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2: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術道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當前高校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知識產權意識是人們關于知識產權的思想、觀點、知識、心理和情感等的總稱,它是知識產權制度的內容、形式等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體現的是人們對知識產權法和知識產權法律現象的主觀心理感受和認知把握狀況。知識產權意識是一個多層次、多領域、多種成分的復雜體系。不同層次主體的意識,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立法者、司法者、執法者以及律師的意識固然重要,廣大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的強弱和正確與否,對于知識產權制度價值的實現作用也是顯著的。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是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公民知識產權意識寫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為提高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2004年11月,教育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指出,要在高校普及知識產權教育,高校要在《法律基礎》等相關課程中增設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并積極創造條件為本科生和研究生單獨開設知識產權課程,以提高廣大師生的知識產權素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亦明確要求,在高等學校開設知識產權相關課程,將知識產權教育納入高校學生素質教育體系?!?013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指出:“鼓勵引導高校加強知識產權專業建設,開設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的輔修課程,開展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但由于相當一部分高校對知識產權意識培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并不重視,所以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工作雖然不能說是空白,但是力度確實極其有限。這直接導致了當前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為對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學術道德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并進一步研究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選取了山東省部分大學的在校研究生(不包括法學專業)為調查對象,在山東高校中進行了調研。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學生對知識產權的總體認知水平不高。學生中總體上認為自己對知識產權知識相當熟悉的僅占3.1%,認為自己對知識產權知識有些了解的占35.0%,略有耳聞的占55.3%,幾乎毫無所知的占6.6%??梢姰斍案咝Q芯可闹R產權知識普遍比較貧乏。
2.高校學生中與知識產權相關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比較普遍
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作為一種世界性現象由來已久,近年來在我國愈演愈烈。高校作為科學發展的火車頭,文化創新的策源地,其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更成為一個突出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圣先生認為:包括北大在內,沒有一個高校的教師沒有發生過抄襲剽竊問題的,沒有一個高校的學生不存在抄襲剽竊情況的。郭世佑先生則認為“凡是在我國學術界存在的學風不正與學術失范現象,無論是低級錯誤,還是‘高級’錯誤,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都不難找到可以對應的根據。”可見,高校學生中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比較普遍。通過文獻分析可以歸納出當前高校學生中廣泛存在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主要有:1、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2、偽造或者篡改調查、實驗數據;3、論文署名搭便車及不知情的掛名;4、一稿多投、多發;5、不當注釋等。筆者所在課題組的調查顯示,當前研究生在學術論文撰寫及發表或完成論文作業中,87.4%的同學曾有抄襲行為;32.3%的同學曾有修改、偽造實驗或調查數據行為;63.7%的同學曾引用他人觀點而不注明出處;35.8%的同學曾沒有參加創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18.0%的同學曾一稿多投。上述數據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分別為“抄襲(剽竊)”、“引用他人觀點而不注明出處”、“沒有參加創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而這三者都和知識產權緊密相關,既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同時又是違反知識產權法主要是著作權法的違法行為。所以,筆者認為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
二、當前的學術道德建設研究忽略了知識產權意識因素
國內外有關學術道德問題和知識產權教育的研究較多,但是,把知識產權教育與學術道德建設二者結合起來研究的則很少,幾乎是空白領域。已有研究偶有提及,也往往是一帶而過。筆者認為,當前學術道德研究忽略了知識產權意識因素。檢索相關文獻,可以發現,計算機之父、英國科學家查爾斯.巴比吉(1791-1871)在1830年發表《對英國科學衰落的思考》一文,最早對學術不道德行為做了研究。國內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關注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以鄒承魯院士為主的科學家的聯合推動。2000年以后,學術道德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相關研究逐漸增多。隨著國內關于學術不端前期研究的逐步積累以及對其關注越來越多,相關的論文、專著和譯著數量快速增加。分析已有研究不難發現,關于研究生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原因,當前學者們一般從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傅立民、孫中華認為,“造成當前研究生學術失范的不但有個人因素,也有制度原因,更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學術政治化和經濟化是社會大環境,學術共同體內部激勵機制的功利化和約束機制的弱化是社會小環境;而部分學生學術價值偏離和道德失范既是學術失范的結果,也是學術失范的原因。”關于主觀因素,學者們一般認為主要是“研究生個體價值觀念扭曲,誠信意識缺失,學習目的功利化”。更多的學者則歸因于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首先,是探尋制度性因素。如評價機制不合理,學術規范制度不夠完善,監督制度缺位等。其次,是社會環境因素。如整個社會誠信氛圍的不足,社會環境的急功近利以及官本位等傳統意識的影響。我們認為,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當前學術道德研究忽視知識產權因素是一重要缺陷。
三、加強知識產權法制教育,重建高校學術道德
既然知識產權意識缺乏是當前高校存在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重要原因,為重建高校學術道德,就必須大力培育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如何培育高校學生的知識產權意識呢?根本在于教育。知識產權意識不能自發形成,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實現知識傳授和觀念教化的雙重目的。知識產權法制教育是提高學生知識產權意識的重要途徑。所以,知識產權法制教育應當成為高校學術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提高學校對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全國12所重點高校進行的知識產權教育情況調查不難發現,大部分高校對知識產權普及教育不夠重視,甚至認為它可有可無。重點高校尚且如此,其他普通高校就更可想而知了。因此首先要提高學校領導的知識產權意識,使其認識到知識產權法制教育對于重建高校學術道德的重要作用,加強其對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明確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目標
學術道德視野中的知識產權法制教育,不同于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培養教育的博大精深,屬于通識教育范疇,具有自身特殊性。知識產權法制教育的目標應設定為:通過傳授必要的知識產權基礎知識,使大學生初步了解知識產權制度,認同知識產權的私權屬性,牢固樹立知識產權意識。
(三)關于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內容時應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努力實現針對性、普及性、實踐性、新穎性的統一。具體講,在內容選擇上,首先,應注意針對性,重點突出學術道德相關的著作權保護制度。其次,不必求全求深,應以普及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精神為主。最后,在內容表達上,應深入淺出,并大量引入案例,以案說法,增強吸引力。
(四)關于教學方式。
根據教學內容和對象特點,教學方式應突出靈活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并注重實效??煽紤]選擇多種方式,如列為必修課、選修課、開設專題講座、經常舉辦知識競賽、問題答卷等。
(五)關于師資隊伍。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機制;培養體系建設
研究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的高水平人才承載著科技興國的重任,其整體質量的好壞關乎國家未來。雖然可以欣喜的看到,隨著研究生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其培養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近年來研究生數據造假、論文抄襲等學術不端事件也屢見不鮮,不禁讓人對研究生教育質量提起質疑,對現今科學道德水平及學術風氣建設擔憂。
一、科學道德失范危害性和學風建設立法現狀
良好的學術規范是做好科學研究的基礎,學術失范不僅是自身科學道德缺失,更是對他人知識產權的侵害,如不予以遏制勢必貽害學風,傷及國家對研究生創新力培養的訴求。我國在倡導科學規范上早在2002年開始教育部就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強學術道德意見》(2002)、《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2009)等一系列相關文件。在相關文件的指導下,應科學工作者的心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出臺《關于加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工作中科學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各高校紛紛拿出措施制定本校學術道德規范標準。這些舉動在一定層面上說明科學道德規范已引起了有關部門及科研院校的重視,并使之作出相應立章建制的努力。
二、研究生科學道德失范原因
就目前在對研究生群體的隨機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受訪者表示撰寫論文時對他人論文有內容和思路上借鑒或直接套用,理工類研究生為及時完成導師交給的實驗要求而對實驗數據進行人為調整,或是不重要數據進行捏造等。通過對受訪者的心理和操作手法了解,究其造成研究生科學道德失范有兩方面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疏漏
1.學術道德教育有限,導致研究生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而投機取巧。良好的學術道德教育可以催生出獨立自主、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目前,高等院校對學術道德教育還存在缺失,雖然部分高等院校已意識到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重要性,開設了研究生學術道德類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但是推廣深度不夠,致使研究生在接受科學技能的培養時,沒有同步形成獨立、務實、求真的良好科學道德品質,在科研上出現懶于思考,不求突破,急功近利的毛躁心態,于是產生剽竊、造假等現象。
2.學風建設營造氛圍不夠,研究生對論文被發現抄襲抱有僥幸心理。研究生階段是科研成果創新的階段,然而學術道德是科技創新的監督紅線。眾所周知,在群體中很容易發生羊群效應,當良好的學術氛圍尚且不足時,部分研究生自身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剽竊他人,其尚未被發現遭到懲戒時,總會有人明知錯誤但抱有僥幸心理跟著效仿。
(二)培養機制上的漏洞
1.培養部門把關不嚴,科研創新能力淪為變相偽造能力。研究生通過基礎教育已具備了初步的科研水平,然而部分高校對研究生科研成果審查并不嚴格,這就讓很多有能力但抱有僥幸心理的研究生鉆了空子,為造假和偽科學開綠燈。相同的手法下,只有模仿,沒有創新,只有剽竊,沒有進步,豐富的經驗沒有激發科學創新的靈感,成了變相偽造科學的能力。
2.管理缺位使研究生對論文被發現抄襲后果了解較少。大部分受訪研究生表示,略知學校出臺過關于學術道德方面出臺的規定,但是對其具體內容并不明確,很多人表示,知道論文抄襲的不道德的,但是并不知道被發現后有什么后果。還有研究生對科學規范了解甚少,分不清參考與抄襲的界限??梢钥吹?,研究生作為一個被培養群體,相關管理部門并沒有將有關科學道德的相關常識及監督懲罰措施融入到培養過程中,導致了研究生群體成為科學道德失范的高危人群。
3.管理部門在培養過程中對科學道德考核手段不夠完善。雖然目前高等院校在對研究生整個培養過程中,有研究生學位論文有抄襲率限制,博士論文有雙盲評審制度等監督手段,但未將完成的課業論文、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等納入監督范疇。在教育評價中只對數進行考核,沒有對論文質量的核定,此類學術查假的不到位滋生了學術不端行為產生。
4.導師嚴謹治學影響力不夠,學術監督不到位。導師作為研究生在學術上的培養者和帶頭人,其學術態度、科研水平、創新能力、行為模式及道德品行都對研究生有直接的影響。各別導師疏于指導,或忽視對研究生科學道德的滲透與培養,沒有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學風基礎。另外,在指導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務過程中,未能對其不端行為進行發現糾正也是造成研究生科學道德失范的誘因。
三、以培養機制改革為切入點的必要性
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在很多高校中都劃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認為需要對學生補上學術道德這一課,這種想法不置可否,但是開展效果并不理想。究竟如何深化科學道德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使科學道德深入人心,開展形式不流于表面,使求真創新變成研究生的科研內動力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研究發現,只有在研究生培養機制的運行過程中強調培養流程設計,將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作為基本要求,將科學道德培養深入到研究生培養的每個環節中去,嚴格培養程序,有道德保障、制度保障,及監督標準,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以培養機制改革推進學風建設的政策措施
(一)構建導師、管理部門、研究生自律“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
抓好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推薦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必須加強學風建設責任主體的重視程度,構建“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門要根據國家有關法規,結合高校學風建設的具體實際,認真研究制定本校學術規范行為的規章制度。要加強研究生管理隊伍建設,利用懂專業、會管理的人才構建高素質管理隊伍,發揮在研究生培養中的積極作用。推進導師負責制,導師要通過與研究生直接接觸的機會,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發現有學術不斷行為要及時糾正,言傳身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術習慣和端正的科學態度。研究生作為被培養主體,要互相監督,主動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發生,尋求良好的自身發展途徑。
(二)做好科學道德宣傳工作,提高研究生管理部門職能水平
科學道德課程不僅要納入研究生教育體系中,而且要通過其他輔助形式,比如博士沙龍、學生研討會、民主生活會等形式進行推廣,形成良好的科學道德氛圍。管理部門要定期開展論壇等推進論文參考、文章借鑒等常識的普及工作,并且將抄襲、偽造等懲罰措施及時公布。對導師進行監管,對責任心差、價值導向不良的導師進行及時警告,取消其帶學生資格。
(三)健全學術評價制度,杜絕學術不端行為滋生
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做好科研成果的評審工作,特別在博士論文雙盲評審中,本校評審要做好論文的保密工作,在外審專家的聘請上,要充分發揮研究生學位管理部門的作用,通過院校間平臺找到無利害關系的專家參與評審,保障論文的質量,從形式上確保學術道德水準。學術評價制度要與激勵、懲罰機制掛鉤,對發生抄襲的導師和學生要進行嚴肅處理,在國家獎學金等評選中,要嚴格把關入圍者提交的成果的質量,杜絕科學不端行為。
(四)完善課程體系,從內促發研究生的科研熱情
以培養機制改革為導向,從課程設置出發,完善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對任課教師授課內容的質量水平及豐富性等定期考評,提高研究生課程質量,增強其對學生的引導性,激發學生對科研的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科研習慣和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構建良好的學術氛圍,為高校推動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韓靜. 從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看研究生德育工作[J].產業與科教論壇,2013(12):194-195.
[2] 潘顯鐘. 研究生學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輔導員,2013(4):33-35.
[3] 劉東. 試論影響研究生學風建設的二因素[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71-74.
[4]鄔玉香.研究生學風問題的原因與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 (9): 66-68.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齊齊哈爾161006)
摘要:近年來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屢禁不絕,究其原因主要是學術道德教育缺乏系統性,存在功利主義的教育理念,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管理制度與評價機制存在缺陷以及學術審查監督與懲治機制不夠健全等。因此,著手建立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體系,促進高校學術環境良性發展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工作。
關鍵詞: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學術失范;行為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9-0054-02
收稿日期:2014-12-01
作者簡介:楊雷(1970—),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齊齊哈爾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教授,主要從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構建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GXM_
HLJ_2014142)階段性成果
學術道德是指從事學術活動的主體在進行學術研究、學術評價(審)、學術獎勵等活動的整個過程及結果中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等關系時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與規范的總和[1]。學術道德是所有從事學術活動的參與者,包括高校的教師、各類學生等都應該嚴格遵守的道德規范。本文研究的研究生學術道德,側重于研究生進行學術研究活動時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和規范,是指研究生在進行創新性研究學術活動過程中,應遵守和正確處理的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原則和規范的總和,是作為研究生從事學術研究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2]。而學術道德失范是一種基于學術道德前提下對學術活動約定俗成或確定的規范的“失范”行為,學術道德失范可界定為從事學術研究的主體用不符合學術道德規范的手段來實現自己的學術目標[3]。因此,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就是指研究生在學習與學術研究過程中發生與學術道德規范不符的行為,用以實現學位授予、學術論文創作、在讀期間學術相關評價評優評審等。當前研究生學術失范現象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規范的學術道德教育體系
當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相關文件制度的制定,也開設了一定數量的學術道德教育講座,但是在制度的執行和學術道德系統教育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研究生入學后在學術道德養成方面缺乏系統、嚴格的指導和培訓。學校管理者包括導師更多的是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學術上指導其研究方向與內容,而忽視對研究生進行職業道德與學術道德教育,即使開設相應教育課程也是泛泛,沒有從內心和道德層面引起研究生對學術道德的重視,沒有將學術道德作為學術研究的底線固化到研究生的思想和學術行為中,很多研究生沒有受到系統的學術規范指導,不清楚哪些行為屬于學術失范和如何界定學術失范行為,導致學術道德沒有固化到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層面形成自我約束,容易發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粗制濫造、弄虛作假,隨意添加、偽造參考文獻;盜用發表別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故意省略對他人成果引用的事實,剽竊他人成果;篡改他人學術成果;捏造事實,偽造調查數據;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的陳述等。
二、存在功利主義的教育理念
目前,國內高校為應對各種專家或機構排名,對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在評職與申請學位(答辯)過程中都提出了較高的科研成果數量與影響因子,對研究生導師更是提出較多的項目要求,學校這種或多或少的學術功利現象,表現出來就是硬性規定研究生要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學術成果才能申請答辯,授予學位。巨大的學術壓力,使得一些研究生在入學初期就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東拼西湊,投機取巧,目的就是以期能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很容易造成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篡改或偽造、杜撰實驗數據;未參加創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請人或為別人、等。
三、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
研究生的學科專業、入學方式、個人創新能力、政治面貌以及學習目的等都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養成有一定影響。相同的學術要求,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院校、不同層次和不同經歷的研究生看來會有不同的壓力,而個人的學習目的、創新能力、知識儲備又決定了研究生自身對學業及學術研究積極探索與主動追求的能力。如果研究生個人對學術要求不高,學業基礎不牢,對新知識的渴望不大,很難讓其養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就會有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違學術道德的行為。目前,大多數高校對研究生在學期間都要求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否則不能畢業獲得學位。而且發表較高水平的期刊論文更是成為研究生評獎評優的硬性條件。過高的學術要求產生的巨大壓力客觀上容易造成研究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發生學術失范和學術作假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偽造或杜撰實驗數據;在自己未參與研究工作的論述中署名;未經導師或項目負責人許可將集體研究成果私自發表;承擔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中以職謀私;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請人、等。
四、管理制度與評價機制存在缺陷
在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過程中,雖然有相關的國家、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的文件、制度和辦法,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出制度和規范的權威性,并且有些制度又不能完全覆蓋和適用于所有的學科專業門類。對于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層次、培養流程和學科結構缺乏有針對性的學術道德規范細則和失范行為情節描述。高校對研究生獲取學位與在讀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與質量掛鉤的舉措,雖然有積極的方面,但是也相應地促成了研究生為了獲得學位而無心集中精力從事扎實有效的科研創新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發表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上。造成部分研究生盲目追求論文的發表,忽視了專業興趣和專業精神的培養,忽視了學術道德的要求。
另外,在研究生培養教育過程中較為注重學術評價。對研究生的學術評價更多的是重視研究生在各種學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忽視其基本品德與綜合素質評價,經常用易于量化的學術評價標準作為研究生獎學金、各種評優以及保送更高層次學習的主要評價指標,造成部分研究生片面追求學術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學術道德,對違背學術規范后的不良后果沒有深刻認識,不可避免地造成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未參加研究工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一稿多投或者重復發表;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或;偽造或涂改相關專家的推薦信、鑒定評閱意見;采取非正當手段影響和干預研究生學習研究過程中的成績評定、評獎、論文評閱及答辯等。
五、缺乏完善的學術審查監督與懲治機制
學術審查的任務是“將學術活動與非學術活動分開,將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與一般的宣傳活動分開,將學術研究人員與非學術研究人員分開,并在此基礎上評價人員、機構的學術研究水平”[4]。這就要求從事學術審查的組織或機構應當具有相當高的學術評價和學術鑒別能力。而目前高校中的學術審查與監督通常都是相關職能部門、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等共同或單獨進行,審查的重要性及其嚴肅性是否得到充分尊重,審查程序是否公正合理,監督是否缺位,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結果是否能客觀體現。體現在研究生教育層面更多的是對其所、研究項目和學位論文的審查與監督。審查中多數高校都采用了多人或匿名審查,在選擇審查專家時存在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專家選擇范圍不夠廣泛,不同學科門類覆蓋面不足;二是缺少對專家在學術審查與審查道德修養方面的有針對性的篩選,可能造成學術成果審查結果公正性的缺失。在監督方面以匯報和填表格的形式居多,對研究活動開展到什么情況,存在什么問題,及時進行監察和指導作用不大,存在形式化現象。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對學術道德失范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專門法規,對學術失范行為的懲處主要以行政處分為主,付諸相關法律處罰的微乎其微。加上絕大多數的懲治主體都是研究生或相關人員所學習或工作的學校與科研院所,其為“顧及聲譽”與“教育為主”導致懲治的曝光率和懲治力度大為降低,造成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所承擔的代價成本較低,客觀上導致學術失范行為的產生。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騙取科研經費、裝備和其他支持條件等科研資源;濫用科研資源;偽造個人履歷表、資助申請表、職位申請表中的信息,或在其他公開聲明中故意隱瞞重要信息,或故意包含不準確或會引起誤解的信息等信息作假行為;偽造注釋;未經本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隱瞞不利數據用于偽造創新成果;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的陳述;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追求、擴大個人利益等。
綜上所述,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行為的成因和表現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究其實質還是與高校缺乏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規范體系密切相關。研究生作為高??蒲械暮诵牧α?,其學術道德規范與否直接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因此,構建一個學校、學科、導師和研究生四位一體的多維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教育體系成為今后高校學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傳教育領導小組.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參考大綱[Z].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
[2]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高等學??茖W技術學術規范指南[Z].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3.
關鍵詞:研究生;學風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021-02
一、研究生學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廣義上講學風就是學校師生員工在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等方面的風格,也是學校全體師生知、情、意、行在學習問題上的綜合表現。
當前,高校學風問題已經引起學術界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風建設不僅對研究生的成長起著重大的作用,而且對學校的發展和建設有著深遠的影響。
當前,高校研究生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及相關活動方面。在課程學習方面,部分研究生學習目的不明確,隨意曠課,有些即使在課堂上,也不認真聽講,而是玩手機看閑書等,課堂紀律松散,在各類考試中作弊屢禁不止,甚至請人代考或替他人考試。在論文研究及相關活動方面,主要表現在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偽造或篡改數據、文獻,偽造注釋,捏造事實,篡改他人學術成果;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或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請人論文;一稿多投;提供虛假的學術經歷、學術成果、學術榮譽,篡改或偽造專家鑒定及其他學術能力證明材料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態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影響到高校的聲譽。
二、研究生學風建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研究生學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原因,高校原因和研究生自身原因三個方面。
1、社會原因。
近些年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不良風氣,這種風氣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影響了高校中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態度。由于在高校中,許多評獎評優都與科研成果密不可分,部分高校將學術論文的發表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在無形中導致了研究生一稿多投,未參加創作就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甚至提供虛假的學術成果。同時,隨著網絡的興起,現有的相關研究資源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一方面使得研究生進行科研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在學習、科研中抄襲、剽竊等學風問題提供了便利。研究生作為高層知識分子,相對其他人群,使用網絡更加頻繁,也更加熟悉資源的查找,當他們寫作業、做實驗時,可以直接下載和抄襲網絡上現有的數據以應付自己的學習,在完成學術論文時,部分研究生也直接從網絡上尋找數據,將他人的成果竊為己有。
2、高校原因。
學術制度的缺陷也是導致研究生學風建設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高校的學術評價制度更看重研究生的考試成績和學術論文成果,在評獎評優時,考試成績和數量是唯一的加分籌碼,直接與評選結果掛鉤,對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深度、質量沒有考核,導致研究生過分追求考試成績和論文數量,為了考高分,在考試中作弊或請人代考,為了發更多的論文,抄襲、剽竊數據,虛假署名,也導致研究生為了評獎評優,提供虛假的學術經歷、學術成果、學術榮譽。不少研究生礙于情面,對其他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包庇、隱瞞、協助,使得學術不端之風在研究生之間更加盛行。此外,學術懲罰的制度力度低也助長了研究生學風問題。很多高校對于學術失范行為僅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寫一份檢查了事,不能起到真正的制止作用。這也導致了研究生學風問題屢禁不止,甚至不斷加重。
3、研究生自身原因。
由于受到社會和高校的負面影響,不少研究生并不認為作弊、抄襲、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是可恥的,是不道德的,反而認為自己為了評獎評優而不擇手段是正確的,這種道德觀念的缺乏是導致研究生學風建設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樣的認知和態度的指導下,研究生的學術行為很容易產生偏差,他們很難做到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論文和數據不做假。同時,研究生在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僥幸心理。而且由于高校的懲罰制度力度低,也使得不少研究生鋌而走險。在道德失衡和僥幸心理的引導下,做出了更多違背學術規范的行為。
三、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
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研究生的學風影響很大,因此,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減輕不良的社會風氣對研究生的學風的影響,是解決研究生學風問題的基礎。在全社會倡導崇尚科學,腳踏實地,誠實守信,公平公正之風。同時發揮網絡及媒體的輿論宣傳作用,加強全社會對學風重要性的認識,并通過網絡和媒體,曝光一些學術失范的事件,形成威懾力,使社會其他成員引以為戒。并大力宣傳一些踐行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的事例,號召研究生向他們學習,在學習和科研中自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2、高校加強制度建設。
首先,高校應完善學術制度。在進行學術評價時,不僅要關注研究生的考試成績和論文數量,更應當看重他們的科研深度和質量。其次,完善學術監督舉報制度。對進行舉報監督的研究生進行保密保護,對被舉報出的學術不端行為要嚴格檢查。最后,要建立合理的獎罰機制。建立研究生個人誠信檔案,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將被記錄在案并對外公示,對踐行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的研究生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充分調動研究生自我約束、提高學術道德修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加強課程吸引力。
研究生課程教學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是知識傳授與科研能力培養并重。教師應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科研能力,增強課堂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上臺講課、小組討論等實踐方式讓每一個研究生都能參與教學環節。對于一些公共課,更應當不斷強化任課教師的授課水平,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環節。使研究生自發的認真聽講,改善課堂紀律。
一、“學術失范”的社會學闡釋
學術規范是一個以學術界和學術共同體的大致認同和確認為前提的,具有歷史繼承性和動態性的系統,是在長期的科研學術活動中形成的多維度、多層次的道德公約和行為準則,是一個具有普適性的指示系統,要求學術界和學術共同體必須嚴格遵守。其內涵豐富,絕非僅僅指學術研究的道德規范和學術論文的格式規范。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卡姆(EmileDurkheim)將“失范”一詞引入社會學,描述的社會規范和社會價值出現不協調時的一種混亂無序的社會狀態,他將失范注釋為:“一種準規范缺乏、含混或者社會規范變化多端,以致不能為社會成員提供指導的社會情境“失范只是暫時的規則匱乏狀態,社會習俗仍舊可以規定和協調的社會器官和功能及其相互關系。(社會分工論,1893)“能夠限制個體欲望的特殊規范類型的缺席狀態”(自殺論,1897)。可見,失范是一種制度性,文化價值和道德倫理性的規則缺席或弱化的狀態。借用社會學“失范”理論“學術失范”表現為特定時期發生在學術領域的、學術規范的弱化甚至喪失的一種無序狀態。學術失范的表現各式各樣,作為學術研究成果之一的學位論文失范也屬于其范疇。
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
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的學術失范的主要表現為四類:
(一)學術道德層面的失范
學術道德規范是指學界或學術共同體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該具備的學術理想和核心價值觀念以及從事科學研究應遵守的學術倫理準則,強調的是一種嚴于律己的境界。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術道德失范突出表現為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截取拼湊和大篇幅抄襲剽竊的現象;或采取改頭換面篡改、編造、杜撰科研數據或參考文獻的現象。如此往復,大量低水平重復和學術垃圾導致了學術泡沬的產生,其危害不言而喻。
(二)學術研究程序層面失范
學術研究程序規范包括選題要求、文獻調研、形成假說或觀點的要求、術語界定的要求、制定研究計劃的要求、收集和篩選資料的要求、擬定大綱的要求、格式行文的要求。程序性的失范其實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操作技術性的失范。行政管理專業學位論文多數是對已學理論的梳理或重組,缺乏實證性、創新性;對文獻的檢索搜集不夠,積累不夠充分,對相關領域、相關研究的前沿和動態了解不足,選題缺乏新意和深度;學科的強應用性決定了部分選題開展須建立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而多數學生懶于調查實踐、閉門造車,甚至編造數據,主觀臆造論文結論;參考文獻數量較少和質量不高,外文資料的搜集不足,對文獻缺乏批判性和整體性的把握,所選文獻的信度沒有基本的判斷,文獻綜述不到位等。
(三)學術研究方法層面失范
“科學研究方法論探討科學研究的發生、形成、檢驗以及評價的方法論問題,以期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方法論的橋梁。不同的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研究價值和學科特性,行政管理學在其學科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研究取向,分別為解釋性研究、詮釋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研究方法上以概念演繹和理論分析為主,缺乏科學主義的實證思維方式,缺乏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訓練,尤其是實證研究方法的訓練。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論文的研究和寫作過程中,幾乎沒有涉及研究方論的運用,有部分同學文章中提到研究方法的應用,但是顯然不懂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法的關系。
(四)學術制度層面失范
制度規范是學術規范制度化的產物,是保證學術研究的價值得以實現的明文規定,具有約束性和強制性。主要包括程序規范,管理規范、評審規范和處罰規范等。目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論文存在的制度性失范,主要是日常論文管理工作的統籌不夠科學,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安排學生實習、有指導論文進展、另外兼顧學生就業;評審規范設置相對科學合理,但是評審制度落實有待改進,使得評審不夠嚴格,有效的監控流于形式,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不夠,起不到防范的作用。
三、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學位論文失范原因探究
(一)生態因素:先天的規范缺失和后天能量釋放不足
從行政管理學學科建設和學科教育發展歷程以及我國學術規范建設的歷程來看,該學科學術規范先天不足,后天功能萎縮。我國行政管理學科教育和學科建設以及學術規范建設歷程二者在時間上錯位,學術規范建設晚于學科教育和學科建設,以致起步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行政管理學術活動在十多年的進行中無章可循、無范可模;在行政管理學科發展中,忽視了行政管理專業學科特色的學術規范建設,而且長時間的討論和爭鳴,沒有明確權威的規范加以規制行政管理學的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學學術規范的功能發揮不夠充分,基本規范的實操內容沒有很好的得到普及,本來具有的正能量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功能趨于萎縮。
(二)價值因素:價值觀偏離和規范內化的失敗
在社會轉型期,受到西方功利主義價值觀的負面影響和學術規范價值內化失敗,導致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作祟,使學生越來越重視實用價值和實際利益,價值觀偏離了學術研究的核心價值觀。這是因為行政管理學科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直接導致學生科研基礎能力的知識欠缺;教學方式傳統,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不足;寬松的學生管理和評價制度缺乏有力的外在監督,使學生順利畢業,但是難以就業,求職時“萬金油”專業顯得毫無競爭力、加上外在就業環境的嚴峻沖擊,學生浮躁的心變得躁動,部分學生疏于學業參加沒有任何挑戰的社會鍛煉,部分學生致力于死記硬背備戰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敲門磚,各屆學生如此往復地為現實利益奮斗著,現實利益的實現成了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由學術規范內化的學術求真意識、學術創新精神從未和他們有過任何交集。
(三)能力因素:學生自身科研積累和科研能力不足
基于我國高等教育法的要求,本科生應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本科生的關注重點則是通過順利畢業,迅速找到心儀的工作,普遍對如何提高學術素養和學術能力不感興趣。本科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習慣人云亦云;資料檢索和文獻鑒別、文獻批判、文獻整合綜述能力不足,通過分析、鑒別社會現象與其關鍵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構建研究假設、模型能力欠缺,選擇適宜測量指標,設計調查問卷和抽樣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力、和學術話語表達能力需加強;極為重要的是論文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方法論理論和實踐訓練的極度欠缺。
四、行政管理專業學位論文失范的矯正對策
(一)注重過程監督和管理
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不是一般的等同于學科課程的教學工作,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須長期規劃的動態師生互動和學生成長過程。要樹立大論文觀念,即把本科生畢業論文作為凝聚其基本科研能力的體現,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貫穿大學四年全過程,時間長、方面多、環節多,做好過程控制和管理非常重要。在總體培養思路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把上述過程分解為若干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任務,實施路徑和應達到標準,真正形成前呼后應的遞進關系。要根據培養要求,細化具體內容,制定相應措施,做到培養過程有布置、有檢查、有督促、有評價、有激勵,不斷促進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和態度
治理行政管理學術學位論文失范要從大學入學開始抓起。針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育,學術界和高校要結合我國轉型時期新的時代特點不斷促進學科的自身建設和發展,引領行政管理學界逐漸形成“求真、創新”的良好學術風氣,建設專門的行政管理學學科特點學術研究規范,通過多種手段,切實落實在新一屆行政管理本科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使這種規范通過長時間的約束逐漸內化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和科學基本素養。另外,以本科生導師制為先導,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在重視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開展專業化的研究方向的引導工作,讓學生了解導師的研究取向,最好能參與學術課題的相關活動,體驗和模擬科研的操作,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熱情。
(三)建立相應課程及考評體系,奠定論文寫作基礎
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的規律,科學規劃和統籌本科生教育的培養階段和教學管理計劃。各高校要根據自身學校的類別、培養目標等,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學課程評估體系,合理評估現有的課程設置,根據不同需求合理設置公共基礎及通識類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方法與技能課程等模塊的權重,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為學術研究提供基礎支撐。重點要協調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之間的比例關系,均衡定性課程和定量課程的比例。加強過程性評價的考核方式,將學年論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與畢業論文融為一體,在研究生入學考試時凸顯本科學術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實際考察學生的基礎科研積累和科研訓練狀況。
(四)遵循科研訓練漸進原則,提升科研素養
在本科生教育階段就應該科學規劃,將畢業論文撰寫要求的基本素養融入到整個學科教育和培養過程中,以必修學分的形式要求學生積累基本的科研素養,有了這種平時的積累并將平時的學術積累滲透到畢業論文中,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論文撰寫環節的孤立和滯后,而且也可減輕指導教師的工作強度,以提高論文的指導質量,進而提升論文水平。具體來講,就是要樹立大論文觀念,科學規劃,建立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一般范式,將整個本科教育階段分為有機聯系的整體,把本科一、二年級作為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儲備階段,奠定論文開展的知識性功底;在三年級開始以畢業論文寫作的流程為模擬,完成課程論文的考核,進而將基本學術規范內化到學生的科研行動中。
(五)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規約關聯主體的相應行為
關鍵詞: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2-0209-03
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愈演愈烈,其存在與泛濫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因此,這一現象已引起研究生教育參與各方和學界的高度關注,成為了亟待改善的問題。我國眾多學者對這一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整理分析發現,我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現狀、產生原因和對策。
一、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研究
國內學者們對于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的總結各有不同:王翠玲認為在高校研究生群體中,學術不端行為主要表現在抄襲、剽竊、篡改和不當署名四個方面。[1]林美指出當前研究生學術不端包括三個:抄襲剽竊,假冒偽劣;即偽造論文、數據,引用別人文章不注明出處。低水平重復,花錢買文章、買版權。研究生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容易發表,往往在第二作者上掛上導師的名字或者把導師的名字放在第一的位置。[2]李建偉將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不端行為和過程中的不端行為歸納為:抄襲剽竊;偽造、篡改實驗數據和引文不實;一稿多投和署名不端。[3]
對以上學者提出的多種表現形式,可以看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存在于日常的學術研究活動中以及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中,主要有:(1)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2)偽造或篡改實驗數據;(3)一稿多投;(4)請人論文或為別人論文;(5)虛擬參考文獻;(6)署名不當。
二、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原因研究
研究生教育的質量關系著我國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和學術研究的傳承與發展,然而近幾年來,在研究生當中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屢見不鮮。研究生學術不端事件被推至風口浪尖,引來一片口誅筆伐。有學者專門探討過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治理對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促進我國學術的健康發展。綜觀已收集到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進行了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導師、研究生、培養制度以及社會環境幾個方面。
1.導師原因。根據教育部1997—2008年我國博、碩士生及導師人數統計數據,不難發現平均每位導師指導的研究生數逐年遞增,到2008年平均每位導師要指導8名研究生,實際上有的導師指導的人數遠遠不止8名。導師的精力有限,面對眾多的研究生以及繁重的科研、教學壓力難免顧此失彼。[4]另外,由于導師遴選、聘任制度等仍不完善,缺乏對導師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且監督不嚴,個別導師的學術道德素養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對科研的不嚴謹態度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術道德素養的培養,導致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5]
2.研究生自身原因。學術道德是研究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遵循的原則和底線。在學術研究中,文科研究生日益普遍的學術不端行為歸根結底是學術道德意識淡漠。此外,研究生自身研究能力不足導致了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6]當前,部分研究生求學的功利趨向增強,為了獲得文憑增加就業機遇,或以學歷謀求升遷、追名逐利,缺少嚴謹治學的態度,這一類學生自然耐不住“板凳須坐十年冷”的寂寞,急功近利,對學術道德不屑一顧。[7]
3.培養制度原因。我國高校歷來偏重于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重“能力”輕“素質”,對“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此外,研究生監督、懲戒機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和研究生培養單位沒有制定專門的學術誠信道德規范。即使教育部于2009年4月了《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也只是著眼于“事后懲戒”,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預防的作用。[8]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還與研究生課程質量低下、沒有統一的學術規范體例有關。[9]
4.社會環境原因。李志巧認為互聯網、資源共享為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便利的平臺。任何人在互聯網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與所研究的內容相關的參考文獻和素材,這些都為學術不端的產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10]王璐認為就業單位招考政策也是導致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之一。就業單位往往將研究生的數量及等級作為其科研能力的表征,動輒要求在研究生期間必須發表幾篇以上的論文,否則不予錄用。[11]
三、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治理對策方面的探討
關于如何解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所提出的對策和建議方面,根據個人研究的側重點不一樣,所提出的對策和建議也不盡相同,各有側重。
1.加大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教育、監督和處罰力度。一是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健全研究生自我教育系統,使高校、家庭與社會教育有效契合,注重研究生導師為人師表的示范作用。二是強化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加強研究生培養階段的檢查、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12]
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導師本身的學術道德素質,注重言傳身教,培養研究生優良的學術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注重導師教學理念的轉換和提升,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同時應改革評聘制度,發揮導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導師能夠盡心盡責,全心全意地投人研究生教育,并指導研究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科研能力。[13]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已聘任的導師應定期進行學術誠信考核,不斷提高導師隊伍素質。[14]通過建立導師責任追究體制,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必須經過導師審核同意,使導師真正對研究生的學術行為負起責任,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15]
3.加強研究生培養制度建設。明確培養目標,多層次培養。為適應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可適當擴大職業類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例如工程碩士、研究生班、MBA等,這類研究生的培養主要傾向于實際應用,對于課程和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要求就弱一些。[16]深化學術評價制度改革,改進學術評價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最大限度減少單純的“量化”政策導向等學術管理體制的負面效應。要根據學術型研究生、專業應用型研究生不同培養目標,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以質量而不是數量為主要評價標準,引導研究生完成高質量、創新性的學位論文。[17]
4.提高研究生個人修養。研究生應自我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和研究目的。研究生的學術成果是伴隨終生的,只有具備學術道德意識,才不會在學術海洋中翻船。研究生應對自身的研究能力有清醒的認識,結合自身優勢加強研究性學習、關注有意義的實際問題,多練筆從而逐漸提高研究能力。[18]
四、已有研究簡評
毋庸置疑,現有文獻不乏具有理論和實踐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為解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觀點和建議。經過梳理發現已有文獻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來看,已有研究的主觀性和經驗性較強,內容較零散,多為經驗性的描述和總結。
2.從研究方法來看,已有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思辨上的探討多,缺乏相應的數據分析。尤其是目前的相關研究多從個案出發進行思考,理論推理得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運用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較少。今后可從多個角度對研究生科研活動中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影響因素進行驗證,以及對不同影響因素與研究生的性別、專業、年級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進而為治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依據。
3.從研究內容來看,首先,沒有將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與高校教師、學者的學術不端行為進行區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有其特殊性,應對此進行研究分析,進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提高我國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其次,在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影響因素方面,涉及到各個方面,并主要集中在學術道德和現行體制上,關于研究生個人因素方面的學術興趣、態度、主動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較少。最后,在治理的對策上,我國學者從學風建設、研究生自律、導師綜合素質、完善獎勵懲戒機制、學術篩選和淘汰機制等方面提出遏制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對策,但所提對策都只停留在較低的層面,缺乏普遍性、規范性、專業性、可操作性、適應性和嚴厲性等特點。
參考文獻:
[1]王翠玲.“誰動了傳統優良學術風氣”——以研究生學術不端為視角[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2,(03).
[2]林美.端正學風?搖凈化象牙塔——透視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
[3]李建偉,馮偉光,劉昌磊.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透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8).
[4]李華.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淺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5).
[5]趙琴琴.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原因及其對策[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11,(01).
[6]高杰.淺析文科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J].科教導刊,2011,(03).
[7]鄭龍章.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1,(06).
[8]畢曉燕.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及其誠信教育[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0).
[9]李建偉,馮偉光,劉昌磊.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透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8).
[10]李志巧.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規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2).
[11]王璐.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中“學術不端”問題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12]康建山,劉燕.構建有效預防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機制[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2,(06).
[13]許偉.于立君.蘭海.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規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2).
[14]畢曉燕.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及其誠信教育[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0).
[15]李建偉,馮偉光,劉昌磊.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透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8).
[16]李華.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淺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5).
[關鍵詞]學術道德 學術誠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6-0123-02
研究生整體水平和學術研究的好壞,是推進我國經濟發展繁榮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證。如何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的作用,促進研究生學術道德和誠信意識的培養,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人才,成為高校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現狀調查分析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是東北某高校在讀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調查對象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物理與化學等相關專業,采用網上答題的問卷調查方式,對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的認識進行調查。本次總共參與網上答題人數214人,有效答題175人,有效答題率81.78%。在被調查的學生中,碩士一年級學生占65%,碩士二年級學生占28%,博士研究生占7%。
(二)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1.當前研究生關于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方面的認識情況。從調查看出學生對教育部關于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方面的宣傳總體還是了解的,對了解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的積極性和認同度還是很高的。調查顯示,90%以上學生認為有必要去了解和規范研究生學術道德與學術誠信教育。
2.研究生針對學校開展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的認識。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導師在學生的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方面的整體作用還是比較大的,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但是也體現出了一些導師對學生的疏于指導,比如說導師指導研究生的數量是否影響研究生失范行為、導師對學生是否有過學術道德方面的指導,兩個方面的欠缺率已經達到近21%和12%。
3.研究生對于導師在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認識。這是從學生方面進行調查,顯示了是否當過、是否抄襲、是否搭過便車、是否篡改和偽造數據等方面,同時還調查了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從調查結果看大部分的學生表現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學生運用以上手段來。從分析原因來看,學生在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意識不強、對學術規范了解不夠、為獲得利益置規范不顧、評價制度不合理等方面造成的認可都很高。
4.研究生針對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中不良行為的認識。這方面體現的是當前研究生關于學生道德與誠信教育的認識,從調查結果看,大部分的學生對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的相關知識還是了解的。這說明我們這個方面的教育有一定效果。
(三)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現狀分析
1.對知識的認識不夠深刻,科學研究中自律性差。近幾年伴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的組成成分、年齡、背景、社會經歷等各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和區別。有一些學生上研究生只是為了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對科學研究和學習新知識漠不關心,對導師布置的科研任務、課程作業敷衍了事,這類學生往往對專心搞科研提不起興趣。與此同時為了使自己能夠獲得更多評獎、評優等機會,而在考試、或者要求發表文章時,只是一味地追求結果,這樣就會導致這類學生把研究生的學術規范置之度外,運用各種手段獲得利益。
2.在科學研究中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研究生作為我國選拔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途徑之一,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學術研究,突出“原創性”的一個過程。但是隨著研究生數量的不斷增多,由于多種原因,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為了使自己能夠達到學校的要求,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弄虛作假、抄襲和剽竊他人的研究成果、找人代替撰寫論文等。更嚴重者,一些研究生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運用重金主動找一些論文等。都是嚴重有損學術道德、學術誠信的惡劣行為。破壞了學術研究的規律和健康機制,使學校建立的一系列考核標準、督促手段產生的作用大打折扣。
3.管理體系不完善、機制不健全。當前很多高校都在積極探索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但是很多高校在學術和研究生管理方面沒有一套詳盡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的機制。從表面看,多層管理的機構和人員已經存在,學術道德的管理和推進正在展開。但是從實踐看,研究生工作部門對研究生管理是側重業務管理,至于研究生個體的學術道德與誠信問題沒有具體辦法展開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同時制度規定僅僅停留在墻上、文件里,規范條文貫徹不到位。并且對導師來說,在學生的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中是起決定作用的,導師的言行對學生都有深刻的影響,但是現在的研究生導師對學生關于學術道德與誠信方面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還不重視,不積極,認識不深刻。
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改善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途徑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健康學術道德與誠信意識
在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中,充分認識到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和誠信意識放在突出位置。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和學風問題歸根結底是理想信念問題。我們必須在研究生中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多開展學術規范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學教育、專題講座、主題學習、征文活動、簽名活動、簽訂承諾書、主題班會、典型案例以及在學校網頁及學生生活公告欄的顯著位置上設置有關學術道德和誠信問題的專題,以提醒和告誡學生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的危害,并且增加學術誠信教育、科學精神教育及相關法律教育等;另一方面為研究生開設包括學術道德和誠信問題在內的學術規范課程,讓碩士生充分認識學術道德和誠信的重要性。增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和誠信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養他們學術道德和誠信意識,形成一種健康的學術氛圍。
(二)健全獎勵和懲罰機制,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與誠信風尚
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是確保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研究生科研中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學校和學院不斷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把研究生的培養、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統一起來,同時要把研究生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規劃。對在日常學習和科研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精神上和物質上表彰和獎勵,對于那些采取不正當手段獲取科研成果的學生,建立研究生道德和誠信庫,并給予嚴厲的懲罰,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后果的嚴重性。在全校內形成業務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局面,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與誠信風尚。
(三)加強多方管理,發揮導師作用,注重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實效
研究生是一個分散而又集中的群體,他們不但要在導師的領導下進行學習和科研,又要在學校、學院的體制內進行思想教育管理。因此在研究生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教育主管部門、輔導員等管理體制內的學術誠信教育,從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入手,管理機構要不斷創新研究生學術道德的培養建議,組織多樣性的學術活動,營造健康積極向上的學術環境,輔導員應注重研究生學術道德平時教育工作,及時了解研究生的學風狀況和思想動態,對學術道德教育做到警鐘長鳴;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導師在學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方面的作用,導師在教育過程中要經常給學生灌輸在科研中的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學術誠信知識。同時,完善和健全學術評審制度,是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前提,是促進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高效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科學合理的專家遴選和監督制度,這對學術評審活動起到了制約和監督的作用。
在新時期,高校必須在研究生的學術道德與誠信教育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夠培養出職業素養好、實踐能力強,科研水平高的高素質的學生,才能營造良好的學術環境,才能促進研究生自覺遵循學術規范、提升學術道德水平、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 參 考 文 獻 ]
[1] 丁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創新及其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2007,(9).
[2] 李國濤.胡艷芳.淺談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2).
[3] 黃文彬.研究生科研道德與誠信狀況的分析及建議[J].北京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