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1 04:2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學術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科研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學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促進我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宗旨: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
第三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目的:按照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根本要求,廣泛吸引和推動廣大在校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刻苦鉆研,增強能力,勇于創新,多出成果,調動廣大同學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自覺性。為迎接新世紀挑戰奠定堅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和造就一批在學術和科技上有作為的優秀人才。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第四條學校成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負責學生、科研、教務、工作的校領導及各有關職能部門及系、院、部領導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校團委。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
第五條學校成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指導委員會,聘請職能部門、各學科的專家、老師擔任指導委員會委員負責指導、實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并受聘擔任有關學術科技競賽評委。
第六條大學生科技與創新協會是大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社團組織,學校鼓勵并扶持此類社團的建設。大學生科技與創新協會要在團委的管理指導下,積極開展工作,調動廣大同學參與學術科技活動的積極性。
第七條各系、部、院要相應成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指導小組,積極組織、指導、支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
第三章活動內容及形式
第八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內容:非專業的興趣項目的理論探討、實驗研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所學課程與專業的相關課題的理論探討、實驗研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科普宣傳、科研成果的轉化及創業計劃等。
第九條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形式:參觀學習、學生自主開展課題研究,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社會實踐、調查研究,承接科研項目,開展創業計劃,參加各類學術講座及學術科技競賽。
第十條為促進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學校每年舉辦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并定期舉辦基礎學科知識競賽、基礎實驗技能競賽、專項學術科技競賽,加強科普知識宣傳,舉辦專題學術報告會、研討會,濃厚校園學術科技氛圍。
第四章政策與措施
第十一條學生在校期間應主動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積極參加學術講座、學術報告、科研開發,積極撰寫論文,學校逐步將學生、參加科研活動作為學分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
第十二條指導與幫助大學生進行學術科技活動是廣大教師的重要職責,學校將教師指導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計入教師工作量,并作為評聘職稱的一項依據,作為評選"三育人"先進個人的重要指標。學校對參加全國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活動取得優秀成績的作品指導教師給予相應獎勵。
第十三條學校設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專項基金,用于組織、實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資助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研究,加強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基地建設。各系、部院要加強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投入力度和基地建設。
(一)主要目的: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實事求是、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促進高校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一批在學術科技上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人才。
(二)基本方式:組織學生申報課外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哲學社會科學類社會調查報告和學術論文、科技發明制作三類作品參賽;經專家評審,篩選具有較高學術理論水平、實際應用價值的優秀作品對作者予以獎勵;同時組織優秀作品的展示交流和實用科技成果的轉讓洽談,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省際、校際交流。
(三)評選方式:以作品的科學性、先進性、現實意義為基本評判標準,各?。▍^、市)組織協調委員會負責初評;全國評審委員會負責預審和終審并提出獲獎名單,作品資格評判委員會負責對被質疑作品參賽資格的評判。參賽的哲學社會科學類作品(含學術論文、調查報告)限定在哲學、經濟、社會、法律、教育、管理專業。為使這類作品能更好地結合社會實際,參賽作品一般應在《哲學社會科學類參賽作品指南》范圍內選題。
(四)本屆競賽的獎勵辦法:三類作品分別按進入終審作品總數的3%、8%、24%、65%設特、一、二、三等獎四個獎勵等次。以作品獲獎數為基礎,以校為單位計算團體總分。設“挑戰杯”授予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學校;設“優勝杯”,授予團體總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學校;設省級優秀組織獎10個左右,并在進入終審決賽的高校中設立30%左右的高校優秀組織獎。省級優秀組織獎由主辦單位根據《優秀組織獎評選辦法》評定,報全國組織委員會確認。
(五)全國組委會擁有和組織獲獎作品進行成果轉讓的優先權。成果產權及利益分配由學校和作者協商確定。全國組委會可以結集出版競賽獲獎作品及評委評語。
二、推進步驟
(一)組織發動階段(*年9月)
1.召開全國組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并下發《“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章程》、《“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評審規則》、《“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申請承辦辦法》、《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組織實施計劃》,作為本屆競賽的指導性文件。
2.、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于*年10月下達《關于組織開展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的通知》;
3.各省(區、市)于*年10月15日前成立由省級團委、科協、教育部門、學聯及有關單位牽頭的省級組織協調委員會,并將委員會及其聯絡員名單上報團中央學校部;
4.各參賽高校在校黨委、行政領導下,于*年十月底前成立由校團委等有關部門及學生會、研究生會共同參加的參賽協調小組,并確定本校參賽組織實施計劃,在學生中開展充分的宣傳發動工作。
(二)組織申報和省級初評階段(*年3月至*年6月)
1.各參賽高校于*年3月確定本校申報咨詢點,組織學生領取申報書樣本,對學生申報參賽事宜進行指導;
2.各校參賽協調小組在*年4月上旬按章程規定對申報作品進行資格審查,舉辦本校的競賽活動,并擇優推出本校參賽作品;
3.各參賽高校于*年5月1日前向本省(區、市)組織協調委員會報送已選定的本校作品及《申報書》(作品須為打印件,一式五份);
4.各省(區、市)組織協調委員會于*年5月15日前進行申報作品的資格及形式審查,根據作品類別、數量聘請專家組成本省(區、市)評審委員會;
5.各省(區、市)評審委員會*年6月1日前完成對各校申報作品的初評,從各校申報的作品中每校至多選出六件作品(其中,發起高校至多三件作品,各省、區、市選定作品總數不得超過全國組委會規定的限額)。*年6月15日前,向第十屆“挑戰杯”競賽全國組委會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南開大學團委)寄送作品一式四份及《目錄表》,寄出截止日期以當地郵戳為準。同時請各省級組織協調委員會組織本地參加終審決賽的學生在“挑戰杯”競賽專用網站(網址:)上報送作品及申報書;
6.發起高??捎腥髌?—式四份)于*年6月10日前直接向全國組委會報送(直接報送的作品不計入各省、區、市報送作品限額內),寄出截止日期以當地郵戳為準。
(三)全國預審和參展準備階段(*年7月至10月)
1.全國評審委員會于*年6月成立,并召開評審委員會主任辦公會議,制定《評審實施細則》;
2.全國評審委員會于*年7月對作品進行預審;
3.全國組織委員會于*年8月向各地各有關高校下達終審參展通知及作品展覽、演示等有關技術性規范要求;
4.各地各校按照組委會要求,于*年9月上旬至10月做好參評參展的各項物資技術準備和組團、組隊準備工作。
(四)終審、展覽、總結、表彰階段(*年10月)
1.各校參賽隊到南開大學報到、布展;
2.舉行全國組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通報競賽籌備情況、作資格及形式審查報告、通過終審日程安排、抽簽產生評判委員會委員并組成資格評判委員會;
3.舉行開幕式;
4.舉行參賽作品展覽、組織作品轉讓洽談活動,聘請律師和公證人員為技術轉讓各方提供服務;
5.全國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終審,對參展作品作者進行問辯;
6.若競賽期間接到對作品資格的質疑投訴,則召開資格評判委員會會議,按程序評定該作品的參賽資格;
一、 常規工作:
1、 考勤工作。
對早自習期間各班進行早查工作有利于保證各班早自習質量,促進我院良好學風的形成。所以本學期我部將繼續組織學習委員,聯合精神文明服務中隊開展考勤工作。做到每日必查,每周必報。嚴把早晚自習質量關。
2、 讀書會。
經過上學期試驗性開展的一次讀書會活動,我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學期我們計劃將讀書會日常化、規?;?,擴大其影響力并促使廣大同學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其可以真正受益于書本。
二、 部門活動:
1、積極籌備第八屆“啟真杯”辯論賽。湖北民族學院第八屆“啟真杯”辯論賽即將開始,我部從開學之初已經全力著手此事,起初做好辯手的動員工作,之后并根據實際情況舉行多場模擬賽,以便我院辯論隊在本次辯論賽中發揮出實力,力爭拿到優異成績。
2、專四講座。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專四考試,我部計劃于三月舉行一到兩場專四過級講座,邀請專業老師為廣大報考同學做好專業指導,解決廣大考生疑難困惑。
3、 英語風采大賽。為了迎接2011年英語專業教學評估,同時給廣大同學一個展示自身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機會,我部計劃于三月中旬在本院開展一次以即性演講、自由對話,多種形式構成的英語風采大賽。
4、日語對對碰。為了突出我院專業特點,針對廣大學生對日語學習興趣較濃的現狀,我部計劃于四月中旬開展一場“日語對對碰”交流活動,活動主題為我院日語系全體學生,以達到加強我院各年級日語班同學的相互學習與交流的目的,同時也給日語愛好者們一個更進一步接近日語的機會。
5、 學術論文大賽。為了相應校學生會學術科技部開展學術論文大賽的號召,我部特計劃于四月上旬開展院內的學術論文大賽,在加強我院學術之風之余、第22屆論文大賽選送出更優秀的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6、 爭鳴論壇,啟真論壇。思想的碰撞能產生火花,我部將從論壇的時效性加以調控,讓論壇真正的發揮出交流思想、啟迪智慧的作用。
7、 考研講座。為了給報考研究生的同學給與指導,讓他們能更加熟悉、了解研究生內容、方法、技巧等,力爭在考研考試取得好的成績,我部擬定于五月上旬舉行考研指導講座。
8、 積極擬定配合校學生會做好第二屆“挑戰杯”立項工作。
以上便是我部對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完備的計劃是良好的開端,此后我們會本著廣大同學服務的原則,嚴格把按照以上計劃開展各項工作,爭取將我部本學期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中醫藥院校;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模式
積極開展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加強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高等學校面臨的緊迫而重要的任務。目前中醫藥院校也正在逐步探索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育人模式,但由于經驗不足、缺乏理論指導等原因,存在培養方式單一、科技成果水平不高、科研氛圍不濃厚等情況,導致目前對中醫藥院校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育人模式的探究還不夠深入,也沒有科學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模式。因此,在高等中醫藥院校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學規范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模式意義重大。
一、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領導機構管理模式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領導機構管理模式的建立,應該致力于本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宏觀的組織和協調,其領導機構管理模式應包括領導小組、專家指導團隊和專家咨詢委員會以及項目評審委員會等幾個方面。
(一)組織成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應由校院兩級機構組成,部門涵蓋校辦公室、科技處、教務處、高教研究與評價中心、中醫研究院、實驗中心、財務處、學生處、團委等,領導小組下設工作辦公室(建議設在團委)。校辦公室負責部門間工作的協調和對外聯絡,教務處負責指導教師的組織安排,學生處負責學生的管理,科技處、高教研究與評價中心等部門負責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以及作品的評審驗收等工作,團委(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負責科研立項的申報、科研活動的管理、科技競賽活動的組織以及學術科技活動氛圍的營造。此外,還應在學生中成立研究會、科協等組織,協助團委具體負責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經常性的組織開展。
(二)組織成立專家指導團隊和專家咨詢委員會
專家指導團隊為項目臨時組織,全程負責該項目的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學生科研方法的訓練、科研思想的熏陶、科研能力的鍛煉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都需要專家指導團隊來完成,項目結束后該團隊自動解散;專家咨詢委員會為常設機構,人員組成應包括學校各學科門類的資深專家學者,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本校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發展規劃,幫助解決學生在科研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三)組織成立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項目評審委員會
項目評審委員會由校內外科技、學術專家組成,具體負責對學生科研項目立項評審、中期檢查、科技成果技術論證、質量評估以及成果的最終評審和向上級組織推薦等工作。
二、完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運行的管理模式
(一)制定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各項規章制度
應結合學校實際,本著鍛煉人、培養人、塑造人的原則,制定詳細、科學的各項規章制度。如:《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管理辦法》、《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審批制度》、《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科學研究基金管理辦法》、《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實驗研究管理辦法》、《大學生科技成果申報評審制度》等。通過制度的建立,規范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理順工作程序,極大地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涌現。
(二)建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科研基金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需要人財物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其中資金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基金設立的目的和使用方向主要是用來資助大學生科研課題所需經費開支、參加有關學術科技競賽活動、發表學術論文以及對參加課題的研究者、指導教師和有關組織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
(三)重視選拔參與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人才
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學生隊伍建設應考慮年級的組成,要做到各年級學生相結合,以達到人才培養的連續性,力爭做到一、二年級打基礎,三、四年級攻關出成果。人才選拔可以通過導師推薦、科研愛好者自薦、自主開放性實驗設計以及課外科技小組活動涌現出的佼佼者等形式產生。
(四)要大力營造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氛圍
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高層次內容,同時也是一項意義重大的項目,需要大力宣傳、積極引導、認真組織和嚴格管理。要通過開展各種能夠激發學生科研潛能、能夠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具有實質意義的活動,如:學術報告、“挑戰杯”科技競賽、小發明設計、模擬研究等,從而營造一個濃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氛圍,讓廣大青年學生和教師對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了解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對學生科研過程的訓練、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精神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不單純是對學生科研能力、實踐能力提高,同時也會對學校整體科技水平的推動以及校風和學風改善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梁燕,楊健安,等.我國高??萍蓟顒拥?/p>
型相關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4,(7).
[2]朱愛勝. 對高校科技創新體系的思考
[J].教育發展研究, 2007,(12):77.
[3]陳艷,曹然然. 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
實踐與思考[J]. 當代青年研究,2005,
(4):50-52.
[4]王平祥,唐鐵軍. 著力構建大學生課外
科技創新活動體系[J]. 高等理科教育,
2006,(1):102-105.
[5]劉漢香. 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大學
生科技創新能力[J].河南機電高等???/p>
學校學報,2008,(6):45.
[6]劉傳文,等.清華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
技活動調查與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
【關鍵詞】大學生緩解就業問題對策
一、引言
近十年來,隨著眾多高校辦學及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應、往屆畢業生逐年增多,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工作,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 供需雙方不對接,使得日益嚴峻的就業問題更加嚴重。幾年來我們針對大學畢業生供求脫節問題開展了專項調查,走訪北汽福田(濰坊)、山東唐駿歐菱集團、勝利油田勝動集團、山東巨明集團、淄博柴油機廠等眾多不同行業、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前來我校進行招聘的眾多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了解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基本要求。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在招聘和用人過程中遇到了類似困擾,使得它們對以下五類大學畢業生避之不及:
1.1、缺乏工作經驗、動手能力差
絕大部分企業提到,現代企業更注重應聘者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急需一批可以很快派上用場的人才,可以節約培訓時間、節省培訓費用。然而應屆畢業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工作經驗,上手慢。此前針對3000余名本校理工科大三學生開展的一份調查顯示,近60%的被訪者認為缺乏工作經驗是困擾大學生就業的首要因素,占各個選項之最。
1.2、工作態度不端正
許多企業反映,應屆畢業生的工作心態不穩定。很多剛被錄用的應屆生并不十分珍惜 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不愿意從基層工作做起,不滿現有工作待遇,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工作不專心,很多時候想著跳槽。走訪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把員工的工作態度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事實上,在很多企業,把工作態度看得比專業知識更重要。他們認為,一個人的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培訓提高,但是,工作態度很大部分是受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影響,一旦養成很難改變。有公司負責人說,企業對剛錄用的應屆畢業生會有不同程度的培訓,但往往新手剛上手時,也是他們跳槽離去的時候,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大損失。認為,現在的畢業生眼光很高,但有真實本領的人不多,結果頻繁跳槽卻四處碰壁。
1.3、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缺乏
企業普遍反映,近些年招進的畢業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難符合企業的要求。一些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的企業在招聘時,往往看重大學的成績單、 英語四六級合格證等。在一些企業的二輪面試時,還常常會具體考察畢業生專業知識的基本功以及專長等。業內人士表示,這可能和部分畢業生在大學期間忽視了相關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專業學習有關。
1.4、不善于溝通,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企業普遍認為,相對有工作經驗的員工,應屆大學畢業生明顯缺乏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甚至表現出我行我素的個性和風格。在企業里,團隊合作精神顯得尤其重要。事實上 ,不少畢業生眼高手低,看不起同事,缺乏合作精神,難以融入整個團隊中。
1.5、再學習能力不強,跟不上時代步伐
大學畢業生的學習態度和主動學習的意識,企業普遍表示不滿。按理說,大學畢業生 經過大學的自主學習,學習能力比較強,但事實上并非如此,相對老員工,大學畢業生再學習的危機感和動力嚴重不足。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動力嚴重不足。
二.高校應對學科建設、教學環節進行科學調整,進一步適應市場需求
2.1科學合理的進行課程設置突出實踐能力
學校是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的搖籃,而專業教學設置直接關系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高低。擴大學生的就業,首先要保證學生具備扎實、全面的理論知識和創新等能力,因此合理規劃高校的專業教學設置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課程設置合理化,根據學生在校學習的所有課程內容,進行課程理論關聯性綜合評估,按照理論關聯性設置課程順序,數學、英語等課程放在第一學期,而力學、電學、液壓等放在中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等放在專業課區域,使各課程理論知識銜接起來,系統性的進行授課。其次,實驗實習設置合理化,根據課程學習內容,將相關實驗內容進行插接,而對金工實習、企業實習等內容,則根據課程設置順序進行安排,同時將關鍵實習環節進行拆分,在專業課授課前、授課中、授課后,穿插安排實習內容,使實踐環節和理論環節不斷相互強化,加強學生用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應該針對專業特色,定期開展前沿講座,使學生及時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企業應用現狀,增強應用意識,激發學生自學興趣和創新意識。
2.2舉辦學科賽事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學科賽事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學??蒲泄ぷ鞯臐撛诹α浚菍W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載體[2]。重視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地的建設,整合校內外的資源,設立專題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和開放實驗室,為大學生盡早從事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條件,營造良好的學術科技環境。設置專門的大學生創新活動組織機構,負責大學生科技賽事的組織協調、科研立項、課題評審和課題指導工作,建立“三層次實驗”結構體系[3]。由基礎性實驗、提高性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個三個層次組成。構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共同提高協調發展的良好平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強化和提高全體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科技社團是開展學科賽事活動的良好基礎和載體,舉辦規模不一、參與面廣、內容豐富的大學生科技節、各類學術講座沙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將大學生吸引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實現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使科技社團得到良性的發展[4]
2.3實習環節注重實效性
實習教學培養環節,當前的實習主要包括基礎金工實習、企業現場實習兩種方式,但是部分高校在設置實習環節時,普遍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實習時機不當,二是實習頻率不當。在實習時機上,高校主要以學期為規劃依據,而不是以文化課開展情況為依據,經常造成學生在實習現場如走馬觀花,無法將理論知識和實習現場掛鉤。在實習頻率上,高??偸菆绦衼児挪蛔兊亩桑_學前、放假前是兩次固定的企業實習期,而沒有與專業課的進度掛鉤,專業課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后,都沒有相應的企業實習環節。
2。4畢業設計及畢業論文選用真實課題
畢業論文的題目實行雙向選擇的方式。在三年級期末,按專業分組,同一專業的師生共同參加,教師上臺宣講自己近年的科研成果及將要下達給學生的畢業論文課題。學生還可以走進教師的研究室、深入實驗室,綜合調研情況后填報選擇導師的志愿。平時各個環節抓得緊,撰寫論文時就不太困難,論文完成后先在教研室試講,試講通過后再接受正式的全系師生參加的畢業答辯。優秀的論文則提煉出精華寫成學術論文,推薦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去宣讀發表交流,以顯示學校的科研實力和培養學生的質量
2.5大力加強校企聯合人才培養
校企聯合模式在國內外高等教育界都十分關注的一種培養模式,事實證明這種培養模式既能保證學生自身的就業,又能完成學校的就業指導任務, 更能為企業輸送合格的人才。(以我校農機專業為例)農機方向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農機企業發展不穩定,大企業較少。而山東作為全國農機大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校企聯合人才培養上,可以從福田、五征、時風等大企業入手,企業根據自身人才需求對學校人才培養提供建議,學校根據自身教育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定向培養,這類畢業生優先進入合作企業就職,并規定學生在該類企業的最低服務年限,保障企業人才培養利益。在農機人才校企培養五年或十年內,形成固定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不斷調整普通農機培養計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6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對近幾年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學生對專業選擇、就業選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動,造成跨專業考研究生、跨行業就業、跨行業跳槽等,這類大跨步的轉變,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而且會帶來就業的風險,一旦跨越不成功,就會造成兩難的局面。針對當前就業不穩定問題,學校需要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積極引導學生的就業方向。由于學生的知識面和社會閱讀能力在不斷變化,所以對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不能呆板,每個學期幫助學生進行一次規劃調整,積極聯系優秀校友返校講座,用身邊實例影響在校學生。
三.大學生應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
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應當在認真扎實的掌握各門專業課程的同時,還應從提高以下諸方面的能力入手:
(1) 充分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數字表達能力,圖示表達能力等幾種形式在內的準確性、鮮明性和生動性。
(2) 完善社會交往能力。學生步入社會,能像一個社會活活動家一樣,正確、有效的在處理協調好職業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系。
(3) 初具組織管理能力。要求大學生必須能從全局的角度加以協調處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從千頭萬緒、具體繁雜的工作中有條不紊,同時還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
(4) 做出正確決斷的能力。良好的決斷能力可以實現對目標及其實現手段的最佳選擇。
(5)沉著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劃能力。大學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應變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緩而不綴,既忍讓又不失原則,沉著冷靜、靈活應變地處理問題。
(6)良好的適應能力。適應能力是其素質、能力的綜合反映,要求大學生對社會、對環境的適應,是主動的、積極的適應,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對困難的屈服,更不是對落后、消極現象的認同,甚至同流合污。適應要同發展結合起來,要同改造聯系起來。
(7)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借,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實踐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作用的發揮。
(8)優秀的策劃能力。策劃能力要求大學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時機,把握有效空間,籌辦和開展形式各異的介紹宣傳和業務活動,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9) 鍛煉自控能力。遇到不順的事能否壓下心頭的怒氣,冷靜處理,是對大學生素質高低的一種考驗,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錯,導致工作的失誤。
(10)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提高。素質發展的創新性要求,是當代人才素質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現實的必備素質。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強烈的好奇心,細致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預測力,大膽設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素質發展的個性化要求,是在強調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人的個性張揚,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迫切需要當代大學生強化自我競爭意識,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和個性特點,努力挖掘個人潛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和發展個人素質。
四.結論
各行各業都對求職的大學畢業生提高了準入門檻,就業市場的競爭尤為激烈。但實踐創新能力很強的畢業生仍然一如既往的受到企業的青睞。作為企業向即將走向社會工作崗位的大學生畢業生提出的要求和希望:端正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人生;為人處事要注意細節;做誠信和善良的人,以善、德為本;在校期間盡可能多的參加實踐創新類的鍛煉和培訓。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超長的創新理念、敏銳的創新思維、基本的創新技能和優秀的創新人格[1]。面對時代的挑戰和社會的需要,以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為目標[2,3]。增加學科賽事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是學??蒲泄ぷ鞯臐撛诹α?,是學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載體[4]。重視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地的建設,整合校內外的資源,設立專題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和開放實驗室,為大學生盡早從事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條件,營造良好的學術科技環境。設置專門的大學生創新活動組織機構,負責大學生科技賽事的組織協調、科研立項、課題評審和課題指導工作,建立“三層次實驗”結構體系[5]。有基礎性實驗、提高性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個三個層次組成,構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共同提高協調發展的良好平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強化和提高全體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科技社團是開展學科賽事活動的良好基礎和載體,舉辦規模不一、參與面廣、內容豐富的大學生科技節、各類學術講座沙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將大學生吸引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括大學生的參與面,實現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使科技社團得到良性的發展[6,7]。學校、企業、學生三方有機結合,行成合理科學的供、需、學的培養模式。必然會對緩解目前的就業壓力現象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尹金榮,羅鋒,王東,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環節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7(3):49-50
[2]Porter Alan L, Roessner J David, Oliver Sarah, et al. A systems model of innovation processesin university TEM education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06,95(1):13-14
[3]Sato Chie, Kumagai Satoshi. A perspective for innovation enabling education for Japanese engineers[J].Journal of Integrated Design and Process Science,2005,9(1):67-80
[4]陳純馨,王向東,甘蔭全等,地方高校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6(11):154-185
[5]朱昌平,黃波,朱陳松等 通過“三層次實驗”培養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7):5-8
【關鍵詞】創新能力;導師制;培養模式
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的重點領域之一。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是知識經濟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臨的主要任務。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處在實施本科教學初期,許多機制尚在完善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是一個薄弱環節,從而造成學生的創新能力意識不強,參與創新項目的學生數量很少。學校還沒有真正把本科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納入日常工作日程。培養的畢業生在社會上競爭力較差,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研創新能力較弱。實施導師制就是要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規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力發掘,創造條件讓本科學生較早參與創新項目研究,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人才目標。
1.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定位
以導師制為平臺,以“創新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本科教學改革。
1.1地方本科院校傳統學業導師制存在的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導師一般試行學業導師。但由于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偏多,指導的目標僅強調指導學生學習、思想、生活等而忽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因素,未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1.2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
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項目,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課題選題、文獻查閱和實驗操作,共同進行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撰寫論文等。通過科技創新活動,學生們培養了發現問題及查閱文獻、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同時,養成嚴謹細致的科研作風,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合理構建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2.1地方本科院校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強調應用特色,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采用系統的培訓方法、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因材施教的培養理念,以”質量工程”課外科技活動、研究創新性實驗、專題設計、畢業論文等為載體,體現導師制的基本內容,體現導師對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
2.2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注重的幾個環節
(1)導師的選聘。要選聘學術水平高、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導師,定期進行導師經驗交流,開展導師業務培訓。
(2)以本科培養方案中的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研究創新性實驗、專題設計、畢業論文等為載體,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師生關系。
(3)對學習成績優秀、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在導師指導下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積極申報“質量工程”大學生學術研究課題和 “挑戰杯” 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4)實施導師制應制定科學的管理考評體系,管理考核體系應堅持科學、全面、獎懲結合的原則,將導師指導學生的工作過程、具體指導要求和學生必須達到的目標等量化到具體的指標中去,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3.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
通過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拓寬了學生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導師指導下,對創新方法、創新基本過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校化學與材料科學系自2009年實施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至今,指導大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競賽等學科競賽,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指導大學生先后獲得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3項。在“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先后獲得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2項,在“挑戰杯”湖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國家銅獎1項,金獎1項,銀獎2項、銅獎2項;2011年在湖南省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團體總分全省第2名的好成績,在湖南省大學生化學(化工)創新成果報告會上共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4.結語
導師制下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開展,開闊了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從而激發了學習興趣,有利于營造優良的學風和校風,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利于知識的運用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尚王海等. 對本科生實行導師制的認識[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 (10):93~95
[2]郭蕊,鄧樹嵩. 本科生導師制對培養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探索[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4,81(3):78~79
[3]翟科峰. 應用型高校高年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 宿州學院學報,2011,5:113~114
關鍵詞: 獨立學院 學術型社團 校園文化
高等院校里的學生社團是大學生重要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培養興趣、豐富生活、參加實踐的重要學習形式。如今各類大學社團發展迅速,但細究起來多為文藝類、體育類的社團,注重學術和知識創新的學術型社團少之又少,有的甚至“經營困難”乃至“倒閉”。大學是否需要學術型社團,獨立院校是否有足夠力量培養并維持學術型社團?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明確高校學術型社團的含義。
一、學術型社團概念厘定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對社團的定義是:“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保?]學術社團是社團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以學術科研為主業的,群眾性自發的非營利性組織。而在高校里,所謂的學術型社團即是由某一個學科、專業或某一個研究領域的學生自愿組織的群眾性團體。與社會上的學術社團相比,如學會、研究會,高校里的社團人員以大學生為主體,操作運行、研究層次上也不同。區別于文娛類社團,學術型社團重在提高成員的學術修養和水平。獨立學院的學術型社團與其他層次的高等院校的研究目的和發展途徑是不一樣的。
二、獨立學院學術型社團建設的必要性
(一)學術型社團有助于培養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錢學森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談話中強調,大學一定要有創新精神,“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會動腦筋的,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梢?,科學的本質在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人才,高校作為培養數以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創新人才的重要教育場所,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社團來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對形成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校園學術氛圍,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有重要作用。
(二)社團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展學術型的社團活動,有利于繁榮校園文化。學校文化就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淀和創造出來,并為其成員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2]。精神層面是文化的核心,打造學術型社團利于形成學術理念,培養良的好校風、學風。鮮活的案例,豐富的生活,以及學生群體的生動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肥沃土壤和不竭源泉。
(三)建立學術型社團,參加學術類活動,大量的社會實踐機會,除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還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群策群力,在“頭腦風暴”里創新知識、創新方法。
(四)學術型社團成員不受專業和年級的限制,集合各個專業領域的學生,打通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人為鴻溝,在知識間互補互通,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提供全方位的角度。
三、獨立學院社團建設情況
獨立學院社團多是文娛類型,學生多是以興趣為沖動源選擇社團。社團建設較粗放,在質量上沒有嚴格把關;自主型管理占多數,基本沒有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活動開展輻射范圍窄,全員性不強。但是,隨著高校文化建設的大力發展,繁榮社團文化,提升社團品質,開展探究型活動很受重視。
以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學生社團建設為例。成立于2005年4月的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公管理制度,目前,社團聯設有主席團,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下設8個部門:辦公室、財監部、外聯部、人力資源部、信息編輯部、策劃部、宣傳部和社團中心;從屬協會共21個,會員總數近萬人。從屬協會分為公益實踐類(7個):手工DIY環保協會、演講與口才協會、紅十字會、志強社、法律援助協會、旅游協會、電影協會;學術科技類(6個):英語協會、攝影協會、因果文學社、教育與經濟協會、計算機協會、明德國學社(試行協會);文藝體育類(8個):舞行者協會、乒乓球協會、弈文堂、蘭亭書畫社、音樂協會、極光動漫社、羽毛球協會、星火劇團。
漓江學院目前有6個學術科技類社團,如因果文學社經常舉辦學術講座,與名師面對面暢談文學人生,出版刊物《遠風》,鼓勵會員進行原創寫作;計算機協會以“普及電腦知識,傳播網絡文化”為宗旨,組織會員開展各種培訓、競賽,如PhotoShop培訓、PPT制作、電子競技大賽等。這類社團雖對學術科技有所側重,但是重活動輕成果,學術成果甚少。
漓江學院大學生社團聯合會曾對各系師生做了一次針對學院社團形象的調查問卷,發現漓江學院學生比較熱衷于興趣愛好和文藝體育類的社團,對知識學習和學術研究的需求較少。學院對此調研結果非常重視,遵循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以專業帶動和學術引導,著力培育學習性、實踐性學生社團”,十分注重社團的可持續發展,并為此在全院每年開展一屆社團(團隊)創新課題,帶動學術型社團建設。社團(團隊)創新課題以社團為單位公開競標課題,以學校撥款的形式開展,延續至今,成為學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協會的《從“我為就業找差距”探索漓江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交際與口才能力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影響》為獨立學院學生就業前景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數據;學生會的《淺析桂林雁山區農業網絡信息化水平》和《桂林雁山大學城與周邊經濟文化互補性實踐調查報告》是學生用所學知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探索;院團委《漓江學院電能優化使用的調查與研究》是學生立足學院,為學院“節能減排”出謀劃策的作品;外語系學生會《東南亞文化節對校園文化建設影響的調查研究》、旅游協會《“節”的經濟效益分析——以桂林市大學生櫻花節為例》則考慮學生活動應如何開展的問題。由此,學生以社團為依托,聯系專業、聯系學院、聯系時事,從自身著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創新型的社團活動開展對于社團的學習氛圍和學術氣息具有積極的影響,以此作為學術性社團探索性的嘗試未為不可,并可以成為學院學術型社團的雛形構建。
四、獨立學院學術型社團建設的對策
從目前獨立學院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為建立學術型社團而做的努力來看,建設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學術型社團應該注意幾個方面。
(一)正確定位,合理指導。
社團是高等院校精神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社團要切合遵循所在獨立院校的辦學定位和教育方針,堅持一切從自身出發,從實踐出發。漓江學院以文科見長,堅持根據市場需要,以培養專業素養好、適應性廣、操作技能強,同時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3],因此,可以優先發展建立文科類學術型社團,選擇結合學院存在的問題,或所在地桂林的發展情況和問題,設立具有長遠性的科研課題,明確辦團宗旨和發展方向,同時,整合學院人文學科軟、硬件資源,創建屬于學生自由鉆研發揮的舞臺。除了擺正社團的位置,學院上層要對此給予積極的熱情、大力的支持和有效的指導。如學術型社團可掛在院團委名下,拿捏好“管”與“放”的度,不是每一樣都管死,毫無主動性,也不是放任自流,隨意發揮,要在積極的引導下,保證社團活動開展,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束。
(二)創建合理的科研創新制度和激勵機制。
社團制度化是保證社團長期高效發展的有機保證,無規矩不成方圓,就無法在學術型社團內形成良好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氛圍,團結凝聚力。制度化運作是科學的社團建設措施[4],必須以人為本,嚴格規定社團規章制度、成員素質考察、干部選拔和考核、組織紀律等制度,明確成員的權利和義務,責權明晰,人人平等。嚴格按照選題—調研—分析—結論的科研步驟完成課題研究,充分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和正確性。除此之外,完善激勵制度也是促進競爭,調動積極性的有效舉措,可以鼓勵將之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畢業論文等結合,利用評優、淘汰、互評、獎勵基金等方式推動學術型社團的可持續發展。
(三)活動載體多種多樣,堅持走品牌社團路線。
大學生學術型社團主要進行學科專業的學術探究型活動,這與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科學家們的日常工作是有區別的。所以,社團應該擺脫枯燥老套的活動形式,而是開展具有學術性的,結合專業背景的,且為大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5],如下鄉調研考察、具有學術性質的講座或小論壇等。打造社團品牌是社團在發展道路上必須考慮的,包括精品社團理念、精品活動等建設,這不僅對校園文化建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利于統一學生在組織內共同的價值觀、榮辱觀,激發學生潛能,鍛煉各種動手能力。
(四)借鑒公立高校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社會各界力量。
國內大多數獨立學院實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即由公立高校和公司企業合作創辦,脫胎于公立高校,可以共享師資、教學資源;借助于社會企業,則可獲得充沛的資金力量。漓江學院在廣西師范大學依托下,學習借鑒學術型社團的建立和經營成果有著便利的條件,從模仿中走出一條屬于漓江學院特色的學術性質的社團。此外,一些下鄉調研、實地考察等實踐活動,則可以由合作公司提供資金保障,還能利用社會關系為社團提供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鄒培.論大學與掛靠學術社團充分合作的可行性[J].社會管理工作研究,2011,(06).
[2]徐書業.學校文化建設研究——基于生態的視角[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9.
[3]李瀟.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之我見[A].唐凌主編.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學人文存[C].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