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3: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字藝術究其創作手法、風格與傳播方式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原創性、交互性和使用數字媒介三大特征。(1)原創性。數字藝術和所有的藝術創作一樣,是以審美為主導的原創性活動。大凡藝術都要講究原創,沒有原創就沒有藝術。數字藝術作品由于它表現介質的特殊性,使它表現為“復制”的無差別性,它可以被反復的拷貝、粘貼,源文件稍稍更改表現內容就會有改變。[3]但是,由于數字藝術作品的素材來源便捷和作品形式的普泛,也就對數字藝術作品的原創性的保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交互性。數字藝術許多種類是以互動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創作主體與欣賞主體在相互交流的方式下進行,這完全不同于傳統藝術的單向式的創作和欣賞過程。讓欣賞主體參與到作品的創作中來,不僅可以在視覺上進行溝通,還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進一步感受數字藝術帶給欣賞主體的樂趣,這是絕大部分傳統的藝術作品創作無法做到的。如果說傳統藝術是一種“只讀藝術”,那么數字藝術就是一種“可讀寫藝術”。(3)使用數字媒介。數字媒介包括數字化工具與網絡媒體等。數字藝術中的技術和工具是傳統美術創作工具的重要延伸。畫筆變為數位板,畫布變為顯示器等,所以,很多傳統的手法所變現不出來的肌理或效果,通過數字工具得到實現,當然,那些傳統手段在傳統的表現介質上可以表現的,數字藝術也能夠表達出來。數字作品的傳播也因為計算機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融合大大優于傳統藝術,其網絡傳播的效率之高,是數字藝術真正成為一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不同于傳統藝術的高高在上,數字媒介的介入使的藝術真正貼近于生活,造就了“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條件。
2對于文化藝術傳承的影響
數字藝術不管如何的特立獨行都離不開傳統藝術的傳承。但作為技術與美學,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代表的是數字時代的新思維,新技術和新的美學思想。
2.1對于傳統藝術形式的拓展與顛覆
數字藝術為人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攝取、生成、存儲和處理視覺形象的藝術表現媒體和表現形式,給人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新穎的視覺天地。以往用手工很難實現的視覺效果,被計算機輕而易舉地完成,甚至完成的比預想的還要好。例如,傳統以“手繪”為核心的技法以來于紙筆、顏料等實際存在的一些物質工具;而電腦技法則以“筆墨”的概念,而非真實的筆墨進行肌理效果的表現。數字化技術作為手與腦的延長提高了設計的表現力和效率。計算機所提供的各種迅捷的方式和手段,將人們的雙手從繁重、緩慢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為藝術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空間,開拓了藝術家創意的潛能。數字藝術相較于傳統設計有著不可比擬的高精度、高效率和豐富多樣的表現效果,從而使人們能夠擺脫大量枯燥、繁雜的制作和修改。資料表明:從最初的構思到作品完成,修改的比例大約是70%以上,全部重來也屢見不鮮.電腦圖形設計的修改便利和“所見即所得”(即任何改變都可迅速反映在屏幕上),對任何的內容都可以進行無數次的修改和恢復,電腦給人們提供了后悔的權力。[4]在發達國家藝術學院中數字技術已成為繼素描、色彩和攝影之后的第四大基礎課。電腦圖形技術縮短了創意和成品之間的距離,因而被廣泛地接受。
2.2對于大眾審美的沖擊
“科學追求的是‘真’,藝術追求的是‘美’。審美,即是對美的欣賞,是滿足審美需要而引起的審美愉悅,是數字藝術最主要的情感價值所在?!保?]數字藝術不僅傳承了傳統藝術形式,而且多媒交融、形式多樣。數字化的美學特質也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創作方式和藝術語言。一件好的數字藝術品,能夠吸引受眾產生共鳴,是因為具備有技術美與藝術美的品質。人們通過對藝術品的欣賞與互動,完全沉浸于計算機所創造的虛擬環境中,其想象、情感、認知等各種心理能力便被激活,進入一個忘我的虛擬藝術世界,開始了不同的心理體驗的歷程,獲得審美享受,這正是數字藝術所具有的不同于傳統藝術的魅力所在。傳統藝術形式和數字化藝術創作審美情感的差異,首先是文化淵源的不同:傳統藝術創作是建立在地域性文化底蘊和民族國家歷史淵源上的,包涵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淀和審美觀念,能體現出深遠的歷史傳統及地域民族文化,作品形式大多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而新一代的數字化藝術是在科技和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虛擬化設計,信息傳遞、網絡界面之類數字語言都具有非物質性質和非傳統化,因此凸顯的是一種“全球化”的形式。其次是視覺感知的轉換。在視覺審美的過程中,當數字化技術下的圖像圖形超越了現實的真實進入到另一個虛幻的世界,并讓眼睛觀看到了最極端的表現,人類由認知圖式所帶來的想象就徹底地被改變,觀看主體對于視覺化畫面不再抱有由辨認的所帶來的審美愉悅,轉而去期待一個更為刺激的虛擬彼岸。[6]主體的這種好奇心成為數字化技術下進行觀看行為最為普遍的讀圖動力,從而也導致了觀看方式由“辨認的”轉向“懸念的刺激”。[7]數字藝術的出現為我們的審美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試聽感受。雖然它不能為我們創造真正意義上的感官體驗,但是它強大的虛擬功能可以使人們的審美全方位的發展成為可能。
2.3對于視覺文化形態的建立
從手工模仿到相機復制,再到數字圖像技術??萍及l展的同時也推動這藝術的蓬勃發展。數字藝術的發展造就了新的虛擬文化的產生。借助于電腦,人的視覺想象力和空間探索范圍進一步拓展,從而進入了輕盈的全息世界,視覺圖像的組合、變異和更新的可能性提高了,各種電腦軟件和程序,為視覺創新提供了契機。電腦的出現也預示著另一種全新文化的到來———虛擬的文化。電腦對形象的處理和塑造完全可以在沒有原本的情況下進行,雖然電腦也是復制,但這種復制已與攝影有質的區別。它把視覺文化的虛擬性發展到了極致。更重要的是,虛擬文化的出現,迫使我們思考新的問題,調整我們的創作策略,建構新的美學方式來面對這些深刻的文化變遷。美國文化理論家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指出:“我堅信,當代文化正逐漸成為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8]數字藝術時代的來臨,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的轉變和形成,也標志著一種新傳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當然,這更也將意味著人類思維范式的再次轉換。
3對于數字藝術的反思
在俄羅斯的田野考察中,馮驥才真切地認識到,全民對文化懷有敬畏之心的重要。人們紀念古典的文學大師,是為了生活更美好。文化精神藝術精神的樹立是要靠文化自覺的,全民對文化的敬畏才能真正達到全民的文化自覺。當物質富足了,但精神一片空虛只能導致更多的社會問題,更多的對文化的破壞和無知行為。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從官員到開發商到藝術家本人,都在圍繞著以金錢為目的的活動,文化的精神引領性已經讓位給經濟發展,民族的文化之根正在市場化和全球化浪潮中消失。文化的自信和自尊如果靠一些一心只為錢而謀劃的藝術家和官員去樹立當是民族的悲哀。在現代化進程中,文化的現代性價值破壞了農耕文明的傳統,與現代性相伴的工業化工廠化水平正在大量地復制和拷貝文化,文化的價值成為賺錢的工具。如此下去,文化和藝術精神必然走向庸俗。俄羅斯民族特色的文化讓馮驥才想到自己國家的民間文化。他認為,我國豐富的民間文化都在鄉村,保護好這最后的文化堡壘,就留住了中國的傳統之根。這是不是馮驥才傳統村落保護的最初靈感之源呢。知識分子的文化先覺不是平白無故的,總是伴隨著他長時間的生活積累和思考。這樣的思考經過發酵必然形成超于時代的前瞻性認識。所有的文化保護都只是為了全民的文化自覺。遺產保護要從民間文化的保護做起。中國的民間文化特色的文化都在廣大的村落中。馮驥才在不斷的游歷中對照著中國的文化現狀,并形成具有影響力的認識,他的思考幾乎成為今后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向。
二、如何保護中國的文化遺產
對于保護文化遺產,馮驥才有很多自己的創意,而這些創意又是結合他走遍世界后產生的靈感。在他的游歷中,不論是對法國、奧地利還是俄羅斯,他都把中國的文化遺產現狀和當地的文化遺產對照,尋找著適合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和思路。他說:“對于巴黎,我是個外國人,但我認為,巴黎真正的象征不是艾非爾鐵塔,不是盧浮宮,而是先賢祠?!庇靡粋€外國人的視角看巴黎,他看到的是別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在他眼中,代表文化遺產的先賢祠更能代表法蘭西民族的文化,因為那里埋葬著這個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化人。在他看來,這可以看出一個民族對文化足夠的重視和尊重。他在巴黎的老街區行走,尋找這些街區的歷史,發現老街區保護的關鍵是當地人的文化意識,他們對文化的自覺態度。而這樣的自覺使得一個民族的文化得到完整的保護,這是保護工作的長久之計。在游歷中,馮驥才對比著不同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和態度?!耙獯罄私^對不把老城墻刷新,讓歷史的滄桑感和歲月感斑斑駁駁地披在建筑上,他們為這種歷史美陶醉和自豪;但在奧地利,每隔一段時間建筑要刷新一次,他們總想感受到昨日的輝煌”。意大利人對老城的尊重,面對歷史他們更愿意看到時間的流變對歷史潛移默化的痕跡。而奧地利人更愿意歷史永遠是過去那樣輝煌,不愿意時間給它留下太多印記。一個是順其自然,一個是保持長鮮。這兩種保護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馮驥才對此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意大利的保護是讓歷史保持原態,甚至一磚一瓦都是歲月的滄桑。藝術家是讓歷史如新,如過去那般燦爛自然。他們的保護都是站在源頭上的保護,而不是目前中國式的拆倒重建,或者修舊如新。歷史不是垃圾,歷史是我們文化的根源,是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歷史原貌,讓文化遺產留住歷史記憶,幫助人們恢復對文化的尊重。在《巴黎,藝術至上》中,馮驥才說:“在薩爾斯堡的修道院里已經找不到擅長手藝的修女,他們聽說德國巴伐利亞州有一位名叫羅瑪的女子,編織金線的技藝十分高超,就聘來作為教師,傳授這種在薩爾茨堡幾近滅絕的手工藝”??瓷先ブ皇菙⑹鲆患虑?,其實是發現了一條文化遺產保護的方法和思路。開辦遺產學習班,讓瀕危的文化遺產找到傳人,并且要達到推廣的目的。將修道院過去秘不傳人的藝術推廣至廣大的民間,這是一條創意之路,其目的是在不損傷工藝本身的基礎上,讓文化遺產獲得更大更深入的傳播。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保護的應有之路,所有寶貴的文化遺產都應該為人類所共享,打破過去傳統的傳承方式是將保護工作推向深入的關鍵。保護除了將傳統盡可能地原貌傳承,還需要保護其文化的獨特性。在文明的發展中,最應警惕的是全球化對文化獨特性的摧毀。保持文化獨特性,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經驗。享受現代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同時追求美好的傳統文化對精神的營養。這是每個當代人的理想生活樣態。奧地利人對藝術對自然的熱愛成為一個民族的追求。這不能不說文明的發展程度和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有關,和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有關。脫離了生存的威脅,身心得到全面放松的時候,人類才可能充分地去享受自然。也只有脫離了對物質的過度依賴,人們才能充分地欣賞并愛惜身邊的文化和藝術。當精神文化的需要成為民眾的自覺時,我們的文化保護工作才算達到了真正的目的。同樣是奧地利人,因為他們對文明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他們更懂得去保護文化。在一系列的文化保護手段中,古堡的保護對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應該有所啟發?!皧W地利把這些古堡古屋交給珍惜它的人,此措施真是聰明又高明。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不管曾經是怎樣燦爛輝煌,但它在無文化的后代手里只能斷送,在有文化的后輩手上才能永久發光?!?/p>
(一)檔案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
文化藝術檔案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是檔案工作信息化,這是“十五”期間一項戰略性任務。檔案信息化設包括硬件設施、軟件建設、標準規范建設,特別是檔案數字庫建設,需要把傳統載體的海量檔案電子化,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低估,很多單位因為在資金方面欠缺,只能暫緩檔案工作信息化進程,而這無疑也影響了檔案資源的開發再利用。
(二)編研課題經費不足。
文化藝術檔案編研工作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方法,文化部門承擔著本地區史志、地方志、三集成、名人檔案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的整理任務,每項編研課題都要經歷選材、加工、編排、撰寫等一系列工作程序,有時候需要組建一個專門的編寫委員會,花上很長一段時間,期間卻往往因為經費不足而陷入停滯甚至流產。
(三)數字檔案室建設經費不足。
當前我們提出加快檔案信息“三大體系”建設(檔案信息資源體系、檔案信息服務體系、檔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而這必然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做好文件接收歸檔、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數字檔案資源整理、數字檔案資源庫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網站建設、軟件外包,隊伍建設更是長期投資,而這些明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具備的,需要長期規劃實施。
二、解決藝術檔案資源開發工作資金問題的途徑
(一)依法申請檔案事業經費。
在正?!叭祟^經費”的基礎上,依法申請檔案資源開發經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有關經費保障問題的規定,在每年度單位經費預算中充分考慮檔案工作各項經費需求,包括硬件、軟件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報請財政部門同意撥款。
(二)爭取信息化項目建設經費。
統籌規劃藝檔信息化項目建設,爭取檔案信息化建設經費。把檔案信息化工作納入單位工作長期目標,分階段實施項目安排,逐步建立健全檔案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每年初確立檔案工作信息化進程,做好經費預算保障以及專項經費申報,協同各部門有條不紊開展工作。
(三)積極爭取專項課題資金。
在免費開放的背景下,在建設公共文化示范區的過程中,要努力做好藝檔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積極爭取專項課題資金;在城市重大文化項目建設上,要把檔案建設經費考慮進去;在社科聯課題研究中,前期確定藝術檔案創研項目,爭取專項課題資金。
(四)用編研成果換取經費。
根據藝檔工作的實際情況可知不可能完全靠行政部門出錢補貼,藝檔的作用和地位很容易被領導“輕視”,大家應該轉變思路,用編研成果去引得領導重視,讓編研成果換取獎勵經費,促進藝術檔案的開發利用。成果可以是圖書,可以是音像制品,也可以是帶有檔案特色的文化產品,讓這樣的成果發揮商品價值,滿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進而收獲創研投入資金。
(五)創特色品牌爭取財政支持。
文化部門僅靠自身很難大規模開發檔案資源信息化項目,如果創立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就有可能得到地方財政的鼎力支持。譬如2011年,慈溪市文化館就依靠地方特色項目“慈溪農民畫”,爭取到宣傳部的專項資金,31幅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作品在波蘭華沙維斯瓦大學展出并被收藏,這也是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范例。
(六)市場化運作尋求合作資金。
檔案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發展前景,呈現社會化多方合作的趨勢。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藝檔的開發利用也要嘗試走市場化路線,尋求各館之間、不同行業、多部門的縱橫聯合,開發豐富的系統文化產品,把檔案信息資源轉化為有形的特色文化產品,在市場化背景下形成產業鏈,獲取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三、結語
一、通過美術與書法藝術,傳承紅色文化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利用與開發紅色資源,進行紅色文化藝術創作,是對地方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良好政治素質的有效方式。其中,美術是文化藝術創作中比較直觀且富有感染力的表現形式。高??梢岳靡恍┲卮蠊澣?,依托學院特色,結合專業特點,以紅色題材為主題,組織形式多樣的繪畫、剪紙、創意設計比賽活動及展覽等,讓師生根據自己對紅色元素的理解與提煉,用繪畫等方式表現自己眼中的紅色歷史。對于那些令人震撼與驚喜的優秀繪畫與設計藝術作品,可展覽于文化走廊,或者專門展示的場所,唱響紅色教育號角,帶動全院師生提高歷史使命感與民族榮譽感,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傳承紅色文化。如根據國慶節、建黨節等節日,組織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創意生活、變廢為寶、舊物改造等系列美術創意設計手工藝品成果展示活動:裝飾壁畫、書畫作品等;飾品、布藝、剪紙等創意設計比賽手工藝品,如牛仔褲圖案、帆布鞋、手繪T恤等手繪生活創作,將紅色文化與現代生活巧妙結合起來,喚起院校師生員工的愛黨情懷。另外,書法藝術也是紅色文化藝術創作與展示的有效方式,是宣傳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高校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書法藝術之中,既傳承紅色文化,弘揚書法藝術,提高大學生書法水平,也給大學生創造自我展示、修身養性的平臺,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與漢字的熱愛,也使高校校園文化生活更為豐富。如2010年12月12日,井岡山大學醫學院在紅色文化藝術節活動中舉辦了“翰墨飄香,愛國情深”規范漢字硬筆書法決賽,以《沁園春•雪》與《沁園春•長沙》為書寫內容,參賽選手精心設計格局,創作出個性化的書法作品,獲獎作品則放在校園展示櫥窗里,供全校師生觀賞,營造了濃厚的紅色文化藝術范圍。
二、借助攝影與動漫藝術,強化宣傳力度
在紅色文化藝術創作與展示中,攝影與動漫技術是充滿時代氣息的傳播手段與有效渠道,是情境式教育方式,借助媒體動畫技術靈動呈現革命歷史材料,通過圖文并茂、形意融合的表現方式,給受眾多感官刺激,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與文化熏陶,教育效果遠遠優于說教式教育。如南昌大學科技學院制作了江西第一部大型原創“紅色動漫”作品《安源小子》。這部紅色題材的動畫片以江西傳奇英雄王耀南為原型,生動塑造了一個勇敢聰明的“南伢子”卡通形象。他帶領著一群有正義感與同情心的少年英雄,和邪惡勢力進行了幾番驚心動魄的斗爭。借助絢麗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情節,寓教于樂,效果很好。同時,南昌大學科技學院動漫基地也朝著“產學研”一體化運作模式,以紅色題材為主,打造為全國知名、全省最強的動漫創意生產基地,構建江西省獨特紅色文化品牌。再如:2011年10月21日,以“紅色———印象”為主題的第十屆江西省高校攝影藝術作品展暨藝術作品大賽頒獎典禮在江西警察學院舉行,展覽作品包括人物風情、自然風光與創意攝影等題材,既給江西省高校師生創造了美育機會,也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另外,高校還可引導廣大師生結合學校實際與當地文化資源,組織紅色網站設計大賽,包括圖文并茂的紅色資源簡介、經典人物與革命故事、紅色論壇或博客、紅色影視、電子書庫等欄目?;蛘邚V大師生通過校園網絡中的飛信群、QQ群等聊天工具,上傳紅色旅游景點的拍攝相片、分享旅游感受以及對紅色文化精神的體會等,多途徑、多方式地展示紅色文化藝術?;蛘呓Y合學院特色,組織網絡征文比賽,如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組織了“吟憶崢嶸,頌響紅色”的網絡征文比賽。
作者:趙君 單位: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
(一)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的教材與課程的鄉土化
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最先需要變革的是以地方傳統文化為主體的教材編訂和課程設置。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承途徑的鄉土教材及鄉土教育,通過對地方鄉土文化社會的實踐調查,以當地的自然地理、政治經濟、歷史文化和民族狀況等為主要內容,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經驗相貼合,讓學生從自身生活的人文、自然與社會的環境中建構自己的地方性知識,使其產生濃厚的鄉土意識、鄉土情感和鄉土責任。但在當前,大量鄉村社會人口向城鎮快速流動,鄉土社會凋敝,鄉土教材逐步退出基礎教育,鄉土意識培植的場域不斷被壓縮,導致人們對自身的傳統文化環境缺乏應有的自覺意識,鄉土記憶、族群記憶相對模糊,具體表現在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日益陌生化、對地方文化發展傳承的責任感、義務感及主體意識缺失。因此,結合鄉土教育的近百年經驗,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可設置相關地方文化的系列課程,其教材至少應有兩種以上編訂形式,先編撰文本教材,然后收集整理與文本教材相應的影像資料。其內容應包括自然與人文兩方面要素:一是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生態環境;二是聚落建筑、經濟活動、飲食服飾等顯性文化及語言、習俗、文藝等隱性文化。以地方傳統的優秀文化藝術為主體內容的教材編訂,能使學生的鄉土知識與文化自覺得以回歸與重塑,從而實現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傳承。高??山柚镜貎瀯?,設置相關專業和課程。以廣西為例,壯族織錦與山歌、苗族蠟染、侗族蘆笙等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均可成為地方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課程的內容。
(二)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的層級化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模式強調,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師引導,創設師生、生生之間彼此交換、分享視覺影像及藝術作品的情境,實現師生共同討論、雙向互動。視覺影像的欣賞與剖析應先將影像的意義層級化,第一層是影像顯性意義(包括是誰、什么、怎么被呈現在作品中),第二層是影像由表象傳達何種意義與價值等隱含意義。[3]因此,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也應相應層級化,具體表現在:第一,教師選擇學生思想信仰和價值觀念來源的地方文化視覺影像或藝術作品,并對其藝術形態、風格和創作表現手法等學科知識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影像藝術作品中所呈現的顯性意義進行初步考察、理解與分享,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形成積極的審美態度和審美情趣。第二,教師介紹各理論流派分析視覺文化的不同視角,引導學生進入具體情境,剖析影像作品的表達方式,審視作品背后所隱藏的社會文化隱喻意義,討論藝術作品與社會歷史文化的關聯。將文化藝術視為復雜系統,要重視其審美價值,更要引導學生對文化藝術作品及影像做出批判性的解讀,引導學生通過對地方性知識的欣賞與認知,形成對本土傳統文化藝術的認同。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是以文化藝術形式為載體的,教師的教學步驟應該為:先解讀藝術的審美特性和審美價值,繼而引導學生以批判的視角深入了解文化藝術符號背后的社會文化意義,對作品所蘊含或表達的價值觀、權力關系、信仰等社會意義進行剖析,由此達到對社會的理解和批判,并實現自我意義的建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學生進行文化藝術作品的創作,并在創作過程中思考、理解、厘清和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點與信仰,最后通過創作和作品進行分享和交流。
(三)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的實踐教學
視覺文化藝術教育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實踐中,應推廣雙向結合,校內教師與校外文化名人、文化傳承人或民間藝人等共同參與的實踐教學動態模式。與課堂層級化教學相結合,由校內教師完成傳統文化藝術多樣化形態的理論講授,形成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形態的初始印象,完成初步的審美體驗。然后,重點選取最具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化藝術形態,篩選相應的文化名人或民間藝人進行現場展演和體驗,從而把民間藝人的展演實踐與學校的文化學術傳承相融合,通過演出展示、技藝培訓、實踐參與等環節構成動態模式。其具體操作步驟是:先在學校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獲知當地學生對地方文化藝術資源的了解程度和學習意愿。再安排課程教學、藝人展演、參與演出、學術討論等,并進行課堂觀察與課后訪談,獲得這一文化實踐活動的一手資料。最后,進行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探尋該模式的實踐效果,并形成新的改良方案。這一動態模式彌補了以往藝術教育單一模式的缺陷。一方面,通過民間藝人或文化傳承人對地方民間文化的文化展演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地方文化常識;另一方面,通過學校的相關學術梳理深化學生前期的淺層記憶,培養學習、守護和傳承地方文化的興趣熱情,從而培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氛圍,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性。這一模式的推廣也有利于降低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成本,并形成地方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長效機制。
(四)推廣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與校園周邊社區常態化展演的模式
視覺文化藝術素質教育與鄉土教育均強調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聯,在文化藝術與日常生活邊界模糊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的地理邊界不應過度清晰,而應該是校內、校外的一體化。學校并非獨立于社會之外,校園周邊的文化傳統背景影響甚至決定了校園文化的“底色”,是當地社會文化與校園文化的交互影響的重要中介。文化藝術素質教育應內在地、邏輯地包含高校周邊社區的文化建設。因此,高校文化藝術素質教育應與校園周邊社區的文化建設相融合。通過校園周邊社區化教育打造傳統文化藝術的校外教育環境。具體可先從校園周邊社區傳統文化藝術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入手,確定其文化藝術的類型與特色,然后在校園周邊社區與地方的合力下加大投入,建設一部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項目或舉辦相關的地方文化藝術活動,營造學生校外文化活動的有利環境。以地方戲劇為例,高校可與周邊的村社、居民小區及單位社區等進行常態化的聯系,與社區共同出資或通過社區文化精英發動民眾自籌資金,組建村社文藝隊或文藝工作小組,讓學生、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利用閑暇時間自娛自樂,形成小型社區常態化、日常化的文化藝術娛樂方式和交流空間。校園周邊不同社區間還可利用地方民俗節慶或日常閑暇相互交流、學習,以日常性的娛樂休閑方式,拉近地方文化藝術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以休閑娛樂的方式實現地方文化藝術的教育學習,由此培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橫向傳播的有利氛圍。[4]學??衫弥苓吷鐓^的公共空間,對當地多種文化藝術形態予以收集整理和展出,讓學生在興趣觀摩、參與互動中了解和學習地方傳統文化藝術。多重社區力量共同介入,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種藝術展演及各種相關活動的舉辦,強化文化藝術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通過經常性的接觸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和培育出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所必需的文化氛圍和文化主體的文化自覺意識。這樣,將學校周邊社區文化藝術活動與學校場域內的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相結合,可以共同打造雙向多元的文化藝術素質教育途徑。
(一)策劃風格豐富多元化
策劃人的策劃水平,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身思維模式、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對策劃流程、策劃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大多數策劃人的策劃風格存在明顯差異。也正因策劃人自身思維模式、專業技能的不同,所以策劃人的策劃水平也會不盡相同。同一個主題的文化藝術活動,經不同策劃人可催生出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而這些文化藝術活動開展的結果與產生的效應,自然也會存在一定差異。
(二)功能的實現需要一定條件
大多數策劃人只有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其功能與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策劃人并不具備任何特異功能,他們的所做作為均來來源于自身專業技能與工作經驗。所以,不要神化策劃人的工作水平,不要認為任何事物一經策劃人經手,便能在短期內獲得理想效果。實際上,策劃人功能的實現是需要一定條件的。作為文化藝術活動的靈魂人物,只有充分滿足策劃人的必要條件,盡量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不良干擾,才能實現策劃人的功能與作用?;緱l件的缺乏,會導致策劃人無法在工作過程中,施展開拳腳,其功能與作用自然無法得以充分發揮。
(三)會受到文化體制的約束
事實上,策劃人的策劃工作,必須遵守文化體制的相關規定。這意味著,我國大多數文化藝術策劃人,在策劃文化藝術活動時,往往會因為文化遺址的約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策劃人的妥協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文化藝術活動策略的靈活性,進而影響到文化活動的開展效果。有不少策劃人在工作期間,由于受到文化體制的打壓,許多創意無法得以實現,最終只能恪守陳規,繼續沿用傳統策劃方式。從這一層面看來,文化體制制約了策劃活動的順利開展,對策劃人創新精神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二、藝術文化策劃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一)具備一定文化底蘊
文化底蘊是一名合格藝術文化策劃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是文化藝術策劃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從本意上來看,文化其實是一種概念,一種思想;底蘊則是一種內涵,會對人類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文化底蘊是策劃人在進行策劃活動中的指路明燈,是策劃人區別于普通人的根本依據。
(二)藝術審美水平高
審美其實是人類透過情感與想象,感知、審度世界的特殊方式。而文化藝術策劃人,則是憑借自身審美,制造活動,重現現
實,表現情感,使受眾在參與過程中,通過想象與審美,達到客體的相互對象化。眾所周知,人類情感與想象力是藝術的主要來源。而策劃人若希望通過文化藝術活動,凝聚活動中心思想,實現社會意識的傳遞,首先要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只有受眾對文化藝術的主體產生共鳴,才能使受眾思想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改變。
(三)具備較強的策劃能力
策劃是一種融合多種專業的行為,是策劃人所應具備的基本專業技能。策劃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策劃人本身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創新思維與開拓精神,是策劃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任何社會公益活動、文化藝術產業活動,若想要獲得預期效果,充分發揮出策劃能力,做好前期策劃工作不可或缺。身為一名合格的文化藝術策劃人,不但要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還要具備極強的創意、創新、組織等綜合能力。
三、提高藝術文化策劃人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
(一)深刻地認識到創意的重要性
創意是否合理是決定策劃活動是否能夠贏得受眾青睞、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作為各種創造性思維融合而成的最終產物,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策劃人員的基本素質,直接反映出了策劃人情商與智商。為進一步提高藝術文化策劃人的綜合素質,有必要使策劃人深刻意識到創意的重要性。策劃人應懂得如何利用抽象思維,靈活運用各類有限資源,模擬出策劃的基本框架,然后通過精煉的語言或其他方法,突出策劃的中心思想與實質內涵。一個具有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策劃,是具有鮮明的特色與風格的,明顯區別于他人。同時,心音、有效地提出解決方案的思維全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了策劃人的意境思維。其實,從過去的種種文化藝術活動來看,策劃是融合文化、藝術的主要手段。所以,身為文化藝術策劃人,務必要將創意放在策劃活動的首位。在開展現實工作時,勇于創新的,或從活動構思,或從活動形式,或從活動內容方面,充分融入創意理念,制造出充滿創意的文化藝術活動,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文化藝術審美需求,達到征服受眾的目的。
(二)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新時期的文化藝術策劃務必要與時俱進,保守、落后的思維模式顯然無法滿足當代受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才能避免失去消費者,成為市場發展的祭品。積極改變舊思想,勇于打破慣性思維,突破思維模式對職業素質要求的約束,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
在策劃人進行創新的過程中,難免會遭遇到挫折與阻礙,大多數策劃人在創新過程中,常常會因創新理念不被認同而感到氣餒,長此以往,自信心嚴重受挫,甚至會對自身能力產生質疑。其實,在工作過程中,心態決定了工作態度。策劃人應樹立正確的創新觀念,始終相信自己,以尊重原則為創新的重要前提,敢于向權威與現實挑戰,突破思維定時,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策劃人只有通過實踐活動,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弱點,消除畏懼心理,才能充分發揮出創新精神,突破工作拼盡,開辟自己的事業道路。
2.摒棄落后思想
事實上,人類的創新活動其實是實現對原有事物上的再創造。雖然傳統的東西過于恪守陳規,策劃人受其影響,思維模式自然會受到一定限制。思維定勢的積極面在于保持思維活動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因此,文化藝術策劃人有必要適當摒棄落后思想,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突破常規思維模式,能夠靈活運用掌握知識,凝聚藝術主流思想,實現對思維方向的引領,進一步優化文化藝術活動的創意效果。
3.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策劃人應清楚地意識到,成功需要經過不懈努力,一味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只會逐漸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策劃人應明確自身職責,了解新時期的時代背景給這個行業帶來的嚴峻考驗,通過不斷提升綜合素質,愿意付出,愿意投入,不怕吃苦,勇于進取,才能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更好地為文化藝術事業做貢獻。
(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策劃人應樹立正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學習,充實自我。要將目光放得更長遠,懂得未雨綢繆,充分利用調研、實踐等活動,不選學習,不斷進步。眾所周知,策劃是一項匯聚智慧勞動、團隊精神為一體的活動,需要雄厚的知識素養作為有力支撐。所以,策劃人務必要在業余時間,多聽、多看、多積累,多想、多問、多分析,多走、多做、多行動,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創新力,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職業素養,進一步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結語
高等院校社會藝術論文
一、藝術院校德育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根據文化部的關于加強和改進藝術院校德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中主要內容:藝術院校是培養社會主義文藝專門人才的學校,要重視從自身的行業特點出發,研究文化體制改革和藝術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強文藝理論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藝術觀,增強社會責任感;要加強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學生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教育,使他們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藝術和學習借鑒外國優秀文化藝術成果過程中能正確區分和辨別其中的精華與糟粕,所有這些都是新時期藝術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這也是藝術院校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點。
二、高等藝術院校為普及社會藝術教育工作服務的責任與義務
高等藝術院校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部門的任務是科學公證地評價和確認考級者的能力與素質;使廣大的考級者通過學習藝術,懂得藝術理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理解藝術內涵,提高藝術表現力。[注釋2]高等藝術院校有責任有義務正確引導學生與家長對學習藝術教育的認識,讓其充分了解藝術對孩子現在和將來的影響。引導家長怎樣為學生正確合理地選擇適合自身孩子的專業,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情操;讓高校藝術教育走向大眾,讓百姓了解高校專家講學并非奇門遁甲,糾正社會藝術教育中的不正之風,促進藝術教育系統在正常軌道上良性發展。
三、高等藝術院校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中心點評、講座與精品音樂會工作同步并行
(一)點評打分工作
在學習藝術的學生與家長心目中高等藝術院校是他們的夢工廠,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考官是他們備受尊敬的專家與標桿。他們非常重視每年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考級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在初級到高級的考試中學生們也得到了鍛煉,包括臨場發揮和心理素質的鍛煉;而且業余學習藝術的學生通過考級還能得到專業評委的評定,得到評委們給予的綜合認可與鼓勵。如沈陽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的打分單分為鍵盤類、聲樂類、管弦器樂類、民族器樂類、舞蹈類、播音主持類等,考官根據學生所報考的規定作品,通過節奏、音準、樂感、禮儀、熟練程度、完整性、流暢性、協調性、基本功等十余項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考官通過每次言簡意賅的點評內容給學生與家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啟發,對學生進一步學習藝術起到了正確的引導與激發作用,為業余學習音樂的學生提供了專家級水平的鑒定。
(二)講座交流工作
高等藝術院校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中心每年應與當地考級機構合作方商榷,為社會學習藝術的學生建立專家講學交流平臺,積極開展藝術教育學習、培訓等工作,為國家選拔培養后備藝術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精品音樂會
高等藝術院校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中心每年應組織評選優秀考級學生,組織優秀學生舉辦精品音樂會,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鍛煉機會;建立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優秀學生數據庫,為挖掘藝術人才提供推介平臺。
四、高等藝術院校為社會藝術教育工作服務的理念與重要意義
高等藝術院校在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應以教育服務的角度出發,為社會藝術教學工作做好引導、督促、挖掘藝術人才、培養藝術的后備力量,讓每一位接受藝術教育的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愛、學有所通、學有所用、學有所展。為學習藝術的學生接受正規、優質的藝術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臺;積極督促與嚴格要求各地方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合作機構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符合自身特點的專業;做好學生與專業、學生與家長的良好橋梁;讓其了解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