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6 03:4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學創新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第三,教師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每堂課里都要進行各種總結,也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問題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要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即“問題―解答―結論”的封閉式過程,構建“問題―探究―解答―結論―問題―探究……”的開放式過程。
例如,在學習圓周角定理時,可以通過教具移動圓周角頂點的位置,讓學生觀察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位置關系,通過觀察,應當認識到,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要分情況進行討論:當圓心在圓周角的一條邊上,同一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有什么關系?先讓學生猜想,然后證明;當圓心在圓周角的內部或外部時,同一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又有什么關系?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要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打破習慣的思維模式,發展思維的“求異性”,一題多解、多證,就是很好的體現這種模式。
一、充分認識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創新教育之所以重要,除了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強大生命力為人們所接受外,更因為它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的人才,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則需要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全面貫徹黨的素質教育方針,提高整體國民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廣大數學教師應盡的義務。因此,要盡快徹底地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創新教育,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的數學教育新理念。
要做到這一點,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一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經濟的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人才市場急需大量的創新型人才。一方面,就企業和社會組織來說,創新是其永恒的主題,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每一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將被推向市場,在畢業生的就業和以后的社會求職中,在人才市場上都要進行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雙向選擇”,在這種選擇過程中,一個人的職業、角色、收入、待遇與地位,乃至工作與生活的空間都會加快流動。畢業生只有在學校深造時,接受創新教育培養和訓練,不斷增強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在市場化時代贏得主動,最大限度地發現和發展機遇,實現自我的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二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民族要振興,科技要發展,教育要先行。
二、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沒有創造性的觀念,就不可能有創造性的機制和創造性的成果。
自古以來,教師被認為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教師一直是教學的絕對支配者,教學就是教師傳授知識。教師“聞道在先”,教師和學生之間有一種“知”和“不知”的矛盾,教師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而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被抹殺。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角色將發生重大轉變,再也沒有絕對的權威,教師應該接受這一事實。學生有可能通過其它的途徑了解更新、更快的知識。因此,教師也應該由原來知識的灌輸者,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換。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主要任務在于促進學生發展,不但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情緒和情感體驗,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教學民主。師生間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間要相互交流、溝通、理解、補充。使教學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三、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創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中學;教學創新教育
我國農村教育雖然處于不斷的改革過程中,但是整體來說,其改革進度還是比較慢,并且很多學校在開展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不會引進新技術,導致農村教育質量的提升缺乏保障。我國正處于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很多學校都開始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并且進行數學創新模式的教學,但是由于農村學校的資源匱乏,教師缺乏教學遠見,數學創新教育在農村中學校還是難以發展起來,因此,對互聯網視域下的農村中學校數學創新教育進行探析對改善農村教育狀況有重要的作用。
一、農村中學校數學教育現狀
1.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當前很多學校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幾乎都會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教育的開展不符合當代學生的發展特點。特別是農村中學校,很多教師都是不具備專業能力并且其整體素質比較低,在教學過程中不懂得更新教育理念,使得農村中學校的教學質量難以提升。雖然互聯網在當今時代的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信息化技術在農村的傳播范圍還是比較小,很多農村中學校都沒有配備多媒體設備,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缺乏先進的數學教學器材和技術,也就難以開展數學創新教育。2.數學教育資源應用能力較低。農村中學校的地域環境一般都比較艱苦,雖然近年來我國提倡對農村生活環境進行改善,并且國家和政府都出資建設新農村,但是實際上,農村教育環境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很多農村中學校不具備專業的教師,高齡化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說很多農村教師沒有接觸過信息化教學設備,更不要說對其有多少了解。這種教學狀況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而不能進行教學方式上的創新。部分農村中學校雖然有政府的扶持,引進了信息化技術開展數學教學,但是數學教育資源的應用能力還是比較低。很多教師和學生對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等新事物缺乏熱情,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導致數學創新教育難以開展。3.忽視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發展。農村中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是按照教材進行講解,其在課堂中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發揮其主體作用,這是當前農村中學校的一種教育通病。在當代教育中,學生是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而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培養,這也是數學創新教育的要求。然而很多農村中學校還是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味地按照古板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得到開發,不利于創新性數學教學的開展。
二、基于互聯網視域下加強農村中學校數學創新教育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在互聯網視域下開展農村中學校的數學創新教育,首先就需要農村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只有具備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教師才能對教育方式進行創新。農村中學校教師要了解當代教育模式,并且熟悉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夠對其進行運用和講解,這樣才能進行教學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農村中學校,很多學生不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就需要對其進行引導,這對教師就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具備新的教學理念,充分適應當代教學的發展。2.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學教育資源的積極性。在農村中學校建設數學教育資源項目,需要以教師和學生使用數學教育資源為基礎,因此,學校就需要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這也是互聯網視域下對教師和學生的具體要求。學校要對教師和學生說明數學教育資源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優勢,讓他們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感受其便捷和高效,從而提升其適應新的教學方式的能力,促進當代教育的“互聯網+”模式的發展。3.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作為當代教學的主體,在數學教育創新模式中的學習狀況會給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較大的影響。為了加強農村中學校數學創新教育的應用,教師就應該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新能力,為“互聯網+”模式在農村中學校的滲透提供基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給農村中學校的教學提供新的機遇,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能夠適應創新性數學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農村中學校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其教學模式還是可以進行改變和延伸的,在互聯網視域下的數學教育創新模式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與學生一起了解創新性的教育模式,并且要重視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推動數學創新教育的開展。
作者:盧亮 單位: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橋頭學校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創新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弊鳛橐幻袑W教師,要跟上新課標的步伐,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融洽、寬松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而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高度的概括性,這往往會使學生感覺繁難、枯燥,很難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了多少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及潛力的發揮。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潛在動力,它能促進智能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標。充分挖掘學生的自身潛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興趣,解放個性,讓其自由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實現數學教學的創新和突破呢?
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的特點,不斷創設有創意的、新穎的問題意境,讓學生親臨其境,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例如,在學習一個新的概念時,可以以生活中的問題為素材,舉出學生熟知的實例進而過渡到新知識概念的理解,總結出概念。這樣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又集中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入手,再通過開放性的研究問題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使課題的引入水到渠成,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注重情感教育
在傳統的課堂實施中,我們往往忽視其中的“情感”,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也就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其實不然,新的課程理念不僅僅要求我們“傳道、授業、解惑”,而且為了使學生主動學習,還要善于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親其師而信其道”,要給學生足夠的心理安全感,這樣學生才會帶著信心和勇氣敢于發表獨自的見解,勇于創新。要給學生以豐富的情感,教師還要用微笑來贏得學生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精心設計的表揚,一個良好的評語都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命令式、居高臨下式的語言轉為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語言,只有在富有情感、平等和諧的交流中,學生才能“有話總愛跟老師講”、“有事總愛找老師幫忙”,這種“求學”的境界也是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重要標志。
三、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學貴有疑,貴在多疑。學生有了不同看法或提出質疑,也就有了創新的基礎和前提。這正是求知欲、創造欲的流露。它能夠推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從而去發現,去創新。
對于學生的不同質疑,我們都應給予鼓勵,要由衷地欣賞和肯定,并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見解和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通過“質疑——解疑——善疑”的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多思、多疑、多問,啟迪他們的智慧,從而在教學中實施創造性教育。
四、營造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往往以傳播確切的、無可置疑的數學符號、數學命題為目的,而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也往往是機械地模仿和跟隨這樣的思維訓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放下架子,擯棄傳統師生關系中的尊嚴,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相信學生,組織學生共同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給學生創造有利環境,這是我們適應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
五、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教師必須要自覺改變傳統教學中“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那種認為教師講授越精細就越好,學生們只是被動聽講的觀念是一定要改變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生會”變為“教學生會學”,慢慢引導他們自己去總結規律,找出答案,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課堂組織方式,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后,給他們明確分工,提供足夠時間與空間,引導他們自主參與學習,我們對學生活動可進行有效控制并及時指導。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可以交流思想、發展思維,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創新教育中,教會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質疑,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主要策略。那么,應該如何做呢?首先,教師示范質疑。實踐表明,教師在教學中若能給學生做好示范,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遷移,形成獨立質疑的能力。其次,在重難點處質疑。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每部分的知識都有重點和難點,這些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比較抽象,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教師應多在此處設疑,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幫助學生各個擊破。再次,在解題過程中質疑。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有時雖然懂得其中的道理,卻時常會感到疑惑,教師應適時抓住學生的這些疑惑,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權威,懷疑書本,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
二、創新啟發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從講授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法則到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都要從啟發開始。運用啟發引導,讓學生自己發現對象的某些特質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比如,一年級剛認識“1”時,我這樣引導學生:“一般情況下,1小于2和3,但有些時候,1卻大于2和3,你們知道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嗎?”學生一下子靜了下來,開始思考。很快,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比賽中,第一名最大!”另一名學生說:“考試時得了第一名就高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了。”接著,很多學生都說出了自己的答案。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大膽發表了不同見解,提出了質疑,同時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又如,在剛接觸應用題時,學生并不了解應用題的具體含義,我便用數學活動課去解決。讓學生自備一些玩具和水果,并以此為條件編寫應用題,學生興趣盎然,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創新教學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弊端,其常常將學生看成一個整體,毫無針對性。久而久之,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優勢,或者無限放大自己的劣勢,最終便會對學習產生懈怠,學不會也不愿意學。在創新教育中,要求教師的評價必須從學生個體出發,尊重學生的實際差異,對不同基礎、不同性格的區別對待,以不同的學習目標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這是因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對待同一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如果強行混為一談,不僅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更會加深學生的厭學情緒。我認為,教師應在學習和生活中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心態對待學生,與學生做朋友,通過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發展,幫助他們展示自己獨特的個性。另外,對于學習成績較差,基礎稍顯薄弱的學生,教師更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同時細致、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做錯的原因,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做到了這幾點,學生才能更加喜歡教師,進而由喜歡教師轉變為喜歡其所教的學科,最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高效教學。
關鍵詞:創新思維 自信心 自主學習 邏輯思維能力
21世紀的世界發展要求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每個學生都具有創新潛力,但這只有在適當的教育下,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所以注重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教學任務。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談談自己的認識。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學習活動中要使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樣需要勇氣和信心。在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創造性的發展潛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例如:如在比較15和9兩個數的大小時,讓學生小組討論如何比較大小。同學們說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數數的方法,9往后數6個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認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說15是兩位數,9是一位數,所以15大于9。有一個學生的想法十分獨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個O,這時15十位上的1比O大,所以15大于9。許多學生對他的想法大為不解,這樣做簡直就是畫蛇添足,但轉念一想,這不正是同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嗎?于是教師對這位學生的想法給予肯定,并告訴其他學生這種方法在同位數比較中用途更大。
2.幫助學生養成自學習的習慣。教師要使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保護學生和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創設輕松、愉快活躒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潛能的充分開發營造寬松的環境。寬松、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靈感,更易于對知識的創新。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減輕學習給學生帶來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新教材內容的編排上,就十分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活潑的圖畫。正是這些生動的畫面、具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成為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教學“位置順序”這一單元時,教材中創設了小動物賽跑這一生動活潑、富于童趣的情景。便充分利用這一情境,發揮想象,用一段引人人勝的導入語使每個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學們,今天動物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觀看小動物賽跑比賽,并請我們大家當解說員???,我們已經到了比賽現場,誰能介紹一下場上比賽的情況。”這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認真觀察之后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比賽情況。這充分證明興趣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開放的教學情境更能夠使學生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3.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由于數學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高度的抽象性,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從以具體想象思維為主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氛圍。如教學進位加法時,對其內容進行了重組,通過“小百靈評比”這一活動,由學生親自數出自己一共得了多少個小貼貼為出發點,引出進位加法的兩種題型,大數加小數和小數加大數的進位加法。于是,學生帶著這個具體任務,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計算,共說出了4種算法,分別是:數數的方法;湊十法(包括把小數湊成十和把大數湊成十);想減算加;用小棒擺出來然后再數或者用實物在進位加法板上擺出來。由于學生是帶著具體任務學習進位加法的,所以學生的身心很放松,思維上沒有任何的限制,較為容易的進行創造性思維,想出了多種計算方法。
4.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為使學生順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識,進行實用高效的練習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為學生設計了大量的、具有思考價值的練習題,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些練習進行加工、改造,經常是以游戲、比賽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練習的機會,提高練習的實效性。如在教學進位加法的練習課時,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熟練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于是用了三個游戲把整節課貫穿起來。首先是個人搶答賽。老師出題學生搶答或學生互相出題,這個游戲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接著是小組合作爭優賽。4人一組,用三個數組成4個算式,比比哪個組想的算式最多。這個游戲不僅使學生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了深刻的認識,還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和合作競爭的意識。最后“吃魚”這個游戲把整個課堂氣氛烘托起來,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學習情緒高漲。游戲是這樣的,每人一條魚,。每條魚的上面都有一道題,只要能大聲地讀窟鏡得數,這條魚就送給你。不僅要把自己的題說對,還要對其他同學的題進行判斷,大大提高了練習的強度。游戲是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的,又提高了練習的時效性。連|節練習課,雖然沒有讓學生動筆去寫,但它的練習強度和效率是顯而易見的,在練習課中學生的思維異?;钴S。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深入鉆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教師要尊重并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疑問,發表與眾不同的觀點,肯定他們的探索、求知欲望,啟發、引導他們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認識事物,尋求多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幫助他們逐步從具體的知識中超脫出來,把學習的根本落腳點轉移到數學學科的總體結構體系上來,養成他們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
1.1 21世紀數學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紀之交的2000年定為“世界數學年”(WMY)。
在歷史上是第一次用學科來命名一個年代,其宗旨是“使數學及其對世界的意義被社會所了解,特別是被普通大眾所了解。”
在21世紀,數學的作用不僅表現在科學技術之中,在社會發展中也將大顯身手,成為構筑當代文明的基石。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數學及其應用》中指出:數學與人類文明同樣古老,有文明就必須有數學,缺乏數學不可能有科學的文明,數學與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數學將是社會變化的有力工具。
數學的確定性,使它成為一種國際規范語言,保證人們準確進行信息交流,數學將從單純的學科發展成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普通技術。
數學的嚴謹性和抽象性特征,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王梓坤院士指出:今日的數學對國家的貢獻不僅在于國富,還在于民強。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數學思維與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全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人類巨大的精神財富。所以,數學是21世紀公民的重要素質。
1.2 現代數學教學觀
傳統教育把“傳道、授業、解惑”當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以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下一代,所以知識就是目的。這種模式就是應試,升學!而知識增量的加速,知識外儲化的趨勢,以及伴隨知識不斷更新而出現的終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思潮的興起,對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挑戰。教育再也不被限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想、熱情、信心、責任感等。
從創造的角度講,知識為創造提供了材料支持。獲取知識的能力,即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為創造提供了技術支持。非智力因素,即情商為創造提供了動力支持。這一切正是創新的源泉,是個人發展不竭的動力。進而知識在教育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教育是以育人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體意義上的人格為中心。
1.3 教育發展的需要。
社科院四川分院研究員查有梁在《論新世紀的新教育》一文中指出,21世紀教育的發展方向為:和平發展教育、終身素質教育和科學人文教育。這是新世紀的三大特點,彼此交叉滲透,走向整合。新世紀的素質教育落實,必須實施科學人文教育??茖W類課程,包括理工學科和技術學科在內的課程;人文類的課程包括文史哲學科,以及音樂、美術、藝術在內的課程。20世紀的教育中,由于文理的嚴重分割,形成素質有明顯缺陷的兩類知識分子群體:科學知識分子和人文知識分子。這兩類知識分子存在一條難以理解溝通的鴻溝。科學人文教育是新世紀新教育的價值觀,有科學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價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學教育,才是有價值的科學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兩者緊密相關,在新世紀應相互滲透,走向整合。在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文為學科綜合、學科滲透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2、 數學作文
2.1 作文。簡單的說,作文就是寫文章,多指學生練習寫作。作為名詞“作文”一般指學生作為練習時所寫的文章。
從小學到中學,作文幾乎都是語文單科的專利,作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文體也別具一格,如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詩歌等。
2.2 數學作文。簡單地界定,數學作文就是學生寫自己有關學習數學的體驗與收獲的文章,其內容一般應是學生通過老師的教、自己的學和探索的過程,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和收獲,來揭示數學的本質,揭示數學素質教育的功能,揭示數學的知識價值、文化價值、應用價值,甚至是更高層的理性價值??珊唵蔚卣J為:數學作文可以是對數學現象、數學問題的看法、認識和探索;可以是對數學中簡潔、統一、對稱等美的認識和感受;可以是對數學學習興趣、動機、方法、思想等的感想和反思;可以對數學知識、教師教學等的批判性思考;可以是對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探索,跨學科應用、整合的理解;可以是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的創新,甚至是由數學而產生的科學幻想和猜想,……就文體來講,數學作文也可以是說明文、記敘文、應用小論文、議論文、詩歌、散文、故事等。
2.3 數學作文題設計與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2.3.1 雙主體原則
教師主體、學生主體的雙主體原則是設計和實施作文的關鍵。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廣泛閱讀和理解相關內容,精心設計引言,并在實施過程中,積極指導,開拓學生思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參與,積極思想,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2.3.2 科學性原則
教師設計作文題應當遵循學生目前的認知結構水平,充分考慮學生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適應性,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學生具備的知識和經驗。學生一般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理性具體)的認知程序。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礎,又是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點。所以,在設計和實施前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鮮活的生動的事例、圖片、圖形、幻燈、錄像、教具等,并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從而豐富數學內涵。
2.3.3 學生自愿參與性原則
設計時既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又要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又因為數學作文題是數學新問題,還沒有形成重要的經驗和教學目標、內容及完整的評價體系,尚處探索之中,應當遵循學生自愿參與的原則,比如在選修課、活動課等校本課程中開設作文訓練課,它將是有益的探索,也將有光明的前景。
2.4 數學作文的評價初探
總之,評價是主觀的
,是難駕馭的,但其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明確的,對數學作文的評價總結以下三個原則: 2.4.1 激勵性原則
學生學習的本質是為了人的發展,激勵性原則將產生強有力的內驅力和外驅力,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動機,有利于對數學深入的學習和探索,也有利于綜合學習。
2.4.2開放性原則
對學生的數學作文,沒有象學生在語文高考作文那樣的評判等級,最好也不去產生。因為數學有它本質的特征,筆者認為,只要是學生原始的、真實的感受和大膽的猜想,都給予充分肯定,即使學生的觀點、結論是錯誤的,只要他說得有道理,都當評定為優秀作文。數學作文中,沒有差生。評價項目多一點,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長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