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班化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村教育 農村教師 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農村教育與農村教師現狀分析
筆者先引領大家看一組來自華東師范大學信息技術系的問卷調查的數據。
2004年6月開始,他們對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進行問卷抽樣調查。此次問卷調查在湖北、貴州、甘肅、湖南、浙江、吉林、重慶、江西和山東等9個省共發放問卷1284份,回收問卷1186份,有效問卷995份。所有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運用SPSS FORWINDOW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筆者把他們的統計分析信息進行了整理。
1.農村教師的學歷水平:農村小學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占54.8%,25.7%的農村教師僅具有中師及中專學歷。
2.農村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有14.8%的農村教師認為,教師的職責只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忽視了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3.農村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由于農村基礎教育設施薄弱,僅19.7%的農村教師能夠利用教育信息資源;28.2%的農村教師沒有使用過網絡教育資源,主要通過報刊雜志、書籍等獲取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4.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現狀:44.9%的農村教師最缺乏的教學技能是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27.2%的農村教師最缺乏的教學技能是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應教學策略的能力;14.3%的農村教師能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22.1%的農村教師能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和使用他人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但其中只有15.9%經常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40.3%僅在上公開課時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此外,49.5%的農村教師只能使用幻燈片和投影片來輔助自己的教學,還有24.9%的農村教師沒有嘗試過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僅憑借經驗進行教學。
5.農村教師的從事教育科研的現狀:51.6%的農村教師已經意識到教師應針對教學實踐問題開展教育科研;17.2%的農村教師認為教師應幫助專家學者開展教育研究;18.2%的農村教師認為教師應尋找課題,;還有13.0%的農村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反思和研究教學實踐的重要作用,認為教師是否開展教育科研并不重要。18.3%的農村教師有自己的教育科研項目,但進展不大;28.3%的農村教師想搞教育科研,但不知如何下手。調查還發現,26.1%的農村教師缺乏發現問題、確定課題的能力。14.2%的農村教師缺乏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能力,13.7%的農村教師缺乏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23.3%的農村教師缺乏通過觀察、調查、訪問、實驗等方法收集資料的能力,22.7%的農村教師缺乏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的能力。由此可見。由于農村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較低,缺乏開展教育科研所必需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致使廣大農村教師的教育科研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
二、農村山區薄弱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
我們不可否認,農村師資隊伍的問題依然存在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整體狀況堪憂。認真分析上述的現狀調查,可以概括為以下突出問題:知識結構老化,觀念陳舊;自我發展意識差;職后教育和培訓機會少;缺乏職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教育評價影響專業發展的方向;專業發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徑和策略;缺乏合理的師資輸人與交流機制;培訓制度亟待創新等。
以上問題嚴重束縛著農村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與發展,進而成為制約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和新課改項利實施、推進的瓶頸。而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促進農村教師隊伍的專業成長,對于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專家們所說的一樣:保障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既是農村教育的需要,也是開拓教師教育最廣闊市場的戰略之舉。
無數事實證明。振興農村的希望在教育,而振興農村教育的希望在農村教師,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在廣大山區農村體現得十分具體。農村教育事關“科教興國”戰略的落實,農村教師事關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局。不從根本上解決山區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農村教育的振興,農村經濟的振興,農民的脫貧致富和文化程度的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都難以奏效。由此可見,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是當務之急。下面筆者將結合本地區,本校的實際,談談對促進農村山區薄弱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幾點思考。
三、農村薄弱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幾點設想
1.搞活校級校本培訓,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
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應立足于崗位實踐的主動建構。校本培訓是在具體的學校情境中進行的,以學校教育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它彌補了培訓機構進行集中培訓所存在的遠離具體實踐情境的不足,有利于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有利于加快教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促進老師專業發展。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意見》提出,各中小學校都要制訂本校教師培訓計劃,建立教師培訓檔案,組織多種形式的校本培訓。
農村學校的實際決定了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激活影響農村老師專業發展的內外因素,要求學校及有關部門關注教師的專業需求,調動教師參培興趣,創設良好的老師發展氛圍和有效激勵機制,立體推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首先, 以教師的專業需求為導向。我們習慣片面強調教師服務于社會和學生的“蠟燭式”的工具性價值,相對忽視滿足教師自身需要的本體價值,實際上,教師有著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和內在發展動力。
農村老師普遍希望培訓分層次進行,改變過去培訓中“大一統”的局面,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使處于不同專業發展層面的教師都能有所發展;不愿聽純理論講座,特別歡迎學科教學專家在教學真實情景下理論聯系實際的專業提升。我們常說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那么校本培訓是不是也應該從教師的角度考慮如何培訓,以需求為導向,把老師的需求作為培訓的出發點呢?在尊重教師自尊心,不打擊他們培訓積極性的情況下,將教師分為三個層次,即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一般教師、骨干教師。學校會同培訓單位幫助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培訓內容,這樣培訓的效果將會十分明顯。
其次,以課堂教學案例為載體。教師的專業發展始終不可能離開課堂。過去,老師培訓多采用講授法的形式,離開了真實的課堂教學情景,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師普遍反映很難把新課程的理念運用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因為教學行為這種實踐性知識難以通過別人的直接講授而獲得,只能在教學實踐中發展和完善。因此培訓中應多開展案例教學,深入挖掘校內培訓資源,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對優秀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組織觀摩。這就能做到以課堂教學案例為載體,通過“在做中學”,提升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的結合度,促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
轉貼于 我們花大力氣搞的公開課,因表演成分過多而使形式主義成風,已越來越受到人們詬病,正日漸脫離對日常課堂教學的指導意義。我們提倡教師之間彼此觀摩教學,要求詳細描寫課堂所見情景,提出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如這個教學情景主要有哪些問題?教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我該如何做?然后整理形成課堂教學案例,在校內交流分享。
將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個案形成后,交教研組集體討論、研究、修改,形成案,用于教學,課后總結反思。如此集思廣益,教學會更加理性。
第三,健全領導、督導機制。農村教師專業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僅僅當成教師個人的事情,要求學校及社會相關相關因子做出系統反應,使培訓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切實推動老師專業發展。學校要設有負責培訓的機構,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由教務主任、骨干教師組成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具體落實校本培訓的開展。
依法治訓,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原則,對積極培訓的個人要給予肯定,形成一個愛學習的氛圍,變培訓的“外鑠性”為“內發性”。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的,使培訓成為自覺行為。
2.現代遠程教育: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快捷途徑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全國1000多萬名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其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的高低是我國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在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全面實施的新的歷史時期,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正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新一輪教育改革向農村教師提出三大挑戰:挑戰一,農村教師的教育理念必須更新;挑戰二,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必須提升;挑戰三,農村師生間的關系必須轉變。要想在短期內對全國農村教師進行大規模、高水平、多層次、開放式的培訓,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的學歷、專業水平和整體素質,僅靠一般的培訓模式是絕對不可能的。
現代遠程教育能夠突破地域和時空的局限,可以克服工學矛盾,快捷、高效地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我們必須充分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大規模地開展高水平的現代遠程教育,這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和整體素質的快捷途徑。
因為,現代遠程教育跟傳統教育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優勢:
開放的優勢
現代遠程教育是“無校園、無定所、無教室”的社會教育,其學習對象、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場所、教育資源、教育環境、教學途徑、教學形式均是開放的。
面廣量大的優勢
以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傳播渠道和文字、聲像制品等載體開展中小學教師現代遠程教育,是實現大容量、廣覆蓋、跨越式發展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
快捷便利的優勢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夠及時、快捷、準確地把知識和技術傳遞給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師無需離校、離崗,以最便利和經濟的途徑獲得知識、技術和能力。
機會均等的優勢
目前,我國農村特別是偏遠貧困地區,由于經濟不發達,教育資源匱乏,使很多人失去了接受培訓學習的機會?,F代遠程教育通過重組教育資源,能為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和條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學習媒體先進性的優勢現代遠程教育以計算機信息網絡為平臺,使學習信息呈現數字化,教學媒體交互化,教材編制軟件化,教學過程智能化,教學媒體操作的簡便化,教學傳播的網絡化、多媒體化等,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
總之,現代遠程教育信息的多樣性和交互性、資源的共享性、內容的豐富性、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教學系統的開放性、教學手段和學習材料的先進性、學習模式和學習進程的民主性、學習環境的優越性和趣味性、學習效率的快捷性等特征,特別適合農村中小學教師學習的需要。
干部、教師是學校搞好小班化教育的關鍵,他直接影響著小班化教育實施的質量。搞好小班化教育沒有成功的經驗可搬,也沒有現成的教育教學模式可供移植,靠先進的教育理念,靠集思廣益、大膽創新。為確保小班教育的順利進行,學校以《主體教育論》、《馬克思的人學思想》,特別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研究《洞頭縣城關小學實施小班化教育實驗的課題研究方案》,并在全校對教師進行了滾動式培訓。組織干部、教師舉辦教育新理念講座,從實驗方案學起,帶領教師赴洞頭縣兄弟??疾臁W習。學校也定期召開交流總結會推廣典型經驗。增強了教師搞好小班實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保證了小班化教育實驗的質量。
一段時間的小班化教育的實施,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化素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涌現出一支能夠利用小班化教育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師資隊伍。在校里進行的課堂教學課例、案例以及班隊會等評優活動中,教師表現良好。
小班化教育的實施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與此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提高和學校的發展。我們要牢牢地抓住這個契機,辦好小班化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同時也借助小班化教育這一平臺,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類型化發展;融入型中職教育;輸出型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0-0057-03
盡管國家要求高中階段教育的中職學校和普通學校在規模上要大體相當,但是由于職業教育是一種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一類教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發展基礎不同,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也不同,中職教育的發展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這里根據中職學校畢業生的流向、中職學校專業與當地經濟發展的融合度等將中職學校劃分為融入型和輸出型兩種類型。前者一般以經濟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為主,后者通常以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為多。
從全國范圍來講,東部及南部沿海地區,由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較快,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很容易形成對職業技術人才的大量需求,中職學校容易形成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度較高的融合型職業教育。在西部、內陸以及偏遠地區,由于歷史和地理條件限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才培養以輸送到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為主,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主的中職學校一般容易形成輸出型職業教育。
這兩種類型在廣東都比較典型的存在,這是因為廣東的經濟發展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既有市場經濟十分發達的珠三角,也有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為落后的粵東西北等山區地方,這種二元經濟發展也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兩種不同的中職學校教育類型。本文以廣東省為例,分析這兩種中職學校教育的特點及各自的發展策略。
一、融入型中職教育及其發展策略
(一)融入型中職教育分析
在珠三角,融入型中職教育比較常見。最典型的莫過于佛山市順德地區的中職學校教育了,該地區的13所中職學校從生源、畢業生流向、專業開設、師資結構、行業企業支持等方面都表明,中職教育很好地融入到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去了。高中階段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數量基本相當,甚至職業教育學校發展的態勢和在社會上的受歡迎程度似乎要好過單單以升學為主導的普通高中。以順德區為例,該區共有10個鎮,擁有13所中職學校,而且每一所的中職學校的在校生都在2000多人,生源質量好,社會對中職學校教育的認同度高。而且每所中職學校所辦專業基本與所處鎮區的支柱經濟有較為密切的聯系。鎮政府對學校的支持也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形成了一種互相促進的互惠關系。比如,以牛仔服生產加工為主的均安鎮的中職學校,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開辦了服裝專業;以家具生產加工著名的樂從鎮、龍江鎮的中職學校開設了家居設計與制造專業,為當地的近4000家家具生產制造、銷售類企業培養了大量實用型技術人才,中職學校的校長與行業企業接觸較為密切,專業老師也能為相關行業企業提供一定的技術服務,這些都促進了職業教育與當地社會經濟各界之間的良性循環,中職學校的辦學也相應的受到當地政府、工商聯、企業事業單位的支持。
像佛山市順德區的這種融入型的中職教育在珠三角地區較為普遍,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也是緊密結合所處沙溪鎮支柱經濟――休閑服裝基地的特點,重點打造了服裝專業,不僅為鎮區提供了所需人才,也很好地促進了該校服裝專業的發展。東莞市的中職學校經過體制改革,以專業為主,重新組建了當地的中職學校。新組建的中職學校的主要專業都與當地鎮區的支柱產業有著直接的相關,一方面很好地提高了當地勞動力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必將與所在鎮區未來支柱經濟的發展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系。
社會、行業企業、家長和學生對中職學校教育的認同度高,家長和學生愿意選擇附近的中職學校學習。佛山市在中考招生階段的春秋兩季招生的改革也得到社會支持,每年順德、南海等佛山地區的中職學校的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分別占到一半比例。春季招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使得教師們的工作量常年都比較平均,專業課教學實習實踐能夠小班化教學。春秋兩季招生不僅減輕了中職學校專業課教育教學壓力,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而且也極大地緩解了當地企業春季招工難的問題。春期畢業生由于競爭者少,專業自信心增強,就業質量比較高。
融入型中職教育由于地處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專業技術人才相對來說比較集中,中職學校也容易從社會和行業企業中引入“雙師型”師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更容易與市場需要緊密結合。學生在當地行業企業就業,也是中職學校未來開展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合作的支持點之一,有利于當地中職教育與社會、行業企業之間形成良性的教育與發展氛圍。
中職學校類型化發展策略探析
(二)從充分融入到支持和引領發展的發展策略
1.堅持開拓進取,積極融入社會經濟發展之中
中職學校大多是從過去的中專學?;蛘吒呒壜殬I中學發展而來的,這些學校,除少數行業主管的中專學校之外,大多數由教育部門主管,開設專業和課程與社會需要有一定的距離,在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融入型中職學校教育大多思想比較開放,積極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相聯系,更多開拓性,由于融入型中職教育更多是從實際出發的一種開拓性探索,具有地方特色。他們的專業開設和調整要從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出發,而且在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過程中,積極開設新專業,引進具有行業企業工作背景的師資力量等,
2.秉持開放精神,不斷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經驗
發達地區的中職教育由于起步較早,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他們也更多和國際、國內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港澳臺地區有著較多的聯系與交流。他們在多次的考察與學習之后,發現職業教育還是要結合學校所在區域的發展需要,職業教育不能走象牙塔路線,職業教育必須開門辦學,職業教育必須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積極的滿足和適應社會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條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二、輸出型中職教育的現狀與發展策略
(一)輸出型中職教育現狀分析
輸出型中職學校教育在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比較常見?;洊|西北地區職業教育處于勞動力培養和輸出型的培養方式,由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和基礎所限,當地勞動力市場能夠吸納的新增勞動力有限,中職教育屬于輸出型教育?;浳鞯拿袨槔新殞W校數量少于普通高中,中職學校規模都小于普通高中。2014年該市高中階段學校共有114所,其中普通高中70 所,中職學校44所;普通高中在校生為22.1萬人,中職全日制本市戶籍在校生為8.5萬人。學校數量上的普職比為61∶39,在校生數量的普職比為72∶28。落后地區的家長和學生都愿意選擇都發達地區就讀,2014年茂名市有5.9萬學生到珠三角中職學校就讀。隨著農業技術進步和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對人口的需求越來越少,加之我國城鎮化進程,新生代農民子女都向往著城市生活,進城讀書或者到城市工作是他們的當然選擇,因此,農村地區的很多中職學校都屬于輸出型職業教育。
以地處粵北的連州市為例,該市有兩所中職學校,一所是連州衛生學校,一所是連州職業技術學校,兩所學校辦學呈現的是“水火兩重天”的景象。連州衛生學校有在校生5000多人,招生、就業兩頭旺,社會認同度高,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鄰近縣區的學生前來就讀;學校教師滿負荷工作,教學和實習指導任務繁重;校舍使用率高,教學、實習實訓場地緊張。畢業生主要輸送到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實習、就業,在某種程度上很好地實現了落后地區人才專業化輸送的目標,由于專業定位準確,培養職業目標明確,畢業生的就業需求量大,也很好地滿足了山區家長送孩子進城就業的家庭愿望,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較高,口碑好,進而形成了辦學的良性循環,學校辦的紅紅火火。而與之處于同一縣市的連州職業技術學校顯得舉步維艱,招生困難,家長和學生認同度低,全日制在校生不足300人,最大的專業是學前教育專業,有120多人。學校需要依靠學校合并的教師進修學校和電視大學兩個成人教育的牌子開展的成人培訓來維持。在實行了中職學校免學費政策之后,家長和學生都愿意選擇都辦學條件更好、師資力量強、就業前景更好的珠三角地區的中職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政策多年實施帶來的適齡人口減少,使得特色不明顯的中職學校招生困難,發展困難,生產困難。
(二)從維持發展到培育特色的發展策略
1.建設好社會認同度高的專業,維持學校發展態勢
從專業設置上,建議開設專業要選擇傳統職業認同度高的專業,例如幼兒教師、護士等職業的專業教育。從連州兩所中職學校的辦學現象分析,中職教育中專業設置要具有明確的職業性,衛生學校以培養護士等醫學護理方面的實用性人才為主,職業學校中最大的學前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幼兒教師為主的專業,這些職業定位比較準確的專業在落后山區比較受到社會認同,也容易就業。而那些計算機專業、平面設計專業、數控加工技術專業等家長了解不多、職業定位不清晰的專業容易給家長和學生造成一種忽悠人的感覺,進而導致學生專業選擇中的排斥現象。
2.從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出發,培育特色專業
當下以輸出為主的中職學校也要注意培養
自己的特色專業,尤其是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的專業,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通過為當地企業行業、事業、政府部門提供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獲得當地社會的逐漸認同。建議從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出發,開設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急需的專業。比較典型的是梅州豐順縣中職學校,2014年該校有全日制在校生不足800人,由于該縣的教師進修學校并入,結合師資實際和社會需要,開設的學前教育專業也是該校最大的專業,為該校的發展注入了一定的活力。與此同時,由于該縣有關政府部門關注職業教育,開展了職業教育方面的調查研究,結合該縣電聲產業(喇叭制造)發展的實際需要,決定開設電聲專業,最初是從該校原有的電子信息專業中培育發展了電聲專業,逐漸帶起成熟后獨立設置新的電聲專業,由于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行業企業的參與支持,該專業從一誕生起,就具有與行業企業有著緊密的聯系,也奠定了其為當地支柱經濟培育所需實用性專業人才的目的。
3.與政府和事業單位合作,加大社會培訓力度
立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加大對當地社會人員的職業培訓。內部省份以及邊遠地區的產業經濟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需求還不是很大的時候,當地的中職學??梢愿嗟睾驼约爱數氐氖聵I單位加大合作力度,只有有人口聚居的地區,就會產生社會服務的需要。中職學??梢詾楫數卣珓杖藛T、農業轉移人口、鄉鎮社區服務與醫療服務等人員提供在職培訓服務,一方面提高職業學校在當地影響力,同時也為未來的區域合作打下基礎。
總之,兩種不同類型的中職學校教育的產生有其必然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教育工作者必須從不同中職學校所處的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發展策略,度過教育發展的困難期,為區域經濟未來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