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3: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廣場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從眾心理。這是廣場文化活動賴以存在的最根本心理,具體表現為隨大流,即目前大多數人參與這樣的文化活動,我也參與。這也是地域性特色文化活動所顯現的一種標志性心理,雖然這種心理有悖于創新心理,但是群眾可以在廣場文化活動中溝通理解,增進感情,創造出一種完善、友好、和諧、溫馨的生活氛圍。例如,某社區盛行廣場太極拳,于是每到早晨的時候就有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其中,使廣場的晨練太極拳呈現出一處欣欣向榮的景象。例如,大型廣場文藝晚會,這種從眾心理就表現在好奇心上,看到大家往廣場上聚集,自己也跟著往里擠。準確地把握群眾廣場的文化從眾心理,對各種活動類型的廣場文化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宣傳為主要目的教育型文化活動,以傳遞知識和信息為主要目的服務型文化活動,還有抓住社會熱點開展的各種活動都會發揮很大的作用。(2)消遣心理。即力圖實現用自感愉快的方式來渡過空閑的時間,這種心理往往伴隨著從眾心理而產生。它的特點就是通過廣場文化的娛樂性、教育性,達到消除勞動疲勞,蓄積精力的目的。同時,由于廣場文化的特定環境與氣氛,也為人們提供了激發基本才能的變化條件(意識、知識、責任感和創造的自由發展)。這種心理是有一定的社會廣泛性,它是人們參加各種類型的廣場文化活動而萌發的,不管內容是否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只要達到消遣的目的就可以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不能對廣場文化活動起促進作用。(3)欣賞心理。這是一種較為積極的心理,只要正確把握好群眾這種心理,就能促進廣場文化活動蓬勃發展,也使廣場文化能夠起到較高層次作用。欣賞心理是指直接受學校教育、社會影響、家庭熏陶、個人道德修養及文化程度密切相關而自發形成的情感、習慣、觀念,它是有選擇性和漸進性,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展及小康文化局面的形成,人們審美情趣與審美范圍將不斷開闊,欣賞心理的素質將越來越高。廣場文化的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可以通過音樂的抒情歡快節奏、舞蹈的優雅大方的動作和形體、大型團體操的整齊的規律的變形,戲劇情節乃至現場觀眾的環境氣氛來得到心理的滿足。這種欣賞心理應該說不同地域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組織大型廣場文化活動時要充分考慮群眾欣賞心理是受當地生活、習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2要正確把握廣場文化活動中群眾的娛樂性與交往性心理的交融
從某種意義上講,廣場文化就是人們自我表現、自我娛樂、自我主體交往展現的一種文化活動形式,它能更好地促進人與人的相互聯系?,F代社會,人們的工作環境相對固定,居住環境的相對獨立,交往相對減少,廣場文化創造出的一種完善、友好、和諧、溫馨的生活氛圍,則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際關系的融合。人們追求娛樂性是任何文化活動中存在的必然因素,而在廣場文化活動中,娛樂性的體現是最為廣泛典型的。在娛樂的同時又滿足了交往的需要,廣場文化活動的獨特性能,也是其興起的一個主要原因。(1)群眾的娛樂性心理。消遣心理與娛樂的心理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的主動的,帶有一定滿足性與目的性。廣場文化應當積極抓住群眾的這種心理,引導群眾向追求健康的娛樂方面發展。所以開展廣場文化的內容必須豐富多樣,形式更應多種多樣,盡可能地把其所包含的藝術門類(廣場音樂、廣場歌舞、廣場曲藝、廣場繪畫,甚至廣場雕塑、廣場建筑藝術——交替開展,并發揮寓教于樂的作用。(2)交往性心理。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不可一日無交往活動,交往對社會有整合作用,使人類各分散的個體得以聯合起來,聚集成一個整體。廣場文化活動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由于其舞臺空間的開放性與靈活性,深受群眾喜愛,很大程度地滿足了群眾的交往性心理;另一方面,文化活動所創造的友好、和諧、溫馨的環境氛圍,更多地為人們提供了面對面的交往與溝通。作為參與者與組織者,他們可以使自己的心靈與各種高雅藝術進行近距離的交融。(3)娛樂性心理與交往性心理的交融。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社會群眾之間的交往中等,這是廣場文化活動所體現的特殊功能。例如,我們要搞一次廣場舞會,當在愉快的歡舞中,或者當舞伴更迭時,我們在融洽的舞蹈中進行了交流,即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了愉悅,又增進了社會成員之間彼此的交往,這樣他們就更樂意地參與到廣場文化活動中來。所以我們在組織廣場文化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兩種心理的融合,不能單獨或片面地追求娛樂性或交往性。
3要正確把握群眾參與廣場文化活動的主人翁心理,激發群眾的參與欲望
城市文化廣場的布局選擇應注重公眾的可達性及吸引力,環境品質的開發與協調,其數量、面積大小、分布位置也取決于城市的性質與規劃構思。
1.城市文化廣場環境設計應賦予廣場豐富的文化內涵
城市文化廣場與其周圍的建筑物、街道、周圍環境,共同構成該城市文化活動的中心。設計文化廣場時,要尊重周圍環境的文化,注重設計的文化內涵,將不同文化環境的獨特差異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與領悟,設計出該城市,該文化環境下,該時代背景的文化廣場的環境。文化環境在具體的情況下,有許多不同的表現,例如:文脈、傳統、源與流、歷史、宗教、童話、神話、民俗、鄉土、風情、紀念性的、聞名的、懷古的、原始藝術、人類的能量、文學與書法、詩意、符號學等等。設計師也可以在設計中表達自己的某種特定的思想與意圖。
注重文化內涵的城市廣場設計在我國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鐘鼓樓廣場的設計,首先突出了兩座古樓的形象,保持它們的通視效果,采用了綠化廣場、下沉式廣場、下沉式商業街、傳統商業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間設計,創造了一具具有個性的場所,增加了鐘鼓樓作為“城市客廳”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時,為了解決交通組織上的人、車分流問題,以鐘鼓樓廣場為中心,南連南大街、書院門、碑林、北至壯院門化覺寺、清真寺。組成一個步行系統,使鐘鼓樓廣場成為這一西安古都文化帶的樞紐。并且,鐘鼓樓廣場在
設計元素上采用有隱喻中國傳統文化的多項設計,使在廣場上交往的人們可以享受到傳統文化的氣息。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又面向未來城市的文化廣場。
又如:上海圖書館主要入口的文化廣場,由于設計師在建筑平面設計時作了臺階式后退50m以上,使得這個文化廣場形成了,一個小型城市廣場的規模,設計師在反映其文化內涵的廣場環境設計中,做了一個以“知識”為主題的,供雕塑家、藝術家構思創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間。廣場中柱子騰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廣場中可增加光與影的變化,富有文化知識意義的雕塑各具形態,鋪地新穎別致,幾步寬闊的臺階將坡道與人行道分隔開,步入廣場會感到和諧、素雅的文化氛圍,即使不到圖書館內也可以來知識廣場欣賞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詮解雕塑的形象的含義。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內容,注意到為文化廣場創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間活動的文化內容和五彩繽紛的城市燈光夜景,也是創造人們交往的場所空間的一種方式。例如:肇慶市中心的文化廣場設計,廣場中設計的燈光音樂噴泉,和廣場一側的舞臺相配合,在夜間定時有燈光音樂噴泉表演,與廣場一側舞臺上的相關節目一起,營造了文化廣場的豐富的夜間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廣場要營造人們活動與交往的場所空間
2.1.注重與周圍建筑環境的協調與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結構一般都為開敞式的,組成廣場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圍的建筑,結合廣場規劃性質,保護那些歷史性建筑,運用適當的處理手法,將周圍建筑環境融入廣場環境中,是十分重要的。廣場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的典范,是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由于廣場周圍的建筑不是同一時期建造的,所以廣場并不是平行,對稱的嚴謹的關系。而是設計師將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和諧、統一的組合在一起。另一個廣場與建筑環境完美結合的范例是建立在盧浮宮廣場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這個工程中,建筑師在解決傳統建筑的協調與統一問題上,沒有采取仿造傳統,而是設計了在廣場上顯眼的并不突兀的玻璃質地的金字塔設計,既解決了功能上的采光問題,又在形式上似一顆巨大的鉆石,鑲嵌在廣場上,不但沒有破壞盧浮宮原有的建筑藝術形式,而且增添了盧浮宮廣場的整體性和魅力。
2.2.城市文化廣場設計注重與街道的協調、統一。城市文化廣場與街道在形式上、組成上,有許多必然的聯系,它們的協調與統一是構成廣場上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設計時,根據廣場與街道的性質,在設計廣場與街道的:①城市文化、地域特徵及社會歷史意念上;②空間設計上;③建筑及其細部處理上;④交通組織及步行區域畫分上,都應統一考慮。并且注意到街道與廣場相協調設計一些人性化點綴,如路燈、廣告、展示牌、鐘塔、布告欄、雕塑、噴泉等環境藝術設計,協調植被、鋪面、色彩、材質、標牌、照明等元素,也是十分必要的。
2.3.城市文化廣場設計與周圍整體環境,在空間、比例上的統一與協調。一般文化廣場的比例設計是根據廣場的性質、規模來決定的,廣場給人的印象應為開敞性的,否則,難以吸引人們停留,所以一般文化廣場大小滿足這樣的條件比較合適:廣場寬度介于周圍1倍建筑高度與2倍建筑高度之間。在廣場內部尺度設計時,注意到其中的踏步、石階、欄桿,人行道寬度、停車要求等內容,要符合人與交通工具的尺度。當然,廣場的比例、尺度等也受材料、文化結構的影響,和諧的比例與尺度設計,不僅可以給人帶來美感,也可以增添人們在其中活動的舒適度。
2.4.城市文化廣場設計與周圍環境在交通組織上的協調與統一。城市文化廣場的人流及車流集散,及其交通組織是保證其環境質量不受外界干擾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內容有2點:城市交通與廣場的交通組織;廣場內交通組織。城市交通與廣場在交通組織上,首先要保證由城市各區域去文化廣場的方便性。交通與廣場設計時,應采取:①在廣場周圍的適當區域街道建立步行街,在步行街結束點位、充分考慮人流車流集散,并且可以通過設置地下有軌電車、地鐵等站點,擴大步行規模。②城市交通做到去廣場及其周圍環境有最大的可達性,設置完善的交通設施,包括地下有軌電車、地鐵站點、高架輕軌、車行道、步行道。立交等等并在線路選擇,站點安排以及換乘車系統上予以充分考慮。③充分考慮到大量的停車需求,設計停車場以外也要開辟汽車??空镜?。
在廣場內的交通組織設計上,考慮到人們以組織參觀、瀏覽交往及休息為主要內容,結合廣場的性質,不設車流或少設車流,形成隨意輕松的內部交通組織,使人們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擁有欣賞文化廣場的場所及交往的機會。
3.城市文化廣場其環境設計有多種處理手法
3.1自然環境的引入手法。在進行文化廣場的環境設計時,大量引入樹林、綠化、花卉、草坪、動物、水等自然環境,是文化廣場環境設計的重要手法。例如前文提到的西安鐘鼓樓廣場,正是用大量的綠化來點綴廣場的環境,而引入動物來設計文化廣場的環境,更是數不勝數,歐洲廣場上的鴿群已成為廣場的一大景觀,德國漢堡市政廳廣場前的AlsterPleet河上的天鵝和水鳥,也已成為廣場重要的景觀。城市文化廣場的水環境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兩種形式:①以水造型方式的。②以水與其它環境或個體相配合方式的。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噴泉廣場,中央是一組由電腦控制的160個噴嘴的音樂噴泉,440棵柏樹如同由水中生出來,人走在路面上也如同漂泊在水中。又如,波特蘭系列的兩個廣場也是以水為主題,不同的是這里的水環境是動態的,創造出的瀑布,澗流等洶涌澎湃的自然景觀,給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建筑師小沙里寧設計的圣路易斯市的標志圣路易斯拱門也是設計在河邊,與河水相結合。
3.2公共雕塑及一些環境藝術設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畫、小品、旗幟等藝術作品)在文化廣場環境設計中的作用。
雕塑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統稱,是設計師運用形體與材料來表達設計意圖與思想的一種方法,成功的雕塑作品不僅在人為環境中有強大的感染力,而且,會是組成環境設計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與色裝飾著環境。
不同的時代賦于雕塑設計不同的要求與內容:起初的雕塑設計往往有某種特定的意義或嚴肅的主題,或是紀念性的,如南京雨花臺的人民英雄浮雕;或是純裝飾性的,如圣保羅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或是宗教性的,如耶穌雕像、觀音雕像;或是純藝術的作品,如斷臂維納斯雕像等,這時的雕塑多是具像的。這之后,隨著抽象雕塑的產生,雕塑成為人們在環境中感覺與聯想的對象,人們開始用自己的理解去詮解雕塑其中的含義,如畢加索設計的“無題”雕塑,人們可以憑自己的想象去理解它,這時的雕塑設計中,對材料與質感以及色彩與動感的設計也越來越重視,如莫斯科加加林紀念碑,用鈦合金制成,在不同時刻的陽光下,顯現豐富多變的光澤;瑞土蘇黎世埃施爾韋化廣場的裝飾雕塑,橙色的雕塑與水相結合,旋轉的形體與明快的色彩在環境中襯托的非常明亮;莫斯科高爾基文化公園中的透雕,三個跳舞的少女,具有很強的節奏感?,F代,越來越多的雕塑設計已走進人們的生活,諧趣的設計風格,成為人們生活的調味品,或是具有人情味的雕塑,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如日本設計師關根伸夫設計的“帶腿的石頭”,一塊石頭下面由四個彎曲似腿的柱子來支撐;他的另一個作品“等待石”,一塊石頭上雕成屁股的形狀,十分有趣。或是一個小孩的釣魚桿上,釣到一只鞋等等,這些諧趣的雕塑似乎就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為人們創造了放松自己,去休閑娛樂的環境氛圍,澳大利亞布里班街頭雕塑,再現早期移民的野外生活,令人回憶起城市的歷史;日內瓦街頭雕塑在座椅上吸煙的男人,以超級寫實主義雕塑給環境注入生活氣息。
在文化廣場的雕塑設計中應考慮到以下的幾下方面:①結合廣場文化氛圍、時代背景、以及人們活動的內容趨向,設計雕塑的形式,做到雕塑設計與文化廣場活動內容相統一。②不能忽視建筑雕塑與文化廣場的相互作用及內在聯系,應結合那些具有雕塑美的建筑藝術作品,設計文化廣場。③注意雕塑設計在比例與尺度上的作用,雕塑設計將廣場與建筑在比例上聯系起來,也是人群與廣場在尺度上的聯系,說明人的尺度關系,成為空間比例與尺度聯系的樞紐。④注重雕塑設計與其它自然因素相結合的設計,例如,雕塑與水相結合,或配以音樂效果,來活躍周圍環境;雕塑與樹木結合,如南京雨花臺,郁蔥的樹木,襯托出莊嚴的氣氛。
3.3組織文化廣場環境的手法有多種,下面著重介紹利用軸線設計來組織文化廣場環境,并通過軸線的組織來控制整個城市的內在聯系,使城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軸線是貫穿于兩點之間的,圍繞著軸線布置的空間和形式可能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軸線雖然看不見,但卻強烈地存在于人們的感覺中,沿著人的視線,軸線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軸線的終端指引著方向,軸線的深度及其周圍環境、平面與立面的邊角輪廓決定了軸線的空間領域。軸線同時也是構成對稱的重要因素,根據設計的需要,軸線亦可以產生次要的輔助軸線,豐富空間體系。
在城市文化廣場的空間組織中,軸線手法是廣場具有一定規模時的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它既可以組織廣場和周圍環境,又可以同主要街道相關聯,相聯系,是使城市文化廣場空間有序,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維系。著名的羅馬市政廣場改建,米開朗琪羅成功地運用軸線建立了廣場的空間秩序,并成功地設計了地面鋪裝,強調軸線與位于地面的橢園形圖案中心的銅像雕塑,將建筑、雕塑、廣場、地面鋪裝在軸線上統一起來,諧調地進行組合,構成了卓越的城市空間,給人強烈的空間感染力,成為羅馬的心臟與象征。
城市廣場軸線手法的合理運用,亦可以通過軸線控制整個城市的內在聯系,使得城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關鍵詞:佩雷小廣場,游憩廣場,面積,數量,設計形式,參與性,人性關懷,生態效應
20世紀末掀起了一股影響中國城市規劃建設較大的“廣場熱”,各個省地的大、中、小城市中一個個宏大壯觀的廣場此起彼伏。其中以市政廣場、紀念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居多,它們多數位于城市中心或商業繁華地帶,此類廣場一般面積較大,功能綜合,離居民區距離較遠,各大、中城市的市民多數都需要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到達這些廣場。然而城市居民更多需要的是豐富多彩和便捷的戶外生活,著名作家老舍曾說過,“城市的精華在于空”,城市中的游憩廣場和街頭綠地正好形成了提供組織市民戶外生活重要場所的絕好平臺。這些廣場不需大而壯觀,它是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結合體,更需要為人所用,滿足市民多種多樣的業余生活。但是游憩廣場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免費論文。
讓我們把視線轉到美國紐約, 紐約市中心的佩雷小廣場(如左圖)是因地制宜的設立游憩小廣場的典范。佩雷小廣場面積僅為30.5m×12.8m,一面臨街,三面靠墻,并不顯眼,顯然它不是為“看”而設置的。小廣場設在曼哈頓中心區一角,它為歷經喧鬧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感受大自然的絕妙休閑場所:一面是淙淙的瀑布流水,其它兩面墻上布滿了綠色攀緣植物,如同太陽傘的12棵喬木下擺設著桌椅和鮮花,一幅多么美麗、優雅的自然畫卷,一處多么舒適小巧的城市廳堂。通過對佩雷小廣場的一些分析,對于適于我國市民游憩廣場的設立不難得到以下幾點啟發:
1、合宜的面積
根據《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的相關規定:城市市級游憩、集會廣場每處宜為4-10ha;區級廣場每處宜為1-3ha。在具體使用中,特別是舊城區中,游憩廣場可以更小,大了則會失去其便捷的生活尺度,過分嘈雜,也失去了本應該有的親和力和歸屬感。佩雷小廣場很小,但它給人們提供了與陽光、水聲、綠色共處的愜意休閑場所。即使城市中一個小小的空間,也是市民精彩生活的一種體現,是市民院落生活情節的一種延續。
2、與城市居民需求相匹配的游憩廣場數量
如果按城市用地是均質的考慮,即人口均勻分布在“與廣場相關用地”內,市民對城市廣場的使用需求也是相同的,那么每2.25平方公里就應有一個廣場,即“與廣場相關用地”上廣場平均密度應是0.44個/平方公里。城市中的廣場一般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渴望運動、交流的生活廣場。在濟南市和平路上,燕山小區的路對面,一處不足300㎡的場地,僅放有幾組健身器材。。早上可見到晨煉的人們;白天有閑坐的老人;晚上這里又會音樂響起,周圍的市民在此翩翩起舞。使用率之高是許多花了大價錢、有壯觀景色的廣場所不能及的。
幾乎每個城市都缺少這種實用性很強的游憩廣場。比如,早上在沒開門營業的商鋪前,常見到晨煉的老人;孩子們常常擁擠在兒童游樂場,少了一份與大自然接觸的場地。所以在城市的適當地段,特別是生活區域還是應該增加一定數量的這種游憩廣場。
3、不必拘泥特定風格的設計形式
廣場的設計不應拘泥在某種風格和形式的條框里,要因地制宜的進行設計和設立。過去許多廣場不考慮具體的情況,風格和形式近于相似。都有帶圖案的大草坪、過于寬敞的硬質鋪裝用地、龐大的雕塑,這些最終沒有得到市民的認可。免費論文。再看佩雷小廣場,構圖簡潔,沒有明顯的風格、流派,卻取得了美觀、實用和生態的有機結合。
由于市民們生活多樣性,他們需要不同的空間和場所來達到自身休憩、娛樂和運動的目的。在設計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首先,要尊重和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原來有水面的,要圍繞水面設游覽、休憩的場地;地形起伏大的,可以讓市民拾階而上,感受不同的立體空間;有大而珍貴的古樹的,可建成林蔭廣場,起到了保護和利用古樹的雙重作用。這樣,是對與之有關的生態環境的最佳保護,也可減少沒必要的浪費。其次,根據當地的人土風情,形成當地的特色和風格。免費論文。這是當地人們長期生活的過程中,文化自然積淀的結果。這不需照搬別人的風格和特色。
4、注重市民參與性的布局空間
廣場使用率低,沒有人氣,是建廣場失敗的主要原因。貼近生活的城市游憩廣場,讓市民的活動參于到廣場空間中,成為廣場構成的一個活因素。。譬如說,美術學院會激發街頭畫展;集郵公司會誘導集郵愛好者交流;商業街會招引咖啡廳、茶館、冷飲店集中,形成休閑廣場;居住區倘若有一棵或幾棵大樹,當地居民就會自發到此下棋、納涼、游戲、聊天;一早一晚市民自發組織的集體晨煉和健身舞。這種在群眾參與下形成的城市廣場,花錢不多,切合實際,卻能在文化層次上反映出城市的真實和生活的美好。在設計中,要給這些市民參于的活動準備好空間。這無需城市決策者和規劃師一手包辦,只要決策者和規劃師因勢利導,就能使這種環境形成真善美的統一。
5、提供人性關懷的公共家俱
在廣場設計理念中,現已不再單純強調宏偉、莊嚴、英雄主義式的布局形式,市民在巨大廣場中體驗疲勞和乏味、無奈的環繞大草坪、穿越廣場圖案限定的復雜迷宮已不被提倡。而是重在發展為人所實用、為人所體驗的人性空間,希望有近人的尺度,親切而有人情味的環境,各類使用者群體,不論是有權或無權的,有錢或無錢的都能自由平等地享受廣場生活。要完善配置多種服務設施如公廁、公用電話、坐椅、廢物箱、問訊亭、交通指示牌、照明、遮陽棚、無障礙通道等這些公共家俱,從細微處體現對人的關懷。
6、充分發揮游憩廣場的生態效應
游憩廣場是城市生態系統中一部分,一個生態效應良好的游憩廣場對整個城市的生態平衡起到調節和改善作用。游憩廣場提倡節能節地、防治污染、資源永續利用以及維護自然,增加綠量。再回到佩雷小廣場。。它是由三面墻體和一面對街圍合成的空間,在那里形成了一面墻是瀑布,兩面墻是綠色攀緣植物,中間有12棵大喬木的生態空間,水和植物在滯塵、消除噪音、蔽蔭和營造舒適休息小環境方面都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市民需要陽光、綠蔭和清新的空氣,城市中的開放游憩廣場空間首先應該生態化,體現對回歸自然、尊重自然的再認識,然后再強調把廣場設計與景觀設計有機結合起來。
小結
市民的生活五彩繽紛,喜歡茶余飯后休閑的人生體驗,決策者和設計者應理解和關懷他們的這種生活情懷和需求,讓合理的游憩廣場伴市民度過每時每刻的精彩業余時光。
參考資料:
《呼喚“蓓蕾”》 作者:余柏椿 《城市規劃》2002年第1期
《環境建設的“政績”和民心》 作者:金經元 《城市規劃》2002年第1期
《城市廣場規劃控制指標》 作者:張軍民等 《城市問題》2003年第5期
[關鍵詞]城市廣場文化淺析
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廣場迅速涌現,“廣場文化”也隨之興起?!皬V場文化”是城市文化形態的主要表現之一。廣場是城市的物質建設和精神的示范地和集中地,“廣場文化”則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結晶。
“廣場文化”可以概括為,建設和利用城市公共、開闊的空間進行城市特有的文化、經濟、政治交流和活動,從而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圍,構成城市三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場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發展理念,在物質文明層次上,是在城市建筑中充分考慮空間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進行建設和管理,營建城市高凝聚力和廣場空間,包括廣場及周邊的構筑物、在此空間中的物質生產和交換;另一方面,在精神文明層次上,要充分利用廣場這個開闊的公共空間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培育現代化社會精神文明,推崇現代文明生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氛圍。我市“和諧文化進萬家”系列廣場文化活動就是一個成功典范。
“廣場文化”必須植根于當地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為發揮該城市的長處而形成。只有保持濃郁的當地歷史文化同時吸收海內外先進文化,才能建立自身獨特的“廣場文化”。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這既有利用于保護生態環境,又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在文化廣場建設中,要搞有持久生命力的城市標志,而不是滿足一時的虛榮和表面化。
一個城市有高雅的“廣場文化”,不但能提高居民的修養和道德情操,而且對外來者也具有同化功能,使社會秩序歸于文明,城市成為禮儀之邦。健康、高雅的廣場文化演出有助于大眾文明程度和社會公德水平的提高,對社會秩序的完善和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規范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從發展態勢看,今后城市競爭將在文化的高層次上進行,文化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那么怎樣走好“廣場文化”這條路?
1、制訂地方性廣場法規,在法制上給予城市廣場明確的地位和保證。保證廣場的建設和依法使用,廣場及其四周要有相應的標識。
2、充分利用廣場開展各種文化、社會、教育、商業活動。廣場是城市進行科學化、民主化、現代化教育的課堂,是城市三個文明展示、交流的平臺。廣場是城市公眾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大規模的空間,黨和政府在組織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時充分利用廣場文化形式是十分有效的,也是我國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科學化的重要方式。同時,廣場也是群眾自娛自樂、自我教育的良好載體。寓教于廣場娛樂之中,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方式。
論文關鍵詞:體育舞蹈,休閑體育,行為模式
1前言
近年來在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方針指引下,隨著全民健身的深入開展,我國社區、廣場和舞廳利用體育舞蹈健身的群眾日益增多。體育舞蹈事業的發展在我國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1]。懷化市地處湘西地區,在經濟發展程度上屬于我國中等三線城市,市民消費水平處于中下水平。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價值觀念也隨之有了較大改變,休閑意識已逐步深入到我國各中級城市居民生活當中。體育舞蹈以其清晰、明快的節奏,動感音樂的配合,對健身的促進作用,也浸潤入像懷化這類中等城市的居民日常生活之中,并逐漸成為人們休閑生活的一部分。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參與體育舞蹈休閑行為的懷化市民。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的性質,發放回收認真嚴謹地設計了《懷化市參與體育舞蹈人群行為模式的調查表,并通過復測的方法對問卷信度進行檢驗,信度為(87.8%)。共發放調查問卷800份,回收788份,回收率98.5%。其中有效問卷786份人文歷史論文,有效率98.25%。在有效問卷中,男235份,占29.9%,女551,占70.1%。以上數據均符合本次調查的要求。具體調查結果見結果與分析圖表論文格式模板。
2.2.2文獻資料法
通過我院圖書館、各類網站查閱與體育舞蹈人群行為模式的相關資料
2.2.3訪談法
通過與不同區域、性別、年齡的體育舞蹈參與者進行交流,了解他(她)們在參與體育舞蹈的狀況。
2.2.4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調查問卷各個具體項目運用EXCEL等軟件統計分析,并對調查所得的指標進行數據分析。
2.2.5邏輯分析法
對所得數據,運用體育心理學、體育統計學、體育社會學等方面的理論進行研究,總結目前懷化市參與體育舞蹈的人群行為模式。
3結果與分析
3.1體育舞蹈休閑行為主體的人群特征
體育舞蹈休閑行為主體的人群特征主要是指行為主體的性別、生活形態等等。人群特征反映在人口統計變量上,涵蓋教育、職業、年齡、性別等。
3.1.1性別差異
男性和女性在形態、機能和素質上存在著差異的原因而形成了社會心理差別,因此在興趣愛好、并由生理的差異和社會文化傳統的行為方式等方面表現顯著的不同。體育休閑以身體活動為主要特征,因此在項目選擇上,由于性別差異導致的生理等差異,男性一般選擇強度較大、競技成分較高的項目;女性則相反,由此表現出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體育舞蹈正是這樣一種強度小、競技成分低的休閑活動,所以女性多采用體育舞蹈活動作為休閑手段,男性選擇則相對少。調查表明,懷化市體育舞蹈休閑人群在性別方面有如下特點:
表1 懷化市參與體育舞蹈人群的性別比例表
調查人數
占總調查人數比例
男性
235
29.9%
女性
【論文摘要】:十幾年來,中國的城市建設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揭開了城市發展史的新篇章。整個中國就像個大工地,不斷制造出各式各樣的新建筑。以"日新月異"這句成語來形容城市面貌的變化是非常準確的。
建筑藝術古已有之,在那個性紛呈的輝煌時代,建筑藝術碩果累累,不同時代的建筑藝術顯現出不同的風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與經濟、資訊與交通空前發展的時代,經歷過國際主義風格洗禮的現代人已不僅僅滿足于衣食住行的單純的實用功能,建筑藝術的作用就是通過藝術品的有機整合,通過藝術與文化在規劃、建筑、園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體環境尤其是城市環境的藝術與文化層次,營造內蘊歷史文脈的藝術與文化氛圍,使環境更好地為人服務,滿足現代人對精神享受的更高的需求。而建筑藝術總體策劃的作用則是制定建筑藝術品的總的主題,圍繞其組織關于裝飾內容、裝飾藝術形式的建筑藝術品系統,使之與管理、規劃、建筑、園林系統結為一個整體,使建筑藝術品的設置有的放矢。
1.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
建筑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從單體建筑到建筑群,以及建筑群組成的區域,無論是研究其整體,或是分析其中的片斷,都能讀出城市的精神。城市的文化是可以用建筑來表達的。從明清遺留的建筑即可看到古都北京的風韻。紫禁城氣勢非凡,建筑群中軸線與城市中軸線重合,蔚為壯觀,這里演出了多少悲壯的故事。胡同和四合院屋宇參差,古樸莊重,同樣構成城市的人文風貌,滲透著歷史感。19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是上海近代城市發展的,外灘建筑群和繁華的南京路街景充分展現了上海的城市魅力。30年代建造的國際飯店,高達24層,是當時遠東最高的建筑,成為上海城市的標志。經過數十年的沉寂,到了90年代,上海再度崛起,建筑又為城市發展寫下光輝的一頁。上海今天的新建筑與近代建筑有一種內在的精神聯系,它們以一種國際語言講述關于現代大都市的思考。建筑文化在旅行中不斷變異、發展。廣州新建筑構成了嶄新的、充滿生機的空間形態,突出了城市的開放特色,預示新的文明浪潮的到來。
2. "折衷",將給城市帶來危機
我們如果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城市設計和建筑創作,又會覺得尚有不盡人意之處,常常存在不少遺憾。城市與建筑不應是遺憾的藝術,它們的遺憾將帶來諸多問題,留下難以治愈的硬傷。比如廣州、深圳的新建筑如何創造自己的意向空間,如何喚醒文化記憶,而不是復制香港建筑,我們似乎還沒有很清楚的認識,還需更進一步的探索。另外,有些境外建筑設計是一種商業運作,與中國建筑師分一杯羹而已。為了商業目的,他們不惜采用"偽東方"的折衷主義設計來博取甲方的歡心,此類設計缺乏21世紀的新精神,將給城市帶來潛在的危機。
3. 中國現代建筑藝術發展現狀
由于社會的需求,現代城市建筑藝術策劃正越來越成為一門新興而富于生命力的學科。在世界范圍來看,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無不注重城市文化藝術環境建設,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形象,當我們來到巴黎、漢堡、紐約,都為它那既有傳統文脈又有現代美感的市容所感動。城市建筑藝術空間的成功營造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城市建筑藝術所達到的高度已成為社會文明程度、社會發達程度的標志之一,它是一個城市遞與世人的一張藝術名片。在國際上,戶外大型公共藝術通常為景觀藝術,如大地藝術、紀念性大型構筑等,許多優秀的景觀建筑藝術作品成為該地區或國家的標志之一。戶內建筑藝術常常稱為裝飾藝術,如星級酒店、特定空間的藝術陳設系統等。 國際建筑藝術規劃理論研究已發展成為以藝術設計綜合生態學、環境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工程學等交叉學科的內涵豐富的應用理論研究系統。從中國社會情況來看,現代城市建筑藝術策劃尚屬初級階段。由于中國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精神文明建設也加快了步伐,建筑藝術實踐開始較前活躍,各地文化廣場的相繼建立就是明顯的例子。繼上海文化廣場,北京文化廣場,廣州文化廣場,杭州即將建成全國最大的文化廣場,文化廣場的建設是涉及面很廣的,其中有功能與文化的綜合,文化消費、文化教育熏陶、文化氛圍的營造等等。在已建成的實例中有優有次。而絕大部分公共藝術實踐處于零敲碎打的無序的個體狀態,公共藝術策劃系統理論研究更是空白。以北京為例,北京是中國的首都,也是中國的文化中心。數朝古都的熏染,數千年文化的積淀,北京這座文化名城有著不一般的東方氣派;眾多的大學,眾多的文化精英,北京城思潮迭起,是中國文化的大舞臺。由于缺乏總體的公共藝術策劃,缺乏嚴格的公共藝術質量評判,一批劣質的城市雕塑已需拆除重建。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提出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體現是北京最大的優勢所在。北京奧運會的申辦成功,加入WTO進程的加快,預示著古老的中國將進一步打開國門,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同步。對中國各大城市來說,這次又一起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在新的機遇來臨之際,在通往世界的這場新的競賽里,誰要拔得頭籌,誰就在未來的發展中占有先機。與前不同,這更是一場綜合素質、文化實力的競賽,城市文化環境是其中一顆極為重要的砝碼。如何營造體現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文明傳統,體現北京城市地域個性,體現新科技時代的北京城市歷史新定位,如何營造北京國際新形象,現代城市文化環境系統策劃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了。4. 中國現代建筑藝術發展趨勢
⑴ 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必然帶動城市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現代建筑藝術主要發生地在各大中小城市,為城市環境建設服務,因此所形成的現代建筑藝術評判標準必然有著城市化的審美烙??;
⑵ 建筑藝術社會化的運營機制--如果我們從建筑藝術的角度看藝術史,通過對建筑藝術的歷史梳理,通過探討經濟政治等社會各部類的發展對藝術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到由古至今,藝術與文化從來都是整個社會完整系統的一部分,從不孤立存在于社會系統之外,同時藝術與文化在社會系統規劃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既然從屬于社會,擔負著具體的社會實用功能,那么應該說現代建筑藝術活動也是社會活動,現代建筑藝術的運作機制必須服從經濟規律、市場規律;
⑶ 建筑藝術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建筑藝術是介乎純藝術與純設計之間一門綜合的邊緣的新學科。在信息時代,純藝術與純設計越來越體現出一種融合的趨勢,即設計藝術化--許多有著實用功能的設計作品能引起類似于人們觀看藝術作品時產生的詩意的想象,藝術設計化--藝術家越來越多的應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表達自我,學科交叉所形成的中國建筑藝術的發展正是這種趨勢的集中體現。加之現代建筑藝術的目的與功能是復雜的,為政治宣傳、為紀念活動、為商業需要等等,因而形式多樣。
由此,設計不僅僅是一種具體的技術手段,而是一種文化--設計文化;藝術再也不高高在上、遠離人群,而與社會互動--源于社會,將美與真普及社會;建筑藝術家更積極地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參與到創造人類大環境的偉大事業中來。一個城市猶如一個人,如何能讓初來乍到的客人們對這座城市著迷,讓他們一見難忘、再來再留,城市文化環境是予人第一印象最直觀的風景線。讓我們共同關注公共藝術這古老而新興的學科,讓我們共同來關注城市文化環境建設,做好這張城市藝術文化名片,營造既飽含中國傳統意蘊、富于城市地域個性,同時又符合現代實用功能的詩意的城市公共藝術新空間,讓我們象我們輝煌的祖先一樣藝術地生活!
參考文獻
[1] 朱焰, 楊君順. 設計心理訴求的非理性[J]. 電影評介,2006,20.
[2] 扈萬泰. 總體城市設計再思考[A]. 規劃50年--200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下冊)[C]. 2006.
[3] 張華. 城市住區的人性化空間初探[A]. 城市規劃面對面--2005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下), 2005.
[4] 于東玖, 吳曉莉. 設計中易用性原則與情感的關系[J]. 包裝工程, 2006,06.
關鍵詞:商業地產綜合體;文化旅游地產綜合體;景觀設計;對比分析
商業地產,作為商業用途的地產,又叫商鋪地產。以區別于以居住功能為主的住宅房地產,以工業生產功能為主的工業地產等。廣義上通常指用于各種零售、批發、餐飲、娛樂、健身、休閑等經營用途的房地產形式。從經營模式、功能和用途上區別于普通住宅、公寓、別墅等房地產形式。國外用的比較多的詞匯是零售地產的概念。泛指用于零售業的地產形式,是狹義的商業地產。目前國內大量房地產開發商均有此類開發項目,常見名稱多為“某某廣場”。
文化旅游地產,就是以文化產業為基礎與核心切入點,嫁接區域文脈資源,放大地方特色文化,把脈時尚文化需求、創意特色文化產業,通過文化產業的提升,將文化、旅游和地產有機地結合,打造新的生活空間,倡導新的生活模式。國內近2年此類項目開始出現,并有快速擴大之勢。目前,大連萬達集團投資的無錫、哈爾濱、南昌、青島、合肥、廣州、南京、南寧、上海等多個文化旅游項目相繼上馬。
作為商業地產及文化旅游地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環境景觀規劃設計,對提升商業地產價值、增加文化旅游地產利潤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能整合室內和外部商業空間的空間資源,還影響著商業業態布局和人們的購物心理。決定景觀設計成敗的因素眾多,有產品功能定位、地域因素、項目所在地人文習性等。
1萬達廣場和萬達茂概述
萬達廣場是大連萬達集團開發的第三代城市綜合體產品。為大連萬達集團獨創的商業地產模式:將國外室內步行街與中國商業大樓結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巨大的城市綜合體,內容包括大型商業中心、商業步行街、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店、寫字樓、高級公寓等,集購物、休閑、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形成獨立的大型商圈。代表作有武漢漢街萬達廣場、上海松江萬達廣場、武漢萬達中心、武漢中央文化區等。
萬達茂是大連萬達集團在世界首創的大型室內文化、旅游、商業綜合體。所有項目完全室內,一年365天娛樂全天候,徹底解決氣候對娛樂項目的影響。項目內容包括各類室內主題公園、電影科技樂園、國際影城等。作為萬達集團創新的第四代產品,萬達茂與萬達廣場相比發生根本改變,不再以商業為主,而以文化娛樂為主。
萬達從住宅地產向商業地產、文化旅游產業轉型,20多年里萬達產品已經歷4代創新,從第l代商業地產單店、第2代商業地產組合店到第3代城市綜合體,再到現在的第4代文旅商綜合體一萬達茂,每一次模式創新,景觀規劃設計也都緊跟步伐、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2萬達廣場和萬達茂綜合功能對比分析
本文從“綜合功能、景觀空間、文化體驗”3個方面對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萬達廣場及萬達茂,通過所涉及的景觀部分元素數據的整理和對比,見表1。
從表1中很容易分辨出,萬達廣場是以商業為主。以室外金街的方式增加建筑邊界的長度來提高沿街底商的密度,通過銷售物業來緩解資金投入,這樣的模式作用到景觀設計上,則需要考慮更多的人流通達度,增加停留空間與建筑出入口和商鋪的開放程度,從而需形成主界面的沿建筑邊的帶型廣場景觀。同時,為保證主要出入口的廣場效應(方便大型活動或室外營銷的預留空間),主題雕塑與景觀小品類標識物的運用也應作為設計元素重點考慮,以此強化區域可識別性和提升購物環境的心理品質。
而萬達茂的功能定位則以文化娛樂為主,商業為輔。強化文化娛樂氛圍,弱化商業氛圍,從而禁止店招的建筑設計,多樣性的頂級主題娛樂業態(如室內水公園、主題樂園、電影樂園等),奠定了萬達茂的文化娛樂功能。所以,在室外景觀的功能考慮上,延續萬達廣場商業界面式的景觀顯得捉襟見肘。則需要根據萬達茂的定位及對本地城市和文化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從文化的角度來創造以體驗為主線的人文景觀,延展和創新室外景觀的功能空間,形成與室內功能的互補和加強,旅游娛樂效應將作為景觀設計的最重要目標。如圖2。
3景觀空間對比分析
萬達廣場的城市中心性質決定廣場面積受到相對控制,主界面店鋪沿街布置,同時適合城市空間的緊湊型布局,強化“金邊、銀角”效應,多以帶狀邊界布局,形成沿街、沿室外街,以及沿區域內街的邊界空間街區。廣場空間多圍繞室內街的兩端出入口進行布置,重點顯而易見,豐富的景觀層次必定會在廣場邊界區域重點設計。而連接2個廣場的沿街帶狀區域則是另外一個空間變化的次重點;與此相呼應的是室外街(金街)的入口空間和室外街的節點空間。多以帶狀和點狀形成類似于“珍珠項鏈”一樣的帶型空間。如圖3所示。
而萬達茂相對應的邊界空間則相對弱化,街區概念也同時弱化,廣場空間的尺度成倍加大,景觀可發揮的空間更大??稍O計包括大面積的地形、造景、室外功能活動區,景觀的空間也更純粹。相對于建筑形成的邊界空間更少,大面積的空地,留給了景觀發揮更多的“虛空間”機會。
當然萬達茂必定也延續了萬達廣場的血統,2個主廣場的景觀空間結構便是之一,沿街帶狀廣場的存在也從側面反映了萬達茂室內布局與萬達廣場的類似,然而缺少作為商業主體的功能。而萬達茂的帶型廣場則較少被沿街商業的出入口破環,對景觀空間的整體性影響降低。如圖4。
4文化體驗對比分析
萬達廣場更多的是以停留休息空間為主,配合體驗與參與性室外景觀。體驗參與性景觀呈組團和點狀圍繞大商業及室外街商業進行分布,由于室外街和大商業的不同,室外街所展現的文化符號會相對獨立并契合建筑元素。而大商業景觀傳達得更多的是商業景觀的現代設計語言,在文化主題的指導下進行主景雕塑和小品空間的造景,尊重烘托商業廣場景觀氛圍和呼應建筑形式語言為原則進行設計,文化元素有時來自建筑主題,有時則相對獨立去挖掘本土文化。如圖5所示。
萬達茂的建筑更單純,文化地標性更高,要求景觀也需要契合建筑氛圍,強化與建筑理念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同時可加大體驗景觀的營造,創造更多的不同類別的參與性景觀。而這些參與性景觀的選擇也與本地文化有著聯系,通過對文化符號語言的設計表達,融入與體驗景觀之中,讓感悟與體驗貫徹始終,是萬達茂所需要營造的體驗型景觀的目標。如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