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2: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其核心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全體師生所認同和堅持的校本精神文化,它集中反映了學校的精神、價值觀、辦學理念、辦學方向和外在形象,支撐著整個校園文化體系。對學生來說,它是一種特殊的育人環境,起著陶冶情操、砥礪德行,磨練意志的作用,因此,一所學校必須有屬于自己獨有的校本精神文化,樹立“用文化經營學?!钡陌l展理念,精心打造文化育人氛圍。
一、結合學校實際,打造校本精神文化
《__縣中小學實施文化育人中長期規劃》中,明確提出“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強項”的文化育人理念。因此,在實施文化育人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學校實際,構建特色校園文化。如和平中學、陽明一小等辦學歷史悠久、辦學成績顯著的學校,可以做好校史文化建設,切實做好校史的編纂、先進人物事跡的收集與成冊等校史文化建設工作,盡可能使校史文化傳承、發展下去,它是一筆無形資產,可以較好地起到熏陶和激勵作用,從而使校本精神文化代代傳播及傳遞,生生不息;四聯中學是一所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學校,可以充分發揮其紅色文化的作用,激勵青少年一代奮發向上、積極進??;而__中學、實驗初級中學等新辦學校,則可以充分利用其環境優勢,做到建筑與自然和諧統一、人文與環境巧妙相融,深化環境人文內涵,美化校園文化環境,增添人文氛圍,提升學校品位;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性質與普通中學完全不同,其校園文化建設應突出職業文化,強化職業精神,比如,在宣傳教育上可以廣泛宣傳富有職業精神的名言警句、典型事跡;在課室、實訓室的布置上,可以參照工廠或企業模式;在管理上,也可以參照企業管理模式,努力營造出職業氛圍,建設具有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傊?,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靈魂所在,各學校務必結合學校實際,打造校本精神文化,以發揮其目標引領、價值引導、觀念統一、情感激勵和規范調節的積極作用,促進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形成。
二、結合學生實際,舉辦豐富而又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
現在,校園文化活動已引起了學校的普遍重視,大部分學校都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很多學校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存在著層次不高、管理不到位、形式單一、特色不突出等問題,甚至是純粹為活動而活動,不能真正取得實效。校園文化活動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注重活動特色,努力實現校園文化活動從單一的文體娛樂功能向導向功能、熏陶功能、教學功能和育人功能的根本性轉變。如和平中學、福和中學、實驗初級中學等學校,學生素質普遍較高,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可以組織學習興趣小組、文學社、科技創新、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辯論賽等活動來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個性;陽明中學作為特色學校,學生普遍在體育、藝術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長,可以舉辦各項體育運動競賽、藝術節等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特長;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活動能力相對較為突出,可以通過豐富多彩、而且能夠突出職業性和技能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來發揮學生潛能,發揮學生個性,增長技能,增進合作,如技能競賽活動,暑假“三下鄉”、青年志愿者以及各類社團組織等活動??傊?,學校應根據學生實際,明確目標,保證實效,大力抓好特色活動,打造校本活動品牌。
三、結合辦學目標,彰顯特色校園辦學理念
一所學校有一所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目標,構建特色校園文化。如和平中學、四聯中學等老牌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培養了大批在各行各業作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學校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大力宣傳他們的“英雄”事跡,打造“英雄”文化,激勵學生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學習他們身上隱含的道德價值和行為規范,讓學校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福和中學是一所新辦學校,應盡快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作為一個以年輕教師為主的學校,除引進高素質人才外,更主要的還是要抓好校本教研文化,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形式,努力培養學科帶頭人,積極打造“名師工程”。__中學作為特色學校,必須在“特”字上作文章,打造學校品牌,辦出學校特色。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目標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吨械嚷殬I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提出,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注重宣傳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行業
1.1文獻資源支撐著校園文化的開展
高校的歷史傳統、管理人才、校園環境、師資隊伍及師德、師風、設施都是校園文化的體現。其中,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天然的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有力地支撐著校園文化的開展。事實上,一個沒有充足的文獻資源的高校圖書館,不可能使本校的校園文化有效展開。高校圖書館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機構,是文化信息最集中的地方,同時也是高校文化的物質象征。高校圖書館文化同時也是校園文化中的一部分,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1.2文獻資源可以激發升格高校校園文化的活力
圖書館是高校收藏各類文獻資源的主體,豐富的文獻資源及二次開發,不僅影響著高校教學、科研水平,而且直接關系校園文化的開展。因此才會有圖書館、教學、科研并稱為高校的三大支柱的說法。一所高校圖書館藏書的多少及質量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學校的教學、科研狀況,反映著高校積淀傳承下來的文化成果。而這種長期積累沉淀的文明,自然地匯聚成特色的校園文化。因此,高校升本后,不能簡單地按其他本科院校的圖書館建設方案一簇而就,需要通過文獻資源的傳承和積累,激發本校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讓這種校園文化能繼續傳承和發揚。
2文獻資源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迫切要求
學校從專科升格為本科,決對不是簡單的錄取分數線提高了,也不是從三年制變成四年制的變化。隨著我校升本成功,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上,從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轉變成培養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科學研究能力的高級人才。在學校職能上從以教學為主,轉變成以教學科研并舉。學校培養目標,職能的轉變,反饋給圖書館,最重要的就是文獻資源結構的轉變。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要適應升本后學校教學、科研的要求。
2.1文獻資源可以激發校園文化認知性
高等學校是人類知識傳承的重要場所。隨著學校升級為本科,僅靠課堂所學而掌握某一方面、某一專業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本科人才的需要。本科學生應是跨專業、跨學科、跨門類的具有“通才”素養的“知識全面的人”。本科院校的學生,除了課堂上學習的專業知識外,更多要靠圖書館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文獻資源。因此,升本學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上除了要保持以前專科階段藏書的專業性外,還要保證文獻資源的學科建設和學術性,以此支持教學、科研和學生學習的全面需要,推進和強化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度。
2.2文獻資源可以強化學生人生觀教育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目的、意義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它影響的主要是人們的精神意念或意志行動。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圖書館文獻資源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大的潛移默化作用。在一個有若良好的學風和優越的學習環境的高校里,圖書館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升本后的高校圖書館在圖書采購中不僅要根據本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方案去組織,還必須考慮本科學生在人格培養方面的需要,精選那些事跡感人、思想高尚、文筆高雅、有正確價值觀、充滿正能量的人生價值文化用書,精選那些不同時期代表人類文化前進方向的優秀作品,從而在潛移默化和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3文獻資源可以提高校園審美文化
升本高校學生不僅僅滿足專業學習,也有更多時間追求高雅藝術。高校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包含著藝術性、創造性、娛樂性,是真善美娛樂活動,一般情況而言,本科學校圖書館不僅收藏著專業圖書,也收藏著各種類型的藝術欣賞圖書,包括美的藝術、實用藝術或民俗藝術等書籍。同時,作為理工科學校,升本后圖書館也需要增加歷史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名畫、名曲、名片等經典作品,這些歷史美學方面的文獻資源,是學生陶情冶性的精神食糧。學生對美的追求,是不會區別專業的。圖書館的審美文化資源對于枯燥的理工生活、對學生全面的發展、對高校校園文化的開展都是重要的精神食糧。
2.4文獻資源可以促進校園文化創新
升本高校從專業教育轉向學科教育,從技能培訓轉入理論培養。但是創新是學科、產業進步的基本。作為高校學生,他們常常有最新的思想觀念,敢于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性變革。作為人類知識寶庫的圖書館,它是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創新活動不可缺少的系統。升本高校圖書館需要迅速的轉變服務方式,應用現代化技術,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新信息,通過專業性、學科性、前沿性的二次文獻的加工和整理將分散在不同載體、不同文種中的同一內容或同一主題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發揚、集中和整理,編輯成二次文獻,可引導學生及時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對校園文化的創新活動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3結語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使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現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研究生會的具體活動做一舉例。
1.南方博士論壇。為了給研究生提供一個高起點、大范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各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拓寬博士生的學術視野,激發博士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院乃至全校博士生的培養質量舉辦“南方博士論壇”活動,活動以“分享,傳承,創造,超越”為主題,請校內外優秀的博士生演講,旨在將南方醫科大學最高水平學術領域內的精髓分享給大家,幫助研究生開闊視野,啟迪智慧,以進一步增強學院乃至全校的學術氣氛。
2.南醫版“非誠勿擾”。為全校同學提供一個放并擴大交流圈的平臺,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為每位學子搭建一個全面展現自己的舞臺,陶冶情操,增進友誼,以豐富同學們的課外娛樂生活,切實關心同學們的情感問題,活躍校園文化。作為南方醫院研究生會的年度精品活動,每年11月11號舉辦一次,旨在引導同學們平衡“學業與生活”,為研究生群體如何對待愛情、學業和生活提供了積極的引導。
3.就業技巧講座。為提高畢業生的求職能力,更好地輔導畢業生掌握技巧,抓住機遇,找到滿意的職位,南方醫院研究生會特舉辦求職技巧講座,聘請優秀的畢業生就自己的切身體會傳授就業技巧。旨在傳授求職技巧,提高求職成功率,增強廣大同學對求職的自信心,提高就業競爭力。為即將參加招聘會的學子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平臺。
4“.南醫客廳”師生座談會。研究生雖然是教育系統中一個較高層次的群體,但他們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面臨較大壓力。工作上,他們承擔繁重的科研任務和臨床醫療工作;生活上,他們面臨經濟壓力、就業壓力以及情感問題;心理上,他們面臨著或源于工作和生活壓力或源于其他方面的各種心理問題。在研究生群體中,由此引發的各種突發事件也屢見不鮮。南方醫院現有在讀研究生人數多達1000余人。隨著研究生隊伍的迅速壯大,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問題不斷凸現,難度不斷加大。學校和醫院領導高度重視研究生培養和管理工作,并成立南方醫院學生處專門負責學生工作,研究生培養和管理工作迎來了嶄新的局面。以此為契機,我們有必要深入思考,深入探討如何改革當前研究生培養和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以適應新的形勢需要。研究生管理和人才培養如何與時俱進,迎接挑戰,如何擺脫傳統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束縛,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質量?這些問題的解決都亟需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研究生導師和廣大研究生共同參與,加強溝通,齊心協力,集思廣益,攜手努力。舉辦研究生管理座談會旨在聆聽師生心聲,導師和學生代表在交流中加深感情,加強溝通,使得導師的期望和要求得以充分表達,學生的困難和訴求得以合理解決或解釋。在溝通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服務廣大師生。
5.碩博醫療隊?!扒嗄曛谏鐣?,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鼻嗌倌晔冀K是我們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朝氣和創造力的群體。當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向往,需要每一位中國人的不懈拼搏和奮斗。其中,廣大青少年更需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切身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想。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生力軍,青年人在實現自我、奉獻社會方面更需要做出表率。5月4日“青年節”,南方醫院研究生會組織具有豐富經驗的青年臨床醫生為老年人群體進行免費義診。通過活動,希望讓更多人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關注老年人的健康問題,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不再因為疾病與孤獨而變得痛苦。同時,研究生通過這次活動,更能深入認識到老年人生活的不易與艱辛,培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愛老年人的意識,以及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素養。也希望老年人通過這次義診活動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能夠更加珍愛生命,珍愛自己的每一天,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通過義診活動,讓同學們融入社會,在實踐中成長,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服務社會,為需要的人送去關愛。
二、研究生會活動是校園文化在教學醫院思想教育中的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文就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及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談點看法。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會環境及學校性質所決定。當今社會紛繁復雜,存在不少消極因素和腐敗現象。社會文化也是絢麗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許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負面文化。盡管各級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內優化社會大環境是不可能的。而學校不但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陣地,它擔負著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歷史重任,因此校園文化不容許雜亂紛呈。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辦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小環境,以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并對社會大環境施加積極影響。
二是由教育對象及環境的育人作用所決定。在學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容易將學生引向歧路。作為育人陣地的學校理應創造一種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環境。
三是由學校辦學水平的現狀所決定。自從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后,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也有的學校只重視物質文化的建設而忽視精神文化的建設;只注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只注重思想認識的灌輸和道德行為的強化而忽視間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質是不能靠單純的知識傳授來養成的,要借助道德環境長期的細膩的熏陶,只有在這種環境下培養起來的品質結構才具有穩定性,才能經受住外界環境的刺激。這也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是由教育“三個面向”指導思想及教育改革趨勢所決定。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轉向素質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走向。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這同樣要求我們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方法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有較強的直觀性,如校園布局、建筑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衛生等。物質文化的建設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學校的辦學水平。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物質文化建設必須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符合本校的實際,代表師生的共同意志,體現出“四性”:一是科學性。要整體規劃,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質文化建設必須滲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質文化建設中;三是藝術性。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富有藝術意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四是經濟性。物質文化建設要有藝術性并具時代感,但卻不可一味地追求時髦、高檔、漂亮,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考慮經濟、實用。
二是校園環境的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靜化。充分利用校園空間進行植樹、栽花、種草,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將學校辦成“園林式單位”。校園的美化不應只局限在校園的整體布局、樓館的建筑裝修及教學設施(如圖書儀器、電教設備等)的更新添置等純粹的物質文化的層面上,還應表現在通過對校園環境的點綴所體現出的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審美觀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園板報的內容形式,辦公室課室的布置,名人畫像、名言警句、藝術作品的懸掛等。要保持校園環境的潔凈,并把好校門關,保證學校免受外來干擾。
三是物質文化的建設不能由學校全部包辦,必須群策群力,師生齊動手。要發揮集體、個人甚至家長各方面的積極性,大件由學校負責,自己能辦的由師生自己地動手完成,如:課室布置、環境衛生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是校園文化建設初級階段的產物,是為了達到無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種有意識手段,是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來強化,而后用情境來內化。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最后才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可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用知識競賽或考試的辦法,督促學生學習掌握制度的內容,使大家明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違反了規定要受到什么處罰,合符條件將得到什么獎勵,從而形成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環境。
為了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網絡。如對學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黨支部書記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工會主席、德育處主任、團委書記、年級級長、政治科科長參加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四線”管理。即:“黨支部棗工會棗團委”一條線,主管師生政治學習,組織師生開展各項政治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主管校長棗德育處主任椖曇都凍班主任”一條線,主要負責師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貫徹落實師德規范和《行為規范》;“校團委、學生會、少先隊大隊部棗團支部、班委會、少先隊中隊棗各班值日生”一條線,負責日常行為規范的自查自糾工作;“校長室、德育處棗公安局、派出所棗學生家長”一條線,主要負責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網絡才能保證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實。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網絡的建設必須立足于職責,從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入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如果課業和正規活動擠占時間太多,學生就會感到校園生活單調泛味,并可能形成熱衷于某些有害活動的潛流。因此,學校應適度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課外活動的開展不是盲目隨意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教育性的原則,做到“五有”(有計劃、有教案、有記錄、有成就、有總結)、“四定”(定人員、定地點、定時間、定內容)、“三落實”(組織、經費、器材),成立課外活動小組,如業余團校、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田徑隊、藍球隊、小樂隊、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組、美術組等,由老師進行輔導,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
二是課外活動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動、演講比賽、各種評優活動等)和知識性的(如學科知識競賽、知識講座、“三小”活動等),又要有娛樂性的(如各種體育比賽、文藝匯演、游園活動、美術書法作品展、影視欣賞等)和實踐性的(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生產勞動、勤工儉學、軍訓等),還有必要設置些全校性的學校傳統活動,如三月學雷鋒活動、田徑運動會、科技節、藝術節、元旦文娛晚會等,鼓勵全校師生一起參與。
總之,課外活動要兼顧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活動與安閑、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揚長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樂。變命令式為倡導式,變禁絕式為誘導式,變接受式為參與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組織,主動參與,寓教于樂。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集體是一個熔爐,能把生鐵煉成鋼,也可能是個染缸,給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響。學生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心理學上稱之為“從眾心理”。因此,學校要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要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通過校會、晨會、級會、班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等文章,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其次,要加強“愛?!苯逃囵B母校意識。向學生講述學校光輝的歷史,成立校史展覽室,設計校旗?;眨谱餍8?,統一校服,提高學校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學生自然生發出強烈的榮譽感、自豪感、熱愛母校的情感,從而產生凝聚力,形成學校精神。
第三、確定共同的奮斗目標。學校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及自己的實際情況、辦學特點,提出校訓和奮斗目標。各班相應地制定班級奮斗目標,直至幫助學校制定個人奮斗目標。并開展“爭先創優”活動,爭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先進學校,創優秀品質、優異成績、優美環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
第四、強化學?!叭L”建設。學校“三風”即領導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首先,領導作風是關鍵,學校領導要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中發揮好帶頭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師在學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師從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工作作風、學識水平到儀表風度、言談舉止、生活起居都應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這樣,教師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學生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勤奮攻讀,立志成才,整個校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第五、開展各種有益的健康的活動。如學雷鋒活動、演講比賽、創建活動等,以培養正確的輿論。
第六、清除校園文化垃圾,凈化校園空氣。禁止傳閱不健康的書報雜志,禁止學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消除消極文化的影響。
第七、針對傾向性問題或熱點文化,舉辦專題講座、主題班會、辨論會,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點,引導正確輿論。
第八、抓好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廣播室、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表揚好人好事,同時批評錯誤的思想行為,抑制歪風邪氣,樹立正確輿論。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使整個學校到處充滿著正確的輿論氣氛,從而促進優良校風的形成。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際關系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校園文化。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良好的集體意識是一種向上的群體規范,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一種無形的巨大的力量。
人際關系被稱為人世間最復雜的關系,學校也不例外。從橫向看,有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教師集體的人際關系和學生集體的人際關系;從縱向看,有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領導集體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教師間的人際關系,教師間的人際關系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僅對學生健康成長產生直接影響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談點看法。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教育過程和結果。師生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反之,如果師生關系緊張,甚至對立,教師就很難對學生施加影響。要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師德修養,精湛的教學藝術,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學生尊敬教師,勤學守紀,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出現樂教樂學的生動局面。
學生間的人際關系,既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影響優良集體的形成,教師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導,強調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應遵循守紀、理解、團結、互助的基本原則,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公平競爭、幫人所需、大度為懷。提倡同學間學習上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生活上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紀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除煩惱;要正確地
引導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學生在這種團結友愛、相互尊重的氣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長。
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布局合理的校園建筑,鳥語花香的校園景致,整齊光潔的道路交通,美觀科學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設施……無不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觸景生情,因美生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進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學生在幽靜的環境中學習,感到舒心怡神,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豐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對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種消極腐敗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健全的規章制度及健康的集體輿論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規范作用。當學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規范及集體輿論的要求時,他就會自我調節矯正。學生有時可能不接受老師的教育,但卻不能反駁同學們的批評,誰都不愿意成為“眾矢之的”。優美的校園環境同樣能規范學生的行為,試想:你會在地面光潔、環境優美的場所亂扔紙屑、隨地吐痰嗎?你會在雪白的墻壁上亂涂亂畫嗎?不會!這些不良行為都會自動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作精神。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校集體為單位,注意學校的集體形象。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好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注意相互間的協作,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要犧牲個人利益,否則就會受到來自集體的人際壓力。這種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都要求學生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以建成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反過來,一個充滿理想、團結友好的集體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體會到集體力量的偉大,從而樹立個人要服從集體、嚴以律已、寬以待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集體主義思想觀念。
第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個性,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中學生渴望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多彩的校園文化適應了中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避免了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的傾向。使那些個性特長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并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一個真實、完整、積極的自我意象,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當今中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是比較差的,而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培養學生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校園環境中會感到心曠神怡而暫時逃離“神經緊張,甚至心煩意亂”的境地,在輕松的心境下,心窗打開,可增強進取心,從而自愿接受困難的挑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交往圈,使內向孤僻的學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擴懷;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因沉浸在歡樂或業余愛好中,因注意力轉移而沖淡和忘卻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別扭,越想越傷心”了,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愛美是人的天性,中學生也不例外。但由于處于青春期這個特殊階段,中學生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又存在著明顯的弱點:他們追求美,卻不善識別美,常把新、奇、特視為美,甚至誤以丑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內在美,往往認為儀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廣泛復雜而深刻有內涵。而優良的校園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及創造美的能力。
環境美可以升華為情感美。美麗安適的校園建設,整潔漂亮的教室布置,樸素大方的服飾打搶,以及校園空氣的凈化、文明禮貌語言的使用、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均可誘導學生鑒賞美、追求美、創造美。在一系列審美活動中,學生會認識到美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勞動創造的;感受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深刻內涵;真正懂得和體驗到諸如“大方”、“優雅”、“和諧”、“風度”等這些描述美的有關詞匯的含義,從而把這些詞匯的內涵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使追求美、創造美成為他們生活的需要。
3.實踐功能
隨著分配制度、就業制度、勞動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學生面臨著人才市場和優化勞動組合等種種考驗。因此,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努力也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以創建活動、達標活動、爭先創優活動及各種竟賽活動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對于學生樹立強烈的竟爭意識、參與精神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增強了學生的竟爭意識,又使學生在爭創活動中受到鍛煉,提高竟爭能力。
未來社會是一個人際廣泛交往的社會,社會對未來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現在的中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嬌生慣美,在外不會主動地正確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校自然要成為培養交際能力的主陣地。而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交往的信心,各種活動的開展既給學生提供了廣泛的交際場所,又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
1.傳統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歷史母體”和“現實土壤”
中國人民擁有著五千年豐富的物質文化文明,同時也擁有著五千年燦爛的精神明。面對五千年璀璨的精神文明的海洋,我們每一個人就像一個微生物一樣吸取著海洋中的養分,在每一個人吸收養分的同時也使自己深深地投入到傳統文化的懷抱里,從而遺留著傳統文化的基因,在主觀意識的深處留下了傳統文化的烙印和記憶。這個文化烙印或文化記憶不會因為社會的更迭、經濟基礎發生變化而喪失生命力,它會毅然地沉淀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肌體里,發揮著支配人們思想和改變人們主觀意識的作用;人作為社會的分子,其活動不可游離到社會之外,必將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從屬于社會文化,因此它的發生與發展都不能離開“母體”,離開“母體”的校園文化將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根之木。文化從來都不是抽象的,他首先是歷史的結果,同時又成為歷史的動力系統,文化是歷史精神財富的沉淀,他是與歷史的發展同步,并產生于歷史的土壤之中,賦有歷史時代精神的特點。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概念,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他的變化和發展受社會文化的制約。因此,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必須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植根于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上,只有這樣才能開枝散葉、枝繁葉茂、綠意蔥蔥。
2.校園文化建設是傳統文化向前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實踐形式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是校園文化景觀的建設,還包含校園景觀、建筑等精神文化的建設,包含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等行為文化的建設,它既是物質的,也是文化的。因此,校園環境在建設過程中每一處景觀都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價值,都體現著傳統文化的精神,這也是建設校園人文環境的目的之一;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哲學的啟示、規范的道德和理想的追求等傳統文化的精神因素,都可以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出來并獲得弘揚;在開展鮮明特色的富有吸引力的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弘揚傳統文化通常都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與目的之一,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會讓廣大師生身臨其境,樂在其中,親自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二、建設文明和諧校園文化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
當今社會正處于有史以來社會發展最快、文化推進傳播最快、知識科技更新轉化最快的時期,大眾文化、網絡文化、西方文化等各種不同的文化的浪潮不斷地向我們襲來,不斷地挑戰和沖擊著當代的校園文化。想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富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明、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只有植根并依托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一肥沃土壤之上,才能使其成長的生機勃勃、枝繁葉茂。
1.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師生在校園生活中自覺形成并認同的群體意識和群體價值意識,是校園文化的精髓、靈魂和核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經過千百年歷史的洗禮和演化而形成的一種人文主義倫理型文化,他強調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勇、恕、讓等思想精髓的推廣與提升。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愛”思想在校園中得到傳播,能夠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優化校園的人際關系,增強校園的和諧氛圍;儒家“義利觀”的弘揚,對和諧校園的建設擁有真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塑造學生“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強調“齊家、治國、平天下,以施行王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為學思想,都對當前學生發展作用巨大。因此,依托優秀的傳統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有利于師德的修養和學生靈魂的凈化,有利于師生創建良好的精神家園,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
2.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是指由校園所處外部自然環境、校園內部的規劃格局以及校園建筑、雕塑、綠化和文化傳播工具等各個方面所形成的文化環境。”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和表現形式,它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通過環境設計和布置等具體物化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表現出來,如樹立歷史文化名人塑像,選擇那些經典的詞句、諺語、格言作為校訓、警句等,這些都能振奮學生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對學生高雅情操的形成,以及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鍛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充分開發和利用優秀傳統文化,不但可以增強大學的人文底蘊,使大學生開拓文化視野,而且還能完善文化品格,提高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3.校園行為文化建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
校園行為文化是指師生具體行為的展示,是校園文化的體現,是對校園精神文化的詮釋,是校園文化的實踐。中國傳統文化重視人格的修養,注重“修身”,這種“修身”思想在提升人的道德素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大學校園行為文化建設中,如果師者能以身作則,以身立教,用自己的言談舉止、淵博知識和人格魅力來展示高尚的道德、在無形中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就能贏得學生的認可,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如果每個學生能夠以身作則,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深厚的道德涵養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成為祖國需要的“四有”人才,成為社會的棟梁。因此,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對樹立形成優秀的師德、師風,培養良好的學風、校風,提高校園文化軟實力和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知行和一、和諧共進都具有推動作用。
三、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批判與繼承并舉,科學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資源是人類的重要的思想資源,是除自然資源之外的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它是人類社會不斷向前進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但是由于經過千百年積累與錘煉,目前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些部分已經時過境遷,不合時宜,并且在發展進程中始終是良莠間雜的,因此,我們對傳統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摒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吸收其精華部分。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要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創新和提高,只有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才能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科學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才能為人類的向先進的文明邁步貢獻力量。
2.傳統與現代并行,整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具備了長期性、艱巨性、廣泛性、復雜性等多種特征。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知識的建構,而且還包含校園設施的建設、校園風格的營造、教研隊伍的組建、傳統文化的傳承、品行操守的樹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需要把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來辦,要著力開展以思想道德,傳統文化,行為規范等為主要教育內容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提高他們懂得鑒別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優良的操行。要注重加快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精心設計、合理布局,加大經費的投入,實現與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一同促進校園文化的和諧發展。
3.繼承與創新并重,穩步發展校園文化建設
積極發展校園文化建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共同進步,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進而營建良好的文化氛圍,構建一個和諧優美的育人環境。例如:開設文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音樂欣賞、美術、影視世界等系列課程,舉辦名家講壇,專家學者學術報告等,把傳統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從而使傳統文化和現實文化得到更好交融,進而使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最終達到建設文明、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的目的。
四、結語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由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組成。文化在結構上可分為主流文化和亞文化,主流文化是指文化發展的一定時期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文化,亞文化是指人們由于社會地位、謀生手段不同,利益不同,對社會、人生的見識、體驗不同而形成的與主流文化有所區別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生活情緒、理想信念的文化觀念。作為社會亞文化分流的校園文化,是由體現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和風氣以及傳承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共同構成的一種文化,它以學校師生員工為主體,在教學、管理、科研、學習等各個領域共同形成的為其認同并遵循的價值觀念、作為準則。校園文化它包括精神文化形態,物質文化形態,和制度文化形態三個層次。精神文化指校園里由師生長期創造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物質文化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種文化,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和條件。教學設施、實驗設備、校園環境、活動設施等都屬于物質文化的內容。制度文化即學校為了有效進行管理而設立的各種規章制度,也叫規范文化,包括校規校紀,群體行為規范、習俗、文化娛樂方式等。校園文化的三個層次是緊密聯系的,物質層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是精神層和制度層的物質基礎;制度層是約束和規范著物質層和精神層的建設,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校園文化建設將無從談起;精神層是形成物質層和制度層的思想基礎,也是校園文化的靈魂的核心。綜上,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水平的反映,是學校品格的象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潛移墨化地影響著身在其中的每個人。
2校園文化的特征
校園文化除具有社會文化系統所具有的階級性、繼承性為一般層性外,還具有其特有的屬性,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育性。校園文化與其他文化在教育性上的區別主要是在形式上,校園文化的教育性是有意識的,具有準確的,擔負著校園主體教育的功能。第二,選擇性。體現在它對校園文化主體、社會文化系統和其他亞文化交往的選擇上。它的這個特征使校園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展現在整個社會大文化系統的核心部位,以及那些直接或間接地與校園文化發生關聯的亞文化系統面前,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教育每個有意無意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第三,批判性。一方面,學校作為一種培養人才的特殊社會組織形成,必須要提倡和灌輸符合統治階級意志和文化內容和形式,排斥和批判有悖于其階級意志的文化內容和形式;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對那些與教育目的不十分吻合,影響校園文化主體健康發展的文化形式進行分析、比較、鑒別,然后進行選擇。第四,獨立性。體現在它具有特定和文化創造的主體、環境、方式與記錄文化成果的手段。而且還體現在它與社會文化或其他亞文化交往的交流過程中。第五,可塑性。校園文化的形成、培養、發展,固然要受到傳統文化、民族心理、社會思潮、學校歷史和社會地位諸多因素的影響,但從根本上說,它更易受到學校教育的職能、特定的校園文化主體的支配。因此,何時何地,任何一所學校,只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調動教育者,尤其是學校領導者的積極性,倡導積極的生活信念,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就能摒棄原有文化形態中陳腐的東西,塑造新的校園文化。
3職業學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價值取向偏移
具體表現為重商輕學、重實惠輕理想、重金錢輕誠信、重私利輕公益等消極現象。反映為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虛無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功利心色彩明顯,出現了忽視、淡化精神支柱的傾向,重視理解人、關心人和善待人,忽視教育人、培養人、改造人,使人的個性發展缺乏理性和規范而呈現隨意性。
3.2校園科技文化匱乏,物質文化薄弱
職業學校是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的搖籃,科技文化應當成為學校文化的主導。但大多數職業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生源質量較低、建校時間短、對職業教育規律把握不清等導致校園科技文化缺乏。
3.3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單調,層次偏低
校園文化活動絕大部分居于知識型和娛樂型活動,學術型、經濟型活動鮮有涉及,社會實踐型活動在起點,實效和計劃上仍需提高。
3.4忽略價值意識,容易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理解和實施校園文化建設
第一是只注重物質文化建設,忽略校園文化精神建設。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還是比較低,職業學校想方設法通過外在形象來加大對生源和家長的吸引力,招收更多的學生,從而達到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完成學校發展的初期積累。第二是把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局限于學生管理思想教育層面上。目前很多職業學校把校園文化建設歸類于學生管理部門或學生管理系統,把校園文化建設看作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忽略了校園文化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系,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和作用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第三是缺乏特色。當前,在專業開設和課堂教學方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已成為職業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明顯缺乏特色與個性。第四是缺乏現代氣息和謀生創業指導。當前校園文化慣用傳統的治學格言及立身之道等,一些耳熟能詳的內容充溢著板報、櫥窗和宣傳欄,而現代科學的學習方法、成才途徑以及本專業的發展動態等現代化信息少之又少。同時,當前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存在著只講道理不講利益、只講修身學技,不講謀生發展的現象,這是對現代教育片面理解的一種表現。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上述不足,其實質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落后于現代社會要求的具體反映,它削弱了現代素質教育力度,沖淡了職業教育的特色,拉大了教育與社會現實的心理距離,不利于學生成為現代社會現實所需要的人才,不利于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4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原則
4.1原則
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統一的原則。學校作為育人的場所,必須遵循普遍的教育規律和管理規范,這就使得各類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有很多共性可言。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各個學校因其類型、發展歷史、地理環境、生源質量等不同而又使得各個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顯現出各自的個性與特點。這種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具體體現在既要把握時代特征,又要突出各校特色。第二,繼承性和創新性相統一的原則。歷史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學校也必須與時俱進,一方面繼承已有的校園文化積淀,同時要不斷探索創新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形式和路徑。第三,主體性和主導性相統一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是校園文化的主體,教職員工是校園文化的主導者,領導是校園文化的倡導者。要把學校的師生員工當作是學校生活的主人,是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只有把主體性和主導性結合起來,才能調動他們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在參與建設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第四,封閉性與開放性相統一的原則。校園文化的獨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設必須立足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活動,對外界一切不健康的文化有意識排斥,對社會文化的精華有意識吸取。有的學校采取封閉式管理、開放辦學,實際上是一種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理論的應用。
4.2加強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辦法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職業學校要建成符合職業教育目標所要求的校園文化,就需要科學設計和精心營造,既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第一,轉變思想觀念,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專門人才。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應樹立以下觀念:首先要樹立全面提高素質的觀念,培養學生“寬基礎、復合理”為提高畢業生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打好基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其次要樹立因材施教、發揚個性特長的理念。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外,應發掘學生個性,提倡讀書求知,引導愛好,發揮特長(這種特長一般不是本專業的),以及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人的個性自由發展的需求。第三要樹立主既重視物質文化建設,更要重視精神文化建設的概念。校園文化建設的硬件是基礎,但軟件建設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和體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底蘊所在。第二,突出鮮明的職業特色和具體實在的職業內容。職業學校要培養校園精神,樹立校園形象,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風校貌。。學校就要通過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的營造,把自己的“產品”培養成“名優產品”推向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學校只有通過市場對其“產品”檢驗,才能確立其在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就獲得生存的權利和發展機遇。第三,跟上時代步伐,融入現代氣息。
21世紀是高科技的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網絡時代、校園文化建設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賦予校園文化新的內容,如競爭意識、團隊意識、謀生創業、人生塑造、誠實守信、終身學習等等,要將現代工業文明,知識經濟時代日新月異的科學知識,瞬息萬變的信息充實到校園文化的內容之中,使學生通過校園文化的傳播受到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熏陶,為學生創造認識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這樣的校園文化才會有源頭活水,才能與社會文化同步發展。第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生動文雅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其特有的娛樂性、歡快性、參與性,極大豐富著廣大師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培養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充分發揮出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首先要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活動載體的豐富和創新,營造積極向上、生動活潑、自由開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其次是正確處理校園通俗文化與高雅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其實,這兩者既相對獨立,各具有特殊性,又相互交融,在一空層面上相互統一,我們在對校園通俗文化認可并加以正確引導的同時,還必須注重高雅文化的開展,并大力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第五,注重物質載體建設。其一是注重校園物質環境建設,如校園校舍的布局、校園文化的景觀、教室讀書館建設中滲透的校園精神,努力營造職業學校的校園氣氛。其二是注重校園文化設施建設,下大力氣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增建、增設學術廳、報告廳、演講廳、展廳、學生活動中心等場所,以保證第二課堂和學生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第六,要重視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老師的人格品德、行為作風、治學態度和師表作用在一空程度上代表了學校的價值的選擇和文化行為,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的敬業精神和人格力量對學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所以學校應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和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教師的教書育人作用,不斷增強教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體教職工特別是老師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既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更重要的是校園文化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牢牢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導向,思想導向、文化導向和價值導向,確保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5結語
在培養與促進學生思想、政治與道德素質的德育中,各種教育因素(體智德美勞各育)、各種教育力量( 家庭、學校、社會)、各種教育影響(經濟、社會、政治與文化)以及各種教育形式(活動教學、學科教育與環境中的體制和氣氛的教育作用)是各成系統并各以整體的形式發揮其全息整體教育作用的。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德育功能。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價值觀影響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它包括校風、校容、制度、體育、文藝熏陶等。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良好的文化氛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在學校過什么樣的生活,就受什么樣的教育,學校要引導學生過進步、文明、健康的生活。
校園文化以校園的管理文化、課外文化和課堂文化為主要內容。
校園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學校管理的各種制度、學生守則、校紀校規、行為規范等。學生對教育者所灌輸的思想、行為方式的接受過程是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內化為自身思想和行為的過程。學校的德育要求、內容、形式對學生來說是不可選擇的,不管學生愿意否都必須接受,因而容易被學生看成是一種非意愿的外界制約力,從而出現一種壓抑感。學校在制訂規則、規范時,要考慮不同年級層次提出要求,要認真研究其內容和形式是否被學生接受,并轉化為內在需要。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行為規范,是國家制定的法規條文,其中充分體現了它在學生中的可接受性。各校都有一套較完整的學校管理制度匯編,其中有關對學生提出的行為要求,大致也體現了這個原則。此外,優化集體內部的人際關系,在教師中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敬業愛生,加強師生之間的人際溝通,增進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對促進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集體意識,培養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課外文化是指學生課外文化活動。如第二課堂活動、課間活動等等。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經濟促進了市場文化的發展,使社會文化具有明顯的商業的特征。千姿百態,復雜紛繁的社會文化對學生產生著廣泛而復雜的影響。因此,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要吸收社會文化信息中積極有益的因素,充實校園文化的形式和內容,給校園文化注入時代色彩和生機。在學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的問題,學校德育只能因勢利導,教會他們正確辨析社會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來,各級學校的第二課堂活動和興趣班,對增強學生辨別什么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培養學生廣泛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對社會文化的認識水平有著十分重要作用。
課堂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部分。堅持以思想品德課和語文課為德育主課程,堅持充分發揮學科教學教學滲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善于發掘德育因素,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做學習的主人。要達到這個目標,關鍵在于改善課堂文化的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時常提到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啟發引導,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方法,近年又推廣“樂學”經驗,歸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對象建立一種和諧的親密的友好合作關系。教師心中要有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減輕心理壓力,激發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做學習主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索精神。
改善課堂氣氛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老師在繼承和借鑒傳統的和國內外的有益的教學理論的基礎上,要勇于改革創新,適應時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師慣于堅持傳統觀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較遲緩,同學生的代溝比較深。在社會觀念、社會行為、生活方式的評價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氣力要大一點。
學校的校園文化表現在學校校風與課外文化活動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環境,營造校園德育氛圍對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風包含學校管理、師生精神狀態、行為作風、生活方式和人際關系等等。它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結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學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時間生活在校園里,他們時刻受著學校各種紀律制度的約束,師生的言行,校園的一草一木,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和環境制約的作用。這是因為校園與環境在德育中同時具有潛在性、滲透性和感染性的特點。
學生的課外活動是課堂以外的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它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部分。商品經濟社會中,社會文化形式新穎多樣,龍蛇混雜,對青少年兒童適宜與不適宜問題,學校要通過自身的文化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適合少年兒童特點的內容和形式,充實發展校園文化,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課外文化環境,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學校可組織歌詠隊、管弦樂隊,定期組織演唱會和音樂欣賞會活動,鼓勵學生文藝創作,寫影評、社會調查報告。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既充實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又給予學生健康思想的熏陶。培養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畫家、小書法家。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增強了學校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增強了學生對社會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覺抵制社會各種丑惡現象的侵蝕,使他們能在復雜的社會中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