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9 09:22: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業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提高我國林業生態項目建設質量和建設效益,對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國林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結合我國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設理念。
1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對林業的投資逐年加大,林業工程項目推進將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林業發展的主要形式,如何盡快轉變觀念、提高林業生態項目建設成效,以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成為當前林業生態建設的緊迫問題。因此,做好國林業生態建設理念研究,為我國林業生態建設提出一套建設理念,對于迅速地、整體地提高我國林業生態建設質量,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國林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林業生態項目建設要多目標發展
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各個系統有序協調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業項目要搞成以林業建設為載體的綜合發展項目,不僅應該關注林業建設,還要注重農村社區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方面的綜合發展及項目的可持續性,其建設目標應該具有多元化特征。項目不僅應該獲得林業專業上的預期效果,如造多少林,覆蓋率增加多少,更重要的是通過實施,推動項目地區農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要注重培育農民自愿參與、自主管理、自我發展的觀念和能力,激勵農民通過學習和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嚴格執行項目合同,既順利通過項目驗收,取得項目勞務報酬和營林收入,改善生活狀況,又能提高長期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和跨越。
3引入參與式發展理念
參與式發展包括參與式研究,參與式推廣培訓和參與式發展操作。參與不是簡單的參加。參與式發展要求農民及其他角色和群體能參與到項目實施的全部循環過程中去,如項目確立、可行性研究、項目設計、實施及項目監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需求得到考慮和滿足。通過參與,使得參與者獲得了在發展決策、發展計劃和發展實施中的權力份額。
參與式發展的核心是賦權,而賦權的核心則是對參與和決策發展援助活動全過程的權力再分配,簡言之,即增加社區中窮人與婦女在發展活動中的發言權和決策權。在項目中,要強調項目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除部門合作之外,要強調農民的參與。要明確農民是林業建設的受益群體和主體,是規劃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單元,也是林業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不僅要注重農民參與造林勞動,還要包含更廣泛的農民參與的內涵,要包含“給予與獲取”的雙向過程。
要相信農民最知道森林對他們的價值,相信農民懂得造林和善于造林,相信農民能管好樹木。要徹底改變目前林業項目設計中慣用的主管部門下達任務,設計部門承包設計,自上而下、設計人員說了算、農民被動參與的設計方法。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參與式方法,從項目準備、執行計劃的編制到項目施工管理,從整體到每一個過程都要有農民自下而上的參與,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意愿,注重項目建設地區人們對項目的決策和選擇,讓他們盡可能地對社區林業做出自己的努力,使他們對項目的發展具有責任感,并對項目的成功做出一定的承諾。通過對資源的利用和控制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項目活動,讓他們在實施過程中分享到利益,形成一種利益引導下的自愿參與過程。要加大對項目設計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學習國際上先進的設計方法,與國際接軌。
參與式研究的核心體現在:基于對農民生活、生產體系復雜性認同的基礎上,倡導農民參與所要研究問題的發現、確認、研究和認證過程,其內容包括混農林業、新技術示范等。采用的方法包括小組討論、問題發現、確認、研究和認證過程、農民的評價、農民的記錄和觀察等等。參與式推廣與培訓的核心體現在:強調雙向的交流,以用戶為導向和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推廣和培訓。其思想基礎是推廣員并不是什么都知道,而農民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采用的方法包括問題分析、研討會、培訓分性、直觀展示、農民訪問等。參與式發展實踐的核心體現在:發展角色和群體充分參與發展過程的每一循環過程。其領域包括參與式農村評估和調查、參與式發展設計、參與式發展實施及管理、參與式監測評估等。參與式監測評估是提高農村發展項目成效的主要步驟。
4引入社區林業理念
社區林業,是指在農村社區中,以林業為對象,以農民為主體,能夠有效引導當地社區群眾參與林業的多種形式,群眾承擔一定的責任,并通過努力得到直接的利益。
要以農村社區為單元,打破傳統林業中“就林論林”的狹隘性,重視人與森林的協調關系和農戶的積極參與,并把林業納入當地整個社會發展計劃,從而尋求一種人類與森林的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社區林業的本質特征是由當地群眾真正自主和直接參與造林和管理、經營森林資源,以實現林業發展目標。與自上而下的傳統林業相區別,自主與參與是社區林業發展機制的核心和基本原則。自主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自我意識、自主決定和自主管理。在項目建設中,所有外部的信息、技術及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是外部干預,其只能對社區發展起到輔助的幫的作用,而要真正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所有的外部干預變成農民內援的發展動力,即農民要充分認識和接受外部干預的選擇,并把外部干預當成是自己的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增加農民對其社區發展的擁有感。內源發展是社區發展的動力,是自主發展,具有可持續性。如果沒有源動力,在外源發展的影響下,農民也許會把項目建設看成是所有外來人的事,看成是與己無干的事,并且這種發展也不可能具有可持續性。
參與是社區林業活動的基礎,貫穿于社區林業活動的始終,包括社區林業計劃的實地調查、規劃設計、樹種選擇、造林方式、管護、采伐、銷售、分配方案等事項的決策和對項目的評估,并享受利益的分配。社區林業發展機制特別強調林區或山區社區群眾的自主與參與,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常常被貧困所困擾,而他們又與林業密不可分,只有讓他們在林業建設自主參與過程中獲利,才能更好地實現保護與發展森林資源的整體戰略目標,維護或恢復生態平衡。
5體現農民的利益分配
生態建設的確是功在千秋的偉業,但也必須要利在當代。我們不能要求那些尚未完全擺脫貧困的農民緊衣縮食來從事生態建設。過去和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一直提倡“誰造誰有”,有林是有了綠色,有了生態效益,但有林不等于有財富,對老百姓來說,過去和現在的現實情況恰恰是有些地方有林不僅沒有財富,而是帶來貧窮。勞模石光銀雖然有很多林,但卻負債累累。關鍵是沒有處理好農民和國家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在造林工程中,如果是在老百姓自己承包地上造林,具體情況是,老百姓自己花錢整地、造林,自己掏錢管護、管理,為社會產生了生態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家和社會的需要,而他們自己卻沒有得到或很少得到經濟效益,當林地能夠產生經濟效益時,還不能采伐,這樣還要負債累累地繼續看管、經營,雖然目前國家給他們每畝地補助了5元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但這點仍然不足以彌補他們的經濟付出,不能很好地調動他們在幼林期林地經營的積極性,領到這點錢后,他們將承擔著重點公益林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的全部責任。生態建設的主體應該是國家,如果國家要老百姓承擔這個責任,那么,就應該給與他們更大的優惠和補貼。
因此,必須盡快扭轉這種局面,使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商品化,使資源的擁有者可以向他人輸出生態系統服務,受益者將其所獲得的利益與擁有者分享,從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平和公正,也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了持續利用生態資源,應該大力鼓勵當地居民以經營生態系統服務為主要手段來發展經濟,讓農民能夠從他們對生態和系統的保護和培育中獲得經濟收益,生態系統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與培育。通過建設生態系統服務基地,形成一個新的產業——生態業。屆時,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當地居民就必須更好地保護和培育生態系統。這樣,生態和經濟效益就可以統一起來,將調動起農民極大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魏殿生,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當前的營造林工作,中國林業,2005.
關鍵詞:城市林業誤區出路
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國際林業大會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業這一概念。當前,城市林業已經逐步形成了一個涉及多領域的綜合學科,并且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得到了世界范圍的廣泛承認和接受。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也開始了對城市林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如長春的“森林城”、上?,F代城市森林發展規劃與實施、長沙啟動城市林業生態圈建設等,都為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發展城市林業建設的意義
城市林業是由林業和園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設、經營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業。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圍內與城市關系密切的,以樹木為主體,包括野生動物、微生物在內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設施。城市林業不僅是林業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設的必要內容,發展城市林業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1.1發展城市林業有利于推動林業的整體發展,城市林業是林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區、近郊區和遠郊區的林業建設,其同山區的林業建設息息相關,且各自的發展相互促進又帶動整個林業的進步。此外,城市林業建設對林業的重要功能即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的充分發揮,有利于引導林業的全面發展。
1.2發展城市林業有利于林業立法的發展,各地方在發展城市林業的探索進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同時對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規出臺為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提供法律基礎,而且在實踐中摸索出的一些經驗也可以為立法所參考,增加立法的科學性和時代性。
1.3發展城市林業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解決城市問題。城市林業建設和經濟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林業不僅能直接帶來經濟利益,還能利用其生態功能解決許多城市問題,美化城市,增強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促進城市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
2.城市林業建設中的誤區
盡管發展城市林業對于林業和城市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實踐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城市林業建設道路上出現了一些誤區。
2.1將城市林業建設和經濟建設割裂開來。
城市林業建設和城市經濟建設都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林業不僅是林業的一個子系統,同時還是城市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結構和功能可以影響城市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表現在:⑴生態功能,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凈化空氣、減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和溫室效應,保障人們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生產建設,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與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構筑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為居民營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也是發揮其經濟功能的基礎之一;⑶經濟功能,森林不僅可以直接向人類提供多種林產品,還能帶來經濟利益。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溫飽問題的解決而是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環境之中,于是環境消費成為熱點,房地產開發商都把小區的綠化作為一大賣點。此外森林的美觀和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的功能還能促進城市旅游業的發展,自1992年以來,旅游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行業,每年向各國政府上繳的利稅在6650億美元以上,我國的環境“十佳”城市無一不是旅游的熱點。⑷保健和醫療功能,森林能夠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現代化工業生產中釋放出來的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還能減輕噪聲和電磁波的污染,維護人類的身體健康,此外許多林產品都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對于醫學研究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城市林業的健康發展能夠帶動城市經濟建設的有序和穩定;反之,若城市林業不太發達,城市建設中的環境成本則會增加,從而阻礙城市經濟的順利開展。
2.2把“綠化”和城市林業建設相混淆
人們一般把城市綠化誤以為就是城市林業建設,這和我國的立法現狀有關。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規劃法》規定,城市總體規劃應該包括綠地系統,隨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據《森林法》和《城市規劃法》相繼制定了適用于本地區的城市園林綠化條例而非城市林業建設的法律規定,將綠化尤其是園林綠化當作城市林業建設來進行規范。
城市林業如前所述是由林業和園林融合而成的,園林綠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業不僅要在園林中實現綠化,更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設相統一,將林業建設與城市建設融為一體。道路、建筑物兩旁無法建設園林的地方,卻可以實現林業建設;園林綠化多為種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業注重喬木的培育種植;園林綠化建立的是一個人工系統,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較高,而城市林業建立的是一個自然系統,管理成本較低。國際上一直認可的城市林業建設是森林化,是生態層面的城市建設,而綠化的層次較低,不能與國際接軌
2.3城市綠地系統單調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熱衷于建設人工綠地,這和政府對城市林業建設的誤解有關。由于盲目強調大面積的草坪、廣場,城市不斷引進國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種,導致城市綠地系統單調,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態效益低下,根本無法和城市林業的功能相提并論。此外,我們學習的應該是國外的先進經驗而不是非要把國外的植物品種移植到中國來,這必須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和市情、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差異、成本回報等問題,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廣東的中山市每年園林綠化養護費高達3000萬元,而3萬多公頃的林地財政一年的投入費用不過300多萬元。經濟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沒有將城市林業和山區林業相區別
城市林業雖然屬于林業,要適用《森林法》的有關規定,但其和山區林業建設存在著許多差異,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側重點不同造成的,山區林業重在用益,發揮其經濟功能,而城市林業重在發揮其生態功能,兼及經濟功能;山區林業多是成片林,且林種較多,而城市林業中成片林較少,林種也較少;山區森林生長環境要優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環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對于城市林業應該有更加嚴格的保護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許可、流轉條件上要嚴格限制,且應更加注重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問題。
2.5植物的選擇上沒有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
不同的環境和氣候條件下適合不同的植物生長,在發展城市林業時必須考慮到這一問題,同時由于城市環境惡劣,土壤透水性差,應該選擇那些生命力比較頑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植物來種植,不能只注重美觀或是盲目的抄襲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楊絮,簡直和下雪一樣,使得大氣能見度降低,給人們行走、行車和城市清潔工作都帶來困難,說明這一樹種就不適合在城市種植。此外,植物的選擇還應該符合本地區、民族的特色,樹立起一個城市的綠色形象。最重要的一點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離開了水,植物難以自行生長。有人作過一項調查,每年植樹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缺水,人們只管種不管養,一是因為沒有法律上規定的義務,再就是因為離水源遠,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業的發展應該和城市給水系統相貫通。
2.6政府對城市林業的重視不夠,資金、科研投入不夠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發展城市的經濟建設,認為林業建設無所謂甚至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如前所述,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林業建設的發展不僅可以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還能提高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由于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用于城市林業建設的資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這方面的專門人才也很緊缺,導致城市林業建設的發展緩慢。
3.城市林業建設發展的出路
鑒于目前城市林業建設存在著種種誤區,要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城市林業,必須尋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出路,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3.1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林業規劃
根據國家的政策法規,借鑒國內外典型城市的發展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發展趨勢,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確定了我國城市林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戰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設以林木為主體,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實現城區、近郊、遠郊協調配置的綠色生態圈,形成城區公園及園林綠地、河流、道路寬帶林網、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等相結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國70%的城市林木覆蓋率在2050年達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環境有顯著的改進,使城鄉綠地實現一體化。
按照這一戰略,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應根據城市建設的規模、性質、布局、氣候特征等規劃出城市林業建設的布局、規模和數量,要按照現代城市的要求,編制城市林業規劃,在城市林業規劃中應該包括林種的選擇、公共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范圍內的綠地、道路旁的綠化等內容,建設完整、結構合理的城市林業體系。
3.2依照規劃進行城市林業建設
在進行城市建設時必須依照城市林業建設規劃,建成以花草林木構筑的景觀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生物物種多樣性為特征,以林木為主體,森林與其他植被有機結合的綠色生態圈,形成城區、近郊、遠郊及自然保護區的林業之間協調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態網絡體系。
在進行城市建設時還要將林業建設和其他方面的建設結合起來,建設中的各個項目從投資到驗收,綠化不達標的不能批,也不能驗收,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學的城市建設。
3.3行政部門之間需要協調配合
城市林業建設雖然主要由林業主管部門負責,但是需要很多部門的協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實行行政領導目標責任制,才能將林業建設順利的開展下去。如黨政主要領導應承擔第一責任,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協調和安排到位;林業綠化部門負責公益林建設;交通、水利、電力、通訊和市場建設部門分別負責園林外的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設施建設,不因人設崗,政策具有連續性,并且對各個部門在推進城市林業建設中的活動進行嚴格考核,作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環境綜合整治職責的標準。
3.4大力開展公眾參與
城市林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環境質量,而環境質量的好壞又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人們享有在良好的環境中生存的權利,可以依法參與環境管理、監督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林業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舉動,只有全體市民共同參與,抵制毀占林地、綠地的行為,支持綠化建設,城市林業建設才能長足發展下去。
政府還也可以把公眾組織起來,成立民間的護林組織,或是支持市民自發形成的保護森林的團體,開展林業發展的學術交流、科技成果推廣、監督政府的依法行政,發揮公眾參與的積極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業建設的重大調整,可能對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的立項和開工,應當召集市民參加聽證會,并且聽證會的筆錄必須在最后決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將來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
3.5林網化與水網化結合
這是上海在發展城市林業建設中首次提出來的,其內容是:基于城市特點,全面整合林地、林網、散生木等多種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數量;恢復城市水體,改善水質,使森林與各種級別的河流、溝渠、塘壩、水庫等連為一體;建立以核心林地為森林生態基地,以貫通性主干森林廊道為生態連接,以各種林帶、林網為生態脈絡,實現在整體上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體化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在城市范圍內建立起一個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環境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以期在發揮森林凈化水體作用的同時,較好地利用城市水體改善森林生長環境。這一經驗很值得其他城市學習借鑒。
3.6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加大林業科研投入
城市林業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這是不夠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經濟功能來籌集資金。如上海規定凡是在《上海綠化系統規劃》范圍內從事大型成林建設,且經過規劃批準的,可適度進行低密度生態住宅、體育、休閑和生態觀光旅游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林業建設。還可以利用林地發展經濟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業產業。城市林業中的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一般也大多來自財政撥款,還有企業和個人捐款,可以考慮采用發行環境彩票的方式籌集資金?;鹬攸c用于扶持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大型生態林、環城林等生態公益建設及公路兩側林帶、河道防護林、森林公園的建設和管護。
另外,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發展,相關技術的開發必須也同步進行,例如開發新的植物健康監測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進植物健康綜合管理,了解樹木生物學特征及預先采用維護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態恢復技術,預測在各種資源管理狀態下,植物群落將來的生長及發育。林業科技不僅能夠促進城市林業的進步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7強調法制要求
城市林業的有序發展需要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城市林業的發展已經對立法提出許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業立法的步伐,規范城市林業建設的健康有序進行。此外強化法律責任可以讓人們增強保護森林的意識,同時還需要有嚴格的執法隊伍,將法律貫徹實施下去。
1.1我國林業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1存在問題的林業項目管理。重施工、輕養護是林業項目管理存在的通病,這就不能保障林業工程建設的長期質量。沒有完善的科學規范的招投標制度,行政審批是大部分林業工程發包的主要方式。林業工程項目管理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人才流失。
1.1.2沒有得到充分落實的林業相關政策。林業政策的執行力度和效率在一定范圍和區域內存在問題,使林業政策和法律的嚴肅性受到影響。退耕還林的政策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使其執行起來緩慢,出現了不能如期開工的林業工程。使我國林業工程受到影響的是不夠規范化的林業政策對林業工程的管理,林業工程的正常進行,沒有及時運用政策和法律的手段來維護。
1.2林業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
1.2.1沒有落實到位的退耕還林政策。對于國家推出的退耕還林政策,主觀認識不足和不完善的客觀管理是林業主管機關和林業工程施工單位在落實政策上存在的問題,致使不能很好地落實以退耕還林為代表的林業工程政策,使林業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工期都受到影響。
1.2.2沒有真正理解林業工程的重要性。我國林業工程建設資金和配套資金在經濟不發達區域容易出現資金被截留以及撥付不足等問題。對于林業的法律法規,有一部分林業主管部門的領導在認識上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必然會出現一些違法違規現象。
2、林業工程建設的保障措施
2.1對國家相關的林業政策予以落實
建立林業工程建設推進機制,林業工程建設應通過各級政府協調各個相關部門通力將其搞好。林權的確權工作要加快進行,使林業工程各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提高。對于林業工程建設各級財政預算要予以相當的傾斜,并對林業工程建設的優惠政策做進一步的放寬和完善,對相關稅費應予以適度的減免。對于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林業政策要用好并予以落實到位。退耕還林工作的有效展開要加速推進。按相關規定和要求對宜林荒山荒地進行按期綠化。政府或林業部門要立即收回沒有按期造林或改變用途的區域,并進行重新造林。不合理費用各地部門不得向林業企業隨意攤派,林業企業有權拒付強行攤派的費用。
2.2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
并確保林業工程建設資金的到位率,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國家應對林業工程建設項目的投資力度予以增加,調整財政政策,并將其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進行優先安排。對林業工程建設基金制度予以建立,要廣開渠道,動員社會的各界力量,吸收資金、統籌安排、分級管理。建立林業專項資金撥款制度,科學的資金管理模式要予以建立,加強林業工程建設資金的監管,對我國林業工程資金的強制審計監督制度予以健全,林業工程資金及時到位應予以保證,并且要保障資金的安全運行。
2.3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協調
植樹造林是利國利民、造福當代、蔭及子孫的大事。要充分發揮林業部門的作用,對實用科技成果要注重引導應用,積極協調鄉鎮、農場、水利等單位,在加快造林速度的同時要注意林業工程建設質量的提高。要加大力度宣傳林業工程建設工作,對其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要進行重點宣傳,對森林的多功能和效應要多做宣傳,使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得以增強。開展愛林護林、建設美好家園教育,讓廣大群眾自覺地保護森林、愛好樹木。
2.4對林業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予以全面加強
(一)強化項目管理,確保??顚S?/p>
1.認真組織申報,分解落實任務。為切實完成國家下達的各項任務,我廳加強與省財政廳的溝通協調,與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2014年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2014年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工作原則、補貼對象、補貼標準和使用范圍、任務申請與下達等要求。盡快將國家下達的任務進行層層分解,逐級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單位或個人。
2.加強項目評審,公平公正公開。在各地、各單位的完成申報工作的基礎上,我廳組織人員對申報情況進行匯總和初審,對材料不齊全的項目,要求其補充申報;對申報程序不符合要求的項目進行退件,要求其重新申報;對不符合扶持范圍的項目進行解釋說明并退件。對符合申報指南要求的項目,我們聯合省財政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組由7人組成,成員包括專業人員5人和財務人員2人,其中:省財政廳在其專家庫中抽取4人(包括2名專業人員和2名財務人員),省林業廳在林業的專家庫中抽取3名專業人員。評審期間,對專家組成員實行封閉式管理,確保評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評審完成后,我廳根據評審結果,結合資金規模提出資金安排建議報送省財政廳審核下達。
3.及時下達資金,加強支付管理。在《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印發后,我廳主動協調省財政廳,及時將濕地保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森林公安、貸款貼息等補助資金下達到各地級市及財政省直管縣,并要求各地級市財政部門要盡快將資金轉下達給有關縣(市、區)和項目單位。同時,要求下達給市縣的資金,具備國庫集中支付條件的,采取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暫不具備國庫集中支付條件的,按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廣東省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報賬制實施辦法>的通知》規定,實行財政報賬制管理。加強支付管理,嚴格預決算制度,防止截留、擠占、挪用等違規現象的發生,確保??顚S?。
(二)嚴抓質量管理,提高項目建設成效
1.編制實施方案,審批作業設計。為確保森林撫育補貼、造林補貼等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們要求各項目單位根據省的有關要求,認真編制實施方案,并按照現場調查、現場設計的原則,認真組織有丙級以上營造林工程設計資質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資質的單位編制作業設計,將具體任務落實到林班、小班和山頭地塊,做到相關文件、具體任務和圖表相一致。作業設計編制后,縣(市、區)和市屬林場的作業設計由地級以上市林業主管部門按照審批程序進行嚴格審核,并將審批后作業設計報省林業廳備案,省屬林場的作業設計由省林業廳按照審批程序進行審批及備案。
2.積極組織施工,強化質量管理。我們要求各地認真組織開展造林補貼、森林撫育、林木良種繁育、濕地保護等政策培訓和技術指導,嚴格按照政策簽訂補貼合同、組織工程施工,同時在合同中明確任務、范圍、完成時間、補助標準、技術要求等。為確保施工質量,要求各實施單位嚴格按照作業設計施工,加強對施工作業的質量監管,要求林業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跟班作業,對工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和監督,作業質量不合格的,及時要求返工,做到事前知道、事中檢查、事后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管理,確保補助資金項目取得良好成效。
3.建立督導制度,加強督促檢查。為確保高質量完成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項目任務,我廳實行了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點制度,全廳11位廳級領導、97名處級干部參加督導工作,明確了督導的任務和要求,廳領導包片、處(室)包市、處級干部包重點縣(市、區、場)的督導措施,實行“一周一電話,一月一督查”,對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等重點工作進行督促檢查。領導干部掛鉤聯系點制度,有效推進了各項林業補助資金項目工作的開展。此外,我廳還多次派出督查組,赴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任務重的單位進行督促檢查,對進度慢和存在不規范問題的單位進行通報,要求其加快項目進度,限期進行整改,確保各項工作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4.開展核查驗收,確保取得成效。根據《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于開展2013年度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國家級核查工作的通知》(辦造字(2014)115號)、《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森林撫育檢查驗收辦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廳發文要求有關市、縣(區)林業局和省直單位認真做好2013年造林補貼、森林撫育補貼、林木良種繁育、濕地保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森林公安、林業貸款貼息、林業科技推廣等項目的自查工作。組織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對項目進行核查驗收,對其任務完成情況、作業設計質量、補貼政策落實情況(包括組織領導、公示公告、合同管理、檢查驗收、業務培訓、檔案管理、政策兌現)等進行了全面的檢查驗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林業補助資金投入不足
1.森林撫育資金缺口較大。隨著近年來我省大面積造林任務的完成,我省編制了《廣東省2011—2020年森林撫育補貼實施方案》,規劃在2011—2020年開展森林撫育7768萬畝,其中2011年至2015年每年開展森林撫育932萬畝,按每畝120元測算,每年需投入撫育資金約11.2億元。2014年中央安排我省補助資金2.3億元,省級財政安排撫育資金3億元,仍然存在資金缺口約6億元。
2.濕地保護資金嚴重不足。廣東是全國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濕地面積175萬公頃(不含水稻田),占全省國土面積9.6%,其中天然濕地面積為115萬公頃、人工濕地60萬公頃,濕地保護的任務十分繁重,濕地保護資金嚴重不足。
3.林木良種繁育資金不足。每年國家安排我省的林木良種繁育資金只有1800萬元左右,我省大部分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安排的補貼資金較少,加上地方財政尚未建立林木良種補貼制度,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國家、省、市、縣補助資金來源渠道,補貼資金投入不足,難以滿足林木良種基地和生產單位的需要。
4.林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后期管護經費欠缺。根據《中央財政林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規定,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主要用于林木新品種繁育、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示范、簡易基礎設施建設、必需的專用材料及小型儀器設備購置、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六大方面支出。林業科技示范的周期相對較長,項目實施3—4年結題驗收時,示范基地的效益并未完全發揮,示范基地建成后至投產前缺乏相應的管護經費,影響了基地建設的穩定性及示范帶動作用的發揮。
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資金投入不足。目前,我省松材線蟲病、薇甘菊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年發生面積約500萬畝,實現全面防治,每年至少需投入防治資金5億元,2014年中央安排我省補助資金1350萬元,省財政安排2500萬元,缺口很大。
(二)林業補助資金標準低
1.森林撫育補貼標準過低。目前國家所定的森林撫育補貼標準是每畝100元(其中直接費用每畝95元)。而近年來人工價格不斷上漲,致使補貼標準與實際所需投入差距較大,而市縣的地方財政比較困難,無法拿出配套資金,在保證完成撫育面積的條件下,勢必影響撫育的質量。
2.森林公安補助資金標準偏低。2014年國家安排我省森林公安補助資金1670萬元,平均每位森林公安干警補助5429元。然而,我省森林公安機關大多處于偏遠山區,點多、線長、面廣,森林公安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歷史欠賬多,特別是我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粵北、粵東、粵西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因財政困難,除人員經費外,大部分單位項目經費一直保障不足,部分單位公用經費保障標準難于落實,致使這些單位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落后問題十分突出,業務工作開展存在很大困難,極大制約了森林公安工作發展,每人5429元的補助標準難于適應當前林業生態建設、林區維穩工作的要求。
(三)林業補助資金的補貼范圍太窄
1.造林補貼的對象范圍太窄。我省私有制造林發展起步較早,集體或個人的林地多數已經承包給個體老板經營,如果個體老板沒有成立林業合作組織,按照規定不能納入補貼范圍,直接影響了其造林積極性。
2.林木良種補貼范圍較窄。林木良種補貼在樹種和規模上不盡合理,現有林木良種種類單一,補貼以針葉樹為主,鄉土闊葉樹種所占的比例太低,補貼力度和數量不足,與我省林業快速發展現狀極不相符,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南方地區林業生產發展的需求。
(四)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績效評價的時間欠合理
根據《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財農[2011]3號)的規定,要求于每年4月底之前完成上一年度的項目績效評價工作。但由于林業生產具有長周期性,4月份開展績效評價時,各項目承擔單位通常剛完成示范林的營造任務,林分的成活率、生長指標、產量等數據都未到期調查統計,示范林建設的整體成效難以檢驗。
(五)在林業貸款貼息的申報過程中,金融機構的責任沒有明確
當前的林業貼息貸款管理辦法和制度均由財政部門和國家林業局制定和出臺,對金融部門沒有約束力。林業、財政部門到金融部門核實相關情況缺乏制度依據。例如,現行查詢銀行征信報告也只能由企業自行前往金融機構打印,金融機構以依法保護客戶隱私為由不向林業、財政主管部門開放查詢。但是,貸款合同、銀行借據、貸款余額、銀行貸款的真實用途支出等,只要貸款銀行審核簽章后,就是貼息兌付的主要憑證。這就造成林業、財政部門對上述資料無法核實??梢?,作為貸款真實性和貸款用途的責任主體的金融部門,其應負的責任在貸款貼息的相關制度中沒有明確,直接影響了林業貸款貼息資金管理工作。
三、意見和建議
(一)請求國家林業局進一步加大對廣東的投入
為實現到2015年全省森林面積比2009年新增900萬畝、森林蓄積量新增1.32億立方米的“雙增”目標,廣東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的決定,提出要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我省建設成為森林生態體系完善、林業產業發達、林業生態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的全國綠色生態第一省。趙樹叢局長多次到廣東調研并提出從七個方面支持廣東實施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在2014年的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朱小丹省長提出:今年我省要完成森林碳匯造林250萬畝,新建生態景觀林帶2500公里,新建各級森林公園170個、濕地公園40個,建設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1500個,任務十分繁重。為此,我省請求國家林業局進一步加大對我省的投入。重點加大森林撫育、林木良種繁育、濕地保護、林業科技推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公安等方面的補助資金投入。
(二)進一步提高林業補助資金標準
建議提高南方地區的森林撫育補助標準,參照天然林保護工程區的補助標準,按照每畝120元給予補助。同時,提高森林公安補助標準,建議按照平均每位森林公安干警1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
(三)進一步擴大林業補助資金的補貼范圍
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在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中,農林經濟管理是較早設置的專業,為國家的農林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門人才。浙江農林大學是浙江省唯一的農林本科院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浙江農林大學具有辦學實力和辦學特色的老專業。該專業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業經濟管理??茖I,1996年林業經濟管理專業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03年被評定為校級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批準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點建設專業。近年來,對照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的指標體系,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并在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基本情況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隸屬于浙江農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自林業經濟管理??茖I招生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25屆1600余名本專科畢業生。畢業生就業選擇余地較大,就業呈現多元化趨向,從單一的以農林業單位為主向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自主創業等多種類型轉變。據不完全統計,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級以上領導崗位,體現了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注重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協調發展。近年來,每年招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60名左右,現有在校生247人。現有專任教師3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人,占教師總數的32.4%,副高級職稱20人,占總數的54.1%;54.1%的專業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有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學科組專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來專業建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1)多方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保證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小組,開展多層次的調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國農林院校及綜合性大學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改革情況,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召開了農林經濟管理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會議暨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研討會、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專家研討會等,最后邀請專家對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
(2)根據社會需求和學校層面人才培養目標,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離農傾向明顯,就業去向與其他經管類專業并無差異,特色與優勢不明顯。當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肩負著為現代農林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輸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人才的歷史使命。同時,2009年,浙江林學院升格為浙江農林大學,隨即制定了《浙江農林大學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綱要》明確了學校的人才培養為: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能力強,具有生態文明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此,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適時調整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林業發展需要的,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技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級政府涉農部門、農林企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經管單位等從事管理、市場營銷、金融、財會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頂天立地的師資隊伍
為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主要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措施。引進包括專任教師及兼職教師的引進。建設期內,共引進博士7名,其中國外高校1名,國內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請4名具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地方工作人員和農林企事業單位人員、3名國外著名高校的教師為兼職教授。積極鼓勵年青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讀博士學位、及到基層掛職鍛煉。建設期內,5名教師獲得了博士學位,其中中國科學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師到國外著名大學訪學,5位教師到農村基層或農林業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通過這些措施,使師資隊伍真正做到頂天立地(既掌握學科前沿又了解農村實際),職稱、學歷、學緣結構顯著優化。高級職稱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為54.1%,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從事教學第一線的主力軍。博士學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為2011年的54.1%。教師由原來主要畢業于林業院校,改變為既來自國家重點農林院校,也有來自于國內外著名綜合性大學。
(2)注重科研與教學研究,著力提升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
努力營造良好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氛圍,鼓勵老師從事科研與教學研究。建設期內,共立項科研課題8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38項,科研經費達44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SCI或SSCI、Ei、ISTP)收錄18篇;出版學術專著16部。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浙江省高??蒲谐晒?,浙江省科技興林獎等各類科研獎勵共20項。主持浙江省新世紀教學改革項目、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共3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4項,獲得浙江省教學研究成果獎、校級教學研究成果獎共5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5篇。從近年的發展來看,專業教師的科研與教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為科研促進教學提供了基礎和條件,為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支撐。
3.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1)構建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為了實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了教學計劃,著重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了理論、實踐、特色三結合的課程體系。具體表現在:
第一,重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基礎課程由兩個平臺構成,公共基礎平臺及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學分合計為40.5,占總學分的24.5%。為培養學生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提供保證。
第二,強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課程設置強調實踐環節。一是加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如林業概論、現代農業概論等課程設有實習環節,會計學基礎、統計學原理等課程均設有模擬實習。二是安排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等,專業綜合實習主要設置了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期1周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三是設置社會經濟調查與應用文寫作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社會經濟調查及應用文寫作的能力。
第三,顯特色。為了顯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與其他經管類專業的差異,充分發揮學校和地域優勢,在專業選修課中,按方向設計了兩個模塊,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模塊(選修模塊Ⅰ),二是農林企業管理(選修模塊Ⅱ)。
(2)強化課程與教材建設
建設期內,有計劃地開展了以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為重點的課程與教材建設工作。具體包括:
①重視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教師高度重視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工作,新列入校級精品課程8門,現有校級精品課程14門,通過學校驗收的8門。林業經濟學和林業財務與會計2門省級精品課程,均于2010年順利通過浙江省教育廳驗收。②加強教材及教輔資料的建設。以精品課程的申報與建設為契機,鼓勵教師編寫教材。在已有主編《現代林業企業管理學》、《管理學案例》、《會計學基礎》、《林業財務與會計》等教材的基礎上,主編教材5部、副主編2部、參編2部。同時,加強教輔資料的建設,如林業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等有實習環節的課程均有相應的實習輔助資料。③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首先,倡導國際參與式課堂討論方法。如在林業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介紹鄉村快速評估技術(RRA)和參與性評估方法(PRA)時,設計一些主題,以行政班為單位分為5~6個小組進行討論,每組只分析其中的一個主要問題,規定每組的討論時間和匯報時間,由小組成員自主確定每組的協調人、觀察員、記錄員等展開。其次,采用案例教學法。如經濟法、市場營銷學、管理學原理等課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鍛煉了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開展網絡課堂網上互動。各課程組在建設網絡課堂的過程中,開通網上討論,使師生互動不斷加強。
4.改革實踐教學體系,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1)構建一、二、五分類實踐教學體系
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除課程實習外,構建了一、二、五分類實施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指一個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二指兩個平臺,面向全體學生的平臺和面向優秀學生的平臺。五是指五個支撐點,包括面向全體學生的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專業綜合實習兩個支撐點,面向優秀學生的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科研創新基金項目、大型專題調研三個支撐點。
一是通過專業綜合實習、中期論文及畢業論文的實施,構建基于應用性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為使學生掌握學術論文寫作的一般要求和規范,在第四學期至第五學期,安排專業老師指導學生撰寫中期論文。中期論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學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對農村經濟社會問題進行分析,必須有實際的調查資料和數據支撐。畢業論文是高校實踐教學的必修環節。在畢業論文環節,強調選題需理論聯系實際,盡量與導師的課題相結合。通過實施中期論文,強化對畢業論文的指導,使學生完成的畢業論文質量較高。2007-2011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入選校級優秀論文12篇,畢業論文的優良率達41.24%。專業綜合實習主要包括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經濟的調查方法,提高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以為期2周的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綜合實習為例,第1周為外業調查,第2周為內業整理和綜合分析報告撰寫。調查以小組為單位獨立開展工作,教師輪回指導和檢查。這一以專題調研為特色的綜合實習,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從提出問題和目標-設計問卷-實地調查-數據資料整理、分析-撰寫報告得到全過程的訓練。經過多年的實施,綜合實習制度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
二是通過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大型專題調研等第二、第三課堂,構建基于創新型目標的研究型實踐教學體系。大學生林業經濟研究會由高職稱、高學歷的專業老師擔任指導老師,有針對性地指導社團開展學術活動,并組織學生參加兩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由于師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大學生林業經濟研討會上共獲得了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優秀獎11項的好成績,在校期間學生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學生申報學校和浙江省的大學生科研創新項目,由專業教師負責指導申報和實施的全過程。2008-2010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成功申報項目共24項,其中省級6項。大型專題調研主要是指部分學生參與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專題調研。2009年以來,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挑選了共28名學生參加了農業經濟相關課題的調研。通過參加大型專題調研活動,使學生的社會實踐與社會調查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重視教學條件建設
建設期內,主要抓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圖書資料的建設。
一是實驗室及實習基地建設。在實驗室建設方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主要依托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總面積600m2,下設6個實驗分室:財務會計模擬實驗分室、工商管理模擬實驗分室、國際貿易模擬實驗分室、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分室、市場營銷模擬實驗分室、金融模擬實驗分室。建設期內,新增教學設備(包括軟件)近158萬元?,F有教學設備總值近432萬元。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方面。新建實習基地11個,現有校外實習基地達21個。
二是圖書資料建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所需的圖書資料除由學校圖書館提供外,由學院圖書資料室和專業特色資料室提供。經濟管理學院圖書資料室,每年及時采購能反映專業發展動態與趨勢的圖書資料?,F有藏書1.5萬冊、學術期刊310種、報紙40余種。同時,建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特色資料室1個,現有各類資料和藏書800余冊。為學生研究性學習和教師從事科研活動提供了保障。
三、幾點思考
首先,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從近幾年學生就業情況看,就業趨向是以非農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公務員等)為主。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為了體現特色與優勢,適應現代農林業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務三農的就業崗位,也就是說如何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除通過對培養環節、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等的調整與優化外,更需要加強就業指導,努力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同時打通高校畢業生通向農村的路子。
其次,實踐教學是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同時實踐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緊緊圍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密切結合,全方位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奠定穩固的基礎。同時,應該注意到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最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涵蓋經濟、管理兩大學科的寬口徑專業,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管理類課程的建設與改革。長期以來,高等農業院校的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都加強經濟學課程,輕視管理學課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各種農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本專業在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農林企業管理模塊,安排1周時間的農林企業管理綜合實習。但總體來看,課程設置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綜合實習的執行存在較大的難度,效果不理想。為此,需要增加涉農企業管理類課程,并較好地落實綜合實習,努力提高實習效果。
農林經濟管理碩士論文范文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
摘 要:通過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06、07級115名學生的調查,筆者從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課程設置、導師制度建設及學生主觀就業認知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影響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的因素。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畢業生 就業 影響因素
隨著國家林業經濟的興起,以林業經濟活動作為學科落腳點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理應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據統計2009年14名獲得林業經濟管理學碩士學位的畢業生中, 除去1名轉為攻讀博士學位,2名出國外, 另11名碩士畢業生無一人在林業領域就業。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學科發展的一個縮影,專業就業實況與培養目標有脫節,值得對專業的就業作進一步研究。通過查閱文獻,諸多對林業人才就業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林業人才就業現狀及問題分析;(2)調整專業設置以促進林業人才就業;(3)林業人才就業途徑。但眾多研究缺少對林業類人才就業狀況的實地調查,而且對影響就業的因素分析集中在定性分析和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上,去不能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校學生高考報考本專業的動機、本科期間學習興趣、學習狀況、學科發展狀況等影響林業類人才就業的校園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因此,筆者以此為切入點,利用訪談法、抽樣調查、二手資料搜集等調研方法,在詢問學校就業服務中心和經濟管理學院老師的基礎上設計問卷,以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06、07級115名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來分析影響林經類人才就業問題的因素。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
1.專業興趣及課程體系對就業的影響分析
了解一個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感興趣對于了解學生在本科期間學習本專業的認真程度、學習成績的好壞以及對于本專業的忠實度具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115名被調查者的調查發現71%的學生是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并不是憑個人興趣選擇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成為考生高考報考志愿時所謂冷門專業。
進一步的調查可知,76%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本科畢業后的選擇不會與農林有關。而這些被調查者欲進入的行業大多涉及到企業管理、新聞媒體、財務、金融、營銷等當今社會上所謂的熱門行業。當問及他們為什么放棄農林行業時,50%的被調查者選擇對此行業無興趣42%的是因為此專業不是熱門專業,與時代不符僅有9%的被調查者轉移到其他行業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所限。
同時,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農林+經濟+管理三管齊下的學科,學習課程多樣化。但通過調查發現,115名被調查者中43%的反映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所學課程覆蓋面太廣,所學知識不扎實、不系統,33%的選擇不能很好地與自己以后的選擇相結合, 18%的被調查者認為專業特色課程太少,不能滿足自己本科階段對本專業的學習,僅7%的學生認為富有特色,為自己以后的選擇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本科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廣泛,雖利于拓寬該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但是課程的多、雜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深入的學習,從而對知識不能有效的把握和綜合利用。
專業學習興趣低和課程學習不扎實、不系統等降低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每屆的考研率。據統計,近幾年本專業每屆的考研率僅為3%。由于農林作為一個傳統經濟部門,較冷門, 對學生的吸引力逐漸降低,有的學生想通過轉專業考研的途徑達到跳出林門的目的,據調查,考研的同學中30%的表示考研時要重選專業。轉專業考研無疑又加大了考研的難度,使此專業學生不能繼續深造,加大了就業形勢的嚴峻。
2.導師制度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學生三年級時開始設置導師,通過調查本專業導師制度的建設情況,得出如下結論:
2.1學生普遍期望設置導師提前
在所有被調查者中,49%的認為大二開始設置導師的優勢較明顯。
2.2 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度較高
通過被調查者對導師滿意度打分(最高分為10分,最低分為1分)知:導師平均得分為8.427,同時90%的被調查者在710分之間,學生對導師的滿意度較高。同時為了分析導師滿意度是否有性別差異,進行了t檢驗雙樣本等方差假設,得t=0.9563以上兩個方面說明導師制度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在學生教育、提高學生學習專業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墒?經過深入調查發現,82%的被調查者表示導師主要在思想、學術上給予指導,只有5%的說導師在生活、就業方面給予的幫助最大,更有部分被調查者抱怨:課余時間與導師見面機會少,平時除了課程學習、課題研究之外,導師很少給予就業方面的指導。
筆者經過分析認為存在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
第一、導師精力有限。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注重學術研究,導師自身科研和教學任務較多。平時專注于教學和科研的導師時間和精力不足,對學生就業信息關注較少。再加上帶的學生越來越多,導師對每個學生指導的時間和力度也勢必相對減少和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導師與本科生交流的時間和質量,導師也就不能給學生包括就業在內的全面指導。
第二、本科生缺乏主動性,師生關系生疏。本科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決定了他們與導師接觸的程度。由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專業學習興趣不強,影響其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與導師溝通的主動性。
3.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各個高校工作的重點。近年來學校主要是通過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二年級時8個課時的公共課),收集、就業信息、舉辦就業講座、開展校園招聘會、提供政策咨詢和為畢業生辦理離校手續等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求職能力和幫助、促進學生就業。經調查可知,學校網站及招聘會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途徑。
傳統意義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本應該直接面向的就業單位是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和各級林業系統的政府部門。可是,學校進行的就業指導工作通常是面向全校學生,并沒有突出專業特色,不能給各個學生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和建議。通過對通過校內招聘信息您對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調查發現,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不能從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中全面的了解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信息。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學校針對本專業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信息較少,不利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了解林業系統就業單位的人才數量、能力要求,從而限制了林業管理人才向此方向流動的可能性。
4.學生就業認知對就業的影響分析
在調查中,75%的被調查者認為與其他經濟管理類專業相比,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比其他專業就業難。經過調查,就主觀因素來說,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認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4.1就業地區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
從畢業生流向的地域來看, 北京、上海及東部沿海開放城市吸引了三分之二的畢業生, 中部及省會城市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東中部學生去西部工作的意愿卻極低。為了探究學生的生源地與工作地點的選擇是否具有關聯性,本論文采用了交叉列聯表分析方法,即通過?狀2(卡方檢驗)= 其中Eij=nijnij=ninj/n i=1,2,3 j=1,2,3,4 臨界值為?狀2[(i-1)(j-1)]。
按上述原理計算得?狀2=2.641 10-11選擇就業地區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全面的就業,從而出現有業不就,地區擁擠的不良現象。
4.2 注重非林業系統的精英崗位,期望工資偏高
根據調查,70%的被調查者要求到非林業系統的實力派企業就業,對自己的就業崗位要求較高而對小型企業不屑一顧;僅有10%的表示只要找到工作即可,其他條件都無所謂。同時,被調查對象要求起點工作的月薪在20004000元之間的占到67%,還有13%要求月薪在4000元以上。據《2007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薪酬調查報告》顯示,24.8%的本科畢業生起點工資在1000元以下,40.9%的畢業生起點工資為1000元-2000元。
一、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報考,擴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報考的人數,尤其是高素質考生的報考人數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質量。
學校的知名度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歷史積淀外,還取決于學校現實的辦學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業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業大學雖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大學,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所以林學為主導的單科性大學,學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招生質量。近幾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發展的機會,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林業工程學等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經、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準我校試辦研究生院,在全國林業院校中率先進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開始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擴大,招生數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學學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為163人,2003年高達900人。僅1999年至2003年間的招生人數就擴大了5倍。以前報考我校的生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本校和其他農林院校的畢業生。近年來,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全國其他綜合大學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擴大,招生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
嚴把培養質量,是提高學校知名度,進而提高學校招生質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各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生生源競爭激烈,如果在報名條件、入學考試、錄取及其后學習、考核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比較嚴格,將會影響本校的生源。但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嚴把學生入學和培養質量關,培養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學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質的考生。些學校,只為盲目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和培養標準,短時期內達到了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長期下去,考生和社會最終會擯棄這些學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他們真正能學到知識,增長能力,順利地成為生產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質的考生報考,最終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質量,實現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校通過碩士生提前攻博、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資助研究生在國內外高水平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建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制度、建立優秀論文激勵機制、資助出版優秀博士論文等措施,顯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質量。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是學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塊試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學科和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兩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博士論文,林業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國農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國大學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參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語學位統一考試,我校碩士生的一次通過率達到62.3%,博士生達到41.6%,已進入北京市高校先進行列。
三、多渠道籌集科研經費
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不同,培養目的主要是為企業和教學科研單位培養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只有具備一定的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一名碩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養經費為9000元,3年需要2.7萬元;一名博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養經費為1.1萬元,3年需要3.3萬元。林業科學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主要研究的對象樹木和森林生長周期長,進行科學研究環境艱苦、工作量大,需要的科研經費較多。因此,林業高等院校要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導師就必須擁有較充足的科研經費。但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一部分導師的研究經費明顯不足,使正常的研究生培養計劃無法落實。因此,我校要求研究生導師和學校有關部門在積極申報國家自然基金和各類國家科技項目的同時,加強和地方及社會上各單位的橫向科研合作,彌補科研經費的不足。
我校研究生院除了配合導師和學校有關部門廣開各類科研項目的申請門路外,從2001年開始,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研究生培養基金,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經費,資助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科研經費不足的學生。2001年資助33人,投資13萬元;2002年資助53人,投資20萬元;2003年資助70人,投資25萬元。我校計劃在多方籌集資金的基礎上,資助人數每年增加20%,資助金額每年增加25%,加大資助范圍和資助力度。
四、對專業學位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
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是我國一種新型的學位類型。與林學及相關科學碩士學位相比,農業推廣碩士(林科)專業學位的主要特點是側重于應用,為林業技術推廣和林業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針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為保證招生質量,我校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嚴格按照以下程序進行:按照國務院學位辦下達的當年錄取限額,根據考生入學考試的總成績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并對擬錄取人員進行復試,復試著重考查考生從事農業推廣和農村發展工作的潛在素質、崗位經歷和業績。為了向農業生產第一線上的優秀人才傾斜,保證符合招生條件的優秀在職人員有更多的入學機會,真正達到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目的,對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或獲得一定級別獎勵的基層單位業務骨干,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錄取。在培養方面,針對農業推廣(林科)研究生注重應用的特點,我校在云南、貴州、福建、江西、浙江、廣西、山東、山西、遼寧、河北、內蒙古、北京等地區建立了教學實習點,許多應用性和現場性強的課程均在教學實習點進行。在論文選題方面,要求農業推廣(林科)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和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先進性。上述措施的實施,使我校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在林業生產單位和社會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隨著學校聲譽的提高,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人數穩步增加,近年來的招生人數一直居全國農林院校的第2位,生源的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保證。
五、就業狀況對學科招生質量的影響
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和考生的報考數量和質量是呈正比的。如果某些學科和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大,就業率高或就業前景看好,這些學科和專業的報考人數將會顯著增加,招生質量也會相應提高。反之,如果一些學科和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小,就業率長期偏低或就業前景不好,這些學科和專業的報考人數將會減少,招生質量也會相應下降。
我校研究生的招生,在保證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及對國計民生和國家生態環境建設有重要基礎作用的學科專業外,在國家招生計劃允許的范圍內,向那些社會需求量大、就業率高或就業前景看好的學科和專業傾斜。例如,我校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林業經濟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近年來的招生和就業均很好,生源質量較高。我校已有計劃地提高這些專業的招生比例,將研究生的擴招名額適度地向這些學科傾斜。
六、積極有效的宣傳
有的放矢,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針對考生的各種問題,解疑釋惑,對學生的報考和招生質量的提高有積極促進作用。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項目的力度,相應的科學研究項目大量增加,林業戰線上對高級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林業科學的高級科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林業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單位,應結合當前這一大好形勢,在符合報考條件的人員中廣為宣傳,積極引導高素質的考生投身到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宏偉事業中來。
1999年以來,我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國建立了10余個招生基地,派專人在全國不同地區進行了數十次招生宣傳,宣傳地區的研究生報考和錄取人數明顯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有效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招生信息或在影響面廣的報紙等媒體上進行招生宣傳。我校每年舉辦2次咨詢會,深入到院系學生中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引導和促使一批素質較高的應屆畢業生報考本校研究生。
七、軟硬件條件的良好保障
聯系縣(區)農林局,建設局、園林局,行業協會。
二年來,我強化學習,扎實工作,廉潔自律,團結班子,帶好隊伍,加大落實力度,不斷開拓進取,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林業、園林城鄉一體化,開創城鄉綠化工作新局面?,F述職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職工作,認真履行職責,較為滿意四項工作
一是積極聯系客商,發揮行業優勢,切實搞好服務,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責任,第一要務,調動多方關系,多次上門造訪客商,邀請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選擇、項目資金爭取、銀行貸款聯系等方面給客商解決實際問題,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長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進竣工和簽約項目各1個。
竣工項目:ddd吉星針織襪業有限公司在市經濟開發區投資16000萬元建設博遠實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產,產品已遠銷海外。
簽約項目:經過兩年半的洽淡,ddd林木產品有限公司投資定向刨花板(OSB)項目,2011年10月中旬,已與宿城區簽訂投資合同。
二是對內全面規范管理,對上策應扶持支持,對外強化形象宣傳,做好分工負責的主體工作。強化制度建設,注重學習提高。堅持每月例會制度,學習重要文件,布置業務工作,提出嚴格要求,形成局務會議紀要。
選舉產生林業(園林)局第三屆黨支部委員會、第一屆團支部委員會、第一屆工會委員會。完善市風景園林協會、花卉園藝協會、木材行業協會和林學會運行機制,通過協會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行業整體運行水平。
定期召開黨組會、民主生活會、班子碰頭會,組織青年職工座談會、主題教育演講比賽、國防教育專題講座、林業形勢報告會、扶貧慰問、書畫攝影比賽、論文評比等系列活動,營造班子團結,同事配合,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多次帶項目申請赴省進京,并邀請上級領導到現場辦公,爭取支持,二年共爭取到國家和省各類項目資金逾2500萬元。
深入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每年植樹1000萬株以上,積極引導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全市木材加工企業2587家,規模以上369家,產值達105億元。
完成黃河景觀橋及周邊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濱公園;抓好春秋兩季市區綠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屆(南通)園博會工地建設任務;全面接管雪楓公園。
同時,借外省外市林業考察團來我市之際,積極宣傳生態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是高標準嚴要求,努力爭先進位扛牌奪旗爭一流,力取創新創優佳績。常給同志們灌輸“有牌就扛,有獎就得”意識,每年度匯總一次局各處室、單位在省市內獲獎情況,張榜公布,并分不同檔次再予以適當獎勵,以激發大家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創其優。
2011年,局榮獲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單位,林業產業先進單位,綠色建設一等獎,省第五屆園博會造園藝術獎二等獎、組織工作優秀獎,《綠色實踐與建設》主題生態文化建設唯一最佳組織獎,市2011年度目標管理先進集體;河濱公園榮獲市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點)工作先進單
位,雪楓公園榮獲市文明風景旅游區(點)稱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已通過省初檢。
積極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組建專門班子,配強人員,量化任務目標,責任落實到人,10月中旬,省專家已進行專題調研。
創新公園管理體制。實行“免費開放”和“公園綠地管理人”模式,花錢買服務,養事不養人,并加大園林綠化主體培育,靠大靠強,設立省建筑園林設計院分院。
創辦“中國楊樹推出移動農信通“楊樹產業”頻道,向林農和企業,傳播楊樹育苗、造林、營林、采伐、運輸、加工等產業體系技術、產業動態、產品價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舊帳,深入調研,編制規劃,做好具有長遠效應的打基礎工作。林業園林工作分幾大塊:造林營林、木材加工、林政執法、古樹名木、園林工程、綠化管養、風景名勝、濕地野保。
逐項調查摸底,逐類編制規劃,近二年已完成《現代林業發展規劃》、《木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駱馬湖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駱馬湖—三臺山、古黃河—運河風光帶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古樹名木保護總覽》;啟動《野生動物保護規劃》、《有害生物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植物多樣性與鄉土樹種保護規劃》、《綠地系統規劃》。
就如何進一步理體系、順體制、建制度、強隊伍、上臺階,作了為期一旬的深入調研,制訂出臺《綠地補償實施意見》、《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導則》等規范性文件。并組織人員對建市以來,市園林局承擔的所有工程124項進行全面清理,請財政審計人員再驗收核查,理清帳目,結清欠款。
二、強化理論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奮好學、明理敏行、廉潔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學得進,在理論學習上取得豐碩成果。2007年3-4月,在省委黨校學習,被評為優秀學員;2007年8月參加全國地市級林業局長培訓班半個月,被推為學員代表發言受到好評,隨后不少地區林業考察團來宿。
2011年2月起,堅持學習南林大森林培育專業研究生課程。
組織人員編寫《楊樹良種繁育與速生豐產栽培技術》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組織完成的《市木材加工產業可持續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市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及應用研究》,均榮獲“第二屆(2011年)省優秀軟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合作撰寫的《市森林資源現狀、特點及培育技術措施探討》在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河北林業科技》2011年第二期發表。
合作撰寫的《楊樹產業在平原地區現代化林業建設中的作用》在《中國林業》2011年第4期發表,收入《中國林業論壇(論文集)》并獲論文二等獎。
撰寫的《楊樹林地高效復合經營模式研究與初步實踐》被收入科技論壇分論壇優秀論文集。
二是嚴要求,常警省,在廉潔自律上做到警鐘常鳴。作為局領導班子班長,作為年輕干部,我時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權力,只是意味著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個人炫耀的資本,更不是謀取個人私利或小集團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軟,經濟上不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紀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綠線,守住自律的底線;要健康而充實,善思而踏實,肯干而廉潔。
平時,認真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及省、市關于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執行工作紀律、“禁令”等規定,堅持自省自警,并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同時,履行監管職能,嚴格要求教育管理監督好干部職工,努力使集體成為團結進取陽光向上學習型創新型奉獻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