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4 11:05: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數學課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象、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
2.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效果非常好,它的最大可取之處在于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化抽象為具體,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的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
二、應用的誤區
隨著數學課件的廣泛應用,也引出了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常常不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在電腦上――以電腦為中心組織教學,忽視學生的反應,形成了“學生瞪著電腦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局面,這時數學課件的作用就適得其反。因此對于有些課件到底有多大的實際價值;是否一個課件必須是一節課全部內容的翻錄;是否一個課件只是教案的復制品,只是把大黑板變成小屏幕,教鞭變成鼠標,教師變成放映員等問題都是應用中需思考的問題。
總之如何把計算機的特有優勢――這個現代技術的“鋼”用在現代數學教學這把刀的“刃”上,也確實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去反思,去探討。
三、多媒體技術在應用中的思考
我們該如何制作行之有效、切實可行的數學課件?制作這樣的課件,一般需要以下三步:
1.要弄清制作什么內容的課件。并不是一節課都需要使用,也并不是每一節課都適合使用。凡是對用其他方式更能講清楚的課,應不浪費人力、物力制作課件。因此,這就要求數學老師對要講的每一節內容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和把握,了解學生,突破重點、難點。為此,在實際選擇制作中,應找準課件輔助教學的“切入點”,明確“輔”在何處。
2.要分清制什么類型的課件,為什么要制這一課件。一般來說,數學課件常用的有復習型、習題型和新授課型。依據不同類型,制定不同教學目標。明確課件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
摘要:本文淺談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的制作與系統開發,以期使計算機輔助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優勢,同時使每個在教學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教育工作者受到啟發.
關鍵詞:初中數學;剪輯式課件;制作開發
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的迅速普及,“校校通”工程的逐步啟動,計算機輔助教學在中小學迅猛發展,它以其貯存信息量大、畫面豐富、動態直觀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 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現狀并不樂觀,不少學校和教師在這方面的工作無統一計劃、無明確目標,計算機輔助教學大多以“觀摩課”的方式成為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點綴,信息技術并沒有真正與學科教學融合在一起. 這主要是因為在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自己開發課件,而一個課件從設計腳本、編制程序到最后完成有許多復雜的過程,即使教師計算機應用熟練程度再高,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大大抑制了教師自制課件的積極性,更談不上課件的成套開發. 雖然網絡上和書店也有以盈利為目的的課件光盤,內容很全面,但缺點也非常明顯:1. 課件的使用是有償的;2. 課件的設計和制作一般由計算機專業人員完成,一線教師沒有親歷親為,對知識點的講述平鋪直敘,基本沒有設問、思考,課堂缺乏設計與變換,容易沉悶;3. 課件一般用Flash做成,由于Flash軟件制作的起點較高,教師只能用,不能改,缺少個性和靈活性,最重要的是由于課件不能輕松修改而缺乏不斷完善和升華的空間,因而失去了使用的周期性.
能否找到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制作和開發一整套初中數學課件?作為一名初中數學的一線教師,通過幾年的摸索和實踐,我總結了一套簡單而便捷的數學課件制作方法,即“1+2”剪輯式課件的制作. 我在教學中堅持運用此方法開發課件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此與廣大教師朋友一起交流、分享.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的內涵界定
1. “1+2”的內涵界定“1”是指PowerPoint. 課件的制作以PowerPoint為必用工具軟件,每一課都用PowerPoint按教學內容的邏輯順序做成課堂演示型課件,教師上課時以幻燈的形式向學生展示. “2”指幾何畫板和Flash,這兩種工具軟件作為課件制作的輔助軟件,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性地鏈接運用,作為對PowerPoint的一種補充. 所謂“1+2”,并不是三種軟件按“拼盤式”組合,而是以一種為主,以另外兩種為輔的使用模式,旨在方便、快捷地實現三種軟件的優勢互補.
2. “剪輯式課件”的內涵界定在課件的制作中以較容易掌握的PowerPoint為基本軟件,幾何畫板和Flash作為輔助軟件,教師并不扮演完全的課件制作者. 在本課題研究的“1+2”剪輯式課件制作模式下,教師只需收集PowerPoint幾何畫板和Flash素材,熟練掌握三種軟件的運用技術,在充分理解設計意圖的基礎上,將已有的素材剪輯、修改或鏈接、插入,便能非常快捷地制作教學演示型課件,與自己的教學安排有機整合起來.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與系統開發的原因
1. 課件的系統開發可以收集和保存初中數學教學資料
(1)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數學教材經過修改,近期估計不會有大的調整. 即便以后改變版本,數學知識的呈現順序雖有調整,但每個知識點的內部構造變化并不大,有整理保存的必要.
(2)理科相對文科來說,知識本身的客觀性較強,不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課件制作后的兼容性較高.
(3)有利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所有的新授課內容利用電腦一旦形成資料可隨意增添、刪減、潤色,使之成為一個不斷更新與完善、提煉與升華的良性循環.
2. 運用制作的課件上課可以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
(1)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學習. 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一個生動形象的CAI課件遠比單調的單一教學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因為根據心理學知識,學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比較短,上課時間一長,學生容易感到疲倦,學習效率就會下降. 這時適當運用多媒體圖文并茂、聲色兼備的特點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創設新的興奮點,以使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直觀、動態、清晰,可以將學生不易理解的幾何圖形的變化、運動過程演示出來,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取得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3)投影屏幕可發揮小黑板的作用,節省教學時間,增加課堂信息密度. 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學生人數較多,看不見黑板的情況發生.
(4)課件的程序是事先設計,內容及順序是經過仔細推敲的,利用課件上課,相對傳統教學來說,整個課堂更加流暢而富有邏輯.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的具體環節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和開發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最好是同一年級組的數學教師全員參與,分工合作,共同培訓課件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在教研會上一起討論,集體備課. 課件的制作最好一個教師負責一章的內容,以便形成統一風格.
具體的制作環節如下:
1.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順序建立與之配套的文件夾.
2. 廣泛收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各種多媒體光盤素材,大量下載各數學網站上的課件,保證充分的信息量. 根據課件名稱將收集的資料分門別類放入自己所建的文件夾內,以便使用時能很快地提取.
3. 遵循先設計后制作的原則. 先看教材,集體備課. 把這章的內容、例題、習題集體討論,做到心中有數,有思路以后再看別人的課件,這樣制作課件時才不會被別人的思路牽著鼻子走,任何時候都會有自己的風格.
4. 整合已下載和收集的課件. 在下載的本課時的課件中選一個最好的作為模版,將其他課件中較好的內容按原課件順序全部復制或鏈接集中至這一課件中.
5. 修改課件. 這是所有步驟的重點,需要發揚拿來主義精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博采眾長. 但要注意:教學課件的設計一定要考慮有效性,而不是無原則的拼湊和粘貼,課件絕不是簡單的資料存儲器和播放器,具體步驟如下:
(1)刪除畫面中不必要的東西. 比如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圖案、動畫、聲音,以便學生集中精力在所關注的要點上.
(2)在把握本課的教學的重、難點后,按自己的思路組合幻燈片中的內容,缺少的內容自己添加,把重心放在內容中的重、難點突破方法的推敲上,同時遵循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認知規律和注意力規律,使課件按教學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現,成為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
(3)統一每一頁幻燈的模版、字體、字號、圖形色彩,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
6. 將修改好的課件重命名,注明(已修改),放在年級組(已修改)文件夾內,供年級組成員上課循環使用.
7. 根據上課使用時的反饋信息,年級組成員每周要集中研究,集體修改課件,將修改后的課件壓縮后放入校園網指定位置,供學生周末上網下載后再次學習.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與系統開發的原則
根據現代教學理論、數學學科的特點,在課件的制作中須堅持以下原則:
1. 分類設計的原則教師必須研究和掌握代數課、幾何課、統計概率課等基本課型的特征,根據課型的特征從不同的側重點入手制作課件,追求最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2. 主體性原則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在課件設計時要考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主動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開放民主的教學場所,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問題的主人.
3. 反饋與調整的原則教師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課前的信息加工,更要重視課件在課堂中使用的反饋信息,通過教研小組成員課后集體備課收集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課件的再次理解、構建與應用.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和系統開發的意義
1. 對教師而言(1)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2)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整體教學水平;(3)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讓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研究教材,修改課件,促進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發展.
2. 對課件而言(1)形成一套初中數學系統、完整的課件體系;(2)可適性強,教師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對課件進行修改或重組,根據需要刪減,突出個性,體現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特點,以達到資源共享;(3)生命力強,具有使用的長期性、周期性.
初中數學“1+2”剪輯式課件制作容易走入的誤區
1. 制作課件前備課和教研不充分,使教研組內課件的風格和水平不一致;
2. 制作和開發課件時,無原則的拼湊和粘貼使課件缺乏邏輯性;
3. 制作和開發課件時,過分追求內容的大而全,沒有考慮課件的有效性;
1.墨守陳規
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有些老師習慣于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打天下”,認為傳統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平日課堂教學難以問津多媒體技術,只有在公開課時才忙于制作課件,這樣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成了觀摩課、評優課的專利,成了“花瓶式”的“點綴”,成了用多媒體技術“作秀”。
2.課件使用過多過濫, 只講形式不求實效
很多老師為了體現課堂教學的現代意識而大量地采用多媒體課件。這樣一來,課堂上便熱鬧了許多:一會兒出示畫面;一會兒是練習實踐的投影;一會兒又是錄相解說。面對這樣熱鬧而又低效的場面,可想而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是什么樣子。
3.以課件為教案
我們在上課前都要認真地備課、寫教案,這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能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內容上都不能涵蓋一堂課的教學,它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詞:“本末倒置”。
4.課件與教學內容整合欠佳,重視電腦資源的運用,忽視其他資源的運用
在多媒體課件使用中出現“兩層皮”現象,即提出問題后,沒等學生充分思考、談論,課件上已經給出了答案,學生就不愿意回答了,因為他們感到就像觀看一場已經知道比分的體育比賽,索然無味。這樣的課件不但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了。
此外,多媒體教學容易忽視揭示過程,只重培養能力,重視形象思維,忽視抽象思維。那么如何避免這些誤區,科學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呢?
1.切忌數學課件平鋪直敘
課件制作者沒有深層次地挖掘教材,僅僅是以教材為依托,按照教材章節內容為根本,原封不動地按照教材順序,以記流水帳的形式制作課件,或者制作的課件內容容量太大,沒有時間讓學生去思考,上課就象放電影一樣,每一個知識點如同蜻蜓點水,一筆帶過。這樣的數學課件,上課時教師只要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上出的數學課也就變成了“流水課”。正是由于這種平鋪直敘流水形式的課件制約,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人機互動”。當學生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作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不利于鼓勵創新,也與新課程改革背道而馳。由于教師按照事先設計的思路“一講到底”,根本不顧學生的反應如何,教師的講解變成了電腦的播放,忽視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結果是五彩繽紛的多媒體信息包圍學生,其琳瑯滿目的程度令人頭昏眼花,無法進行知識由“同化”到“順應”的轉化,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處理和理解接受。
2.注意與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
有的教師在嘗到多媒體的甜頭后,便對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課上從頭至尾都用多媒體,對其它常規媒體不屑一顧。在某些公開課上,我們甚至看到一些教師純粹以多媒體替代小黑板與掛圖之用,還自以為用了多媒體而頗為自得。這樣的教師,其追求現代化的意識是好,但是還必須講點辯證法。我們要始終注意和重視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如教師的精心設問、師生間的對話;教師的板書,解題演算過程的規范表達等,不能忽視黑板的使用。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多媒體與其它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優化教學。
3.課件使用要靈活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要靈活展示給學生需要呈現的東西,要緊扣本節課的重點進行。
(1)運用多媒體,必須凸顯數學課堂教學的主目標
所謂的主目標是指一節課最主要的教學任務,即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形成與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教學目標。多媒體運用也必須圍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加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以恰當的引導、補充、評價和總結促使學生針對多媒體展示的資料和資源的觀察、討論、交流、演算、驗證、生成觀點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步對主要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和主目標的達成。
(2)運用多媒體,應該積極整合信息資源
遠程教育信息資源庫中或互聯網上的初中數學信息資源及其豐富,但不加選擇的運用,未必恰當,甚至對數學課堂起副作用。所以不能實行“拿來主義”,而要充分考慮學情,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要貼近、適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已有的知識技能積淀。作為數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學素養,提高組織、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水平與能力,把整合優質數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能力上升為一項教學藝術。
(3)運用多媒體,應該體現因材施教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沒有考慮、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撐死了。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課堂應體現因材施教。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特點,服務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原則,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只有這樣,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才會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陳昌炯.《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中學教學參考.2010.05.
一、信息技術概述
信息技術的簡稱是IT,是利用網絡、計算機、廣播電視等多種硬件設施設備及軟件,將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進行收集、組織、儲存、加工、傳輸及使用的和。該技術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科學與通信技術對信息系統與應用軟件進行設計與開發。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改進,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頻繁,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方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二、初中數學課程分析
(一)邏輯性
數學教學中的公理、公式均是經過嚴格的邏輯推理與反復的證明才得出的,因此其邏輯性較強,其邏輯性具體體現在幾何與數量關系的推導上。當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既要講求一定的方法,也要符合邏輯思維。
(二)抽象性
數學的抽象是復雜數量邏輯關系及圖形空間形式的反應,抽象性并不是數學學科獨有的,在研究數學抽象性知識時,需要建立相應的模型,將圖形、文字等聯系起來并形象的展示出來。然而實際教學中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抽象性的概念,也不會更好的構建數學模型,因此,需要有更好的辦法解決該問題。
(三)實踐性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該觀點將數學應用范圍之廣體現的淋漓盡致,數學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工具與手段,其實踐性很強。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點
(一)提高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數學本身是一門既枯燥又乏味的課程,而將信息技術合理地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將課本中的知識,以圖形、動畫、圖表等形式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同時,教師在進行問題講解時,也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比如講解圓錐、圓柱體等的體積時,教師可以將上述形狀以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圖形,通過組合、拆分等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二)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果
基于初中數學教學嚴謹性、抽象性及實踐性等特征,傳統初中數學教學的首手段很難滿足現有的教學的需求,比如無法全方位展示立體圖形的構造等,然而通過信息技術對相關內容進行進行處理后,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形及動畫功能,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在該方面優于傳統數學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師生負擔
隨著信息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進一步加深,比如多媒體課堂中CAI課件的應用,教師通過該課件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解,教師能夠更加靈活的掌握教學進度。信息技術的應用滿足了新課標的要求,提高了初中數學的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教學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強、高密度等特點,能夠有效減輕師生的課業負擔。
四、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不足之處
(一)信息技術應用不合理
有時教師過于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反而忽略了傳統教學的主體地位,出現初中數學課堂中信息技術濫用的現象,反而降低了數學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時,有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三角形的圖片展示給同學,學生通過視覺進行感知,但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筷子、膠帶等工具動手制成三角形,如此看來,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更有優勢,其既能斷糧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所以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應用計信息技術。
(二)忽略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
雖然應用計算機技術是教學中的一大趨勢,但是并不意味著信息技術可以完全替代教師的位置,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該現象十分常見,教師將信息技術放在數學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不注重與學生進行共同與互動,使得學生和教師間的聯系變少,進而導致教師不能清楚地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比較盲目,有了疑問也不及時向老師反映,久而久之,教學質量及學習效果均會下降。
五、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結合的途徑
(一)應用信息技術時要注意結合實例
教師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豐富數學理論教學,充分結合生活實際,適當引入實例。比如學生在學習圓形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數學課堂中的圓像什么,有的學生說像太陽,有的學生說像車輪,還有的學生說像呼啦圈等,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說的這些實際物體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既加深了學生對圓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二)重視師生的課堂互動
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時,要揚長避短,不能丟掉傳統課堂的主體地位,注重于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疑問,教師再利用信息技術將這些疑難問題進行匯總,并逐一給出思路和意見,應用信息技術并不是脫離實際的課堂教學,也不是只在乎信息技術應用與否,而是既要應用信息技術,又要認清傳統課堂的重要性,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不能缺少。
(三)注意數學課件的設計
充分考慮數學教學的具體內容,按照具體的講課思路,合理設置課件中知識的難點和重點,引導學生思考,并適當分析和講解。另外還需清楚以下內容:數學教學課件與教學目的是否貼合,能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信息技術的應用是否可以解決傳統數學教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是否與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相符,教學課件的使用時長等均是教師設計課件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四)合理應用信息平臺
通過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應用,相當于為學生搭建了免費、便捷的數學學習平臺,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已經學過的課程制作成視頻等,通過社交軟件或網絡進行,學生可以在家溫習學過的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建立數學學習討論群,教師可以跑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遇到的難點和疑問進行自由發言與交流,教師在必要時進行引導。
關鍵詞: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設計策略
目前,我國高中數學課堂已經廣泛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課件的質量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率,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好的課件不僅能教給學生知識,還能引導學生積極發散思維。所以教師在實際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利用多媒體進行課件的制作以便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一、高中數學課件設計的原則
1.結合高中數學的特點高中數學不同于初中數學,高中數學知識抽象性較強,而且高中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很多高中生學習數學都會覺得很難,而且知識點很零碎。因此教師應該結合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課件設計。2.能夠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高中數學對于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推算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在詳細介紹數學知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3.符合高中數學教學理念課件設計應該以學生為根本,以展現數學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為目標。教師在課件設計時,應該將數學知識和推算過程都演示給學生,通過實例過程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的設計策略
高中數學課件的設計應該是以數學語言為基本,通過展現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借助多媒體時應該重視課件的交互性、集成性,使得學生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能夠更好更快地吸收數學知識精華。1.設計內容上應該具有針對性在高中數學知識學習中,不同的知識內容有不同的教授方法,在借助多媒體進行課件制作時更應該突出教學的針對性。不僅如此,課件制作更應該突出每節數學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做到一目了然,這樣學生便會很直觀地了解到哪些知識需要重點學習。比如在橢圓定義的課件中,教師可以先展示一段關于太陽系九大行星繞日運行的軌道視頻,引入橢圓的標準方程x2/a2+y2/b2=1(a>b>0)(其中a、b分別是橢圓的長半軸、短半軸的長),然后再展示橢圓隨著橢圓軸變化的現象。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橢圓軸對于橢圓的影響,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橢圓定義的理解。又如在學習函數y=Asin(wx+φ)的圖像這一節內容時,因為函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很難理解函數圖像和公式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就可以將函數圖像的變化關系體現出來,將抽象的數學變量和位置關系展示出來,降低其抽象性,從而幫助學生學習。再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知識,由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設計課件時,應該將立體幾何的形狀和轉變通過動態模擬展現給學生。這樣做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識,還有助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2.設計操作上應該具有交互性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設計制作的課件不能只是單純地演示給學生看。教師應該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如在三角函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件設計上應該適當加入一些互動性的題目,如例題:比較大小tan1和tan4的大小,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驗算比較,然后再通過PPT展示正確的解析過程,這樣做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函數知識的理解。又如在一些具體的實例講解中,更應該突出教師和學生的交互,教師將具體的題目要求呈現出來如作出函數y=3sin(2x+π/3)的圖像,這是一道有關三角函數的練習題,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解析,這個時候也可以適當用PPT進行提示:解析式通過五點法或者變換法可以畫出圖像。在學生進行解析之后,教師再展示出正確的解題過程。這種適當留白的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課堂教學應該具有集成性所謂集成性,就是在數學課堂上,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如手、耳、眼、腦同時參與學習,在這種調動方式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所以教師在設計課件內容,盡量能夠吸引學生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這對學生的學習、分析、理解和記憶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比如教師可以將內容通過文字、視頻、動畫等方式展示出來。如在圓錐、圓柱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動態展示圓柱和圓錐的俯視圖、側視圖、正視圖等多個方位。然后利用幾何畫板將圓錐、圓柱、圓臺三者之間的變化圖像聯系。最后引導學生進一步由“形”的聯系轉化為“數”的聯系,將三者的表面積、體積公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探索清楚。
三、結語
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圖、文、聲、動畫結合在一起,這對于高中數學教學有很大幫助,不僅能讓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多彩,還能使生硬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效率的目標。所以在實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在遵循數學思想的學科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有趣、生動的教學課件。
參考文獻:
[1]潘敬貞.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設計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6:62-64.
[2]蘇言政.基于多媒體學習理論的高中物理課件信息呈現設計策略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15.
關鍵詞: 圖像制作;音頻制作;動畫制作;視頻制作
一、遵循的四個原則
(1)直觀性原則。就是讓學生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清楚,根據數學直觀情景,將數學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曲線運動變化,圖形的縮、拉、移、旋、切、拼、補等變換用直觀的視、音、頻的形式表現出來,為學生創造學習知識的實際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聯想、喚起興趣、產生心靈呼應,從而自覺地參與學習、研究和探索。
(2)針對性原則。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應針對教學內容的特點,突出特點、突破難點,把重點的教學內容用突出的方式加以顯示或用恰當的媒體和方式加以處理。通過恰當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錄像等多種媒體、多種方式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3)科學性原則??茖W性原則即要求數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充分體現數學學科和數學思維的特點,不論是新知識學習過程還是解題過程,多媒體課件應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符合數學思維過程。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體現邏輯嚴謹,數形結合,直觀形象;體現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體現精練簡潔,圖形、文字、符號規范。
(4)藝術性原則。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需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處理,這種處理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全面的科學知識,還要用一定的藝術修養,數學多媒體課件要以學生的審美觀點為出發點,講究藝術性,體現數學美。例如課件的背景和布局,文字的字體、字型及位置和色彩,圖像、動畫、錄像和藝術質量和制作質量,按鈕和提示文字是否同整個課件的風格一致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藝術和諧的情景中激感,陶冶情操,啟發學生感受美、追求美、創造美。
二、注意三個問題
(1)切忌剛性太強。所謂剛性就是數學課件制作者按照教學內容,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課本知識,課件內容毫無新意,很難體現出教材章節的重點、難點。這種輔助教學的方式如同傳統教學,只是將數學知識羅列出來,讓學生觀摩、欣賞,教師在上課時無非是點到為止。數學課件制作應該有彈性,能夠追根溯源,能夠適當將知識伸縮,該加寬學生知識的地方應該及時補充完整。同時還要注意知識轉換的切入點。這些都要求教師有能夠駕馭教材的能力。有些教師認為: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必須講到,這樣就可以全面把握了教材,因此每一個知識點就成為了教師必須在課件里體現出來的內容。這樣的數學課件自然是呆板單調,樸素無味多媒體課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以文字為基礎,配合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從多方面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的興趣。一個形式呆板的多媒體課件與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它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自然就不會顯著。
(2)切忌華而不實。課件制作矯揉造作,華而不實。為了所謂的漂亮,盡力往課件安插一些不合適的媒體信息,反而事倍功半、喧賓奪主,違背了學生在認識事物時一定時間內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認知規律,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
(3)切忌平鋪直敘。課件制作者沒有深層次地挖掘教材,僅僅是以教材為依托,按照教材章節內容為根本,原封不動地按照教材順序,以記流水賬的形式制作課件,或者制作的課件內容容量太大,沒有時間讓學生去思考,上課就像放電影一樣,每一個知識點如同蜻蜓點水,一筆帶過。這樣的數學課件,上課時教師只要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上出的數學課也就變成了“流水課”。正是由于這種平鋪直敘流水形式的課件制約,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難以作到真正意義上的“人機互動”。當學生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作一些簡單的應答。
三、制作步步驟
(1)課件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主要包括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和學習目的分析。
(2)教學設計。要使制作的課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主要步驟是:①教學單元的劃分;②確定課件的設計策略;③課件結構設計;④教學模式的選擇,主要包括新概念的引入、知識和技能的講授,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件系統分析。如何將教學內容在計算機上靈活多樣的加以表達,通過課件系統設計使教學內容與課件表現形式有機的統一,從而發揮計算機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優勢。
(4)教學單元的設計。教學單元的設計是在將總體內容劃分成大的“教學塊”之后,再對每一塊內容進行詳細設計,包括知識單元的劃分、知識點之間關系的確定等。
(5)稿本設計。應根據教學規律創作稿本,設計意圖要立足于向學生提供探索知識的情景、途徑及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腳本設計。腳本有文字說明和圖片兩種類型。腳本設計通常包括編號(或文件名)、屏幕內容設計、跳轉關系設計、解說配音設計和呈現說明。
(7)采制素材。一是采集素材。如圖片、音像、動畫、音樂素材平時應留意從報刊雜志上收集,到音像店購買或到因特網上選擇。二是制作素材。包括文本制作,圖形、
(8)集成課件。用多媒體創作工具將已準備好的文本、圖形、圖像、視頻信號、動畫等素材,根據課件設計要求,進行鏈接形成多媒體課件。
在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舒心,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普及,許多問題隨之出現,本文將對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弊端進行分析。
問題一:拿來主義
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數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比其他學科麻煩一點,要進行圖形和符號的制作,還有安排好數學知識中的邏輯化問題,更重要的是根據自己本版學生學習數學知道的特點去安排結構。所以數學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經過仔細研究精心制作。
在我實習的過程中,數學課件的來源是從網上下載,老師找好資源下載好后,將它放到學校數學組的網絡平臺上,老師都可以從哪里下載使用,著就導致了整個年級都在使用同一個課件。
這種“拿來主義”,對初中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影響,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把備課這一關鍵環節給省去,而且也不符合因材施教。
矯正措施:
1.可以從網上下載課件,可是數學老師應根據自己的計劃好好修改課件,使之更為完美,更好地被學生理解掌握。
2.要因地制宜選擇制作課件的軟件,一些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課件,可用比較流行的、功能強大的flash等多媒體制作軟件,再輔以其它工具制作完成。一般的課件可用powerpoint制作。
3.是在管理上要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可以硬性規定每冊初中數學教材必須要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內容。
目前,真正具備條件的學校還不多,所以一定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提高多媒體教學的使用面、使用率。
問題二:以電腦為中心
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些教師想用多媒體教學,但又怕操作失誤,就讓計算機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教師則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這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蛻變成了“以電腦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矯正措施:課堂教學過程是由教和學兩方面構成的有機的、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甚至是一些事前難以預料的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案。再說,教師恰當的、精要的講解,有條理的、必要的板書,及時的操作示范等,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那種流水線式的、一放到底的多媒體課件,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的。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不能跟著軟件跑,上課時不能圍著屏幕轉,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發揮好主導作用。另外,還要避免濫用課件,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問題三:盲目使用多媒體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應用多媒體教學容易造成授課內容“羅列化”“離散化”。由于多媒體教學過程是由教師設計好程序模式,此時已提前假設學生具備某種數學基礎,另外應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通常缺乏與學生交流,這樣易形成知識“羅列化”即一個緊接一個內容顧及不到學生接受與否,同時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會受到限制,教師不可隨意改變方法方式、增補內容,這樣會出現知識“離散化”。其次,應用多媒體教學容易形成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障礙,使數學教學仍為“填鴨式”教學。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的重要條件,由于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計算機上,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學生出現疑問得不到解決,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然得不到發揮甚而被抑制,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好。我們教學一貫注重“言傳身教”,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應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板書、語言描繪、手勢比劃、模型展示、實物演示、師生情感交流等傳統做法仍然是十分有效的,只有教師和多媒體兩方面的優勢都發揮出來,才能達到一種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