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29: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檔案助理館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 基于CNKI的大數據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Ⅲ對于大數據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衛星地圖的雷電故障可視化分析 基于Cite Space的內部審計可視化分析 國際商務會話研究現狀的計算機可視化分析 我國智慧檔案館研究現狀與熱點的可視化分析 區域發展研究現狀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競爭情報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中國知網的“和”文化研究文獻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Maps API的可視化分析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基于CSSCI文獻的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研究科學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CSSCI的專利論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盧章平 基于引文耦合的數字圖書館研究結構可視化分析 基于CSSCI的我國管理學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的研究機構情報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mashup研究可視化分析 基于Transana平臺的教師專業發展可視化分析案例研究 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可視化分析 圖書情報學合著網絡研究:基于CSSCI基金論文的可視化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11]Chen, C.M.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57(3): 359-377.
[12]呂巾嬌等. 活動理論的發展脈絡與應用探析[J].現代教育技術, 2007,(01): 8-14.
[13]Xu, Y. and D. Wang. Order effect in relevance judg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59(8): 1264-1275.
[14]Xu, Y.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 Part I: An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58(7): 958-970.
[15]Xu, Y.J. and C.L. Liu. The dynamics of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art II: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the activity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58(7): 987-998.
[16]侯劍華等.國際科學技術政策關鍵節點文獻演進的可視化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8(11): 10-14.
關鍵詞:校友錄 信息管理 信息系統
校友是學校的寶貴資源,以橋梁和紐帶的角色有效建立起了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學校實現自主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管理好和開發好校友資源,為校友在學校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是促進高校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實現加速發展、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個關鍵且可行路徑之一。
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管理信息系統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過程中的作用日益顯著。通過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能夠有效地以開放的方式進行校友的管理,便于校友信息的查詢、增加等工作,也能夠以開放平臺的方式由校友自行修改或完善其個人相關信息??傊S唁浌芾硇畔⑾到y是實現校友動態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實現途徑。
1 校友錄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原則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具備了更為豐富的內涵,信息作為重要的資源,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展現出重要價值和地位。依據中國海洋大學校友信息管理的具體情況,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主要遵循如下指導思想和原則:
①信息共享,統籌考慮。應用系統基于校園網,實現較高水平的信息資源共享和跨平臺的信息資源訪問,系統結構應具有跨平臺訪問不同數據源的機制設置。②可擴展性和包容性。系統要具有較好的可擴展性和包容性,能接納已有的數據結構,在今后系統擴展時有效地保護己有的資源。在需求變化時,能方便地調整結構。易于擴充功能,升級方便,既滿足當前的業務需求,又為今后的擴充留有較大空間。③布局合理,服務完善。在信息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基礎上,對信息管理進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業務處理的同時,按照權限進行信息的查詢和維護。④使用方便,維護簡單。軟件應用系統的設計符合日常辦公運作的需求,其功能完備實用,且簡單易學,界面友好清晰;同時網絡結構簡單明了,層次清楚,便于維護和管理。⑤信息安全,運行可靠。系統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機制、身份認證、權限檢查,并與校園網的安全機制相結合,在路由技術上設立信息系統防火墻。
2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模塊是軟件結構的基礎,軟件結構的好壞完全由模塊的屬性體現出來,把軟件模塊化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軟件的復雜性,使軟件設計、測試、調試、維護等工作變得簡單。
2.1 用戶管理模塊 ①系統用戶分為一般用戶和系統管理員兩種;②普通管理員和系統管理員可以添加、修改、查詢、刪除用戶信息,并分配用戶權限;③每個用戶都可以修改自己的用戶密碼。
2.2 校友信息管理模塊 ①只有系統管理員可進行校友信息的操作;②添加、修改、查詢、刪除校友;如刪除某校友信息,應刪除與之相關的所有信息;如修改校友信息,系統需要記錄修改時間和修改的次數;③校友信息除了姓名、年齡、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還包括該校友的入學時間、所學專業、所在班級、學號、學位信息、畢業論文題目、指導教師、畢業去向、在學期間獲得的獎勵等輔助信息。
2.3 其它功能模塊需求 ①建立校友信息列表的功能鍵,方便用戶隨時查看校友信息;②添加系統幫助文檔,應包含系統版本信息和系統使用手冊;③注銷和退出系統的功能鍵。
除了功能性需求外,系統還應能進行多窗口操作,應操作簡單,并且應有較好的圖形用戶界面,而且系統需要運行穩定、安全可靠,具有好的可擴展性,以便根據實際情況添加新的功能。
3 系統數據描述
通過對系統的業務流程的分析,需要設計如下所示的數據字段和數據表:①用戶信息表,包括的數據字段有:用戶編號、用戶名、密碼、真實姓名、聯系電話、用戶權限、權限編號。其中用戶編號是關鍵字段,進行自動編號,每添加一位用戶,編號會自動加1。②校友信息表,包括的數據字段有:編號、姓名、入學時間、性別、出生年月、聯系方式、所在單位、所在省市、電子郵件、學歷層次、所學專業、所在班級、學號、畢業論文題目、指導教師、獲獎情況、校友信息修改次數、校友信息最后修改時間。
4 結束語
校友錄是為了方便校友之間聯系而使用的一種系統。目前,經濟發展迅猛,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以致把大多數的時間都投入在工作上,往往就會淡忘以前的生活。學生時代是夢想最多的時代,感情最純真的時代,在那時,我們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人,也交了很多知己。但是一走上工作崗位,大多數人都會與以前的朋友失去聯系。有時,即使想聯系卻沒有聯系方式。通過校友錄系統,可以找到想要聯系的朋友,這是許多人都認可的,可以看出設計一個校友錄是極具可行性的。
參考文獻:
[1]胡艷娥.高校校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淺析[J].理工高教研究, 2009,28(5):78-80.
[2]付杰.檔案利用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蘭臺世界,2005(3):28-29.
[3]王婷婷.高校校友檔案價值與建設新探[J].蘭臺世界,2010(11):54.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知識互動
[中圖分類號]G250.7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41(2013)03-0047-03
1引言
信息共享空間( Information Commons, 簡稱IC)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大學圖書館為迎合數字時代讀者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種全新服務模式。其定義有多種不同的表述,歸納起來主要基于兩種思想: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圖書館前負責人唐納德比格(Donald Beagle)認為IC是由實體層、虛擬層和支持層組成的綜合設施,能為讀者的研究與創造提供一站式服務[1];上海圖書館的吳建中館長認為IC是一種動態的學習環境,能促進讀者之間交流協作、培養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2]。從中可以看出IC不僅是一種綜合性的服務設施,更是一種動態的學習環境,它使圖書館服務變被動為主動,從靜態的文獻資源中心向動態的學術交流中心、技術實踐中心及知識創新中心轉變[3],因此,探討IC的知識互動對策,有利于IC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
2實踐情況分析
近年來,四川理工學院圖書館先后建成信息咨詢室、合作學習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及讀者培訓中心等基礎服務設施,構成了圖書館內部IC的形態。為了對這種IC的成效進行檢測,筆者以信息收集、資料整理、參考咨詢、資源運用、學習研究、經驗交流、成果展示7項服務指標,共設63道測評題,以問卷的形式對隨機相遇的教師、學生及館員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圖1、圖2調查情況發現:1)教師為適應教學與科研的發展,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充實自己,所以他們對IC各項服務指標的利用率較為平穩,分值均在4分左右;2)學生并不熱衷于與人交流,只是將IC作為一個方便使用資源的場所,所以他們對靜態服務指標的利率較高,對動態服務指標的利用率偏低;3)館員經常協助他人獲取信息,所以他們對資料整理、成果展示兩項服務指標的利用率較高,分值均在5分左右;4)IC這種綜合性的服務設施能使讀者之間的共性表現更為明顯,但由于不同群體讀者使用IC的習慣各不一致,彼此之間并不容易產生知識互動。
3高校圖書館IC知識互動的實現對策
高校圖書館的IC為讀者交流協作提供了場所,但并不意味著讀者在這種理想的環境中就一定能產生知識互動,所以圖書館必須以多元化路徑讓讀者之間高度接觸,再配以服務人員的引導作為后勤保障,將具有獲取動態信息資源目標的特定人群聚集在一起,提高不同群體讀者之間產生知識互動的概率。
3.1 通過與讀者建立伙伴關系,形成合力
心理學中的比馬龍效應,意指教師的主觀期待會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借用這樣的概念,可以思考圖書館構建IC對讀者有怎樣的期待?這樣的期待有沒有對讀者明確表達?為達成期待的目標,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通過思考這些問題,不難發現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途徑。對此,許多高校圖書館也曾扮演過積極主動的角色,如:建立圖情教授制度加強與教師的溝通,讓教師通過參與課程設計、畢業論文、創新基金、重點學科、社會實踐等重點信息服務內容的親身感受來指導和調動更多的讀者來利用圖書館;鼓勵學生社團圍繞讀者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創建閱讀小組、過級小組、考研小組、英語沙龍、競賽小組,以此促進知識、心得、經驗、技術的交流。然而,這些措施因讀者的習慣各異導致成效甚微。與讀者形成強大合力的關鍵在于:1)注重讀者的主體作用,切實增強讀者的主人翁意識;2)注重讀者的精神愉悅,滿足讀者求知、求美、求樂的需要;3)注重軟環境建設,為讀者營造出和諧、友愛、彼此關懷、分享互助的氛圍。
3.2 以梯隊服務,形成聯動
“結構合理,協調有序”的服務團隊能根據特定的情境和讀者的需求層次,提供滿足個人導向或群體導向的信息服務。圖書館應該對不同學科背景、專業、特長的館員、專家、教師及學生助理進行統一協調,組成外、中、內三層保障的復合式聯動服務梯隊:外層由一般館員和學生助理組成,負責一般咨詢服務,解答常見的咨詢問題,引導讀者利用各種資源,幫助讀者進行信息收集、整理,遇到較難的專業問題時,及時與中層或內層相關人員聯系;中層由信息導航員、軟件專家及設備維護人員組成,負責培訓讀者掌握館藏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和常用軟件的操作,解答讀者遇到的技術問題,處理設備故障;內層由各學科組專家、各教學機構教師、圖書館資深館員組成,負責參與讀者的學習與研究,引導讀者進行思考和討論,協助讀者搜集相關研究資料,分析處理讀者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提出研究思路或解決方案。
3.3 加大對IC的宣傳力度,營造氛圍
IC作為支持學校教學科研及創新體系不可或缺的信息服務平臺,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4]。因此,國內外各大學圖書館都非常重視對IC服務模式的宣傳,如:韓國的延世大學圖書館憑借“魔鏡”和“數字池塘”兩項數字技術對IC服務模式的宣傳,吸引讀者積極利用IC開展學習與研究,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通過開展各種主題的宣傳活動,讓讀者在一個“充滿微笑”的環境中得到“一次滿足”的服務。通過借鑒以上大學圖書館的成功經驗,筆者認為圖書館可從以下方面加強對IC的宣傳力度:1)可根據讀者的習慣、行為及興趣建立讀者檔案,定期推送相關的導航信息,讓讀者熟悉IC的服務功能與資源配置情況;2)可在圖書館主頁、LED顯示屏、查詢機上添加宣傳IC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內容,激發讀者利用IC的興趣;3)可通過各學科組、各教學機構、教務管理部門進行整體推廣,使IC服務模式和教學、科研有機地融合。
3.4 建立服務評價機構,促進成長
IC就好比一個成長的有機連續體,伴隨著讀者共同成長,所以,圖書館應與學校各教學、科研部門攜手建立一個服務評價機構,及時對IC服務模式的成效給予評價和提出建議。評價內容可根據讀者的期望值和認知度來確定;評價數據可通過日常信息反饋、派發問卷、信息勘探、信息過濾、圖書館知識競賽等方式獲?。辉u價方法可采用分量表,對平均分值較高的服務指標,給予鼓勵;對平均分值較低的服務指標,提出改進意見,并開展相應的培訓和指導,以保障服務的質量。同時,服務評價機構,還可以選擇“輔導計劃”的形式,對服務人員進行綜合測評,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意識,以提高服務的質量,如: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圖書館于1998年秋天開始進行一項正式的“輔導計劃”,該計劃大致由總體目標、實施方案、個人業績、評定星級四個環節組成[5]。該項計劃在執行過程中的激勵作用就像“鯰魚” 一樣,引發館員這些“沙丁魚”的生存危機,形成經濟學中的鯰魚效應,通過館員所付出的時間、技能及努力,達到幫助讀者提升知識及能力水平,促進成長、彼此關懷、分享互助的效果[6]。
4結語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環境下,IC這種綜合性基礎服務設施與動態學習環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者逐漸增多,有關IC的實踐經驗也陸續出現,為IC的后續建設提供了切實的依據。因此,筆者更加有理由相信,經過不斷努力和完善,IC將會成為今后國內高校圖書館主流的信息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琳.香港地區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共享空間建設[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1):51—55.
[2] 王敏.高校圖書館如何構建符合館情的信息共享空間[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1):75—77.
[3] 吳浪.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學習交流活動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1):79—81.
[4] 郭晶,陳進. IC2:一種全新的大學圖書館服務模式[J].圖書情報工作,2008(8):115—118.
【關鍵詞】 檔案管理;歷史文獻;查考價值;重要性
檔案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史上最為重要的文獻參考資料之一,是國家機構社會團體組織以及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價值的各種歷史文獻資料。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世代相傳,檔案發揮著獨特的價值和作用,它是將人類記憶延續成為聯系過去和未來的信息傳送紐帶,通過歷史記載,可以將人類的發展歷史完整的保存下來,成為后來人探究和探索歷史發展的重要信息庫。引經據典,古為今用,更好的為我國經濟社會服務??梢哉f檔案有力的推動了我們中華民族文明前進步伐的同時,在人類發展史中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檔案的歷史淵源
檔案是人類生產過程中直接形成的歷史紀錄,再現了歷史真實面貌的原始文獻,具有歷史的再現性、知識性、政治性、文化性、社會性、教育性和價值性等特點。我國古代各個朝代對檔案有著不同的稱謂。商代稱為“冊”,周代叫做“中”,秦漢稱作“典籍”,漢魏以后謂之“文書”、“文案”、“案牘”、“案卷”、“簿書”,清代以后多用“檔案”,如今統一稱作“檔案”。檔案的載體有甲骨、金石、縑帛、簡冊、紙質、膠磁等。檔案的制作手段有刀刻、筆寫、印刷、復制、攝影、錄音、攝像等;檔案的表現方式有文字、圖表、聲像等。檔案詞語的來源有兩種主要觀點,一是來源于清初,一是來源于遠古,兩種觀點,尚待進一步從古代文獻資料和出土文物中作進一步的深入考證,值得大家商榷。檔案的定義目前國內外已有上百種,根據定義的出發點和角度來劃分,可以歸納為五種類型:法規型、辭書型、教科書型、專著型、論文型?!斗ㄌm西共和國檔案法》(1979年公布)表述為:“任何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國家機關或組織,任何私人機構或部門,在自身活動中產生或收到的文件整體,不管其形成日期、形式和制成材料,都是檔案?!薄短K聯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檔案是機關、個人、家族在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總和?!泵绹F代著名檔案學者謝倫伯格在其名著《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中說:檔案是“經鑒定值得永久保存的供查考和研究之用,業已藏入或者選出準備藏入某一檔案機構的任何公私機構的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行業標準《檔案工作基本術語》對檔案的定義表述是:“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價值的各種形式的歷史記錄”,而最新的定義是:“檔案是組織或個人在以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確定的、具有完整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以上檔案定義雖然認識有所不同,但都認為檔案必須具有三個基本要素:形成者、查考價值、載體和多種形式。
二、檔案工作的重要性
正因為檔案具有歷史的再現性,形式多樣的檔案才具有查考價值。檔案是人類記憶和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關鍵所在,檔案的存在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項無形的寶貴財富,因此檔案管理工作是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重要事業,使瞬間變為永恒,為我們研究歷史現象,準確掌握歷史發展規律,服務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做好檔案工作是一個社會、國家健康發展的需要,檔案管理是每一個單位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提高單位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條件,是對歷史的真實記錄,為促進科學發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是進行科學管理,制定發展的好教材,為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檔案與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相伴隨,檔案工作是維護歷史真實面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檔案在人們社會活動中具有其他文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具有特殊的作用。特別是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各項建設如火如荼,通過對檔案的研究和發掘我們可以更好的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使我們在工作中少走和不走彎路。
三、檔案的價值
從發展的角度出發,檔案的社會價值就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利用價值,是檔案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重要表現所在。檔案是歷史的記錄,是最原始、最真實的資料,檔案能夠發揮其作用,就充分體現出檔案的自身價值,也就是說檔案的作用就是檔案的價值。檔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可以概括為兩個基本方面,即檔案的憑證作用和檔案的參考作用。檔案的憑證作用和參考作用一般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檔案是歷史的真憑實據
檔案記載了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具有一定的法律效用,檔案記錄歷史具有客觀性,它保留了當時的歷史真跡,如原始的印信、手稿、音像等,它是機關單位中信息工作必不可缺的信息工具,是處理業務和履行職能的手段,因此就要利用檔案的信息來熟悉各項工作的內容,規劃決策以及處理事務的前后條件。以方便工作的正常開展。
2、檔案是生產活動的參考依據
檔案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是用來記載日常的生產活動,記錄人類在發展過程中與大自然融合、積極斗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可以為社會建設提供重要的依據和參考資料。當今社會各項建設突飛猛進,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城市的規劃建設在不斷擴大延伸,各項建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做好各項工程的檔案管理尤為重要,檔案可以作為城市規劃、工程立項管理的有力憑證,可以避免好多重復建設,使我們的規劃更加合理。特別是科技檔案在當今科學技術一日千里,各項技術在不斷更新的時代,檔案更是作為企業現代化生產和科學管理的重要條件,在企業經營管理和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檔案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一切的科學研究都離不開前人所留的資料,在這一定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革,這就直接說明了檔案成為了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在科學研究中,檔案不單單是直接的提供最原始的記錄供參考和借鑒,另一方面是能夠直接提供大量的實驗數據和觀察中建立起來基礎材料可供直接參考利用??茖W研究工作的發展,主要依靠人類的實踐,通過不斷地總結前人研究的成果,吸取其中有益的經驗教圳,避免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檔案是記錄前人研究成果的最原始的資料,其真實可靠性是任何材料都不可替代的。因而任何科研成果都是以檔案作為基礎和條件。如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就是依靠以往飛機研制、設計、制造、飛行等原始數據資料,不斷試制出一代又一代的先進飛機。
4、檔案是文藝創作的基礎
檔案記錄了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歷史朝代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有各種英雄人物的事跡材料、有當時的人文社會、生產力狀況,人民的生活現狀等等,是作家文人著書立傳、藝術家文藝創作的基礎和源泉。
5、檔案也是對大眾進行歷史和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近年來國家很重視各類檔案館、博物館的建設和管理,并逐步推行免費開放,檔案所呈現給人們的原始資料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通過檔案的記錄人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和變遷。有些地方將檔案館建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下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檔案的宣傳教育作用,已越來越重要。
總之,檔案工作既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又是一項服務性工作,我們要充分認識檔案的重要性和價值,在工作中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強檔案管理工作,使檔案工作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關鍵詞: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行業體制;認證機構;現行政策
在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雖然,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目前仍未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但上海市已于2003年11月率先出臺了《上海市檔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暫行規定》(下文簡稱“《規定》”),并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將上海和美國的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進行比較,能夠清楚地看出兩者之間的異同和差距,從而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發展問題。
1 中(滬)、美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之比較
中(滬)、美的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相同之處,例如,非強制性、非終身性、采用一年一次的考試形式、考試內容涵蓋檔案業務知識、職業道德、法律等。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
1.1 認證機構
1.1.1 美國的檔案工作者資格認證學會(Academy of Certified Archivists,“ACA”)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性的民間學術組織,其資格認證考試標準、形式、試卷批改等各方面工作,都聘請著名的教育專家、檔案學家和資深的檔案工作者進行,考核標準客觀、全面和科學,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點。至今為止,“ACA”是北美地區唯一的檔案職業資格認證組織,所提供的證書已經成為全美乃至整個北美地區的職業認證標準,資格考試已推廣到包括我國香港在內的境外國家和地區。[1]
1.1.2 上海市的檔案職業資格認證工作由市人事局和市檔案局共同負責,市檔案局負責編制考試大綱、確定考試科目、編寫教材、研究建立試題庫、組織考前培訓等有關工作;市人事局負責審定考試大綱、考試科目和試題,組織實施考務工作,確定合格標準,并會同市檔案局對考試工作進行指導、檢查和監督。考試合格者,發給由市人事局統一印制,市人事局和市檔案局共同蓋章的“上海市檔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2]
1.2 認證對象
1.2.1 在美國,申請參加檔案職業資格認證考試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①獲得碩士學位且有在檔案管理機關從事研究學習的資歷的,還要求有1年的專業工作經歷;②獲得碩士學位但沒有在檔案管理機關從事研究學習的資歷的,則要求有2年的專業工作經歷;③曾經獲得資格證書但已過期的檔案專業人員。另外,“ACA”還有一個“預備資格會員(Provisional Member)”方案,可以讓那些具有短期實踐經驗的在讀研究生參加資格認證考試,先取得預備資格,在工作一定時期后才可取得正式資格證書。[3]
1.2.2 在上海,《規定》適用于在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中從事檔案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申請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首先必須取得上海市檔案局統一頒發的檔案管理崗位合格證書。具體來說,職業資格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申請參加初級資格考試的要取得大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在《規定》之日前,已受聘擔任檔案管理員專業技術工作;申請參加中級資格考試的人員,還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①取得大學??茖W歷,從事檔案專業工作滿6年;②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檔案專業工作滿4年;③取得碩士或第二學士學位,從事檔案專業工作滿2年;④取得博士學位;⑤《規定》之日前,按國家統一規定已受聘擔任助理館員職務滿4年;⑥受聘擔任非檔案專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從事檔案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1年以上。至于高級資格的取得在《規定》中沒有涉及。[4]
1.3 證書管理
1.3.1 在美國,獲得資格證書的檔案工作者每過五年必須再接受一次資格再認證的考核,可以是重新參加考試或者通過申請的方式,其中,申請方式是對申請者的專業工作經歷、教育情況、專業學術研究活動、社會服務、學術寫作與編輯出版等五方面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分,達到一定分數者方可通過考核。[5]
1.3.2 在上海,檔案專業職業資格實行定期登記制度,登記有效期為3年,由檔案局負責。其中,首次登記是在獲得證書后3個月內,須經所在單位考核合格并同意登記,有效期滿仍從事檔案工作的人員則要在期滿前30日內辦理再次登記手續,除了須經所在單位考核合格并同意登記外,還要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科目。而檔案局也有權對已登記但違反相關規定的人員進行注銷。此外,獲得證書3年內不申請登記的,或連續3年未被準予登記的,或被注銷登記后3年內未重新登記的,資格證書自動失效。[6]
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美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無疑是一種高標準,這既是基于美國對檔案專業人員素質的高要求,也是有高度發展和普及的高等教育為基礎。而上海的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則明顯是脫胎于現行的檔案專業技術職稱制度,并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從資格級別的劃分來看,各級別資格的能力和條件要求基本保持了職稱系列的框架,資格考試的申請條件與職稱評審條件也相類似,最大區別是以考試代替了評審;從適用范圍來看,只是針對檔案從業人員,更像是一種從業人員的考核方式,而資格認證制度最核心的準入控制作用沒有體現;從認證機構來看,人事局和檔案局的組合使得這一制度的實施更像是一種政府行為,這固然受制于我國檔案事業管理體制,也與檔案學會職能弱化有極大關系;從證書管理來看,把登記的考核權限交給申請人所在的單位,但又未給出統一的標準,很難做到客觀、公平,無形中降低了資格證書的權威性、專業性。此外,對認證對象的學歷要求偏低。雖然,《規定》中沒有明確最低學歷要求,但根據“取得上海市檔案局統一頒發的檔案管理崗位合格證書”和“本規定之日前,已受聘擔任檔案管理員專業技術工作”這兩條,可以推斷出最低學歷要求是高中或中等專業學校畢業。誠然,這種限定,是考慮到目前我國檔案從業人員人數眾多但學歷參差不齊的實際狀況。但我國的教育事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就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已大大提高。因此,《規定》偏低的學歷要求既不利于檔案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也不符合實際發展需要,更不能促進檔案教育特別是檔案高等教育的發展。
2 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
基于對上海和美國的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比較和分析,可以預見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發展將面臨很多問題,下面,就從行業自身、現有體制和現行政策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2.1 檔案行業自身的限制。目前,我國職業資格認證實施影響較大的行業,例如,會計師、律師、醫師、新聞出版從業人員、翻譯等,不但行業的市場化發育比較成熟,多種經濟成分和經濟體制的行業實體并存發展,而且人員流動渠道暢通。通過認證,個人的職業資格的市場價值可以得到充分展現,可以說,行業本身比較適合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反觀檔案行業的現狀,其實,并不適合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從行業體制來看,我國無論是綜合性檔案館、專業性檔案館,還是企事業單位的檔案館(室),均服務于或者從屬于各自系統的主導業務,基本上不存在市場化的運作,這種封閉的體制使得檔案職業的社會化程度相對較低。從檔案職業的特點來看,檔案職業的價值形成具有依附性,檔案人員的勞動價值總是依附在檔案這種特定的對象上,而利用檔案資源產生效益的直接受益者是利用者,檔案人員凝結在檔案上的勞動價值被無形地消費、轉移掉了。[7]由此可見,檔案人員的職業資格的市場價值很難得到充分的展現,無疑大大削弱了職業資格認證的實踐意義。
同時,檔案職業資格認證是非強制性的,上海市就沒有規定檔案人員必須參加資格考試,對用人單位也只是提倡擇優錄用獲得證書的人員,而且,《規定》只明確了初、中、高級資格的標準,但沒有設定各種崗位的從業資格要求。而我國檔案行業又一直缺乏統一的上崗資格標準,從業門檻相當低。[8]因此,如果獲得資格證書不是獲得從業資格的必要條件,那么,急于就業的人不會主動為獲得資格證書預先花費時間和金錢等成本,對從業人員也沒有足夠的動力促使他們自覺參加資格考試,甚至掌握用人權的部門也不會做特別要求,如此一來,這種制度的執行力度和實施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但是,如果要推行強制性的資格認證,必然會引起行業的動蕩不安,實際操作的難度也非常大。
2.2 現有體制的約束。首先,我國檔案機構的條塊分割狀況由來已久,不同系統的檔案機構在行政隸屬上分別由不同的政府部門主管。雖然說,國家檔案局是國務院直屬的統管全國檔案事務的職能機構,但在行業管理上,有時卻顯得有心無力,各系統的檔案機構由于人財物各自為政,往往必須聽命于本系統的政府主管部門發出的指令。在具有行政性質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問題上,各系統的政府主管部門都可以發出行政指令。參考其他行業,行業主管的“龍頭”地位或者政令暢通的體制優勢,是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施進程無障礙化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舊體制文化的長久積淀是導致職業資格認證的準入控制機制失效的主要潛在因素。我國行政事業管理體制普遍實行一元化治理格局,用人管理權高度集中,主觀操作的彈性空間很大,例如,為吸引或留住人才需要安置其家屬就業,為執行國家政策或者分擔國家困難要安置弱勢群體就業,以及為各種利益交換而提供工作崗位。而一般處于系統從屬或下端地位且不具備獨立人事權的檔案機構往往成為“重災區”,特別是在當前檔案機構用人額度受控和崗位相對緊缺的情況下,先“進門”后“提高”或者“邊干邊學”的所謂“變通”處理最常見。[9]因此,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設計本來是為了消除體制弊端的負面影響,然而,在各種實際因素的影響下,它在實施過程中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而且,這種狀況不可能很快消失。
2.3 認證機構的缺失。一個權威性的認證機構無疑是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有力保障。國外的職業資格認證往往是由行業協會或學會等社會專業團體承擔,國家只是對認證制度提供法律上的合法性保障,例如,美國的檔案工作者資格認證學會(“ACA”)、英國的檔案工作者協會(“SOA”)、澳大利亞的檔案工作者協會(“ASA”)和文件管理協會(“RAMM”)。那么,我國的檔案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是否也可以由中國檔案學會承擔?事實上,這很難實現,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一個不具備行政約束力的行業學會的認證結果很難得到現有體制內不同系統的人事部門的認可。而且,雖然,中國檔案學會與各地的檔案學會基本是覆蓋全行業,但是,由于條件所限,特別是學術交流和繼續教育等可能惠澤會員的職能的弱化或者缺失,對基層檔案人員的影響力有限。[10]顯然,以中國檔案學會目前的狀態,難以承擔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構建以至貫徹實施的權威職責。上海市選擇由市人事局和市檔案局共同負責資格認證工作,頒發的資格證書也是由人事局和檔案局共同蓋章,優勢就在于保證了認證工作能夠順利貫徹實施和資格證書的被認可度。
比照已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行業,例如,司法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由國家司法部主持,教師職業資格考試由國家教育部主持,醫師從業執業資格考試由國家衛生部主持,均是由行業主管部門承擔行業資格認證工作。有鑒于此,筆者認為,由國家檔案局與中國檔案學會共同承擔檔案職業資格認證工作比較適合。國家檔案局作為行業主管能夠保證政令暢通,中國檔案學會是行業學術領頭機構,其會員包括檔案學專家學者和經驗豐富的檔案工作者,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上可以起權威性的指導作用。[11]具體來說,中國檔案學會可以負責: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研究論證工作;確定考試科目、編制考試大綱、編寫教材、研究建立試題庫、審定試題、批改試卷;組織和指導各地檔案學會開展考前培訓和檔案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等。國家檔案局的工作則主要包括:制定相關的政策、條例,保證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貫徹實施;指導和監督各地檔案局組織實施考務工作;負責證書管理工作,審查、認定和注銷檔案人員的認證資格等。
需要強調的是,為了更好地承擔這一工作,中國檔案學會以及各地檔案學會應該強化社會意識,努力探索自身的職能定位、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用機制創新推動自身發展,不斷拓展職能,從單純的學術性社會團體逐步向社會中介性組織轉變,真正成為實施檔案行業管理的主體和廣大會員信任的組織。
2.4 現行政策的阻礙。相關政策的配套改革不到位也可能阻礙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家目前進行的職稱制度改革。我國的職稱制度已有50多年歷史,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具體到檔案專業技術職稱制度則包括:評審條件設置不夠嚴密,缺乏量化的評價標準;對論文、著作等硬條件的偏倚,形成對工作業績的軟性要求的忽視;有時,還受到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等等,特別是職稱的資格與待遇“掛鉤”始終是包括檔案行業在內的各行業都難以突破的“瓶頸”。有鑒于此,國家著手對職稱制度進行改革,制定和實施了一些新的人事管理政策和措施,促使事業單位的人事制度逐步由崗位管理替代職稱管理。而且,規定在崗位聘用上,如果是實行職業資格準入控制的,應符合準入控制的要求,《規定》的實施正是順應了這種大環境。然而,至今為止,事業單位的崗位聘用和管理仍然是以職稱為依據,而上海市的檔案職業資格認證也擺脫不了職稱制度的影響,沒有成為一種完整意義上的職業資格認證。
此外,收入分配制度是廣大檔案工作者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規定》中并無相關的條款。國家人事部、財政部在2006年先后了《關于印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關于印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根據文件精神,事業單位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收入分配制度,即工資待遇與崗位掛鉤,但是崗位等級的劃分基本保持了原來的職稱系列的框架,也就是說,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職稱與收入分配制度仍然是實實在在地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筆者認為,在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發展過程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國家有關部門設計進行政策的配套改革,這樣,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實際運作中才有可操作性。需要強調的是,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一項新的人力資源管理手段,不是簡單的以考代評,而是標志著一種新的職業準入與晉升標準的建立,改變的是檔案人員任職資格的評判標準,因此,不應該拘泥于舊制度的枝枝末末的修補,而是要突破舊的條條框框,建立一種全新、全面的評判標準,才能充分發揮資格認證的功能,達到改善檔案行業人力資源建設狀況的目的,維護檔案行業的穩定與發展。
3 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研究工作的開展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構建和實施既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項難度大、涉及面廣的重大改革,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前期調查論證工作,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使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全局上站得住、推得開、行得通。具體來說,可以由中國檔案學會牽頭,組織業內專家學者圍繞“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構建與實施”這一課題,從學術層面和實施層面進行研究論證,深入研究世界各主要國家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以客觀反映檔案職業水平和對檔案人員的要求為目標,在充分考慮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利用需求對檔案職業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一套有理論依據、有實踐基礎、有可操作性的完整方案,供相關主管部門決策參考。具體可以進行以下幾方面的研究:①國外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設的歷史與現狀;②我國檔案職業的構成與現狀;③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構建,包括指導思想、制定的原則和依據、認證對象、職業級別、職業要求等;④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辦法,包括認證機構、認證方式、認證程序、申報辦法、證書管理辦法以及培訓實施辦法等;⑤其他相關問題,例如,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檔案機構人力資源管理、檔案專業技術職稱、檔案專業教育、繼續教育之間的關系等。
總而言之,檔案行業人力資源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相關制度和機制做保障,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檔案專業隊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構想,是對傳統人事制度的反思和改革,值得我們關注和探討,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規劃、培養、開發、利用和管理檔案人員的綜合體系,實現檔案行業人力資源建設的大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行業服務質量的改進、檔案教育的發展以及職業社會形象的改善。
參考文獻:
[1] [3] [5]譚必勇.美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J].中國檔案,2004(9):48~49.
[2] [4] [6]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檔案局.上海市檔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暫行規定.[2008-5-3]..
[7]吳紅.論中國檔案職業的形態[J].檔案學研究,2006(2):13~18.
[8]王新才,譚必勇.檔案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與中國檔案教育的發展前途[J].圖書.情報.知識,2005(12):18~22.
[9]王小麗.關于建立我國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探討[J].檔案管理,2006(2):40~42.
[10]秦珂.檔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初探[J].檔案,2006(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