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5 21:53: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標準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標準化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即通過標準的制定、實施和應用,從而達到確定目標的活動。為規范觀光園建設,加強觀光園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滿足游客旅游休閑的需求,推動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部分省市出臺了一些相關管理辦法或標準,例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觀光農業示范園評定標準》,該標準對評定范圍、評定標準以及評定程序進行了規定。該標準適用于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取得合法經營資格的,從事觀光農業經營活動,具有觀光、采摘、休閑、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應觀光服務設施的獨立經營實體,包括觀光農園、觀光果園、垂釣漁場、綜合性觀光園等類型。評定標準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規定:觀光園建設包括觀光產品、觀光設施、觀光園周邊環境;觀光園管理包括發展規劃、觀光管理、宣傳促銷和游客接待;觀光園效益包括年接待人數、觀光農業的年直接收入、園區綠化與生態環境等。江蘇省制定了《農業觀光園建設規范》,界定了觀光園規劃設計的概念,規定了園區選址、資源調查評價、客源市場分析等前期調研工作的原則要求,明確了主題定位、容量計算、功能分區與分區規劃設計,并對大門與邊界、園路、集散廣場、水系、假山與置石、建筑物、綠化、環保、安全、標識系統、游覽線路等規劃設計內容提出了具體要求。河北省制定了《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規范》,界定了觀光園規劃設計的概念,規定了觀光園規劃設計編制的總則、前期調研工作、規劃設計的具體要求。前期調研工作涉及園區選址、資源調查評價、客源市場分析三個方面。
規劃設計包括主體設定、容量計算、功能分區、分區規劃設計、大門和邊界規劃設計、園路規劃設計、集散廣場規劃設計、水系規劃設計、假山與山石規劃設計、建筑物規劃設計、綠化規劃設計、環保規劃設計和導游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等。浙江紹興縣柯橋區制定了《農業生態觀光園服務規范》,對觀光園定義、總則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規范建設、農產品銷售服務、制度與管理等作了規定,特別對園區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規劃建設等提出了較為細致的要求。山東省旅游局制定了《山東省精品采摘園旅游服務規范與評定》文件,對全省采摘園進行打分評定,旨在讓采摘園全面升級,發展品牌優勢,規范管理,并為游客提供舒適的采摘、休閑娛樂環境。該文件對于農業觀光園的基本要求包括園區、采摘品、安全、交通、設施、服務、管理、環境、活動等方面。園區的具體要求涉及采摘園面積、園區衛生、日接待能力;采摘品的具體要求涉及果品質量、植物間距等;安全角度的具體要求涉及農藥化肥施用情況、安全防護設施,通風換氣設備;交通角度的具體要求涉及公路質量與停車場面積;設施方面的具體要求涉及交通指示牌、區內引導等;服務包括采摘園線路與項目簡介、管理包括管理人員的崗位設定、網站網址建設等。雖然一些省、市制定了相關規定或管理辦法,但是我國目前在觀光園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完善的標準體系,僅有的少數管理辦法或標準也只涉及觀光園建設、評定等,關于觀光園其它方面的管理規定甚少,且大多針對種植業主導型的觀光農業,并未涉及林業、牧業、漁業等其它類型的觀光園。已的關于旅游、服務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雖有些適用于觀光園,但觀光園在標準的實施過程中還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及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具體分析,制定標準的實施方案。
2休閑農業觀光園區的標準需求
休閑農業觀光園的類別不同、定位不同、旅游項目不同,以及園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不同,則標準的需求必然不同。例如,地處北京市區或近郊的農業休閑觀光園區,地理位置寸土寸金,耕地資源十分有限和寶貴,且北京是嚴重缺水的城市,要充分研發和實施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的勞動產出率和資源的利用率,開展日光溫室種植、地膜栽培、節水種植、立體種植等,而且為保護首都生態環境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要開展能源、資源、農用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所以發展生態高效農業是必然的選擇,生態高效、節約資源可以作為實現標準化管理的首要目標。當然,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將其它目標,例如提高內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采摘農產品的品質、提高服務水平、提高顧客滿意度等方面中的一項或多項作為自身標準化管理的目標。要實現多個管理目標,就需要將綜合標準化對象及其相關要素作為一個系統開展標準化工作。
例如,要實現生態高效、節約資源的目標,首先要符合有關生態環境要素如水質、空氣、土壤等的強制性標準;其次,設施栽培是實現“生態高效節約資源” 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耕種的效率和產出,節約時間、人力和成本,目前已有關于日光溫室建造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如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結構與性能要求、日光溫室技術條件、溫室地基基礎設計、施工與驗收技術規范等,在建造時遵照執行即可,但是很多水果和蔬菜尚沒有設施栽培的技術內容,需要將現有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寫入水果、蔬菜的種植標準的實施指南中;第三,節水種植能有效節約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對于北京等缺水城市十分必要,是實現園區“生態高效節約資源”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已經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農業灌溉設備、節水灌溉設備、節水灌溉工程等規范,但目前水果和蔬菜的生產技術規程中關于節水栽培的技術內容并不十分完善,需要將現有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寫入水果、蔬菜的種植標準實施指南中;第四,立體或架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間、溫度、濕度、大氣、光照,減少對土壤的依賴,種植單位面積生產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提高土壤、水、能源的利用率,是實現園區“生態高效節約資源”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立體或架式栽培尚處于研發和推廣階段,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部分適合立體或架式栽培的水果和蔬菜的相應的栽培技術規程需要研發,然后將經驗和研究成果寫入水果、蔬菜的種植標準實施指南中。針對園區建設方面的標準主要應考慮以下要素:大門建設、邊界建設、園路建設、泊車場地、農用設施、休閑設施、集散廣場、景觀建設、綠化工程、水系工程等。針對園區服務與管理方面的標準主要應考慮以下要素:園區線路圖、服務項目介紹、休息區服務、講解服務、培訓服務、導游服務、包裝提供、醫療救助服務、服務人員管理規定、園區衛生標準、游覽安全注意事項等。由于觀光園是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特殊農業形態,通過提供休閑觀光服務來滿足游客的需求。因此,雖然針對觀光園的標準并不多,但關于旅游和服務的標準有些也適用于觀光園。例如,觀光園區內的標識對于游客來說十分必要,能為游客提供清晰的旅游走向和服務指示。
論文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對策
1.寶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現狀
1.1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現狀
寶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職責是承擔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及監測管理,負責全市檢驗監測體系建設、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落實、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申報等項工作。現有專業技術人員14名,配備一輛檢測車和3臺速測儀器,可以承擔農產品農藥殘留速測和業務培訓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個,蔬果3328 個農業論文,食用菌60個,其中送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測試中心(楊凌)檢測樣品 105個,總體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查 8次,抽檢樣品 139個,合格率97.8 %。近年來,我市未出現因食用初級農產品而引發的中毒事件,維護了公眾健康,切實保障了農產品消費安全論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寶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實施意見》正式啟動實施,先后在市恒豐園蔬菜批發市場、寶商家美佳超市、華潤萬家超市等建立了10個蔬菜檢測室,專人負責,配備了檢測人員,制訂完善了各項制度,開展日常檢測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經營的水果和蔬菜樣品進行農殘檢測,并向農業部門通報檢測信息農業論文,有效防止不合格農產品在市場流通,有力保障城鄉居民的消費安全。其次在市區批發市場使用政府公益崗位聘用檢測人員,分別安排在金臺、渭濱和陳倉區的農產品批零市場和生產基地,既解決了人員工資待遇問題,又保障入市檢測順利實施。
1.2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現狀
市屬九縣三區中,我市已有陳倉區、鳳翔、太白、岐山和扶風等縣先后建立農產品質檢站,其余各縣均在農口部門設立了農產品檢測站。其中,陳倉區和鳳翔縣已完成項目建設,等待驗收,眉縣、隴縣、鳳縣、金臺區和渭濱區也在努力爭取建設項目。目前有農藥殘留速測儀器的縣區,也只能進行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速測。
2.存在問題
2.1監管體系不健全
大多數縣區農業局沒有單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有些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的牌子掛在農技中心,執法大隊,無固定編制,無專職檢測人員農業論文,檢測設備不齊全,監管工作不能獨立進行。鄉鎮監管責任還沒有落實,難以完成依法監管職責,監管體系不健全,缺位問題非常突出。
2.2使用農業投入品
個別農戶在生產過程中,為了盲目追求產量和收入,忽視農產品質量,大量使用超標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生長劑等其他農業投入品,導致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存在隱患論文格式模板。
2.3檢測能力差
市監測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簡單的農藥殘留速測儀器,只能進行部分速測檢驗工作。大部分縣區還沒有爭取到監測項目建設,有些縣區檢測儀器只能閑置,沒有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市、縣經費不足問題更為突出,根本無法開展日常監測工作,難以有效監管。
3.對策及建議
3.1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
各級政府要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資金投入力度農業論文,財政部門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把加大檢驗體系建設,開展例行檢測和監督檢測等工作經費足額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3.2加快監管體系建設
逐步建立以市級監測中心為龍頭,以縣(區)監測站為依托,以鄉鎮檢測所為基礎,以農產品產銷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農產品產地、專業協會及鄉鎮重點農產品集散地)內設檢測室為補充的“三級四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形成“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監管模式。從上到下形成一個監管網絡,職責明確、關系協調、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3.3 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市農產品檢測中心和市執法大隊加大對各大超市、農貿市場的監督檢查力度,要求其建立農產品檢測室,每天進行抽樣檢測農業論文,建立檔案管理論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農產品堅決不能入市銷售,對檢測發現重大質量問題的農產品要及時上報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處理。
3.4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基礎,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措施。加快農業標準化,圍繞“統一、簡化、協調、選優”原則,擴大示范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和產業效益,實現農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運用。通過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區,進一步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工作。
3.5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意識。通過新聞媒體、發放宣傳資料、現場檢測、舉辦培訓班、優質農產品生產示范等形式,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信息和法律法規經常性的宣傳,提高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引導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指導消費者安全消費。
參考文獻:
[1]錢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探析[J].河北農業科技,2007(2).
[2]雷鄭莉,張玲,祁玉峰.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現狀及構建[J].河南農業科學,2007(2):114-116.
[3]李燕妮,王曉妮,李乃會.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存在問題集發展建議[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0(11):6-7.
物流管理論文2400字(一):精益物流管理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應用分析論文
摘要在農產品行業迅速發展過程中,離不開精益物流的管理工作支持。對精益物流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此種全新物流管理模式,主要為降低資源損耗,縮短不必要環節帶來的消耗。而農產品作為現代精益物流重要環節,不僅是探索農產品供應鏈主要環節,更能提升客戶滿意程度,逐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大農產品與第三方農業物流企業合作,為消費者提供更為精益化與個性化農產品服務。
關鍵詞精益物流;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策略
農產品為大眾生活必需品,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銷售量,推動國內農業發展。在農業運輸行業不斷發展變革中,全新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出現。此種全新農產品供應模式,不僅能降低農產品生產盲目性,更能最大限度減低生產所帶來的風險,不斷提升農戶效益空間。國內農產品行業迅速發展,這也意味著,農產品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行業發展能力,應從農產品供應著手,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帶來的損耗,實現精益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農產品價值,獲得更多利潤。
1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的不足
1.1供應鏈流程相對復雜
對當前農業供應鏈結構加以分析,就國內農產品供應鏈來說,在供應鏈系統中包含生產、供貨、物流與客戶等不同環節[1],這些環節之間聯系極為緊密,任何農產品供應鏈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農產品供應鏈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正是這些不同環節要求,導致國內農產品供應相對復雜。再加上,在農產品實際運輸過程中,對運輸時間、存儲以及保鮮技術要求較高。這些環節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整體農產品運輸質量,最終在運輸途中增大農產品損失,難以達到農產品客戶需求。
1.2以往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較為傳統
在以往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多采用傳統農產品供應模式,此種模式相對落后、單一,不僅難以滿足迅速發展農產品行業,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產品行業資源整合[2]。對當前農產品供應進行分析,依舊采用分散供應與經營模式,在此種模式中,農產品供應商占據重要位置。但是,傳統農產品供應商,整體水準并不高,難以推動農產品供應行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單一、落后農產品供應模式,不僅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大眾對農產品需求,更會由于農產品行業資源整合方式不當,導致供應鏈不同環節出現利益沖突,最終降低農產品質量。
1.3農產品供應鏈先進技術難以得到應用
對當前農產品供應工作加以分析,由于農產品供應環節相對復雜,供應過程涉及諸多環節,都會增加農產品供應系統復雜程度。其中,在部分農產品供應過程中,需要應用技術方式之處農產品供應,確保農產品供應各大環節工作順利開展。但是,就國內農產品供應鏈加以分析,這一環節體系并不完善、成熟,很多客戶并不了解農產品運輸關鍵信息,信息了解不及時、不全面,極易影響農產品整體銷售。這些關鍵信息不暢通,勢必會影響農產品整體供應環節穩定性,導致農產品供應工作受到極大影響。
2農產品供應鏈應用精益物流管理有效策略
2.1應用標準化農產品精益物流管理工作
對于當前農產品供應工作加以分析,要想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整體供應能力,降低供應過程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實際農產品供應精益物流管理過程中,一定要構建標準化、精益化物流管理方式,并以標準化精益物流應用管理為基礎,做好精益化管理工作。例如,在精益物流管理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應在物流生產企業與客戶之間構建標準化物流管理意識。其次,應做好農產品人員培訓工作,以精益化、標準化供應鏈為基礎[3],及時檢查農產品供應各個環節工作,并考察供應落實程度。最后,在農產品供應過程中,應培養工作人員標準化管理意識,并逐步完善農產品物流管理標準化體系,進而以更為嚴格、標準管理方式,最終實現精益化物流管理工作。
2.2應用信息化建設精益化物流管理
在當前農產品供應鏈運行中,應當以物流管理方式與供應為基礎,在農產品供應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方式,并結合信息技術構建農產品精益物流管理平臺,借助平臺實時更新農產品最新供應效益。作為農產品生產與供應環節,應結合信息化工作,不斷調節農產品生產情況。借助信息化平臺,農產品運輸企業,可以及時調整物流信息,并在平臺上,不斷完善信息共享工作。應用信息技術實現精益物流管理,不僅能維護農產品穩定運輸,更能滿足消費者實際需求。
2.3不斷簡化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流程
在農產品運輸過程中,農產品供應鏈環節越煩瑣,所帶來的農產品損耗越大。因此,為解決農產品供應工作存在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結合傳統農產品供應流程,做好農產品供應流程刪減工作。首先,在供應流程刪減過程中,應結合先進技術,構建農產品專業平臺,并做好農產品資源整合工作,以此刪減農產品不必要環節[4],做好農產品資源整合工作。其次,應結合不同城市農產品供應環境,做好實地調研工作,及時了解不同農產品供應需求,最大限度避免農產品浪費問題出現。而對于農產品供應商來說,為避免供應環節農產品浪費問題,應結合農產品運輸要求,做好農產品供應簡化工作,最大限度提升供應效率,使精益物流管理工作開展得到充分落實,并為供應企業設置良好形象。
3結束語
對當前農產品供應鏈存在問題進行不斷研究,要想進一步簡化供應環節,降低農戶與運輸企業損失。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創新,并做好精益物流管理工作,對傳統物流供應方式加以優化,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入先進技術,打造專業信息共享平臺,使供應鏈各個環節能夠掌握更為精準、時效性信息。只有這樣,不斷簡化供應鏈流程,以標準化流程體系,開展農產品供應工作,才能實現農產品資源整合與實踐,做好農產品物流服務,構建現代化農產品供應鏈,實現精益物流管理,為農產品行業發展帶下堅實基礎。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探索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的實施途徑論文
【摘要】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是提升物流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關鍵,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圍繞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現狀進行闡述,詳細分析具體的管理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基本原則,旨在為日后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綠色物流管理先進技術
前言: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較為突出,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實力。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前物流管理的實際情況,注重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其中,使之適應當前綠色物流發展的實際需要。
一、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發展現狀
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工作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物流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較低,在物流管理的過程中長期受到傳統管理理念的影響,管理者對綠色物流的相關知識掌握不透徹,在實際的工作環節中只做表面工作,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物品的運輸以及包裝上,而忽視質量問題。責任意識不強,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工作積極性較低。第二,技術水平低,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開展綠色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借助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支持,以此保證綠色物流鏈的完善性,針對在物流數據數據采集以及傳輸的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操作,忽視對綠色物流管理技術的開發,一定程度上將會降低綠色物流管理質量,不利于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第三,物流管理機制不健全,當前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涉及方面較多,包括運輸、加工以及包裝等環節,但是由于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有限,經常出現崗位職責不明晰的現象,各部門參與工作積極性較低,不利于保證物流供應鏈的平穩發展。
二、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
低碳經濟環境下綠色物流管理需要加強物流人才的培養,以此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第一,定期開展綠色物流相關主題培訓大會,邀請社會上優秀的專家學者前來指導,針對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要對綠色物流管理的流程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充分認識到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提升綠色物流管理質量。第二,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型人才,尤其是在人才招聘的環節中要對應聘者的綠色物流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全方位的考察,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崗操作,在此之前提供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并由專業人員帶領操作,定期對人才的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態度以及能力進行測評,以此為依據制定長期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三,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發展原則,物流企業要積極鼓勵物流管理人員到優秀的企業開展實踐交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則,并將優秀的管理經驗應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為綠色物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時,完善人才競爭機制,針對在管理工作中表現優秀的人員給與一定的獎勵,以此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
發揮先進技術的優勢是保證低碳環境下綠色物理管理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此環節中要發揮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大力度研發先進的技術,以此為綠色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要做好市場調查工作,積極與先進技術企業開展合作,完善自身的物流配送技術以及運輸技術,尤其是在物流數據信息傳輸的過程中將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有效的應用其中,有助于實現物流信息的共享,加強了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減少人為操作的誤差,從整體上提升綠色物流管理效率。大力開發綠色物流技術,實現綠色物流自動化、綠色物流網絡化以及綠色物流信息化,在低碳經濟環境背景下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借助綠色物理信息技術結合物流企業的經營以及生產工藝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集中優化與升級,在企業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企業整體發展目標,優化物流企業工藝流程,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在此環節中可以將信息監測技術應用其中,實時對綠色物流的運行流程進行監測,并及時收取運行數據信息,針對在監測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以及降低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的消耗,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三)實施一體化物流管理
在低碳經濟環境下開展綠色物流管理要逐步實現一體化綠色物流管理,在此環節中要對綠色物流管理的各個流程進行有機的結合,尤其是在包裝、運輸以及裝卸上,注重完善綠色物流運行鏈,對其進行集中管理。第一,從包裝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安排工作人員對包裝的質量進行檢查,質量合格之后方可進入運輸環節,保證包裝的嚴密性,以此符合運輸的實際需要。第二,從運輸的角度進行分析,在運輸環節中,可以將一貫制的運輸方式應用其中,盡量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優化配送機制,由物流企業統一調度,以此有助于降低運輸成本。第三,從裝卸的角度進行分析,要將機械設備裝卸方式應用其中,避免對物品造成損壞,也有助于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在物流配送的過程中,集中實現綠色物流的一體化管理,將裝卸、集裝箱裝卸和公路汽運等核心業務進行協同規劃,實現了商品從高能耗高成本公路運輸到低能耗低成本鐵路運輸的轉變,在此環節中加強與生產、物流、貿易企業進行合作與交流,有助于提高提高物流綠色發展水平,為物流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選擇。
三、結論
關鍵詞 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現狀;措施;建議;湖南桂陽
中圖分類號 S572;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0-0337-02
桂陽縣繼2007年成為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后,2012年7月又經國家局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復驗,再次驗收成功,并獲好評。桂陽縣自2004年創建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以來,合同種煙面積逐增,2004年標準化生產示范面積為1萬hm2,2012年標準化生產示范面積達到1.74萬hm2。隨著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工作的開展,桂陽煙葉種植布局逐漸優化、煙葉質量、煙葉等級合格率、經濟效益、煙草產業的經濟地位、從煙隊伍綜合素質、煙葉生產技術含量、煙葉市場競爭能力、烤煙持續發展能力、標準化生產的輻射功能等方面內容均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
1 主要措施
1.1 建立強有力的創建標準化生產建設領導班子
項目下達后,桂陽縣委、縣政府和縣煙草局高度重視,把實施煙草標準化生產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來抓,并成立了“桂陽縣烤煙標準化生產示范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由縣長擔任組長,縣政府分管農業的領導擔任副組長,煙草局、縣煙辦、技術監督局、農業局、水利局、科技局、農開辦、統計局、氣象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技術組、物資組和督查組,組長由領導小組行文指定,并統一按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系統規劃,整體布局,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1.2 出臺并完善《桂陽金葉烤煙綜合標準體系》
2005年,項目領導小組在《郴州烤煙綜合標準體系》的基礎上,編撰了《桂陽金葉烤煙綜合標準體系》,共計編入標準72個。國內著名專家評審后指出:此標準體系內容完整,結構合理,能滿足烤煙生產全過程的需要,且分解細致科學,具有較強的先進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在后繼工作中組織有關人員補充、修改《桂陽金葉烤煙生產標準化體系》,做到2年1次修訂。該體系(修訂版)是傳統經驗與現代技術的結合,是本地實踐經驗與外地先進技術的結合,是國內外市場對煙葉的共同要求,與桂陽煙葉具有的獨特風格相結合。
1.3 狠抓烤煙生產標準化體系宣傳、強化參與機制
一是落實了“專家、標準化人員、站(點)長、合作社社員、農戶”的五培訓制度。將桂陽煙葉標準化生產組織管理、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到每戶煙農。二是通過舉辦培訓班、贈送資料、開展廣播電視講座(“金葉掠影”專欄)、櫥窗、黑板報、標語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培訓。目前烤煙標準化生產在桂陽縣普及率非常高,全縣上下對煙葉標準化生產的認識較高。
1.4 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落實示范效果
全面實行煙葉標準化生產,強化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的到位率,抓好以下標準化生產技術措施:“一鄉一品”品種布局;烤煙標準化漂浮育苗;規?;N植;改良土壤;抓住最佳節令;標準化測土配方施肥;以揭膜提溝培土為重點的中耕管理工作;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合理留足葉片,堅持成熟采烤;專業化烘烤,智能化控制,市場化運作的烘烤模式。
1.5 建立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和質量追蹤反饋機制
建立全方位的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全面實施ISO9001管理體系。為確保煙葉質量安全,對煙用農資實行統一采購和“套餐配供”制,統供率達到100%。2012年上海煙草集團對桂陽煙葉的化驗結果顯示2項主要農藥殘留量均合格。同時還建立了產品售后服務和使用情況反饋檔案,主動到煙廠上門調查,收集反饋意見。根據客戶意見改進生產技術,維護品牌信譽,提升品牌價值,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1.6 突出科技創新,提升標準化生產水平
創新是衡量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煙葉標準化工作的一大亮點。桂陽縣煙草局積極開展科技和管理創新,組織實施和完成好煙葉科研項目,多出科研成果,并把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技術標準。一是每年10月前完成一項科技成果鑒定;二是每年獲得1~2項市或省局科技進步獎;三是完成了每年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科技學術論文5篇以上任務;四是申請和獲得了授權專利3項以上;四是積極與市局服務中心和信息中心聯系,建立全縣煙葉標準化生產咨詢、調查、回訪系統和短信平臺;五是充分發揮全縣病蟲害測報網點功能,建立預測預報專家決策系統,指導病蟲害綜合防治工作。
1.7 暢通信息渠道,密切各方合作
一是通過文件、電視、網絡、報刊等方式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局、省局等上級部門的精神,指導開展好各項工作。二是加強與中國煙草標準化研究中心、省、市、縣質量技術監督等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爭取支持,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三是建立全縣煙葉標準化生產信息平臺,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切實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提高內部工作效率[1-3]。
1.8 檢查考核,建立項目激勵機制
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建設事關桂陽煙葉生產的形象和地位,事關桂陽煙葉生產的長遠發展,務必引起各單位和各部門的高度關注。一是縣局(分公司)按照市局的考核辦法,將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建設項目納入對基層和有關部門的年度目標管理內容,年終進行考核兌現。二是縣煙葉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領導親自參加標準化項目督察和檢查活動。三是根據國家局煙葉標準化項目要求,出臺煙葉標準化項目的激勵政策,設立煙葉生產標準化項目專項獎勵。
2 建議
2.1 強化班子建設
要做到班子不散,且不斷優化領導班子,不斷提高科技人員素質,同時組織標準化領導班子成員和工作人員,到標準化工作先進地區進行參觀和考察學習,提高領導班子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意識。
2.2 強化科技創新
要不斷創新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生產技術,不斷完善和充實標準體系。持續創新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提高標準實施到位率;進一步提高煙葉的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提高種煙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和生態效益;進一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穩定和提高煙農隊伍。
2.3 強化基礎建設
在“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完成全縣的煙水配套建設,標準化烤房建設和標準化煙站建設,并力求提早完成任務,為持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
2.4 強化風險意識
煙葉標準化生產,最大的風險就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不僅降低生產效益,而且也是發展標準化生產的最大障礙。要在采取以工程建設防旱防洪、人工降雨、人工防雹等措施的同時,在縣內煙區建立“風險保證基金制度”,并不斷擴大其規模,以保護煙農利益。
3 參考文獻
[1] 周世民,周向榮,李帆,等.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幾個關鍵措施——基于瀏陽市“第三批國家級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縣”的實證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0(2):44-47.
[2] 王正平,王悶靈,馬浩波,等.河南省煙葉標準化生產現狀與思考[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5):65-67.
[3] 唐春閨.持續推進貫標工作促煙葉標準化生產上水平[J].科學與財富,2011(12):41-42.
(1焦作市農林科學研究院,河南焦作454002;2南開大學商學院,天津300071)摘要:在當前網絡環境下,為解決農業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信息分散、信息孤島和信息質量差等問題,文章通過對網絡農業信息的采集加工、組織分類和質量管理3 個方面標準化的探討和研究,對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困難、信息建設缺乏統一標準和相關從業人員標準化意識薄弱等問題作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出參考。
關鍵詞 :網絡農業信息;農業;信息化;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G350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169
基金項目: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小麥產業技術體系”(Z2010-01-05)。
第一作者簡介:劉駿,男,1990年出生,河南桐柏人,助理農藝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農業信息化方面研究。通信地址:454002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路999號焦作市農林科學研究院,E-mail:15713910162@163.com。
收稿日期:2014-03-03,修回日期:2014-07-28。
0 引言
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農業信息資源已成為農業生產中高質量的生產要素,將農業信息技術等先進科學技術方面的探索和創新應用于農業實際生產中,可以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1]。但是在當前網絡環境下,農業信息資源存在著質量較差、利用效率較低等突出問題,文章通過對網絡環境下農業信息標準化的探究,以期能夠提高網絡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農業信息標準化的研究最早是2001年由郭新宇[2]提出,通過對農業信息資源管理和使用的情況,對農業信息標準化的原則和目標進行了探討,并對農業信息標準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隨后,趙蘋[3]對中國農業信息標準化的建設進行了研究,通過農業信息標準化基礎條件和主要內容的分析,對農業信息標準化過程中的農業數據環境和分類編碼建設進行了研究,并對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進行了相關方面的探討。目前,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魏清鳳等[4]將網絡環境下的農業信息資源類型重新定義,對農業網絡信息資源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網絡環境下農業信息的標準化進行了思考。筆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主要以目前網絡農業信息資源中存在的信息資源共享困難、信息建設缺乏統一標準和相關從業人員標準化意識薄弱等問題為切入點,對網絡農業信息中的信息采集加工、組織分類和質量管理等標準化過程進行研究,以期提高網絡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
1 農業信息標準化的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農業信息資源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生產資料。農業信息標準化就是在農業信息生產、傳遞和應用的各環節中,對信息資源進行標準化管理,以便實現信息資源不同流動環節的有效銜接[5]。信息標準化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為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目前,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業信息資源數量呈爆發性增長,相比較而言農業信息標準化工作已經滯后,嚴重影響了農業信息資源的質量及有效利用。
在當前網絡環境下,農業信息標準化的作用至關重要。陳曉玲[6]認為,農業信息標準化不但是農業信息化的基礎工程和農業信息政務化的手段,更加深了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的關鍵。對農業信息資源的描述定義、采集加工及存儲應用的過程,就是對農業信息進行標準化規范的過程,經過標準化處理的農業信息資源可以在各農業網站、農業數據庫和農業信息平臺之間快速準確的自動獲取和共享,是提高現代農業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2 農業信息標準化的過程
2.1 信息采集加工標準化
農業信息的采集加工是農業信息標準化過程的第一步,為滿足農業信息資源流通共享的要求,必須要對數據的類型和格式進行規范,以主流或通用的類型和格式為基準,兼顧網絡農業信息的特點。農業元數據方面,在2 種主要元數據標準DC和MARC中,DC由于在描述網絡信息資源中結構簡單易用、可擴展性和可選擇性強等特點,在網絡農業信息資源描述方面有良好的應用和發展前景[7]。
2.2 信息組織分類標準化
目前,針對網絡信息的特點,部分學者對傳統文獻分類法進行了網絡適應性改造。在國外,以傳統分類法DDC(杜威十進制分類法)為代表的等級體系分類法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其在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8]。在國內,目前有很多分類法在網絡信息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但以《中圖法》為代表的分類法,由于其體系結構完整,以學科分類和邏輯劃分為基礎,能夠全面系統地描述信息資源的全貌和內在關系,以及層級間的縱向聯系和類目間的橫向聯系?!吨袌D法》為代表的分類法由于其強大的學科信息資源組織能力,在當前網絡環境下的信息瀏覽檢索和主題分類控制等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加之非常廣泛的用戶基礎,是目前國內其他分類法和搜索引擎所做不到的[9]。
農業信息編碼是將分類的結果用一種能夠被計算機和人識別的符號體系表示出來的過程。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結合的方式,由于其便于管理員的處理、交換和檢索,在農業信息編碼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符號容納量的設計上,采用一位英文字母,可編碼26項,雙位阿拉伯數字,可編碼90項[10]。
2.3 信息質量管理標準化
無論是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還是信息的權威性和全面性,都可以反映出信息質量的優劣,通常通過標引信息采集來源信息、用戶信息資源使用滿意度調查以及評審主觀感知等方式,對信息質量管理進行評判[11]。目前,許多農業網站存在原創少、轉載多的現象,而且信息資源建設人員對信息的加工處理隨意性大,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完整、信息來源混亂、信息時效性差等問題。因此,必須通過信息質量的標準化管理,確保信息的規范完整,為農業信息需求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
3 農業信息標準化面對的問題
3.1 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困難
目前,農業網絡信息的發展需要面對2 個困難:(1)實現從生產到經營的信息資源電子化,(2)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12]。許多地方農業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各行業各部門只好各自進行組織建設,很多網絡信息平臺之間難以對不同的信息單元進行檢索、交互和共享,不斷形成新的信息孤島,一方面造成可用的有效信息資源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大量的寶貴信息資源閑置浪費。
3.2 農業信息建設缺乏統一標準
農業信息建設涉及信息的獲取識別、信息的加工處理、信息的傳遞創新以及信息技術的利用[13]。而在這些方面中,各地在信息的描述、定義、采集、加工、表示形式、存儲等一系列過程中,缺少統一的標準規范,致使由不同信息源、信息采集方式和表示方式形成的農業信息資源很難具有統一標準,導致農業信息資源可用性差、利用效率低。
3.3 相關從業人員信息標準化意識薄弱
現代農業信息化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當前的人員培養機制仍是傳統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造成相關人員供給與需求的錯位[14]。由于缺乏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知識和技能,部分從業人員標準化意識薄弱,在對網絡農業信息標準化處理的過程中,對信息的加工處理隨意性大,容易造成信息龐雜無序、內容失真,增大可用信息的檢索難度。
4 農業信息標準化的建議
4.1 建立網絡服務應用標準
針對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困難,可以在技術方面,通過對網絡服務應用標準的規范,為各農業系統信息的共享奠定基礎;通過網站設計標準和數據共享交換標準的建立,有利于不同部門網站間的相互交流;通過用戶訪問標準和數據更新維護標準的建立,有利于用戶及時準確獲得所需農業信息。這4 個方面標準的建立,可以實現技術層面上跨系統、跨部門的農業信息資源整合,使不同信息系統的農業信息資源實現共享。
4.2 統一網絡農業信息標準
對于農業信息資源中存在的信息質量低、可用性差等問題,在信息的描述、定義、采集、加工、表示形式、存儲等一系列過程中,對所涉及到的術語標準、信息描述標準、信息組織分類標準、數據編碼和數據存儲標準等建立相關規范。通過這些標準的建立,信息資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權威性和實用性等方面能夠得到很大提高,為農業信息需求者得到高質量的信息提供保障。
4.3 提高信息建設人員相關要求
提高信息建設人員能力,可以在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學習興趣、思維方式和人格品質等方面考慮[15]。針對部分信息資源建設人員標準化知識缺乏和標準化意識不強的現狀,可以通過開設農業標準化必修課和舉辦農業標準化知識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培訓,還可以通過對采集后信息的質量進行抽查檢查來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
參考文獻
[1] 黃國勤.當前中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學學報,2014,4(1):99-106.
[2] 郭新宇.初析我國農業信息標準化[J].中國標準化,2001(11):8.
[3] 趙蘋.我國農業信息的標準化建設[J].管理世界,2002(5):88-94.
[4] 魏清鳳,賀立源,苗潔等.農業網絡信息資源現狀與標準化思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20(3):13-16.
[5] 曾小紅,王強,方佳.國內外農業信息標準化建設研究進展[J].世界農業,2010(9):24-27.
[6] 陳曉玲.關于推進農業信息標準化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06(3):75-77.
[7] Kuang- Hwei Janet Lee – Smeltzer. Finding the needle: controlledvocabularies, resource discovery, and Dublin Core[J]. LibraryCollections, Acquisitions, and Technical Services,2000,24(2):205-215.
[8] 陳青苗.分類法在網絡信息資源組織中的應用研究[J].情報科學,2000(12):1107-1109.
[9] 王美琴,侯漢清《. 中圖法》不能用于網絡信息分類組織嗎?——兼評袁萬坤先生的觀點[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6):60-62.
[10] 張峻峰,羅長壽,孫素芬等.網絡農業信息標準化問題思考[J].中國農學通報,2011(1):461-465.
[11] 張會田.我國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標準體系架構[J].情報資料工作,2012(5):78-82.
[12] 王曉丹.中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42-44.
[13] 李曉新.信息技術的演進與信息能力的形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3):5-8.
英文名稱: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6-1304
國內刊號:11-3342/S
郵發代號:2-36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3年,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共同主辦,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是我國農業生物技術領域唯一的學術期刊。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的任務是反映我國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主要登載內容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及林業、海洋等學科在細胞、染色體、酶、基因工程以及發酵工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所設欄目有國家重大項目、專家論壇、有新意的原始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綜述(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熱點的、前沿的、重要的課題和國內外研究新進展)及中外合作研究專欄。主要讀者對象是高等院校師生、農業科技工作者、農業領導干部等。
關鍵詞 農業;新形勢;發展趨勢;應對策略;廣東東莞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6-0335-01
1 新形勢下東莞市農業發展趨勢
1.1 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傳統農業、城郊農業是當前東莞農業的主要形態,其存在很多問題,所以有必要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城市對安全、優質、鮮活農產品的需求,還可以為城市營造田園風光、綠色景觀和生態屏障,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閑旅游、體驗農家生活、感受農耕文化提供場所[1-2]。東莞目前計劃建設連片面積20 hm2以上的農業園區,發展水產養殖、蔬菜和花卉種植等產業;建立集科普教育、觀光娛樂、休閑垂釣、新品種試種推廣等功能的綜合示范點。引導農民種養意愿較高、投資比較大、市場前景好的產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民、資源有機整合起來,形成集約規模,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1.2 推進農業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
結合東莞市農業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推進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力爭將全市所有蔬菜、水果種植戶納入誠信體系監管范圍,包括建立種植戶基本信息、及時更新監測數據、建立失信單位黑名單制度等。推動農資生產經營企業誠信檔案建設,將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的資質、消費者投訴情況和質量監測結果等信息統一納入誠信檔案管理,探索建立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誠信企業榜”和黑名單等制度。督促廣大農產品生產者和農資生產經營單位誠信守諾、依法經營[3]。
1.3 推進農業安全生產示范村建設
在東莞各鎮街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的新模式,在轄區內選取一些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大、監管工作較完善的村和社區,在指導其落實種養戶質量安全生產協議書、規范使用獸藥飼料承諾書以及無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承諾書的簽訂工作的基礎上,推行從投入品使用到農產品產出的全程監管,引導農戶進行清潔生產,確保農產品安全產出。
1.4 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把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與農業科技推廣、現代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園區建設等緊密結合,不斷擴大全市標準化生產面積和規模,充分發揮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強化技術指導和服務,通過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廣大農產品生產者科學種養水平,從源頭上減少農戶濫用農獸藥現象[4]。市一級農業部門繼續挑選一些種植規模較大,管理較完善的農產品生產企業或基地開展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一些條件具備的鎮街可結合當地農產品的生產實際,充分發揮轄區內標準化生產基地、“三品”認證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為廣大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規范農戶的生產經營行為。
1.5 推進農業品牌建設
加大“三品”認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積極開展“三品”認證活動。充分發揮“三品”品牌優勢,將其與標準化建設緊密結合,用品牌化帶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l展,不斷擴大“三品”農產品生產規模[5]。市鎮2級繼續通過開展“三品”認證企業和產品的專項執法抽檢工作,不斷規范“三品”認證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確保認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6 推進農產品產銷聯建建設
加大供莞蔬菜生豬生產基地的認定力度,推進供莞蔬菜產銷對接,加強供莞蔬菜標識管理,提高供莞蔬菜的溯源能力。強化供莞生豬基地的動態監管,進一步推進供莞生豬電子標識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不合格生豬情況快速通報機制,確保供莞生豬的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
2 新形勢下東莞市農業發展應對策略
2.1 抓當地特色,農業引進亮點項目
以一種當地主要水果為種植基地,例如東莞嶺南水果荔枝,在基地園區內配以其他季節性水果為輔,使果期覆蓋全年,逐步建成種植、觀光和休閑旅游相結合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園區內可以設休閑品茗區、農業教育展覽區、種植體現區、產品銷售區等功能區,打造綠色、生態、環保、休閑的都市農業項目。另外,根據各鎮的實際,也可以設置集生產、生態、飲食功能于一體的休閑農莊,農莊內設蔬菜種植區、水產養殖區、飲食區等功能區,形成一個具有農業耕作、水產養殖、旅游飲食等配套的綜合型旅游點。
2.2 抓源頭保障,凈化生產環境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實行農業環境質量報告制度,為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提供依據[6]。擴展農業環境監測點和質量監測測定指標,構建全市耕地質量動態監測和預警系統,提高耕地質量監測信息化水平。實施放心農資進村入戶工程,配合開展農資打假行動。
2.3 抓農業技術,推廣提高產品質量
做好科研項目申報和成果鑒定,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在農業園區建設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治示范基地。推廣輪作改種、蕉園低壓微噴灌技術和抗(耐)病品種,有效減輕香蕉黃葉病造成的損失。加大退化蕉園改種項目幫扶力度,控制病蟲發生危害,提高改種效益。建立健全新品種展示與示范體系,引導種植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引進適地適種作物,應用生物技術應對環境污染,為全市科學生產提供決策依據。
2.4 抓檢疫檢測,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全面加強植物檢疫工作,完善有害生物監控預警網絡,設立疫情調查點與監測區,建設疫情數據庫,健全突發性植物疫情應急反應機制,加大防控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力度。以虎門港、松山湖園區、五大森林公園為重點,督促全市公共綠化地帶做好紅火蟻防控工作,確?!安宦┌l生點、不漏施藥”[7]。分步建設植物檢疫實驗場,把好引種和產品調運檢疫關。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健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強生產環節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控信息系統,做好軟件更新,擴充病蟲測報信息化功能。
2.5 抓平臺建設,保障安全產品供給
建好安全農產品配送區,創新農產品物流方式,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切實開展地方品種豬資源保護,發揮供莞生豬生產基地資源優勢,確保東莞優質豬肉供給。全面升級東莞農業信息網,構建縱向貫通、橫向相聯的農業網絡。優化“農信通”服務,建立健全農業信息采編新平臺,進一步推動信息服務多元化、社會化和辦公自動化。
2.6 抓農業人才培育,優化管理效能
深入實施“鄉土人才”工程、“綠色證書”培訓工程,組織農村“鄉土人才”跨鎮傳授實用技術,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把農村人才工作不斷引向深入。依托網絡資源開發遠程教育。抓好農業職業技能鑒定,全面實行上崗培訓機制。
3 參考文獻
[1] 沈萬紅.創新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對新形勢下大竹縣農業發展的思考[J].達州新論,2008(1):48-51.
[2] 汪鳳桂,歐曉明,肖鑫.論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與思路——廣東不同區域農業發展趨勢的比較與啟示[C]//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6分會場都市型現代農業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北京:中國農學會(China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ocieties),2009:3.
[3] 周玉國,施江濱.論新時期云南農業教育應對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的策略[C]//農業職業教育與“三農”問題——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昆明:云南省農業教育研究會,2008:5.
[4] 田曉婷.北京市順義區都市農業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5] 陸世明,黃元寧,高正寶,等.加入WTO對滁州農業發展的影響和應對策略[J].安徽農業科學,2001(6):7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