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金融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企業融資受限。
企業融資困難是全世界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之一,我國企業的融資更是因為國家明文規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此導致我國不少企業不能夠很好的從市場中直接獲得融資,多數的企業便采取銀行貸款的單一方式進行融資。而銀行金融機構對企業融資又有著諸多限制和規定,這更加劇的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2.企業對投資缺乏科學的分析論證。
由于企業不了解行業的市場走向,在其運作的過程中會出現投資項目獲利低、甚至是虧損的現象。此外,在沒有對投資方向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把握就盲目投資,一旦企業進入經營階段就長期處于虧損的狀態之下。
二、流通企業該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財務預警機制
1.加強流通企業對企業內部的財務控制。
在企業內部要建立崗位責任制,結合流通企業的經營特點和現狀,對資金、采購、存貨、信息管理等進行嚴格的責任制。要確保各個業務各個部門互不相容,互相監督和制約。在流通企業的內部控制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對資金的控制。建立健全資金審批工作,一切資金的流動都要經過資金支付申請、資金支付審批、資金支付辦理這三個環節,層層把關做到對資金流向的有效監控。第二,對采購、付款及存貨管理的監控。要制定明確的采購流程,對供應商采取供應商評價制度。同時要根據企業的銷售計劃和實際銷售量合理制定采購和存貨計劃。第三,對銷售業務與收款業務的監控。要科學合理的設置銷售與收款業務機構,謹慎的配備有能力的員工。要明確部門的職責與分工。要嚴格控制銷售、發貨與收款流程,管理好應收的賬目,登記好未收的賬目。
2.合理運用企業財務預警指標。
流通企業的預警指標要求:流通企業預警指標的設置要有較強的操作性,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在此基礎上,企業要選擇能夠反映企業的獲利情況、償還債務的能力、未來發展趨勢和資金儲備能力的指標。此外,流通企業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所以在考慮預警指標時應包括:企業的運營能力指標、企業的發展潛力指標等等。當預警指標完成后,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大的市場背景下自行合理調控。下面,筆者就幾個重要指標進行分析。
2.1企業的運營資金。
對企業資金的有效監控和管理可以保證企業在一定時間內,對自己的債務以及盈利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不至于引發負債到期而導致資金流動混亂的情況。企業的運營資金越大,企業大財務狀況越穩定,相對的企業的生產活動也就進行的越順利。但是企業資金的流動性也會因此大大降低。所以要將企業的運營資本控制在一個相對穩定且流動性較強的范圍內。企業可以參考同行業平均運營資金來制定本企業的運營資金預警區間。
2.2資產負債率。
由于融資渠道困難,多數企業的負債對象比較單一,導致了我國零售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這也反應了我國流通企業的償債風險要高于國際水平。流通企業可以通過自身的情況及時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降低償債的風險。
2.3毛利率。
通過營業毛利率,能夠清楚的反映出企業采購成本是否合理,商品的銷售價格是否合理,同時還能夠反應出銷售策略是否合理。將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年的企業毛利率形成數據,就能夠看到其變化趨勢,幫助企業直觀的分析和找出預警超標的原因。
2.4利潤的增長率。
利潤的增長率可以有效的反應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能力。企業的利潤增長率過慢,對企業自身的發展有不利影響,但是企業利潤增長率過快又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企業可以綜合企業發展的各個因素制定利潤增長率。若企業的標準利潤增長率為7%,那么其預警區間可設置為6.5%到7.5%。
2.5企業的或有負債率。
或有負債率是指可能發生的債務。這種負債率不會直觀的表現在企業的負債情況上,但是若不及時注意它也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企業的或有負債率越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就越強,企業要設置合理的預警區域,保證對或有負債率的實時監控。
2.6企業存貨的周轉率。
企業存貨的周轉率可以反映企業在采購、儲存、運輸及銷售方面的情況。也能夠直觀的反映流通企業的運作情況。所以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確保庫存量既安全,又要符合企業的資本投入量。
三、結語
【關鍵詞】金融企業;表外業務;風險防范
表外業務是指金融企業所從事的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且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的經營活動,該活動雖然不產生利息收入,但依靠金融企業的信譽,依靠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工具和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來收取手續費和傭金,以改變當期損益和營運成本。廣義的表外業務既包括結算、咨詢、等無風險的服務活動,又包括各種有風險的金融活動。狹義的表外業務則專指有風險的金融活動,這類表外業務一直是金融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也是各商業銀行在表外科目中著重反映和記錄的金融活動。表外業務是一種影響未來而非現在的或有資產和負債,直接作用于金融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和償付能力,能夠潛在地產生未來正或負的現金流量,是金融企業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同時,由于表外業務的不確定性,往往伴隨著比表內業務更大的風險,并且更加難以管理和控制,是金融企業風險控制的要點之一,金融企業主要是通過表外科目對這部分業務進行核算。雖然表外科目反映的資產、負債項目都是或有的,但其產生的收入卻是實在的。
一、表外業務的內容及作用
國外金融企業表外業務品種多樣,手段靈活,已經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這些業務可以具體劃分為兩類:一類是不需要運用金融企業資產或負債而產生的收益或費用的業務,如委托放款;另一類是包含金融企業承諾或包含對金融企業擁有或有要求權的業務。金融企業承諾是金融企業在未來一定時間做或不做某事的保證,對金融企業擁有或有要求權是在偶發事件發生時可以要求金融企業采取相應行動的權利,是有條件的金融企業承諾,由此金融企業均將承擔風險并獲得收益。在國內,由于政策和環境的制約,表外業務的品種還很單一,產生的效益有限。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開出信用證(信用證是金融企業應進出口商的請求開給出口商的付款保證,開證行在信用證條款得到完全遵守的情況下,承擔對出口商付款的責任,是國際貿易中的主要結算方式);提供擔保(由擔保金融企業以符合法律手續的書面形式向債權人或有關銀行承諾,當擔保申請人未按合同履行義務時,由擔保金融企業代為償還);承兌匯票(金融企業對出票人的票據進行承兌,保證在該票據到期時無條件支付票據款項);遠期結售匯(金融企業與客戶簽訂協議,約定在未來的某日以特定的牌價買入或賣出外匯,這種結售匯方式的匯率風險由金融企業承擔)。
開展表外業務對金融企業的作用在于可以在變相提供金融企業信用、收取穩定收入的同時,保持資產負債表良好的外觀,維持穩健經營的形象。在一定條件下,表外業務可以全部或部分轉化為表內業務。表外業務雖然沒有利息收入,但可以獲得可觀的手續費收入。近年來,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傳統的投資方式已經無法防范匯率、利率、信用等風險,而表外業務則可以通過票據發行便利工具等將金融企業或客戶擁有的外匯資金、證券等金融資產的匯率、利率轉移給票據認購者,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融資證券化的普及,使金融企業通過負債管理增加存款來源、彌補資金缺口的做法日趨失效。隨著表外業務的發展,金融企業逐漸通過資產證券化、利用貸款證券出售和貸款合同出售、發行各種信用證、安排票據發行便利等方式,通過使其資金占用轉變為資金來源,或者以自身的信用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等變通方式彌補其資金缺口,擴大信用規模,增加業務收入。由于表外業務項目并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因而從事此類業務的金融企業不必擔心管制成本,也不必為其風險提取準備金及滿足有關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因此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另外,通過提供表外信用方式,還可以降低資金成本。表外業務的發展,為金融企業帶來了大量的手續費和傭金收入,而表內資產卻沒有增加,因此資產報酬率有了極大的提高。通過發展表外業務,可以大力拓展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以更靈活、更多樣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由于表外業務提供的是非資金的金融服務,大多數情況下,金融企業只是充當中介人,為客戶提供保證或規避風險的手段,因此其核算不夠嚴密,業務透明度差,而且由于目前主要采用單式記賬法進行核算,造成表外業務的計量不夠準確,尤其是其風險和收益的配比無法按照傳統的表內計量方法確定。
二、表外業務分析
表外業務與表內業務根本不同,在于它不需要通過占用資金和付出高額成本就可以為金融企業帶來穩定的收益。但由于大部分表外業務是以金融企業信用為支付的保證,其潛在風險遠遠大于傳統的表內業務。同時,由于表外業務核算的局限性,其風險的準確計量比較困難,而且對于表外業務來說,只要嚴格控制住風險,就有可觀的收益。因此,表外業務管理和分析的重點應當放在對其風險的評估和量化上。
(一)表外業務風險的計量和分析
在評估表外業務的風險方面,巴塞爾委員會采用了一種適用性較強的綜合方法來加以處理。即把表外業務量發生額與風險信用折算系數相乘得出相當于表內業務的信用量A;然后根據債務人的身份確定對應哪一類風險權重B;A、B相乘,得出最后的表外業務風險資產。
根據上述原理,可以認為:表外業務由正常轉變為風險或損失其實是一個由表外向表內轉化的過程。即表外業務在未形成風險或損失時,對金融企業而言是或有事項,而這種或有事項一旦形成風險或損失,則應由表外核算轉為表內核算。例如,銀行為客戶辦理信用證或擔保業務,在正常情況下,銀行只需要在表外科目中反映,只有收取的手續費收入才入表內科目核算。而當信用證或擔保到期形成風險,銀行需要墊款時,就需要在表內反映。表外業務轉化為表內業務的系數永遠小于或等于1;表外業務風險的評價,可以通過可能轉化為表內事項的表外業務余額占表外業務總額的比例反映。部分表外業務是有擔保的,例如,開出承兌匯票,如果客戶交納65%的保證金或等值抵押物,那么金融企業最多損失該匯票面值的25%,也可以說,金融企業開出承兌匯票的轉化系數最大時為35%,因此可以認為該筆表外業務的風險系數為35%。如果該筆業務的保證金為0,那么其風險系數為100%。按照這種方式對所有表外業務進行加權平均,可以得出總體的表外業務量化的風險指標,通過對該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對金融企業表外業務風險程度有一個比較客觀、量化的評價。
(二)表外業務收益的分析
表外業務的計量主要是通過表外科目反映,其產生的收益主要在中間業務收入項目中核算。由于表外業務的收入主要是以手續費的方式收取,與貸款、拆放等資產類業務的利息計算不同,它與業務發生額之間的配比關系很不清晰,因此,按照收入與資產余額相比計算收入率的方法是非常不科學的,只能通過中間業務的絕對額變化,或通過中間業務收入的增幅與相關表外業務的增幅之間的動態比率對表外業務的收入情況進行分析。
三、表外業務風險成因
由于表外業務提供的是非資金金融業務,在大多數情況下,金融機構只是充當為客戶提供保證和規避風險的中介,會計核算大多采用單式記賬法,核算不夠嚴密,且表外業務大多以金融機構的信用作為信用支付保證,其潛在風險遠遠大于表內業務,主要風險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及經營風險。信用風險是指業務對象由于主、客觀原因不履行合約而使銀行在表外業務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利率、匯率的變動而使銀行在表外業務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在互換交易、期權交易、貸款承諾及遠期利率協議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銀行會經常面臨這種風險,如貸款承諾協議,若市場利率在協議期間上升,銀行的資金成本就會提高,而借款人仍可按照固定利率獲得貸款,這將會使銀行收益下降或承擔虧損;再如固定利率的票據發行便利業務,銀行會面臨市場利率上升、票據發行價格下跌的風險。法律風險是指銀行在表外業務中由于對國內外法律了解不足或認識上存在偏差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通常國內外對表外業務法律的修改及各國法律的協調跟不上銀行表外業務特別是金融衍生產品發展的步伐,因此,某些表外業務合約及其參與者的法律地位往往不明確,其合法性難以得到保證。表外業務的經營風險是由于銀行內部經營管理及法規制度不健全而使表外業務遭受人為損失的可能性。最經常發生的是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由于銀行過度使用激勵機制,致使交易員越權交易等給銀行經營造成損失的情況。如許多銀行把交易員的業績與收入掛鉤,交易員為了增加收入,會不自覺地擴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和價格限度,這無疑增大了風險系數。
四、表外業務風險防范建議
金融企業可針對每一種表外業務的重要風險點,制定出詳細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和限制,對容易出現風險的環節進行重點防范,從基本制度上,保證表外業務經營活動的安全性。而各個經辦部門則必須根據上級行的授權,嚴格按照操作手冊所規定的程序,辦理各類中間業務,稽核審計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應根據操作手冊對其進行檢查、監督。
加強表外業務風險的基礎性管理,是商業銀行完善表外業務風險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堅持對客戶的信用評估制度,對較長期限的貸款擔保和承諾,應定期(三個月、半年或一年)重新協商合同有關條款,以減少信用風險;制定保護性條款,堅持審核授權買賣的證據,要求對方支付保證金,或提供抵押、反擔保等;合理確定和調整表外業務的收費標準,商業銀行可按客戶的信用等級與業務的風險系數收取傭金,例如,按照備用信用證的期限長短、金額大小、企業的信譽程度,確定不同的收費率,通過同業公會的協調,規范競爭,制止各種亂收費、亂降價甚至不收費的惡性競爭行為;重視前臺交易和后臺管理的結合。金融企業表外業務的管理人員,不但要管好前臺交易,也要加強對后臺的結算、報告系統的管理,強化管理、交易、清算三分離體系。
金融企業可借鑒國外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新技術,最大限度地防范和管理表外業務風險,建立風險的電腦控制系統。跨國銀行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經驗,跨國銀行進行全球管理的關鍵,是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和控制系統,表外業務(尤其是金融衍生品業務)由于不在財務報表上反映,更是跨國銀行信息和控制系統的重點。該系統一般包括日常監測系統、電腦信息與決策系統,通過數學模型分析,向高級管理層和決策層提供市場的最新變化、最新技術和產品信息,幫助其分析市場趨勢,決定資本額、止虧限額和流動性限額。金融企業可以進行資產組合管理,通過資產組合多樣化來分散表外業務的風險,以通過某種資產的盈利來抵補另一種資產的虧損而取得整體盈利,擁有的資產組合越多,則風險越小。
【參考文獻】
1、新制度在會計確認、計量方面有所突破
其表現在:(1)明確了金融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和一般原則。會計假設和一般原則是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前提條件,比如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等是企業確認費用的前提條件,歷史成本原則是企業對資產、負債進行計價的前提條件。(2)對資產、負債、收入等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概念框架的重構是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比如新制度對資產的重新定義,成為將開辦費用、待處理財產損失、資產減值等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項目排除在企業資產之外的理論依據。事實上縱觀通篇新制度,大多數的條款是關于如何進行會計確認、計量的規定,其次是關于如何對外進行信息披露的規定,而對會計記錄方面的規定則基本沒有涉及。會計記錄方面的規定留待與會計制度配套的分行業會計核算辦法來解決。
2、新制度采取了更加穩健的會計政策
(1)對朝末資產的計價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要求對不實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新制度第四十五條規定:“金融企業應該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檢查,根據謹慎性原則,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睉獮橹嬏釡p值準備的資產包括:短期投資、應收款項、各項貸款、抵債資產、長期投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涉及金融企業的各種主要資產。提前確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充分體現了穩健主義思想。
(2)對與或有事項相關的或有損失和預計負債予以確認并充分披露,而對或有資產一般不予確認。根據會計的實現原則,當期沒有實現的業務或事項就不能在當期確認。按此原則,各種擔保業務、未決訴訟、貸款承諾、銀行承兌匯票等依賴未來事項證明的或有事項,以及未履行或處于履行過程中的衍生金融工具,都不具備確認條件,因而都屬于表外業務。表外業務雖然尚未實現,但給企業帶來極大的潛在風險,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由于通常只需要5%-20%的保證金就能完成交易,其風險放大作用就更加明顯,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即是一個明證。“以衍生金融工具為代表的表外業務是一把‘雙刃劍’,經營得好會帶來較高收益,否則會蒙受巨額損失?!?劉玉廷,2001)因此,對與或有事項相關的或有損失和預計負債予以確認和披露,是金融企業預防風險的一項重要措施,有關規定在第一百二十五至一百三十一條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3)對收入確認采取更嚴格的標準。第八十四條規定:“金融企業提供金融產品服務取得收入,應當在以下條件均能滿足時予以確認:①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②收入的金融能夠可靠地計量”。這一條說明,如果有證據表明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不能流人企業或者收入的金額不能可靠地計量,企業就不能在當期確認該項收入。因此,第八十五條進一步規定:“(金融企業)發放貸款到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應計利息停止計人當期利息收入,納入表外核算;已計提的貸款應收利息,在貸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應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沖減原已計人損益的利息收入,轉作表外核算。”(4)允許企業自主決定計提壞賬準備和貸款損失準備的范圍、方法、比例,簡化環賬(呆賬)核銷的審批程序,解決了準備金不足、壞賬(呆賬)長期掛賬、資產不實的問題。壞賬準備、貸款損失準備的提取和環賬、呆賬的核銷是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新制度對此作了改進。第四十七條規定:“金融企業應當在期末分析各項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并預計可能產生的壞賬損失,計提壞賬準備。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由金融企業自行決定。金融企業應當制定計提壞帳準備的政策,明確計提準備的范圍、計提方法、賬齡的劃分和提取比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對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貸款、長期投資等,根據金融企業的管理權限,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行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準作為資產損失,沖銷已提取的相關資產減值準備?!?/p>
(5)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處理體現了穩健性原則。第六十九條規定:“如果某項固定資產的購建發生非正常中斷,并且中斷時間超過3個月,應當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其中斷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不計入所構建的固定資產成本,將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p>
此外,允許企業對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法,將無形資產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用、工資、借款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攤銷期限的選擇等方面的規定,都是穩健性原則的具體運用。
3、新制度體現了統一性與靈活性的結合
新制度的統一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與《企業會計制度》統一。兩個制度在基本原則、基本概念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對多數業務的核算原理也基本相同。二是在金融企業之間的統一。新制度不再區分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制定不同的會計制度,而是制定統一的制度框架,對各類金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報告都有規范作用。
在努力實現統一性的同時,新制度保持了必要的靈活性。從橫向上看,考慮到金融企業同一般企業在經營性質上的差異,新制度沒有照搬《企業會計制度》,而是吸取了其原則、概念、基本體系等可取內容,并結合金融企業的業務特點重新制定了有關規定;考慮到不同金融企業之間經營性質上的差異,新制度針對各類金融企業有不同的規定。如第七十八條規定:“金融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從事存貸款業務的金融企業計提的一般準備、從事保險業務的金融企業計提的總準備金、從事證券業務的金融企業計提的一般風險準備、以及從事信托業務的金融企業計提的信托賠償準備也是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這一規定既指明了金融企業同一般企業在所有者權益構成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也表明不同金融企業在所有者權益構成方面的不同。從縱向上看,新制度的許多規定比老制度靈活,增加了企業自。比如環賬(呆賬)政策、固定資產折舊政策、所得稅政策等首由企業自行確定。
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已經有目共睹。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群體,在經濟改革初期還僅僅作為一個補充成為出現在國民經濟序列當中。在相關職能部門和決策部門的金融管理過程中,對這一群體的忽視,甚至遏制使他們遭受著長期的不公平的金融服務和待遇。目前,我國的民營企業在金融管理方面仍然面臨很大的融資瓶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融資渠道的單一。目前銀行貸款是民營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當然也有一些民營上市公司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資金。但是這畢竟是少數,民營企業由于自身先天條件不成熟和基礎薄弱的劣勢,使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長期處于緩慢發展狀態。而且這部分企業從數量上來看也大都是中小型企業。當前制約民營企業成長壯大的一個重要瓶頸便是融資渠道的單一性。企業除了銀行之外,很少能在其他渠道獲得有效額資金支持。而銀行處于自身利益和風險的考慮,又對中小型的民營企業制定了嚴格的貸款審批條件,審批嚴,放款慢等現象的存在使得民營企業在這一融資渠道中處境艱難。
(2)中小金融機構也不能滿足民營企業的金融需求。針對大型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不能有效滿足民營企業金融需求的客觀現實,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產生了一些專門針對中小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機構。這些中小金融機構在誕生之處曾經對民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這個角度上來講,這些金融機構也存在光明的發展前景。但是在他們的發展過程當中又出現了向大型金融機構靠攏的現象。實際上,他們對中小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正在逐步減小。
(3)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也十分有限。在我國廣大的地方市場中也存在一些面向中小型民營經濟的金融機構,例如農村信用社。但是這些地方性金融服務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通常不是十分完善,實際運營資本難以滿足廣大民營企業的需求。他們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起適合市場需求的統一集中的管理體制。
2加強民營企業的金融管理的政策建議
(1)民營企業自身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在內部管理中還沒有建立基本的操作規范和人員崗位設置,因此造成企業在生產運作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資源整合不力,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這無形中也就增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同時也是導致資金不能有效利用的一個重要根源。為此廣大民營企業應當從內部成本控制的角度來降低自身的金融需求。
(2)根據市場需求狀況適當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產品結構實際上就是創新產品樣式的一個過程。由于民營經濟的生存都有一個根基。這個根基是保證他們利潤空間和盈利能力的核心。因此,很多民營企業在自己的優勢業務領域會不遺余力的加大投入,生產大量的同質產品,造成成本的擠壓不說,也導致這些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大大下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不穩定因素和不可控風險越來越多,企業若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會面臨更大的風險,同時也產生更大的資金壓力。為此企業應當在當前運轉良好的情況下,適當的調整當前的產品機構。生產和制造出適應未來市場競爭的各種不同類型的產品。這樣,當一種產品因外界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就能啟動另外一種產品的生產運營機制,大大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分散了的經營模式有利于堅強企業的金融壓力和金融風險。也是提升企業金融管理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1原料管理
染整企業紡織品的生產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助劑的使用,它是產品的質量保證,也是染廠的基礎物質,所以,對助劑質量進行嚴格把關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有關人員一定要確保染助劑入場前的質量達到企業的質量標準。對每種染助劑留樣并檢測,和標準染助劑進行仔細對比,對新染料的試驗報告進行詳細對比;對助劑進行含固量和pH值的測試并做記錄,對一些危險性比較大的需要進行專門存放。染料和助劑需要進行分開存放,避免兩者混合;控制好保管原料廠房的溫度,避免受潮。對染料的日期和批號要分開存放。水質在很大程度上對原料的影響較大,要定期進行pH值和硬度的檢測。
1.2技術管理
染整企業在技術管理中可以看作是配方工藝的嚴格管理,也相當于SOP管理。對每臺設備、每個人員操作和每個工藝流程都需要有嚴格的操作要求,比如企業化驗室的工作要做到嚴格規范,它就相當于一個小小的染廠一樣,必須要對每個細小的環節進行分析和規范,生產現場需要把化驗室內的配方放大到百萬倍,如果出現錯誤對現場的生產將會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炇以趯徔椘愤M行復色時需要使用同批染助劑和同式布匹,坯布精練在小樣缸內進行完成,因此,化驗室需要對布匹進行必要的檢測環節,包括織物原料成分、單位面積質量和經緯密度等,在檢測時需要把質量深入精確。還應當對完成的布匹做精確的白度測試,必須要保證白度和復色一致,不同批號的坯布需要對復色另行精做。大貨染色之前必須要做的環節就是復色,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復色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因為在進行復色過程中,人員、設備和染助劑的批號不一致,很大程度上會導致批號不同的布匹有很大差別的染色配方,這時工作人員需要引起重視,如果出現色光有很大偏差時需要立即把這兩個不同批號的布匹進行并缸染色。很多情況下是由于打色人員的操作手法問題所導致色差,這就需要對人員進行有針對性操作手法的練習和測試?;炇胰疽号葜疲喝疽号葜埔灿凶陨淼挠行?,活性染料一般在24小時,分散染料一般在48小時,必須要在保持攪拌的前提下。很多比較鮮艷顏色的有效期相對比較短,特別是熒光染料生命周期比較短;生命周期比較長的是深暗顏色染料。對棉織物進行染色時,需要提高顏色成功幾率,最好是一次成功,染前處理尤為重要。如果前處理不當,比如白度不夠、顏色不鮮艷和無洗干凈等情況,會造成非常大的嚴重后果。所以在進行染色時,前期一定要在化驗室做好必要的實驗準備。對滌綸織物進行染色時,坯定尤為重要。溫度在染料中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影響,一些染色不均勻的主要原因是熱處理不均勻。
1.3設備管理
在進行染整企業的管理中,最主要的是質量保證,對質量管理需要通過真實的生產數據,數據的生成又是通過計量器和儀表進行計算。如果沒有必要的計量工具就得不到真實、可靠的數據。所以,化驗室和現場中一切的計量工具和設備都需要進行準確的數據記錄,通過數據對設備和工具進行定期修正和校對?;炇抑杏泻芏嗖煌O備需要進行校對和管理,比如,自動滴料機的誤差需要控制在規定范圍內、電子天平要十分準確、染杯要進行不同區分、測色儀要日常進行維護管理和現場定型機中的溫度、車速的正常均勻等,對此管理人員需要進行列表管理和定時保養,出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修理,以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設備日常運行過程中會出現原料的滴漏現象,浪費的原料,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所以,日常生產中需要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管理,特別是一些大型設備,需要定期檢查和維修,這很多程度上能夠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為企業降低成本。政府明確規定,企業的泄漏率不能超過0.2%,,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很多領導對多處泄漏情況沒有進行嚴格處理,浪費現象隨處可見,所以,在培養人員節能減排意識的基礎上,還需要降低設備的泄漏點。
1.4制度管理
染整企業要加大制度管理,制度是使企業規范運行的有利保障,企業制度最重要內容是6S管理的制定和實施。6S管理指的是生產環境的清潔、整理、素養和安全。如果人員做好這些清潔工作就可以從根本上治理好滴漏現象,并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車間內的一些環節的查詢,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大大降低車間人員損傷,改善良好工作環境。對質量和消耗指標進行確定,然后向職工進行宣傳了解,使職工明白自身肩負的責任。制度管理在染整企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般分為以下五類:一是染助劑管理控制;二是后整理管理控制;三是化驗室管理控制;四是品管管理控制;五是染色車間管控。在進行浸染生產時,需要進行適時調度,以保證不同類型產品的加工時間和順序,達到預期的生產目標。由于染缸采用的是柔性生產線,能夠對任何一種浸染產品進行加工,但是在不同之間相互進行切換時,需要保證每個產品的染色質量,應當在對產品進行加工之前對染缸進行必要清洗。浸染產品在進行切換時會有一定的生產切換成本,其中包括了切換費用和時間。在進行切換時,由于顏色之間的影響有所不同,在進行不同類型切換時,切換所產生的成本也有很大差別。
1.5人員管理
紡織染整企業主要以生產型為主,由于勞動強度比較大,工作環境也比較差,導致了企業內部職工的流動性很大,由于人才的不斷流失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要想留住職工,就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采用公平的績效考核來對每位職工進行獎勵,這樣不但可以留住職工,而且還提高了職工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使企業得到快速發展。把生產產量和質量作為績效考指標,通過讓職工完成標準的產量和質量來達到提高生產質量的目的。進行績效考核應當由企業中的總經理進行負責,進行考核的對象是全企業職工和一些管理人員。定期對生產產量和產品質量進行考核,每月進行階段考核總結,一年獎勵一次。對完成生產指標的職工或者小組按照績效考核的標準進行現金獎勵,對沒有完成指標的職工或者小組需要按照績效考核標準扣除獎金。每月初對生產產量和質量進行制定,對沒有完成任務需要進行反思和情況的分析,最后制定出解決辦法。在職工中培養有未來遠見的領導,讓一線員工有通過表現進行升級的機會,從領班開始做起,逐漸培養。從領班中總結對企業發展的有利和無利因素,以此更好的表現自己,能夠站在為企業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事務之內的工作,規劃工作在整個生產中的配合作用。
二、結束語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外向出口日益面臨嚴峻壓力。與此同時,國內經濟發展速度雖然并不算慢,但國內宏觀經濟形勢仍然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在此情形之下,政府和各大國有銀行紛紛出臺了信貸緊縮政策,借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帶來的融資風險,由此導致廣大中小企業業已存在的融資形勢更顯嚴峻。我國金融機構和民間財團,尤其是各大國有商業銀行早就意識到中小企業貸款業務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政府出于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考慮,也需要引導、扶持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并希望通過金融創新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借以提升中小企業的技術層次,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有鑒于此,各大商業銀行已經推出了一些金融創新產品,如與大型物流企業合作,以中小企業存貨質押貸款、以賬款質押貸款以及預付賬款融資業務等,并在此基礎上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國內金融機構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出臺的金融創新產品也的確收到了明顯效果,但對于從根本上緩解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仍然只是杯水車薪。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并非中國所特有,很多發達國家在工業化發展的特定階段都曾出現過類似問題。因此,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顯然有著現代化進程中必然出現的某些共性因素。然而,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卻在于我國特有的金融體制及其資源配置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基本實現了對除資金以外的各種生產要素的市場配置,但卻通過對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度管控對金融體系實行國家壟斷。于是,國有壟斷的金融體系與中小企業融資需要之間一直存在強烈沖突。加之,我國的中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技術落后,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既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也沒有完整的財務管理體系,甚至一般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銀行不傾向于為中小企業貸款也就無可厚非了??梢哉f,中小企業出現融資難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是企業資本運轉的規律使然,也有政府管制金融的宏觀背景,還有企業自身的經營問題,總結起來,約有如下數點。
第一,我國的金融管制限制了資金的市場化流通,導致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不健全。從根源上講,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是由我國比較嚴格的金融管控造成的。在現有金融體制下,我國貨幣市場上的貨幣利率并沒有反映實際的供求關系,而實際起作用的是由政府制定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場利率,造成國有大中型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資金,壟斷了有限的金融資源。同時,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卻難以有效滿足。此外,我國的國有金融機構基本壟斷了資本市場,非公有制金融機構的發展既面臨制度困境,也難以在高度壟斷的資本市場中求得發展,導致中小企業融資不僅渠道狹窄,而且成本很高,甚至超過了規模和實力遠較中小企業為強的國有企業。
第二,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既難以實現供需對接,也推高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通過信息分析進行風險評估是一切金融行為的必備步驟。同時,信息不對稱也廣泛存在于企業與銀行的融資活動之中。中小企業對自身的經營現狀和發展潛力可謂了如指掌,而銀行則很難通過外部渠道對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產權結構、經營現狀和發展趨勢等信息進行了解。如此,在銀行與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中,中小企業具有信息優勢,而銀行也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地位,銀行因而會通過抬高中小企業的貸款門檻來降低貸款風險。在中小企業與銀行信息不對稱的情狀之下,中小企業即便能夠從銀行獲得貸款,其成本往往也會較國有企業高。因為,銀行在信息不對稱而無法對貸款風險做出有效評估的情況下,往往會通過增加資產抵押和提升貸款利率來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第三,我國金融結構以及中小企業的自身情況也是中小企業出現融資難題的重要根源。每個國家的金融結構設置都要服從于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我國,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的公有制經濟是國家金融體系優先扶持和保障的基本對象,因而對中小企業融資相對不利。我國的國有銀行壟斷了絕大部分金融資源,非公有制銀行及中小銀行貨幣資源有限。近年來,國有金融機構雖基本完成了市場化和公司化改造,但仍未能改變其壟斷地位,主要服務于國有企業,而廣大中小企業則始終處于金融資源分配的邊緣位置。另外,中小企業壽命較短,旋生旋滅,自身經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其經營管理落后,財務報表殘缺不全,產權歸屬紊亂,信用等級較低,也沒有合適的抵押擔保。中小企業的特點、經營現狀與發展潛力等自身因素也是導致中小企業陷入融資困境的重要根源。
二、金融創新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中的效能
(一)金融產品創新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新性融資渠道
無論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還是民間融資的合法化,都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并有力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當前,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顯著增加,居民手中的閑置資金存量極大。然而,傳統的居民儲蓄存款收益很低。因此,將居民手中的大量閑置資金通過合法的路徑集中起來,既可以有效拓展我國的金融資源社會基礎,也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加寬裕的金融資源。實現民間融資的合法化,如批準設立小額借貸股份有限公司,為民間社會資本與中小企業之間架設一條合法的融資紐帶,既能為社會資本進入金融體系提供一條合法路徑,也可為中小企業在傳統的銀行融資外提供了一條額外選項。
(二)金融業務創新可以簡化中小企業貸款審批流程,有效壓縮貸款時間
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融資,程序復雜,周期過長,無奈之下,只好對銀行貸款退避三舍。銀行作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的傳統途徑,可以將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納入金融服務創新之中,通過引進先進的金融設備和專業的金融人才,為中小企業融資成立專門的審批團隊,提高貸款融資的審批效率,有效縮短中小企業融資的時間周期。另外,民間社會資本合法化和金融化后,非公有制的民間金融機構和廣大中小銀行,其主要業務對象便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些機構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現狀和發展潛力進行及時而準確的風險評估,并通過嚴格的業務流程和高效的審批途徑,極大簡化中小企業的貸款審批,并大大縮短其融資周期。
(三)金融產品創新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創新貸款形式
傳統上,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一般只有抵押貸款和信用借款兩種形式。而中小企業既無銀行方便管理的固定資產予以抵押,也無法在信用等級和信貸道德上給予銀行以充足保證,由此導致銀行因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過大而不予放貸。通過金融創新,銀行可以以貿易融資、物流庫存抵押、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和預收賬款融資等創新形式,靈活處理中小企業的融資抵押和信用等級問題,在盡量分散和化解貸款風險的前提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創新性融資路徑。對于民間合法融資渠道,則可以根據中小企業的資產情況和社會信譽,采取更為靈活的融資路徑,通過創新抵押、中介擔保等形式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雙方都能接受的融資方案。
三、通過金融創新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路徑
(一)為中小企業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各大商業銀行可以在充分整合現有金融資源的基礎之上,通過發行理財基金、政府債券等創新性理財產品,盡可能多的吸納社會閑散資金,擴大可貸資金規模,設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專門機構。如可在中小企業相對集中的產業園區開設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性質的分支機構、以服務中小企業為主要業務的特色支行,可在各商業銀行總部或綜合部門分設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營銷部門,甚至可以考慮到中小企業數量密集而金融服務相對空白的鄉鎮開設鄉鎮支行和信貸公司。以銀行的機構創新、組織創新和業務創新為中小企業提供多層次、立體化和多途徑的信貸服務。
(二)放寬民間金融,允許民間融資合法存在,同時加強監管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顯著增加,居民手中積聚了大量閑散資金,如何將這些資金集中起來并與中小企業建立起信息關聯,成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出路。政府可以改變過去嚴格管控民間金融的做法,放寬民間金融,允許民間資本成立中小銀行以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中小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民間私人銀行規模較小,運轉靈活,資金來源廣泛,對當地中小企業的運營現狀和信用狀況等各方面信息比較了解,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與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可以更好的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此外,民間私人銀行還可以根據風險評估靈活確定貸款利率,形成價格優勢,從而有效豐富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以市場化方式破解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窄的既有局面。
(三)通過成立融資擔保機構,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方式
中小企業融資一般采用抵押擔保和信用借貸兩種方式。中小企業既沒有銀行喜愛的固定資產以提供有效質押,其信用道德也難以在銀行的等級評定中取得較高認可,成為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瓶頸因素。因此,無論銀行還是民間私人金融機構,都可以通過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擔保取得質押標的。政府可以鼓勵有條件、有資質的金融機構成立融資擔保公司或在銀行成立相關的附屬擔保公司,在中小企業與銀行的借貸關系之間充當中介和擔保人的角色,以自身的專業服務,分擔和化解銀行的貸款風險,有效提高貸款效率,同時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實現企業、擔保機構和銀行的三方互動與合作共贏。融資擔保機構還可以對中小企業進行金融拓展服務,以自身的理財優勢,對中小企業的資產結構提出優化建議,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財務制度,加強運營管理,通過中小企業業務的改善和經營的提升有效降低銀行的貸款風險。
(四)降低中小企業的上市門檻,通過資產證劵化實現中小企業的融資社會化
(一)體制性因素
(1)財政無力向國有企業注資。(2)過分倚重于銀行的投融資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直接融資從無到有,而且發展較快,但至今也未改變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格局。(3)國有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
(二)制度性原因
(1)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與趕超型發展戰略。(2)國家壟斷信貸制度與銀行主導型的融資制度。(3)經濟主體信用道德淪喪與社會信用環境惡化。(4)銀行體系缺失,規章制度不健全,信用基礎脆弱。
(三)其他因素
除了體制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加大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主要有(:1)企業經濟效益低下。(2)金融機構防范控制金融風險的意識差。金融機構缺乏風險意識,內部管理混亂,違規經營比較普遍。(3)金融機構粗放經營,管理疏松。此外,經濟結構失衡,金融法規不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缺乏法律手段的保障等。
二、防范與化解
(一)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按照黨的“十五大”報告的精神來進行。為使國有企業自主經營,就必須進一步明確國家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
(二)對國有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
我國國有銀行名義上具有法人地位,實際上卻無法人所必須具備的財產經營權,其經營活動也缺乏來自所有者的有效監督約束,以致出現“內部人控制”和不能回避政府干預的狀況,無法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改變這種現狀的根本途徑是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推進國有銀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即對國有銀行進行產權制度和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
(三)發展資本市場,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
發展資本市場,拓寬投融資渠道,有利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居民也可以直接將結余貨幣的一部分用于投資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對銀行的高債權。
(四)弘揚適應市場經濟的信用道德觀念
良好的信用環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與金融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重新培養全民的信用道德觀念,優化信用環境,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基礎。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