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2: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職機電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當前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更是如此。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職業院校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學時量較少。隨著各個中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專業課時卻逐漸的縮減了,導致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實操水平更是無法跟上教學要求。授課方式單一。教師在傳授專業理論課時,大部分還是以口頭講授法為主,對于一些知識表達過于抽象、蒼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偶爾會出現部分問題難以理解的情況,使其感到單調、乏味,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教學效率越來越低,使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理論教學與實操教學相脫離。在教學過程中,實操部分的內容安排與理論教學內容相脫節,實操時未曾很好的應用到理論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致使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感受不到理論知識的存在,無法體會到書本上的知識在實操中的充分應用,降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于以上幾點問題,我們要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加大關注力度,盡量避免其在日后的教學中出現或盡量減小其影響。下面就對如何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做進一步的探討。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
1.教學形式理實一體化。將學校教學環境設計為工廠形式,設立理實一體化的教室,使教室環境貼近生產車間。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參照實物進行理解,也可同時進行實際操作。要達到教學形式方面的理實一體化要求,學校需要統一組建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同時還需要根據課程內容需求采購配備專業設備器材等,營造出與車間生產相類似的氛圍。日常教學中也要實行理實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實施以“項目教學”為導向的實踐操作教學模式。參照企業的生產過程來進行教學環節的設定,把專業性教學放入模擬生產的情境中進行,在生產實習工廠中進行機電專業的理論性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實際企業生產的環境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學習兩年,即四個學期。這期間,學生必須要完成基礎性課程學習、專業性課程學習、機電課程設計以及機電技能實訓操作?;A性課程和專業性課程相互結合著學習,可以充分的使用項目教學及模擬環境的方式進行實操練習。
2.教學內容理實一體化。(1)編寫全新的教學大綱。在重新編寫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大綱時,編者應該將機電專業性課程中內容相近相似的課程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課程整體感比較強的教學大綱。在新的教學大綱中,應當突出強調機電專業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同時還要依據工廠的實際崗位需求情況來制定專業性課程的具體排布。(2)編寫全新的教學計劃。學生所在學校需要將合作企業的技術專家及其主要負責人請入學校,與其共同編寫適合未來指定崗位的的全新教學計劃。新的教學計劃必須要充分的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切實的推進校企一體化進程,即教師與師傅一體化、學生與徒弟一體化、教室與車間一體化、教具與工具一體化、作業與產品一體化等。3.教學評價理實一體化。在教學形式理實一體化的情況下,學校方面應該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全面改變傳統的單純的考試考核方式。單純的考試考核方式最終的成績高低是無法對學生的水平進行全面的評估評價的,這樣使學生在走向職業崗位后對自身的評價不夠準確具體,領學生對自身缺少一個有效的定位,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原因是傳統的考試考核方法無法做到全方位的反映出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實際操作技巧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學評價的體系應該是全面的、動態的,應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行著變化的。
二、教學形式多樣化
1.校企合作模式。學校在學生培養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專業性課程設置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這樣可以更好的貼近社會,貼近實際,同市場進行有效結合,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出學校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教育優勢,為合作企業提供充足的產品研發場地,達到教學與生產雙向合理化結合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為主導,盡量在實際操作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新的知識。應用以實踐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分解完整的學習過程為一個個具體的實際項目,重新編寫出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參照教學方案來設計新的教學思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2.訂單式培養。學校針對全國范圍內的大中型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特定方向性的培養技術型人才。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簽定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訂單,使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方向與企業及其項目的建設相互結合,同時按照企業的要求設立相關課程,制定招生計劃、學制及教學計劃。根據不同企業對于不同技術崗位所需專業知識的特定要求,同時由學校老師和企業專家兩方面一起擬定專業教學大綱,確定專業課程內容設置,選定適合的教材,制定實操訓練內容,還要對專業課程設定進行實時動態管理,以達到企業最新的要求。為達到企業實際生產與專業性教學零距離對接的目的,學??梢宰寵C電技術專業的在校學生進行輪流上崗實習,充分利用當前學?,F有的設備材料資源,讓學生參與到產品的實際加工生產中去,使其實操練習和生產實踐對接,實現實操教學和實際生產之間的“無縫”接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更進一步的加強學生的實際生產適應能力。
作者:周霖 單位: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
參考文獻:
[1]張宏,曹偉.淺談電工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J].科技信息,2008,(10).
論文關鍵詞:職業學校;機電專業;教學內容;就業崗位;對接
國家教育部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在服務產業的目標中明確講道:職業教育要“對接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按照企業生產的技術、設備和設施標準,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實踐教學條件,提高虛擬仿真、模擬現實和多媒體教學等信息化教學實訓水平,培養800萬技能型人才”,而目前,中職院校的就業形式趨于低迷,其中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是重要原因,造成學生們畢業后還必須經過單位較長時間的訓練實習,遲滯了實際工作的時間。
一、職業學校機電專業教學現狀及分析
(一)教學計劃的確立與修正缺少科學和嚴格的態度
在確立機電專業的教學程序和計劃時,對那些公共基礎課如何安排的把握上往往有著多種不同的方式,公共基礎課的安排造成了紛繁蕪雜、重疊或空缺的現象。做常見的情況是對公共基礎課給專業課讓課時:有的中職院校將其課時壓縮至最少,考評標準最低,資金投入最少,甚至成了學生的休息課、放松課。
(二)教學計劃的實施缺乏嚴謹的作風與認真的態度
部分學校落到實處的課程和最初確立計劃的差別明顯;部分學校在有的課程授課時沒有達到教學內容制定的課時量和目標,有的甚至連關鍵課程的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沒有講述完備;少數的中職院校課程安排的內容不但沒有根據專業教學的實際要求和就業崗位的情況來設置,也沒有根據這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吸收與技術掌握規律,卻根據教師與資金、場地等現有情況,可以安排怎樣的課就安排什么課程。
(三)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陳舊“三段式”的講述方式沒有進行有效的革新,許多課程其實早已落后于生產要求與就業水平,明確沖著就業的授課制度并未確立。課程因襲過去的材料,較少進行二次開發活動,和社會單位經營的實際需求和工作技術脫節,課本模式化,教師要做的就是把講話課本的內容記住,然后再講述給學生來死記硬背,并未利用自己的了解、觀察、感受、操作,把單位采用的先進器械、技能、流程與工作方式吸納到實際教學里去。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一)德國的“雙元制”,每學期學生在校一星期理論學習1至2天,在工廠企業做學徒3至4天;
(二)美國所普及的在社區進行培訓的制度,職校的學生講學習融入做工當中,將做工融入到學習里去;日本很流行的豐田模式,把技能訓練作為教學的左中目標,特別關注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能夠合二為一、靈活貫通。
(三)國內中職學校也做了很多務實的探索。如:建教合作教學,臺灣地區中職學校注重主動與學業有關的社會團體或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培訓機制;體驗式教學,通過體驗與反思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實踐活動中來,鍛煉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項目教學法,它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基礎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三、如何對機電專業課程教學實施優化與實踐
(一)提升思想觀念水平,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在思想觀念上有所提升是至關重要的前提。中職院校機電專業要實施專業教學改革,就需要利用思想、觀念的提升為基礎,拋棄傳統的教學思想與模式,將理論和實踐、教學和鍛煉緊緊的統籌在一起,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所以,中職學校需要先做號下面的幾個店:首先是建立以骨干教師、本專業的知名專家與經營良好的廠家組成俄專業指導小組,用來衡量與參謀幾點專業的教學與發展方式。小組的成員們配合學校制定相關培養方案、教學規劃,訓練場所與實習基地建設、師資投入、教材購置等的指導;其次安排骨干教師到兄弟學校、各大企業進行實地的考察學習,熟悉各崗位的相關能力與崗位的人才引進情況;再次是組織教師對中職教育在教學特點、培養方式、課程內容、實習安排等問題進行探討,把握好機電專業的具體目標。利用考察參觀與學習探討,能夠讓學校意識到:中職機電專業的教學活動有著不同于其他專業特殊內涵與特點,因此既不可以將其做成其他教育階段內容的“壓縮簡化”,也不可以將其做成工作培訓的“延伸擴展”,而應該按照機電行業領域與職業崗位的特點,塑造文化技術適合社會發展,技術實踐能力學得會、用得上,服務于經營、管理、操作第一線的人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強應作為中職機電專業教育成功與否的首要標志,通過“根據崗位設置課程,把握實踐安排教學”的理念來培養學生的技術、能力、思想觀念與培養模式,切實科學規劃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實踐模式等層面的教學,塑造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中職機電專業人才教育模式。
(二)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構建科學的教育體系
1.優化課程設置。按照機電專業教學目標的要求,從教學內容的根本性、學生技術能力的進步與企業崗位的需求,中職院校需要利用詳細調查、專家認證,在教學規劃、課程設置、培養內容與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層面做科學的調整和優化,降低課程中的理論重復和內容重復,把機電專業的理論知識充分的融到實踐鍛煉里去。利用“精簡、優化、增添、統籌”等手段,做好《機械制圖概論》等核心專業內容的教學活動,在課程設置的安排上,把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予以調整,提高實踐教學的課時量,配備優秀的教師。在進行質量評價時,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通過職業技能審核部門的考試,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不能畢業,用這樣的硬性指標來確保課程改革的實際效果。
2.實施項目式的授課方式。新技術的飛速發展、時代的新要求對機電行業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中職院校的學生若是想在機電教學內容的提高上直接表現出機電專業能力的全面化與過硬的技術水平。學校應改變以前的陳舊教學模式,多方促進項目式教學方法的實施,達到一體化教學,將技能培養融合到教學過程當中去,將內容的講述和技術的提高緊密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內容分城兩個部分,即教學內容與技術水平,對各個部分再理出具體的標準、要求。如此一來,專業針對性大大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與目的性的把握更加準確清晰,有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為加強學生的各方面的技術能力,也可以根據綜合職業能力來設置專門的訓練課題,通過師生共同完成這個課題,來加強學生們的多方面素質技能,以實現專業課程的多樣化、就業能力的提高與機電行業生產經營的要求,使學生就業時能擁有匹配的實踐技能和切實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能夠在車間進行生產和管理等。
3.突出實踐教學。以往的講課方式,都是從書本再到實踐,過多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條條框框?,F在迫切需要扭轉的是僵化的“灌輸式”課堂語言講述為現場進行教學、在具體操作里進行教學、師生互相探討的進行教學,講練同步,如果能夠在現場進行講述的,盡量不在教室使用板書等方式講課,而是將大家帶到實訓場地、手工車間、訓練場地等安排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與切實的掌握,促使學生把知識理論和實際操作緊密的聯系起來.通過實踐強化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并且結合職業技能鑒定實施實際操作訓練,讓學生經過訓練、通過專業考試獲得適宜的職業資格認證。在實習時,可以采用“三個層次”的實訓的教學模式:這幾點分別為基本技術實訓、專業技術實訓、綜合能力的掌握。三個層次環環相扣在推進中教學,從基礎知識到專業技術,從簡單的基本的操作到多種技術的靈活應用。各個層次都要盡量符合工廠實際情況,比如,技術操作實習就是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的機電行業理論之后,選取實際操作能力強教師臘進行講述和指導,領導學生實施的各種訓練操作。經過實際操作鍛煉,使學生可以都市實施機電加工作業生產出合格的部件與產品。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師資隊伍建設與實訓設施建設是做好機電教學的重要保障,所以,學校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為這兩項建設得落實做好保障。首先是對師資隊伍的整體待遇的有所提高,能留住人才、穩定軍心。要教育打造一大批高能力的高技術水平實用性型畢業生,就必須有一支師德素養高,業務水平強,專業技術高超的教師團隊。學校可以利用培訓、招聘或交流的方式,組建一支順應社會發展與專業內容特點的“雙師型”師資團隊。其次是對實驗室與培訓基地的規劃建設與設備配備大力投入。實驗室與培訓基地是實習鍛煉的基本平臺,其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們學習成績的優和劣。所以,學校要將實驗室和培訓基地的建設、相關設備的配置當成日常教學的核心項目來實現,要多方籌資、大力增加投入來用于先進設備與實驗場地的建設和完善。比如,建立訓練大樓和生產車間,佩奇相關設施,如車床、銑床、刨床、磨床,有條件的學??梢耘鋫浼庸ぶ行呐c數控車等。同時多方促成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教學模式,把多家優秀企業作為自己的長期實習基地與合作伙伴??梢宰屵@些企業參與教學內容與培養方案的修訂、完善,為學生進行實地教學和提供實習平臺,邀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學生在其中學到了真技術,經歷了鍛煉,企業也可以在這些活動里觀察、發現與吸收優秀的人才,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學校與企業“雙贏”的良好局面。
(四)塑造適宜的環境和專業文化、專業精神
環境與專業文化的塑造與優化可以在大體上劃分為兩大塊:首先是擔負全體中職院校機電專業的管理活動與教學活動的專業文化環境的養成與優化;其次則是貫穿于全部中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能力素質的養成。這兩個部分,就其針對性和效果的最終檢驗、衡量的內容沒有本質的不同,只是兩者的側重點不同,解決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專業文化環境的養成,從其御寒的精神層面到培訓基地的建設、管理制度的完善上看,又能夠表現在三個層面的意義:
1.打造復合專業特點的系統氣氛與認知的學習環境。從機電行業技術的歷史嚴格,來展示通過該技術所塑造的各個技術階段的特點,以及以新知識、新方法、新器材、新需求等基礎上的發展方向,并于中職院校機電專業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所起到的耳濡目染的影響、引導、啟發、暗示的潛在式的教育效果。
對于建校時間較長,專業內容比較全面、技術水平較高的中職院校,也可以將所在地區、學校自身的機電專業的開創與發展經歷,和我國機電科技的發展歷程融合在一起,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如照片展覽、動畫、文物),講解建國之后機電技術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成就,數控機床、軍備、汽車等機電產品的國內工藝水平,從而產生為祖國的機電行業而努力奮斗的雄心壯志。
關鍵詞:電力拖動;研究性學習;中職教學;實踐;探索;教學技巧
前言
中職、高專等學校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高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的,所以在教學中不但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對學習專業的知識研究、探索、創新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不僅要利用現在電子技術來教學,提高對信息量的獲取、處理和應用來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專業信息、知識,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實踐、解決、創新等。所以就以電力拖動課程來說,這門課程對中職機電專業理論性和實用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是學好本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
1、電力拖動課程的特點
電力拖動課程分為兩個重點:一方面是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是實踐模擬。所以,在授課時要把專業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授課,要在強大的理論背景下進行實踐性授課,如果只是簡單的把知識、理論乏味的講給學生們聽,除此以外利用多媒體動畫示范,這種授課只會一定意義上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對于動手能力卻沒有辦法提高。只能達到紙上談兵的效果。都不能很好地達到課程所制訂的進一步的掌握生活當中一些電器設備工作時的情況與特點和滿足學生考證需要的兩個目標。
2、電力拖動的教學技巧
2.1電力拖動教學的課程開發
教師們要根據自身或者學校的教學要求和特點,編寫一套適合學生們的實踐和理論學習相結合的教材,來結合學校的基礎設施實行授課。其中教師授課要根據自己編寫的教材再結合網上相應的實際操作實例,來使學生學習理論和進行實踐操作培訓。教師在編寫教材時還要注意設置多個模塊,將電力拖動的內容分解,分解成可以使學生們容易接受的小模塊來突出電力拖動的專業特色,幫助學生的只是理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分解為:(1)具有過載保護的自鎖控制電路;(2)主電路按順序啟動控 制電路;(3)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電路;(4)按鈕、接觸器控制 Y- 降壓啟動控制線路。
2.2電力拖動課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去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等,抓住中職學生大多對理論知識的接受理解力差但是喜歡“動手”這個突破點。根據學生愛動手實踐的這個特點,引導他們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并培養相關的動手能力。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少講繁鎖的理論,因為多數學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接受這些理論知識.學不好還會影響他們學習本課程的信心。但是可以,在讓他們實踐的過程中,邊實踐邊講授相關的知識,這樣不僅會加深學生們的印象,還可以有效的達到實踐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講解接觸器的結構和作用時,教師可以照著各部件,進行每個部位的作用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把老師所講的每個部位拆卸下來,再對拆卸下來的每個部件進行整理,了解各部件故障處理方法,最后在拼裝回來。使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較快地認識各元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和處理方法,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3電力拖動教學與實際相結合
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認真地去研究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篩選、改編,結合學生和實際的生產需要。對于一些不合實際應用的知識、過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刪除、簡化,有所側重,突出重點和難點,對基本的知識進行講解,難點重點著重講解。做到進行因材施教,時刻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愛好、掌握情況、接受能力等,做到對電力拖動這門課有質量保證地教學。
3、電力拖動的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電力拖動因為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授方式,就對教授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師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專業知識講授水平,還要要求教師必須有較為熟練的實踐技能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對電力拖動教學所采用的各種實驗設備,使用的方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要求教師對各種機械的出現故障時,能夠分析出故障那個的原因,能夠回答并解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所以,授課的教師必須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熟練的實踐技能和較高的講授水平等,還要有對教材分析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求必應、有問必答能力的執教精神的老師。為電力拖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4、電力拖動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
現如今在電力拖動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第一,實踐課程。在實踐課程中很多同學可能由于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在進行實踐課時需要老師不斷的提醒、重復的講述,同時在操作過程中不停地輔導每位同學做實驗,強調實踐中要注意的問題,還要去糾正每個同學的錯誤地方等等。這就對于老師的授課增加了難度,很可能有的同學不會,沒有及時的得到老師的輔導,就不再學習,降低學生的學習性。第二、實踐操作過程中必然要接觸電,需要學生和老師共同保證安全的進行實踐,但是總避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樣就導致很多學校為了減少危險出現,減少了實踐課程,但是這樣就導致學生不能夠很好地掌握課程的內容,對實踐操作技術掌握的不夠通透。這也對電里拖動課程的學習造成了問題。
5、結語
在電力拖動教學中,更多的是需要老師和同學的相互配合,來達到老師舒心的教學、學生也可以學習到知識。這樣,想達到這種教學要求,就要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根據上述講述的幾種方法,運用到電力拖動課程中去,達到較好的授課狀態,是同學對理論、實踐兩方面的知識掌握扎實。同時、老師要改變思想,了解到研究性學習的優勢,對于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這也是對人才的一種培養,對教師這個崗位的保證;學生也要對自身負責,積極地配合老師,主動地進行課業思考,深化對課程的理解程度,熟練地掌握課程要求的技能,通過在研究中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今后就業打下基礎。望通過本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對電力拖動這門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崔小云.研究性學習理念下的主體性教學模式探索[J].河南科技 學院學報,20[0,(8).
[2]唐云岐.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lI練[MI.北京:中國 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3]王紅照 《電力拖動與控制》課程的教學方法探討[期刊論文]-技術與市場 2015(11)
[4] 周云強 中職電力拖動教學中理實一體化的實踐與探索[期刊論文]-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
論文關鍵詞:就業方向 社會需求 實訓教學 手段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地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所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等電子技術在制造業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進步和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不斷開發,如今,機電一體化產業以其特有的技術帶動性、融合性和廣泛適用性,逐漸成為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主導產業,成為新世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影響下,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機電一體化專業,以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但目前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專業定位模糊,“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實驗、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適應新技術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有待構建:體現當代工業發展水平的專業教材有待突破。鑒于此,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的再構建,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科領域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科學,是由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機械工程和電力電子技術互相滲透而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在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應用技術,支撐“機電一體化”這門學科的有:1)機械學,2)控制論,3)電子學,4)計算機科學。
二、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現有課程設置不能很好的突出高職以技能為本位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理論課比重過大,實習、試驗、實訓環節不完善。
(2)現有課程設置沒有充分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和社會需求來設置,不能跟周圍大環境的具體需求密切結合,沒有很好的突出高職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課程觀。
(3)現在所采用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材很多沒有充分體現出現代機電行業的發展水平,內容陳舊、落后,且各門課程之間相互獨立,相關知識未能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慮與中職教材的很好銜接。
(4)有些課程的設置出現了嚴重的前后脫節以及學時安排不合理的情況。
(5)教學實驗、實習、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
(6)教學方法、手段不靈活,不能根據課程的性質靈活選用。
(7)缺乏一些反映機電一體化先進技術課程。
三、課程設置的改革思路:
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方向、主線:社會需求——就業——培養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模式一教學評價——結果(畢業生)——符合社會需求,根據這一思路進行課程設置時,應遵循下述原則:
1)應確立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一種能直接上崗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把握文化基礎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充分考慮與地方經濟緊密結合。
2)課程設置應從學生就業方面考慮,并結合本地區企業的需求。因為地區、行業的發展水平不一,企業之間所擁有的裝備和所應用的技術在技術含量和應用水平上就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這也就決定著因服務面向目標的不同從而使各高職高專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在課程內容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由于機電一體化專業是由多個學科復合的專業,因而專業技術課程內容必須是一種綜合結構。在設置專業課程時應以畢業生應具備的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重組課程內容,沖破原有課程(甚至學科)體系,刪除陳舊的與專業培養目標相距過遠的課程內容,增添新知識,圍繞學生的就業方向,設置4——5門核心課程,一方面在理論教學的學時安排上加以強調,另一方面要與實驗、實訓相配合,使學生通過核心課程的設置,更進一步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從而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高專綜合課程。
4)在考慮課程設置時要遵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八屆大會上通過的《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建議》:該建議指出“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技術教育,應當為卓有成效地、愉快滿意地工作打下基礎。為此,應當做到:(1)使受教育者獲得在某一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受到本人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2)為受教育者從事的第一個工作提供充分的專業上的準備.并提出有效的在職培訓;(3)使個人具備在其職業生涯各階段都可以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能力、知識和態度?!庇纱丝梢姡囵B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復合型、綜合型“通才”是世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
5)要考慮到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與學生的就業相結合,另一方面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程設置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該專業的主干平臺課程學完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就業方向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核心課程。
6)采用項目化教學,結合周邊企業的需求,針對企業所需的人才,對學生進行相關課程的重點介紹,并進行相應的實習、實驗、實訓,使教學和企業的需要緊密結合,為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同時也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問題。
>> 基于Pro/E三維技術的機械基礎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翻轉課堂在Pro/E三維建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三維Pro/E軟件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 Pro/E三維軟件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基于Pro/E的非機電類產品三維造型設計 淺談卓越計劃下的大學數學教學改革 卓越計劃下電類課程實踐環節的改革與實踐 淺談中職Pro/E課程教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下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卓越計劃下“C#程序設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電工測量》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卓越培養計劃下非測繪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卓越計劃下“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卓越計劃下機械工程材料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Pro/E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改革 卓越計劃下的“運動控制系統”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卓越計劃下PBL教學法的電工技術教學研究與實踐 Pro/E軟件三維技術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 基于Pro/E的圓柱直齒輪三維建模與范成模擬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2,9.
[2]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2(4):10-18.
[3]王海良,趙瑞斌,任權昌等.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下“橋梁工程施工”課程改革.中國電力教育,2012(34):90-94.
本論文得到以下項目支助: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改革 學科建設
在洶涌的經濟大潮面前,在中國高速發展的今天,職業教育迫切需要調整姿態。整個社會和教育界都認識到職業教育必須努力擺脫傳統普通教育的苑囿,擺在每個職業教育者面前的課題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實現一次華麗的轉身,唱響當代教育的主旋律。
在這次轟轟烈烈的職業教育改革中,曾經尾隨普通高中語文搖擺的中職語文正經歷著巨大的陣痛。一門傳統的基礎文化課在宏大而模糊的概念如經濟、效益、發展、變革等面前不免顯得有些手足失措。要改,怎么改?改了,跟得上嗎?改過的,是我們需要的嗎?改變,是離目標更近還是更遠?
教材改革、教法顛覆、教師重組,一記又一記的重拳推出,中職語文到底出現了哪些變化?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些變化?
一、凸顯語文的工具性
以往的中職語文跟在普通高考模式的后面亦步亦趨,已經為人們所詬病。越來越多的人認同這樣的觀念:職業學校的語文必須要有職業特點,進而必須要彰顯實用性,進而批判過去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太強,進而要淡化中職語文的人文色彩,進而改善這些不合時宜的人文超標的癥狀。于是,形形的校本教材應運而生,無一例外地放大了語文的工具性質,克制地表達人文氣質,即使表達了,這些表達又都向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看齊,與德育課的內容相交互。
工具性不鮮明,職業性就不突出,中職語文學科的特點就無法顯現。缺什么就補什么,吃哪里就補哪里,正如缺鈣補鈣,吃腦補腦。在這樣的思路下,放大中職語文的工具性似乎就無可爭議了。
以一個一線教師的經驗來看,筆者卻在變革中有著復雜的體會。因為參與校本教材的編寫,筆者認真研究過各種中職語文新教材,幾乎每一種教材都增加了聽說訓練的比重,而且在作文訓練中應用類文體是重頭戲,甚至是唯一內容。
聽說多了,閱讀少了;寫應用文類多了,寫真實生活少了。按理來講,這些實用的內容對學生的就業是有用的,學生應該更愛學,應該學得更好了。從筆者個人的經驗來看,舊問題還沒有得到緩解,新問題又出來了。什么新問題呢?逐漸加大的聽說訓練確實提高了對聽說的認知,但具體的訓練效果卻很難提高。了解了聽說的方法,卻達不到高質量的效果。茶壺里煮餃子有口倒不出,那是方法論的問題;如果茶壺里連餃子都沒有,那就是本體論的問題。對基本閱讀已經滯后的大多數中職生而言,通過偏重聽說技能而自覺或不自覺放逐閱讀,單一的聽說訓練效果也就不難想象。筆者也曾在所教班級通過多種方式試圖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舉辦課前三分鐘口語表演、時事播報、演講辯論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為數不多的優秀學生有明顯進步,整體水平仍不理想。不是學生不愛講,而是大多時候他們沒東西也沒能力講。閱讀畢竟是能力發展的基石,削弱閱讀來反襯聽說,不能不說有點舍本逐末的味道,聽說技能不好,顯然不是閱讀太多的錯,恰恰相反,而是閱讀得太少。聽說缺失這個板子打在基礎性閱讀過多的身上,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急需糾正的偏差。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職作文教學改革中,大量的單一的應用文占領了整個作文教學課堂,請假條、收據、通知、啟事、合同等,這些文體的實用性顯而易見。老師們煞費苦心通過多種形式爭取把應用文寫作上好。這么有用的內容,這么豐富的形式,上著上著,卻發現學生不怎么買賬。問題出在哪里了?學習知識很有用,中職學生厭學卻是不爭的事實;掌握技能也很有用,中職學生卻需要反復督促。筆者并非貶低中職生的智能和素養,而是希望在事實背后摸索出符合教育規律的途徑。
學生就曾真誠地反映過,“這些應用文套路都一樣,網上一查就有了,還要花這么多時間來學來寫,太無聊了?!惫P者試著用“有用論”說服他們,學生卻說:“有用嗎?老師太功利了?!惫P者不得不承認,學生的話戳到了我們的軟肋,也進行了誠懇的反思。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無疑要激發他們的興趣,有用是無法真正點燃興趣之火的,只有讓他們發現語文中的美,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調整了作文教學的策略,重新開放豐富靈動的文本空間,無論文體,不計用途,推薦好文章,朗誦好句段,仿寫好片斷,卻有了意外的收獲。原來,照著葫蘆畫瓢的應用文寫作,因為文句不通和用詞不準等基礎性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質量難有變化。教學調整之后,學生習作的文句通了,文法通了,文意通了,一通皆通。
二、高揚專業性
在學科發展越來越精細的今天,中職語文與專業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甚至生成多種嶄新的交叉學科。如學機電專業的,語文課程內容以機電相關知識為主;學烹飪專業的,語文學習傾向于烹飪特色。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彰顯專業的特性,讓語文學科更好地為專業服務。筆者支持這樣的變革,同時也有一些憂慮。
語文學科向專業傾斜以后,涉及面自然就窄了,如果窄到只剩下專業相關內容,這時對專業會產生什么作用呢?舉個例子,還說說烹飪專業,這個專業除了要求刀功和廚藝之外,還必須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一個冷盤如何構圖才有美感,一盤熱菜如何起名才有創意,一種美食如何制作才顯文化底蘊,這一切都需要廣泛而扎實的文化功底來支撐。再如,美術專業的語文課程內容哪些才是相關的,哪些是沒有用的,恐怕并不能很容易說清楚。就說較實用的房屋設計吧,它的理念也在不斷吸收多元文化的因素,更不要說新興時尚的動漫制作,沒有生命質感的作品誰又會買單呢?《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形象制作來講,說不上精細和高超,卻能在眾多國產動畫片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成功塑造了一只普通小羊的樂觀向上的精神,(主題曲:“別看我只是一只羊,綠草也為我變得柔亮――天再高心情一樣奔放,每天都追趕太陽――在任何天氣都擁有讓人大笑的力量?!保┒皇且粋€簡單幾筆的小羊畫像。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這種精神,自然就畫不傳神,畫不到位。
我國各行各業的很多專家在談到自己的專業成就時,大都飽含深情地回憶自己有一個國學底子的老師或早期扎實的漢語學習經歷。
三、倡導就業性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就業才是中職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地方,就業率和起薪工資成了人們評價職業教育時津津樂道的話題。殊不知,教育界早已明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20世紀70年代末,一些激進主義教育家繼承和發展了人本主義的教育理想,建構了以“人的整體發展”為宗旨的教育理論。美國學者隆?米勒(R.Miller)將這種理論做了系統化的闡述,正式把這種理論稱為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1988年,米勒在美國創辦了第一份以全人教育為宗旨的專業期刊――《全人教育評論》(Holistic Education Review)。1990年6月,在米勒的倡導下,80位支持全人教育的學者在芝加哥簽署了著名的“全人教育宣言”――《2000年的教育:全人教育的觀點》。
全人教育的理念強調教育應該是整體性的、全面性的和發展性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習者才能在心智、體魄和潛能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且可持續的發展。
職業教育的實際情況似乎很難貫徹這種理念,受教育者或多或少地被視為生產流程上的簡單要素:一部部運轉熟練的機器或者一顆顆擰在一個崗位而永不松動的螺絲釘,受教育者的創造性、個體人格的完整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被忽視了,甚至有專家認為這樣做會把受教育者選擇生活和職業的權力有意或無意地剝奪了。
就業視角的短視是顯而易見的,時代在發展,科技在發展,專業在發展,人就不能忽視自身的發展。究竟哪些能力是一輩子適用的,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言,只有全人教育的理念才能根本應對這種要求。
早在20世紀初,王國維和等就曾表達過全人教育的理想。1906年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說,“人是知情意的綜合體”。也指出,“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蔣夢麟、、傅斯年等五四學人都有此類的言論。
人在當今社會的異化,西方學者的思考也值得我們借鑒。發達的西方從工業化走來,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深思的。赫伯特?馬爾庫塞一針見血地指出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正大量出現“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 person)。全人問題,已經是全世界都應該認真面對的問題。正在現代化進程中行進的中國,通過認真的反思和前瞻,是可以少走彎路的。
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如果過度解讀“工具性”,改革的力度就淺了;如果狹隘地糾纏于“專業性”,改革的范圍就窄了;如果無節制地放大“就業性”,改革的視野就短了。
迷失于工具理性,同迷失于人文萬能是一樣的道理。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都得按教育的規律辦教育,在這個前提下,改革都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
[1]林格.教育是沒有用的.北大出版社,2009.
[2]智效民.和他的朋友們.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
[3]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家出版社,2008.
[4]閆緒嫻.如何進行人才測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機電類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開發;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11-0052-03
一、機電類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的方法
(一)以“校企一體、多線整合、學做合一”思想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圍繞機電類人才培養目標,以機電類專業崗位能力要求為出發點,按照中職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由學校、企業共同構筑實踐教學體系中的四大線路,形成了以能力線為核心、課程線為路徑、環境線為載體、實施線為手段等多線整合的實踐性教學體系。
(二)以“校企共建、整合互動”的方法建設“產學合一”教學工廠
學校與企業聯合設計、共同建設數控設備裝調車間、電子產品裝調車間等生產性與學習性結合的教學工廠,實現了校企間實踐環境與物質資源的整合互動、實踐教學師資的整合互動、實踐項目資源的整合互動。使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課程內容對接崗位能力要求,軟硬件資源優質化。
(三)以“虛實結合、以實為主”思路開發多樣化課程資源
依據科學的開發流程,學校開發了機電行業工作情境中的項目化教材、學生工作頁、生產型安裝操作指導書、評價方案等資源,同時開發信息環境下的數字化學習空間、網絡課程資源,多樣化虛擬資源,對實境資源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二、機電類實踐性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實踐教學體系框架
“校企一體、多線整合、學做合一”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以機電專業崗位群實踐能力要求為基點,由學校、企業共同開發的實踐性課程,校企共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及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實施方案等構成,形成以能力線、課程線、實施線、環境線四大線路構成的多線整合體系,體系結構完整。其中能力線指基礎能力、專項技術能力、綜合實戰能力的上升線;課程線含一般實踐課程、單項技術實踐課程、綜合技術實踐課程;實施線包含具有工作過程導向特征的課程實施形式,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特點構建相適應的實踐環境,形成“實驗平臺上的驗證式、操作平臺上的任務式、單項訓練平臺上的任務式、實境平臺上的項目式”等多種實踐教學形式。
實踐教學體系中縱向層級分明、有機聯系,橫向相互關聯、互為依存、共同作用,滿足從新學徒―普通技工―熟練技工―高技能人才的職業生涯成長規律,易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效實施。
該體系體現了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職業活動為主線,將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培養、理論傳授和實踐訓練場所融合,使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的功能相互交錯,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的相互融合,通過設置模塊化的“專業核心教學與訓練項目”實現“學做合一”。該模塊化的專業核心教學和訓練項目涵蓋了一般專業課程模塊、專業技術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訓練模塊和綜合實踐課程模塊,整體化的設計實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綜合技術訓練課程將典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著重培養專項技能,突出熟練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開發以能力為本位的多樣化實踐課程資源
1.實際工作環境下的課程資源系統性強。實踐教學體系中課程資源建設是重要內容,應按照科學流程開發實踐性課程資源,從職業能力分析,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評價體系構建,課程整體設計,課程單元設計,教材開發,教學任務書和學生工作頁的編制,教學實施案例的提煉,分層落實,層層推進,整體深化課程改革。體現了實踐課程內涵,課程資源應具有系統性并形成系列的特點。如項目教材、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單元設計、引導學生學習的學生工作頁、任務書,用于學生實習的生產型安裝操作指導書、用于檢測學習效果的課程評價方案、頂崗實習的畢業設計任務書等,教師共建共享,便于推廣應用。
2.信息環境下的課程資源形式多樣性。在信息環境下,還應開發數字化學習空間,學生可在業余時間觀看學習空間的教學微視頻、實踐操作微視頻,形成多樣的立體化的課程資源,以供學生鞏固學習或提前學習,延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3.課程資源應具有校企共建特征。實踐課程的資源主要來源于企業,如零件圖紙、技術標準、行業標準、工藝流程、安裝指導書、畢業設計的技改項目等。操作視頻的操作員是企業人員,操作設備是企業的設備,部分操作工具也由企業提供,操作現場也大都是企業5S管理的真實車間。課程資源建設中校企雙方缺一不可。
(三)形成“行動導向、學生主體”的機電類實踐課程實施策略
機電類專業一般專業模塊應將機電技術領域中必備的技術理論和基礎技能有機整合,實現綜合化;單項技術課程應將機電技術領域中某種技術知識和技術應用方法有機整合,突出技術的實現過程,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綜合技術訓練課程應將典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和項目化,著重培養專項技能,突出熟練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建設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理念的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專業教室,為實踐課程服務,實現“六合一”,即教室和實驗室合一、教師和師傅合一、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合一、教學內容和工作內容合一、教學過程和工作過程合一,教學和科研合一。通過創設模擬情境、工程情境和問題情境等教學情境,貫徹過程導向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于基礎實踐課程實驗平臺的驗證式或操作平臺的任務式、單項技術實踐課程的任務式、綜合技術實踐課程的項目式,全面開展“行動導向”的實踐教學方法改革。
(四)以“校企共建、整合互動”的方法建設“學做合一”的教學工廠
1.引企入校,共建產學合一的校中廠。學校引入以常州航天創勝數控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的多家企業,通過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校企聯合設計,共同管理,踐行了“整合―互動”式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理念,建立“校中廠”,實現校內多種資源統籌、校外企業市場化運作。
2.合理規劃、適度超前,建成對接課程、對接職業資格證書的校內實訓基地。學校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除種類、項目、數量的規劃論證外,在現場設備布置中反復經過方案、實施、反思的過程,以建設適合班級人數、設備數量能協調、滿足課程內容、便于理實一體化操作的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包括基本技能訓練的一般實訓室,單項技術訓練的實訓室、綜合能力訓練的教學工廠。教學工廠引進企業生產線,以“生產、教學”為核心,并按照企業生產和管理要求,引入企業文化,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并開展生產性實習,使學生直接體驗企業真實項目和產品制作工藝,縮短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距離;為保證實訓基地有效有序運行,學校還制訂完善了校內實訓基地管理規章制度。校內實訓基地整體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適度超前,既適應教學、考工,又適用于產教加工、社會培訓,還承擔省市技能大賽。
(五)校企共建課程開發團隊,提高實踐性課程實施能力
為豐富專業建設內涵,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學校與技術及資源優勢明顯的企業組建了開發專業核心課程的工作團隊,形成了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運作機制,專業骨干教師和企業優秀人才共同開展教材開發、課程建設以及多元評價模式的改革;開發課程的教學內容,遵循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宗旨,針對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進行設計,在內容選取上兼顧職業資格認證的知識、素質與能力要求,由企業技術骨干和專業教師共同指導生產性實習。企業人員強化安全意識、不斷鞏固學生的職業操作規范,保證產品的合格率。專業教師彌補企業人員對學生教學管理的不足,雙方共同配合、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