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2: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畢業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畢業論文;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是高等院校依據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本科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過程。然而,由于金融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主要以課堂理論為主,實踐動手鍛煉相對較少,這給學生造成了畢業論文僅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錯覺;還有,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這使得學校的教學工作也不得不以學生就業為主,而找工作與畢業論文寫作在時間上重疊,考慮到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于是學校對學生畢業論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學生在思想上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致使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下滑的現象。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使得社會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旺盛,所以金融學本科專業的學生人數相對于其他財經類專業學生數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為了端正學生對畢業論文不正確的態度,切實扭轉畢業論文質量下滑的態勢,使他們能夠及時適應社會的需要、真正認識到金融學本科專業畢業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一、撰寫畢業論文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集中訓練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必要環節。這個階段,在金融學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選題、填寫開題報告、搜集資料、撰寫論文,這是一個相對特殊的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學生對所研究金融問題的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又要使專業指導教師利用自己淵博的專業學識和認識問題獨特視角,對學生的研究給予正確的指導,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頓開茅塞之感。這樣,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學專業指導教師應向學生說明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其次,以學生為主展開畢業論文寫作的各項工作。在此期間,除了指導教師定期檢查督導每個學生的研究進展情況外,學生應主動向指導教師匯報畢業論文的情況,及時將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反映給指導老師,盡快得到正確的幫助建議。再次,指導老師對學生的研究成果給予初步的基本評價。最后,該成績也是每一個學生能夠順利畢業的必要成績之一。在指導老師認為研究成果達到畢業論文的水平后,由學術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組成答辯專家小組,通過答辯形式對學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統科學的評價。符合金融學專業學士學位畢業論文要求的,作為學生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績。
二、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金融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重要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包括開題報告和論文正文兩大部分。通過填寫開題報告,每個學生可以選擇確定各自適合的論文題目;了解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找出該論文研究的切入點;設計論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內容;明確研究方法等等。在這個階段,學生運用所學金融知識判斷和界定所關注的問題,將自己研究的內容劃定在金融學領域,以符合所學專業的要求。通過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掌握關于該金融問題研究的發展脈絡及進程,了解相關學者在研究本問題時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結論等,從而保證自己的研究具有相應的理論基礎,也確保使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向前推進一點。通過對論文基本內容的設計,學生運用金融學的理論,對所研究的金融問題形成一個比較概括性的認識。
在論文正文寫作階段,學生要首次獨立地思考如何圍繞開題報告確立的研究題目和研究內容展開研究工作,比如,根據開題報告要求,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如何搜集相關資料?運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如何對已獲得的資料進行處理、提煉?根據金融學相關理論的要求,如何運用掌握的資料說明、支持文章的觀點?
因此,撰寫畢業論文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所學金融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實際金融問題,并初步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三、撰寫畢業論文是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前一次非常重要的演練
關鍵詞:計量經濟類課程;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9-0074-03
一、引言
計量經濟類分析方法在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促進經濟類本科生對該類方法的熟練掌握和應用有助于經濟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高校的計量經濟類課程是培養學生通過建立經濟模型對經濟現象進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開設的計量經濟類課程主要有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數理金融學、數據模型與決策等。由于計量分析類課程對相關數學和經濟學知識基礎要求較高,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難教”和“厭學”,但該類課程在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時被廣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獻極少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對計量經濟類方法的使用現狀作為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效果的反映,而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點。本文基于對經濟類本科生計量經濟類能力的現狀分析,發現該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經濟類本科生計量經濟類分析能力的現狀
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學位論文,能夠較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計量經濟類分析能力,也是該類課程研究性教學效果的體現。本文以江蘇師范大學商學院2016—2018屆金融類專業(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學)畢業生共377份學位論文為樣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屆畢業生論文數量分別為78、108和191份),詳細統計了這三屆畢業生學位論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結構分布(見表1所示)。
(一)本科生計量經濟類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現的數據結構特征,能夠客觀地反映經濟類本科生對研究方法的掌握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屆的67.07%逐漸上升至2018屆的86.54%,即絕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論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經濟數據的分析,使分析結論更加科學。相對來說,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計量經濟分析仍以簡單回歸為主。在2016屆畢業生中,采用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的學生僅有7.32%,到2018屆,該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過一半的學生采用計量經濟建模的方式撰寫畢業論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學生中,絕大多數仍以簡單的回歸分析(包括協整分析、滯后變量模型)為主,對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較復雜方法的使用較少。
3.統計學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漸下降,該方法中以描述統計分析為主。該類論文中大多通過繪制線性圖表現數據的時間序列過程,通過繪制餅圖或柱狀圖對比數據的結構,通過繪制表格對比數據的均值、標準差等統計量。描述統計方法是最簡單的定量分析,嚴格來說不屬于計量經濟類課程的內容,只是初級的統計學內容。2016屆有57.32%的學生采用統計學方法撰寫論文,在隨后的兩年,這一比例逐漸降低。值得說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方法,掌握該方法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另外,個別同學通過自己設置調查問卷并進行數據調查、獲取、審核和清洗,以此為基礎做描述統計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勵的。
(二)計量經濟類分析在本科階段廣泛應用的原因
經濟類本科生對計量經濟類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系統在畢業論文審核中的廣泛應用。隨著高校對學位論文要求的提升,眾多高校在本科生畢業論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辯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蘇師范大學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率不得超過25%,申請校級和省級優秀論文的重復率分別不超過15%和10%,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如果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從理論層面闡述經濟問題,并且要保證較低的率,這對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來說難度極大,因為經濟理論是很難創新的。而通過自己查找經濟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每個人的思路、查找數據的途徑和范圍、選擇模型的指標,以及構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結論也具有獨立性,因此極大降低了與以往論文的重復率。
2.教學水平提高與教學內容拓展。高校教師的學歷層次與研究水平不斷提高,計量經濟類研究方法也在陸續更新,為了讓課程與時俱進,計量經濟學類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拘泥于講授簡單計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階段掌握的計量模型也陸續向本科生進行講解,甚至DID等更加復雜的計量經濟模型也可以對學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啟發。當然,研究生階段必須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計量經濟模型,這是計量經濟類知識不斷外溢的結果,也是經濟類科研環境的發展趨勢。
3.經濟軟件教學的有力支撐。隨著計量經濟模型的不斷更新,對應的分析軟件也在快速發展,以往眾多高校在本科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Eviews軟件和SPSS軟件,而近年來,為了讓學生接觸更新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并輔助考研的學生更好地銜接研究生階段學習,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學中加入了State軟件或R軟件的教學,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對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的掌握程度。
(三)計量經濟類課程研究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有畏難情緒。計量經濟類課程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該類課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數學和統計學為基礎,但教學中應更多地強調對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導,重視構建適合的模型,再借助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并解釋。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把計量經濟類課程學習等同于數學公式推導,弱化其應用性,內心產生抵觸,很難學好該類課程。
2.數據收集過程粗糙,數據質量不高??煽康慕洕鷶祿怯嬃拷洕5闹匾希粋€有研究價值且有趣的主題需要科學且高質量的數據,收集工作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而且為保證經濟模型的質量,數據審查、清洗、篩選等整理過程也很費時。很多本科生論文中的數據收集過程本著省時省力不問質量的態度,更多地通過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權威的網站及數據庫,數據質量得不到保障,且樣本量較小,分析價值有限。
3.建模過程缺乏推敲,大多選擇簡單模型。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是一門藝術,模型不深究對錯,只關注哪個模型更好,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較和權衡,經過一次次對變量的篩選、剔除和添加才能確定最終變量和模型的結構。但多數學生沒有細致思考,僅通過最易獲得的變量建立最簡單的模型,完全沒有篩選和比較過程,因此估計結果的解釋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質量不高。
三、計量經濟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進方向
1.從問題導向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培養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興趣,老師可以在計量經濟學類課程的第一節課,就建議每個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選題,選題未必緊扣專業,只要能與建模相關即可。老師可以對每個選題進行建議和討論,梳理變量選擇。例如,愛美的女生可以關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甚至變通為“整容是否有助于勞動者獲得更高的工資”。學生通過課程的深入學習,自行查找對應的指標和確定模型的選擇,每一節課學生都可能考慮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決自己的選題。經過一個學期的深入學習,學生學會了將計量經濟類方法用于解決這類有意義且有趣的問題。此外,對有價值的論文選題,老師可以更多地引導,幫助他們獲得本科生科研項目資助,最終在學術期刊上進行發表,這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極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師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為案例,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教師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經過多番篩選和細節處理,學生通過了解這些模型,能夠深刻體會從論文選題,到變量選擇,再到模型確定的整個流程與細節處理,不僅能學到建模的技術,還能深刻體會設計思路,這比學習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與細節介紹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自己在研的課題,讓學生體驗具體的研究過程。
3.重視通過板書講解模型原理?,F階段高校講課均以PPT講解為主,教師很少在黑板上寫字。但講解計量經濟學模型原理時,通過板書更有助于引導學生的思路,因此教師應重視板書的使用。隨著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師可以更多地利用電子板書,即使用數位板進行書寫,使板書隨時放大和多彩呈現,也能在PPT或PDF上隨時標注,并在課后將板書保存后發給學生,有助于學生在課后整理電子筆記。
4.計量經濟類軟件教學多元化。部分高校在本科生階段只開設一門經濟軟件課程,在這一門課上不可能介紹多種軟件,經濟類本科生僅掌握一種計量分析軟件也是不夠的。因此可以在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的課時中拿出6—9課時講解對應的軟件,有助于學生理解對應的原理。可以在統計學課程中講SPSS軟件,在計量經濟學課程中講解Eviews軟件,在單獨開設的經濟軟件應用課程中講解Stata軟件或R軟件,并配合介紹相關的經濟模型。
1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2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業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 淺析我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前提條件的完善與發展
4 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析
5 論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與監管的分析
6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及其對策研究
7 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業經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8 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應付措施
9 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風險分析
10 人民幣國際化的潛在危險分析
11 人民幣升值后提高我國外貿企業國際競爭力的舉措
12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障礙與對策分析
13 人民幣貶值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14 論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與監管的分析
15 淺談我國第三方支付的風險及監管
16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風險防范
17 國有商業銀行縣域支行發展研究
18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創新
19 經濟新常態下的農村小額貸款發展
20 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商業銀行影響的研究
21 淺析外匯期貨在我國的發展前景
22 從日元國際化看人民幣國際化
23 歐洲負利率及其經濟影響
24 我國汽車金融現狀問題及對策
25 ××省農村支付環境現狀及政策建議
26 我國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的發展探究
27 美聯儲量化寬松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
28 ××省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現狀
29 民營銀行的發展及問題分析
30 我國綠色信貸的發展問題分析
31 中國外匯儲備問題研究與對策
32 地方債務風險與銀行信貸的關系
33 ××省小額貸款公司問題的研究
34 信用卡風險防范問題的研究
35 我國第三方理財機構調研
36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及對策分析
37 ××省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的發展障礙及對策
38 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39 我國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40 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及其防范
41 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難點及對策探究
42 p2p網貸的風險探析及防控對策
43 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與對策
44 我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控制研究
45 我國外匯儲備的成本與收益及管理建議
46 股指期貨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47 基于P2P網貸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研究
48 當前我國P2P網貸內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49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抵押物風險探究
50 中信銀行對公信貸貸后風險管理研究
51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52 ××省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研究
53 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54 在中國推行以房養老的障礙及對策分析
55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違約風險管理分析
56 ××省農村信用社操作風險研究
57 中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策略研究
58 P2P平臺與小微企業融資合作可持續性的探討
59 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研究
60 我國商業銀行汽車金融業務的發展路徑分析
61 中小企業私募債信用風險及對策分析
關鍵詞: 研究生 教育現狀 存在問題
1.引言
從2001年起,我國高校開始擴招,研究生教育的規模迅速膨脹,每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2007年全國研究生在校人數達到150萬,規模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1]客觀講,這種超常規的發展對推動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與矛盾。
培養和造就高水平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強校、強國,是整個研究生體系設立的初衷及目的。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多,出現的問題也很多,培養出來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有些院校出現了生師比過高、學校辦學條件遠不能滿足需要等問題。尤其是在遇到金融危機后,就業壓力的增大,使研究生的培養及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素質及能力,如何使導師的培養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與提升,如何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是我們未來需要深刻反思的問題。
2.研究生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現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是一種高度集權的模式,從招生計劃的審批到報考條件、考試時間、考試科目、錄取分數線的劃定和錄取名單的確定等,都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直接管理下進行的。[3]這種研究生招生體制中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已成為制約選拔創新人才、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將以國內某所“211工程”高校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該校經濟管理學院擁有管理科學與工程、企業管理、情報學、金融學、會計學、圖書館六大專業,也是此次研究樣本的所學專業。資料為2005―2007級碩士研究生,該校經濟管理學院2005-2007年的錄取人數分別為85、89、90,共計268個樣本,呈歷年增長態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生源基本情況、在校期間學位課成績情況、完成畢業論文情況、畢業去向選擇。并且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對這些樣本數據進行分析,樣本數符合軟件要求的最少樣本數,結果有效。
3.研究假設和理論框架
3.1研究假設
3.1.1研究生生源情況
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度擴大,使研究生生源狀況更加復雜、更加多樣化??忌鷣碓粗饕茖W研究人員、高等教育教師、中等教育教師、國家公務員、應屆本科畢業生、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及其他人員。[4]而且,應屆本科生占了其中很大的比例,說明由于本科規模的大幅度擴大加上就業壓力,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影響生源質量變化的因素不斷增多,探究其深層次原因變得復雜。
本次研究對于樣本的生源情況,主要劃為兩類:應屆本科生與往屆本科生。根據資料顯示,該校的往屆本科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005年為8人,占錄取總人數85的9.41%;2006年為11人,占總人數89的12.36%;2007年為15人,占總人數90的16.67%。
依照傳統認為,應屆本科生由于學習氛圍環境較好,在研究生錄取人數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是,由于現時代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已經參加工作的往屆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回到校園。所以,往屆本科生的大批“回歸”不得不引起重視。在這些往屆本科生中,他們的來源也不盡相同,既有來源于公司企業的,又有來源于政府事業單位的。不同背景的學生在學習和科研生活中表現各異。
根據以上理論,提出以下假設:
H1:研究生生源情況與學位課成績顯著正相關。
H2:研究生生源情況與畢業論文完成顯著正相關。
H3:研究生生源情況與畢業去向顯著正相關。
3.1.2學位課成績情況
研究生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內容直接影響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的學位課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活動提供了寬廣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得研究生具備了基本的科研、創新能力。[5]研究生進行課程學習不僅是學習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而且是在復雜深入的理論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激發有意義的學習動機,發揮潛在的高層次思維能力,辯證地、全方位地分析與探索復雜問題,創造性地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種種具體問題,為社會創造和生產新知識。
研究生學位課分為公共學位課和專業學位課兩種,研究生的學位基礎課程為研究生科研、創新活動提供了寬廣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得研究生具備了基本的科研、創新能力。學位課的設立,是為了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使碩士研究生真正達到“在本專業方面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的目的。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每個專業設立的學位課也不同,必須符合本學科方向發展要求。該校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是,在校學習期間,修讀的學位課課程的學分不低于1分。
本次研究將在校期間學位課成績情況,根據其最后的得分分為:優(85―100分)、良(80―84分)、及格(75―79分)、不及格(75分以下)。
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4:學位課成績情況與畢業去向顯著正相關。
3.1.3畢業論文完成情況
撰寫畢業論文是研究生能力培養的一個關鍵環節,通過科研工作的實踐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一個合格的研究生必須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對其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創新性見解,畢業論文也應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或有一定的實踐參考價值。
研究生教育重在培養質量,既關注研究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又強調其科研實踐能力,著力造就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富于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畢業論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
本次研究將完成畢業論文情況分為:通過和不通過。學位論文的質量,除了與課程設置、導師指導、教學管理等環節密切相關外,還與研究生生源素質如思想素質、業務能力、綜合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是否肯付出創造性勞動等有關。
根據以上特點,我們假設:
H5:畢業論文完成情況與畢業去向顯著正相關。
3.1.4畢業去向選擇
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一般可分為兩種:繼續深造和就業。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研究生在擇業理想、動機和標準等方面愈來愈趨向合理和成熟,擺脫了最初的沖動而步入理想的軌道。在擇業過程中表現為個人意識、主體意識不斷優化,他們往往都會選擇既體現知識價值,又有豐厚經濟回報,還有良好的工作環境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的崗位,同時又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有行業選擇與地區選擇,畢業生一般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及愛好興趣,對自己今后的畢業去向作出慎重的選擇。
本次研究將畢業生的畢業去向情況分為五種:(1)深造―讀博;(2)機關和事業單位;(3)高校和科研院所;(4)外企或大型國有企業等;(5)其他。
3.2理論框架
本次研究運用的是SPSS13.0的路徑分析方法,根據已有的樣本數據,建立一個可以檢驗的概念模型,如圖1的模型。
圖1 就業情況影響因素的概念模型
4.研究方法
4.1數據的信度檢驗
本研究以Cronbach α系數來檢驗一致性信度。一般情況下,Cronbach α系數大于0.65即可接受。經過SPSS統計軟件信度分析,各變量的α值都在0.65以上(見表1),表明整個樣本一致性較好,所獲得的數據可信度很高。
表1 Cronbach α系數
4.2研究結果
對假設模型進行的路徑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路徑系數可知,5個假設,全部得到了驗證。
表2 路徑分析結果
注:表中*表示p
5.結論與討論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和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到,碩士研究生的生源情況對于學生在校期間的學位課成績、畢業論文的完成和畢業之后的去向都有較強的影響。針對以上結論,我們應該認識到,對于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應該首先充分了解學生的來源情況,根據其自身特點,導師為其制定適合的培養計劃,以使其充分發揮潛能,更好地完成碩士研究生期間的學業。有一部分的學生在上研之前是工作過了的,部分用人單位也注重研究生的實踐經歷和經驗,因此具備更多的工作經歷,也是求職的一項法寶。很多本科畢業后直接讀研的研究生,除了在年齡方面具備優勢外,并不被用人單位看好。
而生源情況、學位課成績情況和畢業論文情況對學生畢業之后的去向也有著較強影響。學生要認識到,認真的學習態度、刻苦的學術鉆研精神對于以后的發展是有積極的作用的。不同的就業單位對研究生的能力要求不一樣,一些科研設計單位和高等學校很注重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那些致力于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在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就要特別發展學術科研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理論研究及高科技開發的能力,能獨立承擔和完成相關研究課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而企業一般更注重的是畢業研究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因此那些致力于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學生應當具有從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研究、管理與決策的能力,能夠在未來勝任高層次的技術和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彭擁軍.大眾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質量問題[J].江蘇高教,2006,(1):5-7.
[2]錢云光.畢業研究生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2,(8):109-112.
[3]譚鶴群等.關于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5,(S1):162-165.
關鍵詞:金融學 畢業實習 實習模式 實習管理
隨著我國金融業的不斷國際化,行業競爭日益加據。為了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各金融機構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從業人員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作為金融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院校必須順應這種需求,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畢業實習是整個大學期間教學工作中最系統的一次實踐,是大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的一次預演,是他們參與實際工作、提高業務技能的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其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素質。本文以湖北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為例,分析金融學專業畢業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提高畢業實習質量的有效途徑,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業務素質。
一、金融學專業畢業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湖北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自1994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以來,一直在探索提高畢業實習效果的實習模式,目前金融學專業畢業實習主要采取校外集中實習、“委托承包”實習、“就業”實習、分散自主實習四種模式。在學校、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實習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實習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每一屆的金融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實習得以順利進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1.學生缺乏實習積極性
通過對歷年畢業生訪談記錄看,基本上30%的學生缺乏畢業實習的積極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就業形勢影響學生實習的積極性。根據人保部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2009年的611萬多19萬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學生都放棄了畢業實習,把時間投入到找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受就業難的影響,金融學學生擇業由以前的“專業對口” 演變為多元化,有一部分學生畢業后可能不從事本專業工作。這一部分學生認為既然不從事該專業的工作,就不必去耗費時間實習,這樣勢必影響一部分學生實習的積極性。
(2)對畢業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本專業的實習能夠認真對待,但仍有一部分同學沒有充分認識到畢業實習的重要性,認為實習環節可有可無,把實習當成是最后一次長假,沒有進行真正的實習,利用弄虛作假的手段來應付教師的檢查,例如,做假的實習鑒定、拼湊實習報告、抄襲實習周記。
2.實習接收單位熱情不高
畢業實習已經成為每一位學生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是現有的大學生實習基地在數量上都很難滿足大學生的需求,更不要說在類型與實習生的專業和就業取向對口了。很多金融機構如銀行不愿意接收大學生實習。其主要原因有:(1)接納實習單位要抽出骨干力量來指導,給單位增加了任務,帶來了麻煩;(2)有的實習可能要影響實習單位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增加工作的成本;(3)學校對實習單位不可能有很多的支援和幫助,單位和職工只是盡了義務,而無任何實惠可得。據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目組對106家用人單位的調查,愿意接受大學生實習的占48%,不太愿意的占52%。
雖然湖北工業大學金融學專業在武漢、荊州、洪湖等地有實習基地,但每個基地由于規模的限制一般只能接受8名學生實習,導致許多學生不能在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技能方面的實習,而轉向其他單位,。一些金融單位雖然接收了畢業生進行實習,但實習的金融單位主要依靠單個教師的個人關系進行聯系和維持,學校沒有進行資金和榮譽的投入,造成實習單位員工指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金融業務(特別是銀行業務) 對安全性、精準性方面要求很高,所以業務人員不會對實習生進行實際操作的培訓,更不會放手讓實習生獨立去操作一項業務,實習生更多的是承擔一些輔的工作,比如引導客戶填寫表格或單據。這些實習內容與平常所學知識關聯度不強,不能體現金融專業的特色,與學生的心理預期相差甚遠,學生產生失望的情緒,難以達到理想的實習效果。
3.畢業實習管理體制不完善
畢業實習應該是一種對用人單位和實習生都有收益的人力資源制度安排。它不是基于人際關系的經驗性、個體隨機行為,不是學校和企業之間一種簡單的“對口實習”任務,而是涉及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大學生的一種規范、系統的常規化制度行為。但就目前湖北工業大學金融學學生畢業實習管理體制而言,存在不少問題,不能滿足大學生素質提高和技能培養的需求,影響了畢業實習的效果。主要表現在:
(1)實習時間選擇不當,實習期間過短
金融學專業畢業實習一般都在大四第二學期開學后的第四周開始,這個時期學生面臨畢業論文撰寫、找工作或研究生考試面試的壓力,雖然有的學生認識到畢業實習的重要性,但沒有心思參加;有的學生選擇參加實習,但在實習期間精力不集中,在實習期間頻繁請假,學生奔波于學校和實習單位之間,既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又給實習單位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一般學校統一畢業實習期間為四周,時間過短。實習單位認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生是無法全面、熟練地掌握業務的,認為學生實習僅僅是走走形式,做做樣子,所以不重視學生實習,對學生不會嚴格要求,盡心指導。
(2)缺乏完善的畢業實習考核機制,成績不能體現實際實習情況
雖然在畢業實習管理辦法中對師生在實習期間應履行的職責都做了規定,如要求“學生不得無故不參加實習,凡無故不參加實習的時間超過規定實習時間的三分之一者,不予評定實習成績”,這些規定流于形式、沒有具體的、量化的指標,對學生沒有約束力。目前對畢業實習的考核首要標準是實習鑒定表是否有實習單位的公章和學生所提交的實習報告,對學生形成綜合成績,而對學生的日常實習表現沒有體現在實習成績中,這樣給一些根本沒有參加實習的學生提供了造假的可能。有的學生隨便找個單位蓋上公章、拼湊實習報告,最后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現象:造假學生比那些踏踏實實實習的學生的成績高。
二、提高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實習質量的措施
畢業實習在高等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促使知識向能力、素質轉化的有效途徑。要提高金融學專業本科畢業實習質量需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畢業實習前的準備和動員工作
畢業實習前的準備和動員工作是畢業實習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各教學系應充分向學生介紹實習單位的性質及實習崗位對學生的要求,以便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縮短學生對工作崗位的距離感,降低學生對實習的恐懼感;簽訂協議書,實習前學校要與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協議書,明確實習單位、學校、學生三方的權利和義務;發放實綱、實習計劃和日程安排;對學生進行分組,并選出或指定負責人,負責人要切實負起管理與協調、溝通的責任,定期與不定期地向負責實習的教師匯報實習情況。召開由院(系)主要領導參加的實習動員會,對學生進行動員,向學生宣布實習紀律、要求以及成績的考核標準和辦法,條件允許時,也可請實習單位的領導和有關人員參加動員會,從思想上、組織上和業務上保證實習的順利進行。
2.加強畢業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大對畢業實習基地經費的投入
由于畢業實習基地一般都是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因此學校要加大經費投入,減輕實習單位的負擔,提高實習單位接受學生實習的積極性。目前實習單位的指導人員都是無償提供業務指導,可以由學校設立優秀實習指導獎金,對實習單位出色的指導人員進行獎勵,提高他們指導業務的熱情。
三、重視與畢業實習基地的聯系
目前,學院和畢業實習基地的聯系基本處于平時不聞不問,臨時突擊公關的現狀,每年等到學生實習之前才和實習單位聯絡,這樣學院和實習基地之間缺乏交流,關系很疏遠。學院應和實習基地建立一定的聯系機制,并與實習基地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加強交流合作。如學??梢钥紤]定期召開實習基地聯誼會,組織實習基地負責人座談,聽取他們對實習基地建設的意見。學校還可以和實習基地進行密切的雙向合作,利用學校擁有的科研、技術優勢為實習單位提供相應服務,為實習單位培訓干部和業務骨干,促進實習基地的發展。學院可以考慮聘請實習單位的專家擔任學校的兼職教授,為學生做學術報告,參加學生論文答辯,不斷鞏固雙方的合作基礎。
3.完善畢業實習管理體制
(1)調整畢業實習時間
以往金融學畢業實習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學期開學后第四周進行,時間約1個月。考慮到學生這一階段面臨撰寫畢業論文、就業、研究生面試等問題,學校應考慮適當調整畢業實習時間。學??梢詫厴I實習安排在第三學年結束后的暑期進行,原因有三:其一,根據和學生的交流,每年暑假不少學生想找單位實習,但很少有學生如愿,如果學校安排學生在暑假進行集中實習,可以滿足學生的愿望;其二,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在專業知識、動手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還有一年的時間進行充實和提高,學生在大四學年的學習目的會非常明確,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增強;其三,可較好地解決與找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間沖突的問題,保證充足的實習時間和較高的實習效果。
(2)建立健全畢業實習考核機制
目前學生畢業實習考核主要由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意見兩部分構成。對集中實習的學生來說有考核的依據,但是缺乏量化的指標,考核的隨意性、主觀性強,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建立畢業實習考核的量化指標,保證考核的客觀性和公平性。對自主實習的學生來說,應加強對過程的考核,要求其提供實習單位的地址、聯系人等情況,隨時對他們的實習情況進行抽查;和實習單位進行座談,了解學生的實習表現;要求學生通過電話或互聯網每天向指導教師匯報實習情況等。
參考文獻:
[1]王海鷹.基于產學研結合的畢業實習模式思考.中國校外教育,2009,(2):7
[2]華銀峰,周貴勤.畢業實習:大學生就業的直通車.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3):36-37.
論文摘要:在分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業工作現狀的基礎上,理性而客觀地分析金融危機對于畢業生就業的影響,提出就業指導工作的重點及方向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如何切實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實際問題,國家有關部門以及許多高校都不斷的推出相關的政策,從進校開始便著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認知自我,通過就業培訓,提高大學生就業相關的基本技能。在當前的新形勢下,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就業工作如何開展則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供需失衡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也對我國就業形勢帶來一定影響。據有關數據顯示,全國今年上半年有6.7萬家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一些大型企業也紛紛停止或減少招聘計劃。所以,當前可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與往年相比減少很多。而據有關數據表明,2009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史無前例的611萬人,這無疑是個突出的矛盾,供需失衡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二)亞健康的擇業心態
對于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普遍存在兩種亞健康擇業心態:(1)過于恐慌型。由于對當前的形勢認識不清,并且過度放大了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沒有充分的分析和發揮自身的優勢,對就業產生過于恐慌。過于恐慌型高職畢業生在面試過程中容易顯現信心不足,不敢合理的提出一些自身的想法;更有甚者,對學校組織的招聘會或提供的就業信息漫不經心、逃避現實。(2)盲目自信型。盲目自信型學生認為金融危機對其就業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過于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長和優勢,從而對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沒有及時學習提高,在就業過程中屢屢碰壁。
(三)部分畢業生誠信缺失
誠信缺失的對象主要是自身綜合素質相對較好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在參加了前期用人企業招聘并錄用后,自愿按照企業的有關規定簽署了就業合同或協議,但隨即又到他認為更好的企業去應聘,一旦應聘成功立刻與前期錄用的企業不辭而別,對當初所規定的違約責任拒不履行,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就業工作秩序,并給用人企業及其他畢業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從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當然,目前多數高職畢業生對于自己的就業方向還是有比較明確的定位的,對就業的期望值也在合理的范圍內。另外,家庭因素對于他們在求職地區、求職自信心、就業成本、起薪要求、由于信息對稱度帶來的就業競爭力、就業壓力等方面都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二、新形勢下解決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
加強對第三種角色—高校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是整個就業指導工作的關鍵,因為做好高職院校就業工作離不開一支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平時應注重這支隊伍的培養,定期加強就業指導人員專業培訓和取證工作,努力做到全員專家化。只有建立起一支就業指導專家隊伍才能面對各種情況,在不同的形勢下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為全面做好就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幫助學生合理調整擇業心態
當第一種角色—企業與第二種角色—畢業生面對時,同一個崗位對于不同擇業心態的畢業生而言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擇業心態直接導致錄取與否。所以,在前面兩種角色見面之前,第三種角色—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應幫助畢業生調整擇業心態,合理的做出一些抉擇,因為提出條件越多,可選擇的崗位越少。鼓勵畢業生先就業、后擇業,同時要讓畢業生明白對自己做出的決定必須負責的重要性,加強誠信就業教育,盡可能避免無故違約的情況出現。
(三)就業基地建設工作常抓不懈
在整個就業工作過程中,不管在任何形勢下,第三種角色—高校應對前面兩者負責,而且前面兩者應被放在同樣重要的高度。高校應在長期的合作中應挑選一些講信用、效益好的企業作為就業基地來建設,優先安排這些企業挑選所需畢業生,從而盡早的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優勢,如區位優勢、行業優勢、校友優勢等,主動出擊,多方聯系,特別是一些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應盡可能保持聯系,定期邀請參加學校就業指導相關活動,從而借助其提供的平臺,接觸到更多知名優秀企業,力爭建立健康、有序、良性發展的就業基地,實現學校與企業雙贏的局面。
(四)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就業指導
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特別是針對畢業生的有關指導和培訓,通常的方法是就業指導課程、專家講座、個別咨詢與輔導等,有助于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但有個突出的矛盾是受眾面比較窄,不能滿足在校生整體就業指導需求,效果不明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有針對性的提供一些就業指導素材,讓學生可以享受到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從而不但解決了受眾面的問題,而且可以實現從傳統的講什么聽什么到想聽什么點什么轉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提升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的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同時,高校應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全面評估分析自己的長處與弱點,從而有意識地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鍛煉各種能力,最終使自己的職業技能等各方面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中,農林經濟管理是較早設置的專業,為國家的農林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浙江農林大學是浙江省唯一的農林本科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浙江農林大學具有辦學實力和辦學特色的老專業。該專業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業經濟管理專科專業,1996年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03年被評定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批準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點建設專業。近年來,對照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的指標體系,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在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基本情況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隸屬于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林業經濟管理??茖I招生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25屆1600余名本??飘厴I生。畢業生就業選擇余地較大,就業呈現多元化趨向,從單一的以農林業單位為主向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業等多種類型轉變。據不完全統計,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級以上領導崗位,體現了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近年來,每年招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60名左右,現有在校生247人?,F有專任教師3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人,占教師總數的32.4%,副高級職稱20人,占總數的54.1%;54.1%的專業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學科組專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來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1)多方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小組,開展多層次的調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國農林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改革情況,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召開了農林經濟管理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會議暨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家研討會等,最后邀請專家對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
(2)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層面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離農傾向明顯,就業去向與其他經管類專業并無差異,特色與優勢不明顯。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肩負著為現代農林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輸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人才的歷史使命。同時,2009年,浙江林學院升格為浙江農林大學,隨即制定了《浙江農林大學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綱要》明確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能力強,具有生態文明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適時調整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林業發展需要的,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技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級政府涉農部門、農林企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經管單位等從事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頂天立地的師資隊伍
為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主要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措施。引進包括專任教師及兼職教師的引進。建設期內,共引進博士7名,其中國外高校1名,國內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請4名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地方工作人員和農林企事業單位人員、3名國外著名高校的教師為兼職教授。積極鼓勵年青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及到基層掛職鍛煉。建設期內,5名教師獲得了博士學位,其中中國科學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訪學,5位教師到農村基層或農林業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通過這些措施,使師資隊伍真正做到頂天立地(既掌握學科前沿又了解農村實際),職稱、學歷、學緣結構顯著優化。高級職稱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為54.1%,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事教學第一線的主力軍。博士學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為2011年的54.1%。教師由原來主要畢業于林業院校,改變為既來自國家重點農林院校,也有來自于國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
(2)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著力提升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
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氛圍,鼓勵老師從事科研與教學研究。建設期內,共立項科研課題8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38項,科研經費達44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SCI或SSCI、Ei、ISTP)收錄18篇;出版學術專著16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浙江省高??蒲谐晒?,浙江省科技興林獎等各類科研獎勵共20項。主持浙江省新世紀教學改革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共3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得浙江省教學研究成果獎、校級教學研究成果獎共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5篇。從近年的發展來看,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為科研促進教學提供了基礎和條件,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
3.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1)構建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為了實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了教學計劃,著重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了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的課程體系。具體表現在:
第一,重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課程由兩個平臺構成,公共基礎平臺及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學分合計為40.5,占總學分的24.5%。為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提供保證。
第二,強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課程設置強調實踐環節。一是加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如林業概論、現代農業概論等課程設有實習環節,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等課程均設有模擬實習。二是安排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專業綜合實習主要設置了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期1周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三是設置社會經濟調查與應用文寫作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社會經濟調查及應用文寫作的能力。
第三,顯特色。為了顯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其他經管類專業的差異,充分發揮學校和地域優勢,在專業選修課中,按方向設計了兩個模塊,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模塊(選修模塊Ⅰ),二是農林企業管理(選修模塊Ⅱ)。
(2)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建設期內,有計劃地開展了以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為重點的課程與教材建設工作。具體包括:
①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教師高度重視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工作,新列入校級精品課程8門,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4門,通過學校驗收的8門。林業經濟學和林業財務與會計2門省級精品課程,均于2010年順利通過浙江省教育廳驗收。②加強教材及教輔資料的建設。以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為契機,鼓勵教師編寫教材。在已有主編《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管理學案例》、《會計學基礎》、《林業財務與會計》等教材的基礎上,主編教材5部、副主編2部、參編2部。同時,加強教輔資料的建設,如林業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有實習環節的課程均有相應的實習輔助資料。③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首先,倡導國際參與式課堂討論方法。如在林業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介紹鄉村快速評估技術(RRA)和參與性評估方法(PRA)時,設計一些主題,以行政班為單位分為5~6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只分析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規定每組的討論時間和匯報時間,由小組成員自主確定每組的協調人、觀察員、記錄員等展開。其次,采用案例教學法。如經濟法、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等課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開展網絡課堂網上互動。各課程組在建設網絡課堂的過程中,開通網上討論,使師生互動不斷加強。
4.改革實踐教學體系,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1)構建一、二、五分類實踐教學體系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除課程實習外,構建了一、二、五分類實施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指一個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二指兩個平臺,面向全體學生的平臺和面向優秀學生的平臺。五是指五個支撐點,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專業綜合實習兩個支撐點,面向優秀學生的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大型專題調研三個支撐點。
一是通過專業綜合實習、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的實施,構建基于應用性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使學生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一般要求和規范,在第四學期至第五學期,安排專業老師指導學生撰寫中期論文。中期論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學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對農村經濟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必須有實際的調查資料和數據支撐。畢業論文是高校實踐教學的必修環節。在畢業論文環節,強調選題需理論聯系實際,盡量與導師的課題相結合。通過實施中期論文,強化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使學生完成的畢業論文質量較高。2007-2011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入選校級優秀論文12篇,畢業論文的優良率達41.24%。專業綜合實習主要包括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經濟的調查方法,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例,第1周為外業調查,第2周為內業整理和綜合分析報告撰寫。調查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工作,教師輪回指導和檢查。這一以專題調研為特色的綜合實習,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從提出問題和目標-設計問卷-實地調查-數據資料整理、分析-撰寫報告得到全過程的訓練。經過多年的實施,綜合實習制度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二是通過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大型專題調研等第二、第三課堂,構建基于創新型目標的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由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老師擔任指導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社團開展學術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兩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由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上共獲得了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優秀獎11項的好成績,在校期間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學生申報學校和浙江省的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由專業教師負責指導申報和實施的全過程。2008-2010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成功申報項目共24項,其中省級6項。大型專題調研主要是指部分學生參與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專題調研。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挑選了共28名學生參加了農業經濟相關課題的調研。通過參加大型專題調研活動,使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建設期內,主要抓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圖書資料的建設。
一是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主要依托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總面積600m2,下設6個實驗分室:財務會計模擬實驗分室、工商管理模擬實驗分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分室、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分室、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分室、金融模擬實驗分室。建設期內,新增教學設備(包括軟件)近158萬元?,F有教學設備總值近432萬元。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新建實習基地11個,現有校外實習基地達21個。
二是圖書資料建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所需的圖書資料除由學校圖書館提供外,由學院圖書資料室和專業特色資料室提供。經濟管理學院圖書資料室,每年及時采購能反映專業發展動態與趨勢的圖書資料?,F有藏書1.5萬冊、學術期刊310種、報紙40余種。同時,建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特色資料室1個,現有各類資料和藏書800余冊。為學生研究性學習和教師從事科研活動提供了保障。
三、幾點思考
首先,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從近幾年學生就業情況看,就業趨向是以非農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公務員等)為主。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為了體現特色與優勢,適應現代農林業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務三農的就業崗位,也就是說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除通過對培養環節、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的調整與優化外,更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努力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同時打通高校畢業生通向農村的路子。
其次,實踐教學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實踐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密切結合,全方位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奠定穩固的基礎。同時,應該注意到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最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涵蓋經濟、管理兩大學科的寬口徑專業,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管理類課程的建設與改革。長期以來,高等農業院校的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都加強經濟學課程,輕視管理學課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農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本專業在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農林企業管理模塊,安排1周時間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但總體來看,課程設置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綜合實習的執行存在較大的難度,效果不理想。為此,需要增加涉農企業管理類課程,并較好地落實綜合實習,努力提高實習效果。
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
摘 要:通過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06、07級115名學生的調查,筆者從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課程設置、導師制度建設及學生主觀就業認知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影響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畢業生 就業 影響因素
隨著國家林業經濟的興起,以林業經濟活動作為學科落腳點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理應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據統計2009年14名獲得林業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的畢業生中, 除去1名轉為攻讀博士學位,2名出國外, 另11名碩士畢業生無一人在林業領域就業。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學科發展的一個縮影,專業就業實況與培養目標有脫節,值得對專業的就業作進一步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諸多對林業人才就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林業人才就業現狀及問題分析;(2)調整專業設置以促進林業人才就業;(3)林業人才就業途徑。但眾多研究缺少對林業類人才就業狀況的實地調查,而且對影響就業的因素分析集中在定性分析和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上,去不能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校學生高考報考本專業的動機、本科期間學習興趣、學習狀況、學科發展狀況等影響林業類人才就業的校園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因此,筆者以此為切入點,利用訪談法、抽樣調查、二手資料搜集等調研方法,在詢問學校就業服務中心和經濟管理學院老師的基礎上設計問卷,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06、07級115名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來分析影響林經類人才就業問題的因素。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
1.專業興趣及課程體系對就業的影響分析
了解一個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感興趣對于了解學生在本科期間學習本專業的認真程度、學習成績的好壞以及對于本專業的忠實度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115名被調查者的調查發現71%的學生是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并不是憑個人興趣選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成為考生高考報考志愿時所謂冷門專業。
進一步的調查可知,76%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本科畢業后的選擇不會與農林有關。而這些被調查者欲進入的行業大多涉及到企業管理、新聞媒體、財務、金融、營銷等當今社會上所謂的熱門行業。當問及他們為什么放棄農林行業時,50%的被調查者選擇對此行業無興趣42%的是因為此專業不是熱門專業,與時代不符僅有9%的被調查者轉移到其他行業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所限。
同時,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農林+經濟+管理三管齊下的學科,學習課程多樣化。但通過調查發現,115名被調查者中43%的反映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所學課程覆蓋面太廣,所學知識不扎實、不系統,33%的選擇不能很好地與自己以后的選擇相結合, 18%的被調查者認為專業特色課程太少,不能滿足自己本科階段對本專業的學習,僅7%的學生認為富有特色,為自己以后的選擇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本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廣泛,雖利于拓寬該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但是課程的多、雜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深入的學習,從而對知識不能有效的把握和綜合利用。
專業學習興趣低和課程學習不扎實、不系統等降低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每屆的考研率。據統計,近幾年本專業每屆的考研率僅為3%。由于農林作為一個傳統經濟部門,較冷門, 對學生的吸引力逐漸降低,有的學生想通過轉專業考研的途徑達到跳出林門的目的,據調查,考研的同學中30%的表示考研時要重選專業。轉專業考研無疑又加大了考研的難度,使此專業學生不能繼續深造,加大了就業形勢的嚴峻。
2.導師制度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學生三年級時開始設置導師,通過調查本專業導師制度的建設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2.1學生普遍期望設置導師提前
在所有被調查者中,49%的認為大二開始設置導師的優勢較明顯。
2.2 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度較高
通過被調查者對導師滿意度打分(最高分為10分,最低分為1分)知:導師平均得分為8.427,同時90%的被調查者在710分之間,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度較高。同時為了分析導師滿意度是否有性別差異,進行了t檢驗雙樣本等方差假設,得t=0.9563以上兩個方面說明導師制度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在學生教育、提高學生學習專業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墒?經過深入調查發現,82%的被調查者表示導師主要在思想、學術上給予指導,只有5%的說導師在生活、就業方面給予的幫助最大,更有部分被調查者抱怨:課余時間與導師見面機會少,平時除了課程學習、課題研究之外,導師很少給予就業方面的指導。
筆者經過分析認為存在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
第一、導師精力有限。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注重學術研究,導師自身科研和教學任務較多。平時專注于教學和科研的導師時間和精力不足,對學生就業信息關注較少。再加上帶的學生越來越多,導師對每個學生指導的時間和力度也勢必相對減少和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導師與本科生交流的時間和質量,導師也就不能給學生包括就業在內的全面指導。
第二、本科生缺乏主動性,師生關系生疏。本科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決定了他們與導師接觸的程度。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專業學習興趣不強,影響其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與導師溝通的主動性。
3.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各個高校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學校主要是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二年級時8個課時的公共課),收集、就業信息、舉辦就業講座、開展校園招聘會、提供政策咨詢和為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等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求職能力和幫助、促進學生就業。經調查可知,學校網站及招聘會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途徑。
傳統意義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本應該直接面向的就業單位是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林業系統的政府部門??墒?學校進行的就業指導工作通常是面向全校學生,并沒有突出專業特色,不能給各個學生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和建議。通過對通過校內招聘信息您對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調查發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不能從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中全面的了解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信息。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校針對本專業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信息較少,不利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了解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人才數量、能力要求,從而限制了林業管理人才向此方向流動的可能性。
4.學生就業認知對就業的影響分析
在調查中,75%的被調查者認為與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相比,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比其他專業就業難。經過調查,就主觀因素來說,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4.1就業地區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
從畢業生流向的地域來看, 北京、上海及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吸引了三分之二的畢業生, 中部及省會城市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東中部學生去西部工作的意愿卻極低。為了探究學生的生源地與工作地點的選擇是否具有關聯性,本論文采用了交叉列聯表分析方法,即通過?狀2(卡方檢驗)= 其中Eij=nijnij=ninj/n i=1,2,3 j=1,2,3,4 臨界值為?狀2[(i-1)(j-1)]。
按上述原理計算得?狀2=2.641 10-11選擇就業地區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全面的就業,從而出現有業不就,地區擁擠的不良現象。
4.2 注重非林業系統的精英崗位,期望工資偏高
根據調查,70%的被調查者要求到非林業系統的實力派企業就業,對自己的就業崗位要求較高而對小型企業不屑一顧;僅有10%的表示只要找到工作即可,其他條件都無所謂。同時,被調查對象要求起點工作的月薪在20004000元之間的占到67%,還有13%要求月薪在4000元以上。據《2007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薪酬調查報告》顯示,24.8%的本科畢業生起點工資在1000元以下,40.9%的畢業生起點工資為1000元-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