缺乏外在基準值,如信用等級、違約和損失數據等的情況下,開發專家判斷模型是一種較好的選擇。專家判斷模型的特點是:符合Basel要求.具有透明度和一致性:專家打分卡建模時間短,所需數據不需要特別的多:專家打分卡可充分利用評估人員的經驗。
二、信用風險評估的通常做法
(一)信用風險評估的基本思路
評估方法應充分考慮風險元素的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引入大量的精確分析法,并盡可能地運用統計技術。另一方面,不浪費定性參數的判別能力,并用以優化計量模型的預測效能。除CAMEL要素外,還需考慮更多更深入的風險因素。評估要素主要包括品牌價值、風險定位、監管環境、營運環境、財務基本面。
(二)信用風險評估模型的構造
數據準備是模型開發和驗證的基礎,建模數據應正確反映交易對手的風險特征以及評級框架。定義數據采集模板。收集、清洗和分析模型開發和驗證所需要的樣本數據集。影響交易對手違約風險要素主要有非系統性因素和系統性因素。非系統性因素是指與單個交易對手相關的特定風險因素,包括財務風險、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管理能力、基本信息等。系統性因素是指與所有交易對手相關的共同風險因素.如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商業周期等。既要考慮交易對手目前的風險特征,又要考慮經濟衰退、行業發生不利變化對交易對手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的影響.并通過壓力測試反映交易對手的風險敏感性
(三)變量選擇方法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Theanla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它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不僅適用于存在不確定性和主觀信息的情況,還允許以合乎邏輯的方式運用經驗、洞察力和直覺。層次分析法的內容包括:指標體系構建及層次劃分;構造成對比較矩陣;相對優勢排序;比較矩陣一致性檢驗。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也稱主分量分析,旨在利用降維的思想,通過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在保留原始變量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起到降維與簡化問題的作用,使得在研究復雜問題時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通過主成分分析可以從多個原始指標的復雜關系中找出一些主要成分,揭示原始變量的內在聯系,得出關鍵指標(即主成分)。
3.專家判斷
關鍵指標權重和取值標準設定是通過專家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共同討論確定,取值標準是建立指標業績表現同分數之間的映射關系。取值標準的設定應能夠正確區分風險,取值標準應根據宏觀經濟周期、行業特點和周期定期調整,從而反映風險的變化。
(四)模型校驗修改
模型構造完成后.需要相應財務數據的不斷校驗修改。財務數據可直接向對應機構索取,也可通過第三方數據提供商獲得。直接獲取數據的方式準確性較高,但需對應機構積極配合.且需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數據錄入、核對和計算。通過第三方數據提供商獲取數據效率高,但需支付一定費用,且面臨數據不全、數據轉換計算等問題。在違約概率模型的開發過程中,通常遇到模型賴以建造的數據樣本中的違約率不能完全反映出總的違約經歷,需進行模型的壓力測試,確保模型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獲得合理的結果.并對模型進行動態調整。
(五)引進或自主開發授信評估系統
根據完善授信評估模型,撰寫授信評估系統業務需求書.引進或自主開發授信評估系統,提高授信評估效率。授信評估系統還應與會員歷史數據庫、限額管理系統、會員歷史違約或逾期等信息庫無縫連接,避免各個環節的操作風險。
三、對銀行間市場完善授信評估的啟示
(一)完善授信評估可積極推動銀行間市場業務發展
銀行間市場會員信用評估水平的提高??捎行Х婪躲y行間市場系統性風險。為防范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市場成員需及時、合理、有效地對相應會員銀行或做市商進行信用評估,并根據會員或做市商資信狀況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為其設置信用限額。
(二)引進成熟的授信評估方法、模型和流程
根據巴塞爾協議的有關監管要求,國內大中型銀行都已經或正在國際先進授信評估機構的幫助下,開發PD或LGD評估模型。銀行間市場參與者應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授信評估方法和模型。在消化吸收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選擇國際先進咨詢機構作為顧問,構建授信評估方法和模型。
(三)引進或自主開發授信評估系統
為防止操作風險,提高授信評估工作效率,實現授信評估與機構內部相關系統的連接,銀行間市場參與者需根據授信評估方法、模型、授信資料清單、分析報告模板、建議授信計算公式等內容。撰寫系統開發業務需求書,或引進先進的授信評估系統并進行客戶化改造.或選擇系統開發商進行自主開發授信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