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新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圖書館作為大學生教育的補充,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其一,豐富的文獻資源可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供“第二課堂”。在當前國家重視高等教育的形勢下,各高校的圖書館都在努力推進自身建設,尤其是加大了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擴充了數據庫資源,增強了圖書館的數字服務能力。從圖書、期刊的數量、種類及文獻的連續性上都有了量與質的改觀,使得圖書信息的查詢方式更加簡化、數字化,更加便捷,效率更高。圖書館在日益改進與完善中,逐漸成為學生信息補給的“第二課堂”,為大學生創造了一個適宜閱讀與學習的良好環境。
其二,高科技的廣泛運用為圖書館普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成為必要補充。隨著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視聽、縮微、復制、終端檢索等現代化設備在圖書館被廣泛采用。高校圖書館通過這些設備和場所輔導學生掌握計算機檢索文獻、信息的方法和途徑。還可以通過獲取網上數據庫的使用權限,建立網上信息服務系統,形成本館與外界信息溝通的橋梁,發展和延伸館藏信息量。使學生能夠利用各種功能強大、靈活方便的檢索工具,進行光盤檢索、聯機檢索,在網上瀏覽、查詢信息,從而提升他們的信息能力。
其三,高素質的信息服務人員是大學生提供信息搜索方法和教育的必備條件。當前,高校圖書館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在知識結構、專業機構、綜合能力等各方面不斷提高對信息服務人員的要求。因此,多數圖書管理人員都具備知曉圖書館藏的信息查閱能力、服務導航能力、文獻搜索能力和信息識別能力,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網絡技術知識,又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各種網絡檢索工具,懂得專題聯機和光盤數據庫的檢索語言和結構,從而能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檢索語言,掌握檢索方法和技巧,能為學生提供廣、快、精、準的信息。
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途徑
圍繞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需求,圖書館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建設。
其一,設計與開發適合我國高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測評工具。測評工具在國外著名大學早已普及,如美國匹玆堡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等多所高校圖書館共同參與的SAILS(StandardAssessmentofInformationLiteracySkills)項目,就是這樣一個測評工具。它共有142個問題,涵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此,每個學生只需選擇回答其中的40個問題,即可對該學生的信息意識及信息獲取與評估能力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該工具因操作簡易且實用性強,可作為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的一個測評依據,或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具體情況開發一個新的測評系統。測評的問題應全面覆蓋信息素養的各個方面,并且應體現信息素養在年級、性別及學科方面的群體差異性。具體測評可分階段進行:最初,測評可利用新生入館教育的機會進行。一方面,能使圖書館充分了解新生的信息素養現狀;另一方面,在接受測評時,各種有關信息素養的提問能啟迪學生的信息意識,引發學生對自己信息需求及信息能力的思考。其后,對大二、大三的學生利用圖書館時隨機進行測評。測評數據可反映出學校信息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需要大量利用圖書館時進行測評。這既是對過去學生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結果的一次檢驗,也是了解畢業生信息素養的有效方式。
其二,可對學生分年級進行信息素養的教育。采取分年級分專業的方式進行信息素養的培養。對于大一新生,可采取以培養信息意識為教育重點的方式,輔之以信息資源基本知識及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以新生入館教育為主,信息檢索基本知識專題講座為輔,使大一學生充分認識到圖書館在其大學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啟迪他們的信息意識。對于大學二三年級學生可重點進行信息能力的培養,輔之以信息道德基本知識的學習??刹扇》謱I開設信息檢索課和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由專業課老師、圖書館員共同承擔。教學內容包括與專業相關的信息資源特點、功能、評估標準及方法的介紹、各種檢索技能、檢索方法的學習和實踐等。對于大學四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進一步加強對其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修養的培養。培養方式主要融合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在論文指導老師及圖書館員的聯合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課題資料的收集、加工、分析與整理工作,可使學生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與提高。
關鍵詞:誠信,高校圖書館,讀者,檔案
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道德,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則提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誠信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誠信缺失的現象仍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由于升學就業的壓力,造成學校對德育教育重視不夠。在小學、中學,學校和家長關心的是升學率,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的高低評價學校的優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學,學校則關心學生的四、六級過關率、就業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賽獲獎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論灌輸為主,輕視對學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質修養的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善于接納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們世界觀、價值觀不成熟,不穩定,缺乏足夠的道德評價能力,對社會上良莠不齊的現象不能辨別其真偽。常常把觀察到的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誠信觀念。同時,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的優越使他們缺少艱苦生活的磨煉,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為他人著想,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當各種價值觀念發生沖撞時,他們就很容易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所以,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雖然只存在于少數的大學生之中,但它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對于國家的發展和未來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學生誠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為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誠信檔案是大學生向社會證明其誠信度的憑證,是評定大學生誠信度的重要依據,它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圖書館的讀者管理工作,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讀者的種種不良行為,會嚴重破壞圖書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會在校園內形成惡劣影響。圖書資料是圖書館開展工作和提供服務的物質基礎,但高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破損丟失現象卻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較嚴重。畢業論文,檔案。圖書館每年都要開支一部分經費用于破損圖書資料的修補,并對一些無法修補的圖書資料進行剔舊處理,給圖書館和讀者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1]
大學生在圖書館內的誠信缺失現象表現在:
1、破壞性的不良行為
閱讀過程中的批注。特別是一些習題類的圖書,被一些同學寫上了答案,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閱讀。
閱讀過程中的“裁剪”。這種現象是圖書借閱中較常見的圖書損壞現象,給圖書雜志“開天窗”,剪下自己喜歡的內容,在老師不注意時還回圖書,使圖書無法繼續流通,并且在讀者中造成惡劣影響。
閱讀過程中的“肢解”。即將書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將書“還原”。畢業論文,檔案。 使后續讀者閱讀中發現“斷頁”現象。借出時嶄新的圖書等讀者閱畢歸還時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這樣不得不重新裝訂。
故意破壞圖書借閱標識造成重復浪費。在開架書庫里,每本圖書都貼有條形碼,這是借還圖書的標識,然而某些讀者用碳素筆或圓珠筆在條形碼亂劃,使掃描器失去檢驗,導致工作人員不得不更換條形碼,以及相應數據,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2、違規性不良行為
長期占有圖書。有些學生對一些副本少的圖書,采取朋友之間交替借閱的辦法,致使圖書長期在少數幾個人之間流通,其他同學借不到;或者在閱覽室內將自己看的書“藏”到偏僻的書架上,只圖自己閱覽方便,使圖書不在正常架位,別人無法找到,變成死書。
在圖書館內有種種不文明行為。畢業論文,檔案。如大聲交談、接打手機、亂扔雜物等;在圖書館內的自習室占座,在自習室內長期堆放個人用品,因為占座問題自習室內吵架事件時有發生;不遵守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不尊重老師等等。
所以,加強對讀者的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素質,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規范大學生的行為素質,加強圖書館讀者管理工作,在圖書館建立讀者誠信檔案,約束、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是非常必要的。
國內外圖書館進行讀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經逐步展開,一些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將個人利用圖書館的信用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如果讀者在圖書館內有不誠信的行為,則不單單是金錢的損失,,還會使個人信用受損。[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學生誠信檔案,也為圖書館建立大學生讀者誠信檔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高校有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圖書館可與學生處等部門直接聯網,互通信息,完善的網絡系統是建立誠信檔案的前提條件。同時,高校圖書館具備完整的學生讀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齡、班級、學號,還有讀者全部借閱歷史,能查閱讀者的違章行為,如借閱圖書超期、損壞圖書罰款、丟失圖書的賠償等等不良記錄,這就為圖書館建立讀者誠信檔案奠定了良好基礎。再者,高校圖書館都有一套完整的讀者管理工作規章制度,處理學生違紀違規時有理可憑、有法可依,這就為圖書館建立誠信檔案,記錄學生違規行為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高校圖書館在新生入館教育時就要重點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并與新生簽訂誠信協議書,讀者在簽訂協議書時必須認真仔細地閱讀協議書的細則,明白如何遵守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今后四年大學學習生活所作所為有所依據,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圖書館的方法技巧,抑制減少違規行為的產生,維護圖書館的正常工作秩序,讓讀者感覺到做誠實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畢業論文,檔案。[3] 圖書館還要與學校學生處、團委聯合舉辦活動,提倡做誠信大學生,做文明讀者,在圖書館內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誠信氛圍。畢業論文,檔案。在館內學生讀者信息的基礎上,增加幾項內容,分別記載學生的違紀違規行為,如破損圖書情況,超期還書次數,閱覽室內違規行為記錄,圖書館自習室內占座行為統計,在圖書館內有無其他不文明行為等等。畢業論文,檔案。學生如果有違紀行為,都要記錄在案。組成學生讀者代表委員會,讓學生直接參與學生誠信度的評定,以學期為單位進行統計,對全學期沒有違紀行為的讀者在圖書館網頁上公示表揚,并給予增加借閱權限等獎勵;對違紀次數多,性質嚴重的學生公開批評,并給予減少其借閱冊數等相應處罰。
大學生讀者誠信檔案的建立,可以強化圖書館讀者管理工作,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對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文明校園,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福文.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破損的人文因素與對策.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6):132-134.
[2]張培峰.圖書館開展讀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圖苑,2008(7):76-78.
[3]趙洪利,宮慶艷.論高校圖書館對讀者的誠信教育管理.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12):71-72.
論文摘 要:大一新生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生活環境改變、原有的生活經歷以及社會上的不良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新生學習信念不合理,從而導致學習意志的缺乏。
一、大學生學習信念合理化策略理論基礎及現階段研究狀況
學習意志是以大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認識為基礎的。對待學習活動不合理的信念才是造成大學生學習意志缺乏的主要原因。心理學家李中瑩先生在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的abc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局限性信念”(limiting belief),描述了這一現象。所謂“局限性信念”就是我們接受信念時沒有好好理解和消化,或者欠缺全面的定位(與其他信念契合),因此在某些情況出現時,發現有沖突存在。
二、大一學生不合理學習信念的類型以及原因
大一學生進入大學后,在許多方面會與以往的學習習慣、學習環境等形成強烈對比,有比較明顯的差距,部分學生因此在學習上出現諸多不合理的學習信念。主要有幾種類型:
1.學習無用論型
這部分學生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認為現代社會學習理論知識用處不大,根據校友工作的經驗說明進入工作單位后學校的許多理論知識派不上用場,而且目前就業形勢嚴峻,學習再多的知識也未必能找到一個好工作,認為大學學習不過是混個文憑,于是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
2.學習痛苦型
正如前文所舉的例子,很多人很小的時候都是這樣的經歷:放學回家要馬上寫作業,寫完后才能玩耍。對孩子來說,玩耍是愉快的,不允許玩耍是痛苦的,而學習的時候被要求不允許玩耍,因此孩子會把學習與痛苦建立起條件反射作用,于是學習成為了孩子最不受歡迎的活動。
3.學習挫折型
考上大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基本上都是優秀的,進入大學以后,由于環境、學習方法的改變,不適應會造成部分學生學習上產生困惑,如果考試學習成績出現下滑,就產生挫敗感,得不到認可。于是一蹶不振,認為自己不聰明,也不喜歡學習了。
三、輔導員引導大一學生形成正確科學的學習信念的有效策略
理論灌輸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對剛進入大學校門新生,輔導員要運用理論灌輸法對他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樹立遠大理想,引導他們把個人和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輔導員要抓好新生教育中的一件大事,對新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讓新生對專業產生認同感,熱愛所學專業,并認真規劃自己的人生。
四、小結
政治輔導員對大一學生學習信念合理化的引導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要求輔導員要不斷學習、研究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正確的策略。學習信念合理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有可能出現反復。政治輔導員更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耐心,讓大一新生盡早融入大學的學習生活之中,努力學習,做到德、智、體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希庭著.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李中瑩著.nlp簡快心理療法[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論文摘要:對250名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在性別、生源和是否獨生子女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年級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水平顯著相關。
一、引言
近些年獨立學院迅速發展,其學生規模也日益龐大,但對于這一特殊群體的學校歸屬感研究近乎空白,而這一群體恰好又是本科的邊緣群體,特殊的學校性質,高昂的學費,致使他們對學校的期待和要求與普通院校的大學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的學校歸屬感也相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學校歸屬感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愿意承擔作為學校一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及樂于參與學?;顒印鴥韧鈱τ趯W校歸屬感問題的研究也證實了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其學校適應、學業成就、同伴關系、自我概念、積極情緒、班級環境等都有明顯的關系。
本文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進行調查的同時進一步探討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關系,并針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特點提出相應的培養方法。
二、方法
(一)被試
在珠海某獨立學院采用分層取樣的方法對250名學生施測,回收有效問卷221份,有效回收率為88.4%。
(二)研究工具
學校歸屬感問卷采用郝佳編制的《大學生學校歸屬感問卷》,心理健康問卷采用SCL-90精神癥狀自評量表。
(三)結果統計
采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
(一)對學校歸屬感的6個因子及總分在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城市與農村的自變量下進行獨立樣本的差異T檢驗,結果顯示均沒有顯著性差異。
(二)男生在學校歸屬感的安全感分量表中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t=4.687,p
(三)不同年級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在在學校認可(F=7.487)、自我角色認可(F=7.149)、安全感(F=13.416)和歸屬感總均分(F=8.836)上均存在著顯著差異p
(四)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
1、心理健康各因子及總分與學校歸屬感的相關(見表1)
scl-90量表各因子以及總分都與學校歸屬感呈顯著性的負相關,p
2、學校歸屬感各因子及總分與心理健康是水平的相關(見表2)
學校認可、自我角色、同伴關系、安全感以及學校歸屬感的總分均與心理健康總分存在顯著的負相關,p
四、討論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學校歸屬感上表現無顯著性差異,而普通院校大學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學校歸屬感差異是顯著的[2]。這可能跟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生源性質有關。由于獨立學院學費高昂,這一群體的大學生多數來自條件優越的家庭,他們在家庭中物質和精神方面多數都得到了關注和滿足,成長經驗從整體上與獨生子女差別不大,因此他們在學校歸屬感方面表現的差異也不顯著。而不同生源地的獨立學院大學生與普通院校大學生的學校歸屬感一樣,城市和農村均無顯著性差異。
(二)獨立學院男大學生在學校歸屬感的安全感分量表中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可能由于社會和教育對于男女兩性的不同期望值和男女本身存在的生理、心理差異造成的。
(三)從學校歸屬感的總體得分來看,獨立學院大一和大四學生的學校歸屬感偏低。這可能跟獨立學院的尷尬地位有一定關系,獨立學院恰巧屬于本科的最低批次,多數學生是由上一批次滑檔才不得不選擇獨立學院的,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和學校的歸屬感,再加上大一新生剛踏入大學校門,需要時間來適應大學生活,對學校的歸屬感還沒有培養起來,造成大一學生學校歸屬感偏低。而畢業班的學生即將走向社會,對學校的關注度遠遠低于對社會的關注,再加上獨立學院從名氣上的社會競爭力較弱,多少會影響到大四學生在找工作時的競爭力,因此他們的學校歸屬感也相應大大降低。
(四)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與scl-90各個因子呈顯著負相關,而scl-90總分與學校認可、自我角色、同伴關系、安全感、個人地位以及學校歸屬感的總分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到,學校歸屬感水平的高低與心理健康狀態水平有直接的相關,增強獨立學院學生學校歸屬感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水平。在獨立學院進行大學生學校歸屬感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
學校歸屬感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針對年級的差異,對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學校特色教育,對大一和大四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培養,在新生入校初期開設校史、校風、校績、校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使學生盡快融入到大學校園里。針對大四學生,應開展職業教育,使大四學生認清就業現實,掌握擇業技巧,規劃職業生涯,使他們更好更快地與社會銜接。其次,獨立學院應建立良好的人文氛圍,在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的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活動覆蓋到每位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從而提高學校歸屬感。第三,建立適合獨立學院的管理模式。獨立學院多數是近些年成立并迅速發展的院校,高學費等因素,促使學生對學校的期望值較高,期望值一旦達不到就造成更大的失望感,從而降低對學校的歸屬感。獨立學院不應一味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應大膽創新,創造出適合獨立學院特色的管理體系,更高效的指導實踐,良好的管理氛圍和高效的管理模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校歸屬感。
五、結論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在性別、生源和是否獨生子女上沒有顯著差異,但在年級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正相關。
參考文獻:
[1]龐海波.初中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9,32(5):1238-1241.
[2]郝佳.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與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05).
論文關鍵詞:大一新生 創新能力 實踐能力
論文摘要:21世紀的高等教育必然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創新教育不僅表現在教育制度、教育結構和教育模式的創新,而且更本質地在于它是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從大一就要抓起,通過大學四年的系統培訓和科學培養,使他們成為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高校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們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核。
一、影響和限制大一新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發展的因素
(1)創新個性不強。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 ,中小學在教學上實行“ 滿堂灌 ”,導致學生學習較被動 , 造成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實踐能力薄弱,缺少創新性思維,在創新活動的過程中經常遇難而退。
(2)創新目標不明確。在時代創新沖擊波的激勵下 , 大一新生剛入學與社會聯系不足 ,對相關學科知識了解不足。又由于目前高校評價學生的標準主要是學業成績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片面追求成績 ,導致了學生的創新目標不明確,許多大學生能獨立地思考一些問題 ,甚至產生靈感的火花 ,但由于缺乏創新技能 ,不擅長聯想與類比、組合與分解 , 靈感最終曇花一現 ,失去創新的機遇。
(3)創新思維運用不足。由于知識寬度不夠 , 相關學科知識融合不足 , 絕大多數學生思維方式往往單一或流于直線型或者由于接受創造性思維訓練不足 , 發散思維 、求異思維、直覺思維不強 , 大一新生還是在本專業的狹窄范圍內活動 , 忽視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以及相鄰學科的學習, 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視野 , 造成學生思維阻塞與僵化 , 影響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4)重視知識的傳授 , 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我國的高校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慢 , 知識體系較難反映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新趨勢。教師仍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忽視對學生求異思維和專業技能的訓練 ,灌輸式、填鴨式、傳送帶式的教學方法調動不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培養大一新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樹立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思想。
從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到廣大學生,都要切實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方法上,要改變過去單向灌輸 、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觀念,樹立起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思維、提高素質協調發展的教育觀念;在培養模式上,實行因材施教,真正把創新教育作為高校發展與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歸宿。
2.優化教學內容,調整知識結構,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高校要建立起符合當前教育實際,適應教育形式發展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科最新知識和創新方向的介紹,注重學習和研究方法的傳授。要完善課程結構,注重文理交叉,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并舉,特別要注意文理滲透和融合。要適當開設一些培養創造力的有關課程,如思維學 、創造心理學、 科學方法論等,使學生掌握一些科學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方法論的指導。平時應加強實踐訓練,提高動手能力,減少課堂教學時數,增加實驗 、實習時數及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3.大力營造有利于大一新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校園環境
入學伊始,通過舉辦學業生涯設計和職業生涯規劃系列活動,指導學生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并有目的學習相關知識與技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大一年級起開設創業課 ,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和創業素質的拓展。通過定期舉行各種學術講座、學術報告學生和學術交流會, 加強學生之間、 校際之間的學術交流,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他人如何正確看待問題、 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開辟用于學生創新、創業的開放性實驗室、模擬實驗室,依托創業計劃競賽、學科競賽和第二課堂創新活動立項、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和勤工助學活動來對學生進行創業素質拓展。
4.通過社會性實踐和競賽類實踐活動培養和增強大一新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社會性實踐具有立體、 生動、 形象、感染力和說服力強的特點。有利于增強大一新生的實踐能力。組織大一學生參加結合專業培養方向和專業特長志愿的的一些實踐性活動。諸如:利用假日或課余時間進行志愿服務的法律、醫療、“三下鄉”、社區服務以及學生獨立組隊進行的社會調查、考證、 探險等;再就是組織學生參加根據社會需要或自身需要有計劃組織的、時間和地點較為集中的社會實踐活動 , 如指導學生開展以“商業模式”調研、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特點調研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策劃、推出以創業為導向的勤工助學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各種實踐活動中 , 大一新生要勇于解放思想 ,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 , 敢于打破常規 ,在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上下苦功。
對大一新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 , 要創造一切機會通過特色活動和品牌活動強化大一新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要更新 , 學校更要從管理機制上與育人環境上進行突破。惟其如此 , 高校才能為社會培育出一批具有革新意識、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松濤.論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9.(07).
關鍵詞 情緒智力理論 大一新生學習適應 扶助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76
Abstract Freshman learning adaptation is a long-term problem,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blem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in the academic field ". Freshman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support mechanism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famil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our dimensions. Freshman not only from the inherent qua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of the level to enhance learning adaptability,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provide external support mechanism, to further assist the freshman life stable through the transition period.
Key words Theor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freshmen learning adaptation; support mechanism
1 大一新生學習適應的內在品質與自我修煉
1.1 正確認知自我
部分新生缺少自我認知勢必會導致適應問題,造成情緒波動。培養正確自我認知能力是提高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新生們可以通過與前輩和任課教師的交流、向心理專家進行咨詢、學校提供的網絡平臺等途徑加深對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的認知,以幫助自己快速適應大學的學習。另外,新生進入高校后,他們存在眾多需求和外界刺激,這導致大部分新生產生多種動機傾向。只有明確學習價值,新生才能端正學習態度。此外,新生還應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通過引導新生做出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促進他們對自己能力做出評估,激發潛質。適度的職業教育不但能讓新生們盡早認清就業局勢,而且能激發他們的動力。進一步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1.2 時刻磨礪自己的意志力
意志品質對個體能否成功具有較大影響作用。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退孟(Terman)研究發現影響個體成功的根源是意志品質的差異。對于學生而言,意志品質能幫助其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能動性、保持學習持續性、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新生在培養意志力與自控力時,不但要養成良好習慣,而且應嚴格要求自己,還應有意識地磨礪自己的意志,最后時刻保持樂觀心態。多數新生都存在無法適應大學學習的挑戰,只有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保障學業的順利開展,在這種情況下,新生應該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質。
1.3 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新生要培養自己合理安排時間的能力。根據80/20原則可知,個體應將80%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那20%的事情上。所以,個體要能夠準確抓住核心問題,合理分配個人精力。在大學階段,時間支配較自由,新生們應學會合理安排學習與娛樂的時間。新生們還應學會制定學業計劃,包括每學年、每門課的詳細計劃,甚至詳細到月、周、日,同時新生應依照學業計劃完成學業任務,這樣才能確保學習活動的有序進行。除了要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之外,大一新生還應積極、快速地轉變學習方法?!皩W習方法決定了學生學習適應能力的高低,……學習方法正確,學習適應能力就強?!?/p>
1.4 筑牢心理防線
新生可從三方面筑牢心理防線:其一,新生要合理分析挫折情景。新生在適應大學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諸多挫折,必須認清挫折的階段性。其二,新生要保持積極心態。當個體遭遇壓力與困難時,所持的態度會讓其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對壓力和挫折的正確分析至關重要。其三,新生要主動建立心理防御機制,它能緩解個體的壓力感與挫敗感。黃希庭指出,“積極主動地適應,勇敢頑強地拼搏……,會使心理更趨成熟,更有忍耐力,也就能增強承受壓力的能力,”這樣才能確保個體的健康發展。
1.5 學會情緒的調節和管理
一方面,新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新生要能欣然接受自己的任何情緒。個體在增加對消極情緒的體驗后,他對積極興趣的體驗往往也會隨之增加。最大限度地接受和消化情緒,個體便能擺脫情緒的影響,新生便可在適度的情緒下展開大學學業。另一方面,新生要尋找合理的情緒發泄途徑。其一,新生要學會轉移注意力。情緒的產生通常是因為個體對某些事物或某些人的關注。新生可將自己的注意力從引發不良情緒的事物上轉移到其他事物,這樣就會避免個體沉浸在不良情緒的困擾之中。其二,新生要學會適度地排泄情緒。極力壓抑情緒和過度宣泄情緒都缺乏科學性。尹忠愷等人認為“對待情緒的態度是可以產生和存在的,……但是情緒反應的強度要適當,情緒表達要適度?!笨梢?,用較為冷靜和理智的方式排解情緒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1.6 學會與人交往
美國布吉林教授等人提出了3A人際交往法則,“即接受、重視、贊美”,本質是指在人際交往時,要善于向他人表達善意、尊重和友善。林有田的4A人際交往法則包含“采取行動、積極態度、明確目標、競爭技能”?;诖?,個體在展開人際交往時,不但要學會接納對方,即遵守集體的規則、接受他人的缺點、關心他人;而且要懂得重視對方,即要平等交往、懂得傾聽、理解他人;還要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即能把握交流時機、能運用得當語言、能理解肢體語言。
2 大一新生學習適應的外部環境與扶助機制
2.1 學校建設扶助平臺
學??梢酝ㄟ^搭建線下平臺促進大一新生快速適應大學學習。線下平臺主要包括校內廣播、宣傳板、校報、激光屏幕等。高校面積較大,生活區、學習區和娛樂區等都是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場所。在這些區域內的宣傳欄是學校宣傳工作、消息、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學校利用這些媒介宣講近期工作重點、工作安排等。高??梢岳么祟愘Y源向學生普及有關適應大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對大一新生適應高校學習與生活的引導力度,扶助新生群體盡快融入新環境。此外,高校還可以利用激光屏幕。
學校還可以搭建線上平臺來扶助大一新生適應大學學習。高??梢栽诠俜骄W站首頁設立新生交流專區,或利用其它網絡軟件。例如,2010年西南大學設立了新生博客;重慶郵電大學通過紅巖網為新生提供幫助。因為當前學生對網絡載體較為熟悉,搭建網絡平臺容易被其接受,所以線上平臺對新生群體快速進入角色會產生一定的積極效果。
2.2 學校改革學生管理機制
學校應多開展教師培訓,特別是新生任課教師、輔導員等,他們與新生接觸較為頻繁。杜威曾說,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改革“都取決于從事教師職業者的素質和性格”。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傳授給他們輔助大一新生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幫助新生解決在適應階段遇到的種種問題,快速走出適應期,進入發展期。
學校要為新生配備專業導師。高校普通輔導員只負責學生的日常事務,并不負責管理其學業。但因高校教學與中學教學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多數大一新生都存在適應不良的問題。此時,高校可為新生提供專業導師來幫助他們快速適應新型課堂與學習模式。導師制的開展可以通過導師參與學生第二課堂的方式實現,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交流活動展開,也可以通過“課堂責任制”要求專業導師通過課堂對新生展開思想教育和學業指導。
學校要落實心理咨詢室的作用。蒂姆?威爾遜和帕特里夏?林維爾二人做過這樣一項有關外部介入對大一新生學習適應影響的研究,結果印證,外界介入對于解決大一新生學習適應問題具有積極的影響效果。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這一外部輔助機制,采用單獨輔導或團體輔導的形式幫助大一新生排除心理的困惑,解決學習適應不良的問題。
2.3 拓寬師生交流渠道
對于教育現代化與信息化的理解,不僅拘泥于教學設備的現代化,更應該在人本位理念下實現師生交流的信息化,特別是初入高校的新生與高校教師之間更應該通過現代化的途徑確保師生交流的有效性、及時性與暢通性。大一新生在初入高校后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會囿于傳統的教育模式,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此時師生關系的改變更讓他們感到無助與迷茫。因此,高校任課教師與輔導員應通過多種交流渠道,保障師生之間能順利地展開交流和溝通。
2.4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學??梢岳脤W生社團等組織幫助大一新生適應大學學習。學生社團組織是高校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自由結成、按照社團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群眾組織”,社團成員沒有年級、學科專業等限制,以興趣為導向、以發揮特長為目的展開社團活動,益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學生社團、協會等組織是校園文化與隱性課程的一部分,也是高校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該類組織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生活,培養特長,張揚個性,提升創造力,高校在利用此類第二課堂資源幫助大一新生適應大學學業方面,可以以不同的社團為不同的團體,分別調查新入團的大一新生在適應大學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擾,可以組內上下年級之間幫助解決,也可以通過搜集問題反映給學校,然后集中輔導。
3 總結
綜上可知,對于扶助大一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的學習,不但要從高校制度層面予以關注,更應該鼓勵大一新生要有意識地提升自身情緒智力水平。通過外部的有效介入與內部的主動調節相結合,才能解決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熊麗克.大學新生學習適應問題成因與對策[J].職教論壇,2012(35):113-115.
[2] 彭曉玲,柏偉.大血色還能夠全程全面心理輔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32.
[3] 張憲濤.提升大學生自我認知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問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 程瑋.大學生心理教育與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22.
[5] 黃希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04.
[6] 吳靜,朱蓓.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49:119-124.
[7] 尹忠愷,肖文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213.
[8] 魏銅鈴.以人為本視域下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27.
關鍵詞 女大學生 體育選項課 選課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523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論文隨機抽取遼寧中醫藥大學、沈陽工業大學和沈陽師范大學2010級和2011級本科女大學生200名(除體育專業)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根據調查目的和內容的需要,在中國期刊網(CNKI)數據庫檢索關于體育選項課選課特征、影響因素和存在問題等方面的論文,并查閱相關體育教學改革的相關信息資料,了解相關體育選項課研究現狀,同時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過程中,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訪談法:利用課余時間走訪三所普通高校,與女大學生進行交流,進一步了解她們選課意愿。數理統計法:將有效問卷運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和處理。從而揭示其存在的問題。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女大學生對體育選項課的態度
體育態度是指個體對體育活動所持有的認知評價、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的綜合表現。體育態度形成以后會對個體的體育參與行為及其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在200名女大學生的調查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出,62%的女大學生對待體育選項課的態度是積極的,大家都喜歡上體育選項課,認為體育選項課可以緩解自己緊張的學習情緒,并能學到鍛煉身體的方法。然而對于持有32%的女大學生持有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體育選項課的態度,問其原因是其隨個人心情、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場地器材等因素而定。對于這一部分的女大學生應該引起關注。僅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歡上體育選項課的原因也是基于一些外部因素,如選課機制、場地設施等。僅有4.5%的女大學不喜歡體育選項課,其中3人完全持否定態度。分析其原因也是基于對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怕苦、怕累、怕曬;或由于少數體育教師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考核內容標準太高;缺乏對體育選項課目的意義的認識不足等原因。
2.2 女大學生對體育選項課的項目傾向
通過調查統計可以看出,健美操、羽毛球、瑜伽、乒乓球和網球是女大學生喜歡選擇的體育項目,她們之所以選擇這些項目多少和該項目運動特點有關。健美操以其獨特的健身、塑造形體美、韻律感強且運動量適中,迎合了大多數女大學生追求時尚和愛美的心理特點。所以健美操以83%的選擇比例位居最受歡迎女大學生選擇體育項目的榜首。其次是選擇率為羽毛球63%,第三位的是瑜伽,所占比例為58.5%,第四位的是乒乓球,所占比例為50.5%,第五位的是網球,所占比例為47.5%。根據調查可以看出,女大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均是社會上比較流行、參與人數較多的體育項目,因此可以認為女大學生比較偏愛沒有直接身體接觸的,對抗性小,具有形體健美功能,韻律感強,還可以在室內場地運動的體育項目。
2.3 主要影響女大學生選課因素
2.3.1 體育興趣愛好是影響學生選課主要因素之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調查中發現,兩個年級的女大學生在選課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分別占總人數的44.5%。這種興趣愛好的形成主要是根據自己本身長期喜歡參與某一項體育項目的結果。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對于興趣愛好的選擇2011級新生所占32.6%,而2010級學生所占53.5%。我們不難發現大二的學生比大一新生因興趣愛好而選擇運動項目的人數有所增加,這一現象證明體育選項(下轉第103頁)(上接第85頁)課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有重要的作用,也進一步證明最初開設體育選項課的目的。
2.3.2 調節心理壓力是學生選課不可缺少因素之一
大學生普遍處于青年前期,在當今社會環境的變化下,給大學生帶來全新的挑戰,因此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主要表現在學業壓力、環境壓力、情緒壓力、擇業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等。在女大學生選課意愿調查中發現有36.1%的2011級女大學生在選擇體育項目時會考慮哪個項目更適合自己調節心理壓力,而經過一年學習的女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39.5%。因此調節心理壓力也成為影響女大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之一。
2.3.3 選課目的是影響部分學生選課因素之一
女大學生的選課目的是不一樣的。據調查表明:有31.5%的女大學生會有目的性地選課。有的女大學生是因為對自己的身體形態不是很滿意,想選個適宜自己的體育項目,通過鍛煉重新塑造身體形態;有的女大學生因為身體體質差,想選個可以進一步加強體質,增進健康的體育項目;有的女大學生想選一個有利于就業的體育項目,想通過學習把體育項目和自己未來的工作緊緊聯系在一起,因此對于選課的目的性也成為女大學生選課考慮的因素之一。
3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