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動物生理學實驗內容多為傳統的驗證性重復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偏少,極大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因此,結合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改變教學觀念,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將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側重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1.2動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手段的改革
動物生理學實驗具體設置包括家兔呼吸運動的調節、動脈血壓直接測定、離體腸管運動觀察、蛙腓腸肌標本制作及肌肉收縮等內容。實驗內容較難理解,原理抽象,操作繁瑣,實驗課教師講解得枯燥,學生聽課較費勁,印象不夠深刻。筆者實踐表明,依靠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針對以上問題,采用多媒體技術將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以動畫形式展現出來,能夠圖文并茂,補充實驗內容,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實驗的興趣。為了節省教師實驗講解和課堂演示的時間,筆者利用課余時間親自操作實驗,把實驗手術操作過程全程拍攝,在課前播放給學生,以達到使其很好地對實驗進行預習的目的。通過多媒體技術可有效地提高學生在做實驗時的效率,同時也可避免在對家兔手術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導致意外死亡,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筆者通過運用多媒體與傳統方式的結合,對教學效果進行了對比,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實驗考核成績、實驗的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多媒體教學能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更能得到學生的認可,使學生對實驗產生濃厚的興趣。
1.3動物生理學實驗體系的改革
動物生理學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大部分學生課前不預習,不愿意親自操作實驗,以至于得到的結果不夠理想,去抄襲他人的實驗結果。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把動物生理學實驗分為驗證性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驗證性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技能,使其熟悉和掌握實驗操作技能,正確處理及分析實驗數據。例如實驗課涉及動物的保定、麻醉、各種注射方法及相關手術操作等內容,實驗前利用多媒體技術組織學生觀摩,討論實驗過程落實具體步驟。傳統的實驗教學多為灌輸式,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動物機體是一個整體,各個器官、系統之間緊密聯系在一起。單一驗證性實驗往往從一個知識點分析某一器官機能,實驗項目較單一,不利于學生對理論課上各章節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達不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筆者嘗試開展綜合性實驗,如在開設蛙的坐骨神經與腓腸肌標本的制備時,同時安排刺激強度和不同刺激頻率對肌肉收縮的影響,加深神經細胞動作電位機理的理解。針對各個系統間相互作用和聯系開設了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綜合實驗內容,將器官、系統間活動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從多個角度考慮某一因素對動物體器官、系統影響,從而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吉林農業科技學院開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活動對具有較好創新課題進行資助。為了培養學生獨立的創性能力,筆者結合動物生理學實驗內容,分成若干個研究課題方向。在實驗課前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分組,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最后以開題報告的形式向教師匯報,通過討論后實施以保證實驗的可行性。近年來開展了不同對家兔麻醉效果研究及家兔皮膚移植手術研究等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學生所寫論文在學院學報上發表,培養了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1.4動物生理學實驗考核體系的改革
以往動物生理學成績考核注重理論考試成績,多忽視實驗考核成績,不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動物生理學實驗成績的考核多以實驗報告書寫和平時出勤情況來評定成績。傳統的實驗考核模式單一,未能充分反映學生實驗過程的真實水平。實驗成績的評定不能單靠實驗報告的好壞,要制定出較為合理的評級體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筆者對動物生理學實驗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由單一考核方法改為平時成績+實驗報告書,同時在學期末增加綜合實驗操作考試。實驗報告書不再是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結果,而是結合理論課知識對實驗出現的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實驗報告成績中對實驗結果分析占50%,做到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對理論內容進一步理解。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在學期末增加綜合實驗操作項目,其考試內容不再是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內容,主要在于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對試驗藥物配制、動物麻醉、動物手術操作、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裝配和使用等進行考核,重點考察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以上考評體系引導學生在動物生理學實驗中動手動腦,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2結論
1PBL教學模式的應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模式引進口腔解剖生理學理論教學課教學中,已有多年。授課過程中,學生以分組形式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教學案例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并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選擇牙合與頜位這部分內容開展PBL教學。教學案例的編寫,充分做到了將基礎知識和臨床實踐結合起來,涉及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頜面外科學等多臨床學科內容,甚至與臨床醫學相聯系,充分擴展知識涵蓋范圍。這種以教學案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經過幾年PBL教學模式的實施,通過隨堂調查問卷顯示,我們發現PBL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了自己獲取知識的技能。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主動學習熱情、動手能力,學生能夠高度參與課堂內外相關知識的學習思考,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構建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另外,我們還對口腔局部解剖部分進行傳統教學和PBL教學的比較,并對教學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PBL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施實習考核制度可明顯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學教學質量,大大提高對理論課的理解與掌握。當然,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PBL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比如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如詳細的臨床多學科相關病例資料等;指導教師在角色扮演方面的轉換;學生需要分組,查閱資料,請教其他學科老師,制作PPT,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負擔等。但是,我們認為PBL教學模式應用到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中是可行的。
2雙語教學模式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基礎醫學的飛速發展,在醫學院校中,實施雙語教學對于培養國際競爭力和高層次醫學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醫學專業課中開展雙語教學正成為醫學院校的熱門話題,且教育部已把雙語教學,作為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評估考核重要指[1]標之一。我們考慮到《口腔解剖生理學》是口腔醫學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涵蓋專業詞匯非常廣泛,若學生能從課程中更多的學習專業英語詞匯,將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很大方便。因此我們嘗試對2008級口腔醫學專業58名本科生實施雙語教學,并針對教學方式及效果進行探究。初步嘗試性開展得到了絕大部分同學的認可。對于教學手段和方式調查發現,學生認為最合適的雙語教學方式為中文教學,結合英文課件,使用中文教材,試卷試題無英文。說明學生認為口腔解剖生理學學習難度大,內容復雜,考試壓力也較大,并不希望考試題出現英文題目。因此,我們在今后開展雙語教學的過程中,選擇學習難度較小的緒論部分,進行雙語教學,時長為1學時,盡量減少學生負擔。
3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應用
在2011級五年制口腔醫學專業髓腔解剖實習課教學中,我們還嘗試了主體性教學模式。主體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啟發、引導受教育者內在的教育需求,創設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規范、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從而把他們培養成為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2]的社會主體。主體性教育的目標代表了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素質教育發展的最終結果也必定會把目[3]標鎖定在人的主體性的培養上。課前布置實習課教學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參照教材,緊密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及理論課授課內容,制作關于髓腔解剖結構特點的多媒體課件。在每次實習課的開始十五分鐘,每組派一名同學作為代表模仿老師,參照模型、圖譜,描述本節課所授重點內容。學生走上講臺,直接參與教學的形式,既是復習理論課內容和檢驗當堂課的學習效果,加深印象,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協作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上臺演講的同學也獲得了極大的鍛煉和考驗。在每次實習課的最后五分鐘,帶教老師隨機邀請一名學生帶領大家復習本次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印象。課后對104名學生及其他臨床學科20名帶教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評價教學效果。調查問卷顯示,學生認為髓腔解剖實習課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使其能夠高效完成教學內容,加深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及透徹性。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增強了探索精神。臨床帶教老師反映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學生動手能力增強,為臨床生產實習的前期準備工作節省了時間。
4積極探索,嘗試新興教學模式
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4]MOOC,簡稱“慕課”)迅速崛起。慕課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利用現在的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互聯網形式將世界各地的授教者與學習者通過慕課平臺緊緊相連,二者共同參與[5]的教與學的教學方法。慕課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比存在優缺點,優點主要體現在課程選擇全球化、學習方式碎片化、學習交流國際化和學習過程自主化這四個方面。相較于傳統教育,MOOC教學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無法接受教師的個性化指導,課程學習需過英文語言關,容易半途而廢,學[6]分和認證體系還不完善。但我們相信MOOC教學將為傳統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挑戰,注入新的活力,對傳統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針對口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模式,我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因此,我們也可以嘗試采取這種教學模式,在慕課的設計中,突出學科特點,突出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進一步強化我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模式和內容。另外,翻轉課堂(Theflippedclassroommodel,FCM)也是一種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2個階段。知識傳授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翻轉課堂教學法就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教師應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平臺,將教學視頻等多媒體課件事先制作并放在課堂外的網絡上,完成知識建構,讓學習者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可操作性極強。其主要思想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主要知識點和相關概念的自主學習,最大化地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甚至在縮短了的課堂學時內提高知識內化效果,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主要進行知識的深入內化、問題探討和任[7,8]務解決。該教學法的特點是在在翻轉課堂中,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教學指導進行探究性學習和實踐。展望當今,世界醫學教育的改革趨勢是:在醫學教育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整合課程。精[9]選教學內容,方法多樣化,形式靈活化。我們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又應該以[10]“不影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前提。
基礎是服務于臨床的,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能掌握自己獲取知識的技能,為將來走進臨床打下堅持的基礎,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施教和灌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改變以往求知主體始終處于教學活動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增強其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我們不斷進行探索、改革的動力。對于口腔解剖生理學這門基礎課程的教學,我們應該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為學習主體。與時俱進,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逐漸摸索本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同章節,所適合采取的教學模式,甚至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好本學科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路振富.40年雙語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6:25-26.
[2]袁維新.主體性教學及其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2000,(1):13-15.
[3]王文慶,阮嘯,李文騰.大學生主體性培養和發展的途徑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1):25-26.
[4]張學軍,唐久磊,魏江明.基于Flash3D的中學化學虛擬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電化教育研究,2014,(1):79-84.
[5]何惠宇,單健良,董紅賓.慕課教學模式在口腔修復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12):1611.
[6]蔡宏偉,曹小敏.MOOC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對比分析—以“數據分析與統計推斷”課程為例[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6,30(1):68-71.
[7]ParkSE,HowellTH.Implementationofaflippedclassroomeducationalmodelinapredoctoraldentalcourse[J].JDentEduc,2015,79(5):563-570.
[8]尹戰海,程青青,李志強.基于翻轉課堂的臨床醫學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7):153-156.
[9]路振富.對制定《口腔醫學本科教育基本標準》的思考[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1(8):449-450.
在實施課程融合前,我們首先對國內外46所著名的醫學院校開設生理學及病理生理學的現狀進行了網絡調研。從調研結果看,除德國和俄羅斯外,其他國外學校,如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均沒有設立病理生理學課程。俄羅斯和德國的本科生教育中設立病理生理學課程。德國的病理生理學與生理學組成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調研5所學校中4所),俄羅斯多為獨立的病理生理學系(2所)或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2所)(共調查5所)。而生理學課程在所調查的醫學院校中(德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均有設立,且其設立時間與建校時間相同。在對國內32所院校的專家和學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目前其所在學校的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現狀是:①初步融合、科研合并、教學獨立的占8所;教學合并、科研獨立的占2所;②完全融合,即教學科研均合并的還沒有,只將生理和病理生理融合為一個系,但教學和科研均獨立的占6所;③其他的占16所。對現階段醫學院校學科融合面臨困難的多項調查中,50%的專家認為運行機制不健全;45%認為教材、課程改革跟不上;32%認為師資力量和經驗不足;10%認為學校網絡化教學環境建設不夠。在對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融合推進過程中,各個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分別是:構建及完善學科融合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教材融合、師資力量的培養),構建及完善學科融合的評價體系,構建及完善學科融合的管理體系,學科研究方向的融合,制定激勵學科融合的政策。對學科融合之后課程應該如何設置的問題,65%的專家認為應編寫新教材,按系統設置課程內容,統一授課;10%認為應教材與課程設置分開,教師交叉授課;6%認為應教材分開,課程設置安排在同一學期;19%則提出了其他意見。
2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融合的研討論證
2013年5月,我們舉辦了由首都醫科大學主要校領導及國內相關專家參加的研討會,就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的實質融合進行了充分的研討和論證。參加會議的除了本校人員外,還有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山西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上海交大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同濟大學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系、醫科院基礎所病理生理室等12位專家教授。專家對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課程融合后,如何設置課程的內容提出建議與意見,大多數專家認為生理學內容應占60%,病理生理學內容占40%;對課程融合后新課程的名稱,大多數專家建議暫時使用醫學生理學,以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訂。
3醫學生理學課程的設計及教材編寫
確定了新課程的名稱后,我們即對新課程的內容和課時進行了設計和規劃。如何將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困難,按照學校既定的課程改革理念和思路,對課程內容進行了一維設計,突出強調兩門學科內容的有機融合,重點體現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融合課程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重復。經學系教師的共同研究,新課程分為三大部分12個單元。第一部分3個單元,包括緒論、細胞生理和血液,主要闡述人體功能活動的特點和調節方式。在緒論中,除了生理學的基本概念和機體功能調節外,增加了疾病發生的病因學和發病學的內容。細胞生理單元中,主要講述生物電現象和骨骼肌的收縮功能。血液部分,除了血漿和血細胞生理外,把血液凝固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融為一個章節。學生通過上述三個單元的學習,為以后整體內容的學習打好基礎;第二部分6個單元,這一部分主要以組成人體的系統為主線,分別闡述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泌尿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在疾病狀態下機體的一系列變化。其中循環系統中除了經典的生理學內容外,添加了病理生理學的休克、缺血-再灌注損傷和心功能不全等內容。呼吸系統生理中,增加了缺氧和肺功能不全等病生內容。消化系統中除了講述消化系統的正常消化與吸收功能外,增加了胃腸功能紊亂、肝膽生化及肝功能不全和肝腎綜合征。神經系統基本上仍是傳統的生理學內容。內分泌系統中增加了應激損傷與應激相關疾病等內容。病理生理學中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則放在了泌尿系統一章中,與生理學的尿生成過程緊密聯系;第三部分包括水電平衡與酸堿平衡、感覺器官系統和能量代謝與體溫調節3個單元。通過這種安排,將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的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既避免了內容的過多重復,也節省了相應的教學課時。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由于生理學知識與病理生理學知識融合在一起,內容較多,我們將原來的章改為單元,單元下再分為章和節,方便了目錄的排列。
在內容安排上,我們將水電平衡與酸堿平衡放在泌尿系統之后,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腎臟在調節水電平衡與酸堿平衡中的重要作用。5醫學生理學課程的教學實施2014年第一學期,我們首先在2012級七年制兒科專業中開設了醫學生理學課程。以前我校七年兒科專業的生理學課時為72學時,病理生理學課時為45學時,兩門課共計117學時。課程融合后,由于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我們將新課程的課時定為108學時。根據學校的教學進度,每周兩次課,每次3學時,正好一個學期內上完該門課。其中緒論3學時,細胞生理和血液各6學時,循環系統24學時(其中8學時以PBL方式進行),呼吸系統12學時,神經系統15學時,消化系統8學時,內分泌系統8學時,泌尿系統時,感覺器官4學時,能量代謝及體溫調節4學時,水電平衡及酸堿平衡時。
人體解剖生理學各章節之間并不是彼此分離,毫無關系的,而是密切相連、前后照應的,具體表現先講人體骨骼肌肉,后講內臟學,脈管、感管及神經,穿插生理學知識,即先講器官的位置形態和結構后講其功能,尤其是器官的微細結構與功能關系特別密切。再加上有些生理知識點是藥理學的基礎,需要進行針對性講解。例如,“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與“心肌細胞的電生理”之間關系密切,學生只有在完全明白細胞膜功能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心肌細胞的電生理;與此同時,只有理解了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才能進一步掌握心律失常形成的原因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等問題。
就目前而言,多數學校在安排課程的時候,都會先上人體解剖生理學,(有的專業解剖學與生理學是分開的),后上藥理學,所以,當藥理學內容涉及某些藥物時,比如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很多學生都已經忘記了心臟的傳導系統的解剖結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因此,學生理解起來都比較吃力,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時需要回過頭來復習解剖生理學。具體來說,由于“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與“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是生理篇之中比較難理解的重點難點內容,所以學生難以理解也屬于正常,因此,兩個科目的教師應該在開始授課之前進行溝通交流,在備課或安排教學大綱時要彼此交換意見,互相聽課,以便增強學生對人體解剖生理學和藥理學之間密切聯系的認識。除此之外,人體解剖生理學和藥理學需要銜接的地方有很多,具體見表1。
2改變解剖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密切聯系臨床與藥理學
對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特別是解剖篇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反映出“內容多,難記憶,枯燥乏味”,這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講解的時候,教師不能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滿堂灌,應經常將臨床實踐和藥理學知識與解剖學相結合。比如講解胃的結構和生理時,適時結合胃動力藥嗎丁啉,如何促進胃的排空,治療胃脹。也可以結合奧美拉唑的藥理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來提高學生對胃的解剖生理的認識。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的將人體解剖生理學與藥理學聯系起來。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治療慢性肝炎的宣傳廣告,但是能夠真正治愈的人卻很少,而且轉歸效果不佳,原因是什么?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下,可以充分意識到只有先深入了解肝臟的解剖結構和功能,才能明白肝炎為什么可以向肝硬化或肝癌轉變,也才能了解為什么肝炎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腹水、內分泌紊亂等臨床癥狀,更能知曉為什么此種肝炎向肝癌轉化之后,增加了其治療難度的原因。
3體會
生理學與臨床醫學有著密切的聯系,醫學中的診斷和治療無不以生理學原理為基礎,同時臨床醫學的發展又推動生理學的研究。雖然生理學不是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但可以在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某一器官、系統異常出現的臨床表現從生理學角度加以解釋,并聯系相關藥理進行分析和思考,加深學生對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了解生理學在藥學中的價值,為日后學習臨床藥理等課程做好鋪墊。比如討論呼吸道平滑肌的調節作用時,我們聯系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引導學生設計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方案;討論皮膚散熱方式時,聯系臨床上護理人員對高熱病人用冰袋、冰帽或酒精擦浴等進行物理降溫處理,與藥物解熱作用機理;在講授心血管活動的體液調節時,我們將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的生理功能與臨床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很快與臨床藥理知識結合,收到拋磚引玉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在臨床知識、藥理學知識中引入生理學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與藥學課程相聯系,彰顯生理學的基礎地位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基礎性學科,它與藥學專業其他課程如生物化學、藥理學、藥代動力學等關系密切,是藥學專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課之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講授一些相關的藥學知識,為他們后續藥學課程的學習埋下伏筆。例如講細胞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時,除重點介紹物質跨膜轉運的方式及特點之外,還可以聯系藥理學中的“藥物的跨膜轉運”。藥物在體內吸收、分布、排泄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跨越多層生物膜進行多次轉運,且不同類型的藥物在轉運方式上也不盡相同。不難看出,作為能影響機體生理、生化和病理過程的特殊物質———藥物在體內作用的多個過程本質上都屬于物質的跨膜轉運。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特性是藥學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我們針對藥學專業學生適當引入心律失常的形成原理,并對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進行討論,使學生既掌握了正常心肌細胞的電生理,又掌握了藥理作用。由此,我們體會到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將生理學與藥學專業相關課程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生理學所起的基石作用[4],才能滿足專業和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突出藥學專業特點。
3與科學研究進展相聯系,豐富生理學的教學內容
作為一門實驗性科學,生理學的所有知識都來自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生理學中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大都有一段饒有趣味或發人深省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故事,這就給教師提供了向學生闡述科研思維的平臺。藥學專業進行授課,我們可以通過引入相關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實驗及獲獎過程來開展教學。如在講授胃液成分時,可以介紹澳大利亞臨床醫生Marshall、病理學家Warren發現幽門螺桿菌導致胃病的故事。當時為了一步證實幽門螺桿菌就是導致胃炎的罪魁禍首,Marshall還不惜喝下含有這種細菌的培養液,結果大病一場。經過大量科學實驗和臨床觀察,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門螺桿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學,兩人也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講到消化生理,可以以“巴氏小胃”和“海氏小胃”的故事來引出胃液的分泌調節,當時作為學生的巴普洛夫師從德國生理學家海登海因,在老師所研制的海氏小胃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制成了更符合生理要求的小胃,即巴氏小胃。
1網絡課程建設的意義
1.1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網絡課程需要精心設計,可按項目、案例等形式進行組裝,搬到網上,學生可以全學,也可以學一部分,在課程的實踐環節中進行“做中學,學中做”,摸索、模仿、創新并集成新的珍珠項鏈,能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1.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信息技術使職業教育發生了明顯的變革。產業要升級、企業要創新,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要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網絡課程建設提供了便利。移動4G上網、智能手機運用、使得Internent更容易與傳統“+”在一起形成創新,改變老師教和學生學的模式。網絡課程使學生能在線、移動進行學習,使生生溝通、師生溝通不受時空限制。國外的星星之火如可汗學院、mooc、spoc等范例點燃了教育改革之火,給職業教育以啟迪。星星之火像時尚風潮一樣,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
2網絡課程建設的實施
建設的網絡課程體系應能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產教融合,將最新的生產技術、職業崗位要求與教學內容對接。立地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習興趣,注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2.1搭建技術平臺?!渡韺W》網絡課程以超星公司提供的泛雅平臺作為網絡平臺。該平臺能提供統一的用戶接口,普通教師可以方便登錄,將PPT、視頻、教案、習題庫等資源上傳至平臺,也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圖書資源形成新的教學課件或資源。購置泛雅平臺要考慮平臺的通用性,一般以國家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所需平臺要求為藍本,依次考慮省級、校級通用性。2.2搭建師資平臺。2.2.1建立協作教學團隊。建立的教學團隊在課程規劃分析、課程教學設計、單元教學設計、搜集和編輯無知識產權糾紛素材、組裝上傳課程資源都有專人負責,全體成員以學生為本,切實履行服務職責,共同協作創新地開展網絡課程建設,并集成既能體現課程特色又能啟迪學生的珍珠項鏈。搭建師資平臺,學校要提供政策,如借鑒浙江大學“薪酬優先、經費優先、職稱導向”的政策[1]。2.2.2注重因材施教。在開展網絡課程建設時,教師要主動轉變教育理念,做服務學生的勤勉引導者,要從教學相長的角度考慮課程建設,即通過網絡課程建設努力培養學生獲得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從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并要具有多元質量觀,關注學生個性,因材施教,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等能力的全面發展,如上海市數學教學研究會潘小明老師的公開課就是善于抓住學生,讓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典型[2,3]。并在教學設計的大框架下由學生積極參與并集珍珠項鏈,從中收獲知識,迸發創新。2.3注重資源建設。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是為教學服務的,建設資源時要進行整體設計,明確課程的能力目標、單元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實踐教學,明確學習任務,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項目任務的執行能力。2.3.1上網資源。包括課程標準、教學任務、教學課件、習題、教學微課、實驗資源、輔助資源等,見圖1。此外,要建立課程網站的導航,鏈接習題指導、在線測試、互動論壇、擴展閱讀資源等。圖1《生理學》網絡課程資源2.3.2考核評價每一章節學習后要自查自糾,評價是否偏離了以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高漲;并對每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總結,不斷更新。督促學生按時、按進度做好隨堂練習、單元測試,提高平時成績比例,提高平時成績的區分度,改變不利于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期末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模式。
3《生理學》網絡課程的使用效果
3.1驅動學生預習興趣。學生可以事先預先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帶著疑惑進課堂,在課堂上進行疑難問題的討論。有些問題,不一定要教師具體解答,有的學生可能早已琢磨出答案,可請他們上臺講解,為其他學生答疑,不斷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2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一些難度不大的實驗通過視頻、教師示范操作步驟和實驗要點后由學生自行進行練習,一些難度較大的實驗可以引進模擬實驗軟件進行虛擬實驗。以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3.3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網絡課程教學中,師生可以在論壇上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地提出討論話題,學生開展自由討論。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通過“師生交流”向教師咨詢或與“互動論壇”上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在交流中引入《生理學》最新科研動態,吸引學生參加課外科研實踐活動。3.4拓展學生學習內容開發第二課堂,提供豐富的《生理學》擴展閱讀資源,方便有需求學生的閱讀。鏈接專業機構的網站、精品課程網站、方便學生找到更多有用的資源,如有趣的生理故事、生動的視頻動畫等。
總之,《生理學》網絡課程建設在培養人才方面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使用網絡課程時務必做好導學服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綜合素養,使之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陸國棟.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學課程[J].中國大學教學,2016(02):10-13.
[2]潘小明.數學核心問題的設計與教學[J].當代教育家,2015(09):48-49.
關鍵詞:植物生理學;教學改革;生態文明;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9-0154-02
植物生理學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揭示植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其內容與農業生產實踐聯系緊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1-3]。針對最近幾年植物生理學各個領域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現代農業對創新型和實踐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在有限的學時數之內,將本課程的國際最權威和最新穎的教材的知識體系和當前人類所普遍面臨的人口、糧食、資源、能源和環境問題滲透到植物生理學的教學環節中,怎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才能有利于創新型和實踐型人才的培養,將是植物生理學課程教與學的核心科學問題。
植物生理學是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涉及面廣,選課人數多,教學方式的改革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也容易對下游課程產生輻射作用。由于總學時數的逐漸壓縮和實驗課時的相對增加,我校植物生產類各專業的植物生理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重基本原理,少學科最新進展講解;②重傳統技術,少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③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啟發式教學欠缺;④考核方式單一。目前考核方式以閉卷筆試為主(占70%),結合平時作業和課堂考評(平時成績,占30%),這些都是機械性和死記硬背式的工作,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當然也不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诖?,本文從教學內容與知識體系、教學方法與手段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們正在進行的農科類專業植物生理學教學改革,以期為國內同行《植物生理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提供案例借鑒。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目前我校農科類各專業(農學、林學、園藝、植保及資環等專業)《植物生理學》課程48學時,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本教研組張繼澍教授主編的《植物生理學》[4]。為此,結合當今人類社會所普遍面臨的熱點問題,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1]。具體體現在:在植物細胞一章著重加強細胞壁的結構和功能的講解,為學生理解生物質能奠定理論基礎;在光合作用一章引入生物質能的概念及研究現狀,引導學生明確植物在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作用;在水分生理一章增加植物抗旱及水分高效利用相關基因資源的挖掘和轉基因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最新進展;在礦質營養一章增加營養高效利用相關研究進展,使學生體會到現代生物技術在節約資源、改良植物性狀方面的優越性;在激素一章加大五大類激素信號轉導途徑、作用機制的講解,讓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激素在調節植物生命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并增加油菜素甾醇一節,因為國際植物生長物質學會已將其命名為第六大類植物激素。相應的將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一節改為學生自學內容;著重加強細胞信號轉導一章的講述。近年來植物生長發育和環境應答的信號轉導分子機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早先在動物體系中發現的第二信使分子Ca2+、H2O2和NO已充分證明也是植物中的第二信使,并且與植物生長發育和環境應答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在逆境生理一章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和CO2濃度升高、紫外輻射方面的最新進展,讓學生掌握植物在土壤修復、增加土壤碳匯和減緩溫室效應方面的巨大作用,樹立保護環境,愛惜植物的生態意識。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
我?!吨参锷韺W》課程的教學仍然是以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為主,最近幾年唯一的變化是用多媒體代替了以前的板書,改變的僅僅是視聽效果,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創新思維的培養、科研素質以及自學能力的培養都還很欠缺,尤其是不適應講授內容增加而學時數壓縮的現實情況。為此,我們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了如下改革。
1.在課堂上引進Seminar教學。Seminar是國外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法,近年來國內在研究生教學中已經普遍采用,但本科教學中還相對較少。Seminar的最大優點是變教師主動為學生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講述的過程中,隨著老師或其他同學的提問,又可以鍛煉他們的思辨能力和演講口才。Seminar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一般以小組為單位,每小組通常5人,以學生自愿組織為主。Seminar的成功與否與老師對主題的選擇有很大關系,一般選擇植物生理學里那些經典理論的發現過程或現代農業及植物生命科學熱點問題。前者如植物有機體是如何來的?通過思辨,他們就可以深刻地認識到,植物生物學家不但對人類認識植物自身生命活動規律而且對于認識自然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后者如生物質能、轉基因等,通過討論使學生加深了植物生理學知識對解決現代人類所普遍面臨的能源、資源、糧食以及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既激發了他們對本學科的興趣,又培育了使命感。
2.加強自學和閱讀文獻。國外教學教師講得少,學生讀的多,而國內正好顛倒過來,這樣就造成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欠缺。由于學時數有限,每個章節又要增加最新研究進展方面的內容,因此那些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常識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學,通過布置自學提綱,留思考題,檢查讀書筆記和上課提問的形式進行督促,使自學形成一種自覺的機制,力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5]。教材由于受篇幅和通用性等的制約,對許多科學問題只能作梗概性和簡潔性的講解,而要徹底全面地掌握某個領域的發展歷程,就要要求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對于英文基礎差的同學,要求他們閱讀中文資料,而對于英文基礎好的同學,鼓勵他們直接閱讀英文文章。
3.將“大學生科研訓練”與植物生理學教學并軌。植物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對一些經典實驗進行講解,通過啟發式教學由經典實驗引申到科學理論的發現,這對激發學生的興趣,領悟偉大科學家的科研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要注重實驗課教學。但由于受儀器設備、經費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難滿足學生對現代尖端植物生理學研究技術的需要。為此我們嘗試引入了“大學生科研訓練”,因為“科研訓練”已成為許多大學的必修學分?!翱蒲杏柧殹蹦軌蚶脤W校科研實驗室的先進設備將理論學習、實驗操作、科研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幾方面結合起來。具體執行時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生承擔的科研課題中,做免費勞動力,而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鍛煉。
4.布置課程論文。課程論文是國外最普遍的考核方式,它將文獻閱讀、歸納總結、邏輯思維和寫作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與死記硬背式的筆試相比能夠真正反映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避免學生從網上剽竊,或玩排列組合式的文字游戲,就要求老師起初做嚴格的要求,警示學生一經發現堅決取消該課程的學分,或者同時讓學生上交課程論文的電子版,這樣教師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只有盡可能地減少學生剽竊現象的發生,課程論文的優越性就顯而易見了。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筆試仍然是國內大學檢驗教學效果的主要方法,但傳統的筆試法往往反映的是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綜合運用植物生理學知識的能力。針對以前學生上課被動聽講,下課抄襲作業,考前死記硬背的問題,特進行考核方式的調整??己税ㄒ韵虏糠郑孩賁eminar:占10%,根據學生的講述情況、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情況、組內的協作情況以及內容的科學性幾方面打分。②閱讀文獻:占10%,根據思考題的完成情況,檢查學生所做的讀書筆記結合課堂上的回答問題情況進行打分。③科研訓練:占20%,根據學生提交的科研訓練報告的內容,包括工作量、創新性和結果的科學性,結合指導教師的打分給出成績。④課程論文:占20%,一般組織兩次,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各占10分。根據對文獻的領悟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課程論文的學術價值進行打分。⑤筆試:占40%。這種考核方式的改革勢必引起學生對平時學習的重視,而相應地杜絕了對期末考試的賭注和投機行為。
在當下,地球供養急劇膨脹,人口的能力卻在不斷縮減。同時,燃料的使用污染了我們的生存環境,加劇了全球變暖。作為地球上最原初也是最有效的太陽能捕獲者,植物是增加世界食物供應和發展替代能源的關鍵[6]。作為高等農業院校的植物生理學教師,我們責無旁貸地肩負著對植物生理學教學的改革和實踐的重任,力爭用現代最新的植物生理學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意識,使他們將來成為踐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Lincoln Taiz,Eduardo Zeiger.Plant Physiology(5rd)[M].Sinauer Associates:Inc Publishers,2010.
[2]宋純鵬,王學路,等,譯.植物生理學[M].第四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武維華.植物生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張繼澍.植物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