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2: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酉陽雜俎·諾皋記上》載有著名的“妒婦津”的故事:相傳劉伯玉妻斷氏有嫉妒心。劉伯玉曾經稱贊曹植在《洛神賦》中所寫洛神的美麗,斷氏聽到后,氣氛地說:“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輕我?我死,何愁不為水神?”后果真投水自殺。于是后人將她投水的地方稱為“妒婦津”,相傳凡女子渡此津時均不敢盛妝,否則就會風波大作。這個著名故事反映了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著的嫉妒心理。那么,到底什么是嫉妒心理?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和不同的層次呢?我們怎樣認識和對待嫉妒心理的危害性?下面我想從這幾個方面作出簡單的論述。什么是嫉妒心理?由于嫉妒這種社會心理和行為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社會心理的產物,給嫉妒心理下一個簡潔明了的定義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對此進行研究的學者在如何界定嫉妒心理的含義時多有爭論。日本《廣辭苑》為嫉妒下的定義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以后產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該定義的特色引進了嫉妒之中,認為羨慕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產生基礎之一?!杜=蛴⒄Z詞典》為嫉妒所作的定義是:“由于懷疑、憂慮、或知道有競爭者而產生的心理狀態,表現在愛情等方面:懼怕在感情上被別人替代,或者對心上人的忠誠的不信任,尤其是對妻子、丈夫和戀人?!焙茱@然,這一定義是從競爭出發,從愛情方面所作的一個嫉妒定義,其局限性顯然是很大的。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詞典》中對嫉妒的定義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边@個定義的特點是綜合了嫉妒被廣泛認同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嫉妒心理的基本特點有哪些?綜合看來,嫉妒心理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一、嫉妒的產生是基于相對主體的差別。這個相對主體即嫉妒主體指向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人,也可以是人和某一現象,亦可以是某一集體或群體,例如單位與單位、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嫉妒。那種相對主體的差別即可以是現實的客觀差距,比如財富和相貌的差距;也可以是非物質性的差距,如才能、地位的差別;亦可以是不真實的幻想出來的差距,例如總感覺室友之間特別親熱;還可以是對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威脅和傷害的假設,例如上級對于下級才能的妒忌。二、嫉妒具有明顯的對抗性,由此可能引發巨大的消極性。嫉妒心理是一種憎恨心理,具有明顯的與人對抗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對抗性來源于比較過程中的不滿和憤怒情緒。而且,這種對抗性常常帶來對社會的巨大危害性。1991年原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才生盧剛在美國愛菏華大學槍殺四名導師和一名同學后自殺身亡。其原因即在于此。三、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嫉妒是一種完全自然產生的情感,古今中外,沒有哪個社會和國家的居民完全沒有嫉妒心。在社會現實生活中,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幸運,心里就“別有一番滋味”。這“滋味”是什么呢?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緒體驗。我們每個人都會這種經歷。四、嫉妒心理具有不斷發展的發泄性,且無法輕易擺脫。發泄性是指嫉妒者向被嫉妒者發泄內心的抱怨、憎恨。一般來說,除了輕微的嫉妒僅表現為內心的怨恨而不付諸行為完,極大多數的嫉妒心理都伴隨著發泄行為。并且,這種發泄的欲望具有無法輕易擺脫的頑固性。培根曾經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話說:“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奔刀适前殡S著私心相伴而生,相伴而亡的,只要私心存在一天,嫉妒心理也就要存在一天。此外,嫉妒心理另外幾點值得注意:嫉妒雖系從比較中產生,其必涉及第三者的態度;地位相等、年齡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間最可能發生嫉妒;是否出現嫉妒心理還與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修養有關等等。嫉妒心理的有哪幾個不同層次?弗洛伊德在其1892年的著名論文《嫉妒、妄想狂和同行戀中的某些精神機制》把嫉妒心理劃分了三種層次,即正常型、投射型和妄想型。弗洛伊德的嫉妒心理層次的劃分主要是針對來分析的,有其局限性。我們可以借助于它所涉及的一些心理機制和因素,進行相對來說可能更為合理的層次分析。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任何對嫉妒心理層次劃分,都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從人類進入私有制社開始,嫉妒心理也就隨著私有制的不斷發展一步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終于成為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危害頗深的惡魔。如果將漫長的歷史加以濃縮,那么嫉妒心理的形成發展層次基本可以分為如下三層次:
難以為人所察覺的潛意識嫉妒心理。廣泛的存在于人類心靈中的嫉妒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第一層次,也可稱為原初層次。這一層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潛意識中,很難為人有意識的覺察到,即還沒有形成一種自覺意識。這種嫉妒心理對人的心理激活作用很微弱,一般不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但這種心理因素存在非常普遍,因而應當特別引起注意。處于潛意識嫉妒心理層次的人,其嫉妒心理是羨慕、競爭、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積淀的混合體。有時我們面對同學或朋友的不斷取得的成功會“隱隱”覺得不對,這種“隱隱”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潛意識嫉妒心理。
需要及時控制的顯意識嫉妒心理。顯意識嫉妒心理是指嫉妒心理由潛意識進入顯意識,由無意識(或下意識)到有意識。其主要標志是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發泄性明顯化,不再把嫉妒心理深埋在潛意識中,而是自覺地顯露出來。其具體方式是對被嫉妒者進行挑剔,或散布對其不利的言論。嚴重者則是對被嫉妒者進行人身攻擊或誣陷、誹謗,使被嫉妒者感到壓力或痛苦,而嫉妒者則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滿足,或達到一定的目的。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某個人一旦成名或取得了某項成果,接下去就會有很多閑言碎語或直接人身攻擊出現。這可能就是人為什么會有“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的擔心的原因所在吧。
危險的變態嫉妒心理。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江城接連發生時髦女青年臀部被刀劃傷流氓傷害案。作案者是一位嫉妒心理變態者,他的童年、少年時代是灰色調的,成年后幾次談戀愛都告吹。所謂“變態心理”,一般認為是指人格畸形發展,離開正常范圍,以致不能適應正常社會生活的心理和異常行為表現。當嫉妒心理超出心理層次,在向前發展時,即進入變態嫉妒心理層次中。進入這一層次的嫉妒心理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嫉妒者更加猖狂地向被嫉妒者進行攻擊,表現出種種損人利己的卑劣行為。另一種嫉妒者則是變成一種無事不嫉妒的人,甚至于本不該嫉妒的事也要嫉妒。嫉妒是一種有害的情感,在特定的條件下便以各種消極的情緒、情感和有害的行為表現出來,并外化為種種邪惡的力量,造成一些無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因而,我們要自覺的從根本上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嫉妒心理的徹底根除,并不僅僅是思想道德修養如何的問題,也同時應當看到嫉妒心理存在的社會經濟基礎方面的一些原因,因此,我們必修從主觀修養的提高和社會意識環境、社會經濟基礎條件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努力。同時,還應看到,嫉妒尤其是變態型嫉妒是一種心理疾病,具有心理疾病的特點,我們在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的過程中,還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預防和治療的方法,才能取得有效的根治。
其在利用過程中行為和心理的特點,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供服務。
在檔案館的接待工作中,工作人員直接接觸到的是利用者在利用檔案過程中的心理變化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行為表現。利用心理受到外界因素和利用者個人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利用者在不同的利用環境中
會產生不同的利用心理,也就會引發不同的利用行為。本文僅從影響利用心理及行為的利用者個人因素的角度,結合實際工作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利用者的查檔經驗
利用者的查檔經驗是指利用者在社會活動中通過各種方式得來的利用檔案的知識和技能。利用者的查檔經驗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實踐,這會產生直接經驗;一是外界信息,這是間接經驗。查檔經
驗不同的利用者,表現出的利用心理和行為表現有所不同。
查檔經驗豐富的利用者知道查檔的手續和過程,可以全面準確地說明實際需要,提供可靠的檢索線索,他們掌握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挑選、鑒別能力,能夠獨立地檢索、閱覽檔案。這部分利用者
在查檔過程中有很強的獨立性,無需或很少需要工作人員的指導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查檔任務。經驗越豐富,其查檔自信心越強。對于這類利用者,工作人員應該為其創造寬松、獨立的查檔環境,只做適
當指導,不要過多地指手畫腳。
查檔經驗少或沒有查檔經驗的利用者不具備獨立查檔的能力,他們進入檔案館時,由于對查檔方法缺乏了解,因此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感,他們對接待人員心理上依賴性很強,希望接待人員對他們要解
決的問題加以重視,甚至接待人員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有可能使其心理產生波動。對待這樣的利用者,工作人員要在了解查檔需要,使用檢索工具、閱覽檔案上給予細致周到的指導和幫助
,并在同利用者的接觸中表現得親切、體貼,全神貫注。這些作法可以消除利用者的緊張心理,使他們對接待人員產生親近感、信任感,這樣既可以使利用者將更確切的線索提供出來,又可以使其以平
和的心態檢索、閱覽檔案,獲取信息。
二、利用者維護自我形象的心理
所謂利用者的自我形象,是指利用者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樣的人或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什么樣的人。每一名利用者的心里都有一個自我形象的標準,這個標準決定著利用者的利用行為。比如,一個利
用者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穩重、有風度、有教養的人,他在同接待人員的接觸中,就會表現得彬彬有禮,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他進入接待室后會走到接待臺前說:“先生(小姐)你好,我要查
一份檔案?!痹谡麄€查檔過程中,他都會以這樣的行為來維護其自我形象,即便由于種種原因同接待人員產生矛盾時,他也會對言行加以克制。由于他的這種維護自我形象的行為,使接待工作具有了比
較大的靈活性,如果接待人員也以禮相待,那么工作中產生的矛盾是很容易化解的。而有的人總是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是強者,這樣的人說話語氣生硬,表現出一種盛氣凌人的樣子。他們在查檔過程中
會在查檔手續、利用限制、檔案復印等問題上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一但因其手續不全,工作人員不能滿足其需要時,他們就會以“你們服務態度不好、檔案館已經開放了,為什么不讓我看”或“我認
識你們某某領導”等話相威脅。在他看來,逞強行為可以在公眾面前樹立自己強者的形象。對待這樣的利用者,接待人員要保持鎮靜,不能和他們發生沖撞。同時,要以堅定的語氣向他講明規章制度,
讓他體會到你是不會因為他的強硬態度而做出違反規定的事情的,同時為了不形成僵持局面,你還要耐心地告訴他,履行了什么樣的手續后,他就能夠得到相應的服務。
自我形象是利用者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它會影響到利用者查閱檔案時的思想和行為。自我形象的種類很多,接待人員只有經過長期的接待實踐,并隨時觀察、研究不同利用者維護自我形象的心理特點
,才能在接待各種利用者時做到游刃有余。
三、利用者的個性
個性是指個人特有的氣質、興趣、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和,它制約著人的行為。利用者是具有個性的人,他們的利用行為受其個性的支配。由于每個人的個性不同,他對同一外界事物的感受和體驗就會
不同,根據這種感受和體驗所采取的行為也會存在差異。比如,利用者表述查檔目的時,性格外向的利用者說話聲音較大,會一股腦把情況說出來,對接待人員的反應并不太留意;而性格內向的利用者
說話時非常謹慎,聲音緩和,言談中經常帶著“這個”、“嗯”等事態語,并且十分注意接待人員的神態和動作。在看目錄或檔案時,急性子的利用者迫不及待地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全部材料,他們
往往粗心馬虎,遺漏很多重要信息。他們容易被激怒,引發攻擊性言行。接待這些利用者,要求接待人員動作麻利、冷靜,避免與其產生矛盾。同樣的問題,慢性子的利用者表現得小心多慮,猶豫不決
。他們遇到問題時,往往能表現出較強的忍耐性,將情緒向內發泄。這時,接待人員就要適當放慢工作速率,以免讓他認為你敷衍了事,要主動、熱情地多和他們交流,啟發他們多開口,以便摸清需求
,多做指導。
關鍵詞:包裝心理需求附加值
一、大眾消費體系下的消費心理
包裝設計的過程是如何塑造產品形象,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要的過程。產品形象塑造與大眾消費不僅僅是一個講求商品實用和符合包裝物理功能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對消費心理的研究應貫穿整個包裝設計思維的全過程。
人們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感受包裝,包裝帶給消費者的是一種非常直觀的印象,包裝的物理功能和心理功能都在包裝的設計上體現無余。一般來講,消費者需要直接面對商品,需要在第一時間和商品零距離接近,這就要求商品的包裝設計具有直觀性。包裝設計對商品的附加值的體現,商品是否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即商品以及包裝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是否體現出了消費者的身份、層次、地位甚至情趣愛好。因為,他們購買商品除了買商品本身之外,更多的是買心情、買滿足、買自信……在商品銷售這一過程中,消費者是主體,如何激勵這個主體,即消費者想要什么,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希望得到怎樣的心理滿足,是包裝設計定位的前提。
二、消費定位與設計定位
定位就是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給商品設定一個清晰的位置,便于消費者根據自身的需要實現消費目的,達到滿足消費欲望的目的。好的定位有“先入為主”的效果,設計師要想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想得到怎樣的心理滿足,在著手設計之前,就必須對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就必須對消費市場進行有效而真實的調研。以市場和市場營銷中的各種問題為調查研究的對象,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有關信息,為計劃和決策提供依據,圍繞將要實現的設計目標,進行各類信息的處理。在對市場進行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進行設計定位。
品牌包裝設計,一方面需要滿足包裝的物理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具備心理功能。要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就需要個性化設計理念的注入。同時,產品和包裝都是批量生產,不可能為某一個人的需要而設計。無論什么商品總是有其目標消費群體的,無論哪一個社會群體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所以,把握目標消費群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和表現,是設計取得成功的途徑。
我們常常走進超市,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我們看到的商品包裝在設計方面并不能說很豐富,其設計更難讓人感受到個性化。在購物過程中,消費者基本上還是出于對產品的需求為第一感覺,很少是先被商品的外包裝所吸引而后產生購買行為的。也就是說,商品的包裝設計對促銷起到的效果不是很明顯。
三、包裝設計需針對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由于社會的高度物質化,大眾消費體系的形成,使得消費者被商品和物質的體系所包圍,在這樣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階段,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使得人們的消費觀念起了根本的變化。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商品消費成為人們主要的生活方式,消費意識的有效過程主要是消費者通過日常消費的行為來完成的。消費行為就是購買商品,消費的過程就是購買動機形成到消費行為產生的過程。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的需求和商品本身兩個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物的體系包圍了人們,消費成為了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人們在實際消費過程中,要求商品對心理的滿足不亞于實用本身,因為,人們所消費的物品并不全都用于生活必需。包裝設計需要滿足消費者攜帶和使用上的方便,消費者在商品消費過程中要求商品的使用具有安全感。商品包裝設計具有時尚性,富有時代特色,要符合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消費習慣。人們要的就是在消費過程中的心理滿足感、內心征服感,他們認為只要自己喜歡就物有所值。
四、品牌包裝設計與傳播品牌價值是包裝設計的靈魂
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突出產品的形象。產品的形象塑造在銷售的各個環節起著舉足輕重的適應作用,直接影響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以至消費行為的構成,從而影響到商品銷售這一最終目的。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前首先看到的是商品的包裝,商品的包裝既要符合消費者的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又要能準確反映出商品的品質特點。
塑造產品形象,一方面要受內在特質的制約,即產品品質的制約;另一方面又要受外在環境的制約,即消費者的滿意程度的制約。一個高質量的產品,再加上高質量的包裝設計,使其所傳達出的信息處處讓人感覺到質量的存在,使消費者對其產生好感。作為設計本身,既注重包裝設計美感,體現產品的價值,又要能夠給產品帶來附加值,這樣來強化整體品牌設計和傳播品牌價值的意識。作為設計者,更應該多關注品牌價值是否體現和傳遞出來,產品的附加值是否被消費者所認同,這才是設計想要達到的真正目的。
商品的價值在哪里?在消費者心里。設計就必須根據產品和目標消費群的心理需求來做品牌背后的文化概念,即編織一個夢來滿足消費者精神生活的需要,來引導和推廣新的生活方式。品牌設計從產品中提煉出自己的文化,追求的是產品的品質,追求的是售后服務,提升品牌形象,樹立品牌風格形象,讓品牌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精神,從而推進時代的發展。包裝文化中蘊含了價值觀,文化內涵是包裝設計賴以識別的一個重要方面。編織產品的文化是創造理念、創造一種文化即大眾文化的過程。消費者消費的是文化,是一個社會中大多數人遵循的與消費有關的風俗習慣。包裝設計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使利潤擴大化。附加值就是賣點,附加值使消費心理得到滿足,設計就是提高商品附加值的手段。
參考文獻:
[1]成伯清,李林艷.消費心理.南京大學出版社.
[2](英)麥克爾·卡里瑟斯.我們為什么有文化.遼寧教育出版社.
論文關鍵詞:初產婦,心理分析,護理
產婦臨產時會產生一些心理上的變化,而臨產時產婦的心理狀態及正確護理對產婦順利分娩,產后母體恢復及母乳喂養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分娩雖然是生理現象,但對于產婦卻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分娩應激即可產生生理上的應激,同時也可以產生精神心理上的應激。產婦精神心理因素能夠影響機體內部的平衡、適應力和健康。本文就初產婦臨產時的心理狀態及相應的護理措施作一簡要的分析概述。
1 心理狀態分析
1.1 待產期
1.1.1 恐懼心理 自懷孕到分娩這段時間里,她們經常從同事、同學、親朋好友及書本等處接受到有關妊娠、分娩的信息,而這些人往往將個人的經歷加以渲染、夸大,對分娩這一必然過程產生一種無法抗拒的恐懼感,常常感到害怕、恐懼和緊張,加之對醫院環境不熟悉,更加重了這種感覺。部分年齡較大者認為自己年齡偏大會難產,而一些高危孕婦(巨大兒、骨盆畸形等)需手術結束分娩者,因為對手術不了解,懼怕麻藥會對胎兒及個人產生不良影響,另有部分初產婦因對胎兒性別的企盼(多見于獨生子或純女戶家庭)以及懼怕胎兒畸形等,導致初產婦產生緊張、恐懼心理[1]。
1.1.2 焦慮心理 產婦入院后都希望盡快分娩,早日出院,但因個體差異,胎位、胎兒大小、精神緊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初產婦到預產期時無臨產征象,就會認為到期不分娩是一種異?,F象,從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如擔心胎兒是否有問題,自己分娩是否會不正常等。還有部分經濟困難者,害怕不及時分娩會增加經濟負擔,因而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等復雜心理。
1.2 臨產期
1.2.1 煩躁心理 初產婦臨產時由于劇烈陣痛,加之疼痛卻有增無減,會覺得這段時間漫長無邊。尤其是進入待產室后,身邊無家人陪伴護理論文護理論文,產婦易出現煩躁不安的心理,常常表現為大喊大叫、哭鬧,不由自主的寒戰、出冷汗等,容易產生不安全感。
1.2.1 怨恨心理 臨產時的劇烈疼痛,會讓產婦難以忍受,將這種疼痛怪罪于腹中的胎兒,企望能盡快處理掉胎兒或期望醫護人員或家屬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緩解這種疼痛,而這種愿望一旦無法實現,就會認為家人及醫護人員對她痛苦置之不理,而產生怨恨心理論文下載小論文。
1.3 分娩期
1.3.1 害羞心理 分娩期因產婦此時宮口已開全,疼痛感稍有緩解,但是因抬頭下降,墜脹感明顯,產生便意,此時需要用腹壓和肛提肌的力量,但是產婦往往因為懼怕大便(害羞)而不敢用全力,導致產程延長。
1.3.2 無助心理 第一產程較長時間的疼痛,會使產婦消耗很大的體力,到第二產程時,助產人員要求產婦配合盡可能地向下屏氣,而體能不足而出現疲乏無力,不能很好地配合,有時受到助產人員的呵斥或責備等,產婦往往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產生孤獨無助的心理。
2 護理措施
2.1 待產期 首先對新入院產婦,護士要熱情接待,態度要和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周圍環境、病室的設施及住院的各項制度,減輕或消除其緊張情緒。其次向患者講解分娩的一些知識及注意事項,使產婦對分娩這一生理過程有一正確的認識。讓產婦及家屬適當了解一些治療方案及護理措施,在進行護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細致的說明,使產婦有所了解,主動配合,在進行操作時做到輕、細、穩。在進行交談時,要使用文雅和氣、通俗易懂的語言,態度要親切、和藹,使患者對你產生信任,使其精神、情緒都得以放松,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從而平靜地過渡到臨產期。
2.2 臨產期 臨產后患者常常有較強的不適感和疼痛感,甚至有些體質較差或痛覺敏感者更是覺得難以忍受,因而心情煩躁,大喊大叫,并產生恐懼、孤獨感,甚至怨恨情緒。在此期首先護士要有強烈的同情心,不能對患者的哭鬧、喊叫等行為責罵或者是熟視無睹,漠然置之,應針對其恐懼心理進行安慰及心理開導,消除其恐懼心理。其次有意識地與患者多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給予一些生活上的幫助,使患者能用自身的意志克制自己的行為,對部分極度煩躁、恐懼的患者,可酌情讓家人陪伴,使患者獲得一種安全感,必要時可使用一些鎮靜劑,幫助患者休息,同時給予安慰,體貼和鼓勵的語言和行為引導護理論文護理論文,使患者感到受到了尊重、關心和重視,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證充沛的精力,順利分娩。
2.3 分娩期 分娩期因宮口已開全,疼痛感相對減弱,而下墜感和憋脹感增加,并伴有便意,此時護士應耐心安慰,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現象,不必緊張,也不必要害羞,在應該用力時大膽地向下屏氣,并告知胎兒在產道時間過長的危害性,講解分娩時的呼吸技術和軀體放松技術,并詢問是否口干,是否需要喝水等,盡可能滿足產婦的正當要求,在宮縮間歇期可告訴產婦全身放松休息,適當地應用表揚、鼓勵的語言,幫助初產婦解除畏懼、害羞、無助心理,使其放松心情,配合助產人員安全分娩。
3 小結
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以減輕產婦的各種心理反應程度。在整個產程中要熱情接待孕婦,關心孕婦,做好孕產婦正常分娩知識的宣傳,講解影響分娩的各種因素,充分了解孕婦各方面的情況,多安慰、多鼓勵,消除其陌生、恐懼、不安全感,從而減少產后出血,縮短產程,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率,保證母嬰平安。
【參考文獻】
[1]張麗芳,包翠榮.待產婦心理狀況調查分析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07,15(2):66.
1.社會化造成的“排異性”心理
美國學者G·奧爾波特通過對歷史上各種偏見發生和持續過程的研究發現,在同一文化圈內,許多偏見和排斥心理最初之所以發生,主要是由于那些有權勢的社會集團為了使自己對無權無勢的社會集團的剝削統治合理化而制造出來的。群體和個人間的競爭和沖突并非是“排異性”社會心理產生的必要條件,即使我們消除了所有的群體性沖突,偏見和隔離也不會從社會上徹底消失,偏見和排斥的產生還有其文化歷史因素。文化傳統有很牢固的特性,它使得最初的文化因素消失之后很長時間,文化傳統還會繼續存在。解放后我國所實行的戶籍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勞動人事制度等一系列相關制度中,將干部、工人、農民分為三個高低有序,管理嚴格的三大階級,這三個階級間的社會地位、機會獲得和社會資源的占有量上都嚴格有序,農民始終處于最底層,他們社會地位最低,社會資源的占有量少,缺乏上行流動的機會。長期處于下層社會使他們被認為是一群素質不高,沒有高成就動機,只要求養家糊口生活的人,這種偏見一旦形成并傳播開后,便融入到文化傳統中,并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偏見,這種氛圍中的兒童對于偏見是服從的,首先是形式上的相符,后來就內化于心,并一代代傳遞下去。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受過較好的學校教育,在他們社會化的過程中就已經遭遇過城市社會對他們歧視和偏見,就已經意識到農民身份在城市中的尷尬,這也是他們雖然進入到城市中,卻很難融入城市社會的原因。人們早期社會化是以后社會化的基礎,而城里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也學會了對農村人的偏見與排斥,而且這種看法一旦形成也很難改變,會在代際間傳遞下去。
2.職業身份造成的“排異性”心理
從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來看,他們中多數在城市從事著傳統產業部門的工作。這里似乎印證了托達羅的一個觀點,無技術的來自農村的工人首先會在“城市傳統部門”中就業一段時候后,再取得更加長期穩定的城市現代部門工作。但是,這并非是農民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還有體制性原因。由于戶口的限制,他們進城后面臨的是一個分割的勞動市場,他們只能在“非正式的勞動市場”中尋求“城市的剩余工作”。
新生代農民工基本都是從學校出來的,不少人能說標準的普通話,家庭條件也好了很多。在這種背景下,年輕人的工作耐心不如第一代,吃苦能力差,選擇性更強。而且他們希望能夠邊工作之余掌握一些技能,這就決定了工作時間不能過長,不能無限制加班。對他們而言,城市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意味著不一樣的前途,不一樣的命運。他們希望通過進城務工經商,徹底告別祖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嚴格的戶籍制度、冷漠的社會歧視等一道道有形無形的門檻不斷粉碎著他們的城市夢想,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又不斷消融著他們對家鄉存有的情感認同和社會記憶,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也使他們漸漸不再適應農村的生活方式??傊绕鸬谝淮窆?,他們真正成了既融不進城,也回不了鄉的“夾心人”。
二、新生代農民工階層的自卑心理分析
“夾心人”的社會處境使新生代農民工長期游離于城市社會邊緣上,被排斥在主流社會以外,這導致并加深了他們的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反過來又使他們更加的孤立與隔離。
“個體主義貧困觀”認為貧困是由于個人的原因所造成的,是個人能力的不足、素質的不高、懶惰等原因而導致的。這種將貧困歸因于個人過錯的觀點近幾年來在我國大眾心中還有很深影響。農民工階層一般是處于社會的底層,是城市中的弱勢群體,過著相對貧困的生活,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農民工階層往往被視為是能力低下的、懶惰的群體。持這種觀點的如果只是一個或者幾個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但是當前中國社會中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這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文化氛圍。農民工處在這種氛圍中或多或少的受到這些看法的影響,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而農民工由于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結果產生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和價值體系。這種“亞文化”一旦形成便會對周圍的人和后代產生影響,從而代代相傳,于是貧困便在這種文化的保護下維持下去。
當前,中國新生代農民工依然遠離主流社會的居住點,聚集在市郊等一些地方,形成了自己的“社區”。他們在這些社區生活并發生人際互動,一段時間后必然會形成屬于自己的共同亞文化,而農民工階層“夾心人”的社會處境和被排異的現狀也必然會融入這些亞文化中,并對處于其中的農民工造成影響。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亞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擴展性和傳遞性,對農民工子女的成長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使他們從小就帶有了一種自卑陰影,影響他們今后長遠的發展。
三、新生代農民工“越軌”心理分析
美國政治學家在對美國社會移民進行研究時發現,與第一代移民比較,第二代移民的心理和行為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第一代移民由于有遷出地境況的比較,對于遷入地的社會不公平往往有較高的認可度,或者說,雖然他們在遷入地感受到種種歧視,但由于已經比原來的狀況有了改善,他們一般并不奢望與遷入地居民有完全相同的權利和地位。第二代移民則不同,他們對于生活滿意程度的參照群體主要是遷入地居民,他們缺少父輩那種對生活的滿足感。相反,當他們較多地體會到與遷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時,便會在心理上產生更多的被歧視感和被剝奪感,形成強烈地上行流動需求。在這種心理預期的驅動下,第二代移民面對不平等缺乏忍耐性,當面對社會不公時,他們往往會采取一些比較激烈的對抗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他們不滿。所以,第二代移民的失范行為較多,犯罪率也較高。
挫折——侵犯理論認為,人的侵犯行為因為個體遭受挫折而引起,侵犯是挫折的一種后果,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為先決條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導致某種形式的侵犯行為。由于體制、制度、觀念的種種限制,新生代農民工受到歧視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即便他們一開始進城時懷著種種美好的夢想,也在現實的面前被無情的粉碎了,收入比城里人低,很少的晉升機會和培訓機會,處于這種充滿挫折的環境中,他們對社會的不滿會以越軌行為表現出來。
其次,“標簽理論”認為行為是由社會反應以及越軌的頻率和特性來定義的,個人與群體之所以做出過激的行為,是因為人們制定出了“規則”,而那些違反這些“規則”和“規范”的行為便被認為是“越軌行為”。一旦這種標簽被貼上,這個人或者群體的生活將受到極大的限制,他們可能不得不繼續扮演越軌者的角色,做出行為。從第一代農民工開始,城市民眾極易將農民工與偷盜、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聯系起來,一旦某地發生了違法犯罪事件,外來的農民工便成為首要懷疑對象,這種刻板印象一直延續至今。
再次,“價值沖突理論”認為,越軌心理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持不同價值觀念的社會群體,由于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不同,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因而群體間的沖突經常不斷。農民工來到城市中,城市里的許多規范和觀念和鄉村有很大不同,他們的到來也損害了城市中某些群體的利益,對于這樣的沖突,解決的方法往往不是通過交涉而和解,而是通過權力的使用來壓制農民工,使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權力較大的階級或群體,這種壓制容易導致農民工越軌行為和心理的產生。
最后,在犯罪經濟學看來,犯罪產生的原因在于犯罪人因實施犯罪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為犯罪所投入的成本。人們之所以犯罪,原因在于個體是理性的、是精于計算的價值最大化者,在他權衡犯罪所得大于因犯罪而可能遭受諸如刑罰懲罰的損失時,追求利益的動機刺激他實施犯罪。犯罪的成本是指犯罪的個體為實施犯罪而支付的成本代價,由犯罪的直接成本、時間機會成本和懲罰成本三部分構成。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地位較低,占有的資源較少,他們犯罪時付出的成本相對來說就比較少,一旦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那么他們失去的僅僅是現有的比較少的資源,如果僥幸不被發現的話,他們可以從中獲得收益。這種成本和收益的不平衡很容易導致越軌行為的發生。
四、結語
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更加渴望城市文明,意識和行為已接近于城市人,但因
為個人、制度和市場等多方面原因使他們產生了一些負面心理現象,要從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高度來認識和解決農民工的心理問題。首先,這些心理問題都是由于現行的農民工體制弊端所造成,在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可以不要也不應該要這一套農民工體制的做法。其次,進一步消除戶籍制度的影響,模糊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界限,徹底擺脫實際上存在的農民與非農民的身份限制。最后,要利用現有媒體宣傳對農民工正面的認識,利用輿論和教育改變對農民工的偏見和歧視。
參考文獻:
[1]徐迅雷.第二代農民工向廉價勞動力說“不”[N].北京青年報,2007-02-11.
[2]朱力.論農民工階層的城市適應[J].社會學,2003,(3).
[3]樂國安.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4]徐旭忠.第二代農民工調查——沒有退路的城市新群體[J].半月談,2006,(10).
[5]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黃廣明.民工80后[N].南方人物周刊.
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或者寫起來很復雜的文章真的不是一件輕松地事情。一到期末,很多學科課程要結束了,老師總是布置一些讓人頭疼的結課作業,但是對于復習時間本來就不充裕的同學來說,學科作業真的是幫了大忙了呢!
長期提供作業、演講稿、報告、畢業論文等服務。此外,不論是大學生還是企事業上班,乃至小學生作文,我們都是可以處理的。下面以小學生作業為例,分享一下小學語文記敘文作文寫作常識。
記敘文類的文章心理描寫是否到位能給讀者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心理描寫常用的方法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等方面。恰當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文章主題。常用的心理描法有直接描寫、抒情獨白、心理分析方式、行動表現方式等等。那么多方式怎么辨別呢?
直接描寫的判斷很簡單,句子中含有“想”等關鍵的字眼作為明顯的標志?!跋搿弊只虺霈F在心理活動之前,或出現在心理活動之后?!跋搿弊趾笥械挠谩岸禾枴保械挠谩懊疤枴钡茸鰳耸?。抒情獨白是用抒情的筆法展示人物的內心矛盾和思想斗爭。心理分析式即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讀者對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行動表現式即恰當的描寫人物富有鮮明個性的動作,傳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多出現在小說、戲劇、記敘文體裁中。
本文只要介紹了四種心理描寫方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對于文章、作業,如果你有時間,還是建議自己完成比較好,要是真的擠不出時間,文章、作業就交給吧。
論文摘要: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消費心理學是一項有著意義卻普遍缺失的內容。為了在高職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妥善的納入消費心理學內容,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設想,指導學生通過學習運用消費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改善設計創作,增強市場適應能力。
一、消費心理學在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體系中的存在意義
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與商業活動息息相關的藝術設計門類,商業性是其基本屬性。廣告、標志、版式、包裝、展示以及“VI”設計等,無不因商業上的需求而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商業平面設計作品,其內容往往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展示、宣傳,其對象,即該作品的目標受眾,往往是其所展示的商品和服務的消費者。作為一個商業平面設計作品的作者,受眾對該商品和服務的心理訴求,是其進行設計創作無法繞過,必需思考的問題。因而,具備一定的消費心理學知識,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平面設計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以培養市場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要培養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設計人才,非常有必要對其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進行消費心理學教育。然而,目前我國高職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現狀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圍繞著構成這類基礎課程和標志、海報、包裝、“VI”設計等應用課程來組織,像消費心理學這樣的市場導向性課程的意義卻始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課程設置,看似基礎扎實、知識體系完整,卻與市場嚴重脫節,培養出的學生市場適應能力不強,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二、在平面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消費心理學教育在設計類專業中的存在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部分學校也進行了將其納入設計類專業教學內容的探索。然而,對于高職平面設計專業來說,在短短三年的培養時間內,教學內容本已較多、課程也比較緊湊。那么,如何將消費心理學教育穩妥的納入到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內容,并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呢。作者提出了在畢業設計階段實施消費心理學教學的設想。理由如下:
1.不宜過早地給學生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
高職類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基礎相對薄弱,這些學生在入學之前接受的幾乎都是繪畫基礎課程,對設計幾乎一無所知。入學后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一方面是要夯實他們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方面的功底,另一方面是要循序漸進地教授他們平面設計的知識、技法,培養他們設計思維和創作能力。如果在他們還沒完成平面設計的基本課程,完全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時候,就過早的給他們灌輸消費心理學知識,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讓學生摸不清頭腦、理不清思路。
2.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經過前幾年的學習后已經基本掌握了平面設計的基礎技能,同時,此時的學生開始初步接觸社會、接觸市場,通過實習和找工作的經歷,對專業方向所涉及的市場和消費者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具備了接受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
3.畢業設計階段的消費心理學教育最具效果
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面對就業的壓力和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的挑戰、他們有了解市場、了解市場的主宰——消費者心理的渴求。而每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在他們根據興趣、根據對職業發展的意愿或者實習的經歷確定畢業設計項目的時候,都有著完成一件足以證明自己實力的完美作品的強烈愿望,所以這個時候的學生在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的價值和意義之后,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同時,畢業設計階段緊鄰就業,這時候組織他們學習消費心理學知識,且經過與畢業設計項目的結合運用,印像清晰、深刻,在畢業開始工作后,這些剛學到的東西拿來就能用,具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消費心理學教學實施
1.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
消費心理學知識的講授是實施消費心理學教育的基礎環節。由于畢業設計階段的高職學生往往一邊忙于實習,找工作,一邊進行設計創作,能夠集中起來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講授消費心理學知識內容,不可能像商務、市場類專業的學生那樣系統、全面,而應對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征、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和外部條件等在內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理論,進行概括性、普及性的講解,并對消費者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研究分析方法進行闡述。目標是讓學生在了解消費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學會應用消費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消費心理分析。
對于講授的形式,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能請校內外教授消費心理學的專業老師來進行講座,專業老師的講座,因其經驗豐富、內容全面、講解權威,顯然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而沒有這種條件的,則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可以通過收集、整合一些消費心理學的教學視頻、教案和教學課件,組織學生進行集中學習,憑借自身理解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講解。而這就要求指導老師熟悉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同時具有較強的知識整合能力和再演繹能力。而無論進行哪種形式的講授,指導老師都應選擇一些消費心理學的相關教材、文章、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補充學習。
轉貼于
2.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分析
在完成了基本知識理論的講授之后,指導老師便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消費心理學原理,對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進行心理分析。
進行心理分析的具體方式,可以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畢業設計項目,運用所掌握的消費心理學基本理論知識,完成對自己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分析作業。也可以將有相似畢業設計任務的學生組合起來,成為受眾心理分析小組,小組成員間分別針對各自設計項目的目標受眾人群心理進行相互討論分析,并完成各自的心理分析報告。
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對設計項目目標受眾人群消費心理特征的判斷和確立,包括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層次、消費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在理性程度、細致程度、情緒和偏好的持續程度,對流行和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生活節奏和時間觀念的方面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在消費的目的性、瀏覽、選擇和購買習慣,對品牌、包裝和廣告宣傳的認同度等方面的消費習慣偏好特征,這些設計作品的定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目標受眾的消費動機,消費動機和受眾的消費心理特征,構成了消費者對消費對象的心理訴求,對消費動機的分析決定了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吸引受眾眼球。第三,設計作品方式,通過對設計作品、接觸受眾時的方式、環境對受眾產生的感官影響和心理變化的分析,為設計作品的設計創意尋求依據,設定條件。
3.對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調查
學生自己或者學生們之間運用剛掌握的消費心理學知識,針對目標受眾所進行的理論分析,難免有“閉門造車”之嫌。而檢驗理論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調查實踐。所以接下來要求學生們運用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分析方法,對擬定的設計作品的目標受眾進行現場調查。
消費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綜合調查法、實驗法等。受處于畢業設計階段的學生的組織能力、物質條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前三種相對簡單、便于開展,較為適合作為受眾心理調查的方式,其中通過調查問卷收集、了解受調查者信息的問卷法,因其使用預先編制的問卷表格,標準化的問題設計使信息收集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相互比較,因而最為適合學生采用。
問卷調查由設計、組織、調查、匯總、分析等一系列步驟組成,工作量較大,需要學生分組開展,分工合作。這樣,我們之前提到的心理分析小組,就可以由此延伸為心理分析調查小組。問卷表格應由學生小組根據設計項目的調查需求自行設計,指導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表格應包含受眾心理分析的主要內容,形式上應多做選擇,減少文字填寫量,從而方便受訪者填寫。
組織對目標受眾人群的心理調查,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且通過在現場調查中與目標受眾的溝通交談,既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又因為與目標受眾的直接接觸,為即將開始的設計創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性認識基礎。而通過將調查結果與之前的理論分析進行比較,對理論分析進行驗證、補充和完善,可以使學生在將來的設計實踐中進行受眾心理分析的經驗更加豐富,充實。
4.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
通過現場調查及匯總、分析,掌握了目標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特征和消費動機,也就是把握了目標受眾的心理訴求,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也就有了準繩。
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簡而言之,就是決定設計作品通過哪個方向入手、以哪種方式滿足受眾的心理訴求。對于平面設計作品而言,就是為滿足目標受眾人群的主要心理訴求,決定從其設計內容哪些方面的特質、性能入手,采用何種創意烘托該特質、性能,使用那些元素構成畫面、采用怎樣的色彩搭配、形成什么樣的設計風格。比如設計一款為年輕人目標消費人群的服裝品牌海報,可以突出其時尚、運動、自我等方面的品質風格,可以通過展示其品牌代言人的青春魅力、運動活力的畫面,采用新潮、簡短、有力的流行廣告語來反映這些品質,可以采用鮮艷的色彩搭配、充滿動感的線、面構成,炫酷的字符設計等,形成直接、明快的設計風格,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心理訴求。
完成了對設計作品的消費心理定位,作品創作的消費心理學準備即已完成,即可進入設計創作階段。對平面設計專業結合畢業設計實施的消費心理學教學也就由此收官。
四、結束語
通過與畢業設計相結合的消費心理學的教學實施,使高職院校平面設計專業學生了解了消費心理學知識,提高了運用消費心理學方法改善創作,增強作品市場適應力的意識和能力,為將來能夠設計出符合受眾心理訴求的成功的設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萍. 消費心理學教程[M]. 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2]祝帥. 設計觀點[M]. 遼寧: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