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3: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汽車電子新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汽車是當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的發明和汽車相關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員的流通。
隨著汽車工業與電子工業的不斷發展,在現代汽車上,電子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汽車電子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汽車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催生出汽車電子技術概念。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中的廣泛應用加快了電子汽車的發展趨勢,推動了汽車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
一、汽車電子技術
現代電子技術與汽車工業的結合促成了電子汽車概念的誕生和實現,概括地來說當前的汽車電子技術主要包括:智能化集成傳感器:提供用于模擬和處理的信號,而且還能對信號作坊大處理。同時,他還能自動進行時漂、溫漂和非線性的自動校正,具有較強的抵抗外部電磁干擾的能力,保證傳感器信號的質量不受影響;嵌入式微處理機已廣泛地應用與安全、環保、發動機、傳動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診斷中。軟件技術:隨著汽車電子技術應用的增加,對有關控制軟件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并可能要求進一步計算機聯網。因此,要求使用多種語言,并開發出通用的高水平軟件,以滿足多種硬件的要求。轎車上多通道傳輸網絡將大大地依賴于軟件;多通道傳輸技術,多通道傳輸技術的采用,對電子控制集成化的實現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采用這種技術后,使各個數據線成為一個網絡,以便分享汽車中心計算機的信息。汽車車載電子網絡:汽車電子設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大量使用微處理機來改善汽車的性能。隨著電控器件在汽車上越來越多的應用,車載電子設備間的數據通信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行使的經濟性,溫度及車速等信息必須在不同控制單元間交換。由此,以分布式控制系統為基礎構造汽車車載電子網絡系統是很有必要的。集成化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向是功能集成化,從而實現更經濟、更有效以及可診斷的數據中心。光導纖維:汽車電子技術的進步,已使各系統控制走向集中,形成整車控制系統。這一系統除了中心電腦外,甚至包括多達23個微處理器及大量傳感器和執行部件,組成一個龐大而復雜的信息交換與控制系統等。
二、國內汽車電子技術發展
電子技術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加快了汽車技術的升級和突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汽車工業的長足發展,也是以電子技術(特別是計算機、集成電路技術)為動力而實現的。采用電子技術是解決汽車所面臨的諸多技術問題的最佳方案。因此一國電子產業的發展水平及其在汽車工業領域的應用情況決定了其在未來軌跡汽車行業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目前,國產汽車的電子技術應用多數還處于初級階段。只有少數廠家,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外合資和國內較為先進的汽車生產廠家,開始將電子控制裝置應用在汽車工業中。國內現在采用的電子裝置主要包括發動機的燃油噴射、電子點火控制、汽車安全性方面的安全氣囊,ABS等領域,而且多數為直接引進國外產品組裝,國內科研院所目前有關汽車電子技術應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控制、電控懸架、ABS系統等幾個方面,在汽車的電子網絡化技術、GPRS導航及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等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
三、現代電子技術促進汽車智能管理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汽車工業要求的逐步提高,當前的電子技術在汽車工業領域里得到了很好較快較好的應用。汽車智能管理系統就是這一應用的重要體現。車輛智能管理儀(以下簡稱管理儀)硬件構成主要由CPU,數據存儲器擴展電路、IC卡接口電路、GPS接收電路、光電隔離的輸入、輸出電路、數碼相機控制電路、指示燈、蜂鳴器及電源部分組成。采用GPS接收機接收衛星的信號,經過計算后可得出車輛所處的經緯度、行駛速度、行駛方向等參數。管理儀還能夠采集與司機操作有關的數據,如剎車、遠光燈、近光燈、左右轉向燈、喇叭、霧燈、制動氣壓、車門開關等參數。管理儀根據預先設定的時間間隔和特殊事件的觸發,將有關數據保存入IC(Intelligent Card)卡中。根據這些數據,車輛管理部門就可以對車輛的歷史運行狀況進行檢查、管理,以確定車輛是否按照規定的要求運行。管理儀還能夠對最近15次停車前,每次停車前50秒的所有信息進行詳細記錄,GPS數據的采集速度受GPS系統的限制,每秒鐘記錄1次,其他參數每隔0.2秒記錄一次。管理儀還具有數碼照相機的控制接口,可以根據外部觸發信號,對車內的情景拍照。 轉貼于
汽車工業是高科技工業,汽車性能的每一步提升都伴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電子技術是21世紀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重要技術之一,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汽車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有效提升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高艷青:《現代電力電子及電源技術的發展趨勢》,載《電腦與電信》2007,1.
[2]張慶湘:《淺析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中的發展與應用》,載《企業技術開發》2007,6.
[3]李衛東:《淺談電子技術在現代汽車工業領域中的應用》,載《中國職工教育》2005,9.
[4]陳長軍、張敏、馬紅巖、林希峰、閆文清,《激光技術在汽車工業上的應用》,載《機械工程師》2007,9.
論文摘要:本文綜述新經濟環境對汽車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和沖擊。討論汽車產業嫁接新舊經濟的經驗,研究探索中國汽車產業進人新經濟時代的生存和發展策略。
1新經濟是21世紀的主導經濟
新一輪世界產業革命浪潮正在悄然迫近。人類社會在經歷了采集經濟、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后,世界經濟已面臨一種以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和知識驅動為基本特征的社會經濟形態—新經濟(LIVewEconom3)。新經濟是相對傳統經濟而言的新概念。新經濟作為21世紀的主導經濟,主要表現為持續的高經濟增長、高就業和低通貨膨脹的“兩高一低”特征二新經濟將對典型的傳統產業—汽車業造成自上而下的大變革。這場變革可能會改變汽車產業的根本性質,誘發汽車產業在組織構造、產業界限、供應鏈結構、生產模式、產品壽命、市場格局、競爭方式、交易速度和金融制度等方面深層次的革命。新經濟崛起將對全球汽車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危機和風險。
2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和沖擊
新經濟對傳統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和沖擊十分明顯。例如,新經濟發源地美國近年來汽車產業產值占GDP比重己逐步下降,經濟增長中有27%歸功于高新技術產業,而傳統支柱產業—汽車業的份額僅占4%左右;;1998年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僅為9,而微軟公司卻高達52。另外,三大汽車公司的市場資本總值還及不上微軟公司。新經濟對汽車產業造成的影響和沖擊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新經濟帶來了汽車產業新的經濟運行模型,更引發了產業的制度創新。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汽車工業生產力發展并沒有或并不完全依賴科技進步,企業的制度創新將更重于技術創新。隨著發展中國家汽車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低效使用的例子增多,人們認識到,機制和制度層面的問題將成為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2)網絡經濟對傳統汽車產業的沖擊是多方面和顛覆性的。例如電子商務以極具侵略性的銷售模式,瓦解了汽車傳統銷售的業務組合,改變用戶傳統的購車經驗,動搖傳統用戶的忠誠度,改變傳統汽車市場的固有格局,從而使汽車企業不得不重新構建新的流通體系,制訂新的經營戰略;
(3)在新經濟時代,全球競爭加劇導致汽車產業知識一技術一產品更新周期的縮短,人們將網絡年(3個月)”來描述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虛擬電子空間產生的“虛擬現實技術”和“動態聯盟”為加快汽車產品創新和開發速度提供了可能。例如,在1991)年轎車由構思到生產出廠要花費6年時間,而現在已縮短為不到2年。
(4)全球汽車供應鏈及其管理正由“縱向一體化”趨向“橫向一體化”。根據新經濟時代供應鏈管理需要,汽車產業將借助信息技術,建立供應鏈管理運行的支待系統和平臺,重新設計組織結構及業務流程,組合資源要素,實現利潤最大化;
(5)工業經濟時代的效率標準是勞動生產率,而新經濟時代講究的是知識生產率。隨著知識對汽車產業增長的貢獻度越來越大,汽車產業的附加值已逐漸偏重于研究開發和銷售服務兩頭,呈現“啞鈴型”態勢(見圖1)。例如,50年代一輛汽車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給從事常規生產的工人和零部件及原料供應商,到90年代末,這兩部分成本的份額不到60%余部分支付給了設計人員、工程師、規劃人員、策略家、金融專家、經營人員、律師、廣告商和銷售商等一批善于識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者;另外,美日歐發達國家的汽車工業逐漸趨向“空心化”,即將生產企業遷移國外。而這種“空心化”反而使企業競爭力增強;
(6)與工業時代不同的是,新經濟時代的市場需求表現為個性化和多樣化,汽車生產方式趨向“多品種變批量”的敏捷化柔性化生產。而大批量重復性生產變得不合時宜。如通用汽車公司曾投資30---40a億美元,建立僅需15管理的高度自動化的未來工廠,但后來因市場原因無法獲得預期的效益而只得關閉。事實將證明,在新經濟時代,僅僅依靠投資和提高生產規模不能解決企業竟爭力問題;
(7)魔”成為新經濟時代企業競爭模式,競爭合作關系將取代傳統汽車工業的單純競爭關系。汽車工業全球戰略聯盟的案例層出不窮。例如,美國三大汽車廠商合資成立了電子商務網站.并號稱要將這個網站對全世界所有汽車制造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開放,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虛擬采購市場,從而創造“上午合作,以便下午競爭”的奇跡。
總之,過去100車改變了世界,未來將進人世界改變汽車的新經濟時代。在新經濟時代,汽車工業、汽車產品和汽車企業的概念將發生根本性變化?,F在,汽車是裝有計算機的輪子,在新經濟時代的未來.汽車將是具有輪子的計算機。預計到2014高度成熟的汽車產品將轉變為建立在新型輕質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混合動力基礎上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汽車產業也將改造成為高新技術產業。
3汽車產業嫁接新舊經濟的經驗
24世紀初,汽車的規模生產使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進人了以汽車工業為支柱產業之一的工業化時代。然而,近年來新經濟正成為美國等國家經濟長盛不衰的支住力量,汽車工業作為典型的傳統經濟產業出路何在,汽車產業如何嫁接新舊經濟體系,成為汽車界的重大研究課題。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界通過研究探索,對此作出了成功的努力。
(1)面對日本汽車工業的競爭,美國汽車產業不是在世界市場的價格競爭中坐等淘汰,而是由政府引導,組成以企業為主體的“PNGV”國家創新系統,向傳統汽車注人高新技術,從而爭回世界汽車第一生產大國的地位。在新經濟時代,由于信息革命涉及新舊產業眾多領域,因此.政府對推動汽車產業高科技化的作用日顯突出;(2)美國及發達國家現代轎車上的電裝部件價值占整車比重已超過所有鋼材費用的份額,平均達到30%(其中電子裝備價值達220)。通過汽車電子的大量應用(見圖?),新經濟成分已成功地與傳統經濟實現了對接;
(3)產業界限模糊、產業相互結合是新經濟時代的趨勢之一。汽車產業與信息產業具有互動互促的關系(見圖3)4美國汽車產業為信息產業提供巨大的應用市場,信息產業通過推進汽車產業信息化進程,為汽車產業實現輔助作業、重組作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增值的可能,從而提高了美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4中國汽車產業爭取“生存權”的策略
近100年來,發達國家汽車企業的競爭焦點經歷了規模經濟一成本價格一質量性能一品種多樣化等競爭歷程,目前又進人了高新技術的更高層次競爭。由于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和加人從飛的臨近,中國汽車工業將迅速與世界汽車產業全面接軌。在新形勢下,中國汽車工業不但要補市場經濟的課程,還將要承受新經濟競爭環境的考驗。因此根據中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的定位和對21世紀發展的預測,必須考慮爭取新經濟時代中國汽車產業“生存權”策略。
4.1面上實行“井行”發展策略
目前汽車產業面臨的問題是當規模經濟這一課尚未補完,勞動力價格優勢又在逐步消失,產品質量仍是困擾企業的頑癥,再遇上產品換代加快的市場競爭壓力。在競爭環境下,中國汽車工業不可能亦步亦趨,串聯式走完傳統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按照“并行工程”思想解決以上一系列問題;
4.2點上實行“跨越式”發展策略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正面臨新技術革命和新一輪產業調整的發展契機,新經濟時代創造了汽車工業在全球范圍內重新洗牌的機會。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汽車企業還是發展中國家汽車企業可能將打破傳統工業的“壇壇罐罐”,重新處于新的起跑線上。我們必須發揮利用發展中國家“后發效應”,及早對“新一代汽車電子裝備”、“汽車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復合動力及氫能源汽車)”、“電子商務”、“虛擬現實(VR)技術”、“智能交通汽車系統(邢)”和“超級汽車”等未來技術進行跟蹤、研究和探索,以便選擇重點,制定對策,并尋找契機,適時投人,以實現新經濟時代汽車工業“跨越式”發展;
4.3推行“企業為主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策略
“創新”是新經濟的靈魂。根據國外汽車工業的經驗,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汽車公司應成為技術創新的需求者、開發應用者和主要投資者。政府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當前我國汽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的情況下,政府應發揮“助推器”作用,牽頭建立“國家汽車創新系統”,組織官產學研,對汽車工業“競爭前基礎技術”進行聯合攻關,以增強中國汽車工業整體竟爭力;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汽車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為適應這種變化,我們作為從事該行業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應以適應和創新思想來詮釋新的辦學理念,即必需以完善教學計劃、實施網絡資源和師資共享、加大實踐教學任務、行動導向教學法應用、開展第二課堂學習、注重技能考核與技能競賽、加大技能學習與就業的合理轉化、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來促進高職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社會對汽車檢測與維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漸增多,對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提出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全國各地許多高職院校都爭相開設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但是,由于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和人們對修理行業認識淺顯,因而造成在具體辦學上對它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還處于不成熟階段,甚至有的高職院校還是完全集中于課堂理論教學,并沒有真正辦出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高職特色,因此培養出的人才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求,學生也不能及時勝任自己的工作。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和更進一步完善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建設呢?下面談談筆者的見解。
一、完善教學計劃,確定專業分方向學習
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為依據。根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的職業崗位的要求和專業培養目標,重組并建立起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技術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據此在原教學計劃上,重組并創建了基礎課程知識、專業基礎課程知識、專業課程知識等三大教學模塊,在學時安排上將實踐環節學時量提高到整個學時總數的60%-65%。
同時根據市場和崗位群的需要和現代汽車技術發展情況,在充分調研和研討下,經專業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委員會的充分論證,該專業以“汽車結構與拆裝”、“汽車電器與電子技術”、“汽車維修企業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營銷”、“汽車保險與理陪”、“汽車售后服務管理”等課程為專業課發展平臺,并根據市場調查與企業的反饋信息,以此平臺構筑符合企業職業崗位需求的專業課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根據我院有關教學改革要求,我們從2005年以來,對本專業實施了實質性的教學計劃改革,縮減了部分理論課的學時數,預留出一些時間,安排一些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作為選修課。同時根據汽車技術發展和市場的需要,確立汽車專業分方向學習,即在原有汽車檢測與修理基礎上,分為汽車檢測與修理、汽車營銷與管理等兩大專業方向。在課程知識方面,進一步刪除了陳舊的知識,及時將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知識引進課堂。例如將原來以國產解放汽車作為主要教學車型改為以桑塔納和豐田兩大車系為主,并融合市場上其他常見車型進行教學。此外,在汽車構造方面,減少了化油器等傳統技術內容的授課學時,注重于電子燃油噴射、氣體燃料發動機、混合動力發動機、無級自動變速器、ABS系統、電子控制懸架系統、電動助力轉向(EPS)系統、環保和安全氣囊等方面的有關汽車新技術等內容教學。在設備購置方面,大力購買不同類型發動機、自動變速器等教學設備,并購置凌志400等多系統示教臺作為教學輔助手段。
為進一步貫徹“必需和夠用”為度的原則,對于實用性較強的內容重點講授并加強技能操作訓練,使學生牢牢掌握實用性知識,并培養和提高其技術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在基礎課程方面,我們對課程進行了橫向整合,如將“機械設計”、“工程力學”、“汽車材料”、“公差測量”合并為“汽車機械基礎”,通過多年教學來看,效果非常良好。而對簡單的“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細化為“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底盤電子控制技術”、“車身電子控制技術”等三大模塊。近年來,隨著汽車維修和服務業中四位一體、三位一體和社區服務快速發展,汽車維護中故障診斷成為修理中的關鍵步驟,傳統的零件修復工藝已被互換法所代替,所以我們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改革,如專業課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新型汽車結構、原理、維護和故障診斷上,壓縮了傳統汽車修理工藝等內容,適應了汽車技術、故障檢測與維修方式的發展。同時根據專業職業崗位群的要求和專業培養目標,努力推行“雙證書制度”或“多證書制度”,實現了技能考核與社會職業資格證書接軌。我校自2000年以來,該專業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拿到??飘厴I證、汽車中高級工修理證、計算機等級證、英語A/B級證,同時可以拿到汽車駕駛證、汽車營銷證、物流管理證、普通話等級證等。
二、實施網絡精品課程教育和教師資源共享
教育部周濟部長在第二次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大力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我們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樣應該大力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題。在這方面,正好可以發揮高職教育制度上的優越性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扶持政策,進行集中建設和廣泛共享。一方面抓精品教材建設,必須是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中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教材體系,即21世紀高職高專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抓優質課程建設。利用教育部要建設國家、省、學校三級精品課程體系,重點建設150門國家精品課程和共享平臺為契機,合理開發和利用有關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精品課程課件。我們要建立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系統、高校數字圖書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等優質資源建設,擴大優質教學資源的領域和共享范圍,所以我們在建設的同時,利用網絡技術使用其它院校優秀的教學資源,如在學習“汽車構造”、“汽車檢測與修理”等課程,我們克服課堂教學的缺點,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利用網絡精品課件進行教學。同時同一地區進行學校之間或校企之間師資的共享,即聘任具有高級技能企業技術人才或選聘同類院校優秀教師作為客座教授。今天,在該專業的發展中,已經實施網絡精品課程教育教學和專業教師資源共享。
三、改善實踐設施,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能力來自于實踐,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培養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重要。但是,由于當前我院不同專業發展的不平衡,以及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本身的特殊性,當前的實踐教學環節還是比較薄弱,這一現象制約該專業在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而我們要培養高素質的汽車應用性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實踐環節,因此必須加強汽車維修、汽車檢測、汽車拆裝與調整、汽車營銷等課程實習、畢業實習、課程實驗、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各類實踐教學環節。
要積極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隨著汽車新技術的發展和汽車車型的增多,在實踐環節內容上必須注重技術的先進性,同是在教學方法上必須克服演示性教學,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了保證正常有效的實踐教學,必須加強校內實驗室建設,并提高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同時進一步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努力為該專業學生創造更好的實習條件,給他們創造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
同時要下大力氣鞏固現有的校內、外各類實習基地,并不斷擴大和發展新的實習基地。要倡導產學研結合,積極拓展校企之問、校校之間、學校與科研單位之間的合作,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并且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整合實踐教學資源,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加大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并根據專業的特點和條件,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我院在這方面已經成立由教學主管院長牽頭,教務處、教學督導科主抓,系部主任、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等協管的多重教學質量監管機制。
四、努力開展第二課堂
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教學,這一項目是我們在成立汽車科技協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一場所不僅是課堂學習的延續,更是學生提前進入課程實習和頂崗就業的關鍵環節。具體來講,其內容包括參加汽車行業發展講座、參觀汽車生產企業、直接到維修廠參與汽車修理、深人實驗室進行強化練習、參與汽車電子產品設計、汽車營銷培訓、網絡交流等專業性知識學習。
五、注重技能考核,技能競賽
汽車修理等級考核,是檢驗學生對某項技能掌握的情況認證,我們在普及汽車修理中級水平考核基礎上,選拔一批優秀學員直接參加高一級別的考核。通過技能考核,我們可以了解作為汽車修理行業需要什么樣的技術,這一技術應該達到怎樣的程度;同時更進一步彰顯出我們在具體教學中存在什么缺陷,我們的教學與社會、行業有怎樣的關系等問題,所以技能考核是聯結學校和社會的紐帶。參加技能競賽,其目的在于比較,在于認識,在于發展。根據競賽級別不同,交流和學習的范圍不同,參加技能競賽不僅考核我們的學員,更重要考核我們的辦學質量。所以在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發展上,我們必須注重技能考核和技能競賽兩大環節。
六、倡導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
“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行動產生和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靶袆訉颉苯虒W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職業能力的發展,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因而行動引導型教學法是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只用腦,而是腦、心、手共同參與學習,通過行為的引導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形成關鍵能力。我院于2007年在汽車檢測與修理專業教學首次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完成資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等6步內容,這一方法主要將我們傳統的教學內容的設置,改為以工作和工位為主的設置,這樣更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中注重實踐教學的特色,而這種實踐教學更貼近實際工作。
七、切實做好專業學習和就業的合理轉化
學生就業應該是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體現手腦并用、做學合一的教學原則,更是反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訓練程度。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教材、學制安排等都要適應企業和社會需求,所以我們在具體教學中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尤其做好針對性教學的實習環節,因為教學內容要注重學以致用。所以要改變傳統的以學校課堂為中心的做法,職業教育的課堂有些要設在學校,有些可以設在工廠車間、服務場所。學生就業和學習必須是一體的,學生可以一面在學校學習,一面在企業工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這既可減輕學生和家長的經濟負擔,畢業后也容易找到工作。所以畢業生在取得學歷畢業證書的同時,應能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在學生就業工作中,專業教師積極參與學生就業,已經形成教師專業知識教學與就業指導相結合,也就是說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必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教師個人與其社會關系相結合,主要考慮教師本身的社會關系,利用教師個人關系為學生營造就業氛圍;學生技能培養與社會認知能力培養相結合,學生就業不僅僅是技能的體現,更應該是讓學生去思考如何認知社會,如何適應社會,那么這個從認知到適應的過程必須由老師的理性教育到學生個人的自我認識去實現。近年來,我們已經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形勢教育課程,這些特殊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走人社會、認知社會和適應社會。
八、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積極開展以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繼續采取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相關學歷層次,培養一批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要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對口企事業單位進行專業實習和考察,大力提高專業教師的水平,同時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應參加其相關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社會化考試或職業技能的鑒定工作。
關鍵詞:獨立學院嵌入式課程設置課程改革優化
中圖分類號:G423.04
引言
以我校(武漢長江工商學院)為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培養能在信息通信、電子技術、智能控制、計算機與網絡等領域和行政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科學研究、產品設計、工藝制造、應用開發和技術管理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我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制定了培養方案。
課程設置現狀
在我們的培養方案中,除了專業基礎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電工基礎、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外,有兩條主線:嵌入式方向與信號處理方向。其它方向如微電子、射頻、無線電等方向,考慮到我們學生的基礎以及培養方案總課時的要求,最終選擇了嵌入式與信號處理兩個方向,當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后的培養方案可能會考慮微電子等較新的方向。
之所以選擇嵌入式硬件方向為我們的一條主線是因為嵌入式系統是當前很熱門而且很有發展前景并且對于學生而言也是比較好就業的應用領域之一。嵌入式系統在智能化家居、家電,汽車電子、醫療、交通等各個方面都有應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系統是軟硬結合的技術,我們以硬件設計為主設置了我們的課程如下:
表1:嵌入式方向的課程設置
圍繞ARM嵌入式技術這門課,還有微機原理、單片機、EDA、DSP等課程及相關實驗。
學習了微機原理和單片機這兩門課后再學習嵌入式,學生更容易入門,因為嵌入式本身是從單片機發展而來,并且在微機原理與單片機這兩門課程中,我們以匯編指令為主,主要是考慮到做嵌入式系統除了了解ARM處理器工作原理和接口技術還要了解ARM的匯編指令系統。
考慮到嵌入式開發的發展方向與相關領域,我們還設置了EDA技術與DSP技術兩門課。數字圖像壓縮技術是嵌入式的應用領域之一,主要是掌握MPEG編解碼算法和技術和DSP技術,另外,為追求更高速的信號處理速度,現在一些速度要求較高場合,有不少公司是將一些DSP算法用硬件來實現,這就涉及到HDL數字電路設計技術及其FPGA/IP核實現技術。這也是我們將EDA技術與DSP技術這兩門課作為這個方向的專業課程的原因。
課程改革思路
首先是微機原理與單片機這兩門課,目前我們開設《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理論課54課時,實驗課18課時,《單片機原理及其應用》理論課54課時,實驗課18課時,課程設計36課時。微機原理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一款微型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結構、匯編語言編程及其接口電路,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習不同的CPU以及計算機應用打下基礎。目前我們的教學還是以8086/8088作為微機原理主講芯片,其難度較大,與實驗教學和學生在課外的實際應用(如參加電子設計系列競賽、制作小作品、畢業論文、課程設計等)脫節,教學效果不理想。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處理器從單核時代進步到了多核時代,并且將來處理核的數目將會越來越多。隨著多核技術的發展,可能不久的將來大多數的軟件開發都將以多核芯片為基礎硬件平臺,隨之而來的是編程語言、數據結構、算法理論、軟件工程等都將隨著多核的出現而進行修訂,對我們專業而言,要考慮的主要是計算機硬件方向的課程設置要進行調整以適應多核時代的到來。經過調研與研討,我們決定將上述兩門課整合優化為《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54課時及《多核架構與編程技術》54課時。前瞻性的將多核架構及編程技術引入到獨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本科培養方案中,將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基礎知識進行綜合與升華,幫助學生,順應市場格局變化,接受新技術新理念,建立系統、完整的專業基礎理論體系,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與創新型思維,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開拓學生的專業學術視野。使我們的學生能順應時代的變化,在硬件、軟件方面能夠更好地了解多核思想及編程技術,以適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的需要。
其次是EDA技術與數字電路的整合。目前我們開設《EDA技術》理論課34課時,實驗課18課時,課程設計18課時,《數字電路》理論課54課時,實驗課18課時,課程設計36課時。這兩門課在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內容上有一定的重復。我們可以將這兩門課整合成一門課《數字電路與VHDL》,理論課72,實驗課18,課程設計36課時,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建立新的實驗體系,讓學生感受2種不同的設計方法,擺脫傳統的人工設計方法與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競爭能力,適應市場的需要。
最后是ARM嵌入式技術,目前我們以ARM7進行理論教學,以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及ADS1.2集成開發環境進行實驗,理論課36學時,實驗課18學時,只能滿足低端教學任務。在最初制定教學計劃,大部分ARM系統都是基于ARM7處理器,但是隨著更多應用在嵌入式系統中的實現,嵌入式系統設計向著更高級、更復雜的方向發展,現在基于ARM9處理器的產品越來越多,我們的教學要與時俱進,教學內容也要進行升級為以ARM9進行教學。從ARM體系結構的教學內容上看,ARM9的指令集完全兼ARM7,教學上沒有任何區別。并且學生們面對的編程模型和架構基礎也保持一致。
總結
本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行3+1培養模式,所有課程安排在大一到大三完成,大四學生全部參加實習,現有培養方案中,專業基礎課排在第三、四學期,專業課基本壓縮在第五、六學期,比如上面提到的微機原理安排在第五學期,單片機、EDA技術、ARM嵌入式技術安排在第六學期。通常在第六學期,一部分學生忙于考研,一部分學生忙于找工作,精力沒有全部用于學習專業知識上,但是,經過上面的整合后,我們可以將單片機以及ARM嵌入式技術提前一個學期,再將EDA技術提前兩學期,讓學生們在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中,盡早的接觸到專業課程,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不僅可以讓一部分想參加電子設計系列競賽的同學可以盡早的進行系統學習,也可以讓準備考研和找工作的同學投入更多精力學習專業知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畢業設計;質量;因素;措施
近幾年來,隨著各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生源質量有所下降、師資隊伍、管理水平等教學條件不足,師生比例逐步加大,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影響到畢業設計的質量。因此,如何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培養現代社會急需的科技人才是我們高校面臨的新課題。
一、高校擴招、辦學經費緊張、師資不足是影響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主要因素
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應處理好考研、就業與畢業設計的關系。我們知道,最后一學期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各種面試、招聘、實習活動很多,影響了學生的畢業設計,特別是一些工科專業的學生,由于找到工作就去公司實習,不能到實驗室做相關實驗,又沒有老師輔導,學生平時不能抓緊,影響畢業設計質量。
2.辦學經費不足、各種教學資源緊張。由于畢業設計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教學環節,基本的經費和教學設備是必要的;但由于近幾年的高效擴招,造成高校辦學經費和各種教學資源緊張,特別是面對新技術、新課程,沒有建立相應的實驗室,紙上談兵,或者實驗設備臺套數少,幾十個人一組,實驗效果很差。有的學校圖書資料更新很慢,缺少校外實習基地,省去實習環節,或者讓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
3.師資緊張也是影響學生畢業質量的一大原因。由于擴招,師生比增大,各高校引進了大量的年輕教師,他們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參與教學活動,沒有現場經驗,特別是一些工科專業的年輕老師,沒有參與生產實踐活動,缺乏第一線的研發經歷,同時教學工作量又大,科研任務多,對畢業設計重視不夠,影響畢業設計質量。
二、采取的措施
1.從教學部門到指導老師都要加強對畢業設計重要性的認識。畢業設計是對過去幾年所學內容的綜合,是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重要一環,是其他任何教學環節都無法替代的。在本科評估、專業檢查時都作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因此,要告訴學生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和對今后工作的影響。
2.科學合理的安排處理好考研、就業與畢業設計的關系,學生考研與就業也是很重要的事,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滿足學生的要求。目前一種有效地辦法是將畢業設計時間從第七學期的暑假開始,提前給學生發放設計題目,讓學生利用暑假時間準備,通過調研和搜集資料準備開題報告,做好相應的實驗方案,既可以老師利用科研項目作為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也可以利用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新技術、研究熱點作為課題。
3.加大實驗經費投入,改善教學科研條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首先要加快學校大學生科創實驗室和工業中心的建設,利用先進設備,根據設計方案,加工制造樣機,實驗測試自己的產品,同時加強資料庫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海洋。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上海電氣集團的優勢,特別是在風力發電技術、太陽能發電技術、電動汽車電子差速系統、軌道交通牽引驅動與控制技術方面與企業建立全面合作,共建二級學院,聘請企業老總擔任各個專業的客座教授,讓企業工程師參與畢業設計工作,帶部分畢業設計,直接解決企業的部分難題,效果會更好。
4.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高校教師的科研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學校應千方百計地創造條件,鼓勵教師參與科技實踐活動,經常派年輕人下企業掛職鍛煉,參與到企業的科研開發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為畢業設計(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5.讓學生參與科研活動。一方面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二是要引導學生盡量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了解科研的基本過程和一般規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做好畢業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6.規范過程管理,加強質量監督及檢查。首先應建立規范的畢業設計(論文)組織管理和操作規程,明確職責,做到有章可循。其次各教學部門要建立好各種規章制度,制訂好標準,建立定期檢查與評估機制,對指導老師和學生有一定的檢查和約束,制訂科學合理的考核辦法,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7.實行雙向選擇。老師提交設計題目,經過專家認可后,由學生選擇老師和題目,老師也可以選擇學生,通過競爭,提高人們的積極性。近幾年,我們還加大由我校和企業聯合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8.畢業實習是做好畢業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到企業實習,學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研究課題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熟悉這個行業最新的科技成果及存在的問題,找出自己研究的方向,設計制訂技術路線和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另外通過與現場工程師的交流,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為此,我們規定,凡是參加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之前,均必須進行畢業實習,并提交實習報告。
9.建立科學合理的開題、中期檢查與畢業答辯制度。開題時一般要舉行開題答辯,老師會根據你的設計內容指出存在的問題和注意事項;中期檢查是對你前幾周做的設計給予評價,告訴學生下一步的注意事項、進度安排等;最后就是畢業答辯,學生針對自己的設計內容進行陳述,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對設計較差的學生會給予他們修改的機會,經過準備后重新答辯,這樣既保證質量又能盡量讓學生畢業。
三、小結
畢業設計是對四年所學知識的綜合訓練,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畢業后的扎實工作奠定了基礎。風電公司帶的部分學生畢業后直接留在了公司上班,從今年我院評出的優秀畢業設計看出,其中參加大學生科創項目和教師科研項目的學生占60%,答辯成績明顯提高。因此,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創活動和教師科研項目,從而得到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彭建南,陽小華.加強全程監控與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J].懷化學院學報,2007.
[2]李繼芳.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與提高質量的探索.基礎理論研討,2006,(3)
[3]鄒吉高.嚴贊開.關于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若干思考.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4).
[4]焦殿科,鄂旭.探索畢業設計教學提高設計質量.遼寧工學院學報,2005(7)
[5]杜祥培,尹躍妮,歐陽中萬.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探討.高等教育,2004.
[6]馬敬峰.論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中國大學教學,2007.
實踐經驗 多元化 繼續教育體系
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背景下,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偉大進程中,高校必須依托學科和教育優勢,著力構建能滿足多樣化求學需求的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以培養更多的技能型應用性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
一、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內涵
緊密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學科及教育優勢。適應多元化的求學需求,創新教育制度。在多元化的繼續教育體系下,改變單一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手段、評價和質量標準。通過模塊化教學,融合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培訓,逐步實現各類學歷教育之間、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縱向銜接和橫向溝通,拓寬學習成才之路。建設內容非常豐富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庫,大力開展現代遠程教育,使學生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改變以往只有通過進入校園學習才能成才的單一途徑,充分整合社會各類教育資源,包括引入雙師型教師、建立校外實驗實訓資源、開展企業工程案例教學等,共同服務于人才培養。
二、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特色
在長期開展繼續教育辦學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以“質量、特色、技能”為核心,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融合職業教育理念,開展適合各層次、各類別學生的教育項目的辦學指導思想。并根據學生類別和社會行業標準,設計質量考核辦法,豐富教學質量內涵;建立培養“具有必要理論基礎+特色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并且力爭做到讓每一個求學者在學校都能找到適合他的學習項目,滿足終身學習需要。
三、建立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基礎
1.完善的繼續教育資源是辦學的保障
學校集中了各種繼續教育辦學資源,將成人高等教育、現代遠程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教自考、各種非學歷培訓等資源統籌管理,建立統一的管理機構。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將各種辦學形式下的不同學生按照招生、培養、服務統一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成為建立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保障。
2.繼續教育長期的辦學經驗,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電子科技大學1958年就開始從事繼續教育工作,從開始的夜大學和無線電知識專業培訓到現在滿足各種需求的完善的辦學體系,幾十年來培養了近十萬名各類、各層次為社會和地方經濟服務的人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3.社會廣泛的求學需求,為學校提供了充分的辦學空間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所有的社會人員都要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因此國家倡導大家共同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進行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探索和實踐,正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四、建立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關鍵
1.為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定制模塊化培養方案
繼續教育辦學必須滿足求學者多元化的需求,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重新修訂所有的培養方案,為使每種教育形式有機的結合,在設計培養方案時引入模塊化方式。
針對學歷教育,根據不同的專業劃分公共基礎知識模塊、專業基礎知識模塊、專業知識模塊、畢業設計和實踐教學模塊、綜合能力和素質教育模塊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將模塊進行組合和調整,形成針對性更強的成人高等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方案。
對于非學歷職業培訓,從需求分析入手進行培訓方案設計,也采用模塊化的方式定制設計培訓方案以及考核辦法,確保培訓效果滿足被培訓者需求。
2.構建適合多元化繼續教育的教學管理公共平臺
由于各種教育資源教育管理的方式和要求都存在差異,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管理成為一大難題。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并認真研究各種教育資源的辦學特點,制定完善的、操作性強的教學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建立教學管理公共平臺,滿足所有的教育類型的各種管理需求。
3.狠抓教學質量,確保求學者學有所獲
無論哪種教育要有生命力,教學質量是根本。學校的各種辦學始終堅持質量為先。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育類型設立不同的考核辦法。針對學歷教育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考核辦法。例如高等職業教育等脫產學生,加大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考核,為他們的就業打好基礎;針對在職人員的網絡教育和成教夜大、函授的學生,更多的是在建立其必要的專業知識體系的同時,加強案例和項目教學和考核,使其學習的知識更快更好地用到工作崗位上;針對非學歷培訓的學生加大專業知識點的考核,使學生隨時有階段性的提高。通過這些手段,使每一類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另外,將一些社會認可度高的公共考試和專業認證標準作為培養學生的能力標準。例如,計算機能力和英語能力,鼓勵學生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英語等級考試,提升學生專業能力。
五、建立多元化繼續教育體系的途徑
1.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融合
(1)培養方案模塊化
由于所有培養方案按照模塊化設計,因此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和專業特點進行修訂。過去的培養方案比較多的都是參照普通本科教育的培養方案設計,而繼續教育更多的是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需加大實用性知識的引入。將職業培訓的一些模塊引入作為學歷教育專業知識模塊,這樣使學生能更快地學到更適合他們的知識。例如:引入NIIT和微軟認證體系中的一些模塊作為軟件工程專業的部分專業知識;引入思科認證體系中的一些模塊作為網絡工程專業的部分專業知識;引入摩托羅拉認證中的一些模塊作為通信工程專業的部門專業知識等等。
(2)教學過程多樣化
教學過程中嘗試按照學生最容易掌握知識的方式進行改革,將職業培訓中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引入學歷教育,改變學歷教育過去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例如,課堂教學除了采用傳統的老師講授之外,引入學生參與互動教學模式;一些專業課程按照職業培訓的項目式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更多的體驗;將校內課程設計和校外專業實訓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完成畢業設計,因而能撰寫出更貼近實際工作的畢業論文。
(3)教學效果注重實效
常規的學歷教育都是以課程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并且每門課程都有相應的教學大綱,而大綱大都是以普通本科教育為藍本。針對各類繼續教育學生的基礎和需求,引入職業培訓中不要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是關注關鍵知識點的特點,改革一些課程的教學,注重實效性,使學生能掌握專業知識的關鍵點,并能很好的應用這些知識,改變學生因基礎和知識面原因不能掌握關鍵的專業知識的局面。
2.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融合
(1)教學管理信息化
通過建立公共的教學管理平臺,實現滿足各種教育類型教學管理要求的信息化管理,保證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體現高效、準確。公共的教學管理平臺能提供學生學籍、電子注冊數據、學生學習狀況的各種信息,同時學生也可以進入學習平臺按照培養方案要求完成學業。
(2)課堂教學多樣化
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關鍵環節,關注課堂教學是做好教學的首要任務。首先加強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將傳統的板書和多媒體課件教學有機結合。更重要的是將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的教學方式提供給每一位學生,網絡教育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學校優質的教學資源制作成各種課件和輔導資源,學生可通過網絡手段完成學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自行安排學習的內容。學生可進入網絡學習資源中心,下載或在線學習各種課件及輔導資源。
(3)互動交流手段完善
由于繼續教育的學生分布在全國各地,各種層次、各種需求均不同,因此建立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互動平臺就非常重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學校和全國各地學習中心二級管理服務系統,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得到學校和學習中心雙重教學支持服務。學校建立音視頻實施交互系統,保證教師通過互聯網與學生交流互動;建立短信平臺,定期教學相關信息;建立呼叫中心,電話上解決學生的各種學習問題。各地的學習中心建立面授輔導、電話咨詢、班級QQ群等方式實現學生教學互動和信息交流。
3.高校資源和社會資源的融合
(1)培養平臺融合
電子科技大學具有良好的辦學硬件平臺,除了有完善教學設施外,還建立了針對繼續教育學生的實訓實驗中心,中心具備了包括電子電器、汽車電子、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汽車電子等專業實訓室,形成了滿足各種需求的實驗實訓條件。學校還廣泛與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和一些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將培養平臺延伸到社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培養各類學生。例如與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化基地、華迪職業培訓基地等專業機構良好合作關系,與國騰集團、英特爾成都公司、樂山菲尼克斯公司、新空間裝飾公司等企業共同培養學生。
(2)師資資源融合
學校雖然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但是要滿足各種學生的求學需求,僅僅靠學校的師資還是不夠,因此我們一方面根據教育項目的要求,在專業培訓機構、企業聘請兼職教師,直接給學生授課,另一方面,也將學校的一些教師安排到專業培訓機構或企業學習,逐步建立學校的專兼職“雙師型”師資隊伍。
(3)教學方式合理
關鍵詞:產業集群 城市群 北部灣經濟區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013-02
A Research o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Quan Shengyue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Nanning 530007,China)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growth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polar nuclearfrom economic angl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Guangxi Beibu GulfEconomic Zone is anothe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ole after Pearl River Delta,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Bohai Rim. In order to enhancecompetitiveness, urban agglomeratio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must develop industrial clust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rticle givessome advice o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urban agglomeration;Beibu Gulf Economic Zone;advice
0引言
城市群表面上看是地域的集中現象,但本質上是產業集群現象。產業集群是城市群的增長極核,對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起著巨大作用。正是得益于產業集群的集聚、輻射、帶動,珠三角和長三角城市群飛速發展,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經濟最有活力、城市化率最高的城市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是指在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范圍內,由南寧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四市所轄行政區域組成,包括10個縣,15個城區,1個市(縣級),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7年末總人口1279萬人。依托經濟區內的豐富自然資源,區位優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通過產業集群的布局來謀化城市群的跨越式發展。
1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現狀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該城市群正處在覆蓋東盟市場的最佳區位,為中國產品銷售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向交通基礎。城市群經濟強勁增長,2009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南北欽防四市)經濟區生產總值(GDP)增幅達15.9%,比全區高2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22%,比全區高7.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20.7%,比全區高2.5個百分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54.8%,比全區高4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增長9.6%,比全區高2.3個百分點。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目前正在發展和形成的產業集群包括石油化工、林漿紙、鋼鐵、電子信息、鋁加工、船舶、海洋產業、生物質能、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各市有些主導產業結構趨同較為明顯,如石油化工、林漿紙分布在北海市和欽州市,電子信息分布在南寧市、欽州市和北海市,產業結構趨同會造成城市群內產業沖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適度的區域產業沖突并非一定會對經濟區產生不利影響。在許多情況下,這種適度的沖突還有可能會轉化成為一種動力,激發區域活力,強化區域競爭。當然,如果這種產業沖突過于激烈, 并超過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形成低水平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局面。顯然,要改變這種情況,關鍵是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和政府的規劃引導,在城市群范圍內按照各地的優勢條件,構筑城市的產業集群體系,由此消除和緩解各地在產業發展方面的惡性沖突,最終形成整體競爭優勢和良性互動、互惠多贏的產業發展格局。由此可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內因產業沖突而出現的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并不一定會導致惡性競爭,相反,在市場機制的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下,產業集群變得更強大,提升城市群的實力。
2基于產業集群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對策
2.1 基于產業集群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制度機制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制度,在提高城市群內集群企業經濟利益方面是從降低集群內企業的成本(包括交易費用成本和生產成本),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著手的;安全功能方面主要表現在通過建立行會或商會等正式制度,或通過公認的“行規”等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來約束各企業的“機會主義”傾向,為集群內企業減小風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通過自上而下政府的扶植來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降低集群內企業的成本,為企業創造安全的環境。在產業集群的發展過程中初始階段,政府通過制度創新主動扶植產業集群的發展,給產業集群的產生提供優越的公共設施、稅收等一系列的優厚條件從而推動產業集群的產生。當產業集群發展進入成長、成熟期后,產業群越過了最小規模的限制,在集聚效益的作用下,進入了一個具有自我強化特征的階段,集群規模迅速擴大,極化作用顯著,成為一個增長極。產業集群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逐步形成和完善過程,使南寧市、欽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最終形成發展合力,壯大城市群。
2.2 基于產業集群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動力機制
產業集群發展動力機制是驅動產業集群發展和演化的力量結構體系及其運行規則,包括驅動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完善的動力機制是產業集群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要提高城市群的競爭力,需要充分利用好資源稟賦和要素基礎優勢,創造性地整和本地資源,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等,形成完善的驅動產業集群發展和演化的力量結構體系及其運行規則,形成產業集群發展動力。具體來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就是以政府為引導,市場為基礎,政府力量和市場力量共同作用產業集群,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帶動城市群的整體發展。
2.3 基于產業集群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模式城市群發展模式從空間聚集結構方面來說表現為單核型模式、雙核心型模式、多中心型模式和走廊軸線型模式四種類型。從產業集群的角度來說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更適宜選擇單核型模式。單核型模式以超級城市為核心,以極強的帶動輻射功能影響著城市群內的每一個城市,周圍有幾個中等城市圍繞,這些中等城市再聯系若干個小城市或更多的小城鎮,塔頂是核心城市、塔身是中等城市、塔基是中小城市或小城鎮。城市群內城市集中的空間因素十分突出,社會化、生產集約化和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化的現象很明顯,城市群內的人口集中,物質要素的集聚和自然環境的開發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也是很高,這更利于產業集群的發展。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內,首位城市南寧的核心地位是毋庸質疑的,集中程度高,南寧的發展必定帶動群內其他城市的快速發展。在南寧市產業集群的集聚和輻射帶動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基本上形成了以欽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為二級中心的城市帶。
3基于產業集群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發展建議
3.1 南寧市――廣西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應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優勢,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工制造業和商貿、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①形成以生物工程及制藥、電子信息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利用廣西豐富的亞熱帶作物資源和中草藥資源,發展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藥、生物農藥、中成藥、中藥配方顆粒劑、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進行系列開發,形成生物工程及制藥產業集群;圍繞通信產品、基于網絡的產品、醫療電子、電力電子、計算機零配件、數字電視配套產品、節能燈具、汽車電子產品及行業特色應用軟件、中間件和嵌入式軟件等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集群。②全力打造鋁加工、化工、生物質能源等加工制造業產業集群。利用電解鋁原料優勢,建立技術開發、產品開發體系,形成高技術含量鋁材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精細化工、生物化工、化工產品深加工和衍生物產品開發化工產業集群;發展以甘蔗、木薯、小垌子等特色農產品為基礎的生物質能源產業集群,打造甘蔗―糖―糖深加工―燃料乙醇和漿紙系列產品產業鏈和擴大淀粉、酒精加工,開發精深產品以及生物柴油。③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進一步加快推進廣西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形成商貿、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建成面向中國―東盟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區域性商貿基地、物流基地、金融中心、會展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3.2 欽州市──依托港口,大力發展臨港產業集群,打造石化、造紙、糧油產業集群。處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中心地帶的欽州,借助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帶為目標,依托沿海港口資源,大力發展臨港產業集群。①石油化工產業集群。在石化產業布局上,提倡煉化石化產業鏈一體化項目,把欽州港建設成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石化產業基地,以煉油、乙烯為龍頭,帶動中下游的加工、配套產業,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煤鹽磷化工、生物化工等產業,形成石油化工產業集群,打造高附加值的石化產業集群。②造紙產業集群。大力打造林漿紙一體化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紙制品,包裝裝潢等下游產業,做大做強林漿紙一體化產業,以形成沿海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群,建成亞洲最大的造紙城。發展漿紙配套的乳膠、鈦白、雙氧水、純堿等產業。③糧油加工產業集群。利用沿海區位優勢和運輸成本低廉的優勢,大力發展大豆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形成大豆糧油加工、棕櫚油加工、玉米加工產業集群。
3.3 防城港市――構建臨海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冶金、有色金屬、裝備制造、農特產品加工產業,壯大臨海工業。①冶金工業。優先發展以鋼鐵為龍頭的冶金工業,加快推進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發展。②有色金屬工業。圍繞發展銅鎳為主的有色金屬工業,重點推進銅鎳冶煉、電解鎳加工,銅、鎳精深加工等產業。③裝備制造工業。圍繞延伸鋼鐵下游產業鏈,發展集裝箱、港口機械、船用機械、大型鋼結構、汽車、機械基礎件、農業機械、制糖設備、環保設備、數控車床等裝備制造業,培育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配套件和數控裝備。④農特產品加工業。利用地域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金花茶、紅薯等產品加工,肉桂、八角等香料加工,肉禽、水產品、蔬菜加工、亞熱帶水果等特色農產品加工和編織工藝品生產等產業。
3.4 北海市――電子信息、海(水)產品加工發達的生態化海濱旅游城市,中國―東盟交流的前沿門戶。電子信息和旅游是北海市眾多行業中最具優勢的產業,在未來發展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旅游產業集群將扮演重要角色。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利用區位、政策、產業基礎、勞動力成本和交通等優勢,與跨國公司、國內知名大企業的聯合,延伸產業鏈,發揮區域經濟的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發展規模經濟,提升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以電力設備、電子產品、行業軟件及信息服務業、數字視頻家庭娛樂產業、船舶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②旅游產業集群。北海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濱海、風光、人文、古跡”四大類旅游資源和“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珍、海底珊瑚、海洋動物、海上森林、海上航線、海洋文化”十大海洋旅游特色,發展商務型旅游產業集群,同時開發北海旅游業發展的基本產業,包括旅行社、住宿接待業、旅游交通業、旅游餐飲業、旅游商貿業等。③海(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充分利用北部灣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資源和大量從事海產品加工熟練工人的優勢,大力發展北海市的海(水)產品加工,特別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一批拳頭產品,推動產業升級,使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產業優勢。
參考文獻:
[1]陳劍鋒.基于產業集群的城市群演化理論分析與研究框架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
[2]賓月景等.關于北海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建設的思考[EB/OL]..
[3]李翠鴻.山東半島產業集群與城市群互動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胡麗華.完善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機制[J].黨政干部學刊,2006(8).
[5]陳柳欽,黃坡.產業集群成長和升級的制度經濟學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
[6]劉艷軍等.城市群發展的產業集群作用機制探析[J].規劃師,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