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合理化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是建設工程造價控制的重點階段,從優化設計方案、推行限額設計、設計標準優化及應用推廣、工程量計算與定額的套用、人員素質及技術培訓、勘察市場管理及變更設計的管理等方面進行系統地闡述。
關鍵詞:建設工程;設計階段;投資控制
工程設計階段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最具有創造性,是人類聰明才智與物質技術手段完善結合的階段,設計是否經濟合理對控制工程造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討論了如何才能加強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控制工作,使工程造價控制在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1優化設計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在設計階段采用設計招投標及設計方案競選的方式,對設計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評價與分析,擇優選用最佳設計周期,應用現代數學最優化技術和借助計算機技術,對工程設計方案、設備選型、參數匹配、效益分析、項目可行性等方面進行最優化的設計,把設計投資概算控制在規定的投資范圍內,達到控制建設工程造價的目的。
應用價值工程進行設計方案優化,價值工程是運用集體智慧和通過組織,著重對產品進行功能分析,使之以較低的總成本可靠地實現產品的功能,從而提高產品價值的一套科學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運用價值工程控制工程造價并不是片面地認為工程造價越低越好,而是要把工程的功能和造價兩個方面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即V=F/C(其中,V為價值系數,F為功能,C為成本)。如果價值系數不是最大,也不能列為最優方案,只有滿足必要功能的費用,消除不必要功能的費用,才符合價值工程的要求,也是工程造價的要求。
設計質量是否達到國家及行業規定、功能是否滿足使用要求,不僅關系到建設項目一次性投資的多少,還關系建成交付使用后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雖然設計費占工程總投資的2%不到,但它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程度達75%以上搞好工程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重施工、輕設計的觀念必須克服,控制工程費用應從設計抓起。
2推行限額設計
從經濟上講,在不降低使用效能的前提下推行限額設計,將工程造價嚴格控制在對建設項目的投資限額內,這就要求變設計過程中的以“量”定“價”為以“價”定“量”,對限額設計進行層層分解,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從縱向限額設計來說,在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根據總體造價控制目標層層分解,同時將責任進一步落實到項目法人的各職能部門,設計要盡可能地考慮周全,投資估算要科學合理,并充分考慮各種影響投資的因素,一旦經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投資估算就是限額設計最根本的基礎,它是設計方案選擇和進行初步設計的造價控制目標,經批準的初步設計總概算要實事求是,要按照控制目標客觀地反映設計的思想和意圖,既要防止超出控制目標,又要防止人為壓價,出現“釣魚”工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施工圖檢算。從橫向設計來說,就是要將上一階段設計審定的投資額和工程量,按照各個專業進行分配,然后再根據工程設計的實際情況進行細分。
從技術上看,要采集、歸納工程技術資料,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系統,一方面通過對比分析各項經濟指標,合理選用材料設備、工藝技術和結構形式。另一方面,優化各項技術指標,如鋼筋含量、混凝土強度等級,用具體的技術經濟指標來控制設計,從而控制工程造價。實踐中,確定合理的技術經濟指標是推行限額設計和最終投資控制的關鍵。
當前我國工程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普遍存在重技術輕經濟,設計保守浪費,只求安全保險,不問造價高低。更有甚者認為,造價越高設計費越高,設計責任終生制的設計準則使得大部分設計人員經濟觀念淡薄,通常認為技術上可行、安全可靠就算完成任務。由于從經濟角度考慮不足,施工設計深度不夠,差、錯、漏較多,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國家建設資金的浪費。
3設計標準優化及應用推廣
設計標準是確定設計方案的前提條件,是國家的重要設計規范,是進行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及驗收的重要依據,在制定或修訂設計標準規范和標準設計時,必須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密切結合自然條件和技術發展水平,合理利用能源、資源、材料和設備,充分考慮使用、施工、生產和維修的要求,做到通用性強、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以確保工程質量。隨著生產建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市場經濟的全面開放,必須經常對建設標準規范進行補充,及時修訂,不斷更新和優化,適應社會發展的不同需要。
推廣建設工程標準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工程造價:節約設計費用,加快提供圖紙的速度,縮短設計周期;構件預制廠統一配料以節約材料,從而有利于構配件生產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使施工準備工作和定制預制構件等工作提前,并加快施工速度,既有利于工程質量,又能降低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建設工程標準設計是按通用條件編制和按規定程序批準,可供大量重復使用,既經濟又優質。
由此可見,建設工程標準設計的推廣,一般能使工程造價低于個別設計的工程造價,因此,應盡量采用建設工程標準設計。
4工程量計算與定額套用
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確定后,各專業設計工程數量的準確與否,所采用定額水平如何,工程數量和定額的套用是否正確是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關鍵。
(1)進行工程量計算的有關專業設計人員一定要熟知設計規范、設計標準和相應的施工規范,特別是要掌握本專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避免在工程設計過程中,任意提高安全系數,人為地提高工程數量。比如鐵路橋梁的鉆孔樁鉆孔深度對于陸上以地面標高,對于水上以河床面標高,對于筑島施工的以筑島平面標高,對于路塹地段以路基設計成形斷面路肩標高至樁尖設計標高計算,只有掌握這些原則才能避免工程量計算的錯誤出現,提高準確性。
(2)對于定額要掌握所含工程內容以及工作程序,目前由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以及一些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方案的不斷出現,使得定額缺項較多,因此還應及時做好定額的補充工作。
(3)正確套用定額,使工程數量和定額匹配,要掌握定額的工作內容,適用范圍,熟悉工程數量所涉及的施工工藝、流程,既不能高套,也不能低用。比如橋梁鉆孔樁的地層分類工程數量(松土、普通土、硬土、軟石、次堅石、堅石)和定額使用中分類(軟塑、可塑、硬塑、軟石、次堅石、堅石)其內涵要掌握,不同的類別單價差距很大,正確套用定額是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關鍵。
5合理的工料機價格可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目前單位工程概算分建筑工程概算和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兩大類,建筑工程概算的編制方法有概算定額法、概算指標法、類似工程預算法等,設備及安裝工程概算的編制方法有預算單價法、擴大單價法、設備價值百分比法和綜合噸位指標法等,無論采用什么方法,概預算定額中的工料機單價都是影響工程造價的最活躍的因素。在工程建設項目投資中,工程材料費一般占總投資的60%-70%,因此工程材料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工程造價的大小。在編制概算時一定要調查清楚工程所在地的工料機單價,適合當時工程所在地的實際水平,誤差范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波動。
6加強培訓,提高設計人員的素質
設計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設計人員、經濟技術人員都要具備比較好的綜合素質。人員培訓可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通過高等院校和中等院校設置的專業來培養補充技術經濟人員的新生力量;在職人員的培訓可以通過專業證書培訓、崗位培訓、短期輪訓以及參加高水平的專業交流等方式來實施;各個專業協會應加強橫向交流,針對部分工程設計人員不熟悉本專業概預算定額,經濟管理人員不懂工程技術的情況進行相互之間的講座、培訓,使得工程設計人員熟悉概預算知識,經濟管理人員了解最新的設計及施工規范、構造措施、施工工藝等專業前沿知識,從根本上彌補專業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的情況;加快適應建設工程與國際慣例、先進水平接軌,加強經濟設計人員計算機應用的培訓,實現工作電算化。
通過培訓使經濟設計人員熟練掌握本專業概預算軟件的安裝和使用,基本掌握材料價、設備價和一種經濟評價、參考工程統計軟件的使用,了解造價指數測算、動態管理軟件的應用和實際操作以及能自行編制一些表格和簡單的數據處理程序。
7加強管理,提高勘察的質量
現階段應重點推行設計階段的勘察監理,水文地質資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工程設計的質量,從而影響工程造價。如果地質資料所提供的地基承載力過于保守,勢必造成設計的基礎工程量過大,引起項目不合理的投資增加,造成浪費。另外,由于地質資料的不準確,使設計圖紙與實際相差較大,也會引起大量的變更設計,最后導致投資的不準確。從現階段看,由于全過程的項目管理在推行階段,業主對此的認識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提高,所以只有從政府的角度來加強對工程勘察市場的監管,督促業主對于前期勘察、設計工作給予充分重視,把監理工作范圍向前進行實質性推進,發揮監理工程師在勘察設計階段的重要性,真正把勘察、設計階段的工作成果納入可控制范疇,從而使設計單位能夠按期提交滿足合同需求的技術經濟指標較優的成果,并提供令人滿意的技術服務。設計監理的基本任務是保障工程項目安全可靠,提高其實用性和經濟性,控制設計進度和設計深度。具體的工作應是:對初步設計提出優化意見,對結構體系、設備體系、主要關鍵設備的選定提出意見;核查設計文件是否貫徹和滿足了方案審查中提出的修改意見;核審工程估算、概算的全面性、合理性以及深度是否達到要求;核查設計文件深度和控制設計進度以及有關質量、進度的保證措施并進行跟蹤管理,及時向建設單位做好情況匯報;協助建設單位對初步設計文件組織專家會審。
8加強變更設計的管理
設計變更應盡量提前,變更發生的越早,損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在設計階段變更只需修改圖紙,損失有限,如果在施工階段變更,已施工的工程還須拆除,勢必造成重大變更損失。為此,必須加強變更設計的管理工作,對于設計單位要加強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保證勘察、鉆探質量,認真做好圖紙審查工作,同時各設計階段的設計深度必須滿足規范要求,減少圖紙的差、錯、漏等現象,從而使設計階段的投資更加準確。對于業主應注意選擇合格的設計單位,合理的設計費用,給設計單位充足的設計時間,在設計期間加強與設計溝通,盡可能把設計變更控制在設計階段的初期,尤其對影響工程造價的重大設計變更,更要用先算賬后變更的辦法解決,使工程造價得到有效控制。
總之,把工程造價控制的重點轉移到設計階段上是一件投入小、收益大、見效快的工作,只要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盡快制定出臺相應地管理辦法,設計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主觀能動性,從而可有效地在設計階段控制建設工程造價。
參考文獻
2:吉林省森工集團信息化發展前景與規劃.
3: 吉林省林業設計院網絡中心網絡改造與發展規劃.
4: 吉林省林業系統生態信息高速公路構建課題.
二、論文撰寫與設計研究的目的:
跟隨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尤其是20世紀后10年,以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為契機,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逐漸以信息為中心,信息時代更離不開網絡, 任何一個規模企業尤其開始依賴網絡,沒有網絡企業就面臨著落后.
吉林省的林業分布十分廣泛,以長白山系為主要脈絡的山地廣泛分布各種森林資源,而作為林業及林業環境的發展,林業生態信息則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系統,快捷,準確,合理,系統的采集,處理,分析,存儲這些信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現實的問題.在信息交流的這個世界中,信息好比貨物,我們需要將這些貨物(信息)進行合理的處理,其中以硬件為主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是這些貨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處理廠",我做這個題目,就是要為它畫出一條"公路"和若干"處理方法"的藍圖.
由于森工集團這樣的特定企業,其一,它是一個統一管理的企業,具有集團化的特點,網絡的構建具有統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個分散的企業,網絡點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還具有集中的特點,它的網絡系統的設計就應該是板塊化的.從信息的角度來講,信息的種類多,各種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角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慮軟件平臺的配合.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觀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經過我的努力,我將為它們創造出一條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
1,論文(設計)研究的對象:
擬訂以吉林省林業系統為地理模型,以林業網絡綜合服務為基本需求,以網絡拓撲結構為設計方向,以軟件整合為應用方法,開發設計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團企業的企業網絡系統.
2,論文(設計)研究預期達到目標:
通過設計,論文的撰寫,預期達到網絡設計全面化,軟件整合合理化,網絡性能最優化,資金應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標.
3,論文(設計)研究的內容:
一),主要問題:
設計解決網絡地域規范與現有網絡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設計解決集中單位的網絡統一部署.
設計解決多類型網絡的接口部署.
設計解決分散網絡用戶的接入問題.
設計解決遠程瘦用戶網絡分散點的性能價格合理化問題.
設計解決具有針對性的輸入設備的自動化信息采集問題.
合理部署網絡服務中心的網絡平衡.
優化網絡服務系統,營造合理的網絡平臺.
網絡安全問題.
10,基本應用軟件整合問題.
二),論文(設計)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與網絡模型的整合.
2,企業內部集中部門網絡設計.
3,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總體分散.
4,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遠程結點.
5,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移動結點.
6,企業網絡窗口(企業外信息交流)設計.
7,企業網絡中心,服務平臺的設計.
8,企業網絡基本應用軟件結構設計.
9,企業網絡特定終端接點設計.
10,企業網絡整合設計.
5,論文(設計)的實驗方法及理由:
由于設計的過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過程,在設計過程中詳盡的去現場建設肯定有很大的難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們在設計的階段就應該進行仿真試驗和科學計算.第一步,通過小型網絡測試軟件平臺,第二步,構建多個小型網絡搭建全局網絡模擬環境,第三步,構建干擾源利用小型網絡集總仿真測試.
6,論文(設計)實施安排表:
1.論文(設計)階段第一周次:相關理論的學習研究,閱讀參考文獻資料,制訂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準備試驗用網絡硬件和軟件形成試驗程序表及試驗細則.
2.論文(設計)階段第二周次:開始第一輪實驗,進行小型網絡構建試驗,模擬網絡服務中心,模擬區域板塊,模擬遠程及移動網絡.
3.論文(設計)階段第三周次:進行接口模擬試驗,測試軟件應用平臺,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論文(設計)階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輪實驗,提交中期成果(實驗報告1).
5.論文(設計)階段第五周次:進行第二輪實驗,模擬環境(干擾仿真)實驗,提交實驗報告2.
6.論文(設計)階段第六周次:完成結題報告,形成論文.
三,論文(設計)實施工具及參考資料:
小型網絡環境,模擬干擾環境,軟件平臺.
吳企淵《計算機網絡》.
鄭紀蛟《計算機網絡》.
陳濟彪 丹青 等 《計算機局域網與企業網》.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網路由技術》.
[美]othmar kyas 《網絡安全技術——風險分析,策略與防火墻》.
其他相關設備,軟件的說明書.
1、論文(設計)的創新點:
努力實現網絡資源的全面應用,擺脫將單純的網絡硬件設計為企業網絡設計的模式,大膽實踐將軟件部署與硬件設計階段相整合的網絡設計方法.
題目可行性說明及預期成果:
2、可行性說明:
由于題目結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團信息化發展前景與規劃""吉林省林業設計院網絡中心網絡改造與發展規劃""吉林省林業系統生態信息高速公路構建課題",使得題目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于是進行《企業網絡設計——基于集散企業的綜合網絡設計》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水工設計;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TV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2-0066-02
1 水工設計存在的問題
從某種角度來說,水工設計內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總體布局設計、平面設計。就水工總體布局設計來說,水工建筑主體以及配套設施設計是其主要內容,水工建筑主體體現在不同方面,閘、主泵房、變壓器室、配電室等,水工建筑包含水工建筑維護設施、水電建筑施工房屋建筑,周圍建筑綠化設施等也包括其中。在水工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堅持相關的設計原則,做好總體布局設計以及平面設計工作,確保工程項目施工順利進行。但由于受到各方面主客觀因素影響,水工設計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水工設計參考資料缺乏,水工設計方案不合理等,導致建設的工程項目存在隱患問題。
1.1 水工設計參考資料缺乏
水工設計是工程項目施工順利進行的首要前提,應用其中的施工材料、施工工序、施工方法等都建立在水工設計方案基礎上,是工程是如期保質完成的關鍵所在。在水工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準確把握各方面參考資料,工程項目建設環境等,這是避免施工中出現“返工、停工”現象的重要途徑。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水工設計之前,設計人員對水工設計并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過分注重所積累的水工設計經驗,不符合新時期各地區水工建設具體要求,沒有深入建設地區,全方位仔細勘探,導致水工設計中,參考資料信息不充分,無法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不符合建設地區氣候、水文等具體情況,工程項目后期建設中極易出現各種隱患問題,大幅度增加了工程項目建設成本。以“施工材料價格”為例,極易受到市場因素的影響,處于波動變化狀態中,如果套用以往的水工設計方案,將無法準確把握應用到水工建設中各類材料成本,導致工程項目建設成本遠遠超出預算范圍,浪費大量資源,尤其是關鍵信息數據,導致工程建設項目存在各種隱患問題。
1.2 水工設計方案內容不完善
由于水工設計要以對應的設計方案為基點,制定的設計方案一定要精細化,水工設計各環節都要有合理化的指導方案,這是確保水工設計方案更加合理化的重要途徑。但某些水工設計方案并不完善,特別是細節方面,應用到工程項目中的各類材料也沒有進一步說明,水工工序描述不清楚,大幅度增加了工程項目設計與施工難度,導致工程項目施工質量低下。
1.3 水工設計不合理,執行力不足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水工設計不合理是水工設計存在的常見問題之一,沒有全方位準確把握工程項目建設進度,特別是施工細節問題,沒有準確把握建設地區建筑物布置情況,地形地質條件等,導致水工設計不合理,不符合工程項目建設的具體情況,無法有效指導工程項目施工。此外,水工設計方案是在工程項目建設前制定的,相關人員無法準確預知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如果水工設計不科學,極易導致工程項目施工中大幅度修改所制定的水工設計方案,導致制定的水工設計方案不具有較強地論證性,執行力度不夠,各項資料浪費現象嚴重,大幅度增加了工程項目建設成本,不利于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
2 水工設計對策
2.1 樹立全新的水工O計理念,做好水工資料搜集工作
在工程項目建設中,相關人員必須與時俱進,以社會市場為導向,樹立全新的水工設計理念,要結合建設地區具體情況,科學規劃工程項目建設,促使各方面資源得以優化利用,要注重自身各方面技能的提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學習最新水工設計知識、最新水工設計技能等,優化創新水工設計。就水工設計而言,具有較強的技術性、科學性,水平設計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乎到工程項目建設整體質量。在水工設計之前,施工企業要安排相關人員,深入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做好實地勘探工作,搜集施工現場各方面資料,地質、水文、氣候、生物多樣性等,全方位客觀分析各方面參考資料,進行合理化地研究論證,制定合理化的水工設計方案,使其更加可行。在此過程中,相關人員采用先進的技術,技術信息化手段,構建“科學、合理”的信息系統,準確處理搜集的一系列參考資料,進行合理化地整理,提高建設地區各類參考資料的基礎上,制定合理化的水工設計方案,有效指導水工設計,加強水工設計管理,借助搜集的各類資料,優化設計水工,促使應用到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各類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項目建設成本,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
2.2 完善水工設計方案
在水工設計過程中,優化水工設計方案尤為重要,相關人員必須客觀建設地區各方面情況,結合水工設計具體要求,多角度優化水工設計方案,避免制定的水工設計方案模糊化,能夠有效指導水工設計與施工,避免工程建設項目存在各種隱患問題。施工企業要進一步細化水工設計計劃,制定可行的責任制,層層劃分,明確不同崗位工作人員在這方面的職責,有效防止“權、責、利”模糊化,避免出現“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現象,促使水工材料等應用具體化,要在制定的水工設計方案中明確說明,對比分析一系列水工設計方案,選出最優的設計方案,促使水工設計方案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化,施工現場各方面都包含其中,具有較好的可行性、經濟性。在此基礎上,施工企業要安排相關人員做好水工設計初始階段規劃工作,全面、深入優化水工設計方案,確保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效指導工程項目施工,避免工程項目施工中出現“返工、停工”等現象,促使施工人員規范施工,避免周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具有較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施工人員必須圍繞水工設計方案,科學處理建設地區大壩地基,有效防止大壩出現滲漏問題,提高大壩結構整體性能,做好混凝土擋墻等二次澆灌工作,科學修復裂縫區域,有效降低工程項目維修方面的費用。
在工程項目建設中,想要有效提高工程項目整體質量,水工設計要具有針對性,還要有深度。在水工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參照以往設計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全面、深入分析工程項目建設地區水文、地理位置、水工建筑布置情況等,還要客觀分析經濟、社會等因素,建設地區植被覆蓋率、水土流失等情況,進一步優化水工設計,使其更具針對性,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同時,水工設計還要有深度,水工設計前期,施工企業企業要安排專業人員選好壩址等,在對比分析中,明確水工設計方案,有效降低工程項目建設成本。
2.3 提高水工設計方案執行力
站在客觀角度來說,如果水工設計方案不合理或者隨意更改水工設計內容,工程項目建設資金會有所增加,工程項目資源也會出現浪費現象,所制定的工程項目計劃被打亂,工程項目建設質量較低,所制定的水工設計方案也不具有較高的執行力。在這一情況下,工程項目建設初始階段,必須明確工程建設各參與方意見、建議,借助多方力量,優化水工設計方案,避免在應用過程中,隨意更改水工設計方案,防止工程項目建設成本的增加。同時,施工企業要結合建設地區各方面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多層次健全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體系,有效指導一系列工作。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如果施工人員沒有結合對應的水工設計方案規范施工,隨意更改工程項目設計內容、設計參數等,施工企業必須對其進行相關處罰,使其意識到規范施工的重要性,還能在無形中提高水工設計方案執行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水工設計是一項系統、繁雜的工作,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難度較大,施工企業必須將水工設計放在關鍵性位置,要意識到其重要性。在水工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結合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樹立全新的水工O計理念,做好各方面資料搜集工作,完善水工設計方案,提高水工方案執行力等。以此,促使水工設計方案更加科學、合理,有效指導工程項目施工,降低工程項目施工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提高工程項目整體質量的基礎上,促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成明. 水工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36):73-74.
[2]劉來平. 無壓水工隧洞設計中的相關問題研究[A]. 云南省水利學會.云南省水利學會2015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云南省水利學會:,2015:2.
[3]石育弟.水利水電工程水工設計方案比較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6,06:94.
[4]王鳳群. 淺談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 科技視界,2014,(11):332+353.
每篇論文的寫作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這樣就難免要引用他人的勞動成果來論證自己的學術觀點,這樣的科學論文是有繼承性的,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希望給大家在寫作當中帶來幫助。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曾永長.多式聯運流程設計與路徑優化[D].重慶:重慶大學,2009.p6.
[2]楊雪.考慮換裝時間的集裝箱多式聯運路徑優化問題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3.
[3]榮朝和,魏際剛,胡斌.集裝箱多式聯運與綜合物流:形成機理與組織協調[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
[4]魏際剛,榮朝和.我國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的協調(上)[J].集裝箱化,2000,(2):p21-24.
[5]趙穎.多式聯運流程設計與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6.
[6]佟璐,聶磊,付慧伶.多式聯運路徑優化模型與方法研究[J].技術與方法,2010,(212):p57-60.
[7]賀國先.集裝箱公鐵聯運的費用加權最短路計算機算法[J].鐵道學報,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軍,劉贏子.一種求解時變網絡下多式聯運最短路的算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4,14⑷:p56-63.
[9]鄒雪丁,趙寧.王轉.混合運輸方式問題的建模與仿真[J].系統仿真技術,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偉,張英貴,皮志東.長人貨物多式聯運路徑優化模型與算法[J].交通工程運輸學報,2014,14(1):p76-83.
[11]朱曉寧.集裝箱多式聯運通道規劃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裝箱多式聯運標準化及其經濟動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13]張戎,閆攀宇.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海鐵聯運現狀分析及對策建議[J].中國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華.基于運輸合理化的多式聯運路徑優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pl.
[15]李愈.趙軍.吳剛.陳佳琪.帶有固定運費的多式聯運方式選擇[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2,47(5):p881-887.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克里斯托夫·H洛夫洛克。服務營銷(第3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菲茨西蒙斯等著。服務管理:運營、戰略和信息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余平.繼往開來[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2,(01)[7]中國物流航母織就信息大網[J].互聯網周刊,2002,(35)
[4]何明珂.中國物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財貿經濟,2001,(05).
[5]沈玉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的幾個問題[J].國際商務研究,2001,(04).
[6]牟歌。隨機需求下存在單項替代的服務能力決策模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
[7]馬簡。服務預訂下的定價與能力決策[D].西南財經大學,2011
[8]申文,馬士華,陳瀟。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國物流與釆購,2006(22):72-73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高志軍,劉偉,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務供應鏈研究[J].物流與采購研究,2009,23(6):17~20
[2]朱衛平,劉偉,高志軍。三級物流服務供應鏈能力協調[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12(6):27-32
[3]馬士華,陳鐵巍。基于供應鏈的物流服務能力構成要素及評價方法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7(13):744-750
關鍵詞: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優化;優化模型
中圖分類號:F062.9;F127
引言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產業結構變動是現代經濟學經濟增長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產業結構優化被認為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過程長遠來看一定是伴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兩者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系。傳統各種經濟增長理論一般將資本積累、勞動力增加和技術變化當作是經濟增長的根源,而現代的一些學者通過大量的實證據分析認為,由于各種要素在不同產業部門的流動形成各個產業部門的產出在社會經濟總量的比例變化,即經濟結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經濟增長影響很大。因此,將產業結構的這種變動朝著效率最優與產出最大等理想化方向轉變便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即產業結構優化問題。對于正處于工業化與現代化過程中的中國而言,各省市地區性產業結構優化,特別是在更大的區域內(如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京津冀地區等)實現產業結構優化是中國各大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討論的問題。對于產業結構理論的系統的梳理,有助于深入了解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現有研究成果,特別把握有關優化模型構建的最新研究動態,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準備。本文從產業結構理論綜述開始,沿著產業結構評價、區域內產業結構優化以及區間投產業結構優化模型構建方法為主線,系統梳理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為后續的區域間產業結構優化模型的研究作理論準備。
一、產業結構的論述
產業結構引起西方學者的研究興趣重點在于它的變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由于西方國家產業結構的演變形式大都以自發為主,國外學者對產業結構優化問題的研究較少,主要側重于對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的歸納總結,即在對大量的歷史數據的統計分析與國際比較的基礎上,提煉出該國的產業結構一般演進模型與各國的共同趨勢以及它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的統計描述。
對于產業結構演進規律的開創性成果是“霍夫曼定理”,即霍夫曼(1931)在分析工業結構與發展階段的演變趨勢時,發現消費品工業凈產值/資本品工業凈產值之比的持續下降的這樣的一個重要特征,人們將這種特征命名為“霍夫曼定理”,他的研究開啟了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關系的探索性研究之門。隨后,英國統計學家科林·克拉克?。╟lark,colin,1940)則從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角度,發現并提出人均國民收入水平與結構變動的內在關聯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同期,庫茲涅茨則從產業結構對人均國民收入的影響的角度做了分析,發現產業結構的變動受人均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提出了著名的“庫茲涅茨人均收入影響論”。以后研究者均借助于統計分析工具,試圖從產業結構變動與國民核算中的某個參數之間尋求某種潛在或顯現的關系,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均因不能具有系統性而有所偏差。列昂惕夫所開創的投入產出分析法把整個社會的產業結構置放在一個封閉型框架內,并通過數學關系將這種產業間的投入與產業的量化關系做了精確地描述,使得產業結構的研究有了真正系統化的量化工具,因此,可以說,它是將產業結構描述與線性關系結合在一起的最完美數量研究方法,并被應用到大量的研究應用中去。霍利斯·錢納里等提出的揭示經濟發展和結構變動的“標準結構”,將產業結構的研究進一步推向量化判斷。
到近代,英國學者肯(Can,2001)借助經典的投入產出方法,深入探索英國不同地區間的產業關聯水平,而美國學者Yenede(2002)借助回歸分析計量經濟學模型,計算OECD國家的工業結構的動態演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以上的這些研究均在單個國家的封閉范圍內展開,沒有考慮外界因素對產業結構的變動影響。對一個開放的國家而言,國內產業結構受到外界影響的分析最早可追溯到斯密在其著名的《國富論》中提出了絕對成本說,絕對成本之間的差距是形成國家間貿易的成因;李嘉圖則進一步提出相對成本說;俄林提出了著名的要素察賦論;庫茲涅茨則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角度對產業結構的變化了分析;羅斯托意識到產業結構的變動受到國際分工的影響,特別是貿易關聯較為緊密的地區之間的影響更大,因此,需要將產業結構的變動研究放在世界整體范圍內加以考察;波特教授則從國際競爭力角度,認為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是向在國際上具有優勢的產業,并提出著名的產業結構分析的“鉆石理論”。近代學者中,真正從區域角度來考察產業結構的是學者是美國學者Batty(2001),但他只是從區域產業均衡度和產業集中度來展開分析的。
自20世紀50年代起,處于東亞的日本也面臨著工業化與產業結構升級的訴求。日本學者從本國的發展實踐出發,分別提出日本如何在世界經濟中實現產業發展的趕超戰略,如筱原三代平從趕超型經濟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動態比較費用論”,他的核心思想在于,由于后起國家的產品的成本是可以轉化的,通過制定恰當的產業扶植計劃,原來處于劣勢的產品有可能轉化為優勢產品,該理論一度成為制定各項產業發展扶植政策的有力佐證。赤松后在筱原三代平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著名的產業雁行發展理論,該理論對趕超戰略做了細致的描述,并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步驟(李悅,2004)。相比西方國家的研究理論,在工業化趕超的產業發展歷史與東亞的地緣政治關系上,日本學者的研究理論對中國的產業政策制定具有更加明確的借鑒意義,它為中國學者研究本國的產業結構問題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礎,并吸引大量的中國學者引用并用來分析中國的實際問題。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一個政府主導的后發國家發展歷程。產業結構的相關概念隨中國的改革開放而由西方引入中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治于1985年4月出版的《產業經濟學導論》為最初研究的標志性成果,它充分反映了當時的計劃經濟時代特點,國民經濟管理成為產業結構分析的主要內容。
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后,產業結構的研究體系隨著中國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而不斷完善,研究內容也不斷豐富,不但包括了由產業結構演變一般規律,而且也包括分析產業結構演變的影響因素以及在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時常見的主導產業的選擇等諸多問題,期間,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孫尚清、馬建堂主編的《中國產業結構研究》以及劉偉主筆的《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研究》等著作。其后有大量的學者分別就產業結構的變動進行對應的分析,特別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對于產業結構優化的需求更加明顯。
二、產業結構優化問題
隨著我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諸多的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對于產業結構優化逐漸引起學者的興趣。國外對于產業結構優化的研究也不少,從宏觀的角度,Carree,M.(1999)以歷史的視角分析了英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產業結構優化過程,而Joshua Drucker(2012)則從產業集聚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的過程,將產業結構優化從宏觀的行業層面引入到微觀的企業層面,說明一個新的研究趨勢。在優化模型研究上,最早是由Isard?。?951)提出區域間投入產出模型,即Isard模型,以及Chenery(1953)和Moses(1955)在此基礎上先后提出的數據量要求較少的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Model),即MRIO模型,該模型奠定了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研究基礎,并得到廣泛的應用。如麻省理工的Polenske(1980)領導下的研究小組研制的美國51個地區79個部門的模型 1965年,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IDE)研制了包括美國、歐洲、亞洲、拉美、大洋洲以及日本在內的6個區域的國家間投入產出模型,并應用它展開多項的分析。
對于在經濟活動動起相對更加重要作用的中國而言,產業結構優化優化研究相比對較多,總體上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優化內涵的界定,包括對合理化與高度化的討論;二是對優化標準的討論;三是影響產業結構變動的因素分析。
(一)產業結構優化內涵的界定
周振華(1992)在其專著《產業結構優化論》中提出,產業結構優化的基本內涵是“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結合”,這是我國學術較早探究產業結構優化的研究成果。其后,水在其《產業經濟學》一書中則從過程的角度來進一步強調產業結構的優化本身應該合理化與高度化的動態過程。黃繼忠在《對產業結構優化理論中一個新命題的論證》一文提出在傳統產業結構優化理論認識基礎上增加了產業結構高效化,但是,所謂的高效化與全理化及高度化具有較大的重合處。
其后,還有更多的學者分別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內涵給予過討論,本文在總結各方的研究基礎上,給出相應的綜合定義。就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而言,可總結為,強調供需平衡,產業之間相互協調,關聯度高,各部門具有較好的結構效益,其核心就是協調。就高度化而言,主要是強調產業結構不斷由低級向高級轉變的過程,即由一產占優向二產占優并過度到三產占優的基本趨勢。從關系上來說,兩者應該是相互依存,產業合理化是高度化的基礎,只有在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而產業結構的高度化是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也即合理化是動態的,并不斷地向高度化演進。簡而言之,產業結構優化基本的內涵就是合理化與高度化的統一。
(二) 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度化的判斷標準
同樣,對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度化的判斷基準并不是單一的?,F有的研究中,存在國際基準、需求結構基準、產業間比例平衡基準等多種基準,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以錢納里等人倡導的國際基準,即在一國或地區大量的歷史產業結構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統計回歸所得到的標準結構,該基準常被學者來判斷某國的產業結構的狀態是否合理(周振華, 1982)??紤]到國家之間的發展實際情況的差別,并不存在真正的國際標準,所謂的國際標準均只能作參照而被應用,所以,合理化的判斷標準應是多樣的。
產業結構高度的衡量同樣是沒有真正理想的方法。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兩個,即 “標準結構法”和“相似性系數法”。所謂標準結構法,即存在著具有比較價值的標準,一般是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總結而來,然后將一國的產業結構與該標準結構進行比較,以確定本國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程度。該方法簡單易行,但容易被指責。而相似性系數法為克服標準結構法的簡單對比而導致的適應性問題,借用了相似性系數算法,將本國的產業結構與參照國產業結構進行比較,以確定本國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的一種方法。
我國學者就中國產業結構的合理進行過討論,其中有宋泓明在其博士論文中對中國產業結構高級化進行過闡述。其后也有一些博士碩士研究生將其畢業論文以產業結構的高級與合理化作為題進行過分析與討論。最近的研究中,一些學者分別從量化的角度對中國的產業結構優化的合理性與高度性進行過實證分析討論。如潘文卿(2002),焦繼文、李凍菊(2004)等分別從更微觀的角度分析產業結構合理性。王濤等(2009)根據馬克思的各產業資本收益率具有平均化趨勢的理論,建立了自己的模型從定量的角度對產業結構的合理化進行探索。王濤與曹永旭(2009)、付凌暉(2010)等均從經濟總量增長的角度分析它同中國產業結構高級化關系。以上的研究說明在工業化過程中的中國,產業結構的合理性與高級化的研究必然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他們的研究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相當有益。
(三)影響產業結構優化的因素分析
產業結構優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學者們也分別從不同視角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人們在探尋經濟增長的原因時,發現了產業結構變動的重要作用,認為經濟總量的增長同產業結構的變動息息相關,特別是高速成長的新興產業(楊治 1985)。另一個具較大影響的分析是江小娟(1993),她從收入的角度分析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產業結構轉變的重要影響,并分析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的關聯性。王述英(1996)在總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出對產業結構變動影響比較大的三個因素:收入需求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勞動生產率相對變化、國際貿易。還有一些學者從就業結構、創新能力、外商投資,特定某行業等不同角度展開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分析,如最近的王春麗與宋連方(2011)分析金融行業發展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
這些研究也充分說明了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動規律是受多方面的影響,既有同國際上其它國家產業結構內在的一致,也有中國特色式的歷史與制度性的特征,這些研究豐富了世界產業結構的理論,也為本文的研究確立了理論基礎。
三、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問題
隨著我國區域經濟問題的興起,對于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問題的研究不斷增多。所謂區域產業結構是指在區域內各產業的之間相互聯系的生產與消費的數量比例關系,區域間的產業結構優化則強調在一定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以及全國總體目標下,發展地區經濟,立足于本區域自身的經濟現狀、區位和資源等特點,優化區域產業間的重大比例關系和調整各產業的相對地位(熊義杰、郝思羽,2007)。
中國現有的研究中,主要參考國外對于產業結構的判斷理論,比如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區域產業的優化模型的構建、特定區域的產業優化等角度來展開研究對各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提出相應的分析建議。
(一)區域內主導產業的選擇與評測
主導產業的選擇理論首先來自于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提出“主導部門”的概念,其后,諸多的經濟學家對主導產業的選擇、發展及其與其他產業的關聯等展開過研究。國外比較有影響力基準有赫希曼基準、羅斯托基準 、筱原基準等(周振華, 1992)。國內學者結合國外的研究成果與國內的實際,也提出主導產業的選擇基準,如比較優勢基準、產業協調狀態最佳基準、周振華的增長后勁最大化基準、短缺替代彈性基準、瓶頸效應基準等(關愛萍,2002)。
產業結構優化研究的一部分重要內容是產業結構優化評測,即學者們利用構造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或模型對產業結構優化進行測度。如宋錦劍(2000)構建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測度指標群,包括產業結構高度化程度的指標體系、產業地區結構狀況指標體系、產業組織結構監測指標體系以及行業壽命周期狀態指標體系,并對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給出具體的測度方法。隨著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深入,在產業結構優的目標中,更多的考慮到經濟增長、就業增長、污染控制等諸多因素,潘文卿(2002)提出一個綜合諸多因素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化模型,并對21世紀前20年的中長期發展作了模擬與展望。最近的研究有張程與張賢(2010)與馬冀勛(2010)分別以長三角地區與天津開發區為研究對象作了相應產業結構優化研究。祝爾娟(2009)討論京津冀一體化中的產業升級與整合。而林春艷(2011)等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評述。這些研究成果為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提供了理論支持,使得在區域主導產業選擇、區域產業體系發展優化上將會更加科學而且系統化。
(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模型的構建
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常需要一定的理論模型作為支撐,學者們綜合了各門學科的相關理論并將之應用于產業結構優化分析中來,比如,有基于投入產出法的計量模型、多目標規劃的優化模型以及將博弈論應用到地區間產業結構選擇的博弈論模型等多種,在實際應用中,更能描述產業之間數量關系的投入產出模型與突出優化目標的多目標規劃模型得到更多的關注。
國外在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投入產出的產業結構優化計量模型是以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為實現某特定優化目標而進行線性規劃求解的綜合性計量模型,可以說是投入產出模型與一般計量模型的結合的聯合模型,這種模型綜合了宏觀模型的系統性與計量模型的精確性的優點,分析能力更強。但在實際應用中,可發現的研究并不多,僅有廖明球(2007)將投入產出模型與計量模型結合起來研究北京奧運經濟成為一個嘗試,他分別構建了C-D生產函數模型、居民消費需求函數模型、政府消費函數模型、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函數模型等多個計量模型,并用這些模型來啟動投入產出模型,實現模型之間的聯合。其實,這種模型的結合仍會存在著多種問題,并限制其應用與推廣。向蓉美與孟彥菊(2009)認為存在著兩個問題,一個計量模型的數據時長不夠,另一個問題是兩個模型中的變量可能會存著要么相互加強或者相互抵消的相關性問題。
多目標優化模型是產業結構優化模型中的另一個類型。由于經濟社會的復雜性,單一目優化常會顯得過于簡單,常常會需要在經濟、就業與資源環境等多目標同時實現最優政策分析需求,這就需要構建多目標優化模型。所謂多目標規劃方法,即在單目標優化模型的基礎上,通過一個或多個變量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優化目標轉化為單一目標進行統一求解,基于這種方法的計量模型稱為多目標規劃模型。比如甘健勝(1994)提出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協調與科技貢獻多目標規劃模型;康凱(1997)把優化系數的時變特征與灰色約束關系結合起來構建了灰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模型;潘文卿(2002)以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污染控制為目標函數,建立包含投入產出平衡約束、生產能力約束、消費需求約束、資本形成約束、凈出口約束、勞動力供給約束、自然資源約束和非負約束在內的多目標產業結構優化模型;薛聲家(2003)以在保證三次產業的合適比例以及極大化國內生產總值為目標,建立了產業結構多目標優化模型;曹明霞(2008)進一步綜合了勞動力、資金、能源、自然資源、技術進步等因素構建了能反映它們對產業結構內在影響的優化模型;陳樹良等(2008)則以經濟增長和充分就業為目標構建了相應的產業結構優化模型;崔鳳花(2009)將經濟效益與環境損失結合起來,構建了一個資源約束條件下的區域多目標優化模型。
不管是投入產出法還是多目標優化法,均存著各自的問題。投入產出法能夠較準確地描述社會各產業之間的復雜關系,并能通過數學關系表達出來,有利用優化模型的建立與求解,但是投入產出表一般由于五年編一次具有時間滯后性,而且因為價值數據的抽象,使得優化出來的結果需要同本地實際相結合。多目標優化模型能將多個發展目標集約一起求解,能更好的體現社會的均衡發展的要求,但在實際應用時,一般會因為約束條件而造成難以求得最優解的情況。
四、結束語
以上眾多學者在產業結構優化理論與應用上進了各種積極的嘗試,并取得豐富的成果,它們都是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模型構建的重要理論來源與研究基礎。但以上的研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如何突出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特定發展背景與遠景時需要做進一步的細化研究,比如,如何準確反映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戰略目標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內在要求,使得北京在更大區域內實現產業結構優,將時北京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在模型中表現這種需求,也為區域產業結構的研究提出許多的新情況與新問題。這些問題將成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方向。一是在區域間投入產出表的研究方面,需要更加細致的數據,以便能構建出更加符合北京發展實際的區域間投入產出表。另一方面,由于世界城市目標的提出,使得優化模型的優化約束條件將更加明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比如接近或超過當今年世界城市的產業結構比例目標約束、更現實的能源利用方案、更強的區域內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更完善產業鏈構建以及同區域內另一個相對獨立的超大型城市天津的產業結構戰略協同等諸多現實問題的存在,都將是我們優化模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W·W·羅斯托,從起飛進入持續增長的經濟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孫尚清,馬建堂主編.中國產業結構研究[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
[3]西蒙·庫茲涅茨.現代經濟增長[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
[4] 郭克莎.論產業結構的協調化與高度化[J].江淮論壇,1990,(4):4.
[5](美)霍利斯·錢納里.結構變化與發展政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
[6]周振華.產業結構優化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43-23.5.
[7]甘健勝.產業協調發展的多目標規劃模型[J].管理與效益,1994,(3): 10-13.
[8]劉偉.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9]王述英.論產業結構優化和政府政策選擇[J].南開經濟研究, 1996,(2):10-16.
[10]江小娟.經濟轉軌時期的產業政策[M]. 上海: 三聯書店出版社,1996.
[11]康凱.動態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設計模型研究[J]. 技術經濟,1997,(2): 31-32,39.
[12]楊治.產業政策與結構優化[M] .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213-264.
[13]宋錦劍.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測度問題[J].當代經濟科學,2000 ,(3):92-97.
[14]水.產業經濟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3-187.
[15]關愛萍,王渝. 區域主導產業選擇基準研究[J]. 統計研究,2002,(12): 37- 40
[16]潘文卿.一個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優化模型[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7).
[17]薛聲家.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產業結構優化[J]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3,(1).
[18]焦繼文,李凍菊.論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評判標準[J].經濟經緯,2004,(4):88- 91.
[19]張立柱,王新華,郭中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及定量化方法研究綜述[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1):62-65.
[20]熊義杰,郝思羽.產業集群發展與區域產業結構演進[J] .財經論壇,2007,(3).
[21]陳樹良,楊金霞,袁國敏.區域產業結構優化模型的設計[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8).
[22]王濤,曹永旭.論產業結構合理化[J]. 生產力研究,2009,(14): 19-21,203.
[23]崔鳳花.環境、資源約束下的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模型分析[S].蘭州大學,2009.
[24]祝爾娟.京津冀一體化中的產業升級與整合[J]. 經濟地理,2009,(6): 881-886.
[25]張程,張賢. 基于制造業轉移的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2010,(5):144-149.
[26]馬云澤,劉春輝.京津冀產業結構優化:基于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的實證分析[J].商業研究,2010,(5):9-13.
[27]王春麗,宋連方.金融發展影響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1,(6):51-56.
[28]林春艷,李富強. 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的模型構建與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 經濟學動態,2011,(8):92-95.
[29]曹明霞.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優化模型與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8,(3): 117-119.
[30]付凌暉.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8): 79-81.
[31]廖明球.中國北京奧運經濟投入產出與計量模型研究[J].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1):49-56.
[32]向蓉美,孟彥菊. 投入產出與計量經濟聯合模型淺談[J]. 統計與信息論壇,2009,(1): 3-8.
[33]李茂.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效率的區域比較問題[J].中國市場,2012,(16):83-90.
[34]Chenery,H, Regional analysis. The structure and Growth of the Italian Economy.Rome: U.S. Mutual Security Agency. 1953.
[35]Moses,Leon N.(1955),The Stability of interregional Trading Patterns and Input-Output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45,no.5:803~32.
[36]Clark,Colin.TheConditionsofEeonomieProgress,Maemillan,London:3rd,1957,121-196.
[37]Isard et al. Methods of Regional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Science. New York: the Technology press of MIT and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60
[38]Polenske, K.R..US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ccounts and model. D.C. Heath and Company,Lexington, MA ,1980.
[39]Carree, M., Thurik, R.,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pp. 1999: 86–110.
[40]B.regional Morris.Can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explain divergences in economic growth [J].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2001,41(2):195-203.
[41]M.Yeneder. Industry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Strueture Change & Eeonomic Dynamics,2003(14):427-449.
自從人類有了建筑活動,室內就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并開始對室內環境有所要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室內環境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發展與不斷豐富多彩。室內設計的任務就是綜合運用技術手段,考慮周圍環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積極發揮創作思維,創造一個既符合生產和生活物質功能要求,又符合人們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內環境。
【關鍵詞】
室內設計
引言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自身所處的生活、工作環境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舒適度和美觀等方面。室內設計面臨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既能滿足功能的要求,又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文化內涵,并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室內居住場所。
一、室內設計的的基本原則
(一)滿足人們日常功能需要
室內設計是為創造良好的室內空間環境為宗旨,滿足人們在室內進行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與首位,使室內環境合理化、舒適化、科學化;要考慮人民的活動規律處理好空間關系,空間大小、空間比例;合理搭配陳設與家具,妥善解決室內通風,采光與照明,注意室內色凋的總體效果。
(二)滿足人們精神文化追求
室內設計在考慮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時,還必須考慮視覺反,心理感與藝術感等。室內設計的精神就是要影響人們的情感,乃至影響人們的意志和行動,所以要研究人們的認識特征和規律;研究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設計者要運用各種理論和手段去沖擊人們的情感,使起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室內環境如能突出表明某種構思和意境,那么、它將會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更好的發揮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二、室內裝飾設計要素分析
(一)空間要素
空間的合理化并給人們的感受是設計基本的任務。要勇于探索,技術賦予空間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過去形成的空間形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
(二)色彩要求
室內色彩除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心理??茖W的用色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處理得當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內色彩除了必須遵守一般的色彩規律外,還隨著時代審美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三)光影要求
人類喜愛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陽光直接引入室內,以消除室內的黑暗感和封閉感,特別是頂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內空間更加親切自然。光影的變換,使室內更加豐富多彩,給人多種感受。
(四)裝飾要素
室內整體空間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構件、如柱子、墻面等,結合功能需要加以裝飾,可共同構成完美的室內環境。充分利用不同的裝飾材料的質地特征,可以獲得千變萬化和不同風格的室內藝術效果,同時還能體現地區的歷史文化特征。
(五)陳設要素。室內家具、地毯、窗簾等,均為生活必須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陳設特征,大多數起著裝飾作用。實用和裝飾二者應互相協調,使室內空間舒適得體,富有個性。
(六)綠化要素。室內設計中綠化以成為改善室內環境的重要手段,擴大室內空間感及美化空間均起著積極作用。
三、室內設計的方法
其中重點從設計人員的思維方式來分析,主要有以下:
(一)一個宏偉構想和手工精細,總體深度和遠見,是一個宏偉的第一章描述的詳細審議,室內設計應考慮的幾個基本觀點。因此,在設計思想,并開始設計開始就高一點,有一個整體的設計理念。手詳細,具體的設計必須使用根據的室內性質,深入調查,收集資料,獲取必要的資料和數據,最人性化的基礎,人流線路,功能,家具范圍和設備的規模和空間利用他們需要繼續進行。
(二)從內到外,從外到內,地方和整體的統一的。建筑師A·依可尼可夫說。“任何建筑創作,應該是內部元件和外部聯系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即從內到外’,’從外到內’?!笔覂拳h境工程“中的”和與室內環境連接到其他室內環境,以及室外環境建設“外”,他們都有一個相互依存的密切關系,設計需要從內部,從外到內反復協調,以確保更全面,更合理。室內環境的需要和建設標準的總體性質;短尾鳥,風格,與室外環境相協調。
(三)概念之前或文件,以書面形式同步的原畫前,必須先有目的,被認為是這兩個概念和理念的表達,與“思想”,然后寫論文,設計的概念,觀念很有幫助??梢哉f,一個設計,沒有概念就沒有“靈魂”,設計往往很難有一個好主意。目的在右具體的設計,而是一個更加成熟,通常需要有情報足夠數量的想法,進行討論,反思的時刻,所謂的文件,以同步,該方案在設計過程初期,設置意圖,逐漸明確的想法,但關鍵還是有一個好主意。對于室內設計,正確,完整,另一方式來表達對室內環境的設計理念和意圖,使建設者和通過圖紙,模型,描述,評論者的設計意圖全面的了解,也很重要。在設計投標競爭中,圖紙質量的完整,準確,美麗是第一道障礙,如在設計,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一個繪圖方面是語言的表達設計師,一個良好的內容和表達室內設計也應該是統一的。
四、室內裝飾發展新趨勢
(一)回歸自然化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長,人們向往自然,和天然飲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綠色環境中。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設計的流派由此興起,對世界各國影響很大,在住宅中創造田園的舒適氣氛,強調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應用,采用許多民間藝術手法和風格。在此基礎上設計師不斷在“回歸自然”上下功夫,創造新的肌理效果,運用具象的抽象的設計手法來使人們聯想自然。
(二)整體藝術化
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從“物的堆積”中解放出來,要求室內各種物件之間存在統一整體之美。室內環境設計是整體藝術,它應是空間、形體、色彩以及虛實關系的把握,功能組合關系的把握,意境創造的把握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協調。許多成功的室內設計實例都是藝術上強調整體統一的作品。
(三)高度現代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室內設計中采用一切現代科技手段,設計中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實現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創造出理想的值得人們贊嘆的空間環境來。
五、結語
室內設計是以創造良好的室內空間環境為宗旨,把滿足人們在室內進行生產、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內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內環境合理化、舒適化、科學化。
摘 要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提升員工綜合素質的大學校,是激發員工創業激情的大舞臺。開展職工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必須緊抓住素質提升、制度建設和組織實施等三個關鍵環節,夯實創新基礎,搭建創新平臺,提升創新質量。
關鍵詞 物探處工會 群眾性經濟技術 創新創效
近年來,東方地球物理公司長慶物探處工會圍繞企業發展實際,以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為載體,緊扣“創新驅動,改革發展”主題,對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進行了探索與實踐,狠抓素質提升、制度建設和組織實施三個大關鍵環節,夯實創新基礎,搭建創新平臺,提升創新質量,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企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一、必須抓素質提升,不斷夯實創新基礎
提升員工素質,是提高員工自主創新能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基礎性工作。
(一)重引導,激勵推動
物探處工會制定了《提升職工素質活動管理辦法》,引導個人爭做學習型員工,單位爭創學習型組織,夯實企業創新基礎。每兩年評選一次讀書自學先進單位、班組和個人,并予以獎勵。對各類考試取得的學歷的也予以獎勵。五年來,對135人通過自學取得更高學歷及各類專業資格證書進行了獎勵。
(二)摸需求,投入拉動
一是結合公司活動安排,開展職工讀書自學調查問卷,從書籍類型、讀書數量、學習方式等25個方面,全面了解職工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引導。
二是針對職工學習需求,處工會投入專項經費,為基層分會配發了圖書柜、電視機等設備及法律、汽修、科技等方面的圖書2萬余冊。成立各類學習小組31個,建立職工書屋12個。購置無線路由器,為物探隊職工開通了寬帶網。
三是采取結對子,簽訂“師徒對子”合同120份,確定培養內容和計劃,拓展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范圍。今年7月,物探處6名青年技術骨干與公司科研單位6名技術專家簽訂“師徒結對子”協議??鐔挝坏摹皫煄健迸囵B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隊伍,使長慶探區創新發展的人才基礎進一步夯實。
(三)樹典型,榜樣帶動
近年來,共獎勵學習型單位10個,班組16個,先進個人18名。2117隊在活動中把職工自學成才與崗位成才、職工個人進步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鼓勵員工參加自學、函授等學歷教育。組織員工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培訓取證,提升員工創新意識和能力。全隊擁有各類圖書2200余冊,10名職工通過自修獲得大專以上學歷,100%職工接受了各類培訓,90%的職工參加了崗位練兵,特殊崗位員工的考核合格率和持證率達到100%,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學習型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技校學歷的修理工楊新勇,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鉆勁和敢為人先的闖勁,立足崗位,緊盯一線,銳意進取謀創新,近年來,以他為主導的楊新勇創新工作室共完成創新項目20多項,30篇,取得國家新型實用專利3項,他本人也成長為集團公司工人技能專家和“河北省能工巧匠”,實現了從藍領到金領的轉變。2015年他被集團公司派往國外考察培訓。
二、必須抓制度建設,積極搭建創新平臺
物探處近年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為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搭建了制度平臺。共完成技術改進項目25個,1項成果獲公司秀技術改進成果獎,物探處工會榮獲2015年公司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獎。
(一)劃分責任,健全組織機構
物探處成立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負責活動的計劃、組織、考評及表彰獎勵等工作,使創新活動事事有人問,時時有人管;機關科室以文件形式規定活動內容、方法、考核標準等;相關部室對口負責,各司其職,做好技術創新項目、合理化建議和勞動競賽的評審、采納、推廣和考核工作;基層單位成立了相應組織,負責抓好本單位經濟技術創新工作;物探處工會每年初明確各單位的創新工作目標,每年召開專門會議討論制定群眾性技術創新、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活動計劃,使人人頭上有任務,個個身上有指標。
(二)突出重點,明確主攻方向
一是圍繞發展抓重點。針對企業發展方式、項目運作模式等方面,確定重點項目,發動和組織職工建言獻策。二是緊扣生產抓難點。針對物探處生產、經營、技術、管理中存在的瓶頸問題,例如在地震采集技術、工農補償管理等方面,組織開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三是針對問題抓弱點。通過大討論、召開務虛會等形式,發動職工結合崗位工作實際,查漏洞、找不足,針對存在的薄弱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健全機制,激發員工熱情
一是采取上級撥一塊、行政拿一塊、工會籌一塊的方式,確保獎勵資金的到位。二是堅持及時性原則,對于合理化建議,一經采納直接由物探處工會給予獎勵,保護了職工建言獻策的積極性。三是年底組織集中評審,分層次進行獎勵獎?;鶎訂挝粚嵤┑慕ㄗh和技改項目,由基層單位組織評審,物探處工會審核后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物探處組織實施的創新項目,按照產生的效益,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四是把各單位開展活動的情況與領導干部的年終考核兌現、個人評優相結合,進一步激發廣大員工的創新熱情。
三、必須抓組織實施,持續提升創新質量
(一)宣傳發動,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媒體、會議和指導工作機會,廣泛宣傳開展創新創效活動的意義。結合公司合理化建議和技改項目獎勵辦法,對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宣傳。
(二)拓寬渠道,實現全員參與
一是集中征集。開展了“百日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競賽”、“我為生產獻一計”等主題活動,職工每年至少提一條技術創新建議或管理創新建議,各單位每年至少有一項技術改進項目。二是登門集中。選擇管理、技術專家和操作能手,登門聽取相關建議和意見,并分類造冊,及時轉送到有關領導和部門采納實施。
(三)分級實施,力求層層結果
一是班組直接實施。如2117隊鉆井質量監督人員提出的一項合理化建議,被隊解釋組采納后,使鉆井質量檢驗效率提高了45%。289隊組織解釋組技術人員編寫的辦公小軟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手工錄入數據的差錯率。283隊職工完成的《地震隊現場調度管理系統》成果獲公司QC成果一等獎。該系統在全處地震隊推廣后,實現了地震隊現場調度管理的數字化、標準化,大大提升了地震隊基礎管理水平。
二是基層單位實施。283隊在公司首家使用HAWK節點儀器成功運作了5個項目,總結形成了以“HAWK節點儀器在黃土山地區使用的4個作業流程、7個管理標準、17個重點崗位作業指導書、79個關鍵節點質量控制措施”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成果。股份公司在地震工程設計審查現場觀摩會后,認為:Hawk節點儀器質量可靠,采集規范,問題可控,符合標準,可以在中國石油全面推廣應用。
三是支持、引導。組織引導:工會安排部署,創新工作室先導引領,發揮創新項目“孵化器”和高技能人才成長“搖籃”作用,引導職工圍繞生產經營搞創新。專家點題:由生產、技術、設備等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為創新項目點題支招,促進項目與生產對接。資金支持:公司工會、物探處及鉆運中心先后投入資金支持楊新勇創新工作室建設及活動。正向激勵:工會對優秀創新項目按照規定給予物質獎勵,并對創新人員在評先選優給予傾斜。楊新勇創新工作室成為物探處創新項目的“孵化器”,近年來完成的主要成果19項,發表的論文30篇,成為物探處高技能人才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