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科普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深入開展“星級”創建活動,學(協)會工作質量明顯提高
繼2005年開展“星級”學(協)會創建活動后,今年,各學(協)會把創建活動作為自身建設的主要抓手,以創建為紐帶,不斷拉高工作起點,提高工作質量。區財會學會繼續推進“五好”分會評比活動(五好即一是組織建設加強、學組活動開展好,二是繼續教育深入、會員素質提高好,三是愛崗敬業顯著、服務經濟成效好,四是誠實守信廉潔、財會人員信譽好,五是維護合法權益、會員之家建設好。),組織8個分會開展明爭暗賽、爭先創優活動。活動有計劃、有目標、有檢查、有評比,很有成效,既受到廣大會員的歡迎,又得到財政局的充分肯定。區監察學會結合反腐倡廉工作,在廣大會員爭當學習型會員的活動,引導、組織廣大會員學理論、學業務、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以調研為基礎,以探索新形勢新時期新階段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徑新方法為主旨,帶動廣大會員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取得很好的實效。區醫藥學會在創建活動中,以會員中的志愿者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有檢查,活動開展很扎扎實實、并朝著經?;?、制度化的方向發展。區農林學會在創建活動中,以服務“三農”為方向為重點,年初工作有計劃,每月工作有安排,主要工作有專人負責,主要活動常年不斷,主要會員有定向職責,并且投入較多的資金,創建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區桃農學會針對面廣量多的桃農急需技術服務的情況,把創建的工作落實到為桃農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種服務上,深受桃農歡迎。區青少年輔導員協會在創建中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科普活動為載體,組織廣大中小學生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成效顯著。區環境科學學會、區計量學會、區蔬菜協會等學會在創建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較好的成效??傮w上看,2006年學會工作的活力增強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提高了,學會建設得到明顯加強。
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廣泛深入
(一)全方位大力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全民科技素質
科普宣傳也是學會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區科協的組織和統一部署下,各學會積極組織專家深入農村開展了服務“三農”、區第五屆“雙科周”和“9·17”全國科普日活動,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一是區科協組織區農林學會、醫藥學會、環科學會等學會,攜帶各類科普資料,充分利用廟會、集市,開展了一系列的科普下鄉服務活動,先后在堰橋、陽山、玉祁、洛社等鎮開展科普集市活動。參與科技人員達100多名,共計發放各類科普資料2萬余份。區農林學會還專門組織農業科技人員編寫了“水蜜桃無公害生產技術”、“水蜜桃全年病蟲害防治日歷”等技術資料,受到廣大桃農的熱烈歡迎。
二是“雙科周”期間,各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結合自己的業務編寫了相關科普資料,撰寫了有關科技論文,舉辦了不同規模和多層次的學術研討會、科技報告會和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宣傳櫥窗、科普畫廊、宣傳標語、橫幅和科普宣傳車等載體,以講座、板報、科普掛圖、開培訓班、外出參觀、志愿服務等形式強化科普宣傳,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三是“9·17”全國科普日期間,各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共拉出橫幅10多條,獲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應。此外,區科協帶領區醫藥學會等單位送科普進社區,在堰橋鎮新惠苑小區擺攤設點,為小區居民送上了一份豐盛的科普大餐。
(二)各學會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穩步推進科經結合
惠山區科協組織各學會投入經濟建設主戰場,充分發揮學會作用,做好“金橋工程”和“廠會協作”工作。各學會(協會、研究會)通過組織牽線搭橋、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多種形式,幫助民營企業推進技術進步,使這項工作逐步向科學化、正常化、規范化和成效化的方向發展。今年的“金橋工程”、“廠會協作”工作,以“百名科技專家‘民企’行”為主題,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度惠山區共實施“金橋工程”項目16項,其中區級學會完成7項,如惠山區環科學會與石塘灣綜合污水處理廠和楊市污水處理廠的協作項目;共組織驗收了“廠會協作”項目14項,其中區級學會完成4項,如惠山區農林學會和江蘇農科院的水蜜桃全園套袋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等。這些項目的實施,加快了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促進了我區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顯著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學會工作的重點。為培養中小學生的科普觀念、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2006年區科協會同區教育局和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做了大量工作。聯合下發了《關于參加第十七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小學生(江蘇地區)“金鑰匙”科技競賽的通知》(惠教發[2006]29號),積極組織全區中小學生參加省、市“金鑰匙”科技競賽活動,據統計,全區共有24所中小學參加競賽活動,參加人數達6584人。在中小學科技創新大賽和科技小制作比賽中,共有8587人參加;在科學小論文競賽,參加人數達5688人。今年四五月間,區科協還會同其他部門聯合舉辦了一次科普征文比賽活動,組織全區中小學生參加,其中有1000多名學生撰寫了征文,其中,53名學生和20名指導老師獲獎。全區各校特別是省錫中等學??破栈顒迂S富多彩,成效顯著。據統計,全區各校組織科普講座13次,參加人數11713人;組織科普知識競賽8場,參加人數達4052人;有2所學校舉辦科普圖片展覽;4所學校建立科普網站或氣象站;各校還普遍開展網上讀書活動。陽山中心小學顧芳老師榮獲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洛社初中、天一實驗小學參加了無錫市科技實驗學校的評比。
此外,為了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區科協今年還舉行了向部分小學贈送科普圖書活動(送科普圖書進校園活動),向天一實驗小學、陽山中心小學、錢橋中心小學、前洲中心小學等學校分別贈送了一批科普圖書,為廣大小學生送去了“精神食糧”,先后贈送了價值近萬元的科普圖書4000余冊。
三、推動學術交流活動,成效顯著
(一)技術培訓富有成效。各區屬學會圍繞本單位的中心工作,大力開展技術培訓,舉辦各種培訓班110余次,14000多人得到了培訓。土地、質監、醫藥、質量、桃農、蔬菜、紀監、農林、環境等學會今年開辦的培訓班最少的3期,最多的達30多期。區財會學會常年辦班不斷,累計培訓達9000多人次;區農林學會今年共辦班30多期,培訓人數達2500多人次;區蔬菜協會今年共辦班9期,累計培訓菜農600多人次;區醫藥學會還舉辦了婦產科和中西醫結合等學習班,邀請江蘇省人民醫院教授來授課,有120多名醫務人員參加了聽講。
(二)學術交流有聲有色。各學會結合實際,舉辦了一些綜合性的學術交流活動,以進一步提高學術層次,擴大學術活動的影響力和受益面。區醫藥學會僅在本年度的年會上,收到學術論文35篇,其中,10篇優秀論文進行了大會交流。區紀律監察學會收到學術論文近30多篇,并計劃再出一本學術專著。區農林學會定期開展學術研討,專人專題交流,今年收到論文近50篇;區環境學會結合實際工作開展學術研討,收到論文17篇,區財政會計學會第一分會舉辦了學術研討會,有10篇論文進行了大會交流。區水利農機學會、質監學會和土地學會等單位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搞得有聲有色。今年來各區屬學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26場次,1260多人參與了學術交流?;萆絽^科協把學術交流作為一項基礎工作來抓,全年組織各學會舉行學術交流130余次,有10000多人參加,交流學術論文1200余篇。學會舉辦各種咨詢活動160余次,有20萬人次進行了咨詢。今年5月雙科周期間,區科協會同環保局、科技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以“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美好家園”和“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為主題的優秀科技論文征集評選活動,本次活動共收到論文推薦稿264篇,共評出一等獎3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10篇和提名獎30篇,并將獲獎作品結集出版,書名為《創造未來——惠山區科普論文集錦》,各學會所推薦的論文在評選中都獲得了好成績。
四、加強學會組織建設,真抓實干
(一)強化組織力量。學會組織建設是做好學會工作的基礎,惠山區科協十分注重學會的基礎建設和組織建設。在區科協的指導下,區農林學會等單位順利換屆,區紀律監察學會、區微循環學會、區鴨業協會相繼成立,另有區花卉苗木和鱖魚2個協會尚在籌建中。此外,各學會通過換屆選舉、爭取經費支持、成立分會、學會小組等形式,大力發展會員,2006年度共發展會員3000多名?;萆絽^蔬菜協會為幫助解決菜農銷售難的問題,專門召開了二次農企對接座談會,6戶蔬菜大戶與華順公司正式簽訂了定單,年銷售蔬菜達200噸,發展會員100多名。
(二)狠抓制度建設。為了確保區科協的工作能夠不斷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保障創建工作順利進行,在組織開展常規性工作之外,著力加強制度建設,狠抓各項工作的規范化。區科協除定期召開辦公會和有關會議外,著力抓好各學會(協會、研究會)每季度的工作例會。從今年一季度起,每季度召集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負責人參加工作例會,通報區創建工作情況、部署下階段主要工作、各單位交流工作情況等,使學會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規范化邁進。
(三)明確考核機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求,今年區科協繼續在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中開展創建“星級”學會活動,該活動明確了學會年度工作中的十幾項硬性指標,豐富了學會工作的內容,對學會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區財政會計學會、區醫藥學會、區環境科學學會、區水利農機學會和土地學會等學會依據創建標準,都積極開展了“星級”學會的創建活動。
2007年整體工作思路
一是圍繞科普創建目標,著力開展科普創建活動。
2007年是我區創建“全國科普示范區”的正式啟動之年,區科協學會工作將繼續圍繞創建目標,來策劃和組織落實各項工作,努力與創建工作相銜接。要按照創建要求,一方面深入開展“星級”學會的創建工作,繼續拉高起點,提高標準,以“星級”創建促科普創建。一方面從各自的實際出發,繼續開展好各種科普實踐和科普服務活動,以活動為抓手,大力擴大學會工作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學會工作效益。要按照今年印發的創建工作臺帳,做到任務、職責和考核要求三明確、三落實。
二是不斷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組織動員各學會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活動,促進學術交流活動進一步提高水平和質量,為實現“兩個率先”的目標提供智力支持。鼓勵支持學會舉辦學術研討、技術交流與高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展示相結合的展覽交流活動,配合會展經濟,發展科技會展業,努力打造活動品牌。
三是繼續發揮好為經濟建設架橋服務的作用。
發揮學會各自優勢,廣泛開展“金橋工程” 、“廠會協作”等活動,對上年度的對子和項目進行檢查驗收,并推動區科協會同區級學會聯合開展相關技術服務活動,選擇企業或重點選擇有關項目進行技術服務。
四是繼續加強完善學會組織建設。
2007年區科協將以改進和加強對學會組織和學會活動的管理為重點,推進管理工作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學會管理和服務工作水平。通過改進管理和加強服務,引導學會適應形勢發展和需要,加強學會基礎建設和能力建設。繼續實行星級學會評估指標體系評估工作。
一、堅守一個理念
我校的科技教育理念是“用科技教育筑起孩子們的精神家園”。校園就是科技的樂園,是孩子們享受教育,體驗美好人生的地方。學校強調普及,強調全員參與,全體師生都是快樂的參與者,自覺的行動者,自信的創新者,讓科技成為師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二、找準兩個定位
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的定位分為特征定位和發展定位。特征定位為“關注熱點,呵護生命”,發展定位為“省市科技教育示范學?!?。
三、打造三個平臺
科技節平臺。東周科技節定于每年11月份第一個星期舉行,為期半個月,全校師生參與。科技節前半段安排展示類項目,后半段安排比賽類項目。東周科技節活動內容包括六大系列:科幻繪畫、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論文和科技實踐活動、機器人和四模。
創新大賽平臺。創新大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項目有科幻繪畫、科技小發明、科技小論文和科技實踐活動、機器人和“四?!薄_x送優秀作品參加區級比賽,并組織師生觀摩市級、省級及全國科技創新比賽。
校外交流平臺。科技校外交流活動以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科技輔導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主要目標。充分利用省、市科普基地及基地科技特色學校資源,組織學校優秀科技活動團隊前往,認真學習別人的成熟做法和先進經驗。
四、建設四個陣地
課堂教學陣地。在課堂教學中,以科學課、綜合課、美術課、機器人教學課教學為主,以其他學科滲透科技教育為輔,結合校本課程《科技坊》《科幻夢》等進行教學。這些課程全部納入教學處的日常管理。
課外活動陣地。在課外活動中,各中隊都以科學教育的項目進行命名,每周三下午的第三節為科技活動課,并將科技教育與少先隊工作進行整合,在各中隊科技輔導員的指導下,積極引導全體學生全員參與科技教育活動。
社區活動陣地。每學期5月份、12月份各組織一次向社區宣傳科普知識、展示科技教育成果,學習社區科普做法,共同營造科技教育氛圍。
基地活動陣地。每學期組織一次全體學生外出參觀科普基地和綠色環保設施,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新能力。
五、搞好五個結合
科技教育與少先隊工作相結合。大隊制定科技教育呼號:“科技,科技,我生命的日記!”每周的科技教育活動集隊時,全體少先隊員要高呼這個口號。各中隊均以科技教育內容命名,如:機器人中隊、科幻繪畫中隊等等。各中隊要選擇自己最強的項目來命名自己的中隊。相同名稱可以附加序號來區分。大隊部每周對各中隊的科技教育活動進行巡查和反饋。
科技教育與各學科滲透相結合。各班除按學校課程設置科技教育課外,各學科均應滲透科技教育的知識和宣傳科學的精神。每學期兩次的教案檢查,滲透科技教育作為一項指標參與量化分評定。教學課評價同樣也有滲透科技教育這項指標。
科技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每周一組織學生參加清潔美化校園的勞動,在勞動中啟迪培養學生的科技思想;利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到基地進行勞動,讓學生了解農科知識;組織學生利用掌握的農科知識,培育高產優質的農作物,探索農業科學的新天地。
科技教育與社會調查相結合。關注社會熱點,保護環境,造福人類,是我們立足社會調查的基點。社會調查一是針對周邊社區的污染問題進行調查并提出解決的措施;二是針對周邊的資源進行了解,提出利用的有效方案。
科技教育與參觀活動相結合。每學期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一次,要求教師提醒學生留意并發現參觀物的科技信息,把發現的東西及啟迪到的思想用文字把她記錄下來,當作作業上交。
六、形成六大系列
科幻繪畫??苹美L畫是東周小學科技教育特色的龍頭項目。東周小學的科技教育,最早就是從科幻繪畫入手的,科幻繪畫在省市以及全國等各級大賽中取得傲人成績后,其它項目也跟著鋪開,從而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科技教育特色。科幻繪畫主陣地在美術課堂。
機器人。東周小學是深圳市機器人定點學校。建設機器人教室和機器人教學訓練場,開設機器人教學課,組織學生參加各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機器人比賽。機器人教學和比賽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四模?!八哪!卑ㄜ嚹?、空模、航模和建模。由于“四?!逼占奥矢?,而且容易,希望能夠通過四模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動腦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科技方面的興趣?!八哪!被顒又饕才旁诘诙n堂進行。
小發明。小發明的創意多數來自生活中的發現,因此我們想通過小發明讓學生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善于發現,善于創造,為今后的大發明奠基。
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指學生通過參加一些校外的實踐探索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學校把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當做社會實踐的重點。
科技小論文。學校規定語文教師是小論文的指導者??萍夹≌撐闹饕菍破罩R的介紹,如對生活用品或食品的介紹。科技小論文不要搞高深的東西。
七、制訂七個措施
普及教育。學??萍冀逃ㄟ^課程化的手段,使普及率最大化。教學課程化的做法包括每個年級開設科學課,體育安排三模訓練課,數學安排七巧板訓練課,美術引入科幻繪畫內容,語文安排小論文寫作,綜合課安排社會實踐活動,三年級以上開設機器人課程。
常態管理。學校注重對科技教育的常態管理,包括課程管理和活動管理都納入教學處的日常管理之中。每周由教學處負責把各班的科技教育開展情況記錄在檢查表中,匯總成反饋表,每學期期末統計各班的科技教育開展情況,納入各班、各科技特色中隊輔導老師的量化分,使科學教育真正成為師生全體參與的領域。
龍頭牽引??苹美L畫是本校科技教育的龍頭項目,以科幻繪畫為龍頭牽引機器人、“四?!?、小發明、小實踐、小論文的發展,是本??萍冀逃幕灸J健?/p>
激勵創新。通過集會對師生進行榮譽表彰,將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重大貢獻的師生事跡入選“東周小學科技教育展示廳”;選拔優秀師生參加省級、國家級等培訓和參加對外交流活動,這些行動為師生的科技創新注入了活力。
比賽檢閱。通過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和創新大賽檢閱師生的科技普及效果,選拔優秀選手參加校內外各個層面的比賽,如機器人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四?!北荣悺?萍脊澓蛣撔麓筚愂菣z閱學生科技素養和水平的重要平臺。
關鍵詞:農村小學;青少年科學教育;實踐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8-047-001
我們學校創建“小學科學教育辦學特色”源于上世紀末基礎教育辦學特色建設的熱潮。第一階段主要是教師輔導學生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活動,學校以此作為辦學特色創建的起點;第二階段主要是學校加強了科技教育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整合,滲透創新思想,培養創造性思維;近5年來,第三階段我們主要構建以科學教育為載體,以提升學生學習力為追求目標的辦學體系。辦學思想的內涵不斷豐富、升華,增強學?;盍Γ岣咿k學效益,讓學校成為孩子們創新的舞臺。
一、明確科學教育理念
一是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作為一所普通農村小學,學校辦學不僅體現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更應與時俱進,走出學校發展的新思路。我們明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兩個著力點,為科學教育辦學特色工作的推進引路導航。
二是開拓創新,特色強校。我們把科學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以“一個核心、兩大策略、三種渠道、四個轉變、五個結合”的理念構建科學教育特色工作的運行機制,增強學校辦學的動力和活力。一個核心: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科學教育核心目標。兩大策略:發揮傳統科學特色項目優勢策略,開拓創新“大科學”教育品牌策略。三種渠道:面向全體學生,面向特長學生,面向可持續發展學生。四個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指導方式的轉變、活動內容的轉變、評價機制的轉變。五個結合:學生成長與教師發展相結合、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優勢互補相結合、普及與提高和諧發展相結合、課程改革與科學教育有機整合相結合、從事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與有效指導科學教育相結合。
二、構建科學教育文化
1.構建多元、立體的課程體系。我們讓科學教育特色走進全部課程,滲透創新意識、創新思想、創新方法、創新思維等素養,確保辦學特色長盛不衰,并不斷發出新枝。
①上好“專業”課程。我校中高年級科學課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專門課程。根據《課標》要求,我們提出科學課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注意教材的調整、補充、擴展。課堂上,注意運用生成的課堂資源。教學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注重組織和指導學生按照“提出探究問題――組成合作伙伴――展開探究活動――共同驗證結論”四個步驟展開學習。
②挖掘學科課程。我們要求各科教學在不改變自身課程體系和要求的情況下滲透科學教育內容。做到思想滲透――在學科教學中注入新的科學思想觀念和教學策略;內容滲透――在原來課程基礎上向科學技術方面擴展;方法滲透――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手段滲透――用科學最新成果和現代化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③開發校本課程。依據學??茖W教育活動實施方案,我們編寫校本教材《金鑰匙》,每周一節開展教學,強化科學思想滲透,傳遞科學信息,提升科學學習力。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精心設計并積極開展科學特色教育活動,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重要策略,我們要避免特色建設“運動化”,強調科學特色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努力在提高特色活動的質量和實效上下功夫。
①求活求新的德育活動。各班通過召開主題隊會,介紹科學發展的歷史,新技術革命的現狀,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傳奇故事。
②求實求細的科普活動。學校每年5月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利用紅領巾廣播、宣傳欄播報科技小知識、科技信息,在校內外發放環保倡議書,科技輔導員舉辦“科普知識講座”活動等。每年9月舉辦科技節,開展發明創造、科學小論文、科幻畫、車模航模、科學知識競賽等活動。
③求新求異的創新活動。學校成立了科學幻想畫、科學手抄報、科普知識比拼、科普劇表演、科學小實驗、模型拼裝、計算機等多個興趣小組,科學教師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教給研究方法,參與研究活動,各班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科學課題,如《盆栽植物調查》《校園周邊環境調查》等。
3.營造時尚、溫馨的教育環境。我們優化建設特色化的校園文化環境,使師生融入特色文化的熏陶之中,對特色文化產生更多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①營造時尚的物質環境。學校統籌規劃系列科學人文景觀,有“放飛科學的夢想”的雕塑碑、科普畫廊櫥窗、科普展柜等。我們建好學??茖W教育網站,購置了天文實驗箱、數碼照相機、攝像機、錄放機等設備,為科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②營造溫馨的心理環境。通過第一課堂的科學教學和第二課堂科學活動,營造學科學用科學的文化氛圍,通過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師生能輕松愉快地學科學、搞創造。
③營造專業的特色環境。在配齊配強科學活動課和科學課教師的基礎上,配備了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科學輔導員隊伍,聘請了校外科學工作者和部分熱心于學生科學活動的家長做全校學生科學活動的輔導員,從而保證了科學教育的正常開展。
4.開發家庭、社會教育資源。我們制訂學??茖W特色發展規劃,多維度構建學??茖W特色發展的近期目標與遠期追求。
①把專家請進學校。學校聘請市縣資深科技人員進行了“光纖通訊的發展”“科學養蠶”等科普講座,并觀看了科學錄像、圖片、標本演示等,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激發了創造欲望。
②讓科學走進家庭。學校定期舉辦由全體家長參加的科普知識講座,讓家長們了解最新科學技術信息,掌握一些教育知識和方法。家長多次帶領孩子去曲雅河畔采集水樣,尋訪村民,調查候鳥白鷺的下落,拍相片,做記錄,引發了孩子探索自然、保護環境的興趣。
【摘要】要提高大學生科普能力,高校應該發揮其孵化器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更多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文章認為大學科技園建設與提升高校大學生科普志愿者能力有緊密聯系,從而分析了北農科技園運作制度、體系與承擔的科普教育職能等基本問題。北農科技園的科普教育職能主要體現在園區功能分區、園區發展環境、園區科普旅游開展三個方面。最后討論認為:北農科技園運作是生態農業科普教育與科普旅游的良好載體,兼顧經濟效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合理運作之后具有一定文化輻射帶動作用。
【關鍵詞】高??萍紙@;科普教育;北農科技園;都市型農業;輻射帶動
為弘揚和踐行“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組織“市屬高校青年教師成立社會實踐團”,暑假期間深入企業、社區、農村開展“見證輝煌成就,踐行北京精神”首都城鄉社會體驗日活動。2012年7月20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青年教師代表、中央和市屬媒體代表共100余人參加啟動儀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青年教師張祖群副教授與王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6人參加了上述活動,2014年下半年補充進行調研與電話訪談,重新補錄文獻分析,本文主要圍繞“十二五”、“十三五”的轉型時期北農科技園運作制度、體系與承擔的科普教育職能等方面進行思考,主要目標是如何探索出一種兼顧經濟效應、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新模式這一問題。
一、科普教育綜述:如何提升大學生科普能力?
2010年我國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以顯著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重要目標,要求進一步普及科學技術教育。因此,我國高校急需加強大學生科普教育,提升其科普能力。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早已經開始了。王曉紅(2001)[1]提出高校應積極組織學生投身科學實踐活動,營造校園的科學氛圍,重塑大學生科學精神;薛世平(2002)[2]提出高校應開設科普創新課程;廖洪元(2002)[3]等認為,通過建立現代科普理念、弘揚科學精神,來引導大學生參加科學實踐,提升大學生的科技素質;楊東銘(2003) [4]指出高??破宅F狀存在一定的盲區;王歐(2003)以2002年統計年鑒數據等,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部分國家農業園區效益進行綜合性評價[5];葉華松 (2005) [6]認為,應使科學精神的培養成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題;趙大中(2006) [7]針對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指出要普及科學知識及弘揚科學精神,應廣泛開展大學生科普活動,并建立科普活動的長效機制;許志峰(2007)[8]認為應借鑒國外成熟科學素質理論和先進經驗,建立大學生綜合性科學素質評價體系和培養體系;王宇良,沈瑤琴,戚敏(2008)[9]認為高校科普人才嚴重短缺、科普能力被忽視,并思考“高校大學生不僅是科普的受眾體,還是科普的傳播者”;李同升、王武科(2008) [10]以“技術創新-中介平臺-技術受體”之間關系為研究框架,分析了楊凌示范區農業科技園技術擴散系統、動力機制、主要類型。
近年來很多高校啟動了“高??破展こ獭?,其目的和宗旨在于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以達到傳播科學思想、培養大學生科學意識、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活動的效果。很多地方政府、企業與之合作,成立了大學生科普志愿者服務站、實習基地等,在全國高校建立大學科普櫥窗,因地制宜開展各類高校大學生科普活動。對提升大學生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不應僅僅限于從高校的視角來研究,更應拓寬研究視角,在兼顧多種效益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科普志愿者的科普能力。
綜上所述,要提高大學生科普能力,高校就應發揮其孵化器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更多將理論轉化為實踐,而大學科技園就是發揮高校孵化器作用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大學科技園與科普教育是緊密關聯的。一方面,大學科技園為科普教育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平臺,大學科技園實際運作中的基礎設施為科普教育提供必要的硬件服務,大學科技園的專家學者大多是高校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軟件服務,大學生在完善的硬件和軟件的平臺下,將會發揮更好實踐能力,提高自身的科普能力,完善我國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科技園的發展需要高校的支撐,高校為大學科技園提供高科技和科研技術人才,高校的教師和博士生研究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都促進了科技園的發展。因此,大學科技園建設完善與提升高校大學生科普志愿者能力之間有緊密聯系。
二、北農科技園的運作與科普教育的有機結合
(一)功能分區
北農科技園位于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亭自莊村西,其始建于2008年,至2011年8月學??偼顿Y5000余萬元,已初步建成了一個水電路暖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相對完善的實踐教學基地??萍紙@總占地面積1023畝,其中1號地373畝主要是設施種植、設施養殖、農產品加工、綜合服務,2號地186畝包括主要是設施果樹、蔬菜園藝種植,3號地234畝主要是大田作物、精品種子實驗區,4號地230畝主要是特色園林花卉植物苗圃種植區。
北農科技園通過對功能區的劃分,一是便于對園區的管理,二是便于科普教學。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可以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實踐研究,增加其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在專業領域里研究的更深入。北農科技園的園區功能分工明確,不但有種植區、養殖區,還有農產品加工區、綜合服務區。科技園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在種植、養殖方面的技術,進行科學種植、科學養殖,而且還為學生提供了現代科技中的農產品加工的教學實踐環節??萍紙@功能區包括設施種植、露地種植、養殖區、農產品加工區等,對提高學生的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二)園區發展環境
北農科技園具有極強的教育職能,它不但在基礎設施上滿足了大學生進入到實踐活動中的硬件要求,而且在技術指導和實驗研究方面,有高校教師和專家、企業也可以滿足大學生實踐的軟件要求。因為農業技術屬于準公共產品,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可以分為公益型、市場型和兩者混合型三種類型。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屬于公益與市場混合型的農業技術推廣類型[11]。管理部門對入駐北農科技園的企業有特殊要求,一般入駐園區的企業負責人同時身兼教學廠長(主任)、項目經理、項目研發合作伙伴三個職位,體現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角色扮演[12],為北農科技園在提高大學生科普能力、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技術孵化、發展科普旅游科普示范功能、輻射帶動周邊社區發展等創造了條件。
一個良好的園區發展環境是科技園區良好運行、發揮功效的外部保證,而能否理順管理體制、兼顧各個利益主體、融合現代政府治理與現代公司治理等是科技園區能否良好運行、發揮功效的內部保證。北農科技園目前入駐企業平均畝產值只有3000-4000元,與國內同類園區企業相比處于中游水平,發展潛力、目標與創新空間還很大(從4000上升到10000元)。已有研究表明,農業科技園區基礎設施環境、園區政策環境、園區市場環境和園區金融環境等直接影響到園區的績效創新,并間接影響園區創新能力[13]。只有以現代政府治理方法與現代公司治理理論為引領,培育現代公司治理機制,才能為農業生態科技創新提供體制動力,從而創造一流的農業生態效益和農業經濟效益[14]。
以小湯山農業科技園為對比,它作為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早在8年前,田新豹(2007)從總部經濟的視角來對小湯山農業科技園進行分析,將加大吸引企業入駐的力度作為解決轉型發展問題的突破口[15]。8年過去了,小湯山農業科技園的轉型取得了可喜成績,而北農科技園的輻射還不夠,要輻射全國,需要從北京市級大學科技園躍升到國家級平臺,積極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2014年12月,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北京成立,這是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農(牧)業、農墾科學院共同參與的全國科技創新協作平臺,使聯盟成為國家農業科研聯合攻關的核心平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骨干網絡以及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16]。作為一個北京市屬的農業科技園,北農科技園應該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三)園區科普旅游開展
北農科技園因為區位相對優越,除接待北京市內農業高校學生在此實習以外,也歡迎其他非農業高校、非北京所在地的高校學生到北農科技園參觀體驗。例如北京大學團委就于2012年上半年組織學生參觀了北農科技園日光節能異型溫室、靈芝蟲草研究孵化基地、智能有機奶牛和家禽養殖場、葡萄酒和牛奶生產加工車間、特色蔬菜種植、生態雞場和生態奶牛養殖場等典型園區,了解生態農業,體會到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思想。北京市教委多次組織市屬高校青年教師、相關專業大學生下基層,到北農科技園進行社會服務實踐。
以科技園、公園、植物園等為依托開展科普旅游已逐漸成為都市人追求的一種時尚。例如2012年5月,在北塢公園、海淀公園和上莊鎮舉行“樂活農耕,播種希望”主題的京西御稻插秧節,開展京西稻文化推廣和市民農耕體驗大型活動,該活動深受家長與孩子們的歡迎[17]。2013年杭州植物園為拓展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建立農耕科普園,向學生展示糧食作物、蔬菜作物、纖維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區別,展示農業輪作、間作制度和生物固氮等科學機理,從農作物展示和農耕體驗兩方面開展農耕科普旅游,達到了極好的科普教育效果[18]。相比較而言,北農科技園做得更出色。北農科技園還積極開展針對小學生、兒童的親子農耕體驗,推出農耕類、創意手工類、廚藝類、游戲拓展類、科普實踐類等40多項體驗活動,不同數量家長與孩子的組合可選擇不同的套餐,如周六歡樂之旅、周日芳香之旅等。家長與孩子一同喂奶牛、采摘蔬菜,栽盆栽,學習農業知識,享受田園綠色生活。北農科技園還與旅行社合作,推出親子科普旅游產品。一對夫妻帶著孩子一家三口一天體驗特價326元,若加一名兒童一家四口則是480元,每5個家庭就成團。主要活動包括:參觀蘑菇基地、牛奶養殖場、有機餐廳、栽花、采摘蔬菜、喂羊、田野蕩秋等,在家長、孩子與泥土親近活動中,增加了孩子對泥土的自然情感、對父母的親情以及與其他小伙伴的團隊合作精神。這種親子農耕體驗推廣了古老農耕文明,普及了農業科技,啟發了兒童的科學探索精神,倡導了綠色生活理念,取得了極大成功。當前主要有“下鄉體驗式農耕”和“農業進城的都市農耕”兩種農耕體驗方式,前者更親近泥土,后者因為交通通達性較好、來回時間可受控,更受家長與孩子歡迎??傊?,城市家長帶著孩子的農耕體驗不僅拉近了市民和農民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城市和鄉村之間的距離和人與土地之間的距離。這實際上是踐行一種“人本、生態、和諧”的生活方式,具有統籌城鄉、追尋綠色田園生活方式的重大意義[19] [20]。
三、結論與建議
北農科技園以種植、養殖、加工、循環四個產業平臺為基礎,合理搭配,做到上、中、下游結合,打通全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出一種經濟效應、社會效益、科普教育職能、生態效益良好的新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使之在中國諸多農業科技園中成為一顆璀璨的明珠。
(一)北農科技園良性運作是提升科普教育的基礎
北農科技園對生態豬場、生態奶牛教學示范牧場、生態養雞教學示范場、農業種植、園林果藝等生態養殖和培育技術的運作,不但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北農科技園的生態養殖技術的輻射作用??萍紙@本身可以借助其高校教師科研能力的優勢指導生態養殖及農業種植,運用高科技的生態養殖及種植技術增加產品的產量,提高產品的品質,為專門從事養殖和種植的人員提供示范作用。
如北農科技園的生態養雞的教學示范場,雞場以“生態農業、健康綠色”為出發點,建立了統一品牌、統一育雛、統一防疫、統一飼料、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生產體系的現代化雞場,對養殖區、種植區進行科學合理布局,創造性地把現代化雞舍建設和農業設施相結合,在保障雞蛋健康和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有機雞蛋的現代化、規?;涂沙掷m生產。生態養雞,是指在動物福利思想指導下,把雞放養在果園、山林和菜園,讓雞群在自然、自在、自由的環境中生活、生產。雞群能夠享受到明媚的陽光、清新的空氣、潔凈的飲水,有廣闊的活動場地,符合雞的喜好,有利于雞的身體和精神健康,養殖出的雞適應性和抗病力強、食性雜、耐粗飼、節省糧食、易于管理、體型清秀、黃羽或黑黃相間羽色、柴雞特征顯著,雞蛋品質也更加健康。又如生態奶牛教學示范牧場,牧場的占地面積是50畝,最大容量是120頭牛,牛的品種主要是荷蘭牛和本地牛,學名叫荷斯坦牛,俗稱黑白花牛。牛場設計風格采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建筑風格,在牛棚內部安裝了風扇、噴淋、自動噴射系統、TMR的日糧攪拌機等基礎設施,并裝有阿拉伯擠奶系統,牧場采用的是科學養殖技術,整個養殖過程都是機械化的。整個牛場只有兩個管理人員,并且管理比較人性化,牛棚外面是運動場,而且配有音樂和自動撓癢的設配,牛用過餐后可以出來散散步、聽聽音樂。北農科技園對牛奶質量也可以進行全程跟蹤,只要掃描牛奶包裝上的二維碼,通過物聯網技術就可以追溯每個家庭喝的每一袋牛奶是哪一天從哪一頭牛身上擠出來的、這頭牛吃的草生長在哪里、擠奶工人是誰、配送員是誰、牛奶的營養價值多少等多重信息。這種高科技的生態養殖對專門從事養殖業的人員起了模范作用。這種生態養殖的產量很高,每頭牛每天平均產量大約是四十公斤,產下來的奶被直接運送到乳制品加工車間進行加工生產。這種集養殖、加工的一體化生產模式是一種示范的典型。
(二)對擴大科教職能的建議
北農科技園科普的輻射作用未來將表現在三方面。
1.北農科技園將高科技的科研成果與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科研實驗結合起來,提高大學學生的科普能力,實現高?!爱a、學、研”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職能。
2.科技園內的企業及其員工的企業輻射功能??萍紙@實現了將其科技成果和運作模式輻射給科技園里的企業,提高企業對科技應用的觀念和科學的運作模式的思路,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提升企業員工的科學觀念和科技思維,進而提高企業員工的科普能力。
3.北農科技園可以將其與運作模式及科普教育職能輻射給周邊的企業、高校及中小學。從事養殖、種植的企事業,可以參照北農科技園的運作模式,應用科學技術從事生態養殖及種植,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認識,提高人們的科普能力。周邊的高校中小學可以在學校的組織下到北農科技園參觀實習實踐,增加科普見識,使科普思想和科普精神深入到學生的價值體系當中,提升學生的科普觀念,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科普素質。
所以從國家科普教育的角度以及提高全民的科普素質和能力方面來看,可以把北農科技園的這種運作模式看作是生態農業科普教育的載體[21]。未來北農科技園的科普教育、農耕旅游體驗活動將開展得更加精彩。
四、結束語
北農科技園后期發展應該在高層次研究平臺上下功夫,重點增強其科普教育的輻射功能。在積極爭取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中,對自己未來轉型發展正確定位,揚長避短,與北京其他科技園區保持良好“競合”關系。北農科技園在區域經濟發展、企業的科技運用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輻射作用還比較小,在以后的運作與發展中,應加強高校、政府與科技園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發揮各自的優勢,增強其輻射帶動作用,給各個利益主體帶來更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創造更好的生態效益[22]。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大學生科學精神的匱缺與重塑[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 57-60.
[2]薛世平.高校開設科普創作課程鄒議[J].福建師范大福清分校學報,2002,(4):87-90.
[3]廖洪元,胡新華,邱煌明.高??破盏乃伎寂c實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報學院,2002(3):48-49.
[4]楊東銘.高??破諉栴}調查分析與對策[J].宜春師專學報, 1998,(4):86-88.
[5]王歐.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研究 ――理論、模式與評價[D].中國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博士論文,導師:吳文良,2003:1-127.
[6]葉松華.論當代大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J].理論月刊,2005,(6):169-170.
[7]趙大中.對加強高??破展ぷ鞯乃伎糩J].南京工程學報學院(社會工程版),2006,(3):45-48.
[8]許志峰.論高校大學生的高級科普內容與形式[J].科普研究,2007(5):47-51.
[9]王宇良,沈瑤琴,戚敏.高校大學生科普及其研究的幾點啟示[J].科普研究,2008,6(3):29-34.
[10]李同升,王武科.農業科技園技術擴散的機制與模式研究――以楊凌示范區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8,(1):53-59.
[11]劉戰平.農業科技園區技術推廣機制與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論文,導師:蔣和平,2007:1-174.
[12]程桔華.北農科技園:全產業鏈突圍[J].中關村,2014,(1):38-39.
[13]鄭寶華,王志華,劉曉秋.農業科技園區創新環境對創新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4,(12):103-109.
[14]翟文華,周志太.農業生態科技園區發展路徑分析[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76-80.
[15]田新豹.北京小湯山農業科技園發展總部經濟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論文,導師:張新偉、陳建成,2007:1-158.
[16]農業部新聞辦公室.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北京成立[J].河北農機,2015,(1):6.
[17]何健勇.樂活農耕 播種希望 海淀區舉辦2012年京西御稻插秧節[J].綠化與生活,2012,(6):2.
[18]高瞻,譚遠軍,莫亞鷹,等.農耕科普園的建設與效果評估[J].北方園藝,2013,(3):197-200.
[19]王秀艷.人本、生態、和諧――論中國當代的都市農耕體驗[J].北京農業,2013,(23):26-29.
[20]王秀艷.論中國當代的都市農耕體驗[J].改革與開放,2012,(8):86-87.
一、勤于積累,發現科學的奧秘
思想是行動的基礎,作為一名科技輔導員,我愿意傾注我的熱情,我的才華,把工作當成一項重要的事業來完成,那么,如何才能引領學生在科學的道路上愉快地前行,并有所收獲呢?
首先,我注重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定期研讀學校訂的《中國科技教育》、《少年科普報》,借閱了《人類發明創造之謎》、《科學發現縱橫談》以及在網上閱讀一些科普讀物,珍惜每次培訓、外出學習的機會,認真做記錄,每次參加省市科技創新大賽,我都把會場所有的展板一張張拍攝下來,帶到學校,和科技小組的同學們共同探討參賽作品,揭開科學神秘的面紗,點燃科學的火花。
此外,我還擦亮探尋科學的眼睛,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麻煩,我都要想,能否用一些科學方法使其改進呢?久而久之,我發現科學蘊含著很多樂趣,探索的過程也充滿了快樂。我的勤思樂學感染著學生,使他們也積極思考著身邊的一些現象。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只要有孩子來詢問,我都親切地俯下身子,認真傾聽他們的問題,問題有科技含量,有創新點,我便記錄在本子上,以便上課時跟他們共同探討,形成一個大的課題。比如說去年冬天,我校一年二班的王詩琪小朋友問我:“霧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老下霧呢?”回答了她的問題后,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具科學性,值得孩子們了解和掌握,于是,我給他們上課時,講了一些關于霧的常識,孩子們不滿足,問我霧天空氣不好的原因是怎么造成的,因為一節課不可能涵蓋那么多的知識,我就把這個大課題作為作業留給了他們,叫他們自己去上網搜集資料,去社會調查研究,最后形成報告交給我。經過我和他們的共同整理,以最初問題的提出者王詩琪的名義申報了一份科學小論文《查找霧后咳嗽的原因》,并在第二十七屆遼寧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了銀獎。
愛好發明有能力發明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如何帶領更多的孩子一起走近科學探索科學的奧秘呢?我選擇了科技實踐活動,什么選題能夠既讓孩子們感興趣又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讓孩子們受益呢?經過了再三的篩選,我選擇了在滿族剪紙藝術上做文章。眾所周知,剪紙藝術是我們泉頭小學的品牌特色,能否將科技和剪紙聯系在一起,引導同學們通過剪紙技能的學習,更多地了解滿族的歷史文化風情,使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更濃厚,愿意做滿族剪紙藝術接班人,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我開始思索切入點,科技工作既要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在剪紙原有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看到的體會到的風情,自己動手創作剪紙作品,就是突出了創新這一特點,使我校悠久的剪紙藝術和科技實踐活動有了聯系,使學生藝術科學雙豐收。
二、勇于實踐,品嘗探索的樂趣
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有了一些創新想法,最重要的是付諸實施,腳踏實地地開展活動去實踐。
首先,我利用校園廣播或者集中做講座,給師生講什么是小發明,發明的意義,激發小學生發明創造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參加發明活動,請我鎮優秀的剪紙藝人通過剪紙內容和技法給學生們講解滿族歷史、民族特色。
學生對滿族風情有了一定的了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我趁熱打鐵,和老剪紙藝術家取得聯系,約定時間到老藝術家家里參觀剪紙作品,老人還一邊現場剪紙示范給我們看,一邊說:“現在會滿族民間剪紙的人越來越少了。你們是滿族人,能不能把剪紙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全靠你們了。”那一刻,作為一個滿族人,我怎能不鄭重地許下承諾,傳承剪紙藝術,義不容辭。作為一位老師,發展素質教育,同樣,義不容辭!我一門心思愉快地做下去。一邊做,一邊撰寫論文,寫工作心得,大量的關于科技關于剪紙方面的文章發表在國家級、省市刊物上,編寫的剪紙作品正準備結集出版。
經過扎扎實實的科技實踐,我校的《走進滿族剪紙藝術》在第二十五屆遼寧省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一等獎,在研究滿族剪紙藝術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滿族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2010年,我校在滿族剪紙的基礎上,進行了滿族文化的探索,《探索滿族原生態文化》這一科技實踐活動在第二十六屆遼寧省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了一等獎。孩子們剪紙技藝純熟,剪紙的內容也異彩紛呈,一張張彩紙轉瞬化作精美的圖案,又轉瞬被他們丟棄變成了垃圾。如果把這些剪紙作品收藏起來作為長大后對童年的一個回憶,多好??!當我把這一想法說給孩子們和剪紙老師的時候,他們都積極響應,因此,去年我校開展的《滿族剪紙作品保存的調查與研究》,再一次在遼寧省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一等獎,該科教方案被推送到全國大賽,我本人也獲得了“遼寧省十佳科技輔導員”的光榮稱號。
三、善于創新,各項活動齊并進
每年十一月被我校設為校園科技節,今年以“放飛科技的夢想”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通過升旗儀式、班隊會、觀看科普影片、校園紅領巾廣播、辦科普小報、繪制科學幻想畫、科普讀物讀書活動、征文、演講、科技知識競賽等活動,并把表現優秀的作品推送到縣里參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貪玩好勝等特點組織各種科技游戲活動,使他們在玩玩樂樂中耳濡目染,不斷受到科技熏陶。學生經常根據身邊的問題進行科學小調查,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撰寫科學小論文,有些經過整理,在省市大賽上取得了一定的名次。
遼寧省科普大篷車走進我校,使孩子們大開眼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
一、樹立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
科技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在學校。我們倡導基于教師、面向學生、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幸福成長、學校持續發展。
1.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科學教育的根本目標。關注青少年科技興趣與愛好的養成、創造天賦與潛質的挖掘,自主探究與時空的創設、學生精神品質的錘煉。在普及中提高,引領青少年體驗科技創新的無窮魅力,為創新人才的涌現提供環境。
2. 名師梯隊的建設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基石。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科技名師梯隊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需教育行政部門加大投入、政策引領、舞臺搭建、服務支持、經費落實;各校有計劃、大規模、多層次地開展校本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培養工作。
3. 學校特色發展是實現科學教育創新的土壤。學校要擔負起青少年科學教育工作的責任,立足實際,用科教新理念、新思想,指引學校的辦學發展方向。營建校園科教文化,培育、凸現學校的特色與品牌。
二、實施科技教育的重要渠道:校本課程
我區將科普教育納入了校本課程開發的主渠道,很多學校結合課程教育開發科技教育校本課程。如景秀中學開設《學會創新》校本課程,面向全體初一學生開設“學會創新”課,形成了“1+2校本課程模式”,即每周用一節必修課來培養全體同學的創造性思維和科學素養,用二節選修課來補充和延伸科學的知識內容;福田小學開設《我要飛翔》校本課程,面向三至六年級愛好航模的學生開設“航空模型”課,形成了“1+3校本課程模式”,即每周四下午用一節航模知識課程來補充航空航天模型知識,探究航空模型的結構功能和飛行狀態調整方法,用周二、周三、周五下午用三節的活動課來進行操作和實踐。這類科技教育校本課程讓學生在動手做中學習和體驗,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同時促進了全區各校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
三、展示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徑:平臺搭建
(一)健全科學素質工作長效機制。縣科協充分發揮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牽頭抓總作用,認真協調落實《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1-2015)》。積極推動五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高、推進四大基礎工程建設,進一步整合科普資源,增強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格局。全年召開1—2次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加強對各成員單位職責的進一步細化、量化和落實情況的檢查督辦,引導各鄉鎮、各部門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提請縣委政府把科學素質工作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逐步建立考評機制和表彰獎勵機制。定期進行監測和評估,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提供參考依據。
(二)深入推進五類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工作。發揮科協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資源優勢,舉辦好1—2次青少年大型科普活動;發揮各涉農學會、部門的科技優勢,通過項目建設帶動、科普基地示范、科技下鄉指導、科技培訓服務等形式,推進農民科學素質行動;發揮各培訓機構的優勢,通過崗位技能培訓、創業服務指導等方式,增強城鎮勞動人口就業、創業能力;充分發揮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科普畫廊和宣傳欄等陣地作用,深入開展城鎮社區科普益民活動,提升社區居民科學素質和文明程度;在人民群眾中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大反科普宣傳力度;發揮黨校、行政學院、青年干部周末學院及理論學習在線學堂資源優勢,并通過學習培訓、異地辦班和掛職培訓等形式,推進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普遍提升。適時邀請知名專家為縣委中心學習組、縣直機關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舉行一次科普報告會。
(三)全面推進科普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深化以政府為主導、社會投入為輔助的多元化科普基礎設施投入機制,整合各部門科普資源,發揮整體聯動效應。加強行政村、社區、學校、醫院、機關等單位的科普宣傳站(欄)建設;積極爭取中國地質大學產學研基地的支持,利用豐富的科研教學資源,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二、深入開展科普活動,助力全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四)精心籌劃系列主題科普活動,著力打造特色活動品牌。以“科普之春”、“全國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動為載體,以各學會、協會和廣大科技人員為主力軍,以科普講座、知識競賽、咨詢義診和實用技術培訓為主要形式,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普及科學知識,推動科普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科協系統圍繞兩大科普活動全年組織送科技下鄉達100場次、培訓5萬人次以上,其中較大型送科技下鄉活動不少于3場次。推廣新技術新模式10項以上,印發資料4萬份以上。
(五)加強科普陣地建設,積極開展科普展教活動。積極爭取上級科協科技巡回展到展出,繼續推行科技館免費開放制度,組織社區居民和青少年學生參觀。發揮科普大蓬車流動性強、快捷便利、功能齊全的科普宣傳優勢,深入農村、社區、學校開展科普活動,切實提升科普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以縣三峽工程希望小學等基礎設施好、科普氛圍濃的城區學校為重點,開展校園微型科技館試點建設。
(六)創新青少年科技節,著力開展校園科普活動。加強與有關單位的合作,采取靈活有效地形式,組織開展全縣第五屆青少年科技節活動,保參與活動學生人數達3萬人以上。要切實抓好科技輔導員隊伍和科學教師隊伍建設,組織開展科學教師培訓,提高科技輔導員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推薦優秀作品和選手參加市第十二屆青少年科技節活動。
三、加大科普項目爭取力度,推動科普示范體系建設
(七)積極實施好科普惠農益民項目工作,全力助推農業產業升級。著力做好“科普基層行動計劃”、“科普助力新農村計劃”、“社區科普益民計劃”等項目的申報和爭取工作。圍繞全縣柑橘、茶葉等支柱產業,將“鄉村臍橙無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納入中國科協“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峽口村九畹絲綿茶科普示范基地”納入省科協“科普助力新農村計劃”,茅坪鎮桔頌社區納入“社區科普益民計劃”。
(八)抓好科普示范體系建設。培育2個科普示范鄉鎮、一批科普示范村、科技示范戶,建好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加強新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建設,做好示范體系登記臺賬,實施動態管理,建好科普項目儲備庫。進一步完善科普示范體系,為爭創全國科普示范縣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四、堅持以科技工作者為本,著力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九)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發揮政協科技界別作用,發揮科技人員的參謀決策咨詢作用。積極參加人大、政協各項活動,邀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組織視察基層科協工作,充分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關鍵問題和熱點問題,重大項目,深入調查研究,開展科學論證、咨詢服務,積極建言獻策。
(十)開展學術交流活動??h直各學(協)會要結合本行業、本領域重點、難點技術問題確定科研項目、組織科技攻關,撰寫科技論文,積極參與學術交流。每個學、協會全年組織學術交流活動應不少于2次,每個會員全年撰寫理論或實踐論文應不少于2篇。與有關部門聯合,切實開展好全縣第三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交流活動,在組織論文評審的基礎上召開學術交流會議。
(十一)健全舉薦獎勵機制,充分發揮科協在舉薦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以青年科技獎為平臺,培養舉薦科技人才,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重視,向縣委、縣政府推薦對優秀科技工作者實施獎勵,做好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工作,努力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十二)提升服務水平。積極推進科協文化建設,不斷增強科協組織吸引力凝聚力。研究制定科協文化建設方案,培育具有特色的科協文化,推動形成科技界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準則。通過舉辦會員座談會、會員聯誼會、學會工作交流會、走訪慰問科技工作者,營造為會員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良好氛圍。力爭把科協建設成為“科技工作者溫馨之家”。加大對科技工作者的宣傳力度。加強與縣內外各級新聞媒體的聯系,及時宣傳報道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風氣。
五、加強科協自身建設,增強科協組織活力
(十三)強化科協團體會員工作。一是加強縣直學會建設。積極協調與溝通,爭取縣直學會掛靠單位重視學會協會工作,在學會開展活動和經費上給予支持,逐步推進學會、協會活動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增強學術團體的凝聚力。指導學會、協會依法運作、按章辦會,吸納更多科技工作者和民營科技人員加入學會、協會組織,努力培養各學科學術帶頭人。進一步完善學會、協會工作目標量化管理考核機制,建立獎勵制度。二是重視鄉鎮科協建設,鄉鎮科協達要按照有組織機構、有辦公地點、有牌子、有議事規程的要求,全面落實科協的各項工作任務。三是著手開展企業科協組織建設。積極探索適應企業發展,滿足科技工作者需要的企業科協組織體制、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四是創新科協會員日活動方式,培養和增進科協會員的團體意識。
(十四)加強科協隊伍建設。履行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紐帶職能,打造一支熱愛科協、奉獻科協的團隊。強化科協全委會、常委會作用,加強機關與不駐會同志的聯系,認真執行科協議事規則和聯系會議制度,加強科協干部職工自身修養,深入開展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提升服務水平,打造一支素質高、作風硬、能力強的科協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