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2: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應試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這個轉軌的過程中,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廣大教師都需要轉變教育思想,加入到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參與教育科研活動,不僅有助于先進的教學思想的傳播,新的教學方法的推廣,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師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論文和科研報告是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兩種主要形式。廣大教師無論參加何種規模的教育、教學科研活動,最后都要以論文、實驗報告等形式把成果發表出來,讓同行評判、分享、借鑒。因此,了解撰寫教育論文、教育科研報告的一般程序是十分必要的。
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一、論文種類和作用
從論文的內容形式來看,一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例如,指出應試教育的缺點;提倡素質教育,論述它的優點及重要意義。又如,批評傳統教學方法的滿堂灌、機械訓練等不足之處,倡導啟發式教學,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收集、整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例如,關于比較教育研究的文章,在收集各國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關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比較研究,得出共同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分析學生在掌握幾何概念過程中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探討排除思維障礙的方法,提出改進幾何教學的建議。
論文的應用很廣泛,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論文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論文往往影響人們的思想,是社會進步發展的文化基礎。
第二,論文是以文字為媒介表述研究成果的形式。作者經過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綜合、理論論證等,得出一個結論或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便解決一個實際或理論問題。而這些必須要以文字為媒介把研究成果固定、表述出來,讓讀者評判、借鑒或運用之解決問題。
第三,論文是測量作者研究能力的手段。論文的水平能反應作者的知識理論水平、思想方法、研究能力、文字能力等。
第四,論文是培養研究人才的重要途徑。論文的寫作過程是作者學習、研究的過程,也是能力得到鍛煉、提高的途徑。
二、選擇論文的課題
(一)選擇課題(簡稱選題)的含義
從教育科研所探討的問題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課題。
第一類是基礎理論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什么是教育的問題。如:“教育應當具有什么功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等。
第二類是應用性的課題。在這里主要探討怎樣教育的問題。如:“教學什么樣的內容”、“選用什么樣的教材”、“采用什么的教法”等。
這兩類研究課題都非常重要,并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但是,作為小學教師和教研人員,我們一般應當把自己研究的重點放在應用性研究的課題上。
從課題選擇本身的含義來看有兩種。
第一種是廣義的含義。研究課題的選擇,即選擇、確定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例如,是選擇教育基礎理論方面的課題,還是選擇應用性方面的課題。
第二種是狹義的含義。在自己的研究范圍內,確定論文的中心論題。也就是在小學教育、教學的范圍內,確定研究什么問題。
我們這里主要指的是第二種含義。
(二)選題的最佳考慮
現實教育實踐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成為論文研究的課題。有些問題的指向非常廣泛,帶有很大的普遍性,問題的解決需要較長的時間和較大的精力。對于普通的研究者來說,限于自身的素養和客觀的研究條件,并無能力來承擔。有的又太過具體,缺乏普遍價值。所以,我們必須兼顧各種條件,發現那些既是必要,有新意,又有可能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考試制度 改革 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考試制度的改革,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等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大學生經過應試教育后,繼續接受應試教育的培養,從而限制了知識在主體接受過程中的運用、創造、更新和發展,這是制約我國大學生素質提高和創新能力關鍵所在,完全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一、推進高等學??荚囍贫鹊母母?,樹立以人為本的原則
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其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推進高校課程考試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考試理念,以培養挑戰性人才為目標,著眼于素質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社會文明良性發展的人的知識潛能的有效發揮。因此,適應科學發展觀的課程考試,不是書本或課程知識簡單的再現,也不是局限于對現有知識的簡單理解。
但是在我國實施的教育思想、教育體系是以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和主導型考試體系,特別強調知識的繼承性、系統性和完整性,讓學生很快具備厚實的基礎知識。雖然不同程度地實行了學分制,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仍然普遍存在,課程考試體系依然陳舊,沒有適時而變,背離了經濟全球化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是科學的發展,背離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成為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阻力。理解記憶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前提,是課程考試目的的初始層次。如果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對現有的知識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獨創性地運用新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才是課程考試的目的的更高層。因此高校課程考試改革,必須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為價值取向,樹立以人為本的考試理念,做為高校考試改革和教學體制改革的有效切入點,其根本是對應試教育的徹底否定。
二、高??荚囍贫雀母锏谋匾?/p>
高校推行考試制度改革是教學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未來社會競爭的成敗取決于人才的競爭。高校做為培養高級復合型人才的培訓基地也就成了這種競爭的關鍵。所以如何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復合型人才是高校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只有在進行教學體制改革的同時側面地推行考試制度的改革,才能確保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效果。
傳統的考試制度常見問題表現在:
(一)考試內容局限性強。一般以統一的課程或教材為基礎考試。命題原則和方法簡單,結果導致教師在課程上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給教師拓展教學內容結合教學進度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或介紹學科前沿的和發展動態帶來困難,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死記硬背,質疑能力差,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過分夸大考試的功能和作用,負面強調考試的結果和評判。標準型、規范性的試卷只能從一定程度上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品德、智能、個性等方面的水平,沒有考核能力。由于傳統考試制度以考試成績一刀切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一考定終身,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學校、學生乃至整個社會以犧牲素質教育為代價,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推向極端,形成所謂負面追求及格率的應試教育,這種考試制度帶來了多種負面的效應,作弊就是其中一個,學生為了應付考試發明了許多作弊方式,帶紙條,抄襲別人答案,替考。更有甚者還專門制作作弊工具,要以此挑戰不及格的考試模式,這更引人深思。
考試成績與獎金掛鉤,與評優掛鉤,加劇了學生功利化傾向,低層次上滿足了學生虛榮心理。
一般高校課程考試都集中在學期末進行,并且拖延時間較長,使學生平時不學,只要短時間的集中復習就能應付,甚至得高分,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平時認真學習的積極性,助長了一些學生的投機行為。
(三)影響學生個性發展。在當前考試制度導向作用下,學生只注重考試科目的學習和分數,而不注重其他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素質的培養,也不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把上課死背書本知識作為學習任務,應付考試作為學習的目的,而忽略了利用更多的時間去涉獵更多的知識,去看與專業相關的書刊,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三、新型考試制度的改革途徑——共四個方面創新
1.從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出發,樹立科學的考試理念
科學的考試觀念要從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著重強調人才培養效果。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改變偽科學的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的素質教育模式,讓學生
樹立考試并不是標志著一門學科,或一個階段學習的結束,而是對上一個階段學習效果的一種互動式總結的觀念。同時要科學地創建考試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考試本身的權威性、公平性、公認性原則,以確保人才培養的效果。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明確考試目的??荚嚨母灸康脑谟跈z驗學生水平,教師的教育能力,學校的培養水平,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手段,而傳統的考試制度更是片面側重于考,教育成了考試的附屬,嚴重地偏離了人才培養的教育軌道。所以考試改革,必須 要明確其為教學服務的原則,考試目標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荚嚹繕藨越虒W目標所規定的知識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過程進行質量監控,通過考試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饋教學信息,檢測教學效果。
2.根據專業課程特點,不斷豐富考試形式
目前一般高校的考試形式還以單一的書面考試為主,在考試的評價上過分依賴考試成績,不能夠全面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際能力,不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從改革考試形式入手,采取多種考試形式相結合的措施,將單一的考試方式向多元化方式轉變。
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考試形式。如:理科可以筆試和實驗環節的考試結合起來;文科可以把筆試與論文、口試、作品、設計、調查報告等形式結合起來。
不同的課程可以選擇不同的考試形式。如:比較重要的基礎課、專業課可以采取閉卷和一頁紙開卷的考試形式,通過強化學生記憶或強化學生的歸納與綜合能力,更扎實地掌握專業知識。
對于某些選修課,即使是同一專業,甚至同一班級的學生也應允許學生根據其學習的側重點的差異,追求的發展目標的差異等選擇不同的考試形式。如:有的學生將來從事文案工作和研究生工作??梢赃x擇論文形式進行考試,有的學生需要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可以選擇口試形式,有的學生側重于全面掌握該門課的知識體系,可以選擇開卷形式。當然這樣會給老師命題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假如我們的任課教師能夠對所任課程整理成一套包括筆試、口試、論文等多種形式的試題庫,形成智能化題庫,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這樣既能體現個性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符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3.改變一次性考試方式將考試分階段進行
教學是動態持續過程??荚囎鳛榻逃虒W質量的評價手段,要達到客觀評價的目的,其評價活動就必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在每個章節結束后布置考題,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以小論文的形式完成。在課程結束后出若干個綜合題,有學生自主選擇或以開卷形式考試。教師在學生完成章節小論文后,安排論文回顧,總結學生答題情況,對學生在論文中反映出的問題做解答或者學生開展討論,鼓勵創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小論文的形式理清概念,逐步消化所學的知識,學會查詢資料,增強實際寫作能力,同時不再以一次性考試決定成績,減輕了學生考試壓力,最終將考試變成實現自我價值、體現自我價值的體驗。
4.根據學科特點,合理配置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要從培養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出發,重點突出學科的特點,變學生死記硬背式的被動學習為以靈活掌握知識為目的的自主學習。如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出題或以結合實際討論等方式出題,都會受到良好的效果。使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鍛煉和提高,真正發揮了考試的實際作用,達到了提高學生實際水平和能力的效果。
綜上所述,考試制度改革是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關系到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成敗,推動考試制度改革必需經常性地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既要解決思想開拓創新,又要科學分析、實事求是不斷修改和完善各種考試有關的制度規定;推進考試改革的健康發展,通過考試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達到教、學、考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姜艷萍.高校考試制度問題探析[j].黑龍江教育,2008,(7).
[關鍵詞]金融專業 教學 素質教育 實施
何謂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立場說,素質教育是力求培養人性的全面的與最佳的品質以及促進健康個性形成的教育,而“應試教育”則是加速人性異化并導致不健康個性產生的片面的、落后的、病態的教育。高校金融專業,承擔著培養懂專業、懂外語、懂理論,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金融入才的責任。金融專業高職高專教育應主要按照社會的實際需求,以能力為本位來組織教學,即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職業能力作為組織教學的出發點、教學過程的主線、質量考核的主要標準。從未來新世紀的特點考慮,我們培養的人才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如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創新素質等。切實加強道德、文化、人文心理、能力等智力素質的教育,加強意志、溝通、協調、管理、競爭等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實施真正意義的全面素質教育。
一、充分利用電子化、信息化教學手段
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化的環境下,合格的金融人才應該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電子和網絡技術來獲取信息、反饋信息,并做出相應決策和創新。針對金融網絡化的發展趨勢,要運用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手段來培養金融人才,信息網絡化對金融教學的含義不僅僅在于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而更根本的是理念上的革新;金融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要培養熟練掌握金融理論的人才,在新的經濟時代,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追求情息、運用新信息、傳播新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具有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從瞬息萬變的事物中捕捉有用信息的人才,這種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只有在反復使用的電子化、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訓練中才能培養出來。
二、建立科學規范的課程考核體系
課程考核既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一種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衡量,反過來又對學習和教學組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與其他學科大同小異,許多高校的金融學科長期以來也是采用以期末筆試作為惟一的考核手段和評價尺度。為了克服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病,必須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以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依據,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當然,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學歷培養層次,考核的方式和內容、重點應該是不同的。
本科生層次考核的重點應該放在課程的學習上,需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主要考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運用能力、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基本技能、創新能力、學習態度與投入狀況等。例如中央財經大學的“貨幣銀行學”課程設計了“多元化一全程性一復合式”的考核體系,將平時考評與期末考試相結合、量化指標與非量化指標相結合、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相結合、專業考核與素質考核相結合,設置了分值結構多元化、考核方法多元化和考核內容多元化的考核體系,特別加強了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綜合評定課程的學習成績,努力提高考評結果的真實性、公平性和合理性。這種考核方式有利于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獲得不斷適應經濟和金融發展變化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在碩士研究生層次,可以采取課程學習與研究能力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學術學位的碩士需要以撰寫學位論文和答辯為最終的考核方式,但金融管理碩士和專業碩士可以不必寫作學術論文,而以案例分析、設計管理方案或建立模型等方式作為最終的考核方式,并且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社會評價等多種形式不同權重相結合的方式確定成績。
在博士研究生層次,考核的重點應該以研究和創新能力考查為主,課程學習為輔,即使是對課程學習的考查,也需要不拘一格進行個性化考核,重點考查其學習態度和理念是否端正、方法是否科學、基礎是否扎實、思路是否正確,而最重要的考核指標和權重應該是其研究成果有否創新或突破。
三、挖掘專業課教材中的素質教育素材,融素質教育于專業教學之中
在地方高等院校,專業教學占學校教育的絕大部分時間,融素質教育于專業教學之中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應當注重在金融專業教學中挖掘人文素材。金融專業課程的系統性、邏輯性和科學性都很強,專業課程的教學相對比較枯燥。但是,專業課程并不是沒有素質教育教材的,只要教師深入到專業知識之中,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豐富的素質教育教材,結合課堂教學,加以引導,就能進行能力培養,提高知識傳授質量。此外,可以在金融專業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的內容,不僅使學生明白科學原理的來龍去脈,而且加深學生對價值觀、人生觀的思考。如在《貨幣銀行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貨幣的產生、發展、定義,讓學生討論“金錢是萬能的嗎?”通過學習,學生知道貨幣產生于商品交換之中,貨幣的形態經歷了實物、金屬、紙質、電子貨幣的演變。不管是何種形態的貨幣,它的基本職能都是交換的媒介。因此,大部分學生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有很多東西像健康、愛情、親情,用金錢是買不來的。也有學生認為沒有錢,愛情、健康就沒有經濟的保障。爭論的結果是:我們要建立正確、健康的金錢觀,學會掙錢,學會花錢,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能拜倒在金錢的腳下。筆者認為這樣的討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正面的積極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趙 巍 古龍高: 國際化趨勢下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 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2)
[2]葛開明:建立面向市場的金融專業實驗的實踐與探索[J].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 2007,(04)
關鍵詞:小學生 作文 創造性思維 培養
我國媒體和公眾對應試教育的批評之聲不絕于耳,應試教育模式注重背誦記憶和教條式的思維,阻礙了創新文化的形成。小學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進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在小學教育中加強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鑒于小學作文教學的特殊性,作文寫作往往不會受到標準答案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創造性,因此我們可以著重研究以作文教學為抓手,全面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創造性思維的內容
對小學生來說,創造性思維的定義應該是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提出不同見解,找到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法的一種思考過程。具體來講,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逆向思維,這是一種辯證思維,是指善于從反面來認識事物,因為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老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在作文中突破傳統思維,提出不同于主流觀點的見解。特別是在科學研究領域,逆向思維是突破學術瓶頸的重要思維方式,很多創造性的科研成果都與研究人員的敢于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有重要關聯。
2.發散思維,這是一種善于使用不同學科知識分析問題的思維,例如能夠使用歷史課程的知識來解讀語文課程中的人物。當學生具有良好的發散思維,他們在未來的實踐工作中便能擁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應對一些復雜的綜合性較強的問題。
3.邏輯思維,這是利用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的方法來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小學生在作文中通過對《半夜雞叫》《閃閃紅星》等文章中的地主人物角色進行歸納,認識到地主階級的一些特質,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
4.感性思維,與邏輯思維不同,一些學生善于利用感性的認知來分析事物,例如結合生活中的經驗來看待問題,又如通過對一些事物、作品的獨特感受來認識問題等等,教育者應當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思維的特殊性,激發學生的感性思維。
二、小學作文課程對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重要作用
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它沒有標準答案,能給予學生自我創造的空間,對文字能力、思維模式的培訓很全面,又非常貼近生活,是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平臺。
1.語言與思維具有密切關系
人類為思維的活動其實就是將一項事物轉化為語言,然后進行整合加工,最終輸出的結果。所以語言是思維的必須媒介,作文教學則是關于語言文字學習的重要環節,所以很多老師都發現,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其他科目的成績,特別是文科方面的成績通常都不錯。因此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必須以語言文字學習作為基礎,作文教學能夠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分析問題、表達觀點,當然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平臺。
2.作文教學有助于豐富閱讀量
作文教學的一大優勢在于更夠不局限于學科的限制,作文的內容可以十分豐富,通常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議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了解一些歷史典故并用來作為論據,又如說明文的撰寫需要學生對某一些科學自然知識有所認識,再如散文的撰寫能夠促進學生學習一些優秀的文字作品并發展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都是其他學科所不能兼顧的。
因此作文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們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當學生不斷積累知識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思維模式上就更有可能產生質的變化,為構建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
3.作文教學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作文寫作的特點就是主觀性較強,不要求嚴密的數理分析,更不要求得出唯一結論,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解讀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最終提出的觀點也可以是大相徑庭的。因此作文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環境,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本來就比較活潑,他們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想,只要文字優良、思路通順、觀點鮮明,就可以得到較高的分數和老師的表揚。所以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最大程度得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必擔心“標準答案”帶來的限制,可以更加自如的體會和運用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寫作。
綜上所述,作文教育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好小學作文這一教學平臺,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相對彈性的教學標準來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當然我們也需要注意,在制定具體培養方案時,還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采用較為直觀、通俗、包容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結論
小學作文教育是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良好平臺,我們必須善用作文教學的特殊性,利用通俗、易懂、直觀、有趣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活力和思考興趣。在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更加重視文章的立意,并且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靈活運用作文題目、敘事角度、寫作體裁等內容,綜合搭配,創造出多種多樣的,符合小學生特點的作文教學內容。只要能夠在作文教學中長期堅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然會取得良好的成果,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劉生,創造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79
[2]卞平、羅偉濤,創造性思維的原理和方法[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18
[3]何克抗,網絡時代呼喚教育理論創新(上)――對皮亞杰(J?Piaget)“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的質疑[J],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10
論文摘要:技工學校的培養目標是針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的需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突出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專業技術特長、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技校畢業生工作在生產和社會實踐的第一線,直接體現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進步程度。因此法制教育對技工學校的學生尤為重要,有助于學生快速了解社會、熟悉社會、適應社會,增強就業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
1技工學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辦法。
未成年人自身辯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點,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了從寬處理的政策。但現在的情況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1.2 法制教育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內容。
技工學校學生多是初中畢業生,有的還沒有初中畢業,學生來源復雜,學生的文化程度、自身素質普遍較低。有的學生甚至已經不能被社會所接受。學校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培養和教育的重要場所,擔負著為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輸送人才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教育,強化技能訓練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理想情操的培養,特別加強了學生的法制教育,使其更加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和需要。
1.3法制教育是青少年個性發展和成材的前提。
素質教育、大眾化教育促進了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應該看到:“應試教育”雖然已受到社會的強烈抨擊,但它仍有一定的教育市場;大眾化教育中的職業技術教育有待于發展和規范;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的個性得不到發展和充分利用,缺乏動手、生存和就業等能力。 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個性發展,使各具個性的青少年人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最終實現人人都成才,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才,是我們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當務之急。
2 技工學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技工學校的教育教學研究部門缺乏對技工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沒能較系統地研究出一套將法制教育、德育教育、職業指導相結合的素質教育體系。
任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積極參與性不高?,F在的法律課教師多為帶班上來的政治教師,其中很多教師可能從來都沒有接觸過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教學方法便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導致很多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進行填鴨式教學,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使法律課成了純粹的知識講授課,學生沒有任何積極參與性可言。起不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的目的。
教育導向錯誤。目前的學校教育雖然一再強調素質教育,但這是一種斷層的教育概念,它和后面更高階段的教育目標是不銜接的。在應試教育的模式沒有真正改變的情況下,從教師、家長到學生,沒有一方會接受所謂的素質教育。因此在素質教育或整個教育理念中事實上存在著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東西,它必然異化了素質教育而使它形同虛設。
教育方式不當。一些教師對學生缺乏愛心不尊重學生的人格,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善于教育引導,未能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作用;更有一些教師師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養,陋習不避學生耳目,污染了學生的視聽。在這種缺位教育的環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輔導,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一旦處于誘發環境中,極易釀成違法犯罪行為。
義務教育階段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學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學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目前雖然社會各界都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應試教育的影子仍然揮之不去,升學率還是家長、社會以至學校自身對教育成果的評判標準,雖然有些學校領導自己也認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無奈,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在課程安排上,重視程度上還不夠。這就給技工學校的法制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技工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 3技工學校法制教育的對策建議
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薄弱環節,應引起高度重視,將技工學校學生的法制教育納入整個社會普法的系統工程。將法制教育作為強化學生素質,深化德育教育,完善就業和創業的重點。
3.1國家必須承擔起責任主體的責任。作為公權力的人,國家是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負責的主體,因為它掌握了國家的所有資源,只有它有條件也應該為此負責。一要有明確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個全面的青少年立法體系。其次要明確立法的主旨。從反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角度出發,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應是對青少年進行保護,保障他們健康成長。因而,相對應的,應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受理機構的設置、處理原則的確立以及保護措施的制定等方面進行論證探討,以期建立較為科學合理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控制體系。
3.2技工學校要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體系。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教育,使教育真正成為澤被后世的好事。針對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以下幾個方面是需要加以重視的:要明確教育理念。盡快著手解決與“素質教育”這一理念不相配套的教學體系,以使這一理念切實落到實處;要增加學生的法律教育。把法律教育納入教育規劃,培養一批法制教師,開展系統的法律教學,以期培養青少年具備法律素質;要重視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進教育方法,更加關心青少年的心理、思想發育狀況,及時給他們提供咨詢服務和幫助,合理引導,保護他們的個性發展,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認識方法,學會正確地對待社會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別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為青少年以后獨立自主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教育內容要豐富。各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電視片,電影和專題廣播,舉辦法律知識競賽,組織有獎征文,組織模擬法庭,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印發普法小冊子,開展法律咨詢活動,參觀監獄,旁聽有關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請政法干警講法制課,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普法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法的觀念;教學要規范。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基礎教育與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精神和中央兩部“五五”普法規劃的要求,加強法制課程建設,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學內容,要把法制教育課納入教學大綱,規定具體的課時安排。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教育質量要提高。要組織力量對任課教師、班主任、法制副校長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和考核,并逐步配備專職法律教師,壯大法制教師隊伍,同時,在教學上要與主科同等對待,并列入考試范疇。
3.3社會和家庭要積極參與共同加強技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參與,學校要明確職責,給教師確定硬任務、硬指標,要將授課的效果與教學實績掛起鉤來,與年終考核、晉級、晉職掛起鉤來。同時,家庭及全社會都要共同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發揮各自的優勢,努力營造一個學法、守法、護法的社會環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過開展法律進萬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區(片區)、依法治廠等活動,努力創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學校要通過采取與政法等有關部門建立共育單位,聘請校外輔導員、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卡、定期家訪,向社會發放倡議書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傳教育。同時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校園周邊治安進行集中整治,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健康的學習環境。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心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程燎原《從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一、己有教學資源的再利用和不斷創新
大多數美術教師都認為,中學美術每周只有一節課,每個年級都只有一名教師授課,每年只要教材不變,講授的內容都幾乎一樣,而在現行教案管理制度下,教案每年都要重新書寫,為了應付常規檢查,不得不將教案寫得像格式文本一樣規范。而用電腦做的教案具有可以隨時增添、刪除、修改、存儲方便、容量大等很多優點。它既能保留原教案的精華,刪除自己認為不滿意的部分,又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學習、借鑒和總結出更為出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這樣教師就從過去的機械性重復勞動轉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創造性勞動中來,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設計教案、查找各類資料上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互聯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網上信息資源的共享
以往教師備課相對封閉,主要依靠教參及自有資料等有限的幾本書。雖然也可去有些地方查找資料,但由于工作繁忙,多數教師很少有精力和時間去書店、圖書館找資料。而用電腦書寫和管理教案,只要與神奇的因特網連接,我們就可以登陸相關的網站查看同行的教育論文等相關的信息,下載美術教學所需的圖文資料,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內容。是新課程提出的打破學科界限。
(二)網上交流和教研
雖然現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可由于種種原因,現在“應試教育”的影子還不可能完全消失。美術在中學屬于“小學科”,很多學校一般只有兩名左右美術教師,勢單力薄,學校對非統考學科都不怎么重視,把“小三門”(音體美)簡單地劃分為一個教研組。學校和主管部門也很少組織和開展這方面的交流活動,美術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的機會很少。在這種情況下,采取網上交流的形式,登陸相關網站共享互聯網資源,參加網絡學術論壇,利用電子郵件進行業務上的交流。時空將不再是交流的障礙,美術教師交流的機會將大大增多,從而使美術教學可由封閉走向開放。
三、多媒體美術課件的制作
(一)圖片展示
圖片展示是美術教學中重要和常用的教學手段。美術課件在展示欣賞圖片時,要注意所選圖片要畫面清晰、層次分明、色彩飽滿、易于存儲等。還有圖片在課件上要講究構圖和位置,圖片在背景上要醒目。
(二)圖像展示
美術教學中采用動態圖像展示,可以使學生從最佳角度對示范過程看得更清楚明白,有利于學生掌握技巧技法和步驟程序。要注意所選圖像畫面清晰、不抖動,拍攝角度和剪輯制作要合理。
(三)背景音樂
在美術課件制作中,為拓展學生想象與聯想的空間,營造氣氛,烘托主題,加深欣賞的深度,可選用一些適當的背景音樂,使同學們產生共鳴、引發思考、加深認識、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
(四)文字編排
美術多媒體課件中的文字,主要是教學中的標題、要點、步驟及理論知識等。因此應根據需要選用大小、顏色合適的字體,標題要有層次,顏色要醒目,不同內容要在字體和顏色上有區別,標題和正文字體相統一協調。
四、美術課件在教學中的目標定位及要求
1.美術課件制作的目標應定位在為教學目標服務,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否則,再美的課件也失去了意義。
摘 要:目前,“重點學?!钡谋锥嗽絹碓矫黠@,在均衡發展已經成為義務教育發展戰略性任務的今天,“重點學?!睉斚蛱厣珜W校轉型,逐漸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重點學校;特色學校;轉型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4-0089-03
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國內外教育界尤其是義務教育領域最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均衡的關注度和需求越來越高,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有學上”的初級階段,而是進入到要求“上好學”、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高級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1],這是首次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到戰略性的高度,充分表明了黨和國家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力爭使優質教育資源惠及全體適齡兒童少年的決心和努力。如果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是為了解決實現全體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目標,那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則是要努力實現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的目標,這是目前我國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
“均衡”是對事物發展狀態的一種描述,它主要是指影響事物發展的諸要素的力量大致相當?!敖逃鈱嵸|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則的支配下,教育機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有平等待遇的理想和確保其實際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教育機構和教育群體之間平等地分配教育資源和份額,達到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相對均衡,并最終落實在人們對教育資源的分配和使用上[2]。在我國現階段,實現教育均衡發展,首先要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均衡發展。所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是指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則的指導下,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群體之間的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實現相對均衡,保證所有學生受教育權利與機會的平等和公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主要表現在教育經費投入的均衡、辦學條件的均衡、師資隊伍的均衡、受教育機會的均衡等方面。然而,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非均衡發展問題還依然存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甚至受教育個體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嚴重制約了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這固然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但是,長期以來“重點學?!钡拇嬖趨s不能不說是造成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非均衡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點學?!背霈F之初,在教育資源作為社會稀缺資源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集中有限的教育資源,為實現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時展和社會進步,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長,人們越來越多地向基礎教育提出了公平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訴求,對于“重點學?!钡呐幸苍絹碓蕉?。在這種情況下,“重點學?!睂⒑稳ズ螐?,成為我們在研究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時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
一、教育均衡發展視閾下“重點學?!钡拇嬖谥畾?/p>
1“重點學校”導致了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重點學?!痹诋斍霸庥鲑|疑最多的就是其導致了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大量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過分集中在少數學校里,絕大多數的普通學校和薄弱學校只能得到相對較少的資源甚至得不到資源,違背了“機會成本最小化”的原則,從而拉大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之間的差距。義務教育是具有強制性、普及性、全民性、公益性特征的基礎教育,理應面向全體公民,保證所有公民都有權利享受到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但是“重點學校”的存在打破了這種平等,導致優質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在少數幾所學校中,使得這些學校在占有教育資源上處于優勢地位。殊不知,這種優勢地位實際上是在對其他學校應有資源的掠奪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嚴重影響了其他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另外,這些“重點學?!钡呐囵B能力始終是有限的,只能吸納少數生源,勢必將大多數人排除在外而無法享受這些資源,這既影響了教育公平,也背離了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2“重點學?!睆娀松鐣A層的分化與對立
由于“重點學?!北旧韺儆谙∪辟Y源,稀缺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它成為廣大學生和家長競相追逐的對象,這也容易滋生“教育尋租”等腐敗現象。所謂“教育尋租”就是指參與教育活動的教育主體通過其掌握的稀缺資源,利用權力從制度上形成彈性或者在政策上人為設置需求障礙,進而營造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來獲得非生產性收入,這種非生產性收入是指利用權力尋租而獲得的租金收入[3]?!爸攸c學?!睉{借其掌握的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來向社會“尋租”,而廣大學生和家長為了“租”到這種優質教育資源,勢必要付出比進入其他普通學校高得多的消費。一方面,“重點學?!碧幱谫I方市場,供不應求,因此,它就可以人為地設置一些障礙,比如收取“擇校費”、“借讀費”等等,以此來獲得其想要的利益;另一方面,為了進入這些好的學校,學生要拼命努力,爭取好成績,家長們則拼錢、拼關系,盡最大可能將孩子送進好學校,于是“擇校熱”、“亂收費”等現象愈演愈烈。每到新生入學時,“重點學?!遍T庭若市,車水馬龍,普通學校和薄弱學校則門可羅雀,少人問津。因此,越是有錢人或是有權人的孩子越可以輕松進入“重點學校”,而那些家里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或是父母沒有關系的孩子,除非自身的學習成績很好,否則想要進入“重點學?!眲t很難。進入“重點學?!背闪松矸莸南笳鳎议L之間比誰能夠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好學校,學生之間比誰所在的學校好,教師之間比誰任教的學校好,等等。長此以往,加劇了社會的矛盾與沖突,從而導致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對立。
3“重點學?!比菀字L“應試教育”,不利于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
一方面,由于“重點學?!钡臄盗肯鄬^少,其招生人數等也有限,因此,為了能夠得到這種優質教育資源,必定會有很多人競爭。另一方面,為了錄取到優秀生源,“重點學校”往往采取各種各樣的考試來篩選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的盛行。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如果能夠考取重點高中,那么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邁進了重點大學的校門,這對以后的學習、工作、生活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能夠進入“重點學?!?,學生則會拼命學習,準備應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教師則想盡一切辦法教給學生應試的方法和技巧等,大搞“題海戰術”;家長則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并為學生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補習班。這些做法強化了“以分數論英雄”的價值觀念,使得考試具有了高利害性,它對學生能否進入好的學校,從而能否謀得一個好的工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成為決定學生“命運”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砝碼。當然,“重點學校”并不是我國“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根源,但卻在很大程度上對“應試教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教育均衡發展視閾下“重點學?!钡霓D型
1教育均衡發展視閾下“重點學?!鞭D向何方
在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4]。這表明,我國從教育法律法規上已經明確取消了“重點學?!敝贫?,但在實際上,基礎教育中的“重點學校”并沒有消除,我國當前實行的仍然是“沒有重點學校的重點學校制度”[5]。盡管“重點學?!边@個稱呼在最近幾年的教育行政文件中已經沒有了,而且公開標榜某校是“重點學?!钡那闆r也很少了,但是,在廣大的教師、家長和學生心中,“重點學?!比匀淮嬖?,“名亡實存”,似乎僅僅是取消了這樣一種提法,其實質和以前沒什么變化?!爸攸c學校”已經轉為“地下”,成為一種“暗流”在涌動,而且隨時有可能攪起巨大的漩渦。
筆者認為,既然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取而不消”,那么我們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糾結在這個問題上了。當前的重中之重應該是思考“重點學?!痹诮逃獍l展的要求下如何自處以及它的未來發展方向。但遺憾的是,當前學界似乎都聚焦在應不應該取消“重點學?!币约盀槭裁慈∠爸攸c學校”方面,當然也有學者為“重點學?!鞭q護[6],卻很少有人對“重點學?!钡霓D型進行研究。李莉琴等認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名校都應該是我們所要努力追求的”[7]。王后雄也認為“無論現在還是將來,‘名?!紤撌侵攸c學校共同追尋的目標”[8]。靳林則認為,我們應“淡化重點中學,向特色學校轉變”[9]。
筆者認為,從目前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說,讓每一所“重點學?!蹦酥疗胀▽W校都成為“名?!钡囊罂赡苡行┻^高,短時間內很難達到,而且“名?!焙苋菀妆徽`讀為“重點學?!?。因此,筆者認為,“重點學校”乃至普通學??梢砸浴疤厣珜W校”為轉型目標,而一旦擁有了自己的特色,那么離“名?!币簿筒贿h了??v觀國內外的所謂“名校”,無不是在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樹立了鮮明特色的學校,因為“名校的存在就是要辦出‘特色’,以‘特色’揚‘名’”[7]。
2緣何轉向特色學校
首先,特色學校凸顯差異性,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要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首要任務就是縮小差距,為區域、城鄉、學校以及個體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教育資源和成功機會,這也是教育平等、教育公平理念的最好表達和根本體現。具體可以從教育經費投入、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受教育機會等方面著手。但是,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是,均衡發展不等于模式化發展,不等于平均主義、整齊劃一,而是在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允許差異的存在,這種差異的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大的成功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過程中的發展、和諧的發展,差異是和諧的本質”[1]。這種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定位為多元化、多樣性、有特色,如辦學理念特色、學校管理模式特色、學科優勢特色、學生特長發展特色等。我們國家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提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1]。筆者認為,所謂特色學校,就是要體現差異,體現出一所學校與其他學校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要回歸到2500年前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用特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其次,特色學校凸顯優質性,有助于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特色學校能夠防止學校同質化,改變應試教育下“千校一面”的學校狀況,避免學校間在教育資源占有上的惡性競爭,推動學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從而促進學校間的均衡發展。特別是對于許多原先基礎較差的薄弱學校而言,向特色學校轉型已經被證明是擺脫“薄弱”帽子、優化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過去的“重點學?!迸c薄弱學校以及普通學校之間體現的是差距,這種差距往往是當前“擇校熱”、“亂收費”、“應試教育”等教育失范現象的根源;如果轉型為特色學校之后,學校之間體現的就是差異了。這種差異有可能就是吸引生源的特質或成為“名?!钡臐撡|,對于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3如何實現這一轉型
在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上,面對學校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形成更多的能夠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學校特色,進而創建更多的特色學校,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把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作為教育發展的最終價值訴求,在多樣化中謀求均衡,在形成特色中提高水平,這不僅是未來義務教育發展的趨勢,更是實現更高層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足社會對優質、公平、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的內在要求。
①此觀點受到大連市西崗區教育局局長李生濱的啟示,在筆者與其交流的過程中,他曾提出了“從差距到差異”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觀點,認為學校之間應當從縮小差距逐漸發展到體現差異性。特在此表示感謝?!爸攸c學?!毕蛱厣珜W校轉型首先體現在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上,這里的個性化發展包含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皩W校特色化發展的實質是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11]。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活動,它是塑造人的一項“藝術”,它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生動活潑、個性鮮明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成長背景、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我們不能用“復制式”的教育去面對多樣化的學生。我們要在教育中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訴求,實行因材施教,徹底扭轉以往只注重學習成績、升學率第一的局面,以特色化教育滿足學生的各類發展要求。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地為所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和平臺,這是為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服務的;另一方面,學校還要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若干高水平的平臺,這是為在某些特長方面有較高興趣并有更高水平發展要求的學生服務的。
“重點學?!毕蛱厣珜W校轉型還體現在以特色管理促進學校的特色發展上。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一定的組織機構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帶領師生員工,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空和信息等資源的最佳整體功能,實現學校工作目標的組織活動[12]。特色管理則是指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依托自身實際探索出的個性化管理模式或舉措,它往往因為抓住了學校管理工作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從而能夠收到奇效。美國著名管理學家P德魯克說過:“管理不只是一門學問,還應是一種‘文化’,它有自己的價值觀、信仰、工具和語言。”[13]可見,學校管理也應具有特色,應當具有自己的“文化性”,能夠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進行,從而有助于打造學校的品牌,提升學校辦學的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1667143htm,2010-07-29
[2]翟博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指標及測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3]楊秀芹教育資源利用效率與教育制度安排[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44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EB/OL]http://wwwmoegovcn2006-06-29/2010-09-27
[5]劉遠碧我國義務教育階段重點學校制度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1)
[6]何雪蓮重點學校:從理念回歸常識——與楊東平教授商榷[J]教育科學研究,2010(6)
[7]李莉琴,李欣茹“重點?!迸c“名?!北嫖觯跩]教育科學研究,2008(2)
[8]王后雄重點學校問題及其背后之坎[J]中國教育學刊,2009(8)
[9]靳林重點學校的形成及未來發展建議[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27
[10]楊啟亮底線均衡: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解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
[11]鄔志輝學校特色化發展的重新認識[J]教育科學研究,2011(3)
[1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