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1 10:12: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課堂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縱觀目前的高等學校歷史教學,有很多制約歷史課發展的不理想現狀,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在教學觀點上,偏重“授人以魚”而非“授人以漁”。
2.教學模式深受前蘇聯經驗的影響,并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時代的特征。過分強調專業對口,缺乏跨學科相關課程的設置,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視野狹窄,思維單一化、定向化,難以從事跨學科綜合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弱,職業適應性差。
3.教學方法呆板,“填鴨式”教學仍占主導地位,教學手段陳舊,基本上還是“一張嘴、一本書、一根粉筆”的格局,不能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4.在考核方法上,側重考查認知性、記憶性知識,忽視工具性知識(自我獲取知識的知識)、創新和創新能力的考查,以概念性知識的多寡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因此傾向于死記硬背,而不是主動求知和創新。
5.在教學活動中片面追求形式,而不注意實效。在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擯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方式又沒有很好把握的尷尬局面,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成了一種形式,簡單地認為這種方式就是學生圍坐在一起,“合作”就是小組討論,至于學生是否運用這種方式解決了問題,學生合作的程度如何,是否每節課都需要這種形式,卻關心得較少。
二、如何優化高校歷史課堂教學
高校歷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教學內容脫離社會發展和時代的需要,死記硬背的考試方式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高校歷史教師應該針對目前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富有成效的措施,優化高校歷史課堂教學。
1.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高校的歷史課堂教學必須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將著力點放在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上。歷史課堂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主要包括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的訓練,而且更多地表現在發散思維的訓練上。作為高校歷史教師,首先必須弄清本課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技能,哪些內容需精講,哪些可讓學生自學,哪些可組織提問,哪些可組織課堂討論等,在此基礎上,經過精心構思和設計,將發散思維的訓練巧妙地安排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如針對某個歷史問題,讓學生急驟聯想,并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毫不遲疑地拋出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點,不去考慮質量的好壞或數量的多少,結束后教師再進行評價。這種讓學生自由聯想和快速反應的訓練,對提高學生思維的質量和培養思維的流暢性有很大作用;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從同一歷史問題出發,讓學生尋找多種手段和途徑去解答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表現在發散思維的訓練上,而且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還要訓練學生的集中思維。教師可針對教材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史料,引導學生去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歷史概念;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一些思維的規則和方法,逐漸形成集中思維能力。
2.改進教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歷史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最根本的就是在教學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師和學生必須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為歷史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以“導師”“服務者”的身份有效地組織歷史課堂教學活動,并隨學生和課堂教學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從根本上講,教師不是“導演”,他不能完全按照設計好的一切進行程序化教學,而抹煞歷史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壓制學生的創造性。教師也不是“演員”,而讓學生成為被動的觀眾。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在于讓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使學生具有求知的自信心和學習方法,養成獨立思考和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并具有善于獲取信息并加工創造的能力。作為學生,必須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應積極與教師配合,多開動腦筋想問題,把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地完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加強建設,提高教學手段現代化水平
首先,要加強軟件建設,提高歷史教師的素質。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對高校教師(軟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師備課的內容增加了。除深入鉆研歷史教材外,還必須認真準備和熟悉有關各種電化教學軟件的內容。二是教師的技能要求更多了。除能繪制各種歷史圖表外,還要學會制作歷史幻燈軟件、學會操作幻燈機、錄音機、電影機、錄像機、電子計算機等教學設備。另外,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歷史課堂教學的結構、組織形式也要作相應的改變。為此,學校必須提高教師的能力素質,加強對歷史教師的技能培訓。如怎樣使用幻燈機,如何使用多功能教室和微格教室,如何將傳統教育媒體與現代教學設備恰當地結合并有效地傳遞教學信息,提高教學質量等。這些能力訓練是歷史教師熟練使用現代教學設備的先決條件。同時要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雖然,許多教師都知道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可提高教學效率,但有的教師就不愿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學手段的改革中去。為此,要大力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大力提倡奉獻精神,同時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使他們樂于投身教學手段的改革。
其次,要加強硬件建設,更新教學設備(硬件),實現教學設備的現代化。學校本身對現代教學設備的投入不夠,也是制約高校歷史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應積極挖掘潛力,創造條件,加大資金投入,除廣泛添置一般性的電教設備,還應該建立高規格的電教室、語音室、實驗室以及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室等,加速教學設備更新,為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供基礎條件。同時,學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廣大教師使用現代教學手段。這樣,才能使現代教學手段真正走進課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總之,我們只有以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高校歷史課教學,善于根據學生實際靈活的采取富有成效的的教法,才能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高校歷史課教學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富春.《談高校歷史學科的教學改革》[J].《歷史教學》,1998,9.
[2]潘慧生.《關于高校歷史教學的思考》[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3.
[3]孫陽華.《論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3.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 教學導入
導入語是開場白,是為了引導、啟發學生進入新課所運用的語言。它一般很短,只有兩三分鐘,但卻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好的導入語可以使學生渙散游離的心在短時間內能集中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被將要學習的知識所吸引,產生學習的興趣,使整個教學進行得和諧自然。歷史教師說好課堂導入語尤為重要,因為初中歷史這門學科在現實中的地位要求教師在一開始就要抓住學生的心,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導入語的設計。
那么怎樣才能設計好導入語呢?筆者通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歷史教師必須做好幾個準備工作:一、要全面熟悉教材,深入吃透教學內容,抓準教學重點和難點。二、要善于通過報刊、書籍等多種渠道,關注生活、時事,收集、積累各種與歷史知識有關的資料、信息和圖片等,這樣設計導入語時才會有豐富的內容。三、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設計切合學生實際的導入語。
關于歷史課堂導入語的設計,筆者認為完全可以因人、因課、因事而異,只要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行了。在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有如下一些方法:
1.開門見山法:
又稱破題導入式,就是抓住標題,從釋題入手,解釋課題,導入新課。例如,《兩漢與匈奴的和戰》導入語的設計,就可從釋題入手:“兩漢”,就是指東漢和西漢,“匈奴”,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教育教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和戰”,就是友好往來、和平共處與戰爭。這樣,用一兩句話就把要講的內容講出來,使學生心中有數,教師也好圍繞這個問題擴展開來。它不僅用語簡潔而且能突出中心。
2.復習導入法:
這種導入法是教師通過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來引出這一節課的知識,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如:在組織《挑戰“兩極”》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二戰后國際關系呈現出怎樣的格局?兩極是哪兩極?再進一步追問:這種兩極格局是不是穩固的?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引:那么西歐和日本是如何對兩極格局中的美國形成挑戰的?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同走進《挑戰“兩極”》。這種導入法比較簡單,但教者要能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的放矢,正確復習,注意整體,言簡意賅,切中要害,使前后知識連貫起來,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設疑導入法:
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師在導入時能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就可以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新知識的教學做鋪墊。例如:在教學《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武王伐紂使商朝滅亡,周武王奪得了江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西周,大家想一想緊接著他就要做什么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們七嘴八舌,答案當然也是五花八門的,這時教者可以趁勢引導學生明白:統治者當務之急是考慮如何管理廣大的地區和人民,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政權。周武王是如何鞏固他的統治的?通過本節課的學家就會知曉的!學生就這樣被自然而然地引進新課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論文范文。
4. 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睆男睦斫嵌葋碇v,學生在聽歌時,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會產生興奮情緒。因此,將歌曲這種形式運用到課堂導入,可以創設教學情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了《國際歌》,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堅定不移、堅貞不屈、昂揚進取的氛圍,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導入到新課“巴黎公社的建立”。
5. 圖片導入法
對中學生而言,形象直觀的材料比長篇大論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圖精心導言,激活學生的思維,也是眾多導入法中的一種。在北師大版歷史教科書上,每一課都有幾幅插圖,再加上我們平時積累的一些歷史圖片,這些圖片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都是學習歷史的重要素材,活用這些素材可以一舉多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述《機遇與挑戰》一課時,教者先展示一幅美國波音飛機零部件示意圖,讓學生具體了解一架飛機零件來自一百多個國家,感受全球經濟聯系空前加強,具體感知全球化的概念,從而引出“走向全球化”這一框題。這樣就輕松地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
6. 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天性,用故事引出將要學習的內容,從故事中獲得所要教育的思想。這種導入法是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育教學論文教育教學論文,積極探索。當我們走進歷史課堂,從學生興猶未盡的臉上看到他們還沉湎于課間的某項活動時,我們可以說:“讓我先來講一段故事”。例如我在講《第一次然遍全球的戰火》一課時,先講了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刺殺斐迪南大公的故事。立刻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室里瞬間鴉雀無聲,我就抓住這個時機,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換到有意注意上來。
7. 材料導入法
以材料為背景創設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求知欲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對知識的深刻認識。在教學《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初,我出示兩段材料:
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
在我們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隨著刀光劍影和血雨腥風,可是二百年前,英國卻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的變革,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通過這兩段材料引出工業革命,學生已經對工業革命的威力有了粗略的了解。
[摘 要]: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必須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中學生處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劇轉化時期,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采用不同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
[關鍵詞]:興趣 方法 歷史課
歷史,作為中學的一門“副科”,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加上歷史講的是過去的事,距現實生活很遠,歷史現象又包羅萬象,頭緒繁多,年代、人名、地名太多,多數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高。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歷史教學成績的關鍵。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必須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地進行。中學生處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激劇轉化時期,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采用不同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初中學生還保留著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許多心理特征,喜歡聽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在教學中應運用形象的故事描述的方法講授,或在課中適當加入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使他們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當然這不是目的,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通過這種手段使學生在感動之余,向教學目的靠攏。也可以采用設疑、留懸念的辦法,讓學生渴望了解史實,把學生引向探索真理的道路,還可以用一些成語、典故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高中學生興趣的熱點已發生轉移,要求從理論出發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對事物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人生的道路、人生的真諦、個人理想、國家前途和命運報有一種探索的態度,并希望有一個滿意的解答。小故事對他們的吸引力已大大減弱,所以教師要用科學的知識和理論邏輯為他們釋疑解惑,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也就是說,即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確有疑難,又要讓學生感到解決這些疑難確是力所能及的。因而急于想得出答案,樂于從探索中欣賞自己學習的效能。
無論是初中生還是高中生,在培養興趣的過程中要重視三個轉化。
一、引導學生從直接興趣向間接興趣轉化
從學生學習過程來說,興趣的形成首先對事物或活動過程的直接興趣,這是十分必要的,但還很不夠,還必須引發學生的間接興趣,使學生感到學習歷史是生活本身的需要。只有這樣,興趣才能有持久性和方向性。要保持間接興趣,一是通過歷史學科對其他學科影響和滲透的分析,說明歷史學科在整個學生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通過歷史知識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人民生活影響的分析,說明學習歷史的現實意義。歷史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數百年來的人類歷史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民族、外交、社會生活等內容,況且歷史又是在時光流逝中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回不斷向后延伸,現代史逐漸變成近代史、近代史有逐漸變成古代史,當代史又在不斷擴展。公之于眾的歷史文獻和考古挖掘的新成果也會越來越多,人們對它的研究也會不斷產生新的認識,史學理論水平也會不斷提高,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的認識也會產生新的觀點,因而歷史教材也會不斷吸取新成果,增加新內容。另外,當今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興起,基礎教育課程的大整合和素質教育的深入,要求歷史教師不但要掌握精深的、全面的歷史知識,還要不斷學習相關學科知識,還要有教研意識和教研能力,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科研活動,關心史學動態,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胸有成竹、得心應手。當代教育是創新教育,當代社會要求教師成為學者型、創造型的教師,如果我們教師僅有當年讀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就跟不上時代的需要。據有關材料估計,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大學畢業生五年后就有一半知識陳舊,十年后則基本過時。因此,過去學校“一次性”的教育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歷史教師也不例外,所以我們要不斷“充電”,邊教邊學,教到老學到老。
二、引導學生從暫時興趣向穩定興趣轉化
要做到這種轉化,首先,要提高教學質量和藝術。如豐富歷史教學中的語言,歷史教學的本質在于通過教師的語言敘述,幫助學生形成歷史表象和歷史概念,進而達到抽象概括出歷史發展規律的理性認識,因此教學語言一定要具有準確性,來不得一點含糊。表述歷史的技能,這是作為歷史教師最重要的技能,它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既要會簡明扼要地表述歷史梗概,形象生動地表述歷史情節,還要會有邏輯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既要在課堂上應用語言的力量,將歷史上的人和事講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會總結教學經驗,寫成有一定水平的教學論文,否則不會總結就不會進步。同時還要注重歷史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和通俗性;優化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和板書,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的線索一目了然;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對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經過則由學生自學,教師只是稍加點撥即可,然后通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其次,加強歷史課堂教學必要的延伸和補充,如通過所學知識撰寫歷史小論文、介紹課外書目、指導閱讀等。
三、引導學生由興趣向愛好的轉化
本學期,我擔任八年級1-4班的《中國歷史》學科教學工作。
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本著以學生成長促進自我成長,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F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緊抓常規教學,有備無患
1.做好課前“三備”: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
備學生:就是指用學科的眼光去了解班級特征、觀察學生對于本學科的愛好程度和接受程度,并實時的為備教法提供信息參考。我所教的四個班,特征各不相同。結合《中國歷史》的學科特點,男生的接受能力和愛好程度普遍高于女生,所以我在四個班的教學過程中,做好了“備學生”的工作,課堂上就會比較輕松。
備教材:就是指教學工作者要對自己所用的教學參考書要了解得清晰、深刻、透徹。學生所接受的知識主要來源于教材和老師的講解,老師對于知識的把握不清晰、了解不深刻、講解不透徹,學生就很難接受,并且還會對學科產生厭煩情緒。為了給學生上好豐富的歷史課,我積極在網上查找課時資料、觀看學習教學視頻,在網上下載電子書,盡最大努力充實自己、完善課堂、豐富學生知識。
備教法:有了教的對象和教的內容還不夠,要活躍課堂、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良好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中國歷史》是一門比較靈活的課程,這就要求任課的老師不能過于死板,那樣只能把本應該活躍的課堂上得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學效果的體現。哪一個知識點該用平鋪直敘、哪一個知識點結合歷史典故激情飛揚、哪一個知識點又該融入傳說豐富課堂內容、哪個時候應該把學生的互動列為重點活躍課堂氛圍,等等,我都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必要時還要課前演練一番。
2、多聽課,勤學習,善反思
學校關心教師的教學成長和能力培養,經常組織各學科的聽課,我都盡量抽時間去聽,這樣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各種鮮活生動的事例,各種教學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細節之處的精彩處理,使我在豐富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改變了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單調、脫離實際的成見。定期的教研活動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
二、重視尖子、鼓勵后進,優差結合,整體推進
雖然是《中國歷史》學科,但我決不忽視這一門學科的重要性。學期初,我就緊抓作業的檢查和批改,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況更好的掌握,也使我對學生課堂表現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對于個別班里的后進生,我一直堅持個別知識輔導、同學幫扶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力爭每一名學生不掉隊。
三、課堂效果與教學成績
本學期,無論是階段性考試還是期中考試,四個班的學生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一致認可。我自己也不斷鉆研業務,積極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教法的進一步成長與提高。
四、深思自我不足與來期教學目標:
1、自身的業務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不斷更新。社會瞬息萬變,教學方法也必須不斷追尋更新,我將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提升自己。
2、學生的自主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還不夠扎實,優差生的差距還很大。
3、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一學年的工作中也是有非常認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現在便是通過自己的總結來明白下階段的成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個人總結內容,歡迎參閱。
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個人總結一轉眼間,忙碌的一年又轉瞬即逝了。一年來,我積極實踐著,以“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富有愛心”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督促著自己的工作。以下是我的工作總結:
一、德方面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必須抓好兩項工作即教好書、育好人。要育好人絕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即為人師表。
在生活中,我扮演著多重身份:做學生的好老師、做學生的“好家長”、做學生的好朋友、做學生的心理醫生,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從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侮辱學生人格。
課堂上,我時刻注意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在作業本上設立了“1/3意見欄”鼓勵學生給我提意見,并認真回答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課后,我經常走進教室、宿舍,與學生一起參加課外活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當學生遭遇挫折時,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去感化、教育學生。
二、能方面
教好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水平,增強教師人格魅力,更好地教好書,我堅持給自己“充電”,堅持“借好書、買好書、學好書、用好書”,堅持向同行的老師們“取經”、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每一節課都當做公開課去準備,首先精讀教材,把握教學重難點,再查閱資料,把每份教案都當作一項工程去設計,做到用活教材、超越教材,將教材內容回歸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精選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來整合教學內容,讓每一節課都情趣盎然,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感悟教學目標。
三、勤方面
本學期,在教學方面,我擔任了初一年級四個班的政治教學工作以及初二年級四個班的雙語教學工作。此外,還負責每周一的值勤工作、周日的“假日新視野”工作、見習班主任工作、“校園之聲”廣播臺的指導工作,每一項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都是一個自我鍛煉的機會。
因此,我兢兢業業地對待自己的事業,按時、按質的完成每一項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我堅持總結與反思,在每一個方面都寫有工作心得,不斷改進,提高工作效率。
四、績方面
1.在教學方面:開了兩次公開課,得到了教研組內其他老師的一致認可。
期中考試,我所帶的班級,總體來說,成績較好。
2.教研方面:本學期共寫了_篇教育教學論文,其中有兩篇在雜志或叢書上發表。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如在工作中會產生“惰性”思想,自身的知識面較窄,理論修養水平不高,在教育學生方面的經驗的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多學習、多動手、多思考、多總結、多反思”,以期更大的提高。
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個人總結二本人本學期擔任初_數學課教學和數學興趣小組活動。一學期的工作已經結束,為了總結經驗,尋找不足?,F將一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業務學習
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堅持每周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建新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二、新課改
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使自己逐步領會到“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了學生主體觀,貫徹了民主教學的思想,構建了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使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條件的理念落到實處。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學研究.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學期來,在堅持抓好新課程理念學習和應用的同時,我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充分運用學?,F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改革課堂教學,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具體表現在:
1、備課深入細致。
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在制定教學目的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斷歸納總結經驗教訓。
2、注重課堂教學效果。
針對初二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堅持參加校內外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汲取他人的寶貴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經常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并經常在一起討論教學問題。聽公開課多次,自己執教二節公開課,尤其本學期,自己執教的公開課,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給我提出了不少寶貴的建議,使我明確了今后講課的方向和以后數學課該怎么教和怎么講。本年度外出聽課12節,在校內聽課32節。
4、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靈活,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對學生的引導、啟發不足。
3、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學習不深入。
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缺乏理論指導.
4、差生末抓在手。
由于對學生的了解不夠,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不太清楚。上課和復習時該講的都講了,學生掌握的情況怎樣,教師心中無數。導致了教學中的盲目性。
5、教學反思不夠。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學習新課標下新的教學思想。
2、學習新課標,挖掘教材,進一步把握知識點和考點。
3、多聽課,學習同科目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的教學理念。
4、加強轉差培優力度。
5、加強教學反思,加大教學投入。
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個人總結三本年度,我擔任初一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按照學校的各項要求,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為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F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
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個人總結四本年度,本人認真學習馬列主義,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為人師表,樂于助人,團結同事,嚴于律己,安教樂教,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對工作精益求精。
教學方面,本人不斷注重業務知識提高和知識更新,苦練教學基本功;鉆研新課標,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雙基和能力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能熟練的自制電教軟件,運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一年來,我積極服從學校工作安排,分管學校團委工作、宣傳工作、電教工作、電子政務工作、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信息上報等工作,并圓滿完成工作任務,除此之外,還擔任了九年級、七年級歷史教學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在工作中,我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角色,把微笑帶進課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真、耐心的教好每一個學生,上好每一節課,開好每一次班會。天道酬勤,經過努力,我所任教的七年級歷史、九年級歷史在片聯考中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我所帶的班級整體風貌有了很大的轉變,班風正了,學風濃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很大提高,學生成績也取得了明顯進步,在片期末統考中取得了語文第4名、英語第13名、政治第5名、歷史第2名的驕人戰績,受到了領導、同事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在上一年的工作中,我時刻以一名黨員和教師的雙重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得到了學校領導、同事及學生們的好評。在期末民主測評中,所帶班級被評為“優秀班集體”,所任教的歷史學科被評為“秀學科”。今后,我將繼續努力,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爭取在2020年的基礎上續寫新的輝煌!
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個人總結五20_-20_學年度轉眼之間就要過去了,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刻,我特對自己本學期的工作做一總結,即可總結經驗教訓,同時也可以對以后的工作進行指導。
今年,在教學方面,我擔負著高二年級四個班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擔任了高二年級的年級組長,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即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同時也抓住每一個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轉眼之間,一個學期馬上就要過去,在新舊學期的交接時刻,謙虛謹慎地總結過去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無論是對教學成績的提高,還是教師個人業務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幫助的,所以,我特將自己在歷史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做一總結如下。
一、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個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不僅抹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也使教師忽視了教學的反潰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似懂非懂。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課《_片戰爭》時,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把全課分成了一個又一個的知識,讓學生提前去找答案,去思考。如“英國為什么要發動_片戰爭?”,“如果沒有虎門硝煙,_片戰爭會不會爆發?”,“為什么說《》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志?”細小的問題,既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了一個細化的了解,同時也使學生萌發了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去學習,讓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教學中的內容,是指要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形式是指讓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高中歷史有別于初中歷史的地方,就是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和事物脈絡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發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歷史教學的目的的,但是,傳授歷史理論,分析事物本質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很難順利完成的內容,因為學生一般只對具體的事件感興趣,一遇到史學理論,則開始表現出畏難的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先會采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或問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一個問題發散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后再形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逐步深化和升華主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既看到了樹木,也不會忽視森林,完成了由淺入深的學習。
三、把“困惑”留給學生
輕易得到的,人們往往不會。在教學過程中,這個現象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總是按部就班不厭其煩地給學生進行著講授,但教學成績總是不見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學生對歷史課都失去了興趣,這一度讓我很迷茫。在新課改精神的影響下,我逐漸開始改變這種授課模式,不再直接告訴學生因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給學生展示現象,然后讓學生自己產生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時,我首先向學生列舉了很多史實,告訴他們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一些具體表現,學生在對歷史發出感慨的時候,都產生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事件為什么會發生,我并沒有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去思考,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下,學生們的答案越來越接近我想聽到的答案,當答案最后揭曉的時候,很多學生的臉上表現出的是喜悅滿足的表情,這讓我感覺到了教學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學雖然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是,如果能在其中體會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學的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