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3: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德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雖然小學德育教學已經受到相關部門以及人員重視,但是德育教學工作仍然不夠明顯,有待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負面影響、消極現象嚴重。從兒童入學以來,各個科目的老師都在講:“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雖然講了很多學習道理,但是效果并不太明顯。從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來看:主要是社會各種負面影響給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學校、課堂開設的各種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活動唄社會丑惡現象以及不良風氣影響。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未成年學生中以英雄、偉人為偶像的只有20%左右,但是崇拜大款、影星、歌星的學生人數遠不止于34%,很多學生受社會生活以及家庭環境影響,貪圖享樂,一味追求高消費,進而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很多學生一味要求別人對自己負責,卻不懂得感恩,對社會、生活、家庭以及特任負有對應的責任,從而缺乏寬容心與理解心。一旦遇到挫折,不僅不積極想方設法應對,反而出現慌亂沮喪的局面,甚至還有等待家庭、他人幫助的現象,這種一味逃避、依賴的心理,不僅不利于學生成長,還會對他人乃至于社會產生影響。
(二)德育教學缺乏時效性。從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對于智育的評估工作比較完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實施過程與步驟比較嚴格、規范,并且學生學習成績直接和老師業績考核、獎金、職稱評聘等相關利益掛鉤。與之相反的是,在德育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在考評機制,還是在考評制度、條件上都缺乏標準的量化體系與操作性。甚至一些學校,還沒有將德育教學體現和業績作為評估老師業績的指標。部分學校在編制德育實施規劃與方案時,沒有遵循小學生認知規律與德育教育工作,從而忽視了學生差距、年級差異,在教學內容與目標上大致一樣,不僅脫離了教學實際,同時也沒有根據學生年齡、心理特征開展德育工作,從而直接影響了德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操作性與針對性。部分學校由于沒有根據教學要求,將德育靈活的融入到教學環節中,從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教書、管理、服務育人的德育網絡。另外,部分學校在德育教學方法上,以傳統說教的形式呈現,不僅不能創新,也影響了新形勢下德育教學工作。
二、改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措施
(一)強化基礎德育作用。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思想品德作為德育教學的重要途徑,不僅具有基礎德育的作用,同時也是小學德育教學的主要活動范圍。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養成關心集體與他人以及城市節儉、勤勞勇敢、踏實負責的思想品德與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習慣,從而初步具有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它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通過傳統的道德標準、觀念,面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不同的道德觀念、觀點、規范就像種子一樣進入學生大腦,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習慣。
(二)積極探尋各教學中的德育作用。在小學教學中,將德育與智育有機結合,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德育實踐力度。因此,在現代小學德育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要求,將德育功能有機滲透到各個學科中,讓學生在理解社會、感悟生命,對自然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接受文化與思想品質熏陶,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同時,老師在和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必須根據學生思想品德,進行隨機教育,從自身待人處事、舉止言談以及儀表態度中,展現表率與模范作用。
(三)努力開展各種德育實踐活動。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體驗、學習多種知識,還能從感受與實踐中規范自己。在這過程中,重要節日活動、主題班會以及各種文藝活動都為德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實踐平臺,同時也是學生將道德標準付諸實踐的方法。在這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活動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觀察以及處理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道德話題,促發學生感悟與體驗,從而讓學生道德認知、體驗與情感更加規范、有效。
三、結束語
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完成社會主義宏大夢想的中流砥柱。小學教育是培養青少年優秀品德最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初步形成對道德問題的基本認識和判斷,但仍需引導的階段。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教育要從孩童時期抓起。一方面,青少年道德意識的好壞決定其自身以后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意識也決定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走向,所以必須受到重視。因此,抓緊小學德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管理中的實踐措施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點有關切實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中提出: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活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繼續推進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可見,將中國傳統納入小學德育教學是時代賦予的要求,更是小學德育培養有素質人才的社會價值。因此,教育界要十分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發展學生德育這一載體的作用。
1.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讓傳統文化滲透于各科教學中
教師在進行課堂內容的教學備案時,要分配好課本內容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比例,將傳統文化的知識點自然地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如,學習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時,老師除了指導學生理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句意思外,也要向學生講解清明節的來歷,甚至可以延伸至課外,讓家長帶領學生去了解中國幾大傳統節日的由來。這樣一來,不僅學生一個人學到了,家長也鞏固了這些知識,難得的是,你的一道家庭作業,無意間也指導了某些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長們,學會了一種教育方式,真可謂一舉三得。另外,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需要孩子主動學習,才能更廣泛地、更深入地學習課程之外的知識,這就要求老師正確地指導,不斷增強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激情,以達到培養愛國意識的目的。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讓傳統文化在活動中開花
由于傳統文化極具時代特色,在現代環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學生的迷惑心理,因此學習傳統的歷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環境渲染下進行,教師要不斷變化教學方式,適應不同教學內容的需要。例如,我們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文化遺址以及探訪革命前輩活動的場所,讓學生親身體會歷史的變遷。學校專門組織了一支古箏隊,使學生能在學習古典器樂中了解一些古代樂器知識;還常常組織繪畫、歌唱、書法等比賽等活動,使學生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特長才藝,一方面能增加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深入了解。除此之外,學校每周有一個師生共同期待的時刻,那就是在每周一升旗儀式上,除了常規莊嚴的升旗儀式外,學校專門設立了一個“悅讀越美”的班級展示環節,其內容都是學生美言美行優良習慣的傳播和中華詩詞歌賦的展演,每周一個班,每班一個主題。長此以往,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一個充分展示的平臺,班級的特色在這兒也得到大家的關注,每到這時候,連周圍樓上的居民也在高高的露臺上遙遙相望,側耳傾聽,那真是一幅美麗的景致。通過些活動,學生了解了傳統節假日的來源和傳統習俗以及相關活動的信息;學會了更多傳統文化知識,學生的愛國意識也潛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三、結語
1.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培養自身素養,利用有效教學方法對學生加強引導
(1)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尋找活動主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常常會有一些學生覺得沒有研究的問題或沒有自己想參與的活動主題,這是很正常的,但又是一個必須引起我們注意的大問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也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鼓勵學生在自己所處的地方、社會和學習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體會,細心辨析,從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專題或活動主題。可以通過開設有關活動選題的講座、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與學生家長討論、啟發學生尋找有價值的研究問題等活動,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發現和尋找活動主題。
(2)引導學生精心呵護靈感學生思維活躍,喜歡異想天開,有時候會產生一些新奇的想法。教師對學生在活動中的突發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護,引導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才能使體驗更具實效性。
2.創新形式,促進和諧發展
(1)能因材施教,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點,深化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在全新的教育理論形勢下,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全新的教育思想,還要能夠因材施教,發揮每一個學生自身的特點,總結出適合學生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在小學社會實踐活動中,要有效地激發每一個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個性和思想,要懂得滿足每一個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挖掘、求知,懂得讓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去獲得他人對自身的認可和欣賞,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責任和義務,努力地承擔責任等,也可以通過深入的調查不斷生成新的目標,使學生的興趣不斷高漲。隨后,也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共同完成調查任務。
(2)教師應利用全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自身的身心特點,以豐富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懂得,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能有效地根據學生身體以及心理發展特點,適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喜歡的實踐活動,如游戲、表演、采集等活動,這些都是非常受學生歡迎,且學生樂意參與的。這些活動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使他們的良好思想品德在活動中得到凈化。
(3)教師應利用“和諧”這兩個字,緊緊圍繞“社會應和諧,人人都和諧”來努力地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教師應以“感恩教育”為切入點,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父母、感謝老師”,通過開展“為父母洗一次腳”“感謝老師”等活動,點燃學生心中的激情,促使眾多的學生加入道德長跑的隊伍中去,并結合學習貫徹《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組織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廣泛宣傳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知識,糾正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文明禮貌素養。
二、總結
筆者認為,目前導致農村小學德育教學存在問題的最根本原因是以下兩點:
1.教師對德育教學理念認識模糊,對課程目標定位偏差。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學理念在農村小學的老師心中還沒有完全被理解,農村小學大多數教師并不能真正全面準確地認識《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性質,把握課程目標。
2.教師課程意識淡薄,課程能力缺失。
由于農村小學教師不能對課程目標進行準確定位,因此也就無法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對癥下藥。從農村學生目前的反映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這兩門課程進入實施階段后,并未能在教學中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行為與習慣”等多個方面的目標要求。
二、開展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鑒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農村小學德育工作若要真正獲得收效,實現新課改改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德育工作目標,就必須從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入手。
(一)樹立“五個結合”的德育實踐工作理念
根據筆者多年來對德育內容、方法及形式的探討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認為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應堅持“五個結合”的教學理念。
1.道理與榜樣結合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理解能力,對不同年齡提出不同的教育重點和要求。低年級主要通過故事和生動具體事例說明淺顯的道理,對其提出行為習慣要求;中年級主要進行典型的比較分析,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高年級適當進行整治常規教育,有針對性地解決道德認識問題,使學生懂得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而不應那樣做的道理。同時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重視榜樣教育的作用。
2.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首先,結合教材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幫助他們培育健康的興趣愛好,開發智力,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從實際出發,建立各種課外活動陣地,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班會以及各種競賽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3.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對小學生的教育要立足于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分散教育,又要利用機會采取適當的集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堅持每學期開學初、節日、考試前后的時間進行集中的校風校紀教育,重溫《小學生守則》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集中抓好班風建設,開展尊師愛生、互幫互學、學雷鋒做好事等活動,使學生有個良好開端、過程和結束。
4.身教與言教相結合
要求全體教師不僅要在教學上循循善誘、誨人不倦,還要在自身的道德品質和言行舉止各方面成為學生的表率,把有聲的教育和無聲的教育結合起來。因此,要求教師必須貫徹教育方針,嚴格遵守《中小學教師行為規范》及職業道德,教書育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做到“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動情,以行導行”。
5.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學校作為教育的主導,必須把家庭、社會教育協調起來,應采用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家訪等形式,宣傳新課改德育方針、政策、法規及有關德育知識,要求家長對子女要在管理其思想、學習、生活得同時,又要尊重子女,與學校相互溝通,協調一致,可以推廣介紹家庭教育的好的經驗方法,特別是要做好后進生的家長工作,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此外,學校還應主動與村委會等聯系,利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為學生健康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大環境,防止消極因素的產生和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二)創新工作方法,積極開展“五爭當”活動
創新農村小學德育工作方法是確保新課改理念能夠有效落實的最直接途徑,為此筆者提出積極開展“五爭當”活動的工作方法作為嘗試。“五爭當”活動內容包括:比思想,看誰語言行為美,爭當行為高尚好少年;比學習,看誰掌握知識多,爭當勤奮學習好少年;比身體,看誰體育鍛煉好,爭當身體健康好少年;比紀律,看誰遵紀守法好,爭當模范守紀好少年;比儉樸,看誰艱苦樸素好,爭當節儉愛勞好少年。學校要以該活動內容作為考核學生思品素質的標準,成立領導小組,做好“四有”工作:
1.班級每周一小結,逐條對照,互講互評、互幫互助,克服不足;
2.隊部每月一評,按月評比,榮冊記載,樹立典型,發送喜報,大力宣傳;
3.學校每學期末一總結獎勵,表彰先進,經驗介紹。從而利用“以鼓勵為主的發展性教學評價”獲得反饋信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保證德育目標的實現。
多渠道的傳播媒體,小學生獲取的信息來自四面八方,紛繁復雜,這勢必對學校德育產生激烈的沖擊。而家長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獲得技能的多少,而對于受到學校重視的德育不感興趣?,F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獨生子女,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溺愛,使他們養成了養尊處優的態度;同時社會受各種文化的影響和沖擊,賭博游戲機、打斗音像片到處泛濫,這直接給學校德育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沖擊?,F代社會里,我們的小學德育工作如何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跟上時代的腳步,已經成為小學德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問題。與現代教育技術相整合無疑是適應了時代要求的?,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介入,可以使得學校德育工作教育效果更加顯著。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小學德育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拓展德育渠道,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是進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可行之道。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設紅領巾廣播站和校園電視臺,以班為單位,輪流制作節目,節目內容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生撰稿、拍攝,錄制校園新聞、校園動態,利用班隊活動,通過學校閉路廣播電視系統向全校師生播放。學生在觀察、采訪、拍攝、觀看節目過程中,能受到正面教育,接受反面鞭策。如可拍攝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撿拾垃圾等文明行動的鏡頭,也可拍攝學生進到花壇里玩耍、隨手亂丟紙屑的鏡頭,配上解說詞在學校播放,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要從身邊做起。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班級管理現代化。
學校是由一個個班級構成的,有好的班風,才能有好的校風。在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管理班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的學籍網上管理,各種通知通告、活動方案安排網上,班級考核情況及整改意見措施網上反饋,各種報表網上傳遞,班級管理和班隊活動紀實網上交流等,這樣會使信息傳遞快,管理規范,效率高。另外,學生、班級的先進事跡和各種成績榮譽網上宣傳,學生的各類作品網上欣賞等,能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網上德育。
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地反映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本身具有強烈的時代科技特色。21世紀互聯網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我們看到有少數學生卻沉溺于網絡游戲中不能自拔。我們可以建立網絡興趣班開設網絡活動課,指導學生處理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休閑娛樂與學習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將時間和精力用到學習和創造當中去,讓學生從被動地沉溺網吧接受各種信息轉為主動地學習和利用網絡學習文化知識上來。另外,還可通過網頁制作比賽、電腦報比賽,為學生提供舞臺,讓他們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就感。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眱灮虒W過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身臨其境,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果。品德課上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論,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自覺接受品德教育。如“我身邊的環境”一課,課前把學校的環境和本班學生愛護環境的照片配上聲音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效果很不錯。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架設家校溝通的橋。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為了學校、教師、家長及時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孩子的全面發展,我市很多學校建立了“家校通”系統,為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途徑,也為教師、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提供了快捷、方便、經濟的方式。我們還通過校園網站,與家長在網上交流,形成家校聯手、齊抓共管的局面,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結語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策略;教學效果
一、結合傳統文化開展小學德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積極的教育意義,能夠為小學德育提供豐富素材。教師可以搜集比較典型的德育案例,將其融入小學德育,讓學生在傳統的儒家、道家、諸子百家等文化中提升道德素養。如引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等《論語》經典內容,進行國學文化滲透,向學生傳遞古人如何與人相處、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等觀點,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再如,引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等經典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怎樣做事、朋友之間如何相處和做人處事之道,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讓學生成為有德之人??傊?,將德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擴展學生思維,還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此外,還有利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德育效果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學科教育,越來越能滿足小學德育的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突破以往教育方式,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德育,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引入VR技術向學生展示如何遵守交通規則,以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錯誤行為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通過這種直觀形象的方式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為進一步鞏固上述德育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路人、交警演示正確過馬路和錯誤過馬路的場景,用場景化教學培養學生文明通行的德育品質。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借助于APP,向學生展示“尊老愛幼、尊師重道”的教育視頻,并組織學生學習《弟子規》,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幫助學生改進日常生活以及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另外,教師可以建立德育專欄,為學生制作德育微課視頻,定期舉辦德育校園文化活動,以增強小學德育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信息技術軟件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德育內容的接受程度,也能提升德育教學效率。教師作為德育的主導者,需要更新德育思想理念,敢于創新,接受新鮮事物,建立信息技術與德育之間的聯系,為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發展思路。
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德育品質
小學生作為社會成員之一,其行為以及品質的形成必然是社會化的產物,因此小學生的品德素養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環境。要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具體的言行舉止中自己感知、自己體會,才能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才能讓德育不流于表面。在德育教育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更深刻感知社會的溫暖,學會幫助他人、善待他人,并嚴格要求自己。如組織小學生到養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整理衣服等,讓小學生學會關愛老人、尊敬老人;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福利院交流,分享自己的食物、學習用具等;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通過閱讀活動,教師能夠順利開展人倫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綜上所述,德育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學德育教師可以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親情、友情的重要性,并指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讓德育深入人心。
一、課案分析為教師提供了記錄成長與發展歷程的空間。
課案分析需要教學案例。而教師通過對課案的寫作,實際上是對其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困惑、驚喜、問題等的記錄和反思。某一時段的課案,反映了教師本人某個時期、某個階段的教學理念,及其處理事件的思想和方法。而長期做這一項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教師教學理念變化和教學能力發展的進程。
二、課案分析促使教師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作出反思,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
課案分析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即是對所記錄的課堂教學情節或事實進行反思。而這一過程也正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過程。不管是對課堂教學中成功經驗的記錄,還是對困惑的呈現,這些均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進一步思考的結果。以下是一位教師對“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一節課中發生的一個教學事件所作的思考。
描述:課一開始,教師談話創設情境,提供“2、3、4、+、-、×、÷及()”等一些材料,組織學生自編習題,通過反饋呈現了課堂教學探究的素材。當在反饋的算式中出現了“4-3×2”這樣一道習題,而且教師還把它板書在黑板上。這本是一道對于小學生來說還無法解答的習題,教師應該作出適當的反饋。然而教師自始至終沒有作任何處理。
課后針對這一教學事件,在與聽課老師們作了探討以后,該教師有了如下反思:
(1)、“4-3×2”可以作為問題的生成點。
由于“4-3×2”這一算式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產生了沖突,無法用已學的“不帶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來解答,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產生問題:此題按照已學的“不帶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來計算,算出3×2積后,下一步“不能”做了,這該怎么辦呢?從而吸引學生,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2)、“4-3×2”可以作為新課導入的切入點。
由于本節課的內容是“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不帶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此例正好是引出括號的最佳切入口。教師可以如此引導:“4-3×2”根據現在運算順序不能算出最后結果,但如果我們想一個辦法,改變它現在的運算順序“先算減,再算乘”的話,能不能算出最后結果呢?有誰知道可以怎么辦?從而引出“小括號”,揭示新課內容。
(3)、“4-3×2”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新知的探究點。
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4-3×2”改變成“(4-3)×2”以后,接下來要完成的任務是通過“嘗試練習、反饋點評、理解領悟”等活動,初步把握“帶小括號的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而正是在對“(4-3)×2”的解答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小括號在兩步計算式題中的作用:是小括號改變了運算順序,也是小括號使原來“無法完成”的計算,變得輕而易舉了。
教師要多關注課堂教學中產生的問題,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生成點、新課切入點、新知探究點。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成課堂教學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對本課案的認識是深刻的。這對其今后在教學這一節內容時,更好地把握教材和組織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當然,課案分析中所提供的教學案例,還可以是體現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思想的教學實踐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所作的課案分析,一般會就自己的設計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達成度作出比較深刻的分析,從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進一步發現問題,進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為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服務。
三、課案分析為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促進教師共同進步和發展。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產生的課案,可以是教師個人的行為結果,也可以是教師合作的成果。
教師個人所作的課分析是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事實作出的自我反思和分析。這類課案反映了該教師個人的課堂教學經歷,是其教學理念和反思能力的反映,形成書面材料易于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們相互交流和探討,也有利于他們直接從這些案例中汲取養料,吸取教訓,及時地改進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