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藝術歌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舒伯特藝術歌曲洋溢著溫馨、甜美,同時又感傷、優郁,他的音樂賞心悅耳,旋律優美,精雕細琢,充滿了純粹的美感。他第一次把歌曲創作提升到可與交響樂相提并論的歷史地位,奠定了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基礎。
十九世紀初,歐洲文學藝術普遍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新的風格,音樂的發展也出現了不同的特點并產生了許多民族作曲家、音樂活動家,像羅西尼、柏遼茲、舒伯特等等。他們一方面汲取浪漫主義思潮中有益的部分,另一方面,在民間藝術中尋取創作素材,在作品中重視和反映民族的特點,用幻想的題材和形象來體現自己的愿望,并在創作手法上做了許多革新,在主題的音調上加強了抒情的因素,在器樂作品主題中貫穿了歌曲的音調,在聲樂作品器樂伴奏里也增加了詩意的形象刻畫,在音調中突出了民族民間因素的聯系,加強和聲和調性關系的色彩變化。如三度的調性關系、同主音大小調的轉換等,特別是在創作手法和形式上做了大膽的革新,豐富和發展了古典的傳統。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則是這個時期浪漫主義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六百三十四首藝術歌曲,八首交響曲,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和為數不多的室內樂,此外還有多首彌撒曲和價值影響均不大的歌劇。
一、主要作品
舒伯特對藝術歌曲的創作靈感像泉水一樣,不停地噴涌。這和貝多芬有很大的不同,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十分辛苦,不斷琢磨和修飾且經常改動,甚至放棄原來的計劃。舒伯特卻從不做長時間的推敲,經常是一揮而就,一氣呵成。傳說他的那首著名的《聽聽!那云雀》就是在咖啡館內的菜單上畫上五線譜寫出來的,他的譜曲十分神速,據創作年度統計,在1815年8月這一個月內,他一口氣寫出了二十九首藝術歌曲,兩首交響曲,一首四重奏,四首奏鳴曲,兩首彌撒曲和五部歌劇。有朋友問他是怎樣作曲的,他只是說:“我寫完一首樂曲,就開始寫下一首?!比欢?,這決不是粗制濫造,每一首樂曲都是他心血的結晶,都產生自他的感時傷世的浪漫主義偉懷。他說過:“我的音樂是我的才能和悲慘境地的產物,世人最喜愛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寫成的音樂。”
以下是在我國流行廣泛、燴炙人口的作品:
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1823年),這部聲樂套曲和另一部聲樂套曲(冬之旅》都是根據大詩人威廉?繆勒的名詩譜成。兩部套曲的創作相距四年,但其風格氣質和內心感受卻有一脈相承的相似之處,像是姊妹篇,也具有很大的自傳性成份。
《美麗的磨坊女》是一部愛情悲歌,它的內容大意是一位青年磨工偷偷愛上了磨坊主美麗的女兒,他每天向女孩傾訴他心里的秘密,把姑娘的名字刻在樹枝上,把鮮花種植在姑娘的窗前。然而姑娘讓一位英俊的獵手帶走了,痛苦的小磨工只能與奔流著的小河作伴,最后在碧澈的河水中埋葬了他痛苦的靈魂。
聲樂套曲《冬之旅》(1827年)是舒伯特去世前一年里的最后一部聲樂套曲。它的悲劇色彩比前一首強烈很多,在音樂手法上也有更多的變化和發展,描寫一個在生活中備受折磨,經歷了種種痛苦的流浪者,在漫漫的冬夜踏上凄涼的旅途,四周是一片黑暗與冷酷,他追憶著過去的幸福,明媚的春天,企圖作奮力的掙扎,然而現實無情,他萬念俱灰,失去了一切希望。只有不斷地祈求死亡,以得到最后的解脫。整個套曲的基調是消沉的,舒伯特自己也稱這些歌曲是“可怕的歌”。這部套曲共由二十四首小曲組成,它們的標題是:晚安、風標、凍淚、凍僵,菩提樹、淚泉、在河上、回顧、鬼火、睡息、、孤獨、郵車、白發、烏鴉、最后的希望、在村中、風雨的早晨、迷惘、路標、旅店、勇氣、虛幻的太陽、街頭藝人。從這些標題中可以看出,這位冬日的流浪者的心境是多么的寂寞,生活是多么的坎坷。它的第五首菩提樹是我們最熟悉的一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一首,他情景交融,委婉動人,通過流浪者對家鄉屋前菩提樹的回憶,顯示了他對昔日的美好生活的眷戀和旅途寂寞憂傷心情的對照。音樂含蓄樸實,結構嚴謹、勻稱,常用同名大小調轉調的手法來對比不同的心情。
二、創作特征及藝術表現
號稱“歌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同時代的作曲家中其作品更為敏感和細膩。他的一生雖然沒有貝多芬的地位顯赫,但翻開舒伯特創作的作品,就能摸索到他頭腦中大量美麗歌曲的源泉。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以優美的旋律,樸素的織體,溫暖而富于色彩的和聲打動人心,作品突出音樂性、家庭性、通俗性,音樂形象鮮明。尤為突出的是他作品中超越時代的和聲、開放式的調式變異、一體化多層次的樂隊結構和他無比非凡的奇思異想。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不僅具有橫向、細膩、歌唱性的旋律,還伴有意想不到的,突如其來的和聲變化,而每一個和聲又暗示著聲部的不斷進行,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敏感、豐富、脆弱的心靈。
舒伯特善于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中經常采用一種結構形式—分節歌,即:詩歌的每一段或每一節都重復使用相同的旋律。如旋律輕松、歡暢的《野玫瑰》和在清澈小溪中暢游的《縛魚》及具有沉思般樂句所闡感又仿佛讓人進人凝重的《小夜曲》等等。他善于沖破古典和聲的嚴格束縛,達到完全自由的和聲走向,沖出調式遠近關系的限制,運用多聲部、多線條的立體和聲與復調、技法來表現旋律色彩的不斷變化。從調式、聲音、和弦到節奏的不斷改變,達到音響色彩和諧而有規則的效果。這一切正是舒伯特音樂的強大藝術力量所在,這種強大的藝術力量能夠體現出作曲家內心的祈求與掙扎。長期緊迫的生活壓力和內心孤獨感交織在一起,處處充滿了希望與絕望、黑暗與光明、生命與死亡的抗爭,從而獲得一種活下去的堅強信念。舒伯特深信:一支動人的曲調本身就蘊藏著無窮的樂趣和魅力,它的經常出現無疑會令聽者感到無比親切和滿足。“舒伯特的音樂用平易近人的語言訴說的不是后來浪漫主義者那種孤僻的主觀世界,而是大家所熟悉的普遍存在的事物”。在敘述事物時,音調的直率和表現事物時音調的內在氣質正包含著今天音樂所有的品質—和諧、美妙、高尚。
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他不僅善于創作優美的充滿內在激情的旋律,而且還有意識地把和聲及器樂伴奏等其它音樂因素提高到詩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詩的旋律的主體周圍創造出一個均衡完整的音樂機體,使歌聲與器樂伴奏水融。他的藝術歌曲的伴奏,既不是象往昔的歌曲那樣只是簡單的和聲上的輔助,也不是象現代某些作曲家那樣,只是從管弦樂的角度設想,把聲樂部分納人一個類似交響樂那樣的結構中。他在伴奏樂器上所作的感情烘托,色彩和氣氛刻劃,包括對大自然、對心理上的刻劃都是無以倫比的?!八闹囆g歌曲《縛魚》伴奏中的魚躍與和聲;他的《小夜曲》伴奏中對六弦琴分解如弦的音響模擬;他為歌德敘事詩《魔王》中的音樂氣氛的心理描寫,都是十分卓越的”。比如:在歌曲《魔王》一開始,鋼琴伴奏就以持續不斷的三連音和低音區簡短的音階走向,既模仿了急促的馬蹄聲和呼嘯的風聲,又渲染著毛骨驚然的陰森的氣氛,音樂形象極為鮮明。它至今仍然是歌曲伴奏上難以涉及的典范。貝多芬當年也準備為歌德的這首詩譜曲,留下了一份草稿,他對這首詩的戲劇性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卻放過了歌德詩作中那種神奇的幻境?!笆娌氐摹赌酢肪哂型瑯拥膽騽⌒裕欢鴧s進一步用奇幻的音樂手法來捕捉他的意境,表現出十分生動的心理刻畫和氣氛刻畫,產生出非常富于想象力的神秘幻覺?!睂诠诺渲髁x沃土里培育出浪漫主義花朵,并使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正如哈多爵士這樣評價舒伯特的藝術成就:“就樂思與體裁的明晰度而言,他不如莫扎特的成就;就音樂的結構而言,他遠遜于貝多芬;但就詩意的表現力及暗示力而言,卻是前兩者所不能及的”。的確,舒伯特的音樂既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又有古典主義的光明。他是音樂史上浪漫與古典交替時期承上啟下的人物。從他明確的思維和采用風俗色彩的寫作手法來看,他屬于古典樂派的作曲家;但從他的處世態度、對大自然的特殊愛好、以及音樂的歌唱性、抒情性和富于多變的舞曲性來看,他屬于一個浪漫主義作曲家,他的交響性風格繼承的是古典傳統,但他的歌曲和鋼琴曲完全是浪漫主義的。
三、歷史貢獻
舒伯特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確實有著杰出的貢獻,他第一次把歌曲創作提升到可與交響樂相提并論的歷史地位,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杰出成就。在他創作的六百多首藝術歌曲中,其中有一百多首是以歌德的詩所譜寫,其余的則采用席勒、海涅、繆勒等著名詩人的詩歌。舒伯特在旋律寫作上有著極高的才能,尤其是歌曲的創作,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他寫歌曲總是那么輕而易舉,提起筆來不家思索。對于寫成的東西,他從不再去反復推敲與修改,一切順其自然,水到渠成。在這一點上,他完全可與莫扎特相媲美。他常常手執名家的詩集在室內徘徊,然后突然伏案奮筆疾書,短短的幾分鐘又一首傳世佳作誕生在人間。難怪有人說他的歌曲不是“寫出來”的,而是“生出來”的。
伴隨著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浪漫主義思潮隨之席卷了整個歐州。他的實質是理想主義,音樂創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抒發具有個性的作曲家本人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復雜多樣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大自然的贊美,找不到出路的困惑及逃避現實的自我陶醉等等。
為了表達如此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古典時期樸素的功能和聲語言顯然是難以勝任了。正是由于這樣的表現要求,在浪漫主義初期的作品中,半音化和聲,遠關系轉調,各種變音及不協和和弦的使用開始頻繁起來。作為在創作上承前啟后的過渡,舒伯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某些浪漫派和聲的端倪。他和其他浪漫主義藝術家一樣打破古典的規矩、追求個性、自由和熱情。其中,副三和弦的連續進行及副屬和弦的廣泛應用是一個重要的標志。這些不穩定和弦的使用,正是作曲家刻畫心理變化的手段,和聲—這一重要的音樂表現方式,在此已雖然不像古典時期僅為加強和聲動力而用,他已作為一種純粹的表現因素,恰當地烘托出舒伯特意欲傾吐的復雜情緒,極大地豐富了樂曲的抒情性。我們可以從舒伯特的作品中看出浪漫主義藝術家的這一追求,是他奠定了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基礎?!八囊魳匪憩F出的隨意性、自發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義藝術的要素。因此無論是以統一為主題,還是以變化為主體,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都為更好的抒發豐富多彩的內在情感,都以“抒情”為最終的主旨和目的。他還十分巧妙地把抒情性和戲劇性的情緒安排在一個緊密的結構空間里,從民間音樂史詩的寶庫里吸取養料,繼承前人的高超技巧對它們進行梳理、提煉、概括和集中,創造性地將濃郁的個人情感和崇高的社會精神水融為一體,既表現了歌曲中難以表達的思想內涵,又保留了富有個人特征的抒情風格,他遵循古典主義時期崇尚理性的美學原則,要求創作的規范化和程式化及作品形式上的完美統一。在這種美學思想的指導下,古典時期的音樂掘棄華麗與復雜的技巧,和聲上以嚴格的功能邏輯為組織手段,這種音樂也可歸納為以大小調自然音樂為主體,以嚴格、簡單、質樸的功能邏輯為基礎的主調音樂。這一特征在舒伯特的許多作品中都有所發映。
民國時期,我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東西方文明在這一浪潮中開始不斷地融合。如傳統京劇劇目《定軍山》被拍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人們在繼續光顧傳統的酒樓茶肆時也開始光顧新式的酒店、夜總會;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深厚傳統國畫基礎的美術人才在政府的資助下出國留學,為我國的美術注入了現代藝術的血液,從而極大地提升了表現力;著名戲劇學家齊如山用現代戲劇理念對京劇的改良;甚至是人們的衣著穿戴、生活習慣也都表現出一種鮮明的、極具魅力的時代風情與特征。這并不是說當時的我國社會和民族文化藝術進入了“虛無”的狀態或已經“全盤西化”。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面對這種前所未有的沖擊時首先并沒有將其拒于千里之外,而是虛心地了解并逐步接受,這是自信與勇氣的體現;同時,這種接受是真誠的,它反映出當時在國家的變革、發展和進步階段國人的自省、奮發、圖強的思想和情感狀態,體現出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但這一時代的文化風格最可貴之處恰恰在于這種接受和融合是完全以自身的進步、發展和完善為出發點的,并不是要盲從于某種文明、某種文化。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文化藝術精英們始終堅持和秉承“以我為主”“為我所取、為我所用”的原則,在保持自身特質與風格的基礎上用西洋文化來補充自己、發展自己、完善自己,這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強大生命力的必然體現,也說明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并不是封閉的、自我的,而是開放的、包容的、兼收并蓄的,具有極強的可持續發展性,而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生命力強大根源之所在。藝術歌曲作為當時出現在我國的一種全新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這種時代風格和特征無疑體現得更加鮮明和具體。當時我國一大批文化學者和音樂家以古典詩詞為創作基礎和藝術源泉,同時大膽地運用歐洲浪漫主義的音樂理念和音樂創作方式來詮釋和表現中國古典詩詞。事實證明,我國的古典詩詞和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在藝術歌曲這一特定的音樂體裁中做到了完美的兼容。例如青主根據宋代偉大文學家蘇軾詞作所創作的“我國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歌曲”《大江東去》及根據宋代詞人李之儀詞作創作的藝術歌曲《我住長江頭》既是我國藝術歌曲的開篇之作,也是最優秀、最經典之作。從音樂創作的層面來看,這兩首作品完全符合歐洲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的音樂創作手法、音樂形式、音樂結構和音樂特征;而從歌詞的角度看,這兩首作品充分展現了我國古典詩詞的韻味。雖然作曲家創作的手法是西洋化的,但其創作思維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詩詞的直接影響,現代作曲手法與我國詩詞音律的完美結合使得這些作品成為永恒的經典。
二、源于傳統的浪漫主義情懷
藝術歌曲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標志性音樂體裁,而浪漫主義藝術風格的產生和形成則與當時歐洲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關聯。歐洲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是在歐洲“啟蒙思想”和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風潮的巨大影響下應運而生的,它源自人們思想的覺醒和對自由民主思想的追求。同樣,民國時期的中國正處在這樣一個時期。在神州大地上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帝制被徹底,人們對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的熱情和渴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這種社會風潮必然孕育出人們極具理想化的浪漫主義精神。如果說19世紀是歐洲音樂的浪漫主義時期的話,那么20世紀早期就是我國音樂的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作為一種獨立的音樂體裁,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必然產物和代表性藝術符號,因此這一時期我國的藝術歌曲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情懷。
三、民族性的彰顯
(一)鮮明的民族性特征
黃自在創作藝術歌曲時既繼承了中華民族音樂的優良傳統,又積極吸收和借鑒西洋藝術歌曲創作技巧,提出用西洋音樂的方法來研究和整理我國的舊樂與民謠以產生民族化新音樂的主張,這不僅使作品體現出西方浪漫主義音樂風格,而且還表現出濃郁的東方民族韻味,體現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審美趣味與音樂教育理念,推動了我國專業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鮮明的美學特征
黃自的藝術歌曲結構嚴謹、風格雅致、技法精湛,因而被人稱為“黃自體”歌曲。黃自藝術歌曲詞曲結合極為講究,他不但喜歡選用清麗典雅、句法清晰、結構嚴密的現代詩歌托物寄情,還喜歡選用分上下闕的詞體詩歌譜曲填詞,通過營造詩化意境使歌曲呈現出鮮明的美學特征。
(三)鮮明的時代特征
用歌曲見證中華民族經歷的困難,為民族解放而斗爭是20世紀30、40十年代音樂創作的主題與核心內容。黃自除了創作藝術歌曲外,還創作了《抗敵歌》、《旗正飄飄》等抗日救亡歌曲,用強勁的音符和溫暖人心的詩句鼓舞軍民士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時代性。盡管這類歌曲在其創作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卻體現了一個作曲家最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黃自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唱曲之法不但講究“聲之宜”,還要“得曲之情”。也就是說,歌唱者不僅要具有精湛的聲音技巧,還要加強藝術修養,正確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技巧的作用,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一)歌唱技巧的提高
歌唱技巧是表現歌曲思想情感的手段,精湛的演唱技巧能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帶給人心靈上的震撼。音樂內容的表達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做基礎,沒有演唱技巧就沒有藝術的表現和再創造,聲樂演唱技巧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演唱是否完美。黃自的藝術歌曲不僅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而且還存在著聲樂演唱技巧的難易之分。如《花非花》是一首旋律優美、篇幅短小的歌曲,但演唱者只有具備一定的演唱功底才能以流暢的聲音、優美的音色、飽滿的呼吸將歌曲有的意境和韻味表現出來。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是一個長期嚴格訓練和刻苦鉆研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用心不斷積累和總結才能逐漸提高。
(二)藝術修養的提高
歌如其人。黃自自幼接受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這也使他的藝術歌曲表現出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如《花非花》、《玫瑰三愿》等歌曲不僅充分體現了原詩的境界,而且還以音樂實現了藝術上的升華。演唱者要想很好的表達歌曲的思想境界使歌曲得到藝術上的詮釋和更深意義的表達,不僅要提高聲樂技巧,而且還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這樣才能使歌曲演唱日趨完美。
三、黃自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
(一)有助于聲樂基本功訓練
完美的歌曲演唱不僅包括呼吸、聲音等聲樂技巧,還要求運用不同的音色表達歌曲情感內容。初學聲樂的學生聲樂基本功不扎實,使用短小的、抒情的藝術歌曲由淺入深的訓練,能幫助學生進行氣息訓練,如《思鄉》、《春思曲》等使用發聲母音代替歌詞進行練習。同時,藝術歌曲還能幫助學生美化音色。如《思春曲》旋律舒緩流暢、婉轉動人,適宜用輕柔略暗的音色來展示和刻畫人物內心的失落與孤獨。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造力
高校是民族文化教育和傳承的重要陣地,黃自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為學生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造力。藝術歌曲是具有中華民族文化血液的音樂符號,是對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詮釋,藝術歌曲在歌詞上大量引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承載體的優秀詩、詞,音樂節奏旋律、鋼琴伴奏與富有傳統文化的歌詞相結合不僅能使學生感受文化之美,還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如黃自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玫瑰三愿》(龍七詞)、《花非花》(白居易詞)、《點絳唇•賦登樓》等旋律婉轉多變,和聲匠心獨運、感情表現細膩、歌曲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文學性。實踐證明,在聲樂教學中表現這些歌曲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文化修養和想象力,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對作品演唱風格特征的把握。
(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一、中國藝術歌曲的起源與發展
從狹義的界定講,中國藝術歌曲是在西方藝術歌曲的影響下所產生的西樂中融的產物,在我國有近百年的歷史;從廣義的界定講,中國藝術歌曲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通常我們所指的中國藝術歌曲是狹義的界定,在近百年的中國藝術歌曲發展中,有兩個重要時期,分別為:中國藝術歌曲的萌芽時期(1920-1949年)和中國藝術歌曲的復興時期(1979年至今)?!督涛胰绾尾幌胨愤@首作品是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代表作品,在這一時期藝術歌曲的創作一方面借鑒德奧藝術歌曲“詩歌、音樂、伴奏”三位一體的技法,另一方面,在中國“五四”的推動和熏陶下使得中國藝術歌曲有著濃厚的民族色彩和時代特征。
二、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趙元任
趙元任,漢族,字宣仲,又字宜重,1892年出生于天津,原籍江蘇武進,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后人,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他是我國第一位深入民間采風,用民間音樂素材進行創作的作曲家,他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中大膽借鑒歐洲浪漫主義樂派及古典樂派成熟的作曲技術,并注重結合民族本土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藝術歌曲的語言、旋律、和聲的民族化等方面進行著種種探索,其作品充分表現了當代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崇尚“民主”、“科學”的愿望,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她》、《賣布謠》、《聽雨》等。
(二)蕭友梅
中國音樂教育家、作曲家。1884年生于廣東,1940年12月31日病逝于上海。1901年留學日本,攻讀教育學,并學鋼琴聲樂。1912年10月,又留學德國,就讀于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1916年以論文《中國古代樂器考》獲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與楊仲子等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院創立音樂體育專修科。1927年,在支持下籌建國立音樂院(后改名為國立上海音樂專科學校),這是我國正規專業音樂教育的開端。蕭友梅一生為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嘔心瀝血,是我國音樂教育的拓荒者、奠基者,共創作各類歌曲一百余首,其中,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品有《問》、《霓裳羽衣舞》、《卿云歌》等。
三、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風格特征
(一)詩詞與旋律的完美結合
藝術歌曲的歌詞大都選用極為優秀的詩詞作品,且具有深邃的思想及細致的情感;藝術歌曲對歌唱旋律的創作要求較高,歌曲旋律的起伏要把詩詞的內涵、情感表達出來,深入人的心靈;藝術歌曲的伴奏通常用鋼琴伴奏,鋼琴伴奏的寫作同樣要極為講究,而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伴奏上,它與歌唱聲部相融合,共同詮釋作品。青主于1920年在德國所創作的《大江東去》是中國藝術歌曲的開山之作,青主當時的情感與這首“念奴嬌”詞的思想意境產生了共鳴,他運用西洋音樂的創作技法及寫作形式,依據詩詞選用了二部曲式,上闋在e小調上進行,運用敘述性的旋律及柱式和弦織體來表現厚重、典雅的音樂情感,下闋則以E大調為主,用三連音分解琶音,具有抒情性、浪漫性色彩,形象地刻畫出英雄與美人的幸福。最后,落在了e小調上與上闋互應。
(二)富于民族化的音樂風格
中國藝術歌曲萌芽時期的創作大多在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基礎上,加入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要素,形成具有獨特民族化的音樂風格;將西洋唱法與民族唱法的特點相融合,表現中國藝術歌曲的獨特情感。例如:趙元任先生于1926年創作的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具有極強的民族風味,作品的主調建立在五聲調式基礎上,在點題樂句采用了京劇西皮原板過門的音調,使整首作品民族色彩濃郁。
(三)具有時代化的音樂體裁
20世紀20年代在“五四”的影響下,這一時期大多數作曲家將革命化、群眾化的主題注入到音樂創作中,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時代精神,作品抒發愛國情懷,謳歌愛情、友情,體現了時代的進步性?!秵枴肥鞘捰衙酚?922年創作的,在這首短小的歌曲中蘊含著深刻的語言和音調,提出了寓意深長、富有哲理性的問題,代表了部分知識分子因時局混亂而發出的感慨之聲。
論文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對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色和表現手法的分析與介紹,闡述了他對藝術歌曲創作所做出的杰出貢獻和對浪漫主義音樂創作的深遠影響。
19世紀初,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失敗和封建勢力的復辟,歐洲的藝術風格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強烈影響,藝術歌曲的創作由此帶來了深刻的變化。由于社會現實生活的改變,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再用音樂來表達資產階級蓬勃向上的理想,顯然已經失去了其社會基礎,他們對那種古典樂派崇尚的理性和古典樂派大師們的那種用大型音樂體裁形式來表現社會生活的重大題材,已經明顯的喪失了熱情。于是,他們轉而尋求一些新的藝術形式、新的藝術視角和新的技巧風格來開創一個新的時代。這時,用藝術歌曲這種借助于文學和音樂的結合來描繪人的精神世界和內心活動的藝術體裁,與深受浪漫主義思潮影響的音樂家的藝術愿望之間構成了一種默契,使歐洲音樂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業已存在了數個世紀的藝術歌曲,在此時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即它不在是一種內容簡單、創作形式單調的傳統意義上的歌曲,而是一種具有抒情性因素,心理意境刻畫極其細致,并通常帶有一種自傳性的,文學與音樂達到了一種完美結合的新型藝術體裁,被后人視為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以舒伯特等人為代表的藝術歌曲為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注人了新的源流。舒伯特不僅在創作技巧上采用大小調相結合的調性布局,開創了鋼琴伴奏藝術的功能性作用,并且在文學詩詞與音樂的結合上,在揭示音樂思想、內容的表達方式方法上,特別是在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態度上,都較其前人有較大的突破和創新,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發展了音樂與文學詩詞的理想結合,開創了浪漫樂派藝術歌曲風格
在浪漫主義音樂流派形成之前,人們通常把藝術歌曲認知為是一種淺顯的、與純音樂格格不人的通俗音樂體裁,對于音樂與文學詩詞之間的有機結合和歌詞的藝術價值往往是不夠重視的。盡管在歌劇、清唱劇和康塔塔出現之后,藝術家們已推動了這個緩慢的進程,而文學浪漫主義思潮的“興起”和“介人”,才促使這個時期的音樂家們并創了一個藝術歌曲的新紀元。以舒伯特為代表的浪漫主義音樂家,真正拋棄了舊有的美學原則,使19世紀的藝術歌曲無論在體裁形式、和聲風格、旋律特征等方面較前有本質的區別,但對其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則是文學與音樂關系的改變。舒伯特曾說:“是歌德的音樂與詩的天才,幫助了我的成功?!笨梢哉f,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是植根于浪漫主義詩人那優秀文學詩歌的豐饒的土壤里。他不僅重視詩歌的內容和意境,還在不斷的發掘詩詞的內涵,在創作技法上,無論是外境的烘托還是內心的刻畫,都著重追求和深化詩詞的意蘊和潛在的內心感受,而成為一種在詩歌基礎上再創造的藝術。例如在《菩提樹》這首作品中,舒伯特在歌曲的A段中,用明朗而又極富有詩意的大調旋律,宣染出歌詞中的抒情寧靜的氣氛。當進行到B段歌詞把人們帶到嚴酷的現實中來時,作者并沒有沿用古典樂派那種傳統的四五度轉調手法,而是獨具匠心的采用同主音小調上,暗淡、傷感、憂郁的音調旋律和鋼琴伴奏那躁動不安的織體,把歌詞中的“門前有棵菩提樹,……刻下甜蜜詩句。……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閉上了我的兩眼。”這種內心的悲傷和失望,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歌詞和音樂之間完美、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種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
舒伯特這種重視文學詩歌對音樂的影響和在音樂進行中細致準確的運用創新的音樂語言和音樂形象的表現技法,不斷深化了文學詩詞中提供的意境與情感。在藝術歌曲創作中,運用調性布局、和聲色彩和鋼琴伴奏,多層次的、準確而細致的揭示了歌詞內容和人物的心理狀態,挖掘出了文學的內蘊。舒伯特的這種藝術歌曲的創作理念,深深的影響了其后的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人的音樂藝術歌曲的創作,為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的詩歌文學作家海涅、歌德、謬勒和莎士比亞等為代表浪漫主義的詩歌插上了音樂的翅膀,開創了音樂浪漫主義的新時代。
創造性的發展了鋼琴伴奏藝術的功能性的作用
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已不再是以前歌曲中那種簡單的輔助與襯托,也沒有過分強調所謂的“鋼琴性”因素,而是一種適應于音樂作品整體結構和音樂內容的需要,及表現音樂形象、發掘歌詞內涵的重要創作手段。他富于創造性的鋼琴伴奏織體的寫法,不僅在文學詩詞與音樂之間起到了一種外景的描繪作用,而且在人物內心的心理刻畫上,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的相互襯托,從而提升了歌曲的藝術價值。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不僅從氣氛上創造了超越詩詞的力量,也刻畫了詩詞所要表達的更多的情感。如《紡車旁的瑪格麗特》塑造的是一位純潔少女沉靦在初戀中的形象,她邊歌唱邊搖紡車,抒發著內心熾熱的愛戀的情懷。鋼琴伴奏部分的延綿不斷流暢的六連音音型不僅刻畫了紡車轉動不止的形態,也刻畫了少女思念心上人時的不安心情;聲樂部分充滿了抒情性,體現出了少女的美好向往和純真的心靈。舒伯特運用鋼琴來補充揭示詩詞中那些只能感受到但卻沒有道出的話,這些都加深了歌曲藝術形象的內心刻畫。在《小夜曲》里,歌曲中聲樂的部分“歌聲也會使你感動,來吧,親愛的!愿你傾聽我的歌聲”,在這里人聲與鋼琴伴奏聲構成了二重唱。在這首歌曲的進行中,樂句之間常出現的鋼琴的間奏是對歌聲的呼應,預示著歌聲中所期望聽到的回聲,使人聲與琴聲構成一種對應關系。在《郵車》中的前奏與間奏的鋼琴部分,即是描寫輕快的馬車聲和郵車的喇叭聲來刻畫一種動感意境。
舒伯特是根據歌曲的整體內容,用鋼琴來描寫寒夜的森林、奔馳的馬匹、公雞的鳴叫、郵車的號角聲、小溪流淌等客觀.環境和聲響;同時,又使鋼琴擔負著人物心理刻畫的重任,揭示出人物的各種情緒和情感,如喜悅、活潑、興奮、激動、惆悵、失望、悲哀等;還有,他用鋼琴來描繪明亮、暗淡、朦朧、透明、神秘等色彩也是很成功的。這一切都使歌曲產生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所以說,鋼琴伴奏部分是舒伯特整個藝術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中,鋼琴的前奏、間奏、尾奏已不再只是起著一種簡單的連接功能作用,而是一種既富于造型又深含人物內心情感的發掘與補充的一種重要手段。
歌曲旋律的自然流暢、簡潔樸素和歌唱性
在舒伯特的六百首藝術歌曲中,首先以其自然流暢的歌唱性和簡潔樸素的的旋律而著名,形成了其歌曲中隨處可見的人聲表彩的變化和戲劇效果,旋律極易上口,富有歌唱性。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不僅僅旋律優美、易唱,還在于他為每個藝術形象都找到了不重復的特點。既通俗又新穎,不同于維也納18世紀的專業音樂語言,和當時新的民族世俗音調相近。這是舒伯特把專業世俗歌曲和民歌融合在一起,以此來完成藝術歌曲在音調上的變革,更新了世俗藝術歌曲的旋律進行,使之更接近于維也納民歌。他把藝術歌曲保留在抒情小曲的體裁之中,引用借鑒了民間歌舞的傳統,同時使歌曲旋律線條表現力服從于詩歌意韻的起伏,唱起來就極易上口,富于歌唱性,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和風俗舞蹈的特質,如《野玫瑰》、《縛魚》、(聽聽云雀》等;還有的歌曲如演講般的自然流暢,如《春之信念》、《藝神之子》等。
【關鍵詞】民族聲樂 唱法 分類 原生態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理論評論的支持。如同19世紀斯塔索夫對俄羅斯民族樂派“強力集團”的宣傳,舒曼對德國音樂的熱情鼓吹,以及瓦格納“樂劇”理論對其本人改革歌劇的指導,中國民族聲樂同樣如此。在我國民族聲樂界,石惟正的聲樂理論及評論,緊密結合了民族聲樂實踐,在業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石惟正,1940年生于天津,1960年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后留校任教,著有《聲樂教學法》《晨聲69聲字結合練聲曲》及《聲樂學基礎》等,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后輯為《歌思樂想——石惟正音樂文集》出版。在數十年的演唱、教學、研究過程中,石惟正先后發表了《我的民族聲樂觀》《再談我的民族聲樂觀》《建立中國聲樂學派》《中國民族聲樂的本體結構及其審美》等一批優秀學術論文,廣受矚目。以下筆者試對石惟正的民族聲樂思想進行解析。
一、準確定位中國民族聲樂
對于任何學科而言,準確而清晰的學科定位(界定)都是研究的首要任務。什么是“民族聲樂”?學界一直眾說紛紜。石惟正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首先指出“世界上不存在非民族的文化,也不存在非民族的聲樂”。各個國家的聲樂都是其所屬民族的聲樂。和前人相比,他用一種更為廣泛的立場去看待民族聲樂,認為“所有對中國聲樂作品的演唱都屬于中華民族的聲樂藝術”,凡是“以中華民族的一種語言和音樂風格表達中華兒女思想、感情的聲樂作品及其表演,就屬于我國民族聲樂”。
從這一定義出發,我們可以較為寬容地看待各類民族聲樂體裁。戲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常香玉演唱的戲曲屬于中國民族聲樂,王昆、郭蘭英的歌曲可以算作民族聲樂,、宋祖英的主旋律作品可以視為民族聲樂,連周小燕、郭淑珍等似乎被當作“美聲”歌唱家演唱的中國作品,也可以作為民族聲樂。民族聲樂的范疇因此大大拓寬了。石惟正認為,民族聲樂并非專指哪種體裁,而是一個“集合名詞,是個大概念、大系統,絕不是一個牌子、一種型號的工業標準件,不是單指一種純種花卉的苗圃,而是種類繁多、姹紫嫣紅、在中國土地上生長起來的百花盛開的聲樂園地”。對于有人僅將所謂的“民族唱法”或“民族歌手”視作民族聲樂的觀點,石惟正明確反對。新興的“民族唱法”及傳統音樂屬于中國民族聲樂范疇,中國流行歌曲等的演唱,同樣能在中國民族聲樂的新定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從這一定義出發,我們可以“多元一體”地看待民族聲樂的構成,也能夠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民族聲樂。
二、全新的民族聲樂分類方法
長期以來,有些學院派民族聲樂和民間傳統聲樂存在誰高誰低、哪個是主流、哪個是支流,甚至彼此不能相容的爭論局面。關于民族聲樂的分類,也存在很多不一致的說法。石惟正按照語言和音樂風格,將民族聲樂劃分為地位平等的“綜合風”和“地方風”兩大類,較好地解決了民族聲樂的分類問題。
“綜合風”是指語言上使用普通話,演唱和表演上吸收了中國各地、各民族聲樂的共性,綜合了民族聲樂的各種元素,同時也受到西方聲樂的影響,其曲目多為專業創作作品,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祝酒歌》《原野》《春天的故事》《蘆花》等為“綜合風”作品?!暗胤斤L”指語言上使用漢語或少數民族語言方言,音樂風格上體現各地域不同的音樂風格,以民族民間傳統聲樂作品為主,但也包含了一些地域音樂風格的創作作品。它不追求聲音的統一,而努力地把握各地的風格、韻味,充滿了生活情趣。石惟正將“地方風”語言和共鳴的共性總結為“追求局部共鳴,以及真假聲的對比”等三點。在“綜合風”和“地方風”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按照產生時間及風格的不同,將中國民族聲樂劃分為“傳統演唱藝術”和“流行演唱藝術”兩大類,前者包含“綜合風”和“地方風”,后者也可以再細分為各種體裁和風格流派。這樣,就初步搭建起了一個新的中國民族聲樂分類的體系。
三、提倡打破唱法的界限
在唱法領域,石惟正是一位呼吁取消民族、美聲、通俗三種唱法稱謂的專家。眾所周知,“三種唱法”對中國聲樂的教學、演出實踐產生了重大影響。曾經作為聲樂系主任、音樂學院院長的石惟正,長期擔任按此種概念分組的聲樂比賽評委,他在實踐中發現了“三種唱法”分類的負面效應,因而明確表示“要投三種唱法的反對票”。在呼吁取消民族、美聲、通俗三種稱謂的前提下,他提出中國聲樂教學與比賽設置的兩點建議:第一,專業音樂院校內不再以民族、美聲教研室統屬學生,而是設立不統屬學生的西方歌劇教研室、西方藝術歌曲教研室、中國藝術歌曲教研室、中國民歌教研室、中國戲曲曲藝教研室,或成立發聲基本功教研室、中國古曲研究室、中國民歌研究室、德國藝術歌曲研究室、意大利歌劇研究室等,對學生因材施教。第二,調整聲樂的導向,中國聲樂比賽只設立傳統演唱組和流行演唱兩個組,提供更加寬泛的聲樂作品領域,公平競爭;或以作品性質舉辦專題比賽,例如中國藝術歌曲比賽、中國民歌比賽、歐美古典藝術歌曲比賽、歐美古典歌劇比賽、外國搖滾樂演唱比賽等。
這種建立在打破唱法基礎上的建議極為大膽,其改革的力度也相當大。盡管在實踐上尚需探索,有待逐漸成熟后再向全國推廣,但這并不妨礙這種建議學理上的合理性。學界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嘗試,如舉辦全國性的藝術歌曲演唱比賽,“全國高等藝術院校歌劇聲樂展演”分中國藝術歌曲、歌劇片段、中外聲樂歌劇選段三個類別比賽等,邁出了改革、探索的腳步。
甘肅音樂家協會 《人民音樂》聯合主辦
西北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承辦
中國藝術歌曲研討會通知
中國歌唱藝術源遠流長。藝術歌曲作為音樂創作的重要體裁、院校教學的必要內容和音樂會的組成部分,已成為人們音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方面。然而長期以來,藝術歌曲的地位以及其本身在創作、表演、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常被人們所忽視。為進一步從創作、表演和教學領域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繁榮和發展,我們擬于明年5月在蘭州召開座談會,就如下問題進行研討:
1. 關于藝術歌曲的體裁界定;2. 中國藝術歌曲發展之歷史回顧;3. 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之現狀;4. 中國藝術歌曲的美學研究;5. 羅忠、尚德義、陸在易等人的藝術歌曲創作之研究;6. 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唱與教學問題;7. 作曲家創作體會交流;8. 如何更好地傳播、推廣中國藝術歌曲。
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會要求:
1. 凡愿參加本研討會者,請于2007年1月31日前寄交回執單。
2. 2007年4月1日前,組委會將發出第二次通知,通報會議籌備情況,并進一步核實您的論文題目。
3. 論文全文文本請于2007年4月31日前用A4紙激光打印(手稿亦可)寄組委會,并同時以電子郵件發送,以便集印并選入會議論集正式出版。
4.省略
組委會
2006年11月1日
第十二屆全國音樂作品(民樂)
評獎近日揭曉
本刊訊由文化部主辦、中央民族樂團承辦的第十二屆全國音樂作品(民樂)評獎近日揭曉。在2006年7月16日至10月16日第十二屆全國音樂作品(民樂)評獎作品征集期間,共收到來自20個省市、46個報送單位的125部作品,本次比賽評委會由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作曲家組成,他們是:劉文金、劉錫津、吳少雄、楊立青、李黎夫、饒余燕、徐占海、唐建平(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顧冠仁、程大兆、樊祖蔭。
經過評委會的評選,有10部大型管弦樂作品和10 部獨奏、重奏和多種形式組合的作品獲獎。獲獎名單如下:
管弦樂作品
一等獎:《樂隊協奏曲》(常平,中央音樂學院);二等獎:《圖騰》(李濱揚,中央音樂學院)、《樂之舞》(權吉浩,中央音樂學院);三等獎:《慶節令》(王寧,中國音樂學院)、《云山雁邈》(紅,中央音樂學院);《音詩――絲路斷想》(韓蘭魁,西安音樂學院);作品獎:《客風》(房曉敏,星海音樂學院)、《單鼓的傳說》(趙奪良,沈陽音樂學院)、《一線天》(臧恒,南京藝術學院)、《京劇印象》(權吉浩,中國音樂學院)
獨奏、重奏及多種形式組合作品
一等獎:《第三二胡狂想曲》(王建民,上海音樂學院);二等獎:《酒狂》(梁文曦,中央音樂學院)、《西夜》(楊帆,上海音樂學院);三等獎:《溯》(沈逸文,上海音樂學院)、《敘奏曲》(陸培,南京師范大學)、《情思》(于海英,沈陽音樂學院);作品獎:《碎影》(賈國平,中央音樂學院)、《婆娑》(李美佳,中國音樂學院)、《非不――半邊“悲懷”――新五架頭》(王斐南,中央音樂學院)、《天鵝的十二月協奏》(吳羿明,中央音樂學院)
(新)
喬羽80華誕暨藝術生涯60周年
研討會在京舉辦
11月16日,“老友新朋說喬羽――喬羽80華誕暨藝術生涯60周年研討會”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辦。中國文聯名譽主席周巍峙,文化部副部長、詞作家陳曉光及老中青詞曲名家160余人聚集一堂,為敬仰的前輩送上了真誠的祝福。
喬羽素有“詞壇泰斗”之稱,是全國第一屆金唱片獎獲得者,歷任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家協會、文化部劇本創作室創作員,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院長,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他的作品如:《我的祖國》《人說山西好風光》《讓我們蕩起雙槳》《心中的玫瑰》《難忘今宵》《愛我中華》等都廣為流傳,成為人們傳唱的經典之作。研討會上,大
家對喬羽60年的藝術生涯作了回顧。
香港中樂團舉行“創團總監吳大江
紀念音樂會”
2006年10月13―14日,香港中樂團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舉行了“創團總監吳大江紀念音樂會”。吳大江(1943―2001)于1977年出任香港中樂團創團音樂總監及指揮,帶領香港的中樂活動進入職業化階段,為香港中樂團奠下了穩健發展的基礎。他的作品形式多樣,除了電影、電視音樂之外,還改編了大量的中國民歌以及創作
大型的中、西管弦樂曲及中樂獨奏曲。
音樂會由現任藝術總監閻惠昌指揮,選奏的都是吳大江的代表作品,包括為舞劇《東海奇緣》創作的序曲(1981)、《緣》(1981)、《胡笳十八拍》(1983)、改編自諾多爾江朝鮮族民謠的箏曲《諾多爾江邊》和古箏協奏曲《七仙女》(1987)等。
(寧)
沈湘誕辰85周年紀念音樂會
為紀念聲樂教育家沈湘先生誕辰85周年,近日,北京、香港兩地沈湘先生的弟子與再傳弟子舉行了隆重的紀念音樂會。北京音樂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舉行,先生的嫡傳弟子黑海濤教授以學生音樂會的形式舉辦了此次紀念音樂會,并且邀請先生的夫人李晉瑋教授蒞臨觀聽和指導。香港紀念音樂會則由沈湘先生20世紀60年代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弟子鄒允真主持,并由鄒允真的二十多位非專業的聲樂學生登臺演唱。
方可杰專場音樂會
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主辦,省藝術研究院、省音協、鄭州日報社承辦的“故土―――方可杰交響樂作品音樂會”,于11月18日晚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行。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蘇夏、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主任王世光、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樸東生和唐建平、郭文景、葉小綱等作曲家以及《人民音樂》副主編出席了音樂會。19日上午,有關專家參加了方可杰交響樂作品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音協創作委員會和《人民音樂》等主辦。
方可杰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音樂教育家蘇夏教授,現任河南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河南省藝術研究院院長。他長期以來致力于音樂創作,作品體裁廣泛,包括交響樂、室內樂、舞蹈音樂、聲樂和河南地方戲曲音樂等。1998年、2002年方可杰應北京交響樂團委約創作的《熱巴舞曲》和《江山多嬌》曾產生了普遍的反響,其中前者在2004年“金鐘獎”中獲獎。這兩部作品連同管弦樂《大起板》、第一交響曲《故土》和定音鼓協奏曲《風》組成了18日的音樂會。此次音樂會由北京交響樂團
演奏,譚利華執棒。
“中國音樂傳播文論征集”
為促使人們不斷去觀察、思考與反省自身的音樂環境,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傳播學會聯合中國輕音樂學會,邀請相關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將于2006年底和2007年初主辦首屆“中國音樂傳播文論征集”活動。此次活動的中心為“觀察與思考?評論與溝通”,旨在征集一批有質量、有分量、思想導向正確、人文含量厚重的社會音樂文論作品。征文共有8個參考選題,研究者可根據不同專題提交論文,亦可圍繞主題自擬論文方向。征文活動的獲獎者可獲得中國音樂家協會傳播學會及中國輕音樂學會頒發的證書及其
他獎勵。投稿截止日期為2007年3月5日,咨詢電話:010-65783246。
中國交響樂團成功出演日本“中國文化節”
開幕式音樂會
為加強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理解、進一步發展中日友好關系,由中國文化部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共同主辦的2006日本“中國文化節”于11月17日在東京隆重開幕,中國交響樂團應邀為開幕式演奏。中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及副部長孟曉駟、中國駐日本大使以及日本皇室高圓宮久子妃、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參議院議長扇千景、官房長官鹽崎恭久等中日各界人士、團體20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音樂會。音樂會以日本作曲家團伊久磨的《慶典進行曲》開場,當樂隊演奏到關峽根據京劇唱腔創作的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時,在場的觀眾無不為之感動。此外,李文平創作改編的管弦樂曲《日本隨想
曲》也頗受歡迎。
(王廷瑛)
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鋼琴家羅伯特-
布洛克訪問中央音樂學院
11月11日,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國際知名鋼琴家羅伯特-布洛克先生(Robert Blocker)訪問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院師生為他的來訪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王次院長向布洛克先生頒發了榮譽教授證書,并贈送了禮物。布洛克先生欣然接受了中央音樂學院榮譽教授的聘任,并高興地表示將積極推動中央音樂學院和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歡迎儀式結束后,布洛克先生還為廣大師生們上了一堂精彩的大師課。當晚,布洛克先生攜手胡詠言藝術總監及樂隊學院成員共同為聽眾朋友們獻
上一場精心準備的音樂會。
(吳葉)
希臘國際指揮比賽楊洋喜摘金獎
11月12日,中國青年指揮家楊洋在希臘雅典舉行的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Dimitris Mitropoulos)指揮比賽中獲得第一名。該比賽始于1996年,是希臘文化部為紀念已故希臘著名指揮家、作曲家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誕辰100周年設立的,指揮和作曲比賽兩年輪流舉辦一次。比賽由希臘多彩交響樂團和雅典音樂廳承辦。
今年的比賽共有44個國家的203名指揮報名參加,最終16名選手入圍決賽。經過三輪比賽,楊洋表現出色,一舉奪魁,成為該比賽舉辦十年來首次獲得此殊榮的中國指揮。
(周美芬)
楊博在西班牙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
第11屆胡里安?加亞雷國際聲樂比賽9月23日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潘普洛納市落下帷幕,男高音、我國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學生楊博取得男聲組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并獲得2000歐元的獎學金,這是中國選手在這一歐洲重要國際賽事中
取得的最好成績。
來自世界各國的8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屆比賽,經過激烈角逐,楊博以超常發揮進入決賽,同時進入決賽的男選手還有一名美國男高音法比亞諾。比賽最終結果是一等獎空缺,美國選手奪得二等獎,楊博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榮譽獎及獎學金。擔任此次國際比賽榮譽主席的是西班牙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貝爾岡扎。
楊博是在今年4月參加了由中國音協和加拿大20世紀歌舞劇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國際聲樂比賽中國選拔賽暨大師班”活動而入選這一國際聲樂比賽的。楊博和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學生童韜均被羅馬尼亞布拉索夫歌劇院邀請,于今年10月至12月赴羅馬尼亞參加歌劇演出。此外,德國蓋爾森基興歌劇院也已正式邀請楊博明年赴德國參加該歌劇院2007―2008演出
季的出活動。(張錫海)
四川音樂學院寧峰獲帕格尼尼
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
四川音樂學院寧峰在10月1日結束的意大利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上,榮獲第一名和其他兩個獎項。這是四川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迄今為止在世界重大國際比賽上取得的
最佳成績。
寧峰1981年出生于四川成都,4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