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3: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心理學結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心理學》作為普通心理學的分支之一,在學科理論上主要闡述教育領域的心理學問題,或者反過來說,心理學領域中的有關教育的心理問題。因其與教育教學工作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所以在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本科學段,歷來被作為師資教育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而《音樂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分支的一門新興學科,學科產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中小學音樂師資的培養,為本科音樂師資教育方向所開設的專業方向課程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心理學》在本科音樂師資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理應也被視為必修核心課程之一。然而,對我們從事本科音樂師資教育方向工作的專業教師來說,感到十分遺憾的是,在國家政策和法規所規定和承認的層面,《音樂教育心理學》目前并不是作為音樂教師教育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而是作為選擇性選修的課程出現,甚至也沒有進入到選修課程中的限選課程之列。[1] 本文將針對《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建設這一話題,展開三論三思,同時結合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的課程教學實踐情況,對本門課程的發展提出一些具體的設想,以供同行們討論。
在行文之前,首先還需要明確一個核心概念術語“音樂師資教育”專業方向。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全國各高校對這一術語名稱的表述不盡相同:有稱作“音樂教育專業”的,如許多高校建立的音樂教育系;有稱作“音樂學(師范)專業”的;也有稱作“音樂學教師教育”的;還有其他的稱謂。盡管叫法名稱是五花八門,但都是指音樂類本科專業中,對普通音樂師資的培養專業,一般在業內口頭語言或非正式文件語言中俗稱或統稱“音樂教育專業”。在國家正式文件中出現的名稱,如教育部2004年頒發的有關文件稱作“本科音樂學專業(教師教育)”,2006年的文件中稱作“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可見,基本上是作為音樂學專業的一個培養方向而設置。2012年10月,教育部新頒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以下簡稱“2012版”),[2] 由于“2012版”中音樂類沒有“音樂教育”這一專業的設置,而“音樂教育”這一專業方向的龐大招生和培養計劃只能掛靠在“音樂學專業”之下,作為一個培養方向而存在著。本文為了行文中概念所指的清晰,因此下文中統一定名為“音樂師資教育”方向,實際上就是約定俗成的、口頭語言通常所說的“音樂教育專業”。[3]
一論一思:從專業培養方向的必要性看,本門課程應調整為必修核心課程之一
眾所周知,音樂師資教育的本科專業培養方向是“音樂教師”,是未來能夠從事音樂教育和教學工作的教師,或者更進一步的定位是中小學普通音樂教育的師資。對比音樂類本科設置的其他專業看,以“2012版”為依據,“音樂師資教育”不是“音樂表演專業”的培養定位,更不是“作曲專業”方向,而是掛靠在“音樂學”理論專業之下的教師教育的一個方向。筆者更贊同音樂師資教育要設置為本科音樂類的一個專業,而不是一個方向,[4] 但如今,僅就這一方向的學習專業性來說,應包含兩個方面的核心課程,否則,培養的師資人才則與學習專業性不對接,或者說,不符合師資人才的專業性要求。
第一個方面應是有關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核心課程。目前來看,全國各高校的“音樂師資教育”方向,都比較重視這一方面的課程建設,然而,可嘆的是,“音樂師資教育”的培養課程卻一味地與“音樂表演”專業的課程標齊,在音樂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中,走入了培養音樂表演人才的定位軌道,從教育思想導向上引導著“音樂師資教育”的教師和學生們走向了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習定位,這十分不利于合格的“未來音樂教師”人才的形成。這一點已被許多敏銳的學者發覺,我們從發表的許多有關音樂教育師資培養問題的論文中可以解讀出來。
需要明確表明的是,本文的觀點反對“音樂師資教育”的“音樂表演”化,是指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方面的趨同表現,“音樂師資教育”是應有著獨立專業性特征品質的一項專業,而不是音樂類所有專業都可兼容和替代的“O型血”專業。本文不反對“音樂師資教育”的一些技能性課程,在教學要求方面趨同或參考“音樂表演”專業的標準,畢竟音樂學科的最為獨有的特征之一是音樂技能的表現,作為未來的音樂教師,不具備音樂表演技能,也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
第二個方面應是有關音樂教師職業的核心課程。目前來看,這方面的課程建設,各高校“音樂師資教育”方向就參差不齊了,這除了受各高校的教學師資力量的影響和限制外,本文認為,最為核心的關鍵性根源在于“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地位缺失。由于“音樂師資教育”在本科音樂類專業中并不是作為一個專業設置而存在,體現專業存在的核心課程也就不復存在了?!耙魳穾熧Y教育”的專業核心課程應體現在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職業培訓上,正如“音樂表演”專業的核心課程是體現在舞臺音樂表演的職業訓練上,也如“作曲”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現在音樂作品的創作工作的訓練中。無論何種音樂專業,開設的音樂本體知識和技能的課程,都是所設置專業的學科方向課程,是對所培養人才的知識積累匯聚的渠道,是學生的學科知識儲備途徑;而未來的從業行業方面的課程設置,則是所設置專業的專業方向課程的體現。似乎這種說法容易招致某些質疑,譬如會有一種疑問,音樂方面的課程就不是專業性的課程了嗎?
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牽涉到“專業”的概念界定,這是跨學科專業學的問題,同時也要涉及到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概念界定問題,這將是碩博類論文才能完成的任務,篇幅所限,本文不做具體梳理。查詢資料可見,專業“是指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生產實踐中,用來描述職業生涯某一階段、某一人群,用來謀生,長時期從事的具體業務作業規范?!盵5] 很明顯,專業是指的從業領域中的職業技能。由此,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性體現,應在于教師職業的技能,而音樂本體的知識和技能,是從事職業技能的學科知識基礎,是構成專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專業的全部;或者進一步明確說,只能算是“音樂師資教育”專業的“學科專業部分”,另一部分“專業方向部分”則體現在“師資培訓”的課程設置方面。
綜上兩方面所論,“音樂師資教育”如果作為一個本科音樂類專業,其核心課程的設置應體現在音樂和教育兩個方面的整合,缺失任何一方,或任何一方中課程設置不足,都將影響到培養人才的質量;或者換句話說,培養的音樂師資,在未來的教育職業中,達不到應有的專業性水準。
那么,當前的“音樂師資教育”并不是作為一個本科音樂類的專業而存在,而是作為音樂學專業的一個方向,它的核心課程設置應為音樂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并不能完全體現出“音樂師資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要求。以“2012版”為據看,音樂學專業的核心課程設置為:理論方向核心課程有四類,“音樂史學類、民族音樂學類、音樂美學、論文寫作”;俗稱作曲方向四大件類,“和聲、復調、曲式、配器”;還有“鋼琴和視唱練耳”。很明顯,這些核心課程的設置,是體現音樂學理論專業的核心課程,根本無法體現出“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方向。再看教育部有關文件,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規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6] 中規定,培養目標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培養規格是“從事音樂教育”事業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專業課程由“必修課、選修課及地方和學校課程組成”。從必修課規定的設置中我們看到,音樂方面學科專業的課程有10種,共52學分,占必修課總學分58的90%,而教育方面專業方向的課程僅有1種6學分,只占總學分的10%。這種嚴重比例失調現象,也說明了“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性地位的缺失。
那么,體現專業培養方向的核心必修課程應有哪些呢?本文提出,根據音樂師資教育培養方向的定位,普通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事業,教育方面的從業專業性課程應體現在學科教學論課程方面,應包含四種必不可少的課程:《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法》、《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師技能》。這四種課程應作為教育方面專業方向性的核心課程,是音樂師資專業方向的必修課程,體現著本專業的專業方向性,代表著培養人才的從業上崗的專業性。然而,上述教育部文件中體現出的必修方向性課程,只有《音樂教育學》和《音樂教學法》的一門整合課程,《音樂教育心理學》和《音樂教師技能》課程均設在了任選課程之列,且占有很低的學分。這種課程設置的地位,導致在實際開課中,各教學單位積極性并不高,教師的開課積極性也不高,學生選修的積極性則更低,最終結果是選修開課幾率很低,課程也成為紙上談兵,致使培養的未來音樂教師專業能力低下,專業性體現不強,專業地位則更差。
以青島大學音樂學院課程開設為例看,占據一半以上人數培養規模的音樂師資教育專業方向的本科生,在核心必修課程的設置中也遵照了上述教育部的文件規定,僅有《中學音樂教材教法》一門課程體現出了音樂師資的專業方向性,幾乎其他所有課程都是音樂方面一邊倒,最為嚴重的是,在師生們的思想意識深處,音樂教育專業似乎低人一等,大家競相標齊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教師開課,學生選課,都追求的是音樂方面的學科課程,特別是技能性的課程,師生均以技能性的表演方向為自己的專業自居,而恰恰能夠體現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性課程受到極大的冷遇,幾乎無人問津。筆者在工作實踐中深有體驗,所開的《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學》、《音樂教學法》等專業性的課程,就受到了冷遇,教師們不愿選擇教學這些課程,學生也不愿選學這些課程,這種教學的實際狀況,在全國其他院校,相信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存在現象。
本科音樂師資教育的從業專業定位十分明確,從職業專業所需求的必要性上看,教育方面的專業方向課程理應設定為必修的核心課程,其中《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是從事教師專業職業所必須的基礎之一,對未來師資人才的教育教學水準和層次有著必然的緊密聯系,作為教師專業的必要性來看,設定為“音樂師資教育”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是理所應當的專業需求。
二論二思:從學生發展需求的角度看,本門課程也應成為核心必修課程之列
本科“音樂師資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指向未來的發展需求,無非是工作和繼續深造這兩方面的需求。對于學生來說,所學課程的重要性,基本也是體現在這兩種需求中。培養單位是否能夠立足于學生發展的需求角度,來開設相關課程,是決定人才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音樂師資教育”專業的學生,首要的需求是未來的工作需要。走向基礎音樂教學崗位的未來音樂教師們,如果不了解學生的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不掌握教師教學心理規律,不懂得學習的心理理論,也即沒有接受過《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學習,試想,這如何能夠干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這能算是合格的音樂師資人才嗎?《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承擔著培養未來音樂教師的專業性教學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其他課程所無可替代,這些必要的基礎知識如果缺失,將會直接影響到音樂師資人才的從教專業性水準。
學生未來發展的另一需求是繼續深造的需要。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研究生教育已經具有相當的發展規模,本科畢業后會有很大數量和比例的學生選擇考研繼續深造,這就要求本科階段開設的課程,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能夠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深造奠立知識基礎,指引學科方向,助力成就學生發展的夢想。從這一點上來說,《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擔負著這樣的一項責任和功能。
仍以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的課程開設為例說事?!兑魳方逃睦韺W》課程開設對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定位十分明確:
其一,課程教學任務承擔著培訓學生畢業工作后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功能。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范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并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非師范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后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盵7] 由于青島大學屬于非師范類的高校,而作為音樂師資教育方向的學生,要想取得教師資格,必須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教師資格考試,其中《教育心理學》是必考科目之一,因此,本門課程的開設為了學生未來工作發展的需要,承擔著培訓學生考試的任務。 其二,本門課程承擔著培訓學生未來從教工作中理論知識的奠基功能。正如前述所言,通過系統的課程教學,奠基學生基礎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能夠初步掌握音樂學習的心理規律,了解基本的教育心理特征,能夠為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下理論知識基礎。
其三,本門課程還承擔著學生未來繼續深造發展的功能。課程教學不僅僅未來實現以上兩個目標,還要體現出為學生未來發展的奠基作用,最為直接的目標,是學生畢業后考研奠定一定的基礎,無論從學科知識內容體系方面,還是學科的發展方向方面,給學生建立一種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致力于課程教學為學生考研助力的努力方向。總之,本門課程的開設,在對本院學生的教學中,努力與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相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盡可能的為學生實際需求服務。
由以上所論思考,《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能夠為“音樂師資教育”專業方向的學生,提供未來發展最基本的一些需求,把它列為本專業學生學習的必修核心課程應該不為過。
三論三思:從目前學科建設綜評看,如何進一步發展學科建設
《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在高師“音樂師資教育”本科專業的首次開設,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進而也首次形成了體系化的教材建設。[8] 通過粗略網絡檢索可見,當前以音樂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教材僅有三部;[9] 另外,從一些資料記錄中可知,我國最早出現《音樂教育心理學》著作是在1937年。此外,還有一些數量也不多但與音樂教育心理學相關的著作,如較為有代表性的《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10] 《音樂教育與心理統計基礎》、《音樂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11] 《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12] 從這些著作可以看出,一些學者已經涉足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之中,但人數并不多,研究成果也不能算是豐富多彩。
關于本門學科的研究性論文,通過檢索中國知網,以“音樂教育”并含“心理學”為關鍵詞,進行模糊檢索篇名,發現共有65篇相關發表的論文,逐一排查后,去掉無關的和參考價值不大的,與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建設相聯系的論文只有20篇左右,幾乎沒有音樂類重量級核心期刊發表的論文,且多數是從學科理論的角度談某項音樂表演技能的學習,可以說,本門學科的科研理論研究方面仍然十分的薄弱。
以上出版的專著教材和研究性的科研論文,從這兩個最為基本的評判指標看,本門學科的建設仍然處在一個早期和較為低級的發展狀態,學科建設緩慢。這里面有許多原因,但本文認為,最為關鍵的核心原因,依然是本門學科的核心課程地位問題,由于“音樂師資教育”專業的專業地位缺失,導致服務于該專業的課程地位也缺失,《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建設無法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
還是以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的課程教學實踐作為例說:
首先,課程開設處于尷尬的境地?!兑魳方逃睦韺W》課程的開設,從國家頒發的最新版本科目錄“2012版”中找不到可以開設的依據,作為教學單位的音樂學院上報各專業課程教學計劃時,只能以“音樂教育方向”單列的一項教學計劃,開設一項綜合的課程《教育心理學》的計劃之中,而實際的教學是兩個學期,分別講授《音樂教育學》和《音樂教育心理學》兩門課程??梢哉f,由于國家法規文件中對“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地位的缺失,造成了服務于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地位的缺失,在課程開設和教學實踐中處于十分尷尬的處境,這也是本門學科建設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其次,現有的課程建設成果難以應對具體課程教學實踐。從現有的研究成果出發,以上所羅列的課程專著教材,在具體教學中使用,感覺與實際有所脫節,或者說,并非十分適合本門課程的教學實際。譬如,趙宋光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如在教學中使用這本教材,“學科構建與發展篇”部分,作為理論研究的科研參考資料是比較合適的,如作為本科生的課程講授內容,則有深淺不適之感;另外兩篇“音樂學習心理”與“音樂教師心理”,在講授中也感覺理論基礎略有不足,并未能向學生展示本門學科的特征風貌和獨有的專業性屬性。再如,馬淑慧著《音樂教育心理學教程》,在實際教學中使用這本教材,總感覺內容單薄,與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有些脫節,教學猶如隔靴搔癢,難以直達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又如,鄭茂平主編《音樂教育心理學》,注意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與音樂學科的聯系,但在實際教學中感覺內容較為凌亂,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猶如云山霧罩,思維邏輯尚欠清晰。此外,上述另外幾部與音樂教育心理學相關的專著,就某一音樂教育心理方面作內容展開,如曹理的專著偏重于音樂學習與教學的心理方面的實踐探索,周世斌的兩部專著在心理統計方法和研究方法方面做出了研究,吳躍躍的專著重在討論音樂學習心理的理論與實踐,這些專著如作為本門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參考資料是比較合適的,但如作為課程教學的教材,則感覺內容不足,或者無法給學生展示本門學科的整體面貌和獨有屬性特征。 特別申明:本文對這些研究成果的評述,純屬個人在教學中作為教材的使用體會,實為下文提出學科建設實踐問題的論據,沒有任何批評和褒貶的意思。實際上,這些前輩學者的專著,在本門學科領域都是篳路襤褸,具有開山之功,筆者深為敬佩;同時,這些研究專著,構建起了本門學科最基本的學科建設基礎,沒有這些前輩學者們的辛勞建設成果,就沒有今天的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學科。
由上所論思考,應如何提高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地位,促進課程的建設發展呢?本文提出以下幾點課程建設的意見,以供討論:
第一,做事者努力作為,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事《音樂教育心理學》教學和科研的高校教師們,應為本門學科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我們自己的事情,如果都不能認真地對待,努力地去做,則本門學科的發展真是沒有希望了!也許我們無力扭轉“音樂師資教育”的專業地位現狀,無法改變課程的弱勢地位處境,但我們自己絕不能妄自菲薄,對所從事的專業和課程失去信心,以至于工作中破罐子破摔,不思進取。我們應做的事情是,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認真對待本門課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信頑石也能煉成金!
第二,開發課程教材,推動課程教學的發展。一門學科的地位穩固,教材內容豐富系統,教學工作順利穩定,學生受益面深廣,是學科建設成熟發展的核心指標。根據目前學科發展的狀況,我們可以首先致力于教材的開發建設,進而推動本門課程的教學工作開展,使廣大音樂師資方向的本科生,從本門課程的學習中得益良多,為培養合格的音樂師資人才彰顯出本門學科不可或缺的力量和功能,則也是為推動學科專業和課程地位的發展而助力。
第三,教材內容建設應著眼于未來人才的持續發展目標。正如前文所述,教學內容要立足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上,學生的未來有兩大方面的需求,工作和繼續深造。關于工作方面的需求,本門課程應努力提供給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知識基礎,也應給學生提供未來能順利進行教師從業資格考試能力的知識基礎。如果課程的教學,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則教學內容是陳舊的、落后的,至少也是不切實際的,當然對學生來說,也是缺乏吸引力的課程。
關于學生未來繼續深造方面的需求,這是一種教材在內容建設方面知識系統化的追求,這里需單獨談談。學生繼續深造,主要表現為畢業后考研的需要,或者未來涉入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科研研究需要,這兩方面的需要,都要求本門課程的教學要提供給學生《教育心理學》最為基本的知識框架,最為核心的“學習理論”的知識體系。畢竟《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是《教育心理學》的下位分支學科,沒有上位學科知識體系的基礎支撐,下位的學科知識難以形成體系化的思路邏輯。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我們現有的《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多是關注具體音樂實踐行為的心理闡釋,這本沒有什么不妥之處,問題是,教學后的效果反饋顯示,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沒有建立起對本門學科的課程體系思維框架,更具體一點說,學生連最起碼的“教育心理學”的核心知識“學習理論”都認識模糊,甚至對代表性的幾位理論家和學派也不甚了解,這不能不說是《音樂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的失敗,從學生未來繼續深造的角度看,課程教學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了。
由此思路出發,以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為例,筆者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很注重學科知識上下位的邏輯聯系,力圖展示給學生一種完整的“音樂教育心理學” 的學科知識邏輯框架體系。教學內容的設計彰顯出“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邏輯隸屬關系,給學生呈現出上位學科最為核心的知識基礎,從而使下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知識內容呈現體系化,教學內容具備理論的基礎。這種注重知識體系化、系統化的教學思路,能有效地為學生未來繼續深造助力,體現了課程教學為學生發展需求服務的宗旨。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學之前,認真細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通過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為生物課單單做好這些還遠遠不夠,要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率是關鍵。
首先,我常常利用網絡資源、各類相關專業的書報雜志了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和思維。我在教學中,同時也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生物的問題,在課堂上開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體現生物學科的社會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教學中,我常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如生物標本制作,小論文的撰寫,創意作品,還與開展昆蟲名稱的認識比賽。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既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求知興趣,也增強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外科技活動把生物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了機會,通過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了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升華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養生物科學的后備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感知,人獲得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獲也越大。因此,課堂上,我習慣通過媒體影片、實物觀察、實驗操作、掛圖演示、實地參觀、事例說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后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得更輕松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
通過兩年的努力,我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迎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范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上基本創建了一個師生同樂,以生為本的課堂氛圍,學生們都喜歡我的課,所教班級的生物統考成績均能保持前列。同時,教學過程中,我善于總結經驗,撰寫學術論文,和同行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2006年撰寫的論文《淺談生物課教學中的趣味教學》獲禪城區優秀教育論文二等獎并在學科論文交流大會上宣讀,創新活動設計方案獲禪城區2006年度一等獎。我積極地擔任學校的生物公開課任務,積極參與區鎮有交流活動、培訓課程,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民族漢族籍貫XxXx
出生日期19**.7婚姻狀況未婚
學歷本科體重65KG身高177CM、
專業小學教育(中文)健康情況健康
畢業院校XxXxXxXx郵箱Xx@
聯系電話XxXxXxXx郵編XxXxXxXxXxXx
個人知識結構以中文專業知識為主,擁有一定的美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律和關系學知識。
個人經歷學習經歷:
20**年9月
進入Xx學院教育系學習中文專業。先后參加黨課和團課的學習,并順利結業;通過CET4、計算機二級考試等。
20**年11月
進入學院記者團實習,期間寫作能力大有提升,培養了良好的信息接收、分析和處理能力。
20**年6月~8月
組織Xx區暑期支教活動(Xx縣Xx),向山區的家長傳授并講解了新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并得到了他們的信任和尊敬。增強了交際能力和中文的應用能力。
20**年9月
參加青年志愿者協會宣傳部,在后來的工作中主要負責展板的制作和書寫。
20**年春節前
在Xx心理咨詢中心短期見習,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詢的方式和方法。
20**年底~20**年1月
準備研究生考試,先后學習了管理學,關系學,教育學和法律碩士的專業課。
創業經歷:
20**年3月~10月
與朋友在Xx市Xx社區(Xx小學對面)開辦‘Xx’小型服裝店積累了一些銷售經驗。與顧客的交流增強了判斷能力。
20**年4月~2009年4月
入股‘Xx’美發店,由于事前做了充分的調查分析,對工作的管理和要求也得到了廣大顧客的認同(大多數是在校大學生),轉讓前曾兩次創造月收入過萬的記錄。
個人能力
1:本人喜于寫作,書法,舞蹈。時常在博客和校內發表文章和詩篇,曾獲“挑戰杯”論文優秀獎,書法比賽二等獎。
2:本人精通國語,有做校園廣播臺主持人和實習記者的經歷,有短期的心理咨詢和實驗的見習經歷,善于交流。
3:本人曾在校創業,積累了一定的管理、銷售、協調利益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適應工作的能力強,能快速融入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關系。
個人愛好擊劍,籃球,寫作,以及一些展現人類智慧和技巧的活動。
個人評價本人性格開朗、樂觀向上、興趣廣泛、為人和諧、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適應能力、并有較強的信息接收、處理和協調能力。
求職意向本人欲求一份文事部門的工作。另附:名校是社會共有的,經驗是工作積累的,適應能力才是自己的。希望貴集團能給我一個展現的平臺,也讓我為千億的效益使一份力。
大學所學課程專業課:
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寫作,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概論、大學美學,基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輔導,課程與教學論、邏輯學。
舞蹈、繪畫、音樂等等。
我們把這種躍躍欲試的心理稱為“試納”。這時期,學生的內動力特別強,積極向上的心理占上風,思想活躍,容易興奮,注意力比較集中。這種心理狀態一般可維持一學期甚至更長一段時間。
與學生心理相應的作文教學要在大綱規定的任務下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是加強口述作文訓練。教師臨堂命題,學生堂上即興演講,互評優劣,教師再從中選擇典型重點評述。電化教學條件好的學??梢凿浺?,錄相,并在輔導課上播放。
由于錄音、錄相中插有教師的評述,學生既學范文,又明白優劣之理,收效自然會好。之所以要在這一階段加強口述作文,是因為處在興奮期的學生語言更富于激情,也最能直抒胸臆,從而更具感染力、說服力,而這些恰恰是寫好文章所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二步是以片斷為主的小作文訓練?;驹瓌t是多體、多點、多角度,快速寫小文章。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全面摸底,全面了解學生,又利于有的放矢,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指導。要做到一練一講,多練多講,這就是所謂“硬任務”教學。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當外物刺激興奮期人的大腦時記憶效果最佳。
這一階段的作文批改也要適應學生的心理。有些教師喜歡在接一新班課時把作文分壓得低低的,在作文批改中大刀闊斧地刪削,以求按自己的風格定式。其實大可不必。這些學生從各自母校來到新班級,帶有各自的長處,應讓他們自由發展??涿兰~斯在《大教學論》中曾這樣說過:“在初春的時候,植物還很幼小嬌嫩,那時太陽并不灼烤它們,它只給它們溫暖,逐漸地使它們變茂盛,不到它們完全長大結果,不把它的全輻熱力放射出來。園丁也用同樣的原則,不把修枝的剪子用到沒有成熟的植物上去?!蔽覀冋J為“修枝”是必要的,“愛”應是出發點,“給予溫暖”是最基本原則。
在通常情況下,初一和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后,學生就會出現兩極分化,進入初二、高二后分化的速度加快。心理學研究發現,每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同時,都有一種害怕失敗的心理,兩種相反的心理構成矛盾,形成一種“趨避沖突”。學生在第一階段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追求成功。但當初那種美好的憧憬經過一段學習實踐,種種困難和挫折使他們理想的圓月出現了缺口,逐步認識到世上的事物并不都是人們可以心想事成的。加上青少年各人的品質結構不同,有的能斬關奪隘,有的則畏縮不前。在學習上的表現是,意志堅定者,短暫的停頓后便又舉步向前,意志薄弱者起初進步的速度越來越慢,心情開始焦慮,漸漸出現停滯狀態,這種情形有時相當持久,相當頑固,這就是所謂“高原”階段。在我們所教的學生中有些人在起始階段文章寫得還可以,寫了一段時間便出現了八股調,既很少離題,也不見有長進。還有些學生本來文學屬上乘,越學越覺平平。
這不是他們退步了,只是別人進步了,相形之下顯得“逆水行舟”罷了。
“高原”現象雖是學習過程中常有的現象,但課任教師決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指望它自然消失,正確的態度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這一階段的作文教學重在個別指導,而面批是最好的辦法。它不僅有利于多方面指導,更利于抓住癥結點批。老師在與學生的問答中把握學生的思維方法,可以結合進行心理指導。面批的一般要求是琢文析理,精細誘導,既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又讓學生心悅誠服。特別是對那些作文痼疾,更要深入分析,曉以利害。
有的學生會被批得面紅耳赤,頭上冒汗,這正是收效的時侯。這一階段的作文布置,不宜全班一題,而應分類進行。如對議論文差的就多作議論文,記敘文弱的就多練記敘文,還可根據情況分得細一點。也就是說,作文的重點要放在矯正篇上。這種暫時的不統一是為了下一步的統一。作文指導要加大思想教育的分量,教育他們在困難面前端正寫作態度,鼓起勇氣。要重新培養他們對作文的興趣。
有了這個前提再進行技巧指導。我們常會把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指導看成軟任務,其實,它是“硬任務”教學得以深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在這個特定階段就更需要強化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會在同一階段出現“高原”現象,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要經歷“高原”階段,這里只是就常有現象和多數學生說的。有的學生即使經歷了“高原”階段,由于時間短暫而不自覺。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教師重視并及時突破僵持局面,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有明顯提高。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突破“高原”階段后,學生如同走過了艱難的羊腸小道步入坦途。很多學生,特別是畢業班學生會更多地考慮志愿定向、職業選擇。他們的行為特點是情緒穩定、學習刻苦。對生活、人際、社會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由于知識的不斷豐富,經驗的不斷積累,在學習上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形成心理和行為的定勢。
定勢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因此出現定勢后,必須及時分析和調節,以保證向著有利于教學方向發展。
定勢調節的原則是“定勢--不定勢--定勢”。在作文教學中,心理定勢往往促進學生文章和文風成形,是有益的。心理的不定勢往往促進創新,也是好的,關鍵在于把握時機加以調節。定勢調節的指導思想是“變”。從它形成起,教師就要保證它有利于教學的同時指導學生去改變它、發展它,去創造新的定勢。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在輕松的氣氛中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我一直的探求方向。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學之前,認真細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通過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作為生物課單單做好這些還遠遠不夠,要讓生命活動的過程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時間效率是關鍵。
首先,我常常利用網絡資源、各類相關專業的書報雜志了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和思維。我在教學中,同時也鼓勵學生收集身邊有關生物的問題,在課堂上開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討論關注問題的天地。通過這樣的資料互動形式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體現生物學科的社會性一面。
其次,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識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豐富多彩的生物課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既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求知興趣,也增強他們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外科技活動把生物課堂延伸到課外,為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了機會,通過發現、探索和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了解生物科學在人類生存和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升華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養生物科學的后備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容易被感知,人獲得知識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獲也越大。因此,課堂上,我習慣通過媒體影片、實物觀察、實驗操作、掛圖演示、實地參觀、事例說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后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學得更輕松也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時,課堂上我重視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陶冶他們愛自然、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的思想情操,樹立關心生態環境等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
課題名稱:
試論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積極影響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中國教育政策和發展綱要》指出:“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界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地位。”在今天這個異彩紛呈的世界里盡管人們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舞蹈仍以其獨特的美的表現傳達著人類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為我們展現的人類心靈深處的情感不僅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類心的共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與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學生可以通地藝術這一窗口領略到世界各國的文化,共同體驗對人類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動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審美的態度對于自己和他人,以審美的態度對于社會和生活,從而有利于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互動和團結,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
長期以來,我國舞蹈教育的價值曾被人們所低估,許多人認為,舞蹈能力的培養只對少數將來要專門從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對一般的學生來說只是點綴,中國的小學教育一直到大學教育從來沒把舞蹈課列入課程中,只有少數條件較好的學校在課外活動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動內容。面向21世紀的時常經濟和技術革命的挑戰,學校不但要重視素質教育,更要從學校的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以及觀念上加以改革,讓舞蹈教育徹底溶入心理素質教育中,且充分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1、舞蹈、心理素質的含義。
2、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的作用。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目前中小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2、如何通過舞蹈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網上、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
2、請教指導老師陳文紅副教授,確定選題方向;
3、與同學共同討論本課題,互相交流意見;
4、寫好開題報告;
5、根據已選題目進一步搜集資料,并擬好論文提綱;
6、論文寫作;
7、論文修改并定稿。
進度安排:
1、依據論文參考選題,作好論文先期搜集工作;
2、選題,寫開題報告;
3、開題報告定稿,接受畢業論文任務書;
4、論文寫作階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5、修改論文階段;
6、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國賓,平心,矯立森.關于舞蹈美育與素質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馬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藝術教育對少兒素質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淺談兒童舞蹈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潔.素質教育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天地,2019,05.7-9.
[6] 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蔭培,徐爾充. 舞蹈藝術概論[C].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03.
[8] 劉沛譯.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J].舞蹈,2019,(4):36.
[9] 武霞.淺談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S].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論文摘要:英語教學絕不是簡單的單詞、語法和句法結構單向傳輸,而是包含思維和情感在內的復雜的心理性行為。英語分級教學就是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水平,綜合考量學生的不同心理特質,劃分不同的班級,因材施教,實現培養合格英語人才目標的行為。
英語分級教學,是大學階段按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不同,將其劃分成若干等級,選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學管理模式的教學方法。要改變英語水平起點不平衡對學生學習造成的阻礙這一狀況,就必須認識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本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并提出若干拙見。
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因素,從內因來看主要表現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意志力、性格傾向、學習遷移以及情感因素的差異。從性格上講,在分級教學中,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從情感上來說,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對教師、對課堂有一種抵觸,普遍缺少對教師的信任感及與教師進行深層次交流的意愿。動機是做好任何事情基礎,而情感是這一過程的催化劑,二者缺失,教學活動就難以有效順利進行。要改變這一狀況,不妨試試讓這種變化在學生內部自發產生。
第一,擺正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師生關系大致可分為兩部分,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教師必須樹立自己的威信,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認同感。師生關系亦可成為一種特殊的朋友關系,只有理解他們,融入他們,才能更好地引導他們、管理他們,班級教學才能順利進行。
第二,興趣。傳統教學以學科為本位,重認知輕情感,教師更關注教學內容是否為學生接受,至于學生接受時的情感狀態如何,一般不考慮和關注。誤以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實現知識的遷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作為被教育對象,是被動的。在這種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教師研究的是教法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法,忽視了教學工作的真正主體應該是學生的客觀事實。在當今知識和信息多元化形勢下,不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就無法抓住他們的興趣進行有效的教育。
烏申斯基所說:“沒有任何興趣而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成功的教學應是一種積極情感的轉移,即由教師本身對知識現象的感知、理解、加工、興趣向學生的感知、理解、加工、興趣乃至利用和創新的轉變。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這種行為往往被扭曲為片面的感知和傳達,即教師認為自己感知理解的,自己感興趣的,自己傳授的就應該是學生應感知到的,感興趣的。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真正主體被忽略,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和選擇權被忽視。這一點在分級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學生自身知識的缺陷,學習意志的薄弱及教師過繁的教育,往往會導致厭學情緒,最終放棄英語,甚至放棄該教師。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思維更活躍,感知更敏銳,記憶更牢固,想象更豐富。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不失時機地利用學生知識積累的最佳時期,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愉快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要做到這一點,對學生心理特征的理解把握和應用必不可少。這一階段的學生處于由學生向社會人轉變的關口,心理特征呈半幼稚半成熟狀態。身體機能漸趨成熟,智力迅速發展,有著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表現欲、求知欲;他們急于探索現實世界,又苦于知識能力不足,內心比較脆弱。把握了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盡量采用與他們相適應的教學方式,讓他們感到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有實際用途,不是離他們太遙遠的大道理和空洞理論。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樹立自信心,在滿足他們對知識的需求的同時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給精神帶來的愉悅。
心理學上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刺激事物發展變化必不可少的條件。英語教學中外因主要表現為英語學習環境,教師的教學理念、綜合素質及個性風格等方面。分級教學班是由不同班級的學生組成的復雜的群體,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性格以及人格魅力來改善英語學習的環境,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英語學科的內容取材廣泛,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基礎性、時代性和思想性,內容多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并體驗其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的興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啟發、引導學生去感悟、體驗教材中的顯性或隱性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完善自身語言知識和綜合知識體系,提高自身言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努力使自己適應時展的要求,熟悉新的形勢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改進。如此,才能根據學生和教學實際,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技能來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努力拓寬知識面,認真琢磨教學藝術,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備好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和備教具等;要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能力狀況,并據此制訂出合理的課堂結構,把握好教學節奏,處理好量、度、質三者的關系,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氣氛,幫助他們樹立近期和長遠的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及其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授課過程才能順利地進行。
充分認識促進學生發展的內外因,綜合運用英語專業知識及教育心理學原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實現英語分級教學的最終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促進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胡春洞 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