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臨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護理臨床實習是護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經之路,護理臨床實習效果關鍵在于臨床教學的組織和管理。我院是一所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近年來,我院將目標管理原理融入臨床實習管理實踐中,加強對護理臨床實習教學環節的管理,規范了護理臨床教學,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保證了教學質量。
1護理臨床實習環節的管理
1.1臨床實習管理組織的建立及帶教教師的選拔
1.1.1按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了三級護理教學管理體系一級管理組織,由主管教學的院長、教學辦公室主任組成,負責教學工作的宏觀管理;二級管理組織,由教辦分管護理教學干事、護理部教學干事組成,主要職責是制定總實習計劃和質量控制標準,定期指導、督促檢查;三級管理組織,由各科室護士長、帶教教師組成,負責本科室護生實習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1.1.2帶教教師的選拔臨床帶教質量的高低,關鍵在于帶教教師的自身素質[1]。因此,我院嚴格掌握帶教教師的任職條件,帶教教師須滿足以下條件。(1)大專畢業3年以上,具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帶教能力;(2)熱愛護理教學,作風嚴謹,工作認真負責;(3)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較強表達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實綱、實習計劃、護生量化指標及考評標準;(4)勤奮好學,能用新理論、新技能和現代護理觀指導臨床教學。
1.2實習計劃與量化指標的制定
1.2.1實習計劃和量化指標實習計劃是教學活動的向導和行為指南,是教學目標和效果評價的依據。制定出不同的實習計劃和量化指標:(1)中專學生以掌握整體護理觀、人際交流技巧、護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完成中專實習量化指標為主;(2)大專學生以掌握整體護理理論、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健康教育計劃,完成大專實習量化指標為主;(3)實習科室在護生實習結束前必須進行??评碚摷白o理技術操作考試。
1.2.2帶教教師擬定科內實習計劃帶教教師根據教學辦公室的總體要求擬定本科實習計劃,設立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并將計劃上交教辦,制定計劃時需注意明確:(1)實習目的和目標;(2)完成目標所用的技術;(3)項目評價,對學生實習、科室帶教情況進行評價。
1.3實習質量的管理
1.3.1按計劃開展帶教工作要求各科室嚴格按照實綱及實習計劃、實習目標,對護生進行帶教和管理。
1.3.2帶教教師指導及督促檢查以下內容(1)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護生進行指導,科室通過教學查房、專科疾病知識講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問等形式,護生輪流擔任責任組長。(2)調動護生主觀能動性,讓護生對各項護理技術操作質量進行自查、互查、教師督查后講評。(3)每輪護生實習結束前由護士長及帶教教師召開護生實結會。
1.3.3護理教學組對護生實習進行現場抽查(1)抽查護生對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情況評估了解程度;(2)對護生護理技術操作過程質量進行檢查;(3)將患者及家屬對護生的服務態度及溝通能力等情況進行反饋;(4)詢問護生對教師帶教情況、方法進行反饋。
1.3.4教辦組織召開教學情況聯系會(1)通過召開帶教教師聯系會,了解各實習科室教學計劃實施情況、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2)通過召開學生組長聯系會,收集學生對帶教教師的工作態度、能力和教學計劃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對教學有益的意見和建議立即采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對策。
1.3.5實結及教學質量評比(1)實結:護理教學組針對本輪護生實習情況、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進行總結;(2)教學質量管理主要通過實習結束前的理論和臨床操作考核,結合教學辦公室、護理教學組檢查情況和各病區教學資料記錄情況等進行教學質量評審,根據評審結果評出帶教先進科室和優秀帶教教師,并給予獎勵。
2效果
2.1促進了帶教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用現代護理觀指導學生,保證了護理教學質量;由于教師做到了尊重、鼓勵、支持學生,從而減少了護生的焦慮心理,加快了護生學習主動性和角色轉變。
2.2提高了教師綜合素質和帶教水平在實施實習計劃過程中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學大綱、實習計劃以及量化指標的考評標準,教師們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及專科理論水平,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保證了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2.3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人際交流技巧的訓練。在實習過程中培養了整體護理觀念,提高了理論聯系實際、運用護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斷問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護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有效地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2]。
通過加強護理臨床實習環節的管理,使臨床實習教學質量得到保證,護生的綜合能力及服務質量較前有明顯提高,同時也增強了教師的教學意識,提高了她們的自身素質和知識結構,發表臨床護理教學論文的篇數也明顯增加。
3存在的問題
(1)醫院的護理基礎條件影響教學質量及教學目標的實現,把學生當成勞動力使用,如學習期間頂班等。(2)目前臨床護理人員普遍缺編,致使帶教教師在工作中承擔了多種角色,因而使臨床教學質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參考文獻]
關鍵詞:手外傷;護理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患者因意外致傷后看見大量出血,異常緊張,恐懼,再者擔心手術效果,產生焦慮心理,所以我們在及時給予患手包扎止血的同時,應給以同情和理解,以高度的責任心服務于患者,耐心講解治療方法和預后情況,并給予相關人員及家屬做好入院宣教,衛生處置,住院須知,爭取家屬的理解和支持,增強患者的信心感和安全感,使患者盡量擺脫恐懼心理,增強救治信心。
1.2平臥位,患手高于心臟水平,一方面減少出血,另一方面利于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從而緩解疼痛。
1.3癥狀的護理觀察患手的皮膚顏色、溫度、感覺、毛細血管回流反應,有無腫脹、運動情況,并注意橈尺動脈搏動是否減弱或消失,以及疼痛程度,因手部神經末梢豐富,感覺神經位置表淺,劇烈的疼痛可引起血管痙攣,還可引起情緒及凝血機制等一系列的變化,因此及時評估并告知醫生,給予相應的止痛藥,并準確記錄,以作為初步判斷損傷程度。
1.4全身觀察觀察失血量及生命體征,警惕發生失血性休克,正確使用止血帶,固定在上壁三分之一處,局部要有襯墊,記錄時間每隔一小時松開止血帶5~10min,以防引起缺血性痙攣縮或肢體壞死,切忌將止血帶幫扎在上臂中下段,以防壓迫橈神經。
2術后護理
2.1根據麻醉方式給予相應的麻醉術后護理
2.2平臥位,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臟水平,以利于靜脈、淋巴回流,防止或減輕腫脹。手部盡快消腫,可減少新生纖維組織形成,防止關節活動受限。另外患側止痛應避免長時間再臥位下側,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加重水腫,坐位,立位時患手用前壁吊帶懸吊于胸前,勿下垂或隨步行而甩動。
2.3局部保溫應用60~100W照明燈,距離30~40cm,照明局部(夏季室溫接近30℃時可免用烤燈),室溫在22℃~25℃術后持續照射3~4天,以后可在早晨,夜間室溫較低時照射,術后1周即可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下地活動時患手也應保暖,同時告知患者及病室人員禁止吸煙。
2.4合理膳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高鐵、粗纖維食物并注意多飲水,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5用藥護理及時、準確地執行醫囑,正確使用解痙,抗凝藥物,如罌粟堿,右旋糖苷,以降低紅細胞之間的凝集作用和對血管壁的附著作用,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及傷口愈合,用藥過程中須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
2.6病情觀察與處理(1)全身情況:患者經受創傷和手術后失血較多而降低血壓,而低血壓容易使吻合的血管栓塞,直接影響肢體成活。因此,術后應及時補充血容量,糾正貧血。(2)局部情況:手部皮膚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回流反應,有無腫脹,疼痛等,損傷越嚴重,疼痛愈劇烈,一般2~3天開始緩解,1周左右適應,此時若疼痛未減輕且有加重跡象,應考慮感染的可能。對觸覺、溫覺、感覺遲鈍或喪失的患者洗手時,應先用健手試溫(45℃左右)后將患手放水中,以免燙傷,寒冷季節注意保暖,防凍傷。
2.7功能鍛煉(1)患手各指盡量處于功能位;(2)術后3天(1~3周)進行傷指功能鍛煉,不能主動鍛煉的用健手幫助傷指被動練習,不斷按摩,活動傷指或他人協助進行,依次是:掌指關節屈曲,指間關節伸,掌指關節伸及指間關節屈伸。拇指:腕掌關節外展,內旋,掌指關節屈伸和指間關節屈伸。肩關節上舉外展與內收屈曲活動,肘關節屈伸活動每日2~3次,每次以不感到肌肉酸痛為宜。(4~6周)拆除固定物后主動進行手部精細動作的練習,如閉眼操作,撿豆子,水中抓肥皂,捏皮球等。
1、學歷層次偏低,教學能力不足近年來,實習護生的學歷多為本科或大專學歷,且在臨床的教學中教師存在著學歷參差不齊,導致在臨床帶教中出現中專帶大專、大專帶本科的現象。同時在帶教中由于教師的知識面不廣,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護生對于護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雖然帶教的教師有著豐富的臨床操作經驗、操作規范、技能熟練,是臨床護理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帶教的教師未接受過教育理論的培訓,在臨床教學中缺乏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有的教師只注重操作的能力而忽略了理論;有的教師說話的語氣把持不好有可能打擊護生的積極性;有的教師擔心護生會出錯,凡事親力親為,使得護生動手機會減少;有的教師教學方式一成不變,不能因材施教,使護生的潛能不能哪個更好的發揮。
2、帶教時間與精力不足在臨床的帶教中,帶教的教師基本上屬于兼職,不僅承擔著臨床的工作,同時還兼顧護生的帶教工作,帶教教師為了應付日常的工作,忽略了對護生進行相關護理知識的講解及操作的示范,甚至還出現指派護生跑腿打雜的現象,或者教師擔心護生出錯,讓護生參與的機會極少,導致護生失去了動手鍛煉的機會。
二、實習護生方面
1、工作上缺乏積極性在當前的實現護生中普遍存在缺乏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有的護生還存在著對婦產科不感興趣的現象,對婦產科的臨床實習不重視,在學習上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同時在臨床的實踐學習中,護生由于在措辭上的使用不正確,導致了與患者之間的關系處于不友好的狀態,甚至還出現與患者爭吵的現象,出現投訴的現象,嚴重的影響了臨床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2、相關的法律及安全意識薄弱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颊叩淖晕冶Wo意識越來越強,在醫療上的糾紛也越來越普遍,然而在臨床的實踐中。護生由于在學生接受的法律知識教育少,并且護生相關的法律意識不強,在臨床的護理實踐中很難發現潛在的法律問題。
3、理論與實踐的矛盾護生在學校期間,各專業課程結業較早,護生對基本理論遺忘較多,沒有牢固的理論基礎,護生對于臨床的常規處理發生諸多不解,動手操作會素手無策,影響下階段實習的順利進行。
三、病人方面
病人是護生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重點,是理論知識實踐的重要體現,但由于婦產科的服務對象存在著特殊性,會面臨著患者的性器官、家庭婚姻及生育問題,在臨床教學中由于面臨的患者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了出現不愿意配合臨床教學的現象。同時在診斷治療的過程中會涉及到患者的隱私部位,患者由于心理問題,不愿意面對眾多的護生進行治療,同時患者對帶教教師有一定的信賴,在護理操作中不愿意讓護生參與其中,導致了護生在臨床中的實踐機會大大的減少。臨床護理教學對策
1、加強帶教老師的選拔與培訓“德高為師,道高為范”。帶教老師不僅是護生的道德榜樣,同時更是護生知識的傳授者。帶教教師不僅要嚴格的符合相關的認知條件,同時還要對帶教教師進行臨床護理教學能力的培訓,提高帶教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要加強帶教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和學習。同時要求院內教學經驗較豐富的護理或帶教教師進行相關的護理理論學術講座,提高帶教教師的教學能力及教學常識,豐富教學經驗,創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
2、教學方法改進帶教教師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實習任務,應該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對婦產科護理的興趣。如在婦產科疾病的相關護理中,一般的護理程序主要包括查房;病人的病案分析;護理操作示范;觀摩自然分娩、人工流產等相關的教學影片。護理教學查房可以幫助護生積累臨床護理經驗,教師可將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護生。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護生脫離學校,進行臨床護理實踐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緊張的心理,而帶教教師在臨床教學中要不斷的鼓勵護生、多關心護生的心理情緒,避免在護生出現錯誤時進行嚴厲的批評,甚至出現歧視護生的現象,應及時與其他工作人員聯系,尤其是主管醫師,取得醫師的支持及幫助。帶教教師在護生進行臨床護理實踐前要對護生進行相關的護理操作的詳細步驟,幫助護生樹立信心,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在護生與患者接觸時,幫助患者與護生建立一定的情感關系,不斷的減輕護生的心理壓力,有利于護生臨床護理操作的順利進行。
4、加強理論教育的學習在臨床的護理教學實踐中要確保患者的知情權,患者的知情同意不僅可以維護患者的權益,同時也是護理人員的自身法律保護。在護生的護理教學中通過采用先科的科學技術,如: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功能媒體等,可以有效的改進護理的教學方式,使護生的護理學習能夠更加的貼切真實的臨床環境。同時帶教教師還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并且以身作則,對護生進行醫德教育,不斷的提高護生的醫德醫風,在面臨著婦產科中,存在有自卑、羞辱心理的病人時,護生能夠保持一顆人文關懷、理解病人的心情為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服務。但對于個別不合作的病人不必勉強。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醫師對患者分級護理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為臨床護理提供較為客觀、準確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方法對63名住院醫師進行問卷調查;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醫囑護理分級、標準護理分級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進行一、二、三級護理登記與評分,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住院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內容及要求掌握不確切;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住院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結論住院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同時應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的內容,以人為本,確定患者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提高護理服務的效果及滿意度。
軍隊醫院住院患者的分級護理等級,是由醫師根據《中國人民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1](以下簡稱《常規》)中的分級護理制度,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以醫囑形式下達,護理等級設特級、一、二、三級護理并分別設統一標記,由護士根據護理等級所對應的臨床護理要求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為了解軍隊醫院患者的各項護理服務要求與患者的護理等級、護士所付出的勞動強度、時間以及護理服務的效果是否一致,分級護理與“以人為本”護理服務是否相適應,我們對某軍隊醫院住院醫師對分級護理制度相關內容的認知程度進行了調查,對3個護理等級的患者進行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并進行量化分析,旨在為臨床護理服務提供較為準確、客觀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提供全面、系統的臨床護理服務。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某軍隊三級甲等醫院11個病區,包括創傷骨科中心、內分泌兒科、消化神經內科、神經外科、五官科、婦產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內科、腫瘤科、泌尿外科,發放調查表71份,收回有效問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38.03±9.99)歲。文化程度:大專1名,本科51名,碩士11名。職稱:醫師19人,主治醫師25人,副主任及主任醫師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時選取以上11個病區的住院患者(≤6歲的患者、ICU及特級護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齡7~86歲,平均年齡(41.98±15.06)歲。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住院患者分級護理內容認知調查表,共17項分3個等級,對63名住院醫師知曉《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的相關知識進行調查,問卷信度為0.79,效度為0.80。
1.2.2護理級別的評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級職稱以上的護師和醫師共同對以上11個臨床科室當日、次日2d內按醫囑確定為一、二、三級護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術及病情變化改變護理等級的患者)進行逐個登記(醫囑護理等級);其次,根據《常規》中的護理分級依據,評估實際需要的護理級別(標準護理等級);再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2],進行3等級10大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按Barthel指數進行記分。
1.3評定標準
根據《常規》中分級護理制度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判定護理等級。一級:重癥、大手術后需嚴格臥床休息,或有意識障礙的患者,生活上依賴較明顯或完全依賴需一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0分者;二級:病情較重或重病恢復期,有功能障礙,年老體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賴,需二級護理或Barthel指數記分41~60分者;三級:病情較輕或康復期的患者,在醫護人員指導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數記分>60分者。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多獨立樣本的K-W檢驗。
2結果
2.1醫師對分級護理內容認知情況(見表1)
被調查的63名住院醫師在校期間接受護理等級教育者僅有20人,占31.75%。
對188例住院患者分別按3種護理級別方法判定等級后,進行各組間兩兩比較,結果顯示: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56.484,P<0.01;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525,P>0.05;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83.859,P<0.01。
3討論
3.1分級護理制度是進行護理活動的重要依據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確定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護士人力資源的重要依據[3]?!冻R帯分械姆旨壸o理制度明確規定了各護理級別的病情依據與臨床護理要求,它能反映護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及其護理要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進步,人們對享受高品質和保護其個人權益的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醫療機構來講,醫療服務質量的高低制約著醫院的發展和競爭力,而護理工作的獨特性使得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率在醫院整體服務滿意率中占據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實分級護理制度是規范指導臨床護理工作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有力保證。
3.2提高醫師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是落實分級護理質量的有力保證
以醫囑形式下達的分級護理,護士根據護理等級為患者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內容,但當護理級別與該患者病情有所差異時,護士也只能機械地去執行醫囑。調查資料顯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僅有31.75%接受過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實踐中逐漸了解,提示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并未全面系統地學習其內容;對分級護理依據即病情依據完全了解者為20.63%,部分了解者為79.37%;對各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了解者為12.70%,部分了解者為86.51%。《常規》中規定一級護理的患者應絕對臥床,生活上完全依賴護理即完全由護士護理,但醫囑護理分級中完全依賴護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賴護理者為76.19%,不依賴護理即讓一級護理患者自理生活者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醫囑護理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為0,被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確定為三級護理者分別占25.53%和26.60%;醫囑護理級別與標準護理級別和Barthel指數分級法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醫師對各護理級別的實施及要求掌握不確切,從疾病診斷及醫療的角度出發,醫囑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不但造成護士人力資源的浪費,還會出現護理收費的不合理,影響護士規范化的護理行為和分級護理質量落實[5],醫師多用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與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的需求為目標的現代護理模式不相適應。因此,醫師應加強對分級護理內容的學習,提高對分級護理等級判斷的準確性。
3.3補充完善標準護理分級內容,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臨床護理工作處于從屬地位,護理人員在某些可以作出專業獨立行為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專業權利,未能意識到自我的能力和專業上的自[6]。調查顯示:以病情為依據的標準護理分級,雖能體現患者實際需要,反映護理工作量,為患者提供滿意的服務,但不能有側重地解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項目,缺乏個體針對性,浪費人力、時間等護理資源,應補充并完善其內容。Barthel指數分級法是美國康復醫療機構常用的評估方法,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主要用于監測治療前后患者獨立生活功能的變化,體現需要的護理程度,但未包括醫囑所含有的大量治療工作[2]。本組資料中,標準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記分法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以上兩組級別護理評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對護理的依賴程度。分級護理等級存在的差異性,由評估者對分級護理內容認知程度不同所致,兩者判斷方法應互為補充和完善,以充分體現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時、手術前后或病情變化時,用Barthel指數記分法對其生活自理缺陷項目進行全面評估,確定對護理服務的依賴程度,突出個體差異與針對性,量化護理服務內容,不斷反饋信息,及時更新護理側重點,用最小的勞動強度、最少的服務時間達到最有效的護理,體現護理學科的獨立性,規范護理服務行為,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M].第4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76.
[2]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
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榮慧.醫院等級護理服務標準公示的動因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3,3(1):19.
1.1一般資料所有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骨科在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間收治的患不同類型骨科疾病的患者,共計136例,其中髕骨骨折24例,四肢骨折32例,脊柱骨折19例,股骨頭壞死17例,胸骨骨折25例,骨關節炎29例。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8例,實驗組中男42例,女26例,年齡27~66歲,平均(43.5±4.9)歲;對照組中男45例,女23例,年齡23~69歲,平均(44.2±5.1)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之上按照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1)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在與患者充分交流溝通的基礎上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并制定科學合理、安全有效的臨床護理路;(2)制定住院護理路徑,做好患者的住院指導工作,詳細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告知患者各項檢查的目的、時間以及注意事項,并安排護理人員陪同,明確科室的規章制度和規范要求進行;(3)術前護理路徑,向患者講解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以及日常飲食應該注意的問題。講解手術的大致過程、術前準備和注意事項,并給予一定的心理疏導,減少患者不良情緒;(4)術后護理路徑,幫助患者調整正確的,觀察患者石膏固定、牽引固定術關節處姿勢情況,以防降低關節固定效果,告知患者禁食,注意晚間休息對創口的影響,視病情恢復情況安排適當的康復訓練;(5)出院護理路徑,告知患者堅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康復鍛煉,定期到醫院復查。
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以及文明行醫的滿意度。滿意度調查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比較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平均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質量滿意度比較實驗組中,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39例,滿意21例,總滿意度88.23%;對照組中,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29例,滿意20例,總滿意度72.06%,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文明行醫滿意度比較實驗組中,對護理人員文明行醫非常滿意45例,滿意19例,總滿意度94.12%;對照組中,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36例,總滿意17例,滿意度77.94%,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入選的骨創傷病例共159例(2012年8月~2013年11月期間病例),根據數字隨機法經所選病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79例。觀察組男49例,女31例,最小年齡20歲,最大年齡71歲,平均(40.3±6.1)歲。骨折部位分布情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分別為31例、32例和17例。對照組男46例,女33例,最小年齡19歲,最大年齡70歲,平均(39.4±4.7)歲。骨折部位分布情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分別為33例、30例和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骨創傷治療過程中的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風險管理護理干預:①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風險管理小組組長,在其帶領下,對本骨外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制定相應制定并實施,護理人員要按照制定的制度進行實施。②制定相應的風險事件應急預案:根據骨外科風險管理評估情況,在風險管理小組帶領下對骨外科可能出現的疾病及并發癥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以便風險管理中出現對緊急事件能夠采取合理措施進行干預,避免導致不良后果發生。③對本科護理人員進行技術操作技能培訓: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操作水平,同時強化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護理風險。讓護理人員學習國家頒布的衛生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在減少醫療糾紛同時也要維護護理人員自身安全。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治療過程中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觀察兩組患者住院過程中的風險事件發生率;通過自設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的滿意程度分為4個級別(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計算的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兩組患者所得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滿意度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中發生風險事件共1例(1.3%);對照組患者中發生風險事件共9例(11.3%);觀察組患者中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P<0.05);觀察組患者中出現并發癥共2例(2.5%);對照組患者中發生并發癥共10例(12.6%),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P<0.05)。觀察組患者中對護理非常滿意和滿意例數為76例;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非常滿意和滿意例數為54例;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和滿意所占比例)為95.0%;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和滿意所占比例)為68.3%,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和滿意)所占比例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P<0.05)。
3討論
1.1研究對象
抽取本院2011級??谱o理實習生88名,隨機分為觀察組(45名)和對照組(43名),兩組學生年齡、教育背景、實驗前成績及授課學時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首先對帶教教師進行CBL教學方法培訓,同一帶教教師根據實綱要求對所帶教的實習生隨機采用傳統帶教方法和CBL教學法進行帶教,兩組學生實習周數、實習內容相同,輪轉科室相同。1.2.1.1對照組按傳統帶教方式帶教。1.2.1.2觀察組采用以CBL教學法為主、輔以講授式教學帶教,具體方法和步驟如下。(1)選擇典型案例。教師根據實習要求選擇若干典型臨床案例并進行設計,將實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小問題,擬定實習提綱。(2)根據典型案例提出問題。教師以臨床案例為線索,精心設置,提出幾個核心問題。如:在實習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時,教師可提出該病例為什么診斷為心肌梗死?其臨床特點有哪些?怎樣為患者做好心電監護?如何識別常見心律失常?該病例主要護理診斷有哪些?并根據護理診斷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學生根據問題去收集、整理資料,思考、解決問題,并要求學生寫出匯報材料。(3)學生匯報病例學習成果。教師安排適當時間讓學生匯報,其他學生可相互點評。(4)帶教教師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并指導學生完成護理病歷書寫。1.2.2評價方法1.2.2.1成績評價實習結束后統一命題,同時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包括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2個方面。以兩組平均成績進行分析比較。1.2.2.2帶教方法評價實習結束后發放自制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該帶教方法的評價。調查問卷統一發放,當場回收,發出問卷88份,回收8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樣本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經CBL教學法帶教,觀察組學生理論和技能平均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兩組學生對各自采用的帶教方法的評價比較
觀察組95.6%的學生認為能激發其學習興趣,88.9%的學生認為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3.1CBL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77.8%的學生認為CBL教學法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CBL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并以促進學生的自學動機、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法[5]?,F代教學理論特別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使之成為一種終身享用的行為習慣”[6]。典型案例與問題結合,給學生一個較好的學習氛圍。學生根據問題積極思考,通過不斷交流、查閱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常常能發現自己在制訂、書寫護理計劃中存在的診斷不規范、目標陳述錯誤、護理措施含糊、不具體等缺陷,在經過教師指導和查閱資料后對護理計劃進行修改、補充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對培養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3.2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溝通能力
在實習中帶教教師利用典型案例,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學生根據問題收集患者資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與患者、家屬、醫生、教師溝通,提高交流溝通能力;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所在的小組就是一個團體,需要考驗每個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7];學生根據教師提出問題查閱資料,通過交流溝通,協同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3.3有利于整體護理觀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