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7 16:42: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療衛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2年7月1日,由北京友誼醫院率先開展了以“醫藥分開”為代表的公立醫院改革,是日零時,全院1670種藥品全部按照進價銷售(包括1007種西藥,292種中成藥、371種中藥飲片),取消了原有的掛號費、診療費,建立了醫事服務費,新設立的門診醫事服務費分為4個檔次,分別是普通門診42元/人次、副主任醫師60元/人次、主任醫師80元/人次、知名專家100元/人次,急診60元/人次,住院80元/人次/天。醫保基金對門診患者每人次報銷醫事服務費40元,急診患者每人次報銷醫事服務費60元,且不受醫保起付線限制;住院患者醫事服務費按比例報銷。將藥品的批零差價取消,實行進價銷售,同時將醫院掛號費和診療費取消,出臺醫事服務費。醫事服務費做為整個醫院醫療服務的代名詞,突出了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智力勞動,知識勞動的結果。發改委出臺文件,對于改革醫院廢除批零差價,增設醫事服務費予以認可。財政部門對于醫改要求的六項投入,包括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采購、重點學科支持、離退休人員工資、政策性虧損補償以及公共衛生服務購買給予足額到位。物價部門、財政部門、人力社保等多部門的協同,使公立醫院“醫藥分開”改革形成合力。繼友誼醫院之后,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和北京積水潭醫院分別加入以“醫藥分開”為代表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行列,市醫管局對改革試點醫院每月的相關數據進行檢測,對患者而言,改革前后在同一家醫院看同一種疾病,次均總費用降低,其中藥品費用降幅突出,患者支出減少,負擔有所減輕。對于醫院,醫生的醫療行為在改革措施的引導下得到進一步規范,以往大處方、藥品濫用、過度檢查有所減少??剂酷t生工作最根本的指標是診療的質量和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獎懲制度就從以經濟核算為依據向以患者診療質量和服務效率為依據轉變。這五家改革試點醫院,對出現的不合格處方定期點評、處罰、通報,對于醫療服務質量不符合標準的,通過內部討論配合處罰措施進行規范。我們在進行“醫藥分開”改革之初的顧慮是,取消藥品批零差價后醫院是否還能正常運行,通過改革施行一年多的觀察,5家試點醫院沒有因為取消藥品加成出現醫院財務運行困難的情況,總體來看,改革后患者次均費用在下降,醫生的診療行為進一步得到規范。醫改的目標是讓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醫療機構良性發展,同時政府財政可承受。5家試點醫院的年門診量均在150萬以上,門診量最高的朝陽醫院達到198萬,這幾家醫院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核心區,建設問題基本完成,大型設備購買結束,財政投入主要用于重點學科建設、公共衛生服務、政策性補貼。據統計,5家試點醫院醫保病人占50%,在朝陽醫院和友誼醫院達到70%,同時醫保提高了報銷比例,經過這兩年來看,財政承受能力基本情況令人樂觀,說明取消藥品批零差價先期設計比較周全,結果也符合初衷。這就為下一步在更多醫院推廣醫藥分開改革打下基礎。
二、以“醫聯體”為抓手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
(一)確保“醫聯體”建設試點工作按目標推進
區縣衛生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能力建設,包括區縣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對區縣級醫院,通過與北京城區三甲醫院以“結對子”的形式形成若干家市級醫院幫扶一家區縣醫院的格局,以此提高區縣醫療水平,目前這項工作已經持續推進了四五年的時間。
(二)在“醫聯體”框架下完善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機制
以最具代表性的平谷區為例,平谷區地處北京遠郊,區域內大部分處于山區,與市級醫院“結對子”前平谷區醫院服務能力較弱,大部分在區醫院診治病情較重的病人都要轉院,后來通過與安貞、同仁、婦產等市級醫院的優勢學科對口支持,經過幾年時間的支持,現在平谷區醫院已經可以開展心臟支架和腦瘤手術,醫院已發展成為平谷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大多數病癥都能留在區域內治療,這就使平谷區到北京市區就診的患者大幅減少。2013年,平谷區醫院的病人轉出率為11%,醫院的水平提高也有力地帶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水平提升。平谷區醫院通過信息化建設將整個的區域內醫療機構聯接成網絡,網絡以視頻作為聯接途徑,平谷區醫院與上述4家醫院通過視頻完成聯合門診。北京市朝陽區地處城區,區別于平谷區的是朝陽區內有多家三級醫院。朝陽區結合自身特點摸索出一條以三級醫院為網絡核心的模式。朝陽醫院做為朝陽區中部的網絡醫院核心,朝陽醫院“牽手”轄區內共10家醫院,包括1家三級醫院、2家二級醫院和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醫療網絡,使社區醫院和三甲醫院實現緊密連接,三級醫院醫生定期定時到社區醫院出門診,到二級醫院兼職做主任、副主任,定期定點查房,定點看病人。基層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直接可以掛到大醫院的專家號,社區解決不了的疾病就可以轉到大醫院,病人到社區后首先經過社區醫生的初篩,這就避免了病人的盲目流動,這個設計就是要讓大醫院和基層醫院“有形有神”地進行互動,基層的病人可以轉到三級醫院,三級醫院一些需要長期住院的病人可以通過這個途徑轉到相適宜的二級醫院進行康復和恢復治療。
(三)將“醫聯體”工作與康復護理體系建設工作相結合
通過建設醫療聯合體促進患者有序就醫,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除了增加床位,更主要的是通過不同的醫療機構間功能的緊密銜接,形成醫療聯合體,暢通轉診通道,引導患者有序就醫。使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的床位和醫療技術在不同的疾病方面的診斷質量上都能夠達到最優的配置。緩解三級醫院壓床問題,朝陽醫院和平谷區醫院是醫聯體的代表。今年的計劃是在北京的城六區,每個區建設兩個醫療聯合體,十個郊區縣,每個郊區縣建設一個醫聯體。將來的康復醫院和護理醫院也要納入到醫聯體中。
三、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規劃的措施
目前北京市醫療服務體系還有進一步細化優化的空間,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在行政審批方面差異性比較大。北京市現有134家二級醫院,80家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中大多數為公立醫院,三級醫院全部為公立醫院。
(一)康復、護理院應大力鼓勵
目前綜合醫院和康復醫院以及臨終關懷的護理院沒有有機的規劃銜接,綜合醫院在整個醫療機構體系中所占比例過大。北京康復中心現有床位600張,處康復醫院床位800張,小湯山醫院床位450張。據統計,占北京市居民死亡率前3位的疾病分別是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腫瘤。以往的規劃偏重于治療,對于康復和護理資源投入不足,全市護理院床位僅400多張,從現行治療疾病的資源來看,二級醫院和一級醫院的空床率較高,使用率較低。全市范圍內一級醫院平均床位使用率僅67%,郊區的二級醫院床位使用率為85%,城區二級醫院平均床位使用率為82%,三級醫院平均床位使用率為92%。在醫療機構總數中,一級以下醫療機構所占比例最多,三級綜合醫院比例最低,呈現金字塔狀,但目前收治病人情況呈現倒金字塔狀,這就給病人在就醫上帶來不便。在下一步的規劃中既要考慮到醫院的合理分布、合理使用,還要考慮到不同類別醫療機構的設置和規劃。未來計劃每一個區都要安排一家醫院做為康復醫院,還要采取具體措施促進護理院發展。
(二)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分布要考慮就醫的可及性
公立醫院規模要控制。北京市政府在全市醫療工作會上明確提出,五環路以內對公立醫院規模嚴格控制,核定床位增加不再批復,公立醫院如果無規劃地發展對基層醫療機構起到了排擠的作用,整個醫療服務體系中如果基層被淘空,人民群眾就醫需求全部由大醫院來解決,那么醫療服務就要崩潰。任何一個地區和國家都不能指望通過大醫院就能解決人民群眾所有的醫療服務需求,多數的醫療服務需求需要在基層解決,下一步將著力將康復醫院和護理醫院的建設放到重要位置,今年要出臺關于康復院和護理醫院的建設要求,從更合理的布局和更方便解決病人就醫需求進行規劃。
(三)社會資本進入的空間得到支持
近幾年,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資本越來越多地進入醫療市場。據統計,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量達3735家,占全市總量的37.47%,北京市醫療機構的總床位數約為11萬張,社會辦醫療機構實有床位占比達17.15%,2013年北京市醫療機構門診量約為2.2億人次,診療人次數占比達11.42%。均較上一年有所增長。我們迫切希望社會資本能夠投入到婦產科、兒科或者康復院建設上來,在規劃中我們為康復院、護理院留出的空間是每千人0.5張床,現在北京的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約2164萬,總計約需10000張床位,北京現有護理院床位400多張,康復院床位1800多張。單獨放開二胎政策后,每年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三萬至四萬新生兒,下一步婦產醫院和兒童醫院的床位建設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要求市屬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必須開設兒科,兒科一定要開設病房。對于婦產醫院,一是鼓勵新建醫院,二是在現有的結構中,三級醫院和二級醫院中擴大婦產科床位。“十”中有關精簡下放審批內容的精神,我們將貫徹到社會資本進入醫療市場的準入審批上。關于行政審批,下一步將做到審批的標準統一、程序統一、時限統一,將醫療機構審批權力下放到區縣。以往規定中社會資本只能建設??漆t院,中外合資的中方必須控股等規定為社會資本進入到醫療行業設立了重重障礙,將來這一局面將逐漸得到改善,政府將在政策環境上為社會資本創造條件。
四、緊隨國家戰略發展步伐
帶動京畿醫療事業協同發展今年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這就要求以往我們按照北京1.6萬平方公里的醫療發展規劃要有序擴大,對現有醫療布局和服務提出新的要求,醫療改革在深化過程中要不斷豐富內涵。2013年北京市醫療機構的門診量約2.2億人次,其中約有8000萬人次為外地患者進京求醫,這一現象在知名醫院的知名科室尤為突出,這些醫院的重點科室的門診患者中有70%~80%來自外埠,外埠住院病人達到90%,患者主要來自華北地區,以河北、山西、內蒙古和東北三省居多。通盤考慮京津冀21萬平方公里,1.7億人口,協同發展就是要幫助河北省提高醫療水平,如何根據當地人民群眾需求發展重點學科建設是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五、深化擴大醫改成果
1.1對象
貴陽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50家,其中醫療機構26家(三級9家,二級10家,一級7家),公共衛生機構8家(省級1家,市級1家,區縣級6家);衛生管理機構6家(省級1家,市級1家,區縣級4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0家。
1.2調查方法
采用由“中心城市向周邊地區網絡輻射式”的研究方法。以貴陽全市為中心,按網絡輻射式(東、南、西、北)的研究方法隨機抽取樣本地區,再從樣本地區中隨機抽取不同的調查機構進行調查。采用自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正式調查前認真進行預調查,并咨詢相關部門領導及有關專家后對問卷進行修改完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機構基本情況(機構級別、信息部門設置),信息網絡人員基本情況(人員比例、學歷層次、編制情況、專業分布、職能分工、崗位性質、年齡分布),信息網絡基礎建設(設備、資金、安全措施,規章制度)及應用情況等。
1.3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錄入結果經一致性檢驗和邏輯性核查,對有疑問的數據提取原問卷進行核實。采用相對數(構成比)對定性資料進行統計描述。
2結果
2.1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網絡建設基本情況
50家醫療衛生機構中,7200%的機構設置了專業的信息網絡部門,5400%信息網絡部門由專職領導分管;2800%機構未設置信息網絡部門,主要原因是人員不足,占5714%,其次是資金不足和領導不重視等問題,各占2143%。未設置信息網絡部門的機構中4286%的機構不打算組建信息部門。
2.2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網絡人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機構中從事信息網絡工作人員207人,20~35歲年輕人占6522%,本科畢業占6377%,專業為計算機、信息類占5169%,以有編制人員為主,占4541%,主要從事日?;揪S護工作(占5314%),見表2。5500%的機構人員不能滿足現在工作的需要,3500%的機構人員基本滿足現在工作需要,1000%的醫療機構人員完全滿足現在工作需要。
2.3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應用情況
調查的機構中有6600%機構信息化建設水平不高,衛生信息化建設所涵蓋業務窄,系統不統一、集成度低、共享性差;所有機構均有信息網絡硬件設備,6600%的設備在全單位正常運行使用,600%的設備在全單位試運行,2800%的設備僅有部分功能得到利用或在部分科室使用;信息化建設的資金來源5000%以自籌為主,政府投入占2800%,自籌加政府投入占2200%。大部分機構較重視信息網絡安全問題,8600%的機構有數據安全及備份措施,6200%的機構設置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來維護數據信息安全;有局域網建設的單位以三級醫院為代表的醫療機構為主,建設較好。
3討論
本次調查表明,貴陽市大部分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不高。醫療機構建設相對較好,處于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第一階段(醫院管理信息化階段)向第二階段(臨床管理信息化階段)的過渡;公共衛生機構、衛生管理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發展相對緩慢,與國內其它研究報道類似[1]。其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人才問題。衛生信息化人才應具有醫學專業知識、信息科學基礎知識、計算機專業知識、現代管理學理論知識以及現代化信息技術研究應用的知識和技能,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尚不能系統、規模地培養上述復合型人才。國內有研究報道,我國醫學信息相關專業的主干課程不集中、與需求仍存在差距[3]。貴陽市醫療衛生信息化從業人員以年輕的擁有本科學歷的計算機類相關專業人員為主,但5500%的機構仍反映現有人員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需要,其原因可能是,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發展已進入新的階段,而現有人員中大部分專業人員僅能從事日?;揪S護工作;非專業的從業人員所占比例又相對較高,在工作中難以處理專業性問題;因此,對同時具有醫學、信息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較大,尤其是衛生信息管理類人才緊缺。
資金不足、領導重視不夠、管理缺陷等問題。衛生部提出,各單位應按總收入的1%~3%的比例投入到信息化建設[4]。以醫院為代表的機構信息化建設情況相對較好,而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代表的基層機構建設水平相對較差。醫療機構信息化發展速度較快、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資金的安排取決于醫院本身,所以以三級醫院自籌為主的醫療機構建設相對較好。政府資金投入支持的重心是公共衛生機構、衛生管理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類機構,但是此3類機構信息化建設發展卻較差,部分機構無專業管理部門和領導,且不打算組建信息網絡部門,可能與資金投入不連續、配套設施不完善、從業人員待遇過低、人才引進跟不上等因素有關。也可能與機構領導缺乏長遠規劃,并且對信息化建設的深遠意義認識不深,缺乏大局觀念等因素有關。
信息安全及資源共享問題。大部分機構都比較重視信息安全建設,可能與信息安全技術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從業人員信息網絡安全意識較強有關。但系統不統一、集成度低、共享性較差;有局域網建設的機構以醫療機構為主,建設較好的大型三級醫療機構目前仍在使用之前自行購買或開發的系統,各機構間系統不兼容、信息無法共享。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間也存在不能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新農村,醫療衛生建設,存在問題,建議
根據中國民主建國會黔東南州委會落實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安排第二階段工作要求,我參加了中國民主建國會黔東南州委會直屬第一支部組織的以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為主的調研小組,開展了“如何有效地推進黔東南州新農村醫療衛生建設”的調研活動。我們先后到鴨塘、龍場、萬潮、旁海等鄉(鎮)衛生院與衛生院院長、業務骨干座談,聽取他們對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區農村的落實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的意見及建議。又與參合農戶進行座談,聽取農戶的意見及建議。
現對黔東南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以來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總結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部分農民的參合積極性不高,基金難以征收。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合作醫療政策缺乏了解、認識。首先對參加合作醫療表現積極的一般都是經常有人生病的家庭和今年享受了醫療補償的家庭及其鄰居。他們認為“新農合”政策就是好,而目前家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家庭卻持反對態度,他們說今年一年都沒有發生過打針吃藥現象,明年就不想參合了;其次是壯年群體參合費收繳將會是一大難題,如有村民說他只交老人孩子的參合費,而不交自己的,究其原因是他本人身強力壯不生病,交了不起作用。再有就是低收入家庭醫療消費觀念尚未建立,部分農戶對政策不理解,仍處于等待觀望狀態,對這部分農民收繳參合費存在一定難度。
2、農民思想上依然存有僥幸的心理。部分農戶的醫療保險意識不強,沒有真正認識到合作醫療的意義,怕交了錢而不得病,錢被別人使用,心理上不平衡。用村民自己的話說“我交了錢而沒有得病就要虧了,沒啥意思”。
3、參保期限制了新生嬰兒的享受,在參合費收繳后出生的嬰兒因沒有交今年的參合費就意味著新生兒出生的第一年得不到大病醫療保障,而新生兒患病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4、參保農民期望值較高。對不予報銷部分思想準備不足,造成部分人員不理解;對逐級轉診制,農民認為限制了自由選擇醫院的權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原則是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大?。ㄗ≡海?rdquo;的同時,兼顧“小?。ㄩT診)”。部分農民抱怨門診報銷封頂線太低而體會不到報銷的優越性;對費用總額減去自費部分后再按比例報銷不理解,農戶認為既然政府給報銷部分醫療費,為什么還要減去自費部分。
5、基層醫療衛生資源有待進一步激活。論文參考,存在問題。由于各鄉鎮衛生院醫療環境相對較差,技術水平受到一定制約,而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能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醫院的“轉診證明”具有很強的責任性,醫務人員不能對患者提出的轉診要求給予滿意答復,部分患者家屬不理解,從而對合作醫療政策產生了不滿情緒。
6、醫院認為:次均費用太低,造成患者不能治愈就得出院,然后再住院治療,造成重復檢查,反而增加了患者負擔,由于沒有治愈出院,藥效不能持續,治療效果不佳,造成患者對醫院的醫療技術產生懷疑。
二、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如下建議
1、通過報銷實例,用事實說話,使其幫助我們宣傳“新農合”政策,讓農民切實感覺到合作醫療的好處。清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針對大病而設,根本原則就是防止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2、要抓住宣傳對象做到有的放矢。農民是新農合醫療的主體,對政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到這一制度的推行效果。如僅把統一制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提綱》等資料發放到農民的手中,但由于農民生活環境和條件有限,能認真閱讀和理解的農民沒有多少。我們必須采取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如利用趕場天在大街上進行宣傳、在村宣傳欄上舉辦特刊、組織醫務人員進村給農民檢查身體、舉辦“新農合”知識競賽等,讓農民真正吃透上級政策,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3、改善農村醫療條件,讓農民就近就醫。一是優化農村衛生資源。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多渠道籌集資金,重點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逐步配套必要的醫療衛生設備,合理優化農村衛生資源。二是增加農村衛生投入。對目前部分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投入不足,藥品周轉資金短缺狀況,要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積極立項,爭取資金,有針對性地加大投入,改善醫療條件。三是加大醫務人員培訓力度,加強縣、鄉、村衛生機構縱向業務合作,采取上級醫療單位派員幫教,到上級醫院跟班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疑難重病不出縣”,盡量減少農民醫療費用負擔,用優質低廉的醫療服務使農民受益,不斷提高農民的滿意度。
4、合理調整補償標準,更大線度讓利于民。一是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補償標準,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二是適當擴大補償范圍,合理提高分級報銷比例,實行二次補償。積極探索大額為主,兼顧小額費用補償方式,盡可能大病大補,小病小補,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三是逐步降低藥品價格。進一步完善藥品采購制度,在定點醫院設立明白藥房、放心藥房、平價藥房,盡量使醫院藥價與市場同價。
5、取消次均費用限制,應控制費用總額,由醫院根據患者病情掌握費用支出,大病費用高些,小病費用低些。論文參考,存在問題。論文參考,存在問題。全年費用不超出控制總額即可。論文參考,存在問題。論文參考,存在問題。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疾病象毒蔓一樣危害我們的身體,我們應該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論文參考,存在問題。有句俗話說的好:治標更要治本,我認為,只有做好防病工作,農民才能更好的安居樂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只有做好防病工作,才能真正的減輕農民的疾苦;只有做好防病工作,才能解脫新農合入不敷出的困境,只有防病才能消滅疾病,這應該是我們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郁蔥。我國新農村合作醫療體制試點問題與對策探討?!冬F代商貿工業》2008年第20卷第07期
2、呂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明年將基本覆蓋全國《中國醫院院長》2007年18期
3、湯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可持續發展的思考《社區醫學雜志》2007年9X期
4、陳竺部長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情況《健康大視野:醫術人生》2007年10期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09)7-0026-01
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高速發展,醫療衛生行業呈現出新的矛盾:一方面,生物醫學領域科研成果不斷,醫學科技向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對疾病預防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迫切,急需改善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而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醫療服務模式已不能適應高速發展的新形勢。為此,黨和政府提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體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標,醫療衛生改革已成為今年兩會解決的重點問題。作為承擔著推動醫學科學技術發展社會責任的醫學期刊,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根據刊物特點探索新的思路,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醫療衛生市場,是醫學編輯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根據地方性醫學期刊特點,總結多年來的編輯實踐經驗,提出一些思考意見,與同行商榷。
醫學科技期刊對于醫學科技的發展有著無量的價值,這個價值是無形的。作為科技期刊,它記載、傳播、積累了人們精神創造物質生產過程中的知識、經驗、信息[1],促進醫學科技的向前發展。對于我國的醫學期刊來說,地方性醫學期刊一直占有半壁江山,其自身特點讓它們在浩如煙海的期刊世界中生存,有些期刊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它們對當地醫學科技的發展和人民健康功不可沒。
1地方性醫學期刊的特點
對于地方性醫學期刊來說,首先是其稿源具有較強的地方特點。筆者曾對與本編輯部交換的地方性醫學期刊做過統計,約有70%左右的稿件來自于當地和周邊地區(內刊尤其如此)。其讀者也大都是當地和周邊地區的醫務人員。
其次,從內容來看,地方性醫學期刊所載論文大多是臨床應用類文章。臨床醫學或臨床實踐類文章占主導地位,實用性較強,具有臨床指導性,而基礎類、研究類文章較少。
第三,地方性醫學期刊的質量受當地醫療水平的制約。期刊的質量主要取決于論文所表達的信息內涵,其內容所含的科學性、前沿性的表達,反映當地的醫療水平和衛生管理水平。
第四,地方性醫學期刊的作者隊伍大多是中級以下職稱的臨床醫務工作者,學歷大多是大學本科和大專,高職稱和高學歷者較少。
2新形勢下地方醫學期刊編輯思路探討
我國目前醫療衛生行業現狀和國家對醫療衛生改革的政策及地方性醫學期刊的特點,決定了地方性醫學期刊理應承擔起幫助推動我國基層醫療衛生建設的重任。為此,編輯部要順應新的形勢,作出相應調整。重新做好市場定位,找對服務群體,滿足基層廣大醫務人員的需求。
首先,作為地方性醫學期刊,需結合其特點做市場定位,明確辦刊宗旨和服務的群體,在此基礎上進行編輯策劃。在編輯策劃的過程中,除了本著臨床需要的原則,為臨床提供具有實用價值的新觀點、新技術、新知識外,還應考慮基層特別是農村牧區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的醫務工作者,為他們提供一個業務交流的平臺。鼓勵他們積極學習,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提高專業水平。
編輯思路確定之后,要與編委統一認識,達成共識,從編委審稿開始轉變思路。在實施編輯計劃中,從選題、稿件評價、欄目設置等諸方面適當向基層傾斜。選題時,可有意識的考慮編排一部分來自農村牧區和城市社區的稿件作為專題;由于基層的醫務人員大多是初、中級職稱,面臨的多是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所以對于來自基層稿件的評價,不宜用以往的學術性、前沿性作為衡量標準,只要有獨到的觀點、經驗、心得、體會可供基層醫務人員臨床實際應用或研討即可收錄編排;設置欄目可根據以交流、研討、學習、提高為目的的原則,既要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開辟出一塊園地,又要幫助他們提高專業學術水平,設置一些高水準的欄目,諸如“專家筆談”、“專題研討”、“專題講座”等欄目,增強其可讀性。
建立對公立醫療機構
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補償機制
“國務院最近出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確定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其公共衛生性質,指出對從事傳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醫療機構在政策上要有所傾斜,提出了強化政府責任的要求?!睂O建方教授介紹說,公立醫療機構在歷史上曾對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做出過重要的貢獻,今天這些醫療機構仍然承擔著一些公共衛生工作,包括傳染病的發現、治療,非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健康教育等。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醫療機構包括專職的??漆t院,例如傳染病醫院、精神病醫院、綜合性醫院及其他??漆t院。但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公立醫療機構,沒有得到應有的、足夠的經費補償,迫使他們長期以院里的其他收入補貼這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加重了醫院的負擔,同時也進一步加重了“以藥養醫”或“以藥補醫”的現狀,增加了患者的負擔。
孫建方教授認為,對于從事公共衛生體系工作的醫療衛生機構,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這既是公共衛生事業的要求,也是政府應承擔的責任。他建議對這些醫療機構采取不同于一般綜合性醫療機構的特殊的財政補償機制,可以考慮實行全額撥款、差額管理、績效考核的新型政府財政補助政策,以促進公立醫療機構從事公共衛生工作的健康發展。
臨床醫師晉升制度中
以臨床能力考核為主
據孫建方教授調查,我國醫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高,表現在受教育的程度不高、臨床能力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而且,其中的原因很多,包括醫學教育制度不完善、住院醫師及??漆t師培養制度不健全、現有的分配政策不能體現醫師的價值,以及臨床醫師晉升制度的不合理等因素,均影響了醫師這支隊伍的整體水平。其中臨床醫師晉升制度規定: 臨床醫師的晉升除要滿足規定任職年限外, 作為晉升的硬條件, 必須要求有一定數量的論文, 甚至還要有科研課題及科技成果, 而恰恰忽視了對臨床能力的要求。這種臨床醫師的晉升制度一方面分散了臨床醫師的精力和時間, 影響了他們鉆研和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另一方面還引發了過度追求論文數量和科技成果的現象, 包括開展大量的重復性研究、論文拆分發表、甚至抄襲論文、科研作假現象、托關系獲得科技成果等做法,增長了科研浮躁現象,同時也浪費了有限的社會資源。其結果是:一些晉升的醫生,甚至某些獲得高級職稱的醫生,其臨床能力卻達不到相應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履行醫生的職責。這種以論文及成果數量來衡量臨床醫師的評審方法不合適,也不科學,誤導了臨床醫師的發展方向。
針對以上問題,孫建方教授建議:要對不同的衛生人才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在臨床醫師晉升制度中應強化對臨床能力的考核和要求,將其作為晉升的主要指標,促使臨床醫師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鉆研臨床業務,提高臨床水平,造福于患者。
基本藥物目錄仍需補充和調整
自2009年開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57%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始執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政策。但據孫建方教授觀察:在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基本藥物目錄品種、規格與群眾需求有較大距離,現有基本藥物的品種和規格太少了;特別是許多常用品種不在目錄內,患者感到很不方便、或很不理解。還有些目錄確定的劑型不夠全?;舅幬锬夸浿袠瞬少弮r格與群眾所希望的價格有較大差距。在實際運行中,老百姓并沒有感覺到降價,反而覺得有些常用藥品漲價了?!伴T慢”、“門特”及特色??撇∪松鐓^治療用藥得不到保證。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按國家、?。ㄊ校┯嘘P “基層醫療機構只允許銷售基本藥物,非基本藥物一律不得銷售”的要求,“門慢”、“門特”及特色??撇∪耸褂玫牟糠炙幤凡辉诨舅幬锬夸泝?,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藥提供,他們被迫又返回三級醫院排隊開藥,既不方便,又增加了經濟負擔,還加重了大醫院“看病難”問題。
為此,孫建方教授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補充和調整基本藥物目錄,在充分聽取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廣大患者意見的基礎上,對基本藥物目錄進行補充調整,吸收部分常用藥品及劑型進基本藥物目錄,并形成制度化,每年一次。同時,將“門慢”、“門特”及部分特色專科病人治療必需的非基本藥物調整為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以滿足病人治療需求為目的。
加強醫療機構補償和企業監管
孫建方教授經過調研還發現,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基層醫療機構補償政策不到位,運轉困難。取消藥品加成,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后,如果僅以使用藥品的加成損失來補償的話,一方面過期、失效藥品和藥品損耗沒有考慮到,另一方面隨著門診量和藥品庫存增加,進藥總金額和工作總量也隨之增加,在空間、資金及人事方面也明顯增加了成本。此外,醫院原有的藥品采購銷售模式也有額外的收益。如果不能按實際損失來補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無法正常運轉,醫務人員的合理收入水平得不到保障,甚至降低,工作積極性將受到影響。
1 臨床路徑:標準化的工作流程
臨床路徑是一個事先寫好的標準化工作流程,是由各學科的專業人員根據循證醫學的原則將某疾病或手術的關鍵性治療、檢查和護理活動標準化,按照預計治療和住院天數設計成表格,將治療、檢查和護理活動的順序以及時間的安排盡可能地達到最優化,使大多數摧患此病或實施此手術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照顧。臨床路徑具有綜合性、時效性、多專業合作性以及結果可測量等特點。實施臨床路徑可促進盆底診療平臺多專業協作配合,確保治療和護理的連續性,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服務,保證資源合理及有效使用,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2 區域化醫療:實現高度共享與流通區域化
醫療是醫療衛生日益發展的必然,也是醫療衛生服務宗旨的拓展。區域醫療信息化是區域醫療最直接、有效的體現即通過居民信息在整個區域實現高度共享與流通,方便患者就診、降低醫療費用。盆底疾病區域醫療主要服務3類種人群[16} .為百姓提供方便,無論是實現遠程掛號預約、醫療咨詢,還是開展遠程會診都需要遠程醫學信息系統作為搭建平臺;2)為醫護人員服務,例如醫生接診時,遠程系統能夠為其提供就診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檢驗結果和醫療記錄,使醫生的診斷更為準確、治療更有效,保證“雙向轉診”時治療的連續性;3)為醫療管理人員服務,區域醫療數據中心的集成也必須以穩定高效的遠程醫學網絡為依托,使衛生行政部門更好地協調醫療衛生資源,減少重復建設與浪費,充分發揮區域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管理效益和決策效益。
論文關鍵詞:現代醫院;職業化 管理建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逐漸被推向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給各級各類醫院既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又帶來了嚴峻挑戰。傳統的醫院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以業務為主的傳統的經驗管理將被以市場經營為主的職業化管理形式所取代。職業化的管理是不斷實現醫院管理現代化,向管理要效益、憑管理求生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關于現代醫院職業化管理的探討離不開對傳統專家型經驗管理模式的反思和已變化了的外部新形勢認識。
1當前我國醫院管理現狀
1.1管理觀念落后,主要以經驗管理為主 改革開放前,特別是醫療衛生體系改革前,我國醫院都實行政府撥款補助的差額預算方式,一切事情政府包攬,沒有市場經營概念,醫院的管理被人為地簡單化為單純的業務管理,醫院管理者主要是業務專家和技術骨干。同時,當時醫院管理相對簡單,憑經驗管理已游刃有余,經驗管理成了最主要的管理方式。由于尚未徹底擺脫傳統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的影響,加之人們思維定勢的作用,當今我國絕大多數醫院仍沿襲經驗管理模式。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醫院管理者不足1/3的人接受過管理崗位培訓,1/2以上的管理者所掌握的管理知識主要來源于平時工作經驗的積累,大部分人缺乏現代醫院管理所需的市場經營知識,我國醫院管理普遍落后,嚴重制約醫院發展。
1.2管理者的人力資源價值尚未得到充分認識 目前我國醫院存在的一個普遍而突出的問題是,醫院的發展還主要依賴醫療設施的購置和規模的擴大,對醫院人力資源的認識僅局限于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養,對管理者的人力資源價值缺少充分的認識,并依據傳統意識,把管理人員作為一種成本納入經濟核算,而忽視管理者的人力資源的增值性。研究表明,在一個經濟組織里,在結構、人員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管理有時可以提高50%的效益,管理者的人力資源有巨大價值。有學者認為,當前我國許多醫院最欠缺的不是技術和設備,而是具有新觀念的管理者。加強醫院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借管理求生存和發展,充分發揮醫院管理的人才優勢是許多醫院蘊藏著的巨大發展潛力。
1.3缺乏相應的管理職稱體系,管理隊伍很不穩定 在醫療衛生系統,我國早已建立起相對完備的醫療技術職稱體系,依據相關的職稱評定制度和醫療技術專業論文、論著的多少,以及工作年限的長短,醫療技術人員可以獲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職稱,作為對其專業技術能力和勞動質量的肯定,從而獲得更優越的工資、獎金和福利等待遇。但醫院管理人員至今無獨立的職稱體系,從事醫院管理的行政職稱均采取掛靠臨床技術職稱的做法,因而無法用傳統的職稱晉級評定方法對醫院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質量做出客觀的評定。兼職式的醫院管理人員,人在管理崗位上,但主要精力仍放在原來的醫療業務上,難以一心一意從事醫院管理工作,醫院管理隊伍很難穩定下來。
2醫院管理職業化的現實基礎
2.1醫療衛生改革推動醫院逐漸走向營利市場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對醫院投入比例逐年下降。20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醫院收入的平均比重為30%以上,2000年這一比例下降到7.7%,2003年抗擊非典,在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也僅占8.4%。由于政府投入過低,醫院運行主要靠向患者收費,醫院運行機制出現了市場化傾向,醫院從單純的福利性機構逐漸轉變為“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單位…。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過程中,醫院投資主體也出現了多元化,涌現出一批外資醫院和民營醫院,形成了以國有醫院為主體,多種所有制醫院并存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國有醫院被進一步推向醫療衛生市場。國有醫院在體現公益性的同時,不得不尋找各自的市場空問,追求各自所理應追求的經營利潤。
國有醫院步步走向市場,政府財政趁機逐漸減少資金投入,醫院成為半經濟實體,不得不采取企業化運作方式獲取一定的經營收入,由此引發醫院經營模式的調整。多年來,那種只注重業務管理的內務式的經驗管理模式已很難適應現代醫院管理的需要,醫院不得不或多或少地參照企業管理模式調整管理運作機制,建立起現代醫院職業化管理模式。醫院經營管理模式的調整,對醫院管理者個人素質提出了不同的和更高的要求。一個優秀的醫院管理者,不僅要有一定的醫療知識,還要有先進有效的管理知識和技巧,更要有一個聰明的市場經濟頭腦。傳統的醫院管理者往往缺乏系統的經營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很難適應現代醫院經營運作需要。一批擁有較多經營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的人進入醫院職業管理隊伍成為可能。
2.2醫院為主的醫療衛生機構問競爭方式的轉變 近年來,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模式即將發生深刻的變化。以往醫院蓋大樓、買設備,唯恐自己不夠大,小醫院也拼命擴張硬件,力圖躋身大醫院的行列,造成了衛生資源的急劇膨脹和不合理配置。但一個醫院的發展要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如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服務半徑、轄區人口、社會經濟水平、醫院人才結構、醫院設備水平、醫院管理水平、競爭對手的情況、本地疾病譜等。醫院的競爭力了擁有硬件優勢外,更主要取決于其品牌形象、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特別在醫療資源相對飽和的地區,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是最具開拓價值的空間,而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離不開醫院的高水平的有效管理。在總體規模適度的前提下,加強醫療技術和管理為主的醫院建設,形成自己的技術和管理優勢,是提升醫院自身競爭力最具潛力、最具效益的選擇。
以醫院為主的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競爭方式的轉變,其實是由外延發展模式向內涵發展模式的轉變。醫院的外延是指規模環境和裝備水平,以及服務范圍;內涵是指醫院的質量和效能。發展外延對增強醫院競爭力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內涵建設才是醫院發展的根本所在、品質所在、價值所在,沒有內涵的外延是空洞的、無力的,只是空中樓閣,是不可能獲得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在處理內涵和外延發展的關系上,應對內涵建設采取優先發展戰略,這個基礎夯實了,市場競爭力才會增強,自然會促進外延的發展。醫院職業化管理就是通過加強醫院現代化的管理水平,整合各種資源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嫻熟的市場操作能力,贏得各種資源放大的市場回報價值。
2.3患者對醫療衛生需求層次的不斷提高 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用較低廉的費用為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滿足廣大群眾不斷提高的基本醫療衛生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以及群眾生活質量和對現代醫院期望的提高,現代醫療衛生服務的對象、內容、范圍和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醫療服務已由過去的病人擴展到需要各種幫助或咨詢的健康人和亞健康人群,已從純生理性健康觀過渡到大健康觀,求診者的心理和社會適應性問題也被納入現代醫療衛生的思考范圍。醫院已不再把自己的服務對象稱為病人或患者,而稱之為求診者。電子商務化醫療服務、預約上門服務也可能成為未來醫療衛生服務的新時尚。為了一切病人,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已成現代醫院管理共識。
群眾醫療衛生保健需要的持續增長和層次的不斷提高,社會對醫院期望值的上升,必然推動醫院服務、任務的逐步擴大和醫院管理內容、方法、手段的不斷翻新和調整。這使得醫院管理工作難度增大,變得更為復雜,更加精細和專門化。傳統的醫院業務管理僅僅是現代醫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非全部內容。在醫療衛生的市場主導上,要改傳統的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不斷加強對求診者的全面分析和了解。根據不同病情、不同經濟狀況、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消費需要,制定出相應的人性化的優質服務,單憑有限的經驗,很難應付現代醫院管理的需要,傳統醫院管理必然向現代醫院經營轉換,醫院的經營管理客觀上存在著職業化傾向。
3醫院管理職業化的現實途徑
3.1提高對醫院管理者人力資源價值認識,發揮管理人才優勢 醫院管理者是醫院未來發展的寶貴的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生產力的一支主力軍。雖然他們不像醫療專業技術人員給醫院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但通過有效管理可以給醫院帶來倍乘的潛在利益,醫院管理者的人力資源價值不可小視。在醫院不斷被推向市場之后,職業化的醫院管理隊伍更是順應了時展的要求。如果說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是醫院騰飛的一翼,而另一翼就是職業管理者。在激烈競爭的醫療市場、在未來的發展長空中,醫院的兩翼都不可缺少。提高對醫院管理者人力資源價值認識,發揮醫院管理優勢,是現代醫院發展的強大動力。
3.2醫院業務管理和非業務管理適當分離,形成各自管理優勢 在傳統的醫院管理實踐中,我國醫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現代醫院經營管理中同樣離不開對醫療業務的有效管理,醫院醫療業務管理,始終是一個醫院不斷發展的命根子,業務管理上不去,談現代醫院經營就失去了任何前提。醫療業務管理需要很強的醫療專業知識和醫療業務管理經驗,任何外行人員都難以勝任這項工作。醫療技術專家和學科帶頭人在業內擁有相對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他們常常順理成章地成為醫療業務管理者。隨著現代醫院管理復雜化,一些非醫療業務性經營管理同樣地決定著醫院未來發展的狀況,且其在醫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非醫療業務性經營管理者不僅需要傳統的醫院管理知識,更需要擁有現代醫院管理所必需的管理學知識、市場營銷知識、工商管理知識和相關法學知識,而這些知識是一般醫療業務人員所不具備的,也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學習和實踐輕易獲得。實行醫療業務管理和非醫療業務性經營管理的適當分離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現實性。本文所講的醫院職業管理實指醫院的非業務性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