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育人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及其基礎建設。建校伊始,xxx校長就非常注重將文化藝術融于校園的各項設施建設之中,如今園林式的校園環境優美、典雅別致,活潑清新的文化廣場、格調高雅的文化走廊以及在教室墻壁上懸掛的近200件學生美術書法作品更是突出了藝術教育濃厚氛圍。六年來,我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高標準地配備3間音樂專用教室、2間美術專用教室、1間美術書法展覽廳、1間多功能展示廳和1間多媒體教室,添置多媒體電腦,視頻展示臺,投影機,電動幕布、高級音響等一批現代化教學設備。從而確保學校能開足開齊音美課程、開設藝術選修課、校本課程以及開展美術音樂的綜合實踐活動,滿足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和要求,讓學生在實驗園地里獲得美的陶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加強培訓,大興科研,提高藝術教育的質量與成效
學校把建設一支數量足、素質高、能力強、團結向上、熱心于藝術教育的師資隊伍作為藝術教育的中心環節來抓。在學校的重視下,藝術組的全體教師,經常參加新課程培訓和各級各類教師業務培訓,每星期進行一次藝術教育教育研究活動,探討藝術教學的問題,提出教學的新思路,交流教育心得體會,提高藝術反思的能力,并不斷提高學歷層次。目前我校藝術組有本科學歷五人,省級骨干教師1人,市學科帶頭人1人,達到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要求。我校藝術組教師積極參加各種科研活動和各級論文、作品、多媒體課件評比,獲得過省級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全國音樂美術論文評比三等獎、xx市教育學會優秀學術論文評比二等獎,xx市音樂美術教學反思評比一、二等獎;《xxxx》的教學設計被人民教育錄入《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一書中。我校藝術組共撰寫了十多篇藝術教育的論文分別發表于cn刊物上;黃耿東老師出版了《xxx》的藝術教育個人論文專集。不懈地學習與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競賽和教育科研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提高藝術教育的質量與成效,為特色辦校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三、深入課改,建章立制,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
關鍵詞:論文寫作 教學框架 教學環節
《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任務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本科教育應當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而本科畢業論文正是考查學生這種初步能力的重要指標。《論文寫作》是為中文類高年級本科生開設的專業限選課,一般在大學三年級開設,此時的學生在過去兩年的專業學習中打下了一定的專業課基礎,也有了理論的儲備,初步具備從事論文寫作的條件。該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溫儒編的《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該教材是為中文學科本科學術論文寫作訓練而編寫的,編者強調應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兩個結合,即將寫作訓練與專題課結合,將寫作訓練與本科畢業論文結合,這也決定了本教材的導向,即較少涉及理論而多提供學術性寫作的范文,多往研究方法、規范和一般科研寫作的路上引導。本教材在導言之后分為八個專題,即漢語言文學專業所涉及的八個學科領域,包括: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為中文類本科生的學年論文及畢業論文寫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一、教學框架:總論與專題的合理設置
該教材編者原來設想該課程不是由一位教師單獨講授,而是分給各個教研室,由中文各學科老師共同完成,但在我院實際教學中均由一位教師單獨講授。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總論與專題結合的教學框架,加強了總論部分的內容,包括以下方面:本課程簡介、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如何選題、如何擬定寫作計劃、材料搜集與觀點設定、論文構思與常見問題、修改與定稿、學術規范。詳盡的總論之后才開始分專題例文選讀。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該課程的學習與探索中來,在第一堂課時就必須介紹該課程的內容、要求與意義,使學生明白該課程將給予他們什么樣的幫助,盡快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首先告知學生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與要求,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打好基礎,不僅考查學生的基礎寫作能力,同時也訓練學生的學術實踐能力。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學術論文(優秀的論文一般具備以下幾個條件:文獻的要求,對話性,遞進感和規范性);學會選題:如判斷其是否有學術意義。圈定合適的研究范圍;保持客觀、公正的研究立場,不人為拔高自己的研究對象。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則包括學科知識的掌握、思想上的發現、邏輯思維和理論分析能力、文字表達等等,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文字表達,錯別字、病句、空話連篇、矯揉造作、嘩眾取寵的文風都是不提倡的。對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與要求:如開列核心期刊目錄,使學生有途徑閱讀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尋找規范的文本閱讀,閱讀并伴隨思考:這篇文章寫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對我有何啟發?在研究方法、觀點梳理、語言表達、資料搜集方面有何可學之處?要求學生從本課程開始具備選題意識,多閱讀一些作家作品以及相關的經典研究成果,并隨時記錄閱讀心得,以便尋找到合適的論題;要求學生學會查找相關紙質和電子圖書資源,如紙質圖書的第一手材料、超星數字圖書館、CNKI中國知網、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等;晟后讓學生思考論文寫作的意義。相當多同學僅僅將論文寫作作為畢業的手段,事實上通過論文寫作,學生將學會一種學習的方法,獲得一種思維的能力,死記硬背的知識未必伴隨終身,而智慧和能力則讓人終身受益。
總論部分的重點包括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如何選題、如何擬定寫作計劃、材料搜集與觀點設定、論文構思與常見問題、修改與定稿、學術規范等。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筆者模擬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實際運作流程,就各個環節應當注意的問題加以強調,尤其側重于思路的啟發和規范的引導,使學生學會論文操作的具體模式。
而在分專題例文選讀部分,由于本教材每個專題前均有該學科專家所寫的導論,每篇范文前均有專家簡明扼要的點評,筆者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將導論、點評與具體例文結合。使學生對范文有了多向度的觀照視角,對不同學科的特點、研究方法、文章得失及文風有了深切的體會。從而在自己寫作畢業論文時能找到有針對性的參照物,做到事半功倍。
二、教學環節:規范、實例與細讀
學生以往的閱讀體驗多偏于感性,對學術論文的體制多有隔膜,故而筆者認為,在論文寫作教學中首要確立的是規范。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具體要求主要強調四個方面:首先是創造性,畢業論文本就是對學生創造性、思考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一次綜合訓練,盡量要求學生在選題、立論、材料運用方面有自己的獨創;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這分為幾種情況:或者是填補空白,或是在前人基礎上有所推進,或是指出前人論述的謬誤并加以新的闡發;第三則要求理論性,要求運用抽象思維進行提煉總結,避免僅僅是堆垛材料,或是停留在感性賞析的層面;最后是學術規范問題,從道德層面來說,明確要求不可抄襲。從文本層面來看,要求語言規范典雅,條理清晰,論證嚴謹,行文符合文體規范。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基于死記硬背型的學習方法,對論文寫作中的一些基礎概念存在教條化的理解,實際操作時則錯誤百出。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重點強化學生經常出現問題的摘要、關鍵詞、注釋等部分的教學,要求學會實際操作而非僅僅熟知概念。在教導學生擬定寫作計劃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方面:1、選題價值與意義;2、前人相關的研究狀況;3、論文準備解決的基本問題;4、研究的主要角度與理論方法;5、材料搜集的主要方面;6、難點與可能的突破點。這事實上也是規范的開題報告所必須解決的內容。在材料搜集與觀點設定方面要求學生查找以下資料:1、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2、與所選論題有關的各種材料,特別是可以支持論點的原始材料:3、有助于建立研究范式和方法的理論資料。此時教師可通過列出書目訓練學生篩選第一手資料及質量較高文本的能力。在檢索文獻資料的方法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追溯法、常用法和循環法。此外還需重點強調閱讀筆記的制作。要求學生注明書名、版本、摘抄頁碼,學會重點摘抄與自己論點相關的文字內容,如有個人見解可以加注。以上均為規范的確立。
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對論文寫作課態度不夠積極,先人為主地認為該課程過于理性,枯燥無味,純粹為完成學業的目來上課。為扭轉這種局面,筆者在教學中始終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并側重實例教學,盡量使偏于理性 的論文寫作課生動起來。如在選題過程教學中。不提倡學生找教師要題目(這樣就剝奪了學生自主思考、摸索的機會,而且由于學養問題,教師能熟練操作的選題未必適合學生),而是要求學生自主思考,查找資料,找到選題后才和教師進行討論,以便進一步篩選和深化。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曾讓學生模擬選題并列出開題報告,這調動了學生自主選題的積極性,絕大多數學生認真思考自己的畢業選題,并就可行性及持續發展性和筆者進行熱烈的討論。學生選題往往存在過大或過小的現象。過大者,大而無當,動輒是跨文化研究,過小者,過于停留細節,作為賞析文章合格,作畢業論文則不合適,還有些選題構想很好,但需要相當多的學術儲備,作為普通本科生可能還不具備這種能力,這時就要量力而行,忍痛割愛,這些情況都需要教師要加以引導。筆者講授該課程已有幾輪,平時注意搜集往屆學生的選題構思、開題報告及論文全文以備教學之用。為讓學生更感性理解選題進程,筆者多采用往屆學生的選題案例進行教學。就以往學生的選題偏差、糾正、深入,逐步引導學生理解如何集中并深化選題,找到合適的論述范圍與角度。在選題類型方面注重通過前人研究實例及往屆學生實例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有學術意義同時又是自己有能力解決的選題。在學生經常出現問題的開題報告格式及表述、摘要、正文行文等方面,筆者大多采用往屆學生存在問題的實例,通過課堂互動環節,讓本屆學生指出問題并修改。這極大地引發了他們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并在這種課堂實踐練習中學會正確的表述方式。事實證明這些實例更接近學生水平,有親切感而無隔膜,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論文并非憑空出產,它建立在學生認真閱讀和思考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本細讀能力也很關鍵。筆者發現有些學生只會照抄文學史教科書的若干結論,卻缺乏對作家作品的解讀能力。為解決部分學生在文本細讀能力方面的薄弱現象,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補充了大量例文,包括學術論文和文學文本,并與教材中的例文相結合。如結合專題導論補充例文:在講解比較文學專題導論部分時,補充了帕斯捷爾納克《二月》一詩的多個中譯本以使學生理解譯本選擇的重要性;還原教材例文中研究對象的原文,讓學生在對原文的解讀中理解研究者的論述:如在講解吳曉東《魯迅小說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時,補充了《孔乙己》、《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與敘事視角有關的節選,讓學生意識到自以為非常熟悉的材料也存在大量被忽略之處;補充與教材例文同一研究對象而在方法、角度方面均有不同的新例文,使學生在細讀中拓展思維能力:如講解吳宇宏《試論汪曾祺的傳統性》一文時,輔以季紅真《論汪曾祺散文文體與文章學傳統》(《文學評論》2007年第2期),使學生了解不同的研究視角及論文結構。
大學學風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傳統,反映其辦學與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狹義的學風建設其對象主要是學生,因此可以借鑒和發揮分層教育的理論優勢,將其作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學風建設中實施分層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必然能收到明顯的實際效果。在學風建設中實施分層教育既有理論依據,又有現實要求,因而具有實施的必要性。
(一)分層教育模式具有堅實的心理學基礎。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指出了教育過程中進行分層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認為: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如給予每個學生適當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大學生因其生活環境、學習經歷、社會經驗不同,在德、智及心理發展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收到實效,工作對象能否產生心理認同是關鍵。工作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有效方式激發學生的潛力。學生學習風氣不濃,教育未能找到適當的引導方式和提供合理的幫助是重要原因。在實踐中,教師應全面了解和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堅持分層管理、分類引導、因勢利導,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剖析當前高校學風建設面臨的困境,學風不正的原因可以分類分層,因而實施分層教育具有實踐意義。
高校學生學風不正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目標缺失型。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認為人生目標已經達到,只要在大學混個畢業文憑就行。許多學生沒有及時確立新的奮斗目標,處于“理想真空”、“動力真空”,學習動力不足,為學而學、為分數而學。有些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處于應付學習、被動學習的狀態。
2.方法缺失型。部分學生雖然有多年學習和考試的經歷,但并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只能跟著老師被動學習。他們沒有學習的計劃,不會主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平時不努力,考試前臨陣磨槍。不少學生不會進行自學,沒有養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3.價值觀缺失型。在目前的社會轉型時期,東西方文化交匯,多元價值觀沖突。社會風氣既影響了學校風氣,又影響了學生良好價值觀的形成。部分高校辦學以就業為導向,學校整體的學術氛圍和學術導向不夠,自然也導致校園內學習風氣不濃。學生受社會上享樂、功利的價值觀影響,加上網絡等虛擬空間的負面沖擊,在學習上表現得急功近利,浮于表面,不能安心學習。部分學生價值觀缺失,忽視學術道德規范,在考試中作弊,甚至采取、抄襲他人論文、剽竊他人學術成果等科研造假行為,嚴重影響了高校的社會聲譽。
4.意志品質感缺失型。有些學生缺乏刻苦努力的意志品質,態度懶散,上課遲到、早退、曠課,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放棄。教師將學風的影響因素進行梳理和分類,結合學生實際狀況探究問題的癥結,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實施分層教育應當遵循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學風建設應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根據他們最需要的方面進行引導。如對于學習方法不當的學生,首先應對其進行方法的指導,其次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其實實在在的幫扶;對于意志品質薄弱的學生,教師應嚴格紀律和要求,同時當其取得進步時加以贊許,使其樹立信心和更高目標。
2.因材施教原則。學風建設中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意志品質、行為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情況,設計和制訂出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計劃和方案,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逐步推進原則。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實施中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地循序推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成長規律,科學地設計不同教育階段、不同教育類型的教育內容,合理規劃實施途徑和實施方法。學風建設過程中逐步推進,使受教育者在此過程中感受從易到難,從基礎到提高的過程,通過體驗教育更能產生認同感。
二、學風建設實踐中分層教育理論的應用
在學風建設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考慮學生、教師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身心、個性、求知欲望等差別,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合理的教育和發展。上文明確了學風不正的幾類原因,據此可以將學生進行分層分類,堅持分類引導,遵循學生不同層次心理發展軌跡,制訂和選擇最優教育方案。
(一)目標缺失型學生。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主要目標就是考大學,一旦進入大學,往往認為“船到碼頭、車到站”,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他們缺乏奮斗目標,缺少內在動力,學習目標太低,考試只求過關,自然紀律松散、自由散漫,一旦遇到困難,就特別容易產生畏難、退縮情緒。社會心理學認為,大學生學風是學生在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支配下,圍繞學習態度,在學習熱情、努力程度、意志品質及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在此過程中,奮斗目標的確立、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態度的顯現,都需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德育工作實現。學風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的主體和核心,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有為的文化氛圍是促進和弘揚優良學風的有效途徑。新生入學教育往往是形成良好學風的關鍵,加強對新生的學業規劃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幫助學生盡快確立新的奮斗目標,學會對大學階段的學習進行自我設計,增強學習自覺性,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同時,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先進榜樣的激勵和引導,工作中應注重發揮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朋輩教育作用,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和效仿。通過優秀學生事跡宣講,專業教師的專業引導和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強烈的成功意識和成才愿望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不竭動力,為學校學風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缺乏興趣型學生。
我國學生在高中階段缺少對大學專業的了解,學生在選擇志愿時對專業一知半解,或者追逐所謂的“熱門專業”。進入大學學習后才發現,自己并不喜歡所學專業,缺乏興趣進而缺乏探究動力,學習往往不求甚解,浮于表面。高校應該從制度上消除專業選擇障礙,可以讓學生在了解專業的基礎上,給予學生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另外,學生并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容易出現人云亦云的局面,高??梢约訌娕囵B和引導學生的專業興趣,無數事例表明一個人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同時,學校通過完善學分制、選課制、主輔修專業等制度,充分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的權利,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
(三)學習方法缺失型學生。
與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的學習是自主性學習,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更高。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困難,因而喪失信心,失去努力的方向,可以通過耐心談話,幫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同時學校應當建立學生學業指導和發展中心,幫助學生診斷專業發展和專業學習中的問題,建立師生之間的學習指導機制。學院層面應當建立由專業教師和優秀學生組成的學習幫扶中心,指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及時解決學業難題,以切實的幫扶行動使學生走出學習困境。今后,高校在培養過程中應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研究的科學指導,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步形成常態化的工作機制。
(四)意志品質薄弱型學生。
學生的生活經歷、心理成熟程度不盡相同,有些學生在順境中長大,沒有經歷過挫折,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有些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紀律意識淡漠,自由散漫。學風建設過程是學生“求學”、“為人”的過程。古語云“嚴師出高徒”,良好學習習慣和堅韌意志品質的形成往往來源于教師的嚴格要求。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教師在教書過程中要發揮育人作用,嚴格執行培養教育方案,要求學生遵循出勤紀律、課堂秩序、完成作業等基本的教學活動要求。古往今來,優秀人物的成長都離不開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只有學校教育的相關方面共同對學生嚴格要求,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境,學生在其中耳濡目染,才能將這種外在要求逐步上升為刻苦努力的自覺行動。高校學風建設應充分發揮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針對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進行個別談心、教育引導、榜樣示范等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積極性,使其最終形成勤奮鉆研、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樹立崇高人生奮斗目標,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摘要: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筆者認為其學習觀對今天的我們仍然有著有益的啟示:學有興趣才能提升學習效果;學思結合才能真正學有所獲;通過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的要求。
關鍵詞 :孔子 學習觀 啟示
孔子是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鬃右簧械拇蟛糠謺r間在從事教育事業。他不僅是三千弟子的老師,也是歷代中國人的精神之師。他的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學習觀對今天我們做好教師工作仍然有著有益的啟示。
一、學有興趣才能提升學習效果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識到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他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二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被動地去學習,學習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鋼琴家郎朗是大家熟知的名人,郎朗的成功固然和他的勤奮分不開,但練琴的人很多,為什么他最行呢?郎朗有音樂的天賦,更樂于從音樂中感受,對他來說,練琴的過程雖然有苦,但更多的是享受一種快樂的情感體驗過程,所以他才能成功。每個人的天賦素質、興趣愛好都不一樣。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出的潛能,應加以鼓勵和引導,努力為學生的特長和興趣愛好發展提供必要的平臺,不然的話就可能造成他們天賦的浪費,那是很可惜的。
同時,還應想方設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呢?以歷史課為例,歷史教學中教師過多的講授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效果降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是要把被動的學習過程變為積極主動的求知和探索過程。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能夠激發學生思考興趣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
如:學習《》一課時,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人說,是由林則徐的引起的。這種說法對不對,為什么?”在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再由教師提供一些補充材料供學生分析討論。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說出自己的觀點,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發動的根本原因。林則徐的只是戰爭的導火線,即使沒有禁煙,英國同樣會找其他借口挑起戰爭,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通過討論和探究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思考者和真理的探索者,去感受學習的快樂。這樣才能有助于提升學習效果。
二、學思結合才能真正學有所獲
孔子非常重視學習和思考的關系,主張在學習過程中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就是說,只學習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那就很危險了。他深有體會地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意思是說,我曾經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去苦思冥想,結果沒有什么益處,還不如去學習呢。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學習要與思考結合起來。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既要學習又要思考。死記硬背,人云亦云,不去思考,很難學到精髓,更難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F實中有些學生學習不可謂不刻苦,不踏實,但收效甚微,就是因為缺少思考。要想學有所獲,必須善于思考。但是,一味思考,不去學習,沒有一定量的知識儲備,那也是徒勞無益的。學習與思考二者必須結合起來,只有學思結合才能真正學有所獲。愛因斯坦曾說過:“空間、時間是什么,小學的課本就解釋得很清楚了。把從書本里學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間與時間的關系?!闭窃趯W習中善于思考問題,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成為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三、通過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孔子十分強調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孔子認為,一個人美好品德的形成是需要文化和道德知識作基礎的。他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意思是,如果三個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長處,而跟從他學習;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檢查自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他認為,唯有通過學習才能克服自身的品德缺陷。他提出“六言六蔽”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論語·陽貨八》)。今天,重金錢、輕事業,講實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艱苦等社會風氣蔓延。這些不良現象的存在侵襲著校園,影響到教師的職業道德。一些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僅僅把教師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既不研究教學方法,也不考慮教學效果,熱衷于辦補習班掙錢,把本該在學校學習的內容放在補習班里講。
學生如果不上這樣的班,學習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上這樣的班既得多花錢,又要擠占課余時間,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利益。這種做法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有損于教師的形象。還有一些教師,不想通過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是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為了晉職稱,或請人或抄襲他人論文,哪有師德可言?這樣的教師怎么能為人師表、怎么去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只有品德優良、作風正派才能言傳身教,帶動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承擔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
四、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的要求
現在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也被稱為學習經濟。“終身學習”已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特征。所謂“終身學習”,是指社會每個成員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實現個體發展的需要,貫穿其一生的學習過程??鬃印拔崾形宥居趯W,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他自己一生“學而不厭”(《論語?述而》)。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他還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這些都反映出了孔子終身學習的觀念。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很快,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
另外,教師對學生起著表率的作用。教師積極地進行學習,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學而不厭”的教師,才會有“學而不厭”的學生。“一個優秀教師有著多個方面的特征,但有一個特征是必備的,那就是持續學習的能力,愛學習、善學習、會學習。人類的進步、知識的更新、職業的挑戰、自身發展的需求、學生的深刻變化等,都需要教師終身學習,把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方式、工作責任、精神需求??梢?,今天人們對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和孔子的學習觀相似,兩者都把學習看成是個人人生觀的一個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楊春茂.提升教師素質的又一重大舉措——解讀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J].人民教育,2013(2).
在西方,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之一,作為隨我國新課程改革實踐而引進和推廣起來的一種新教法、新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也日益在數學、外語、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和普及。相比較而言,作為百科之母的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卻難如人意,因此筆者認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把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并作出大膽的嘗試和探索,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創新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
看到“驅動”,往往讓人聯想到“驅趕”、“驅使”,感覺到一種壓迫、被動的意味,認為驅動就是教師強迫學生完成一定的任務,這與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和任務驅動教學的初衷都是相背離的。實際上,任務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也是驅動由“外驅”向“內驅”轉化的關鍵,設計不好,學生被動地完成任務,驅動就是“外驅”;設計好了,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并主動完成任務,驅動相應的就會轉化為“內驅”??梢?,驅動的動力來源決定了學生的地位是主動還是被動,而任務驅動教學就是通過任務的設計將驅動學生的動力變成學生自己,“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1]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鐘柏昌認為,“驅動”學生完成“任務”的,不是老師也不是“任務”,而是學習者本身,更進一步說是學習者的成就動機,反過來說,成就動機構成了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的動力系統。[2]
綜上,可以給任務驅動下個定義,任務驅動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簡稱,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
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流程
(一)聯系文本和實際,設計任務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時,要讓學生的學習在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實際教學條件創設一個與學習主題相關,與任務適合的情境,以便學生分析討論,合作探究。在創設的情境下,選擇與當前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任務,設計語文驅動任務時“要考慮任務本身的相關內容,如任務與教學目標的關切程度,任務牽動教學的作用的大小,任務本身的可操作程度以及問題任務時間空間的延展性等?!盵3]
(二)創設情境,展示任務
每節語文課上課伊始,教師首先要把這堂課的任務呈現在學生面前。展示任務一般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如枯燥乏味的“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語音”,我們除了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要求外,還可以從開發記憶潛能,提高有效注意方面去激發學生,可舉古人懸線練注意力的故事去啟發學生調動注意力,強化記憶的興趣。二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以“識記語音”為例,教師應告訴學生本節課記憶的任務是“容易讀錯的字”,達到總體記住,形成全部知識的輪廓。三是啟發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展示后,教師不要急于去講解應該怎么做,或立即讓學生自己去做,而應指導學生進行討論,理清思路,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務
在任務完成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引導者,要多給學生以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大膽地去完成任務。教師要走進學生之中,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檢測,為學生提供幫助。
學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完成任務:①對于比較單一的任務可以采用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如魯迅的《拿來主義》可依次確定四項任務:“拿來主義談的是哪個方面的問題”、“拿來主義的核心觀點是什么”、“拿來主義的態度和方法怎樣”、“拿來主義有什么現實意義”,每項任務都可由學生個人研究解決。②對于比較綜合的任務可以采用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通過協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能開闊學生的思路,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特別是在語文閱讀和作文教學中,這種相互的啟發和碰撞,對于學生審題、用語等都有極大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四)效果評價
效果評價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進行評價時,應當考慮評價活動占課堂整體教學時間的比例,要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課堂中,評價的重點應該是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而學習結論的準確與否就顯得次要些。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從結果上看,部分學生在結束“任務”后沒有很好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但從過程中看,他們卻能正確運用思路和方法,“任務”還算是完成了的,因此,從發展的角度講,也要對他們予以肯定的評價。
(五)歸納總結
任務驅動的教學思想,是將新知識分解到一些任務之中,而忽略了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和完整性,知識在學生頭腦中還是零散的。在一節課、一個單元之后,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建立起與已學的舊知識間的聯系,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如語文散文單元學完后,就應做三方面的總結:一是散文的特點在不同題裁的文章中怎樣體現,應結合舊知識來理解;二是不同的文章在用閱讀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應歸納總結;三是單元的相關知識線條是否清晰,以便加深記憶。
三、語文學科“驅動任務”的設計形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中心,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任務展開,教師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個典型的任務中,這些任務不是教師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要和現實接軌,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內容,不斷從各種渠道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新知識,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盵4]因此,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設計十分重要。具體設計要注意因“材”預設,同時兼顧設計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一)設計“故事會”、“辯論賽”等
對于一些故事類的文章可以引導開“故事會”,比如開“范進中舉”故事會、開“皇帝的新裝”故事會等,還可以組織開“辯論賽”等方式進行,如在《兩小兒辯日》一文的教學中,可將孔子和兩小兒的掛圖掛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在研讀課文、翻譯文章和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扮演孔子與兩小兒進行“辯論”。
(二)設計制作演示文稿、寫產品“說明書”等。
適合于科學小品文類的課文。例如,教學《臥看牽??椗恰?,可以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就文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有關織女星的神話傳說,牽牛、織女星的位置光亮、與地球的關系以及恒星、銀河系等相關知識,用制作“幻燈作品”、“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學“展示匯報”學習成果。其他的,如《新型玻璃》可以設計寫“新型玻璃”的廣告詞,《看云識天氣》可以設計寫“天氣預報”,《故宮博物院》可以設計寫“景點介紹”等。
(三)引導寫人物評傳、人物外傳、人物別傳等。
對于一些寫真實人物、歷史人物的文章,可以發動學生在研讀文本、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寫人物評傳。通過就事論人、知人論世、臧否人物的品行來學習偉人的情操,并從中學到寫作人物的方法。對于小說中的虛構人物,如《祥林嫂》的祥林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理科夫、《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等,可以發動學生寫人物別傳、人物外傳,通過刻畫人物性格,去理解形象塑造的時代意義及現實生活的借鑒價值。
(四)寫導游詞、進行物品介紹等
適用于寫景狀物類的文章。像《故宮博物院》一文,可以引導學生在仔細閱讀文本、弄清作者參觀順序、參觀景點以及各景點特征的基礎上,結合搜集網絡資料、訪問故宮博物院網站等編制故宮博物院的“導游詞”。然后,如若能聯系文本網絡資料制作成PPT課件配合解說詞進行現場“游覽解說”,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五)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改編故事、編課本劇等
例如,教學《狐貍和烏鴉》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模仿狐貍和烏鴉進行分角色朗讀,繼而要求學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現“狐貍騙肉”的課文情境,并在表演中理解“眼珠一轉”、“親愛的”、“您”等詞語在上下文語境中的豐富含義。小學語文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等大都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驅動教學。
(六)改作白話散文、詩歌和故事等
適用于文言文作品。如將《桃花源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為白話散文,將《木蘭詩》、《狼》改為白話故事,將《歸園田居》、《過故人莊》改為白話詩等。對學生而言,這樣教學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激發、維持他們的學習內驅力。
四、對于構建任務驅動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
(一)構建任務驅動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1.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
語文課的基本理念是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語文能力體現的聽說讀寫能力,無一不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的反映,而這些素養是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培養的。任務驅動教學法目的明確,學生圍繞任務從自己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在完成任務的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過程中找出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知識的建構”,[5]在完成規定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
2.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環境刺激,而是主動性的人”[6],是圍繞任務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積極主動的、有選擇的感知、加工外在的信息,從而改變和重組原有的知識結構?!巴ㄟ^任務的完成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發揮主體作用”。[7]其次,通過任務驅動讓學生在探究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自主和協作的環境中、在討論和對話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活動,將任務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實踐、運用、學習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任務的解決又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從而來理解、分析并解決當前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或者任務的完成為新舊知識的銜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通過問題的解決和任務的完成來建構個體新的知識框架。
3.可以活躍語文課堂教學的氛圍
“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 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8],在任務驅動型語文課堂上,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任務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解決方案并解決問題,為每一位學生的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了開發的空間,使課堂教學過程充滿了民主,充滿了個性,也充滿了人性,課堂氛圍也就真正地活躍起來。
(二)構建任務驅動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常會遭遇的障礙和困難
1.任務的設計具有一定難度。內容的確定,難度的把握,任務鏈的坡度等多個方面。
2.任務的評價。目前,如何設計一個既有利于過程又有利于結果的評價體系仍然是困擾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難題。
3.時間問題?!叭蝿镇寗幽J叫枰獙W生進行大量的探究活動,因此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教學進度較慢?!盵9]有些任務是需要足夠的時間作保障的,對語文教學而言,擺在我們面前最難的問題就是時間不夠。
4.學生的適應性。很多學生在實踐之初,非常不習慣這樣一種自主學習的模式,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茫然無措,這一過程的長短可能會視學生而定,會受到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仍習慣于老師的傳授為主,就算他想完成后任務也會感到無能為力。因而,老師應從一開始就應堅持不懈地向學生講解任務驅動型教學的相關理念,并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
5.高考的阻力。新課標出臺了,但高考這一評價制度并沒有相應改變,這讓許多老師不敢嘗試和探索,對于構建任務驅動型語文教學模式只能望而卻步。
(三)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幾個誤區
1.完全排斥其他教學理念和方法。有些語文教師認為既然有了新的教學模式,就應完全排除掉其他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其實,“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能夠達成最佳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有任務就是任務驅動型教學。任務驅動型語文課堂教學所代表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而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形式。我們貫穿課堂的應該是這樣一種思想和理念,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運用;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4)采用活動途徑,提倡體驗參與;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我們一定要自始至終將這樣的理念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中去。
3.任務越多越好。任務是為我們的教學目標服務的,應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而非越多越好。
4.虎頭蛇尾。將語文驅動任務布置了,可是沒有下文,尤其是課外完成的任務,布置后既無指導又無檢查。
5.沒有評價和總結。一項驅動任務完成后,不僅應該有語文老師的評價和總結,還應該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總結,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一次又一次任務的完成之后得到提升。
6.完全排斥語文訓練。尤其對于中學學生,語文訓練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學生語言的感覺和語言的靈活運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訓練而獲得,即使在任務驅動型課堂教學中也依然離不開這種訓練。
7.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被認為不必要或被認為是花架子,浪費時間。這種現象主要存在于畢業班。其實只需要想想我們自己在開會和學習中的體驗,那些枯燥無味的東西連我們成人都無法忍受,更何況初中的孩子們?教學的終極目的是讓學生成為終身的學習者,但如果的孩子們無法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他們又如何能自愿地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進行自我再教育的終身學習者?任務驅動型語文課堂教學正是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學生們的最好途徑,在以語文驅動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將完全擁有屬于自己的語文學習課堂,將不再被那些毫無生命力、毫無意義的語言形式所困擾,能真正學到真實的、實際的、實用的語言,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綜合創新能力。
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給處于高原狀態的語文教學法開辟了一塊嶄新的天地。雖然它還有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但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隨著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探索和應用,隨著現代科學理論和語文教學的進一步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法研究必將給語文教學研究和語文教學實踐增添蓬勃的希望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吳淑珍.信息技術教育中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2006,(05).
[2]鐘柏昌.重塑任務驅動教學理念[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
[3]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5]張蓮春,尹敬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09,(07).
[6]皮亞杰著,左任俠、李其維編譯.皮亞杰發生認識論文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7]劉增厚.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1,(03).
[8]楊洪雪.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及過程設計[J].教學與管理.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