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0: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思品課堂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七步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導”是引的意思,即引入新知識。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的第一個環節,巧妙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我在探索與嘗試中發現,歌曲導入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導入方法。例如,在學習“相親相愛一家人”時,播放歌曲《相親相愛一家人》;學習“我們共有一個家”時,播放歌曲《大中國》;學習“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寬暢”時,播放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世界需要熱心腸》等等。這樣把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上升到感情層次,讓學生在欣賞歌曲中明理,達到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從而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環節二:目標認定。“目標”,即想要到達的境地或標準;“學習目標”就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本節課所要到達的標準。“目標認定”是學生認定、認準學習本節所要達到的標準,該環節可以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規劃,學會明確目標、方向,不致于被動學習。“目標”對教師來說是“教學目標”,呈現給學生的叫“學習目標”?!敖虒W目標”行為主體是教師,有“使學生……,通過……讓學生……”;而“學習目標”行為主體是學生,就不能出現以上語氣。既然“學習目標”行為主體是學生,那么怎樣制定好的學習目標呢?
好的學習目標必須具備三個原則:
1、恰當:制定的目標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知識儲備的現狀,目標不能很簡單,也不能難以達到。
2、具體:對知識要求要具體;對能力培養的要求要具體;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要具體。
3、可測:制定的目標對于學生是否達到是可以檢測的。對于知識性的目標可以通過當堂作業、提問等來檢測;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變化,看是否內化了、接受了、認同了。
環節三:自學指導。即通過課前預習或課中預習,在老師精心設計的“自學指導”的引領下,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這是一個“靜”的過程,也是一個最高境界“動”的過程,是腦、手的“動”和聲音的“靜”,是最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在該環節,老師要巡視,要確保所有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要求學生有疑問的作好標記,等到討論時再提出,對個別學困生可以適當指導。
這一環節的最大亮點就是充分激發學生的自學潛能,激發課堂活力。學生通過自學,初步理清所學知識的脈絡體系,預知新知的重難點,在小組合作及聽老師點撥時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打造出高效課堂。
環節四: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就是會的教不會的,這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合作的目的是和同學合作解決不會的問題,這是一個“兵教兵”的過程。聽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說的,說的不如教的。
小組合作環節要注意一定是先獨立思考然后才合作交流,切忌一提出問題還沒等學生自己思考就要求進行小組合作。合作過程應是先小組、后班級,小組交流要達到小組達成一致,這是面向全體最好的方式。在展示時,最好的小組合作結果是小組所有成員意見一致、一齊舉手。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巡視監督每一個學生都投入到討論中,適當點撥啟發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發現生成資源。
環節五:展示質疑。
1、展示:展示形式要多樣。對思品課而言,最基本的展示就是口頭展示。在課堂上學生要站有站像、說有說像。
2、質疑:(1)教師質疑——教師去質疑學生的答案。在學生展示時教師要養成追問的習慣,如:還有補充嗎?還有其他的說法嗎?還能比這更好嗎?在追問中要善于捕捉動態生成有效資源。(2)學生質疑——學生對課文基本知識不會的問題提出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出更深層次的疑問。學生質疑要本著先讓學生回答然后教師點撥的原則,學生自發地提出問題才是最厲害的。構建思維探究的質疑文化,讓學生提出問題是第一要務。
環節六:達標反饋。達標題目要緊扣學習目標,達標要限時進行,要有絕對的嚴肅性,以堂堂清測試為主。
環節七:自我總結。即讓學生自己做課堂學習小結,說一下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學習效率怎樣、學習方法怎樣等等。可以口頭表述,也可以書面表達;可以找學生代表,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隨口進行。
關鍵詞: 自主學習模式 研究過程 研究創新點 成果應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中明確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應該使學習者成為教育活動的中心?!笨梢哉f這是對世界教學改革經驗的概括和提煉,同時揭示了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及其走向。
學習動機是引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任何個體,內心深處都潛藏著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上進愿望,植物都會朝著太陽的方向生長,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當下的學校課改就是要注重喚醒沉睡在學生心底的那些自主的向上的意R,為學生刻苦求學提供源源不斷的內驅力。為此,筆者進行了“思品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建構”研究,在課改實踐中教師要做到“三動”:一是觸動。觸動學生樂學向上的積極情緒,激發學習動機。二是攪動。攪動學生怠慢學習的消極情緒,保持學習興趣。三是撼動。撼動學生敢于超越的學習情感,實現學習自覺。學生要做到“三動”:一是主動。主動預習、主動展示、主動思考。二是互動。互動探究,互動交流、互動生成。三是靈動。通過靈動的節奏、靈動的空間培養思維靈動的學生。思品課教育,應該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讓學生的生命充分展開。思品自主學習課堂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平等開放的空間,課堂由教師的“一言堂”轉變為師生互動的“全言堂”,學生的生命、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在探究中獲取知識,認識自我,體驗學習成就感,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這樣的思品課堂才能使學生喜歡,才能讓學生走得更遠、更好。
一、研究的背景
(一)實施新課改與培育核心素養的要求。新課改的培養目標之一是要求“培養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我們深層次思考一下,讓學生學習知識究竟是為了什么呢?回到教育的原點來看,筆者認為應該是也必須是為了培養人的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培養人的核心素養。
(二)彰顯學校特色學科發展的需要。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學校應該是有特色的學校,學校特色的關鍵要素是獨特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育模式和獨特的教育風格,學科特色是學校特色的應有之意。“思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就是踐行我?!吧械?、多元、博學、篤志”教育思想、體現我校教育特色定位的有效載體。
(三)加快思品學科發展的現實抉擇。思品課堂,本該是充滿靈動的課堂,但是從教學現狀看,在思品課堂上,多數學生以聽教師講為主,某些學生認為學習思品課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黨的十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因此,在思品課堂教學中,只有真正做到改進教學方式,才能為核心素養的培育服務,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正是基于對教學現狀的思考和加快學科發展的迫切愿望,基于對教育本真的追尋與探索,我們提出“思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建構”研究與實踐。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
(一)自主學習的價值追求引領教師探索自主學習模式的建構。新課改摒棄“一講到底”的課堂教學,許多學校和教師都在積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但是思品課堂教學簡單化、形式化、表演化現象仍比較嚴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某些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其中。我們研究的“思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構建”明確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第一位的,自主學習是由學習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學習,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能力的一種學習。此模式中有“三案”:學案、教案、鞏固案;“六個基本環節”:一是預習交流,引入新課;二是展示難點,任務分配;三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四是師生互動,教師點撥;五是深層探究,總結反思;六是達標測試,反饋提升。這六個環節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自主學習是基礎,是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的保證,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自我構建、自我理解、自主補缺。
(二)合理構建“思品課堂三案”,優化有效教學策略。在研究期間,本著充分釋放學生學習潛能的宗旨,我們將“以學定教、生成發展、生命成長”作為研究的理念。精心編制“學案、教案、鞏固案”,為大家提供可汲取、可操作的“三案”樣本。經過近三年的實踐檢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三案”選》一書由中國文史出版社順利出版發行?!皩W案、教案、鞏固案”這“三案”是優化“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策略,比如“學案”導學,就是把課堂前置,把學生自學分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引導型自學”和無教師指導的“獨立型自學”兩種類型,學生“對學、群學”,化解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抓好預習環節,優化上課環節,讓教師成為支架,當支架越來越短,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提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我的課堂我做主”自主學習狀態。
當然,課改實踐中還必須避免幾個誤區:一是把思品學案變成濃縮的講義,二是把學案編成變相的習題集,三是給條條抄條條不給學生的思維留空間。
(三)“自主學習模式”的建構催生教學過程的靈動,聚焦人格的生長,提升教學質量。以“三案”的形式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路線圖”,對學生來說,學生按照“順己求學”的要求,根據課堂教學目標,積極思維、自主構建,在師生、生生互動中立足自身,主動學習。教學過程的靈動,核心是學生思維的靈動、生成的靈動,其靈動產生的動力既來自教師外部的助推力,更依賴學生的內驅力。學生在課堂上的源于自尊的自我意識、樂觀熱情的生活態度、合作共贏的交往互助、自主發展的能力傾向,時時處處都凸顯學生的人格和生命成長。學校近年來中考連年取得輝煌的成績,連年榮獲市教育局頒發的中考學科教學質量獎和教改創新項目獎,2016年中考狀元又花落我校,考入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就讀人數名列市區榜首,實現教學成績“年年有新超越”的奮斗目標。成績的取得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有密切的關系。
三、研究的過程及成果
(一)注重研究過程:以研究帶動學科進步,以研究凝聚教師智慧。在教學實踐中,思品學科組13人全員參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構建”研究和實驗,還不定期邀請特級教師、名師為我們舉辦“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論壇,我們思品骨干教師又為全校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研究期間,筆者主持的市級中長期規劃課題《初中思品課學生自學的分類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體驗學習研究》、《基于校本教研的學科教研組建設的行動研究》、《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構建研究》,省級課題《網絡文化對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響研究》等教育規劃課題均順利結題。2015年5月,我們思品學科組成功舉辦了“連徐錫宿四市思品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來自兄弟學校的200余名思品教師觀摩了5節優秀課,筆者進行了課堂點評和專題講座,省內的思品QQ群同步上傳活動消息。筆者曾在連云港市教育局師資處組織下,赴云南省南華縣民族中學開展“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受到了南華縣思品教師的一致好評。我校思品教師還多次應邀到各縣區學校開展“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這些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思品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推動了“思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構建”的研究。
在研究^程中,筆者在全國核心期刊陸續發表了多篇論文:《素質教育再認識》(中學政治教學參考)、《讓教學細節回歸“生命關懷”的教育本質》(中學政治教學參考)、《初中思品有效課堂的五個基點》(教育理論與實踐,人大復印資料《中學政治及其他各科教與學》全文轉載)、《基于初中思品課的學生自學分類研究》(當代教育論壇)、《校本教研:學科教研組建設的重要基點》(思想政治課教學)、《在體驗中增效:思品課堂創新例談》(創新時代)、《關于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地位的思考》《有效利用學生資源,提升思品課堂實效》(教育實踐與研究)?!冻踔兴计氛n體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獲2015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課程教材教法雜志編輯部舉辦的全國第五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優秀論文獎并在論文集發表。課題組成員也發表了《傾心讓課堂活起來,著力讓學生動起來》(《基礎教育研究》)、《讓學生的思維在合作與探究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江蘇教育研究》)等多篇論文。在連云港市教學成果評比中,筆者的論文成果被收入連云港市基礎教育課堂改革經驗文集《從課堂走向遠方》,予以推廣。
(二)注重研究創新:以研究催生有效學習,以研究引領專業成長。查有梁的《教育建?!穼⒛J椒譃閷嵨锬J胶托问侥J剑呶牡摹督虒W模式論》將模式分為物質型模式和思維型模式。我們進行的“思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是基于本校學情,依據包容原理,融合上述兩者精要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可操作性強。
1.催生了學生的有效學習。課堂上,通過獨學、對學和群學,發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強化有效學習的自我意識,抓住有效學習的主陣地,培養學生有效學習的好習慣,營造有效學習的良好環境,構建有效學習的新途徑。
2.實現了課堂內外的“雙高效”。衡量課堂是否高效,關鍵是建模。模式的建構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適合師生、內容和校情的課堂模式就是好的。本教學模式將課堂學習前置,避免學生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是“零起點”;課堂強調學習小組的作用,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課后復習溫故知新,“三案”中“鞏固案”的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低耗高效”。
3.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此項研究,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教學是為了教會學生學,所以教師應該是能力和素養的導師,不能再滿足自己是一個講師,教室不是百家講壇,不能一言堂。此項研究也鍛煉教師研究學情的本領,促使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進步。
(三)注重成果應用:以研究提升學科品位,以研究提高教學效率?!八计纷灾鲗W習教學模式的建構”研究在省內外產生廣泛的輻射示范作用,該研究及成果得到相關領域專家的熱情肯定。
1.本項研究給學生的影響。目前,在我校的思品課堂中,自主學習、互動質疑、智慧生成已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樣態和普遍表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來,學校連年榮獲初中“學科教學質量獎”,中考學科各項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大批具有自信、自主、自立,有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潛質的優秀畢業生跨進“省四星級高中”學校的大門。
2.本項研究給教師的影響。為進一步發揮“思品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研究”成果的輻射作用,我們思品教師應邀赴縣區參加“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2015年本項課改經驗受到市教研室高度評價,并在全市予以推介。近五年來,我校思品學科13位教師中,1人被評為省特級教師,1人被評為市“521”工程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被評為市中小學“333工程”高層次人才,1人被評為連云港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10人次獲得市基本功或優秀課一等獎。
3.本項研究給學校及社會的影響。2013年,我校被評為“連云港市政治課程基地”、“連云港市思品研訓基地”。2014年,以本項研究為核心內容的《自主學習模式建構研究》)獲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研究成果在全省推介。在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雜志社主辦的“江蘇省第三屆學校發展高層論壇”上,“自主學習模式構建研究”受到肯定。筆者參加省義務教育培訓專家團隊培訓和教育部“國培計劃”思品研修班培訓時所作的《初中思品課程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路徑探索》的主題發言,獲得好評。2013年4月,筆者在北師大文化與價值研究中心舉辦全國學術研討會作《凸顯思品實踐功能,感受無痕德育魅力》講座;2015年4月,在省教研室“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作《思品課堂浸潤核心價值觀的研究》的講座;2015年11月,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科教學研討會上作《思品學科素養與深度教學的幾點思考》的講座,均受贊譽。2016年1月,我校舉辦“連云港市初中課改聯盟校同課異構暨外國語學校課改全景展示活動”;2016年6月,我校應邀參加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主辦的“教育示范性綜合改革”網絡研修活動,教改情況在省“教學新時空”在線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江蘇省教科院及南京師范大學的專家學者對我校具有深內涵的課改方向給予了很高贊譽。這些活動的舉辦發揮了我校課改的輻射作用,擴大了我校課改的影響力,省市媒體也多次報道了我校的課改推進工作和辦學成果,多所兄弟學校也慕名前來觀摩交流。
回顧近年來的研究過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收獲了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行為的改變,收獲了較為豐碩的課改經驗。今后思品課堂將繼續進行“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建構”的深入研究,并加大成果轉化和推廣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楊九俊,吳永軍.學習方式的變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3]陳大偉.建設理想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4]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35年的實驗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3:8.
一、指導思想:廣泛開展對《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和《廣州市小學思品學科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研究的工作意見》的學習。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研究,以新課程實驗推廣為中心,以發展性評價為抓手,以評價改革來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和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二、工作要點:
1、加強理論學習,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習內容:《廣州市各學科開展發展性教學評價研究的工作意見》、《小學自主學習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各年級新課標、教學科研的理論和經驗。
3、舉行以發展性教學評價為主題的研討課。
4、完善科組建設,參加“優秀教研組”、“優秀教研工作者”評選活動。三、工作安排表
周次
內容
負責人
1
學習學科課程標準
各級備課組長
3
選送論文交教研室評獎
科長
4
將研究課題送教研室申報立項
科長
5
理論學習:《發展性評價的工作意見》
科長
10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研討課
李冬菊
待定
說課設計講座
教研室
17
1、選送新課程論文
2、征集發展性學習評價方案
關鍵詞:初中思品課;批判性思維;創設氛圍;設計問題;組織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對于一些問題產生質疑的想法,以理性思維思考現實生活和社會。讓學生通過思品課堂,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從而使思品課真正達到其教育目的,有效地提升思品課的教育作用。
一、創設適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民主課堂氛圍
對于學生來說,不能對問題產生質疑主要是由于教師的壓迫性,而老師也習慣于自身的權威性,使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其質疑思維,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應從課堂氛圍入手,為學生創設適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民主課堂氛圍,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主要是對學生起引導的作用,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暢所欲言地交流,充分展現自身的思想,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對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的一些思想或者觀點進行質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產生質疑意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提出一些能夠引發學生不同觀點爭論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激發其質疑意識。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寬容,讓學生敢于產生質疑,在學生的質疑產生錯誤的時候,教師應對其進行肯定和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養成質疑意識,增強自身的自信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二、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批判性思維碰撞的問題
問題是引發思維的一個起點。在課堂教學中,適當的提問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擴大思維范圍,加深學生的思維深度。在進行思品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從而得到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這里一定要注意問題設計的目的性,讓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批判性意識,激發學生以批判性的思維對問題產生思考。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原則:問題的梯度性原則、爭議性原則、兩難性原則以及理論與現實的差異性原則。學生的任何思維都是逐步形成的,具有梯度性的問題能夠逐步引發學生思考,從淺顯到深入逐步加強學生思維的范圍和層次;注重問題的爭議性,讓學生產生不同的觀念并進行爭論,讓學生在爭論的過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維;由于現實的復雜性,對于一些問題并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所以,兩難性的問題能夠使學生對社會的復雜性產生思考,從而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思維更加理性;
在思品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但是這些正確的道理,教師只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教育,不能讓學生充分了解道理的深刻內涵。另外,還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完全不符合這些原則,這樣課堂教育就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作用,通過這種具有理論和現實的差異性問題,讓學生對書本上的道理對比現實進行思考,能夠加強學生對于理論與現實之間差異的思考,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組織具有批判性思維意味的主題辯論活動
對于批判性思維來說,其內在的含義就是對一些觀點或者事物的懷疑、分析以及批判,而這正符合辯論的本質,即思維觀點的沖擊,所以通過辯論,能夠使批判性思維得到更好的發揮。這樣將辯論的形式引入課堂教學,加強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在辯論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導者和參與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創造性。在整個辯論過程中,學生通過收集材料和緊張的辯論,加強自身的思維邏輯,沖擊對方的思維邏輯漏洞,提升自身觀點的嚴謹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思品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升問題的有效性以及課程的辯論形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文化、思想內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有效著重點,加強對學生的正面教育,激發學生的批判意識,從而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和社會進行批判性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內在素質。
參考文獻:
[1]馬萍,孫萍.高中生統計論斷批判性思維水平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某重點中學高一學生為例.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數學教育
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興趣 激發與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68-02
新課標指出:“倡導以主題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激發學生思考、探索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伯恩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提高學習的思品興趣呢?這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可也是一個常新的問題,因為學生始終是常新的,對老師來說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呢?這可是一個不太容易解決的問題,因為在眾多科目中,理論性最強、最枯燥、最沒趣的就是思品了,那作為思品老師的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今天在這里我談談個人的一點不太成熟的見解。
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學生樂學的情境
1.充分利用多媒體視聽結合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各種感官配合思維都具有吸收知識的能力,其中視聽結合的學習效率更好,而多媒體它正是通過聲、光、電等技術傳播各種信息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刺激,調動學生主觀感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所以在思品課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在音像上的優勢,通過精心編制、剪輯各種畫面或材料,把思品課本中原本較為抽象或是枯燥的理論,通過形象的畫面,或者是相關的材料加以輔助說明,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欲望充分調動起來。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重要理論的理解,還可以擴大課堂的容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最重要的是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例如,我在上堅強意志品質這一框題的時候,運用了汶川大地震的視頻,通過畫面、文字和相關的解說,同學們受到了強烈的震憾和感染,真切地感受到從地震中挺過來的人們是何等的堅強與勇敢,參與救援的人民子弟兵也同樣的堅強與勇敢,而對于什么是堅強意志品質,堅強意志表現在哪些方面等這一抽象的問題變得那么具體而形象。原本枯燥的理論,平淡的思品課一下變得形象而有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都是興致勃勃的,下課了還意猶未盡呢,這就是多媒體的魅力。
2.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課堂表演情境的創設
有的時候利用課文本身具備的戲劇性,創設一種表演情境,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而迅速的理解課文。例如,我在上初一《我能行》這一節的時候,設置了一個這樣的表演情境,就是在一次考試中,三個同學都考了95分,那自卑、自負、自信三者他們會有什么不同的表現?然后請三個小組的同學上來表演,每組三個同學,表演完成后請同學們來評價哪個小組表演最好,對你理解自卑、自負、自信三者他們的區別有什么幫助嗎?回答是肯定的,一節課下來,不但很好地解決了課本問題,同學們更是興致勃勃,怎么就下課了!
(2)巧設疑難(質疑問難),課堂討論情境的創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思維的火種,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設疑,充分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面對有興趣的問題,學生總是興致勃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探討中,知道答案的同學總是急切地想展示一下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同學也急切地想通過和別人的討論,盡快知道問題的答案,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迫切感。
二、合適、有趣案例的運用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有好多的概念,理論,像八年級的法律部分,特別是九年級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幾乎是純理論的,老師如果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個人唱獨角戲,那觀眾將會越來越少,而課堂氣氛與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對于新課改所提出的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了。而教學案例運用合適恰當的話,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還可以激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可以達到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換一種方法布置作業,換一種方法批改作業
長期以來,思品作業基本上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起到復習鞏固、加強記憶、應對考試的作用,這樣就造成了作業單一、內容重復,為考試而作業的情況,學生就不可能對這樣的作業感興趣,也就影響了對思品學科學習的興趣,為了加強、鞏固學生對思品學習的興趣或興趣的延伸,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布置作業,讓學生的作業生動起來,并采用不同于通常的方式批改作業,加強了與學生的溝通,確實起到了不一樣的效果。
1.在作業的布置方面
(1)我當小記者
我在上《未成年人保護法》時,就布置了一道這樣的作業,要求同學根據課文內容,事先做好預習工作,分三個小組分別調查在我們家庭、學校、社會存在著哪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情?如果這些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么做?上《身邊的誘惑》時,也布置了一些問題:請你調查一下你周圍的同學,他們喜歡上網嗎?他們上網一般都玩一些什么?上網對他們的學習有影響嗎?你覺得中學生應該上網嗎?等等像這種適合學生通過調查訪問得出結論的問題我都在課前或課后布置,通過學生的實際調查,訪問得出結論,即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升了學生的能力。
(2)分層次布置作業
由于學生素質存在著差異,為了不淘汰學困生,不壓抑優秀生,又能夠從總體上提高學生對思品學科的學習興趣及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有些作業,學生可以有充分的選擇權。例如,在布置學生完成小論文的寫作時,有能力的同學寫,沒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不寫;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完成。不寫論文的同學可以自由選擇做一些基礎性的作業等,我盡量做到不讓作業成為同學的一種負擔。對于這樣布置作業,學生都很樂意接受,有去做的同學都盡量做好,而不是給老師壓著去應付作業,通過這樣的方式,間接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聯系實際的作業
思品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課,其目的性是很明確的,如果能充分利用作業強化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那就更完美了。所以我常會根據課本內容適當布置一些聯系實際的作業,如,在上完《告別依賴,走向自立》這個框題后,我布置了一道這樣的問題“調查本班同學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自立的表現,針對不自立的狀況,你能提出哪些可行性的建議?”
2.在作業批改方面
(1)讓作業的評價多一份關愛
通常,我們老師在作業批改時,不是打“v”就是打“x”,再者就是在本子上打個等級,或是一個“好”字,再沒有其它什么批語了,學生習慣了老師這種改法,每當拿到老師辛辛苦苦幾小時批改出來的作業,匆匆一瞥就塞到抽屜了,每每看到這樣的情景,心理特別不是滋味。思來想去,我試著把批改作業當作是在和學生本人交流,寫上合適的批語,不時地給予激勵、點撥和交流,及提出合理性化建議,幫助排除困難,分享成功,果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學生一拿到作業就迫不急待看自己的作業,批語上都有些什么,有什么問題也都主動地和老師商量,尋求解決的辦法。學生的作業也做得很認真,不再把做作業看做是一種負擔,最重要的是學生提高了學習思品的興趣。
(2)我當小老師
為了考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可以布置學生自己出題目給同學做(按學習小組輪流),之后,要做出相應的批改,并能在課后和同學進行交流,這樣的訓練可以快捷地達到教學目的,由“老師訓練學生”轉變為“同學訓練同學”,充分調動了生生互動的積極性,對學生來說有機會試著當老師的感覺是很美妙的。當然這期間老師不能是旁觀者,要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對學生怎樣布置有效的作業,如何更好地批改作業及如何更好地解答問題,都要進行適當地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使師生之間達到真正的互動,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多從學生角度去想想,著力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權威課堂”,多創造一些師生互動,和諧情感氣氛的課堂,使教學環境處于最優化,使學生處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這樣學習將是主動的、積極的,長期堅持,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也將會是濃厚的,就能得到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樂學,好學,在學習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滲透;思品課
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規定以加強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為主要任務,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弘揚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礎??梢姡掠虒W應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旨和歸宿。
然而,在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利用的今天,更多教師的教學過程往往演變成從網絡上下載課件,將其做適當的修改,然后到課堂上把課件中的影視、圖像、文字等素材展現給學生的這么一個過程。其德育滲透性顯得很乏力。多媒體教學的確有其強大的表現力、較好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等優點,但多媒體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現代信息技術。事實上,現代信息技術己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對我們教學的影響面是很廣泛的。我們作為初中思品課教師應該多角度的去思考現代信息技術給我們的教學產生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情的統一。
一、立足學生生活,充實課堂
當今社會的復雜性和信息來源渠道的多樣性,使得現在的學生比過去更有思想性,對于簡單的理論他們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即便是初中生也已經自我感覺成熟,單純的理論說教即便是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同樣會讓課堂同樣顯得單調、枯燥。在思品課教學中應走出這樣的誤區:講授了思品課本上的內容,就等于進行了德育教育。實際上,學生接受德育教育是一種情感體驗,是內心的感悟,是精神的升華。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挖掘各種資源來充實課堂。其中,我們首先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發現有用素材,從而增強說服力。
如:在現在信息代的時代背景下,初中孩子誰沒有個QQ、飛信、微信、微博等聊天或交流的工具,因此,在上到初二下冊中關于隱私權的相關內容時,我剛好利用當時班上一名學生因QQ空間中照片泄露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煩惱的事例來說明,不少學生很激動,紛紛列舉了自己在網絡交友過程的一些遭遇,如QQ被盜、游戲帳號被偷,被網友騙取錢財等,可見,多數學生都能因此意識到其實隱私權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每個人關系密切,我們要適時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等。課后,無意中發現不少同學的QQ空間都設置了進入門檻,可見,已能夠學以致用。
另外,現在學生的課余生活不可能僅僅局限于完成課后作業,幫父母做家務等,必然會有一些娛樂性活動,如看電視、上網、唱歌、玩網絡游戲等。對于學生的這些活動,教師往往抱著批評性態度去對待,其實大可不少,這也是學生豐富課余生活的一種方式。而這同樣可以成為我們思品課教學的有效素材。
如:學生假期可能都會看一些電視,像《奮斗》、《北京青年》、《杜拉拉升職記》等青春勵志電視中包含不少人生哲理,可以在講述初三的“責任”和“人生選擇”、初一的“正確面對挫折”、初二的“權利和義務”的知識點時加以應用,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
二、聯系社會實際,提高課堂的思考性
思品課在教學過程中多少要體現出“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的特點,即我們通常說的“時效性”,時效性強是這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復雜繁多的信息資源,也是使得現在的學生多數已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書呆子了,他們會對社會上發生各種新鮮事、有趣事感興趣。因此,我們的課堂就必須與社會緊密聯系,僅僅依靠教材本身預設的情境、事例來開展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不能調動學生學習、思考、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如:在初三講到關于“社會責任感”的問題時,如果只是單純的應用教程中創設的五個場景,讓學生完成相關表格,很多同學會顯得毫無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一下方式:先讓學生做一個數學題,1×1×1×1×1×1×1……×(-1)=?學生自然知道是等于“-1”,由此說明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很重要,只要有一小部分人發揮了消極的作用,可能會對整個社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然后,我再結合當時天津的許云鶴案、南京的彭宇案等引發的社會上很多人不敢幫助他人的現象讓學生思考,得出結論“人人都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學生情緒被充分調動,課堂參與度高,同時,也培養學生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要學生自我保護,不可盲目的意識。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課堂的德育成效更加顯著。
三、加強實踐活動教學,強化德育教育
所謂“實踐出真知”,新課程理念主張應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作用,要還課堂于學生,鼓勵教師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調動學生融入課堂、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事實上,思品課的德育陣地本就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在課堂之外還有很多實踐活動是可以被有效地利用的。從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看,主要有2007年福州市教育局主辦的“福州市數字青少年宮”,這個網站在這幾年已經逐漸成為各校的一個德育新陣地,上面有不少信息可以被我們思品課所利用。如假日網絡道德活動,像利用清明節、中秋節、拗九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開展的相關活動就可以成為我們初三教學中關于“中華文化”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相關素材。另外,每年假期學校都會布置學生利用暑假時間觀看福州電視臺的《法眼》欄目并撰寫觀后感,欄目中介紹的事例就可以成為初二下學習法律相關知識的有效教學資源??傊?,通過運用學生自己親身體驗過的活動參與課堂,學生會印象更加深刻,達到強化德育成效的效果。
隨著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網絡信息化的加強,紛繁復雜的文化社會思潮影響到了青少年學生,已對我國的德育教育發起了嚴峻的挑戰,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許多的問題,作為政治教師,針對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如何在思想政治課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教學,這需要我們廣大的思想政治教師共同研究、探索??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淺談在初中思品課中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百度文庫
[2]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百度文庫
[3]思品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第二教育網初中政治教學論文
鄉土資源開發與運用的意義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上看,初中生對世界很好奇,渴望接受新知識;但他們忍耐力不強,思想不穩定。思品課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有些概念抽象,有些內容復雜。如果沒有生動、形象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學生很難領會有關知識,也更難實現思品課的智育和德育的雙重功能。鄉土資源來自于學生身邊,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本土特色,可以彌補教學內容煩難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思品課塑造的是學生的精神世界,目標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恩格斯說過:“只有熱愛家鄉,才能熱愛祖國?!背踔猩灸艿貙亦l有依戀情結,思品課教學中多運用鄉土資源,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家鄉,用自己的心靈體驗家鄉,用自己的情感感悟家鄉,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淮安古城、古鎮和新風貌,激發他們對家鄉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就思維特征而言,初中生善于形象化思維和開放性思維,而鄉土資源最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具體性和鮮活性,初中生對鄉土資源有著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辯論、小品表演、撰寫小論文、才藝比拼等形式激發創新潛能,通過上網查詢、問卷調查、參觀訪問、勘查故居等形式了解淮安的古韻今風,增強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彌補教材缺陷,豐富教學內容 思品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當前,淮安使用的是蘇人版教材,它服務于全江蘇的思品課教學。教學內容要么過于陳舊,要么遠離學生實際。開發和利用通俗易懂的鄉土資源,將課本知識生活化,既可以豐富教材,彰顯地方特色,又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傳承傳統文化,彰顯地方特色 思品課教學中引入鄉土資源,既為課堂教學增添活力,也“潤物細無聲”地發揮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的作用。如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淮安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形成了貫通東西、兼顧南北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質,孕育了質樸豪放、秀麗婉約的多元文化以及尚善若水、寬厚包容的水文化,產生了燦若星辰、熠熠生輝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名著,貯備了不可估量、不斷增值的寶貴資源和文化富礦。在文化接力推進中,淮安積累了豐富的現實文化資源,以為代表的親民文化,以《西游記》文化為背景的創新文化和以運河文化為基礎的開放文化成為淮安文化的豐富內涵;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中國書法蘭亭獎大賽等國家級大賽中“淮安軍團”捷報頻傳;“一縣一品,一區一特”的節慶活動特色彰顯;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國字號”文藝品牌魅力獨具;最美環衛工孫美蘭等草根明星大美盡顯。在這種鄉土氣息濃厚的課堂氛圍中,“淮安味道”彌漫于課堂的每個角落,淮安的傳統文化躍然紙上,學生將牢記于腦海。
鄉土資源開發與運用的原則
全面性原則 開發鄉土資源,一方面要明確開發哪些鄉土資源,另一方面要對可開發的鄉土資源進行篩選,形成鄉土資源和課本知識的有效鏈接,歸類整理出全面的、系統的、動態的鄉土資源教學體系。仍以淮安為例,可供開發的鄉土資源大致可分為:一是自然景觀和文化場所。有美麗清純的洪澤湖,有通江達海的千年古運河,有國內目前唯一展示我國漕運歷史和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中國漕運博物館。二是名勝古跡和人文地理。童年讀書處、蘇皖邊區政府舊址、故居、吳承恩故居、紀念館、青蓮崗文化遺址、新旅陳列館、蘇北灌溉總渠、淮安船閘、鎮淮樓、漂母墓、韓侯故里、明祖陵等。三是時代楷模和名人名家。開國總理、大軍事家韓信、西漢辭賦家枚乘、小說家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劇作家陳白塵、小說家施耐庵等。四是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有淮安茶馓、淮城蒲菜、平橋豆腐、洪澤湖大閘蟹、洪澤湖龍蝦等地方特產;有河下都天廟會、粗獷豪放的淮海戲、柔和婉綿的淮劇。五是現代政治經濟發展成就?;窗补I園區、經濟開發區蓬勃發展;淮鋼集團、淮陰卷煙廠、淮安富士康集團、江蘇韓泰輪胎有限公司、江蘇今世緣酒業有限公司、江蘇愛特福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
思想性原則 以蘇人版初中思品教材為例,它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設置了“對話”“閱讀”“感悟”“探究”等欄目。這樣,教材在內容表達上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又為學生留有思考探究的余地,也為師生提供了共同開發鄉土資源、打造鄉土特色課堂的空間。當然,鄉土資源的開發,不能只是為了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教學氣氛的活躍性,而應該緊扣初中思品課的德育功能,充分體現學科的思想性。
生活化原則 新課標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编l土資源是學生生活體驗的重要來源,是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地方風味得以彌漫的根基所在。鄉土資源在不斷變化發展、生成積淀中,這為初中生的生活體驗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更為初中思品課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
持續性原則 新課標強調:“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這樣,教學中可開發的鄉土資源處于動態的變化發展中,需要不斷推陳出新。為了很好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在傳承傳統、緊跟時代的基礎上銳意進取、開發鄉土資源,保持鄉土資源的新鮮性和思想品德課程的鮮活性。為了很好適應課堂教學,我們也要持續地開發鄉土資源,探求當地的城市發展理論。以淮安為例,圍繞總理一生追求的“中華崛起夢”和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淮安早日展現模樣要求,加快把淮安建設成為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富庶美麗幸福之地,提出以“六大戰略”為引領,圍繞“兩大目標”,推動“五大突破”,實現“四個跨越”的發展思路。
經濟性原則 鄉土資源是源于本土領域、在空間分布上有天然優勢的教學資源,這種優勢為思想品德課鄉土教學提供了很大便利?;窗驳泥l土資源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必須進行認真篩選和有效開發。堅持經濟性,一方面要堅持“空間經濟”,充分挖掘身邊的、易得到的鄉土資源,切忌舍近求遠;另一方面要堅持“成效經濟”,對淮安鄉土資源的開發深度、廣度和難度要緊密結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和課堂教學目標,爭取獲得“易得到、花費少、用處大”的鄉土教學資源,切忌舍本求末。
鄉土資源開發與運用的策略
聯系現有教材發掘 作為鄉土資源,不會自動進入教學領域,它需要教師能動地去尋找、認識、選擇和運用。諸如本地歷史遺跡、悠久的民風民俗、日新月異的經濟變化、近期新聞事件、社會熱點問題、當地的文化標志、、知名人物、傳說故事、環境問題等,都會對思想品德課鄉土課程資源的獲取提供直觀、快捷多維的幫助。聯系現有教材發掘鄉土資源中的教學資源就是一條捷徑。無論新舊教材,列舉的材料往往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案例很快就會顯得陳舊。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應善于洞察社會變化,捕捉教學需要的鄉土課程資源,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如在蘇人版九年級第二課《融入民族文化》一課中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書中的事例有京劇、編鐘、書法等,但這些事例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就拿京劇來說,雖然是我們的國粹藝術,但是能夠欣賞的人畢竟是少數,課堂運用效果不佳,如果把它換成學生們自己的鄉土藝術,如淮揚文化或者地方流行的淮劇等,學生不僅耳熟能詳,這對于弘揚地方文化也有積極意義。
從社會生活中尋找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成長服務?!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盡量選擇學生身邊的、熟悉的素材,或是近期發生的事情,縮小課程資源與學生的時空距離和學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差異,只有這樣的課程資源,才具有直觀性、生動性,易于學生理解接受。如一位教師在講授蘇人版八年級第十課《對自己的一生負責》第一框題“人生與責任”這一內容時,并沒有采用教材中上世紀60年代草原小姐妹龍梅、玉榮的故事,而是播放了當地前不久剛舉行的“中國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開幕式的視頻,啟發學生思考:“在視頻中你看到哪些人的身影?他們分別承擔了怎樣的責任?”因為有一些學生觀看了開幕式,甚至有的學生還參加了志愿者活動,所以,這樣來自于學生生活的事例增強了真實感和親切感,讓學生有話說、有感而發,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在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得出責任的特點:責任無時不在;角色不同,責任不同。隨后,該教師播放第二段視頻:被稱為“大湖鴻雁”――黨的十代表、洪澤縣老子山鎮郵政支局副局長唐真亞,堅守投遞崗位、服務湖區百姓的事跡。之后,教師設置問題:“唐真亞承擔了哪些責任?”學生總結出:作為郵遞員、公民、丈夫、黨代表等多重角色的責任。并由此得出一個人所擔負的責任往往是多重的這一責任的特點。這兩則材料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活力,使得課堂有效地鏈接了生活,鏈接了社會??梢哉f,任何語言的描述都不如這兩段資料更具有說服力、震撼力,課堂真正做到了由封閉走向開放;這樣處理教材,學生學習就會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起空洞的講解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使課堂不斷生成智慧,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得到真正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