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2: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微課程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翻轉課堂 教學改革 成果 反思
2013年,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映入了翰林人的視野,它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讓翰林人看到了教學改革新的希望。全體翰林人以前瞻性眼光,積極探索“課程改革”與“改革課堂教學”相交融的內涵與途徑,實踐著“微課程教學法”,在“翻轉課堂”這片充滿希望的金色試驗田中,精心規劃,植入先進理念,以農夫的心態靜聽花開,初步走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翻轉課堂創新之路。
一、實驗措施及成果
1.健全組織,推動翻轉,革新頂層設計
2013年,學校成立了翻轉課堂實驗中心組,由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擔任副組長,教導處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任秘書,為實施翻轉課堂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學校從課程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在課程的視野下逐步推進翻轉課堂,以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基礎學科和書法、美術等特色學科為試點,進行翻轉課堂的創新實驗。同時,校長室整合教科室、教導處、信息中心三個部門的職能,分工合作。教科室負責微課程的理念提升;信息中心負責微視頻制作培訓及評優;教導處負責翻轉課堂的實踐及推進,三個部門聯動,逐步提高推行翻轉課堂的管理能力與水平。
2.課題研究,引領翻轉,明晰實驗方向
學校充分重視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改革實驗。三年來,學校先后申報了各學科和翻轉課堂相關的課題,全體實驗老師在課題研究中明晰了翻轉課堂實驗方向。教科室研制了語文、數學、英語、美術、書法等學科“翻轉”系列主題,發動各教研組開展本學科翻轉課例研討,舉行校優秀翻轉課例、論文評比活動。教科室匯編了“翻轉課堂”優秀課例集。目前,學校建成了語文、數學、英語、美術、書法等學科“翻轉課堂”案例庫。
3.信息整合,促進翻轉,優化學習平臺
學校以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為契機,實現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全面優化。于2015年完成了“未來教室”項目的建設,為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實施環境,同時形成了一個共享的分學科的優質微課程資源庫,讓實驗教師減少制作微課程的時間,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研究課堂的對話和討論,做到因材施教。
4.廣開“智”路,內化翻轉,更新研究理念
針對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學校多次邀請專家來校指導。通過專家聽課以及與教師、學生交流,對學校翻轉課堂實驗的微課錄制、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等方面的指導,讓教師在實驗中不斷更新理念。除了邀請專家來指導外,學校還積極開展校本培訓,教科室收集了大量翻轉課堂的理論資料,組織教師閱讀研討,開展翻轉課堂的主題研討、論文評比活動。目前,“微課程”“微視頻”“翻轉課堂”“四學”“四步”等理念已深入人心。
5.依托視頻,踐行翻轉,掌握制作要領
學校實踐“微課程教學法”,微課程包括自主學習任務單、配套教學資源、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等三大模塊,是一個有關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微型課程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的統一體。
第一,從設計來看,要制作微課,首先設計任務單,確定達成目標引領學生自學。“任務單”采用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方法,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目標,實現高效自主學習。特別是任務單中的達成目標要以學生為立場,如果出現“讓學生”“使學生”諸如此類的表達,就偏離了學生立場,每一條達成目標的表達方式必須清晰、可操作。
第二,從技術來說,微視頻要動態化。微視頻要有效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單給出的任務,適時提醒學生“按暫停,完成學習任務”。微課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為了達成更好的自學效果,中心組成員不斷摸索,運用了PPT中動畫效果、指針功能,重點內容用超大字顯示等。
第三,從內容上講,微視頻中一般講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因為有了這樣的反思,在“翻轉課堂”持續推進過程中,實驗教師在各級各類微課評比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6.聚焦課堂,展示翻轉,教學百花齊放
課堂是教改實驗的主陣地。離開了課堂的實驗是空泛的,缺少科研指導的翻轉課堂也是枯燥的。課堂的對話和討論,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和細致觀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胺D課堂”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課堂討論所帶來的學生“吸收內化”學習過程中效益的提升。學校在實施過程中多次邀請專家對實驗教師的課堂進行診斷。
7.點面結合,有效翻轉,促進師生成長
學校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推動實驗前行。“面”上:校內發動微視頻評比,對不合格的教師實行二次培訓,避免實驗中的“短板”。2015年10月、11月、12月分別進行語文、數學、英語,安排語、數、英、書法、美術等學科共10個班級進行試點。組織力量,開發教學視頻、進階作業、單元診斷。實施集體制作微視頻,每周每科安排一個下午為集體制作微視頻時間,為教師錄制微視頻做準備,實行七統一(微視頻統一、課時劃分統一、教學流程統一、學習目標統一、自學指導統一、解決策略統一、作業訓練統一)。
2016年上半年,經過一學期的翻轉試驗,到期末考試時,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發生了明顯的區別。參與實驗的六(1)、六(2)兩個班級在期中考試時處于年級中游,期中考試后開始嘗試翻轉課堂,僅僅半個學期,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期末考試優秀率明顯高于平行班。
翻轉課堂的實施,不僅帶動了學生成績的提高和教師課堂能力的提升,還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二、實驗收獲與反思
1.收獲
(1)總結出翻轉課堂的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家校翻”,學生回家看微視頻、自學,完成好學習任務單,然后課堂上互相討論;第二種是“校內翻”,即整個學習過程分兩次完成,學習知識和內化知識在校內完成;第三種為“課內翻”,即微視頻的觀看和練習在前半節課完成,課堂討論放在后半節課。教師職能的重心從講課轉變為設計、組織、幫助與指導。因此,教師角色真正從“演員”向“導演”轉型提升。
(2)探索了翻轉課堂的基本環節。根據微課程教學法,翻轉課堂的流程,簡言之,即“四步法”:課始檢測進階作業協作探究展示質疑。具體而言:微課+“自主學習任務單”(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的批改(課前)―小組交流(課內)―小組匯報(課內)―難點突破(課內)―教師點撥、落實教學目標(課內)―分層練習,適度拓展(課內)―小結。也就是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內。
2.反思
當然,我們在收獲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困惑:就學生層面而言,如何保證每個學生有效看完視頻、看懂視頻;就教師層面而言,行為的改變遠比觀念的傳播要困難得多。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交互等新技術不斷涌現,如何積極應對,再造教育流程,還需深入實踐,融合創新。我們今天已揚“翻”起航,明天將繼續走在探索的路上……
【參考文獻】
[1]金陵.翻轉課堂為什么比傳統教學強[OL].軟件導刊,2015.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MOOC;開發;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01-0060-03
一、研究背景
本課題以網絡課程的建設與教學應用為研究切入點,選用目前在頗具影響的網絡課程開發平臺(如Moodle、超星MOOC等)作為研發平臺,旨在建立紅橋區信息技術學科的開放性網絡課程,能夠創設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大量的信息、學習資料、課件工具等數字化資源組合成網絡學習資源平臺,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伙伴,為信息素養的提升提供可能,并從系統內部解決教師、學生、課程資源、學習內容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
考慮到學習者的認識水平和技術能力,網絡課程的開發和應用主要集中在高中信息技術學科。
二、研究現狀
1.國內外研究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后,發達國家在發展信息化教育方面積極研發課程管理系統(CMS),目前全世界有200多種CMS,比較具有影響力的有Blackboard、Moodle、e-learning等12種。自2012年以來,MOOC席卷全球,比較著名的三大MOOC體系是Coursera、Udacity、edX。這些課程管理系統已經屬于網絡課程設計的第三代產品,除了可通過網頁給學習者提供教學材料、有關教育網連接以及提供學習者通過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欄、網上練習和測量進行異步雙向交流外;還實現了通過網上交談室、電話會議、視頻會議或MUDs(MOOs)系統進行同步雙向交流的功能,在世界上都有廣泛的應用。
國內課程管理系統的應用分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平臺和引進國外的平臺兩種。國內有代表性的網絡課程開發平臺有BluePower、Vclass、K12網絡課程制作平臺、中教育星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等,比較著名的MOOC系統有網易云課堂、淘寶同學、超星MOOC等。國外引進的比較知名的網絡課程中,開源、易用的Moodle課程管理平臺應用已在全國各地開展多年,Moodle課程管理系統開始在中小學推廣普及,但還需要有一個熟悉、應用、發展、普及的過程,特別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2.現狀分析
就網絡課程管理平臺的技術條件而言,上述的這些平臺基本都能滿足開發網絡課程的需求,但網絡課程的開發和應用,既要符合課程設計的一般要求,又與普通的課程設計又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基于網絡平臺的、具有開放性的、可以進行同步雙向交流的網絡課程管理系統。因此目前我國網絡課程開發及應用的主要問題不是課程平臺的開發,而是課程內容開發和應用:
(1)任課教師與課程開發脫節
目前的網絡課程,大部分是任課教師負責教材編寫,而網上課程的設計、建設則由技術人員負責。這導致網絡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一是計算機技術人員不能將任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需求正確、全面地反映在技術實現上;二是教師不能自主地、及時地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進行修改,影響了教師教學創新性的發揮。
(2)重教學內容呈現,輕學習環境設計
目前大部分網絡課程設計延續了傳統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師的“教”和“知識”的傳授,網絡課程成了教材的搬家,缺少情境的設計,沒有讓學習者進行小組協作、角色扮演、師生互動、討論的環節。沒有總體規劃設計的學習環境,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3)缺乏教學活動設計
在網絡教學中,由于教師與網絡課程設計的脫節,一些網絡課程平臺缺乏網絡教學活動設計的環境支持,已經開展的網絡教學大多缺乏教學活動設計。
(4)教學效果不理想
大多教師更愿意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原因是多方面的:開發的網絡課程的質量不高,缺乏針對性,沒有充足的教學材料和學習資源。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組采用行動研究法、比較法和經驗總結法來具體研究。實行四個“相結合”,即理論研究、實證分析及區域實驗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教育科研單位與學校相結合。
充分發揮研究人員的優勢,確保客體的科學性并努力有所創新。充分利用地方教育部門的職能作用,試點校要具有代表性,組織健全,工作扎實。組建項目合作組,開展內部的學習、研究活動。采用教育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研究同步進行以保證資源庫的教學性和實用性。
本課題研究有我區5所高中校參與,并設置了子項目。
四、研究成果
1.理論研究成果
開發網絡課程所遵循統一標準是教育部的《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體系(CELTS,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其中的《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應用規范(CELTS-42)》提出了課程的4級編目規則:一級是學習領域,包括語言與文字、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跨學科的學習活動等9個領域。二級是學科,在每個學習領域之下,都包括若干個學科,例如:語言與文字領域包括語文、英語等學科,自然科學領域包括物理、化學等學科。三級是課程內容。四級是學習主題。
第一級和第二級是國家的統一規定,第三級和第四級可以由課程開發者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自行定義。開發網絡課程,實際上就是在遵循國家統一標準的前提下,進行課程內容和學習主題的制作和編輯。從學習領域,到學科,到課程,再到學習主題,呈現了一個樹狀的結構。樹的根是學習領域,由學習領域枝蔓出學科,由學科而枝蔓出課程,再由課程而枝蔓出學習主題。反過來看,從學習主題,到課程,到學科,再到學習領域,事實上又可以呈現一個反樹狀的結構。某一個學習主題可以是跨課程的,跨學科的,甚至跨學習領域的。因此,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學習主題的實施者,有著相當大的主動權,真正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教師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和引領者”的理念。
由于學習領域和學科是國家統一規定的,而課程的主要載體――課標和教材,也是國家和地方統一規定的,因此教師所開發的課程主要應是校本課程,或國家級課程的校本化,這不僅符合新課程提出三級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求,而且也符合基礎教育開發網絡課程的特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開發校本課程可能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因此,建設網絡課程可以選擇將國家級或地方級課程進行校本化處理,這種課程建設模式十分有利于課程內容的及時調整、更迭,也更加體現了課程建設的靈活度和和個性化。
2.實踐研究成果
考慮到課程管理平臺的功能與拓展,課題組在研究初期選用了Moodle作為區級網絡課程開發平臺,后期又嘗試在超星MOOC平臺上開發課程。
(1)基于Moodle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
Moodle,即面向對象的模塊化動態學習環境,是由澳大利亞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開發的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的課程管理系統(CMS),也被稱為學習管理系統(LMS)或虛擬學習環境(VLE),不僅符合社會建構主義理論體系,而且基于web2.0、適合移動互聯網應用。
Moodle具有強大的課程管理功能,可以設計包括視頻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學習資源,還可以組織討論、作業、測驗、Wiki協作、程序化教學、互動評價多種類型的學習活動,為網絡課程設計與管理提供了技術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大量的信息、學習資料、課件工具等數字化資源組合成網絡學習資源平臺;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課程教學,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創設情境,建構促進有效教學的信息化環境,較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育理念;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伙伴,為信息素養的培養提供了可能。
課題組依托區教育科研寬帶網和數據中心,于2013年建立了基于Moodle的區級網絡課程管理平臺,面向全區信息技術教師開展調研,并利用教研時間開展相關培訓;在信息技術學科全市教研中,推出基于Moodle平臺的展示課,并為各區縣教研員和骨干教師開展Moodle平臺的構建、應用、課程開發等相關培訓。2014年面向全區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征集網絡課程設計案例,將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基礎模塊教材全部章節制作為網絡課程,并在課程管理平臺上,供全區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使用。
(2)基于超星MOOC的信息技術拓展課程
超星MOOC是市教研室引進的課程管理平臺,具有學習、作業、討論、資料、拓展、統計等模塊功能,支持移動客戶端。由于有技術團隊的支撐,對于課程開發者和使用者的技術要求低、容易上手。
課題組于2015年初,組織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該平臺上開發拓展類網絡課程,這套拓展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案例為載體、以微課程為主要教學內容,目前共開發了7個專題,分別是:用Flash創作網絡表情動畫(4課時)、Flash趣味編程(5課時)、創意空間之圖像合成(4課時)、Photoshop創意大講堂之照片后期處理(6課時)、虛擬現實應用――全景新視(6課時)、零基礎學習網站制作(6課時)、Scratch創意編程(10課時)。主要用于高中選修課程和校本課程使用。
(3)基于MOOC的教學應用模式研究
MOOC的主要特點是:整合多種社交網絡工具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形成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使得課程易于使用,突破傳統課程時間、空間的限制,突破傳統課程人數限制,能夠滿足大規模課程學習者學習。MOOC與微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法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高中信息技術MOOC的應用過程中,課題組對這三者的關系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并探索基于MOOC的教學應用模式。如圖1所示。
傳統的課堂,通常在課內講授知識,課外(一般是課后)完成練習、作業等。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把課內、課外要做的事情翻轉過來,即課外(一般是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課內教師組織討論、交流、答疑,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作業、或其他任務。
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學生在課外依靠什么來自主學習知識呢?最典型的是微課程,當然還有其他學習資源。如教材、預習案、學習資源等。微課程,是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所做的視頻教程,時間通常在5-10分鐘。觀看微課程,可以照顧到不同進度的學生,學得快的看一遍即可,學得慢的可以反復看。
當微課程形成系列的時候,例如一個單元、一本教材的知識點都做成了微課程,將它們到一些學習平臺上,平臺還提供了開展討論和完成作業考試等功能,這就成了MOOC。
事實上,“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法,實現這種教學法需要“微課程”作支撐,當微課程形成系列之后,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就是“MOOC”了。
五、后續研究計劃
1.拓展研究領域
目前,紅橋區高中信息技術MOOC的開發與應用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下一步將繼續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升級改造MOOC系統,探索課程開放性實施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科的發展,實踐教育教學新應用。既解決本學科新課程實施以來遇到的困惑,也帶動其他學科教學的試點應用,同時在教師培訓中嘗試應用。相繼推出面向紅橋區基礎教育全學科全學段的MOOC平臺,以及面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MOOC平臺。
2.延伸研究內容
完成網絡課程管理系統的資源池化技術升級,實現彈性擴展、安全可控和智能管理。深化網絡課程管理系統的研究與應用,提升基于網絡教和學等功能應用的智能化,滿足新課程改革的學科教學需求,滿足資源應用的個性化需求。堅持開放性原則、推進資源建設的標準化,探索資源應用的新型運作模式,有效整合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成果的共建共享。
參考文獻:
[1]姚倩.Moodle在線教學平臺的研究與應用[J].電子科技,2010(6).
[2]孫柏祥.基于Moodle的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5).
[3]李士艷.國內外MOOC的發展及其特點[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2).
[4]張~.我國MOOC發展現狀及展望[J].軟件導刊,2015(1).
[5]劉丹,黃冠.MOOC環境下混合學習模式效果研究[J].軟件導刊,2015(2).
關鍵詞 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教學改革;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29-0043-03
一、高職數學課程現狀與問題
(一)生源情況
課題組抽取了江蘇省5所高職院校的2015級江蘇生源做統計分析。統計顯示,這些學生的高考數學平均成績為76.4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樣本中最低分為26分,最高分為138分,標準差為18.2,生源基礎差異非常大。對某專業進行調查發現,有1/3以上的學生認為所學內容太難,聽課非常吃力;而有近1/5的學生認為所學內容過于簡單,信息量太少。因此,統一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無法兼顧不同基礎的學生。
(二)教學內容設置情況
目前,江蘇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課時在0~128之間,以64~96課時為主。調研發現,高職院校數學課程內容設置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課程內容陳舊、單一,無法適應高職生源的多樣性以及個性發展的差異性;二是絕大部分教材仍為“本科壓縮型”,課程教學以講解數學知識為主,與專業知識相脫節,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三是缺乏對學生科學素養和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數學應用平臺,表現在:部分高職院校數學應用幾乎空白;部分高職院校只是以極少的工程數學內容或數學實驗內容代替數學應用;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為學生搭建數學應用平臺,或部分高職院校僅以少數學生參加數學競賽、極少數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數學應用平臺。
(三)教學與考核情況
數學課程教學模式仍以傳統講授式教學為主,教師幾乎從頭講到尾,課堂變成了教師的一言堂。而高職學生本來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欠佳,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由于課堂參與度較低,導致上課睡覺、玩手機等現象十分嚴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課程考核方式仍采用“平時+期末”的形式,閉卷考試成績占有較大權重,缺少過程考核以及對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評價,導致嚴重的考前突擊現象以及應用實踐能力培養的形式化問題。
二、高職數學課程定位與培養任務
與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使命,不僅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同時也要讓學生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較深厚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2015年7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更好發展奠定基礎”[1]。因此,高職數學課程應定位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為學生后繼學習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的公共基礎課程,為專業課學習服務的工具性課程以及為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礎課程[2]。具體培養任務:一是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通用能力,如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二是掌握所學專業必要的數學知識,為后續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數學知識和能力進行內化,最終學會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認識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去看待問題,理性地思考和處理問題[3]。
三、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構建課程體系的多軌模式,進行分層分類教學
將高職院校數學課程體系設置為“公共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應用拓展模塊+系列講座”的多軌模式,見圖1。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的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為其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提高廣闊空間。公共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為數學共性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撐,重在基本數學素質與能力培養;專業基礎模塊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的專業需求建立有效保障,重在數學工具性的訓練;應用拓展模塊為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創建了載體,為不同基礎和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實踐機會;數學系列講座內容為學生了解數學文化、數學發現、數學最新成果、數學應用范圍等方面提供了平臺。各課程模塊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科學鏈接,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并相互提高。
在公共基礎模塊的教學中,施行分層次教學,即按學生不同的基礎水平重新進行編班。不同層次的班級執行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各類生源的基礎水平。
(二)將專業案例融入到課程教學中
由于數學教師不熟悉專業,專業課教師也不清楚數學的課程體系,因此,專業案例的搜集與提煉是一大“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讓數學教師去了解專業,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專門研究專業課程,甚至和所教專業班級一起聽專業課。力爭做到對于同樣的數學知識,不同的專業采用不同的教學案例進行講授。例如,在講導數概念部分,對于機械類專業介紹曲率,對于經濟管理類專業介紹邊際與彈性;講矩陣時對于計算機專業介紹圖形變換,對于信息類專業會介紹編碼與密碼。總之,專業案例的引入既能提前讓學生接觸到專業,又讓學生感到數學實用性,激發學習興趣,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形式多樣、層次分明、內容豐富的實踐項目
為增加可操作性,提高實踐效果,把應用能力培養分成了以下三個層次。
基礎實踐項目――“大學數學知識綜合應用”科技踐活動。該項目是每年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周的數學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先將參賽題目進行和必要的解讀,學生以小團隊的形式進行數學問題探究和實際問題實踐。目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已經連續開展了四屆數學實踐活動周,得到了師生的普遍好評。
提高實踐項目――導師制項目課程。通過基礎實踐項目的實施,將有一定實踐能力和需求的學生吸納到導師團隊,由導師對數學應用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和工具進行系統講解,提高應用實踐能力。
專業實踐項目――數學建模競賽。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實踐,遴選表現突出的學生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集訓,對實踐能力強的學生進行拔尖培養。
(四)實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進行課程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以問題驅動教學法、典型案例教學法、項目任務教學法為實施形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為原則。
2.融“教、學、做”為一體,提高學生的課程參與度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到,要改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融“教、學、做”為一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4]。教,即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學,即學生對教師所教知識通過思考、分組討論、練習等形式消化吸收,也包括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做,即通過數學實驗增強數學的應用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級數概念”的時候,讓學生思考芝諾悖論所包含的無窮思想,從而引出級數的概念。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分組討論,給出初步的結果,教師進行一定的提示與總結,各小組以小論文的形式提交結果。
3.開展課外輔導與培訓,拓展課堂教學
一是要求每個教學班級建立班級QQ群,將輔導從課上延伸到課外,從教室延伸到網絡。群里共享教師的教案、PPT、微課等教學資源,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便捷。二是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學生的第二課堂,以“導師制項目課程”“虛擬創新班”為重要載體,指導培訓學生參與各類競賽,讓有興趣的學生加入教師的科研項目。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從知識的教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啟發者和引導者,使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實現課程考核方式多元化、內容綜合化
在考核方式上改變單一的“筆試+平時=總評”的傳統考核方式,借鑒國際上先進的考核評價方式,在平時布置課后大作業,如小組討論題、小論文、課程實踐等,作為評價學生成績的一個主要方面,即“平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出勤)+單元討論題+數學實踐活動+筆試=總評”。在考核內容上壓縮運算技巧、理論推導內容比例,增加應用實踐內容比例。
高職數學教育最終應該落實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上來,“強基礎、提能力、增素質”已成為目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總體趨勢。需要注意的是,強調應用與實踐的同時不能忽略數學知識對人的邏輯思維訓練和數學文化的熏陶,正如李大潛院士所說“不可將所有的概念或命題之前都機械地裝上一個數學建模的實例,把一個完整的數學體系變成處處用不同的數學模型驅動的支離破碎的大雜燴”[5],應努力做到把數學應用的意識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職成[2015]6號.
[2]徐小麗.高等職業院校數學課程改革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0:12.
[3]樂彩珠.高職數學課程考試模式的改革初探[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6(9):34-35.
【關鍵詞】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數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1-0098-03
一、課程定位
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以下簡稱高管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高星級飯店、高檔度假村、豪華游輪等單位的服務、運營與管理工作。相對應的高職專業和本科專業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場營銷。中職數學是高管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它作為學習本專業理論和技術的工具,我們將其定位為“三個服務”,即為學生的職業素養服務,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服務,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高管專業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薄弱,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導致數學學習能力不足,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他們多經挫折,易因習得性無助效應,導致對自身信心的缺乏。但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并樂于表現自己。
二、課程目標
結合學生實際,秉持數學為專業服務的理念,我們確定本課程如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
1.知識目標: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從適合學生能力及專業需求的角度出發,有效地選擇教學內容,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并掌握職業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結合現行教學大綱及高管專業崗位需求,我們將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作為重點,并在此基礎上掌握相關數學思想方法(尤其是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我們認為,數學思想方法不僅僅解決數學問題,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工作及生活中的許多問題,提升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耐心、細致),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抗挫能力,對學校、對自己充滿信心,形成解決問題的科學態度,提升認知水平。
為了達到以上三個目標,我們確立本課程的重點為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難點為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教學關鍵點在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
我校本課程所選用的教材和練習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吨械嚷殬I學校數學教學大綱》所設計的三個模塊,內容全、難度大、教學任務重,尤其難以體現高管專業的特殊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及專業,我團隊作如下處理:
1.小初高銜接,增加預備(10學時)
由于高管專業學生小學初中數學基礎薄弱,低起點的學習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的心理障礙,故增添了本單元的內容。而對于數學基礎不好但有意愿加強的學生,學校在校本選修課中還專門開設了“數學基礎補習”。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長度與角度的度量與感知”部分,這一部分主要為學生專業課實訓做基礎,也可以適當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
2.結合專業,合理取舍
結合學生實際及專業,我們確定了以下教學內容:
基礎模塊作為學生必知的基礎知識,我們僅刪減了極少部分與高管專業聯系不大的內容,如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我們則適當選擇了部分與本專業緊密相關的內容展開教學。數據表格及處理在酒店服務管理中應用普遍(如客房收入數據對比、客源結構比例圖、利潤曲線),在學生已經具備一級office的基礎上,我們融入酒店元素,對數據表格進行處理。線性規劃則讓學生學會如何在諸多方案中選擇最優方案,達到酒店經營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排列組合與基礎模塊的概率與統計初步結合在一起教學,對外可以讓學生學會設計酒店抽獎促銷等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對內則可以在科學排班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
3.貼近專業,開展數學活動課
結合高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設計了部分數學活動課。比如,在講弧度制時,我們開展了課內和課外兩次數學活動課。課前要求同學們分組,測量任一酒店旋轉門的半徑及每兩翼之間的圓弧長,并通過QQ群上傳結果;上課時對于弧度數與弧長、半徑的關系通過計算予以驗證;課后,利用實訓室內的中餐臺,分組讓學生再次感知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弧度這一新概念。學生通過參與與專業相關的數學活動課,有效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在與人交流合作、數字應用與信息處理、解決問題等方面得以鍛煉,從而樹立職業自信心。
4.聯系生活,拓展視野
高星級飯店注重客人個性化需求,作為酒店的服務者與管理者,必須了解并解決客戶的不同需求,這就對他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落實到數學課,則要求我們在貼近專業的基礎上,還要聯系生活。
四、教學組織與實施
1.教學課時
為完成上述教學內容,高管專業數學(中職方向)開設兩年,四個學期,周課時3節。
2.教學安排
為了滿足專業課對數學的要求,我們調整了部分教學順序,主要是將幾何部分調整到一年級下學期。
3.教學模式及創新
(1)情境教學求發展。2011-2013年,我校開展了市級課題“中等職業教育情境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引入“實踐場”和“實踐共同體”的概念,并應用于我校數學教學。我們通過提煉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問題,選擇用于情境教學的知識點,創設可以進行情境教學的“實踐場”,設定學習功能目標,由“實踐共同體”完成相應的任務,促進學生專業發展。比如,在“集合”這一部分中,我們以“初入職場”為情境,創設了與高星級飯店相關的若干集合,讓學生非常輕松地掌握了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及運算,并產生職業融入感。
在“角的概念的推廣”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正角與負角,結合“禮儀”中的“請”這一動作,既讓學生迅速掌握了這一概念,又讓大家對“請”這一動作的標準有了更準確的把握。
在“排列與組合”教學中,我們設置了“十一”長假餐廳排班問題的情境。由于部分員工在不同日期請假,排班就涉及“有限制條件的排列問題”。這是考查餐廳領班工作能力的一個方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在學生學習訓練“托盤”這一動作期間,我們講了平面的基本定理,讓學生理解了“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從而使其在訓練中,把握由“大魚際、大拇指、中指”這三點確定好平面之后,盤子就可以托穩。
在“中餐擺臺”中,要求長柄勺勺把邊緣與骨碟最邊緣相距三厘米。而這三厘米學生并不易把握準確。我們經過與專業課教師的交流探討,發現筷架左側所在的直線與骨碟相切,骨碟右側最突出邊緣即是其切點。由此,我們結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中的相切問題,與專業課教師配合,在實訓室讓學生理解訓練。有了這一方法的指導,學生訓練起來就不再是盲目地憑感覺,而這一訓練,也極好地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一結論在任何教科書或參考書上都沒有,但是,經過實踐,學生筷架與長柄勺擺放的準確性大大增強。
在學生擺好的這張十人位餐桌上,還涉及了許多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而我們的學生,也正是在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中,操作規范性迅速提升,職業技能不斷增強。
(2)翻轉課堂促探究。在大多數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今天,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中上傳微課,學生進行“碎片化學習”,并通過QQ、微信等進行溝通交流,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而學生則通過自主探究,構建自身對知識的理解。
4.學法
(1)合作學習法。我們以異質分組的方法,使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繼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2)聯系學習法。聯系學習法以堅信知識點之間必然存在聯系為前提,從而有目的地去回憶、檢索大腦中的信息,尋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
1.微課+學案導學
為了增強微課的學習效率,在課前除了讓學生自學外,我們還會將學生集中,利用自習配合導學案分組學習。
2.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
高星級飯店的信息化程度比較高,數學課程設計應當利用現代技術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并為他們進入技術性不斷增強的社會做好準備(美國數學標準)。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利用,并不排斥傳統教學手段。我曾經上過一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復習課,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利用幾何畫板和實物演示解題,事實證明,有一部分學生感覺實物演示更易突破難點。
3.激勵教學法
一是興趣式激勵,如我曾經以一個微信游戲的秘密引導學生體會合作的魅力。二是競爭式激勵,如設置擂臺來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參與到教學當中。此外,我們常在課堂中引入勵志音樂,讓學生感悟人生成功的路不只一條,只要腳踏實地,終有一天,會迎來屬于我們自己的人生的精彩!
六、考核與評價
設置“學生課堂學習評價表”,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目標出發,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的多元評價,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綜合評價學情,學期成績由“期末40%+平時60%”構成,體現了建構主義“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觀。
七、課程建設
1.課程現狀
我教學團隊現共有4人,高級教師2名,中級教師2名,其中1人為我市名師工作室成員,人員結構比較合理。建有周集體備課制、聽評課制,學期有計劃,期末有總結。注重教學研究,成果顯著。2014年,我們開展了校本課題“中職數學有效課堂——學案式教學的實踐”的研究,并在我校的數學教學中推廣應用;近年來,團隊成員所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國家、省、市獲獎或發表,并在全國及省市說課大賽、優質課大賽、課件制作大賽中獲獎。
2.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
數學活動課尚未形成體系,學校現在已將這方面納入教師績效考核,鼓勵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專業開展課外活動課。數學課與專業課教師的結合不夠全面,對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研究不夠深入。這需要數學課教師以服務者的心態主動研究專業課,與專業課教師共同探討數學與專業的結合。
作者:陳淼
參考文獻:
[1] 李青.基于建構主義的情景教學的探討與認識[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46-49.
[2] 夏暉.中職生數學基本技能培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
本文中的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系指數學教育學、數學教育心理學、數學教材教法、數學教學技能、數學思維方法、初等數學研究、數學教學實踐等為高師數學教育專業學生獲得數學教育基本教學理論和實際教學技能的相關課程。
1問題的提出
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迅速,其中突出的表現之一,就是實施新課程標準和使用新教材。師范院校作為我國教師教育的主體,如何面對這一實際的基本策略就是“配合適應”和“推動引導”[7]。這一策略的實施,則需要具體的工作去體現。那么具體到高師數學教育專業來說,應該怎么做好自的工作,培養出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適用性”數學師資呢?傳統的高師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實行的是各自為政,分科教學的課程模式。各門課程及其教學方面很少具有有機聯系,其后果勢必是或遺漏,或重復。由于各門課程由不同的教師擔任教學,因此內容重復不僅無法避免,而且相當多;同時,由于內容仍具有繼續擴張的趨勢,形成教學內容的變量性,這與教學時間的常量性產生了較尖銳的矛盾。如教育學與數學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與數學教育心理學,數學教育學與數學教學法,數學教育學與數學教育心理學,數學教育心理學與數學思維方法,數學教材教法和數學教學技能,數學思維方法與初等數學研究,還有教育科研與畢業論文等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都有不同程度地重復,且顯然有些課程是后增的。內容的重復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教學時間,新增的內容顯然是必要的,原有的內容又覺得必不可少,造成教學內容的不斷膨脹,其結果只能是減少學生的自學時間。造成以上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課程、教材“幾十年因循守舊,采取補補綴綴的辦法”,于是,“招致課程內容的膨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材陳舊老化的問題”,因此,“從根本上革新課程,已經刻不容緩了。”[2]基礎教育實施數學新教材以來,教學的各方面都有相當大的改革。雖然高校師范類專業也在進行一些相應的改革,但從總體上看,還是處在一個被動應付、治標不治本的狀態之下。這就是說,職前教師教育適應不了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比如,數學教育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基本上沿用傳統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就是明顯的例子。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在數學教學上,中小學迫切需要教學基本功扎實,課堂教學能力強,具有開展數學研究性教學能力的教師。而這些年來,由于諸多原因,師范數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總體質量有下滑的趨勢,再加上中小學實施新數學課程標準和新數學教材,而高師教師對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了解不夠,因此,致使培養的新教師不能很快適應基礎教育實施新數學課程的需要。綜上所述,對職前數學教師教育中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及其教學的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已刻不容緩。在實踐和理論上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以課題組織課程,以問題組織課堂”,改革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及其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
2改革的實施
根據“以課題組織課程,以問題組織課堂”的基本思想,在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整合及其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中,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2.1改革的基礎
為了使改革不流于形式,取得預期的成效,必須要扎實改革的基礎。首先,此項改革以浙江省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面向基礎教育實施數學新課程和教師專業化的高師數學教育改革研究”為依托,另外有相關的省教育科研課題,有浙江省精品課程———數學教育學,還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數學教育新視野》,由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數學問題論》等相關專著,在《數學教育學報上》發表了《數學教育專業教育實習改革研究》,在《教學月刊》上發表了《開設數學問題課,提升數學思維力》等相關論文為基礎。其次,國內外已經有類似的改革先例。據顧建民等[3]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創新模式》中介紹,位于歐洲丹麥德蘭半島北部奧爾堡大學從1974年建校起,就創立了“以問題為中心”、“由課題來組織”的“做學問”的新模式。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課程開發發生了顯著的質的變化。變化之一就是科學的綜合化動向[4]。關于課程教學,則是眾所周知的“問題解決教學”。“問題解決教學”最具代表性的當推數學。此外,還有德國的“范例方式課程論”、“范例教學法”與美國和前蘇聯的“問題教學法”都具有相似意義。國內有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對學科教育類課程正在進行相應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思想是:考慮教師教育專業的邊際或雙專業性質,把普通文化知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育學科專業課程、教育技能課程和教育實踐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課程設計按照課程結構化和微型化相結合的原則進行,以便形成課程體系和盡量壓縮每門課程的學時。至于中小學,與此改革相似的改革就更多了,限于篇幅,不再一一細說。再次,改革有先進的理論指導。從課程論來看,“以課題組織課程,以問題組織課堂”的思想和做法,屬于“一體化教學方法”。這種組織課程的方法,G•豪森等人認為,要求“組織學習的過程要考慮到學生水平發展的需要”,“學習內容的選擇也必須適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就是說,凡是跟個人生活和職業有關的實際需要和現實問題,無論是目前的還是將來的,都應予以考慮。從現實中提取的問題將決定教學內容。這樣的問題和問題組,一般不可能局限于個別的學??颇?也不能依靠某一學科的教材、概念和有關知識來加以解決。幾個學科的處理方法與觀念的相互作用,將會在解決問題的階段起決定性的作用。由于這個緣故,一體化教學方法取消了教學科目的劃分,而是把這些科目按現成問題的需要進行一體化的處理。[5]
2.2改革的方案和措施
改革的總體方案是: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用“為基礎教育培養適用性數學教師”這一課題來組織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整合;用“問題教學法”來組織理論課的教學。課程整合的具體措施是“大合小分”。“大合”即將數學學科教育類課程整合為2門課程,一門為數學思維的理論與實踐,一門為數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數學思維的理論與實踐主要是由數學思維論、數學教育心理學和初等數學研究這樣傳統的3門課程整合而成。整合后的數學思維理論與實踐這一課程下設2門子課程,一門是以理論為主的數學思維論,一門是以實踐為主的數學解題訓練。而數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則主要是由數學教育學、數學教學基本技能和系列化實習整合而成。數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課程下設2門子課程,一門是以理論為主的省精品課程數學教育學,一門是以實踐為主的系列化實踐。“小分”即在以上的大課程下設列小課程。“數學思維的理論與實踐”這門大課程下設的“數學解題訓練”課程,由初、高中升學試題解答、怎樣解題和數學競賽等3門小課程組成。“數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下設的“數學教育學”,則由數學新課標解讀、新數學教材分析、數學教育理論、數學教育技能訓練等4門小課程組成。而“系列化實踐”課程又由2個子課程組成,一門是“校內實訓”課程,一門是“校外實習”課程。校內實訓課前述的“數學教學技能訓練”外,還有“實習前試教”;而“校外實習”則由“參觀附屬學校”、“一節課見習”、“全程見習”、“規范性實習”和“適應性實習”這樣一個系列所構成。在實施以上課程構架時,具體的做法是:“數學思維論”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而開設,數學解題訓練中的“初、高中升學試題解答”課程作為一、二年級學生的寒暑假作業,屬課外活動課程;“怎樣解題”課程由教師用波利亞的《怎樣解題》中的相應理論為主,對學生的寒暑假作業作集中點評;“數學競賽”課程作為選修課開設。“數學教育學”中的“中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中小學數學新教材分析”這2門課程作為小課程,由具有中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教師擔任;“數學教育理論”課程作為“數學教育學”的理論部分相對集中講授,“數學教學技能”的基本功部分分散在課外進行,備課、說課、上課、評課等數學技能則利用微格教學以分組為主進行訓練。關于“系列化實踐”則不是本文的主題,此處不贅。以上闡述了如何“以課題組織課程”的方法措施,接下來以一個教學實例來說明如何“以問題組織課堂”。[6]勾股定理是初中數學的一個基本教學內容。為了讓學生為以后進行這一內容的教學打下扎實基礎,教師組織了以下一系列問題,進行了一次關于勾股定理的教學。[7](公式略)#p#分頁標題#e#
關鍵詞:高職數學;精品資源;基本資源;拓展資源;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125-02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使精品資源共享課得到有效開發和普及共享,2012年5月,教育部頒布了《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對課程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筆者在本校高職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對各項相關要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取得了一些經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準確把握高職數學課程的定位
高職數學的教學內容要將數學模塊與專業案例一體化,實現數學與專業融合起來,重點培養學生的量化能力和數學思維習慣,并通過數學軟件提高學生處理復雜計算的能力。高職數學教學任務要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高職數學的教學模式應該首先根據專業課程確定與數學關聯的案例或模型,然后將案例所涉及的數學知識加工整理成若干功能互補的數學模塊,再用專業案例來驅動數學模塊的內容,最后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專業或實際問題。
二、組建一支多元化的高職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優秀建設團隊
精品資源課程建設是一項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組建一個優秀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團隊,是保證課程建設任務保質保量如期完成的關鍵。課程團隊的組建要注意對學歷、專業技術職務及職業資格、專業工作經驗、專職教學經驗、年齡、研究領域等的綜合考慮。
高職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團隊,團隊負責人要有主持相關領域科研項目、發表相關領域科研論文的經歷,同時要具有制定合理的計劃、統籌規劃安排工作及協調團隊合作的能力。團隊成員要求專業素質高且組成要多元化,在數學課程所在專業領域有比較豐富的開發經驗和教學經驗,能正確把握數學課程的脈絡;能夠熟練地完成課程網絡平臺的建設、更新和維護;要具備踏實肯干、積極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取得好的建設成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合理設計高職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體系
我院《高等數學》課程設計了面向工科類、經管類專業的2個不同的課程體系。工科類以“公共必修模塊+不同專業方向的必選模塊+選修模塊”的課程體系,即“一元微積分+必選模塊+數學建?;驍祵W軟件”。這里,必修模塊是滿足規格教育需求,其主要教學目標是提供必不可少的數學基礎知識和方法;選學模塊滿足專業需求,培養學生用數學思想、概念、方法解決專業應用問題的能力。選修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進一步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管類則以線性代數、線性規劃、概率統計為主線,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吸收、消化、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在課程系統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高等數學基礎模塊即公共必修模塊具有受眾面廣且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要求不能“一刀切”等特點。
四、深入分析高職數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資源建設內涵
1.深入領會高職數學課程的基本資源建設內涵。數學課程資源建設由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兩部分組成。
基本資源是指能反映課程數學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核心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評方式與標準、學習指南、教案或演示文稿、重點難點指導、作業、試卷、參考資料目錄和課程全程教學錄像等反映教學活動必需的資源??砂凑n程概要、課程模塊、教學單元和教學資源的要求加以組織。課程模塊即課程的章和節,教學單元則包括學習指導、演示文稿、教學錄像、實驗資源等,教學資源相對獨立,可以被單獨使用。另外,對于數學概念、定理多,運算規律多,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理解,可以用微課的形式對教學難點、易錯點進行專項指導,教學模式可以采用“混合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模塊案例一體化”教學模式等展開教學。幾種主要基本資源建設要求如下。
數學課程介紹:要求體現課程特色。包括課程目標、課程性質與定位、教學內容覆蓋面、教學方法及組織形式、專業/崗位要求及人才培養目標、與前導課程和后續課程的關系、對授課對象的要求、教材與參考資料、已經具備的教學條件等。
數學課程大綱:包括課堂數學教學大綱、數學實驗大綱等,以綱要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內容,具體應包括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結構、模塊或單元教學目標與任務、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數學教學日歷:教學日歷是數學教師組織教學的實施計劃表,包括具體教學進程、授課內容及時間、課外作業、授課方式等。
數學考評方式與標準:即數學課程最終對學生的知識、態度、技能的評價方案與標準,包括考核的形式、內容及所占比重等。
數學學習指南:即課程導學,是教師對學生學好本門課程的建議與指導。
數學教學重點難點:是對課程總的教學要求,通過對學習的調研分析重點、難點。
教學設計:是針對具體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方案,包括引入導語、確定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的解決策略、課堂提問、內容編排等。
教學錄像:教學錄像按教學單元錄制,包括教師授課錄像、實驗演示錄像等原創資源,采取MP4格式(標清或以上)。
教學課件:是教師在教學中為講解和演示某個知識點、技能點所制作的教學資源,所采用的素材要符合一定的技術要求,如應是基于靜態網頁的課件或基于服務器的交互式課件,必須能夠通過常用瀏覽器正常使用。
教學案例:即課程中引入的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掌握所需技能的實際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意義,能說明一定的實際問題,如“一元函數微積分”案例中引入了“商業經營中的利潤最大案例”等。
2.深入領會高職數學課程拓展資源建設內涵。在課程建設中,拓展資源應該是既能夠反映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同時又具備多樣性、交互性,能輔助學習、提高學習效果的資源,例如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系統、試題庫系統等。幾種主要數學課程拓展資源建設要求如下。
數學案例庫:除基本資源中用于課堂的教學案例以外,提供的用于課外拓展學習的多個案例,可以是來自企業的真實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設計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案例。
數學專題講座庫:根據與課程相關的內容,聘請企業行業專家或知名學者進行專題講座。每一次講座要有不同的主題,經長期積累和資料保存,可建立較為完整的專題講座資源庫。也可到網上收集相關資料,但必須注明出處。
數學素材資源庫:搜集各種媒體素材,對應課程的相關知識點,建立資源庫。
數學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通常是提供網絡上已有的與本課程相關的知識檢索系統,提供相關網址。
數學演示/虛擬/仿真實驗系統:自主研發仿真實驗實訓系統,供學生進行仿真練習,或與企業行業合作,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協同開發仿真練習系統。
數學試題庫系統:建立試題庫,能夠隨機生成不同的試卷,供學習者進行測試練習。試題庫的題量相對要大一點,難度要適中,應盡量涵蓋所有的知識點。
五、廣泛收集數學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廣泛收集是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重要一環,每一個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都需要課程組的成員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完成。為做好此項工作,團隊每個成員都應注意以下方面。
分工協作:課程組成員分工承擔任務,每一位主講教師負責所講章節的基本內容,非主講教師協助主講教師完成整理、修改、上傳等工作。
收集網上材料:網絡上的資源廣泛及時,更新也比較快,要注意搜索、整理和歸類,并注明出處,及時上傳到課程網站上。
收集自主資源:課程組的主講教師平時的授課資料、實驗資料、授課課件以及外出培訓學習的相關資料,都要及時地進行積累和整理歸檔,這些均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
收集學生資源:這里主要是指對學生通過實訓而完成的作品的收集。每一屆學生中都有學習非常優秀的學生,他們的優秀作品對下一屆學生的學習能提供很好的鼓勵和幫助。
六、樹立精品意識,把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內涵
從對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通知文件及指標體系的分析不難發現,其中的精髓主要體現在“共享”和“精品”這兩個詞上。共享是指資源要通過網絡提供給所有有需求的學習者,精品是指資源的質量。要樹立精品意識,明確建設精品課程并不是簡單地搞好課程的課堂教學就行,提供的優質資源要能夠為學習者獲取知識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提供幫助。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注重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內涵建設。
先進的教學理念:高職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普通教育,強調的是“能力本位”,工作和學習是一體化的,通過工作實現學習。教學中要體現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
優秀的師資隊伍:優秀的師資體現在教師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優秀的人格魅力、高度的敬業精神、良好的工作態度等。
實用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精心選擇,要體現實用性、典型性、趣味性、綜合性和可行性,理論與應用應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課程組在與專業課教師合作的過程中,共同開發實用型的教材,也是課程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非常有利于精品課程的建設。
嚴格的教學管理:要實施一流的教學管理,學校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安排教學工作,并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綜合考核與監督,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微課;開發;應用;融合
一、研究背景
微課是“微型教學視頻課”的簡稱,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它具有時間短、內容精煉、主題突出、方式多樣的特征,適合學習者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從微課的發展歷程看,其內容已從傳統的課堂教學視頻片段發展到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如實驗操作展示、練習與測試、作業講解等。目前,微課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個新熱點,全國性的微課大賽舉辦了三年,微課也成了教育界非常關注的研究課題。目前,國內關于微課的研究論文除了關于微課的實質及作用的理論探討外,主要涉及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微課的學習模式及效果評價等幾方面,微課建設和研究的大潮已然來襲。與此同時,也有研究者明確指出,目前我國大部分微課只是用來展播,在教學上應用不廣,或者幾乎沒有,雖然有極少數學校有日常教學應用案例,但是只是處于階段性的探索應用,并沒有完全融合到日常教學中。[1]對微課研究最早的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胡鐵生指出:微課的建設必須與應用有機結合、與應用研究和應用活動同步推進,否則,微課很可能重蹈十年前的資源建設之路。[2]《實用商務英語寫作》課程始建于2011年,以其先進的教材設計理念和完善的網絡課程資源于2014年入選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資源共享課。由于該課程的資源制作距今已有幾年時間,當前國際商務英語寫作中的一些新內容未能納入,教學手段也需進一步豐富,微課由于其適合移動學習的特性很適合填補這兩方面的不足。這樣一門教學內容已經相對完整的課程如何建設、使用微課非常值得研究。
二、《實用商務英語寫作》微課資源的設計和開發
“微課”中的“微”,強調的是教學主題或教學內容的“微型化”;特點是“視頻化、簡潔化、反饋性、交互性”。[3]因此,如果只是將原有的教學內容切分成時間更短的小段視頻,這樣的微課就失去意義了。由于該門課的網絡課程在前期制作時已按章節拍攝了包括導學和期末復習指導在內的完整視頻資源,微課在本課程中的作用應更多地體現在對已有教學內容的補充上。一方面在知識點、技能點和教學難點中選取適合微型視頻化的內容進行二次開發,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另一方面拓展課程內容,介紹商務英語寫作的新趨勢。
1.針對課程已有內容開發的錄屏式微課。1)知識點的選擇。通常認為應首選教學重點或難點,但這并非唯一的標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該知識點是否適合視頻化。課程知識點的切分應由商務英語學科教師來完成,但哪些知識點更適合視頻化,還應與教育技術人員商討。以《實用商務英語寫作》第二章第一節的LettersofInvitation為例,本單元知識點很多,包括邀請函的寫作目的、邀請函的內容構成、邀請函的常用短語、常用功能句型、請柬的格式及寫法、邀請函的語氣等,內容也相互交織。綜合考慮,“請柬的格式及寫法”教學內容相對獨立,且篇幅較短,適合用微課來呈現。由于請柬的文體不同于一般書信,學生沒有接觸過,比較難掌握,這又是一個教學難點。2)微課的教學設計。微課雖然時間短,但同樣需要教學設計,以選定的知識點“請柬的格式與寫法”為例。教學設計明確了本節微課的教學類型為演示型,使用對象為第一次接觸英語請柬的學習者,設計思路是通過對兩份請柬Sample的分析來說明英語請柬的格式及文體特點,為學生自己寫請柬做好準備。3)資源準備。根據選定的知識點和教學設計,搜集相應的素材,包括請柬的文字、圖片、文體分析的圖表、講解的音頻等。本例微課不需要專門制作動畫,只用PPT自帶的動畫特效即可,用于錄制微課的PPT與線下面授課使用的課件無本質區別,只是內容是圍繞單個知識點講解的。4)錄屏式微課的制作。錄屏式微課的制作有不同的技術方案,但多數需要技術人員的參與,學科教師很難獨立完成。一些低門檻慕課視頻制作的方法同樣適用于錄屏式微課的制作,制作流程也非常簡單:教師先準備PPT(適當動畫),接下來準備和PPT內容相對應的講稿,在對應PPT動畫的地方給予適當標注;教師打開講稿,用錄音軟件錄制講解語音,得到一個講解的音頻文件;接下來用Powerpoint加載PPT,并啟動錄屏軟件(如CamtasiaStudio),同時用音頻播放軟件加載講解的音頻文件,同時播放上述兩個文件:耳朵聽著音頻文件的聲音,眼睛看著講稿,手上操作PPT的翻頁和動畫,這樣就得到了一個播放PPT的視頻,而且畫面和聲音在時間上是同步的。[4]該流程相對簡單,學科教師掌握后可以獨立完成錄屏式微課的制作。
2.針對補充教學內容開發的動畫視頻類微課。動畫視頻能更直接地吸引學生的感官,免去枯燥的語言講解。《實務商務英語寫作》課程強調的是實用,目前使用的教材和課程設計是以體裁和任務為主線展開的,對當下國際商務英語寫作的文體變化介紹有所欠缺,對商務函電實際來往中的應用技巧介紹也很少。有些范文的表達已顯得過時,一些新動向沒有反映出來。錄制新的動畫視頻微課,補充、更新內容,可以彌補這一缺憾,通過線上的網絡課程平臺及時,一方面方便學生更新知識,提高學習興趣,進行差別化的學習。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1)知識點的選擇。補充教學內容的微課內容選擇范圍很寬,只要原教材沒有涵蓋的、與商務英語寫作相關的內容都可入選,但由于動畫類微課制作成本高,沒有專業團隊的參與很難完成,選題時應該有所取舍,對已有的課程內容資源進行分析,確定哪些內容最欠缺或亟須修改,同時考慮與原有內容的整合,讓這類微課的效果最大化。比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用于國際商務交往的電子郵件往來已進入即時通信時代,對寫作效率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近年的國際商務英語寫作已經摒棄了傳統商務信函正式、冗長的寫作風格,以簡單、直白、高效為原則。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句子變短,用詞趨向簡單。根據這一趨勢,可以制作一講主題為“簡單高效最有用”的微課,以十個商務信函里最常見的連詞表達為例,對比傳統書信和當代電郵的用詞特點。又如,回復電郵時我們經常使用郵箱自帶的reply功能,直接在發信人原來的主題前加上Re:表示回復。在實際的郵件往來中這樣做并非一定妥當,如果回信時增加了新內容,主題欄應做相應的修改,很多時候人們忽略了這一點,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設計一個對話式的情景劇微課,以一個老同事給初入職場的新同事提建議的方式,告訴學習者什么情況下回復郵件需要修改主題欄,具體怎么做。2)動畫視頻類微課制作和應用的局限。動畫視頻類微課可以吸引學生興趣,教學效果普遍優于錄屏式微課,但動畫類微課由于制作技術復雜,一般學科教師的制作能力往往達不到要求,更多時候是由學科教師提供內容和教學要求,由專業團隊完成制作。效果越好,制作費用也相應越高,這大大地限制了動畫類微課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三、《實用商務英語寫作》微課資源與原有課程資源的融合
1.利用微課資源輔助課堂教學。微課的積極作用首先表現在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同一門課,由于教師授課水平的差異,不是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師資源,微課作為對原有教學資源的補充,以課堂展示的形式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對于微課用于課堂播放的效果,有研究者持保留態度,認為微課直接用于課堂教學,會把生動活潑的師生互動變為看視頻,教師也不能做到以學定教。[5]這種看法確實有一定道理,在課堂教學中播放微視頻一定要嚴格控制數量,但筆者認為,適度穿插微視頻的播放,可以改變課堂教學的節奏,緩解單一講授模式帶來的疲勞。即使不用于課堂播放,微課視頻的積極意義還在于對其他授課教師在備課時的借鑒和指導。
2.照顧不同學生的需求,方便個性化的學習。同樣是聽課,基礎差的學生不一定能按計劃掌握相應的學習內容,而教師也往往沒時間給這些學生補習,結果這部分學生越來越跟不上。學生在課后復習時,學習情境已經改變,效果也打了折扣。有了針對課程難點的微課,學生課后可以下載相關視頻反復觀看,加深理解,慢慢掌握。對于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教學內容、增加課外知識的微課視頻可以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拓寬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商務英語寫作的實操技能。
3.方便缺課學生補課和異地學習。成人學生經常因出差、工作忙等工學矛盾缺課,現實情況下老師很難再給他們補課,即便補課,也不可能像課堂上講的那么詳細。有了微課視頻,學生可以自行下載相關章節的微課教學內容自學,把“移動學習”的概念真正落到實處。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學習硬件條件已基本具備,欠缺的是好的移動學習資源,微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四、微課建設的問題和困難
目前我國微課建設中最大的問題是,不管多“高大上”微課,只用于評比,學生不能真正利用。微課的建設與應用是不可分割的。在建設過程中重視之后的應用,在深入應用過程中促進進一步建設,在不停的“建設—應用—建設”中形成良性循環。[1]這種意見是客觀的,單純為評比而建微課的做法應盡力避免。承接以上觀點,筆者認為微課選題過程中的另一個問題也不容忽視:教師是微課制作的決策者,但大部分教師設計微課時是根據自己對教學內容的預設,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困難,這也是微課建設成果不能真正使學生受益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在微課選題時,應充分了解已學完該課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聽取他們的意見,再結合自己的經驗完成微課的選題和建設。至于微課建設的困難,則主要來自教師觀念的更新和技術障礙兩個方面。大部分教師擅長的是教室里的傳統教學,而網絡革命帶來的變革給教師的教學環境帶來了巨大改變,特別是教學理念的改變和新型教學工具的運用?,F在教師崗位上的人大部分是從非數字時代走來的,對新技術有恐懼和排斥是自然的,從觀念上改變,接受微課乃至慕課,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另一個困難來自微課制作的技術層面:簡單、容易掌握的微課制作工具減輕了學科教師的負擔,但會使課件同質化、缺乏個性,而復雜的技術手段短時間難以掌握,更不要說加以運用并有產出。有些學校希望通過短期培訓提高學科教師的微課制作技術水平,擺脫技術的限制,但短期學習往往無法深入,除非學科教師本人有很好的計算機基礎和軟件操作能力,否則帶給他們的只是從技術新鮮感到挫敗感的循環,最終讓他們無所適從。
五、結語
以上是筆者在參與《實用商務英語寫作》課程微課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的一些設想、體會和思考。在教育信息技術化迅猛發展和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課乃至慕課越來越受重視,應用前景越來越廣。新事物帶來了新機遇和新問題,只有充分研究,取長補短,才能充分發揮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帶來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賢波.基于學習者角度的微課建設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3]趙國棟.微課與慕課設計初級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李曉明,于青青.一種低門檻慕課視頻制作方法[J].中國大學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