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3 09:51: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舞蹈作品賞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在舞蹈教學和表演實踐中,表演想象占有重要地位。表演想象貫穿在舞蹈學生從最初創造直至到登臺表演的全過程。表演想象豐富了舞蹈學生的創造意識,舞蹈學生的意識、經驗和知識,也影響著想象的發展。
世界著名美學家蘇珊郎格在《藝術問題》中寫道:“舞蹈的首要行動是創造一個虛幻的力的世界。舞蹈的虛幻之象決定了想象在舞蹈的意境的創造與欣賞中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舞蹈教學和表演實踐中,表演想象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平常的舞蹈基本訓練、劇目排練還是舞臺表演,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去感知、體會、理解舞蹈作品,從而讓學生較好地掌握表演的內在規律和外部表現,并讓他們具備表演情感以豐富人生的體驗,個人的閱歷。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表演想象能力談談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想象在表演中的作用
藝術都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加入想象創作出來的,可見,想象在藝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想象是人腦對記憶表象加工改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人類獨有的,不僅高于感覺、知覺和表象(感性認識),而且也高于記憶、思維或抽象(理性認識)的一種充滿悟性、靈性的創造性潛能。它始終與形象思維、情緒情感等心理過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同時表演想象也是在人類實踐活動中產生發展起來的。表演者的任何心理過程,包括認知、情感、意志、表演感覺以及對作品的理解、釋放都離不開想象活動。它貫穿在表演者從最初創作直至登臺表演的全過程。民族舞蹈《豐收時節》中,音樂響起從舞臺里依次出來美麗的新疆姑娘和武警女戰士,從她們充滿喜悅的臉上、歡快的動作以及充滿激情的精彩表演中,觀眾似乎被帶入了美麗的南疆,豐收的葡萄園里,并和舞蹈演員一起感受著豐收的快樂。演員如果不是以想象統領著整個內心情感,就表演不出豐收時的喜悅情狀。我們再來說說古典舞《秋海棠》這部作品,這是一個古典舞男子獨舞。音樂響起,舞臺中央擺放了一個戲曲旦角行當使用的“大頭”戲裝頭飾,演員身著戲曲裝扮從側幕對著頭飾蹣跚而出,那躬背縮搐的叟態,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使人一下子就聯想到了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藝人;舞蹈中間部分,秋海棠似乎在回憶當年戲臺上的風光景象,令人好不愜意。忽然,當他摸到自己臉上的傷疤時,情緒急轉義憤填膺隨著音樂的高漲而瘋狂地舞動;結尾處,秋海棠沉浸在對當年的回憶中,此時更是突出了凄情,使觀眾的心深深地被人物的悲慘命運打動,從而產生了共鳴。整個舞蹈的表演和欣賞的過程,無論演員還是觀眾,都是帶著想象來創作和感受這個舞蹈作品的?!爱斔阶约耗樕系膫虝r,情緒急轉義憤填膺隨著音樂的高漲而瘋狂地舞動”,這個情景在藝術的創作中,是不可能讓演員真的破相后才表現悲憤的情緒的,那如何把藝人受到迫害并導致破相后的悲憤心情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這就是靠演員的想象來推動創作的過程,觀眾也是在想象中去與演員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并與演員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蘇珊郎格在《情感與形式》中寫道:“據我所知,還沒有人肯定巴甫洛娃運用實際感覺到的虛弱和病態,來表演《天鵝之死》中慢慢衰竭下去的生命是最出色的,也沒有人會提出在瑪麗維格曼上臺前幾分鐘,告訴她一個可怕的消息從而使她進入悲慘的《夜舞》中的角色……”所以,蘇珊最后總結說:“是想象的情感控制著舞蹈?!彼哉f觀眾也是從舞蹈動作形象的感知開始展開聯想和想象,最后才能進到對舞蹈意境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欣賞到表演的意境和美。
二、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想象力
中專舞蹈學生由于他們本身的知識面、生活經歷和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在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有時候不能很快地把握人物形象,有時候表演動作機械、缺乏情感,有時候情緒與舞蹈所要表現的形式不匹配,致使舞蹈的意境表現不出來。那么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呢?筆者認為:要加強對學生表演想象力的培養,讓他們更好地把握角色,融入自己的情感。培養舞蹈學生的表演想象力,是舞蹈教學中的重要工作。教師在教學中要常用一些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想象,讓他們通過想象去理解舞蹈動作,把握舞蹈作品。例如:在基礎訓練課中,練‘彈撩腿’時要求小腿撩出要像“甩鞭梢”一般把力量一直貫串到腳尖;“點地翻身”時,學生的雙手甩動要快如“閃電”;“串翻身”的行進猶如“車輪滾滾”,這都要求學生通過想象做好這些動作,使之變得更加完美。剛剛接觸身韻課的學生,對于身韻的腆、含、仰三個元素的練習,總是不能很好地領會其中的要領,做出來的動作不協調,缺乏韻味,這就需要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告訴她要運用想象去理解,腆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俯身去聞花香,含是說學生的表情要猶如害羞一般,含情脈脈,仰就是要讓學生沐浴在陽光中,這樣,學生就能較好地領會動作的要領,做出來的動作才會有韻味。諸如此類的例子舉不勝舉,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這種通俗易懂的語言形式,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動作的要領,讓他們更好地通過想象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表演想象,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體驗生活,一個表演者除了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表演技巧外,還應該重視拓展知識面,深入生活仔細觀察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學生中表演想象力有高與低、優與劣、雅與俗之分,這就需要教師的悉心引導,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本身的文化課,還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與舞蹈相關的姊妹藝術。從而從各個方面、不同角度來指導學生學會捕捉生活中最激動人心、最富于詩情畫意的場面,品位和感受人間的喜悅、悲傷、離別、思念、興奮、悠閑、豪邁等情感和情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讀一些文學作品,讓他們在文學作品中去體味不同的人生。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仔細體味、感悟《漫漫草地》里的小戰士,以及《秋海棠》里的舊社會藝人的形象,更好地去演繹這兩個舞蹈里的角色。教師還可以通過為學生分析舞蹈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以及細節處理,激發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來把握好這些人物形象,并讓他們投入自己的感情,詮釋這些作品。每一個愛藝術的人都應該熱愛和善于觀察生活,并善于看到它的無限的多樣性。因為銘記在我們記憶中的一切生活印象,一切最強烈、最生動和最美好的事物,是會不知不覺地影響著我們的創造的。適當安排舞蹈即興練習,把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人、物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促進學生舞蹈心智的打開,提高舞蹈思維能力。
三、結語
黑格爾指出:“最杰出的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這種創造活動就是想象。”可見,藝術創作需要想象,藝術欣賞也需要想象。人們因為有了想象,才有了不同于動物的感覺,而舞蹈中更需要這種想象??偠灾?,想象在舞蹈教學和舞蹈表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表演想象伴隨著舞蹈表演者自始至終,它是舞蹈創造過程中,從捕捉情感到營造意境的橋梁和紐帶,我們教師要更好地指導學生把握表演想象,進而使我們的表演生動活潑,散發出它獨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袁禾.中國舞蹈意象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
[2]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師院校 音樂教育特色 人才培養模式
2004年底,國家教育部下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在此方案中,對于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培養方案提出了加大地方和學校特色化課程建設的要求。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第四部分提到,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大力培養專門人才”。為此,要發揮高等院校在特色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依托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和科研等方面的優勢,培養特色專業人才,為地域音樂文化培養傳承和保護的接班人。
一、形成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重要意義
民間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民族、風土人情等的藝術化再現,也是當地特色文化的重要表現。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古老而又豐富的各地民間音樂反映了中國民族音樂藝術文化對大自然和人文情懷的無限崇尚,也反映了中國藝術文化的一種民族精神,至今仍然保留著中華民族生存過程中最基本、最精練的文化信息。
在地方高師院校音樂專業開設介紹本地民間音樂的課程,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將區域特色文化藝術引入到高校藝術教育的學科體制,通過高等藝術教育,建立一套相對完善規范的區域特色文化藝術的學科體系,培養出一大批能從事區域文化藝術工作和實踐的高素質人才,既可為當地的社會文化、教育、經濟事業服務,又可以使我國各區域寶貴的文化資源和遺產得以搶救和保護,進而發揚光大,使其真正成為一種有特色的文化藝術。
地方高師院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就業大致有兩種情況:一部分人會成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擔負起傳播祖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培養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另一部分人將會成為群眾文化事業的管理者或傳播者,肩負著保護、挖掘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因此培養音樂專業學生尊重和自覺保護、傳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重要意識,讓他們深入了解并掌握其藝術價值、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既是專業的需要也是素養的必備。地方高師院校在音樂人才培養模式上雖幾經改革,但仍舊不能脫離專業音樂院校培養模式的窠臼,在“地方和學校特色”方面尚未形成體系。我省有高等師范院校近10所,但是他們在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特色課程建設上,都沒有形成對科爾沁音樂文化的專門研究,從而使得此方面人才的培養在我省高校中尤顯欠缺。
目前在我國,已有部分音樂專業院校開設了相關的課程,為我們作出了表率。如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泉州師范學院等,已為社會培養出了大批的民族音樂專業人才。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遵循“借鑒當代世界優秀的音樂教育體系,依托云南獨有的民族音樂資源,傳承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弘揚中國傳統音樂,培養21世紀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復合型音樂藝術人才”的辦學理念,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抓住音樂教育的基點、特點、熱點建立專業學科,弘揚中國傳統音樂,走民族音樂本土化教育的路子。泉州師范學院也成功地培養出了首批“南音”方向的本科專業人才。他們的教程除了介紹“南音”的樂學理論、樂事活動、音樂流布、音樂構成等,最突顯的特點是強調把“南音”置于泉州乃至閩南文化發展的脈絡中傳承、認識、研究,立足于本地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就近取材,為“南音”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的貢獻,為當地的文化傳承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二、科爾沁草原音樂資源現狀分析
(一)獨特的草原歷史
白城師范學院地處科爾沁草原,坐落在素有鶴鄉之稱的白城市,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東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接壤;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長嶺縣毗鄰;西北與的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連;東北與黑龍江省泰來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這里不僅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蒙、滿、回、朝、錫伯等29個少數民族。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各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使得這里的音樂文化也異常豐富多彩。
白城市歷史悠久,經考古調查和歷史文獻記載,在舊石器晚期境內已有人類生活。商周至秦時期為東胡游牧之地。漢、南北朝時期,為鮮卑、夫余所居。隋唐時,為契丹族游牧之地。遼時,在這里設長春州,治所在今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四家子古城。金承安三年(1198年)又在此復設泰州,城址仍在四家子古城。蒙元時期,先屬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屬遼陽行省泰寧路、泰寧府,治所仍在四家子古城。明朝時期,隸屬奴爾干都司所轄泰寧衛。清朝時期,屬蒙古科爾沁部。悠久的蒙古族歷史也為研究和傳承地域音樂文化——科爾沁蒙古族音樂文化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豐富的草原音樂資源
在蒙古族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中,科爾沁文化是獨具魅力的。在科爾沁這片沃土上,文化遺產富聚,文化形態多樣,烏力格爾、科爾沁民歌、馬頭琴音樂、四胡音樂、蒙古族安代等等都是非常經典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鳥力格爾、科爾沁長篇敘事歌、馬頭琴音樂、四胡音樂等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科爾沁蒙古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些音樂藝術種類都經歷了種種流變與整合的發展過程,并與蒙古高原各地區的諸部音樂文化交相輝映,與豐富多彩的各部落民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了現今風格各異的獨特藝術形式。
(三)特色鮮明的培養方向
本土文化的豐厚綿長,特色資源的得天獨厚,為我們構建特色課程提供了獨特的有利條件。其生源很多都來自內蒙古通遼、赤峰,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區,他們占總生源的50%以上。學生學習本土音樂文化有著對特定內容的理解、風格把握和語言運用上的優勢。在畢業以后,他們大部分回到自己的家鄉,扎根于當地的音樂教育事業,承擔起收集、整理、保護、發展、創新和傳承蒙古族音樂文化的重任。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有助于師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間豐富的風俗民情,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為當地音樂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識,同時又能更好地促進地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三、以地域音樂文化為載體。推進高師院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蒙古族民間音樂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然而蒙古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缺失,卻是地方音樂教育界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其表現:一是教師本身對蒙古族音樂的了解不夠;二是缺乏蒙古族民間音樂傳播的途徑。為此,從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加強人才培養出發,推進高師院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蒙古族地區音樂環境;二是要加快蒙古族民間音樂的挖掘整理,加強蒙古族音樂理論研究;三是要豐富蒙古族音樂教育活動的形式,加快教材的建設,改進音樂課程的考試評價標準;四是針對大學生的特點,提高教師對蒙古族音樂的認知水平及教學水平,調整教學側重點。
(一)增設地域特色音樂史課程
在學科體系中,我們應該高度樹立尊重傳統文化的觀念,進行課程有效資源的利用。在現有的“中國音樂史課程”基礎上,將蒙古族音樂理論研究成果以及蒙古族音樂中的“活性”資源向教材建設、課程改革和師資培訓上轉化,增加諸如“蒙古族民族器樂史”、“蒙古族民歌與說唱史”、“科爾沁蒙古族民俗與音樂史”等課程,以便使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有益的補充,使在人文素養有效提高的基礎上,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地方特色音樂的深厚文化內涵。
(二)增設地域特色音樂作品賞析課程
高師音樂教育引入地域特色音樂,首先應在音樂賞析方面增加本土音樂的比重?,F階段高師的音樂欣賞課主要以欣賞西方古典音樂、近現代音樂為主,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相對較少,地域特色音樂幾乎沒有。而地域音樂無論在體裁、形式,還是音調、風格上都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因此,可以先從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舞蹈、戲曲、器樂曲等方面研究人手,進而擴展到地方音樂的其他領域。
民歌是民族音樂的母語,倘若丟掉了母語,這個民族的文化也是殘缺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原生態民歌都應該得到保護,這是一個基本原則。為了使科爾沁蒙古民歌得到保護并能傳承下去,可以結合授課的實際情況,開設“科爾沁民歌與表演藝術”、“胡仁烏力格爾與表演藝術”、“科爾沁民俗與科爾沁民歌”等課程,使學生在與地域特色音樂的“零距離”接觸中真正地感悟和體會到地域音樂獨特的美感與魅力。
(三)增設地域特色演唱、演奏技巧課程
地域特色音樂的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開設相關理論與作品賞析課程之后,應該增設民歌演唱、馬頭琴、四胡演奏技巧等課程。教師要盡可能多選用一些傳統的民間歌曲進行訓練,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不同風格作品表現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處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聲音條件選擇不同的作品進行訓練,使他們自身的音樂潛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同時還應該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聲音條件、演唱演奏水平,采用集體課與個別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之上更快地提升演唱和演奏技巧。如果師資力量缺乏,也可以聘請擅長地域特色音樂的表演專家進行授課,以培養音樂人才。
(四)強化地域特色音樂教育實踐
論文摘要:21世紀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在高校開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對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學的現狀,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引言
21世紀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高校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的棟梁之才,將責無旁貸地肩負著推行素質教育的重任。因此,當代大學生自身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高校開設舞蹈課(以形體課為主),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舞蹈欣賞水平,最終達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藝術素養。同時也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因為各種歷史原因和現實狀況,提出我國高校大學生公共舞蹈教育的發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學的現狀,以及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從公共舞蹈的特點和表現力方面來看
高校公共舞蹈的特點是:(1)全部參與。它不只是少數人的、高精尖的舞蹈人才的舞蹈活動,是正常人美育需要的由全體學生參與的舞蹈學習;(2)普及性水平。不是高難度的舞蹈水平,而是重在學習基礎的、簡單的、常識性的舞蹈文化培養。
形體舞蹈課,通過對上肢、下肢與軀干的規范訓練,掌握身體運動的規律,并在一定的音樂節奏與旋律中能夠協調自如地運動。而大學生在學習了舞蹈語匯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軀體,抒感、宣泄激情。當他們需要歌唱抒感,就更需要通過肢體來加以演繹。舞蹈是一種易普及的藝術,它比音樂具體形象,比戲劇簡單容易,適合表現他們的學習生活。大學生通過舞蹈可以協調肢體,調節文化學習造成的不動狀態,更重要的是還能增強自信心,使人擺脫靦腆和拘謹。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審美情操,充分展示當代學校的校園風貌與當代學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二)從公共舞蹈教育的作用來看
舞蹈訓練是一種肢體訓練過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體優美,而且還因為舞蹈經常是雙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動,所以舞蹈過程也是培養舞蹈者關注他人、關注配合、注重協調的過程。我國老一輩舞蹈家郭明達先生,在美國學習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紹:“幾十年來,美國教育系統里的舞蹈設置目標,認為舞蹈活動可以強身健體,糾正姿態,調理肌肉,使動作準確。在心理方面,舞蹈對適應團體活動、接受領導、遵守紀律有幫助;對個人言行舉止、表情達意也有益處?!币虼?,我們應該重視舞蹈課的訓練,這是21世紀中國教育的要求。
(三)我國高校普及藝術教育的良好發展勢頭
從1988年國家教委印發了《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到1996年,國家教委又印發《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再到2006年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充分肯定了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各高校設立專門的公共藝術課程管理部門和教學機構,加強公共藝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并把藝術選修課逐步納入教學計劃,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校期間可以選修公共音樂、公共舞蹈、公共美術等藝術課程。而舞蹈發揮其肢體語言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學生,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各類藝術教育形式共同存在。
二、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發展方向
(一)公共舞蹈教育課程的設置
據不完全統計,各高校開設公共舞蹈課程一般可以分為兩大塊:(1)形體與氣質的塑造。這一課程是老師教授學生訓練形體、塑造氣質的方法。學習舞蹈基本功,最大限度地開發肢體的表現力,學習常用的技術技巧和舞蹈風格韻律,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能力,學習舞蹈劇目,培養正確抒發感情、完整刻畫舞蹈形象的藝術水準。(2)中外舞蹈藝術經典作品賞析教學。是通過視頻媒介,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介紹古今中外優秀舞蹈作品,讓學生了解每一種舞蹈形成的歷史條件和社會背景,了解每一種舞蹈風格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認識舞蹈的美學特征,喚起他們內心向往美的追求。優秀的舞蹈藝術作品可以給學生一個舞蹈知識的形象化的教育和一個合理的舞蹈藝術的知識結構,開闊他們的眼界,提升對美的鑒賞力。
(二)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學方法的研究
1、潛移默化、寓教于樂
組織學生觀看舞蹈音像資料,以“畫面”中那些優美舞姿,豐富的情感表達,來傳達對美的感受,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有目的性的學習,進入自然的舞蹈學習狀態。
2、教學方法的多變性
“口傳身授”是舞蹈教學的基本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用形象、精煉的語言講解舞蹈動作要領,再通過肢體示范教學,直觀地給學生展示動作,使得同學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體會動作要領。但是隨著高科技慢慢滲入教學,有了多媒體、電視教學等,更能成為很好的輔助教學工具。畢竟舞蹈是表演藝術,它是通過肢體來表達的,在教學中加以電視教材,可以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地把握需要傳達的意思。
3、結對幫扶教學
根據高校公共舞蹈的特點,是由全體學生參與的舞蹈學習。雖然不是高難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學過程中,會有一些同學領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進行結對幫扶,把領悟慢一些或動作出現錯誤的與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學組成一組,互相糾正錯誤,避免動作的錯誤出現。
(三)高校大學生舞蹈團隊的不斷涌現,豐富了校園文化,帶動了高校課外藝術活動的健康發展
經抽樣調查,全國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學生舞蹈隊。而這些團隊中的同學多是通過公共舞蹈教育的課程學習后,涌現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對舞蹈的熱愛,自發成立的舞蹈團隊。近幾年,高校非專業同學參加全國各類舞蹈大賽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屆大學生舞蹈大賽來看,共48個節目進入復賽,非專業組23個節目,比例占了一半。雖然這部分學生可能在表演上達不到準專業的水平,可是他們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當代學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動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頸”
1、學校領導的認識不到位,管理職責不明確
迄今為止,還有部分高校領導同志一直對藝術教育的作用持懷疑的態度,甚至認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無,只不過是供休閑娛樂而已。藝術教育機構只是團委工作下的文藝干事兼管,沒有設立專門的舞蹈教研室,據不完全統計,設立了藝術教研室等藝術教育專門機構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資金短缺。配備不齊全
經調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經費嚴重不足。有一所學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學研究上的經費達8000多萬,而投入人文科學研究的經費僅有100多萬,而真正用在普及藝術教育上的經費那真是少得可憐。一般高校進行舞蹈訓練的場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沒有鋪設專門的地板、地毯、把桿,更沒有鏡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賓用的地毯鋪設在水泥地上,那樣活動極容易受傷,更是無法達到訓練的效果。
3、師資力量缺乏
2006年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指導方案》中強調,各高校應重視藝術教育課程,加大配備專職的師資力量。就說北大、清華的專職公共藝術課教師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無法按國家規定來配備;再從學歷上看,從事高校公共教學的研究生教師的比例也只占25%,可見學歷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
(五)提幾點高等學校公共舞蹈教育的發展構想
首先,加大各校領導的重視,從認識上要重視,真正明確美育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藝術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認清大學生普及舞蹈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深遠意義。再者,建立起公共音樂、舞蹈、美術等教育專門機構,由他們專門負責全校公共藝術教育,并指導學生開展各項工作。最后,應配備根據教育部要求的師生比0.15%~0.2%的專職教師,還應配給相應的教學場地、設備和需要的各項活動經費。
[論文摘要]影視教育資源,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上可應用的影視信息資源。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在學生中開設美術欣賞課,讓學生在欣賞名家作品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認識美、適應美術教育的要求。影視教育資源在大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運用,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運用影視教育資源,可以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化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
一、影視教育資源與美術欣賞課
所謂資源,就是資產的來源,一般指自然資源。教育資源則是指各級各類教育部門進行教育活動,謀求教育發展的基礎。影視教育資源,就是指在教育教學上可運用的影視信息資源,有直接應用價值和潛在應用價值之分。所謂直接應用價值是指那些專門為各學科教育教學而創作的影視作品,可以直接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有很強的教育教學針對性。所謂潛在應用價值,是指那些不是特意為各學科教育教學創作的,沒有明顯教學意圖的影視作品,但經過教師的悉心挖掘和巧妙設計,同樣可以應用于學科教學并能夠產生教育功效。
美術欣賞是一種視覺心理活動。它從視覺對作品的直觀感覺開始,通過知覺與聯覺、統覺而變成情感和意識的過程。美術欣賞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形式,美術欣賞課教學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它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積極手段。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當前,素質教育對于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創新的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心靈、美的品質。在學生中開設美術欣賞課,讓學生在欣賞名家作品的過程中,欣賞美、感受美、認識美,適應美術教育的要求。大學開設美術欣賞課的目的,除了對名畫名作進行專業技術層面的了解與探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和藝術品位的提高。通過美術欣賞課,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和藝術敏感性。
二、影視資源教學方式優于傳統教學方式
在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以后,教學觀念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能力,設計出適合其綜合素質發展的課堂環境就顯得更為重要。影視無疑是當今世界最具魅力的綜合藝術,它利用獨特的影視語言,表現生活,表達情感;它融文學、戲劇、繪畫、音樂、舞蹈、雕塑、攝影等藝術精華于一體;它是一門最現代化的、最有群眾性的、最受青少年歡迎的藝術形式。影視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大眾化藝術,其題材的廣泛性、形式的多樣性和觀賞的靈活性,使得影視自然地向學科教育延伸,改變了單調、沉悶的傳統教學模式。影視作品所具有的動感畫面和可剪輯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客觀上適應了學生生理與心理發展的需要。突破傳統的、說教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影視教育資源有意識地引入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其審美鑒賞能力。
當前,視聽語言像傳統的文學語言一樣已經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學習、閱讀和娛樂的重要媒介,電影、電視等視聽作品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影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視作品常常以優美的語言、生動的畫面、美好的情感、鮮明的人物形象、獨特的藝術風格、高雅的審美趣味和深厚的人文關懷來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生事物感受力較強,對影視也更為敏感和關注。把影視運用到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去,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運用影視易于營造立體的欣賞教學氛圍,可以創造出生動、活潑、愉悅、高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因此說,影視教育資源在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
三、運用影視教育資源優化美術欣賞課教學
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離不開情境創設,巧妙的情境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而且能創造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教學內容、學生生活體驗與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運用影視教育資源創設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影視的獨特魅力,憑借影視的自身優勢,優化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在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名作鑒賞是一個重要環節。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一本正經的說教,難以激發現在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常常死氣沉沉,氣氛不活躍。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過:“教育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當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階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興趣既是教學的手段,又是教學的目的?!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出興趣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大學生,青春洋溢,思維活躍,充滿活力,情感豐富而細膩,好奇好勝的心理使他們不滿足于單一模式的學習方式。影視正是以其獨有的光、電、聲、像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的特點來刺激學生的感官。運用聲、像、景、情并茂的立體式影視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興致盎然地吸收與課文相關的美術知識,改變“一潭死水”的大學美術欣賞課狀況。
在引導學生進行藝術作品賞析時,教師運用影視教育資源,將作品及其相關信息展示給學生。學生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既提高了審美能力,又掌握了作品的相關知識。例如:講威尼斯畫派時,可以播放有關15世紀末威尼斯的影視鏡頭,如《威尼斯商人》等,讓學生感受15世紀末威尼斯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的自然風光;感受15世紀末威尼斯女人愛穿漂亮衣服、染金發、過著舒適豪華的生活以及當時威尼斯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社會安寧,人們過著自由、富裕和平靜的生活等等。通過直觀感受,學生就可以輕松地掌握威尼斯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了解威尼斯畫派產生的時代背景。之后引導學生關注威尼斯畫派主要畫家作品的內容、畫面形式、表現技法、藝術風格等。如喬爾喬納的《沉睡的維納斯女神》、提香的《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花神》等。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和分析學生更能感受到威尼斯畫派畫家作品漂亮而豐富的色彩,感受到畫面體態豐潤、衣著華貴、皮膚細膩潔白、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優美形象。又如講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時,播放影片《波洛克》。影片《波洛克》是以美國畫家波洛克本人的生活為原型,對他生活狀態、時代背景、創作方式、思想、情感多方面展示。通過影片《波洛克》的觀看,學生可以直觀感受波洛克作畫的場面,思考波洛克追求的藝術精神和這種藝術有何意義,獲得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充分認識,獲得對美國戰后昂揚的精神狀態以及美國知識界在高度工業化社會中的某些狂躁、憂慮和焦灼不安精神的深刻了解。運用影視教育資源創設課堂情境,學生的情緒高漲,課堂情趣橫溢。精彩的影視鏡頭與精美的課文巧妙配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大學美術欣賞課教學。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高校音樂教育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一、高校音樂專業信息化教學現狀
信息化教學主要是指運用現代化信息和數字媒體技術,優化教育資源的獲取渠道,推動數字化、信息化教學手段和具有互動性、共享性的教學模式,并培養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人才。信息化對教學環境、教學條件、教學觀念、教學手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師資素質等多方面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計算機應用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很多高師院校音樂專業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不僅更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且使抽象的音樂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極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雖然依托計算機進行數字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已不再是新鮮事,但音樂屬于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包含了大量自然、人文和各類音樂事項及時空變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具有特殊性,信息化教學在很多方面尚不成熟,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當前高校在音樂信息化教學方面存在誤區。近年來,在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導向指引下,各高?;窘⒘艘杂嬎銠C網絡通信為基礎的校園網,用于日常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2010]22號》明確規定:“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A級標準是積極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成效顯著;必修課應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不低于15%,有一定數量自行研制開發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好。”但多媒體教學觀念仍然沒有真正深入到音樂專業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許多高校音樂教學多是采取小班教學授課方式,聽課人數較少又受制于教室環境,再加上音樂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而對教學形式與內容重視不夠。
第二,各綜合類院校對于音樂專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教學投入不足。在國外,隨著計算機音樂技術教學與多媒體的迅速發展,計算機音樂技術教學日漸深入課堂教學。而在國內,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音樂專業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導致人均占有教學資源比例嚴重縮水。在目前高校辦學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相對于優勢學科專業,音樂學科處于明顯弱勢,在各類綜合性院校中,硬件設施投入與更新相對滯后,即使在“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學?!钡脑盒#魳穼I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仍然相當匱乏,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許多高校的音樂教學中,黑板加鋼琴仍然是大部分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具,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教學的深入展開。①例如,在和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寫出譜例,在學生心中無法形成和聲音程的聽覺聯想,而鋼琴的樂聲轉瞬即逝,使學生時常陷入迷惘,盡管教師認真教學,學生刻苦學習,教學效果則往往事倍功半。又如,曲式分析學屬于音樂學科中的基礎學科,通過分析不同體裁、規模、時代的作品,對各種作品進行結構、內容、音樂作用與價值的概括,使學生能夠準確領會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并在演奏(唱)的過程中準確表達。在以往曲式分析教學中,需要講解譜例時,大多數教師會將其謄寫在黑板上進行講解,學生對譜例進行書面上的理解。這樣不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而學生也僅僅掌握了一些無音響效果的書面規則。
第三,教師在日常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化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手段,要求教師必須能夠正確、合理地將現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日常教學活動中。但目前音樂專業在綜合性高校的學科建設中位置并不突出,師資配備、學歷結構、師生比例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再加上音樂教學組織方法、手段具有特殊性,教師工作負擔日漸加重,導致音樂專業教師在高負荷教學任務和職稱、科研壓力的擾動下,疲于應對,難以顧及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而一些年長的教師,由于長期習慣于傳統教學方法,而不愿涉足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多停留于電子教案或者幻燈片水平。
二、對高師音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第一,提高師資隊伍信息化掌握水平,打造信息化的音樂專業教師隊伍。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而教育信息化則是國家信息化的基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許多發達國家就已經把對教師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提升到新型信息社會對人才培養及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依據《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培養標準》②,結合我國高師音樂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要求,筆者認為,合格的高校音樂專業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能力包括:良好的計算機操作及網絡應用能力、能獨立進行多媒體課程制作與傳播、能及時從網絡和媒體獲取各種音樂教育相關信息、能通過信息化渠道進行學習與培訓等。因此,高校音樂教育應當深刻理解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內涵,積極轉換傳統觀念,盡快培養大量熟練掌握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音樂專業教師。高校應當高度重視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工作,并將其納入議事日程落實到位,尤其要轉變優勢專業教師培訓而忽視音樂等弱勢專業教師培訓的思想觀念,堅持全面協調發展的辦學思想。例如,每學期制定信息化教育培訓計劃,積極組織和引導音樂專業教師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技術、教學課件開發及制作等方面的培訓與指導,甚至可以將其列入教師年度考核優秀與否的標準。③
第二,將信息化音樂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努力打造高校音樂教學實踐體系。盡管信息化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不能完全依賴。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對象、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不同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將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高校音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必須適應現代高師音樂教育的發展,以及信息化背景下音樂教師的崗位需求。在學生培養方面,應著重提高學生對各類音樂資料、專業學習信息的獲取、表達及處理的能力;在高校音樂專業的課程設置上,要有能體現音樂學科信息化的課程,如計算機音樂、數碼鋼琴、音樂欣賞及作品賞析、音樂網站制作、音樂課件制作、錄音制作和現代音樂試聽等;在教學內容中,需要努力融入信息化的要求,通過專業音樂學習網站的建設與共享,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將網絡課程教學與課堂面授教學相結合,從而達到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的目的;在課程與教學評價方面,搭建師生互評和交流的網絡平臺,如網上評課、網上選課、一對一課程的師生雙選等。
第三,加強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構建均衡的高校音樂教育硬軟件設施,保證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順利實施。教育是人類為了獲取信息進行信息加工的活動,學校是教育活動的主要載體,因為學校充滿了各種信息,這是其與家庭和社區的主要區別。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革,對學校信息的要求也是在變化和發展。有些學生誤解信息化就是指現代教育媒體,有的學生甚至認為信息化專指計算機,其實信息化包括了校園文化、教育實踐基地、廣播電視及計算機網絡系統、圖書館、各類實驗(訓)室等眾多內容。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首先,應加強校園音樂文化建設。在教學樓大廳、琴房、琴房走廊、樓梯間、音樂廳、排練廳、電梯及各種實驗(訓)室的墻壁上粘貼著名音樂家頭像、勵志名言等信息資料,使學生一踏入音樂大樓便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氛圍,開闊學生音樂學習的視野。其次,應著力營造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如在音樂(包括聲樂、鋼琴、器樂、視唱練耳)教室里設置活動桌椅,以便學生在課內能迅速將桌椅拼湊成若干小組,展開討論和實踐,營造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信息化環境等。
第四,著力構建并優化音樂教育專業人才信息化應用能力和素養培養的課程設置方案。為了培養高校音樂教育人才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素質,各個高校音樂教育應著力建立支持音樂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和素質培養的課程設置方案。由于每個高校受到所處的地域、交通及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制約,各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所開設的信息化課程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開課的具體效果不斷優化和調整,最終確定適合自己學校實際情況的課程設置方案。以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為例,該院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不斷的探討研究,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最終構建起按年級劃分的高師音樂專業信息化課程設置方案(表1)。一年級為基礎階段,主要開設數碼鋼琴、計算機基礎、音樂軟件與應用等課程,重點培養學生基礎的專業能力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二、三年級為積累階段,著重進行和聲學、復調技術、曲式與音樂作品分析、音樂教學法等音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結合計算機音樂和錄音制作等科技化課程,以全方位的實踐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升華;四年級為產出階段,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與積累,用課堂教學展示、音樂作品創作、畢業論文撰寫與答辯、音樂會來展現信息化音樂教育的豐碩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出,中南民族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在高校音樂教育信息化方面走在了時代的前列,通過優化過后的課程設置方案,讓學生在大學四年中始終處于一個被信息化所覆蓋的教學體系之中,值得學習和借鑒。
結語
信息化教學對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高師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努力探索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之路,使高校音樂教育從單一、傳統的模式向立體多維模式轉變。目前,我國對全面素質教育下了很大的決心,實施力度也大幅增加。這種趨勢必將給音樂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因此,高校音樂教育需要抓住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努力實現科學化、信息化,使其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趕上21世紀世界音樂教育發展的潮流。
注釋:
①③王揚揚.高校音樂專業多媒體教學現狀與對策[J].新鄉學院學報, 2009(9).
②此標準由美國高等教育圖書研究協會所制定,美國大學和研究型圖書館協會董事會于2000年1月18日通過,美國高等教育協會和獨立學院理事會分別于1999年10月和2004年2月認可。
參考文獻:
[1]田正鐵,王炎琪.淺析高師音樂教育的信息化[J].當代教育論壇,2008(6).
[2]周剛兵.現代網絡技術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大理學院學報,2009(7).
[3]李運林.論“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8(1).
[4]杜金菊,劉海潮.高校音樂資料的管理趨向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1).
[5]黃先開,范蓓,馮愛秋.信息化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2(6).
[6]李峰,楊衛萍.信息化對大學教育提出的新要求[J].理工高教研究,2000(6).
[7]王榮.音樂學院實施網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