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大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武術的傳承是極其講究的,它非常重視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可能你的天賦和資質不算很突出,但是你謙虛又好學,尊敬師父和師兄,老師會摒棄一切,還是會收你為徒,傳你武藝。這跟祖祖輩輩的武德教育是分不開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和“一日為師,終身為母”的思想在每一位習練武術的孩子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打造了其帶有強烈民族文化特點的體育運動模式與修身養性的方法。把武德教育貫穿于武術教學的始終,才能收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最佳效果。并通過武德教育,使學生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汲取中國傳統武德之精華,把尊師重道,團結師長的情懷發揚并繼承下去,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拋頭顱、撒熱血。
2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易經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武德的傳承中,這種觀點也被推崇到極致的地步。從祖逖為了國家投筆從戎,聞雞起舞,到民族英雄戚繼光、俞大猷,自強不息,率領戚家軍抵抗倭寇侵略。無數史實都昭示我們中華民族最偉大最優秀的品質都是在武德教育產生的。武俠小說,武俠電影都為我們勾勒了那個習練武術的人群有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偉大抱負。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已經從熒幕和書籍中走了出來,并逐漸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努力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指導思想,使所有的有志青年成為“武德高尚,武風正派,武禮謙和,武技精湛”的新時代人才和棟梁。
3建功立業、精忠報國對思想教育的影響
無數金庸迷對小說迷戀的原因也許就是在于,在金庸的小說中,它可以為自己勾勒一幅精忠報國、建功立業的偉大場面,其實在武德的教育體育中,老師的言傳身教對于這方面也是多有涉及的。傳統的武德思想中,要求習練者必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并且在成長成才以后必須要為自己的國家奉獻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病。從古代到近代,無數仁人志士,霍元甲、黃麒英、大刀王五等深受武德思想的影響,在祖國、民族危難的時候,毅然而決然地選擇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行為,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書寫了大義凜然、精忠報國的高尚情操。在當今大學生中,就應該樹立精忠報國、為國為民的思想,通過武德感召他們,摒棄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成為更合格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4武德對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消極影響
或許是對于武德認知有偏差,部分從事武術的人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喜歡爭勇斗狠,傳統武德的門戶之見,武人相輕的思想對武術的發展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重視兄弟江湖義氣,誤入歧途的事跡也屢見不鮮,為此武德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這不僅是錯誤的理解武術的文化內涵,也是對武德思想最大的褻瀆。傳統武德規范的基本內容說到,生活處世之德,擇徒拜師之德,授藝習武之德,用武施武之德。傳統武德的當代社會價值體現為,重視群體精神,強調為民族、為社會奮斗的愛國主義思想,提倡見義勇為、舍己助人,主張以匡扶正義為己任,推崇仁愛原則,強調“以武會友”和諧的人際關系及重視人倫價值。
5結語
選修課程主要是,為進一步地拓寬博士研究生專業基礎理論、擴大知識面及培養能力而設置的課程,除設置一定數量的專業選修課程外,還應要求研究生選修部分跨專業或跨學科的課程;為了拓寬研究生的視野、促進研究生主動關注和了解學科的進展,還應開設學術講座和學術討論性質的課程。我國大部分大學按照跨學科的原則設置體育學選修課程,以體現選修課程的多樣性特征。
從我國12所院校博士培養方案看(表7),不同的二級學科在選修課程內容側重不同。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作為體育學一級學科培養單位,在選修課程的設置上具有靈活性,北京體育大學在博士生培養方案中,提出選修的指導原則,要求選學與研究方向有關的相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新思維新方法,以豐富和擴大知識面,提高科研能力,根據本專業和研究方向需要,學校又無力開設的課程,博士生可到有條件的外校選學1~2門相關課程,博士生的課程選擇自由度大,從具體選修的課程分析,課程的內容豐富、范圍廣泛。上海體育學院選修課程通過體育科學技術前沿探索專題講座形式完成2學分,每個學生至少參加4個專題講座,經導師批閱合格后,才能獲得學分。
表7 我國12所院校體育學博士選修課程設置情況一覽表
選修課程名稱
北京體育大學
運動訓練學理論、體育社會學理論、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學校體育
學、體育管理學、運動解剖學、計算機、體育統計、體育測量、體育科研方法、邏輯學、導引養生功、第二外
語、生物實驗課、外聘專家講座、可外校選學1~2門相關課程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科學技術前沿探索專題
華東師范大學
運動生理學、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運動營養與促力輔助劑、第二外語
福建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導論、體育科研方法論、邏輯學、運動訓練學、體育統計與SPSS、國內外前沿知識專題
蘇州大學
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產業學、分子免疫學、高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醫學文獻檢索、
社會研究方法選講、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方法
華南師范大學
管理學概論、社會學概論、經濟學概論、文化學概論、社會心理學概論、哲學史、休閑娛樂概論、體育原理
清華大學
根據研究課題需要,選修校內其他研究生課程
山西大學
體能訓練、體育教學論、神經生理學、體育實驗設計方法、運動選修
河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研究、健身理論與方法、運動生物力學科研方法、跨學科選課(2門)
東北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實驗研究設計與方法、網球運動、高爾夫球運動
北京師范大學
8次前沿講座
浙江大學
國際體育體制比較、休閑體育文化、國際體育資本的投融資策略、國內外體育法案例分析、體育市場營
銷策略和策劃、行政法學、項目管理
綜合性大學體育學博士點選修課程設置具有其特色。例如福建師范大學側重工具和方法類課程,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蘇州大學開設了拓展研究生知識的社會學、經濟學和生物學課程和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類課程;東北師范大學開設網球運動、高爾夫球運動等有利于博士生未來社會交往需要的課程;華南師范大學和浙江大學開設了涉及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文化學、心理學、哲學等跨學科的人文社會學課程,擴大學生的視野,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資源優勢。
總之,我國體育學博士選修課程的設置以跨學科為原則,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綜合性大學的課程資源優勢,設置符合博士研究生培養要求的選修課程。
4.4 課程學分
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幾點意見》(教研[2001]1號文件)指出:“改革研究生培養制度和培養模式,形成有利于高層次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實行彈性學制。碩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2~3年,博士生學習年限一般為3~4年,具體由培養單位自行確定,允許研究生分段完成學業,并規定學年累計在校的最長年限”[10]。就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而言,一般有學年制、學年學分制和學分制3種。從我國12所院校體育學博士培養方案可見,除了北京師范大學沒有實行學分制外,其他的大學都實行學分制,這不僅有利于博士研究生教育個性化的發展和培養,有利于研究生教育多樣化管理模式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國際、國內校際間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相互交融、學分互認,加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學分制的完善是時展的召喚,學分制具有彈性學制的優點,也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圖3可見,我國11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所修規定總學分存在差異性,北京體育大學和上海體育學院所規定的學分最高,分別達26學分和23學分,華南師范大學規定學分最低,為12學分,其他大學的規定學分一般控制在18學分左右。在不同大學的課程體系中,不同模塊課程學分的分配也存在差異。在公共課程中,我國體育學博士外語課的設置大部分為2~3學分,但是上海體育學院的外語課程學分為9學分,占所修學分的39.1%,山西大學把第二外語作為公共基礎課,而東北師范大學的外語課程學分為3學分,占所修學分的16.7%;在專業學位課程中,河北師范大學開設4門課程12學分,占所修學分的63.2%,浙江大學只開設體育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門課程2學分,占所修學分的11.8%;在選修課程中,北京體育大學選修課程學分為12學分,占所修學分的46.2%,蘇州大學開設了9門18學分的選修課程,浙江大學開設了7門選修課程11學分,東北師范大學只開設了3門選修課程7學分。選修課程是學分制的基礎,沒有健全的選修制,就很難有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課程的選修化是世界課程發展的趨勢,符合我國體育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要優化體育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方案,減少必修課比重,適當增加選修課比重,為實行更加靈活的學分制創造條件。
附圖
圖3 我國11所院校體育學博士課程總分設置狀況(學分)直方圖
摘 要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斗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跟隨著各流派的淵源,空手道組手運動員也以流派的風格在競技場上揮灑著古老以及現今武道的風采。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從步伐、戰架、基本出拳的線路等基本技能著手,著重分析了如何得分進攻和防守技術得分的重要要素,吸取中國國家隊教練優秀的訓練理念和技術技能來充實拳法,在訓練或比賽中可以優勢勝出的訓練體系及自己親身體驗的理念,進而促進空手道隊員技術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空手道 拳法 應用能力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第十八屆世界空手道錦標賽。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本人通過查閱全國體育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國家圖書館書籍,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通過計算機文獻檢索查閱了近五年內有關本課題的文獻、論文,觀察賽場的拳法技術得分技術,閱讀有關空手道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和相關書籍,為論文撰寫提供理論基礎及實踐意義。
2.錄像觀察法。通過對第18屆世界空手道錦標賽中50場比賽的錄像反復觀看,統計各種技術的運用情況和得分情況,著重觀察各運動員拳法的特點。
3.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數據整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組手拳法優勢及劣勢的分析
1.速度及靈活性??齑蚩焓眨强帐值澜M手技術準繩。拳法的速度相當于單一技術拳法的綜合,空手道出拳的速度是以步伐銜接為主要。由于靈敏素質與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而拳法的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都快于腿法,所以拳法技術的使用比腿法更靈活。
2.拳法脫力速度和位移距離??帐值澜M手的拳法是以君子拳法,為主要核心。以最快的速度擊打出去,以最快的速度回收。從而保留禪心,以最快的速度脫力到自己安全的位置,保持高度的警戒心。在空手道組手比賽得分要素中規定,進攻要“適距”,即以最精確的距離做出最有效的攻擊。
3.組手防守的注意事項及規則的共性與差異。以近兩年的全國大學生組手比賽為借鑒,本人親身的參與來看。國內空手道組手運動員的防守還是欠佳,如能提高拳法得分過后的防守技術,隊員在技術得分上會有新的飛躍。
(二)組手拳法在比賽中的應用及訓練中的提高
1.在訓練中提高拳法的技術
(1)技術提高訓練法。即自己進行專門的技術動作訓練,這種方法訓練可以使練習者自己用身心去體會和感覺動作,理解動作含義和目的。尋找技術力法的運動和變化規律。從而提高掌握技術,運用技術的能力。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對鏡子練習法;模仿練習法;增加攻防難度的訓練方法。
(2)條件半對抗訓練法。針對某些技術的訓練,必須在近似實戰或對練中練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根據訓練需要,進行有目的有條件的對抗訓練,專門性地強化所練技術,是技術訓練中有實際意義的練習法。
(3)實戰訓練法。訓練專項技術的目的是實戰,實戰是對技術訓練效果的有效驗證和進一步促進,因此,利用實戰訓練法進行實戰技術的訓練和檢驗。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技術的導向。在拳法、腿法和摔法,三類技術中。運動員更偏重使用拳法技術,可見拳法技術是運動員主要技術和得分手段。
2.訓練中拳法技戰術組合應多變性。組手運動員在訓練中,技術是全面的運用,能力相對來說,要求的更高。拳法得分占整體得分的絕大部分,得分的前提下是要求技術的完整性。研究和實踐發現組手運動員的拳法過于單一化,組合拳法較少,整場比賽得分率低。
(二)建議
1.了解訓練及比賽規則。實戰中技術規則運用;加強對比賽規則的學習;充分理解各種規則的真正含義,并時刻謹記得分的六要素;規范技術動作;提高得分效率;為以得分率高的拳法為核心,加強多變性的拳法得分目的及成果意義。
2.多組織交流比賽及訓練多樣化的學習。通過不同的比賽和方法進行對比,提高運動員的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鞏固各種技術的運用能力,提高技術水平;豐富自我經驗。
參考文獻:
[1] 空手道教室.運動必勝教材[M].廣州:聯廣圖書公司出版.1988.12
[2] 谷晨.日本空手道的起源與發展演變[J].體育文化導刊.2003(3):55-56.
[3] 中山正敏.空手道[M].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5.5.
[4] 內藤武言.空手道全書[M].東京書店株式會社.1998.11.
[5] 山崎照朝.實戰空手(日本).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6.
[6] 許聲宏.空手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1.
關鍵詞 體育院校 表演專業 畢業生 就業
大學生就業難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是一個年輕的專業,從2004年始發展至今才過12年,怎樣才能促使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發展,使體育表演專業畢業生具有競爭能力,這是值得我們深思探討的問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網絡檢索、查閱“中國知網”,獲得與本研究相關的各類期刊、報紙、學位論文、重要會議等文獻資料,并將搜集的資料按同類專題進行歸類整理,探尋解決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選取北京體育大學、沈陽體育學院、湖南農業大學、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等六所體育院校進行調查并發放調查問卷,此次調查針對開設該專業的六所高校畢業生共發放了600份問卷,回收了528份,回收率達到了88%,有效問卷510份,有效率達96.6%。
3.訪談法
在研究過程中,走訪表演專業有關專家、領導與教師,了解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為撰寫本論文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4.數理統計法
根據研究框架,通過Excel軟件將數據與信息歸類整理,制作成圖表等形式。
二、結果與分析
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率通常用已經就業的畢業生人數與需要就業的畢業生總人數的比值來計算。就業率其計算方法是:(畢業生總人數-未就業人數)/畢業生總人數。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沈陽體育學院2009屆畢業生一共為60人,畢業生的就業人數為24人,就業率為40.0%;2010屆畢業生一共為55人,畢業生的就業人數是51人,就業率92.7%;2011屆畢業生總人數為133人,就業的人數為72人,就業率為54.1%;2012屆畢業生總數140人,就業人數124人,就業率是88.6%;2013屆畢業生總人數160人,就業人數為151人,就業率是94.4%。2009屆至2013屆沈陽體育學院表演專業的畢業生總人數是548人,未就業的總人數是126人,就業總人數422人,總體就業率是77.0%。
北京體育大學表演專業2008年的畢業生人數為50人,就業人數達到49人,就業率高達98%;2009年的畢業生人數為81人,就業人數達到了80人,就業率達98.8%;2010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22人,就業人數達到了120人,就業率達98.4%;2011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32人,就業人數達到了130人,就業率達98.5%;2012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48人,就業人數達到147人,就業率達99.3%??傮w看來北京體育大學就業率逐年增高,且畢業當年直接就業率均高于98%,2008-2012年的畢業生總人數為533人,就業人數則達到了526人。五年平均就業率為98.7%。
湖南農業大學表演專業2012年的畢業生人數為21人,就業人數15人,就業率為71.4%;2013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4人,就業人數10人,就業率為71.4%;2014年的畢業生人數為26,就業人數22人,就業率為84.6%;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為56人,就業人數達52人,就業率高達92.9%;2012-2015年的畢業生總人數為117人,就業人數為99人。四年平均就業率為84.6%。
武漢體育大學表演專業2013年的畢業生人數為67人,就業人數60人,就業率為89.6%;2014年的畢業生人數為70人,就業人數64人,就業率為91.4%;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為72,就業人數68人,就業率為94.4%;2013-2015年的畢業生總人數為209人,就業人數為192人。三年平均就業率為91.9%。
廣州體育大學表演專業2013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08人,就業人數103人,就業率為95.3%;2014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25人,就業人數118人,就業率為94.4%;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30,就業人數125人,就業率為96.1%;2013-2015年的畢業生總人數為363人,就業人數為351人。三年平均就業率為96.6%。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表演專業2015年的畢業生人數為17人,就業人數17人,就業率為100%;2016年的畢業生人數為24人,就業人數18人,就業率為75.0%;2015-2016年的畢業生總人數為41人,就業人數為35人,兩年平均就業率為85%。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六所學校的學生數量是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招生規模也在逐漸擴大,北京體育學院開設表演專業當年直接就業率均高于98%,而開設表演專業相對較早的廣州體育學院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率平均在96.6%,這說明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的就業前景十分可觀。沈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高校的學生就業率也穩步上升,說明體育院校表演專業人才在慢慢被社會認可,且有著一定的市場。湖南農業大學和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作為剛剛開設表演專業不久的高校來說,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如何幫助學生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則需要兩所高校學習和努力。從整體就業率來看,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近幾年的就業狀態良好。
(一)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行業流向
行業流向是指畢業生在學校完成學業后選擇的就業方式。據調查得知,學校、表演性質組織以及健身俱樂部等行業在出現先遞增后減少的情況,而企業、研究生以及其他職業卻在逐年提升。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學校以及健身俱樂部等行業在學生的專業水平上要求比較高,并且要求學生需要相關的資格證書,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從事相關職業的難度。而很多表演性質組織的不正規,無發展空間的情況也使得學生逐漸減少了從事該行業的熱情。
(二)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地域分布
從圖1可以看出,選擇在一線城市就業的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學生占11.4%,二線城市是34.3%,三線城市是14.3%,四線城市是11.4%,由此得知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地區主要是選擇在二三線城市,縣城及農村則無人問津,這從側面反應出受計劃體制的影響,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希望留在城市,并且大部分都是選擇國家機關、高校、公辦學校和事業單位工作,期望得到好的待遇,而很少有愿意選擇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和省內小城鎮,即使國家給予一定的優惠待遇也很少有畢業生愿意了解。
幫助畢業生認清就業形勢,鼓勵畢業生深入基層,到艱苦的地方去從事體育藝術類表演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目前眾多高校需要做的。特別是農村的迅速發展,急需補充大量的專業性人才,這既是社會所需求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也是畢業生可以考慮并且服務的新的領域。
三、結語
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學生每年的就業率均在逐年增加,但未就業的學生仍然存在,學生就業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大部分體育院校表演專業學生畢業后都選擇了留在二三線城市,縣城、鄉村卻無人問津。幫助學生認清就業形勢,鼓勵畢業生深入基層去從事體育藝術類表演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是目前有表演專業的體育院校需要做的,也是表演專業畢業生需要面臨的。
參考文獻:
[1] 任文菲.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3.
[2] 周平.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及對策分析[D].湖南農業大學體育藝術學院.2014(3):25.
[3] 陳壯.北京體育大學表演專業學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對策研究[J].金田.2014(2):87.
[4] 郭希.我國體育類表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J].體育科學研究.2009(1):89.
[5] 李曉霞.山東省高校體育舞蹈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去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6] 焦帥.北京體育大學表演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及發展規劃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
[7] 戈俊.就業形勢的隨機性決定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發展的導向性[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1):58.
[8]丁小紅.對我國三所體育院校表演(體育藝術方向)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9] Sports medicine (Auckland, N.Z.). 2012.21(4):292-312.
[10]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2005,Vol.13(6):437-438.
關鍵詞: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12)10-0076-05
Research on Building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a’s Full-time Sport Masters Cultivation
WANG-Jian,QU Lu-p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Delphi method and hierarchy analysis and by the process of indicator content selection, weight identification, indicator composition and system verific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ndex structure which can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postgraduate school. It concluded that:1)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ed six Level-1 indicators (namely, enrollment, tutors composition,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academic thesis and social evaluation), eight Level-2 indicators and 33 Level-3 indicators.2) The index, weight and level of this system are reliable and valid. They can reflect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China’s full-time sports masters.
Key words:full-time; master of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稱“體育碩士”)是我國體育學研究生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體育專業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2005年清華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天津體育學院等全國21所體育院校首次開展在職體育碩士教育培養試點工作。2009年,教育部再次出臺文件強調指出:擴大招收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范圍,開展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以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迫切需要。這標志著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和教育觀念開始由學術型向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轉變。[1]就體 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體育學學術性學位教育對比來看,主要體現在職業性、實踐應用性和教育對 象的特殊性等特點。[2]目前,我國高校具有招收全日制體育碩士的學校63所,隨著研究生培養類型的增多以及招生規模的增加,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成為教育工作者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準確定位全日制體育碩士的培養目標?如何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論文形式?如何評價和提高全日制體育碩士的培養質量?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的關鍵環節。
因此,本研究試圖通過特爾菲法構建適合評價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質量的指標體系,以便上述問題的探討和解決。旨在增強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的質量意識,為有效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保障,為完善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質量的保障機制提供參考。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期刊網等查閱關于全日制體育碩士、在職體育碩士、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和評價指標構建的相關文獻,及相關培養方案等資料,為指標的篩選和構建提供參考。
1.2特爾菲法首先,構建全日制體育碩士評價指標內容;然后,請有關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二輪咨詢,據此對問卷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其效度和信度;最后,在第三輪調查中,將修訂后的專家調查問卷呈送給20名專家,請他們再次進行填寫并收回,據此對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質量評價指標內容的篩選和權重的確定。
1.3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 13.0和Excel 2003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我國全日制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的篩選在查閱文獻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初步設計了由8項一級指標、22項二級指標、46項三級指標構成的專家咨詢表,然后請專家評價對各項指標的合理性和重要性,據此對評價指標內容的一致性進行修改并整合,最后形成一級指標6項(招生情況、導師構成、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學術論文和社會評價),18項二級指標和33項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表3)。
2.2全日制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2.2.1構建判斷矩陣判斷矩陣是層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進行相對重要度計算的重要依據。[3]判斷矩陣是以上一級的某一要素作為判斷準則,針對本級的要素進行兩兩比較來確定矩陣元素。其中,判斷矩陣B中,Pij(i=1,2,…n,j=1,2,…n)表示對于上層要素Ck而言,Pi對Pj的相對重要性。通常Pij的取值及含義選擇1~9比率標度法, 其中,P1代表招生情況、P2代表導師構成、P3代表課程設計、P4代表教學過程、P5代表學術論文、P6代表社會評價。(表1)。
2.2.2計算評價指標權重的步驟第一步,根據判斷矩陣,用乘積方根法求指標因素的向量近似值Wi′。
W′ i = nPi1Pi2…Pin
W′ 1=51×1/2×1/5×1/2×1/4×1/3=0.25;W2′=0.58;W3′=2.59;
W4′=0.84;W5′=2.21;W6′=1.41
第二步,將指標因素的向量近似值Wi′進行歸一化處理,求指標因素權重向量值W ′。
W ′ = ∑ 5 W′ i= 0.25+0.58+2.59+0.84+2.21+1.41=7.89
W1 = 0.03;W2′=0.07;W3′=0.33;W4′=0.11;W5′=0.28;W6′=0.18
第三步,根據公式γmax =∑γi /n ,計算最大特征向量γmax。
γ1=(1×0.03+1/2×0.07+1/5×0.33+1/2×0.11+1/4×0.28+1/3×0.18)÷0.03=9.81
γ2=7.43;γ3=4.45;γ4=6.57;γ5=4.85;γ6=5.48
第四步,計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指標C.I。γmax=(9.81+7.43+4.45+6.57+4.85+5.48)/ 6=6.430;C.I=(6.430-6)/ (6-1)=0.086,表明該矩陣具有一致性。
第五步,計算C.R。比較C.I(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指標)與R.I(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表2),得出C.R=C.I /R.I=0.086/1.24=0.0693
第六步,結論。C.I和C.R均
2.3全日制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闡釋
2.3.1招生情況二級指標包括招生結構(0.13)、招生來源(0.29)和招生考試(0.58)三部分,其中招生考試由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構成,初試由全國統一考試,復試由各招生單位單獨組織。復試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術、綜合能力等指標[4]。招生考試應嚴格按照國家和各招生單位的規定執行,在復試過程中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2.3.2導師構成二級指標包括導師結構(0.32 )、導師指導(0.43)和導師來源(0.25)。高水平的導師是培養高水平的研究生的前提,導師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業務素質,以精湛水平指導學生。[5]對體育碩士而言,指導教師自身素質、科研水平和指導水平是體育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研究表明,在教學和培養實踐中,指導教師通常同時指導多名包括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在內的幾個年級的研究生,難以保證指導實踐和精力,從而降低了培養的質量,與培養要求不吻合。[6]因此,建議采用導師負責制的培養方式,實現以本校老師為主導,校外教師為輔的校內、外共同培養??善刚埦哂胸S富實踐經驗的體育教師、教練員、體育管理者等擔任研究生的指導,并承擔一定教學任務。
2.3.3 課程設計二級指標有課程內容(0.32)、課程比例(0.20)和課程性質(0.24)。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的培養目標為,掌握扎實的體育基礎理論和豐富的體育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獨立承擔體育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體育人才。有效的設置課程,有利于體育碩士研究生擁有寬厚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專業范圍內的最新的科學研究成就和發展趨勢,著重于專業理論、基本規律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但是課程設計應重點突出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專業領域的設置宜精不宜多,關鍵特色要突出,關注本學科前沿的知識和熱點,把握其發展趨勢和方向,注重交叉學科的學習與運用,積極吸取營養是研究生深造與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7,8,9]
2.3.4教學過程二級指標指標包括教學方法(0.24)和教學評價(0.10),三級指標包括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和現代化程度、課題氣氛的活躍程度、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和考核制度的嚴格程度。由于全日制體育碩士多為應屆本科生,為提高其教學和訓練的實踐能力,建議將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實驗與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學生實踐環節,安排多種實踐教學和專題講座。
2.3.5學位論文二級指標有論文選題(0.20)、論文形式(0.52)、論文撰寫(0.13)和論文答辯(0.15)四個部分。學位論文的質量既是體育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有效評價的硬指標,也是學術素養和內涵的具體表現。[10]建議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選題應緊密結合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的實踐、社會體育競賽和指導的實際需要,理論結合實踐,解決教學、訓練實踐的針對性和應用性等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論文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報告、典型案例分析、大型體育活動實施方案等形式。
2.3.6社會評價二級指標有實踐能力(0.46)、科研能力(0.32)和創新能力(0.22)三個部分。我、們知道,社會評價主要是體育碩士研究作出學校、走向社會的過程和實踐中對其的評價。體育碩士研究培養質量最終需要在社會實踐中表現,這就對研究生培養單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2.4全日制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驗證
2.4.1評價的方法抽取北京體育大學、山東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和河北體育學院2009級全日制體育碩士各30名(各120名),進行調查研究。首先,根據指標權重設計調查問卷;然后,通過現場和郵寄的方式將問卷發放給學生并回收,回收有效問卷116份;最后,對回收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為便于研究,將其評價標準劃分為[11]:優(90分及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差(60~69)、不及格(59分以下)。評價時在五個等級上做出判斷,即認為在某個評價指標上屬于某個級別時,在相應的級別上劃“√”。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評價。由于整個評價體系包含一、二、三級指標,故先求出三級指標模糊關系矩陣,再求出二級指標的模糊關系矩陣,然后求出一級指標模糊關系矩陣,并最終計算出評價總分。
2.4.2評價的結果與分析從總評價得分結果得出:總分最高90.26分,最低52.88分,平均78.28分,評價的5個等級人數基本符合正態分布,學生之間有較大差距。其中,13人為優(90分及以上),56人良(80~89分),35人為中(70~79分),10人為差(60~69),2人為不及格(60分以下)。這一結果說明,該評價體系能夠有效的評價體育碩士培養質量的現狀,同時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針對性。
從評價結果顯示:學術論文得分最高,然后依次是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導師構成和社會評價,最低是招生情況??梢钥闯觯瑢W生的畢業論文整體水平較高,應該繼續加強管理和嚴格要求。課程設計和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培養質量,其中,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得分較低,建議課程設置應加強前沿性和應用性知識的內容,同時注重多學科的交叉領域,突出職業能力和專業工作能力;社會評價一項,學生創新能力比較薄弱,由于全日制體育碩士畢業生較少,社會的認可度有待繼續提高;導師構成中,導師對學生指導的次數得分較低,這可能與導師指導學生人數過多以及部分導師具有行政職位等原因造成的,這也比較真實的反映了目前體育碩士培養的現狀。建議構建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相結合的雙導型,既可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和培養單位的優勢,又有利于提高全日制體育碩士的培養質量[12];招生情況是評價培養質量的一個初始性指標,加強生源結構的合理化、招生考試的寬口徑和自由度將是研究生招生的發展趨勢和走向。同時提示我們,只有加快發展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擴大招生規模才能符合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13]??傊?,培養單位應注重課程建設和師資力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2.5本研究的局限性由于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本身的不足,致使本研究構建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和結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而又不斷變化的系統。本研究所設計的指標體系,緊緊圍繞體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目的和性質及研究生自身特點而制定,但體育碩士專業方向包括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競賽組織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用同一的指標和標準無法保證對其評價的絕對性,及不同專業之間的差異性,今后需要繼續研究;第二,權重的確定是評價中的關鍵,本文盡管采用了特爾斐法和較為客觀的層次分析法,但各指標重要程度的判斷仍是少數專家的意見,難免會帶來偏差;第三,在驗證過程中,由于部分指標難以量化,評價過程不可避免的帶有評價的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影響,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另外,僅采用研究生自身評價也導致結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今后研究中,應繼續進行專家、導師和用人單位的評價,從而做出更加全面的評價。
3結論
1)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招生情況(0.03)、導師情況(0.07)、課程設計(0.33)、教學過程(0.11)、學位論文(0.28)和社會評價(0.18)6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和33個三級指標。
2)全日制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分別用來評價全日制體育碩士研究生培養中招生情況、導師情況、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學術論文和社會評價的狀況,及培養質量的整體情況,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3)通過指標篩選、權重確定、體系構建和驗證等過程構建的全日制體育碩士培養評價指標體系,其構建過程條理化、層次化和數理化,能夠反映全日制體育碩士研究培養質量的現狀,可為培養單位的工作提供參考,為提高培養質量提供指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對2009年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安排征求意見的函[Z] .教學司函[2009] 2號.
[2] 熊蜀蓉.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1009-1101.
[3] 鄭旗,李吉慧.現代體育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98-201.
[4] 張惠君.對我國在職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認識與思考[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23(1):68-70.
[5] 李儉川.關于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月[J] .中國研究生,2004,(3):45.
[6] 林貝貝.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現狀與對策研究[J] .運動,2012,1(34):106-107.
[7] 方千華,黃漢升.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的調查與分析[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5):654-656.
[8] 馬光,張云龍,陸燕.全日制體育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J] .體育文化導刊,2012,3(3):108-110.
[9] 李靜.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7):75-78.
[10] 宋杰,孫慶祝.在職體育碩士教育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探討[J] .體育學刊,2006,13(5):139-141.
[11] 婁方平,李國泰.體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3):98-100.
關鍵詞 情緒智力 體育院校 調查
一、問題提出
情緒智力即情緒智力 ,指個體監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并識別、利用這些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能力[1]。1985年Payne在他的博士論文“情緒研究:發展情緒智力;自我整合;有關恐懼、疼痛和欲望”中首次將情緒智力與情緒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并提出了情緒智力的概念及其結構。但他的觀點還很不成熟,也沒有引起廣泛注意。Baron于1988年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首創“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的概念。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salovey和Mayer重新解釋了情緒智力并正式提出了較系統的理論[4]。1996年salovey和Mayer對自己原先的理論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理論包括四個維度: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理解與分析情緒、獲得情緒知識的能力;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情緒智力已成為決定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響著人的整個心理健康[2]。
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社會對大學生的情緒智力越發關注,情緒智力方面的問題嚴重的甚至造成了大學生心理上的缺陷,近年高校犯罪事件頻發,如前幾年的馬加爵事件、黃洋事件等,都暴露出當代大學生情緒智力低下以及心理危機產生,亟待社會各界加以重視并積極應對[3]?,F階段研究偏向于對綜合性院校大學生的情緒智力狀況的調查,而針對體育院校大學生情緒智力現狀的調查研究極少。鑒于體育類院校的生源不同于其他高等院校,因此對體育類院校學生情緒智力進行現狀調查,對提高其情緒智力有針對性的作用。
二、研究參與者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參與者
本文研究的參與者是北京體育大學(以下簡稱北體大)的學生。采用隨意抽樣的方法,在網絡平臺上發放問卷212份,回收問卷212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12份,學科生與術科生比例14:11,男女比例4:6。
(二)測量工具
本文采用薩日娜碩士論文中的情緒智力量表,本量表共33題,滿分174分,從四個維度進行測量,一是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1-9題),二是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10-16題),三是理解與分析情緒、獲得情緒知識的能力(17-25題),四是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的能力(26-33題)。1-9題得分在27分以下,說明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較低,27-44分說明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一般,45-54分說明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較高。10-16得分在18分以下,說明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較低,18-25分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一般,26-35分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較高。17-25題得分在16分以下,理解與分析情緒、獲得知識的能力較低,16-30分說明理解與分析情緒、獲得情緒知識的能力一般。31-40分說明理解與分析情緒、獲得情緒知理解與分析情緒、獲得情緒知識的能力較高,26-33得分在12分以下說明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的能力較差。13-30分說明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的能力一般。31-40分說明對情緒進行成熟調節的能力較高[1]。
(三)數據處理
全部數據采用Spss17. 0 進行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情緒智力的總體情況
表1表明:北體大學生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都不盡相同,但總體上處于良好的發展趨勢,這與大學生的現狀吻合[4]。
(二)學生情緒智力的性別差異
表2表明,北體大男生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北體大女生的平均分(P
(三)學生情緒智力的學科類型的差異
表3表明,北京體育大學術科生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北京體育大學學科生的平均分( P< 0.001) ;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的維度上,術科生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學科生的平均得分( P
四、討論
本研究表明北體大學生的總體情緒智力狀況處于中等水平,從各維度則可看到其并有良好的發展趨向。其中北體大學生的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還有待提高。被調查者都是20歲左右的青年,思想及心理都不夠成熟,容易對一些事物產生情緒化的認識,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被挫折阻撓,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忽略從多角度去分析問題的重要性,致使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正確判斷。因此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的培養需要同學不斷積累生活及學習中的經驗。大學的各類社團、學生會以及實習都是培養學生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的途徑。
北體大男女生情緒智力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和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兩個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優于女生,這與性別角色差異不符(女生的表達能力優于男生),這可能與體育院校生源的成長及學習環境有關,還有待進一步的檢驗和驗證。在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的差異說明了男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優于女生,在遭遇困境時男生更能以積極的心態進行應對。
北體大術科生和學科生情緒智力存在明顯的差異。術科生對自身及他人情緒的認知及對復雜情緒理解力更強。造成術科生學科生情緒智力差異的主要是學習與生活環境的差異。術科生日常的運動訓練中更加注重自身情緒認知與控制,并能夠較好進行自我激勵,擁有更多接觸外界的機會,比如外出比賽等。術科生從小培養的良好團隊意識讓其在認知他人情緒和人際關系管理方面更勝一籌。
五、結論
北體大學生的情緒智力狀況處于中等水平并有良好的發展趨勢,但各維度發展出現不均衡的現狀,在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維度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體育類院校應注重對學生情商的培養并做到協調發展。學校和家長要改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情緒智力的重要性。
北體大男女生情緒智力存在差異。男生在情緒的認知、評估和表達能力和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兩個維度上優于女生。在男女生平均得分方面,男生情緒智力優于女生。
北體大學科生和術科生的情緒智力存在差異。僅在思維過程的情緒促進能力維度上不存在差異,其他三個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在學科生和術科生平均得分方面,術科生情緒智力高于學科生。團隊意識、更多接觸社會以及更多的磨練機會是術科生情緒智力高于學科生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薩日娜.民族中學牧區高中生的情商現狀調查及對策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2] 殷利.中職生情緒智力現狀分析與對策[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29-33.
[3] 喻霞,羅雙燕.高職院校大學生情商現狀及其原因研究[J].今日中國論壇,2013,21:68,70.
[4] 張進輔,徐小燕.大學生情緒智力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4,02:293-296.
[5] 宛蓉.貴州大學生情商現狀調查[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4:58-62.
一、注重體育教學的本質特征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①“以身體活動為主”,這是體育與其它知識傳授類不同區別的最大的特征;②由于是以身體活動為主,因此必須以從事的運動項目為主要內容?;@球課中設置問題情境,應首先考慮體育教學的基本特征,在籃球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應選擇籃球運動中的問題,且是學生學習籃球過程中客觀存在、急待解決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應以籃球技術學習過程為媒介,學生解決問題離不開運動中的練習、嘗試、觀察、分析。
二、充分考慮體育課程的目標
體育課程的目標包括三個領域(學習領域、心理健康領域、社會適應領域)。設置問題情境不僅要考慮學習領域的目標,更要考慮心理健康領域、社會適應領域的目標。設置問題情境不但要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還要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通過解決問題中的交流、討論、協商、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情感交流,養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三、學習中充分發揚民主
鼓勵創新,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特別是應當努力培養出一個好的“學習共同體”,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球運動歷經百年發展,技術在不斷發展創新,沒有絕對正確的、最終的籃球技術。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雖然學生現有的水平離籃球技術的創新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師應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特別是通過實踐中不斷創新。
四、設置問題的難度要適當
籃球教學中能夠設置很多的問題情景,但設置問題的難度要適當,要考慮學生現有的籃球技術水平和心智發展水平。提出的問題要處在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語言要有情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太易,學生會缺少成就感;太難,力不能及,學生難以探索,又易產生失敗感。因而創設適宜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強烈的籃球學習動機和熱情、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思索是學習籃球技術成敗的關鍵。
五、教學的組織形式多
以“小組探究”的形式為主。學生在自己探究投籃技術時,往往經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整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如果采用班級整體研究學習,容易造成見解分歧后難以達成共識的紛爭局面或消極應付的現象,使教學活動顯得耗時、混亂,不利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使籃球教學陷入困境。因此采用“小組學習”(5--6人)的形式,每個小組設立一兩個重點問題,最后一起討論交流各組的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使全班學生們的籃球技術共同提高和完善。
六、學習評價不在結果,而在過程
當學生經過小組學習和交流籃球技術有所提高時,教師要給學生以熱情的贊揚和激勵性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評價,歸納整理所學籃球技術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籃球技術的方法,特別是歸納總結學習籃球技術過程中所運用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納入學生的認知系統,使學生掌握解決籃球運動中問題的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創造性能力不斷增強,學生思維更加靈敏,最終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特征》.《外國教育資料》。
2、皮連生《現在認知學習心理學》.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1。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體育教學》.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4、謝鐵兔《籃球技術教學訓練步驟與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9。
5、孫民治《籃球縱橫》.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6、滕子敬 宋盡賢《第二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論文綜述》.中國學校體育,1997。
7、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索》.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6。
8、金鑫《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中國學校體育,2003。
9、劉平平《運用“問題探索”上好中小學體育課》.中國學校體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