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3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實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以解剖醫學知識為切入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愉快的主動學習。長期以來,醫學物理實驗的課程設計多為純物理實驗或驗證性試驗,實用性不強,教學未能體現醫學特色,與學生的后續醫學課程內容關聯性不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注重教學創新,就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即單純根據教材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再讓學生如法炮制地進行實驗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解剖醫學知識,盡可能多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多媒體、視頻短片、軟件模擬實驗、立體實物模型演示實驗等,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將醫學物理原理與實驗現象很好的聯系起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解“心臟做功”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先通過投影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心臟解剖圖,另一張是血液循環圖,并告訴學生血液循環需要由心臟做功來維持。具有醫學背景的學生一定會對心臟工作的原理產生興趣,想要深入理解機體內的血液循環,就必須仔細看清圖片內容,于是新課程教學內容就漸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再順水推舟,在黑板上畫出整個心血管系統的簡化物理模型,用箭頭標示出血液的流動方向,循序漸進引出心臟做功的物理公式。經過變換公式推導,可知心臟做功多少與主動脈血壓和血液流速有關。最后,再通過物理實驗儀器測量以上兩個變量,讓學生根據公式求出心臟所做的功,從而了解心功能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結合專業學科特點,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恩格斯曾說過:“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說明解剖學在醫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醫學物理實驗課程應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特別是加強物理實驗與解剖醫學知識的聯系,重視實驗的醫用性。作為醫學院校的教師,應該合理利用校本部及附屬醫院的醫學資源,隨時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醫學動向和醫學研究問題,特別是解剖醫學知識背后蘊涵的物理學哲理和研究思維方法,進行整合、提煉,豐富到醫學物理實驗的課堂。比如,講到“幾何光學實驗”時,單純以玻璃透鏡為實驗道具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趣。如果結合人眼的解剖醫學知識,向學生展示眼球剖面的解剖結構圖,再講解眼睛的光學結構、折射原理,并用物理知識將眼睛簡化為一個單球面折射系統,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再如“液體粘度系數的測定實驗”,傳統的實驗是根據泊肅葉定律原理,采用比較法測定水或酒精的粘滯系數,實驗內容比較乏味,缺少與醫學的聯系。根據解剖醫學的知識結構特點來對實驗進行改進,因為血液的顏色是紅色,而且具有一定的黏性,可讓學生在水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甘油和紅色顏料,模擬制成不同粘滯性的血液樣本,進行比對實驗,再聯系人體血液的粘滯性應用在臨床疾病(如冠心病)的診斷、治療等,這樣既能夠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操作性,還有利于學生科研素質和實驗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醫學物理實驗的教學應從學生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結合解剖醫學的知識,突出理論物理知識在醫學中的應用,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以滿足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需要。
作者:江虹 董世武 賈蘭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物理學所研究的規律在自然界中具有最基本、最普遍的意義,是現代醫學不可缺少的基礎。醫學物理實驗能使醫學生在科學實驗能力和方法上得到系統的訓練和培養,為學習后續課程和將來從事專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實驗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培養醫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素質。
1.物理實驗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1.1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存在問題
實驗內容陳舊、甚至個別內容與中學物理內容有所重復。附屬于大學物理學理論課的教學,無獨立的教學體系。醫學專業醫學物理學實驗課的教學學時較少,無法進行系統教學訓練。醫學物理學的學時安排一般是:理論部分50-60學時、實驗部分30學時左右。然而,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醫學物理學》第五版教材所提出的理論部分教學參考學時數為72-108學時。本部門的理論部分43學時、實驗部分21學時左右。對于物理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醫學生而言,如此少的學時很難學到應有的知識。另外,實驗教學無醫學院校的特色,醫學物理學實驗內容與工科物理學的實驗內容完全相同,多為驗證性試驗、純物理實驗、理論性強而實用性差,與醫學生的后續醫學課程關聯性不大,不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欲。
1.2實驗教學資源有限
由于經費不足致使全國各醫學院校的物理實驗教學普遍存在實驗儀器老化、實驗內容陳舊的現象。這種情況使得實驗教學計劃很難完成,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粘滯系數實驗,由于玻璃容器重心高容易損壞,一輪實驗下來,完好的玻缸所剩無幾。容器的生產廠家由于利潤少已停產,下學年的粘滯系數實驗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1.3物理實驗課開放不足
這一點在我院實驗教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其原因為:(1)考慮到實驗過程中的儀器損耗和實驗開支以及管理難度的加大。(2)在醫學類院校中,專任的實驗師特別是高級實驗師相對匱乏,一般都是由專業任課教師兼職,若加大實驗室的開放力度無形地就增加了這些教師的工作負荷,直接制約著教師自身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實驗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難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物理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
這些醫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約了學生知識結構水平和科學實驗能力的發展。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嘗試在醫學物理學實驗教學中采用多層次實驗內容、多方式教學手段,多樣化實驗評價等方法以期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2.1教學內容上采取分層次教學
在實驗項目里刪去與中學相同或相似的實驗,刪去與醫學聯系不大的驗證性實驗內容,考慮臨床醫學、藥學、檢驗、影像等各種專業的特點,盡量在實驗內容中增加與醫學、藥學等有關的部分,重視開設物理學前沿技術水平的實驗。可將其分為基礎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對基礎性實驗模塊的教學安排,其必做的實驗內容偏重于基本實驗技能和方法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醫學物理學的實驗方法和技能,并通過預習逐步培養,自主實驗的能力以及完成實驗報告書寫的訓練;對綜合性實驗模塊的教學安排,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己根據專業需求完成綜合性實驗。教師根據實驗性質和安排指導,逐步減少對實驗方法和步驟的詳細講解,強調實驗中的創新思想,啟發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對設計性實驗模塊的教學安排,學生將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原則上自主完成實驗。主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要求學生能自己提出實驗方案和實驗對象,對學習有新體會的學生可鼓勵其學習寫實驗論文。
2.2教學方式多樣化
科學的教學方法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傳統的實驗教學往往是灌輸式教學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在我們的實驗教學中,將問題教學引入我們的實驗教學全過程,實驗前注重學生對實驗原理的認識和掌握,通過提問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如何根據理論知識設計物理實驗,如何設計實驗步驟,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實驗后讓學生能對實驗結果有正確的評價,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因素[2]。同時,還可以引入現代多媒體教學,建立計算機仿真實驗室,充分利用CAJ教學。由于實驗儀器復雜、精密和昂貴,有很多實驗往往不允許學生單獨實踐,再加上實驗室建設經費有限,不可能購買所有的實驗儀器。為此計算機仿真實驗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彌補實驗教學在這方面的不足。
2.3學生實驗成績評價多樣化
關鍵詞:藥理學;教學;大學生;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9-0238-02
高等醫藥院校是培養高級醫學和藥學實用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醫藥行業畢業生考研繼續深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選擇就業的主要分配到各醫院、醫藥公司、制藥廠、研究單位等,工作的具體內容可能會涉及醫藥研究的眾多領域,如:藥物對疾病的干預及其干預機制、研究開發新藥、對中藥有效物質基礎的尋找、毒性成分及毒理機制、工藝和劑型的改革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等,這就意味著相當一部分學生今后要獨立開展科研和完成研究課題。而科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要完成預定的科研任務,必須具備以下能力: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檢索文獻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閱讀和鑒別文獻資料的能力、邏輯思維和分析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文字表述能力[1]。但經過長期觀察證明,很多大學生科研能力不強,有些大學生甚至不會查閱整理資料,對于實驗論文和綜述寫作的基本格式都不知道,更不用說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了。因此,學校非常有必要通過教學來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從而使其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擬從藥理學教學出發,談談藥理學教學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一、藥理學理論教學對大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1.在藥理學理論教學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案例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將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和藥學聯系起來的一門橋梁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在課堂上以教師傳授為主體,教師單向的講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重知識傳授,忽視教學中的感受、體驗和雙向交流過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制約了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2]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導致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差,實際動手能力不強,從而難以適應日后的實際工作。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以問題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問題的拋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3],譬如超前式提問、探究式提問。如在講到抗心絞痛藥物時,開篇首先利用兩、三分鐘介紹諾貝爾的心臟病史,然后就拋出問題:為什么他沒有采用藥物有效控制心絞痛的發作?哪些藥物具有抗心絞痛作用?抗心絞痛的作用機制是什么?”然后,如回答問題似的展開全章節內容教學。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案例作為教學材料,以案例作為主線展開教學,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帶出教學內容,通過案例教學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在案例式教學中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討論問題等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讓學生了解與掌握該章節相關的內容,并培養學生高層次能力。如在學習難逆行抗膽堿酯酶藥時,結合案例教學進行討論式學習?!盎颊撸?,45歲,農民,既往健康。3小時前在田間噴灑農藥昏倒在地,家屬將患者急送如院。體查:呼吸24次/分,脈搏110次/分,血壓90/60mmHg,昏迷,角膜反射消失,雙瞳孔針尖大小,呼氣有蒜味,多汗,流涎雙肺可聞及濕音,肌肉間斷顫動”該病人最有可能的醫療診斷是什么?患者為什么會出現瞳孔縮小、多汗、流涎的癥狀?肌肉間斷性顫動的原因是什么?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機制是什么?有機磷農藥急性中毒如何解救?在解救有機磷農藥中使用阿托品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阿托品化的標志是什么?與阿托品中毒有何區別?為什么有機磷農藥輕度中毒單用阿托品,而中重度中毒時阿托品必須聯用解磷定?這種應用病例進行討論式學習,既可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又可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不僅只是對學生“授之以魚”,而是更注重對學生“授之以漁”。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創新意識。
2.在藥理學理論教學中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是指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自我提高學識、自我長進的能力[4]。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相當有限,教師不可能在課堂內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而只能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知識傳遞給學生,教師在課堂內所能講授的內容少之又少,而當今醫藥科學發展迅速,知識信息量龐大,做科學研究必須了解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前沿。因此,大學生補充新知識就必須依靠自學,這樣才能在走出學校后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定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在學生自學之前,教師可就自學內容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在講授完阿托品的體內過程、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后,讓學生自學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在學生自學之前,教師提出問題,比如為什么要合成阿托品的人工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擴瞳藥和阿托品相比其特點是什么?普魯本辛和貝那替嗪的異同點是什么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在自學之前,教師也可以不提出問題,在學生自學完指定內容之后,就學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進行提問,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學會自學內容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在學完一個系統的內容后,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些學習方法,既可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又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針對特點在藥理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藥理學實驗課是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驗證理論課所學的基本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而且可以讓學生掌握藥理學實驗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通過藥理學實驗課,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實驗課,往往是教師先介紹實驗目的、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分析討論、注意事項等,然后學生才開始實驗。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實驗課敷衍了事,使其在實驗前不愿預習,在教師講解時不愿聽講,在實驗時不愿動手,在課后不愿獨立思考問題而相互抄襲實驗報告,對于理論知識不相符合的實驗結果不愿也不會去分析問題,或出現結論與實驗結果相互矛盾的現象,有的學生甚至不上實驗課。因此只有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才能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我們可以將實驗課分為三類:基本技能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通過基本技能實驗如小鼠的捉拿與給藥、鈣鎂對抗實驗、半數致死量的測定、抗驚厥實驗等,讓學生掌握藥理學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科研動手能力;通過綜合性實驗將多門學科聯系起來,讓學生了解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如狗血壓實驗為聯接解剖、生理、藥理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可以觀察出神經系統不同藥物對血壓、心電圖和呼吸的影響,可以觀察α、β激動劑和拮抗劑對血壓的影響有何不同,觀察受體拮抗劑對受體激動藥的影響,在實驗前要學生將設計的給藥順序寫在黑板上,大家討論,其余同學可發表不同意見,并說出其理由,經過討論,意見基本統一后,老師再把學生的意見綜合、分析,統一制定實驗的給藥步驟。又比如離體蛙心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可以結合中藥學分析觀察,讓學生觀察強心苷和熟附片對心衰的作用有何不同,中藥的生附片及炮制后的熟附片對離體蛙心的作用有何不同,為什么?通過這些綜合性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而通過設計性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逐步認識、理解和掌握藥理學的有關研究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實現其由書本到實踐、由實踐到創造的轉化。在學生進行設計性實驗時,教師可以給出幾個由學生能夠完成的特定實驗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也可讓學生自行選題。實驗題目定好后,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查閱文獻,如何撰寫文獻綜述,要求學生在提交文獻綜述的同時提交實驗方案,實驗方案經學生討論教師修改后進行實施,在實驗完成后學生不是提交實驗報告而是提交實驗論文。通過這種設計性實驗教學,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充分調動學生做實驗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這種設計性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和運用信息工具,提高其處理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能夠掌握綜述性文章和實驗性論文的寫作方法,從而提高其論文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藥理學這門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其科研能力,從而使之能適應其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旭剛,徐杏元,祈曉巖.運用研究式教學模式培養警官大學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中國監獄學刊,2009,(3):130-133.
[2]陳霞,顧錦華,吳鋒.PBL教學模式在藥理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4):772-774.
關鍵詞 醫學微生物學 教學 實驗課 設計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實驗課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課的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是提升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運用能力等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個重要手段。①因此,實驗教學在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目前包括我校在內的大部分高校的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大多為驗證性實驗,其基本模式是教師為學生準備好所有的實驗材料,并按照預先制定好的實驗程序安排學生機械地完成規定的實驗內容。②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在實驗教學中引入能啟發學生創造力的設計性綜合實驗。
設計性實驗是指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在教師指導下加以實施的一種實驗課教學模式。它將學生在已有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有目的地獲取新的知識,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最終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為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明確了設計性實驗的重要性和在整個課程中所占的比例。④本文分析本教研室今年來采用的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實踐活動,探討了微生物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
1 本文的設計性實驗教學的思想
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發生了一些新型傳染性疾病,如禽流感和豬流感病毒導致的人的感染、NDM-1超級耐藥細菌的感染等,引發高度關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將相關病原微生物的關鍵分子,如流感病毒血凝素和NDM-1金屬- -內酰胺酶等的原核表達引入實驗課中,并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研究探索。在學生完成基礎實驗的前提下,我們指導學生設計實驗,表達上述關鍵分子;最后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并模仿研究生答辯的方式進行總結匯報。我們希望在實驗中引入受到廣泛關注的新型病原微生物,并且采用臨床醫學生向往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激發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嘗試建立一套適合于培養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微生物學和實驗課的教學體系。
2 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實施方案
2.1 實驗前的準備
我校的醫學本科生課程中,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分別依次在第三個連續的學期開課。因此,在生物化學開課的學期,我們從32個實驗班中選取所有課程總平均成績相差在5分以內的6個班,隨機將這6個班分成兩組,每組三個班。其中一組為實驗組,采用上述實驗教學方法,另一組采用常規教學方法。通過年級的學習部向實驗組學生發放相關資料,讓學生初步了解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思想,并建議學生在完成正常的課程學習后,重點學習分子生物學相關技術原理,如PCR及DNA瓊脂糖凝膠電泳、質粒提取、DNA酶切及連接、感受態細胞制備、蛋白誘導表達、SDS-PAGE等,為下學期實驗課中所需的分子生物學知識扎實的基礎。
在開課前四周,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向學生講授上述技術原理,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并采用閉卷考的形式,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教師親自操作,向學生演示上述實驗技術的操作要領。
2.2 設計實驗方案
在設計性實驗開始的前8周里,我們規定學生在兩周內,以《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為主要參考書目,并在CNKI或highwire等數據庫中查閱一定量的文獻,然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具體實驗方案的制定。然后由指導教師對實驗方案提出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在第8周末確定最終實驗方案。
2.3 實驗操作
從第9周開始,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在此后的四周時間里,實驗室全天對學生開放,為學生配備所需的實驗材料、試劑、培養基和儀器等。在學生實驗期間,安排教師全時段值班并陪同學生實驗,解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確保實驗室安全,以防出現事故。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做實驗記錄,寫實驗報告。
2.4 實驗論文的撰寫及實驗匯報
在實驗前和實驗中,分多次系統地向學生講解論文寫作的相關知識,首先講解論文寫作的意義、一般要求,然后用舉例的方式,重點講解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的格式和具體要求。在實驗完成后,指導每個小組的學生完成論文寫作,并幫助學生修改論文,在反復修改后,以小班為單位,要求各組將自己的論文以PPT報告的形式,按照研究生畢業答辯的要求進行交流,并擇優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
3 教學方法的成果分析及問題總結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雖然每個實驗班在實驗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是經過四~五周的實驗,每個實驗小組最終都能完成實驗方案的全部內容,并能獨立完成論文寫作和實驗總結報告。通過認真分析學生的學術論文和總結匯報,并且最后比較實驗班和非實驗班的醫學微生物學這門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我們認為,本教研室采用的設計性、創新實驗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這種教學模式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設計實驗課對醫學微生物學學習的促進作用
我們采用的是綜合性實驗,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多種分子生物學和基本的微生物學技術和操作,通過系統的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明顯得到提升。從實驗考核(表1)來看(以2010級本科生為例),實驗班高分段(>90分和80分~90分)人數和平均成績明顯高于非實驗班。這表明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相比,新實驗教學模式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在學生準備及實驗過程中,針對實驗方案所涉及的領域查閱一些相關資料,對相關病原微生物學的基本特性、致病機制等方面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從而豐富了微生物學知識體系。因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驗班的期末考試的成績(表2)也顯著高于非實驗班(以2010級本科生為例),這表明設計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微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理解和記憶的能力。
3.2 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3.2.1 文獻調研、論文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在實驗方案的準備及論文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參考資料,每個實驗小組都在網絡數據庫查閱了相關的文獻,并查閱了相關的圖書資料,因此,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和提高。由于要求學生按照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的格式進行論文寫作,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認真總結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數據,并對實驗數據進行適當的分析和討論,而且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反復按照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因此,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文字功夫,還使他們系統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最后由于我們要求每個實驗小組安排一名同學進行實驗總結報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組織PPT多媒體文件,并進行匯報。
3.2.2 科研思維和實驗技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本實驗需要用到較多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此外,還需要用到培養基配制、細菌分離培養及鑒定(蛋白表達宿主菌)、無菌操作技術、感受態細胞制備及發酵技術等微生物學技術。在開展實驗前,學生必須首先理解相關的技術原理,然后將實驗所需的多項實驗技術組成一個有序、連貫的有機整體。這一過程的深度和廣度是傳統實驗課的內容無法達到的。在規定內容實驗課上,學生每次學到的是一項或幾項實驗技術,而在自主設計實驗過程中,學生自主地組合并綜合應用這些技術。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組成團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實驗,這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往往需要要進行1~2次的復復實踐才能掌握這些技術,尤其是當出現問題時,實驗重復的次數會增加。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分析并解決問題,不僅掌握了技術本身,而且學會了分析并解決問題的科研思維能力。
3.3 教師的素質獲得提高
首先,我們所采用的自主設計實驗難度接近科研課題,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才能順利完成該實驗,因此對施教老師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教師需要自己開展預實驗,并向學生講述實驗技術的原理、示范相關操作要領;再次,在制定實驗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才能發現學生擬定的實驗方案中存在的問題,這對促進教師的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教師在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自身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更有利于實驗教學工作,從而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4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為了完成自主設計實驗,本教研室的教師付出了比傳統教學實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出了更多的犧牲。首先,需要我們在上學期就要開始為該學期的實驗設計進行提前宣傳,做好準備。在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業余時間為學生講解相關病原微生物的各種知識、各個實驗技術的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項。在指導學生修改實驗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實驗方案進行修改。在實驗過程中,即使是在晚上和周末,只要學生做實驗,教師就要全時段值班,指導實驗。因此,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要對工作負責,從工作的角度出發,不計較個人得失。
5 總結
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相比,我們所采用的設計性實驗首先通過具有轟動效應的病原微生物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熱情。其次,我們的設計性實驗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授之以魚”轉變成“授之以漁”。這種實驗課的教學模式首先直接提高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實驗技能,并間接增強了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效果。它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遠遠超過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在完成自主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對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查閱資料、設計方案、開展實驗、進行報告和總結等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為今后繼續學習,積累了一定經驗,奠定了基礎。雖然我們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了上述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當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堅持在教學改革的道路上繼續探索。
注釋
① 陳瓊華,錢黎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中山大學學報論叢[J].2006.26(6):22-26.
② 易力,,陳萬光等.推進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J].實驗室科學,2010.13(1):10-11.
關鍵詞: PBL教學法 病理生理學教學 設計性實驗
病理生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疾病發生發展規律、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基礎醫學理論學科。實驗教學是病理生理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復制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設計性實驗,對科學研究全過程進行初步訓練和模擬,使學生逐步理解疾病發生發展的原因、機制、功能、代謝變化、有效防治措施。在遵循實驗目的和條件的前提下,由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完成實驗,要求學生綜合多門學科知識、實驗原理設計方案,充分綜合運用學到的多學科知識和實驗原理發現并解決問題。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被激發,彌補了傳統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的不足,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1,2]。
目前,設計性實驗主要以課堂實驗教學為主。這種實驗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又要求在4~6學時內達到教學目的,因此對教師選定實驗內容和教學組織的能力要求較高。教研室在學生掌握了病理生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后,開設了4學時的“未知藥物X影響家兔肺水腫形成”的病理生理學設計性實驗課。教師將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新模式[3,4])應用于設計性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并提出研究的問題和可行的解決方法。教師主要向學生講解病理生理實驗設計的流程、基本原則(如對照設計)及應用,使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圍繞實驗目的設計方案。重點是教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如何提出問題(1學時)、建立及論證假說(1學時)、實施實驗(1.5學時)及完成實驗報告(0.5學時)等教學環節。具體如下:
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培養通過現象發現問題能力。
學生分組進行未知藥物X影響家兔肺水腫形成的導入性實驗,目的主要是練習家兔頸部皮下注射麻醉、運用聽診器記錄肺臟呼吸參數,及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研究未知藥物X影響家兔肺水腫形成機制的學習積極性。隨后,教師啟發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積極主動思考,提出該實驗現象的機制假說。
2.論證假說設計實驗,培養科學創新思維能力。
該環節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現有條件找到問題突破口,設計相關實驗論證假說,討論實驗方案,并對不同方案的優缺點、可行性及必要性等進行分析和論證,預測實驗結果及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幾次預實驗,發現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優化實驗方案,最終確定最優實驗內容,如實驗名稱、目的、條件、步驟、預期結果與結論等。教師在此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生設計方案的科學可行性,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注重對其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實驗設計的全過程。
3.實驗驗證假說,培養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各小組按照預定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教師多用啟發式教學提醒實驗關鍵環節的注意事項,但是不要過多干涉學生的實驗操作,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用于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實驗中遇較難的操作步驟,如家兔頸靜脈插管術是該實驗的難點,則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觀看家兔相關實驗教學片,幫助學生完成相關實驗操作,得到預期的實驗結果。
4.隨堂完成實驗報告,培養科研論文寫作能力。
實驗假說驗證完成后,學生分析總結各自實驗結果,隨堂撰寫并提交包括實驗設計方案、結果、分析討論、結論的實驗報告。重點是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深入討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該過程中,對實驗從方案設計到具體實施過程所要求注意的客觀性、復雜性、嚴謹性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實驗設計必須依據一定的設計原則,預期實驗結果才可重復、可信,實驗設計嚴謹才能使結果更科學、可靠。
隨后,我們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學生進行了回訪。多數學生希望多開病理生理學設計性實驗課,認為這種由自己設計、完成的實驗對提高與培養自身的科研素養非常有益,尤其在培養實驗設計、操作、結果分析和科研論文寫作方面幫助較大;且認為這種形式的設計性實驗課PBL教學法,在大大調動學生通過現象發現與分析解決問題、探索機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更利于師生互動與溝通。
綜上所述,我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多采取PBL法講授設計性實驗課,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實驗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又能體現實驗教學課的創新性。同時,教師要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綜合科研素養、實驗設計及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深入挖掘教材并用心篩選能夠順利開展、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主動性的設計性實驗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利梅,陳新民,李敏.在設計性實驗中培養醫學生的科研能力[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2):1126-1127.
[2]呂英軍,鮑恩東,張書霞.設計性實驗在動物病理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2:45-46.
[3]Yiou R,Goodenough D.Apply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the example of Harvard Meddical School[J].Surg Radiol Anat, 2006,28(2):189-194.
【關鍵詞】藥學本科教育 藥學高職教育 藥學理論 實驗實訓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1-0051-03
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努力構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高等教育體系,走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之路,是我國教育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家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藥品生產、使用、臨床服務等內容,藥學高等教育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協調發展???、本科、碩士、博士等各層次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比例;協調發展學術型、應用型和復合型等各類人才培養的規模和比例;構建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高等藥學人才培養體系,使之更加適應我國藥學發展和健康服務體系的要求。本文就高等藥學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作一分析,討論其培養目標與崗位的選擇。
一 高等藥學本科生的培養及適用目標
我國藥學教育始于20世紀5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開始走向正規。據《中國藥學年鑒》2007年記載,我國設置藥學類專業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有475所,其中本科院校269所,高等??茖W校38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165所,總后勤部及武裝總隊3所,在學制培養上,本科教育多采用4年制,也有少數學校的臨床藥學為5年制,??平逃话銥?年制。據文獻報道,我國現有醫藥生產企業5146家,其中生物制藥企業4000多家,中藥制藥企業1萬多家,化學制藥企業4000多家,醫藥銷售企業1萬多家。我國藥學人才培養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遠無法滿足醫藥行業的人才需求。合理培養大批藥學人才是藥學教育領域的重任。
1.培養藥學本科生,是一個重要的層次
由高中轉入專業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轉折。經過4~5年的學習,在專業上已掌握較為廣泛的知識,其理論應高于高職生,經過實習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已經具備了從事藥學各崗位的基本能力,屬于復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藥學教育發展的一個特點是藥學碩士、博士培養規模增加。在現行的高教體制中,科研論文數量、重點學科建設、SCI論文、碩博士培養規模是重要的評價指標,碩博士大量培養的結果,勢必形成“本科無用、碩士將就、博士有用”的局面,每年各高校大多數本科畢業生追求考研,而藥學本科教育有些方向不明,不知道哪里需要本科畢業生。在每年的大型人才招聘會上顯示出很多企業非博士不要,碩士生就業也會受到威脅。在社會實踐中,藥學領域各崗位的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勝任,不一定非要碩博士才能擔當。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是當前藥學領域需要多少學術型人才、多少應用型人才和多少復合型人才,按比例和規模協調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有些企業和單位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在招聘人才時定位過高,一個本科生能勝任的崗位一定要用一個碩士或博士,這實際上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2.藥學本科教育還承載著培養潛在學術型人才的重任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作為藥學人才的培養基地,應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加強對藥學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如何培養合格的新型藥學本科生是當今藥學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
3.在我國現有的藥學高等院校中,設立的專業較細化
如藥學、中藥學、藥物制劑、制藥工程、海洋藥學、藥學管理、中草藥資源與開發、生物制藥技術、藥品營銷、臨床藥學,另外還有很多研究方向。這些專業和方向的設置與市場需求有很大關系,都需要打好基礎,如抓好公共課(外語和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等幾個部分,另外也開設和生命科學有關的課程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等,在學完基礎課程進入實際環節后則要加強甚至進行個體設計,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計劃。培養和發現學生的科研能力與興趣,從中發現有科研苗頭的學生再進行進一步引導,最終確定有科研潛質的可建議走碩士、博士之路,這樣更利于做到投資明確、人盡其才。
4.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培養合格的本科生必須有一支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本科課程的教師要相對穩定,其次要求教授也必須走向講臺,擔任本科課程的教學,以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給學生提供創造鍛煉和提高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按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和個性特色,學習與就業方向的選擇亦如此。如果一個班級50人,畢業時其中45人都選擇考研,那么其中一半是出于無奈是為了以后好就業,而非科研苗子或愿意終身搞科研。
在本科學習期間,發現和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建立本科生導師制很有必要。有了導師制,老師與學生間的聯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學生良好學風的培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并可盡早地進入實驗室適當參與一些科研工作,開拓創新思路,培養科研意識、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與邏輯判斷的思想、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既可豐富實習活動,更使學生終生受益。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實驗教學;動手能力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主要研究飲食與健康的關系,目的是指導人們合理飲食,達到預防疾病、保護健康的目的。該門課程實際上包括兩個緊密聯系又互相區別的學科――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所謂的“富貴病”發病率不斷攀升,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的科學性。除食物營養外,人體營養和公共營養等領域均需要營養學專業人才。隨著食品污染和食品衛生問題的不斷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在兩會被提出,食品安全評價體系、食品衛生監督和管理部門需要食品衛生學人才。然而,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的實驗課程安排不多,如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社會需要的實踐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為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獻計獻策。
一、提高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
受傳統“重理論,輕實踐”觀念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驗過程中缺乏思考和鉆研能力,實驗操作的主動性不強。因此,讓學生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從思想上重視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前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合理安排理論課與實驗課的授課時間。實驗課要安排在理論課后,且間隔的時間不能太久。通過理論課的引導,讓學生對于將要進行的實驗充滿期待,躍躍欲試。如在學生完成營養配餐的學習后,開展食譜編制的實驗課,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2.實驗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如講授鮮奶的衛生質量檢驗之前,先給出大家關注的“大頭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本次實驗的實用性。
3.設置懸念。實驗講授前讓學生按自己的思路把材料的準備、實驗的步驟寫在紙上。通過思考,學生會產生很多疑問,在正式實驗開始時就會更專注。如食品樣品的采集和制備教學,課前告訴學生今天要去糧倉采集樣品,讓學生思考需準備哪些工具和材料?如何采集和帶回?
二、加強實驗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實驗教學人員應該有耐心、責任心以及很強的應變能力,要熟悉本專業的前沿研究,掌握國家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了解近年來食品衛生問題、安全事件的根源及解決辦法,以備學生隨時的提問。實驗教學人員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第一,做好準備實驗。對于實驗過程中的每一步驟要充分思考,考慮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并總結相應的解決辦法。第二,開展實驗教學研討會,集中實驗教學教師及有經驗的專家,為更好交流實驗教學經驗提供平臺。第三,實驗教學人員申請、參與課題研究,投身科研工作,充分發揮科研促教的作用。第四,積極參與學校、教研室組織的研修深造和學術交流,拓展知識面,追蹤學術前沿。
三、發揮實驗教學過程中細節的促教作用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實驗課只有28個學時,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食品樣品的采集和制備、果蔬中還原性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等7項。
因此,如何抓住僅有的幾次操作性實驗,通過課堂實驗的細節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課堂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方法總結如下:
1.分組時注意組員的性別搭配。實驗課通常要分小組進行。如果學生自行組合,通常是男生一組,女生一組,而實驗的效果通常是女生組較好,男生組普遍貪玩、不認真。如果分組時教師按照一定的比例適當分配男女生,實驗的效果往往更理想,學生動手的熱情也高漲。
2.小組內合理分工。實驗小組內明確分工,合理利用有限的實驗器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如食用油脂的衛生檢驗實驗中,酸價、過氧化值、羰基價的檢測可以在小組內由不同的組員輪換進行。
3.改進實驗考核方法。目前,大多數院校實驗課的考核方式是考查實驗報告的撰寫,其中實驗結果的好壞是拉開實驗課成績的關鍵。在實驗過程中,雖然有些學生認真進行了實驗,但是由于個人操作、誤差的存在等原因,實驗結果并不理想。有鑒于此,有的學者建議可從實驗基本素養、設計實驗論文的質量和科研討論的積極程度三個方面全面進行考核,以4∶ 3∶ 3 的分值來評價經典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科研小組討論的實施效果。
四、實踐教學走出課堂
傳統的實驗課,采取的教學方法往往是教師講解、學生動手,這樣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人體營養狀況的評價方法”的實驗課時,可以嘗試讓學生走出課堂,以義診的方式到農村基層完成膳食調查、人體測量及臨床體征檢查等的實踐。一方面,更換教學場所,體驗新的環境,學生總是充滿新奇和向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在所學和所用之間搭起橋梁,讓學生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對知識的掌握會更扎實。此外,走出教學大課堂,通過與形形的人溝通,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處理緊急事務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的狀況。
以上是筆者對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以及對該實驗課程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建議。不當之處,還請廣大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趙秀娟,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3):3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