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2: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研究生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展歷來受到廣泛關注,而對于學生而言,畢業展是對自己大學期間藝術學習與藝術創作的總結,畢業展的意義由此可見一斑。畢業作品不僅僅是考核學生的畢業資格,同時也成為美院學生對自己青春記憶的總結,因此對于畢業展,大多數學生可能抱著“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態度與感傷來創作。致青春,致愛人,向藝術致敬,這些感情因素構成了畢業展中重要的風景線。
青春氣息,傳統與當代的多樣化
本次研究生畢業展是中央美術學院將研究生畢業展引進美術館展覽的第二年。2012年之前的美院研究生畢業展與本科生畢業展一樣,都在美院的多功能廳、地下展廳等展廳展覽,而將研究生畢業作品展引入美術館,也體現了中央美術學院對于研究生教學的重視程度。
今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展繼續呈現了傳統與當代共同發展,藝術呈現方式多樣化的面貌,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壁畫、實驗藝術、設計、建筑構建了中央美術學院潘公凱院長提出的“大美術”的構想。具體到國畫、油畫這樣傳統的專業,仍舊呈現多樣化,國畫創作中既有傳統寫實的作品,也有創新的材料實驗作品,傳統創作繼承了中央美術學院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而這是徐悲鴻以來形成的美院的創作傳統。
與此共存的是國畫中的材料實驗與新水墨的表現方式,其中尤其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胡偉工作室為代表,呈現了國畫創作的新思路。油畫與壁畫等專業的創作現狀大多保持了以往美院畢業展的水準,既有傳統寫實的作品,也有前衛的材料實驗與新媒體介入的作品。
總體而言,美院2013年研究生畢業展具有濃郁的學院派氣息,有創新,也存在保守,體現了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藝術家在未來藝術創作中的取向。所以,了解美院畢業展,是了解未來年輕藝術家創作趨勢的重要風向標。
純藝術專業之外,設計專業的作品同樣受到關注。在本次研究生畢業展中,設計類的亮點就是新媒體,設計學院數碼工作室的創作既有傳統的影像記錄,也有新媒體光電結合的前衛呈現,也有定格動畫的作品。總體而言,設計專業的作品展依舊呈現多樣化狀態。
畢業展作品與798和草場地的展覽作品相比,可能大多是稚嫩的,但正是由于這種稚嫩,央美的畢業展少了幾分藝術市場商業化氣息。展覽中的作品大多透露出新鮮的氣息,體現了年輕一代即將走出大學校園的藝術家的純真的創作態度。畢業展是一面鏡子,從中不僅可以看出央美的藝術教育的高水準,同時也反映了新一代年輕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方向。畢業展作為研究生畢業的啟程標志,預示著這一批即將踏進藝術生命新階段的年輕藝術家的未來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
何去何從,畢業生眾相
陳明強,2013級實驗藝術系畢業生,師從呂勝中教授。在本次研究生畢業展上,陳明強作品是他精心制作了兩年的《愛甲》。作為實驗藝術系第一屆“先鋒班”畢業生,在《愛甲》之前,陳明強已經創作了“國挺”系列、“幻影”系列、“有效延伸”系列、“廁所涂鴉”系列等成熟的作品。經過本科畢業幾年的歷練與研究生學習期間的積累,畢業展對他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本次畢業展期間,和其他忙碌于畢業展的同學一樣,陳明強充實而焦慮著。在畢業展的同一天,陳明強還要參加自己在元典美術館“感應器”展覽的開幕式,同時也要為自己留校教師資格審查做準備,他的這個畢業季是忙碌的。在談到這次的畢業創作《愛甲》時,陳明強說,作品是獻給妻子的禮物。在2013年,陳明強和自己相戀多年的女朋友結婚了,在拍攝結婚照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成為了婚紗照的配角。出于對這點的不滿,同時也是出于對愛情的思考,陳明強用兩年的時間,用日常家當、舊水壺等材料制作了這套《愛甲》。陳明強說,愛情是浪漫的,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的日?,嵤轮?。與此同時,他今年的畢業論文則是關注中國的結婚證的變遷史。可見,陳明強的畢業作品、畢業論文和自身經歷有著密切關系。談到以后的創作傾向,他說想尋找大眾文化和當代藝術作為精英文化之間的平衡點,希望在作品呈現上能夠進入大眾。
畢業之際談到自己未來,陳明強回顧了自己“先鋒班”畢業的幾年生活,覺得創作之路異常艱辛,但最終堅持下來,深感自己的創作方向越來越明確。他從美院畢業到宋莊,從宋莊到黑橋,再到重新回到美院讀研,經歷也是同時期美院研究生的經歷?,F在,陳明強依舊等待學院最終的結果,順利的話,他將成為實驗藝術系未來的年輕教師,穿梭在學院與當代藝術實踐前沿之間。
劉少寧,2013級國畫系畢業生,師從畢建勛先生,創作一直堅定著自己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來自農村家庭的劉少寧保持了一貫以來的樸實的品質,與他的同學華其敏先生的學生孫峰一樣,他們一直在關注底層與農村的故事。本次的畢業展,劉少寧展出了作品《愛灑高原》,這幅作品從準備創作到最終裝裱,歷經一年多的時間。
劉少寧的創作一直以寫實為主,這也是很多美院學生的方向。當代藝術中對于寫實的邊緣化,使得很多美院學生對此感到困惑,劉少寧認為自己在很長時期內是受到這種否定聲音的困擾的。5月19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的“時代與使命: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研討會”上,賈方舟就做了《寫實在當代藝術中的可能性的發言》,談論了寫實與當代藝術的關系。最近一年以來,寫實重新被藝術界關注,美院的寫實力量可能預示著未來藝術發展的一個潛在的寫實藝術家群體,其中劉少寧的創作可以看作是寫實創作在美院的面貌。
在談到自己未來的去向時,劉少寧更傾向于進大學當老師,但在此之前,可能要經過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不過,對他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畫畫好,所以,未來的發展還是會圍繞著國畫創作展開。劉少寧也坦言,自己在未來有進一步的學習計劃,比如攻讀博士,不過當下最重要的是找工作,因為在畢業創作期間沒時間找工作。
除了陳明強和劉少寧這樣的青年藝術家之外,美院其他年輕的未來藝術從業者都從畢業展中獲得了一些展覽機會,比如最近在草場地荔空間的展覽“浮游:當代藝術展”中就出現了剛在美術館展覽結束之后的吳夢詩的作品。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展在美術館展覽為很多學生創造了后續的機會,有很多類似于吳夢詩這樣的學生,得到了自己走出學院的展覽合作機會。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體制;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5―105―03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概況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人才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國家的方針政策、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等方面都有賴于人才的供給。綜觀我國的人才培養規模,一直呈現出增大的趨勢,20世紀80年代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數量很少,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報考研究生的人數呈現出逐漸遞增的趨勢。近幾年,我國研究生的報考人數大規模地增加,特別是1999年大學擴招后,大學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逐步邁向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行列。在90年代初報考研究生的人數較少,錄取的人數也較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到了21世紀初期,研究生的報名人數呈現出大幅度增加的趨勢,2000年為46.4萬,到2004年就已經達到了95.0萬,2007年達到最高峰128.2萬,雖然2008年有小幅下降,但是2009年繼續呈現增加趨勢。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研究生招生規模也正在逐步擴大,數量上呈現出大幅增加的趨勢,但是相應的培養體制、師資力量等方面的發展卻相對滯后。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規模很大,但是研究生的整體素質水平卻不高,原因在于研究生培養體制存在眾多問題。為了縮小我國的研究生整體素質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促進我國經濟、科技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必須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機制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并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措施并加以改進。
二、我國研究生培養體制存在的問題
高校是研究生的培養基地,如果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存在問題,勢必會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進而使我國的經濟與政治地位受到影響。雖然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有了長足發展,但其培養機制仍然存在著眾多問題,這阻礙了我國研究生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對其存在的問題可從整體和局部兩個角度來分析。
1. 我國研究生培養體制所存在問題的整體視角探視。從整體角度來看,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于我國的教育發展水平很低,經濟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較低,研究生的數量較少,研究生的培養形式也較為單一;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研究生的數量也逐漸增多,這就使得研究生招生的形式和教育形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過去只是單一的全日制研究生,逐漸發展成MBA、工程碩士、EMBA、專業碩士等各種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應該有不同的培養目標、管理體制,但是現行的研究生體制并沒有將這些不同形式的培養方式加以區分,授課教師、課程的選擇等方式幾乎都差不多,這沒有體現出各自培養方式的優勢所在,必然導致研究生畢業后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很多時候,研究生培養單位只是將眾多的研究生招生方式作為營利的工具,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對招收的學生的要求大大降低,因此,對后續的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也造成了不良影響。
2. 我國研究生培養體制所存在問題的局部視角探視。從局部的角度看,我國研究生培養體制明顯存在以下問題:
(1)在學科設置上,很多高校都在努力建設成為綜合性大學,很多過去工科見長或者理科特色鮮明的學校為了實現綜合性高校的目標,紛紛建立新學科,但是,這些學科在師資、專業水平等方面都難以達到要求。過去的一些綜合性大學雖然學科齊全,但在專業劃分上過于精細,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復合型要求越來越高,現行研究生培養體制下的學生,畢業后往往暴露出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缺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等弊端,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2)在教學方式上,主要還是“填鴨式”教育,所有學生都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都是書本上、教條式的知識結構,而書本上的很多知識都已經過時;同時,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不到培養。這勢必造成學生知識的落伍,并泯滅學生的創新思維、求異思維,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
(3)在培養體制上,中國的研究生體制表現為“嚴進寬出”,本科生畢業后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如果達到要求并通過差額面試就可以進人大學開始研究生的學習生活。這種狀況容易導致以下兩方面的問題:其一,招生僅僅依靠文化課知識就決定學生能否入學,限制了很多有著優秀專業知識學生的培養。幾年前,國內某名牌大學的美術系導師,在招收學生時發現某學生繪畫功底很強,發展潛力巨大,可因為英語成績不能達到要求,就是不能入學。其實,為使某些特殊人才脫穎而出,對于一些學科門類,不能僅僅依靠文化課的成績來決定能否取得入學資格。其二,研究生進入大學后,都是按照所學專業課程的分數來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而試卷則主要側重理論知識的評定,使得學生僅僅注重理論而忽略了實踐。同時,“嚴進寬出”使得不合格、不努力學習的研究生無法被淘汰,因此,研究生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隨之下降,與社會需求的差距也隨之變大。
(4)在學制上,現在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學制從3年改為2年,即大家通常所說的“大碩”和“小碩”。3年制研究生,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畢業設計等各個方面的時間設置相對充足,大多數高校研究生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半學期以上課為主,二年級下學期作開題報告,撰寫論文,三年級上學期11月份左右進行預答辯,下學期正式答辯;如果將學制改為2年,學習的時間和撰寫論文的時間都大大縮短,更多的學生為了在更短的年限內完成學業,往往選擇那些比較淺顯的研究題目,不對題目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
(5)在生源上,隨著近幾年大學的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每年有幾百萬之多,使得很多學生的就業極為艱難,被迫走上“獨木橋”――考取研究生,這也使得研究生入學后的學習動力和研究目標發生了偏離。
(6)在導師制度上,現在研究生數量很多,而導師卻很少。一些導師帶著十幾個、幾十個研究生,根本無暇指導。一些剛剛畢業的年輕教師,本身沒有什么經驗卻也帶著碩士生,在學習上并不能給予太多的指導。
三、推進研究生培養體制改革的對策
上述問題的存在,都造成了研究生質量的下降。因此,必須著力推進研究生培養體制改革,盡力解決
這些問題,推動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1. 在培養規劃上,對于學術型碩士、MBA、EM-BA、工程碩士、研究生進修班等不同的研究生形式,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不同的課程設置,根據類型的不同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
2. 在學科設置上,為了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研究生,不應該過分強調研究生專業的劃分,針對不同的學科應該區別對待。對于一些醫學、理工科等要求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可以進行細分,但是對于人文社科類學科,如經濟學和法學、法學和政治學等,不應把專業劃分過細,在專業學科的基礎上應該更加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避免單一學科在研究相關問題時的片面性,培養出復合型研究生。應該逐漸從以研究型為主,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為輔的模式轉變為研究型、應用型和復合型并列的發展模式。
3. 在教學方式上,應對每種研究生類型內部的課程體系設置進行改革,根據社會的需求制定相關的研究生課程。同時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程的學習當中,可以采取學生課前預習閱讀,然后在課上進行講解,教師點評等方式,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師不能高高在上以教育者自居,要放下架子,貼近學員的生活,作學員的知心朋友,進行春風化雨式的、平等對話式的交流。教師要以“誠”為本,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應向學員敞開心扉,談自己的真正見解、真切感受,同時鼓勵學員敞開思想,廣開言路,暢所欲言,把自己內心的焦慮、困惑都說出來,從而改變封閉式的硬性灌輸的教育方法,將談話式、討論式、即問即答式等改為開放式的雙向交流的、鼓勵引導的教育方法,以期達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情境交融、自覺求真向善的效果。要改革當前“一刀切,一鍋煮”的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緊密貼近學員學習實際,面對現實,找出焦點,抓出熱點、疑點問題,針對學員個性及水平的差異,選擇適當的時機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教育。
4. 在培養體制上,研究生招生應該逐步改變以分數定終身的局面,多看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特長。對于考核機制,要打破以分數考核的制度,采取社會實踐、學術成果等多種方式進行考核。
5. 在學制上,前文指出我國現在有“大碩”和“小碩”之分,但是他們在招生時都是按照學術型進行招生,只是不同學校采取了不同的學制。目前,國家出臺了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兩種,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專業進行招生,學術型碩士學制為3年,這些學生主要側重于本領域的學術研究;專業型碩士學制為2年,這些學生主要側重于實踐和工作。這樣更有利于不同學生的需求以及滿足社會的需要。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是一種解決學制的方法,同時也可以實行學制的彈性制,采取學分制度,只要達到了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在課程安排、畢業答辯、實習等方面,也要增加靈活性,使得一些優秀的學生能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6. 在淘汰制度上,現行的研究生培養幾乎是零淘汰,只要入學,基本都可順利畢業,雖然眾多高校都設置了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制度,采取了筆試和面試兩種方式,但是由于都是本院系教師參與整個過程,學院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即使學生的筆試和面試成績沒有達到合格的要求,但還是可以順利通過,所以應該改變考核學院的指標,規定最低淘汰率,讓中期篩選可以真正起到篩選的作用。在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外審制度方面,目前一般都是幾個高校之間互相送審畢業論文,如果A校給B校一個學生不合格,那么,反過來B校也會給A校一個不合格,而現在的很多匿名評審的教師并不單單從論文質量出發,一般都會給予通過,這就使得不少研究生對待論文頗不認真,所以必須要改變這種匿名評審的困境,建立起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來改變這種困境。
7. 在導師制度上,鑒于導師在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加強導師隊伍的建設。在遴選導師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看指導教師的學術研究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導師的職業道德。同時由于單個導師的水平畢竟有限,可以考慮導師團隊負責制,一個導師團隊可以由3―4人組成,共同負責研究生的學習生活。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導師和研究方向,而不同的研究方向可以使得學科之間有一定的交叉,有利于學生學習進步,也有利于教師研究問題的全面性。
8. 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教學側重點。鑒于現在的研究生培養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社會實踐,故應更多地注重社會的實踐。可以學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在學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建立一個平臺,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企業的研發當中,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通過在平臺中的實習而將更多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還可以為企業解決科研人員欠缺的難題,節省技術研發成本。
參考文獻:
[1]王偉,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初探[J],江蘇高教,2004,(6):124―125,128.
[2]楊英法,王子形,高校投身“文化強市”的路徑研究[J],開發研究,2009,(S1):182-184.
[3]錢存陽,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2―53,87.
[4]楊英法,顯示問題式教材編纂法構想[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4):72-75.
XX年實驗幼兒園認真貫徹執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以“一切為了孩子”為辦園宗旨;以“幼兒發展為本”為幼兒園辦園理念;以尊重的教育,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主動的人格發展,為其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為教育理念。一年來在學校領導、各院系、各部處領導的關心、支持及全園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幼兒園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面從四個方面向各位領導作一下匯報。
一、強化服務意識,優化保育質量,使家長放心,滿意。
實驗幼兒園為教科院的實驗基地,同時肩負為師大教職工服務的雙重任務,增強服務意識是幼兒園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1. 經常組織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學習有關幼教方面的法律、法規,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意識,以最大的努力、最高的熱情、最真誠的態度、最專業的知識和良好的素質投身于幼教工作中,為家長提供優質、全面、體貼的服務,使家長滿意、放心。
2.為幼兒創設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設備條件。
3.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開展專家講座,心理咨詢,調查問卷等活動。
一年來,家長對我們的工作非常滿意,對師大幼兒園的老師產生了一種無形的尊重,家長們對老師的評價是:每天都在為孩子忙,在為孩子想,為了孩子的成長辛勤的奉獻,教師們不辭辛苦,認真負責,素質高,有創新意識,所以師大幼兒園的老師孩子們喜歡,家長信賴。
二、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努力建設一支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1世紀的幼兒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通過不斷學習與成長實現自身的可持性發展。
1. 利用各種形式組織教師業務學習,業務考核,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2. 定期請專家講課,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為教師從事幼兒教育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3. 重視教師的繼續教育學習,鼓勵教師深造,凡是參加研究生課程班學習的教師畢業后幼兒園給予一定的獎勵。
4. 為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建立教科研獎勵制度,凡是代表幼兒園在省、市、區做大型觀摩活動及的教師,學期末都給予不同層次的獎勵。
5. 撥出一定的教育經費派教師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廈門、天津等地參觀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把學到的新觀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6. 作為教科院的實驗基地,要求教師認真接待每一次實習,見習任務。為學生準備每一節活動,為學生寫本科、研究生畢業論文提供了大量的實踐依據。
7. 教師重視賞識教育。教師可以托起一個孩子,也可以扼殺一個天才。要使兒童幸福健康地成長,教師們要學會賞識孩子,對孩子來說,賞識可以是教師一聲親切的問候,可能是一個贊許的目光……教師的賞識可以給孩子撐起一片明亮的天空,讓孩子沐浴在賞識的陽光下健康快樂成長。
三、以科研促教學,促進幼兒發展。
1. 我園多年來堅持“科研促教學”,開展了多項實驗研究,其中經過三年的“瑞吉歐方案教學”實驗研究,總結出版了《幼兒園方案教學實踐活動探索與研究》一書。這個實驗研究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探索凝聚了全體教師的心血。
2.幼兒雙語教學實驗成果顯著。幼兒園現有21個班級,其中有8個外教班,13個內教班。我們幼兒園雙語實驗班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培養,不僅掌握了英語字母、單詞,簡單對話還能參加童話劇表演,大多數孩子都進了附小雙語實驗班。通過實驗幼兒園的家長反饋的信息,英語學的最好的都是師大實驗幼兒園雙語實驗班的孩子。
3.我園參與了教科院王小英老師的課題研究《全國教育科學 “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促進幼兒創造人格與創造能力發展的行動研究》,確定以文學作品為依托,以表演游戲為主線,促進幼兒創造能力與創造人格的發展。在實驗中我們的老師更新了觀念,學到了教育科研方法,能夠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改進。在活動中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傾聽者。等待者,給予幼兒探索空間,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讓幼兒在寬松的活動中富有創造性地學習。很多教師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一名研究型教師。
4.吉林省舉辦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點園成果展在我園展出。我園的實驗研究
總工會幼兒園工作總結 的相關參考:
· · · · · · · ·
查看更多>>
成果受到了參觀者的一致好評,在展出期間我園教師做的觀摩活動受到參觀者的贊許。
5.在吉林省玩教具展覽中我園有4件作品分別獲一、二等獎,其中有兩件作品被選送
到全國玩教具展覽中獲優秀獎(吉林省獲6件作品獎,師大幼兒園占2件)。
6.在長春市11所示范園開放日活動中,我園教師做的四節教育活動分別獲得好評。
7. 幼兒園教師寫的論文分別在國家、省、市、區刊物上發表,我們小朋友的美術作品
也分別獲國家、省、市、區獎。
四、讓幼兒在幼兒園渡過一個安全、健康、快樂的童年。
(一)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首位。
XX年教育部針對北京、河南兩地發生的兩起幼兒意外傷害事故,發出緊急通知,要求
各級各類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因為幼兒的生命安
全和健康涉及億萬家庭的幸福。根據這一文件精神,幼兒園對安全工作進一步強化管理
和責任,健全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強督查,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發生火
災、觸電碰傷、摔傷、燙傷、食物中毒、吞食異物及交通事故等,加強門衛工作,嚴格
把好門口關,把安全工作做細,做深,做實。在教學上增設對幼兒安全常識教育課程內
容,教育幼兒學會保護自己,躲避危險,不和生人走,切實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
(二)科學營養配餐,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6歲幼兒,生長發育比較旺盛,制訂符合幼兒營養攝取量的食譜,使幼兒獲得合理的
必要的營養素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園在制訂食譜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營養充足的原則:營養來自于食物,按幼兒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選擇食物。
2. 科學的平衡膳食的原則:平衡膳食能發揮各種食物的營養效能,提高生理價值和吸
收的利用率。首先要注意保證幼兒每日六大營養素按適當比例攝入,其次做到谷類,肉
類,蛋類,蔬菜、水果、豆制品、油類、食糖類等類食物比例配置得當。由于各類
食物的營養價值不相同,一日各餐的主副食品葷素、粗細搭配好。各種瓜果蔬菜輪換供
給。
3.考慮幼兒身心特點的原則。
為了滿
足幼兒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不僅要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還要考慮幼兒的
心理、生理特點。在制作膳食時,我們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及食物的外觀形象,并
經常調換花色品種,做到粗糧細做,細糧巧做,以促進幼兒良好的食欲。
4.結合季節食物提供的原則。
一年四季的食品供應情況各有不同,制定食譜時做到食物新鮮,價格合理,選擇季節性
的蔬果類,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食物。以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新的一年實驗幼兒園將更加努力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為全校教職工服務,使家
長能安心工作,為幼兒一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把我園建設成為管理一流,
教學一流,服務一流,隊伍一流,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實驗性、先進性、示范幼兒園而
努力奮斗。
南坪總工會幼兒園
XX年12月15日
[2] 總工會幼兒園工作總結 的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