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論文
時間:2023-04-01 10:12: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孝文化;孝道;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進校園,潛移默化悟“孝道”
心理學研究表明,環境對人能產生暗示,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作用十分深刻,表現在幼兒的身上更為突出。為此,我們利用環境的創設和布置,拉近師幼之間、家園之間的距離,彰顯孝文化。在園內,我們進行了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建設,無論是墻面還是走廊或戶外操場墻面,都圖文并茂地進行展示,同時通過經典誦讀、孝行活動、教育課程等形式,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家長、老師詮釋“孝”的豐富內涵和其具有的現實意義。
1.“傳誦經典”了解“孝”
園內根據幼兒年齡特征,對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級段的孩子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孝文化傳播教育活動:每天的幼兒餐前活動,我們針對各年齡幼兒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優美詩詞》《三字經》《弟子規》,讓孩子通過誦讀,了解古詩詞的魅力和含義;在幼兒園“六一”匯演中,孩子們還進行了“誦經典”的歌舞表演,表演中不僅讓孩子深入了解中國舞蹈的肢體美,也讓幼兒更多地了解中國詩詞的美;慶元旦活動中,大班孩子們朗誦了《弟子規》,并以舞蹈編唱的形式展示給家長們看,從中感受到“關愛與孝敬”的重要性;我們還將中國優美詩詞《憫農》《靜夜思》編到課間操中,師幼邊唱邊跳,共同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2.“快樂成長”踐行“孝”
為大力弘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結合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關于組織開展第30個“國際志愿者日”活動,在2015年11月和2016年3月“學雷鋒”活動中,幼兒園青年團員志愿者以及小朋友和家長委員會成員來到西湖街道開展了以“走進社區?關愛老人”為主題的志愿服務活動。全體青年團員志愿者及孩子和家長用行動踐行了孝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會和感受到如何尊敬老人、孝敬長輩。
3.“禮儀教育”學習“孝”
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孝、懂得“孝”、踐行“孝”,幼兒園開設了專門的禮儀教育課程。全書共有六冊,幼兒園大班、中班、小班各兩冊,每冊22個教育主題,全書共132個教育主題,結合幼兒園禮儀主題教育,按基本禮儀、幼兒園禮儀、家庭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節日禮儀5個部分,包括了6歲以內幼兒遇到的大部分禮儀場景及內容,每一個活動充分展現了禮儀的重要性,讓幼兒學會知禮懂禮,學做孝順、禮貌、懂事的孩子。
4.“校園環境”傳承“孝”
良好的校園環境、室內的主題墻飾都可以成為孩子們教育的契機,所以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幼兒教育集團第三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隨處可見傳統文化的環境教育,園內創設了孝文化主題墻,讓孩子們在欣賞、學習中傳承“孝”。幼兒園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傳統主題特色:一樓用傘、燈籠和中國結進行裝飾,燈籠和中國結的結合更是一種孝文化的傳遞;二樓以扇子為主題,在扇子上用毛筆書寫了許多成語,讓孩子了解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三樓以“團團圓圓”為主題的吊飾,有家長、孩子、老師們共同制作的繡球;結合教學活動,張貼幼兒自主收集的少數民族的圖片及資料,供孩子們了解、學習。
二、教師隊伍重建設,身體力行推“孝道”
1.傳統節目,寓教于樂
孝文化的傳播應該從教育幼兒的教師們做起。教師要身體力行,在與幼兒、家長、同事的溝通言行中,踐行孝文化,更要善于發揮教育機智,捕捉教育時機,創造性地在教育實踐中滲透孝文化。2015年11月底我國開展傳統文化節目大比拼,看得出老師們排練節目的高效率。老師們排練了《茶藝》、古代宮廷話劇《守時》、情景劇《學堂之上》、舞蹈《俏江南之夕陽紅》等,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級優秀節目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2.演講比賽,展露風采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展現青年教師的蓬勃風采,引導和激勵青年教師不斷提高師德素養與自身修養,提升青年教師團隊合作能力,進一步加強各校之間的交流學習,我園結合上級文件精神,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四有’好老師”的主題演講比賽,老師們用平凡、樸實的語言,講述著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詮釋。
3.自主閱讀,提升修養
書可以給我們傳遞新的知識,書可以給予我們正能量,書可以讓我們結識更多的朋友,書可以讓我們不斷進步,書還可以豐富我們的業余生活。老師們利用業余時間,加強自主閱讀,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水平。每位老師都閱讀了一本經典書籍,并撰寫了讀書筆記,共同交流分享,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提升個人修養。
三、家園共育同攜手,合力互動興“孝道”
我們積極利用家長會、親子活動、家園共育欄等途徑,搭建家園共育橋梁,向家長宣傳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與家長攜手,培養幼兒的孝心,共同推進幼兒園的孝文化教育。
1.體驗活動促孝行
“應該這樣做”和“我要這樣做”是不同的教育結果。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在真切情感體驗中,懂得為什么要“孝”,怎樣“孝”,從而讓“孝”成為孩子們的一種自覺行為。因此,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親子體驗活動,如重陽節活動,孩子們親手制作了手工賀卡,攜帶了蘋果,送給爺爺奶奶,祝他們平平安安,爺爺奶奶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三八”婦女節活動,給媽媽送上自己用真誠制作的賀卡禮物,讓她們感受溫暖和愛;母親節、父親節時,鼓勵孩子回家主動為父母端上一盆洗腳水,給父母洗腳,并將自己對父母的愛大膽表達出來,體驗親情的溫暖。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讓孩子感受到了“孝”的意義,有助于他們從小就踐行孝文化。
2.成長足跡展孝行
[論文摘要]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必須首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和加強高校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是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感恩教育的現狀,提出了重視和加強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關對策與建議。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人應該堅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進一步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水準和感恩意識是時展的客觀需求。感恩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個基點。加強當今大學生的感恩教育,決不是簡單地培養一種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恩意識,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是追求一種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加強大學生生的感恩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徑,對于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同樣也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現狀分析
1.缺乏對父輩辛勤培養和教育的體憫之心
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是積極、健康的,但有些共性問題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討。當前部分大學生與父母聯系的主要動機是要錢,僅少數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把父母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經地義,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養了惟我獨尊、驕橫任性的壞習慣。這種與主流價值觀偏離的忘恩情緒,正成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這些問題確實反映出當今一些大學生身上存在這種令人憂慮的傾向。
2.中學時期過分追求升學率,道德教育缺失
盡管國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壓力,從小學到高中,老師和家長都把孩子的學習看作第一要素,始終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碼。同時,近年來,農村大力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過于溺愛,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務工,很多中小學生都是留守子女,這都是十分嚴重的社會現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溝通和互補,逐漸導致德育養成的關鍵時期教育和引導缺失。部分中學教師也感覺教育的壓力太大,有時候部分家長也缺乏對教育工作者的體諒和溝通,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對大學生早期的德育的養成和培育。
3.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
當前部分大學生由于后天教育和當代社會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種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狀態,形成了他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回報才奉獻”等心態,造成了不少負面效應?,F在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國最需要的艱苦的地方、邊遠的山區和基層去,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學生畢業之后,因主客觀原因,沒有獲得滿意的工作崗位或者害怕進入激烈的就業市場而退出就業,消極待業,埋怨父母。這些現象的產生與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缺乏息息相關。
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對策思考
感恩教育實際上通過教育讓學生發現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價值,喚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一種認同和感激,形成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情感和行為的教育活動。
1.堅持以為指導,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始終堅持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在組織形式上,就需要采取各種有效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生活和日常思想教育的質量,包括選擇科學的教育方法、先進的教育手段,適當的教育時機,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學的政治理論學習。當前社會瞬息萬變,很多大學生極易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形勢下迷失方向,只有以為指導,不斷提高自身的是非鑒別能力,增強抵御不良文化,才不會被洶涌而來的商品經濟大潮所淹沒而化影響的免疫力,并逐步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感恩意識。
2.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大感恩文化教育
我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恩義、親情,強調知恩圖報,我國有不少充滿感恩情懷的佳句,至今仍廣為流傳。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能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開展提供深厚的土壤。筆者所在的四川大學開設了中華傳統文化必修課程,通過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推廣,大學生在學習和研讀的同時,更會有良好的提悟。筆者嘗試在大學生中,大力推行傳統優秀文化學習,比如通過學習《朱子家訓》、《菜根談》等傳統優秀書籍,并要求學生積極探討學習體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感恩教育更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自己在道德發展過程的親身體驗,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切身體驗來主動養成良好的德行。德育如河流,越深越無聲在感恩中通過學生親身體悟中避免了那種空洞說教,實現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主動地培養起健康向上的道德。
3.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一體的感恩教育體系,實現環境育人
感恩教育是一個復合工程,是一次全民總動員的過程,學校雖作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應當承擔起相當的責任,以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網絡。大學生所依賴的學校、家庭和社會需三者緊密聯系、各自發揮作用、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創造一種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才能使他們茁壯成長。學??梢砸阅赣H節、教師節、感恩節為契機,開展各種體諒父母的艱辛、感謝老師的教誨以及回報社會等活動,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感恩氛圍。筆者在各個傳統的節日、特別是如傳統中秋佳節之時,總是要求學生必須給家里打電話;在春節前,要盡力幫助家中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必須積極主動的和父母聊天和匯報學習生活情況,在春節過后將春節的體會和感悟當作思想匯報交上來,并在班級周會上進行交流。這樣就能將感恩教育將育還原于真實的生活中,通過學生對自己切身體驗對生活的感恩中,感恩教育成功的實現了德育的潤物無聲。
4.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負面現象,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品德修為
目前,感恩意識教育中的一大障礙就是社會或生活中出現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負面現象。當大學生看到這些現象時,可能會在心中形成一種負面心態。這就必須教育大學生應心懷仁愛,關愛社會,不僅要批評社會負面現象,更重要的是要建設性的推動社會發展,積極鼓勵、支持和宣傳社會正面典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非觀、善惡觀,增強大學生拒腐防變能力,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品德修為的必然路徑。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
[2]張桂權.感恩意識與感恩教育.當代教育論壇[J].2006,(1):32-35.
[3]朱學義.論高校三位一體的感恩教育.煤炭[J].高等教育,2006,(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