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29: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視覺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國當下的“現代文化”其實是受西方影響較深的,所以大多數的產品在設計與營銷上都采用了比較西式的方法來運作,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的視覺傳達設計想要走出自己的風格,還是要從民族文化中來汲取經驗,從本土資源的魅力中深入學習。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使用民族文化符號,能極大的激發本族人民的民族情緒,產生對商品的認同感,使其以一種熟悉又具有親和力的姿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從而在市場中形成一定的競爭力。從另一方面來講,對民族文化符號的使用也應該克制、理性一些,要選擇與之內涵相近的商品進行匹配,不要讓“民族文化”成為一種廉價、低質的表現,對國民的信心及民族整體的映象大打折扣。
二、民族文化對視覺傳達發展趨勢的影響
(一)公眾力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符號”的形式是多樣的,它包括圖片、電影、電視、建筑造型、各類設計產品等多種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而視覺傳達設計也因其廣泛性的傳播功能而對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有著一定的向導作用。視覺傳達設計不再只是生產一種可以銷售的產品或精美平面藝術造型那么簡單,它與公眾的大范圍接觸使其必然會成為引導正確思潮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民族文化要對視覺傳達設計精神方面的增進。如同我們以前練字要用到田字格,而當我們形成習慣以后,即使在白紙中我們也能不自覺的按照之前的框架來寫字,這就是一種內在的改變。而民族文化正是賦予視覺傳達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視覺符號”傳遞給公眾,成為公眾教育的一部分。而好的設計師不是將一個作品完全的解剖給大眾看,而是以特別的形式帶領其目光來觀察,以無形的方式感染給對方。如臺南捷運車站用幾米的插畫來做裝飾墻,將幾米漫畫里的人生哲理與精美細膩的畫風通過圖形、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迎合了臺灣浪漫的“紫色文化”氛圍,也讓居住于此的人得到了視覺的享受,豐富了公眾文化。
(二)時代性設計的人性化是現代設計師一直強調的重點,作為一種致力于給人提供更好服務的設計藝術來說,利用科技的進步力量,合理改良使用工具及途徑來完成藝術表達,是現代藝術設計應該具備的與時俱進的覺悟。視覺傳達設計的傳播媒介是一直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在更替的,從教學與創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僅需要掌握對圖形與文字在平面中的構圖的搭配,也讓學會利用攝像、多媒體等新科技技術,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從圖片發展成糅雜了戲劇、舞蹈、電影等藝術為一體的多途徑。這無疑促使了視覺傳達設計中設計師將作品的內涵與功能全方位的表現出來。而在這一過程中,民族文化符號就是支撐物質形態的精神內涵,在世界文化集合、碰撞的現代藝術中,專注于本民族文化的作品是極具吸引力。如農夫山泉在推出其茶類新飲品時,一改之前同類商品外包裝的現代化,只是以簡單的“東方樹葉”作為推廣創意,吸塑包裝讓瓶身顯得十分透明,彰顯其品質的健康,與其打造的0卡路里的健康茶交相呼應。而這一種包裝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抓住了國人的視線?!皷|方”二字呼喚起國人對民族茶文化的認同感,“樹葉”又表現其純正質樸的口感。中國是飲茶大國,有濃厚的飲茶文化,但市面上所推廣的茶飲品因其添加劑的多樣一直得不到廣泛的認同,而這樣一種樸素簡單的包裝帶來茶葉的原汁原味。
三、視覺傳達中民族文化符號的應用
(一)傳統色彩的使用視覺傳達設計中,色彩是視覺信息傳達的首要步驟。人們在對周遭事物認知的長久過程中,往往會形成色彩的慣性記憶,并不由自主的對不同顏色及相互搭配產生出獨特的聯想和心理反應,如看到藍色會想到大海和藍天,看到綠色會想到植物,看到白色豎條紋與黑色豎條紋并列會想到斑馬,看到黃色條紋與黑色條紋相交的圖案則會想到蜜蜂,就是說的這一種色彩印象。正如抽象主義的奠基人康定斯基所說的:“色彩宛如琴鍵,眼睛好比音錘,心靈猶如繃著許多根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只要接觸一個個琴鍵,就會引起心靈的顫動。”而將民族文化獨特的色彩符號滲透到視覺傳達設計中來,則可以使其作品在展現其自身魅力的同時也向大眾輸出了一定的文化符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比德”色彩選擇方案的應用特別帶有中國古代德行的象征意義。它就是將人的德行比作不同顏色,如紅色象征著忠誠、朝氣、勇敢,所以在各類中式的產品設計中都有紅色的參與,國際上更是賦予“中國紅”的含義。據《論語》一書中記載:“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孔夫子將其觀點與愛憎情感注入了色彩之中。從紅墻到朱門,從紅木到紅燭,中國人對紅色的應用是情有獨鐘的,甚至把繁華、熱鬧的地方都稱作“紅塵”。人的視覺在投向某樣商品時有一個7秒鐘考慮時間是否會購買此物,而這短短的時間里,就有近百分之七十的幾率是由顏色來決定的,所以一個醒目的主色是抓住眼球的關鍵。除了紅色以外,使用青花藍、水墨黑、貴族黃等等色彩都帶有濃重的中國韻味,讓人一眼便識。
(二)傳統寓意民族文化符號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有美的規律運行其中。在遠古時候,人們將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當做神明的指示,并將其以各種可視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成為代表某種神秘力量的圖騰,以此將信息傳達給同類知曉。而相較于文字而言,圖形更具有說明性,有直觀、易區分、表現豐富、感染力強、易讀、易記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地區對于文字和語言的理解阻礙,在另一方面,圖形的色彩、線條、造型的搭配也代表了某種審美理念,在視覺傳達方式中更加利于信息的交流傳遞。視覺傳達設計中民族圖形符號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如我們新年時所貼的“?!弊?,且不說其極具中國風味的造型,就單是將其倒起來貼以求客人一句“福到了”的吉祥話,就是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春節。而如果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考慮其寓意,則會造成很大誤會,就像立邦漆涂料的廣告創意中使用“龍”的形象,以“龍”滑到不能爬上柱子作為創意,來體現其產品的質量,卻沒有考慮到國內大眾對“龍”文化的崇尚,部分網友紛紛表示龍是中國的象征,不能如此戲弄,不認同這個造型。這就是沒有溝通好創意與民族文化符號寓意的不良后果。
四、結語
可以看到,視覺藝術中有許多設計靈感都來自于傳統民族文化,經過現代手段的藝術再加工,形成了符合時代潮流的設計作品。還有像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水墨,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有著獨特的東方魅力。地域、思維、生活方式決定了這一時期的設計風格,本土文化對其設計產生了相當意義上的影響,所以設計師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來創作藝術作品,那樣創作出的作品才能體現出本土文化的底蘊,通過這些可以使廣大群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更可以傳達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國際的交流日益普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傳承與演繹形成了各民族間的風格與差異。設計師們在挖掘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學習現代的設計手法,通過兩者之間的相互融合,呈現出具有各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推動著整個設計藝術的發展,將視覺藝術的內容變得更加國際化、民族化。傳統文化是整個設計的根基與源頭,更是民族設計的強大動力,只有沿著這個根追尋下去,才能在世界設計舞臺上展示出應有的魅力,將民族文化推向世界,這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傳承民族藝術的責任。
設計是人類文化中重要的財富,也是民族文化進行發揚和傳承的一種重要手段。在美術設計教學中,我們可運用的傳統元素各具特色,匯聚了多民族的文化精髓,將民族文化與現代設計手段相結合,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有力載體,也成為了廣大學生認識設計的重要途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藝術設計受到了各種文化形態的影響,將我國的特色民族文化通過設計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不僅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更是對設計內涵的一種提升。通過對學生民族文化思維的引導,使他們充分了解民族文化,切實提高了大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熱情與熱愛,從而更好地發揮出高校美術教學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這對于社會的文明、設計的進步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新形勢下的高等院校美術教育應當積極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榮譽感、現代審美觀,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識,那么就失去其獨立存在的價值。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媒體、書籍將外來文化帶入我們的視野中,這種思維的沖擊也是空前的,它的影響范圍在日益擴大,并且在廣大的學生作品中已經逐漸體現出來。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到來自國外的前沿設計,并且嘗試模仿這些作品的表現形式;然而在模仿的過程當中,學生的思維意識已經被同化了,盲目地跟風,簡單地照搬,將西方的觀念與技法堆在一起,卻沒有進行深層次地挖掘,使得設計作品浮躁,缺乏內涵。隨著社會的開放,當我們在效仿的時候,外國一些設計師已經開始挖掘中國的文化精髓運用到自己國家的作品中去,進行藝術再創造,創造出具有自己國家特色的設計作品。這些現象說明,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設計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將民族文化滲透到設計教學中,引導他們通過現代的技術手法,結合本民族的文化特點,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使他們設計的作品具有中國特色,并可以走入國際市場。
首先,我們需要引導學生仔細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入領會經典文化的精髓,挖掘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素材,對中國的特色設計元素進行整合與歸納,可以通過設置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課程,同時輔以專題講座、作品賞析等方式有目的地向同學們介紹民族文化知識;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在講解案例設計作品的時候,分析解讀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設計,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傳統元素與現代觀念的表達是如何結合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興趣,自發地去了解與學習,提高他們對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識,用獨特的視角去解讀傳統文化。應當讓學生知道,設計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須要根植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要吸收外來的設計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優秀的設計作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掌握優秀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手段,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善于總結、善于創造的良好設計習慣,讓傳統藝術成為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一個創意點及啟示點,從而擺脫原有的照搬照抄、缺乏獨特性的學習方法。了解和掌握國外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是藝術設計學生必須具有的一種專業素養,西方的一些設計體系已經相當完善,我們從中可以進行學習和借鑒,結合自己的民族特色進行再次加工與創作,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獲得綜合性的創造能力,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具有個性、民族性、時代性和國際性的設計作品。
總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設計的發展之間有著密不可分與相輔相成的關系,要使一個民族的設計具有本國特色,就要將現代的思想與民族的文化內涵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紐帶角色,并要將傳承、融合、再創造貫穿在整個設計教學過程中來,找到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打造出屬于本民族的、并同時具有國際性的設計作品,意在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民族榮譽感、創新意識,創造出符合時代特色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在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設計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如何通過新的形式探索本土設計的發展,使民族文化走向國際,成為每一個設計者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作者:張倩 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隨著科技教育的不斷發展,作為審美理念之一的視覺文化顯得日益重要。美術教學實踐是傳播視覺文化的有效方法,也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從啟蒙教育開始做起。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幼兒教育就有美術課,幼兒的年齡很小,好奇心很強,也都很喜歡模仿,因此,提升幼兒的視覺文化必須科學、有效的開展幼兒美術教學實踐教育。本文在分析視覺文化的同時對有效開展幼兒美術教學課程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視覺文化;幼兒美術;教學實踐
視覺文化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把本身非視覺性的東西視像化,強調用視覺形式來表現抽象的或者具體的事物,它具有大眾性、感官性和虛擬性。例如照片、海報、雕塑、建筑、動漫、連環畫以及各種繪畫作品等,在生活中,視覺文化影響和熏陶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伴隨著教育改革,視覺文化給幼兒美術教學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同時也讓傳統的美術教學遇到不少困難。所以,要做好幼兒美術教學必須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一、視覺文化的內涵
視覺文化是一種美,是對自然和藝術評價的哲學研究,是來自心靈和視覺上的感官。司溫特納.愛博斯在他的著作《描述的藝術》中寫道:“視覺文化主要關注視覺概念、制造形象的機制,以及視覺技術,所有這些都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與荷蘭繪畫史相關”。在今天,視覺文化也被注入了新的內涵。美術教育是視覺文化主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古往今來的美術風格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重視視覺文化,重視來自視覺上的美。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在古代已經蘊含了豐富的視覺文化,那些故事壁畫和故事畫卷傳承著中華文明。在原始社會,人類在洞穴里刻畫各種圖形用以記事表情,是世界上最早的壁畫,這些簡單的壁畫體現出他們渴望裝飾居住環境的愿望,同時也反映出他們的理想和信仰。自魏晉到唐宋以來,佛教道教盛行,寺院道觀多有壁畫,甘肅敦煌的壁畫保存了大量杰出的藝術作品。隨著明清時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卷軸藝術盛行,那些珍貴的畫帖是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中國北方的園林雄偉壯觀、南方的園林靈秀精巧,素有“北雄南秀”的美譽,故宮、頤和園、天壇、承德避暑山莊、清關外三陵、清東陵清西陵等等,不僅是我們中國的文化遺產,而且是世界文化遺產,這可以算作中國對視覺文化的一大貢獻。繪畫、雕塑、建筑中的視覺文化無處不存在,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所以改革后的美術教育需要把視覺文化的內涵引入教育實踐中。
二、幼兒美術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
傳統的美術教育中,一般是幼兒園的老師在黑板上畫一些簡筆畫,或者是以老師為主體來講解美術,幼兒自己動手畫畫的幾率比較小。老師在教幼兒畫畫的時候啟蒙教育做的不夠好,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確切的說有的老師自身的觀察能力不夠,過于注重寫實。有一個小孩看到夕陽照耀下的綠草呈現出金黃色和橘紅色,就畫了一片金黃色和橘紅色的草地,這時候老師告訴孩子草只能是綠色的,不能有其他顏色。還有一個小孩因為看見彩霞畫了彩色的天空和幾朵彩云,老師告訴孩子天空是藍色的,沒有其他顏色,云彩只有白色。這樣不利于培養幼兒的感受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影響幼兒以后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所以,引進視覺文化,做好美術教育,首先老師自身必須具備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
三、如何解決幼兒美術教育中遇到的困難
1.改變傳統教育方法,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
要做好幼兒的美術教育,老師要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學著畫畫,學著做手工。視覺文化具有虛擬性,老師要把視覺文化和美術教育結合起來,讓孩子畫出自己所看到的世界,畫出自己心里的想法,把美術當作自己表達視覺和心聲的語言。老師應該運用網絡教育,用多媒體來播放一些美術方面的知識,播放一些受歡迎的動畫片,讓孩子學畫卡通人物,從而培養孩子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老師要正確的引導幼兒,培養幼兒的美術興趣、審美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2.教導幼兒學做手工,開展有效的美術活動。
無論是美術還是視覺文化,都不簡單的停留在描畫平面圖形上。所以,老師應該教導幼兒畫立體圖形,學會描摹,把所看到的景物畫得栩栩如生,而不是只畫一些簡筆畫。同時,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理應教孩子做手工,例如用彩紙折疊花籃、蝴蝶、星星和千紙鶴等。同時要學會鼓勵孩子,老師可以剪一些小紅花或者畫一些小紅花,用獎勵小紅花來鼓勵畫畫很漂亮,手工做的好的孩子。對那些繪畫和手工做的不好的孩子也要多加鼓勵,要耐心教導,如果孩子有進步就用獎勵小紅花來培養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不斷進步。也可以辦一些小型的幼兒美術比拼,用幼兒的優秀美術作品做畫報或者墻報。
3.開展童話故事與繪畫相結合的美術活動。
很多小孩喜歡聽童話故事,老師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贊揚真善美的故事,然后讓孩子畫出故事中的主人公,例如讓孩子畫出他們心中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魚、唐老鴨和米老鼠等。也可以讓孩子發揮想象力,以連環畫的方式畫出故事情節,把美術當作一種語言表達能力。隨著教育的發展,幼兒教育也越來越重要。在視覺文化背景的影響下,要做好幼兒美術教育,必須注重幼兒的實踐能力,注重互動性的美術教育,將視覺文化和美術教育相結合,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開展有效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這樣才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加強幼兒對視覺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作者:向超 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的寫作是作者在這一科學領域的問題進行研究并且還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參考文獻的寫作也是對科學研究的更進一步的深入探討。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信息系統論文參考文獻,希望可以在大家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信息系統論文參考文獻:
[1]郭銳,任強,宋麗華等.全運會信息系統工程項目監理策略分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0,(6):52-54.
[2]周鳴.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存在的必要性和充分性[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5(2):296-298.
[3]郭飛.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博弈模型構建[C].//2012中國工程管理論壇論文集.2012:260-262.
[4]湯劍,周芳芹,楊繼隆.計算機視覺圖像系統的技術改造[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周刊,2005,14(18):33-36
[5]段發階等.拔絲??仔斡嬎銠C視覺檢測技術[J].光電工程時報,1996,23(13):189-190
[6]馬玉真,程殿彬,范文兵等.計算機視覺檢測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2004,18(23):222-227.
[7]張文景,王輝,丁國忠等.計算機視覺檢測技術及其在機械零件檢測中的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9,33(5):635-638
信息系統論文參考文獻:
[1]張建林,王鎖柱,王瑞梅.應用型本科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教學改革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5):2-4.
[2]邵莉,李清茂.ERwin在教學管理系統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0(12):101-104.
[3]張富國.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學研究,2007(1):74-76.
[4]彭濤,佟建新,范莉麗.基于案例教學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86-89.
[5]史磊.試分析地理信息系統(CIS)的發展趨勢[J].2011.
信息系統論文參考文獻:
[1]辜體仁.電力企業文化與電力企業管理[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5,(11).
[2]余華.淺談電力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J].農電管理,2004,(1).
[3]陳帆,楊琳,顏中原.電力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供用電,2002,(3).
[4]楊素芬,李江西,孔德星.電力企業管理信息系統[J].焦作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
[5]任仲泉.現代商業空間展示設計[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6]楊公俠.視覺與視覺環境[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北京奧運,形象建設,系統,和諧
1前言
現代奧運會不僅為主辦國全面快速發展提供契機和動力,也為其有效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供了展示平臺。因此,奧運形象不僅僅是一屆奧運會組織者的形象,它不僅有復雜的形象主客體構成、復雜的形象主客體關系,最主要的是它的形象和舉辦城市甚至舉辦國的形象緊密相關。北京奧運已經過去3年了,但北京奧運形象建設的開創性,必將對以后的奧運形象建設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回顧和研究北京奧運形象建設實踐,從理論上探尋其形象建設系統構架,對今后奧運形象建設將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參考價值。
2奧運形象系統的構成
所謂系統就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形式聯結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是多種多樣的,依據奧運形象建設需要,可以把奧運形象系統分為文化理念形象系統、行為形象系統、視覺識別形象系統等三大系統。
2.1奧運形象的文化理念系統
所謂理念就是“反映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們通過實踐,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撇開非本質屬性,抽出本質屬性概括而成”。從這個意義上看,奧運理念就是對奧運的“理性觀念”。它作為奧運的文化精神實核,也是奧運形象的靈魂與核心,它不僅決定著奧運本身形象特性,而且使奧運具有了其他國際重大事件不具有的形象風格和形象個性,這種特有的形象風格和個性,會在奧運自身發展中使其具有獨特的識別性和競爭力。論文格式。奧運理念作為奧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奧運的精神支柱,是規定著奧運形象本質的因素,對奧運的生存與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2.2奧運形象的行為系統
行為是內部特性的一種外在表現方式。奧運的行為系統要素包括奧運的直接、間接參與者的各種行為表現。
文化理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論文格式。而行為表現卻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它對人的影響更直接、更迅速、更具短時沖擊力。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對奧運賽場的一些諸如興奮劑、球員失范等行為反應強烈而迅速的原因所在。
2.3奧運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
在形象備受關注的今天,奧運形象的視覺識別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夸大。據統計,在人們各生理器官中,視覺器官獲得信息約占80%。奧運視覺識別主要指借助特定的名稱、標志、圖案、字體、色彩、文案等視覺要素,利用各種形象載體向公眾準確、清晰地傳達自己的理念和行為的特征,以塑造自身獨特的形象。
3 北京奧運形象的文化特質及其和諧本質
上文所述都是奧運形象及其建設的共性問題,北京奧運在中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舉行,其形象建設除了以上這些共性外,必將有自己的個性追求。這也是本屆奧運形象建設系統支持的內在根基和靈魂。
3.1 北京奧運形象的文化特質
在北京奧運形象建設中,文化問題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北京奧運形象的文化特質呢?首先我們要清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內在動力,即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形態上的基本特點。著名的哲學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教授張岱年先生認為:中國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結于《周易大傳》的兩句名言之中,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因此,可以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看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張辛博士認為: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華。所謂 “中”就是適合,“庸”是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適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長久,就是“善”。 作為傳統文化,不管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還是“中庸”之道,追求的都是“真、善、美”,這種對“真、善、美”的追求,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對“和諧”的追求。特別是在今天,信息高度發達,社會交往頻繁,各種文化不斷交融和碰撞的時代,我們將長期面對激烈的國際文化競爭,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要強調與傳統的接軌,我們可以積極地吸收其他文化的優秀精神,但我們沒有必要一味盲目強調與國際接軌而淡化自己傳統中那些優秀的文化,否則,我們將很快迷失自己?;谶@一觀點,我們不難看到北京奧運形象建設的和諧目標。因此,我們也看到了,北京奧運形象建設中最顯著的現象就是中國人的凝聚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加,中國人的好客,友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中國的傳統和現代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中國是世界和諧的倡導者。
3.2 北京奧運形象建設的“和諧”本質
和諧是社會成員追求的共同目標。北京奧運的文化特質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決定了北京奧運形象建設的本質就是對“和諧”的追求。這也是北京奧運形象建設區別于其它形象建設的個性特征。因為,傳統的形象建設的主要是通過塑造自己光輝的形象為手段,以此來爭取公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而北京奧運的形象建設,是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其形象建設已經是整個社會和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象建設的最高目標已經在這種大背景的驅動下進一步得到升華。其形象建設的本質也從追求“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升華到追求“服務和諧社會”層面。論文格式。
4 結束語
北京奧運形象的文化特質決定了其行為系統和視覺識別系統而成為了系統核心,北京奧運形象建設中對“和諧”追求,也為世界各國承辦奧運及奧運形象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典范,這也將為奧林匹克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貝塔郎菲,一般系統理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3.
[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1233.
[3]胡銳.企業形象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6:229.
[4]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J].baike.baidu.com/view/423644.html
[5]張岱年.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J].期學術月刊,1986,12.
我國批評界了解約翰?伯格主要是透過他關于視覺藝術批評的卓越見解《觀看之道》一書。此書后來成為了藝術批評的經典之作,也成為很多人知道他名字的原因。
2011年,《觀看之道》入選英國《衛報》評選的“世界百本最佳非虛構圖書”。與之并列的另外兩本藝術類圖書分別是恩斯特?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和羅伯特?休斯的《新藝術的震撼》。這三本書都成為了我們世紀的經典之作。
其實《觀看之道》來源于同名電視片。1972年,伯格與邁克?迪布(Mike Dibb)等人合作,拍攝了電視系列片《觀看之道》,在BBC播出。在播出獲得良好反響后又出版了配套的同名作品。全書的一、三、五、七章就分別改編自電視片的“心理方面”“藝術中的女性”“收藏者和收藏物”和“商業藝術”等四集。曾軍的《從電視片到圖文書的〈觀看之道〉》還原了《觀看之道》的原初形態,進而把握了其從電視片到圖文書發生的轉變。
其實《觀看之道》并非伯格的唯一成就,伯格自己也沒想到《觀看之道》不僅成為了他的代名詞,而且至今仍然對視覺文化研究產生重要的影響。但伯格并不承認《觀看之道》是自己的代表作。意娜的《“斜杠”一生的約翰?伯格》介紹了伯格的多面人生和多重貢獻,指出伯格在很多領域都對這個世界做出了突出貢獻。伯格的小說《G》得過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布克獎(1972年)。布克獎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而且,作為一個公開的者,伯格就曾把布克獎金的一半捐給了當時美國的反政府的黑人組織“黑豹黨”。
王林生是國內較早撰寫以伯格為論題的博士論文《圖像與觀者―――論約翰?伯格的藝術理論及意義》的作者,后來將論文整理出版。該著作認為伯格打破了傳統圖像批評方式的界限與范圍,推動了視覺圖像批評范式的轉向。對圖像觀看模式進行“重構”是伯格圖像批評理論的核心,這種觀看已不再是建立在“邏各斯中心主義”之上的視覺中心主義式的觀看,而是關注技術、經驗、文化、制度等外在因素對觀看效果的制約,注重的是觀者在圖像批評史中的地位,探討的是圖像批評范式因觀者的介入而給圖像理解所帶來的變化,恢復的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觀看的權利。
論文關鍵詞:包裝設計,民族化創新
包裝是一門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于一體的交叉學科。作為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包裝起著保護產品,方便儲運,宣傳商品,樹立品牌的作用,包含了科學、藝術、材料、經濟、心理、市場等眾多要素。
現代包裝藝術追求個性語言,其從屬性與獨創性在追求完美和協調的過程中尋求著獨特的藝術欣賞魅力。要做到包裝的美觀、個性,好的設計構思尤為重要。設計可以提升產品的檔次,提高商品的價值。富有人性化的產品容易使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能給人以美好的藝術享受和心理、生理的滿足與快樂。
筆者以為,可從包裝設計的內容元素入手對此加以分析:
(1)包裝材料。從自然經濟時期竹、藤、莖、葉等天然材料到瓦楞紙、金屬軟管、聚乙烯等新型材料,包裝材料不斷推陳出新,現今已進入復合材料新時代。種類繁多的包裝材料讓我們在選擇上必須要注重產品的自身屬性和市場內涵。
(2)包裝造型與結構。包裝造型種類多樣市場營銷學論文,有盒類、袋類、瓶類、罐類等。結構可分為:便攜式、易開式、開窗式、組合式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包裝外觀所體現的審美情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適用、方便和美觀始終是設計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
(3)包裝視覺傳達設計。包裝的視覺傳達設計是指針對產品特性,通過運用文字、圖形、色彩、標志等元素,創造出特色鮮明的產品形象的過程。任何優秀的包裝視覺傳達設計無不是經歷了縝密、成熟的設計構想后,才在審美意境和藝術風格上取得成功的。
包裝之美貴在設計,設計之美貴在創新,而民族化創新是包裝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設計大師韓美林說:“藝術要達到世界水平,就必須依靠民族傳統加上現代意識”。誠然,民族傳統的應用絕非只是對民族文化形式的直接搬套,現代意識的貫徹亦非國際主義風格的簡單移植。我們應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吸收其“形、色、氣韻”的內涵,同時,融匯包含了西方現代意識的新技術、新工藝,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屬于自身的設計創新思路免費論文下載。這也在本質上符合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潮流。
十數年來,我國包裝作品在國際上屢屢斬獲“世界之星”、“亞洲之星”之類大獎,業界為人稱道的新作也不斷涌現,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并加之成功演繹的典范。我們不妨從設計要素的材料、造型、結構、圖形、字體、色彩等方面逐一加以分析。
(1)材料。國人自古就賦予了“包扎”以“禮”的內涵,選用陶瓷、葉草等作為包裝材料。這不僅是防腐、消毒等的功能需要,更是傳統文化的呈現,給人以濃郁的民族氣息。傳統酒類有其自身的本土屬性,具有民族指代的豐富特質,因此,配以充滿自然紋理和鄉土氣息的材料無疑是其包裝的上上之選。如“ 酒鬼酒” 以捻結的麻繩和縫綴的麻袋為外包裝,其質樸的陶罐盛酒器與壓凸、燙色的水紋紙的組合,更給人以古樸渾厚、天人合一的審美感受。
(2)造型和結構。我國傳統容器形式多樣,它們大都造型飽滿、敦厚、富有張力。這源于中國傳統審美中追求圓滿、完整、具有包容力的民族心理。在包裝設計的創新過程中市場營銷學論文,我們可廣泛借鑒民族建筑、家具、生活用品中具有國際共同認知的設計要素,創造出別致的造型和科學的結構。在包裝設計中不乏佳作。
如,國內設計師根據川西出土的殷商時期三星堆青銅器制作的酒包裝容器。其主體以三星堆人頭像造型為瓶身,古樸大方。外突的雙眼,飛揚的兩耳,清晰的口鼻構成了其特有的造型裝飾效果。加之包裝外盒結構上采用了匠心獨運的開合式展示,這些都使得其整體效果輝煌奪目,不同凡響,充分體現了一種極具民族風格和民族氣魄的美。
水井坊白酒包裝設計是民族化創新的又一佳作。其內凸的六面表現出古井臺的意境,寓意好水釀好酒,傳達了佳釀的信息。同時,古井臺臺基則采用了傳統的木門結構把紙質外盒和木質基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此創意體現了中國式的高貴與威嚴,彰顯品質。
(3)圖形。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一個蘊藏著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裝飾圖案的圖形寶藏。它包含了國畫、雕刻、剪紙、刺繡等工藝品以及大量在戲劇、服飾、臉譜、紡織印染等物品上寓意深刻、吉祥喜慶的圖案。它們裝飾手法豐富,追求圓滿、完整、對稱和穩重,極具裝飾美感,深受人們的喜愛。對于它們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我們不能滿足于照搬或刪減,而是要賦予其現今的審美標準和技術手段。比如將圖案的某些元素進行重構和轉化,將某些圖形的象征意義加以引申和拓展,做好二次設計工作。
茶葉作為一種極具民族性的商品,其自身屬性使傳統圖形這類表現語言較之其它更能起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如“茶枕工坊”系列包裝,采用簡潔獨特的云紋、印章、如意等傳統文化符號,結合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烘托出其淡雅、飄逸的茶文化底蘊。這種對傳統圖形“以物傳情”的合理應用市場營銷學論文,減少了設計的商業氣息,提升了文化意境,增添了時代的親和力。
月餅包裝是另一類典型的民族設計,其風格植根于傳統又不斷推陳出新。秋韻麗影系列包裝是極具古典意蘊的作品,其素材主體選自金陵十二釵的形象。通過對圖形的重構和篆刻質感的層次演繹,包裝的個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突顯出民族化包裝商品的文化品位與無窮魅力。
(4)字體。漢字是獨特的象形藝術,是極具本土化特征的一種表現形式。漢字在包裝中的運用是民族化精神形象與情感氣質的彰顯。書法與篆刻是漢字的外延展現,如與西方的“構成”手法糅合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視覺傳達效果。
普洱茶包裝把漢字宋體筆畫打散,大小不一,粗細不等地滿版羅列,這種民族文化的創新演繹形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標題采用虛實相映的手法呈現出書法字體的品牌名稱,同時,篆刻印章的構成與書法字體相映生輝,起到了點綴、活躍畫面的功能。漢字本身具備的形象美在這里已成為民族化創新的一種形式特征,準確、明晰的地體現了產品的內涵和地域文化特色。
貴府特醇酒系列包裝則以青花瓷紋為底,襯托出產地的悠悠古韻免費論文下載。瓶標處施以藍色字符,似古瓷拓片。而正中以印章藝術形式書寫的貴府名稱,其書體意態美的不規則性和滲透性與產品整體的嚴謹性巧妙而又奇特地結合在一起,顯示出非凡的視覺力度,折射出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和現代設計意識。
(5)色彩。有道是,遠看色彩近看花。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無論是樸素與濃艷還是大俗與大雅,在包裝的民族創新中都擁有一席之地。民族色彩在感性化的基礎上有著豐富文化寓意和信念。比如在我國的傳統習慣中,紅色象征吉祥、喜慶和富貴,它在民間習俗和禮儀交往中運用最多。又如皇家追求富貴和華麗,其色彩的運用多以金、銀、黃、紅為主色市場營銷學論文,一些與宮廷題材相關的包裝色彩上大多采用黃、金色調。
漢帝茅臺酒包裝為突出“帝王國酒”的尊貴品質,就運用了金光爵杯、玉璽盒蓋,飛龍雕刻,雙軸詔書等元素加以設計。其中,箔紙的亮金、印章的朱紅、軟綢的明黃對情調渲染構成了特有的節奏感和韻律美。色彩在此呈現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鮮明的文化特征。
采芝齋糖果包裝系列的主色調是暖色。大面積明快的橙紅色構成了商品特有的色彩基調,并利用補色和無彩色的隔離調和使品牌名稱更加醒目,加之蘇州傳統文化中絲綢、工藝元素等的共同演繹,形成了其典雅美觀,富有文化品味的食品包裝設計。這里民族色彩以潛在的暗示和視覺的魅力吸引并打動了消費者。
任何藝術都是審美判斷的結果,都是美的創造。對于包裝設計來說,通過創新可使產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場占有率。而創新融入民族元素之后必能更好的獲取打動審美對象的藝術之美,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勃勃生機。我國包裝設計的創新,應汲取時代設計理念的精華,融合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兼具廣闊國際視角和中國文化特色的同時,體現時代精神的特征。對于設計師來說,包裝設計的民族化創新必將是永無止境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曹方.包裝設計.江蘇美術出版社.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