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3: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獸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參考文獻
[1]宋重境.奶牛犢牛的飼養管理[J].大理州服務三農畜牧獸醫,2012:1-1
[2]李妍,戚建允.犢牛早起斷奶的飼養管理[J].科學養牛,2011:1-3
[3]張建林.初生犢牛護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1-1
[4]陳傳強.犢牛的生理特點和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5:1-1
[5]于廣成,周曉秋,王洪寶,等.中國荷斯坦奶犢牛的飼養管理[J].養殖技術顧問.2011,5:1-4
[6]王云洲.犢牛培育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1-125
[7]邱懷.全國高等農業學院校教材,牛生產學[M].1995,(5):181—190
[8]覃國森,丁洪濤.養牛與牛病防治[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24—130
[9]李國江.動物普通病[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10):215—221
[10]解春亭.畜牧概論[M].科學出版社,1983,(12):186—190
參考文獻
[1]桑潤滋.從冀、魯、豫肉牛業發展,看我國肉牛業發展潛力──國家“九五”重中之重課題:“肉牛規?;B殖及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初見成效[J].黃牛雜志,2000,(5):17-20.
[2]夏廣奎,王作武,李斌.如何提高北方地區肉用母牛的受胎率[J].黑龍江動物繁殖,2007,(6):21-27.
[3]禚度鵬.母牛的鑒定及提高繁殖率的措施[J].山東畜牧獸醫,2010,(6):33-35.
[4]程貴忠,秦宏偉,程之淵,唐朝忠,程培濤,唐中偉.提高肉牛繁殖率技術的研究報告[J].畜禽業,2002,(7):44-46.
[5]孫宏新,崔麗.提高受胎率是提高黃牛繁殖率的關鍵[J].黑龍江畜牧獸醫,1994,(7):18-21.[6]原平貴,王欣,王海玲,王小國.把握最佳配種時機,提高肉牛情期受胎率[J].中國牛業科學,2009,(4):33-36.
參考文獻
[1]季華員,李省輝.哺乳仔豬的飼養管理.[J]現代農業科技,2007.第21期
[2]楊公社.豬生產學.[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97
[3]蔡尚文.豬場高效益管理技術.[M]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18~119
[4]劉振生.農村高效養豬新技術.[M]中國農業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2007.131~132
[5]李鐵堅.自然養豬法.[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158
縣鄉畜牧獸醫服務體系現狀
勉縣于2005年實施鄉鎮畜牧獸醫管理改革,撤銷原鄉鎮畜牧獸醫站,剝離出治療、、飼料獸藥銷售等經營項目,重新組建了25個鄉鎮畜牧防疫站,為全民事業單位,定編68人。但大多數屬于定補人員,基本工資的40%由財政撥付,其余60%沒有著落。止2011年3月底,25個鄉鎮站共有在職人員66人,其中全額財政供養人員31人,定補人員35人(占53%);本科1人,大專17人,中專、高中26人,初中22人;具有專業技術職稱45人(其中初級37人,中級8人),技術工人19人,職員2人;50歲以上的30人(占45.5%),40~49歲的21人,30~39歲的8人,30歲以下的6人。鄉鎮畜牧防疫站由于工作的主要對象是動物及其產品,大多是獨立建房辦公。通過近年來的冷鏈體系、擴大內需等項目建設,13個鄉鎮站的房屋經過重點建設或維修,基本滿足辦公條件;4個鄉鎮站無房,借住在鄉鎮政府機關辦公;8個站的房屋均為上世紀70~80年代建設,目前處于危房無法使用狀態,常年租用居民住房辦公。25個鄉鎮站配備有冷鏈、檢疫、化驗、撲殺、消毒、辦公等設備677臺(件),已經基本滿足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勉縣于1999年成立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為科級事業單位,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擔負全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動物疫病防治、動物衛生監督等工作。中心定編35人,現有在崗人員29人(占編制的83%)。其中:男18人,女11人;大專以上17人,中專6人,初、高中文化6人;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13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10人,初級2人),占45%;30歲以下1人,31~40歲8人,41~49歲14人(占48%),50歲以上6人(占21%)。2.2.2基礎設施狀況近年來,中心通過擴大內需等項目建設,新建了電化教育室、生豬良種供精中心,完善了縣級動物疫病分析診斷檢測化驗室,增添了冷鏈防護、檢疫檢測、現代辦公等設施設備141臺套,辦公條件有了明顯改觀。
存在問題
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制約產業發展勉縣畜牧公共服務隊伍一直存在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年齡老化,后備人才緊??h畜牧中心實有在崗人員占定編人數的83%,專業技術人員僅占在崗人員的45%。鄉鎮畜牧防疫站按照省農業廳等6廳委(陜農業發[2007]241號)關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編制標準(試行)》測算,應編制96人,實有在崗人員66人,相差28人,并有5人因病無法正常工作;5年內到達退休年齡24人(2011年內退休5人),40歲以下不足10人,有1/3的站只有1人支撐工作。定補人員工資待遇不能落實鄉鎮站在現有的66人中,定補人員就達35人,都承擔的是技術推廣、動物防疫等公益性工作,無其他任何收入。他們基本生活難以保障,致使信心不足,影響工作的更好開展。鄉鎮站基礎設施差,在建項目經費緊缺在25個鄉鎮站中,有8個站仍無辦公場所。近年來,雖然省、市先后下達13個鄉鎮站基礎設施建設,但項目資金較少,每個鄉鎮站項目建設資金僅有10余萬元,地方配套資金難以落實,項目實施艱難,鄉鎮站面貌難有較大改善。工作經費嚴重缺乏,制約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1缺乏經費畜牧技術推廣、技術培訓沒有經費投入,新的技術難以引進,技術人員得不到知識更新,對養殖戶的培訓開展困難,致使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滯后于產業發展需求。動物疫情形勢復雜動物防疫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任務艱巨,防疫工作經費短缺。村級動物防疫隊伍雖勉強建立,但因補助偏少,隊伍難以穩定。檢測診斷手段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缺乏與產業發展和產業安全相適應的快速診斷試紙、試劑、診斷盒等,難以對動物疫病、違禁投入品等進行及時排查、發現和處理??h上雖然有一個設施相對齊全的獸醫化驗室,但因缺乏工作經費和一些檢測必需品,難以全面開展工作。
1.1對象
利用統計學中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系2012級大專新生325人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均為藏族。平均年齡20.2±1.4(歲)。其中男生44人(44.0%),女生56人(56.0%)。
1.2調查問卷
2012年底,期末考試結束后,對100名學生進行集中問卷調查,調查員對填表要求做完簡短說明后,學生自填問卷,并當場收回。本調查采用由我國學者鄭日昌等教授編制的《考試焦慮診斷量表》,該量表共33題,每題均設有四個相同的選項,分別為:A.非常符合、B.比較符合、C.較不符合、D.很不符合,其中A記為4分、B記為3分、C記為2分、D記為1分。將測試者所有項目得分相加即得總分。并將總分分為四個等級,以確定被測試者的考試焦慮情況:1~32為鎮定,33~65為輕度焦慮,66~98為中度焦慮,99~133為重度焦慮。
1.3統計分析
將收集上來的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算100名學生考試焦慮平均得分,并在不同性別間進行t檢驗;計算100名學生考試焦慮四個等級的構成比,并在不同性別的四個等級間進行秩和檢驗。
2結果
2.1考試焦慮平均得分
本次調查的考試焦慮平均得分為88.99±15.19,為中度焦慮,該平均分在不同性別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考試焦慮嚴重程度
本次調查的100名學生中,無1人面對考試做到鎮定,僅有6%的學生表現為輕度焦慮,94%的學生表現為中度以上焦慮,甚至有25%的學生為重度考試焦慮。這一比例在不同性別間的差異同樣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系2012級大專新生中絕大多數學生(96%),存在中度以上考試焦慮,63.0%的學生表明自己特別討厭考試,72.0%的學生認為如果不進行考試自己將會學到更多的知識,75%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感覺頭痛。這些數據表明,考試焦慮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本應像朝陽一樣美好的青春歲月里,考試像抹不去的陰影,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不可忽略的焦慮和痛苦。形成這種局面,固然跟學生自身的生理、人格因素及家庭、學校等外部因素有關,更重要的是,本次調查的100名學生全部為藏族,其中大多數學生來自偏僻的農牧區,其入學的分數低,基礎差,特別是漢語文基礎遠不如漢族學生和城市籍藏族學生,而來到職業技術學校之后,不但第一學期所開設的考試課程較多,而且老師都是用漢語講課,從而使學生無法準確理解所學知識,只能靠死記硬背,這在無形中加大了新生學習的壓力及考試焦慮程度。介于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大一階段的任課教師,應根據藏族新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避免滿堂灌,多采用學生參與式教學方法。課堂中教師應始終保持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講到重點、難點內容時,應耐心反復強調。藏族教師在講到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時,應適當用藏話進行講解,以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
(2)學院相關部門在新生剛入學的第一學期,應以講座、座談會、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一些學習技能、考試動機、考試焦慮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端正考試動機,學會輕松面對各類考試。
1.1結合民族地區優勢,因材施教,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結合民族院校面向各民族聚居區域和不同民族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要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以更好地將知識及時傳授給學生。同時,虛心向民族地區學生學習,及時從學生那里獲取民族地區特有的藥物資源及其在民間地區的藥用方向和使用方法,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手段,更好地開發民族藥物資源,同時及時將研究成果傳達給學生,以便學生回到家鄉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民族地區用藥情況有機聯系起來,更好地解釋民族地區長期使用的藥材或者藥方的原因,以更好地為民族地區服務。此外,由于民族院校動物醫學專業學生可能來自不同民族聚居地區,因此在介紹民族區域藥用資源時還要啟發式地引導學生去發現自己民族區域的用藥經驗,并根據實際從教材中尋求原理和理論依據,以適應民族地區培養復合型專業人才的需求。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自學興趣和提升其綜合能力,教師會在講述完某章節理論知識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總結,然后在課程結束后逐一解答。比如在抗微生物藥物章節授課結束后,針對銅綠假單胞桿菌對某些抗菌藥物天然耐藥的特點,會讓學生從課堂上講述過的抗菌藥物中選擇對其敏感的藥物,為相應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據,避免濫用抗生素。
1.2理論和實踐結合,注重教師自身綜合素質和授課技能水平的提高從事獸醫藥理學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藥理學知識,同時應積極深入生產實踐,保證在藥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地把臨床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展示給學生,通過病例分析引導學生分析藥物治療的原理,積累經驗。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獸醫藥理學理論知識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并從機理上闡述藥物選擇和使用的前因后果。這樣,教師的臨床技能和素質也會得到較大的提高,在后期的教學中會更加完善和豐富。此外,在課余時間,教師應積極提升自身素質,不斷補充新的知識和實踐經驗,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和知識競猜等方式,改變填鴨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教學中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正確引導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觀念,重視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達到教學相長的有機結合。
1.3改善課題授課模式,注重實踐創新通過課堂互動教學與課外興趣小組相結合,著重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對實踐創新的研究和實踐等方面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在教學和實踐環節中煥發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積極提升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實習
在動物醫學專業理論學習過程中,實習是一個必要環節,結合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要確定在實驗實習、教學實習、畢業生產實習等環節對獸醫藥理學進行相應的改革和探討,以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2.1實驗實習階段與國外相比,國內農業院校的獸醫專業課程課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理論課時數量不夠,實驗課時所占比例也比較小,阻礙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實驗課程和理論教學脫節,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素質的培養。因此,在實驗實習階段,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實驗教學,要從實驗室硬件建設抓起,培養學生的獨立創造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根據理論知識設計簡單可行的藥理學實驗,并利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改變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此外,針對現行實驗指導書以驗證性試驗為主的實際情況,嘗試調整各類型實驗比例,增加藥物代謝規律研究和抗微生物實驗方法比較2個綜合性實驗,拓寬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此外,在實習階段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與校內外相關獸藥企業,尤其是民族地區獸藥企業的合作關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使學校教學資源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促進實踐、實習教學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機會,增強其科學研究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2.2教學實習階段在本科教學實習階段,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在民族地區基層進行授課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授課能力,通過講課的方式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養殖戶,更好地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根據民族院校學生生源廣泛的特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深入到基層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結合當地藥物資源,引導學生結合當地的民族習慣和生活經驗,收集藥用植物資源和動物資源,自發設計簡單的藥理學實驗,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實踐的內容,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興趣,更好地學習動物醫學專業的相關知識。在動物實驗方面,引導學生有效利用民族區域的珍稀動物資源,不僅能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更能激勵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服務家鄉特色養殖業發展的熱情,同時也可以從實踐中驗證民族地區用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3畢業實習階段在畢業實習階段,建議安排學生去基層鍛煉,養殖場、獸藥企業和動物醫院等實習基地不僅能夠為獸醫藥理學的實際運用提供空間,而且能夠為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提供大量的動手機會,培養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鍛煉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是養殖場和動物醫院,它能夠為學生提供直接的病例,而且在這些實習的地方能夠接觸到動態的發病病例,能夠激發學生培養動態的理療觀念和用藥調整等治療手段的變化,及時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此外,盡可能多地舉辦獸藥知識相關講座,讓學生直接到養殖企業或者農村散養農戶進行集中培訓,將學到的專業知識時傳達給養殖人員。同時,積極吸取養殖人員的臨床經驗,進行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的互動交流,豐富和完善專業知識結構。總之,在實習階段必須要充分發揮獸醫藥理學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把實驗實習、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3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簡單地將之與其他專業課程割裂開來,更好地發揮其基礎地位的作用。通過實習,不僅鞏固了課程理論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又鍛煉了學生動手和科學觀察的能力,更好適應為民族地區培養復合型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目標。
3課程考試
課程考試要避免考試方法的單一化和考試內容的條化,改革考試形式,靈活運用筆試、口試和實驗操作技能等考核方式,鼓勵采取多種考核方式聯合運用,達到全面考核的目的??荚噧热萦绕涫枪P試范圍的內容,不僅要加強教學大綱的學習和試題庫的建設,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要增加題型的多樣性和覆蓋面,通過名詞解釋、填空、判斷改錯、簡答和材料分析綜合題等多種題型來增加內容的覆蓋面,同時試題的設置也要有一定的區分度,突出重點,努力加大學習自由度,為學生發展提供空間,對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能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4結論
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民和縣的畜牧業發展迅猛,2010年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農畜聯動、草畜結合,打造農區畜牧強縣”戰略,把發展農區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引導、扶持發展有地域特色畜產品生產,全縣牲畜數量逐年增加,畜產品產量穩步提高,經濟效益不斷增長,產業化經營開始起步,規模養殖和飼草產業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區域布局日趨合理,畜牧業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2013年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5億元,畜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1150元。草食畜飼養量達到124.01萬頭只,(折合羊單位169.12萬只),其中:牛飼養量9.23萬頭,羊飼養量111.12萬只;草食畜存欄達60.03萬頭(匹、只),其中:牛存欄5.16萬頭,羊存欄52.24萬只;草食畜出欄達40.02萬頭(匹、只),其中:牛出欄3萬頭,羊出欄36.51萬只;生豬飼養量達26.82萬頭;生豬存欄達7.78萬頭;生豬出欄達13.81萬頭;兔飼養量達103.09萬只;家禽飼養量112.3萬只;肉類總產量達到1.94萬t;蛋類總產量2010t;奶類總產量18950t。全縣已建成規模養殖小區(場)159家,其中:養豬場41家,奶牛養殖小區(場)5家,肉羊養殖場26個,肉牛養殖場67個,特種養殖場20個。另外,在已建成的159家規模化養殖小區(場)中,64家通過了省級標準化養殖小區(場)資格認定,7家通過了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小區(場)資格認定。全縣適度規模養殖戶達7920戶。同時申報的:“民和羊肉”、“民和肉牛”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認定。
2基層畜牧獸醫服務調查情況
在民和縣已建成的159家畜禽規模養殖場中,62家聘請了獸醫服務人員,今年新建畜禽規模養殖場20家以上,在調查的5個畜禽規模養殖場中肉牛場1個,肉羊場2個,奶牛場1個,養豬場1個,建于2009—2010年,聘請獸醫10人,2個肉羊養殖場年飼養量在4000只以上,出欄2000只以上,存欄2000只以上,養殖場聘請獸醫人員5人,獸醫人員年工資3萬元左右,2個養殖場2013年死亡成年羊15只,死亡羔羊210只,死亡原因為普通疾病,經濟損失3.77萬元,醫療費用為2.4萬元,每個養殖場醫療費平均為1.2萬元,未發生疫病流行。肉牛場2013年飼養數量880頭,無損失死亡,年支出獸醫工資24000元,年支出藥品6000元,沒有出現疫病流行情況。養豬場現有獸醫人員1人,2013年飼養數量650頭,損失死亡數量70頭(其中仔豬63頭),約經濟損失3.5萬元,年支出藥品1.1萬元。調查的130戶規模養殖戶存欄羊在50只以上,其中存欄基礎母羊在30只以上,每戶普通病治療費在100~150元左右,群眾對驅蟲、防疫方面比較積極,但存在飼養管理粗放,對飼草加工利用方面浪費嚴重,影響了效益的發揮。通過對養殖農戶、養殖場、獸藥經營店的調查,民和縣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但存在獸醫人員缺乏的現象比較嚴重,有些養殖場聘請的獸醫人員由于待遇低,經常跳槽,而且聘請的獸醫人員技術水平不高,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要求。
3基層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民和縣畜牧局是政府職能部門,也是該行政區域獸醫主管部門,屬于財政全額撥款行政單位,人員編制7人,實際在崗人員4人,為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2人,大專2人;36~49歲2人,50歲以上2人,畜牧局下設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草原監理站、草原站5個局屬單位和22個鄉鎮畜牧獸醫工作站。
3.1縣級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縣級獸醫服務機構有動物衛生監督所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員編制31人,實際在崗人員32人,獸醫專業25人,其他專業7人;本科以上學歷23人,大專學歷9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1人,初級職稱7人;35歲以下8人,36~49歲14人,50歲以上10人。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有辦公室180m2,其中化驗室80m2,擁有疫苗冷藏車、工作用車各1輛,有各類儀器設備53臺套。實驗室已通過省級認證,其職責主要負責組織開展轄區內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監測、控制、普查、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按時完成各項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制定了《民和縣動物防疫專項考核辦法》、《民和縣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辦法》和《民和縣村級動物防疫員工資兌現辦法》,使村級防疫員的責、權、利更加明確,督促檢查各鄉鎮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保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抗體合格率達到國家及省級部門規定的標準。動物衛生監督所是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股站級單位,下設享堂、團結、官亭3個省級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具體實施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獸藥、飼料等投入品質量安全監管、奶站監管,跨省引進動物的申報審批及落地監管,運載動物及其產品的車輛的查證驗物及消毒工作,并對公路運輸違法行為依法處理,官方獸醫隊伍管理等。
3.2鄉級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全縣有鄉鎮獸醫站22個,工作人員64人,其中本科學歷17人,大專學歷19人,中專28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30人,初級職稱33人;36~49歲45人,50歲以上19人。22個鄉鎮獸醫站占地面積為7260m2,建筑面積2910m2,有冷藏柜22臺、電腦22臺,摩托車22輛、牛改專用車4輛。鄉鎮獸醫站主要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檢測、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檢驗)、品種改良、飼草種植加工技術推廣及畜牧業生產技術推廣。
3.3村級獸醫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全縣有312個行政村,有防疫員323人,其中專職防疫員271人,兼職防疫員52人;中專學歷20人,高中學歷37人,初中學歷217人,初中以下49人;30歲以下19人,30~50歲216人,50~60歲64人,60歲以上24人。2012年縣財政扶持村級動物防疫冷鏈設備購置資金,共購置冷藏柜和冷藏包各323臺,并將冷藏柜和冷藏包發放到323名防疫員手中,使得疫苗從拉運、保存到注射實現了冷鏈到底,使民和縣動物免疫效果和抗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防疫員年平均工資為3254元。
3.4經營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全縣有鄉村獸醫24家,從業人員24人。經調查摸底,個體動物診療機構現已停業14家,正常營業10家,從業人數10人,其中本科學歷1人,中專學歷5人,高中1人,初中3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2人。全縣有159家規模養殖場,調查5家,有獸醫服務人員10人,本科以上2人,大專學歷7人,中專學歷1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及以下職稱人數8人。
4存在的問題
4.1對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建設重視程度還不夠高
加快畜牧業發展已成為當前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要保證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沒有一支過硬的服務隊伍是不行的。基層畜牧獸醫站處于畜牧業生產的第一線,擔負著科技推廣、品種改良、疫病防治和技術服務、動物及其產品檢疫、草原生態保護等多項重要職能,是保障畜牧業發展和畜產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加快畜牧業發展,必須穩定和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在民和縣畜牧業發展的現實中,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思想認識還不夠高,對于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研究的還不夠透,認識還不夠深,領導機制還不夠健全,機構設置還不夠科學,對上級的一些改革精神和要求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工作需要與缺少機構編制、人員短缺的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F代畜牧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機制尚不完善,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仍需進一步加強。
4.2動物食品安全及疫病檢測手段落后,檢驗檢測設備缺乏
對上市肉類檢查、規模養殖戶獸藥殘留、違禁添加物的檢查僅靠查閱資料、詢問和感官檢查,沒有相關的檢驗檢測設備,無法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所以畜產品監管工作也存在很大的難度和漏洞,同時也很難對動物流行病學、疫病監管預警做出科學準確判斷。
4.3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和斷層的問題比較嚴重,技術隊伍還不夠穩
近幾年來,隨著縣委、縣政府對畜牧業發展的關注,我們雖然加大了畜牧獸醫技術體系建設力度,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普遍存在重視硬件建設、忽視軟件(即人才)建設,重視儀器設備的建設投入,忽視或沒有后續設備使用經費的投入,沒有很好地做到人、財、物資源共享。目前我局共有干部職工140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16名。隨著工作面的拓寬和業務量的加大,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22個鄉鎮站中,只有1~2名工作人員的站就有11個。要開展疫病防制、門診治療、檢疫、品種改良、草原保護、技術服務等諸多工作,往往是一人身兼數職,技術人員的嚴重缺乏,使許多工作顧此失彼,無法正常開展。專業技術人員斷層的問題也日趨嚴重,受編制、財政困難的制約,近幾年幾乎沒有新生力量充實到畜牧行業。116名專業技術人員中,40歲以上的68名,占58.6%;50歲以上的31名,占26.7%。專業技術人員老化,知識得不到及時更新,新老人員更替出現斷層的問題已經逐步加劇。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機制不夠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人才激勵機制尚未形成,論資排輩、平均主義現象嚴重,信息、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價值在勞動分配中還沒有得到普遍尊重和體現,人才的培養、使用、評價、獎懲、待遇等各個環節缺乏系統的保障機制,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對全縣草畜產業建設的科技支撐不力,服務效果不佳,整體工作比較平淡。
4.4經費保障還不夠足
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履行職責所需經費要納入地方各級財政預算。目前,民和縣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著基礎設施滯后,基本手段落后,軟硬件設施不相配套,運行費用短缺等問題??h、鄉畜牧獸醫部門缺乏經費保障,根本沒有資金用于人才隊伍的建設與管理,許多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等公益的必要工作也不能有效開展,缺乏檢疫、實驗、化驗、監測、診斷、培訓等基本的條件和設備。絕大多數單位長期處于“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狀況,服務手段仍停留在“一張嘴、兩條腿”的階段,致使服務水平和服務效果難以提高。特別一些鄉鎮畜牧獸醫站應該是發展畜牧業的主力軍和前沿陣地,大量的業務生產工作應由他們直接去完成,但由于經費短缺,設施簡陋,工作開展一直停留在打打針、看看病、賣賣藥等以往的水平上,已遠遠適應不了當今畜牧業發展的需要。
4.5鞏固防疫員隊伍和提高防疫員素質難度大
防疫員處在動物防疫體系的最低層,是防疫工作最重要的承重載體。目前,民和縣防疫員一年的工資人均只有3254元,而防疫員全年工作量在100d左右,集中免疫、月月補針的免疫方案要求防疫員一年四季不能脫離崗位。加之,防疫人員自我防護設備缺乏,在防疫過程中,防疫人員的身體易受到嚴重危害。根據現有的報酬,按照《青海省動物防疫員管理辦法》選拔和要求防疫員困難很大,防疫隊伍難以鞏固。建議提高防疫員的待遇,加強培訓,才能建立、保障和鞏固一支高素質的村級防疫隊伍,以適應新形勢下動物防疫工作的要求。
5幾點建議
畜牧獸醫服務體系的興衰、強弱,決定著科技興牧和牧業深層次開發及產業化進程。建立健全畜牧獸醫服務體系,為養殖戶提供系統服務,既是新形勢下畜牧產業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也是值得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廣大畜牧獸醫工作者深思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點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充實技術力量、落實目標責任、強化技術培訓、提高整體素質等方面入手,在全縣范圍內建設一支以縣級為龍頭,鄉鎮為基礎,村級為補充的上下相通、左右相連、層次分明、協調高效的畜牧獸醫服務網絡,為促進我縣畜牧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優質服務。
5.1深化認識,切實加強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
要充分認識到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新型的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在畜牧業生產和經營中抗擊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的巨大作用,持續增加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條件改善,完善其社會化服務功能,堅持在制定政策、工作部署、財力投入、干部配備上切實體現全縣草畜產業建設要求,盡快建立健全適合民和縣畜牧業發展的服務組織和服務體系。
5.1.1改善服務手段
要加強縣、鄉、村三級畜牧服務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統一標準要求,短什么配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從軟、硬件兩方面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創造一個優質的服務環境。
5.1.2加強項目建設
縣上要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省、市在我縣實施的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切實落實項目配套資金,組織相關部門認真參與,形成合力,推動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5.1.3提升社會地位
要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的精神,大力提倡崇尚科技,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農業科技人員的氛圍,充分發揮科技人員在發展現代農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5.2增加投入,保障基本經費
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和畜牧業建設資金應在技術試驗、項目推廣、人員培訓、設施配套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經費??h、鄉畜牧獸醫服務單位所需工作經費縣財政應按時撥付,充分保證,并在技術推廣、品種引進、課題研究等方面給予傾斜。村級防疫人員的工作經費和工資報酬應由財政全額預算,人均每年不低于5000元,由鄉鎮畜牧獸醫站嚴格管理發放。
5.3加強培訓,推進畜牧獸醫人才隊伍建設。
5.3.1要堅持“引進來、送出去”培養人才
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評價人才;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任用人才;認真落實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參與收益分配的政策,按照市場經濟要求,改革、完善人才的管理、使用、收益分配和考核監督等制度,通過激勵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
5.3.2制定好業務培訓計劃,實施好畜牧獸醫人才培養
中國科協副主席馮長根,農業部國家首席獸醫師于康震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召虎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吳常信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張沅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農發集團原副董事長區仲生高級農經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教授,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朱明研究員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汪懋華教授,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微生態學分會理事長、四川農業大學程安春教授,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研究員,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劉波研究員,南京農業大學朱偉云教授,荷蘭瓦赫寧根大學André Aarnink研究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豬生產咨詢委員會主任、推廣教育主任Wayne Martin,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Liang Juan Boo,哈佛大學副教授Haining Shi,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李玉芝副教授,美國蛋品工業中心主任、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Hongwei Xin教授,丹麥DLG公司技術總監Plamen Nikolov等知名專家作了《工程技術與中國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動物微生態與粘膜免疫》、《生豬機體氮代謝及其減排調控研究進展》、《保障生態安全的無害化養豬微生物發酵床工程化技術體系》、《反芻動物瘤胃甲烷生成機理及其營養調控》、《環境與福利友好型豬舍系統》、《豬和雞的小規模生產和市場系統》、《利用水稻秸稈日糧減少瘤胃的甲烷排放》、《粘膜免疫與腸道感染》、《對美國豬舍系統的評估》、《美國蛋雞產業現狀與研發機遇及蛋品工業中心(EIC)的作用》、《環境控制與飼養管理》的報告。
會議設立了2個分會場,共有48位國內畜牧獸醫界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和青年學者做了內容豐富的專題交流,特邀嘉賓在分會場從本學科角度闡述改善生產的策略與技術,而來自公司的技術研發專家則從具體技術上深入淺出地闡明環境控制設備的優點和效果。
關鍵詞:天津市農業科學院;Web of Science;SCIE;論文產出;被引頻次;學科分布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5.04.031
Analysis of Output and Academic Influence of Papers of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ased on Web of Science Database
ZHANG Yu-wei, WANG Xiao-rong, JIA Bao-hong, SONG B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has statistical analyzed the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by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AS) between 2003―2013,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disciplines of TAAS has been analyzed through the amount of published papers,the cited frequency, H index, the distribution of cited countries,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etc.
Key words: TAAS; Web of Science; SCIE; paper output; cited frequency; disciplines distribution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天津農科院)成立于1979年,是一個以應用研究為主,具有較強實力和地方特色的社會公益類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歷經幾代農科人的艱苦創業,天津市農科院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已成為天津農業科技戰線的主力軍,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位居全國先進行列,為天津乃至全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0年來,天津農科院注重頂層設計,強化全院協同創新,打造了一支由院士、國家和市級專家、高中級研究員為主體的500余人規模的科技創新隊伍,各研究機構呈現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可喜局面。目前,已經建成了14個研究機構,分別為: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簡稱黃瓜所)、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簡稱蔬菜所)、天津市農作物(水稻)研究所(簡稱作物所)、天津市畜牧獸醫研究所(簡稱畜牧所)、天津市林業果樹研究所(簡稱林果所)、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簡稱植保所)、天津市園藝工程研究所(簡稱園藝所)、天津市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簡稱資環所)、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簡稱保鮮中心)、天津市農村經濟與區劃研究所(簡稱區劃所)、天津市農業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簡稱信息所)、天津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簡稱生物中心)、天津市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簡稱質標所)、天津市設施農業研究所(簡稱設施所)等。
科研論文是體現科研單位工作成效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單位、一個學科和一名科技人員產出科研論文是體現該部門、領域或該人的科研活力的重要參考。Web of Science是一個基于Web而構建的動態的數字研究環境,兼具知識的檢索、提取、分析、評價、管理與發表等多項功能。在內容上,Web of Scienc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為核心,有效地整合了學術期刊等重要的學術信息資源。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和高校都將Web of Science的信息產品作為評價科研成果的重要依據。在我國,Web of Science的信息產品,尤其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簡稱SCIE)收錄及引用論文的統計分析結果成為評價學術單位科研成效和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天津農科院科研水平不斷進步、重視國際間合作,陸續有優秀論文被SCIE收錄。分析天津農科院科研論文的SCIE收錄情況,可以從一個側面客觀地評價該單位的科研現狀和水平。
1 數據收集
通過Web of Science的SCIE數據庫,于2014年11月對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2003―2013年被收錄的論文進行檢索。利用數據庫的檢索、分析功能結合手工統計,進行數據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天津農科院論文發文量及變化趨勢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共有76篇論文被SCI收入,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為33篇,如圖1所示。11年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總體呈波動上漲趨勢,其中2003―2005年無,2010年以后增長較快。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發文量中,如圖2所示,保鮮中心發文量最多。保鮮中心、植保所、畜牧所發文量大于5篇,蔬菜所、黃瓜所、作物所、生物中心、林果所發文量小于5篇。質標所、園藝所、資環所、信息所、區劃所、設施所無。
2.2 天津農科院論文學術影響力分析
為反映天津農科院的發文質量,分別統計了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各研究所的SCI科技論文被引頻次(以后簡寫為TC)、篇均被引量、TC≥20、10≤TC<20、1≤TC<9、TC=0的占比,以及潛在被引指數和H指數,從而反映學術論文影響力。
表1顯示,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SCI發表的論文總被引量為175,篇均被引量為5.30,潛在被引指數為-3.03,H指數為7。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最多,占到了發文總量的60.61%。其次是TC=0的論文,占發文總量的24.24%。TC≥20、10≤TC<20的論文分別只占6.06%和9.09%。
農科院各研究所中,保鮮中心的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頻次均為最高,分別達到了87次和10.88次??偙灰颗琶?的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鮮中心、植保所、作物所、蔬菜所。篇均被引量排名前4的從高到低依次為保鮮中心、作物所、植保所、蔬菜所。
潛在被引指數統計的為各單位零引用發文占比與最近一年(2013年)發文量占比例之間的差,差值越小,被關注度越高。各研究所的潛在被引指數,黃瓜所最低為-66.67,畜牧所最高為33.33。發文被國內外同行關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為黃瓜所、作物所、植保所。
各研究所的H指數方面,保鮮中心的H指數最高為4,其次植保所、蔬菜所的H指數為3。
2.3 天津農科院論文施引文獻的國家分布
施引文獻是指引用天津農科院發文的SCI文章。通過分析2014年11月統計的引用了天津農科院2003―2013年發表SCI文章的施引文獻的分布情況,可以了解天津農科院的研究成果被哪些國家所關注,從這個角度可以反映天津農科院科研的影響力。
從圖3中可以看到,天津農科院的研究論文受到22個國家科研人員的關注,關注度(引用次數)最高的為中國,引用次數占所有國家的42.44%。對天津農科院論文關注度最高的前5個國家從高到低依次是中國、美國、巴西、伊朗、韓國,5個國家的引用次數超過了總引用次數的70%。
2.4 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產出量分析
天津農科院整合院內科技力量,促進軟硬學科協調發展,形成了學科齊全、優勢突出的良好局面。目前,該院已形成了作物、蔬菜、林業果樹、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觀賞園藝等11個學科大類。
如圖4所示,天津農科院2003―2013年被SCI收入的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論文,集中在林業果樹、作物、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6個學科,其中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兩個學科的論文最多,分別為8篇。觀賞園藝、農業信息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等學科還未有論文被SCI收入。
2.5 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學術影響力
表2顯示,天津農科院各學科論文中,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的總被引量和篇均被引量均為最高,分別達到了87次和10.88次??偙灰颗琶?的學科從高到低依次為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植物保護、蔬菜。篇均被引量排名前3的學科從高到低依次為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作物、植物保護。作物學科的總被引量排名第4,但篇均被引量排名較高,排名第2。
各學科中,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林業果樹、作物、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4個學科均超過了學科論文總量的50%。畜牧獸醫學科1≤TC<9,TC=0的論文分別占50%。植物保護學科TC=0的論文最多,占到了57.13%。
各學科的潛在被引指數,作物最低為-33.33,畜牧獸醫最高為33.33。發文被國內外同行關注程度排名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為作物、蔬菜、植物保護。
各學科的H指數方面,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的H指數最高為4,其次植物保護、蔬菜的H指數為3。
3 結 論
2003年以來,天津農科院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總體呈上漲趨勢,2010年以后增長較快。盡管論文數量還不算多,但表現出了較好的增長趨勢。這是天津農科院近年來重視科研工作、積極引進人才、加大科研投入的結果。
天津農科院下設14個研究機構,分為11個學科大類。2003―2013年發表的SCI論文集中在8個研究所、6個學科。這說明天津農科院學科優勢明顯,在林業果樹、作物、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蔬菜、農產品加工與貯運工程等學科論文產出量較多。而在觀賞園藝、農業信息技術、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質量標準與檢驗檢測、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等學科還未有論文被SCI收入,反映出天津農科院在學科布局的完整性、均衡性上欠佳。今后,天津農科院在保證優勢學科發展更強、更高的基礎上,要注意學科的均衡發展,通過引進和培養領軍人才、年輕力量加強薄弱學科的建設,提高整體的科研水平,逐步形成優勢學科突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
2003―2013年天津農科院SCI發表的論文總被引量為175,篇均被引量為5.30,受到22個國家科研人員的關注。天津農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在受到世界上科技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但是,發表的論文中被引頻次1≤TC<9的論文最多,占到了發文總量的60.61%,TC≥ 10的論文只占15.15%,高質量論文較少,在提高論文質量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天津農科院要通過制定各種獎勵機制、培訓機制、考核機制,鼓勵與其他科研機構進行交流合作,做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發表更高質量的論文。
參考文獻:
[1] 王婷,劉敏娟.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產出及學術影響力評價:基于論文、專利產出的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王婷,顏蘊,續玉紅,孟憲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論文產出及國際學術影響力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2):54-63.
[3] 馬桂蓮,張琴,姚佳,等.基于Web of Science收錄的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科研論文統計分析[J].上海農業學報,2014(2):115-119.
[4] 馬超,董巧連. 基于Web of Science收錄的河北農業大學科研論文定量分析[J].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1(1):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