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有效課堂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準備充分、組織科學、講解清晰,又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行為模式,代之以學生發展為取向的教師教學行為。我認為教師的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營造教學環境
小學生學習自覺性、自律性差,教師應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利用一切方法,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獲得深入學習的動力,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首先是師生動手,上好實驗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一個好的實驗,可以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圓周率”這一節時,在給同學們演示完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后,讓同學們自己親自測量,課前準備圓的周長和直徑,然后算出它們的比值。同學們通過親自測量與計算,都得出了與3.14相近的結果。由于圓周率是同學們自己通過實驗得出的,因此都很興奮,長時間沉浸在實驗成功的喜悅里,因此通過實驗可以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是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鞏固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年齡小、興趣廣,但注意力易分散,興趣容易轉移,因此教師應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吃透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于學生來說,又居于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鉆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
(三)改進教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摸準教材的重點、難點后,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
第二、學生優學是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
有效教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全方位發展。與低效、無效教學不同,有效教學特別注重教學目標和學生發展協調性。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提高,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行為要圍繞學生的“自主發展”的引導。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學生一旦對于一樣事物或是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的投入,這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開始。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生有興致的參與到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二)加強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要多借助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而教師只作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找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但也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動手操作,為操作而操作,使之流于形式,既浪費了課堂學習時間,又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組織操作活動時,要注意把握時機,把操作活動與學生的思維活動、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操作活動的“內化”,重視“動態操作”后“靜態的思考”,才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這樣既充分發動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又讓學生自己完成了本課的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三)強化感性認識,增強學生觀察記憶能力
小學生感性強于理性,對感性的東西觀察能力較強,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發展。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此階段學生的特點,將抽象的東西盡量直觀化,讓學生借助實物來觀察分析,先初步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在進一步引導、延伸,是學生對事物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循序漸進地過度,這樣,學生就能提高注意力,增強觀察記憶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注重自主探究,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狀態 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狀態是指課堂教學系統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師生關系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呈現的狀況。
有效課堂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學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哪怕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如何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狀態,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我們要改變傳統理念,把提供知識結論改為提供學習平臺,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個性。在教學中,用劃一的目標要求學生,并要求學生齊步前進絕非有效的行為。應該使學生感受到課堂是他們的精神家園,是他們體驗自我、獲得精神價值的樂園。因此,在實施教學策略中,要找到整體目標與個體之間的結合點,通過結合點來拓展學習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狀態。這個結合點,可能在文本中,也可能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現中,這樣既有共同關注的興奮狀態,又蘊含了個性的張力。一個成功的結合點,不僅敞開了學習的大門,而且點燃了學生學習狀態的火焰。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創造活動,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對文本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和理解,因此,教師不能按既定的“結論”限制學生思考,而要因勢利導,讓學生的學習狀態得以延續和發展?;谶@樣的指導思想,結合這次活動,就如何使教師進入教學狀態,學生投入學習狀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談談我的見解。
一、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狀態
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立,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的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主動的探究。就所聽之課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是這樣提的,也是這樣做的。王老師在教思想品德課《多彩的民間藝術》時,從師生共同學習到學生自主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前臺,學習的主體性位置無論是從廣度還是深度考察,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加強審美情感教育,注重人文性課堂狀態
各科教材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注意挖掘,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教育是“人”的事業,必須以人為本,讓人成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人的豐富、和諧、完美的發展,把握準了教育的生命意義,讓教育煥發出生命光彩。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體現開放性課堂狀態
多媒體課件越來越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F代教育技術手段由于其直觀性、能動性、交互性等在教學中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認知主體的發揮,在教學環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輔助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更新了教學觀念,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已逐漸地進入課堂。好的多媒體的運用,能夠為教學錦上添花。姜老師在教英語課的時候,以傳統教學為主,重視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和語法的把握,而在教學本課的精彩片段,恰當地運用課件,這一次多媒體的運用是畫龍點睛之舉,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四、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彰顯收放性課堂狀態
就今天所聽之課可以看出,參賽教師在上課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教材非常的熟悉,在課堂教學中達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此基礎上,能夠敏銳地抓住訓練重點,環環相扣,始終圍繞這根主線進行,使得課堂安排緊湊,活而不亂,既放得開,又收得攏,既可以像駿馬奔馳,又可以像人慢慢行走。無效的課堂對新教材的上法,就像我們在戲劇中看到的焦贊和孟良,不是會放火而不會收,就是會收而不會放。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正確的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真正地做到了各抒己見。絕大多數的學生能夠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時地說出來,同學之間反饋交流,改變了被動接受的局面,做到了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靜心、耐心的傾聽,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始終面帶微笑,靜靜地等待,巧妙地引導。特別是當老師提出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生的反應不夠踴躍的時候,教師能夠及時地放松學生的緊張情緒,激活大腦,一句“此時無聲勝有聲”、“眉頭緊皺、用心思考,想必已經有答案了吧!”這時課堂上氣氛又活躍起來,同學們受到鼓勵,不擔心說錯,便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
還有課堂上的組織教學,是建立良好教學秩序,構建有效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組織教學的手段要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活動有序地進行,不能隨意組織、隨意發號施令。(例如:學生練習以前要組織到位,不應在活動中不斷調整指令,干擾學生活動或造成活動的無序性。)教師要注意隨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學環節中來。老師在教學時,針對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教學語言十分親切,提醒學生的坐姿和書寫習慣,做到了教學活動組織有效。
五、課堂師生的有效互動,培養自主性課堂狀態
隨著新課標的貫徹實施,教師經常運用到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如何讓討論有效?課前,教師應該給每組指定中心發言人,要求學生人人參與。在學生討論時,教師一定要走下講臺,傾聽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的討論狀態。在很多課堂中,學生的討論看似熱鬧,實際上因為組織無效,學生有的相互推辭,有的根本就說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話,結果討論時間白白浪費。這次的好些課,特別值得學習的是,當學生的觀點有錯誤的時候,教師的反應不像我們來一個大變臉,而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學生,引導學生??磥恚瑢W生越出問題的地方越要重視指導,這樣的討論,課堂上才能迭起,說出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理解。舍得給同學們時間,舍得讓同學們交流,把外在的知識變成為自己的內力,抓住了要害,突破了難點,掌握了重點。
誤區之一: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深耕密植”
由于面對新高考,多數教師不知如何把握高考難度和深度,一些教師認為課堂容量大,學生即使只記住了課堂的一半內容,效率也相當高。這樣導致他們的英語課成為“壓縮餅干”。這種認識主要是受以往高考這一“指揮棒”的影響,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高考怎樣考就怎樣教,英語課唯“考”是從。這種教學,其致命弱點在于學生不需要發現,也不需要創造,因為所有的問題教師都講了。現代教學論認為:“無論教師或學生,教學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發現與創造?!睆倪@個意義上講,面面俱到的教學不僅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違背了現代教學論的教學設計原理。面面俱到的教學不僅模糊了教學重點,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極大地影響了教師對教學深度的把握。那種“滿堂灌”容量雖大,但就培養學生的素質而言,沒有什么效率可談。
誤區之二:認為指導學生學習浪費時間,不能完成既定教學任務
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量,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一些老師備課時更多的是在“教”上下功夫,自以為課上得很認真細致,知識講授也十分透徹,課堂效率自然很高,而不愿意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多投入時間,惟恐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由于教師忽視了學生“學”這一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一環,教學效果反映在學生身上收獲總是差強人意,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不高。目前,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學習行為的被動者,而教師必須都承認一個事實:無論教師講多少課,總有講不完的課,所以,教師還應該著重教會學生怎樣去學,也就是通過教師點撥,讓學生掌握開啟未知問題的鑰匙。雖然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并非一天兩天就能養成,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影響教學進度、減少課堂容量,但也只有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長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誤區之三:認為提問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最好辦法
一些教師認為,課堂提問可以長時間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而注意力集中了,課堂效率自然就會大大提高。遺憾的是,由于有的教師對所提問題的邏輯缺乏了解和研究,課內提問隨心所欲,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他們認為提問效果怎樣是課堂上的事,備課時沒有深入鉆研教材,提問偏離教學目的,不利于學生理解。實踐證明,課堂提問設計得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也關系著學生積極性的強弱。明確教學目標,深入鉆研教材,正確把握提問數量,是課堂提問的關鍵。真正有教學意義、能提高課堂效率的提問,在于“質”而并非“量”。
誤區之四:把課堂教學當作一個純技巧問題
一些教師認為注意了教學技巧便可提高課堂效率,他們十分注重教學環節的花樣翻新,其實不然,那種“作秀式”的課堂教學根本無益于效率的提高。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因此,課堂教學效率,課內學生活動質量,并不以多少、新舊為衡量標準,關鍵在于所有的活動是否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是否有助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誤區之五:教師的表達設計與課堂效率沒有必然聯系
有的教師課堂教學嘮嘮叨叨,啟發學生喋喋不休。對于這種教學風格,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曾作出尖銳的批評:“嘮叨是一種不僅教師浪費時間而且增長學生淡漠與消極情緒的課堂管理趨向。這種教學行為在課堂里流行,學生的趨向是對真正重要的學習失去興趣,……在教師過多統治的條件下,大多數學生必須學習如何遵從、聽命和按照指示辦事,但他們很少可能學會解決問題的啟發式的方法,或是將概念的技巧應用到課堂以外的情境中去?!币簿褪钦f,教師不注意表達設計,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可能提高。教師的嘮叨源于對學生的統治心理,這類教師在內心深處仍把自己視為教學的主體,不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課堂上不敢大量讓學生思考,忽視學生的淡漠情緒,始終堅信自己的講解才是有效的。要擺脫不良的表達習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關鍵在于更新教學觀念,健全自己的教學心理,在教學設計時不僅僅要備好教材,還要認真備好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認識到“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的幾個誤區,面對課改初期的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如何讓每位英語教師深入新課程改革,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效率,落實素質教育?目前,切實可行的方案之一就是使廣大英語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否則,即使新課程改革中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率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教學中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就英語教學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向,即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日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的表現之一。
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課堂語言使用的適度性,教師過于流利地使用過于深奧的語言都不便讓學生理解,反而會使英語教學成為無效或低效。
新課改中的高中英語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具體地說,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這些內容。
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
首先,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教學不是唱獨腳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所以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其次,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它是評價有效教學與否的重要依據。學生的“參與”意味著介入、投入、卷入、浸入的狀態之中,是主體能動性作用的過程,是能力和傾向的統一。所以,主體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
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要關注教學效率,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率的觀念
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率”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率不同于生產效率,它不是取決于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英語學習結果與英語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量化
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便是檢驗教師工作效率的量化標準之一。但是,并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于量化。有效教學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
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
所謂“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策略性的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情景作出決策。
(一)針對英語學科的特點,全面、具體、明確地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并實施目標。
日常教學中,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認真的裁剪,確定教學重點,把握難點,分散疏導,使教學教有目標、學有目標,課堂在有的放矢中進行教學。
以必修4 Unit 5Theme Parks為例,在閱讀課課堂教學中,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Ss are helped t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reading abilities, especially reading ability, learn to use som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
2. Ss are given chances to learn certain kinds of theme parks.
3. Ss are trained to cultivate their creativities and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
而本課的教學重點是: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ies---skimming and scanning.
教學難點為:Make clear the definition of theme parks and design a fantasy theme park.
整個教學過程圍繞目標展開,教學內容的增減,教學方法的設計、應用,教學環節的銜接都始終如一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另外,還要注意到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流程,教學目標存在著生成性和不可預知性,讓課堂在動態生成中進行。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創造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思維的張力,活躍教學氣氛,大大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二)改變教學結構,巧設活動,使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教學結構既要考慮趣味性,又要考慮有效性。教學結構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訂,要遵循教育規律。本著從易到難、從簡到繁、難易漸進,使教學結構明確,形式多樣,形成梯度。例如,用于激發思維、促進理解的英語課堂提問模式可以有如下幾種:
1.設置階梯性問題,課堂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2.設置探究性、開放性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獨具英語特色的課堂內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課堂內的“課題式研究性學習”的嘗試,積極構建體驗、過程和開放的課堂模式。
以必修2 Unit 5 Music這個話題為例,在導入環節中設計一些有階梯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如:
Q1: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music it is?(List at least three kinds.)
Q2: Which kind of music is your favourite? Why?
總之,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不斷期待,一切學習活動才能落到實處,而不流于形式,教學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調控課堂教學節奏,優化時間,提高效率。
利用節奏調控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時間優化和效率提高。教師應精心設計英語課堂教學的流程節奏,合理分布教學內容的節奏,周密安排課堂教學的情感節奏,精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情感節奏。
如高中英語寫作課一直是容易沉悶的課型,通過三個教學環節的節奏調控,可以把這一易于沉悶的課堂形象生動化。下面以Music這一話題的寫作課為例,闡述教學節奏的調控。
1.呈現——積累素材。Brainstorming導入為課堂教學描繪情景: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這一活動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創設了學生情感體驗的氛圍,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使他們明確寫作目的和要求,積累寫作素材。
2.實踐——獨立寫作。利用素材進行獨立寫作,教師巡視,給寫作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并分層教學。
3.點評——優化作品。采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小組成員間討論后,小組長呈現組內觀點,以小組競賽的方式修改作文中的典型錯誤,然后教師進行點評,最后張貼范文,在全班欣賞、學習和模仿。
這樣的課堂教學波浪式推進,有波峰也有浪谷,寫作教學效率提高了。這樣的課堂教學留出了充分的空白,讓學生去認識、聯想、體會,沉入意境。總之,節奏調控使課堂教學時間優化了,學生思維密度勻稱了,參加時間增多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因而課堂效率也提高了。
(四)合理配置課堂教學資源,使課堂構建與之互位與融合。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信息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于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在內的非物質條件。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是促進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有效教學力求配置的教學資源一定是課堂的資源,課堂本身就是一種資源,英語的課堂資源與英語課堂是一種動態的互位和融合。教師要吃透教材,資源配置須以教材為本,明確知識點,找準資源與教學內容的融合點,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文本理解力和整合度出發,配置恰當的資源。課堂教學資源需服務課堂效率,拓寬課外延伸的廣度,注重課堂教學的適度。
(五)合理使用多媒體,發揮其作用,正確使用多媒體,注意其技巧。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
一、在情境中學數學
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情境,不但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掌握數學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從現代教學論觀點看,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提供相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教學情境的表達形式和創設時機應該是多樣的,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游戲性活動?!鞍b”數學知識,或創設故事性情境,“串聯”數學知識,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教師也可以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就一節課而言,教師可以創設導入性情境,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情趣,激發學習的動力;還可以創設探索性情境,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
二、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與能力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他們活潑好動,對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較容易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有時也存在對老師的依賴。因此,要使學生真正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應該使他們在積極準備的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相信“我能行”、“我能做”,從而滿懷信心地參與學習活動。有效的教學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參與操作活動,使他們在擺、拼、剪、折、量、畫等活動中,體會主動參與學習的樂趣,提高自主參與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蔽覈W數學教育家吳正憲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讓學生養成好習慣!”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p>
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選取最能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教學習和思考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持之以恒,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學中,要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前盡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老師要在學期之初對整冊教材進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識的孕伏點,規劃知識的孕伏周期,然后通過家庭、學校的有效溝通,讓學生經歷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感受”之后再學習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趣。比如,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的內容,要孩子每天記下自己晚上睡覺和第二天起床的時間,第二天來校后告訴大家。幾周的時間,每天看兩次鐘表,無形中對鐘表就已經很熟悉了,這些活動又是學生們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教育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健康地發展。教師要研究學生,了解本班學生的特點。只有了解了學生的特點,才會有針對地選擇科學的、合理的教學手段。針對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做足課堂預設,教師在課堂上才會應對自如,給學生必要的及時的幫助。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激情,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生探索學習的有效性。課堂評價要及時有效,并且有激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合理地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增強學習活動的吸引力,調節學生的興奮點,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韓立福 著《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3.黃愛華 著《怎樣上出好課》.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4.楊慶余 著《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認真學習先進教學理論,切實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有效性課堂教學活動要以理論為先導,了解教學目標和要求,成為我們的迫切需要。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課程和教學的發展性,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在教學理念上轉變了教學教育思想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設計與實施課堂教學活動。原來的教材偏重知識的結構和陳述,忽視知識習得過程,受此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般采用“師生問答” 、“啟發思考”方式,希望學生通過思維很快理解知識,學生主要靠聽說讀議練記的方式學習,觸及不到學生學習的本源,學生學習難度大。新課程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論,這都有利于學生理解課程的建立,但是至今沒有找到科學的操作把手。我們應該改變單純灌輸方式,充分考慮學生理解的課程本身及其形成的規律,創建學習環境,讓主體在與環境交互中自我建構。我想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課堂教學上為了保證教學計劃實施的可行性,詳細制定教學計劃,用所學的新教學理念圍繞的三大方面進行教學嘗試,一是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趣味性研究,二是科普知識教學有效性研究,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應用能力,三是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盡快獨立地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去做來努力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研究上研究教材、審視教材,扎根于日常教學的常識,要結合課堂教學實際,重點抓備課質量的提高,采用教師個體獨立備課和備課組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的質量,實現優秀教案、作業設計和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研究的深度。但絕不意味教師要迷信教材,受縛于教材。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自己的得與失,來增強老師對教材的駕馭能力,促進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組織教學上要努力創設良好,寬松,舒適、和諧的課堂氣氛,組織全體學生舉辦“有效性課堂教學”知識競賽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轉變好教師的課堂角色,認清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放下包袱舒心大膽、輕松愉快地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從下面幾點如手:1、設計恰當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設計多變延伸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的思維。 3、設計“過程教學”,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4、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5、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3規范教育教學常規,追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分析學生理解的教材,掌握其規律的基礎上,就必須精心設計學習活動,這是有效課堂研究的核心??偟膩碚f,設計的學習活動應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發現、體驗、建構知識。 (1)分析學習活動的類型及其特點。了解學習活動的類型和特點,有利于開拓教師視野,準確把握某一種活動所適應的內容和范圍。(2)總結學習活動設計的一般原則。圍繞學習活動設計的總要求,進一步梳理出學習活動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在研究過程中關注:學習活動與教材知識的關系;學習活動與動機的關系;學習活動與時間的關系;學習活動與學生操作能力的關系,期望獲得明確的結論。(3)形成規范的學習活動編寫體例。設計的所有的學習活動,必須經課堂實踐,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檢驗其效果,并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所謂的有效課堂教學應該是以最少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這樣的課堂要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要有利于形成班級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濃厚的學習氛圍。有效課堂教學要結合課程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的課堂不僅要使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相應的知識技能,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創造得精神,使學生對學到的東西能夠活學活用,切實實施素質教育。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信息技術課教學實踐中的體會,具體來談一下在信息技術課有效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引入導學案,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入導學案后,要求教師在備好教材、寫好教案的基礎上,要進行認真細致的學情分析,從而做到在課堂上“三講三不講”,“三講”是指講重點、難點,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規律和方法;“三不講”是指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懂的不講。在進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編寫導學案。在導學案中要首先給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將學習目標分成幾個任務,以任務為驅動,細化為幾個具體的活動,給學生列出要進行的操作,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二、用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課的導入中,一定要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能夠調動起學習積極性,教師就能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從而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質疑是激發學生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徑,通過質疑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講授《制作課程表》一課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張制作精美的課程表作為新課的導入,然后問:“同學們,你們想擁有一張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課程表嗎?”學生當然回答“想要”。教師接著問:“你知道怎樣來制作一個這樣的課程表嗎?”學生提到插入表格,合并表格,藝術字、邊框和底紋等。接下來教師呼吁:“同學們親自動手來做一下吧?!睆亩褜W生有目的地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向學生演示操作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把本節課的課件傳給學生,以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有疑問時,可以及時查閱課件自主解決問題。學生如果還有疑問,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軟件將問題發給教師,以便教師及時解答。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方便地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實現了差異化教學,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小組協作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進行小組組建時,首先要了解學生各自的特點,使小組成員之間不要有矛盾,保證小組成員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同時,要把不同基礎的學生分散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不致造成有的小組完成得好,有的小組不能及時完成任務的局面。通過小組成員的協作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生在學習小組內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小組協作式教學可以采用模擬課題式分組教學的形式。
用模擬課題式分組教學的一般活動過程是:教師向各小組布置研究課題,給予必要的說明,提供必要的資料和網絡資源;然后由學生小組研究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最后將結果(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案、電腦作品等)展示出來。
五、通過對作品的展示,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每個學生完成作業,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對于學生的優秀作業,筆者在課堂上給予表揚,使他們有成就感,就能更加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有的學生作業完成得可能不盡如人意,正可以通過對學生作業的展示,了解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查漏補缺。
六、課堂小結及拓展
關鍵詞: 課堂 有效 思維 改革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年輕教師曾有過這樣的體驗:教師滿懷信心地上課,但課后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總是效果不佳。為此,數學課堂教學要提高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使課堂的結構優化、組合有理,使設計的教學過程疏密有致。本人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點粗淺認識。
一、有效課堂教學應積極地創設問題情境
1.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應充分利用每節課所探究的問題,設計不同的問題背景,用懸念或驚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增強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如果把一張紙對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不會有多高,但是,當指出這個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不少時,學生都驚奇不已,覺得難以想象。這個問題的提出擺脫了常規的提問模式,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依據教材內容,把握契機,創設情境,學生通過思維活動,探索和發現了知識變化的起因和內在聯系,最終領悟到了有理數乘方的本質為“求幾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達到了會學的目的。
2.培養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睌祵W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的精神。怎樣引導學生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創新精神不可忽視的一環。
二、有效數學課堂應注意發揮群體的作用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教師講什么并不重要,學生想什么比教師講什么重要一千倍”。因而優化課堂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根本宗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復習“解直角三角形”一章時,課前布置學生分組自己先復習,將本章有關內容分層次展示出來,也可列表格等。課堂上先由一個小組將本組整理的知識點亮出,其他小組結合自己的復習進行補充或指出問題、優點與不足,然后由教師詳細歸納總結,最后進行題組練習,加以鞏固。所選習題不必多,最好是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這些習題分為基礎題、提高題,針對提高題,誰有新思路,就到講臺上充當小老師給全班同學進行講解。既鍛煉了學生,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自覺主動地動腦想,動手練,動口講,動耳聽,解放了學生的腦、手、嘴、耳,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每個器官都動起來,給他們活動的一切機會、條件和空間。作為教師,貴在啟發,重在引導,妙在開竅。久而久之,課堂能真正成為師生雙方共同探究活動的樂園,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促進作用。
2.引進競爭意識營造氛圍
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競爭已無處不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采取競爭策略,可以促進群體參與,使課堂氣氛活躍,激發學生積極進取。引進競爭意識的手段有:
(1)語言激勵競爭
課堂上,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進行教學,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參與競爭。如“看誰最先想出來?”“看誰說得最好?”“看誰做得最好?”“看誰想得比他們更好?”“比比誰最聰明?”“看哪一組準確率最高?”等等。
(2)練習激勵競爭
①個體練習比賽。練習時可設計A、B題組,A組是必做題,B組是選做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A組題后爭取完成B組題。看全班誰完成B組題最多最好,練習后及時表揚、獎勵。這樣,既可讓“吃不消”和“吃不飽”的兩類學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們積極進取,主動競爭。②群體練習比賽。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接力賽練習。每人完成一道題,本組最后一個學生完成后將答卷交給教師,教師按送卷順序先后編號,根據運算速度和答卷正確率評出優勝組。
三、有效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學法指導
古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現代學生的數學素質,不僅要教給他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具有會學的能力。怎樣指導學生的學習呢?
1.掌握學習方法
中學數學教材中,每一新知識的教學基本上都有相應的例題,教學時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指導學生掌握自學例題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題的教學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層逐步呈現解題過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學生探索的內容,要讓學生根據解題思路自己去思考完成。有的例題有“想”的內容,要讓學生知道這是思考過程;有的法則、概念、結語等用色字表示,要讓學生清楚這是重點內容;有的例題中的示意圖和操作程序是為突破難點安排的,要讓學生懂得根據圖示順序去分析、推想,從而掌握數學學習的思考過程。
2.培養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首先應從閱讀開始。七年級學生閱讀能力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必須從示范做起,對課文內容逐句、逐段領讀、解釋,對重要的教學名詞、術語、關鍵的語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復讀,并指出記憶的方法,同時還要用符號標記。對于例題,讓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審題意,確定最佳解題方法。在初步形成看書習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在重點、難點和易錯處列出閱讀題綱,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縱向深入和橫向拓展地閱讀數學課外材料,還可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交流,相互啟發,促使學生再次閱讀,尋找答案,彌補自己先前閱讀時的疏漏,從而進一步順應和同化知識,提高閱讀水平和層次,形成閱讀――討論――再閱讀的良性循環。
3.引導自主探索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闭n堂上多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僅能滿足學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學生于快樂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
四、有效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培養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能力的培養,其中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主要方面。思維能力的內在實質是分析、綜合、推理、應用能力,外在表現是思維的速度和質量。教學時應進行如下訓練:1.思維速度的訓練,2.思維質量的訓練,3.逆向思維的訓練。
總之,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善于思考,勤于鉆研,要充分全面了解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改革,為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