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0:5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科學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是小畢科學課程建設和發展的基本保陣。本文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誣問題,從腳位成長和師范培養兩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
始于新世紀之初的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至今成效明顯:素質教育得到有力推進;兒童全面發展、自主成長的教育環境正在形成;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同時體現現代科技和文化特點的小學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建立;學校教育中單純知識傳授的情形大為改變,培養會生存、會生活、會學習、全面而又和諧發展的人,已是學校教育最為強調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目標。我國基礎教育正在步入從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小學科學,是課改中設立的新課程??茖W課的實施,對小學課改的整體推進作用明顯,因而在新課改的進程中,尤為受到關注和重視??茖W課程在各地建設和開展情況不同,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各異,但卻均表現出教師隊伍師資缺乏和團隊專業水準不高的相同問題。筆者在對二百余所各級小學科學課程建設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愿與關注者共同探計。
1小學科學教師隊伍專業教師缺乏、專業教學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數學校科學教師隊伍不能滿足“基本勝任小學科學教育的需要”
應當重視的部分調研數據分列于下。
學校科學課專職教師只占任課教師的22%,兼職教師比例高達78%,且年更換率近40%。
任課教師學歷達標約90%,但專職教師中具有科學專業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職教師則不足20%。
75%的科學教師由學校安排任課,并非個人選擇和要求。
專職教師中通過科學課程崗前或在崗培訓持證上崗者約為47%,兼職教師則不足15%。
專職教師都兼有管理實驗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務。90%的任課教師周課時超16節,38%的教師在18節以上。
75%的教師認為,教學中設計教學活動、理解教學內容、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分解和落實課程目標,均感到較為困難。
50%的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許多科學課成為“講科學”。
認為科學教師嚴重缺乏的學校占78%,認為不缺的只有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須通過課程教學實現,這使課程專業教師隊伍成為關鍵。充足的專職教師,合格和高水準的課程教學,是課程實施和課程目標實現的保障。小學科學課,有“教師即課程”的說法,但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科學課程的建設,嚴重受制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滯后。
2理解、支持科學課教師工作,改善工作環境,重視崗位培訓,多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創新教師培養體系,加快,學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2 .1理解支持教師工作,改善教師工作環境.促進科學課教師成長
小學科學課教學,是一種新課程、新理念、新內容、新方法的科學實踐活動,實踐難度較大。學校領導應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創造物質與非物質條件,不斷匯聚和拓展教學資源,給科學課教師相對寬松的教學環境,使他們精力充沛、充滿熱情地投入教學和教研,大膽探索,努力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不少學校在實踐中,創立了各種形式的任務驅動和目標激勵機制,科學課教師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中獲取動力,自我提高,銳意進取,不斷成長。
2 .2多途徑提升科學課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專業成長
我國小學科學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尚處初級階段,多途徑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和加快專業成長,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和推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立足現實,各地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科學課教師培訓工作,把崗位培訓作為最為急切的科學教師隊伍建設任務。通常的目標基本為專職教師專業水平提升和兼職教師普及化訓練。力求持證上崗,基本達到國家要求。
崗位培訓表現出新課程建設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的一種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實踐中逐漸總結出多種適宜的模式,進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訓體系。
崗位培訓策略一般包括:專家和教學骨干組成培訓團;成立專門網站,建立教師爭鳴、交流、異地探討的平臺;計劃和組織專職和兼職教師參加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專項培訓;積極開展校本教研。
受歡迎的培訓體系,常建構為“研訓結合”的形式。培訓方法主要有理論輔導(專家報告、教師傳經),教材分析(整體和全面分析、專題分析、課例分析),專題研討(專題研討會和研究課),實踐活動(親歷探究、實驗制作、科技環?;顒?和科學課沙龍(網上和校際交流)等。
多途徑的科學教師培訓,有效提升了小學科學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增強了教師們的教學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進了小學科學課教師的專業成長。
2 .3盡快創立小學科學教師培養體系,加快科學課教師隊伍建設’
我國師范教育的改革發展,近年來未能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變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給予小學科學教育足夠的支持和貢獻。
在教師教育已變化的今天,師范教育必須關注和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應當以此促進自身的改革和發展。不少地方師范教育中科學教師教育已經起步,時代呼喚高素質的小學科學教師,同時也賦予師范教育新的歷史任務。
首先要盡快重建和創新小學教師包括科學教師的培養體系。盡快改變近年來小學教師教育弱化和無序的現狀,有力地承擔起新時期小學教師教育的重任,為小學科學教師隊伍不斷注人新的力量。其次,還須盡快完善小學科學教師培養課程體系,明確培養目標、內容及要求,保證小學科學教師培養質量。還要注意擴展高師教育職能,高師培養要與小學教學實際聯系,教師教育要“下延后續”,走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教育改革和教師教育改革共進、共贏、共榮的道路。
本學期,我們小學科學教研組以《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強教科研工作的專題化,樹立教師天職是為了每個學生全面生動的發展的觀念,注重校內和校際交流,努力提高全組教師的業務水平,全面推進師生的整體科學素養,取得了不少成績。
一、教學科研,成效顯著:
善學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這已成為我們教研組教師的共識。本學期,全組老師認真學習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及時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教學進度,并在實際工作中有計劃、有步驟地貫徹和落實。平時我們經常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展開討論,提高認識水平,并用以指導教學實踐。外出學習、聽課的老師,回來后能熱心地向組內其他老師介紹學習內容與經驗。每次教研活動有明確主題,討論交流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獲得的經驗、取得的成功、經歷過的失敗,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
3月14日,麗水市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教材培訓會在蓮都區城北小學召開,來自九個縣(市、區)的小學科學教研員和50余位小學科學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我組陳建秋老師參加了本次活動并主持短信評課活動。
3月20日—21日,蓮都區小學科學(修訂版)下冊教材培訓會在我校召開,來自全區的30余位小學科學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在全組科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值得一提的是,我組陳建秋老師作《五年級下冊教材簡析及教學建議》專題講座時,他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和與會老師互動交流等獨特的方式吸引了所有老師的目光,使研討氛圍達到。
4月16日,區教研室組織送教下鄉活動,我組陳建秋老師到老竹民族學校上了題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交流課,整節課一氣呵成,學生主動參與,在有效探究活動中建構科學概念,得到聽課老師極高的評價。
5月20日,XX年學年第二學期區小學科學教研組長會議在中山小學后慶校區召開。作為本次會議唯一一個進行經驗交流的教研組,陳建秋老師作了《關注科學概念優化教學過程——“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實踐與研究(二)》專題講座。之后,我組葉巧美老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她執教《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一課,注重在“科學概念”的引領下開展課堂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用探究的方法形成概念,展示了我校教教育科研的顯著成效。
5月27日-28日,浙江省小學科學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獲得者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蕭山區朝暉小學舉行,我組陳建秋老師參加本次會議并作為網絡骨干參與主持視頻直播和互動評課活動。
6月6日,蓮都區小學科學新課程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在劉英小學召開,我組陳建秋老師作了題為《有效記錄深化探究》評課講座,探討如何關注實驗記錄,進行有效指導,提高學生記錄描述能力,搭建相互學習和對話的平臺。
本學期,組內教師多次參加各類優質課、觀摩課,并取得不少榮譽。另外,我們十分注重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認真撰寫論文,有不少論文獲獎、交流或者在刊物上發表:
論文標題或榮譽名稱
頒獎單位
級別
獲獎者
時間
XX年年度優秀版主
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分會
省級榮譽
陳建秋
2011.1
優秀指導教師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
國家級榮譽
陳建秋
2011.1
重新確定市學科帶頭人
麗水市教育局
市級榮譽
陳建秋
2011.1
《科學網絡,一路走來……》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
國家級二等獎
陳建秋
2011.1
《整體把握 準確定位 實施有效教學》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
國家級一等獎
陳建秋
2011.1
“有結構材料的選擇與組織”主題教研活動案例
《蓮都課改》
區級發表
陳建秋
2011.1
《科學課》伴我成長
會刊《科學課》
國家級發表
陳建秋
2011.2
科學教學博客《不睡覺的兔》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
國家級二等獎
陳建秋
2011.2
《五年級下冊教材簡析及教學建議》專題講座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交流
陳建秋
2011.3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送教課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交流
陳建秋
2011.4
《生的生物和熟的生物》優質課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二等獎
葉巧美
2011.4
現場教學設計比賽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三等獎
葉巧美
2011.4
《關注科學概念優化教學過程——“主題式”教研活動的實踐與研究(二)》專題講座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交流
陳建秋
2011.5
《生的生物和熟的食物》觀摩課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交流
葉巧美
2011.5
《有效記錄 深化探究》評課講座
蓮都區教研室
區級交流
陳建秋
2011.6
二、少兒科普,碩果累累:
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再次警示科普知識的重要性,給青少年最需要的科學知識、觀念,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科技知識,掌握一些科技技能,增強科技意識、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途徑。作為科學教師,我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陣地,挖掘教材中的科技素材,并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富于創造性的科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快樂。然后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實驗過的科技知識整理成文,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會用科學知識、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思想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上個學期,我們組織了校首屆科學小論文比賽,并挑選了相對比較優秀48篇小論文篇參加全國小學生小探索者科學小論文競賽,共有19篇獲獎,其中一等獎4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9篇,具體名單如下:
論文題目
獲獎級別
作者
班級
指導師
“怪異”的水
國家級一等獎
梁逸超
601
朱美珍
廚房衛生
國家級一等獎
留念
關鍵詞:小學 科學 探究性作業 評價方式
一、研究的背景
實施素質教育以來,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求小學科學不設書面作業,課外可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這一改變的實施,使廣大科學教師手足無措,無計可施,科學課作業的布置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科學課作業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多為完成課后練習,或完成同步練習,或預習新課,內容單一。
2.機械、重復的作業較多,并且追求整齊劃一的答案。3.科學課作業形式單調,死記硬背。4.學生動手實踐方面的作業少,操作性難。
那么如何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把科學課作業作為一項自己需要的、樂意做的事呢?同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呢?……這些問題值得研究。
二、探究式作業設計的形式
探究式作業設計的形式應是豐富多樣的,我采用的較常見的科學作業形式有如下幾點。
1.實踐活動作業。如科學課中的小制作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比如,讓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的材料制造一艘可以運載貨物的小船;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設計小車,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輛象“火箭一樣快”的小車;鼓勵學生用最少的材料做一個“雞蛋保護器”等等。
2.收集資料作業。比如,在學習了磁懸浮之后,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報刊等資料尋找有關磁懸浮的信息資料。另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雜志等形式,獲取一些最新的科學新聞,或了解一位科學家或者一位科學家的事跡,最后要將這些資料整理成小摘錄,作好筆記或寫出讀后感。
3.科學小論文。學習科學的過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開,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討論分析、得出結論等過程。
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探索著、前行著,不斷地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這種體驗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寫小論文的形式就是一種展現學生探究思維過程的好方法。
4.調查報告。科學的教學過程一般以探究為中心展開,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討論分析、得出結論等過程。有時探究過程還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為了詳細、全面地記錄探究的過程,寫調查報告就是一種較好的形式。
另外,科學作業的形式還有觀察記錄、梳理數據采取的柱狀圖等形式,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自行選擇,以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三、探究式作業的評價
評價是建立在檢查的基礎上的,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讓學生對實踐作業充滿挑戰感和成就感,對科學學習充滿樂趣。我們的評價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種。
1.積分式。我們將科學實踐作業按完成的及時與否以及作業質量高低進行評分,并納入學校“海娃拾貝”實踐貝的積分行動中,讓學生在獲得實踐成功的同時,得到期盼的實踐貝積分,增加他們對作業的成就感。
2.展示式。實踐作業的優秀作品通過展示達到激勵的目的。我們將學生的作品或作品照、記錄表、日記等在學校宣傳窗的科技版塊內進行展示,同時附上展示學生的照片,讓全校師生都來欣賞他們的實踐成果,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比賽式。為了保證實踐作業的成效,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堅持完成實踐作業,我們將有些實踐作業如《養蠶日記》、自制橡皮筋動力車賽車活動、月相觀測等列入學??萍脊澔顒拥谋荣悆热葜?。通過比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保證作業能以較高的水平完成。
總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的一段歷程。作業不僅是學生檢查自己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新課程標準下的探究式作業,更是學生展示自我、自由發展、不斷成長的舞臺。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探究性作業的設計,使學生樂做善思,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豐富素質教育內涵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
2.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的通知.教基[2001]6號,2001年4月9日。
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有效資源,強化教師業務學習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增進我??茖W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 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 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 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二、繼續深化科學課程改革,提高科學教育教學質量。
1、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蘇教育網”( xxkx.cn)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
1、 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 “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
繼續貫徹新課程理念,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圍繞我校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科學教學的教研質量與教研水平;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有效資源,強化教師業務學習水平,實施專業化指導與學術性、群眾性研討并行,增進我??茖W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 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 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 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二、繼續深化科學課程改革,提高科學教育教學質量
1、本學期要抓好實驗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網站中的教材教法培訓資料,對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茖W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工作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十月份:
1、 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 “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元月份:
關鍵詞:小課題;科學;“三結合”;“四方法”;五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6-0070-03
從教科學十余年,多次參加培訓和學習??v觀現在的科學課教學,對照《課程標準》,仍存在以下不足:
1.課堂不自由。科學課教材從表面上看內容不多,教學時間很寬裕,而實際上其含量非常大,內容方面涉及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多領域的知識,而且有些研究活動跨越時間長,甚至一個學期都無法完成。由于教學時間的倉促,束縛了教師和學生的手腳,影響了學生科學探究活動和科學素養的培養。
2.課程不開放?!墩n程標準》指出:“科學教學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表現為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應該給教師、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使得課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這種開放性還表現為,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并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但現實教學中,我們的科學課還基本上都停留在教師主導的課堂,對象單一、內容封閉,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學習。
3.探究不深入??茖W學習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探究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在參與探究時,學生要描述物體和事件,提出問題,作出解釋,根據已有的科學知識對所作解釋加以檢驗,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見與別人交流。但現在我們很多科學探究活動中,孩子們都是在教師的設計下進行所謂的“為探究而探究”,孩子們的探究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探究。
4.目標難落實?!犊茖W課程標準》指出:“本次課程改革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打好基礎?!苯炭茖W不能只教結論、教答案,而要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既學會科學知識,又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思維、提高科學素養。但由于種種原因,束縛了我們許多教師,使得以上很多目標難以落實。
因此,需要我們更多考慮革新學習科學的方式。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不可能都采用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時需要在激發學生科學興趣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探究活動。課外探究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還能充實學生的科學生活經驗。小課題研究是一種研究性學習,也是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方式。它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某一課題(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探究性學習。其目的營造探究活動的天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從2005年開始,根據學校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需要,讓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與學??萍冀逃o密結合,嘗試小學科學小課題研究。
一、“三個結合”――引導學生提出課題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問題的產生通常比它的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因為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或從新的角度來分析一個老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為了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發現問題,應做到“三個結合”,讓學生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確立研究小課題的內容。
1.小課題研究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結合。小課題研究的活動內容設置要緊扣小學科學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提出研究課題。例如,學生在學習《我們的食物安全嗎》一課時,對“食物的安全問題”產生了興趣,教師就組織學生以這個問題作為探究課題,讓他們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探究活動。
2.小課題研究與日常生活問題結合。小學科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情況,讓大自然與社會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大課堂。例如,2008年結合丹陽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以《身邊的綠色》為主題,組織學生深入社區進行各類小課題研究活動;2009年,在教學“水資源”時,以《丹陽水資源》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
3.小課題研究與校園文化活動結合??萍冀逃菍W校教育內容之一,紅紅火火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為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供了活動平臺,也為小學科學教學提供了實踐創新的舞臺。小課題研究與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緊密結合,成為我校科技活動的特色。為了創建綠色學校,科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環保課題調查活動,學生紛紛自立課題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有《美麗的香草河》、《護城河在》、《一次性筷子調查報告》等。
二、“四種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在選好課題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課題探究小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對提出的課題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推測,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依據方案落實小組成員各自的職責和任務,提醒學生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并強調做好有關科學實踐活動的記錄。根據小學生實際,我們開展的科學實踐活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收集資料法。資料的來源很多,有書籍的、生活中的、網絡的等等。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應用資料。例如,學生圍繞“丹陽水資源調查”這個課題,他們針對丹陽市降雨量和家庭用水情況,設計了表格,通過觀察和走訪等獲取資料。
2.參觀訪問法。這種方法打破課堂限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例如,學習“養蠶”一課后,學生確立了“丹陽養蠶情況調查活動”課題,他們通過參觀養蠶戶,采訪農技人員等,了解提高蠶品質及預防蠶病等科學養蠶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設想,與養殖員、農技人員交流。
3.觀察實驗法。這是學生最喜歡、也是最能體現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活動,學生圍繞探究主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認真觀察實驗,進行探究。例如,一個學生為了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想了許多辦法觀察螞蟻,有強迫法、引誘法等,多角度了解螞蟻,并且堅持觀察了半年,記錄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居室內空氣質量調查活動組的學生為了了解空氣污染的害處,采用植物對比實驗法和人體體驗法等獲取第一手資料。
4.嘗試實踐操作法。小學科學常見的實踐活動是觀察與實驗,但學生嘗試性操作也是實踐?!兜り栕o城河的污染及處理》課題組的學生,為了解決污水問題,提出植物治污的設想,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養殖水葫蘆治污實踐活動。
三、“五條途徑”――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1.利用課堂鼓勵學生參與。在科學三上教學中有“植物的一生”和“動物的生命周期”兩單元。我們結合課堂教學,鼓勵全體學生開展養蠶和養鳳仙花活動,并將養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寫出觀察日記。例如,張丹妮同學在日記中寫到:“蠶寶寶的“脖子”上有一個‘( )’的標記,就像數學里面學的小括號,難道蠶寶寶也要學數學?這個“( )”形的標記到底有什么用???” 又如史珊珊同學在日記里寫到:“今天,我正在為鳳仙花澆水,突然,我的腦海中跳出了一個問題:芽葉與真葉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鏡,尋找著答案。從形狀上看,芽葉是圓形的,而真葉是橢圓形的,而且一邊有點尖尖的;從顏色上看,芽葉是淡綠色的,而真葉是綠色的;從外表上看,真葉的葉脈清晰一點,而且邊是齒形的;從大小上看,真葉比芽葉大;從厚薄上看,芽葉摸過去厚一點,而真葉有點薄,我都不敢太用力了?!?/p>
2.利用假期號召學生參與。我們在2007年暑假和2008年寒假分別向學生分發《開展小學科學小課題研究比賽》的通知,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真實的生活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如四(2)班同學利用暑期組成課題小組,分工合作,制定調查計劃,擬訂調查問卷,進行采訪,完成了《小學生的暑假生活調查報告》。在調查報告中他們向家長、老師提出建議:“你們應該使孩子的暑假勞逸結合,選擇補習班也要考慮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使其快樂學習。家長也應該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書、給孩子講講故事、和孩子玩玩游戲等等。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陪孩子們出去旅游,使孩子們能夠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
3.利用第二課堂精心指導。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節課后,我們組織部分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并指導他們寫出了《君子蘭怎么了》、《為什么螞蟻不會迷路》、《水域的污染和保護》等文章。在《為什么螞蟻不會迷路》中,黃凱同學抓住螞蟻的特性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并和同學一起尋找資料,得出科學的結論。
4.利用多種載體激勵學生參與。在“黑板報”、“學習園地”、“宣傳櫥窗”中開辟“科學欄目”,在欄目的前言中我們就寫道:“同學們,你是不是把寫科學小論文看得很神秘,認為寫論文是科學工作者的事,那你就錯了!我們不僅能寫,而且可以寫出質量較高的論文來。寫科學小論文雖然是一件很艱辛的工作,卻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我們以此鼓勵學生多投稿。在“小小探索者”版塊,我們就刊登了《為什么螞蟻不會迷路》、《文竹為什么會快速產生枯葉》、《海水是咸的,海魚為什么不是咸的》等文章。此外,我們還把學生的一些小課題研究報告推薦到其他教育刊物。
看了中國現代學校教育網上的《美國是如何開展科學教育的》,聽過《德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簡介與啟示》的講座。我了解到:美國的科學教育貫徹了三個原則:一個是科學基礎知識的教學與科學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一個是引導學生通過系統的課題研究,獲得探索自然現象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感受,奠定學生理解科學的基礎;一個是排除僵死的科目界限,更多地注重科目之間的相互聯系,教育學生學習從多學科的不同視角,綜合認識同一個自然現象。
而德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情況是:首先是關于德國小學老師的工作量。他們的學歷至少是碩士畢業,學校沒有辦公室,只在教室里面放一張辦公桌。老師是包班制的,一個星期要上28節課。在下課時,因為不允許學生在教室內,教師要給學生整隊到室外活動,上課了再整隊帶回教室。下雨天也要在教室里組織活動。從上午8點到下午1點上班。其余時間老師回家辦公,學生回家自行活動。老師都是拿著大大的行李箱來上課的。其次是學生學習的課程。上什么課,各門課程只是有一個比例,具體的內容由教師設計主題進行調配,各門課程的內容整合運用。老師們一般會設計一個主題,不同的學科都圍繞這一個主題進行教學。
看了以上描述,身處農村小學工作的我,忽然有點茅塞頓開之感,發達的國外課程學習貌似與我們的農村教學有點相似之處,使我進一步意識到農村科學教學的優勢,便有了以下的想法與實踐:
我國的《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科學不應是一門孤立的學科,應融入各學科組成的大知識之中,要關注科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要讓學生善于學科學、愛科學和用科學。”農村小學里,一個老師身兼數職的,比比皆是。如語文老師兼科學老師,外加班主任,甚至是包班。城區學校有專職的科學教師,這自然有它的優勢;農村教師身兼數職,也有其優勢所在。
一、農村教師對教學內容整合有更多的有自
可以適時打破學科界線,實行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整合。小學科學學科內容包含了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五個方面。例如:語文和科學在課程資源和教學方法上有就諸多相通之處,語文課本上的科普文、科學說明文,結構嚴密,觀念嚴謹,科學性充分,可以用來指導學生更好地寫科學小論文、寫觀察日記,避免科學小論文寫得干巴巴,可讀性不強,改變樸素的面孔,體現兒童的童真,用文字描繪出事物本來的生動和形象。小論文理性嚴謹的科學思維、科學道理,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具有文學的感染和潛在的美,也更好地體現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白鲆粋€生態瓶”及其觀察實驗,“蠶的生命周期”等科學觀察日記可以與語文的日記相結合,避免學生語文日記無話,使學生言之有物,又可使觀察記錄更豐富、生動。教師要注重科目之間的相互聯系,教育學生學習從多學科的不同視角,綜合認識同一個自然現象,科學與語文部分內容和學習方法的整合優勢可見一斑。
二、農村學生可以走出教室小天地,走進自然大課堂
農村小學和城市小學相比存在著教學設備簡陋、教學資源匱乏。但科學學習領域中涉及的事實都是兒童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它是一門致力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滲透自己生活實際的一門學科。
(1)“課堂小天地,自然大課堂”,身在農村就可在“農”字上作文章。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走進大自然,讓師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教師親自參與課外探究活動,一方面能掌握探究活動的第一手資料,使自己心里更有譜、更有發言權;另一方面能提高學生探究的熱情。同時,在師生共同的探究過程中,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及時發現活動中的問題,更好地促進活動的順利開展。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與動物單元的時候,可以帶學生到野外,能很快地找到相關的動植物供學生觀察和學習。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新的生命》教學中,根據農令時節,師生的共同討論后,決定在校園地里種下四顆南瓜籽,一起等待著萌根發芽、開花結果?!袄蠋煟院笪覀冋娴哪芸吹酵耆ê筒煌耆▎??”“老師,我們能看到雄花和雌花嗎?”。課內探討,課外實踐,看著南瓜苗的天天長大,學生探究的興趣更濃,師生間話題更多。又如:觀察認識的油菜花,在城市難覓其影,而在農村,油菜地不難找到,遍地都是,可以把學生直接帶到油菜地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一棵完整的油菜,學生興趣盎然,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瞬間一目了然。然后取下一朵油菜花帶回去解剖,對構成一朵油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很快就清楚了。
(2)在農村,土壤、植物、動物與環境、巖石等,都有可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如:五年級下冊“做一個生態瓶”一課里,生態瓶里的水生生物在城市也不容易找,而且模擬建造一個生態瓶必需要有池塘水,城市的孩子在建造生態瓶的時候絕大多數會使用自來水,水質發生變化,就談不上模擬了。而農村的學生可以用自來水做實驗,同時,由于農村池塘、魚塘、河流較多,池塘水隨手可得,水生動物也是到處可見,因此農村的學生可以在教材原基礎上多做一組兩種水質的生態瓶對比實驗,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對學生的發展性思維有很好的幫助,使其真正地感受探究帶來的樂趣。再如:六年級下冊的觀察月相變化和星空,城市里灰蒙蒙的天空,群星隱沒,而農村天朗氣清,星光燦爛。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犊茖W課程標準》提出:“科學不應是一門孤立的學科,應融入各學科組成的大知識之中,要關注科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運用,要讓學生善于學科學、愛科學和用科學。”這意味著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要相互開放、相互作用,彼此關聯。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觸須”向外延伸,從其他學科中汲取營養,進行“學科文化”,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三、農村學??梢砸虻刂埔碎_展校本課程開發
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農村學校形成辦學特色。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比不上城市學校,在當今學校多樣化和特色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之時,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的差距也日益明顯。課程是體現學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以前,國家實行課程統一管理,在課程方面城鄉學校都沒有優勢。不過,現在中央決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特別是體現多樣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課程開發給農村學校創辦“個性化”學校帶來了機遇。因此,農村學校要把握好這個機遇,結合當地經濟、文化特色和社會的需要,開發出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形成自己學校的特色。例如:“梅子之鄉”可以開發以梅子的種植、培育、改良、加工制作等系列科技探究活動,形成自己的校本課程。