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3: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財務核心能力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未能全面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雖然得到了發展,但其管理過于依賴國家的計劃,致使財務管理目標也是根據國家計劃指標從而確定的,此時其目標為保證國家計劃指標的完成,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目標也隨之實現,因此,企業對于經營風險未能進行全面的考慮,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人員與財務管理人員未能重視經營風險。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于財務管理也在不斷調整與改進,其中較為重要的方法便是集中式管理,但在其管理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與固定資產管理未能保持緊密的聯系,二者的脫節問題直接制約著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2.未能健全企業經濟管理體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于經營預測的研究相對較少,同時對于企業經濟決策也未能進行全面的分析,致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增長較為緩慢。在傳統財務管理目標中主要的方法包括財務分析法、財務計劃法、財務預算法與財務控制法等,但其中未包括財務決策法,因此,企業的經濟管理體制缺乏完善性與完整性,從而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于企業的固定資產來說,在其購買、使用與報廢等環節,均要進行管理,同時要保證各個環節效果的實現,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生產經營才能順利、有序的實現。但部分企業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未能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即便部分企業對于固定資產的購買與使用等環節進行了管理,但對于固定資產的報廢環節未能進行管理,致使企業的管理體制缺少全面性。主要是由于企業未能重視管理體制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固定資產在報廢環節,其價值較小,因此,未能引起財務管理的高度重視。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固定資產報廢的金額不斷增多,部分大型企業的固定資產一次性報廢金額可以達到千萬元,此時,由于企業缺少對其明確的管理,致使舞弊行為普遍存在。
3.未能有效運用資金回收策略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商業信用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企業在對其產品進行銷售之際,為了促進銷量的增多,實現市場份額的快速占領,通常運用賒銷的方式,此方式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從而直接影響企業的商業信用,主要是由于企業對于銷售客戶的了解程度偏低,對其信用未能進行全面的掌握,在此情況下,致使賒銷具有盲目性,進而企業對于應收賬款將失去控制能力,在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之際,企業的資源被大量占用,從而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企業通過賒銷,在會計核算方面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但賒銷過程中,企業的產品與資金等被大量占用,此時企業的流動資產將十分緊缺,進而不能進行流動資金的投資與債務償還等,在此基礎上,直接威脅著企業資產的安全性與流動性。企業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的生存、發展與經營等均十分重要,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其目標是根據財務管理目標而形成的,同時該目標也影響中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因此,財務管理目標在企業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同時,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進行及時的調整,從而保證了企業經濟活動的高效性。
二、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概況
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涵義企業財務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企業對財務資源進行籌集與配置,在財務的保障下,從而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保證企業的穩步發展。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綜合競爭力中的關鍵能力,主要是由于該能力保障著企業其他能力的實現,同時它也是企業最基礎、最核心的能力。當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得到提高之際,企業的其他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進而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將更加顯著。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特征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形成的前提為創新,同時企業財務資源直接影響著該能力。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即便其經營的產品具有相同性,但由于其財務環境的差異,將導致企業的財務資源具有獨特性,因此,企業在對財務資源進行管理之際,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創新從而保證企業價值的實現。企業能力是由生產能力、營銷能力、研發能力與議價等一系列能力共同組成的,上述能力對于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財務核心能力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不完全性的會計信息、不完全性的主體信息、不完全性的數據信息、不完全性的貨幣信息等。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財務核心能力的關系
1.統一性財務管理目標和財務核心能力二者在本質方面體現著統一性,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為財務核心能力,同時該能力也是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致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要以此為出發點。同時,企業財務管理以財務核心能力為目標,將利于財務管理在組織與方法等方面的統一與協調。企業財務核心能力要包含財務管理的相關內容,從而使二者的統一性更加顯著。
2.一致性現階段,對于財務核心能力,不同的學者對其有著不同的認識,但對于財務核心能力最為重要的內容,對其有著一致性的認識,即:創新能力為財務核心能力的關鍵內容,因此,企業為了提高核心能力要堅持創新,具體的創新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理念、產品、管理、組織與市場等,將企業的各個環節均進行創新,才能夠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均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共同作用下,企業的發展得到了技術的大力支持,進而企業的核心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生產、管理更加科學與高效,從而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長,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財務核心能力是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該能力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企業核心能力是由管理能力與技術能力等共同構成的,而財務管理能力也屬于管理能力中的一種,因此,企業核心能力中也包含著財務管理能力。在此情況下,企業核心能力與財務核心管理能力均要不斷提高,并且將財務核心能力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目標,當二者得到一致性的提升之際,企業的發展將更加快速與穩定。
3.關聯性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在企業財務能力中占有核心地位,并且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因此,財務核心能力要保持關聯性,從而與企業財務的各種能力進行緊密的聯系,對不同的能力進行包容。企業財務能力主要有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與成長能力等,這些能力共同構成了企業的能力體系,該體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時在該體系中較為重要的能力分別為盈利能力與成長能力,主要是有著二者對于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支持著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同時二者要服從于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盈利能力主要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此能力是企業戰略目標最為重要的內容。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要求企業核心能力要不斷提高,核心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因此,企業要豐富自身的管理方法,可以運用風險管理與價值評價等,從而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促進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增強,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夠獲得穩步的發展。
4.獨特性企業的核心能力具有獨特性,因此,企業財務核心能力也具有相同的特點,即:獨特性。該特點是根據財務管理目標與財務核心能力二者的內容與涵義從而形成的,因此,企業的發展、成長與盈利等要進行有效的結合,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對環境、資源與財務等進行科學的協調。同時,企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要積極發揮企業的各種能力,財務核心能力作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對于企業財務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也利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進一步深化。
四、總結
對于咨詢行業而言,各?。ㄊ校τ诼毞Q論文重復率的標準設定略有差異,大多會設置在20%-30%左右,有些會在當年的評審通知中明確,有些省份未做明確但實際上會進行處理。因此,擬參加評審的人員要結合所在省(市)的重復率標準,在前使用軟件進行檢測,對于重復率較高的文章要認真反復修改,直至將重復率嚴格控制在20%以內。以前曾看到有評委爆料說評審時發現有評審人員全文抄襲自己的文章,這種情況下即使僥幸通過也會被評委投反對票。但并不意味著整篇論文都需要是作者自己原創,論文創作時要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吸收消化,按照自己的邏輯和語言進行整合,同時應在論文中或參考文獻中加以注明。
第二步驟是要過內容關。論文質量直接影響評審時科研部分得分,而創新性、實用性、可讀性是衡量職稱論文質量高低的三個重要標準。創新性是指論文內容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能夠提出新觀點、新工具、新方法、新操作或新啟示,進而進行有理有據的論證,形成作者的一己之見,使論文對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學術論文和畢業論文不同,職稱論文大多是實務文章,選題應源于具體財務實踐,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指導實踐,因此論文內容不能僅限于理論介紹、背景描述,而應將重點放在應用啟示、管理對策上,即使是理論型文章也要著眼于對理論成果的應用探討??勺x性是指論文內容要寫得通俗易懂,在文字使用上要生動活潑,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對于較為復雜或枯燥的理論、原則、規范等應盡量通過鮮活的案例、具體的操作等形式來進行演繹和闡釋清楚。同時,論文選題、內容最好能和作者過往的工作經歷相匹配,如制造業從業者宜圍繞制造業財務管理的內容展開,盡量不去挑戰所在行業之外的研究領域,用于高會評審的論文選題應圍繞單位或行業的經濟學、財務、內控等問題展開。
第三步驟是要過細節關。一是要合理安排論文的發表時間。論文通常在通過經濟學中級職稱以后就可以著手準備,在預計參加評審前的2-3年內均衡發表最好,切記不宜在截止時間前的最后1-2個月才發表,以免給評委留下突擊發表的不良印象。二是要合理安排論文的篇幅字數。一般來講,除了要滿足所在省份對論文字數的基本要求之外,實務論文的字數不宜過多,但也不能過少。字數過多會顯得論文拖沓冗長、啰啰嗦嗦,對于發表在收費期刊上的還有要多交版面費的問題;字數過少會導致很多問題分析的不夠透徹、不夠充分,讓人感覺研究不深入,讀起來會顯得余尤未盡。參考實務期刊的征稿要求,文章字數宜控制在3000字-5000字左右。三是要留意與其他科研項目的疊加。除進行論文創作之外,編寫(編著)書籍、參與(主持)課題也是科研能力的有效證明,申報人員要善于把握機會,積極參與專業課題的申報、書籍的撰寫,特別是由國家財政部、各省財政廳(局)、各省經濟學學會立項的課題。四是要留意論文創作的行文規范。論文標題和結構要合理,論文語句要通順,應避免明顯的病句、錯誤的用詞,也不能出現明顯的錯字、別字。五是要留意評審時論文提交的規范。提交論文紙質材料的,要包含雜志封面、有刊號頁、當期目錄(最好用熒光筆劃出送審文章的標題)、正文等;提交論文電子版的,要記得預留時的電子版,文章排版要整潔,字體字號要美觀大方,不能引起評委的反感;發表多篇論文的,主送論文要用最能體現申報人科研能力的論文。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構建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目標及基本原則
1.總體目標。構建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必須以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為導向,以基本能力訓練為基礎,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以創新精神教育為主線,其總體目標是:構建完整的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養成有助于個人發展的良好個性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設計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2.基本原則。構建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要按照“注重基礎、強化訓練、加強綜合、培養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則:(1)根據學生實踐能力形成不同階段的特點,按照認識發展的規律,進行系統設計,促進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優化,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管理機制的有機統一。(2)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建立集教與學、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基地及運行模式,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3)改革實驗、實訓、實習等環節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緊跟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教育技術革新的潮流,努力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實踐教學。(4)探索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性技術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雙向推動、雙向管理、產學結合的管理運行機制,實現產學雙方共同培養應用性技術人才的深層次合作。
二、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
構建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要堅持高起點,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將產、學、研結合作為主線貫穿于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之中,充分體現學科專業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和本學科專業對知識結構、能力培養的需要,圍繞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總體框架以及各專業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著力構建“四層次、五模塊”創新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的層次。實踐教學“四層次”包括基本素質層次、基礎技能層次、專業技能層次、綜合訓練層次?;舅刭|層次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品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為主,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創業意識;基礎技能層次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基本操作技能為主;專業技能層次以吸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綜合把握和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為主;綜合訓練層次以探索性、設計性實驗及科研訓練為主,突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探索性思維。
2.實踐教學模塊。實踐教學“五模塊”即構建素質拓展模塊、實驗教學模塊、實習實訓模塊、論文設計模塊、科研創新模塊。素質拓展模塊重在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適應能力,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有助于個人發展的良好個性品質,主要包括軍訓、“兩課”實踐、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公益勞動等環節;實驗教學模塊是根據課程教學要求,安排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基礎性、綜合性與設計性實驗,使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方法和手段;實習實訓模塊是根據學科、專業方向,安排學生在實驗室、教學基地等完成課程實習、課程設計、專業實訓、專業實習或調查等,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論文設計模塊是根據專業培養的目標,在學生參加畢業實習的基礎上,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研創新模塊是根據創業型人才培養特色的內涵,安排學生在實驗室、教學實習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包括學生科研立項、開放實驗項目、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會計知識大賽、財務建模、證券模擬投資大賽)等環節,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科研能力和創業能力的訓練。
三、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及內容設計
1.實驗教學。根據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財務管理專業要構建以基礎、綜合設計和研究創新等為主的多層次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在保持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調整實驗項目,改變實驗內容陳舊、實驗項目少、因人因設備設置實驗項目的狀況,精選經典內容,增加現代財務內容,減少演示型、驗證型實驗,增加設計型、綜合型實驗。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教學實驗內容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實驗。財務管理所需的各種基本技能離不開對企業會計、財務、金融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因此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實驗內容應該包括基礎會計、財務管理原理、金融市場等相關課程的實驗內容。如會計憑證處理、賬簿登記、報表編制;企業融資、投資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場結構與運行等。(2)業務實驗。針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環節及其主要內容可分別設計若干個實驗項目,如財務管理目標測定、資金需要量預測、企業融資方案設計、企業資本預算編制、企業收益分配方案設計、財務政策制定、最佳現金余額制定、存貨最佳經濟訂貨量制定、財務報告分析、模擬證券(外匯、期貨)操作等。通過財務管理業務實驗,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業務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綜合實驗。為了使學生熟悉財務管理、會計及企業的各項業務流程和具體操作方法,可以設計企業財務管理軟件系統和會計軟件系統的操作實驗以及ERP沙盤模擬實驗。通過具體操作,學生可以熟練掌握利用計算機處理業務的技巧,模擬企業環境學會經營決策。特別是ERP沙盤模擬實驗,它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對抗性于一體的企業管理技能訓練課程。實驗中,學生被分成若干個團隊,每個團隊由若干個學生組成,每個學生將擔任總經理、營銷總監、生產總監、財務總監、供應總監等。通過直觀的企業沙盤,模擬企業實際運行狀況,內容涉及企業整體戰略、產品研發、生產、市場、銷售、財務管理、團隊協作等多個方面,讓學生在游戲般的實驗中體驗完整的企業經營過程,增強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
2.實習實訓。強化課程實習及課程設計環節,選取有一定工程或社會實際背景,體現應用性、先進性、綜合性的課題,加強多門課程之間聯系,形成綜合性的實踐教學環節;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習,強化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各環節的質量監控,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積極探索開放實習的途徑,改善實習的效果;以校內商學實驗中心和相關專業實驗室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資源向學生開設生產實訓和仿真訓練等實訓項目。
為了強化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可在組織學生到有關企業進行實習,使學生對要學的專業有所認識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實習機會,圍繞某些專業或專業相關問題開展社會調查,了解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如企業的采購流程、生產流程、工藝流程、營銷渠道、人力資源管理、企業運營環境等,要求學生撰寫專題調查報告。通過調查,使學生把握企業系統的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熟悉財務管理的各環節及財務活動,為學生解決分析與解決財務專業問題奠定基礎。
在專業實習方面,根據有關課程設計相關專業實習,學生在財務管理原理課程開設之后的假期,在教師指導下到企業事業等單位,了解實習單位財務管理過程,加深對財務管理全面認識,如,企業理財環境變化對財務管理影響、企業如何制定財務戰略、如何設立財務崗位、如何進行業績評價、如何設定理財目標、如何融資、如何選擇投資項目、如何實施對相關利益者的回報、如何強化日常財務管理等。通過專業見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外,還可培養學生的溝通、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及團結協作能力。
在畢業實習方面,組織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參加財務管理實務實踐。畢業實習是綜合性能力的培養,涉及的財務相關業務主要有:會計核算、資金管理、資本運營、銀行、審計、稅務等。通過畢業實習,不僅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且對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作等綜合素質也是個極好的鍛煉與培養。
關鍵詞 :教師;財務;技能
21 世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財務技能培養是滿足市場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在應用型和創新型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師在學生財務技能培養中要以學生的實際應用為基本出發點,適時面向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基層管理高技能的需要,認清財務技能培養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性;處理好財務技能培養與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協調性。
一、教師的滲透作用
(一)教師滲透財務技能到教學內容中
根據市場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財務技能的要求,即熟悉會計主體業務的財務技能;掌握機構會計系統和會計政策的財務技能;掌握各種財務分析和報表生成軟件的使用方法財務技能。根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設計的專業課程,教師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培養學生財務技能的相關專業課進行分類為業務課程類、法規政策課程類和信息課程類,教師將財務技能分別滲透到這些類別的專業課程類型中的。
(二)教師滲透財務技能到教學模式中
教師根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財務分析能力培養方案,明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培養學生財務技能的“財務分析情境—財務分析崗位和財務分析任務—財務分析方法”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財務分析情境—財務分析崗位和財務分析任務—財務分析方法”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給學生一個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抓??;給學生一個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
二、教師的引導作用
(一)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的引導
業務課程教學內容是財務技能培養的根本,教師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起到直接的作用?;A會計課程側重在企業基本經濟業務核算、制造業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和賬務處理程序方面加以引導。企業會計課程側重在資金的籌集、使用、耗費、回收和分配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核算與監督方面加以引導。成本會計課程側重在費用要素的歸集與分配、成本會計核算法方面加以引導。管理會計課程側重在規劃、組織、控制和評價方面加以引導。財務管理課程側重在組織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系方面加以引導。項目投資評估課程側重在以國家計委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為依據的,對投資項目進行合理的評估方面加以引導。技術經濟學課程側重在技術領域內資源最佳配置方面加以引導。
經濟法、稅法和證券投資屬于法規政策課程,是業務課程內容的基礎,教師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起到間接的作用。經濟法、稅法和證券投資側重在基本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內容方面加以引導,為更好地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奠定基礎。
會計電算化屬于信息課程,是業務課程的延續,教師對學生財務技能培養起到手段更新與擴展的作用。利用會計軟件,培養學生在各種計算機設備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難完成的會計工作過程的財務技能。
(二)教師在教學模式上的引導
實施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培養學生財務技能的“財務分析情境—財務分析崗位和財務分析任務—財務分析方法”的教學模式,教師為學生主動提供財務業務情境、財務崗位和財務任務和財務分析方法,學生在此基礎上,不斷接受財務技能的培養。
1.課程實驗教學活動的財務技能培養
教師為學生主動提供財務業務情境、財務崗位和財務任務和財務分析方法,培養學生記賬、報賬和算賬的技能和管理技能。
2.綜合性實驗教學活動的財務技能培養
信息對現代經濟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誰掌握信息多、快、準, 誰就能取得經濟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如何獲取信息和加工整理信息的財務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及時獲取信息,并及時加工整理,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第一手資料,不斷開發信息資源,以滿足經濟管理的需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利用訓練中積累的大量信息資源,總結過去,把握現在,探索未來,積極發揮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財務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管理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發展迅速,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并增強創新的財務技能。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工作越來越具有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培養學生具備根據國家財經法規、會計工作法規等要求,具有區分真假和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實際分析財務技能。
3.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活動的財務技能培養
教師在學院教學活動引導下,除論文以外,設立可行性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等多種文體的畢業論文設計,讓學生在多種文體畢業論文設計之間進行選擇,尤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商業計劃書畢業論文設計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的財務分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學生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練就過硬的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其應有的財務分析職能作用,參與經濟管理,設計出相應的文本。練就人際交往能力,發揮其處理各方面經濟關系作用。
三、教師的溝通作用
教師在滲透和引導過程中,有效發揮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作用是強化學生財務技能培養的條件。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就業導向,采用不同方式激發學生財務技能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財務分析的觀念。教師采用不同方式示范引領財務基本技能操作,指導學生財務問題解決分析方法。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多樣的財務技能培養活動,訓練學生財務分析的能力。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途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見表1所示。
基金項目:
2009年山西省教育廳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提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財務分析能力的研究”(晉教高[2009]44號);山西農業大學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高等農林院校大學生創業財務素質培養的研究”(YB-201309)。
參考文獻:
[1]顏華.論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J] .北方經貿,2007, (8).
[2]鞏建閩.基于系統的課程體系概念探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2,(6 ):102.
內容摘要:政府會計這一研究領域國外學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國政府會計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經過近十年來國內學者的研究,雖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但仍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因此,有必要對我國近年來的政府會計理論研究情況和成果進行回顧和評價,為未來政府會計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 文獻回顧 評價
1994-2009年會計期刊發表政府會計論文情況分析
(一)會計類核心期刊刊登文章的數量結構分析
對會計類核心期刊發表政府會計類研究論文的數量結構進行統計,可以看出,1994-2009年我國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總體篇數不多,為259篇。17種會計類核心期刊十幾年刊發政府會計方面的文章占前四位的分別是財會月刊、財會通訊、會計研究、財務與會計,占了文章總數的70%以上。而其他核心刊物發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較少,其中審計研究和中國審計發表的政府會計方面論文為0。這說明我國的政府會計研究起步較晚,學術領域的研究氛圍不夠濃厚,導致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相對發展緩慢。
(二)各種期刊刊登文章的年限分布情況分析
會計類期刊在不同年份內發表政府會計類研究論文的數量結構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反映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來有關政府會計的論文數量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是在2000年前后有關政府會計的論文數量呈下降趨勢,本文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此段時間我國致力于企業會計制度的建設,國家政策導向企業會計研究,學者也更多地關注企業會計的相關研究。2002年有關政府會計論文數量開始上升,并從2006年開始大幅度增長。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2006年我國頒布《企業會計準則》實現企業會計的國際趨同,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規范體系走向成熟,而政府會計的研究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建立績效政府、服務政府與透明政府的需要,因此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學術界也更加關注政府會計研究。二是國外政府會計理論體系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以及政府會計改革的不斷推進,為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三是財政部、中國會計學會將我國政府會計研究和政府會計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的理論成果
(一)政府會計的界定及特點
1.政府會計的界定。何嘉萍(2002)、張霞(2003)、李強等(2005)認為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是指各級政府、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單位、各類事業單位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運動、單位預算資金運動的過程與結果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專業會計。景宏軍、王蘊波(2008)將預算會計定義為:用于確認、計量、記錄預算批準和預算執行整個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活動或事項,報告預算撥款和撥款使用情況的信息系統;將政府會計定義為:反映、核算和監督政府單位及其構成實體在使用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過程中財務收支活動的會計管理系統。認為政府會計反映的是政府管理國家公共事務、運用公共資源及受托責任履行的情況.它從功能上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政府財務會計、政府管理會計、政府成本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
2.政府會計的特點。李定清、劉東(2003)認為在政府會計體系方面,我國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會計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共同組成政府會計體系;在政府會計模式方面,我國政府會計是預算會計模式。宋衍蘅、陳曉(2002)指出不同政府會計模式之間差異產生的原因;法律體系不同;議會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不同;聯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不同。在我國非企業會計體系的構建方面,很多學者做了探討。段愛玲(2003)把企業會計體系以外的預算會計體系分為政府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王慶龍(2004)則把非企業會計體系分為非營利組織會計(分為民辦非營利組織、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即事業單位會計兩種)和政府會計(分為行政單位會計和財政總預算會計,其中財政總預算會計為核心部分)。路軍偉、李建發(2006)認為應當以是否掌握和使用公共資源以及是否承擔公共受托責任作為判定政府單位的兩項重要標準,并據此重新構建我國的政府會計體系。
(二)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
詹雷、王成(2004)認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不同于企業會計概念框架,表現為:政府不存在剩余索取權的股東,缺少界定清晰的所有者權益;政府的產出是公共物品或自然壟斷產品;政府經營目標比企業經營目標復雜得多;政府的利益相關者眾多:政府資產并非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政府的許多資產不是通過交換性、互利易取得;政府職責相對固定;政府服務接受者和政府收入提供者之間不存在對應關系;政府活動缺乏企業所面臨的制約力量;政府預算必須公開。
東洋(2004)進一步指出了構建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重要性:有助于具體規范間的相互協調;增強準則的可理解性:有助于政府會計準則發展和演化的連續性。貝洪俊(2005)提出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內容包括: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假設、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政府會計要素、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政府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并且將我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分為了三個層次: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對象和會計目標;會計要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陳志斌(2009)在剖析、總結相關改革模型的基礎上,依據權變理論,提煉、總結和構建了一個包括觸發器、結構變量、實施、實踐與反饋等四個子模塊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整體分析模型。
(三)政府財務報告與信息披露改進建議
李建發、(2004)指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應提供以下信息:政府公共部門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活動結果、成本費用,以及受托業績。程曉佳(2004)在研究政府會計改革與財政透明度時指出,政府財務報告的內容至少應當包括:政府財政活動的所有信息;其他公共部門的準財政活動;中央政府的或有負債對財政的影響,以及稅收支出的定量信息;披露包括中央政府的全部負債、金融資產、非金融資產的所有信息;政府財政報告的合并信息;政府績效報告。因此改革后的政府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可由政府財務報告、分項財務報告、統一財務報表、附注及非財務信息組成。貝洪俊(2004)進一步建議,政府財務報告除了提供財務報表外,還應提供管理層闡述與分析、要求披露的補充信息等。王慶東、常麗(2007)認為我國政府財務報告改進應該樹立雙重導向觀,即兼顧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內部控制以及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張雪芬(2008)認為從我國目前各方面對政府財務信息的需求來看,我國應選擇以政府為主體編制政府財務報告。它包括兩個報表體系和綜合文字說明:一個報表體系是財務報表體系(基于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包括資產負債表、財務運行績效表和現金流量表;另一個報表體系是預算報表體系(基于收付實現制),包括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報表及一些附表。綜合文字說明部分包含宏觀經濟環境分析、政府財務狀況和管理績效分析、經濟發展趨勢分析、財務報表以外應予披露的附加信息等內容。
(四)政府會計改革
1.國外政府會計改革的經驗及教訓。李雄飛(2003)指出OECD國家權責發生制預算和政府會計改革的成效是:財政狀況得到了控制,財政支出明顯減少;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產出及績效管理,使政府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公共服務得到改善;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上提供的政府會計信息,使政府財政收支的透明度得到提高;權責發生制預算和會計能全面、真實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提高政府防范風險的能力。黃世忠、劉用銓、王平(2004)指出美國聯邦政府會計改革中存在的十大缺陷,包括聯邦政府財務報告的編制以及內容的完整性存在問題,聯邦政府財務管理系統存在致命的信息安全缺陷,內部控制存在薄弱環節。李雄飛(2003)也指出了政府會計改革中的難點:改革過程中,會計層面的問題較易解決,但預算層面較為復雜;最主要和最艱巨的工作是對政府所擁有的資產進行評估,按評估價值登記入賬,編制期初資產負債表;對政府雇員養老金、福利及各種補助和因此帶來的負債的確認較困難。
2.我國政府會計的現狀及改革思路。鄭彩風、趙福山(2003),王雍君、蔡燕青(2003)認為我國政府會計缺乏一個整合的會計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會計核算的確認基礎不適應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會計核算的內容無法反映公共財政管理的全貌;現有的會計核算方法不滿足政府采購的需要;無力提供績效方面的信息。王淑杰(2004)認為,財政赤字壓力大,財政績效難以考核,以及政府會計透明度不高等是國內外進行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的原因。金希萍(2007)認為就我國而言,建立公共財政,實行部門預算,建立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和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都是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這些直接影響著政府會計與財務報告的內容與方法,要求政府會計制度、核算方法作相應改革。劉玉廷(2004)提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府會計標準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也是當務之急。張琦(2007)建議在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學術支持方面,應加強政府會計的研究;把握研究重點,特別是自然資源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難點問題;重新定義政府會計要素,引入成本概念,正確看待成本改革問題;改革報告主體等。
我國政府會計研究現狀總結
(一)政府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已初具規模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和政府會計準則建設,應當理論先行。學者們廣泛研究了政府會計目標、政府會計要素、政府會計確認基礎、政府會計假設等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構建中的重要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在我國的特殊性和適用性,并取得較大的成果,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積極借鑒國外經驗和企業會計研究成果
絕大部分學者在進行政府會計研究時采用了比較研究方法,包括政府會計的中外比較、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比較等。通過與企業的比較研究,學者們歸納出政府會計與企業會計的異同點,如政府會計目標的公共受托責任特征等;通過與國外政府會計的比較研究,學者們探討了政府會計理論在我國特殊社會經濟環境中的適用性,為我國政府會計理論框架的建立奠定基礎,也為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提供經驗借鑒。
(三)研究成果尚缺乏實踐指導性
從目前的研究內容上看,一部分學者較為關注政府會計的基本理論問題,如政府會計的目標、要素、基本假設等,而另一部分學者主要介紹國外政府會計的改革經驗,但具體如何在我國政府會計實踐中運用,大多學者并未作深入的研究。大部分文獻還停留在對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理論比較上,未將理論研究與我國財政和預算改革的實踐以及信息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
(四)研究內容缺乏系統性
目前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內容涉及面廣,但缺乏對單個問題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從文章的標題來看,大量的文獻是以“政府會計諸項比較”、“中美政府會計理論框架比較”等涵蓋面較廣的標題命名進行研究。針對某一特定問題,如我國政府會計目標的定位、政府會計確認基礎研究等專項系統的研究成果較少。大部分學者的研究僅停留在一兩篇文章上,缺乏對政府會計長期深入的研究。另外,現有文獻研究方法過于單一,多是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實證研究的成果較少,在本文選取的442個樣本中僅2篇,不到全部文獻總數的1%。
(五)研究力量相對薄弱
在財政部和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持下,學者們日益關注政府會計理論的研究。但我國政府會計的研究力量相對企業會計而言仍相對薄弱,10余年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的政府會計文章僅200多篇,這與我國企業會計蓬勃發展并取得豐碩成果的現狀相比是極不對稱的。因此,長期致力于政府會計研究的學者人數還有待增加。
參考文獻:
1.馮虹.我國政府會計的相關問題與改革建議[J].財政監督,2011(14)
2.陳均平.中國政府會計問題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關鍵詞: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1月9日
會計是一門融理論、技能和方法于一身的應用經濟學科,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系統的實踐教學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提高會計教學質量非常有益。江西理工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專業為主體的教學研究型大學,該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應用型的復合會計人才,重視會計實踐教學是該校會計教學的特色。
一、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和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我國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然而當前會計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令人堪憂,其原因在于學生“高知識低能力”、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差,無法及時有效地適應社會經濟的需求。
在會計實踐教學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沒有圍繞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一套包括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等各環節有機聯系的會計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二是會計課程實驗、實訓、模擬實驗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大多數院校對課程實驗、實訓、會計模擬實驗重視程度不夠,實驗教材內容過于簡單或沒有及時跟進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實驗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實踐環節考核評價方法缺乏合理性。
三是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環節沒有抓緊,流于形式。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畢業實習為分散形式實習,教師對實習缺乏指導和監控,實習效果不明顯。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大檢驗,但由于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畢業論文時間與就業、考研產生矛盾和沖突,導致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降的狀況,甚至在“拼湊論文”、“抄襲論文”。
四是實踐教學保障不足。主要存在實踐教學物質條件不達標、實踐教學管理體制不完善、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雄厚等問題。有的投入了會計仿真模擬實驗室,有的沒有投入或者投入不夠,實踐教學方面的管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質量監控體系、教學激勵機制不健全或貫徹落實不夠,實踐教學的師資沒有工程實踐背景和經歷。
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和思路
(一)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原則。在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時,必須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符合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我校在構建會計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時,遵循了以下原則:
1、以應用能力培養和就業為導向,著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表達能力是高素質的會計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在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強調實踐性和實用性、創新性。為適應就業的需要,我們針對就業市場反饋回來的對會計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來調整和完善教學計劃,使之盡可能滿足就業市場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兼顧會計學科的理論性和整體性。加強實踐教學并不等于我們不重視理論教學,理論與實踐兩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既要讓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拓展會計視野,又要讓學生精于會計實踐,具備上手快的實踐能力。在教學計劃上,我們安排了會計完整理論體系課程,并且還加了會計理論前沿、會計與財務專題等環節,讓學生掌握會計理論精髓,同時也有專門針對會計師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強化環節,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和能力上形成完整的受教育體系。
3、結合理工院校背景和特色,加強工程學科教育,拓展學生視野。做會計核算和管理必須先熟悉企業概況和企業的業務流程,才能提高會計服務和參與企業管理的質量。我校有色冶金、材料化學、工程力學、建筑測繪等理工科特色鮮明,學校地處江西贛州,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等美譽。我們結合這些理工科的背景和特色,開設了冶金概論等公選課,安排學生到冶金企業進行生產認識實習,這樣既能拓展學生視野,又為以后在這類企業就業奠定了上手快、能力強的基礎。
(二)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思路。會計實踐教學目的是為了鞏固會計理論知識,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就是圍繞會計實踐教學的目標,整合校內外會計實踐教學資源,搭建多維度、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具體如圖1所示。(圖1)
三、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多維度、多層次、循序漸進的實驗體系。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設置了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單項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實驗體系,通過這一體系的實踐,讓學生的課程章節理論知識和每門課程理論、關聯課程知識、會計專業理論體系不斷地得到鞏固和提高,通過綜合實驗、實習使學生的知識、理論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我們的課程實驗共有172學時,課程設計11周,綜合實驗4周,各類實習10周,畢業設計11周。
(二)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完善課程教學內容。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我校在理論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開設了重要實驗課程,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從第二學期開設會計學原理課程開始,接下來所有學期的課程實驗與專業實訓保持連續。專業課內實驗172課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會計信息化、管理會計等會計核心課程均安排了課內實驗,還安排了獨立周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會計信息化設計,各種專業獨立集中性實踐教學共安排34周。
(三)規范實踐教學管理,督促實踐教學實施。在實踐教學管理方面,學校出臺了實踐教學的管理文件,對實踐教學的實驗教材、大綱、實驗考核方法和實驗條件保障等作了規范,制定了《江西理工大學實習條例細則》和《江西理工大學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規范指南》,學校定期對實驗教學文檔進行檢查,不定期地對實驗教學過程進行抽查,還聘請了經驗豐富的教學及管理人員組成督導組對實驗教學進行督查和指導,每學年學校還舉行教師實驗課教學競賽,組織青年教師觀摩,讓優秀實驗課起示范作用。
(四)重視模擬實驗,提高仿真效果。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是會計專業實踐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非常重視會計模擬環節,安排了獨立的4周時間進行實驗,由高級職稱老師進行輔導,實驗經費充足,要求學生每人單獨完成模擬實驗的一整套流程,模擬實驗內容緊跟會計準則的變化和相關稅法內容的變化,模擬實驗題量大,對模擬實驗要求高,制定了嚴格的會計模擬實驗考核方法。
(五)畢業實習不折不扣,畢業論文真題真做。我校有色、冶金專業特色明顯,我們在深圳中金嶺南股份公司等一些大中型有色冶金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加上一些會計師事務所與我們專業的合作關系而形成的校外實訓基地,實習單位已有充分保障。我們要求學生畢業實習應不折不扣完成,保證5周實習時間不縮短,實習要求不降低,實習報告及實習考核由學校和實習單位共同考核。為防止畢業論文出現“拼湊論文”、“抄襲論文”的不良現象,要求學生“應用選題、真題真做”,堅持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從選題、資料收集、開題報告、教師指導、論文寫作、中期檢查、論文答辯和成績評定等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保證畢業論文的綜合檢驗效果。
(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近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會計知識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沙盤模擬經營大賽的省區決賽等活動都取得不俗的成績。還安排學生有3周的會計、審計、稅務相關方面的社會調查活動,安排了2周時間的企業生產認識實習。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策劃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綜合素質明顯提升。
四、完善會計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一)改善實踐教學物質條件和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基礎設施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學校應對理工科系和管理科系同等重視,大力投入會計仿真模擬實驗室、ERP實驗室等基礎實驗設施的建設,同時應積極開發和建立校外實踐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借助實習基地這一平臺,校企雙方開展技術合作,教師深入企業開展課題研究,協助企業解決一些技術和管理問題,同時又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實現校企雙贏。
(二)完善實踐教學組織管理和質量管理制度。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質量監控體系、教學激勵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要制定實踐教學的指導意見、質量標準和考核指標,對選定指導教師、組織制定教學指導性文件、教學進程變更辦理及手續審批、檢查教案課件與實訓用品、檢查實踐教學進度及實施情況等都要有嚴格的規范和認真的落實。要經??荚u教師實踐教學質量,組織實踐教學座談會,檢查學生的實習、實訓報告,檢查指導教師的實訓總結,組織實踐教學的成績考核等。
(三)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實踐教學的指導者,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學校應重視實驗師資培養,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選派教師定期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掛職,從事具體的財務會計或審計工作,促進教師理論聯系實際,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能力。整合校內外師資資源,成立由學院教授和企業界人士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聘請企業財務總監作為專業建設顧問和兼職教授,讓其在課程教學、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論文等方面給予指導。
五、會計實踐教學效果
我們將這一實踐教學體系應用于會計教學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過對所有在校的已接受會計實踐教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學生普遍反映會計實踐教學加深了他們對會計的理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綜合判斷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決策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調查顯示,82.4%的學生認為會計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會計不再枯燥了,會計實踐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進入社會打下了基礎。
通過實施會計信息化、EXCEL在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的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與操作技巧,使學生走向社會的適應期縮短,通過對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統計,接受過會計實踐教學的同學,通過率達到93.2%,未接受會計實踐教學的同學的通過率為69.3%。在近2年參加“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江西賽區決賽中連續獲得一等獎。
通過實踐教學,課程理論教學也受益不少。會計核心課程的教學得到了學生和學校的廣泛好評,《會計學原理》評為校級精品課程,《中級財務會計》成了雙語教學課程,會計學專業成了我校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會計學專業被評為江西省品牌專業。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江萍.會計本科實驗教學研究[J].財會通訊,2009.7.
[2]謝林海,賴丹.會計信息化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7.5.
知識企業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知識企業是以知識為對象,對知識進行直接生產、加工和分配的企業。廣義的知識企業是指以科學技術為基礎對信息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和知識進行生產、存儲、作用和傳播的企業,主要分布在教育、研究與開發、通訊媒介、信息服務等領域。知識企業以員工的知識及其商品化為利潤源泉,具有資金更多地投資于知識和信息活動,以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型的產品和服務為經營目標,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和高風險性,對風險投資和股票市場的高度依賴性等特點。
2知識企業財務管理的比較分析
知識企業的財務管理觀念不同于傳統企業。首先財務管理服務于知識管理的觀念,這主要包括兩方面含義,其一是知識企業應轉變傳統企業中流行的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觀念,而代之以知識管理為中心的觀念,故財務管理要服務于知識管理;其二是指知識管理中知識資產的開發、利用以及企業技術創新活動都需要財務管理活動的支持和參與;其次,高收益與高風險相配比的觀念。知識企業表現為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要想取得高收益就必須接受高風險的存在。為此知識企業必須突破傳統企業財務管理中保守的消極規避風險的觀念,而應樹立在高收益與高風險合理配比前提下勇于承擔風險的觀念,這也是社會和歷史賦予其的使命。知識企業的風險主要源于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如果技術創新停滯不前或反應不夠敏捷就會導致企業覆滅。因此在等待死亡與可能獲得高收益的高風險技術創新之間,知識企業只有選擇不斷的技術創新。
眾所周知,財務管理通常有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和分配管理等內容。在知識企業中,這些內容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在籌資管理方面,籌集足夠的資本是企業實現生存、發展、獲利的管理目標的前提之一。在傳統企業中,籌集資本主要指籌集資金;而在知識企業中,知識在企業基本中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占據主導地位,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I集資本不僅包括籌集資金,更重要的是包括了資本的籌集。在Intel公司生產的芯片價格中,原材料與能源只占3%,設備與設施費占5%,直接人工占6%,而85%以上的價格為知識、專利與技術占有。對企業而言,如何籌集各種能唯我所用的知識資本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起點,“籌知”與籌資相結合將是一種必然。事實上,貨幣資本籌集和人力資本籌集這兩者是互相促進的。貨幣資本的籌集為人力資本的籌集創造條件,只有籌集到一定量的貨幣資本,才能吸引人力資本,購買或研發無形資產;而人力資本的籌集反過來會有助于貨幣資本的籌集。因為在知識經濟社會,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有發展前景,并非決定于實物資產、多少設備,而主要在于是否擁有杰出的經理人和科技人員,是否具有專利、技術訣竅、商譽、知名商標等無形資產;是否具有一個或若干個能夠隨時與企業進行廣泛合作的虛擬組織。人力資本是組織的“靈魂”,而物質資本只不過是組織的“軀體”。所以,組織的籌資能力大小,基本上取決于組織擁有上述無形資產的能力。換句話說,擁有了優質的人力資本,即使沒有任何實物資本,資金持有者也愿意提供貨幣資本給你支配;相反,如果只有實物資本而沒有人力資本,那么就不會有人愿意提供貨幣資本。所以,企業在籌資階段,財務管理應實現這樣一種良性循環———通過籌集貨幣資本為人力資本的籌集創造條件,通過財務管理的其他功能,發揮人力資本的作用,創造更大價值,為籌集更多的貨幣資本!為進一步做大做強企業打開通道。在投資管理方面,傳統的財務管理著重于固定資產的投資管理,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模型。但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應把重點轉向無形資產投資管理,并研究無形資產投資可行性的決策模型。固定資產決策模型如凈現值法、內部收益率法等也可以用于無形資產投資決策,但要作較大調整。特別是無形資產的凈現金流量、貼現率和時間長度如何確定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由于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變化節奏非??斓纳鐣?對于一項無形資產投資價值的計算,一是時間宜短不宜長;二是充分考慮投資風險因素,系數宜小不宜大、貼現率宜高不宜低;三是可以季度甚至月度為時間間隔單位。而且,人力資本的取得成本和使用成本包括范圍宜大不宜小。
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傳統企業的利潤分配是建立在“資本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這一基礎之上的。因此,利潤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資本形成的,利潤分配也要按出資者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但是,在知識企業中,這一基礎發生了變化,企業最主要的生產要素是人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力資本而不是貨幣資本,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是掌握在經理人和科技人員手中,高智力的人類勞動是利潤的主要來源,人力資本決定了知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它也必將是決定財富形成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而,收益分配的重點要轉向人力資本的擁有者,而不是貨幣資本的擁有者。人力資本的大小如何確定、以怎樣的形式來進行分配等是收益分配管理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在知識企業中,知識所有者統帥資本股東、職工以及各相關利益者共同擁有企業,他們雖然沒有直接向企業投入物質資本,但是都向企業投入了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才能,同樣為企業剩余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按照誰貢獻誰受益的原則,這些利益相關者都是企業產權主體,都有權參與剩余分配。知識企業為適應這種變化,應改變投資分配的收益模式,而應按“資+知”的模式進行分配,即在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向企業投入物質資本和知識資本的各所有者之間進行分配,按其貢獻大小,并結合各利益主體所承擔的風險大小進行分配。這樣,既能促進效率也兼顧了公平。目前國內外的一些知識企業在人力資本定價和分配形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股票期權制度、員工持股計劃、剩余利潤分配權制度等,總之,人力資本的所有者將成為企業稅后利潤分配的參與者。
3知識企業財務管理創新
除上述財務管理內容的改革以外,知識企業的財務管理還存在如下創新之處:
(1)風險管理成為知識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的應用給知識企業帶來新的風險和更大的挑戰。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的大大加快,如果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就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由于技術的進步和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產品的壽命周期不斷縮短,企業及其員工如果不能及時對周圍環境的發展變化適應,就會加大企業的風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險;在追求高收益驅動下,企業將大量資金投放在高新技術產業和無形資產上,投資風險也會進一步加大。風險管理將有助于企業增強可預見性、系統地辨認可能出現的風險,從而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提高決策的前瞻性。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加強調查研究,運用科學方法搞好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減少和避免投資失誤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2)改進無形資產價值補償方式。在知識企業中,無形資產是企業資產中的主體部分,在企業發展中居支配性地位。與有形資產相比,無形資產投資收益取得的時間很難準確預測,超額收益也存在不確定性。相對來說,無形資產的投資風險要大些,其計算方法也無法確定,無規律可循??煽紤]采取類似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方法進行攤銷。財務管理的對象由“資金”延伸到“信息”,知識企業受信息技術、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的影響,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地依賴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經濟、區域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的變化。因此,由若干法人企業組成聯合體,形成松散型的網絡合作關系的現象極為普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信息活動所創造的價值在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中的比重日趨上升,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增高,企業管理活動更多地集中在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上。因而企業財務管理對象不再局限于“資金流動”,已延伸到“信息資源”。
(3)財務柔性管理更加普遍。知識企業柔性管理包括生產、人員、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是從財務的核算、計劃、控制、分析角度,通過網絡技術實現財務信息資源優化,核心和目的是使企業信息資源具有柔性,以促使企業提高各種財務信息資源以多種方式被使用的程度,從而促進企業全面的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