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
時間:2023-04-01 10:13: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消費異化是指人類消費的目的不在于滿足實用和生存的需要,而主要在于追求享樂,炫耀自己的財產、地位和身份,由人的需要變化為人的欲求的行為或活動。⑧這種消費超出了人的生活本能,追求的是“心理的滿足和享受”。在這種背景下,消費的本質和應有功能已經發生變異,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不再是消費的目的,而是人淪為了消費的工具、手段,是“商家賺錢的工具”。消費的種類、層次、數量被逐漸視為衡量人的地位、身份、財富、優越感的符號性標識,⑨在強大甚至無限“消費欲望”的刺激下,“消費水平”可能已經超越于自有的消費能力,超前消費、透支消費、無節制消費成為消費異化的普遍表現形式。這種消費已經不能真實地體現出社會的實際需求,具有很強的“虛假性”,成為了實現經濟指標、追求經濟收益的一個環節。⑩此時,隨著對物質依賴、崇拜和占有欲望的強化,人已經不是獨立自由的人,而是成為物的奴隸,最終導致了人性的迷失和消費與人發展的背離。
(一)消費與人的需要的背反性消費只是滿足需要的手段,需要的滿足是消費的本原屬性和終極目的,但在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消費目的和消費價值觀已經被嚴重扭曲,消費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發生了顛倒。從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來看,在GDP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式驅動下,部分地方政府擴大消費需求的目的已經向追求經濟增長“轉型”。這從擴大消費需求和經濟增長的邏輯關系來看,似乎沒有什么疑問。問題的關鍵是,擴大消費內需的動機、方式和方向出現了問題,目的主要在于追求經濟的增長、經濟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總量的提升,而不是提供最大多數人的現實的需要滿足;在方式上,為了消費需求的擴大,人的發展被置于經濟發展之下,即經濟增長的同時人生存和發展的環境與條件也由此受到破壞;在方向上,所擴大的內需很大部分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范疇,消費需求的擴大與人實際需求的滿足不對等。概而論之,消費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被顛倒了,不是通過經濟增長來保證消費的滿足,而是通過消費擴張來保證經濟的持續增長。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下的消費是不可能滿足人的需要的。從人的消費價值觀和消費方式來看,人們追求超前消費、超度消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他們看來,消費與滿足、幸福、自我價值實現是相等同的,自己能消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了什么、消費的檔次、消費的數量,在這個過程中消費的方式和消費的承受能力可以暫時不考慮。為了實現消費的滿足,甚至可以通過銀行貸款等畸形消費來進行,這在年輕一代體現得尤為明顯。這種消費是一種超出實際消費能力的攀比性消費,不但不能滿足最迫切的消費需求,可能還會造成精神的巨大壓力和人格上的嚴重扭曲,與人的全面發展是相悖的。
(二)消費異化破壞人生存和發展的可持續系統人生存依賴于自然界所提供的各種資源,自然界是人類生存的根基,是社會生產力、社會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源泉,保護好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人才有可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消費異化對人的發展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對人需求滿足的“虛假性”和價值觀的扭曲上,還深刻地反映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為消費異化尊奉的是“消費至上”的原則,消費欲望的膨脹、消費方式的非理性的直接表現就是對自然界資源的無限度開采、掠奪,然后又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種廢棄物,現實中深深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土地沙漠化、溫室效應等問題用事實證明了消費異化的慘重代價。由此產生的影響不是孤立的,人作為自然界的產物,上述問題必然會反作用于人自身,生態危機的形成與惡化必定會破壞人生存和發展可持續系統,削弱人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壓縮其發展的空間。這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原則——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每一個人的發展都應以不損害他人的發展為基礎,是相悖的。
(三)消費異化導致人的異化消費異化形式下形成的消費價值觀使人已經超出了自身真實需要的審視與把握,人不再是根據自身真正需要進行選擇性消費,而是被欲望所奴役,幸福被金錢物化,對物質享受的無止境追求成為了人滿足、幸福和價值實現的主要衡量尺度。但這種超度的物質享受與自身實際需求的背離、現實消費能力的脫節又使其陷入了消費增長與幸福弱化的怪圈,信任缺失、心理空虛、情感減弱、安全感不足等是人在消費中迷失后的常態和共性體現。對于企業而言,擴大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目標即利潤最大化是它們的終極目的,為此,擴大生產規模、創新消費品形式、促進消費品多元化,通過生產出形式多樣的新奇消費品以滿足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并催生更多的新需求就成為了生產商竭力要做的事情。產品生產出來后它們還通過包裝、宣傳、促銷等方式誘導更多消費者盡快地接受新產品并轉化為實際消費。產品的推陳出新和生產商的目的性誘導,進一步刺激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使消費者在自我感知的“幸?!焙汀皹O具優越感的物質享受”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生產商即消費的操縱或控制。
他們已經不是消費的主體和自我支配者,而是被消費(更確切地說是被資本)支配,成為“消費機器”。這種消費帶來的不是人物質基礎的豐富、精神需求的滿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是人自我本真的迷失、生存發展手段與目的的顛倒以及人發展的異化。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
方式轉型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邏輯向度現實中存在的由消費異化產生的諸多問題深刻地反映出消費與人的發展關系的兩面性:科學理性的消費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不合理的畸形消費則會阻礙人的發展。如何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處理好經濟增長、擴大內需與人的消費需求滿足,促進消費與人的本質需要的統一,進而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以“人”為中心的平等和公平的本質要求以及使人擺脫依附于物、依附于金錢、大多數人生產生活受少數人左右的價值取向,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尤其需要重點處理好的問題,這也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內在訴求和經濟發展服務于人的發展的本真體現。
(一)培育、強化以生態消費為核心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自覺超前消費、無節制消費、物質主義消費等消費異化行為的產生很重要的根源在于人生價值觀和幸福觀的誤導。把人生追求定位于物質享受、享樂主義等的實現,把人生價值簡單地等同于物質消費,把人生幸福以物質需求的最大化滿足作為主要衡量尺度……這是人的價值觀扭曲和生活方式墮落的典型表現,也是消費異化行為得以形成和強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事實上,人的全面發展包含了心理發展、智力發展、能力發展等多方面的內容,是物質需求滿足與精神需求滿足的統一,以消費來滿足人發展的需要是人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目的,“人的滿足最終在于生產活動而不在于消費活動”。人生的價值不能簡單地歸結于財富的擁有量、物質消費的享受程度,而是取決于家庭生活的安定、和諧、美滿,情感的極大豐富與信任依賴的增強,對個人發展潛能的滿足和個人的自我實現。同樣地,純粹的物質指標并不是衡量人的幸福的核心尺度,就比如高經濟收入不等于高幸福指數那樣,物質基礎和物質消費只是幸福的可能性因素,而并非決定性因素。科學的價值觀和幸福觀的確立與固化,是使人擺脫物的奴役,消滅異化消費,解除人的異化,恢復人的自由,實現向人的本質復歸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首要前提。
生態消費是一種以符合物質生產與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為基礎,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的生態化、可持續化的消費模式。現實中出現的環境惡化、過度消費、代內消費不公等問題與資本邏輯推動下的消費異化密切相關,這種消費具有明顯的片面性、短期性、個體性,催生和加劇了人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當代人發展與后代人發展、少數人發展與多數人發展的矛盾。生態消費體現了消費與人的發展的適度性、可持續性、全面性與協調性等特征。(1)適度性方面,要求消費必須與資源環境、生產條件、經濟條件以及文化條件等保持適度,即人的消費不能超越于資源環境供給能力、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自身經濟能力,換言之即是生態環境不能因為人類消費而遭到破壞,消費品的供應與現實生產力水平趨于一致,消費內容和消費水平要與實際消費能力相當。(2)可持續性方面,要求消費在當代人需要與后代人需要滿足中實現合理均衡,盡可能做到自我消費與他人消費、當代消費與未來消費的平衡。(3)全面性方面,要求消費做到物質消費、精神消費、政治消費、業務消費、內在消費、外在消費、自我消費、環境消費,低級消費、中級消費、高級消費,基本需要消費、享樂需要消費、發展需要消費,現實消費、將來消費到延續性消費等多方面、一體化統一。(4)協調性方面,主要體現為人類消費與自然環境、自我消費與他人消費、當代消費與后代消費、消費需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等之間關系的協調等。
總而言之,生態消費體現的是一種適度性、可持續性、全面性與協調性消費,它立足于人的基本需要,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符合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需要和生態公正的原則。培育生態消費理念和形成以此為中心的行為自覺,應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引導消費者消費方式科學轉型,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重要邏輯起點。
(二)以生態型經濟發展方式構建促進人的生態需要滿足馬克思認為,生產決定消費,這是因為:“生產生產著消費:(1)是由于生產為消費創造材料,(2)是由于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3)是由于生產靠它起初當作對象生產出來的產品在消費者身上引起需要。因而,它生產出消費的對象、方式和動力?!被谶@樣的前提,要解決消費異化問題,通過改變生產方式將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事實上,對于中國而言,消費異化現象的產生與延續,與以往和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有重大關系的。正是中國實行的是以GDP為導向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為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總量的擴容,在經濟發展中對人的發展重視不足,不惜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式開采,環境保護、治理與經濟發展沒有同步推進;甚至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盛行于西方國家的“非健康產業”監管不嚴使其較為順利地進入我國市場,成為人們“新消費的需求點”;大量生產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高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過度宣傳僅適于少數人需求的“高大上”產品等等,在這種經濟發展方式下,消費水平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失當、消費與生態環境失衡、當代人消費與后代人消費不可持續、消費內容與人發展實際需求不匹配就成為了在所難免的事情。因此,必須構建生態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來最大程度滿足人的生態需要,引導人們形成良好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第一,樹立生態生產與生態消費理念。要摒棄唯GDP、“見物不見人”的經濟發展方式,重構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不能因為追求經濟指標的增長而忽視人的發展問題,要始終堅持人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的原則,把是否有利于人的發展、如何有利于人的發展、怎樣保障人的發展作為各項經濟決策制定和實踐運行過程中的主要衡量尺度,使經濟發展真正回歸到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的軌道上來。第二,要大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循環反復利用廢棄資源的生產系統,推進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的生產,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含量和產量的技術價值,盡可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自然環境的破壞。第三,要大力鼓勵和扶持有利于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教育、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以適應人們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由基礎性消費轉向發展性消費的需求。在此過程中,必須嚴厲打擊諸如“黃色書刊”、“黃色影視”等不利于人的發展的生產經營行為,保障人的消費的健康性和純潔性。第四,要大力生產綠色產品與生態產品,在減少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引導人們形成健康消費和環保消費的習慣。
(三)完善制度安排,規范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行為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是消費的兩大方式,消費異化現象的治理必須同時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著手。生活消費方面,主要是通過行為約束、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等方式來規制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行為。要加強對社會消費者消費知識宣傳和提高社會消費者的受教育程度,通過教育水平的提高來增強消費者對自身消費行為的自我約束,形成理性消費和生態消費的行為自覺。要培育和完善社會消費行為的監督約束機制,通過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形成的對他人、對環境、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的認同、不滿、指責,來形成對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反思和糾正,以外在力量來監督和糾正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和消費行為。要完善消費行為的法律制度安排,通過法律的強制約束力來監督、懲治不利于綠色消費或生態消費的行為,引導社會消費者生態消費理念入心化,生態消費行為規范化、常態化和自覺化。生產消費方面,主要是通過企業生產過程對勞動者的身體健康保障、企業生產對原材料和自然資源開采利用的科學化、企業生產廢棄物處理環?;确绞郊s束、規制企業生產消費行為,使其轉化為生態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勞動者身心健康的保護,不能以降低生產成本、資金不足等任何理由以損害勞動者身心健康為代價,而把勞動者置于不安全、不健康的生產環境之中。對自然環境進行破壞性或破壞性開采、使用都是破壞性消費行為,這種生產消費方式是把生產成本外部化、社會化,把由此帶來的后果轉嫁給社會和后代來承擔,是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環境的破壞,必須摒棄這種生產消費方式,實行清潔生產、清潔環境的生產方式。要加強對企業生產廢棄物、排放物的環?;幚恚ㄟ^科學技術的充分運用、生產循環系統的優化來提高對原材料、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企業生產廢棄物、排放物對自然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