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30 11:29: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外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針刺療法;偏癱;手術后
偏癱是額、頂、顳部腦外科手術后常見并發癥,為觀察針刺在癱肢恢復過程中的促進作用,2007年10月~2008年4月,筆者采用針刺療法對25例腦外科術后偏癱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專業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選擇在我院腦外科術后24h內即出現單側上下肢肌力均下降者(按照0~5級分類法記錄術后肌力),除外術前已有肌力下降或術后有意識障礙者。
1.2一般資料50例腦外科術后偏癱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針刺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齡17~76歲,平均56.0±15.6歲;原發病:腦瘤12例,腦出血13例;肌力:上肢0級9例,1級5例,2級4例,3級4例,4級3例;下肢0級7例,1級5例,2級7例,3級3例,4級3例;左側16例,右側9例。對照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齡19~73歲,平均52.3±14.0歲;原發病:腦瘤13例,腦出血12例;肌力:上肢0級9例,1級4例,2級5例,3級4例,4級3例;下肢0級6例,1級5例,2級5例,3級5例,4級4例;左側12例,右側13例。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療方法兩組患者術后均常規抗炎、降顱壓、營養等治療。針刺組除常規西醫治療外術后3天加用針刺治療,取內關、水溝、曲池、合谷、三陰交、極泉、委中等穴,并合用頭針,治療30天(每天1次),對照組只用常規西醫治療。觀察兩組術后30天肌力,計算肌力提高幅度。
1.4統計學處理采用卡方檢驗。
2結果
2.1療效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專業會議修訂的療效標準[1]。有效:癱肢肌力提高幅度≥1級;無效:癱肢肌力提高幅度<1級。
2.2兩組療效針刺組25例,上肢有效20例(80%),無效5例;下肢有效18例(72%),無效7例。對照組25例,上肢有效8例(28.8%),無效17例;下肢有效14例(56%),無效11例。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上肢χ2=8.78,P<0.01;下肢χ2=6.72,P<0.05),針刺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3討論
腦外科術后偏癱是由于術后水腫壓迫皮質運動區以及皮質血運破壞所造成的中樞性肢體功能障礙,其恢復以皮質血運的改善為前提,自然過程通常在發病后3周建立起側支循環,繼而肢體功能開始恢復,因此偏癱后第1個月的肢體恢復情況可大致反映側支循環建立的速度[2]。本研究結果表明針刺組術后30天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針刺可促進皮質側支循環的建立和水腫的吸收,加速運動區功能的恢復,進而提高偏癱肢體肌力。現代實驗研究表明:針刺能促進血及腦組織一氧化氮(NO)合成,提高NO含量,改善微血管自律運動,改善循環,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過氧化脂質(LPO)含量,從而減輕腦組織氧化損傷,減少鈣離子細胞內流,改善腦組織鈣離子的超負荷,良性調節中樞神經系統遞質的異常代謝,減輕腦細胞的壞死和凋亡[3]。也可促使因出血灶壓迫、興奮性受抑制而處在休克或休眠狀態下的腦細胞覺醒并迅速恢復其興奮性,進而使患肢的運動功能逐漸得以恢復[4]。最新的研究表明,無論何種針刺方式,針刺均通過增加Hsp70mRNA基因表達,促進Hsp70蛋白表達,從而達到保護和修復神經元的作用[5]。
綜上所述,對神經外科術后偏癱病人早期針刺治療,可使意識、言語及肢體的神經功能恢復,效果明顯,療效肯定。
【參考文獻】
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995).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2陳建華,李亞新,劉影.早期針灸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中國針灸,2007,27(12):907-909.
3丁晶,石學敏.“醒腦開竅”針法治療中風的實驗研究進展.中華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7(4):1425.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對120例胸外科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作為觀察組,以實施優質護理前的120例患者為對照組,主要疾病類型為肺癌、食管癌、氣胸、胸部外傷等。對照組男76例,女44例;年齡24~82歲,平均年齡(52.6±8.3)歲;觀察組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22~80歲,平均年齡(51.8±8.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即在全面提升常規護理服務標準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所有患者在出院時完成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語言規范、服務態度、健康及藥物宣教和溝通交流四個方面等四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分為滿意、尚可、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與尚可均歸入滿意標準;存在爭議的情況以護理檢查和質量檢查記錄為標準。比較兩組患者上述四個方面的差異。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調查問卷情況
兩組患者共發放240例調查問卷,收回240例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語言規范、服務態度、健康及藥物宣教和溝通交流四個方面的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護理服務在醫療服務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它是與患者接觸最多、關系最為密切的部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直接感受對于和諧的醫療關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提升護理服務水平和患者對醫療的滿意度是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重要任務。作者在胸外科從事護理工作數十年,對于胸外科的護理有一定的經驗和認識。尤其是近年來本科將競爭機制引入日常工作,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使得護理工作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現將實施優質護理的具體內容和一些經驗認識總結如下:①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需求:護理和醫療一樣,其中心都是患者,因此要摒棄以往的只是簡單的基礎護理觀念,使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不只是機械的從事技術操作,也不只是簡單地執行醫囑,而是要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關心患者的病情,從心理上給予安慰。責任護理對于大部分患者來時是一種心理上的依靠,在護理人員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作為責任護士要用好這份特殊的信任,使患者從入院開始就給予住院指導、住院護理,直到最后的出院指導,在各個護理環節都要照顧到患者的需求。②修訂崗位職責,優化排班方式:重新修訂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值班護士等工作職責,對于其中的不合理內容要進行改正;要定期進行總結和反饋,召開科務會進行強調和改進。優質的護理需要護理人員有著充沛的體力和精神,因此改革排班制度,制定合理的休息和上班時間表至關重要。為了保持護理人員的體力并且使護理工作更有連續性可在原有班次的基礎上采取彈性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③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提高業務素養:現代護理認為,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嫻熟的技術操作一樣都是優質服務的重要內容??墒且ㄆ谂e行知識講座,熟悉本科室常見疾病的基礎知識,尤其是治療原則和常見的手術類型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得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能夠及時識別一些并發癥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確?;颊咦≡喊踩?。定期進行護理查房,在全科室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護士自身的素質建設對于良好的溝通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為護士要提高自身修養,不斷充實自我,除了資深專業知識以外,還應該關注自然、人文和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④引入競爭機制,獎勵與懲罰并舉:將競爭機制引入工作,使護理人員在工作的同事時刻保持競爭性和危機感,促使其發揮自己的特長和主動性、責任心,有助于保持護理隊伍的活力,護士之間也可以相互鼓舞和激勵。并且將護理質量與績效考核掛鉤,對于護理出現問題較多的要給予適當的懲罰,而對于護理工作較為突出的則給予一定的獎勵,例如評選“護理明星”等方式。⑤加強藥物與健康宣教:研究證實,對住院患者實施藥物與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而且也有利于患者院外服藥的依從性。對所有住院患者均要進行健康與藥物宣教,使其對于自身的疾病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在輸液時要告訴患者輸液的名稱和藥物作用,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一些特殊的藥物要告訴患者不能隨意調節輸液速度,以免引起患者不適。
4結語
研究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在門診進行電子鼻咽喉鏡的檢查,通常每天都會檢查超過40例患者。通過暴露顯示這些不同的患者所需檢查的解剖區域,研究生往往會較為迅速對鼻腔、鼻咽、口咽、喉咽及喉和上段氣管的解剖結構熟悉掌握。潛移默化中,研究生逐漸對于有無疾患可做出較為準確判斷,提高診斷能力。此外這種技能的培養,對于他們可在此解剖區域進行較為簡單的手術打下良好的解剖學基礎。在熟練掌握臨床檢查前提下,可讓研究生完成內鏡下一些基本操作,例如在內鏡下行咽喉部異物取出,特殊部位的組織活檢等。對于一些掌握技術較好的研究生,可鼓勵他們進行一些延伸性的工作,鼓勵研究生在學習臨床文獻的情況下,訓練使用電子鼻咽喉鏡檢查上端食管。我科有位研究生就這項技術提出一些心得體會,并且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學術論文。
2電子鼻咽喉鏡以及顯微鏡下的操作訓練
研究生在鼻內窺鏡和顯微鏡下操作訓練,主要是鼻內鏡手術后患者換藥及中耳手術后顯微鏡下換藥操作訓練。培養鼻內窺鏡的穩定握持,同時訓練鏡下操作的穩定性。該項訓練完全是在帶教老師的直視指導之下,對于研究生迅速的掌握相關的技巧極其關鍵有效。
3典型病例手術訓練
為主要表現的綜合癥候群[1]。病程超過二年以上的面癱為晚期面癱
[2],其治療一直是一大難題,至今沒有十分理想的方法[1~4]。
1晚期面癱外科治療的回顧
晚期面癱的治療可分為非動力性和動力性治療二大類。
1.1非動力性治療
是治療晚期面癱的傳統方法,臨床上較為常用,對患者靜態畸形的改善效果肯
定,主要包括筋膜懸吊、真皮懸吊、組織代用品懸吊等方法[1,5]。其
中闊筋膜懸吊是非動力性治療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此方法適用于不適宜作動力性
治療的各種原因引起的晚期面癱。
1.2動力性治療
主要有肌瓣移轉術、神經移轉吻合術、跨面神經移植術、肌肉游離移植以及近
年開展的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術,通過手術獲得面部表情動態下的對稱。
1.2.1肌瓣移轉術:
1908年Lexer及Eden首先將咬肌和顳肌分出肌瓣,分別移轉到上、下唇及上、
下眼瞼來矯正面癱畸形。Gillies則應用顳肌及其筋膜移轉治療面癱,效果肯定,
60年代至70年代被廣泛應用[5],目前仍有使用。Anonson等[6]
于1986年開展了舌下神經袢神經肌蒂移位至面肌的臨床應用。曾祥宏等[7
]利用副神經斜方肌上支及其伴行血管為蒂的肌瓣轉位來修復面癱。肌瓣移轉術
方法較簡單,凡不適宜做復雜手術的病例可采用此術式[2]。
1.2.2神經移轉吻合術:
適用于損傷面神經的近中樞端無法吻合,遠心端神經具備吻合條件,而且面部
表情肌無明顯萎縮者[1]。Drobnik1896年最早應用副面神經吻合治療
面癱[1,2,5],舌下面神經吻合是由Korte1903年首先報道的
[1,5]。其它尚有采用膈神經、舌咽神經、下頜神經運動支的神經移轉術
[8]。神經移轉術后,面部肌肉運動是與移轉神經原支配肌肉的運動相伴隨
的,而且只能是一種粗大的、混合的、大塊性質的運動[8],所以現在已
較少應用。
1.2.3跨面神經移植術:
由Scaramella1970年首先報道,適用于面部表情肌無明顯萎縮或表情肌嚴重
萎縮選擇Ⅱ期吻合血管神經的肌肉移植術的Ⅰ期手術[1]。Alain等
[9]主張該術式分二期進行,以此來防止疤痕阻礙神經的再生。該術式的優點
在于患側表情肌接受來自健側面神經的再生纖維,與健側表情肌連動,面部表情比
較自然,有整體性。
1.2.4肌肉游離移植:
Thompson[10]1971年首先應用趾短伸肌游離移植來治療面癱,手
術分二期進行,效果較滿意。Thompson認為第Ⅰ期的供肌去神經支配是手術成功的
先決條件。此方法不用行血管吻合,手術簡單,適用于晚期面癱面肌已萎縮者。其
不足之處是必須依靠受區肌肉才能使供肌獲得神經再支配,故應用受到了限制。
2顯微外科技術在晚期面癱治療中的應用
2.1分二期手術的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
第Ⅰ期手術為跨面神經移植,第Ⅱ期為吻合神經血管的游離肌肉移植。該方法
于1976年由Harii等[11]首先報告,其后逐步得到推廣,近十余年得到
了較快的發展。1989年Terzis等[12]利用胸小肌修復面癱。他認為胸小
肌有理想的形態,足夠的體積和雙重的神經支配(胸外側神經和胸內側神經),可允
許面上、下部獨立運動,是最為理想的供肌,最適用于小兒面癱。曹誼林等[
13]采用相似的方法對10位晚期面癱患者進行治療,3個月后測得肌電活動,
6個月肉眼可見肌肉運動,達最好效果需一年。O’Brien等[14]與Hari
i同樣也利用帶血管神經的股薄肌游離移植行面癱治療。他認為股薄肌容易切取,
后遺癥少,可以分成幾個節段發揮不同功能,是較好的供肌,但術后較臃腫。Ued
a等[15]采用帶神經血管的股薄肌或背闊肌游離移植治療4~15歲的兒童
面癱,結果移植肌肉的初次收縮時間較成人早,功能恢復也較成人好。而且患兒生
長過程中,未發現受區面部任何變形和供區的任何功能障礙,所以推薦使用肌肉游
離移植治療兒童和年輕病人。
2.2帶血管神經肌肉一期游離移植
分二期手術的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效果滿意,但需分期手術,增加病人痛
苦。王煒等[16,17]1989年首次提出了超長血管神經蒂肌瓣移植一
期治療面神經癱瘓的概念,使一期手術成為可能。手術以背闊肌作為供肌,選擇其
遠側薄的節段,這樣可保證有14~17cm長的神經血管蒂,稱為超長蒂背闊肌節段肌
瓣移植。為使肌瓣變薄,可切除節段肌瓣部分臟層,稱為節段斷層肌瓣[1,
2]。該術式的解剖學依據是[18]:背闊肌的血供主要來源于胸背動
脈,該動脈約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分為內、外側支,入肌后
再分出節段動脈,胸背神經的段神經與段動脈伴行。由于移植時蒂長要14~17cm,
因此血管蒂要從肩胛下動脈起始處切取,同時常常需將段動脈向遠端肌肉內進行解
剖分離。該術式的特點[1]:(1)把二期手術改為一期完成,縮短了治療
周期。(2)變整塊肌肉移植為節段肌瓣移植,可根據需要靈活切取。(3)把不帶血管
的跨面神經移植改為帶血管的移植,有利于移植神經的生長和修復。(4)變全層肌
肉移植為斷層肌瓣移植,使肌瓣變得更薄。該方式以后逐步得到了推廣應用并有所
改進[3,19,20]。江華[21]、孫百強等[22]
利用拇展肌作一期游離移植修復面癱,也取得了成功。
2.3多神經血管蒂肌瓣移植
帶血管神經游離肌肉移植的肌瓣多為單神經蒂,只局限于面下2/3的表情修復
,遠不能恢復表情肌的多向。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利用多根神經及肌肉的移
植開展了全面修復術式的研究[4,23~27]。運用的肌肉有腹直肌、
腹內斜肌以及背闊肌和前鋸肌的聯合移植。這些術式是利用同一肌肉的不同神經支
配,將肌肉分成二個肌瓣或二塊鄰近肌肉共血管蒂而神經支配不同,以此來恢復面
部不同部位的表情。其優點是多血管神經蒂,可行全面修復,但手術較復雜,創傷
較大。
應用帶血管神經肌肉游離移植治療晚期面癱,術后可出現自主的,較為對稱、
自然的表情運動,被多數學者認為是迄今為止治療晚期面癱最為有效的一種方法,
具有其它術式所沒有的優越性,是晚期面癱治療的發展方向。但該方法手術范圍及
難度較大,必須具有熟練的顯微外科技術及相應的設備,在基層醫院較難推廣。對
年老體弱不能承受該手術者不適宜。
3問題與展望
3.1表情恢復不全:因為表情肌的神經支配遠較骨骼肌豐富,各部位表情肌纖
維方向都不同,其表情運動是豐富多彩的,所以單靠一、二塊供肌是無法代替所有
的表情肌的[25]。而且神經再生時有可能發生迷路和錯位,使面部協調
對稱的動作受到影響。這將是今后面癱研究的一個方向[19]。
3.2尚無理想的供?。罕M管目前使用的供肌有多種[1,16],但都或
多或少地存在著欠缺,沒有完全達到理想供肌的要求[1,22],這也是
許多學者專家仍在努力的方向。
3.3移植肌肉的萎縮:主要原因是手術時缺血、創傷及吻合的神經血管不足以
支配和供養移植的肌肉等,所以有人主張采用較大的供肌[11],但又易
造成術后臃腫。相信經過不斷地積累和研究,一定能找到合適比例的移植量。
3.4術式的選擇:一期或二期帶血管神經的肌肉游離移植,這二種術式究竟哪
種更為合理,效果更好,臨床應如何選擇,尚有爭議。Terzis[12]認為
一期手術血管神經蒂長,神經生長速度慢于肌瓣終板的萎縮,等神經長到終板,肌
瓣已萎縮。但臨床的結果并非如此,一期治療的效果也較為滿意[3,16~
19,22,25,26,28]。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1)由于超長
的神經蒂伴有血管供養,使移植易于成活,加速了神經愈合過程[16,28
]。(2)一期法再生神經軸突只需通過一個神經縫合處,減少了瘢痕效應對動力
源神經的量和質的不利影響[28]。(3)節段性斷層肌瓣的移植是一種帶
有靶器官的神經移植,此類移植能產生一類誘導神經定向生長,并營養和促進神經
生長的活性物質[2]。到目前為止,尚未見有關這二種術式對比的基礎研
究的報道。今后可以動物為模型進行全面的、基礎的對比研究,為臨床選擇術式提
供理論依據。
除了以上提到之外,隨著組織工程學的發展和不斷完善,相信神經和肌肉亦可
在體外獲得培養,到時即可免除供區的手術?;蚣夹g是目前發展得最快的技術之
一,如果通過轉基因的方法來治療面癱,無疑會達到更完美的效果。[HT10.]
參考文獻
1.王煒,主編.整形外科學(上冊).第一版.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0
6-825
2.王煒,祁佐良,陳守正,等.面神經癱瘓外科治療301例回顧.中華整形燒傷外科
雜志,1997,13(6):439-442
3.郝立君,夏雙印,王潔,等.選擇性超長神經血管蒂背闊肌跨面游離移植Ⅰ期治
療晚期面癱.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1994,5(4):191-192
4.鄔江,徐達傳,鐘世鎮.多神經蒂的腹直肌瓣移植修復晚期面癱的應用解剖.中國
臨床解剖學雜志,1996,14(4):252-254
5.黃渭清,李森愷,凌詒淳.晚期面癱整形外科治療的歷史問題.中華整形燒傷外科
雜志,1998,14(1):59-61
6.AnonsonCK,etal.Preliminaryobservationsafterfacialrehabilitati
onwiththeansahypoglossipedicletransfer.OtolaryngolHeadNeckSur
g,1986,94:302
7.曾祥宏,徐達傳.以副神經斜方肌上支為蒂肌瓣轉位修復面癱的應用解剖.中國臨
床解剖學雜志,1992,10(4):272-273
8.周琪.神經替換術治療面神經癱瘓.國外醫學耳鼻咽喉科學分冊,1997,21(3):
141-143
9.Alain,GangBoBo,JeanMarcFuentes.Crossfacialnerveanastomosis
in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Apreliminaryreporton10cases
.BriJPlastSurg,1980,23:195-201
10.ThompsonN.Autogeneousfreegraftsandskeletalmuscle.Apreliminar
yexperimentalandclinicalstudy.PlastReconstrSurg,1971,48(1):11-2
3
11.HariiK,OhmoriK,ToriiS.Freegracilismuscletransplantationwit
hmicroneurovascularanastomoses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
Aprelimineryreport.PlastReconstrSurg,1976,57(2):133
12.TerzisJK.Pectoralisminor:auniquemuscleforcorrectionoffacia
lpalsy.PlastReconstrSurg,1989,83(5):767-776
13.曹誼林,張滌生,王德昭,等.吻合血管神經的游離胸小肌移植治療晚期面癱.
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0,6(3):182-184
14.O`BrienBM,PedersonWC,KhazanchiRK,etal.Resultsofmanagement
offacialpalsywithmicrovascularfreemuscletransfer.PlastReconst
rSurg,1990,86(1):12-22
15.UedaK,HariiK,AsatoH,etal.Neurovascularfreemuscletransfer
combinedwithcrossfacenervegrafting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
ralysisinchildren.PlastReconstrSurg,1998,101(7):1765-1773
16.王煒,張滌生,楊川,等.跨面吻合血管神經的背闊肌移植一期治療面神經癱瘓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1989,12(3):155-157
17.王煒,張滌生,楊川,等.超長蒂節段肌瓣移植Ⅰ期治療晚期面神經癱瘓.中華
醫學雜志,1992,72(11):680-682
18.趙莉,苗華,王煒,等.背闊肌節段肌瓣移植修復面癱的應用解剖.中國臨床解
剖學雜志,1992,10(2):83-86
19.楊川,蔡佩佩,董佳生.帶神經血管肌束移植術在晚期面癱修復中的應用.中國
修復重建外科雜志,1995,9(2):84-87
20.UedaK,HariiK,YamadaA.Freeneurovascularmuscletransplantation
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usingthehypoglossalnerveasa
recipientmotorsource.PlastReconstrSurg,1994,94(6):808-817
21.江華,郭恩覃,季正倫,等.吻合血管神經的游離拇展肌移植一期修復晚期面癱
.中華外科雜志,1992,30(7):420-422
22.孫百強,金理正.帶蒂拇展肌移植修復晚期面癱的應用解剖研究.中國臨床解剖
學雜志,1999,17(2):138-139
23.UedaK,HariiK,YamadaA.Freevascularizeddoublemuscletransplan
tationforthetreatmentoffacialparalysis.PlastReconstrSurg,1995
,95(7):1288-1995
24.鄔江,鐘世鎮,徐達傳,等.前鋸肌和背闊肌聯合肌瓣修復晚期面癱的應用解剖
研究.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6,14(3):173-175
25.祁佐良,王煒,徐達傳,等.多血管神經蒂腹內斜肌瓣修復面癱的應用解剖.中
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97,15(4):254-256
26.王庭家,徐達傳,鐘世鎮,等.多血管神經蒂腹內斜肌瓣修復面癱的解剖學基礎
.中國臨床解剖學學志,1999,17(1):22-24
27.HataY,YanoK,MatsukaK,etal.Treatmentofchronicfacialpalsy
bytransplantationoftheneurovascularizedfreerectusabdominismuscl
e.PlastReconstrSurg,1990,86(6):1178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校護理專業60名學生平均分成兩組,一組為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以上研究對象均為女生,年齡19~21歲不等,兩組學生的進校錄取成績和專業基礎課成績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采用以臨床工作過程為主線實施外科護理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1.2方法
1.2.1教學設計理念
工作過程不僅僅是指工作的目標和一系列流程,還應包括工作實施的環境、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關條件等?;诖耍饪谱o理專業的教學設計應以臨床外科患者護理工作為導向,改學習過程為工作過程,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以臨床工作過程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實質上是以工作任務引領知識獲取,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完成各種任務學到相關的護理知識,提高護理水平。
1.2.2教學方法
以臨床工作過程為教學主線的教學方法首先應以職業崗位群的職責——任務——工作流程分析為立足點,重新構建以產業需求、就業需求和崗位需求為依據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將外科護理的課程內容模塊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模塊:基礎知識模塊、疾病護理模塊以及技能操作模塊。由于基礎知識的固定性,所以我們只在疾病護理模塊和技能操作模塊中實施了以臨床工作過程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疾病護理模塊的教學主要在模擬病房內進行,教師通過工作情景的設置、組織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實現,這里以手術前后對患者的護理為例。手術前的護理是指從決定治療方案到進手術室之前的一個患者的整體護理,其工作過程主要包括:評估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決定能否手術,若能,則對患者實施手術前的常規護理。而手術后的護理是指患者從手術臺上下來直至康復出院的整體護理,其工作過程主要包括:患者下手術臺——搬運患者——安置——觀察病情——飲食和補液——活動與起床——增進患者的舒適度——切口護理——引流管護理。這些具體步驟的實施都由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和醫護人員來完成,過程中教師會設置一些突況以測試學生的應變能力,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以臨床工作的具體過程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序化重組,以臨床見習或床邊教學來引領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并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規范他們的護理行為,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
1.2.3教學評價
一學期的試驗教學結束后,筆者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兩組學生進行了簡單的教學滿意度調查,分別包括了是否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和教學是否貼近崗位四個方面的滿意程度,由學生匿名獨立填寫。發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率100%。
2結果
此問卷雖然調查的項目不多,但從調查結果我們還是不難看出以臨床工作過程為主線的教學不管是在培養學習興趣和團隊協作精神上,還是在對臨床的問題反應和問題處理上都優于對照組的傳統教學,尤其是在團隊協作上。學生厭倦了機械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此教學法的接受度普遍很高,可進一步大范圍實施。
3討論
1.1一般資料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擇期行胃、腸或肝膽手術(腹外疝和闌尾炎)的9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其中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11~82歲,平均年齡(46.2±11.9)歲;觀察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9~80歲,平均年齡(45.7±11.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普外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分析影響普外科護理安全因素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安全管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其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建立并完善護理質量檢查及考核制度,積極查找和分析普外科護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潛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預防及控制措施。規范護理流程,通過組織學習或培訓等方式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其逐步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②合理配置和利用護理人力資源。護理管理人員應根據普外科護理工作量的變化情況,動態安排護理人力資源,避免護士超負荷工作,提高其護理質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狀態。③提供人性化服務。制定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措施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重要途徑,護理人員應本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同時,在護理工作中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誤會,減少沖突,避免發生護理糾紛。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點做好治療和護理等環節的交接,規范護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確下一班需重點觀察和護理的內容。
1.3療效評價標準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經護理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評分>14分表示存在焦慮,評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慮,評分<6分表示無焦慮。在患者出院時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對普外科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進行調查,分為滿意與不滿意2項,問卷有效回收率100%。統計兩組患者在護理服務中出現的護理安全事故。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
經護理后,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事故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經護理后的心理健康狀況
觀察組HAMA評分>14分的人數明顯少于對照組,評分<6分的患者人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方法
對照組130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生命體征各項指標測量以及遵醫用藥等。試驗組的130例患者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個性化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人性化干預護理,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把患者作為服務中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其具體措施為:
①轉變服務理念,人性化護理的服務理念就是轉變傳統的“功能模式”,而是遵從“服務性模式”,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始終按照“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先轉變理念,由被動的服務模式轉變為主動的服務,要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重視患者的利益,充分從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及社會需求全面出發,對患者實施優質的護理服務。護理人員不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還需要及時掌握患者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等各方面,思考問題的時候盡可能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的需求并盡可能的滿足,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只有扎實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更好的為患者提供病情服務,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自身的學習,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重視患者的利益,以此為患者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②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環境,護理人員應加強對病房環境的管理,定期開窗通風、消毒殺菌,保持病房的安靜,從而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的養病環境;在病房的布置上還可以按照患者個人的愛好進行布置,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和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提供相應的陪護用品;
③醫護人員要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受到疾病的刺激,加上醫院陌生的環境、害怕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受到親人或朋友的冷漠等因素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心理,大大影響了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從而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嚴重影響。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從患者的各方面情況充分考慮,要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就要加強對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多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的家庭狀況和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并對患者在生活上、工作上和學習上的困擾進行心理護理,和患者多討論一些其他的問題,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充分利用電視節目、聽音樂一集看書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減輕疾病及治療對患者的刺激,護理人員應表現的大方、熱情,取得患者的信任,改善護患關系,緩解患者的抵觸情緒,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另外是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患者家屬在患者治療中是否配合,關系到了護理是否能夠順利開展,也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愈效果。一般而言,在臨床醫學中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會發生一些問題。尤其是對高齡患者和小兒患者,在接受治療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次性針刺不成功的情況,患者對于會存在一些抵觸情緒,患者家屬本身對患者的病情比較擔心,在出現這些意外情況,也會造成患者家屬出現抵觸情緒,從而不利于護理人員工作的順利開展,甚至會引發醫療糾紛。因此,護理人員在注重患者心理護理的同時,也要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預先應該為患者講解患者病情,讓患者家屬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法以及護理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提高患者家屬對患者疾病的認識,患者家屬才能夠端正心態,掌握日常護理方法和注意事項,及時做好心理準備,減少對患者的擔心,并積極調動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
④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可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為患者講解外科疾病規范化治療知識、日常注意事項、自我護理措施、康復訓練等等,每天床頭交接班時真誠問候,詳細詢問病人不適,及時解決各種問題。運用真摯的語言安慰患者,巧妙的告知性語言告訴患者其病情發展狀況、治療情況以及護理情況,讓患者配合治療,了解日常中的注意事項,對于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護理人員也要做到及時的回答,運用合理性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相關知識;
⑤飲食護理,有的患者在飲食上要特別引起重視,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和身體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對于患者的日常飲食,可以選取一些富含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纖維以及營養豐富的食物,確保患者營養供給充足,并教育患者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嚴禁吃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并結合患者的飲食愛好調節飲食類型,要求患者要多喝水;
⑥術后護理與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應及時將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及病情發展情況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安撫患者,緩解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另外是做好患者的口腔、皮膚、留置針、尿道等護理,觀察切口情況、呼吸情況,做好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預防工作;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和體質狀況為患者建立合理的康復訓練計劃,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⑦護理注意事項,在開展人性化護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提高對患者的關注,每個人都希望受到關注,因此護理人員應提高患者患者的關注度,從病情和生活上關心患者,了解和尊重患者;在與患者接觸過程中應表現得大方、熱情,不可表現出不耐煩等態度,切忌在患者面前竊竊私語;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應充分掌握技巧,積極利用微笑等肢體語言,注意使用文明語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在日常護理工作的各項操作比如扎針等過程中應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并隨時保持認真嚴謹的態度,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另外是醫院及科室應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人性護理理論制度,要求科室相關人員嚴格按照制定的制度開展護理工作,科室及醫院相關責任人員定期考查實施情況;護理人員需要注意護理細節,比如可以在患者生日的時候給予祝福,特別是在業務繁忙的時候應做到不慌不亂,避免引起患者恐慌;最后是在實施各項操作之前盡可能為患者詳細說明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等等,在進行靜脈穿刺等相關操作的時候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并盡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此過程中積極通過溝通交流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疼痛刺激。
1.2效果判定標準
患者治愈后,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其調查主要是采取該院自行設定的滿意度調查題目進行調查。共計20個題目,每一個題目均通過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標準進行評定,分數分別為5分、3分、1分,總分為100分,最后合計總得分,如果總得分超過90則判定為非常滿意,70分以上表示滿意,7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
1.3統計方法
數據以SPSS18.0軟件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
2結果
在該次調查中,試驗組對護理人員的總滿意度為96.92%,其中有101名患者對護士人員的護理表示非常滿意,有25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表示滿意,只有4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表示不滿意,僅占總人數的3.08%。在試驗組的130例患者中,患者對醫護人員的總滿意度為86.92%,其中有82名患者對護士人員的護理表示非常滿意,有31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表示滿意,有17例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表示不滿意,占總人數的13.08%。兩組醫護人員滿意度調查數據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